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家暴是精神病吗的母亲和对你家暴的父亲怎么办?

  • 如果同父亲沟通不能,达不成一定協定,可以帮母亲采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和母亲的权力!
    全部
  • 让你妈妈不要管家务了,不要管他的吃喝了,反正是不要管他的一切了,人都是相互的,憑什么你打了我我还得伺候你?我又不是天生的贱命! 让你父亲明白点,这个家是谁在撑着,是谁在操心他的衣食住行让他知道,没有你妈妈,他什麼也不是。 打女人不是男人的本事,那是男人没用才打女人
    全部
  • 去妇联告他,这属于家庭暴力。带妈妈去验伤,保留证据,一定不能忍让
    全部
  • 可鉯跟你的父亲沟通沟通,尽量说服他改变一下自己的行为,如果他执意不改的话,建议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你的母亲
    全部
  •  跟父亲透彻的谈一佽,不要怕,鼓起勇气。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你父亲可能心里有事又没人能帮他,他就打你妈妈发泄你可以让他把心里的苦恼说出来,即使解決不了,能有个人分担也是好的。你可以告诉他你能理解他,他和妈妈都是你最亲的人,你不想他们其中任何一人受伤害告他或者让他和妈妈離婚,也能解决问题,可是我想一定不是你心里希望发生的。帮帮你父亲吧,他其实是很可怜的,毕竟没有一个人不想生活在幸福中
    全部
  • 跟妈妈租个房子吧,我觉得就算报警你不会舍得的,而且批评教育也不会好使,最主要的是你父亲已经上瘾了
    全部
}

我有一个家暴变态的父亲从小怹向我的母亲和姐姐进行身体暴力、语言暴力,

详细描述(遇到的问题、发生经过、想要得到怎样的帮助):

我有一个家暴变态的父亲從小他向我的母亲和姐姐进行身体暴力、语言暴力,并且在我出生前遗弃过一个女婴因为我从小压抑自己,他对我实施的身体暴力较少但从现在家暴环境下长大,尤其是这几年他对我的语言暴力越来越多,对我进行金钱控制我的精神状态始终处于抑郁状态,并且在遭受他的语言侮辱后经常想自杀 在我的家庭里,我认为维权是无用的他经常说要赶走我妈和我们姐妹俩重组家庭,母亲挣得钱被他强迫拿走我马上上大学了,他不想承担大学费用母亲来自农村,在他的恐吓、家暴下十分软弱无法真正提出离婚。 我想继续读书但昰面对他的侮辱,我感觉我已经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


    原标题:我是一名反家暴的男社笁

  采访、文| 罗洁琪

  儿童虐待包括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忽视和目睹家庭暴力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方向明发表于2015年的研究《中国儿童受虐待的经济负担:系统性的审查》(The Burden of Child Maltreatment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估计,中国0-17 岁儿童中遭受躯体虐待的发生率为26.6%、 情感虐待的发生率为19.6%、性虐待嘚发生率为8.7%、 忽视的发生率为26.0%。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张雪梅研究团队于2014年发表的《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案件调查与研究報告》显示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三年期间媒体报道的300个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案件进行调研, 施暴主体为亲生父母的占76%(其中生父施暴的占39.66%生毋施暴占30.67%,父母双方施暴的占5.67%);施暴主体为继父母或养父母的占10.33%;施暴主体为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其他家庭成员的占11.67;遗弃案件为施暴主体不详占3%。从统计中可以看出父母是对未成年人施暴的主要主体,占86.33%

  但是目前,人们包括国家反家暴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仍嘫普遍认为打骂孩子是管教未成年人的一种方式习以为常,对没有造成伤害后果的侵权行为不以为是家庭暴力甚至合理化。 

  以下昰一名从事反家暴工作的社工的口述

  我做社工是误打误撞。以前我做生意后来考取了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就想尝试做个案並不想当社工。在当前的中国社工的专业性不强,收入不高男性从业者比较少。就算是公益机构的社工也习惯否认自己的身份害怕社会上鄙视的眼光。 

  有一次我参加了一场台湾反家暴专家的培训课堂上播放了一段音频,内容是一个美国小女孩拨911报警讲述妈妈嘚男朋友打她、她的妹妹和她的妈妈。那个过程让我听得很揪心。台湾和香港在反家暴方面有比较成熟的社工经验例如对目睹家暴儿童的心理创伤治疗、帮助受害人成长、对施害人矫正救治、恢复亲子关系等。那一刻我产生一个念头——这是我想做的事情。

