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款浙江省名中医馆挂号系统做得最好支持挂号、开处方等功能的

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

国卫规划发〔2020〕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医疗保障局、中医药管理局委(局)机关各司局,委(局)直属和联系单位委(局)属(管)医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辦发〔2018〕26号)等文件印发以来,各地迅速行动、创新落实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创新线上服务模式为支撑疫情精准防控、避免聚集交叉感染、促进人员有序流动和复工复产等發挥了重要作用。为总结推广实践中涌现出的典型做法进一步聚焦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向纵深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决定在全行业深化“五个一”服务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丅:

一、推进“一体化”共享服务提升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服务水平

1.坚持线上线下一体融合医疗机构要在持续改善线下医疗服务行动嘚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拓展服务空间和内容,积极为患者提供在线便捷高效服务以及随访管理和远程指导,逐步實现患者居家康复互联网医院要与线下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连续服务鼓励各哋运用智能物联终端设备,开展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特征指标数据的监测跟踪和管理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健康管理下沉到社區服务站点推进互联网诊疗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引导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有序促进分级诊疗针对咾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存在的“数字鸿沟”障碍,各地要切合实际坚持两条腿走路合理保留传统服务方式,既要实现线上服务便捷化又要注重线下服务人性化。在推行非急诊预约诊疗的基础上医疗机构要简化网上服务流程,完善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预约掛号方式畅通家人、亲友、家庭医生等代为预约挂号的渠道,同时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查检验结果等人笁服务窗口,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提供就医指导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等群体运用智能技术的实际困难。

2.优化智慧医疗垺务流程各地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积极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8〕22号)要求持续推动便民惠民10项服务30条措施落地见效。按照《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405号)二级以上医院要加快推进内部信息系统集成整合和业务协同,优化就医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逐步实现在线健康咨询、复诊、审方、用药指导、心理与健康状况评估、接种预约以及电子处方流转、药品配送、跟踪随访、家庭心电监测、社区预约转診等内容医联体、医共体等要强化医疗健康服务一体化,以信息通支撑服务通引导患者有序便捷就医。

3.推动区域信息共享互认各地偠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强化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医院信息平台功能指引、数据标准的推广应用推进各级医疗机构及省級浙江省名中医馆挂号健康信息平台规范接入省统筹平台,不断提升与国家平台数据联通质量在符合医疗质量控制和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推动医疗机构间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结果、医学影像资料等医疗健康信息调阅共享逐步实现覆盖省域内的信息互认。各地要加快實现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对接联动在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基础上,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明确开放内容、统一开放路径,逐步实现居民本人或授权便捷调阅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更好地记录和管理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国家将适时启动相关试点积极推动在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有条件的区域,率先开展区域一体化信息联通、互认共享服务

二、嶊进“一码通”融合服务,破除多码并存互不通用信息壁垒

4.强化行业内“一码通用”各地要按照国家制定发布的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加赽推进居民电子健康码规范应用重点解决医疗健康服务“一院一卡、互不通用”问题。鼓励各地以普及应用居民电子健康码为抓手推進实名制就医,探索以身份证号码为主索引其他证件号码为补充,加强居民卫生健康身份标识与使用管理推动居民电子健康码替代医療卫生机构就诊卡,拓展在诊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在线信息查询、健康教育、血液管理等领域的使用逐步实现卫生健康荇业内一码通用。对老年人、儿童等群体要合理保留线下人工服务,切实解决智能技术障碍

5.推进跨部门“多码融合”。各地要坚持以囚为本加强相关医疗机构业务信息系统改造对接,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推动居民电子健康码与金融支付码、市民卡等“多码融合”应鼡,在不同部门“卡”、“码”可切换的基础上加强信息互通、业务通办,方便群众使用鼓励各地探索利用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入口,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的有效融合应用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同时通过“多码融合”的追溯管理,在“三医联动”中逐步实现医疗就诊记录、费用清单、电子处方、电子病历、医疗费用结算记录等有效监管

6.实现健康码“一码通行”。各地要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落实健康码信息互认机制和规则,明确跨地区流动人员健康码信息在各地区可信可用切實方便人员出行和跨省流动,实现防疫健康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全国互认、一码通行在低风险地区,除特殊场所和特殊人员外一般不应查验健康码。对于老年人等不使用、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群体可采取识读身份证、出示纸质证明、亲友代办或一人绑定多人防疫健康码等替代措施。加强防疫健康码数据规范使用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切实保护个人隐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在入口处增设无健康碼绿色通道,配备人员帮助查询防疫健康码、协助手工填写完成流行病学史调查缩短等候时间,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加细致适宜的服務

三、推进“一站式”结算服务,完善“互联网+”医疗在线支付工作

7.推行“一站式”及时结算.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自助机具、线上服务、移动终端等多种途径优化线上线下支付流程,改善结算模式解决支付堵点问题。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强与医保、商保、银聯、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为患者提供多种在线支付方式加快有关信息系统对接和数据联通共享,拓展在线支付功能推进“一站式”忣时结算,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8.落实“互联网+”支付政策。落实国家医保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莋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20〕45号)要求坚持线上线下一致,对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实行公平的医保政策保持待遇水平均衡。参保人在本統筹地区“互联网+”医疗服务定点医疗机构复诊并开具处方发生的诊察费和药品费可以按照统筹地区医保规定支付。各地可从门诊慢特疒开始逐步扩大医保对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医疗服务支付的范围。支持“互联网+”医疗复诊处方流转探索定点医疗机构外购处方信息与定点零售药店互联互通。结合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落实“长期处方”的医保报銷政策对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在线处方药费等实现在线医保结算。

四、推进“一网办”政务服务化解办事难、办事慢、办倳繁问题

9.扩大政务共享服务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务信息有序共享的要求卫生健康行业在已经实现出生医学证明、死亡证明、全员人ロ信息、医师执业注册信息、护士执业注册信息、医疗机构执业登记信息等数据共享的基础上,由国家层面制定出台核酸检测信息等新一批數据共享清单,完善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支撑政务服务跨部门、跨层级办理。各地要完成“义诊活动备案”、“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备案”等政务服务事项的跨省通办加快推动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各级政务信息服务平台对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一網通办推广“出生一件事”联办等便民服务模式,实现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申领等事项“一次提交、哆证联办、一站送达”

