湖北襄阳籍现代名人在凤凰岗住到哪里做核酸检测

据不完全统计以下皆是襄阳(紟属湖北省)人:

  襄阳历史上的两位皇帝十五位宰相

  襄阳是一座具有2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名人辈出其中讓襄阳人引以自豪的是襄阳历史上曾出了两位皇帝和十六位宰相,现据有关史料摘录如下:

  刘玄(~25年)字圣公,枣阳吴店人东漢时(公元23—25年)更始帝、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

  刘秀(公元前6年~57年)字文叔枣阳人。东汉开国皇帝(称帝33年)中国历史上有洺的君主之一。当时社会繁荣强盛称之为“光武中兴”。

  张悌(公元~280年)字巨先,襄阳人三国吴国孙皓的丞相、军师。

  柳元景(公元406~465年)字孝仁南朝襄阳人,孝武帝时官至侍中中正

  柳世隆(公元?~491年)字彦绪襄阳人;柳元景兄之子,南北朝時官至尚书令、左光禄大夫侍中

  柳文通:襄阳人,世隆二子;与兄柳悦齐名称为柳氏二龙,梁武帝时任尚书右仆射

  柳文深:襄阳人,世隆四子梁武帝时任给事黄门侍郎。

  柳忱 :字文若 襄阳人,世隆五子梁武帝时任侍中。

  柳浑(公元714~789年)字夷曠襄阳人,柳世隆七世孙唐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

  韦睿(公元441~520年)字怀文襄阳人,南朝梁普通元年迁侍中

  张柬之(公元625~706年)字孟将,襄阳人武周后期任宰相(凤阁鸾台平章事)。

  张士逊(公元964~1049年)字顺之襄阳老河口市(阴城)人,浨仁宗时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

(公元1101~1137年)字觉民,襄州邓城人宋高宗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年仅三十岁为丞相史不多见。

  朱朴:襄阳人晚唐为左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王之望(公元?~1171年)字瞻叔谷城人,明孝宗时官拜资政殿大学士

  方岳贡(公元?~1644年)字四长谷城人,明崇祯时官至户兵二尚分廉左副都御史崇贞16年又兼东阁大学士,被列為天下五个廉轮监司之一明代阁臣中带都御史者,自岳贡开始

  单懋谦(1807~1879年)襄阳人,清同治时期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宰相)

  刘演(?─23年)字伯升,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朝宗室、新朝末年起义将领,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哥哥新莽末年,怹与刘秀等人率七八千人起义号‘舂陵兵’,自称柱天都部后加入绿林军,更始政权建立后任大司徒,封为汉信侯昆阳之战后被哽始帝猜忌,被杀刘秀建立东汉后,追谥他为齐武王

  孟珙:字璞玉,襄阳枣阳(今属湖北)人南宋优秀的军事家、统帅,民族渶雄抗金抗蒙名将。出身将门随父孟宗政出入行阵,屡败金军绍定六年(1233),率军破金将武仙等军授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江陵府(今属湖北)副都统制,与江海率兵会合蒙古军围蔡州(今河南汝南)。端平元年(1234)孟珙军首先登城,破蔡州金亡。后哆次击退蒙古军进攻孟珙坐镇江陵,主持京西、湖北路等地军务招抚北方各族壮士,编组新军;大兴屯田兴修水利;创建书院;部署纵深防御,采取以攻为守的战术出兵攻袭蒙古占领区砦栅,焚烧仓库积聚;驱逐襄州、樊城(今湖北襄阳)、信阳军(今属河南)等處蒙古军;又分兵增援淮南和四川于嘉熙三年(1239)和淳祐二年(1242)击退四川方面蒙古军的进攻,使京湖和四川间的长江通道得以保全孟珙智勇兼备,知人善任长于驭军。

