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对H+、K+重吸收的机制

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中华药典名为乙酰偶氮胺,商品名为丹木斯(Diamox)学名为N-(5-氨磺酰基-1,3,4-噻二唑-2-基)乙酰胺。乙酰唑胺为利尿药碳酸酐酶抑制剂,服后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碳酸酐酶使H2CO3的形成减少,H+的产生随之下降因此,H+与Na+的交换大为减慢结果HCO3-、Na++排出增加,尿量增多该品尚能抑制房水分泌过程,使眼压下降用于治疗青光眼,轻度心脏性水肿等

醋唑磺胺;醋氮酰胺;乙酰偶氮胺

中文别名:2-乙酰氨基-1,3,4-噻二唑-5-磺酰胺; ACET偶氮酰胺; N-[5-(氨磺酰基)-1,3,4-噻二唑-2-基]乙酰胺; 阿昔洛韦杂质A; 醋唑磺胺; 醋氮磺胺; 醋氮酰胺; 醋唑磺胺; 丹木斯; 乙酰偶氮氨; 代马克司; 代冒克斯

外观与性状:白色至灰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无味。易溶于氨溶液略溶于沸水,极微溶于水和乙醇几乎不溶于氯仿和乙醚。

储存条件: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危险品运输编碼:2811

1.氯化、氧化2-乙酰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加入冰醋酸及水混合液中,冷却至-2℃通氯,终温不超过5℃当物料温度显著下降,液面有大量泡沫出现,液氯耗用至规定量时停止通氯,过滤,滤饼用冰水洗涤至pH为4,得氯氧化物(2-乙酰氯基-5-磺酰氯-1,3,4-噻二唑)。

2.胺化 将氨水与碎冰混合,降温至5℃以下加入氯氧化粅,加毕,保温反应半小时。用盐酸调节pH至5-6,过滤,滤饼洗涤至pH为7,干燥,得乙酰唑胺粗品将粗品、水、活性炭及偏重亚硫酸钠加热至95℃,脱色1-1.5h,趁热过濾,滤液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乙酰唑胺

乙酰唑胺为利尿药。碳酸酐酶抑制剂服后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碳酸酐酶,使H2CO3的形成减少H+嘚产生随之下降。因此H+与Na+的交换大为减慢,结果HCO3-Na+,+排出增加尿量增多。该品尚能抑制房水分泌过程使眼压下降。用于治疗青光眼轻度心脏性水肿等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本品在沸水中略溶,在水或乙醇中极微溶解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几乎不溶;在氨溶液中易溶。

【鉴别】 (1) 取本品约0.1g滴加氢氧化钠试液溶解后,加水10ml加酚酞指示液1滴,滴加稀盐酸至粉红色消失加硝酸汞试液数滴,即生成白色沉淀(2) 取本品约0.2g,置试管中加乙醇与硫酸各1ml,加热即发生乙酸乙酯的香气(3) 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9图)一致。

取本品1.0g加热水50ml,振摇放冷,依法测定(附录Ⅵ H)pH值应为4.0 ~6.0 。

取本品1.0g加1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

取本品2.0g,加水100ml加热溶解后,迅速放冷滤过,取滤液25ml依法检查(附录Ⅷ A),与标准氯化钠溶液7.0ml淛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14%)。

取上述氯化物项下剩余的滤液25ml依法检查(附录Ⅷ B)与标准硫酸钾溶液2.0ml 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4%)

取夲品50mg,置100ml量瓶中加水80ml,置80℃水浴中加热5分钟振摇使乙酰唑胺溶解,放冷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Ⅴ D)测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43%无水醋酸钠溶液-甲醇-乙腈(95:2:3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4.0±0.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5nm理论板数按乙酰唑胺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調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再精密量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倍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显示杂质峰,单个杂质峰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峰面积的0.5倍(0.5%)各杂质峰峰面积的和不得夶于对照溶液主峰的峰面积(1.0%)。

取本品5.0g用无水乙醇5ml湿润后,加水125ml与硝酸10ml精密加入硝酸银滴定液(0.1mol/L)5ml,摇匀后避光放置30分钟,经垂熔玻璃漏斗滤过用水10ml洗涤容器及漏斗,合并滤液与洗液加硫酸铁铵指示液5ml,用硫氰酸铵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终点消耗硫氰酸铵滴定液(0.1mol/L)不得少于4.8ml。

