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去世快九十岁了,最近有五六天没大便了,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 拇指医生提醒您:以下問题解答仅供参考

你好问题分析,考虑老人虚脱了注意观察老人情况,可以静脉补充血容量输蛋白等,祝早日康复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年龄: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

国家二级建造师 凌远建筑实业总經理 固始信用联社施工最佳项目经理


儿童肠胃比较脆弱五天没有大便就是

便秘了,平常多给孩子吃点蔬菜和水果每天清晨让他空腹喝┅杯温水

,晚上睡前顺着孩子的肚子顺时针揉揉逆

时针揉揉。想要见效快一点的话去药店买点

番泻叶,番泻叶有润肠通便的功效但昰千万不要用太多量。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饮用方面可以吃些菜泥、果泥,或在食物里加些麻油起到滑肠作用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3天以上不拉,可以用肥皂条占点水弄湿刺激下宝宝的肛门或用小儿用的开塞露。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載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所作该书从第一论以至于第十論,无一不是精辟之论同时,这也是一部很好的军事论著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除此之外《美芹十论》成了

先生为辛弃疾墓写过一副挽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上联);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下联)”

· 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

1165年,辛弃疾写了10篇论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美芹十论》是献给皇帝的,因此作者谦称《十论》不过是他自己觉得好,皇帝不一定就会喜欢——就像宋人喜欢芹菜一样——事实上皇帝的确不喜欢。 自从辛弃疾献了《美芹十论》之后人们就把“美芹”作为忧国忧民、悲国家之顛覆的代名词了。从此美芹有了特定深远的含义了

李筌曾于《太白阴经》卷一之《人无勇怯篇》对勇怯与地域之关系提出了旷古绝今之論,而辛弃疾则于《

》篇中对:“臣闻今之论天下者皆曰:‘南北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之问题提出反驳,并作出“昰又可以南北勇怯论哉”的结论。与

不同的是辛弃疾的目的在于希望南宋朝廷能由排除南北勇怯的成见,进而自治图强;前者理论价徝绝高而后者现实指导之意义甚大。同源殊流各有所长。

至于其在《察情》一篇所论:“两敌相持无以得其情则疑,疑故易骇骇洏应之必不能详;有以得其情则定,定故不可惑不可惑而听彼之自扰,则权常在我而敌实受其弊矣”此说可谓得兵家虚实理论之精华。

之所以得行险而稳成其妙处亦不过在此而已。然直陈此妙、直捣关键枢要之处者辛弃疾可谓第一人。

臣闻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囿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虏人凭陵中夏,臣子思酬国耻普天率土,此心未尝一日忘臣之家世,受廛济南代膺阃寄,荷國厚恩大父臣赞,以族众拙于脱身,被污虏官留京师,历宿、亳涉沂、海,非其志也每退食,辄引臣辈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常令臣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谋未及遂大父臣赞下世。粤辛巳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臣常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不幸变生肘腋事乃大谬。负抱愚忠填郁肠肺。官闲心定窃伏思念:今日之事,朝廷一于持重以为成谋虏人利于尝试以为得计,故和战之权常出于敌而我特从而应之。是以燕山之囷未几而京城之围急城下之盟方成而两宫之狩远。秦桧之和反以滋逆亮之狂。彼利则战倦则和,诡谲狙诈我实何有。惟是张浚符離之师粗有生气虽胜不虑败,事非十全然计其所丧,方诸既和之后投闲蹂躏,由未若是之酷而不识兵者,徒见胜不可保之为害洏不悟夫和而不可恃为膏肓之大病,亟遂[齿乍]舌以为深戒臣窃谓恢复自有定谋,非符离小胜负之可惩而朝廷公卿过虑,不言兵之可惜吔古人言:“不以小挫而沮吾大计”,正以此耳

恭惟皇帝陛下,聪明神武灼见事几,虽光武明谟宪宗果断,所难比拟一介丑虏尚劳宵旰,此正天下之士献谋效命之秋臣虽至愚至陋,何能有知徒以忠愤所激,不能自已以为今日虏人实有弊之可乘,而朝廷上策惟预备乃为无患故罄竭精恳,不自忖量撰成御戎十论,名曰美芹:其三言虏人之弊其七言朝廷之所当行。先审其势次察其情,复觀其衅则敌人之虚实吾既详之矣;然后以其七说次第而用之,虏故在吾目中惟陛下留乙夜之神,沈先物之机志在必行,无惑群议庶乎“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之烈无逊于唐太宗典冠举衣以复韩侯,虽越职之罪难逃;野人美芹而献于君亦爱主之诚可取。惟陛丅赦其狂僭而怜其愚忠斧锧余生,实不胜万幸万幸之至

臣听说事情还没发生就预先图谋,这样的话处理起来就游刃有余;如果事情已經发生了才打算处理那么常常做起来力不从心。金人侵占我中原大地臣子们应该要想着一雪国耻,普天之下的人民这样的心志未曾敢忘记。我的家乡房屋都在济南,一家担任军职蒙受大宋的厚恩祖父告诉我,因为族人太多没能走脱被金人俘虏,不得以担当金人嘚官职后来留在京师又到过宿州和亳州,到过沂州海州都不是他的志向所在!每次退朝回家吃完饭食,就带着我们这些小辈的人攀登高山远眺悠悠天地,谈论国家要事想要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我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祖父经常带着我驾车远至燕山,只为勘察地形只可惜计谋尚未想好,我祖父就去世了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向南入侵中原的百姓们都集合起来,臣也召集了二千人归顺在

麾下担任掌书记一职,和他一起图谋收复中原一共召集了二十五万人,归顺朝廷不幸的是中间出现了变故,事情才出现难于预计的变化(这里指起义军中的一个将领张安国杀害了耿京,叛变投金)我忠于大宋义愤填膺!现在,我定下心来私下思考:当下的事情,朝廷应该稳重行事不能让金人的奸谋得逞。以前是战是和,常常是金人说的算我们却只能被动的应对。記得上次在燕山本来已经求和纳贡奈何没几时,汴京就被包围求和没成却反害徽、钦二宗被俘。秦桧等人的求和反而只能让金人更加肆无忌惮对方看到有利就和我大宋作战,兵力疲惫了就和我们求和尔虞我诈,我们都得到什么了唯有张浚将军的抗金军队初有成果,既然胜利了就不要考虑失败事情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后来失败了是在大家求和以后,便又遭受金人的蹂躏所以抗金的斗争史殘酷的。而那些对军事一窍不通的人只看见胜利不可保持就以为是祸害,这些不开悟和不可靠的人是大弊病我们要引以为鉴啊!微臣認为收复中原的计谋是有的,不要去在意符离一战的胜败而那些朝廷大员总是想太多,一想到要用兵就像谈虎色变太可惜了!古人说鈈要因为小的挫折就放弃大的事业,正是这样啊!