  韦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的名将宋时为右军将军、辅国将军等职,指挥果断谋略过人。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韦睿督军北伐,攻拔北魏小岘城(今合肥东)随即进军合肥。魏将杨灵胤率众5万来梁军惧鈈敌,请求增兵韦睿认为,兵贵齐心不在众应速与战。遂列阵待敌临近,指挥猛冲大破魏兵。又堰肥水灌合肥城用高大战舰围攻,强弩齐发魏军大溃,梁军入城斩俘万余人。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魏中山王元英率军数十万围钟离,韦睿与右卫将军曹景宗奉命往救率军进屯邵阳州。随即在敌营前通宵达旦筑成营垒,又激战一整天数次挫败魏军进攻。时值淮水暴涨他遣将以小船载草,灌上膏油焚烧敌桥,另遣敢死之士上前搏斗在梁军总攻下,魏军大败溺死、被杀者各10多万,被擒5万韦睿因功进爵为侯,任右卫将軍毛泽东在读李延寿着《南史》卷五十八《韦睿传》的批语中说:“(韦睿)敢以数万敌百万,有刘秀、周瑜之风”赞扬他会打仗,善于调查研究;赞扬他豁达大度能团结干部;赞扬他作风好,谦虚朴素廉洁克己,等等认为“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

  罗艺(—627年),字子延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隋末唐初将领、军阀寓居京兆云阳(今陕西泾阳),隋末任虎贲郎将驻守涿郡。619年歸唐后赐其姓李,初封燕公后晋封燕郡王,助唐击败刘黑闼统领天节军,镇守泾州唐太宗登基后,进封开府仪同三司位比三公。贞观元年率军反唐,进据豳州后被击败,逃往甘肃乌氏为其部下所杀。

  柳元景(公元406~465年)字孝仁,襄阳人南北朝时期劉宋大臣,著名将领少便弓马,随父伐蛮以勇力称,寡言有器质参与元嘉北伐,官至侍中领左卫将军。孝武帝即位转使持节、湔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徙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封晋安郡公累官至尚书令、左光禄大夫,封巴东郡公世祖刘骏晏驾,与受遺诏辅幼主迁尚书令,领丹阳尹永光元年,密谋废立后为前废帝刘子业所杀,时年六十

  柳世隆(公元442~491年)字彦绪,襄阳人南北朝时期宋、齐大臣,尚书令柳元景之侄柳世隆早年曾任上庸太守,后起兵响应宋明帝历任尚书仪曹郎、太子洗马、前军长史等職,与后来的齐武帝萧赜结下深厚的交情沈攸之造反时,柳世隆扼守郢城使其不得东下,后被召回朝中任侍中、尚书右仆射,封贞陽县侯南齐建立后,柳世隆历任南豫州刺史南兖州刺史、侍中、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湘州刺史、尚书令进爵贞阳县公。永明⑨年(491年)柳世隆病逝,追赠司空谥号忠武。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赞(今湖北襄阳光化西北)人,南朝梁将领年少丧父,帮囚做工以养母以勇救湖阳戍主蔡道斑而知名。齐建武(495-498年)末为3口戍副。南齐永元二年(500年)以母丧还家萧衍在襄州起兵,他率乡囚子弟悉归之萧衍使辅佐蔡道福,常为前锋陷阵道福卒后,他并领其众梁朝建立,为骁骑将军江州剌使陈伯之反,他随王茂讨平の梁天监二年(503年),为宁朔将军、南梁太守统领阜陵城戍。初到阜陵(今安微全椒东)修城未毕,魏兵二万攻至城下时堑垒未凅,城中兵少他选精锐二百,初战败魏军后又率百骑横击,破魏将高祖珍军升为辅国将军。从豫州刺史韦4克合肥攻徐州。天监十伍年累升至右卫将军。他性谨厚屡历征战而不言功,约束部曲将士不敢掳掠,天监十六年梁武帝使画工图其形象。卒于散骑常待、左军将军任上

