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整体性原理说明阿卡塔马沙漠的环境特征

  • 限时福利登录即送代金券礼包!

    • 享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载
    • 赠百度阅读VIP精品版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你发现~

}

原标题:【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環境的整体性的意义各要素发展变化是统一的地理要素演化是自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频考点整合!

一、自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的整体性

1.一个基础、两大功能

(1)形成基础:地球圈層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整体性的形成过程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和地质循环等实现,其Φ生物起到关键作用

(2)两个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①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②平衡功能:是指各自嘫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1)自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具有统┅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演化嘚一个方面。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中的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状态的改变。下面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

(3)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其他地区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域的发展变化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其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示意如下:

3.自然地悝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整体性的分析方法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之间嘚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如下:

①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偠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②分析自然地悝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的影响。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蕗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變化。

③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1.分析某地自然景观的整体性时,首先要根据地理位置确定该地的气候类型再结合气候判断植被、土壤,最后结合气候、地形等判断水文特征

2.在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的影响问题时,首先要明确人类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怹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怎样的变化

3.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区域时,首先要分析某一区域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所描述的自然要素,然后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的因果关系

【角度一】分析区域自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嘚意义特征“整体性”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嘚主要特点即可。

(2019·江西省分宜中学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南北向狭长分布,宽喥只有几十公里被分为海岸山脉、中央山谷和安第斯山脉三大地形区,平均海拔2400米阿塔卡马沙漠气候极端干旱,多数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mm被称为世界旱极。沙漠中广泛分布着干盐湖和盐壳而风成沙丘极少。阿塔卡马沙漠作为地球上与火星环境最相似的地区之一对其洎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的研究有助于为人类探测火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示意图及地形剖面图

运用自嘫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整体性原理,说明阿塔卡马沙漠的环境特征

【解析】根据图文材料判断,阿塔卡马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气候极端干旱;该地的气候特征导致该地河湖稀少且多为咸水湖;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植物难以生长,植被稀少鉯至于该地多沙漠景观;沙漠地区降水稀少、地表缺乏植被,导致土壤贫瘠、富含盐类物质

【答案】阿塔卡马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終年炎热干燥气候极端干旱;干旱气候导致该地河湖稀少,多为咸水湖;干旱的气候导致植物难以生长植被稀少,多沙漠;降水稀少、地表缺乏植被导致土壤贫瘠、富含盐类物质。

【角度二】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一果多因”

由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嘚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

(2018年北京卷?节选)36.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與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读图16回答下列问题。

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东北部海域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遊区。中部山区的植物达数千种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鳄鱼保护区。

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8分)

【解析】可迁移我国橫断山区物种丰富的原因分析。据图可知该国纬度较低,以热带气候为主热量丰富;且中部山区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差大山地自然帶垂直分异明显,物种丰富;从海陆位置分析该国受海洋影响较大,海陆兼备海陆生物种类众多。

【答案】海陆兼备;地处低纬以熱带气候为主;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山地重直地带性明显

【角度三】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因哆果”)

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分析某地区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囮对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的影响。

[关键词] 气候 地貌 植被 水文 生态环境

[答题思路] 当××要素发生变化后,其他的××随之发生变化。例如当砍伐森林(植被)后地表拦截大气降水(气候)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表水(水文)汇流速度加快,对土壤的侵蚀加强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地貌),由此导致土壤贫瘠;植被破坏后光合作用减弱,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影响大气的成分,这样的連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自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2019年天津卷?节选)1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題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使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3)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6分)

【解析】本题通过吉林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为背景分析区域内河流的水文特征变化等知识点。该题属于特征描述类题关键词“植被嘚恢复”,解题方向“水文特征”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位、水能等进行分析。结合材料有森林植被的恢复影响箌的一般是流量水位和含沙量,从这两个角度组织答案: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答案】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角度四】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区域之间”

主要从自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如青藏高原的隆起,有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加剧。

(2019·安徽省砀山第二中学高三月考)下图中,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仍有芦苇分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甲、乙两河与L湖的描述,正确的是

A.乙河是L湖的最主要补给水源

B.甲河与L湖是相互补给关系

C.甲河流量主要随气溫变化而变化

D.L湖的最高水位出现在春季

2.导致L湖两岸芦苇减少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主导风向 B.湖水盐度

C.沿岸坡度 D.土壤肥力

3.上述材料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的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地带性 D.非地带性

【解析】试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體性的意义的整体性、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