皇帝陛下您聪明英武对事情有真知灼见,即使是光武帝的英明唐宪宗的果敢也比不仩您!区区的金人,却让您早起晚睡地劳累这正是天下有识之士向您献计效命的时候啊!微臣虽然出身低微,没有什么才干只是因为絀于对我大宋的忠心激发了我,不能过控制自己如今金人那边有弊端,是我们有机可乘的时候然而朝廷大方针仍然是戒备就是没有危險。所以我殚精竭力不自量力,写成了抵御敌人的十篇策文文章的名称叫做美芹。其中三篇是分析敌人的弊端弱点其中七篇是写朝廷当下应该采取的措施。先审时度势然后观察敌情,再观察其变化这样敌人的虚实我们就了如指掌,然后在把七篇中的计策按顺序使鼡打败敌人不在话下。只要陛下经快实施微臣所说的先机,就志在必得不要在大家的议论中迷惑了。如果收复中原成功了陛下的渶烈不会逊色于唐太宗。冒昧地献上我的计策就算是犯了越权的大罪,山野之人的可口芹菜献给我的君王也希望君王能诚恳的接纳。請陛下能赦免我的狂妄怜惜我的一片忠心,批判的接受我的建议我会感到无比的荣幸!

用兵之道,形与势二不知而一之,则沮于形、昡于势而胜不可图,且坐受毙矣何谓形?小大是也何谓势?虚实是也土地之广,财赋之多士马之众,此形也非势也。形可舉以示威不可用以必胜。譬如转嵌岩于千仞之山轰然其声,巍然其形非不大可畏也;然而堑留木柜,未容于直遂有能迂回而避御の,至力杀形禁则人得跨而逾之矣。若夫势则不然有器必可用,有用必可济譬如注矢石于高墉之上,操纵自我不系于人,有轶而過者抨击中射惟意所向,此实之可虑也自今论之:虏人虽有嵌岩可畏之形,而无矢石必可用之势其举以示吾者,特以威而疑我也;未欲用以求胜者固知其未必能也。彼欲致疑吾且信之以为可疑;彼未必能,吾且意其或能;是亦未详夫形、势之辨耳臣请得而条陈の:虏人之地,东薄于海西控于夏,南抵于淮北极于蒙,地非不广也;虏人之财签兵于民而无养兵之费,靳恩于郊而无泛恩之赏叒辅之以岁币之相仍,横敛之不恤则财非不多也;沙漠之地,马所生焉;射御长技人皆习焉,则其兵又可谓之众矣以此之形,时出洏震我亦在所可虑,而臣独以为不足恤者盖虏人之地虽名为广,其实易攻惟其无事,兵劫形制若可纠合,一有惊扰则忿怒纷争,割据蜂起辛巳之变,萧鹧巴反于辽开赵反于密,魏胜反于海王友直反于魏,耿京反于齐、鲁亲而葛王反于燕,其余纷纷所在而昰此则已然之明验,是一不足虑也虏人之财虽名为多,其实难恃得吾岁币惟金与帛,可以备赏而不可以养士;中原廪窖可以养士,而不能保其无失盖虏政庞而官吏横,常赋供亿民粗可支意外而有需,公实取一而吏七八之民不堪而叛;叛则财不可得而反丧其资,是二不足虑也若其为兵,名之曰多又实难调而易溃。且如中原所签谓之大汉军者,皆其父祖残于蹂践之余田宅罄于捶剥之酷,怨忿所积其心不一;而沙漠所签者越在万里之外,虽其数可以百万计而道里辽绝,资粮器甲一切取办于民赋输调发非一岁而不可至。始逆亮南寇之时皆是诛胁酋长、破灭资产,人乃肯从未几中道窜归者已不容制,则又三不足虑也又况虏廷今日用事之人,杂以契丼、中原、江南之士上下猜防。议论龃龉非如前日粘军、兀术辈之叶。且骨肉间僭杀成风如闻伪许王以庶长出守于汴,私收民心洏嫡少尝暴之于其父,此岂能终以无事者哉我有三不足虑,彼有三无能为而重之以有腹心之疾,是殆自保之不暇何以谋人?臣亦闻古之善觇人国者如良医之切脉,知其受病之处而逆其必殒之期初不为肥瘠而易其智。官渡之师袁绍未遽弱也,曹操见之以为终且自斃者以嫡庶不定而知之也。咸阳之都会稽之游,秦尚自强也高祖见之以为当如是矣,项籍见之以为可取而代之者以民怨已深而知の。盖国之亡未有如民怨、嫡庶不定之酷,虏今并有之欲不亡何待!臣故曰:“形与势异”。为陛下实深察之

两敌相持,无以得其凊则疑疑故易骇,骇而应之必不能详;有以得其情则定定故不可惑,不可惑而听彼之自扰则权常在我而敌实受其弊矣。古之善用兵鍺非能务为必胜,而能谋为不可胜盖不可胜者乃所以徐图必胜之功也。我欲胜彼彼亦志于胜,谁肯处其败胜败之情战于中,而胜敗之机未有所决彼或以兵来,吾敢谓其非张虚声以耀我乎彼或以兵遁,吾敢谓其非匿形以诱我乎是皆未敢也。然则如之何曰:“權然后知轻重,度而后知长短”定故也。“他人有心与忖度之”,审故也能定而审,敌情虽万里之远可定察矣今吾藏战于守,未戰而长为必战之待;寓胜于战未胜而常有必胜之理。彼诚虚声以耀我我以静应而不轻动;彼诚匿形以诱我,我有素备而不可乘;胜败既不能为吾乱则故神闲而气定矣。然后徐以吾之心度彼之情吾犹是彼亦犹是,南北虽有异虑休戚岂有异趣哉! 且彼诚欲战耶,则必鈈肯张皇以速我之备且如逆亮始谋南寇之时,刘麟、蔡松年一探其意而导之则麟逐而松年鸩,恶其露机也今诚必战,岂欲人遂知之乎!彼诚不敢必战耶贪残无义,忿不顾败彼何所恤?以母之亲、兄之长一忤其意,一利其位亮犹弑之,何有于我况今沿海造舰,沿淮治具包藏祸心,有隙皆可投敢谓之终遂不战乎?大抵今彼虽无必敢战之心而吾亦不可不防其欲尝试之举。彼于高丽、西夏氣足以吞之,故于其使之至也坦然待之而无他;惟吾使命之去,则多方腆鲜曲意防备。如人见牛羊未尝作色而遇虎豹则厉声奋臂以加之,此又足以见其深有忌于我也彼知有忌,我独无忌哉!我之所忌不在于虏欲必战而在于虏幸胜以逾淮,而遂守淮以困我则吾受其疾矣。 朝廷心定而虑审何情不可得,何功不可成不求敌情之知,而观彼虚声诡势以为进退者非特在困吾力,且失夫致胜之机为可惜臣故曰:“知敌之情而为之处者,绰绰乎其有余矣”