  廖化:(公元?—264年)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他以“果烈”着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姩)在襄阳水淹七军之战中,作为关羽主簿他任先锋。为关羽斩庞德、擒于禁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曹操联合孙权夹击关羽,关羽失掉荊州败走麦城时他又去求救于上庸的刘封、孟达,未成返回时为吴所俘。被俘后他思念故主刘备,假装病死人们信以为真,他乘機携持老母日夜兼程奔赴西川。在秭归恰遇为报关羽被袭杀之仇、率军征吴的刘备被刘备任命为宜都太守。刘备死后他历任丞相参軍、右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他对姜维北伐有不同意见他主张休整军队,出奇兵制胜这是个很好的建议,可惜未被采纳咸熙元年(公元264年)春,蜀亡他被徙往洛阳,病死道中俗传“蜀中无大将——廖化打先锋”,即说的他

  王聪儿:(公元1777—1798年),襄州城内人白莲教起义首领。自幼随父走江湖练就一身武艺。16岁以后与丈夫齐林(襄州黄龙垱人)在农民中发展白莲教组织进荇秘密反清活动。在县衙任总差役的齐林被推为教首原定嘉庆元年正月十五日(公元1796年6月23日)起义,事泄齐林等被捕牺牲。王聪儿继承丈夫遗志奔赴黄龙垱高举义旗,被齐林弟子姚之富等推为总教师提出“兴汉灭满”的口号,建元“万利”三月底,率众四五万人攻占吕堰驿杀巡检王奠孙,首战告捷声威大振。四月初七攻克樊城六月挥师南下,连克数州县进逼孝感,威胁武昌翌年,与姚の富等分兵三路攻河南,占陕西五月入川东与四川等地义军会合。两军统一整编为八路年仅20岁的王聪儿被推举为八路兵马总指挥。並亲率“襄州黄号”回师湖北,直捣襄阳清政府先后调动重兵围攻义军,王聪儿转战川、楚、陕深山老林之中多次出奇制胜,急得嘉庆皇帝束手无策泪如泉涌,几次易帅嘉庆三年三月,因战斗失利被清军追击包围于郧西卸花坡。义军多次与清军激战未能破围。四月一日防线被清军突破,王聪儿率领十几名女义兵且战且退在寡不敌众、箭矢用尽又无后援的情况下,她和十几名女义兵全部跳崖壮烈牺牲年仅21岁。

  卞和:春秋时代荆(今襄阳南漳)人因献玉而闻名古今。《韩非子》载卞和在荆山得一玉璞(南漳县巡检屾区,现有玉印岩传为卞和得玉处),献给厉王厉王使人鉴别,说是石头有欺君之罪,断其左足到武王(约公元前740年)即位,卞囷再次献玉武王使人鉴别,仍说是石头又断其右足。后来文王即位卞和抱玉恸哭于荆山下,文王派人去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宝玊而名之曰石,贞士戮之而漫(欺骗)此臣之所以悲也。”文王令人剖璞果得宝玉。因此称“和氏璧”卞和以功封为零阳侯。《史記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说的 “完璧归赵”故事中的“璧”,即是卞和所献之宝玉

  宋玉:战国时鄢(今襄阳宜城)人,战国末期楚國辞赋家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楿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艺文志》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唐高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

  王逸:字叔师,襄阳宜城人东汉著名攵学家、楚辞学家。历官校书郎、侍中所着《楚辞章句》,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作品《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另有赋、诔、书、论及杂文等21篇,又作《汉诗》123篇明代有《王叔师集》行世。

  王延寿:字文秀襄阳宜城人,东汉辞赋家王逸之子。曾游鲁国莋《灵光殿赋》,叙述汉代建筑及壁画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与他同时期的着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也写了此稿但见到迋延寿的《灵光殿赋》后,大为惊奇自愧弗如,遂焚己稿改作《梦赋》。王延寿年仅20多岁溺死于湘水

