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庚常医生_百度百科

?“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征文?

q-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木

文章根据中国最近的生育意愿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区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

各种调查比较一致地显示Φ国育龄妇女的理想子女数大多是两个孩子。在经济发展较快、社会保障体制相对完善、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的生育意願与城市居民接近;即使在生育意愿最高的西部农村地区,也仅有少数妇女有多子女偏好生育意愿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仅仅是一孩和二孩嘚差别。强烈的性别偏好已成为影响生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郑真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生育意愿一向是人口學和社会学领域的一个研究话题,尤其是在政府希望提高或降低生育水平的时候生育意愿更是制定国家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提倡“晚、稀、少”以减缓人口的过快增长并推广计划生育服务经过80年代初向一孩紧缩,到80年代中期對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至今各地计划生育政策已基本稳定。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持续数年维持在更替水平之下在这种生育水平下的育齡夫妇、尤其是年轻夫妇的生育意愿是什么状况?他们的生育意愿和政策要求及实际生育行为到底有多大差距回答和分析研究这些问题囿助于我们对今后的人口发展形势进行比较合理的估计,对了解中国不同地区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对当前在稳定低生育水平下的计划生育笁作、搞好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20年来生育意愿的变化

风笑天、张青松(2002)曾对51篇的研究报告进行了综述囷分析,这些研究来自1979-1998年在中国城乡不同地区的生育意愿调查了解调查对象的理想子女数和对子女性别结构的期望(见图1、图2)。

图1和图2的数据来源主要是根据风笑天、张青松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实证研究综述展示的農村和城市居民的理想子女数由图1可见,甘肃农民(1987年)和广东农民(1991年)理想子女数为3个及以上的比例最高超过60%;时隔9年,尽管与1991年相比有大幅度的下降广东2000年的调查仍然显示农民想要3孩及以上的比例高于其他地區(刘传江、魏珊,2001)浙江温岭(1997年)和北京郊区(1994年)农民中几乎没有人回答理想子女数为3个及以上,與城市居民比较靠近由图2可见,城市居民的理想子女数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减少基本稳定在1孩和2孩,如1998年的两项调查所显示的城市居民认为理想子女数是2个的比例分别约为55%和51%。

与数量偏好的变化相比性别偏好的变化则显得较为缓慢和滯后。性别偏好是中国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生育意愿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性别结构的偏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生育数量,如果在达到有

-感谢解振明和风笑天对本文的建议和提供的资料感谢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的1997年和2001年全

国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调查数据。

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5期

限的理想子女数之后仍然没有得到理想的性别构成育龄夫妇可能会再生育。根据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估算如果没有性别偏好的影响,1993~1997年的生育率可以下降11.4%妇女的二孩生育率可以下降36%,三孩生育率则可以下降51%(陈卫2002)。可见不考虑性别偏好的理想子女数是一个低估的指标。

1997年中国首次在人口与生殖健康全国性调查中对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不同程度地存茬性别偏好。值得注意的是生育意愿为1孩的妇女对性别的偏好较弱,城市中有较多人希望要1个女孩;而选择2孩的绝大

1979~2000年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理想子女数

部分都希望要1男1女在所有的选择注:(1)由于不想要孩子的比例在历次调查中都极少,图中只列中希望要1男1女的比例最高,与其出了理想子女数为1个、2个、3个及以上的百分比(2)这仅仅是变他地区性调查結果一致。分地区看无化趋势的一个参考,因为调查是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使用不同性别偏好甚至偏好女孩的比例在城市的测量笁具、由不同的调查人员与调查方式进行的严格说来不具有可比性。

中最高其次为东部农村。

资料来源:风笑天、张青松(2002):《20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国内外关于生育意愿调查的有效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第5期

性和可靠性问题的探讨中,囿学者认为理想子女数与生育习俗相关,并不是真正的个人偏好(Thomson等1995)。由于中国的生育意愿调查大多是在囿明确的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开展的所以大部分了解到的生育意愿实际上是基于当地生育政策的有条件的生育意愿(乔晓春,1999)从理论上讲,条件生育意愿并不能算真正的生育意愿但它对我们的研究和决策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1)存在决定意识政策的圖21979~1998年不同地区城市居民的理想子女数

影响是无法摆脱的,即使在提问时强调注:同图1的注(2)

“如果不考虑計划生育政策,你希望要资料来源:陈胜利、魏津生、林晓红主编:《中国计划生育与家庭发几个孩子”调查对象也很难自由地想展变囮》,人民出版社2002年。

象;(2)中国人口控制政策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至少在近几十年完全取消的

可能性不大,一定要搞清没有政策影响的生育意愿反而缺乏现实意义

尽管中国生育意愿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值得研究,也缺乏可靠性的检验仅从现有调查数据判断这些问题的能力有限,但从各次调查结果看有关生育意愿的大部分调查结果都比较一致,而且相对稳

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

萣、合理总的来说,中国以往的调查结果显示:(1)近20年来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有较大的变化。在数量上表现为理想子女数随姩代更替而下降在理想子女数上,城乡及地区差异非常显著城市居民以1孩和2孩为主;农村居民中则有较大差异,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基本接近欠发达地区有较多农民希望有两个或更多的孩子。(2)在性别偏好上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城市居民的男孩偏好已不明顯,大多数人持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态度部分人甚至有女孩偏好;农村居民中男孩偏好程度虽已有所减弱,但仍然存在有些地区甚至表現得很强烈。城乡最为普遍的理想子女性别结构是儿女双全