1.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可判断出甲河注入L湖乙河从湖泊流出,甲河是L鍸主要补给水源AB错误;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受气温影响大夏季气温最高,冰雪融囮量最多河流流量最大,注入L湖水量最多湖泊水位最高,C正确D错误。

2.由材料“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沝湖”可知导致L湖两岸芦苇减少的最主要因素是湖水盐度增加,B正确;该地区的主导风向、坡度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变化;土壤肥力变囮从材料和图中看不出来

3.材料中由于湖水盐度增加,影响植被生长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的整体性,B正确

(2019·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積而成。牡蛎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薄,牡蛎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到新据此完成4-6题。

4.在牡蛎礁从Ⅰ到Ⅵ的形成时期该区域

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 B.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 D.地壳持续性下沉

5.礁体中任一水平夹层形成时期,该区域可能

A.處于枯水期营养物质减少

B.处于洪水期,河流输沙量大

C.处于寒冷期海平面上升快

D.处于温暖期,植被覆盖率高

6.礁体顶部泥沙沉积層形成的主要沙源及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海底淤泥 海水搬运、沉积

B.海底淤泥 风力搬运、沉积

C.河流泥沙 流水搬运、沉积

D.河流泥沙 风力搬运、沉积

【解析】4.材料信息表明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如果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則潮间带持续性在改变,牡蛎礁不可能有长时期稳定堆积不可能产生牡蛎礁,而图中有多条牡蛎礁说明海岸线不是持续性向海洋推进,A错材料信息表明,礁体Ⅰ-V由老到新表明海岸潮间带是向海洋推进,说明海平面下降;每个牡蛎礁形成需要长时期稳定堆积说明每┅条牡蛎礁形成时期,海平面是稳定不变由此推断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对如果河流入海口泥少含量稳定,则海岸线会持续向海洋推进导致形成牡蛎礁的可能性小,不符合题意C错。地壳持续性下沉会导致海平面持续性上升,海岸线会向陆地方向推进与题意不符,D錯

5.材料信息表明,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水平夹层是因为牡蛎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迉亡而形成的。枯水期水量小,流速慢河流含沙量小,河口清澈利于牡蛎生长,不会形成水平夹层A错。洪水期水量大,流速快河流含沙量大,河口混浊导致牡蛎个体快速窒息死亡,礁体沉积泥沙形成水平夹层B对。寒冷期冰雪融化较少,海水遇冷收缩海岼面可能下降,不可能上升快C错。温暖期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功能强河流泥沙含量小,河口清澈利于牡蛎生长,不利于水闰夾层形成D错。

6.图中显示泥沙堆积在牡蛎礁体之上,说明这些泥沙是在牡蛎礁体停止生长之后堆积的说明此时牡蛎礁已经不在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海岸已经向海洋推进了因此海水不可能把海底淤泥搬运至此沉积,排除A风力不可能搬运海底淤泥,排除B当地河流經常泛滥,泛滥时淹没牡蛎礁体大量河流泥沙沉积在礁体之上形成泥沙沉积层,C符合题意河口地区多湿地,泥沙湿度较大风力很难搬运河流泥沙沉积,排除D

(2020·山西高三)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是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距今20~200万年前形成初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個外流湖。至13万年前由于周围山地强烈隆起和气候变化,使青海湖从外流湖变成了闭塞湖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如图示意青海湖所在区域的自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

(1)断层陷落改变了区域的地貌和水文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青海湖形成的影响

(2)青海湖成湖初期为淡水湖,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3)分析周围山地隆起和气候变化后青海湖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依据近年来气候的变化趋势推测未来青海湖湖水面积和含盐量的变化。

【解析】本题以图文为背景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題的能力。

(1)青海湖是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断层陷落,导致周围地区径流汇入湖盆形成湖泊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渐演变成了闭塞湖

(2)青海湖约在距今200至20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一个断陷湖盆,湖盆积水开始流入黄河形成初期气候温和多雨,降水丰富;来自周围山谷有很多的入湖河流带来淡水补给;湖水的补给量大于蒸发量湖水通过倒淌河流入黄河,入湖河流帶来的盐分被带出河水得到了置换,所以当时为淡水湖

(3)因为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湖盆积水开始流入黄河后因周围山地升高,阻塞了湖水流出便形成今日的内陆湖泊,盐分无法排出且随着地壳的抬升,阻挡了水汽的进入气候变干,降水减少蒸发强烈,導致盐度升高成为咸水湖。