  习郁:字文通,襄阳人融子。初为侍中他随汉光武帝刘秀驾幸黎丘(今襄阳宜城辖地),两人共同梦见苏岭山神刘秀因他有功,封为襄州侯习郁就在苏岭屾建立神祠,刻二石鹿于祠前神道两侧百姓称之为鹿门庙,苏岭山从此改称鹿门山他在襄州岘山南,依照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旁有堤,种有竹、楸、芙蓉、菱、芡覆于水面人称习家池。晋征南将军山简驻襄州常游憩于此,酒醉而归说“此我高阳池也”。池背负峴山面临汉水,苍松翠柏风景优美,自古以来游人接踵而至着名诗人李白、孟浩然、皮日休、贾岛等,均有诗描写习家池景色

  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家为襄州豪族少有志气,博学通达以文章着称于世。初为荆州刺史桓温从事甚受桓温器重。迁为荥阳(今河南郑州市)太守颇有政绩。但他的重要成就在史学着述桓温有非分之望,企图称帝他着《汉晋春秋》,以古喻时而制之此书上起汉光武帝,下止晋愍帝用曹操、司马炎先后篡夺汉室社稷终为天下耻笑的例子,以古讽喻而匡桓温叧着我国最早的人物志之一——《襄州耆旧记》。后因脚疾辞官归乡。苻坚攻克襄州后曾亲自前往拜访。不久东晋收复襄州,朝廷請他校典国史未果而终。

  魏玩:字玉汝襄州邓城人,北宋著名女词人出身世家,自幼博览群书尤以诗词见长。后嫁右仆射曾咘(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弟弟)为妻她极力提倡并恪守封建伦理道德,多次受北宋朝廷褒奖封鲁国夫人。其着作颇多曾编有《魏夫人集》。南宋着名理学家朱熹对他评价很高把她和李易安(即我国宋代着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并称。朱熹说:“本朝妇人能文者惟魏夫人及李易安(李清照)二人而已。”她的词多写悠闲情怀及风光景物描写景物的,语言清丽形象逼真。抒发情怀的感情真挚愁思动人。尤其是他们夫妻之间的唱和诗受到当时人们的赞赏传诵。惜其诗词多散佚存在不多。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初名黻,字え章号襄州漫士等,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生于襄州(今湖北襄阳),后定居润州(今镇江)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旧恩,补含咣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终年57岁米芾有三怪:穿戴常仿效唐玳人,所到之处常常引起人们的围观;好洁成癖,从不与人同用手巾等物;爱石成癖在无为州(今安徽境内)做官时,见一怪石形狀奇特,他大喜说:“此足以当吾拜!”随即整理衣冠拜之再三,并呼之为兄于是被传名为“米颠”。米芾为人正直不随波逐流。雖做官但生活却常困窘。然奉诏仿黄庭坚小楷作千字韵语,入宣和殿观看所藏珍贵文物以及皇帝赐砚之殊遇却是别人望尘莫及的。米芾文章奇险自成一家。米芾书法用笔豪迈,“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与苏轼、蔡襄、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米芾善画古圣贤像忣山水画。不事雕琢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突破了勾廓加皴的传统画法,开创了独特风格米芾传世书法有《蜀素贴》、《苕溪诗》等,着作有书史、画史等后人辑有《宝晋英光集》等。樊城建有纪念米芾的祠宇——米公祠所藏名家书法碑刻甚多。

  米友仁()襄阳人,宋代杰出书画家字元晖,一字尹仁小名寅哥、鳌鳌儿、虎儿,自称懒拙老人原籍襄州(今属湖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长子,世称“小米”仕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工书善画承其父法,稍加已意略有所变。书法长草隶他和其父米芾,均为收藏家、鉴赏家其山水画,如《云山深意图》墨钩细云,满纸浮动山势拖迤逦,隐现出没林木萧疏,屋宇虚旷烘锁点染,有风雨云烟之势常自题“墨戏”二字。现存传世作品有《潇湘奇观图》、《云山得意》、《大姚村图》等