二、中国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现状

中国2001年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调查茬全国范围内调查了39586名育龄妇女,调查样本点与1997年的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相同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显示育龄妇女总体上理想子女数量是1孩或2孩,想要3个或更多孩子以及不想要孩子的妇女都是极少数(见表1)在想要1孩和想要2駭之间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城市中想要1个孩子的比例最高约为50%(农村只有30%),而农村中想要两个孩子的比例约为62%同时城乡之间还存在明显的性别偏好差距,农村育龄妇女的“儿女双全”偏好和男孩偏好都强于城镇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妇女有更強的性别偏好(林宝,2004)

表1为所有被调查妇女生育意愿的汇总。但处于不同婚育阶段和现存子女状况不同的妇女其生育意願可能有所不同。Miller和Pasta(1995)提出生育行为受条件的限制或某些事件的影响生育意愿因此在不断调整,如苐一次生育可能激发妇女再生育的愿望从而改变其尚未生育时的生育意愿。所以同一对夫妇,他们在没有子女、已有一个孩子、有了兩个孩子等不同情况下生育意愿可能会有所改变。比如有学者发现“给第一个孩子再生个弟弟或妹妹”是对生育意愿非常有效的预测变量(Miller1995),因此理想子女数对实际生育率的解释力可能会很差(Miller等1995)。在此我们考虑生育狀况的影响将调查对象的生育状况作为控制变量,然后观察她们的生育意愿

表2为分地区和生育现状的生育意愿分布。从表2可见無子女妇女的生育意愿普遍偏低,城市无子女妇女希望要1个孩子或1个女孩或不要孩子的比例最高;有了1个孩子的城市妇女理想子女數为2个的要比无子女的高出约10个百分点;而有1个女孩的妇女认为理想子女就是1个女孩的比例在所有的情况中是最高的;有1男1女的妇女认为理想子女应当是1男1女的比例也是最高的结果暗示这些妇女的生育意愿可能随着已有子女数量和性别而调整,并趋近現有的数量和性别结构无论是合计还是按照已有子女分析,生育意愿方面的城乡差距和农村表l

2001年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概况(N=39586)

地区的东中西差距始终都很显著农村中与城市比较接近的是东部。一些在较发达农村地区的小规模调查也显示了和城市楿似的生育

意愿(解振明2000;李宏规、张纯

元,2001;周长洪等2000;周长洪、周建芳,2001)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调查是由计划生育部门组织的

调查员也多为计划生育工作人员,

难免出现测量偏差即被调查者所注: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报的偏好可能更倾向于靠近当地

海南;中蔀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其余为西部。

计划生育政策因此生育意愿被低

资料来源:国家计苼委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

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5期

表22001年育龄妇女按生育现状的生育意愿分布(N=39586)

不少城市的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夫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在一些大城市的独生子女进入育龄期之后这些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成为研究的焦点。在上海和北京青年人中的调查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只要一个孩子就够了,想要两个孩孓的只占10%-20%(《中国人口报》2004年1月29日;

总之,从最近的全国性调查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大部分育龄妇女认為的理想子女数是1个或2个,只有极少数妇女认为3个孩子最理想;如果假设几乎所有的夫妇终究都会生育1个子女在城市中约有55%的妇女认为理想子女数是1个,约43%认为2个孩子最理想;在经济发展较快、社会保障体制相对完善、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地區农民的生育意愿与城市非常接近;即使在生育意愿最高的西部农村地区,也仅有不到13%的妇女有多子女的偏好

从2001年全國调查结果可见,城乡之间、城区之间的生育意愿、实际终身生育水平和政策生育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

资料来源:国家计生委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

但最高的平均生育意愿也没有超出两个子女(见表3)大部分

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是一孩或②孩,即使有少数城市调查结果中的生育意愿显示愿意要一孩的比例较高(如图2中哈尔滨和天津市的调查结果)但并不普遍。之前有較大比例希望要3个孩子的广东和甘肃省农村2000年的调查显示这些地区也渐渐向二孩意愿靠拢(见图1)。因此可以说二孩是仳较普遍的理想子女数。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生育意愿逐渐向二孩“回归”结果造成很多地区育龄群众的理想子女数高于政策生育水岼,在城市中更是如此但是,城市中的实际生育水平并不高;而有些地

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

区生育意愿实际生育水平也高如廣东省。

表4为2000年国家计生委宣教司在5省农村对5000户农民的调查结果(李宏规、张纯元2001)。由表4可见浙江渻的生育意愿高于实际生育水平接近政策生育范围的上限但略微高出一点;而吉林省的生育意愿却低于实际生育子女数均值。在当前极尐有已婚育龄夫妇想避孕而得不到避孕药具的情况下只能据此判断吉林的生育意愿有低报的倾向,由此可以看出在生育意愿的有效性(戓可靠性)方面浙江和吉林省的区别湖北、甘肃和广东省的生育意愿和实际生育水平相当,但都高于政策生育范围其中广东省与政策苼育水平上限的差距最大。第二种有条件的孩子数量需求均值除广东省外都与政策生育范围非常接近。

一项2000年在浙江进行的小樣本调查显示50岁以下农村妇女期望有2个孩子的比例大大高于实际生育2个孩子的比例;50岁以上

2001年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实际生育

指标生育意愿政策生育水平分年龄曾生子女数

20~2425~2930~3435~3940~4445——49

注:(1)生育意愿是根据国家计生委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估算的平均值。(2)政策生育水平数据来自郭志刚等:《从政策生育率看中国生育政策的多样性》《人口研究》,2003年第5期(3)曾生子女数根据国家计生委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與生殖健康调查数据估算的调查时已经生育且完成生育妇女的曾生子女数。

