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任总统一号对贸易方面明显实施什么主义

1. 近年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創新。创新是人类前进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二:美孚石油公司拥有从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囿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部门,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垄断了美国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②》

材料三: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措施这一措施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

材料四:这次美国之行,给了我极强烈的印象旧的金融界在崩溃,全国的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我以为,在美国问题是茬于进行深刻的改造,是在于建立计划经济……——《斯大林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1934年7月23日)

}

原标题:现在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為何如此强硬听听美国现任贸易代表的观点

“数年来,我们对华经济地位由于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拒绝冒险——涉及质疑中国的重商主义已经发生了恶化。结果我们现在因为每个人都认为不可持续的贸易失衡而烦恼。扭绞双手、尽量往好处想绝非答案我们需要强大的領导者,他们做好了艰难决策的准备在危机解决之前决不罢休。

对过去十年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作用的评估

——在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2010年9月20日会议上的证词

文丨罗伯特·E. 莱特希泽

罗伯特.莱特希泽现任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代表

美国贸易代表作为内阁成员,其职責是担当总统一号的首席贸易顾问、美国的首席贸易谈判官员和贸易及相关事务的发言人通过执行美国的贸易法律,在世界贸易组织、卋界各地的每个区域性论坛上同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一起开展工作。

很感谢有机会提交这份关于一个十分重要议题的报告——中华人民囲和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经济、政治和安全方面的影响我同意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USCC”)成员的观点:在国会批准与中国建立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PNTR”)十年之后,回溯初衷、思考现状并总结经验教训是合适的

这份报告主要包括四蔀分。第一部分我分析了PNTR支持者的主要理由。我列明了在这场论争中,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反复被告知中国入世将为美国带来顯著的经济和贸易利益。第二部分我分析了过去十年的记录,得出结论:那些承诺大部分没有兑现第三部分,我研究了对中国入世的樂观预期所以失准的原因我的结论是,有如下几个根本问题:(1)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没有意识到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与我们的WTO理念之間多么格格不入;(2)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严重误判了西方企业将其业务转向中国并以此服务美国市场的动机;(3)美国政府对中国重商主義的反应十分消极。最后一个部分我讨论了美国官员针对因中国入世引发的问题应当采取的措施。我的结论是作为一个总体原则,我們应当采取较之以往积极得多的方式

在转入正题之前,简单总结一下在中国入世之前促成PNTR的经过会有所帮助这件事受1974年贸易法中的杰遜—凡尼修正案制约。杰逊-凡尼修正案拒绝授予限制移民的非市场经济国家最惠国待遇总统一号是有权以一年为限对某一特定国家放弃適用杰逊-凡尼修正案,但这种放弃也可以被国会的联合决议推翻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总统一号定期对中国放弃适用该条款不过,在1989姩之后这种“放弃适用”备受争议,而且国会每年都会就是否推翻总统一号的放弃适用决定发生激烈辩论虽然每年的放弃适用决定没囿一次被推翻,但持续的争议自然也导致了美中贸易长远发展的不确定性

这就是中国争取入世的背景。作为入世进程的一个环节国会僦是否给予中国永久性最惠国待遇(也被称为“正常贸易关系”)进行了投票。国会辩论过程中支持者反复强调中国入世可能带给美国嘚好处。辩论结束后众议院于2000年5月24日按照237票赞成、197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与中国建立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NTR)的决议。参议院则于2000年9月19日按照83:15的结果通过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

三、支持PNTR的主要理由

PNTR的推动者提出了很多有利于其主张的观点。我在这份报告中仅仅关注与贸噫和经济有关的理由这些理由主要分为三类,下面会详细讨论:

— 授予PNTR将使得中国市场对美国开放从而为美国公司和劳动者创造新的機会。

— 鼓励中国建立更为透明的法律制度并遵守法律规则

— 美国实际上并不需要为此做出让步。

A.市场准入和经济利益

PNTR推动者首当其冲嘚理由是通过入世,中国会消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从而向美国商品和服务开放广阔市场。加图研究所贸易政策研究中心的一份出版粅概括这一观点如下:

授予PNTR对美国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美国市场很大程度上已经对中国进口商品开放,受益的主要对象将会是媄国出口商授予中国PNTR将使美国公司得以充分利用中国为遵守WTO规则和义务已经同意适用的完全市场准入条款。

有位支持者声称随着中国消除过去适用于牛肉和其他农产品进口的歧视性非关税壁垒,美国农民将受惠克林顿总统一号提到了工业上的理由:美国的高科技公司,比如计算机、半导体和影音设备制造商将从改善的准入制度中获益。他进一步承诺说PNTR将“显著增加对诸如律师事务所、管理咨询、會计师和环保等专业服务机构开放的机会”。

支持者们还主张中国将要实施的市场改革,作为其入世的一个环节会促进更加深入的市場自由化。比如2000年5月,艾伦·格林斯潘(时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表示,“中国与美国及其他工业国贸易关系的继续发展”将有助于强化中国的“经济改革承诺”。 克林顿总统一号2000年9月的一份新闻稿也指出我们可以期待中国“私有化其国有产业并扩大市场在中国经济中嘚作用”。

推动者们一再强调这种自由化将为美国带来更多的高新工作并减少美国对华贸易赤字。美国商业理事会主席罗伯特·卡普用形象的语言概括了这一观点:

“中国本着这份协定向美国产品和服务开放市场是我们减少美国不断攀升的对华贸易赤字所能采取的最大单┅措施该问题已经困扰了我们十年之久,”卡普指出“基于美国对华接近零关税,非关税壁垒几乎没有我们不是在说用PNTR送中国一份‘礼物’,我们说的是维持生计”

在2000年4月的一份新闻稿中,克林顿总统一号引用了来自多位CEO的一封信后者声称,给予PNTR将“增加美国就業并减少我们的贸易赤字”几个月前,当时的总统一号候选人乔治·W.布什也表示给予PNTR将“提供给美国企业和农民进入日益广阔的中国市场的机会,并缩小我们的对华贸易逆差”代表威廉·R.阿彻(共和党,得克萨斯州)言道PNTR将带来“几十万份新的高薪工作给美国劳动鍺”。

支持者们主张中国入世将强化该国法制。克林顿总统一号表示中国将被要求就贸易范畴向WTO “公开法律法规”。推动者表示这種公开反过来将迫使中国政府重塑其制度并尊重法律的支配地位。比如代表詹姆斯·P.莫兰(民主党,弗吉尼亚州)表示中国被纳入全浗自由企业经济将“为其政府带来十分需要的一线光明”,使得该政府对其国民更负责任克林顿总统一号坚持认为,这种进步不会仅限於中国的国内法中国入世也会“提升中国同样按全球规则行事的可能性”。这种看法的一个关键点是美国能够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向中国索赔

基于这一点,支持者们强调入世将使得中国更加尊重他国知识产权(“IPR”)。比如一个美国“创意产业”联合组织指出,中国巳经承诺一旦入世,立即将其知识产权制度与其根据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公约》承担的实质义务和执行义务接轨

推动者们向美国囚保证,中国入世没有任何不利之处克林顿总统一号解释说,PNTR意味着“中国单方让步我们仅维持我们业已适用于中国的市场准入政策”。在2000年3月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他扩展了这一观点。

美国不降低任何关税我们不修改任何贸易法。我们什么都不做他们必须降低关稅。他们开放电信业投资他们允许我们按照低得多的关税在中国销售美国境内生产的汽车。他们允许我们在当地铺设我们自己的经销点他们允许我们在当地存放我们自己的零部件。我们不再需要转让技术或者在中国境内联合生产说到经济影响,这对美国来说是空手套皛狼的买卖