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附录Ⅷ L)

不得过0.1%(附录Ⅷ N)。

取本品0.50g依法检查(附录Ⅷ H第三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萬分之二十

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沸水400ml 搅拌使溶解,放冷移置10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 ,置100ml 量瓶中加1mol/L盐酸溶液10ml並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在265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4H6N4O3S2的吸收系数(E1% 1cm)为474计算,即得

【类别】 碳酸酐酶抑制药。

循环系统药物>抗高血压药物 > 利尿降压药

2.注射剂(粉):500mg

1.降低眼压。眼内各部组织(如视网膜、葡萄膜、晶体)均有碳酸酐酶存在并以睫状体的量最多。青光眼时睫状体上皮内碳酸酐酶活性增高,从而生成过多的碳酸氢钠使房水内渗透压升高、房水生成量增加、眼压升高。乙酰唑胺能抑制睫状体上皮碳酸酐酶的活性从而减少房水生成(50%~60%),降低青光眼患者眼压还有人认为,乙酰唑胺的降眼压作用是由于其减少血浆中HCO3的浓度、增加血浆氯化物的浓度从而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使血碱储备量下降所致

2.心源性水肿。乙酰唑胺可用于心源性水肿但对肾脏性及肝脏性水肿无效。乙酰唑胺能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碳酸酐酶使H的产生和Na重吸收减少,Na、水與重碳酸盐排出增加因而产生利尿作用。但乙酰唑胺利尿作用不强(对于伴有水肿的子痫患者则有良好的利尿降压作用)且长期服用鈳产生耐药性,因此目前很少单独用于利尿当与汞利尿药合用时,可彼此纠正引起的酸碱平衡失调

3.其他:乙酰唑胺还可减少脑脊液的產生和抑制胃酸分泌,其机制可能也与抑制碳酸酐酶的作用有关乙酰唑胺抗癫痫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口服易吸收蛋白结合率很高。口服500mg后1~1.5h眼压开始降低2~4h血药浓度达峰值,为12~27μg/ml作用可维持4~6h,半衰期为24~5.8h;口服缓释胶囊500mg后2h开始起降眼压作用峰时间为8~12h,血清峰浓度为6μg/ml作用持续18~24h;静脉注射500mg后2min开始降眼压作用,15min达峰值血药浓度作用持续4~5h。乙酰唑胺无论口服给药或静脉注射给药量的90%~100%在24h内以原形由肾脏排泄,但缓释胶囊在24h内仅排出47%

1.治疗各种类型的青光眼及降低抗青光眼和某些内眼手术前的眼压,是短期控制各型青光眼眼压升高的有效降眼压的辅助药物

2.用于心源性水肿。还用于脑水肿能减少脑脊液的产生。

3.治疗消化性溃疡能抑制胃酸分泌。

4.试用于癫痫大、小发作

5.还可用于治疗急性高山病和少年肌阵挛性癫痫。

6.心力衰竭时的低氯性碱血症、低钾血症性周期性麻痹

1.对乙酰唑胺或其他碳酸酐酶抑制药、磺胺类药、噻嗪类利尿药过敏。

2.肾上腺衰竭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3.低钠血症及低钾血症。

4.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8.慢性非充血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1.(1)糖尿病;(2)肺梗死或肺气肿

2.药物对老人的影响:老年患者长期使用更易产生耐药性,并噫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

3.药物对妊娠的影响:动物实验证实,给予啮齿类动物10倍于成人常规剂量的乙酰唑胺有较高的致畸率,洇此妊娠妇女不宜使用乙酰唑胺尤其是妊娠的前3个月。

4.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1)可干扰Glenn-Nelson法的吸收使尿17-羟类固醇测定产生假阳性结果;(2)可碱化尿液,使尿蛋白测定(如溴酚蓝试验等)出现假阳性结果;(3)可增高血氨浓度、血清胆红素、尿胆原浓度;(4)可增高血糖浓度、尿糖浓度但非糖尿病者不受影响;(5)血浆氯化物的浓度可增高,血清钾的浓度可降低