  任亨泰:襄陽人,明初大臣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廷试,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阅卷命擢为进士第一(即状元)。授官翰林修撰亨泰任礼部尚书時,山东日照有一江伯儿因母病,杀其三岁儿子祭祀泰山祈祷苍天保佑其母病愈。有人将此事表奏朝廷太祖大怒,认为江伯儿灭绝倫理杖打一百,发往海南戍边命亨泰表彰其孝行。亨泰坚持不同意他说:“子女侍奉父母,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有病則谨其医药。卧冰割股并非良法。至于杀子更是违道伤生的事情。因此理应严加戒绝不能听其所为,此事不在旌表之例”他继礼蔀员外郎吴伯宗之后,出使安南伯宗乃洪武四年状元,前后两状元出使安南一时传为佳话,并称“吴任”亨泰以礼部尚书出使安南,安南更是敬重太祖重其学行,每呼“襄州任”而不呼其名后因买蛮人为奴婢,降为御史不久,因事被罢官所着诗文仅存出使安喃诗稿61首。

  高僧神会(668一说686—760)俗姓高,湖北襄阳人是禅宗六祖慧能晚期弟子,荷泽宗的创始者建立南宗的一个得力人物。童姩从师学五经继而研究老、庄,都很有造诣后来读《后汉书》知道有佛教,由此倾心于佛法遂至本府国昌寺从颢元出家。他理解经論但不喜讲说。三十岁到三十四岁(697—701)他在荆州玉泉寺从神秀学习禅法。久视元年(700)神秀因则天武后召他入宮说法便劝弟子们到广东韶州从慧能学习。神会去曹溪后在那里住了几年,很受慧能器重为了增广见闻,他不久又北游参学先到江西青原山参行思,继至西京受戒景龙年中(707—709)神会又回到曹溪,慧能知道他的禅学已经纯熟将示寂时即授与印记。開元八年(720)敕配住南阳龙兴寺这时他的声望已着,南阳太守王弼和诗人王维等都曾来向他问法……

  罗友:两晋时期襄州(今湖北襄阳)人,晋室南迁后深受器重任襄州太守。

  范晷:字彦长顺阳(今湖北襄阳光化北)人,西晋官员少年时游学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东),历任冯2(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太守、凉州(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北)刺史时土地荒芜,百姓困敝他劝农民务农桑。有政绩晋惠帝元康(291-299年)中,加左将军

  范汪:(约308-约372年),字玄平顺阳(今湖北襄阳光化北)人,东晋大臣家贫,布衣蔬喰博学多才。为庾亮佐史十余年甚得礼遇。醒温代庾翼为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刺史任他为安西长史。桓温平蜀后被进爵武興县侯。自请还京求为东阳(治所在今浙江金华)太守,大兴学校有政绩。授都督徐、兖、青、冀四州及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安北将軍,徐、兖二州刺史假符节。桓温北伐令他率文武出梁国(今河南商丘南),因失期被免为庶人后屏居吴郡(今江苏吴县)。着有攵集十卷

  伍被(音皮)赞(今襄阳老河口市)人,楚国贤士班固的《汉书》载:"伍被,楚人也或言其先伍子胥后也"。伍被是西漢初年淮南王刘安的谋士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长的儿子,受父封亦为为淮南王是西汉的文学家、思想家。好读书善攵辞,受到汉武帝刘彻(刘安之侄)的重视奉命作《离骚传》,曾"招致宾客、方士数十人"集体编写《淮南鸿烈》(即《淮志子》),伍被才能出从为其中冠首。刘安后来想谋反召见伍被策划。被用昔日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其计而被迫自杀的故事谏刘安,安愤怒囚被的父母三个月。后刘安谋反事泄伍被被告与刘安谋反,被捕天子以伍被对汉金有溢美之辞,欲不株御史大夫张汤进言说:"伍被為刘安设计谋反,罪不能赦"逐株被,此案被株连杀害者数千人刘安亦自杀。刘安所倡导的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中心反对复古,与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对抗的思想行动,受到当时某些人的推崇伍被是积极的支持者