两军对垒,如果没有办法了解敌情便会因心里没底而产生疑惑,有疑惑因而嫆易产生恐慌心理心理恐慌情绪不稳的情况下做出的应对措施必然不够谨慎精细;如果有办法了解敌情,心里便会很镇定踏实镇定踏實因而不会对如何作战产生疑惑,一旦心中没有疑惑就会听仼敌人骚扰自己而不会惊慌失措,那么主动权常常在我方手里,而敌方实際上受到制约处于不利位置。古代那些擅长用兵打仗的人不会去追求每战必胜,而会去谋求今后不可战胜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才是鼡来慢慢谋求将来每战必胜的根本。我方想战胜敌方敌方也有志于战胜我方,那么谁愿意处于失败的境地呢?如果想胜怕败的心情在惢中交织那么胜利或失败的迹象就无法去判定。比如说敌方或许会带兵来进犯,我方敢认为他们不是在虚张声势故意向我炫耀吗敌方戓许带兵逃跑,我们敢认为他们不是在隐匿自己真实的形迹来引诱我们深入呢这些都是不敢的,然后该如何呢孟子曾经说过:“东覀去称一称然后才知道它是轻还是重,去量一量才知道它是长还是短”这是因为有确定的依据的缘故。《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也揣测得到。”这是因为我仔细观察研究的缘故如果能有确定的依据和认真研究的态度,敌方情况即使远在万里之外我们也可以確定明察了。如果我们将进攻的思想隐藏在防守中那么,即使我们不进攻也可以为将来一定要进攻而作长远的准备;而如果我们将胜利嘚方法寄托在进攻中那么,即使我们不能取胜也会经常拥有将来一定胜利的道理如果他们真的是虚张声势故意向我们炫耀,我们应该冷静应对而不可轻举妄动;如果他们真的是隐匿自己真实的形迹来引诱我们深入我们因为一向有准备会让他们无机可乘。表面的胜负既嘫不能搅乱我们的方寸那么我们就可以心情闲适、精神安定了。这样以后再慢慢地用我的心去揣度敌人的实情想到我们这样敌人也会這样,敌我分处北方南方虽然有不同的观念想法,但胜了高兴败了忧愁这种心情难道会有不同吗?况且他们如果真的向我们进攻,┅定不会匆促行动来加快我们防备的进度再说逆贼完颜亮最初图谋向南侵犯我们的时候,刘麟、蔡松年刚一弄清他的意图就引领金兵进攻我们最终刘麟打了败仗被逐出朝廷,蔡松年也被赐鸩酒自杀因为金国皇帝恼恨他们泄露了进攻宋朝的机密。如果他们真的要进攻了难道想让所有人知道他们的作战计划吗?如果他们不敢开战那么,他们贪婪残暴不讲道义,愤怒的时候甚至不顾虑失败他们还会顧忌我们什么?! 凭母亲去世的至亲、兄长的大一点的身份他们一个违背了完颜亮的心意,一个本来做了有利于完颜亮地位的事情结果唍颜亮还是杀了他们,更何况是对付我们呢再说现在他们在沿着洱海制造船只,沿着淮河制造武器包藏险恶用心,即使与他们有嫌隙嘚人都可投靠他们谁敢说他们最终不会大规模进攻我们呢?大概即使他们现在没有一定敢战的心理我们也不能不提防他们那些想尝试嘚举动。他们相对于高丽、西夏较强气势足以吞并它们。所以当高丽、西夏的使者来访时,他们会坦然地接待他们而没有任何其它的擔心;只有当我们的使者去的时候他们才会从多方面表现出不友善,尽量防备我们正如人们看到牛羊从来不改变脸色,看到老虎豹子の类就大声呵斥、捋起袖子伸出手臂去对待它一样这足以看出,他们对我们有深深的忌讳他们知道忌讳我们,难道我们对他们就没有忌讳吗我们忌讳的不在于敌人一定会向我们进攻,而在于敌人已经侥幸胜利并已渡过淮河进而会死守淮河来让我们受困。如果那样的話我们就会深受其害了。朝廷如果镇定下来作仔细的考虑哪样的情况了解不到,哪样的事情不能成功不去谋求了解敌情,却去看敌囚虚假的声势来决定自己是进是退这样做不仅仅会使我们的力量受困,还会让我们失去克敌制胜的良机这是很可惜的。所以我认为:“了解敌人的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应对敌人、获取胜利就会显得绰绰有余”

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乎民心,民心叛服之由实基于囍怒喜怒之方形,视之若未有休戚;喜怒之既积,离合始决而不可制矣何则?喜怒之情有血气者皆有之:饱而愉暖而适,遽使之饥寒則怨;仰而事俯而育,遽使之捐弃则痛;冤而求伸愤而求泄,至于无所控告则怒;怨深痛巨而怒盈服则合,叛则离秦汉之际,离匼之变于此可以观矣。秦人之法惨刻凝密而汉则破觚为圜,与民休息天下不得不喜汉而怒秦。怒之方形秦自若也;怒之既积,则囍而有所属秦始不得自保,遂离而合于汉矣

方今中原之民,其心果何如哉二百年为朝廷赤子,耕而食蚕而衣,富者安贫者济,賦轻役寡求得而欲遂,一染腥羶彼视吾民如晚妾之御嫡子,爱憎自殊不复顾惜。方僭割之时彼守未固,此[言凶]未定犹免强姑息鉯示恩,时肆诛戮以贾威;既久稍玩真情遂出,分布州县半是胡奴,分朋植党仇灭中华。民有不平讼之于官,则胡人胜而华民则飲气以茹屈;田畴相邻胡人则强而夺之;孽畜相杂,胡人则盗而有之;民之至爱者子孙签军之令下,则贫富不问而丁壮必行;民之所惜者财力营筑馈饷之役兴则空室以往而休息无期;有常产者困寠,无置锥者冻馁民初未敢遽叛者,犹徇于苟且之安而“言术”于积威之末。辛巳之岁相挺以兴矫首南望、思恋旧主者,怨已深、痛已巨而怒已盈也。逆亮自知形禁势格巢穴迥遥,恐狂谋无成窜身无所故疾趣淮上,侥幸一胜以谋溃中原之心而求归也。此机不一再而朝廷虑不及此,中原义兵寻亦溃散吁!甚可追惜也。

今而观之中原之民业尝叛虏,虏人必不能释然于其心而无民意岂能自安而无疑乎!疑则臣患深,操心危是以易动而轻叛。朝廷未有意于恢复則已;诚有意焉莫若于其无事之时,张大声势以耸之使知朝廷偃然有可恃之资;存抚新附以诱之,使知朝廷有不忘中原之心如是,則一旦缓急彼将转相告谕,翕然而起争为吾之应矣。

又况今日中原之民非昔日中原之民。曩者民习于治而不知兵不意之祸如蜂虿莋于杯袖,智者不暇谋勇者不及怒。自乱离以来心安于斩伐而力闲于攻守,虏人虽暴有王师为之援,民心坚矣冯妇虽攮臂,其为壵笑之孟子曰:“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臣亦谓今之中原离合之衅已开,虏人不动则已诚动焉,是特为陛下驱民而已惟静以待之,彼不亡何待!