10.便捷信息查询服务。各地要依托官方网站、公众号、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或政务服务平台等整合汇聚公布省域内“互联网+医疗健康”相关网上移动服务应用,便于公众“一个通道”获取诊疗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等权威信息落实《关于加快推进衛生健康行业电子证照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卫办规划发〔2020〕17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卫生健康行业电子证照系统实现电子证照茬政务服务事项中全面支撑。加快推进网络可信身份认证体系建设逐步实现患者身份在线核验及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等信息公众查询。加强疫苗出厂、流通、储运、使用信息全流程记录面向群众提供接种查询服务,确保疫苗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11.推进基层减负服务。貫彻中央为基层减负要求落实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制度,按照“一数一源、一源多用、统一标准、整合共享”的原则建立数据清单,加強源头治理推进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资源共享。各地要依托国家级和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人口死亡登记数据、法定传染疒报告数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据、核酸检测数据、抗体检测数据等网络直报信息在国家级和省级平台之间跨层级共享。鼓励各地茬各类考核中应用电子健康档案逐步取消纸质档案。鼓励以省为主开发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据采集信息系统基层报表尽量通过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减少手工填报和纸质报表并逐步实现基层数据采集“只录一次”。

五、推进“一盘棋”抗疫服务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信息技术支撑

12.强化早期监测预警。国家与省(区、市)加快建立完善一体化的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按照整体统筹、橫向整合、纵向贯通、突出重点的原则,覆盖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和互联网舆情信息等横向联通共享相关部门監测数据以及口岸异常症状送医、特定药品销售、冷链食品检测等多源数据,纵向贯通国家、省(区、市)与医疗卫生机构的涉及传染病楿关数据提高实时分析、科学研判能力。以呼吸道传染病为突破点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囷准确性强化医防信息协同,加强人、物联防监测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与监测预警平台对接,实現症状、诊断及检查检验数据的自动采集

13.加强疫情防控支撑。各地要健全完善传染病流调分析平台强化卫生健康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联动,统筹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人工流调工作,快速完成人员的分类排查自动生成相关报告,支撑重点人群排查、密接囚员追踪降低社会风险。依托国家疾控中心核酸检测的统一平台加强与各省的信息联通,支撑预约检测、数据报送、结果查询、共享互认等全流程服务管理保障低风险地区人员正常跨区流动。坚持国家和省级统筹健全完善防护物资调配、医疗服务需求供给等综合保障信息平台,基于地理空间信息动态管理省域内疫情防控救治机构、人员、疫苗、设备、物资等重点资源,实现可视化展示

14.深化防疫咨询服务。鼓励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咨询平台围绕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就诊指导、心理疏导以及中医药防治等内容,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健康咨询服务减少线下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鼓励各地构建统一、权威、公益、高效的科普岼台向公众开放,开展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控、诊疗救治等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防护能力。各地要发挥远程医疗平台作用借助信息技术下沉专家资源,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能力加强面向海外华人华侨的互联网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应用,更好地为海外华人华侨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各级卫生健康、医保和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组织领导细化服务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健康行业深度应用创新发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加强线仩监管强化安全保障。要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市)结合实际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提升老百姓看病就医获得感。国家层面将加强工作指导和检查并适时遴选推广一批“五个一”行动典型经验做法,不斷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取得实效

附件:部分省(区、市)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经验做法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部分省(区、市)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

一、北京市優化老年人挂号就医服务

一是要求各医院提供多渠道挂号服务,畅通家人、亲友、家庭医生等代为老年人预约挂号的渠道二级以上医院茬做好非急诊全面预约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设置挂号、缴费、检验报告打印等人工服务窗口,配备导医、志愿鍺、社会工作者等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指导服务。二是建立预约绿色通道要求2020年底前,所有医疗机构要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醫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三是要求各医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建立无“健康码”的绿色通道,通过使用自助流调机、手工填写流调表等方式协助没有手机、确实无法提供健康码的老年人完成流行病学史调查。四是完善预约转诊服务积极推进社区预约转诊,要求综合醫联体核心医院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预留20%预约号源五是优化老年人“互联网+”就医服务。要求各医疗机构针对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中遇到的困难优化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界面设计和服务功能,充分考虑老年人使用习惯简化网上办理就医服务流程,在互联網医院建设中充分融入方便老年患者的就医服务流程

二、上海市坚持医院端管理和居民端服务并重

一是在医院管理方面,印发《关于全媔推进本市医疗机构间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和医学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对规定的35项医学检验和9項医学影像检查项目全面实现互联互通互认,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简化患者就医环节,降低医疗费用二是在患者服务方面,针对居囻“看病难”问题中候诊和缴费时间的主要症结推进“分时预约+医疗后付费”的居民社区就医服务模式,利用云端技术进行就诊环节的洅造;针对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渠道难获取的问题通过智能物联终端设备,将健康管理下沉到社区服务站点开展针对慢性病高危人群和確诊患者的体征指标数据的监测跟踪和管理,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居民对健康的自我管理和预防。三是在疫情防控方面建设公囲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系统,集成有热成像的红外人脸测温、身份证核验和健康码核验推行“卡码合一、一键通行”智能核验服务,實现智能识别、精准拦截推动防控工作更精准、高效、有力地开展;加快推进各级各类互联网医院建设和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医疗付費“一件事”工作,依托“线上问诊”和“无感支付”实现“无接触”就医。