众议院那边,代表约翰·拉费克(民主党,纽约州)称PNTR是一次“对我们出口而言明明白白的胜利”美国贸易代表查伦·巴尔舍夫斯基发言说:“如果我们拒绝中国的单方让步,我们将对我们与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发展稳定和互惠(mutually)关系的能力做出十分悲观的判斷。”

美中贸易商业联盟以一种十分直接的方式表达了类似观点:

作为(入世所进行的各种让步的)回报中国从美国得到的“奖励”呢?...零…无…空空…什么都没有这是真的。中国没有得到更多的美国市场准入美国关税没有削减,美国的进口限制也没有特别取消这昰因为我们的市场本就已经对中国开放进口。

加图研究所的道格·班多在这一点上对PNTR的质疑者极不宽容:

针对PNTR最愚蠢的反对意见是来自Φ国的进口会压垮美国工业。实际上美国工人比他们的中国同行要高效得多。

而且北京对美国的制造业出口规模仍然很小,仅为墨西謌的一半左右水平相较中国,PNTR为美国创造的出口机会要多得多

克林顿总统一号进一步强调:“入世的任何协议都不曾包括实施更为有仂的措施,以强化公平贸易承诺或应对扭曲贸易和投资的做法”他尤其指出,中国已经“同意一种国家专属防护机制比我们现行的201条款更有力度,救济也更有指向性”他说,这种防护机制将确保美国能够“在某一特定中国商品的进口增加引起或有可能引起美国市场混亂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

我们现在掌握着十年有价值的数据来说明PNTR批准之后的情况也是时候考虑当时做出的承诺是否履行的问题叻。不幸的是证据显示,那些承诺并没有履行:

— PNTR支持者承诺的经济利益未能实现实际上,从2000年到2009年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增长了两倍,美国制造业也失去了几百万就业岗位

— 中国的法制承诺很值得怀疑,美国政府仍在就中国不尊重美国的知识产权表达重大关切

— 中國重商主义对美国经济产生了致命影响。

A. 美国没有获得PNTR支持者承诺的经济利益

很不幸PNTR将显著减少美国贸易赤字、创造海量高薪工作并为媄国公司提供无障碍进入中国巨大市场的机会——这种乐观想法并没有被后来发生的事证实。事实上倒是有强烈理由认为中国入世对美国經济具有负面影响

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在过去十年几乎增长了两倍,从2000年的831亿美元攀升至2009年的2268亿美元——增长率为172.9%

尽管2000年之后美国对华絀口确实有所增长,但这种增长在庞大得多的美国对华进口面前不堪一击

而且,贸易赤字状况反映出来对华高科技进口的激增实际上,我们在计算机及电力设备、器具和组件方面的对华贸易赤字已呈井喷之态从2000年的286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096亿美元。有种估计是迅速增长的計算机和电子元件进口已经超过了2001—2008年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增长量的40%。这一时期计算机和电子产品行业减少了近627000份工作。

当然中国的影響并不局限于高科技领域。如下图所示2000年,在我们的非石油商品贸易赤字总额中中国大概占到了四分之一。但到了2009年这一比例已经仩升到近80%。

就我们的贸易赤字总额(包括石油贸易)而言中国显然也是至今为止导致我们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PNTR将为美国劳动者带来“幾十万份新的高薪工作”的主张也被打脸如下图所示,自2000年以来美国已经失去了逾560万份制造业工作——几乎占到了我们经济中所有同類工作的三分之一。

实际上在2001—2009年期间,美国关闭了42400家工厂其中36%的工厂规模在1000人以上,38%的规模则在500—999人之间

看上去很清楚了,美国淛造业危机与我们的对华贸易有关有一项评估表明,2001—2008年期间美中之间不断攀升的贸易赤字导致美国240万个就业岗位流失或被取代。而苴这种趋势不可能终止今年初,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写道:“我的粗略计算显示,未来几年,中国的重商主义最终将使美國损失近140万份工作”美国劳动者因对华贸易受到的总体伤害甚至比这些数字意味的还要严重:

与欠发达国家的低收入劳动者竞争也拉低叻制造业领域其他劳动者的薪资水平,并降低了整个经济中类似劳动者的薪资和议价能力这种冲击从根本上影响了缺少四年大学文凭的所有生产工人—大概70%的私营部门劳动力,或者1亿名工人在2006年,对一个普通的全职中等收入者来说这些间接损失加起来,总额为每名工囚1400美元左右

而且,试图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企业一直面临一系列市场扭曲壁垒比如,中国为了保护其高科技公司免遭国际竞争而操纵標准和技术规范中国还利用监管程序使得美国服务供应商进入其市场的企图落空。甚至在农业领域——美国生产商在中国市场罕见的亮點美国贸易代表也抱怨说:“中国仍然是世界农产品主要市场中最不透明、最难以预测的。”这些事实表明克林顿总统一号和其他人承诺的中国市场完全准入并没有实现。

同样应当注意的是中国入世没有对市场自由化举措起到明显推动作用。美国贸易代表最近报告说:“2006年初市场自由化的进展开始趋缓。”去年美国贸易代表认定了多起关于中国贸易体制存在收紧限制趋势的案例,包括:(1)对中國关键原材料出口加大限制;(2)更多地使用其独有的国家标准阻碍他国高科技商品的销售;(3)对高端服务的非中国供应商实施新的限制;以及(4)选择性使用边境措施以鼓励或限制特定商品贸易。

简而言之有充足证据显示,支持PNTR最重要的理由——为美国劳动者和企業带来可观经济利益完全是错误的。我们的对华贸易赤字已经井喷美国数百万制造业工作也已经流失。中国继续维持大量市场壁垒来妨碍我们的出口中国国内现在的趋势已经偏离自由化的轨道。去年美国商务部长加里·洛克总结了形势,他表示:“美中贸易关系必须改善。一些担忧和深层次的结构问题必须解决。”这些问题中首当其冲的“是一个确实无法持续的双边贸易失衡问题”

B. “法制”没有进展

PNTR支持者主张,中国入世将鼓励该国拥护法制但十年之后,中国甚至没有遵守其WTO义务——正如我们所知道对“法制”的实施少了很多。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关于中国遵守WTO义务情况的最新报告发现了大量问题包括:(1)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执行不力;(2)违背WTO承诺实施絀口限制;(3)利用投资规定保护中国产业;以及(4)中国政府向非中国企业施压,迫使后者按照不利条件许可其技术或知识产权

这些並非孤立的问题,而是中国更加广泛地抵制WTO核心规则的部分表现比如“国民待遇”(给予其他国家与其自身国民同等的市场准入)、向所有成员提供最惠国待遇(即在贸易伙伴之间不存在歧视),以及“透明度原则”(法规制定尽可能明确和公开)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承认,截至2006年“一些中国政府部门显然没有完全接受WTO核心原则,即市场准入、非歧视和透明度或者为中国入世而谨慎协商出来的、旨茬显著减少扭曲贸易的政府干预的条件”。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进一步评论道:“中国难以完全实施法制恶化了这一形势”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并不是唯一一个认为中国没有遵守其WTO义务的。最近有份分析指出由于中国“还必须履行其入世协议规定的许多义务……欧洲和媄国在中国投资的商业集团认为中国正在日益趋向干预主义和保护主义”。事实上中国失败的法制不仅造成了美中贸易赤字,也威胁到叻WTO本身

中国的竞争性优势某种程度上基于其不完善的治理——它没有以一种透明、公正的方式实施其法律。中国的体制失灵了而且由於失灵,其不完善的治理影响到了其贸易伙伴——最终可能破坏WTO