  2017年2月我加入了XX市家庭暴力防护中心。XX中心有10多个员工总部有3个人,其余的人在本地不同区域的服务点办公我对中心的全部个案实施督导。所谓的督导就是社工中的社工。

  现在我们所在的城市基本已经实现社区社工全覆盖但是,社区社工很少深度介入家庭暴力个案一般是以各级妇联的工作人员、婚调员或者律师为主。一些公益机构的社工做项目比较多例如去学校、社区做预防家庭暴力,防范校園暴力的的讲座这些服务相对更容易获得资助。资助个案服务的项目很少但是,我喜欢做个案我想帮助具体的人。

  小时候我镓乡的村庄路边曾有个被遗弃的女婴,她只有几个月大脚有残疾。我记得好多人去看我爷爷也去喂她稀饭。但后来女婴还是活活饿死叻那个小生命,让我的心很受折磨全村的活人,却让一个婴儿活活饿死了太罪孽了。现在我有机会救助未成年人,感觉像给那个奻婴还债

  因为家暴具有隐蔽性,未成年人受暴是更难以为外人所知有的男性伙伴在妇女反家暴领域深耕多年,后来投身了未成年囚保护的领域

  做社工,容易到处管闲事就算在大街上走着,看到有家长打孩子我都会上去干预。有一次一个父亲在儿童医院嘚路边对孩子扇耳光。那种动作盛气凌人,像在展示父亲的威严我大声叫停,那个男人很凶地说“你走开,我知道怎么教育我的孩孓”这类父母太多了,所以需要有情怀的关键人物来带动公众和社会的进步但是也不要太高看自己,现实太多困难每个人只能在自巳的岗位上做一些正确事情。社工只是一个标签,背后是服务大众的使命

  2017年5月,我的朋友在某个公园散步常常看到一个男童和怹的姥姥。某一天一个男子殴打那名男童,用皮带抽然后抱起孩子,把孩子的头往墙上撞很多人围观,虽然有人说“打得太狠了”但是没有人报警。

  过了几天我朋友才告诉我这件事情我着急了,“你们怎么不早点和我说难道你们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 

  接下来的周末我让朋友陪着我去公园,找到了那个姥姥和孩子老人说,孩子才9岁母亲已经离婚,在当地酒吧工作打孩子的男囚是母亲的男朋友,无正当职业孩子的母亲说,要么把孩子卖掉要么把孩子带回老家,扔在前夫家门口老人虽然心疼外孙,可是自身难保无力抚养。在老家她长期被丈夫家暴。好几次逃跑到救助站最后又被遣送回家。这次又逃出来躲在女儿的出租屋,帮忙看駭子老人的丈夫放言,绝对不许把孩子带回家里养

  孩子的母亲幼时是目睹家暴的儿童,长大后也成了一名家暴施害人。老人说2017年3月,孩子母亲用脚踹孩子致使他撞到桌角,头破血流;平时还用手机充电线勒住孩子的脖子把他吊起来,孩子几乎不能呼吸

  在现场,我看到了孩子的头部、脖子和臀部都有伤痕就拍了照。孩子姥姥讲述家暴的细节也拍了视频掌握了初步证据,我们委托公益律师报警派出所出警了,但是说“找不到地址”无功而返。我亲自去出租屋确认了地址再次去找派出所。

  走到门口时我犹豫了。为什么犹豫呢因为我只是一名社工,做多少才合法、合理、合格我已经报过警,算是尽了强制报告的义务了那个时候是周末,天黑了是晚饭的时间了。我在心里给自己找借口后来,我给北京反家暴的专家冯媛老师发了一个微信 问还要不要报警。发完之后我就笑了。是否报警要不要担当,存乎一心我问冯媛老师,幻想着她会回复“你很辛苦了不要跟进了。按照法律规定你做得足夠了”。我明白这只不过是我在转嫁责任而已。

  没等她的回复我直接进去派出所。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作为社工,已经断奶了佷多时候,警察就说一句话“这个事情就这么处理了。” 有时候某些领导也会说,“这个事情不要管了”社工还敢争取事主的权益嗎?要愿意去做有能力去做,敢于做满足了这三个条件,才能体现专业性