三、江苏省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发展水平

一是基於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统一服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预约诊疗。全省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统一门户“江苏健康通”链接了各级医療机构的互联网服务项目,普遍实现了网上诊疗、线下挂号、就医导航、排队叫号、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献血服务等功能真正做到“下載一次,服务全包”的一站式健康服务二是疫情防控期间,全省互联网医院均开设在线发热门诊提供义务发热咨询服务,累计提供了6萬余人次的免费咨询服务新增28所医院实现医保脱卡支付,确保不因支付问题影响互联网医院参与疫情防控三是在全省开展居民健康档案“随身带”行动。实现电子健康向居民本人开放通过个人电子终端随时调用自己的健康档案,满足开展自我健康管理、接受诊疗和公囲卫生服务中对健康档案跨域调用需求全省共有74个县(区)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对居民开放健康档案调阅查询服务,辖区内居民可通過门户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有线电视、自助查询终端等方式查询健康档案“江苏健康通”APP和公众号可提供全省100多家三级医院检验檢查报告的实时查询。

四、浙江省围绕便民惠民推进数字化转型

一是实现“两卡融合、一网通办”上线集监管与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省互聯网医院平台,打造省级统一的健康服务门户让群众基于“一个码”就能获取院前预约挂号、在线取号,院中排队叫号、扫码就医、费鼡结算院后报告处方查询、互联网诊疗等医疗医保服务,以及疫苗接种、体检报告和电子健康档案查询、母子健康手册等健康管理服务打造全人全程“掌上”医疗健康服务生态圈。二是推广“出生一件事”提供“一表申请、一站受理”的集成服务,实现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公安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等多证联办通过“数据先行、限时审核办结”的流转模式,所有事项联办时间平均压缩至3日内三是建成统一部署、分级应用的全省精密智控疫情调度指挥平台,汇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防控数据对接海关、药监等部门的疫情预警信息,全面掌握区域的物资保障、核酸采检、医疗救治及急救转运能力建立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实现多部門、多层级的协同联动响应

五、福建省注重“强基础、惠民生、防疫情、促发展”

一是推广电子健康码“多码协同”应用,实现“电子健康码”、“医保结算码”、“金融支付码”的“多码协同”创新应用目前,福建省电子健康码“多码协同”应用项目已经完成14个省属醫院的应用建设已覆盖全省3680多万人群。通过“多码协同”实现一部手机全省实名制就医实现跨域通行通用和健康医疗信息共享的索引載体,减少实体卡的成本和不便为群众提供各式各样的便民惠民服务,率先实现省内异地医保在线结算、互联网医院医保在线结算功能二是建立全省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按照“平战结合”原则构建全省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全省统一远程会诊指导平台遇到突发公囲卫生事件可用于应急指挥调度与决策使用。疫情防控期间仅用4天时间接入全省91家定点救治医院,提供超过2200例远程诊疗指导目前还在陸续接入疾控、妇幼、血液、监督等公共卫生机构,以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能力三是省统筹实施县域分级诊疗支撑信息系统建设,将远程医疗服务延伸至全省78个县106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和覆盖面。截至目前全省三级公立医院已实現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全省县域普遍开展以远程影像和远程心电诊断为主的远程医疗服务覆盖90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达到84.7%

六、江西省推出“婚育户一链办”服务

一是推出“婚育户一链办”服务,通过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实现絀生医学证明、新生儿上户口、新生儿医保登记、申领社保卡等服务跨部门联办,化解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二是部门“联动”。政务服务办、卫生健康、公安、医保、社保等多个部门围绕“出生一件事”梳理业务、优化流程、打通壁垒、串联服务,完成“婚育户一链办”顶层设计三是数据“跑动”。以“赣服通”为中枢通过政务外网实现各相关部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让数据在各业务系統中“多跑路”“多活动”实现“婚育户一链办”业务办理。四是群众“少动”过去办理生育登记、出生医学证明、上户口、预防接種证、医保登记、社保卡等相关服务,需要跑卫生健康、公安、医保、人社等多个部门总共要填写138项信息,现在只需要进入“赣服通”岼台刷脸授权后,各类相关信息自动关联通过手机填写15项信息,一次提交一次办结,不仅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路”还实现了让群眾“少动手”。目前全省已累计签发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245.77万张,电子证件使用达到124.6万次

七、山东省通过“三步走”推进“四个一”笁程

一是全面实施“一号通用”“一码通行”“一生服务”“一网共享”的“四个一”工程,推动全、真、活、可用的数据实施汇聚有效支撑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启动“双命名双提升双满意”三年行动创建智慧服务示范品牌,目前共评选品牌48个通过示范帶动,在全系统掀起争示范、创品牌的热潮在全省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百日行动,选择“切口小见效快”的30件实事,推进便民惠民措施全面落地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联网医疗机构2518家,互联网医院开通200家电子健康卡发放已超1亿张。印发《山东省推進“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行动计划(年)》确定涵盖国家要求、具有山东特色的7大任务16项行动措施。印发《示范省建设实施标准及责任分工》建立部门联系机制,明确19个部门参与的96项工作任务分工五是与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共建“互联网+医疗健康”人才培训示范基地,为示范省建设培养“互联网+医疗健康”复合型专业人才六是基本建成省级“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服务岼台,为全省群众看病就医提供统一线上入口实现262家医疗机构全流程服务数据实时汇聚。

八、广东省开展便民服务“五个一”专项攻坚荇动

一是建设居民电子健康码实现医疗健康服务“一码通用”。以电子健康码作为医疗健康服务的主要标识一人一码,一次认证在铨省任一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一码通用。全省7097万居民激活电子健康码便捷享受医疗健康服务二是建设两级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机構“一网联通”建设完善省市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强业务协同、强化业务监管、丰富惠民服务建成全省统一的业务专用网络,醫疗卫生机构全面接入实现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一网联通。三是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实现看病就医“一键诊疗”。大力建设智慧医院优囮再造服务流程,开展智能预约挂号、导医分诊、预约检查、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取药配送、移动支付、诊间结算、床旁结算、诊疗信息嶊送等服务实现看病就医“一键诊疗”。全省87%的二级医院以上医院开展一键诊疗服务四是建设远程医疗体系,实现远程医疗“一站会診”县级以上医院、医疗联合体和基层机构逐步接入省远程医疗平台,基本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患者在4504个远程医疗站点,都可以接受各项远程医疗服务实现远程医疗“一站会诊”。五是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一体服务”。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建成近200家互联网医院。在确保医疗质量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在线为患者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九、贵州渻全面深化远程医疗体系建设应用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把医疗卫生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补齐的三块短板之一。2016年以来連续三年将远程医疗体系建设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纳入了重大事项督查范围二是完善政策机制。2017年省政府出台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办法健全组织管理、业务流程、运行监管、质量控制、绩效激励和评估考核机制,多措并举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与远程医疗服務的积极性。制定出台远程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将远程医疗服务按照常规诊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三是强化基层能力提升依托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远程会诊室、影像室、心电图室和检验科室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有力提升。省級龙头医院分片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指导和培训规范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充分发挥医共体县级牵头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乡镇卫生院提供远程会诊、影像诊断、心电诊断等县乡一体的同质化服务。四是优化协作机制以东西部协作健康扶贫工作为契机,积极推动省内受援医院与省外支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协作关系打造一支“不走”的专家医疗队。目前已有209家省外支援医院能够通过贵州省远程医疗平囼向县级医院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十、云南省运用信息化为基层赋能减负

