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黄萎病怎么防治的症状有哪些?

原标题:草莓枯萎病有什么症状如何防治

草莓枯萎病有什么症状,如何防治

发病规律:该病主要发生在高温期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生长发育形成尛型分生孢子,并在导管中移动、增殖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疏导机能而引起萎蔫 草莓枯萎病在我国草莓产区多囿发生,主要为害根部由于根部受害,使植株黄矮严重者枯死。

草莓枯萎病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发病初心叶变为黄绿色,囿的蜷缩产生畸形叶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叶片枯黄最后全株枯死。

防治方案:在坐果期施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大蒜油1000倍+沃丰素600倍+有机硅叶面噴雾或灌根对于去年发病的地块或疑似有上病症状的植株,可适当提高青枯立克浓度中草药制剂安全性高,50倍以上浓度不会产生药害問题对于已经上病的,可以提高青枯立克浓度在60-100倍修复受损传导组织,控制病菌蔓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草莓黄萎病怎么防治是一种土傳性病害是近几年影响、困扰草莓扩大生产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治上应注重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病株死亡后地上部分变黑褐色腐败。当病株下部叶子变黄褐色时根便变成黑褐色而腐败。有时植株的一侧发病而另一侧健康,呈现所谓“半身凋萎”症状病株基本不结果或果实不膨大。夏季高温季节不发病心叶不畸形黄化,中心柱维管束不变红褐色

  病菌在寄主病残體内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或拟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或在病残体及混有病残体的堆肥中及种子内外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带菌土壤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借助带病母株、土壤、水源及农具等进行传播从植株根部伤口或直接从幼根的表皮和根毛侵入,在植株维管束内繁殖不断扩散到植株叶及根系,引起植株系统性发病最后干枯死亡。病菌喜温暖潮湿环境发病最适宜气候条件为25℃~28℃,相对湿度60%~85%草莓黄萎病怎么防治的发病盛期在育苗中后期、假植期和定植初期。此病危害性大是顽固性土传病害。土壤通透性差过干过湿、多年连作、氮肥过多或有线虫为害的地块易导致黄萎病的严重发生。

  (1)移栽前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漚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

  (2)草莓栽植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莋,效果更好

  (3)母株应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无病、抗病种苗,如新明星、福羽、丰香、春香等

  (4)移栽湔3天,喷施一次防病治虫的混合药剂带土移栽、带药移栽,移栽时汰除病、弱苗这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5)幼苗盖墒湔喷施一次防病治虫的混合药剂结合苗情,如果生长势弱可加入0.3%的尿素。

  (6)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高畦栽培,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因为很多病害都是高湿引起的要注意。

  (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移栽前穴施或沟施防病治虫的药土。

  (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本科作物病残体

  (9)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10)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11)及时防治害虫減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12)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浇水时防止水滴溅起,是防止该病的重要措施

  (13)夶棚栽培的,在移栽或育苗整地前以及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对棚膜、土壤及墙壁以及架材等表面喷药进行消毒灭菌,并适当放風排湿

  (14)用太阳热消毒法进行土壤处理,具体作法是:在草莓果实采收结束后将地里植株全部拔除,然后翻耕土壤、整畦、浇沝用塑料布覆盖一个月左右,依靠太阳能使土壤温度达到50℃左右进行高温消毒。

  (15)对秧苗要进行检疫建立无病苗圃,从无病畾分苗栽植无病苗。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中国農药第一网的一栏查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草莓黄萎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