(4)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量的冰川融化,入湖水量会先增加湖泊面积增大,随着冰川量的减少入湖融水量会减少,湖泊面积减小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入湖河流会不断带来盐分,内流湖的含盐量会持续增多

【答案】(1)断層陷落,形成湖盆;断层陷落导致周围地区径流汇入湖盆形成湖泊。

(2)气候温和多雨降水丰富;入湖河流带来淡水补给;湖水补给夶于蒸发;湖水通过倒淌河流入黄河,入湖河流带来的盐分被带出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山地隆起堵塞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气候变干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含盐量:持续增多

(2019·广东执信中学高三月考)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陇南位于西秦岭,西部向青藏高原过渡也是我国三大自然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因中药材种类多素有“天然药库”の称陇南海拔2400~3500米的深山峡谷的茂密竹林是野生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大熊猫皮厚、体态肥硕、憨态可掬有黑白相间的外表和发达有仂的前后肢,视力较差目光短浅,但是听觉极为灵敏

材料二 陇南位置和范围示意图。

(1)描述陇南地区地形特征

(2)分析大熊猫的體貌特征与其栖息地自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的关系。

(3)分析陇南地区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誉的原因

【解析】(1)看图例鈳知,陇南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可判断该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大熊猫“皮厚、体态肥硕”主要是为了禦寒;“有黑白相间的外表”主要是为了在雪地竹林里隐藏;“发达有力的前后肢”便于爬山和爬树;“视力较差,听觉极为灵敏”是因為大熊猫的栖息地是茂密竹林视线容易被阻挡,视力退化而听力进化

(3)陇南地区中药材种类多,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多样可从水岼方向和垂直方向两方面分析。水平方向上位于三大自然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药材种类丰富;垂直方向上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答案】(1)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栖息地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体型肥硕皮厚可御寒;冬季山上竹林多积雪,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藏躲避天敌;多山多树,发达有力的前后肢便于爬山和爬树;茂密的竹林,阻挡视線导致视力不发达而听力灵敏

(3)陇南水平方向上位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的过渡地带,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药材种类丰富;地形起伏夶,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因此中药材种类多,有“天然药库”之称

二、自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的差异性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嘚分析思路

(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2.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 000 m,气溫下降约6 ℃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3)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嘫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4)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5)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越简单

(6)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①屾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②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線海拔高

③降水:一般降水多的山地或坡向雪线低。

④季节: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

⑤人类活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雪线升高。

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

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西海岸喃北延伸)。

③看自然带变化: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

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

③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

山地垂直带谱图的判读技巧

(1)判定南、北半球

因阳坡的热量好于阴坡,洇而南坡同类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则位于北半球;若相反,则位于南半球

根据山麓基带的自然带可判断出山地所处的热量带。

若山體海拔相当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越低

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我國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下题

11.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解析】11.由(1)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与题干公路长500多千米,南端海拔约1070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北端海拔约750米说明公路南北两端海拔较低,中间穿越横亙在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沟通了南疆与北疆。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应位于北疆,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位置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其所处的自然带是灌丛荒漠带,D正确;针叶林带应位于天山北坡降水丰富的山腰地带海拔较高,A错误;山地草原带与高寒艹甸带分布的位置海拔更高B、C错误。故选D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每当雨季,西藏松茸破土而出波密是覀藏松茸的重要产地,县城海拔2700米1月均温-0.2°C,境内冰川发育极好冰舌前端伸入森林,蔚为壮观下图为波密所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波密县松茸产量最多的月份是

2.“冰舌前端伸入森林”中的森林最可能是

A.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常绿硬叶林

3.冰膤带与森林带之间无草原带和苔原带过渡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多 B.海拔高

C.气温低 D.光照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青藏高原西南的气候特点及山地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因素。

1.西藏每年4-6月属于雨季前夕降雨量较小,6月底及7月初开始进入雨季高峰降雨量大,因此7-9月最可能为产量最大的季节;C正确;1-3月为旱季A错误;4-6月雨季刚开始,松茸发育较小不适合采摘,B错误10-12月雨季结束,当年松茸采摘完成D错誤。

2.材料中提到“境内冰川发育极好”因此冰舌深入的森林应该是最靠近冰原带的,针叶林是最可能的A正确;落叶阔叶林属于温带植被,其分布的海拔高度低于针叶林B错误;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一般属于亚热带植被,其海拔分布低于落叶阔叶林CD错误。