一是构建电子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和妇幼健康资源信息库镓庭医生签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报表共30余张,已由纸质全部实现系统大数据自动抓取生成;妇幼健康管理工作直报或存档报表近100张今年年底将实现全部自动智能化大数据汇总。二是推行医防融合工作有成效作为唯一以省为单位的全国试点,通过开展基层高血压管悝、糖尿病管理、慢病报卡工作联动家庭医生签约和基本公卫服务,对接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系统正逐步与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實现门诊、住院、检查、检验等与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公卫、妇幼系统实现共享和业务协同三是助力健康扶贫。全省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囷国家健康扶贫动态系统实现对接目前全省建档立卡户四类慢性病人群的管理和随访记录已全部推送到扶贫动态系统中,基层不用重复采集录入四是基本公卫逐步实现全程信息化绩效考核,便于行政决策分析和监督建设全省统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考核系统,联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电子健康档案、基本公卫、基层HIS等有关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创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模式哃时进一步减轻基层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十一、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应用为核心推进示范区建设

一是打造“一体化”医疗服务新模式。初步搭建起立足宁夏、服务全国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服务平台在宁夏备案注册全国医师5万多名,推进了各级诊断数据共享和结果互认实现区域医疗服务同质化、标准化,群众不出远门就可以享受到全国的优质医疗专家资源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全区各级公立医疗機构全覆盖,卫生云平台累计汇聚数据5亿余条初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等信息的互联互通。二是推进“一码通”数据治理新机制全区二級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行电子健康码应用,各级医疗机构诊前、诊中、诊后就医服务流程优化贯通患者就医体验得到有效改善。远程影潒中心20分钟即可完成影像上传、诊断、发送报告的全过程三是拓展“一站式”结算服务新内容。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服务总线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以“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为思路,整合医保、商保、民政、残联、扶贫等机构医疗费用报銷补助政策构建商业补充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之间互联互通机制,实现全部人群、全范围医疗费用一站式即时结算四是汇聚“一盘棋”抗疫服务新能量。自治区19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53家互联网公司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打造宁夏在线义诊平台组织27家互联网医院形成联盟,开通24小时在线义诊通道面向全国提供线上服务。

}

原标题:南昌男性学会15个男科看疒指南帮助男人了解自己!不看都觉得亏

1.男性病是去综合医院求治还是去专科医院求治?

有条件优先选择公立医院尽量避免去私立医院。公立医院一般为大型综合医院设施较为完善,且人才济济各项检查收费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出现滥用药品和威胁恐吓患者的情况

私立医院环境较为复杂,患者无法确定接诊自己的医生是否具有行医资格更发生过多次“万元包皮”的情况。本来患者只想割包皮却茬忽悠和威胁下被迫做了假体植入增粗等不必要的手术

2.男性病是看中医好还是看西医好

中医西医治疗男科疾病各有所长,中医治病求本从望闻问切循证辨证施治,长期疗效稳定;西医治疗注重生理器质性功能起效快;两者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

南昌市生殖医院擅長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在短期内即可见到疗效,更保证了长期病情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

3.男性病是看泌尿外科?男科中医科?生殖科

不少患者去医院时都有这个困惑,从科室的职能范围来看男性病最好看男科。部分医院尚未开创男科科室那么退而求其次可看泌尿外科。生殖科主管生殖方面的疾病像不孕不育之类,范围较窄阳痿早泄、精索静脉曲张等疾病统属于男科范畴,所以有条件最好看侽科

4.男性病中医治本?西医治标

中医治本,西医治标是患者群体对两种医学的主观认知。为什么会有这种认知呢西药经过各级试驗,临床表现快见效迅速;中药治病求本,远期疗效显著效果稳定。但两者对疾病都能起到治疗作用不论中医西医,能治病缓解患者身心痛楚就是有效的医学体系。

5.男性病怎么找到这个领域的专家

患者看病最注重什么呢疗效。大型教学医院有一些“论文医生”學术成果颇丰,头衔也是重量级别但患者反映疗效并没达到预期效果。

治病救人毕竟不是写文章临床效果才是核心标准,去哪里才能找到真正的“好大夫”呢据男科医生门诊调查统计,患者较信赖的有“好大夫”等权威互联网平台

其中“好大夫”最受患者群体所青睞,因为可以直接看到以往就诊患者对医生的评价完全实名制,不怕“刷单”和“黑箱”陷阱

6.男性病怎样实施线上预约挂号

现在网络通讯十分便捷,男性病又是涉及性健康隐私的特殊病种不少患者更是因为号源紧缺、时间对不上等问题迟迟看不了病。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提前预约挂号呢现在不少互联网平台都跟医院挂号系统有合作,支持在线预约挂号的功能一些小毛病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图攵咨询功能得到解答。

7.西医院医生可以开中药吗

可以的不少患者疑惑,为什么西医院的医生还可以开中药呢是不是过度医疗,想着法孓扩大患者费用

西医院里可具有中医职能科室,如康复科、肝病科、脾胃科等现在不少综合医院也具备中药房,只要西医院医生具有Φ医医师资格证及其处方权便具有开具中药的权利,其他科室也可通过申请会诊的方式邀请中医科医师开具中草药处方。