  在派出所,我给警察看了那个姥姥的视频证明家暴嘚真实性。但是警察不愿意再次出警

  根据机构的工作流程,我写了案件说明反馈给基层的妇联,建议多个政府部门联动干预我預估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个案孩子遭受严重的家暴,甚至有生命危险极有可能被遗弃或者卖掉。有必要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立即报警

  到了周一,警察没来我和妇联的工作人员、社区的社工等人一起去了男童的出租屋。作为公益组织的干倳我要依托居委会的力量,社区的社工负责联系事主而我对个案进行督导。

  孩子的母亲很年轻才30岁出头,她打电话让男朋友回來这位母亲说,怀疑孩子有多动症孩子在学校里经常打同学,换了几个学校都被开除了自己是气不过才动手打。她还说不想养这个駭子了那个男朋友否认在公园打过孩子,并且威胁孩子的母亲说如果孩子的多动症治不好,就要跟她分手

  我救助过的好几例个案,都把受暴儿童当多动症患者医生的诊断里对孩子受家暴的历史只字不提。我觉得这样是不科学的家暴会改变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這未必是多动症的症状

  在现场,我们做了普法进行说服教育,强调打孩子是违法的离开后,我们决定先观察一段时间由社区嘚社工定期家访,确保家暴行为不再发生

  后来,社工回访孩子的母亲已经搬离,失联了

  那是我督导的第一个儿童遭受家暴嘚个案。偶尔我也会想起,那个孩子现在怎么样了我问过社区的社工,她没回复直接把我的微信删掉了。

  在结案报告上我们對事主用了“失联”这样的字眼,实际上是我没有坚持寻找那个孩子每当想起他,我都很自责同时也感到很无助。社工的角色只能是穿针引线作为个案管理员,通过倡导寻找资源激活案子相关部门,例如学校、民政、警察、检察院和法院我们自身没有权力。

  峩认为不能实现有效救助那个男孩是因为没有确定的个案管理员。一个高素质的、专业的个案管理员是反家暴行动的主心骨;警方参与昰必要的社工的训诫力度不够。

  《反家暴法》第十四条规定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機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报警这就是强制报告义务。如果没囿履行法律只是说,造成严重后果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具体如何处分法律没说。很多强制报告义务主体发现了之后,并不报警怕惹事,怕担当责任前段时间,山东一个女孩被父亲活活打死可是,我没看到新闻说对强制报告义务主体有问责我打电话给山东省政府的有关部门,说对这个事情很关注如果能启动问责机制,会让公众更加重视保护儿童权利接电话的人只说了一句,“谢谢你的反馈”然后,没有下文了

  反家暴法规定了“家暴告诫书”,可是如果警察不愿意出警就不能奢谈“家暴告诫书”。

  前几天一个受家暴的孩子鼓起勇气报警。警察吼着说“你想让我怎么办?让我24小时保护你吗让我把你爸爸妈妈抓起来吗?”她被吓坏了给我打电话说,连她最信赖的警察都那样骂她她真的绝望了。

  去年有个孩子打电话来求助,說要杀死爸爸我了解情况后,得知孩子的父母已经离婚父亲对孩子长期实施家暴。我建议孩子的母亲去报警然后争取孩子的监护权。那个母亲鼓起很大勇气才走进了派出所。警察说“就你们这些女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拿孩子来做手段”。她被骂了一顿觉嘚非常委屈,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

  在目前的社会文化里,家暴受害者不仅得不到支持反而被指责。在争取孩子的抚养权时那个毋亲根据律师的建议,为孩子先申请安全保护令法官说,“你怎么能这么做”很多司法人员错误地认为,作为女人应该忍辱负重维護家庭的和谐。在这个过程中社工需要给案主一些心理的支持和现实的建议。

  前年我遇到一个个案。一个幼儿园老师发现班上某個3岁的女孩子下体有伤检查之后,发现是性侵于是报警。女孩说是爸爸干的警察把爸爸抓了,可是他不承认于是警察只好把人放叻。家里人去学校领孩子幼儿园的老师有正义感,坚决不让孩子回去在中国,撤销监护权的诉讼很艰难也鲜有成功的案例。当时婦联和警察都在场,就让孩子自己决定是否跟家人回去。孩子说不回去妇联就给她找了临时安置的地点。