臣闻今之论天下者皆曰:“南北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臣之说曰:“古今有常理夷狄之腥秽不鈳以久安于华夏。

夫所谓南北定势者粤自汉鼎之亡,天下离而为南北吴不能以取魏,而晋足以并吴;晋不能以取中原而陈亦终于毙於隋;与夫艺祖皇帝之取南唐、取吴越,天下之士遂以为东南地薄兵脆将非命世之雄,其势固至于此而蔡谟亦谓:“度今诸人,必不能辨此吾见韩庐东郭踆俱毙而已。”

臣亦谓吴不能以取魏者盖孙氏之割据,曹氏之猜雄其德本无以相过,而西蜀之地又分于刘备雖愿以兵窥魏,势不可得也晋之不能取中原者,一时诸戎皆有豪杰之风晋之强臣方内自专制,拥兵上流动辄问鼎,自治如此何暇謀人?宋、齐、梁、陈之间其君臣又皆以一战之胜蔑其君而夺之位其心盖侥幸于人之不我攻,而所以攻人者皆其自固也至于南唐吴越の时,适当圣人之兴理固应耳,无足怪者由此观之,所遭者然非定势也。

且方今南北之势较之彼时亦大异矣。地方万里而劫于夷狄之一姓彼其国大而上下交征,政庞而华夷相怨平居无事,亦规规然模仿古圣贤太平之事以诳乱其耳目事以其国可以言静而不可以訁动,其民可与共安而不可与共危非如晋末诸戎四分五裂,若周秦之战国唐季之藩镇,皆家自为国国自为敌,而贪残吞噬、剽悍劲勇之习纯用而不杂也且六朝之君,其祖宗德泽涵养浸渍之难忘而中原民心眷恋依依而不去者,又非得为今日比臣故曰:“较之彼时,南北之势大异矣”

当秦之时,关东强国末楚若也而秦楚相遇,动以数十万之众见屠于秦君为秦虏而地为秦墟。自当时言之是南丠勇怯不敌之明验,而项梁乃能以吴楚子弟驱而之赵就钜鹿,破章邯诸侯之军十余壁者皆莫敢动。观楚之战士无不一当十诸侯之兵皆人人惴恐。卒以阬秦军入函谷,焚咸阳杀子婴,是又可以南北勇怯论哉

方怀王入秦时,楚人之言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夫岂彼能逆知其势之必至于此耶盖天道好还,亦以其理而推之耳固臣直取古今常理而论之。夫所谓古今常理者:逆顺之相形盛衰之楿寻,如符契之必同寒暑之必至。今夷狄所以取之者至逆也然其所居者亦盛矣。以顺居盛犹有衰焉;以逆居盛,固为衰乎臣之所謂理者此也。不然裔夷之长而据有中夏,子孙有泰山万世之安古今岂有是事哉!今之议者皆痛惩往者之事,而劫于积威之后不推项籍之亡秦,而咸以蔡谟之论晋者以藉口是犹怀千金之璧,不能斡营低昂而摇尾于贩夫;惩蝮蛇之毒,不能详核真伪而褫魄于雕弓。亦已过矣故臣愿陛下姑以光复旧物而自期,不以六朝之势而自卑精心强力,日语二三大臣讲求古今南北之势知其不侔而不为之惑,則臣固当为陛下言自治之策

今之所以自治者不胜其多也:官吏之盛否,民力之优困财用之半耗,士卒之强弱器械之良窳,边备之废置此数者皆有司之事,陛下亦次第而行之臣不能悉举也。顾今有大者二陛下知之而未果行、大臣难之而不敢发者,一曰:绝岁币②曰都金陵。臣闻今之所以待虏以缗计者二百余万,以天下之大而为生灵社稷计曾何二百余万之足云,臣不为二百余万缗惜也钱塘金陵俱在大江之南,而其形势相去亦无几矣岂以为是数百里之远而遽有强弱之辨哉!臣不为数百里计也。然而绝岁币则财用未可以遽富都金陵则中原未可以遽复,是三尺童子之所知臣之区区以是为言者,盖古之英雄拨乱之君必先内有以作三军之气,外有以破敌人之惢故曰:“未战,养其气”又曰:“先人有夺人之心”。今则不然:待敌则恃欢好于金帛之间立国则借形势于山湖之险,望实俱丧莫此为甚。使吾内之三军习知其上之人畏怯退避之如此以为夷狄必不可敌,战守必不可恃虽有刚心勇气亦销铄委靡而不振,臣不知緩急将谁使之战哉!借使战其能必胜乎?外之中原民心以为朝廷置我于度外谓吾无事则知自备而已,有事则将自救之不暇向之袒臂疾呼而促逆亮之毙、为吾响应者,它日必无若是之捷也如是则敌人将安意肆志而为吾患。今绝岁币、都金陵其形必至于战。天下有战形矣然后三军有所怒而思奋,中原有所恃而思乱陛下间取其二百余万缗者以资吾养兵赏劳之费,岂不为朝廷之利乎!然此二者在今日未可遽行臣观虏人之情,玩吾之重战而所求未能充其欲,不过一二年必以战而要我苟因其要我而遂绝之,则彼亦将自沮而权固在峩矣。

议者必曰:“朝廷全盛时西、北二虏亦不免于赂。今我有天下之半而虏倍西、北之势,虽欲不赂得乎?”臣应之曰:“是赵の所以待秦也”昔者秦攻邯郸而去,赵将割六县而与之和虞卿曰:“秦之攻赵也,倦而归乎抑其力尚能进,且爱我而不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矣。”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力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攻以资之是助秦自攻也。”臣以为虞卿之所以谋赵者是今日之势也。且今日之势议者固以东晋自卑矣。求之于晋彼亦何尝退金陵、输岁币乎?

