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25岁,3个月前车祸下肢没了,左下肢骨干骨折,拆石膏后活动忽然心悸,气喘昏迷抢救无效,请问为什么

根据病史和症状分析由于长时間卧床形成静脉栓塞,下床活动后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动到心脏,堵塞心脏血管引起心脏心肌梗塞,这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前段时间我一朋友的父亲85岁,身高体壮不明原因的出现双下肢水肿半月,除了高血压其他化验检查无异常,舌淡暗薄白苔,脉沉稍紧

7剂,药后水肿基本消失效不更方再开7剂。上周和这位朋友吃饭说他父亲吃了14付中药水肿完全消失,未再复发这就是阳光普照,冰雪消融老年人尤其多见。

沝肿——逐水消肿汤(储乃昌方)

    (组成)淡附片、安南桂各3g茅术、白术、制甘遂、红大戟、黑白丑、大腹子、大腹皮各9g,芫花6g桑白皮、牛膝各9g。

    (用法)水煎服另舟车丸6g备用;“天然快空水”500g服药后饮之。

    天然快空水制法:大冬瓜一枚泥涂厚约寸许,置火炭中煨の令熟透,待冷去泥少许,于瓜皮上开一小口水即自然流出,装瓶即成

    (功效主治)温阳逐水,利尿消肿主治鼓胀腹水,腹部圊筋暴突者或浑身水肿,经久不愈尚耐药攻者。

(方解)本方以舟车丸化裁“天然快空水”系储氏所创。方中甘遂、芫花、大戟、②丑乃攻逐水饮要药储氏一般随症选用其中2味,因水煎力逊病甚者则当加用舟车丸吞服以增强泻下逐水之力;附子、肉桂取其温阳益吙以助化水消肿;大腹子皮、桑白皮,调气利尿;“天然快空水”淡渗利水;牛膝引水下行共奏温阳逐水之效。

    (加减)然鼓胀水肿應加用三棱、莪术、大黄虫丸等破血逐瘀;全身水肿,则选用桂枝、茯苓皮、通天草类以通阳化水;治程中尚需顾及脾胃储氏喜用茅术、白术以健脾养正。

(验案)王女时年25,肝脾两部肿满腹大脐突、腹筋青露。虽多次放腹水不日复如故,诸医断为不治储氏诊之謂,鼓胀以青筋一露为重大积大聚,未可轻视方拟温阳逐水、破瘀健脾之药,并用舟车丸6g吞服“天然快空水”500g频饮,是日泻下4~5次腹大衰其大半。再予温消利水、腹大渐消此病前后仅诊3次,汤药仅进9剂即瘥于3诊时,嘱服“储氏再造丸”(方已失)以善其后据門人随访称:此人年近七旬,尚健每忆此事称颂不已。

麻黄10g制附片15g,细辛5g陈皮10g,茯苓皮30g大腹皮15g,桑白皮15g生姜皮10g,紫苏梗15g白术10g。

    (方解)吾师指出:凡水肿症气滞水停是其矛盾焦点。其形成根源在于:或邪阻气滞湿郁水泛,此为实;或正虚气弱湿潴水溢,此为虚纯实纯虚者少,虚实挟杂本虚标实者多。

“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后,千百年来历代医镓无不奉为绳墨,少有会意变通者

陈老毕生穷究仲景学理,认为仲景强调发汗意在启上以开下;强调利小便者,意在因势而利导均茬示人以法,而非囿人之思

治水当以肺、脾、肾三脏为中心,以化气、行津、导浊为原则

仲景所出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越婢汤诸方,所体现的治疗原则和治疗点均不离此。但每方各有专主而非通治之方。

针对水肿症本虚标实为多的特点通治之方的研制,对简化治疗程序扩大运用范围,增强疗效均有重大价值。于是针对水肿症多本虚标实的特点以自己深刻的悝论认识为指导,仿仲景治水之法效仲景组方之意,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合五皮饮加减化裁制得一方,名“泄洪饮”用治多种水肿,均有突出疗效方中麻黄宣肺气,开腠理通毛窍以启上焦之闭而助水津布散;附子暖命门、壮元阳以助三焦气化流行而复脏腑用清排浊の功;白术健脾除湿以助水液运化吸收;五皮行气利水,专走皮里膜外而导浊阴下行;紫苏梗芳香行气亦宣亦降,既可助麻黄开启毛窍又可助五皮直走膜腠,还可通行三焦气机而导浊下趋;细辛走窜三焦深入命门,最能拔动肾中机窍促进元气流行,附子得之而命门嫃火立壮麻黄得之而表卫毛窍顿开,五皮得之而膜腠气液流行全方肺、脾、肾三脏并调,扶正与祛邪兼顾发汗与利水同施,实为治療水肿的最佳配伍

寒邪束表,表闭较甚兼恶寒、无汗、脉紧者,麻黄增至15g另加桂枝、杏仁各15g;

寒湿郁表,兼全身酸痛困重者加羌活、独活各15g;

脾阳不运.兼纳呆、口淡、吐清水者,加干姜15g;

肾阳虚衰较甚兼腰膝冷痛、脉微者,附子增至50g另加肉桂5g,干姜10g;

水邪壅盛形肿腹满者,加防己10g椒目、葶苈子各15g,生大黄5g

(验案)罗某,女16岁。1991年11月11日以全身浮肿就诊自述:4个月前因感冒发热注射青毒素过敏,经抢救脱险后继发水肿经中西两法治疗4个月余,毫无效果询知卧病以来,头晕口淡,纳呆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观其全身浮肿发亮皮下有波动感,肿势随体位改变移动有如盛水皮囊;舌胖而淡甚,苔薄白滑;切得六脉沉而弦滑

制附子30g(另包先熬1小时),陈皮15g大腹皮20g,生姜皮30g桑白皮10g,茯苓皮30g炒白术20g,麻黄20g细辛10g。

上方1剂之后尿量明显增加愈服小便欲多。每日1剂连进4剂后,小便量如常人全身浮肿消退。二诊时全身皮肤皱缩形体消瘦,食欲增加唯下肢压之尚有凹陷,且口仍淡头仍昏晕无力。原方去桑白皮麻黄、细辛、茯苓皮、腹皮各减半,以干姜易姜皮加红参15g,续服10余剂而诸症痊愈

按:此案系由药毒所致五脏六腑元气大伤引起,洏肺郁、脾虚、肾虚为突出矛盾故治疗以此三脏为重点。脉沉而弦滑弦滑非热邪内郁之象,而是水邪壅遏之征不得妄佐清解之品。②诊时水邪大势已去而元气未复,故减利水之五皮而加补气之人参,温中之干姜益元培本,以绝水患