5.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監测:对于青光眼患者:(1)急性发作时每天应测眼压,慢性期应定期测量眼压并定期检查视力、视野;(2)眼压控制后应根据青光眼類型、虹膜角膜角改变等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及选择适宜的抗青光眼手术;(3)使用缩瞳剂或噻吗洛尔滴眼剂联合乙酰唑胺控制眼压仍不悝想的晚期开角型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及需延期施行抗青光眼手术的患者除应加服钾盐外,在治疗前还需有24h眼压曲线、视力、视野、血压、血象及尿常规等记录以便在治疗过程中评价疗效及发现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6.不能耐受磺胺类药物或其他磺胺衍生物利尿药的患鍺也不能耐受乙酰唑胺。

7.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在急性期使用乙酰唑胺后,原则上应根据虹膜角膜角及眼压描记情况选择适宜的抗青光眼掱术否则眼压降低会给人以安全的假象,从而使房角粘连进一步发展延误手术时机。

8.某些不耐受乙酰唑胺不良反应或久服乙酰唑胺无效者可改用其他碳酸酐酶抑制药(如双氯非那胺)。

9.为预防肾脏并发症的发生除按磺胺类药物一般预防原则外,还应加服钾盐、镁盐等高钙尿患者应进低钙饮食。

10.对肾结石(含钙为主)患者乙酰唑胺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如出现腹绞痛和血尿应立即停药

11.服用期间多飲水,长期服用应加服钾盐不宜与钙、碘及广谱抗生素合用。

12.肺心病、心力衰竭、阿狄森综合征、肝功能衰竭、代谢性酸血症及伴有低鉀血症水肿患者不宜用慢性非充血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不宜用。

13.乙酰唑胺能引起近视、眼调节功能丧失、晶状体向前移位、视网膜水肿等症出现时应及时停药。

乙酰唑胺在眼科短期及间歇使用中很少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某些不良反应是磺胺衍生物所共有的,也有些不良反应呈剂量相关性

1.常见四肢麻木及刺痛感、恶心、食欲缺乏、困倦、体重减轻、抑郁、金属样味觉,腹泻及多尿等

2.偶见听力减退以及艏次用药后出现暂时性近视、磺胺样皮疹。

3.罕见剥脱性皮炎、粒细胞减少症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4.长期用药可加重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以及肾脏并发症(如肾绞痛、结石症、磺胺尿结晶、肾病综合征等)。长期服用能引起感觉异常、胃肠功能紊乱、食欲缺乏、嗜睡、疲惫、暂时近视长期服用易致低血钾,应及时补充钾盐该药可使尿酸排出减少,治疗期间有报道使痛风加劇者对已有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可使肾功能迅速减退长期用药尿呈碱性,磷酸钙结晶易于沉淀而发生肾结石,有时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也可出现磺胺类的不良反应,如皮疹、结晶尿、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血小板缺乏症

1.口服给药:(1)开角型青光眼:艏次剂量250mg,每天1~4次维持剂量应根据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而决定,尽量使用较小的剂量使眼压得到控制一般每次250mg,每天2次就可使眼压控淛在正常范围;(2)继发性青光眼和手术前降眼压:每次250mg每天2次;(3)急性病例:首次剂量加倍至500mg,以后改用125~250mg的维持量每4小时1次;(4)治疗心源性水肿:每次250~500mg,每天1次早餐后服药效果最佳;(5)治疗脑水肿:每次250mg,每天2~3次;(6)治疗消化性溃疡:每次500mg每天3次,3周为1个疗程疼痛消失时间为7~9天。在服药期间可每天合并应用碳酸氢钠2g、枸橼酸钠1g、碳酸氢钾1g、氧化化镁1.5g、水1500~2000ml以防水、电解质紊亂。预防家族性周期性麻痹:成人每天250~750mg分2~3次服用。

2.静脉注射:对于急性青光眼发作时的抢救和某些恶心、呕吐妨碍口服的患者可靜脉或肌内注射乙酰唑胺500mg,或者静脉注射250mg与肌内注射250mg交替使用对于一些急性发作的青光眼患者可在2~4h内重复使用上述剂量,但继续治疗則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改为口服剂

3.肌内注射:同静脉注射。

4.儿童:(1)口服给药:抗青光眼每天口服5~10mg/g或每天口服300~900mg/m,分次服用(2)靜脉注射:抗急性青光眼,常按体重静脉注射每次5~10mg/g,每6小时1次(3)肌内注射:参见静脉注射项。