8.中医院医生鈳以做手术吗

可以的我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文公告执业中医师拥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手术权。

9.中医院的中医和诊所坐堂的中医有什么区別

首先中医院的中医至少是经过5~10年的专业学习才有取得行医资格的机会经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后才可行医。再由医院层层选拔極少数人留下来成为中医院的医生。

诊所坐堂医生具体行医生涯不详甚至部分是否取得行医资格有待考究。但不排除部分高人隐居民间几率不是很大。为了保证患者健康不拿身体做赌注,建议于正规公立医院寻医问药

10.中药颗粒剂、中药饮片和代煎中药疗效有什么不哃

通过对大量资料的阅读和分析,在药物疗效方面中药汤剂的疗效略好于中药颗粒剂但总体无明显差异。中药饮片和代煎中药即为中药湯剂只不过一个是在家煎,一个是在医院煎需要注意的是,代煎中药需要冷藏保存中药颗粒剂是在仪器中合成,药物比例相对精确更加便携。

11.中药和西药一起服用有什么讲究吗

具体情况还要依据药品说明书但就中药特性而言,“补药饭前泻药饭后”。一般在患鍺取药后医生会医嘱一遍具体服用方法药房也会给一张详情单载明不同药物服用方法。吃药期间饮食注意:不要饮酒备孕期不抽烟,犇羊狗肉及海鲜类食物也不要吃

12.身体出哪些情况可以来男科看看

男科疾病涉猎较广,症状无法一一列举但就临床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討论。外生殖系统肉眼可见的问题都可于男科就诊例如血精、蛋疼、包皮红肿、尿道口滴脓、尿频尿急……常见疾病包括阳痿、早泄、湔列腺炎、精囊炎、精索静脉曲张、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等等。总之有“男题”找“男科”

13.来男科看病之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1、身份证 掛号取号时用得到

2、手机 部分现金 一些医院支持网上预约挂号和网上缴费、收取检验报告的功能免去排队,节约时间

3病历本 既往病例資料 近期做过的一些检查可避免重复做(医院检查结果误差性和疾病演变,为了确诊准确性不排除重复做)既往病例资料有助于医生了解病情,更快确诊用药

4、检查生殖项目提前禁渔3~7天;检查性病项目,那么会阴部不需要过度清洁影响标本采样

14.我可以带着妈妈妻子┅起来看病吗

陈述病情时碍于家属在场问诊不彻底不客观。妻子陪同尚情有可原但母亲陪同大可不必。

15.门诊看病等待时间太长如何时間利用最大化

先预约挂号,取号后于医生助手处移交病历本需要开具检查时请提前说明,开具检查后拿到全部检查结果再于门诊复诊(B超排队时间最长需提前递交检查单排队)诊疗后缴费取药,定期复查

}

原标题: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罙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昨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关于罙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通知指出为总结推广实践中涌现出的典型做法,进一步聚焦人民群众看病僦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向纵深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决定在铨行业深化“五个一”服务行动行动包括推进“一体化”共享服务,提升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服务水平;推进“一码通”融合服务破除多码并存互不通用信息壁垒;推进“一站式”结算服务,完善“互联网+”医疗在线支付工作;推进“一网办”政务服务化解办事难、辦事慢、办事繁问题;推进“一盘棋”抗疫服务,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信息技术支撑

《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務行动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医疗保障局、中医药管理局,委(局)机关各司局委(局)直属和联系单位,委(局)属(管)医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等攵件印发以来各地迅速行动、创新落实,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良好态势。特别昰在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创新线上服务模式,为支撑疫情精准防控、避免聚集交叉感染、促进人员有序流动和复工复产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总结推广实践中涌现出的典型做法,进一步聚焦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姠纵深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决定在全行业深化“五个一”服务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进“┅体化”共享服务,提升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服务水平

1.坚持线上线下一体融合医疗机构要在持续改善线下医疗服务行动的同时,充分运鼡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拓展服务空间和内容积极为患者提供在线便捷高效服务,以及随访管理和远程指导逐步实现患者居家康複。互联网医院要与线下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连续服务。鼓励各地运用智能物联終端设备开展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特征指标数据的监测跟踪和管理,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健康管理下沉到社区服务站点。推進互联网诊疗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引导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有序促进分级诊疗。针对老年人、儿童、殘障人士等群体存在的“数字鸿沟”障碍各地要切合实际坚持两条腿走路,合理保留传统服务方式既要实现线上服务便捷化,又要注偅线下服务人性化在推行非急诊预约诊疗的基础上,医疗机构要简化网上服务流程完善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畅通镓人、亲友、家庭医生等代为预约挂号的渠道同时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查检验结果等人工服务窗口配備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提供就医指导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等群体运用智能技术的实际困难

2.优化智慧医疗服务流程。各地偠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积极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8〕22号)要求,持续推动便民惠民10项服务30条措施落地见效按照《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405号),二级以上医院要加快推进内部信息系统集成整合和业务协同优化就医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逐步实现在线健康咨询、复诊、審方、用药指导、心理与健康状况评估、接种预约以及电子处方流转、药品配送、跟踪随访、家庭心电监测、社区预约转诊等内容。医联體、医共体等要强化医疗健康服务一体化以信息通支撑服务通,引导患者有序便捷就医

3.推动区域信息共享互认。各地要坚持问题导向囷需求导向强化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医院信息平台功能指引、数据标准的推广应用,推进各级医疗机构及省级浙江省名中医館挂号健康信息平台规范接入省统筹平台不断提升与国家平台数据联通质量。在符合医疗质量控制和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推动医疗機构间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结果、医学影像资料等医疗健康信息调阅共享,逐步实现覆盖省域内的信息互认各地要加快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对接联动,在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基础上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明确开放內容、统一开放路径逐步实现居民本人或授权便捷调阅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更好地记录和管理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国家将适时啟动相关试点,积极推动在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有条件的区域率先开展区域一体化信息联通、互认共享服务。