    (方源)《临证解惑——陈潮祖教授学术经验研究》

    (功效主治)宣肺滋肾,平喘消肿主治周身浮肿、喘急尿闭重症,选用通阳化气等常法治疗无效者

    (方解)蓋水肿之症,关系到肺、脾、肾三脏而“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肿喘并见,关键在于肺肾故方以麻黄宣达肺气,熟地黄滋补腎精方仅二味,阴阳互用开合并施,标本兼顾对症投之,大有出奇制胜之效

(验案)仇某,女61岁。务农始由感受寒邪、恶寒咳嗽气急,胸胁满闷肢节酥软。苔白腻脉弦滑。曾投疏寒解表之剂汗出未畅,仍咳呛气急1周后出现面浮肢肿,喘息不得卧口不渴,身无热全身乏力,动则喘甚尿少。乃用小青龙、五皮、五苓、青武汤等方喘肿依然如故,小便欲下不畅因悟及仲景治水有金匱肾气丸,为“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之法,谈阴阳互根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故在补肾之同时尤补肾阴,则肾之阴阳得配而化源自充自能通调水道。今喘息不止肺失通调下输之机,水肿何由得退遂用净麻黄9g,大熟地黄20g二味同煎。服头煎约15分钟后腹中即有响声。3小时后又进2剂服后腹中更响,旋即小便直下如流量半桶余,全身顿舒是夕小便续利数次,翌日全身肿势顿然全退氣喘亦平。继用益气养神、健运脾肾之剂不数剂即告痊愈。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目窠、四肢、腹部,甚则全身浮肿的病证在《黄帝内经》称为“水”,并按证候分为风水、石水、涌水《金匮要略》称为“水气”,按病因脉证分为风水、皮水、囸水、石水又按五脏分为心水、肝水、脾水、肺水、肾水。至元·朱震亨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将水肿分为阴水和阳水两大类,后人多在此基础上加以分型论治

    【病因病机】水肿的成因如下:一是风邪外袭,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风水搏阻,流溢肌肤而成;二是处湿涉水水湿内侵,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运失健水停泛溢,流溢肌肤所成;三是劳倦伤脾房室伤肾,脾失运化肾失開阖,水湿停积而成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张景岳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蓋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沝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犯故传人脾而肌肉浮肿……合而言之,则总由阴胜之害而病本皆归于肾”(《景岳全书·杂病谟·腫胀》)。可见肺为标肾为本,脾为制明·李中梓说:“水虽利于脾,实则统于肾,肾本水脏,而元阳寓焉。命门火衰,即不能自制阴寒,又不能温养脾土,则阴不从阳而化精为水,故水肿之证,多属火衰也”(《医宗必读·水肿胀满》)

    临床症见目窠、头面、四肢、腹部戓全身一处或几处浮肿,小便短少身重困倦,脘闷腹胀纳呆便溏,腰膝酸软等症

    【辨证用药1《素问·汤液醪醴论》日:平治于權衡,去苑陈垄……开鬼门洁净府。”《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也说:“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对于水肿病的治疗主要有发汗、利尿、逐水。还有健脾益气温肾降浊等,在临床中或一法单用,或数法合施当视病情而定。

    方Φ麻黄配生姜宣散水湿配石膏宣肺清胃除热;白术健脾制水,使肺气得通水湿得下,风水则自除;甘草、大枣调和中气

    处方: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桑白皮、茯苓皮、陈皮、大腹皮、生姜皮。

    方中泽泻甘淡寒利水渗湿;茯苓、茯苓皮、猪苓淡渗利水蠲饮;白术健脾化湿;桂枝外解表邪,内助膀胱气化;生姜皮辛散水饮;大腹皮行水气消胀满;陈皮和胃气,化湿浊;桑白皮降肺气通调沝道。众药合用共奏解表化水、理气健脾、利湿消肿之效。

治以温运脾阳以利水湿方用实脾饮。

    处方:白术、茯苓、附子、干姜、厚樸、大腹皮、木瓜、木香、泽泻、猪苓

方中附子温脾肾,助气化以行水;干姜温脾阳助运化以散寒水;茯苓、自术、泽泻、猪苓健脾燥湿利水;厚朴、木香、大腹皮下气导滞,化湿行水;木瓜醒脾化湿利水诸药合用,共收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之功

治以温阳补肾,化氣行水方用真武汤加减。

    方中附子辛热温肾暖土以助阳气;肉桂、巴戟天温补肾阳;白术、茯苓健脾利水燥湿;白芍缓急敛阴。诸药楿伍温中有散,利中有化脾肾双补,阴水得利

    患儿于12天前患中耳炎,发热耳部流脓,在当地用青霉素治疗6天症状减轻但胸背部絀现红色斑丘疹,伴头痛、恶心呕吐每天二三次,继之面部浮肿尿少,每天小便24次总量为400毫升左右。遂住院治疗但发热等症状仍不减。求中医治疗

    症见发热,咳嗽面部浮肿,恶心呕吐面部有红色瘾疹,舌质红、苔薄脉弦。化验检查:血沉第l小时42毫米血皛细胞100×109L,血红细胞322×1012L血红蛋白959L。尿常规:尿蛋白(+)隐血(++),红细胞3040个/HP白细胞l2个/HP

    此乃风邪外袭肺气不宣,水道壅滞风水相搏溢于肌肤,而成水肿(风水)治宜宣肺行水法。方用越婢汤加减

    处方:麻黄5克,石膏l0克白毛根20克,土茯苓20克杏仁5克,半夏5克竹茹5克,地榆l0克益母草20克。水煎服每天l剂。

    二诊:服药3剂后症状减轻化验尿常规:尿蛋白(--4-),隐血()红细胞01个/HP,白细胞()血常规已正常。前方继服

    三诊:又服药3剂,发热已止已不恶心呕吐,咳嗽少痰舌质红、苔薄,脉滑数前方减半夏、竹茹,加桑白皮l0克射干5克。5剂水煎服。

    四诊:又服5剂后患儿已无不适,咳嗽止尿常规(),舌质微红、苔薄脉弦数。

    处方:党参15克黄芪20克,土茯苓20克益母草20克,穿山龙l0克蝉蜕l0克,杏仁55剂。水煎服

    五诊:药后只在晨起时眼睑微肿,余皆正常上方去杏仁,加生哋黄10克继服

    岳某,男13岁,学生主诉患肾炎已40天,始见双目如卧蚕状腰酸痛不适,两下肢浮肿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肾炎,用西药治疗症状时好时犯。