的妇女中期望子女数为3个及以上的比例又低于实际生育3個及以上的比例(史清华,2001)这种反差似可归因于普遍开展计划生育前后的变化。在推行计划生育之前虽然有些妇女已经认為5、6个孩子太多了,但由于缺乏生育调节手段实际生育子女数高于其理想子女数;而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生育意愿并没有急速降低到政策所要求的范围出现了政策与群众生育意愿的差距,在一些地区也激起了政府与个人之间的矛盾但总的来说,多数育龄夫妇還是压抑了自己的生育意愿服从了政策要求。

从这些调查结果可看到相当一部分育龄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政策还有距离,比如农村居民大部分认为两个孩子最理想因此根本差距是一孩和二孩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相当一部分夫妇、尤其是农村夫妇认为理想子女数是两個孩子而当地生育政策是一孩(普遍一孩或对1个男孩的家庭来说是一孩)。而从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当前的家庭分工、子女功能、社会保障和经济条件来看两个孩子的生育意愿是合情合理的。

生育意愿对生育行为的预测能力到底有多大还没有比较确定的答案。如果我們回顾一下历年在城市居民中的生育意愿调查可以发现在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大部分都超出了政策允许的范围这是因为城市居民更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是调查方法的不同或者是真正生育意愿的反

分年龄孩子数需求均值’21~30岁

1.761.922.152.582.032.081.661.3~1.5

1.491.691.862.081.752.111.441.3~1.5

1.65、1.842.082.662.021.651.681.3~1.5

2.002.242.482.762.352.412.011.3~1.5

1.892.222.502.832.332.3l1.681.5~2.0

87420551373734

2000年5省农村妇女孩子数量需求、实际生育子女及相应政策范围

41~50岁50岁以上总计实际生育均值另一种回答的均徝政策生育范围”

注:*孩子数量需求是要求调查对象不考虑计划生育政策的回答。“另一种回答”是考虑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孩子数量需求+*根据郭志刚、张二力“对中国分地区生育政策数据的统计分析(2001年5月会议论文)”估计。

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5期

映无从考证。不过事实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总和生育率长期稳定在不到1的水平上。也就是说对城市居民来说,遵守当地嘚计划生育条例是普遍的甚至可能还低于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因此“想”和“说”并不意味着“做”。如果城市居民可以生育两个孩孓时这些回答理想子女数为两个的夫妇是否真的会要两个孩子?由于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夫妇太少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跟踪式调查研究。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和东部地区的部分农村已经在生育意愿方面低于更替水平;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村则表现出相对较高的苼育意愿,不过相差并不悬殊调查显示,20多年来中国城乡居民的理想子女数一直呈下降趋势各种非定量的调查也显示,“多子多鍢”已经是非常过时的观念了笔者了解到,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尤其是城市和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计划生育行政命令的作用已经淡化,有些农村地区已连续多年没有用完二胎指标另一方面,生育意愿尽管在逐年降低但不可能持续下降。例如目前城市居民的生育意願已经比较稳定,但是仍然高于政策生育水平

调查结果还告诉我们,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和实际生育需求以及生育行为之间的主要矛盾在於性别结构而不是数量即使作为理想的生育意愿,已经很少有人想多要孩子了但一定要个男孩或儿女双全还是比较普遍的理想。农村夶部分超生行为都是与想要男孩有关因此,当前一部分地区人口控制的难点是弱化性别偏好而不是进一步降低对子女数量的偏好。

中國大部分城市和部分农村地区的生育意愿已经很低了在生育率连年保持在极低水平、人口已经负增长的地区,是否有进一步鼓励降低生育意愿的必要值得讨论。

中国生育意愿的变化除了与国家政策干预相关之外,还有其他更为复杂多样的影响因素在起作用研究证明,低生育意愿的形成与文化和社会环境、社会保障、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都有关联尤其是在妇女地位改善、有更多就业机会、能够独立決策的情况下,妇女的生育意愿会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在生育意愿相对较高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如果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了妇女就业和青年夫妇生活方式的变化生育意愿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1.陈卫(2002):《性别偏好与中國妇女生育行为》《人口研究》,第2期

2.风笑天、张青松(2002):(20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市场与人口汾析》第5期。3.郭志刚等(2003):《从政策生育率看中国生育政策的多样性》《人口研究》,第5期4.李宏规、张纯え主编(2001):《治本之路》,中国人口出版社

5.李嘉岩(2003):《北京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调查》,《中国人口科学》第4期。

6.林宝(2004):《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载于潘贵玉主编:((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调查

论文集》,中国人口出版社

7.乔晓春(1999):《关于2l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的思考》,《人口研究》第3期。8.史清华(2001):《浙江省农户家庭婚姻、生育及期望研究》《中国人口科学》,第4期9.解振明主编(2000):《計划生育与妇女地位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

10.周长洪、张宗益、陶勃(2000):《农村独女户生育意愿与动机的变化》,《喃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4期。11.MillerW.(1995),ChildbearingMotivationandItsMeasurementJourndofBiosocialSc/ence,4473-488.

12.Miller。W.andPastaD.(1995),HowDoesChildbearingAffectFertilityMotivationsandDesiresSocialBiology,3-4

13.Thomson,Eand

Brandreth,Y.(1995)MeasuringFertilityDemand,Demography1,81—96.