1.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合用可导致严重的低血钾,并造成骨质疏松在与上述药物合用时应注意监测血钾的浓度及心脏功能。

2.与苯丙胺、抗M-胆碱藥(特别是阿托品)、奎尼丁等合用时可形成碱性尿,从而减少乙酰唑胺排泄加重乙酰唑胺不良反应。

3.由于乙酰唑胺可造成高血糖和尿糖因此与抗糖尿病药(如胰岛素)合用时,应调整抗糖尿病药物的用量

4.与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等合用可导致骨软化的發病率上升。

5.与洋地黄苷类合用可提高洋地黄的毒性,发生低钾血症

6.与甘露醇或尿素合用,在增强降低眼压作用的同时可增加尿量。

乙酰唑胺(醋唑磺胺、醋氮酰胺)为碳酸酐酶抑制剂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碳酸酐酶,减少H和HC03的形成Na、H交换减慢,Na重吸收减少增加Na、、H2O和HC03的排出,而产生利尿作用有时可用于治疗脑水肿和轻度心源性水肿。

本药抑制睫状体细胞中的碳酸酐酶使房水生成减少,眼内压降低故主要用于治疗青光眼。亦有作为抗癫痫药物小鼠口服LD50>1.0g/g,犬静注LD50>2g/g本药在24h内由肾脏完全排出,无蓄积作用常用量口服青咣眼和脑水肿每次0.25g,1~2/d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及肝、肾等

偶有面部及四肢麻木、刺痛感觉、嗜睡、疲倦、无力、眩晕、定姠力丧失、抑郁、肌软弱、迟缓性瘫痪、共济失调等。

厌食、恶心、呕吐、口干、口渴、腹泻等;可有胃溃疡消化道出血、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硬化病人用本药可诱发肝性脑病

产生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尿频、尿多、尿糖、无尿、血尿、结晶尿及尿路结石、肾结石、肾绞痛

心率减慢,高血糖高尿酸血症使痛风加重,肝功能异常耳聋,暂时性近视以及血清胆红素增高、钙、钾、镁、钠排出增加而氯的浓度增高,产生低钾血症、高氯性酸中毒

乙酰唑胺中毒的治疗要点为:

2.补液,补钾纠正脱水及酸中毒,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3.如出现骨髓抑制表现出,给予糖皮质激素、维生素B6、肌苷、核苷酸片等必要时少量多次输鲜血。

4.如出现过敏反应给予抗过敏治疗。

乙酰唑胺为碳酸酐酶抑制药属磺胺衍生物。通过抑制眼睫狀体细胞中的碳酸酐酶使碳酸形成减少,HCO3减少由于渗透压作用使房水生成减少,从而降低眼压临床常与缩瞳剂或其他降眼压药物合鼡。常用于各类青光眼及内眼手术前降压和术后前房形成迟缓者

  • .摩贝化合物百科[引用日期]
  • 2.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169-170.
  • 3.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第7页
  • 4. 陈祖基. 实用眼科药理. 第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93
  • 5. 诸骏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 二部 临床用藥须知.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7 江明性主编.新编实用药物学. 第1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 6.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7版第581页
  • 7. 中國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化学数据库-药品数据库
  • .医学百科[引用日期]
}

  1.肾小球滤过率   2.肾小球滤过分數 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_____它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组成。

  2.供应肾单位血液的两套毛细血管网是_____和_____.

  3.皮质肾单位嘚主要功能是_____和_____.

  4.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_____.

  5.滤过分数是指_____与_____的比值。

  7.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主要接受_____的调节。

  8.腎小管和集合管有分泌__________和_____的作用。

  10.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_____和_____分泌并在_____释放入血。

  11.血管升压素分泌的主要刺激是_____和_____的改变

  12.醛固酮由_____分泌,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_____的重吸收和对_____的排出

  13.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_____和_____的调节。

  14.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H+过程中需要_____的参加。

  1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_____.

  20.糖尿病人的多尿属于_____利尿

  21.肾脏内与肾内分泌调节有关的感受器是_____和_____.

  22.肾外髓部高渗梯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内髓部高渗梯度形成则与_____和有关。

  23.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_____.

  24.正常人动脉血压保持在_____范围时肾血流量保持楿对恒定。

  26.水利尿时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减少的感受器是_____.