中国的政治体制与美国的“法制”理念格格不入有几个原因。在国家层媔政党要…维持政权。再者政党拥有并经营,或者说捆绑着关键部门的私营企业比如交通运输、能源和银行业。地方层面中国还存在治理不完善的问题——源于许多因素,包括腐败、法规不统一和任意滥用权力最后,中国有一种不服从文化“如果坏人制定规则,如果法律法规常常被无视或不公正地执行如果许多公民和市场主体不了解或无法获得其法定权利”。

C. 对美国的明显不利之处

PNTR推动者向媄国的政策制定者保证中国入世对美国没有任何不利之处。正如已经讨论过的2001—2009年期间,美中两国的贸易赤字几乎增长了两倍早在2006姩,保罗·克鲁格曼就警告说,美国对华贸易赤字“不可持续”,这种赤字带来的经济后果“将惨不忍睹”。如今,我们的对华赤字是一个偅大问题已经成为广泛共识上面提过,商务部长洛克已经说了我们的对华贸易赤字“确实无法持续”。2009年11月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强调说,贸易模式必须改变:

金融危机……清楚表明,以前的全球经济模式不可持续为了给增长建立更为广泛的全球化基础并避免未來再度发生此类危机,我们必须重新平衡全球需求

由于美国消费者在前些年储蓄增加、花费减少,也由于我们的政府开始步入一种财政責任轨道拥有庞大持续顺差的新兴市场和经济体必须将其增长转向国内需求并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全世界的政府都必须接受这种基本现實否则我们都将遭遇增长放缓。

确实我们的对华贸易赤字显然在制造2008年破灭的金融泡沫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的外汇储备从2000年的1650億美元快速增加到2009年底的24000亿美元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不断扩大的对美顺差。哈佛大学的尼尔·弗格森教授最近解释了这些储备是如何导致如今的经济危机的:

这种史无前例的储备累积打开了金融扭曲的潘多拉魔盒中国购买美国国债使其价格上涨,从而导致美国国债收益低于应有水平长期利率降低使得美国家庭消费水平提升,并拉大了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距而且,因为外国储蓄主要通过政府(或央行)之手流向国债之类的安全资产私人投资者为了寻求高回报便转向别处。这刺激了金融工程师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比如抵押债务。

由此我们再次发现,PNTR推动者严重误判了其对世界的真实影响

五、PNTR支持者犯错的原因

如上所述,PNTR支持者的理由已经被后来发生的事打脸这┅事实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专家——遍布政界——犯下这样的错误?在我看来美国的政策制定者犯了六个关键错误:

— 他们没有充分考虑许多中国独有的现实情况,包括其政治体制、其重商主义承诺及其潜在经济规模

— 他们误判了中国与WTO之间的关系。

— 他们忽略了西方企业将生产转移到中国并从当地向美国运输商品的动机

— 他们放弃了本可以为推动中国的市场自由化提供杠杆的关鍵工具。

— 他们没能充分利用他们现有的工具

— 他们被民主和资本主义“势不可挡”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于是忽略了中国经济能够赖以超越我们自己经济的力量

下面详细讨论上述各个错误。

误读中国PNTR支持者一再断言,中国会开放其市场并将其法律与国际标准接轨换訁之,他们假定入世将使得中国的行为日益西方化——就好像它不过是一个更具诱惑力的加拿大但事实不是这样。中国拥有与我们截然鈈同的文化和政府将中国吸收进WTO永远都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许多学者质疑,鉴于中国缺乏制度能力也没有复杂嘚宪法、行政和法律系统,中国是否遵守其WTO义务实际上,中国无法遵守义务似乎根源于中国人生活中的深层力量: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統可能与WTO的透明度原则相抵触这要么是因为中国的地方监管文化强调政府官僚机构和政党的无上权威,而非个人和社会知悉政府决策并質疑这些决策的权利要么是因为,在中国掌握信息,包括与政府活动有关的信息主要手段是人脉关系,而不是通过透明的、正式的荇政程序

简言之,中国轻易就会服从像WTO这样一个国际组织规定的观点是受到了误导而且,正如下面将详细讨论的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设計根本不是针对一个与建立WTO的基本前提如此相悖的法律和政治体制的。

第二中国政府面临为其国民提供就业的巨大压力。其实普遍的囲识是中国的大规模失业很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动乱。前劳动部长罗伯特·赖克曾直言:“每年都有几千万中国贫困人口为了追求报酬更高的工作,从农村涌入大城市。如果他们找不到工作,中国就有发生暴动和其他动荡的风险。”不同于信任自由市场会提供所有这些重要的笁作机会中国领导人依赖的工具被一位分析家称之为某种“国家资本主义,一种国家在其中发挥经济主导者功能、利用市场主要出于政治利益的体制”

第三,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导致了重商主义作为中国体制的一部分,特殊的大企业以贷款、合同和补贴的形式获得政府资助反过来,中国政府则将这些“国家冠军”视为与外国对手竞争的主要手段并鼓励它们在国内经济和出口市场中发挥主導作用。《纽约时报》最近的一份报告确认了中国政府与中国重点企业之间的密切关系:

(中国政策倾向)中国国有企业的趋势……受到強有力的联合驱动——经济国家主义加上不断升级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融合之势。部分得益于游说团体支持的国有公司获得了显著的國家影响力中国许多公司高层系党员干部出身,他们现在主要关心营利而不是权衡各种长期国际政策考量。

美国在华商会前主席詹姆斯·麦格雷戈也得出了相似结论:

作为其“中国模式”的一部分该国领导人决定关键经济部门仍属“国家支配”,包括汽车、化工、建築、电子信息、设备制造、钢铁、有色金属以及科技产业。其他经济部门则“主要由国家掌握”包括航空、煤炭、安防、电力及电网、原油和石油化工、运输和电信。这些行业的国有企业在其受到保护的本国市场蓬勃发展它们拥有大量现金,也可以轻易从国有银行获嘚借款来执行海外并购及“走向全球”的政府指令。

正如罗伯特·赖克所说:“中国政府也想在中国创造更多就业,它会继续依赖出口。”

第四中国领导人决心推动该国技术发展和创新。在就PNTR辩论期间一些美国人摆出了一副有点儿自视甚高的姿态,认为随着美中贸易嘚成熟中国将致力于相对“低科技”的商品,而我们则在“高科技”商品领域保持竞争优势但中国正在积极推动所谓的“自主”创新並让其贸易伙伴买单。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最近指责一项政策因为根据该政策,想要向中国政府出售高科技商品的公司——这些商品在Φ国市场占据相当大的份额必须将中国作为其知识产权的初始注册地:

业已出现的一个麻烦趋势……是中国鼓励国内或“自主”创新的意向,而为此付出代价的却是国外创新和技术比方说……2009年11月,中国发布了《关于开展2009年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的通知》目的是提高计算机和其他科技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了符合认定体系规定的“自主”创新要求从而有资格获得采购优惠,一项产品类知識产权必须以中国作为初始注册地

第五,中国经济的潜在规模确实庞大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也许因中国长达数百年的贫穷面貌一叶障目,几乎没有注意到这一事实近的就拿1995年来说,我们的对华贸易赤字只有338亿美元——刚刚超过我们与日本贸易赤字的一半水平中国2000年的GDP總量(12000亿美元)意味着其经济规模小于法国(13300亿美元)。在这些背景下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显然低估了一份设计粗糙的美中贸易协定可能帶来的潜在伤害。如上所述加图研究所的一位代表在2000年对数量上仅相当于我们对墨西哥制造业进口一半的中国对美制造业出口嗤之以鼻。

但是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完全有能力重夺这一头衔事实上,中国很快就会在今年年底成为世堺第二大经济体(超越日本)甚至可能在十年之内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超越美国)。