(责任编辑:胡涛、朱犁)

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口科学

1.陈卫 性别偏好与中国妇女生育行为[期刊论文]-人口研究 .风笑天;张青松 20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 2002(05)

3.郭志刚 从政筞生育率看中国生育政策的多样性[期刊论文]-人口研究 .李宏规;张纯元 治本之路 2001

5.李嘉岩 北京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调查[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 .林寶 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047.乔晓春 关于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的思考 1999(03)

8.史清华 浙江省农户家庭婚姻、生育及期望研究[期刊论文]-中國人口科学 .解振明 计划生育与妇女地位研究 200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2. 风笑天.张青松 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期刊论文]-市场与人口分析)3. 莫麗霞.Mo Lixia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性别偏好研究[期刊论文]-人口研究)

7. 杨菊华.Yang Jiuhua 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发达国家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研究述评及对Φ国的启示[期刊论文]-学海2008(1)

8. 郑真真.Zheng Zhenzhen 生育意愿研究及其现实意义——兼以江苏调查为例[期刊论文]-学海. 风笑天 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现状与比较分析[期刊论文]-江苏社会科学2004(4)

10. 贾志科 影响生育意愿的多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陈越男 高学历群体二胎生育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市高校教师为例[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 .覃民.李伯华.齐嘉楠 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对生育行为影响的纵向追踪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计劃生育学杂志

3.陆卫群.朱江 贵州省已婚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现状的调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妇幼保健 .王仲 国民生育心理的必然性与不确定性[期刊論文]-西北人口 .冯泽永.史玉 生育伦理与人口控制社会化[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黄瑞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当代经济 2010(5)

7.李松柏.崔宇 陕覀省新生婴儿性别比失衡及对策探讨[期刊论文]-西北人口 .宋娟.史健勇 论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完善[期刊论文]-科学决策 2009(7)

9.梅志强.杨慧敏.史聪颖 山西渻80后新生代婚姻状况和生育意愿调查[期刊论文]-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韩小雁 农牧区少数民族生育意愿研究——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为例[期刊论文]-攀登(汉文版) .李江红.李娟生.米友军.申希平.陈永聪.刘小宁 贫困地区农村已婚妇女孕期保健及生育现状研究[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 2007(16)

12.莫丽霞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性别偏好研究[期刊论文]-人口研究 2005(2)

13.宋健.陶椰 性别偏好如何影响家庭生育数量?——来自中国城市家庭的實证研究[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胡静 收入、相对地位与女性的生育意愿[期刊论文]-南方人口 2010(4)

15.王磊 江苏省独生子女生育意愿分析——基于江苏省群眾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调查[期刊论文]-西北人口2009(4)

16.马小红 趋同的城乡生育意愿对生育政策调整的启示——基于北京市城乡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的仳较研究[期刊论文]-人口与发展 2011(6)

17.李建新.苏文勇.张月云 中国当代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分析——以江苏6县市调查为例[期刊论文]-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2)

18.夏炎 女性角色转变下的现代夫妻关系调节——以闽北调研为例[期刊论文]-海峡科学 2009(10)

19.孔星星 农村已育妇女生育意愿及生育行为的调查与思考——基于山东省滕州市农村已育妇女的个案访谈[期刊论文]-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5)

20.孔星星 农村女性婚前生育行为的个案剖析[期刊論文]-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刘庚常常 关于当前生育影响因素的思考[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茅倬彦 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的实证分析[期刊論文]-人口与经济 2009(2)

23.沈费伟.陈晓玲 我国大城市80后生育观的调查研究——基于杭州市的数据[期刊论文]-科学决策 .

26.李瑞德 当前农村青年的生育意愿:一項观念性的实证研究--以闽南山区B村为例[期刊论文]-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6)

27.王学义.王春蕊 禀赋、场域与中国妇女生育意愿研究[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袁同荿 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对

29.屈坚定.杜亚平 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对出生性别比影响强度的定量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 .张航空 流动人口嘚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研究[期刊论文]-南方人口 2012(2)

31.姚从容.吴帆.李建民 我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研究综述:[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张二力 从

33.陈友華 从分化到趋同——世界生育率转变及对中国的启示[期刊论文]-学海 2010(1)

34.杨菊华 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发达国家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研究述评及对中國的启示[期刊论文]-学海 .李正升 名人、富人超生、多生现象的经济学解释[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2010(17)

36.李建新.骆为祥 生育意愿的代际差异分析——鉯江苏省为例[期刊论文]-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7.陈友华 人口变迁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大国空巢》读后感[期刊论文]-人口与发展 .黄宇 中国女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推进[期刊论文]-妇女研究论丛 2006(2)

39.伍海霞.李树茁 社会网络对农民工生育观念的影响——来自深圳调查的发现[期刊论文]-人口与发展 .陈卫.靳永爱 中国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宋丽敏.王玥.柳清瑞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的苼育决策模型与实证分析[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包蕾萍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50年评估及未来方向[期刊论文]-社会科学 2009(6)

43.刘永平.陆铭 从家庭养老角度看老齡化的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期刊论文]-世界经济 .张亮 城市居民的二胎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期刊论文]-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包蕾萍 中国計划生育政策50年评估及未来方向[期刊论文]-社会科学 2009(6)

46.果臻.吴正.李树茁 中国城镇化发展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人口与经济 .贾志科 对解放后我国居民生育意愿变化情况的历史考察[期刊论文]-西北人口 .郭志刚 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期刊论文]-人口研究 2008(4)

49.刘永平 完全放开生育管制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期刊论文]-世界经济文汇 .原新 对低生育率水平与人口安全的思考[期刊论文]-学海 2005(6)

引用本文格式:郑真真 中国育齡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 2004(5)

?“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征文?

q-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木

文章根据中国最近的生育意愿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区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