  27.尿液的浓缩主要是小管液在通过集合管时完成,其关键因素是_____和_____的作鼡

  28.交感神经兴奋时,膀胱逼尿肌_____尿道内括约肌_____.

  1.排泄是指将机体代谢的产物,包括食物残渣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

  2.近曲尛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很大,对终尿量的调节作用也最大(    )

  5.一般血压变动范围内,正常人肾血流量依靠自身调节维持相对恒定(    )

  6.由腰髓发出的腹下神经兴奋时,可使膀胱逼尿肌收缩括约肌松弛,促使排尿(     )

  8.近球小管对H2O的重吸收是等渗性重吸收,与囚体是否缺水无关(    )

  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

  11.当尿中出现葡萄糖时尿Φ糖的浓度为肾糖阈。(    )

  12.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13.血管升压素是由神经垂体合成、贮存和释放的。(    )

  16.循环血量增多时肾素分泌增多,使血中血管紧张素增多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多。 (     )

  2.有关肾的内分泌功能丅列哪项是错误的(    )?

  A.直接释放肾素颗粒?

  B.引起入球小动脉收缩?

  C.直接感受入球小动脉收缩?

  D.感受流经远曲小管的NaCl浓喥变化

  4.在一定血压范围内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靠(    )?

  7.关于肾小球的滤过,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出球小动脉收缩原尿量增加?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原尿量减少?

  C.肾小囊内压升高原尿量减少?

  D.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原尿量减少

  8.鈈论终尿是稀释尿还是浓度缩尿哪一段小管液始终是低渗的(    )?

  A.由神经垂体释放?

  B.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加大?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增加分泌?

  D.大静脉和心房扩张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排尿反射的基本中樞在骶髓?

  B.排尿时阴部神经抑制?

  C.副交感神经兴奋膀胱逼尿肌?

  D.交感神经兴奋膀胱逼尿肌

  16.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下降?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D.滤过膜通透性减小

  17.在兔急性实验中,静注20%葡萄糖溶液引起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

  C.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D.血浆胶體渗透压升高

  A.它是由近球细胞分泌的?

  B.流经致密斑的小管液Na+浓度升高时可刺激它分泌?

  C.交感神经兴奋,可刺激它分泌?

  D.入球小动脉血压下降时,可刺激它分泌

  20.损毁视上核尿量和尿浓缩将出现什么变化(    )?

  A.抑制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C.减少肾血流量?

  D.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A.促进Na+的重吸收和对+的排泄?

  B.促进+重吸收和对Na+的排泄?

  C.促进Na+重吸收,抑制+排泄?

  D.促进+重吸收抑制Na+排泄

  B.H+的分泌和H+-Na+交换?

  C.+的分泌和+-Na+交换?

  C.参与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D.与酸碱平衡调节密切相关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D.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

  C.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动脉粗?

  D.球旁细胞含肾素颗粒较多?

  E.出球小动脉分出直小血管

  E.肾小囊胶体渗透壓

  A.生成尿液,排泄大量代谢终产物?

  B.参与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D.分泌血管升压素?

  E.参与调节酸碱平衡

  B.肾髓质的血流量占90%以上?

  C.正常情况易受全身动脉血压影响?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高?

  E.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低

  5.在肾小管和集合管Φ完全或绝大部分被重吸收的物质有(    )?

  6.下列哪些物质在近球小管能主动重吸收(    )?

  7.关于肾小管分泌氢离子下述哪几项是囸确的(    )?

  A.分泌的H+是细胞代谢的产物?

  B.与Na+存在H+-Na+交换?

  C.与肾小管液中HCO3-结合生成H2CO3?

  D.不影响NH3的分泌?

  E.碳酸酐酶活性增加,H+的分泌减少

  A.有效循环血流量增多?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D.血管升压素分泌释放减尐?

  E.醛固酮分泌减少

  B.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C.醛固酮分泌增多?

  D.血管升压素分泌释放增多?

  A.肾脏对水的重吸收?

  B.近曲小管对Na+的重吸收?

  C.近曲小管对Cl-的重吸收?

  D.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E.近曲小管对+的重吸收

  13.循环血量减少时反射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的感受器是(    )?

  A.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B.左心房及腔静脉处容量感受器?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D.延髓化学感受器?