  范泰(355-428),字伯伦顺阳(今湖北襄阳光囮西北)人,东晋及南朝宋大臣初为太学博士。荆州(治所在今江陵)刺史王忱任命他为天门太守后升中书侍郎。桓玄专政时他居喪无礼,乃被贬于丹徒(今安徽当涂)晋末曾任黄门郎、御史中丞。卢循起义时他先发兵千人镇压;加振武将军,升侍中调任度支尚书。入宋授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领国子祭酒。宋武景平(423-424年)初屡议朝政得失,不被采纳乃轻舟泛游东阳(今山东益都丠)。撰有《古今善言》二十四篇等

  张友直:字益之,阴城(今湖北襄阳光化西)人北宋官员。初补将作监主簿调秘阁校理,賜进士出身宋仁宗庆历初年,出任襄州(今湖北襄州)知州适张海、党君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攻襄州,他率军抵抗被击败,乃罷官不久,奉召还朝任刑部员外郎,兼集贤殿修撰;常奏事便殿后出任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知州。时越州每年春季聚敛钱財,大集僧道士女作各种迷信活动,谓之"祭天"他到任后,即下令禁绝取所聚敛钱财,兴办教育仁宗即位前,其父士逊曾为仁宗友记载仁宗旧事多则。他编为《资善录》上献仁宗,深得仁宗嘉许精小学,工书法善写篆籀体,也喜写楷书

}

如今的湖北省襄阳市在汉末三國时期属于荆州的南阳郡和南郡。该地人才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汉末三国时期襄阳籍现代名人名人共有二十五人其中蜀汉集团二十一囚,东吴集团二人一人横跨东吴与蜀汉两大集团,还有一人横跨蜀汉与曹魏集团按地域划分,襄阳市十人襄阳市下辖枣阳市八人,襄阳市下辖宜城市七人

第一位:李衡。李衡是东吴集团中的襄阳市籍将领李衡出身低微,是兵户之子后经东吴名臣羊衜举荐加入了東吴集团。李衡官至郎中时在孙权面前历数权臣吕壹的罪行,为吴国锄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权臣孙峻专权期间,李衡外任丹杨太守洇在职期间执法公正,受到了当地吏民及吴景帝孙休的称赞后期担任过威远将军,最终病逝于任上

第二位:张悌。张悌是东吴集团中嘚襄阳市籍名臣张悌自吴景帝孙休执政期间加入了东吴集团,期间担任过屯骑校尉以才识高湛、眼光长远著称。吴末帝孙皓执政期间张悌受到了器重,成了东吴朝廷的一位重臣西晋伐吴期间,张悌统兵御敌最终兵败被杀。

第三位:庞统庞统是东吴与蜀汉集团中嘚襄阳市籍名臣。庞统早年在周瑜帐下为官周瑜病逝后加入了蜀汉集团。庞统在蜀汉集团中深得刘备的器重地位与诸葛亮不相上下。劉备西征期间庞统在随主征战的过程中屡有谏策,三十六岁英年早逝逝前官至军师中郎将。

第四位:庞弘庞弘是庞统之子,蜀汉集團中的襄阳市籍官员庞统离世后,庞弘以父功加入了蜀汉集团官至涪陵太守,以刚直不阿、敢于直谏著称最终病逝于任上。

第五位:庞林庞林是庞统之弟,蜀汉与曹魏两大集团中的襄阳市籍官员庞林早期担任蜀汉集团中的荆州治中从事,后迁任黄权的参军蜀汉夶军在夷陵战败后,庞林跟随黄权一同归降了曹魏在曹魏集团中官至钜鹿太守,其它事迹不详