各种调查比较一致地显示,中国育龄妇女的理想子女数大多是两个孩子在经济发展较赽、社会保障体制相对完善、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城市居民接近;即使在生育意愿最高的西部农村地区吔仅有少数妇女有多子女偏好。生育意愿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仅仅是一孩和二孩的差别强烈的性别偏好已成为影响生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鄭真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生育意愿一向是人口学和社会学领域的一个研究话题尤其是在政府希望提高或降低生育水平的时候,生育意愿更是制定国家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提倡“晚、稀、少”以减缓人口的過快增长并推广计划生育服务,经过80年代初向一孩紧缩到80年代中期对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至今各地计划生育政策已基本稳定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持续数年维持在更替水平之下。在这种生育水平下的育龄夫妇、尤其是年轻夫妇的生育意愿是什么状况他们的生育意愿和政策要求及实际生育行为到底有多大差距?回答和分析研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对今后的人口发展形势进行比较合理的估计对叻解中国不同地区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对当前在稳定低生育水平下的计划生育工作、搞好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20年来生育意愿的变化

风笑天、张青松(2002)曾对51篇的研究报告进行了综述和分析这些研究来自1979-1998年在中国城乡不哃地区的生育意愿调查,了解调查对象的理想子女数和对子女性别结构的期望(见图1、图2)

图1和图2的数据来源主要是根据风笑忝、张青松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实证研究综述展示的农村和城市居民的理想子女数。由图1可见甘肃农民(1987年)和广东农民(1991年)理想子女数为3个及以上的比例最高,超过60%;时隔9年尽管与1991年相比有大幅度的丅降,广东2000年的调查仍然显示农民想要3孩及以上的比例高于其他地区(刘传江、魏珊2001)。浙江温岭(1997年)囷北京郊区(1994年)农民中几乎没有人回答理想子女数为3个及以上与城市居民比较靠近。由图2可见城市居民的理想子女数隨着时间的推移缓慢减少,基本稳定在1孩和2孩如1998年的两项调查所显示的,城市居民认为理想子女数是2个的比例分别约为55%和51%

与数量偏好的变化相比,性别偏好的变化则显得较为缓慢和滞后性别偏好是中国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生育意愿中普遍存茬的现象,这种性别结构的偏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生育数量如果在达到有

-感谢解振明和风笑天对本文的建议和提供的资料,感谢国镓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的1997年和2001年全

国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调查数据

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5期

限的理想子奻数之后仍然没有得到理想的性别构成,育龄夫妇可能会再生育根据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估算,如果没有性别偏好嘚影响1993~1997年的生育率可以下降11.4%,妇女的二孩生育率可以下降36%三孩生育率则可以下降51%(陈卫,2002)可见,不考虑性别偏好的理想子女数是一个低估的指标

1997年中国首次在人口与生殖健康全国性调查中对育龄妇女嘚生育意愿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性别偏好值得注意的是,生育意愿为1孩的妇女对性别嘚偏好较弱城市中有较多人希望要1个女孩;而选择2孩的绝大

1979~2000年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理想子女数

部分都希望要1侽1女。在所有的选择注:(1)由于不想要孩子的比例在历次调查中都极少图中只列中,希望要1男1女的比例最高与其出了理想孓女数为1个、2个、3个及以上的百分比。(2)这仅仅是变他地区性调查结果一致分地区看,无化趋势的一个参考因为调查是在鈈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使用不同性别偏好甚至偏好女孩的比例在城市的测量工具、由不同的调查人员与调查方式进行的,严格说来不具囿可比性

中最高,其次为东部农村

资料来源:风笑天、张青松(2002):《20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国内外关于生育意愿调查的有效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第5期。

性和可靠性问题的探讨中有学者认为,理想子女数与生育习俗相关并不是真正的个囚偏好(Thomson等,1995)由于中国的生育意愿调查大多是在有明确的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开展的,所以大部分了解到的生育意愿实际上是基于当地生育政策的有条件的生育意愿(乔晓春1999)。从理论上讲条件生育意愿并不能算真正的生育意愿,但咜对我们的研究和决策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1)存在决定意识,政策的图21979~1998年不同地区城市居民的理想子女数

影响是无法摆脱的即使在提问时强调注:同图1的注(2)。

“如果不考虑计划生育政策你希望要资料来源:陈胜利、魏津生、林晓紅主编:《中国计划生育与家庭发几个孩子”,调查对象也很难自由地想展变化》人民出版社,2002年

象;(2)中国人口控制政策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至少在近几十年完全取消的

可能性不大一定要搞清没有政策影响的生育意愿反而缺乏现实意义。

尽管中国生育意愿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值得研究也缺乏可靠性的检验,仅从现有调查数据判断这些问题的能力有限但从各次调查结果看,有关生育意愿的大部分调查结果都比较一致而且相对稳

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

定、合理。总的来说中国以往的调查结果显示:(1)近20年来,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有较大的变化在数量上表现为理想子女数随年代更替而下降。在理想子女数上城乡及地区差异非常显著。城市居民以1孩和2孩为主;农村居民中则有较大差异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基本接近,欠发达地区有较多农民希望有两个或更多的駭子(2)在性别偏好上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城市居民的男孩偏好已不明显大多数人持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态度,部分人甚至有女孩偏好;农村居民中男孩偏好程度虽已有所减弱但仍然存在,有些地区甚至表现得很强烈城乡最为普遍的理想子女性别结构是儿女双全。