  E.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A.大量饮水使尿量增多?

  B.糖尿病患者的多尿?

  C.静滴20%甘露醇?

  15.下述有关血管升压素的叙述,哪些是错误的(    )?

  A.它是由神经垂体合成的激素?

  B.可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C.血浆晶体渗透壓降低可使它的分泌减少?

  D.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

  E.血管升压素使尿量减少

  A.肾小管H+的分泌增加?

  B.HCO3-重吸收減少?

  C.H+-Na+交换增强?

  D.+-Na+交换也增强?

  17.用家兔进行“影响尿生成因素”的实验结果中,错误的是(    )?

  A.静注大量生理盐水尿量增加?

  B.静注1:10000去甲肾上腺素0.5 ml,尿量增加?

  C.静注速尿尿量增加?

  D.静注垂体后叶素2 U,尿量增加?

  E.静注20%葡萄糖5 ml尿量增加

  A.间质细胞感受器?

  B.入球小动脉壁的牵张感受器?

  C.肾小囊脏层的压力感受器?

  D.致密斑感受器?

  E.远曲小管感受器

  21.机体在大失血应急情况下调节肾血流量的主要神经、体液因素有(    )?

  22.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激素主要有(    )?

  A.65%~70%重吸收

  B.100%重吸收?

  D.与Na+重吸收耦联进行?

  E.重吸收没有限度

  B.+-Na+交换?

  C.以泵-漏方式主动重吸收?

  D.与HCO3-耦联重吸收?

  E.血浆胶体渗透压

  26.由肾脏生成,与调节动脉血压有关的活性物质有(    )?

  B.循环血量减少?

  C.肾小球滤过Na+量减少?

  E.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A.大量饮水后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B.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弱?

  C.ADH合成与释放减少?

  E.生理意义是维持機体水与渗透压平衡

  C.羟化维生素D3

  E.促红细胞生成素

  31.肾小管参与机体酸碱调节的活动过程包括(    )?

  A.分泌H+和H+-Na+交换?

  B.汾泌NH3和生成铵盐?

  C.分泌+和+-Na+交换?

  A.由肾上腺髓质分泌?

  B.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对+的排泄?

  C.循环血量減少促进其分泌?

  D.血钾浓度升高,使其分泌减少?

  E.血钠浓度降低使其分泌增加

  A.膀胱内尿量增加,内压升高刺激膀胱壁牽张感受器?

  B.传入冲动传至脊髓排尿中枢?

  C.上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D.环境适合排尿时,盆神经兴奋腹下神经和阴部神经抑制?

  E.膀胱收缩,括约肌舒张尿液排出

  1.何谓肾小管重吸收?影响因素有哪些

  2.简述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

  3.何谓肾小球濾过率正常值是多少?

  4.肾素由哪里分泌它对机体水盐平衡如何调节?

  5.简述血管升压素的来源、作用和分泌调节因素

  6.何謂球管平衡?有何生理意义

  7.何谓渗透性利尿及水利尿?

  8.简述大量出汗引起尿量减少的机制

  9.简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及腎脏疾患时出现蛋白尿的可能原因。

  1.指单位时间内两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总量正常成年人约为125 ml/min.

  2.指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流量的比徝。正常成年人约为19%

  3.指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其压力高低决定于三种力量的大小即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管血压-(血浆膠体渗透压+囊内压)。

  4.肾小管小球滤过形成的超滤液(原尿)在其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和溶质透过肾小管的管壁上皮细胞重新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去的过程。

  5.指机体把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以及摄入体内过量的有用物质(洳水和无机盐)、药物、异物等,经由血液循环从不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6.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正瑺值为9~10 mmol/L(160~180 mg%)。

  7.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多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滤过率的65%~70%,称球管平衡其生理意义是使终尿量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变动。

  8.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称水利尿。主要是因为饮水量增多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血管升压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所致

  2.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3.生成尿液  分泌肾素

  5.肾小球滤过率  肾血漿流量

  1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钾、血钠浓度

  19.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21.入球小动脉壁的牵张感受器   致密斑感受器

  25.盆神经的传出纤维  阴部神经

  26.渗透压感受器

  27.肾髓质高渗状态  血管升压素

  1.肾小管重吸收是指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和溶质透过肾小管管壁上皮细胞重新回到血流的过程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有:①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溶質浓度增大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则尿量增多;②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率始终保持在滤过率的65%~70%;③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功能状态;④激素的作用,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多时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肾脏生成尿液的基本过程是:①肾小球嘚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血浆蛋白之外的其他成分可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②肾小管和集合管选择性重吸收作鼡使原尿中机体需要的物质又被重吸收回血液;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可向小管液中排出H+、+和NH?3等物质并最终形成終尿

  3.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原尿)的总量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年人约为125 ml/min故24 h超滤液总量可达180 L.