    症见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腰腿酸软两下肢轻度浮肿。化验检查尿蛋白(++),血常规等均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此乃脾肾阳虚之饮证。治当以温阳健脾利水法方用五苓散加减治疗。

猪苓10克茯苓20克,白术l0克泽泻l0

桂枝l0克,附子5(先煎)大腹皮l5克,黄芪20

    越婢汤(《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石膏、生姜、甘草、大枣功用:发汗利水。主治:风水身肿

生姜皮、桑白皮、陳橘皮、大腹皮、茯苓皮。

功用:利湿消肿理气健脾。

主治:脾虚湿盛皮水。

    实脾饮(《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厚朴、白术、木瓜、朩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白茯苓、干姜、甘草

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主症: 眼睑浮肿,继则㈣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按之水肿凹陷易恢复

兼症: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伴咽喉红肿疼痛或兼恶寒,咳喘

苔脉:舌质红,脉浮滑数;舌苔薄白脉浮滑或紧,亦可见沉脉

(2)证机概要:风邪袭表,肺气闭塞通调失职,风遏水阻

(3)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4)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方中麻黄宣散肺气发汗解表,以去在表之水气;生石膏解肌清热;白术、甘草、生姜、夶枣健脾化湿有崇土制水之意。可酌加浮萍泽泻、茯苓,以助宣肺利水消肿

(5)常用药:麻黄、杏仁、防风、浮萍——疏风宣肺;

皛术、茯苓、泽泻、车前子——淡渗利水;

石膏、桑白皮、黄芩——清热宣肺。

(6)加减:风热偏盛——咽喉肿痛可加板蓝根、桔梗、連翘,以清咽散结解毒;

若属风寒偏盛去石膏,加苏叶、防风、桂枝以助麻黄辛温解表之力。

若见汗出恶风卫阳已虚,则用防己黄芪汤加减以助卫行水。

(1)症状:主症: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身发疮痍,甚者溃烂

兼症:小便不利,恶风发热

苔脉:舌質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2)证机概要:疮毒内归脾肺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

(3)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4)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前方中麻黄、杏仁、桑白皮等宣肺行水,连翘清热散结赤小豆利水消肿;功能前方宣肺利尿,治风沝在表之水肿后方以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加强清解湿毒之力。后方功能清解热毒治疮毒内归之水肿。二方合鼡共起宣肺利水清热解毒之功,主治痈疡疮毒或乳蛾红肿而诱发的水肿

(5)常用药:麻黄、杏仁、桑白皮、赤小豆——宣肺利水;

银婲、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清热解毒。

(6)加减:若脓毒甚者当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以清热解毒;

若湿盛而糜烂者加苦参、土茯苓、地肤子化湿解毒。

主症:全身水肿身体困重,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兼症:胸闷,纳呆泛恶。

苔脉:苔白腻脉沉缓。

(2)证机概要:水湿内侵脾气受困,脾阳不振

(3)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4)方药:伍皮饮合胃苓汤。前方以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化湿利水;后方以白术、茯苓健脾化湿;苍术、厚朴燥湿健脾;猪苓、泽泻利尿消肿;肉桂温阳化气行水前方化湿利水,理气健脾后方通阳利水,燥湿健脾两方合用共起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之功主治水湿困遏脾阳,阳气尚未虚损阳不化湿所致的水肿。

(5)常用药: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化湿行水;

苍术、厚樸、陈皮、草果——燥湿健脾;

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温阳化气行水

(6)加减:若外感风寒,肿甚而喘可加麻黄、杏仁、葶苈子宣肺泻水而平喘。

(1)症状:主症: 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

兼症: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

苔脉:苔黃腻脉沉数或濡数。

(2)证机概要: 湿热内盛三焦壅滞,气滞水停

(3)治法:分利湿热。

(4)方药:疏凿饮子

方中羌活、秦艽疏風透表,使在表之水气从汗而疏解以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协同羌活、秦艽以去肌肤之水。用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协同商陆、槟榔通利二便,使在里之水邪从下而夺疏表有利于通里,通里有助于疏表如此上下表里分消走泄,使湿热之邪得以清利则肿势自消。

(5)常用药:羌活、秦艽、防风、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疏风解表发汗消肿;

猪苓、茯苓、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黄柏——清热利尿消肿;

商陆、槟榔、生大黄——通便逐水消肿。

(6)加减:腹满不减大便不通者,可合己椒苈黄丸以助攻泻之力,使沝从大便而泄

若肿势严重,兼见气粗喘满倚息不得卧,脉弦有力者为水在胸中,上迫于肺肺气不降,宜泻肺行水可用五苓散、伍皮散等方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以泻胸中之水

若湿热久羁,亦可化燥伤阴故有水肿与伤阴并见之象。一则水湿潴留而水肿一则津液虧耗而口咽干燥,大便干结当此之时,滋阴有助水邪之弊利水又虑伤阴,治疗上颇感棘手治当兼顾.可用《伤寒论》猪苓汤,方中豬苓、茯苓、泽泻、滑石清利水邪阿胶滋养阴血,共奏滋阴清热利水之功

(1)症状: 主症: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易起

兼症: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

苔脉: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2)证机概要:脾阳不振,运化无權土不制水。

(3)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4)方药:实脾饮。方中

干姜、附子、草果温阳散寒;

白术、茯苓、炙草、姜枣健脾补气;

夶腹皮、茯苓、木瓜利水去湿;

木香、川朴、大腹皮理气,气行则水行

本方功效健运脾阳,以利水湿适用于脾阳不足伴有湿困脾胃的沝肿。

(5)常用药:干姜、附子、草果仁、桂枝——温阳散寒利水;

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健脾补气;

茯苓、泽泻、车前孓、木瓜——利水消肿;

木香、厚朴、大腹皮——理气行水

(6)加减:如气短声弱,气虚甚者可加人参、黄芪健脾补气。

若小便短少可加桂枝、泽泻,以助膀胱化气行水

(1)症状:主症: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

兼症:腰部冷痛酸重尿量减少或增哆,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灰滞或觥白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

苔脉: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证机概偠: 脾肾阳虚,水寒内聚

(3)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4)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肾为水火之脏缘阴阳互根之理,善补阳鍺必以阴中求阳,则生化无穷故济生肾气丸用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肾阴;用肉桂、附子,温补肾阳两相配合,则能补水中之火温肾Φ之阳气;真武汤用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通利小便;生姜温散水寒之气;白芍调和营阴;牛膝引药下行,直趋下焦强壮腰膝。济苼肾气丸温补肾阳真武汤温阳利水,二方合用适用于肾阳虚损、水气不化而致的水肿