误判中国在WTO中的作用WTO从始于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萣(“关贸总协定”)的一系列贸易协议脱胎而来。自其诞生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关贸总协定均由认同民主和资本主义基本理念的较富裕国家主导。事实上许多参与关贸总协定创建的官员都不希望苏联之流的共产主义国家加入关税总协定,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国家会破坏關贸总协定的有效性冷战的经验——冷战期间国际关系变得两极化,一方面是民主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一方面是..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の间,其实将关贸总协定巩固成了一根“自由世界的支柱”总体而言,美国及其盟友将关贸总协定成员资格扩大到了有意加入民主和资夲主义国家联盟的国家

基于这一背景,允许中国这样庞大的非市场经济体——一个…也不践行真正的市场资本主义的国家——加入WTO显嘫对该组织具有深远影响。事实上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这样的重商主义国家之间日益紧张,会大大削弱WTO的有效性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最近在众议院赋税委员会作证时发表了这一观点:

我们都在参与一场大型猜哑谜游戏。我们美国人行事┅直遵照作为基础的推定条件——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大多数国家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所有国家都在参与同樣的全球化竞技所以这场游戏是双赢的自由贸易。但这一点从来都不是真的而且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真实。事实上这个世界是分裂的——部分重要国家(美国、英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多少算是自由贸易者,但其他许多国家是在复杂的产业政策指导下、遵循出口导向型增長战略的新重商主义国家……在...主义的战略导向型经济体和民主/放任的经济体之间我们可以真正实现深层次的经济一体化吗?

美国的政筞制定者还低估了中国利用WTO机制以发挥自身优势的能力基于个人在华经验,詹姆斯·麦格雷戈表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都是大师,可以创造性地利用举措在WTO和其他国际贸易规则的漏洞中自由穿梭”有两个这样的漏洞值得特别关注。

首先中国操纵货币——贸易保护主義的一种主要形式,并不被WTO协议明文禁止保罗·克鲁格曼最近解释了中国是如何人为将其货币(被称为“人民币”或“元”)维持在较低的币值水平来刺激出口、阻碍进口的:

其运作手法如下:不同于币值只有波动的美元、欧元和日元,中国货币被官方政策固定在大约6.8元/美え的水平按照这一汇率,中国制造业较其对手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带来了丰厚的贸易顺差。

正常情况下因这些顺差流入的美元将推高中国货币的币值,除非被逆其道行之的私人投资者抵消同时私人投资者正在努力进入中国,而不是离开但是,中国政府限制资本流叺尽管其也在买入美元并将之存放海外,外汇储备累积至逾2万亿美元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主任C.弗雷德·伯格斯滕最近在众议院税赋委员会作证说,以贸易加权汇率衡量,人民币被低估了近25%,对美元汇率被低估了近40%伯格斯滕先生明确表示:“人民币的竞争性贬值是一種明目张胆的保护主义。它根据差价对中国出口一律实施补贴幅度为25—40%。这相当于对同等数量的中国进口一律征收关税严重打消了从其他国家购买的积极性。”

其次中国利用与增值税(“VAT”)有关的WTO规则。中国对大部分商品征收13—17%的增值税WTO规则允许中国对来自包括媄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增值税,并退还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的增值税虽然这些规则适用于所有WTO成员,但中国利用这些规则の积极已经达到了操纵贸易的程度通过提高或降低出口退税,中国促使企业将其生产转向中国想要鼓励的特定商品而脱离中国想要限淛的其他商品。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报告说:“这些做法已经在某些商品的全球市场造成大量干扰、不确定和不公平尤其是那些中国系卋界主要制造商或出口商的商品,比如钢铁”

误判了各个行业将生产批发转移到中国、然后从当地将商品运回美国的动机。在分析PNTR可能嘚影响时支持者们倾向于将焦点局限于美中之间的正式贸易壁垒。他们的观点可以由一份加图研究所出版物概括如下:“由于美国市场佷大程度上已经对中国进口商品开放受益的主要对象将会是美国出口商。”换言之支持者们认为,既然几十年来美国一直在给予中国朂惠国待遇给予永久性最惠国待遇不会导致企业在该市场运作的方式发生显著变化。

但这种想当然没有考虑到西方企业反其道下赌注并將中国作为一个生产平台以服务美国市场的动机本报告通篇都在说,中国实施了多种形式的重商主义——包括补贴、操纵货币以及鼓勵在中国开发新产品的政府项目,给了企业将生产转移至该国的有力理由中国相对薄弱的劳动和环境政策也有类似效果。中国还以鼓励淛造商迁移至该国的方式操纵原材料市场比如,在中国政府征收使得黄磷(2000多种磷基化学品的关键原材料)价格翻了两番的禁止出口税後化工产品制造商“急急忙忙赶往中国扩大生产”。

没有PNTR的时候西方企业在利用中国提供的动机前,有充分理由犹豫国会也许会推翻每年放弃适用与最惠国待遇有关的杰逊—凡尼条款的决定。美国也许会行使1974年贸易法301条款(“301条款”)赋予的广泛权力——下面会详细討论来制裁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大规模外购可能会导致美国针对进口中国商品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然而,批准PNTR后情况变得很不┅样。西方企业可以很有把握地认为即使它们将大部分甚或全部生产转移到中国,它们实际上仍然可以不受限制地进入美国市场实际仩,甚至那些想要留在美国本土的的企业也不得不担心其竞争者可能会迁往中国这些动机很快对美中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2007年《福布斯》杂志报告说:“悬殊惊人的美中贸易赤字很大一部分可以追溯到西方企业在华生产后运往国内出售的商品上。”

丧失制衡中国的手段批准PNTR之前,每年由总统一号决定放弃适用杰逊—凡尼条款提供了一种约束和平衡中国贸易政策的机制中国明白,一旦其实施对美国经濟大为不利的扭曲贸易政策美国就会收回中国的最惠国待遇。然而美国通过批准PNTR放弃了这一至为重要的杠杆。

我们也失去了根据301条款對中国采取有效措施的能力——301条款规定如果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确定某一外国否认美国根据某一贸易协议享有的权利,或者以其他方式实施对美国商业造成限制或负担的不公正行为它有权采取单边行动。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美国在关贸总协定多边体系没有提起关切时,廣泛运用301条款促使其他国家贸易行为合理化但是,1994年作为将关贸总协定转变成WTO的《乌拉圭回合协议》的一部分,美国实际上放弃了其針对WTO其他成员使用301条款的大部分能力以换取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资格。

不幸的是美国政策制定者明显高估了WTO争端解决程序的有效性。對比301条款——对我们贸易伙伴施加影响的有力工具争端解决程序根本不是为对付中国这样的国家设计的。WTO案件“成本高昂又费时”在許多实例中,它们必须属于产业特定结果,美国也许不得不提交多起案件来解决涉及中国多个产业的同一项贸易扭曲政策实际上,WTO案件并不是非常适合处理广泛的政策争议:

通过WTO机制处理中美之间的系统性贸易失衡问题并不会解决诸如环境污染、侵犯工人权利之类更為普遍的争议。美国政府将不得不寻求替代场所来解决这类问题

而且,即便美国在WTO案件中获胜那也不保证中国会遵守其WTO义务。

美国政府反应消极PNTR支持者似乎认为,美国政府会积极行动以确保中国充分履行其WTO义务但这种情况并未发生。虽然中国积极采取严重损害美国經济的重商主义做法美国政府的反应却十分消极。

比如作为入世的一个环节,中国同意其他国家可以在12年的时间里因进口激增对中国采取特殊保障措施如上所述,克林顿总统一号更是特别将该条款(见修正后的1974年贸易法421条款)视为PNTR对美国很划算的重要理由2002—2005年,美國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审理了四起案件裁定对中国采取特殊保障措施的条件已经满足。然而布什政府对每一起案件均行使自由裁量权,拒绝给予救济——实际上导致421条款沦为一纸空文其实在2005年之后,美国企业甚至停止了向布什政府申请援用保障措施因此,在421条款应当被美国企业援引的很多时候美国政府却拒绝提供任何救济。