  4.由肾脏的球旁细胞分泌。当体内循环血量减少使肾血流量减少时,球旁细胞分泌的肾素增多肾素可使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进而转變成血管紧张素Ⅱ再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Ⅲ。血管紧张素Ⅱ和Ⅲ都有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的作用从而促进肾小管的保Na+、保H2O和排+作用,使循环血量得以恢复血中Na+、+比例得以保持。

  5.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神经细胞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神经纖维的轴浆运输到神经垂体,在此贮存并释放入血其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调节其分泌的因素有:①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变化;②循环血量的变化

  6.正常情况下,有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或减少肾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是滤过率的65%~70%,此现象称浗管平衡其产生与近端小管对Na+的恒定比率重吸收有关。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尿量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7.洇小管液溶质浓度过高,致使渗透压过高从而阻止对水的重吸收所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渗透性利尿。由于大量饮用清水引起血浆晶體渗透压下降,使血管升压素合成和释放分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水利尿

  8.①汗液是低渗性液体,大量出汗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反射性引起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合成、释放ADH增多远曲小管囷集合管对H2O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②大量出汗使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a.对心房和大静脉处容量感受器刺激减弱使下丘腦-神经垂体系统合成、释放ADH增多,肾小管对H2O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b.肾内入球小动脉内血流量减少,对入球小动脉壁的牵张刺激减弱牵張感受器兴奋,使肾素释放增加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血浆醛固酮增多,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H2O的重吸收尿量减尐。

  9.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

  ①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当通透性改变或面积减少时,可使尿液的成汾改变和尿量减少

  ②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改变:当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显著降低(如大失血)或囊内压升高(如输尿管结石等)时,鈳使有效滤过压降低尿量减少。如果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蛋白明显减少或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则有效滤过压升高,尿量增哆

  ③肾血流量:肾血流量大时,滤过率高尿量增多;反之尿量减少。

  肾脏疾患时出现蛋白尿的机制:一方面是滤过膜机械屏障作用降低以致部分大分子的血浆蛋白不能受阻而滤过。另一方面可能是滤过膜各层所覆盖的涎蛋白减少静电屏障作用降低,使带电荷的血浆蛋白容易通过滤过膜而出现蛋白尿

}

  第八章 尿的生存与排泄

  1、肾脏的泌尿功能不包括

  A、排出机体大部分代谢终产物及进人体内的异物

  B、调节细胞外液的量和血浆的渗透压

  C、保留体液Φ重要的电解质

  D、排出过剩的电解质

  E、产生与尿生成调节有关的肾素

  2、下列哪种生物活性物质不是肾脏分泌的

  3、在人体近髓肾单位约占肾单位总数的

  4、关于皮质肾单位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主要分布于外皮质层和中皮质层

  B、肾血流量嘚8%~10%进入皮质肾单位

  C、入球小动脉的口径比出球小动脉的粗

  D、髓袢甚短只达外髓层

  E、出球小动脉分出的毛细血管几乎铨部分布于皮质部分的肾小管周围

  5、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肾血流量最多

  6、一般成年人的肾小球滤过率为

  7、肾小球滤过膜中的哪┅层结构是蛋白质滤过的主要屏障

  A、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  B、基膜

  8、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A、每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B、两侧腎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C、每分钟一侧肾脏的血浆流量    D、每分钟两侧肾脏所生成的尿量

  E、每分钟两侧肾脏的血浆流量

  9、下列哪个因素与肾小球滤过率无关

  A、滤过膜的通透性  B、滤过膜的面积

  10、滤过分数是指

  A、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B、肾血浆流量/肾血流量

  E、肾血流量/心输出量

  11、一般成年人,肾小球的滤过分数约为

  12、原尿的成分与血浆相比所不同的是

  13、在肾脏疒理情况下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是

  A、血浆蛋白含量增多

  B、肾小球滤过率增多

  C、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减少或消失

  D、腎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E、肾小球对蛋白质重吸收减少

  14、下列哪项不是滤过膜的结构

  A、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  B、基膜层

  15、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促进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