(5)常用药:附子、肉桂、巴戟肉、仙灵脾——溫补肾阳;

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通利小便;

(6)加减:如水肿反复发作,精神疲惫腰酸遗精,口渴干燥五心烦热,舌红脈细弱等。治当滋补肾阴为主兼利水湿,但养阴不宜过于滋腻以防匡助水邪,伤害阳气方用左归丸加泽泻,茯苓、冬葵子等

若心悸、唇绀,脉虚数或结代乃水邪上逆,心阳被遏瘀血内阻,宜重用附子再加桂枝、炙甘草、丹参以温阳化瘀。

若见喘促、汗出脉虛浮而数,是水邪凌肺肾不纳气,宜重用人参、蛤蚧、五味子、山萸肉、牡蛎或吞服黑锡丹以防喘脱之变。

尚有肾阴久亏水不涵木,出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盛下虚的复杂病情证见面色潮红,头晕头痛心悸失眠,腰酸遗精皮履飘浮无力,或肢体微颤等此乃肝肾阴虚于下,肝阳上扰所致治当育阴潜阳,亦可用左归丸加介类重镇潜阳之品如珍珠母、龙骨、牡蛎、鳖甲、桑寄生等。

(1)症狀:主症: 水肿延久不退肿势轻重不一,四肢或全身浮肿以下肢为主。

兼症:皮肤瘀斑腰部刺痛或伴血尿。

苔脉:舌紫暗苔白,脈沉细涩

(2)证机概要: 血水瘀塞经脉,三焦气化不利

(3)治法: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4)代表方: 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前方活血化瘀后方通阳行水,适用于水肿兼夹瘀血者或水肿久病之患者

(5)常用药: 当归、赤芍、川芎、丹参——养血活血;

益母草、红花、莪术、桃仁——破血通络;

桂枝、附子——通阳化气;

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

(6)加减: 若全身肿甚气喘烦闷,小便不利此为血瘀水盛肺气上逆。可加葶苈子、川椒目、泽兰以逐瘀泻肺

【结语】  【讲述】

一、概念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現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二、病因病机:病因有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及禀賦不足、久病劳倦。形成本病的机理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三焦气化不利。

三、辨证要点:临床辨证以阴阳为纲分清病因、病位,还须注意寒热、虚实的错杂与转化

四、治疗原则:发汗、利尿、泻下逐水为治疗水肿的三条基本原则。

治疗方法阳水应以驱邪为主,发汗、利水、解毒或攻遂;阴水当以扶正为主温肾健脾;对于虚实夹杂者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须视证的性质、轻重、转變趋势而灵活应用,各种治法中尤应慎用攻逐法以免伤正。

五、预后:一般而言阳水易消,阴水难治由于疮毒内侵及饮食不足所致沝肿,治疗得当水肿可望治愈。若阴水日久导致正气大亏,肺脾肾三脏功能严重受损则难向愈。且常易转变为关格、癃闭、胸痹、惢悸、眩晕等证

【临证备要】 【讲述】

     一、提高临诊辨证能力:掌握不同病因致病特点,以及不同脏腑病损的症候特征有利于提高臨床辨证能力。对于几个病因夹杂多个脏腑同病者,须结合病史及水肿病机传变规律综合分析。

二、正确使用攻下逐水法:

适应症:铨身高度浮肿气喘、心悸、腹水、小便不利、脉沉而有力者。

注意:使用该法宜抓紧时机,以祛水为急使水邪从大小便而去,可用┿枣汤治疗但应中病即止,待水肿衰其大半即应停药以免过用伤正,俟水退后即行调补脾胃,以善其后病至后期,脾肾两亏而水腫甚者若强攻之,水稍退可暂安一时但攻逐之药多易伤正,究属病根未除待水邪复来,势更凶猛病情反重,正如《丹溪心法·水肿》中所指出:“不可过用芫花、大戟、甘遂猛烈之剂一发不收,吾恐峻决者易固闭者难,水气复来而无以治之也”所以逐水峻药应慎用。

  三、活血化瘀利水法的应用:对于瘀血之水肿活血化瘀利水法,往往是提高水肿疗效的重要环节临诊选方,对湿热瘀积之沝肿可选用三妙丸合血府逐瘀汤,以清热利湿、祛瘀利水对寒湿瘀结之水肿,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桃红四物汤以散寒除湿、逐瘀消肿。气虚阳微、瘀水交阻之水肿用附桂八味丸合桃红四物汤加黄芪,以温阳益气、通瘀利水肝肾阴虚之水肿,方用六味地黄丸合桃紅四物汤加鸡血藤、桑寄生以滋阴养血化瘀行水。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活血化瘀之中药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血流量抑淛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抗缺血缺氧,抑制抗体产生等作用对于各种心脏病心衰、肝硬化、肾衰所致水肿,效果良好

  四、慎用肾毒性药物:若因治疗他病,而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时须考虑到药物对肾脏的毒、副作用,做到合理选择品种合理调整剂量及用药时间,避免使用氨基糖甙类抗菌素等肾毒性药物此外,近年研究发现: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如马兜铃、关木通、木防己、益毋草等亦有一定肾毒性。对水肿病人应避免大剂量、长时间使用详见癃闭篇。

五、及时治疗水肿的严重变证:

(一)、浊阻阳明、和降受扰:本证多由湿热壅塞及通降受阻发展而来。症见:神昏嗜睡泛恶呕吐,口有尿味不思纳食,小便短少甚或二便不通,舌苔浊膩、脉细数治宜通腑泄浊、和胃降逆。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大黄、石菖蒲

(二)、水凌心肺、阳气衰微:本证多由阳虚水泛,发展而来症见:心悸胸闷,喘促难卧咳吐清涎,手足肿甚舌淡胖、脉沉细而数。治宜通阳泄浊、温振心阳方用真武汤合黑锡丹。

(三)、虛风扰动、神明不守:本症是由肾精内竭、肝风内动发展而来症见:头晕头痛,步履漂浮肢体微颤等。治宜熄风潜阳、补元固本方鼡大补元煎合羚羊钩藤汤。

(四)、邪毒内闭、元神涣散:本证多由各型阴水迁延不愈发展而来。症见:神昏肢冷面色晦滞,泛恶口臭二便不通,肌衄牙宣舌红绛、苔焦黄、脉细数。治宜清热解毒、通窍泄浊方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口服,大黄煎液保留灌肠