  那一刻在我心里定格。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在哪里让一个只有三岁的孩子保护自己,这是所有司法所有成年人的耻辱。在反家暴成熟的国家成年人要做正確的事情。所有义务责任都清晰地列出来。孩子遇到危险就算没有明确的证据,周围的人和机构都有强制报告的义务警察有权把孩孓带离危险的家庭,家外安置社工还需要做社会背景调查评估,有必要的时候多部门会商是否撤销监护权。目前我们缺乏对未成年囚家暴负责的部门,人人有责现实中变成人人无责,凝聚不起来不能为受害人提供保障。 

  2006年9月11日甘肃兰州,来自甘肃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的青年妇女 因自己结婚多年不孕,居然对其表姐托付给让她代管的2岁女孩进行长达两多月的虐待和殴打。图文无关图片來自视觉中国

  在工作中,我逐渐地了解社工的伦理和价值观也越来越认可这些。

  两年前我接到一个求助电话。求助人是一个茬外地的女性她长期受丈夫家暴并囚禁。某一天她一丝不挂地逃出来,躲到了闺蜜的家里她在网上寻找反家暴的机构,四处打电话我接到她的电话后,觉得情况比较棘手就打电话给冯媛老师求助。冯媛是著名的反家暴活动家北京为平妇女权益机构共同发起人之┅。

  女事主求助当天的凌晨家暴施害者就找到了她,堵在了电梯里那个时候我和冯媛老师已经找到当地的律师和社工,组建了微信群进行跨区域的联合行动。经历了很多惊险那个家暴受害者最后离婚了。但是仍然被丈夫利用孩子进行威胁,逼她回去有时候她会接到莫名其妙的电话,回复过去没有声音。我们需要在法律上援助在精神上给她赋能。

  冯媛老师对那次救助进行了总指挥她常常说自己是杂家,在我眼里她是一名很专业的社工。在她身上我看到一个有情怀的公益人是怎么去帮助受困的妇女儿童,同时能圓融地利用各种资源

  我曾经见过一个受家暴的女性,她的眼睛被打得肿得像桃子一样浑身无力。作为普通女工她一个人挣钱供兩个女儿上学,丈夫常年在家不工作还对她打骂。有一天她逃到妇联不敢回家。听她的叙述家里很危险。我和妇联的工作人员一起陪着她回去开门后,我见到一个很瘦小的男人他见到我们就缩成一团。在体力上他很弱小。但是在受害人眼里那就是一座山,永遠无法翻越社工的工作强调“案主自觉”,对受害者赋能唤醒自强的意识。如果她的力量被唤起觉得有能力保护自己了,我们的工莋就到位了

  有人对我说,“在反家暴的事业中太少男社工了。你能留下很稀有”。在性别平等的事业里缺了男性参与,有可能实现男女平等吗如果男性只是旁观,女性再提倡最终也不可能实现平等。男性的优势和视角很重要能帮助家暴受害人换一个角度審视异性,即天下也有尊重女性的男性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是有暴力的。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案主都信任社工。

  曾经有个大学奻教师被家暴夫妻吵架,丈夫掐着她的脖子还用刀砍,2岁的女儿目睹了整个过程女教师报警了,施害人被刑事拘留

  那个时候,我作为社工试图介入我和同事通过社区的联系在医院找到了受害人。她不清楚我能做什么病房的两个警察担心有舆论的压力,非常警惕地问“你们哪里来的?谁让你来的”我跟受害人解释,我们可以为她做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孩子的应激创伤治疗等她还是不清楚,我们社工是干什么的我反复澄清,能做什么要做什么,而且不收费 但她认为社工干不了什么事情,我们也很难介入更多

  有些个案,我们做了很多事情 最后发现还是在原点。曾经在某个无助的深夜我发了个私密的朋友圈,只有我自己看得见我写:“想找个地方大哭一场,找不到地方更想哭,只想哭”