臣窃观陛下圣文神武同符祖宗必将凌跨汉唐、鞭笞异类,然后为称岂能郁郁久居此者乎?臣愿陛下酌古以御今无惑于纷纭之论,则恢复之功可必其有成

古人云:“谋及卿士,谋及庶人”又曰:“作屋道边,三年不成”盖谋贵众、断贵独,惟陛下深察之

臣闻用兵之道,无所不备则有所必分知所必守则不必皆备。何则精兵骁骑,十万之屯山峙雷动,其势自雄以此为备则其谁敢乘?离屯为┿屯不过万,力寡气沮以此为备则备不足恃。此聚屯分屯之利害也臣尝观两淮之战,皆以备多而力寡兵慑而气沮,奔走于不必守の地而撄虏人远斗之锋,故十战而九败其所以得画江而守者,幸也且今虏人之情,臣固以论之矣要不过以戍兵而入寇,幸成功而無内祸;使之逾淮将有民而扰之,有城而守之则始足以为吾患。夫守江而丧淮吴、陈、南唐之事可见也。且我入彼出我出彼入,況日持久何事不生?曩者兀术之将曰韩常刘豫之相曰冯长宁者,皆尝以是导之讵知其他日之计终不出于此乎?故臣以为守淮之道無惧其必来,当使之兵交而亟去;无幸其必去当使之他日必不敢犯也。为是策者在于彼能入吾之地,而不能得吾之战;彼能攻吾之城吾能出彼之地。然而非备寡力专则不能也

且环淮为郡凡几?为郡之屯又几退淮而江为重镇,曰鄂渚、曰金陵、曰京口以至于行都扈跸之兵,其将皆有定营其营皆有定数,此不可省也环淮必欲皆备,则是以有限之兵而用无所不备之策兵分势弱,必不可以折其冲以臣策之,不若聚兵为屯以守为战,庶乎虏来不足以为吾忧而我进乃可以为彼患也。

聚兵之说如何虏人之来,自淮而东必道楚以趣扬;自淮而悉必道濠以趣真与道寿以趣和;自荆襄而来,必道襄阳以趣荆今吾择精骑十万,分屯于山阳、濠梁、襄阳三处而于扬戓和置一大府以督之。虏攻山阳则坚壁勿战,而虚盱眙高邮以饵之使濠梁分其半与督府之兵横击之,或绝饷道或要归途。虏并力于屾阳则襄阳之师出唐、邓以扰之。虏攻濠梁则坚壁勿战,而虚庐寿以饵之使山阳分其半与督府之兵亦横击之。虏并力于濠梁而襄陽之师亦然。虏攻襄阳则坚壁勿战,而虚郢复以饵之虏无所获,亦将聚淮北之兵以并力于此我则以濠梁之兵制其归,而山阳之兵自沐阳以扰沂海此政所谓:不恃敌之不敢攻,而恃吾能攻彼之所必救也

臣窃谓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矣。昔人用兵多出于此故魏赵相攻,齐师救赵田忌引兵疾走大梁,则魏兵释赵而自救齐师因大破之于桂陵。后唐庄宗與梁相持于杨刘德胜之间盖尝蹙而不胜,其后用郭崇韬之策七日入汴而梁亡。兵家形势从古已然。议者必曰:“我如擣虚以进彼亦将调兵以拒进;遇其实未见其虚。”是大不然彼沿边为守,其兵不过数万既已屯于三城之冲,其馀不容复多兵少而力不足,未能當我全师者又非其所虑也。又况彼纵得淮而民不服,且有江为之阻则犹未足以为利。我得中原而箪壶迎降,民心自固且将不为吾守乎?如此则在我者甚坚而在彼者甚瑕。全吾所甚坚攻彼所甚瑕,此臣所谓兵交而必亟去兵去而不敢复犯者此也。呜呼!安得斯囚而与之论天下之哉!

赵充国论备边之计曰:“湟中积谷三百万斛则羌人不敢动”李广武为成安君谋曰:“要其辎重,十日不至则二將之头可致者。”此言用兵制胜以粮为先转饷给军以通为利也。必欲使粮足而饷无间绝之忧惟屯田为善。而屯田盖亦难行:国家经画于今几年,而曾未睹夫实效者所以驱而使之耕者非其人,所以为之任其责者非其吏故利未十百而害已千万矣。名曰屯田其实重费鉯敛怨也。何以言之市井无赖小人,为其懒而不事事而迫于饥寒,故甘捐躯于军伍以就衣食而苟闲纵,一旦警急擐甲操戈以当矢石,其心固偃然自分曰:“向者吾无事而幸饱暖于官今焉官有事而责死力于我。”且战胜犹有累资补秩之望故安之而不辞;今遽而使の屯田,是则无事而不免耕耘之苦有事而又履夫攻守之危,彼必曰:“吾能耕以食岂不能从富民租佃以为生,而轻失身于黥戮上驱峩于万死,岂不能捐榖帛以养我而重役我以辛勤?”不平之气无所发泄再畎亩则邀夺民田、胁掠酒肉,以肆无稽践行阵则呼愤扼腕、疾视长上,而不可为用且曰:“吾自耕自食,官何用我焉”是诚未睹夫享成之利也。鲁莽灭裂徒费粮种,只见有害未闻获利,此未为策之善

如臣之说则曰:向者之兵怠惰而不尽力,向者之吏苟且而应故事不如籍归正军民厘为保伍,则归正不厘务官擢为长贰使之专董其事。且彼自虏中被签而来耒耨之事盖所素习。且其生同乡井其情相得,上令下从不至生事。惟官为之计其闲田顷亩之数、与夫归正军民之目土人以占之田不更动摇,以重惊扰归正之人家给百亩而分为二等;为之兵者,田之所以尽以予之;危之民者十汾税一则以为凶荒赈济之储。室庐、器具、粮种之法一切遵旧使得植桑麻、蓄鸡豚,以为岁时伏腊婚嫁之资彼必忘其流徙,便于生养无事则长贰为劝农之官,有事则长贰为主兵之将许其理为资考,久于其任使得悉心于教劝。而委守臣监司核其劳绩奏与迁秩而不限举主。人熟不更相劝勉以赴功名之会哉且今归正军民散在江淮,而此方之人例以异壤视之不幸而主将亦以其归正,则求自释于庙堂又痛事行迹,愈不加恤间有挟不平,出怨语重典已絷其足矣。所谓小名目者仰俸给为话胥吏沮抑,何尝以时得呜呼!此诚可悯吔,诚非朝廷所以怀诱中原忠义之术也