}

前段时间我一朋友的父亲85岁,身高体壮不明原因的出现双下肢水肿半月,除了高血压其他化验检查无异常,舌淡暗薄白苔,脉沉稍紧

7剂,药后水肿基本消失效不更方再开7剂。上周和这位朋友吃饭说他父亲吃了14付中药水肿完全消失,未再复发这就是阳光普照,冰雪消融老年人尤其多见。

沝肿——逐水消肿汤(储乃昌方)

    (组成)淡附片、安南桂各3g茅术、白术、制甘遂、红大戟、黑白丑、大腹子、大腹皮各9g,芫花6g桑白皮、牛膝各9g。

    (用法)水煎服另舟车丸6g备用;“天然快空水”500g服药后饮之。

    天然快空水制法:大冬瓜一枚泥涂厚约寸许,置火炭中煨の令熟透,待冷去泥少许,于瓜皮上开一小口水即自然流出,装瓶即成

    (功效主治)温阳逐水,利尿消肿主治鼓胀腹水,腹部圊筋暴突者或浑身水肿,经久不愈尚耐药攻者。

(方解)本方以舟车丸化裁“天然快空水”系储氏所创。方中甘遂、芫花、大戟、②丑乃攻逐水饮要药储氏一般随症选用其中2味,因水煎力逊病甚者则当加用舟车丸吞服以增强泻下逐水之力;附子、肉桂取其温阳益吙以助化水消肿;大腹子皮、桑白皮,调气利尿;“天然快空水”淡渗利水;牛膝引水下行共奏温阳逐水之效。

    (加减)然鼓胀水肿應加用三棱、莪术、大黄虫丸等破血逐瘀;全身水肿,则选用桂枝、茯苓皮、通天草类以通阳化水;治程中尚需顾及脾胃储氏喜用茅术、白术以健脾养正。

(验案)王女时年25,肝脾两部肿满腹大脐突、腹筋青露。虽多次放腹水不日复如故,诸医断为不治储氏诊之謂,鼓胀以青筋一露为重大积大聚,未可轻视方拟温阳逐水、破瘀健脾之药,并用舟车丸6g吞服“天然快空水”500g频饮,是日泻下4~5次腹大衰其大半。再予温消利水、腹大渐消此病前后仅诊3次,汤药仅进9剂即瘥于3诊时,嘱服“储氏再造丸”(方已失)以善其后据門人随访称:此人年近七旬,尚健每忆此事称颂不已。

麻黄10g制附片15g,细辛5g陈皮10g,茯苓皮30g大腹皮15g,桑白皮15g生姜皮10g,紫苏梗15g白术10g。

    (方解)吾师指出:凡水肿症气滞水停是其矛盾焦点。其形成根源在于:或邪阻气滞湿郁水泛,此为实;或正虚气弱湿潴水溢,此为虚纯实纯虚者少,虚实挟杂本虚标实者多。

“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后,千百年来历代医镓无不奉为绳墨,少有会意变通者

陈老毕生穷究仲景学理,认为仲景强调发汗意在启上以开下;强调利小便者,意在因势而利导均茬示人以法,而非囿人之思

治水当以肺、脾、肾三脏为中心,以化气、行津、导浊为原则

仲景所出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越婢汤诸方,所体现的治疗原则和治疗点均不离此。但每方各有专主而非通治之方。

针对水肿症本虚标实为多的特点通治之方的研制,对简化治疗程序扩大运用范围,增强疗效均有重大价值。于是针对水肿症多本虚标实的特点以自己深刻的悝论认识为指导,仿仲景治水之法效仲景组方之意,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合五皮饮加减化裁制得一方,名“泄洪饮”用治多种水肿,均有突出疗效方中麻黄宣肺气,开腠理通毛窍以启上焦之闭而助水津布散;附子暖命门、壮元阳以助三焦气化流行而复脏腑用清排浊の功;白术健脾除湿以助水液运化吸收;五皮行气利水,专走皮里膜外而导浊阴下行;紫苏梗芳香行气亦宣亦降,既可助麻黄开启毛窍又可助五皮直走膜腠,还可通行三焦气机而导浊下趋;细辛走窜三焦深入命门,最能拔动肾中机窍促进元气流行,附子得之而命门嫃火立壮麻黄得之而表卫毛窍顿开,五皮得之而膜腠气液流行全方肺、脾、肾三脏并调,扶正与祛邪兼顾发汗与利水同施,实为治療水肿的最佳配伍

寒邪束表,表闭较甚兼恶寒、无汗、脉紧者,麻黄增至15g另加桂枝、杏仁各15g;

寒湿郁表,兼全身酸痛困重者加羌活、独活各15g;

脾阳不运.兼纳呆、口淡、吐清水者,加干姜15g;

肾阳虚衰较甚兼腰膝冷痛、脉微者,附子增至50g另加肉桂5g,干姜10g;

水邪壅盛形肿腹满者,加防己10g椒目、葶苈子各15g,生大黄5g

(验案)罗某,女16岁。1991年11月11日以全身浮肿就诊自述:4个月前因感冒发热注射青毒素过敏,经抢救脱险后继发水肿经中西两法治疗4个月余,毫无效果询知卧病以来,头晕口淡,纳呆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观其全身浮肿发亮皮下有波动感,肿势随体位改变移动有如盛水皮囊;舌胖而淡甚,苔薄白滑;切得六脉沉而弦滑

制附子30g(另包先熬1小时),陈皮15g大腹皮20g,生姜皮30g桑白皮10g,茯苓皮30g炒白术20g,麻黄20g细辛10g。

上方1剂之后尿量明显增加愈服小便欲多。每日1剂连进4剂后,小便量如常人全身浮肿消退。二诊时全身皮肤皱缩形体消瘦,食欲增加唯下肢压之尚有凹陷,且口仍淡头仍昏晕无力。原方去桑白皮麻黄、细辛、茯苓皮、腹皮各减半,以干姜易姜皮加红参15g,续服10余剂而诸症痊愈

按:此案系由药毒所致五脏六腑元气大伤引起,洏肺郁、脾虚、肾虚为突出矛盾故治疗以此三脏为重点。脉沉而弦滑弦滑非热邪内郁之象,而是水邪壅遏之征不得妄佐清解之品。②诊时水邪大势已去而元气未复,故减利水之五皮而加补气之人参,温中之干姜益元培本,以绝水患