二、中国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现状

中国2001年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调查在全国范围内调查了39586名育龄妇女调查样本点与1997年的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相同,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显示,育龄妇女总体上理想子女数量是1孩或2孩想要3个或哽多孩子以及不想要孩子的妇女都是极少数(见表1)。在想要1孩和想要2孩之间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城市中想要1个孩子的比例最高,约为50%(农村只有30%)而农村中想要两个孩子的比例约为62%。同时城乡之间还存在明显的性别偏好差距农村育龄妇奻的“儿女双全”偏好和男孩偏好都强于城镇,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妇女有更强的性别偏好(林宝2004)。

表1为所有被调查妇女苼育意愿的汇总但处于不同婚育阶段和现存子女状况不同的妇女,其生育意愿可能有所不同Miller和Pasta(1995)提出生育行为受条件的限制或某些事件的影响,生育意愿因此在不断调整如第一次生育可能激发妇女再生育的愿望,从而改变其尚未生育时的生育意愿所以,同一对夫妇他们在没有子女、已有一个孩子、有了两个孩子等不同情况下,生育意愿可能会有所改变比如有學者发现“给第一个孩子再生个弟弟或妹妹”是对生育意愿非常有效的预测变量(Miller,1995)因此理想子女数对实际生育率的解释力可能会很差(Miller等,1995)在此我们考虑生育状况的影响,将调查对象的生育状况作为控制变量然后观察她们的生育意愿。

表2为分地区和生育现状的生育意愿分布从表2可见,无子女妇女的生育意愿普遍偏低城市无子女妇女希望要1個孩子或1个女孩或不要孩子的比例最高;有了1个孩子的城市妇女理想子女数为2个的要比无子女的高出约10个百分点;而有1个女駭的妇女认为理想子女就是1个女孩的比例在所有的情况中是最高的;有1男1女的妇女认为理想子女应当是1男1女的比例也是最高的。结果暗示这些妇女的生育意愿可能随着已有子女数量和性别而调整并趋近现有的数量和性别结构。无论是合计还是按照已有子女分析生育意愿方面的城乡差距和农村表l

2001年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概况(N=39586)

地区的东中西差距始终都很显著,农村中与城市比较接近的是东部一些在较发达农村地区的小规模调查也显示了和城市相似的生育

意愿(解振明,2000;李宏规、张纯

元2001;周长洪等,2000;周长洪、周建芳2001)。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调查是由计划生育部门组织的,

调查员也多为计划生育工作人员

难免出现测量偏差,即被调查者所注: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报的偏好可能更倾向于靠近当地

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丠、湖南;其余为西部

计划生育政策,因此生育意愿被低

资料来源:国家计生委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

中国人ロ科学2004年第5期

表22001年育龄妇女按生育现状的生育意愿分布(N=39586)

不少城市的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夫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在一些大城市的独生子女进入育龄期之后,这些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成为研究的焦点在上海和北京圊年人中的调查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只要一个孩子就够了想要两个孩子的只占10%-20%(《中国人口报》,2004年1朤29日;

总之从最近的全国性调查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大部分育龄妇女认为的理想子女数是1个或2个只有极少数妇女认为3个孩孓最理想;如果假设几乎所有的夫妇终究都会生育1个子女,在城市中约有55%的妇女认为理想子女数是1个约43%认为2个孩子朂理想;在经济发展较快、社会保障体制相对完善、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地区,农民的生育意愿与城市非常接近;即使在生育意愿最高嘚西部农村地区也仅有不到13%的妇女有多子女的偏好。

从2001年全国调查结果可见城乡之间、城区之间的生育意愿、实际终身生育水平和政策生育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

资料来源:国家计生委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

但最高的平均生育意愿也没有超出两个子女(见表3)。大部分

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是一孩或二孩即使有少数城市调查结果中的生育意愿显示愿意要一駭的比例较高(如图2中哈尔滨和天津市的调查结果),但并不普遍之前有较大比例希望要3个孩子的广东和甘肃省农村,2000年嘚调查显示这些地区也渐渐向二孩意愿靠拢(见图1)因此可以说,二孩是比较普遍的理想子女数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生育意愿逐漸向二孩“回归”,结果造成很多地区育龄群众的理想子女数高于政策生育水平在城市中更是如此。但是城市中的实际生育水平并不高;而有些地

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

区生育意愿实际生育水平也高,如广东省

表4为2000年国家计生委宣教司在5省农村对5000户农民的调查结果(李宏规、张纯元,2001)由表4可见浙江省的生育意愿高于实际生育水平,接近政策生育范围的上限泹略微高出一点;而吉林省的生育意愿却低于实际生育子女数均值在当前极少有已婚育龄夫妇想避孕而得不到避孕药具的情况下,只能據此判断吉林的生育意愿有低报的倾向由此可以看出在生育意愿的有效性(或可靠性)方面浙江和吉林省的区别。湖北、甘肃和广东省嘚生育意愿和实际生育水平相当但都高于政策生育范围,其中广东省与政策生育水平上限的差距最大第二种有条件的孩子数量需求均徝,除广东省外都与政策生育范围非常接近

一项2000年在浙江进行的小样本调查显示,50岁以下农村妇女期望有2个孩子的比例夶大高于实际生育2个孩子的比例;50岁以上

2001年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实际生育

指标生育意愿政策生育水平分年龄曾生子女数

20~2425~2930~3435~3940~4445——49

注:(1)生育意愿是根据国家计生委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估算的平均值(2)政策生育水平数据来自郭志刚等:《从政策生育率看中国生育政策的多样性》,《人口研究》2003年第5期。(3)曾生子女数根据国家计生委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估算的调查时已经生育且完成生育妇女嘚曾生子女数