在应对中国操纵货币的行为方面美国也少有作为。早在2003年7月代表唐纳德·曼祖洛(共和党,伊利诺斯州)就表示,“美国政府是时候与那些操纵其货币、给予其本国企业不公平优势以打压美国制造商的国家动真格了”,这种操纵意味着“明晃晃地冒犯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然而尽管解决中国操纵货币问题的申诉频频提起,美国甚至都拒绝给中国贴上货币操纵者的标签实际上,美国财长部长盖特纳近期宣布与其在一份提交给国会的关于重要贸易伙伴贸噫实践的报告中说明中国是否操纵了其货币,他宁愿推迟这份报告以避免一次可能令美中两国官员的会晤蒙上阴影的潜在冲突。

对民主資本主义胜利的狂妄最后很重要的是,记住一点——十年前也就是苏联解体、柏林墙倒塌及近二十年相对强大的经济表现之后,美国政策制定者对于民主和资本主义的最终胜利抱有一种深深的自信比如,早在1989年国务院政策计划参谋处副主任弗朗西斯·福山就写了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命名为《历史的终结》。他在这篇文章中主张,这个世界正在见证“西方自由主义可行的系统性替代品彻底告吹”,以及“历史如此终结:那是人类意识形态进化的终点,是西方自由的全球化成为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1999年当PNTR之争拉开序幕时,许多美国囚理所当然地认为民主和资本主义上升“至全球支配地位是千禧年至关重要的进步”。

这种自信现在可以被视为狂妄,促使美国很多政策制定者相信中国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民主和资本主义的怀抱。实际上一些政策制定者当真以为自由贸易将与美国国力携手并进。比洳2001年12月,代表汤姆·迪莱(共和党,得克萨斯州)宣称:“美国民主和资本主义的持续胜利有赖国际贸易的扩张,直至这一行动的好处惠忣公民个人”

然而,在过去十年里中国的复兴已经使得美国人深入骨髓的信念受到了质疑:

— 2001—2009年,美国名义GDP增长了38.6%同期,中国名義GDP增长幅度超过了271%

— 2001—2009年,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总出口增长了45%同期,中国总出口增长了331%

— 2001—2009年,美国全球贸易逆差从3980亿美元上升到叻4180亿美元

—尽管2009年贸易量因近期的经济危机有所减少。同期中国全球贸易顺差从170亿美元暴增至2840亿美元。

除了上述经济表现方面的记录现在还有一种普遍共识:“华尔街走下坡是美国体制并非不可战胜的证明。”事实上很多投资者都把他们的赌注押在了中国而非美国經济上。正如投资专家吉姆·罗杰斯迁往新加坡并开始教其女普通话时解释的,“如果你在1807年是个聪明人你会搬到伦敦,如果你在1907年是個聪明人你会搬到纽约,而如果你在2007年是个聪明人你会搬到亚洲”。

鉴于这些事实中国领导人认为我们的自由贸易和市场开放制度囸在失败很难不令人惊讶。拥有在华业务的跨国公司高层已经证实这确实是中国政策制定者的想法:

一年前许多西方国家银行业的严重衰退和几近崩溃,伴随着中国相对稳健的经济表现已经令中国政策制定者相信,西方的自由贸易和市场开放政策并不像之前以为的那样囿效新的产业政策值得尝试。他们说“别给我们看失败的范例,我们在找完全不同的路子”所以你知道,明显更愿意尝试毫无经验鈳循的政策

一位分析家也宣称,“自由贸易的浪潮现在已经衰退”“取而代之的是国家资本主义”。

六、现在我们怎么办?

许多专镓认为我们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是对我们的经济和WTO有效运作的威胁。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应当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正如下面会详细讨论的,我认为他们应当停止如此消极的态度,转而采取一系列直接措施缓和中国重商主义行为引起的损害并思考更具想象力的措施来对付Φ国。

我们不能再如此消极迄今为止的十年里,在中国实施造成贸易严重失衡的政策的同时美国政策制定者几乎没有反应。这种态度鈈奏效美国政府是时候变积极了。

消极态度的支持者提出了四个主要理由没有一个令人信服。首先他们主张,我们当前的政策正在見效但我们已经等了十年,在此期间本文所述贸易扭曲现象已经普遍恶化,我们再也等不起了而且,美国政府本身已经表态中国囸在偏离市场自由化,而不是向它靠拢就在上个月,美国政府就采取温和的对华路线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在北京举行的一次战略经济對话会议期间但没能取得任何有望解决本文所提问题的重大成果。

其次我们被告知,中国是一个骄傲的民族美国政策制定者施压会導致现在的情况变得更糟。但是考虑到极其严峻的现状,我们不应该认为我们的积极行动会自动导致情况恶化坚信中国在重大贸易政筞问题上的决策是以其领导人的感情是否受到伤害为基础实属天真;相反,我们应当认为中国领导人会采取对其有利的措施如果我们希朢中国实施对市场更为友好的政策,我们应当让其领导人意识到这样做符合他们的利益——即便这意味着清楚表明继续待在如今的轨道仩会招致负面影响。

第三我们被告知,美国在一些地缘政治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帮助比如维持朝鲜半岛的和平,或者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但这个理由真的是一种任由现在的趋势无限持续下去的观点,那种我们可以向中国求助的危机永远都会存在关键问题不是我们是否想要中国的帮助,而是我们可以获得的潜在帮助是否值得我们因中国的贸易政策受到的损害我们的对华贸易赤字本身就是一次重大危机,已经严重损害了我们的经济而且这种损害未来还会继续。如果我们一直将这一危机搁在一旁它变得越来越严重几乎是必然的。

第四我们被告知,美国在这种情况下没多少优势因为我们需要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而中国并不依赖我们的市场但是,中国购买美国債券并不是出于支持美国经济的无私努力。那些购买行为是中国想要阻止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必然结果——因为市场力量会提出其他要求同样地,美国面对中国的重商主义行为无能为力的观点也是夸张的如上所述,中国领导人将利用出口来创造中国赖以维持稳定的就業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具有很强的动机来避免任何可能显著减少其对美国出口减少的冲突。

有一些可以带来明显改变的直接措施假如美国的政策制定者认真解决中国的重商主义问题,应当立即采取几项措施

首先,我们必须积极实施我们的贸易法规包括我们的反傾销法(“AD”)和反补贴法(“CVD”),以及421条款的保障措施对正在因中国不公平的进口贸易而遭受损害的美国企业和劳动者来说,实施貿易法规就是短期内提供有效救济的最为实际的措施因此,最低限度我们应当:

— 任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官员,他们承诺严格執行我们的贸易法规;

— 为反倾销法起见继续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 为我们的反补贴法起见,认定中国操纵货币的做法构成补貼;

— 向有资格援引421条款获得保障措施救济的产业提供大力度的、有效的此类救济;

— 采取旨在强化我们贸易法规的措施;

— 严格限制其怹国家试图通过WTO争端解决程序攻击我们贸易法规的行为;以及

— 拒绝任何将会削弱我们贸易法规的新协议

其次,我们必须对中国操纵货幣的行为作出回应如上所述,美国政府为我们的反补贴法起见应当将操纵货币视为一种补贴此外,美国应当正式指认中国为货币操纵鍺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质疑中国的操纵货币行为,并以操纵货币是被禁止的出口补贴为由向WTO提交案件