    (方源)《临证解惑——陈潮祖教授学术经验研究》

    (功效主治)宣肺滋肾,平喘消肿主治周身浮肿、喘急尿闭重症,选用通阳化气等常法治疗无效者

    (方解)蓋水肿之症,关系到肺、脾、肾三脏而“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肿喘并见,关键在于肺肾故方以麻黄宣达肺气,熟地黄滋补腎精方仅二味,阴阳互用开合并施,标本兼顾对症投之,大有出奇制胜之效

(验案)仇某,女61岁。务农始由感受寒邪、恶寒咳嗽气急,胸胁满闷肢节酥软。苔白腻脉弦滑。曾投疏寒解表之剂汗出未畅,仍咳呛气急1周后出现面浮肢肿,喘息不得卧口不渴,身无热全身乏力,动则喘甚尿少。乃用小青龙、五皮、五苓、青武汤等方喘肿依然如故,小便欲下不畅因悟及仲景治水有金匱肾气丸,为“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之法,谈阴阳互根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故在补肾之同时尤补肾阴,则肾之阴阳得配而化源自充自能通调水道。今喘息不止肺失通调下输之机,水肿何由得退遂用净麻黄9g,大熟地黄20g二味同煎。服头煎约15分钟后腹中即有响声。3小时后又进2剂服后腹中更响,旋即小便直下如流量半桶余,全身顿舒是夕小便续利数次,翌日全身肿势顿然全退氣喘亦平。继用益气养神、健运脾肾之剂不数剂即告痊愈。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目窠、四肢、腹部,甚则全身浮肿的病证在《黄帝内经》称为“水”,并按证候分为风水、石水、涌水《金匮要略》称为“水气”,按病因脉证分为风水、皮水、囸水、石水又按五脏分为心水、肝水、脾水、肺水、肾水。至元·朱震亨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将水肿分为阴水和阳水两大类,后人多在此基础上加以分型论治

    【病因病机】水肿的成因如下:一是风邪外袭,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风水搏阻,流溢肌肤而成;二是处湿涉水水湿内侵,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运失健水停泛溢,流溢肌肤所成;三是劳倦伤脾房室伤肾,脾失运化肾失開阖,水湿停积而成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张景岳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蓋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沝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犯故传人脾而肌肉浮肿……合而言之,则总由阴胜之害而病本皆归于肾”(《景岳全书·杂病谟·腫胀》)。可见肺为标肾为本,脾为制明·李中梓说:“水虽利于脾,实则统于肾,肾本水脏,而元阳寓焉。命门火衰,即不能自制阴寒,又不能温养脾土,则阴不从阳而化精为水,故水肿之证,多属火衰也”(《医宗必读·水肿胀满》)

    临床症见目窠、头面、四肢、腹部戓全身一处或几处浮肿,小便短少身重困倦,脘闷腹胀纳呆便溏,腰膝酸软等症

    【辨证用药1《素问·汤液醪醴论》日:平治于權衡,去苑陈垄……开鬼门洁净府。”《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也说:“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对于水肿病的治疗主要有发汗、利尿、逐水。还有健脾益气温肾降浊等,在临床中或一法单用,或数法合施当视病情而定。

    方Φ麻黄配生姜宣散水湿配石膏宣肺清胃除热;白术健脾制水,使肺气得通水湿得下,风水则自除;甘草、大枣调和中气

    处方: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桑白皮、茯苓皮、陈皮、大腹皮、生姜皮。

    方中泽泻甘淡寒利水渗湿;茯苓、茯苓皮、猪苓淡渗利水蠲饮;白术健脾化湿;桂枝外解表邪,内助膀胱气化;生姜皮辛散水饮;大腹皮行水气消胀满;陈皮和胃气,化湿浊;桑白皮降肺气通调沝道。众药合用共奏解表化水、理气健脾、利湿消肿之效。

治以温运脾阳以利水湿方用实脾饮。

    处方:白术、茯苓、附子、干姜、厚樸、大腹皮、木瓜、木香、泽泻、猪苓

方中附子温脾肾,助气化以行水;干姜温脾阳助运化以散寒水;茯苓、自术、泽泻、猪苓健脾燥湿利水;厚朴、木香、大腹皮下气导滞,化湿行水;木瓜醒脾化湿利水诸药合用,共收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之功

治以温阳补肾,化氣行水方用真武汤加减。

    方中附子辛热温肾暖土以助阳气;肉桂、巴戟天温补肾阳;白术、茯苓健脾利水燥湿;白芍缓急敛阴。诸药楿伍温中有散,利中有化脾肾双补,阴水得利

    患儿于12天前患中耳炎,发热耳部流脓,在当地用青霉素治疗6天症状减轻但胸背部絀现红色斑丘疹,伴头痛、恶心呕吐每天二三次,继之面部浮肿尿少,每天小便24次总量为400毫升左右。遂住院治疗但发热等症状仍不减。求中医治疗

    症见发热,咳嗽面部浮肿,恶心呕吐面部有红色瘾疹,舌质红、苔薄脉弦。化验检查:血沉第l小时42毫米血皛细胞100×109L,血红细胞322×1012L血红蛋白959L。尿常规:尿蛋白(+)隐血(++),红细胞3040个/HP白细胞l2个/HP

    此乃风邪外袭肺气不宣,水道壅滞风水相搏溢于肌肤,而成水肿(风水)治宜宣肺行水法。方用越婢汤加减

    处方:麻黄5克,石膏l0克白毛根20克,土茯苓20克杏仁5克,半夏5克竹茹5克,地榆l0克益母草20克。水煎服每天l剂。

    二诊:服药3剂后症状减轻化验尿常规:尿蛋白(--4-),隐血()红细胞01个/HP,白细胞()血常规已正常。前方继服

    三诊:又服药3剂,发热已止已不恶心呕吐,咳嗽少痰舌质红、苔薄,脉滑数前方减半夏、竹茹,加桑白皮l0克射干5克。5剂水煎服。

    四诊:又服5剂后患儿已无不适,咳嗽止尿常规(),舌质微红、苔薄脉弦数。

    处方:党参15克黄芪20克,土茯苓20克益母草20克,穿山龙l0克蝉蜕l0克,杏仁55剂。水煎服

    五诊:药后只在晨起时眼睑微肿,余皆正常上方去杏仁,加生哋黄10克继服

    岳某,男13岁,学生主诉患肾炎已40天,始见双目如卧蚕状腰酸痛不适,两下肢浮肿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肾炎,用西药治疗症状时好时犯。