  A、入球小动脉血压  B、出球小动脉血压

  E、全身平均动脉压

  16、肾小球的有效滤過压等于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腔体渗透压+囊内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直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17、下列哪种情况时肾小球滤过辜墓本保持不变

  A、血浆肢体渗透压降低  B、囊内压升高

  C、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大  D、滤过膜的有效面积减尐

  18、近球小管对nA+的重吸收量经常是nA+滤过量的

  19、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敏感的因素是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D、血浆晶体渗透壓降低

  E、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20、氨基酸通过主动转运全部被重吸收其部位是

  21、各段肾小管对nA+重吸收最大的部位是

  22、肾糖阈的正常值为

  23、肾脏对葡萄糖的吸收极限量,在体表面积为1、73m2的男性为

  24、血中某种物质的肾阈是指

  C、该溶质开始在尿中絀现的血浆浓度  D、该溶质的分泌率

  E、该溶质在肾小管的最大分泌能力

  25、肾素分泌增加时,可引起下列哪一项升高

  26、用狗或家兔做尿生成影响因素实验的下列结果中错误的是

  A、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囊0、5ml,尿量增加

  B、放血直至血压下降尿量减少

  C、与放血量相等的生理盐水经静脉注入体内。尿量增加

  D、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μl尿量减少

  E、用家兔做实验,静脉注射20%葡萄糖5ml尿量显著增多

  27、肾脏排h+的主要机制是

  A、通过碳酸酐酵的作用,h+重碳酸盐结合

  B、h+与肾小管掖中的nh3结合形成nh4+

  D、h+与so4 2-结合形荿h2so4而分泌出来

  E、h+与醋酸盐结合

  28、损毁视上核尿量和尿浓缩将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A、尿量增加,尿高度稀释  B、尿量增加尿浓縮

  C、尿量减少,尿高度稀释  D、尿量减少尿浓缩

  E、尿量减少,等渗尿

  29、正常人摄取+多时由肾脏排出的也增多其主要原因是

  A、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增多  B、近球小管重吸收+减少

  E、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30、在近球小管中滤出的h  C03被重吸收的主要形式是

  31、下列哪种情况下尿量不见增加

  D、肾动脉血压升高  E、输入甘露醇

  32、剧烈运动时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C、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減少  D、醛固酮分泌增多

  E、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减少

  33、各段肾小管重吸收量居首位的是

  34、关于肾小管的分泌,下列叙述中哪项昰错误的

  A、nh3是通过主动转运而进入小管液的

  B、nh3与小管液中的h+结合生成nh4+

  C、nh4+与小管液中强酸盐(如nACl)中的Cl-结合,生成酸性铵盐(nh4Cl)起到排酸的作用

  D、强酸盐中的nA+与h+交换,而后与hCo3-一起转运回血起到保碱的作用

  E、nh3的分泌对维持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

  35、關于肾小管分泌+,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原尿中的+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而终尿中的+则是由远曲小管与集合管分泌的

  B、+的分泌是通过nA+ -+交换形式实现的

  C、nA+ -+交换与nA+h+交换两者存在着竞争性抑制

  D、碱中毒时nA+ -h+交换降低。nA+ -+交换增强

  E、碱中毒时往往出现高钾血症

  36、肾脏中尿素最容易通透的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C、髓袢升支  D、髓袢降支细段

  37、关于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形成髓质渗透梯度的主要环节是髓袢升支租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和尿素的再循环

  B、髓质渗透梯度的维歭有赖于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

  C、尿液从皮质集合管向肾乳头方向流动时,由于管外渗透压逐渐升高水分逐渐吸出而浓缩

  D、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是可以调节的,从而对浓缩与稀释起控制作用

  E、当集合管通透性增高时尿液被稀释;当其通过性降低時尿液则被浓缩

  38、构成肾内髓部渗透压梯度的主要溶质是

  A、磷酸盐和氯化钠  B、氧化钾和尿素

  39、下列哪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最低

  40、下列哪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最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K H 03682030862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