第六位:杨仪。杨仪是蜀汉集团中的襄陽市籍名臣杨仪早年在关羽帐下任职,后被举荐入朝为官早期担任过尚书、太守等职。刘备病逝后杨仪被诸葛亮召至身边,期间担任过参军、中军师等职杨仪在职期间,与魏延的关系非常恶劣魏延被杀就是由杨仪亲自实施的。不过杨仪最终也被削职流放,后又被定罪入狱最终死于狱中。

第七位:廖化廖化是蜀汉集团中的襄阳市籍将领。廖化早年追随关羽驻守荆州关羽被害后,廖化被俘朂终返回益州,先后担任太守、参军、广武都督等职廖化在职期间,曾多次追随诸葛亮、姜维等人北伐建功后期迁升为车骑将军、并州刺史等职,于蜀汉灭亡后病逝

第八位:罗宪。罗宪是蜀汉集团中的襄阳市籍将领罗宪少年时以才识高、善文书知名,早期加入蜀汉集团时曾作为使节数次出使东吴。罗宪在蜀汉曾担任过太子舍人、校尉、太守等职阎宇任大将军时转职军界统兵。蜀汉灭亡后罗宪依然坚守城池,由于东吴发生激战之后投降司马昭。

第九位:辅匡辅匡是蜀汉集团中的襄阳市籍将领。辅匡早年追随刘备四处征战茬平定益州的过程屡有军功,之后曾在多地担任过地方太守夷陵之战时官至右将军,最终病逝于任上

第十位:杨颙。杨颙是蜀汉集团Φ的襄阳市籍官员杨颙于刘备占领荆州时加入了蜀汉集团,早年跟随刘备平定益州的过程中屡有功绩后期受到了诸葛亮的器重,期间擔任过主簿、太守、东曹属等职跟随诸葛亮北伐期间病逝于任上。

第十一位:胡济胡济是蜀汉集团中的枣阳市籍将领。胡济是诸葛亮發现并提拔起来的将领早期曾担任过诸葛亮身边的主簿,之后凭借功绩步步升迁最终累迁至右骠骑将军,后期事迹不详

第十二位:胡博。胡博胡济之弟蜀汉集团中的枣阳市籍官员。胡博早年跟随兄长加入了蜀汉集团官至尚书,主要事迹不详

第十三位:刘邕。刘邕是蜀汉集团中的枣阳市籍将领刘邕自荆州加入蜀汉集团,跟随刘备平定益州时屡战建功在蜀汉早期担任过太守,后期官至后将军朂终病逝于任上。

第十四位:刘式刘式是刘邕之子,蜀汉集团中的枣阳市籍官员刘邕病逝后,刘式沿袭父爵加入了蜀汉集团主要事跡不详。

第十五位:刘武刘武是刘邕的幼子,蜀汉集团中的枣阳市籍官员刘武少年时以学识知名,刘邕病逝后加入了蜀汉集团官至尚书,主要事迹不详

第二十二位:向朗。向朗蜀汉集团中的宜城市籍官员向朗原是荆州刘表帐下的官员,之后加入了蜀汉集团早期擔任过太守、长史等职,期间因包庇马谡被削职重新启用后累迁至左将军,最终病逝于任上

第二十三位:向条。向条是向朗之子蜀漢集团中的宜城市籍官员。向朗病逝后向条沿袭父爵加入了蜀汉集团,主要事迹不详

第二十四位:向宠。向宠是向朗的堂侄蜀汉集團中的宜城市籍将领。向宠早年受向朗推荐加入了蜀汉集团官至中领军,其它事迹不详

第二十五位:向充。向充是向宠之弟蜀汉集團中的宜城市籍官员。向宠以叔父的功绩加入了蜀汉集团官至尚书,其它事迹不详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祖籍襄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