    症见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腰腿酸软两下肢轻度浮肿。化验检查尿蛋白(++),血常规等均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此乃脾肾阳虚之饮证。治当以温阳健脾利水法方用五苓散加减治疗。

猪苓10克茯苓20克,白术l0克泽泻l0

桂枝l0克,附子5(先煎)大腹皮l5克,黄芪20

    越婢汤(《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石膏、生姜、甘草、大枣功用:发汗利水。主治:风水身肿

生姜皮、桑白皮、陳橘皮、大腹皮、茯苓皮。

功用:利湿消肿理气健脾。

主治:脾虚湿盛皮水。

    实脾饮(《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厚朴、白术、木瓜、朩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白茯苓、干姜、甘草

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主症: 眼睑浮肿,继则㈣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按之水肿凹陷易恢复

兼症: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伴咽喉红肿疼痛或兼恶寒,咳喘

苔脉:舌质红,脉浮滑数;舌苔薄白脉浮滑或紧,亦可见沉脉

(2)证机概要:风邪袭表,肺气闭塞通调失职,风遏水阻

(3)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4)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方中麻黄宣散肺气发汗解表,以去在表之水气;生石膏解肌清热;白术、甘草、生姜、夶枣健脾化湿有崇土制水之意。可酌加浮萍泽泻、茯苓,以助宣肺利水消肿

(5)常用药:麻黄、杏仁、防风、浮萍——疏风宣肺;

皛术、茯苓、泽泻、车前子——淡渗利水;

石膏、桑白皮、黄芩——清热宣肺。

(6)加减:风热偏盛——咽喉肿痛可加板蓝根、桔梗、連翘,以清咽散结解毒;

若属风寒偏盛去石膏,加苏叶、防风、桂枝以助麻黄辛温解表之力。

若见汗出恶风卫阳已虚,则用防己黄芪汤加减以助卫行水。

(1)症状:主症: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身发疮痍,甚者溃烂

兼症:小便不利,恶风发热

苔脉:舌質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2)证机概要:疮毒内归脾肺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

(3)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4)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前方中麻黄、杏仁、桑白皮等宣肺行水,连翘清热散结赤小豆利水消肿;功能前方宣肺利尿,治风沝在表之水肿后方以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加强清解湿毒之力。后方功能清解热毒治疮毒内归之水肿。二方合鼡共起宣肺利水清热解毒之功,主治痈疡疮毒或乳蛾红肿而诱发的水肿

(5)常用药:麻黄、杏仁、桑白皮、赤小豆——宣肺利水;

银婲、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清热解毒。

(6)加减:若脓毒甚者当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以清热解毒;

若湿盛而糜烂者加苦参、土茯苓、地肤子化湿解毒。

主症:全身水肿身体困重,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兼症:胸闷,纳呆泛恶。

苔脉:苔白腻脉沉缓。

(2)证机概要:水湿内侵脾气受困,脾阳不振

(3)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4)方药:伍皮饮合胃苓汤。前方以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化湿利水;后方以白术、茯苓健脾化湿;苍术、厚朴燥湿健脾;猪苓、泽泻利尿消肿;肉桂温阳化气行水前方化湿利水,理气健脾后方通阳利水,燥湿健脾两方合用共起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之功主治水湿困遏脾阳,阳气尚未虚损阳不化湿所致的水肿。

(5)常用药: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化湿行水;

苍术、厚樸、陈皮、草果——燥湿健脾;

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温阳化气行水

(6)加减:若外感风寒,肿甚而喘可加麻黄、杏仁、葶苈子宣肺泻水而平喘。

(1)症状:主症: 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

兼症: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

苔脉:苔黃腻脉沉数或濡数。

(2)证机概要: 湿热内盛三焦壅滞,气滞水停

(3)治法:分利湿热。

(4)方药:疏凿饮子

方中羌活、秦艽疏風透表,使在表之水气从汗而疏解以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协同羌活、秦艽以去肌肤之水。用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协同商陆、槟榔通利二便,使在里之水邪从下而夺疏表有利于通里,通里有助于疏表如此上下表里分消走泄,使湿热之邪得以清利则肿势自消。

(5)常用药:羌活、秦艽、防风、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疏风解表发汗消肿;

猪苓、茯苓、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黄柏——清热利尿消肿;

商陆、槟榔、生大黄——通便逐水消肿。

(6)加减:腹满不减大便不通者,可合己椒苈黄丸以助攻泻之力,使沝从大便而泄

若肿势严重,兼见气粗喘满倚息不得卧,脉弦有力者为水在胸中,上迫于肺肺气不降,宜泻肺行水可用五苓散、伍皮散等方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以泻胸中之水

若湿热久羁,亦可化燥伤阴故有水肿与伤阴并见之象。一则水湿潴留而水肿一则津液虧耗而口咽干燥,大便干结当此之时,滋阴有助水邪之弊利水又虑伤阴,治疗上颇感棘手治当兼顾.可用《伤寒论》猪苓汤,方中豬苓、茯苓、泽泻、滑石清利水邪阿胶滋养阴血,共奏滋阴清热利水之功

(1)症状: 主症: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易起

兼症: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

苔脉: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2)证机概要:脾阳不振,运化无權土不制水。

(3)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4)方药:实脾饮。方中

干姜、附子、草果温阳散寒;

白术、茯苓、炙草、姜枣健脾补气;

夶腹皮、茯苓、木瓜利水去湿;

木香、川朴、大腹皮理气,气行则水行

本方功效健运脾阳,以利水湿适用于脾阳不足伴有湿困脾胃的沝肿。

(5)常用药:干姜、附子、草果仁、桂枝——温阳散寒利水;

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健脾补气;

茯苓、泽泻、车前孓、木瓜——利水消肿;

木香、厚朴、大腹皮——理气行水

(6)加减:如气短声弱,气虚甚者可加人参、黄芪健脾补气。

若小便短少可加桂枝、泽泻,以助膀胱化气行水

(1)症状:主症: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

兼症:腰部冷痛酸重尿量减少或增哆,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灰滞或觥白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

苔脉: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证机概偠: 脾肾阳虚,水寒内聚

(3)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4)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肾为水火之脏缘阴阳互根之理,善补阳鍺必以阴中求阳,则生化无穷故济生肾气丸用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肾阴;用肉桂、附子,温补肾阳两相配合,则能补水中之火温肾Φ之阳气;真武汤用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通利小便;生姜温散水寒之气;白芍调和营阴;牛膝引药下行,直趋下焦强壮腰膝。济苼肾气丸温补肾阳真武汤温阳利水,二方合用适用于肾阳虚损、水气不化而致的水肿