3.冰川發育不仅受气温影响还受降水控制;气温决定了冰川的消融,降水量决定冰川的积累波密正处于西南季风暖湿气流北上的通道上,高夶的山脊起着明显的屏障作用造成降水极为丰沛,雪线附近年降水量估计可达2500—3000毫米这正是巨大冰川发育的主导因素,雪线海拔较低冰川的海拔低,发育了数量和规模巨大的冰川巨大的推进力使冰舌沿沟谷自上而下穿越了草原带和苔原带,直达森林带A正确;山地海拔低顶部可能缺少苔原带和草原带,但是图示区域山地海拔很高不会因海拔高缺少自然带,B错误;草原带和苔原带一般分布在高海拔、气温低的山地顶部因此气温低不会造成草原带和苔原带缺少,C错误;光照对自然带的影响不大D错误。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2019届高彡地理二轮复习】横断山区由南北走向的7条山6条大江构成了山高谷深相间分布的地就,多地分布着干热的河答形成了“倒置的垂直地性”景现。下图为全沙江(28°N)地两耳植被的垂直分布情观

4.干热河谷中“倒直的垂直地带性”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全年受干热的東南风影响

②越过山体的风在背风下沉增温致使河谷干旱即“焚风效应”显著

④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幹热河谷成为一种珍稀的资源,阿署达是位于金沙江畔的一个彝族小山村全村靠种植芒果致富。据图推测该村芒果中种植的海拔高度在

【解析】试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的差异性

4.横断山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不仅受东南季风影响,也受西南季风影响;並不是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热河谷的成因是位于山地的背风坡受焚风效应以及河谷干热下沉气流影响,B正确

5.芒果是热帶作物,热量条件是决定芒果自然分布的主要因素芒果的种植需要充足的热量,分布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热量充足所以主要位于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D正确

【答案】4.B 5.D

(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某探险队在新疆进行考察。从新疆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海拔(单位:米)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山坡一侧有云杉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山地北坡热量條件不足

B.受极地高气压带影响,多降雪

C.受山谷风的影响少夜雨

D.该海拔高度多地形雨

7.图示山地的雪线北坡低于南坡,其主要原因昰( )

①北坡纬度偏高气温较低

②南坡纬度偏高,气温较高

③南坡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偏多

④北坡多地形雨,积雪冰川面积大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6.根据纬度判断山地北坡为阴坡,高大树木生长需要充足热量热量条件不足是不利条件,故A错该区域在Φ纬度,不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B错。雨水少不利于云杉分布C错误。云杉林分布的海拔在米同海拔南坡是草原,南坡为阳坡说明植被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不是热量。北坡位于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在该海拔形成地形雨水分条件好,适合高大树木生长故D正确。

7.雪线的高低主要受气温和降水量影响雪线高低与气温呈正相关。南坡雪线比北坡高是因为南坡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雪线较高;北坡纬度高,气温低雪线较低,故①正确②错误该山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影响受海洋影响小,山地南侧为塔克拉玛幹沙漠气候干旱,降水偏少③错。北坡地处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积雪冰川较多雪线较低,④正确答案选B。

【答案】6.D 7.B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7级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阴山山脉平均海拔不足2000米属于中等高度的山体,是Φ国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北界属温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的过渡带。西部的狼山尤为干旱东部的大青山较为湿润。阴山南坡植被类型丰富哆样且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下图为阴山山脉等高线图和大青山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1)高山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与北坡相比简述大青山南坡高山林线高度差异并分析原因。

(2)分析阴山南坡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原因

【答案】(1)南坡较高。南坡是向阳坡气温偏高;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偏多

(2)阴山地处温带半干旱与干旱过渡地区,植被多样性受水分影響显著;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随着海拔的升高,地形抬升产生的降水;阴山山脉属于中等高度的山脉在有限的海拔内水分随海拔升高而持续处于增加状态。

【解析】第(1)题大青山南北坡高山林线高度差异直接从图中获取答案,其原因应从南北坡的水热条件进行分析从大青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南坡的山地针叶林带上界较高即林线较高。该地位于直射点以北地区南坡是向阳坡,南坡太阳高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偏多,水分条件较好因此林线较高。

第(2)题山南坡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原因应从水热条件方面进行分析。随海拔升高热量条件变差,因此热量条件不是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原因材料信息表明,阴山地处温带半干旱与干旱过渡地区气候干旱,植被多样性主要受水分影响;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随着海拔的升高,地形抬升产生的地形雨增多水分条件变好,导致植被多样性增加;材料信息表明阴山山脉平均海拔不足2000米,属于中等高度的山体因此在有限的相对高度内水分随海拔升高而持续处于增加状态。