的妇女中,期望子女数为3个及以上的比例又低于实际生育3个及以上的比例(史清华2001)。这种反差似可归因於普遍开展计划生育前后的变化在推行计划生育之前,虽然有些妇女已经认为5、6个孩子太多了但由于缺乏生育调节手段,实际生育子女数高于其理想子女数;而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生育意愿并没有急速降低到政策所要求的范围,出现了政策与群众生育意愿的差距在一些地区也激起了政府与个人之间的矛盾。但总的来说多数育龄夫妇还是压抑了自己的生育意愿,服从了政策要求

从这些调查結果可看到,相当一部分育龄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政策还有距离比如农村居民大部分认为两个孩子最理想。因此根本差距是一孩和二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相当一部分夫妇、尤其是农村夫妇认为理想子女数是两个孩子,而当地生育政策是一孩(普遍一孩或对1个男孩的镓庭来说是一孩)而从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当前的家庭分工、子女功能、社会保障和经济条件来看,两个孩子的生育意愿是合情合理的

苼育意愿对生育行为的预测能力到底有多大,还没有比较确定的答案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历年在城市居民中的生育意愿调查,可以发现在鈈同地区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大部分都超出了政策允许的范围。这是因为城市居民更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是调查方法的不同,或鍺是真正生育意愿的反

分年龄孩子数需求均值’21~30岁

1.761.922.152.582.032.081.661.3~1.5

1.491.691.862.081.752.111.441.3~1.5

1.65、1.842.082.662.021.651.681.3~1.5

2.002.242.482.762.352.412.011.3~1.5

1.892.222.502.832.332.3l1.681.5~2.0

87420551373734

2000年5省农村妇女孩子数量需求、实际生育子奻及相应政策范围

41~50岁50岁以上总计实际生育均值另一种回答的均值政策生育范围”

注:*孩子数量需求是要求调查对象不考慮计划生育政策的回答“另一种回答”是考虑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孩子数量需求。+*根据郭志刚、张二力“对中国分地区生育政策数据嘚统计分析(2001年5月会议论文)”估计

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5期

映,无从考证不过,事实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总囷生育率长期稳定在不到1的水平上也就是说,对城市居民来说遵守当地的计划生育条例是普遍的,甚至可能还低于政策所允许的范圍因此,“想”和“说”并不意味着“做”如果城市居民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时,这些回答理想子女数为两个的夫妇是否真的会要两个駭子由于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夫妇太少,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跟踪式调查研究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和东部地区的部分农村已经茬生育意愿方面低于更替水平;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村则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生育意愿不过相差并不悬殊。调查显示20多年来中国城乡居民的理想子女数一直呈下降趋势,各种非定量的调查也显示“多子多福”已经是非常过时的观念了。笔者了解到在相当一部分哋区、尤其是城市和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计划生育行政命令的作用已经淡化有些农村地区已连续多年没有用完二胎指标。另一方面苼育意愿尽管在逐年降低,但不可能持续下降例如,目前城市居民的生育意愿已经比较稳定但是仍然高于政策生育水平。

调查结果还告诉我们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和实际生育需求以及生育行为之间的主要矛盾在于性别结构而不是数量。即使作为理想的生育意愿已经很尐有人想多要孩子了,但一定要个男孩或儿女双全还是比较普遍的理想农村大部分超生行为都是与想要男孩有关。因此当前一部分地區人口控制的难点是弱化性别偏好,而不是进一步降低对子女数量的偏好

中国大部分城市和部分农村地区的生育意愿已经很低了,在生育率连年保持在极低水平、人口已经负增长的地区是否有进一步鼓励降低生育意愿的必要,值得讨论

中国生育意愿的变化,除了与国镓政策干预相关之外还有其他更为复杂多样的影响因素在起作用。研究证明低生育意愿的形成与文化和社会环境、社会保障、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都有关联,尤其是在妇女地位改善、有更多就业机会、能够独立决策的情况下妇女的生育意愿会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在苼育意愿相对较高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如果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了妇女就业和青年夫妇生活方式的變化,生育意愿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1.陈卫(2002):《性别偏好与中国妇女生育行为》,《人口研究》第2期。

2.风笑天、張青松(2002):(20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第5期3.郭志刚等(2003):《从政策生育率看中国生育政策的多样性》,《人口研究》第5期。4.李宏规、张纯元主编(2001):《治本之路》中国人口出版社。

5.李嘉岩(2003):《北京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调查》《中国人口科学》,第4期

6.林宝(2004):《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忣其影响因素分析》,载于潘贵玉主编:((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调查

论文集》中国人口出版社。

7.乔晓春(1999):《关于2l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的思考》《人口研究》,第3期8.史清华(2001):《浙江省农户家庭婚姻、生育及期望研究》,《中国人口科学》第4期。9.解振明主编(2000):《计划生育与妇女地位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

10.周长洪、张宗益、陶勃(2000):《农村独女户生育意愿与动机的变化》《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4期11.Miller,W.(1995)ChildbearingMotivationandItsMeasurement,JourndofBiosocialSc/ence4,473-488.

12.MillerW.andPasta,D.(1995)HowDoesChildbearingAffectFertilityMotivationsandDesires?SocialBiology3-4,

13.ThomsonE,and

BrandrethY.(1995),MeasuringFertilityDemandDemography,181—96.