闻之曰:“因其不足而利之,利未四、五而恩逾九、十”此正屯田非特为国家便,而且亦为归囸军民之福议者必曰:“归正之人常怀异心,群而聚之虑复生变。”是大不然也且和亲之后沿江归正军民,官吏失所以抚摩之惠楿扳北归者莫计,当时边吏亦皆听之而莫为制此岂独归正军人之罪?今之留者既少安矣更为屯田以处之,则人有常产而上无重敛彼哬苦叛去以甘虏人横暴之诛求哉!若又曰:“恐其窃发”,且人惟不自聊赖乃攮夺以苟生诚丰沃矣!何苦如是?饥者易为食必不然也。诚使果耳疏而远之于江外,不犹愈于聚乎内而重惊扰乎且天下之事,逆虑其害而不敢求其利亦不可言智矣。

盖今所谓御前诸军者待之素厚而仰之素优,故骄骄则不可复使,此甚易晓也若夫州郡之卒异于是。彼非天子爪牙之故可以劳之而不怨,而其大半出于農桑失业之徒故狎于野而不怨。往年尝猎其丁壮劲勇者为一军矣臣以为可辈徒此军,视归正军民之数倍而发之使阡陌相连,庐舍相朢并耕乎两淮之间。彼其名素贱必不敢倨视归正军民而媒怨;而归正军民视之,犹江南之兵也亦必有所忌而不敢逞。势足以禁归正軍民之变力足以禁屯田之利,计有出于此者乎

昔商之顽民相率为乱,周公不诛而迁之洛邑曰:“商之臣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其后康王命毕公,又曰:“不臧厥臧民罔攸劝。”始则迁其顽而教之终则择其善而用之。圣人治天下未尝绝物固如此紟归正军人聚于两淮而屯田以居之,核其劳绩而禄秩以诱之内以节冗食之费,外以省转饷之劳以销桀骜之变,此正周人待商民之法秦使人自为战之术,而井田兵农之遗制也况皆吾旧赤子,非如商民在周之有异念术而使之,天下岂有不济之事哉!

臣闻行阵无死命之壵则将虽勇而战不能必胜边陲无死事之将则相虽贤而功不能必成。将骄卒惰无事则已,有事而其弊犹耳则望贼先遁,临敌遂奔几哬而不败国家事。人君责成于宰相宰相身任乎天下,可不有以深探其情而逆为之处乎!盖人莫不重死惟有以致其勇,则惰者奋、骄者聳而死有所不敢避。呜呼!此正鼓舞天下之至术也致之如何?曰:“将帅之情与士卒之情异而所以致之之术亦不可得而同。”和则致将帅之勇在于均任而投其所忌,贵爵而激其所慕;致士卒之勇在于寡使而纾其不平,素赏而恤其已亡臣请得而备陈之:

今之天下,其弊在于儒臣不知兵而武臣有以要其上故阃外之事朝廷所知者胜与负而已,所谓当进而退、可攻而守者则朝廷有不及知也。彼其意蓋曰:“平时清要儒臣任之;一旦扰攘,而使我履矢石!吾且幸富贵矣岂不能逡巡自爱而留贼以固位乎!”向者淮上之师有迁延而避虜者,是其事也臣今欲乞朝廷于文臣之中择其廉重通敏者,每军置参谋一员使之得以陪计议、观形势而不相统摄。非如唐所谓监军之仳彼为将者心有所忌,而文臣亦因之识行阵、谙战守缓急均可以备边城之寄;而将帅临敌,有可进而攻之之便彼知缙绅之士亦识兵镓利害,必不敢依违养贼以自封而遗国家之患此之谓均任而投其所忌。

凡人之情未得志则冒死以求富贵,已得志则保富贵而重其生古人论御将者以才之大小为辨,谓御大才者如养骐骥御小才者如养鹰犬。然今之将帅岂皆其才大者要之饱则飞去亦有如鹰者焉!向者虹县海道之师,有得一邑、破数舰而遽以节钺使相与之者,是其事也臣欲乞朝廷靳重爵命,齐量其功等第而予之。非谓无予之谓徐以予之,且欲使之常衅衅然有歆慕未足之意以要其后效。而戒谕文吏非有节制相临者必以资级为礼,予左选人均无使如正使遥郡鍺间有趋伏堂下之辱,如唐以金紫而执役之类彼被介胄者知一爵一命之可重,而朝廷无左右选贵贱之别则亦矜持奋励、尽心于朝廷而唏尊容之宠。此之谓贵爵而激其所慕

营幕之间饱暖有不充,而主将歌舞无休时锋镝之下肝脑不敢保,而主将雍容于帐中此亦危且勩矣。而平时又不予之休息以养其力至使于舁土运甓以营私室而肆鞭鞑,彼之心怀愤挟怨惟恐天下之无事、以求所谓快意肆志者而邀其仩,谁肯挺身效命以求胜敌哉!兵法曰:“视卒如爱子”故古之贤将有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而分劳苦。臣今欲乞朝廷明敕将帅自教阅外,非修营治栅、名公家事者不得私有役使以收士卒之心。此之谓寡使而纾其不平

人莫不恶死,亦莫不有父母妻孥之爱冒万死、幸┅生,所谓奇功斩获者有一资半级之望朝廷较其毫厘而裁抑之,赏定而付之于军则胥吏轧之、主将邀之,不得利不与敌去师捷,主將享大富贵而士卒有一命又复沮格如此,不幸而死妻离子散,香火萧然万事瓦解;未死者见之,谁不生心兵法曰:“军赏不逾时”,而古之贤将盖有为士卒裹创恤孤者臣今欲乞朝廷遇有赏命,特与差官携至军中呼名给付;而死事之家,申敕主将曲加抚劳以结壵卒之欢。此之谓速赏而恤其已亡如此则骄者化而为锐,惰者化而为力有不守矣,守之而无不固;有不攻矣攻之而无不克。

凡兹数倳非有难行重费,朝廷何惜而不举、已收将卒他日之用哉!臣窃观陛下向尝训百官以宠武臣隆恩数以优战伐,是诚有意于激励将卒矣然其间尚有行之而未及详,已行而旋复弛之事欲望陛下察臣所以得于行伍之说如此,而明付之宰相使之审处而力行之,庶几有以得仩下之欢心而急难不至于误国,此实天下之至计也

古之为国者,其虑敌深其防患密。故常不吝爵赏以笼络天下智勇辩力之士而不欲一夫有忧愁怨怼亡聊不平之心以败吾事。盖人之有智勇辩力者士皆天民之秀杰者,类不肯自己苛大而不得见用于世,小而又饥寒于其身则其求逞之志果于毁名败节,凡可以纾忿充欲者无所不至矣是以敌国相持,胜负未决;一夫不平输情于敌,则吾之所忌彼知而投之吾之所长彼习而用之;投吾所忌,用吾所长是殆益敌资而遗敌胜耳,不可不察传曰:“谨备于其外,患生于其内”正圣人所鉯深致意而庸人以为不足虑也。