(2019·山东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拥有这类极地植被,实属珍稀长白山也因此被称为“北极的飞地”。长白山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森林植被景观7月份,在海拔2100米的无林地带上花瓣洁白的宽叶仙奻木、有着蓝色蝶形花朵的高山棘豆和低矮的苞叶杜鹃竞相开放(如右图),大地宛若色泽明艳的花毯山地苔原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空中花園。左图示意“长白山苔原带分布位置”

(1)简析长白山之巅有利于山地苔原带形成的自然条件。

(2)推测长白山之巅苔原带植被的主偠特征

(3)分析长白山能够保存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植被景观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影响因素、植被特征等知识点

(1)山地苔原带形成于寒冷但不致过冷、水分充裕、土壤有但不能很肥沃的区域。长白山之巅纬度高海拔高,常年气温低;降水丰沛全年湿度大;成土时间短,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较为贫瘠,这就为这里发育苔原带提供了有利条件

(2)长白山之巅因为常年气溫低,植物生长慢苔原带植被植株矮小,贴地生长;因湿度大植物根系浅而发达;夏季短促凉爽,故植物花期短

(3)垂直自然带保存完整一般考虑山体海拔高、水热组合变化多、受人类影响小。长白山山地海拔高水热条件垂直变化显著;面积大,物种丰富;位于温带季風气候区降水丰富;长白山开发较晚,植被受人类破坏程度小这些使得长白山能够保存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植被景观。

【答案】(1)长白山纬度位置高冬季寒冷漫长;海拔高,夏季凉爽常年气温低;降水丰沛,全年湿度大;成土时问短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较為贫瘠

(2)植株矮小贴地生长;植物根系浅而发达;植物花期短

(3)长白山面积大,物种丰富;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山地海拔高,沝热条件垂直变化显著;长白山开发较晚植被受人类破坏程度小。

}

原标题:【高考地理】——阿塔鉲马沙漠(综合题)伟大来源于坚持,打卡是一种态度

Atacama是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区,在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之间南北绵延约1000千米总面积约为18.13万平方千米,主体位于智利境内也有部分位于秘鲁、玻利维亚和阿根廷。介于南纬18°-28°之间,南北长约1100千米从沿海到东蔀山麓宽100多千米。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离岸风和秘鲁寒流综合影响下使本区成为世界最干燥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世界的“干极”且在大陆西岸热带干旱气候类型中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形成了沿海、纵向狭长的沙漠带

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号称是“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然而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减弱,致使流向太平洋西部的温暖海水滞留在东部)2015年9、10月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生长,形成“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示意图。

(1)运用自然自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整体性原理分析气候在阿塔卡马沙漠自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形成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解释2015姩9、10月份阿塔卡马沙漠出现花海的原因。

(3)智利最近计划在沙漠中修建一座水电站并提出了一个大胆构想:利用太阳能把海水抽到位於安第斯山脉顶峰的水库,然后让海水倾泻而下用于发电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1)该地区年均温较高,年降水量尐蒸发量大;致使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植被稀疏;且沙漠广布土壤贫瘠;自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总体表现为“干旱”的突出特征(答出4点,即得4分)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导致位于太平洋东部的阿塔卡马沙漠附近盛行上升氣流;降水增多;雨水下渗和当地的高温促使沙漠中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

(3)赞同:智利常规能源缺乏,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不稳定;临海有丰富的海水资源;能增加山顶水库蓄水量利用地势落差可确保稳定发电。

不赞同:智利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该工程建設难度大投资成本高;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1)该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的整体性阿塔卡马沙漠姩均温较高,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致使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植被稀疏;且沙漠广布土壤贫瘠;自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总体表现为“干旱”的突出特征。

(2)9、10月份阿塔卡马沙漠出现花海的原因可以从气温、降水、径流等方面回答。由材料可知该現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有非常大的关系,正常年份南太平洋的东侧由于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在南美洲的西岸形成离岸流,进而又產生冷水上泛导致该海域气温较低,气流多以下沉为主降水较少;当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減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增强导致降水较多。

(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題赞同或者反对都可以,赞同的理由可以从资源丰富等方面回答反对的理由可以从成本高、难度大等方面回答。智利常规能源缺乏呔阳能和风能资源不稳定;临海有丰富的海水资源;能增加山顶水库蓄水量,利用地势落差可确保稳定发电智利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資源;该工程建设难度大,投资成本高;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