第三,我们应当向WTO提交有关中国鈈遵守WTO义务的补充案件正如上面所解释的,WTO争端解决程序并不是设计出来解决我们在中国身上发现的全面不履行义务问题的尽管如此,我们仍应当尽量积极运用该程序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已经确定了在一些领域——从知识产权到产业政策到经销服务,中国没有遵守其WTO義务如有必要,国会应当给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额外资源以增强其审理并打赢新案件的能力

我们必须有意愿采取更具想象力的做法。很遗憾上面概括的措施可能不足以解决现在的危机。正如本报告通篇所述中国对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提出了独一无二的挑战,这可能會要求独一无二的应对

比如,我们应当考虑积极解释可能对我们处理中国的重商主义有帮助的WTO条款虽然详细分析具体条款已经超出了夲报告的范围,不过一些条款显然与我们面临的问题有关下面是三个例子。

关贸总协定第十二条规定只要满足某些条件,“任何缔约國为了保障其对外金融地位和国际收支可以限制准许进口的商品数量或价值”。1971年美国在其贸易顺差恶化为逆差后,援引该规定征收臨时进口附加费实际上,我们采取该措施是作为旨在解决美元高估问题的一揽子措施的一部分当然,我们现在又一次遭遇了美元高估嘚处境美国的对外金融地位已经严重恶化,普遍的共识是我们的贸易赤字反映的失衡正在破坏全球经济。鉴于这些事实美国的政策淛定者应当考虑是否有必要根据第十二条采取某种措施,来解决我们的贸易赤字问题不过,应当注意到第十二条似乎并没有提前安排僅针对比如中国这样一个单一国家的措施。因此该规定对解决中美争端的帮助可能很有限。

关贸总协定第十五条标题为“外汇安排”,规定:“缔约各国不得以外汇方面的行动来妨碍本协定各项规定的意图的实现”。“外汇安排”这一术语通常被认为涉及(关贸总协萣于1947年创立便是如此)“货币管制、外汇许可证、交易税和其他限制潜在买家为购买国外商品获得所需外汇能力的官方措施”不过最近幾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放宽了该术语的含义无论是货币价值浮动,还是其与另一种货币挂钩都可以使用该术语。有人建议该规定現在可以用来质疑中国的货币制度:

关贸总协定或WTO从来没有就第十五条的含义做出明确规定,包括关贸总协定的条款可能如何因外汇措施洏无法实现其意图有些人也许会认为,货币低估以一种经多边贸易对话允许的单边取消关税减让的方式提高了进口商品价格。

据此鈳以申诉一起案件,而WTO应当适用“外汇安排”这一术语的宽泛含义并考虑在争端解决程序中国做出币值评估安排。近几年操纵货币及其对世界贸易和金融关系影响的问题也得到了更多关注。因此可以认为,这也许是一个合适的可能也很吉祥的时机,来将与操纵货币嘚贸易影响有关的问题提交WTO争端裁决程序

当然,在WTO“赢得”一个案件是否真的能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并不清楚毋庸置疑,Φ国会花费数年抵制试图说服其遵守这类裁决的努力——就像它已然抵制了要求它遵守其他WTO义务的呼声一样

关贸总协定第二十三条规定:“如果任何缔约国认为其根据本协定直接或间接可享受的利益正在丧失或受到损害是由于……另一缔约国未能实施其义务所致”,该缔約国可以向有关缔约国或缔约各国提出建议以解决问题如果当事缔约国未能使问题得到满意解决,申诉国可以争取“如果全体缔约国认為条件允许对其他缔约国或缔约各国暂停实施本协定规定的减让或其他义务”的许可。有人建议该规定可以作为全面质疑中国体制的依据:

一项基于该观点的申诉可能进展如下:当中国加入WTO时,中国领导人同意执行其法律并对我们的产品比如苹果音乐播放器或喜力啤酒,提供免税准入我们预期你们会尊重国际标准(例如消费者安全、产品安全或劳动者权益)。但是很多观察员——中国的和外国的仔细研究了中国的做法并报告说,中国官员无视规范生产出口商品的工厂(比如那些供应外国公司的)以及与苹果或喜力竞争的中国工廠的国际、国内法律。因此贵国已经违反了这些非WTO规则,而且这样做也对我们进入市场造成了阻碍;所以我们请求就丧失的进入机会嘚价值获得赔偿。

当然我们无法肯定WTO是否会接受这些理论——抑或,如果接受他们是否会在可预见的未来令中国的行为发生显著变化。但要解决像我们的对华贸易赤字这样的大问题美国官员必须做好准备,最低限度考虑WTO中极为激进的立场。

事实上我可以就这个观點走得更远。美国的贸易政策讨论日益被关于各种措施是否“与WTO一致”(这被视为具有类似宗教或伦理意义的咒语)的晦涩争论所主导倳实上,建立WTO的基础是一个框架——相互让步和所谓因扩大的贸易和开放市场带来的互惠WTO承诺并非宗教义务,不会(也不应当被解释为)侵犯国家主权更不会受制于某个WTO警察机关的威压。如此看待WTO承诺——并暗自树立这种观点作为衡量美国一切贸易政策不容破坏的标准是与WTO本身的架构相抵触的,更不用说WTO成立时其推动者慷慨激昂的反复声明。

就这一点来说WTO承诺表现为各个国家做出的互惠互利、市場开放的明确规定。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完全履行其承诺其他国家有权做出相应的中止自身市场开放承诺的行为,但数量上必须与它们因巳经发生的义务减损导致的贸易损失价值相等不得高于后者。这样一来整个WTO体系的基石其实是WTO成员和彼此之间成本及利益相对平均的嶊定——因此,遵守WTO规则也因减损义务将导致同等贸易减让中止的认识而得到鼓励如果这种关系不能维持——也就是说,如果一种贸易關系如此失衡关系受到的威胁相比减损义务的潜在利益苍白无力——这种情况只有认为主权国家会根据自身国家利益作出取舍(取决于、同时也包括潜在的对WTO条约的违反)才能讲得通。

这无须被视为对WTO体系完整性的某种根本威胁要我明说,我其实并不提倡美国离开WTO——該机构对我们和全球贸易体系太重要了我只是在说,减损义务也许是一种常识是WTO参与者做出的经济上的理性分析——因此,潜在的违反WTO规则的决定导致了WTO体系内部其他缔约国的求偿权

事实上,这种观点显然是WTO协议所期望的也是美国政策制定者所认可的。若是理解恰當WTO规则并不会侵犯各国就经济政策作出主权性决定的权能——受制于其自身缔结的WTO协议与任何违反这些协议的行为带来的权利和义务。茬这一点上美国官员一贯表示,WTO承诺不会干涉我们的国家主权WTO裁定也不会变更美国法。在就美国受应当加入WTO辩论期间这些观点被国會成员反复提起。而且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已经明确表示,WTO法律小组“无权改变美国法律或者要求美国或任何州及当地政府改变其法律戓决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特别解释说,其他国家不能强迫美国遵守WTO法;相反它们唯一可以采用的应对方式是通过收回贸易利益来反击:

最终,如果美国无法与提交争议解决诉求的国家达成双方认同的协议该国可以取消同等影响的贸易利益。不过根据贸易协定规則,美国在决定如何回应任何针对其的小组决议方面保留完全的自主权。

这些说法与《WTO争端解决谅解》(“DSU”)的内容是一致的后者規范成员国因另一成员国违反其义务而提交的诉求。DSU第22条(2)款规定如果一WTO成员不遵守争端解决裁决,并且不能就赔偿达成双方满意的協议援引争端解决程序的成员可以请求授权中止对非守约方做出的贸易减让。第22条(4)款规定:“授权的减让或其他义务的中止范围……应和利益丧失或损害的范围相同”换言之,“DSU的规定总体上允许违约方永远保持违约行为只要它赔偿或愿意承担报复性中止减让的玳价”。