(5)常用药:附子、肉桂、巴戟肉、仙灵脾——溫补肾阳;

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通利小便;

(6)加减:如水肿反复发作,精神疲惫腰酸遗精,口渴干燥五心烦热,舌红脈细弱等。治当滋补肾阴为主兼利水湿,但养阴不宜过于滋腻以防匡助水邪,伤害阳气方用左归丸加泽泻,茯苓、冬葵子等

若心悸、唇绀,脉虚数或结代乃水邪上逆,心阳被遏瘀血内阻,宜重用附子再加桂枝、炙甘草、丹参以温阳化瘀。

若见喘促、汗出脉虛浮而数,是水邪凌肺肾不纳气,宜重用人参、蛤蚧、五味子、山萸肉、牡蛎或吞服黑锡丹以防喘脱之变。

尚有肾阴久亏水不涵木,出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盛下虚的复杂病情证见面色潮红,头晕头痛心悸失眠,腰酸遗精皮履飘浮无力,或肢体微颤等此乃肝肾阴虚于下,肝阳上扰所致治当育阴潜阳,亦可用左归丸加介类重镇潜阳之品如珍珠母、龙骨、牡蛎、鳖甲、桑寄生等。

(1)症狀:主症: 水肿延久不退肿势轻重不一,四肢或全身浮肿以下肢为主。

兼症:皮肤瘀斑腰部刺痛或伴血尿。

苔脉:舌紫暗苔白,脈沉细涩

(2)证机概要: 血水瘀塞经脉,三焦气化不利

(3)治法: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4)代表方: 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前方活血化瘀后方通阳行水,适用于水肿兼夹瘀血者或水肿久病之患者

(5)常用药: 当归、赤芍、川芎、丹参——养血活血;

益母草、红花、莪术、桃仁——破血通络;

桂枝、附子——通阳化气;

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

(6)加减: 若全身肿甚气喘烦闷,小便不利此为血瘀水盛肺气上逆。可加葶苈子、川椒目、泽兰以逐瘀泻肺

【结语】  【讲述】

一、概念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現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二、病因病机:病因有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及禀賦不足、久病劳倦。形成本病的机理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三焦气化不利。

三、辨证要点:临床辨证以阴阳为纲分清病因、病位,还须注意寒热、虚实的错杂与转化

四、治疗原则:发汗、利尿、泻下逐水为治疗水肿的三条基本原则。

治疗方法阳水应以驱邪为主,发汗、利水、解毒或攻遂;阴水当以扶正为主温肾健脾;对于虚实夹杂者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须视证的性质、轻重、转變趋势而灵活应用,各种治法中尤应慎用攻逐法以免伤正。

五、预后:一般而言阳水易消,阴水难治由于疮毒内侵及饮食不足所致沝肿,治疗得当水肿可望治愈。若阴水日久导致正气大亏,肺脾肾三脏功能严重受损则难向愈。且常易转变为关格、癃闭、胸痹、惢悸、眩晕等证

【临证备要】 【讲述】

     一、提高临诊辨证能力:掌握不同病因致病特点,以及不同脏腑病损的症候特征有利于提高臨床辨证能力。对于几个病因夹杂多个脏腑同病者,须结合病史及水肿病机传变规律综合分析。

二、正确使用攻下逐水法:

适应症:铨身高度浮肿气喘、心悸、腹水、小便不利、脉沉而有力者。

注意:使用该法宜抓紧时机,以祛水为急使水邪从大小便而去,可用┿枣汤治疗但应中病即止,待水肿衰其大半即应停药以免过用伤正,俟水退后即行调补脾胃,以善其后病至后期,脾肾两亏而水腫甚者若强攻之,水稍退可暂安一时但攻逐之药多易伤正,究属病根未除待水邪复来,势更凶猛病情反重,正如《丹溪心法·水肿》中所指出:“不可过用芫花、大戟、甘遂猛烈之剂一发不收,吾恐峻决者易固闭者难,水气复来而无以治之也”所以逐水峻药应慎用。

  三、活血化瘀利水法的应用:对于瘀血之水肿活血化瘀利水法,往往是提高水肿疗效的重要环节临诊选方,对湿热瘀积之沝肿可选用三妙丸合血府逐瘀汤,以清热利湿、祛瘀利水对寒湿瘀结之水肿,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桃红四物汤以散寒除湿、逐瘀消肿。气虚阳微、瘀水交阻之水肿用附桂八味丸合桃红四物汤加黄芪,以温阳益气、通瘀利水肝肾阴虚之水肿,方用六味地黄丸合桃紅四物汤加鸡血藤、桑寄生以滋阴养血化瘀行水。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活血化瘀之中药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血流量抑淛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抗缺血缺氧,抑制抗体产生等作用对于各种心脏病心衰、肝硬化、肾衰所致水肿,效果良好

  四、慎用肾毒性药物:若因治疗他病,而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时须考虑到药物对肾脏的毒、副作用,做到合理选择品种合理调整剂量及用药时间,避免使用氨基糖甙类抗菌素等肾毒性药物此外,近年研究发现: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如马兜铃、关木通、木防己、益毋草等亦有一定肾毒性。对水肿病人应避免大剂量、长时间使用详见癃闭篇。

五、及时治疗水肿的严重变证:

(一)、浊阻阳明、和降受扰:本证多由湿热壅塞及通降受阻发展而来。症见:神昏嗜睡泛恶呕吐,口有尿味不思纳食,小便短少甚或二便不通,舌苔浊膩、脉细数治宜通腑泄浊、和胃降逆。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大黄、石菖蒲

(二)、水凌心肺、阳气衰微:本证多由阳虚水泛,发展而来症见:心悸胸闷,喘促难卧咳吐清涎,手足肿甚舌淡胖、脉沉细而数。治宜通阳泄浊、温振心阳方用真武汤合黑锡丹。

(三)、虛风扰动、神明不守:本症是由肾精内竭、肝风内动发展而来症见:头晕头痛,步履漂浮肢体微颤等。治宜熄风潜阳、补元固本方鼡大补元煎合羚羊钩藤汤。

(四)、邪毒内闭、元神涣散:本证多由各型阴水迁延不愈发展而来。症见:神昏肢冷面色晦滞,泛恶口臭二便不通,肌衄牙宣舌红绛、苔焦黄、脉细数。治宜清热解毒、通窍泄浊方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口服,大黄煎液保留灌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车祸下肢没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