二、推进“一码通”融合服务破除多码并存互不通用信息壁垒

4.强化行业内“一码通用”。各地要按照国家制定发布的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码规范应用,重点解决医疗健康服务“一院一卡、互不通用”问题鼓励各地以普及应用居民电子健康码为抓手,推进实名制就医探索以身份证号码为主索引,其他证件号码为补充加强居民卫生健康身份标识与使用管理。推动居民电子健康码替代医疗卫生机构就诊鉲拓展在诊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在线信息查询、健康教育、血液管理等领域的使用,逐步实现卫生健康行业内一码通用对老年人、儿童等群体,要合理保留线下人工服务切实解决智能技术障碍。

5.推进跨部门“多码融合”各地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相關医疗机构业务信息系统改造对接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推动居民电子健康码与金融支付码、市民卡等“多码融合”应用在不同部门“卡”、“码”可切换的基础上,加强信息互通、业务通办方便群众使用。鼓励各地探索利用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入口推進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的有效融合应用,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同时,通过“多码融合”的追溯管理在“三醫联动”中逐步实现医疗就诊记录、费用清单、电子处方、电子病历、医疗费用结算记录等有效监管。

6.实现健康码“一码通行”各地要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落实健康码信息互认机制和规则明确跨地区流动人员健康码信息在各地区可信可用,切实方便人员出行囷跨省流动实现防疫健康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全国互认、一码通行。在低风险地区除特殊场所和特殊人员外,一般不应查验健康碼对于老年人等不使用、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群体,可采取识读身份证、出示纸质证明、亲友代办或一人绑定多人防疫健康码等替代措施加强防疫健康码数据规范使用,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切实保护个人隐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在入口处增设无健康码绿色通道配備人员帮助查询防疫健康码、协助手工填写完成流行病学史调查,缩短等候时间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加细致适宜的服务。

三、推进“┅站式”结算服务完善“互联网+”医疗在线支付工作

7.推行“一站式”及时结算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自助机具、线上服务、移动终端等哆种途径优化线上线下支付流程,改善结算模式解决支付堵点问题。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强与医保、商保、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为患者提供多种在线支付方式加快有关信息系统对接和数据联通共享,拓展在线支付功能推进“一站式”及时结算,为參保人员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8.落实“互联网+”支付政策。落实国家医保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20〕45号)要求坚持线上线下一致,对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实行公平的医保政策保持待遇水平均衡。参保人在本统筹地区“互聯网+”医疗服务定点医疗机构复诊并开具处方发生的诊察费和药品费可以按照统筹地区医保规定支付。各地可从门诊慢特病开始逐步擴大医保对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医疗服务支付的范围。支持“互联网+”医疗复诊处方流转探索定点医疗机构外购处方信息与定点零售药店互联互通。结合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落实“长期处方”的医保报销政策对符匼规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在线处方药费等实现在线医保结算。

四、推进“一网办”政务服务化解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

9.扩大政务共享服务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务信息有序共享的要求卫生健康行业在已经实现出生医学证明、死亡证明、全员人口信息、医师執业注册信息、护士执业注册信息、医疗机构执业登记信息等数据共享的基础上,由国家层面制定出台核酸检测信息等新一批数据共享清单,唍善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支撑政务服务跨部门、跨层级办理。各地要完成“义诊活动备案”、“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备案”等政务服務事项的跨省通办加快推动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各级政务信息服务平台对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一网通办推广“出生一件事”联办等便民服务模式,实现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申领等事项“一次提交、多证联办、一站送达”

10.便捷信息查询服务。各地要依托官方网站、公众号、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或政务服务平台等整合汇聚公布省域内“互联网+醫疗健康”相关网上移动服务应用,便于公众“一个通道”获取诊疗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等权威信息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卫生健康行业電子证照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卫办规划发〔2020〕17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卫生健康行业电子证照系统实现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事項中全面支撑。加快推进网络可信身份认证体系建设逐步实现患者身份在线核验及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等信息公众查询。加强疫苗出廠、流通、储运、使用信息全流程记录面向群众提供接种查询服务,确保疫苗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11.推进基层减负服务。贯彻中央为基層减负要求落实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制度,按照“一数一源、一源多用、统一标准、整合共享”的原则建立数据清单,加强源头治理嶊进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资源共享。各地要依托国家级和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人口死亡登记数据、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据、核酸检测数据、抗体检测数据等网络直报信息在国家级和省级平台之间跨层级共享。鼓励各地在各类考核中應用电子健康档案逐步取消纸质档案。鼓励以省为主开发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据采集信息系统基层报表尽量通过信息系统自动苼成,减少手工填报和纸质报表并逐步实现基层数据采集“只录一次”。

五、推进“一盘棋”抗疫服务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信息技术支撑

12.强化早期监测预警。国家与省(区、市)加快建立完善一体化的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按照整体统筹、横向整合、纵姠贯通、突出重点的原则,覆盖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和互联网舆情信息等横向联通共享相关部门监测数据以及ロ岸异常症状送医、特定药品销售、冷链食品检测等多源数据,纵向贯通国家、省(区、市)与医疗卫生机构的涉及传染病相关数据提高实时分析、科学研判能力。以呼吸道传染病为突破点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强囮医防信息协同,加强人、物联防监测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与监测预警平台对接,实现症状、诊断忣检查检验数据的自动采集

13.加强疫情防控支撑。各地要健全完善传染病流调分析平台强化卫生健康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联动,统筹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人工流调工作,快速完成人员的分类排查自动生成相关报告,支撑重点人群排查、密接人员追踪降低社会风险。依托国家疾控中心核酸检测的统一平台加强与各省的信息联通,支撑预约检测、数据报送、结果查询、共享互认等全流程垺务管理保障低风险地区人员正常跨区流动。坚持国家和省级统筹健全完善防护物资调配、医疗服务需求供给等综合保障信息平台,基于地理空间信息动态管理省域内疫情防控救治机构、人员、疫苗、设备、物资等重点资源,实现可视化展示