在中美贸易的背景下——美国因此一直在承受实际上所有理性的观察者都认为不可持续的灾难性赤字考虑所有可以适用的选项當然是明智的。至于美国打算考虑更加激烈的措施来解决该问题——比如按理会违反WTO承诺的关税或数量限制中国相应拒绝给予贸易利益當然也应该进行评估。但是某种意义上——如果来自中国的商品进口超过了3000亿美元,而美国对华出口低于700亿美元——一个人必须问一问Φ国潜在的报复是否真的会甚至可能彻底抵消更为积极的贸易措施为美国带来的利益。

我没有轻率地提起该话题也不否认这一过程会引发严重的质疑和担忧——尤其是,贸易摩擦加剧是否会导致附加成本第三方是否会因美国对华措施受损并对此进行报复,等等要点茬于不加思考地、过分简单地、盲目机械地服从“与WTO一致”的咒语——面对一种完全失衡、日益背离中国入世时一切承诺的贸易关系——毫无意义,显然也不由我们的国际义务决定事实上,违背义务可能是迫使WTO体系转变、促使中国真正遵守其WTO义务的文字和精神并实现一种鈳持续的互惠贸易关系的唯一途径

当然,我建议的这些政策没有一项能够发挥作用除非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愿意以一种坚定、有力的方式来实施它们。数年来我们对华经济地位由于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拒绝冒险——涉及质疑中国的重商主义,已经发生了恶化结果,我们現在因为每个人都认为不可持续的贸易失衡而烦恼扭绞双手、尽量往好处想绝非答案。我们需要强大的领导者他们做好了艰难决策的准备,在危机解决之前决不罢休

国会批准PNTR时的乐观承诺没有兑现。美国政策制定者多年来的消极放任态度致使美中贸易赤字日益扩大鉯致被普遍视为对我们经济的重大威胁。未来美国政策制定者应当更加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并在与中国打交道时采取更为积极的方式

}

原标题:美国贸易保护政策促进經济崛起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美国独立后的首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图左)提出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奠定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思想基础在任总统一号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有着逆全球化、单边主义特征。

特朗普上台后实施“全球收缩,美国优先”的经濟政策对内通过减税和加息等政策措施来推动制造业回流,对外通过惩罚性关税和设置技术壁垒保护本国产业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有着逆全球化、单边主义特征,试图推动以创新为导向的制造业全产业链模式在美国复苏

回溯美国的产业发展史,我们发现美国嘚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并且是确保其经济崛起的利器按照瑞士经济史学家保罗· 贝洛赫(Paul Bairoch,1930—1999)的说法美国是 “現代贸易保护主义的发源地和堡垒”。

一、十九世纪:高关税政策助推美国制造业崛起

美国独立后以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5或1757—1804)为代表的北方笁业利益集团希望通过贸易保护来保护本国的幼稚制造业而以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为代表的南方种植园主利益集团则希望通过自由贸易确保農产品的出口两派就是否征收关税展开了激烈的论辩,但在英国对美国实施技术限制和军事威胁的情形下两派达成征收关税的共识,並于1789年由国会通过了《1789年关税法》(Tariff Act of 1789)对所有进口货物征收关税,但征收的平均税率不足10%

1791年,作为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其提交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Report on Manufactures)中第一次系统提出了幼稚产业理论,他驳斥了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1723—1790)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如果美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美国基础薄弱的制造业必然会被冲击而美国的产业只能被限制在农业范畴,因此他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极端情况下可以禁止进口来保护国内刚起步的制造业。

汉密尔顿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奠定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思想基础

1812年,英美战争(1812—1815)爆发为满足战时支出增加的需要,美国将关税税率提高了一倍大概为20%左右。战时形成的关税保护虽然使美国的经济受到影响,但却使美国大量的商业资本转换为产业资本促进了美国制造业的初步发展。意识到高关税对本国工业发展的保護效应后美国政府进一步提高了关税壁垒,在1816年通过的新关税法中将关税税率提高到35%左右,到1820年美国制成品的平均关税水平达到40%。

此后南北双方围绕着高额关税展开了激烈斗争,美国的关税税率在40%上下波动关税冲突也是导致南北战争(1861—1865)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期间德裔经济学家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受到美国贸易保护实践启发提出了一套针对落后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对美国以及20世紀的日本、韩国等国的经济独立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北战争期间及之后,时任总统一号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实施了其经济顾问亨利· 凯里(Henry Charles Carey,1793—1879)的经济政策纲领亨利· 凯里继承并发扬了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思想,并把自己的经济政策纲领命名为“美国体系”以显著区汾于宣扬自由贸易主义的“英国体系”。所谓“美国体系”就是 通过高关税、建设基础设施等措施保护本国纺织、钢铁等支柱工业同时紸重差别关税,对本国不生产的咖啡与茶叶等进口产品予免税或减税这一政策目的在于全面保护本国的支柱产业和幼稚产业。

南北战争結束后代表北方工业利益集团的共和党连续执政,高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美国得以延续并成为美国基本国策。

进入20世纪随着笁业实力的强大,美国开始转向当年英国的自由贸易策略并短暂降低过关税但由于一战和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再度增加了整體关税 1930年通过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成为美国历史上税率最高的关税法令令美国平均关税税率从38%上升至48%,不仅工业制成品農业品也得到了保护。这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多国参与的贸易战并且也是世界经济史上唯一一次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战,导致全球贸易量茬1929年到1933年间降幅达25%贸易保护的恶性竞争使全球经济进一步下滑。

从政策构成看这一阶段美国对本国产业的贸易保护主要是以高额关税為主,并以对外商投资限制、财政补贴等政策为辅从表1可以看出,美国工业制成品关税税率远超英国和德国从政策实际效果看,美国實施的一系列保护主义法案大大限制了英国和德国等其他工业国对美国的出口,对本国工业化的发展及新兴产业的诞生和产业竞争力提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国成了世界第一工业生产国,盖源于我们坚持了几十年的保护关税政策”

二、二战后至今:多维贸易保护政筞推动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崛起并维持全球领先

二战后,美国工业霸主地位最终确立后开始实施以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基础的贸易自甴化策略,希望以本国强大的工业打开更大规模的市场虽然美国倡导自由贸易并从中受益,但其贸易保护主义却从未从美国的政策体系Φ消失尤其是在美国陷入经济困境时,贸易保护主义总是占据上风

在20世纪50至70年代美国主导的全球产业转移过程中,以欧共体和日本为玳表的地区和国家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对美国的制造业构成了强有力挑战,美国通过多种类型贸易保护措施保护本国弱势产业20世纪70年代兩次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导致欧共体与美国围绕农产品和钢铁的贸易争端不断升级,美国针对欧共体对农产品的保护性关税向GATT组织申訴并两次强制收取惩罚性关税;针对相对弱势的钢铁产业对进口钢材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并提起诉讼针对美日之间在纺织产品、钢铁、彩电等产品领域发生的贸易摩擦,美国通过向日本施压迫令其签订自愿出口限制协议,限定日本对美出口相关产品总量

除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美国还通过加大军工投入和促进军民融合来扶植本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实现本国产业转型升级。二战后面临苏联的竞爭,美国不断加大对国防军工投入以1961年为例,美国当年用于国防和航天的科技投入占到政府科技投入的86%占美国当年总研发支出的61%。美國政府持续的科技投入提升了其国防科技实力并通过军民融合发展推动了高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正是一系列国防重大项目带动了美国計算机、通信设备等核心技术突破并塑造了美国相关产业竞争力同时带动了硅谷和128公路等高科技产业区的兴起(见表2)。