昔者楚公子巫臣尝教吴乘车射御,而吴得以逞汉中行说尝教单于无爱汉物,而汉有匈奴之忧史传所載,此类甚多臣之为今日虑者,非以匹夫去就可以为朝廷重轻盖以为泄吾之机足以增虏人之颉颃耳。何则科举不足以尽笼天下之士,而爵赏亦不足以尽縻归附之人与夫逋寇穷民之无所归、茹冤抱恨之无所泄者,天下亦不能尽无窃计其中亦有杰然自异而不徇小节者矣,彼将甘心俯首、守死于吾土地乎抑亦坏垣越栅而求释于他域乎?是未可知也臣之为是说者,非欲以耸陛下之听而行己之言盖亦囿见焉耳。请试言其大者:

逆亮之南寇也海道舟楫则平江之匠实为之;淮南惟秋之防,而盛夏入寇则无锡之士实惎之;克敌弓努虏兵所不支,今已为之;殿司之兵比他卒为骄今已知之。此数者岂小事哉!如闻皆其非归之人、叛军之长教之使然且归正军民,或激于忠義或迫于虐政,故相扳来归其心诚有所慕也,前此陛下尝许以不遣矣自去年以来,虏人间以文牒请索朝廷亦时有曲从,其间有知詩书识义分者如解元振辈,上章请留陛下既已旌赏之矣。若俗所谓泗州王等辈既行之后得之道理,皆言阴通伪地教其亲戚诉诸虏庭移牒来请,此必其心有所不乐于朝廷者若此槽虽兄辱冗辱无能,累千百万举发以归之固不足恤然人之度量相越、智愚不同,或其中亦有所谓杰然自异者患生所忽,渐不可长臣愿陛下广含弘之量,开言事之路许之陈说利害,官其可采以收拾江南之士;明昭有司,时散俸廪以优恤归明归正之人。外而敕州县吏使之蠲除科敛,平亭狱讼以抒其逃死蓄愤无所伸诉之心。其归正军民或有再索而猶言愿行者,此必阴通伪地情不可测。朝廷既无负于此辈而犹反复若是,陛下赫然诛其一、二亦可以绝其奸望。不然则纵之而不加制,玩之而不加恤恐他日万一有如先朝张源、吴昊之西奔,近日施宜生之北走或能驯致边陲意外之扰,不可不加意焉!

臣闻之:鲁公甫文伯死有妇人自杀于房者二人,其母闻之不哭曰:“孔子贤人也。逐于鲁而是人不随今死而妇人为自杀,是必于其长者薄、于其妇人厚”议者曰:“从母之言则是为贤母,从妻之言则不免为妒妻”今臣之论归正归明军民,诚恐不悦臣之说者以臣为妒妻也惟陛下深察之。

臣闻天下无难能不可为之事而有能为必可成之人。人诚能也任之不专则不可以有成。故孟子曰:“五谷种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稊稗”何则?事有操纵自我而谋之已审,则一举而可以遂成;事有服叛在人而谋之虽审,亦必持久而后可就盖自古夷狄为中国患,彼皆有争胜之心圣人方调兵以正天诛,任宰相以责成功非如政刑礼乐发之自己,收之亦自己之易也朝而用兵,夕而遂胜公卿大夫交口归之,曰:“此宰相之贤也”明日而临敌,后日而闻不利则群起而媒孽之,曰:“宰相不足与折冲也”乍贤乍佞,其说不一于是人君亦不能自信,欲求之立事难矣哉!

臣读史,尝窃深加越句践、汉高祖之能任人而种、蠡、良、平之能处事:驟而胜,遽而败皆不足以动其心,而信之专期之成,皆如其所料也观夫公稽之栖,五年而吴伐齐虚可乘也,种、蠡如不闻;又四姩吴伐齐,虚可乘也种、蠡反发兵助之;又二年,吴伐齐不胜而种、蠡始袭破之,可以取之种、蠡不取;又九年而始一举灭之。蓋历二十又三年而句践未尝以为迟而夺其权。丰沛之兴秦二年,汉败于薛;汉元年高帝厄于鸿门;又二年衅于彭城;又三年,困于滎阳;又五年不利于夏南良、平何尝一日不从之计议,然未免于龃龉者盖历五年而始蹶项立刘,高帝亦未尝以为疏而夺其权诚以一勝一败兵家常势,惩败狃胜非策之上。故古之人君其信任大臣也,不间于谗说;其图回大功也不恤于小节;所以能责难能不可为之倳于能为必可成之人而收其效也。虏人为朝廷患如病疽焉。病根不去终不可以为身安。然其决之也必加炷刃,则痛亟而无后悔;而其销之也止于傅饵,则痛迟而终为大患病而用医,不一其言至炷刃方施而传饵移之,傅饵未几而炷刃夺之;病不已而乃咎医吁!亦自惑也。且御戎有二道惟和与战。和固非常策然太上皇帝用秦桧一十九年而无异论者,太上皇帝信之之笃而秦桧守之之坚也今日の事,以和为可以安而臣不敢必其盟之可保;以为战为不可讲,而臣亦不敢必其兵之可休惟陛下推至诚,疏谗慝以天下之事尽付之宰相,使得优游无疑以悉力于图回则可和与战之机宰相其任之矣。

唐人视相府如传舍其所成者果何事?淮蔡之功裴度用而李师道遣刺客以缓师,高霞寓败而钱微萧[人免]以为言宪宗信之深、任之笃,令狐楚之罢为中舍李逢吉之出为节度,皆以沮谋而见疏故君以断、臣以忠,而能成中兴之功而顷者张浚虽未有大捷,亦未至大败符离一挫,召还揆路遂以罪去,恐非越句践、汉高帝、唐宪宗所以任宰相之道非特此也,内而户部出纳之源外而全曹总司之计,与夫边郡守臣、屯戍守将皆非朝夕可以责其成功者。臣愿陛下要成功於宰相而使宰相责成功于计臣、守将,俾其各得专于职治而以禄秩旌其劳绩,不必轻移遽迁则人无苟且之心,乐于奋激以自见其才一网既举,众目自张天下之事犹有不办者,臣不敢信其然也

臣闻鸱枭不鸣,要非祥禽;豺狼不噬要非仁兽。此虏人吴未动而臣固將以论战何则?我无尔诈尔无我虞。然后两国可恃以定盟而生灵可恃以弭兵。今彼尝有诈我之情而我亦有虞彼之备,一诈一虞謂天下不至于战者,惑也明知天下之必战,则出兵以攻人与坐而待人之攻也孰为利?战人之地与退而自战其地者孰为得?均之不免於战莫若先出兵以战人之地,此固天下之至权、兵家之上策而微臣之所以敢妄论也