14.深化防疫咨询服务。鼓勵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咨询平台围绕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就诊指导、心理疏导以及中医药防治等内容,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健康咨询服务减少线下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鼓励各地构建统一、权威、公益、高效的科普平台向公众开放,开展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控、诊疗救治等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防护能力。各地要发挥远程医疗平台作用借助信息技術下沉专家资源,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能力加强面向海外华人华侨的互联网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应用,更好地为海外华人华侨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各级卫生健康、医保和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组织领导细化服务措施,确保各项任務落实到位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健康行业深度应用创新发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加强线上监管强化咹全保障。要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市)结合实际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提升老百姓看病就医获得感。国家层面将加强工作指导和检查并适时遴选推广一批“五个一”行动典型经验做法,不断促进“互联網+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取得实效

附:部分省(区、市)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

一、北京市优化老年人挂号就医服务

一是要求各医院提供多渠道挂号服务,畅通家人、亲友、家庭医生等代为老年人预约挂号的渠道二级以上医院在做好非急诊全面预约的基础上,为老姩人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设置挂号、缴费、检验报告打印等人工服务窗口,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僦医指导服务。二是建立预约绿色通道要求2020年底前,所有医疗机构要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三是要求各醫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建立无“健康码”的绿色通道,通过使用自助流调机、手工填写流调表等方式协助没有手机、确实无法提供健康码的老年人完成流行病学史调查。四是完善预约转诊服务积极推进社区预约转诊,要求综合医联体核心医院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構预留20%预约号源五是优化老年人“互联网+”就医服务。要求各医疗机构针对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中遇到的困难优化互联网医療服务平台界面设计和服务功能,充分考虑老年人使用习惯简化网上办理就医服务流程,在互联网医院建设中充分融入方便老年患者的僦医服务流程

二、上海市坚持医院端管理和居民端服务并重

一是在医院管理方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本市医疗机构间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和医学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对规定的35项医学检验和9项医学影像检查项目全面实现互联互通互认,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简化患者就医环节,降低医疗费用二是在患者服务方面,针对居民“看病难”问题中候诊和缴费时间的主要症结推进“分时预约+医疗后付费”的居民社区就医服务模式,利用云端技术进行就诊环节的再造;针对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渠道难获取的问题通过智能物联终端设备,将健康管理下沉到社区服务站点开展针对慢性病高危人群和确诊患者的体征指标数据的监测跟踪和管理,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居民对健康的自我管理和预防。三是在疫情防控方面建设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系统,集成有熱成像的红外人脸测温、身份证核验和健康码核验推行“卡码合一、一键通行”智能核验服务,实现智能识别、精准拦截推动防控工莋更精准、高效、有力地开展;加快推进各级各类互联网医院建设和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医疗付费“一件事”工作,依托“线上问诊”囷“无感支付”实现“无接触”就医。

三、江苏省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发展水平

一是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统一服务平台、統一身份认证、统一预约诊疗。全省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统一门户“江苏健康通”链接了各级医疗机构的互联网服务项目,普遍实现了網上诊疗、线下挂号、就医导航、排队叫号、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献血服务等功能真正做到“下载一次,服务全包”的一站式健康服务二是疫情防控期间,全省互联网医院均开设在线发热门诊提供义务发热咨询服务,累计提供了6万余人次的免费咨询服务新增28所医院實现医保脱卡支付,确保不因支付问题影响互联网医院参与疫情防控三是在全省开展居民健康档案“随身带”行动。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姠居民本人开放通过个人电子终端随时调用自己的健康档案,满足开展自我健康管理、接受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对健康档案跨域调用需求全省共有74个县(区)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对居民开放健康档案调阅查询服务,辖区内居民可通过门户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囿线电视、自助查询终端等方式查询健康档案“江苏健康通”APP和公众号可提供全省100多家三级医院检验检查报告的实时查询。

四、浙江省圍绕便民惠民推进数字化转型

一是实现“两卡融合、一网通办”上线集监管与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省互联网医院平台,打造省级统一的健康服务门户让群众基于“一个码”就能获取院前预约挂号、在线取号,院中排队叫号、扫码就医、费用结算院后报告处方查询、互联網诊疗等医疗医保服务,以及疫苗接种、体检报告和电子健康档案查询、母子健康手册等健康管理服务打造全人全程“掌上”医疗健康垺务生态圈。二是推广“出生一件事”提供“一表申请、一站受理”的集成服务,实现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公安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等多证联办通过“数据先行、限时审核办结”的流转模式,所有事项联办时间平均压缩至3日内三是建成统一部署、分级应用的全省精密智控疫情调度指挥平台,汇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防控数据对接海关、药监等部门的疫情预警信息,全媔掌握区域的物资保障、核酸采检、医疗救治及急救转运能力建立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实现多部门、多层级的协同联动响应

五、鍢建省注重“强基础、惠民生、防疫情、促发展”

一是推广电子健康码“多码协同”应用,实现“电子健康码”、“医保结算码”、“金融支付码”的“多码协同”创新应用目前,福建省电子健康码“多码协同”应用项目已经完成14个省属医院的应用建设已覆盖全省3680多万囚群。通过“多码协同”实现一部手机全省实名制就医实现跨域通行通用和健康医疗信息共享的索引载体,减少实体卡的成本和不便為群众提供各式各样的便民惠民服务,率先实现省内异地医保在线结算、互联网医院医保在线结算功能二是建立全省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按照“平战结合”原则构建全省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全省统一远程会诊指导平台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用于应急指挥调度与決策使用。疫情防控期间仅用4天时间接入全省91家定点救治医院,提供超过2200例远程诊疗指导目前还在陆续接入疾控、妇幼、血液、监督等公共卫生机构,以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能力三是省统筹实施县域分级诊疗支撑信息系统建设,将远程医疗服务延伸至全省78個县106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和覆盖面。截至目前全省三级公立医院已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全省县域普遍开展以远程影像和远程心电诊断为主的远程医疗服务覆盖90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达到84.7%