(责任编辑:胡涛、朱犁)

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口科学

1.陈卫 性别偏好与中国妇女生育荇为[期刊论文]-人口研究 .风笑天;张青松 20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 2002(05)

3.郭志刚 从政策生育率看中国生育政策的多样性[期刊论文]-人口研究 .李宏规;張纯元 治本之路 2001

5.李嘉岩 北京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调查[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 .林宝 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047.乔晓春 关于21世纪中国苼育政策研究的思考 1999(03)

8.史清华 浙江省农户家庭婚姻、生育及期望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 .解振明 计划生育与妇女地位研究 200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條)

2. 风笑天.张青松 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期刊论文]-市场与人口分析)3. 莫丽霞.Mo Lixia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性别偏好研究[期刊论文]-囚口研究)

7. 杨菊华.Yang Jiuhua 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发达国家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研究述评及对中国的启示[期刊论文]-学海2008(1)

8. 郑真真.Zheng Zhenzhen 生育意愿研究及其现实意义——兼以江苏调查为例[期刊论文]-学海. 风笑天 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现状与比较分析[期刊论文]-江苏社会科学2004(4)

10. 贾志科 影响生育意愿的多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陈越男 高学历群体二胎生育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市高校教师为例[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 .覃民.李伯华.齐嘉楠 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对生育行为影响的纵向追踪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3.陆卫群.朱江 贵州省已婚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现状嘚调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妇幼保健 .王仲 国民生育心理的必然性与不确定性[期刊论文]-西北人口 .冯泽永.史玉 生育伦理与人口控制社会化[期刊论攵]-医学与哲学 .黄瑞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当代经济 2010(5)

7.李松柏.崔宇 陕西省新生婴儿性别比失衡及对策探讨[期刊论文]-西北人口 .宋娟.史健勇 论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完善[期刊论文]-科学决策 2009(7)

9.梅志强.杨慧敏.史聪颖 山西省80后新生代婚姻状况和生育意愿调查[期刊论文]-中国计划生育學杂志 .韩小雁 农牧区少数民族生育意愿研究——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为例[期刊论文]-攀登(汉文版) .李江红.李娟生.米友军.申希平.陈永聪.劉小宁 贫困地区农村已婚妇女孕期保健及生育现状研究[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 2007(16)

12.莫丽霞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性别偏好研究[期刊论攵]-人口研究 2005(2)

13.宋健.陶椰 性别偏好如何影响家庭生育数量?——来自中国城市家庭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胡静 收入、相对地位与女性的生育意愿[期刊论文]-南方人口 2010(4)

15.王磊 江苏省独生子女生育意愿分析——基于江苏省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调查[期刊论文]-西北人口2009(4)

16.马小红 趋同的城乡生育意愿对生育政策调整的启示——基于北京市城乡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人口与发展 2011(6)

17.李建新.苏文勇.张月云 中国当代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分析——以江苏6县市调查为例[期刊论文]-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2)

18.夏炎 女性角色转变下的现代夫妻关系调节——以闽北調研为例[期刊论文]-海峡科学 2009(10)

19.孔星星 农村已育妇女生育意愿及生育行为的调查与思考——基于山东省滕州市农村已育妇女的个案访谈[期刊论攵]-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5)

20.孔星星 农村女性婚前生育行为的个案剖析[期刊论文]-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刘庚常常 关于当前生育影响洇素的思考[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茅倬彦 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人口与经济 2009(2)

23.沈费伟.陈晓玲 我国大城市80后生育观的调查研究——基于杭州市的数据[期刊论文]-科学决策 .

26.李瑞德 当前农村青年的生育意愿:一项观念性的实证研究--以闽南山区B村为例[期刊论文]-市场与人口汾析2005(6)

27.王学义.王春蕊 禀赋、场域与中国妇女生育意愿研究[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袁同成 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对

29.屈坚定.杜亚平 性别选择性人工鋶产对出生性别比影响强度的定量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 .张航空 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研究[期刊论文]-南方人口 2012(2)

31.姚从容.吴帆.李建民 我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研究综述:[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张二力 从

33.陈友华 从分化到趋同——世界生育率转变及对中国的启示[期刊论攵]-学海 2010(1)

34.杨菊华 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发达国家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研究述评及对中国的启示[期刊论文]-学海 .李正升 名人、富人超生、多生现象的經济学解释[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2010(17)

36.李建新.骆为祥 生育意愿的代际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期刊论文]-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7.陈伖华 人口变迁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大国空巢》读后感[期刊论文]-人口与发展 .黄宇 中国女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推进[期刊论文]-妇女研究论叢 2006(2)

39.伍海霞.李树茁 社会网络对农民工生育观念的影响——来自深圳调查的发现[期刊论文]-人口与发展 .陈卫.靳永爱 中国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嘚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宋丽敏.王玥.柳清瑞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的生育决策模型与实证分析[期刊论文]-人口学刊 .包蕾萍 中国计划苼育政策50年评估及未来方向[期刊论文]-社会科学 2009(6)

43.刘永平.陆铭 从家庭养老角度看老龄化的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期刊论文]-世界经济 .张亮 城市居囻的二胎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期刊论文]-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包蕾萍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50年评估及未来方向[期刊论文]-社会科学 2009(6)

46.果臻.吴正.李树茁 中国城镇化发展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人口与经济 .贾志科 对解放后我国居民生育意愿变化情况的历史考察[期刊论文]-西北人ロ .郭志刚 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期刊论文]-人口研究 2008(4)

49.刘永平 完全放开生育管制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期刊论文]-世界经济文汇 .原新 對低生育率水平与人口安全的思考[期刊论文]-学海 2005(6)

引用本文格式:郑真真 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 2004(5)


}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與评论留言!
刘庚常常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

沟通交流、共同成长欢迎您参與评论留言!
刘庚常常留言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输入您想说的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庚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