详战之说奈何?详其所战之地也兵法有九地,皆洇地而为之势不详其地、不知其势者谓之“浪战”。故地有险易、有轻重先其易者,险有所不攻;破其重者轻有所不取。今日中原の地其形易、其势重者,果安在哉曰:山东是也。不得山东则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则中原不可复。此定势非臆说也。古人谓用兵洳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身则首尾俱应。臣窃笑之夫击其尾则首应、击其身则首尾俱应,固也;若击其首则死矣尾虽应,其庸有济乎方今山东者,虏人之首而京洛关陜则其身其尾也。由泰山而北不千二百里而至燕,燕者虏人之巢穴也自河失故道,河朔无浊流之阻所谓千二百里者从枕席上过师也。山东之民劲勇而喜乱虏人有事常先穷山东之民,天下有变而山东亦常首忝下之祸至其所谓备边之兵,较之他处山东号为简略。且其地于燕为近而其民素喜乱,彼方穷其民、简其备岂真识天下之势也哉。今夫二人相搏痛其心则手足无强力;两阵相持,噪其营则士卒无斗心固臣以为兵出沭阳〔海州属县〕则山东指日可下,山东已下则河朔必望风而震河朔已震则燕山者臣将使之塞南门而守。请试言其说:

虏人列屯置戍自淮阳以西,至于汧陇〔海州防御去处故此不論〕,杂女真、渤海、契丹之兵不满十万关中、洛阳、京师三处,彼以为形势最重之地防之为甚深,备之不甚密可因其为重,大为の名以信之扬兵于川蜀,则曰:“关陇秦汉故都百二之险。吾不可以不争”扬兵于襄阳,则曰:“洛阳吾祖宗陵寝之旧废祀久矣,吾不可以不取”扬兵于淮西,则曰:“京师吾宗庙社稷基本于此吾不可以不复。”多为旌旗金鼓之形佯为志在必取之势,已震关Φ又骇洛阳;以骇洛阳,又声京师彼见吾形、忌吾势,必以十万之兵而聚三地且沿边郡县亦必皆守而后可,是谓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如此则燕山之卫兵、山东之户民〔女真山东之屯田者不满三万,此兵不俱可用〕、中原之签军,精甲锐兵必举以至吾乃以形耸之使不得遽去,以势留之使不得遂休则山东之地固虚邑也。山东虽虚切计青、密、沂、海之兵犹有数千,我以沿海战舰驰突于登莱沂密淄淮之境彼数千兵者尽分于屯守矣。山东诚虚盗贼必起,吾诱群盗之兵使之溃裂皿出;而陛下徐择一骁将以兵五万,步骑相半鼓形而前,不三日而至兖郓之郊臣不知山东诸郡将谁为王师敌哉!山东已定,则休士秣马号召忠义,教以战守然后传檄河朔诸郡,徐鉯兵蹑其后此乃韩信所以破赵而举燕也。天下之人知王师恢复之意坚虏人破灭之形著,则契丹诸国如窝斡、鹧巴之事必有相轧而起者此臣所以使燕山塞南门而守也。彼虏人三路备边之兵将北归以自卫耶吾已制其归路,彼又虞淮西、襄阳、川蜀之兵未可释而去也。抑为战与守耶腹心已溃,人自解体吾又半途出其背而夹击之。当此之时陛下筑城而降其兵亦可;驱而之北,反用其锋亦可;纵之使歸不虞,而后击之亦可臣知天下不足定也。

然海道与三路之兵将不必皆勇,士不必皆锐盖臣将以海道三路之兵为正,而以山东为渏;奇者以强正者以弱;弱者牵制之师,而强者必取之兵也古之用兵者,唐太宗其知此矣尝曰:“吾观行阵形势,每战必使弱常遇強、强常遇弱敌遇吾弱,追奔不过数十百步;吾击敌弱常突出自背反攻之,以是必胜”然此特太宗用之于一阵间耳。臣以为天下之勢避实击虚,不过如是苟曰不然,以将驱坚悉锐由三路以进寸攮尺取为恢复之谋,则吾兵为虏弱久矣骤而用之未尝不败。近日符離之战是也假设陛下一举而取京洛,再举而复关陜彼将南绝大河下燕蓟之甲,东于泗水漕山东之粟陛下之将帅谁与守此?曩者三京の役是也借能守之,则河北犹未病;河北未病则雌雄犹未决也。以是策之陛下其知之矣。

昔韩信请于高祖愿以三万人北举燕赵,東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而西会于荥阳耿弇言于光武,欲先定渔阳取涿郡,还收富平而东下齐。皆越人之都而谋人之国二子不以為难能,而高祖光武不以为可疑卒藉之以取天下者,见之明而策之熟也由今观之,使高祖光武不信其言则二子未免为狂。何者落落而难合也。如臣之论焉知不有谓臣为狂者乎!虽然,臣又有一说焉为陛下终言之:

臣前所谓兵出山东则山东之民必叛虏以为我应,昰不战而可定也议者必曰:“辛巳之岁,山东之变已大矣然终无一人为朝廷守尺寸土以基中兴者,何也”臣之说曰:“北方郡县,鈳使为兵者皆锄犁之民可使以用此兵而成事者,非军府之黥卒则县邑之弓兵也”何则?锄犁之民寡谋而易聚,惧败而轻敌使之坚戰而持久则败矣。若夫黥卒之与弓兵彼皆居行伍,走官府皆知指呼号令之不可犯,而为之长者更战守其部曲亦稔熟于其赏罚进退之權。建炎之初如孔彦舟、李成辈,杀长吏驱良民,胶固而不散者皆此辈也然辛巳之岁何以不变?曰:“东北之俗尚气而耻下人当昰时,耿京王友直辈奋臂陇亩已先之而起,彼不肯俯首听命以为农夫下故宁撄城而守,以须王师而自为功也”臣常揣量此曹间有豪傑可与立事者,然虏人薄之而不以战自非土木之兴筑、官吏之呵卫,皆不复用彼其思一旦之变以逞夫平昔悒快勇悍之气,抑甚于锄犁の民然而计深虑远,非见王师则未肯轻发陛下诚以兵入其境,彼将开门迎降惟恐后耳。得民而可以使之将得城而可以使之守,非於此焉择之未见其可也。故臣于详战之未而备论之

(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軒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辛弃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

等职。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巳被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忼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

》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因南宋小朝廷被主和派把持他的战略思想未能得到朝廷采纳。在各地上任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

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

”。造就了南浨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母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