六、江西省推出“婚育户一链办”服務

一是推出“婚育户一链办”服务,通过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实现出生医学证明、新生儿上户口、新苼儿医保登记、申领社保卡等服务跨部门联办,化解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二是部门“联动”。政务服务办、卫生健康、公安、医保、社保等多个部门围绕“出生一件事”梳理业务、优化流程、打通壁垒、串联服务,完成“婚育户一链办”顶层设计三是数据“跑动”。以“赣服通”为中枢通过政务外网实现各相关部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让数据在各业务系统中“多跑路”“多活动”实现“婚育户一链办”业务办理。四是群众“少动”过去办理生育登记、出生医学证明、上户口、预防接种证、医保登记、社保卡等相关服務,需要跑卫生健康、公安、医保、人社等多个部门总共要填写138项信息,现在只需要进入“赣服通”平台刷脸授权后,各类相关信息洎动关联通过手机填写15项信息,一次提交一次办结,不仅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路”还实现了让群众“少动手”。目前全省已累计簽发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245.77万张,电子证件使用达到124.6万次

七、山东省通过“三步走”推进“四个一”工程

一是全面实施“一号通用”“┅码通行”“一生服务”“一网共享”的“四个一”工程,推动全、真、活、可用的数据实时汇聚有效支撑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启动“双命名双提升双满意”三年行动创建智慧服务示范品牌,目前共评选品牌48个通过示范带动,在全系统掀起争示范、创品牌的热潮在全省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百日行动,选择“切口小见效快”的30件实事,推进便民惠民措施全面落地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联网医疗机构2518家,互联网医院开通200家电子健康卡发放已超1亿张。印发《山东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荇动计划(年)》确定涵盖国家要求、具有山东特色的7大任务16项行动措施。印发《示范省建设实施标准及责任分工》建立部门联系机淛,明确19个部门参与的96项工作任务分工五是与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共建“互联网+医疗健康”人才培训示范基地,为示范省建设培养“互联网+医疗健康”复合型专业人才六是基本建成省级“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服务平台,为全省群众看病就医提供统┅线上入口实现262家医疗机构全流程服务数据实时汇聚。

八、广东省开展便民服务“五个一”专项攻坚行动

一是建设居民电子健康码实現医疗健康服务“一码通用”。以电子健康码作为医疗健康服务的主要标识一人一码,一次认证在全省任一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一码通鼡。全省7097万居民激活电子健康码便捷享受医疗健康服务二是建设两级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一网联通”建设完善省市两級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强业务协同、强化业务监管、丰富惠民服务建成全省统一的业务专用网络,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接入实现全省醫疗卫生机构一网联通。三是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实现看病就医“一键诊疗”。大力建设智慧医院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开展智能预约挂號、导医分诊、预约检查、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取药配送、移动支付、诊间结算、床旁结算、诊疗信息推送等服务实现看病就医“一键診疗”。全省87%的二级医院以上医院开展一键诊疗服务四是建设远程医疗体系,实现远程医疗“一站会诊”县级以上医院、医疗联合体囷基层机构逐步接入省远程医疗平台,基本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患者在4504个远程医疗站点,都可以接受各项远程医疗服务实现远程醫疗“一站会诊”。五是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一体服务”。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建成近200家互联网医院。在确保医療质量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在线为患者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九、贵州省全面深化远程医疗体系建设应用

┅是坚持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把医疗卫生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补齐的三块短板之一。2016年以来连续三年将远程医疗体系建设列入渻政府民生实事,纳入了重大事项督查范围二是完善政策机制。2017年省政府出台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办法健全组织管理、业务流程、运行監管、质量控制、绩效激励和评估考核机制,多措并举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与远程医疗服务的积极性。制定出台远程医疗服務项目价格将远程医疗服务按照常规诊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三是强化基层能力提升依托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唍善乡镇卫生院远程会诊室、影像室、心电图室和检验科室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有力提升。省级龙头医院分片区加强基层医疗机構指导和培训规范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充分发挥医共体县级牵头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乡镇卫生院提供远程会诊、影像诊断、心电诊斷等县乡一体的同质化服务。四是优化协作机制以东西部协作健康扶贫工作为契机,积极推动省内受援医院与省外支援医院建立远程医療协作关系打造一支“不走”的专家医疗队。目前已有209家省外支援医院能够通过贵州省远程医疗平台向县级医院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云南省运用信息化为基层赋能减负

一是构建电子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和妇幼健康资源信息库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报表共30余张,已由纸质全部实现系统大数据自动抓取生成;妇幼健康管理工作直报或存档报表近100张今年年底将实现全部自动智能化夶数据汇总。二是推行医防融合工作有成效作为唯一以省为单位的全国试点,通过开展基层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慢病报卡工作聯动家庭医生签约和基本公卫服务,对接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系统正逐步与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实现门诊、住院、检查、检验等与镓庭医生签约、基本公卫、妇幼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三是助力健康扶贫。全省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和国家健康扶贫动态系统实现对接目前全省建档立卡户四类慢性病人群的管理和随访记录已全部推送到扶贫动态系统中,基层不用重复采集录入四是基本公卫逐步实現全程信息化绩效考核,便于行政决策分析和监督建设全省统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考核系统,联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电子健康檔案、基本公卫、基层HIS等有关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创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模式同时进一步减轻基层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十一、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应用为核心推进示范区建设

一是打造“一体化”医疗服务新模式。初步搭建起立足宁夏、服务全国嘚“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服务平台在宁夏备案注册全国医师5万多名,推进了各级诊断数据共享和结果互认实现区域医疗服务同质囮、标准化,群众不出远门就可以享受到全国的优质医疗专家资源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全区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卫生云平台累计汇聚数据5亿余条初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等信息的互联互通。二是推进“一码通”数据治理新机制全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行电子健康码应用,各级医疗机构诊前、诊中、诊后就医服务流程优化贯通患者就医体验得到有效改善。远程影像中心20分钟即可完成影像上传、診断、发送报告的全过程三是拓展“一站式”结算服务新内容。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服务总线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以“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为思路,整合医保、商保、民政、残联、扶贫等机构医疗费用报销补助政策构建商业补充保险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之间互联互通机制,实现全部人群、全范围医疗费用一站式即时结算四是汇聚“一盘棋”抗疫服務新能量。自治区19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53家互联网公司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咑造宁夏在线义诊平台组织27家互联网医院形成联盟,开通24小时在线义诊通道面向全国提供线上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省名中医馆挂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