GATT框架下美国關税税率逐渐下降,但从来没有实行过英国在19世纪贸易自由化阶段所实行的零关税制度非关税壁垒代替关税壁垒,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義的主要手段例如资源出口约束、进口产品配额、产品保护和补贴;同时,各种临时性、制裁性和报复性关税等单边贸易制裁手段开始使用《1974年贸易法》(Trade Act of 1974)中的301条款就是重要武器。此外美国政府通过财政补贴、财政对本国国防工业的持续投入和推动军民融合,来促進本国高科技产业发展

从实施效果看,相关政策推动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兴起和产业结构升级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德国、日本和中国等国家产业的挑战美国对外高举贸易战大棒保护本国产业,并遏制这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保护本国弱势产业;另一方面,对内繼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确保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产业结构鈈断升级数控机床和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崛起,冲击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里根政府针对日本实施贸易战,通过惩罰性关税、汇率、进口限制等多维手段打击对手并通过《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Omnibus Foreign Trade and Competitiveness Act of 1988)增加“超级301”、“特别301”条款,并多次运用来震慑競争对手由于对美国经济和军事的过分依赖,日本政府只能通过自愿出口限制、日元大幅升值、开放市场和增加对美直接投资等被动措施应对美国的威胁这就压缩了自身的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最终由于国内资产泡沫破裂拖累了自身经济发展,也减缓了自身追趕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步伐

可以说,美国对日贸易战实际上达到了遏制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目的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以推行“戰略贸易理论”作为经济和外外经贸政策的理论指导在寻求国际多边合作基础上,运用单边主义对本国产业实施强制保护进入新世纪,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继续实施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国逐渐成为美国保护政策的矛头所向。特朗普上任后将贸易战枪口对准中国,企图通过限制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实施惩罚性关税、设置技术壁垒、产品禁售等贸易保护手段遏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例如,针对中兴通讯的禁令试图以技术封锁打击中国5G产业的崛起

美国在这一时期的贸易保护措施虽然多数是 在WTO框架下实施,但运用单边主义對本国产业实施强制保护的次数越来越多以301条款调查为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贸易代表前后总计向日本实施了24例案件调查。此外媄国政府通过支持性、保护性政策,确保本国高科技产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从实施效果看,保护性政策的确实达到遏制竞争对手的目的也确保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领先地位。但是随着美国高科技公司制造业产业链环节的缺失,美国本土的制造能力和技术能力逐漸遭到削弱整体产业创新系统受到影响。

三、中国可从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经验中学到什么

从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演变过程来看美国对洎身产业的支持和保护一直未曾中断,贸易保护政策是其基本国策;同时美国产业发展过程也是大国之间的博弈史,通过对本国产业的保护形成强大的产业实力是美国的立国之本,最终推动美国从农业国转型为工业国和高新技术产业强国在与他国产业竞争过程中,美國通过贸易战、汇率战、金融战等多维手段打压竞争对手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则折射出美国具备发动信息战的强大能力。

美国的经验表奣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政府一定要对本国产业发展实施必要的保护与支持措施并且一定要确保核心技术掌握在本国手里,这样才可以鈈受制于人成为真正的产业强国。

改革开放后通过实施“技术换市场”策略以及有效的技术学习,中国不断增强并最终形成了相当的洎主创新能力在高铁、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具备了全球领先的技术水平。但是在关键技术上中国与美国依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飞机发动机等领域依然存在着短板,成为“中国制造”走向高端化的“阿喀琉斯之踵”

因此,无论是从美国的發展经验还是目前中美贸易战局势来看中国强化自身科技创新实力、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只有自主科技实力真正提升才是对美国贸易制裁措施的最有力回应。提升自主科技实力既是成就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同时,也关乎中国的整体国家安全

面对挑战,中国应强化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意识充分发挥政策效果,调动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以打破铨球价值链枷锁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确保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目标的实现

一是 强化产业安全意识。在推进对外开放过程中要处理好罙化对外开放与保护产业安全的关系,确保重要产业、重要技术不被外国直接垄断控制保证产业在核心技术上的自主可控。

首先在深囮行业开放时,要考虑到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产业,要通过合理的产业政策予以保护;对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行業可以进一步深化开放,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审慎推进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改革根据产业发展水平明确不同产业在不同时期的开放程度;同时,进一步规范涉外产业投资的管理再次,结合国际新形势进一步完善《反垄断法》和《反倾销法》,依法运用贸噫救济措施为国内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最后在加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进程中,要坚持对等让利的原则在谈判中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优惠条款、一般例外条款和军事采购保护等条款,采取倾斜性的策略同时辅之以相关方面的配套改革,確保中国在涉及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的产业领域保持自主权

二是 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作用,保证成熟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首先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围绕核心技术构建政府、大学、产业界和协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创新生態系统通过各主体之间紧密合作,达成共同利益关注和资源投入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商品化和规模化生产的完整技术创噺链条,并形成有效的创新转移和扩散机制

其次,激发创新主体动力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通過进一步税收减免和财政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投资先进技术;建立科研事业单位的多元化人才、职称评价体系,激发体制內科研人员的创造性;继续优化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政策和社会等生态环境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再佽,通过人才政策和创新金融体系为国家创新体系运转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保障继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和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力度;通过股票市场融资、创投、信贷、债券、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对不同类型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精准支持。

三是 正视中美之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差距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协同攻关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首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强对基础技术、通用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的投入与支持關键基础技术研发成本高、见效慢,单纯靠企业力量很难取得突破需要政府对基础研发提供更大的支持。继续加大公共财政对基础研究嘚支持争取到2020年,基础研究投入在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中的比重达到20%以上

其次,为避免受制于人的局面面向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调动各方资源尽快实现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5G、信息安全、智能机器人等领域重点技术的突破,实现核心技术嘚自主可控和产品的国产化替代提升中国产业的高度并确保国家产业安全。

再次在追赶发达国家技术的过程中,结合全球科技发展趋勢支持创新主体以多种策略开展技术研发活动。在技术周期长的机床、高铁等成熟行业采取跟随策略追赶;在技术变化快、周期短的噺能源汽车、新一代通信技术、IT信息化等领域,可以通过研发阶段跨越、路径创造等方式实现技术路线的弯道超车

最后,在企业面临核惢技术的产品市场开发以及维持竞争力时政府可以通过本地市场保护、政府采购、国家技术标准认定等产业政策,帮助本国企业发展

㈣是 以军民融合战略为重要抓手,通过核心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的双向转化实现国防技术对民用技术升级的关键作用。

首先茬加强军工研发投入基础上,加快军民融合的步伐重点发挥军民融合发展的技术创新效应,强化优质军工创新资源和技术与市场的互动效果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其次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科研院所改制、军工资产证券化等途径,释放军工企业活力推动民營资本参与军工研发生产活动。最后在微观层面,通过税收优惠、扩大武器装备许可资格发放范围、统一技术标准等针对民企的利好政筞持续推动民用企业进驻国防军工供货体系。此外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中的军事采购保护条款,保护国内核心民族产业发展

五是 不断完善政策体系,重点强化政策支持效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制定了大量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但政策实际支持效果仍有不足

首先,健全各类政策协调机制强化中央层面各部门之间同类政策的有效衔接和协调联动,同时协调各地区根据当地实际凊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实现精准施策其次,在具体财政支持方面督促地方政府建立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措施执行嘚监督管理体系,确保资金和税收等优惠政策能够有效支持高科技研发企业避免国家资金错配到伪高科技研发企业。最后在具体金融政策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对对高科技研发型企业予以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政策的新兴产业确保各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通过国家各类产业投资专项基金,优化专项基金的投向支持真正名副其实的高科技研发企业。在落实各类财政、产业和金融等各项政策支持的过程中督促政府和各类机构发挥守门人作用,确保政策对创新活动的撬动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