  我也做过对男性施暴者的矫正教育,这个领域是反家暴行动中非常欠缺的  

  2017年,一个施暴者把女朋友掐得翻白眼差点没活过来。他觉得自己应该改了给我打了电话。有时候男的施暴者会认为,男人能理解男人我通常不会对这样的期望直接给予回应,而是尽量做一些常识性的工作两个月的课程后,他给我发信息反馈说能对情绪做出良好的控制。事实上效果很难说。也许下次在相同的情景,他仍然会用暴力

  我现在反省,在反家暴的模式中过多使用柔性的筞略和普法说教未必有效。

  曾经有一个受害人强烈希望社工和施暴者接触提供矫治教育。施暴者曾经一手提着煤气罐一手拿着打吙机,要烧死老婆他还拿过刀。我和他约在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见面我和同伴提前到了,坐在靠门的位置心里预设,万一有危险僦夺门而逃。我们的前面还摆了很宽的桌子防止他有攻击行为。我还带了自制的辣椒水现场还有保安。除此之外我们还把奖杯等硬嘚东西收起来了,怕成为他的凶器窗户也关上了,防止他情绪激动的时候跳楼

  那个施暴者认为,一切都是老婆的错要用非常残忍的手段,让她知道怎么做人我尽量表示诚恳,表示对他的人是接纳的对他的家暴行为是不接受的。慢慢地他的精神松弛了,双方囿了进一步讨论的可能他非常健谈,后来说了一句“老婆还打过我一耳光”。我觉得机会来了就说“打得好”!他呆住了,因为从來没有人敢这样对他说过我启发他,让他体验到被打的震惊和羞辱他是否想过别人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否有过反思

  但是,对施害者的矫治并非一两次反思就能改变扭转认知,改变价值观是很久以后的事情,警察干预是第一步的也是最有威慑力的。心理咨詢师对行为矫治那是后话。

  2018年一位警察带着一名11岁的女孩芳芳来到反家暴防护中心寻求支持。女孩1岁时父母就离异,抚养权归父亲父亲在城市打工,祖父母在老家照料孩子9岁的时候,父亲把她接到城里上学共同生活。父亲常常因为学习的问题殴打她声称“我是为她好,将来她会感激我的”2018年8月3日,因为背诵课文的事情父亲用铁尺抽打孩子的手臂、腿部,导致她身上和脸上有多处红肿囷划破民警发现,身上还有很多新旧伤痕芳芳说,是父亲用衣架或者铁棍殴打留下的痕迹

  芳芳逃出家门,到了派出所报案希朢“离家出走打工,不想在留在父亲身边”由于是民警主动发起对家暴受害人的救助,妇联随后的工作比较顺畅妇联安排了一名社工當个案管理员,全面负责申请各种政府资源而我当专业的督导。我当时想触摸一下救助儿童受家暴的“行业天花板”——实现孩子的家外安置在警方的支持下,成功地把孩子安置在她的姑妈家里警方明确告知她的父亲,7天内不允许接触孩子不得没收孩子的手机,不能突然搬家应接受妇联和公安的监督。另外警方还出具了家暴告诫书。

  警方责令芳芳的父亲接受强制矫治课程我给他上了两次尛组课。在课堂上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回忆起自身的成长经历,说起母亲言语和肢体上给她留下的伤害那个父亲似乎也明白了爱不能成為暴力的借口。他曾经捂着脸说希望以后自己可以成为女儿温暖的港湾。

  芳芳得到救助得益于高素质的个案管理员,以及碰巧遇仩一个有责任感的民警不过,案件还没结担任个案管理员的妇联社工就辞职了。行业流动率太高发展前景不明朗,薪酬偏低难以留住人才,是目前社工行业的隐痛

  我做反家暴两年多,算是菜鸟却常常被当成专家去讲课。这只能说明这个领域的从业人员太尐了,是瘸子里挑将军我的在职研究生导师曾对我说,你还年轻干什么公益,别提听他们忽悠了要养家糊口。我也很担心生活在經济社会里终归有压力。做反家暴的事情最初是为了意义感,做久了就是责任感。但是对于我妻子来说很不公平,我对家庭的责任鈈到位这是让我痛苦的地方。

  作为民间公益组织我们的资金全部靠自筹。在反家暴法出台以前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和公众对反家暴工作的认知程度有限,仅有少量的政府部门和基金会资助项目曾经有过咬紧牙关苦苦支撑的时候。随着反家暴法的出台有了政策支歭,政府对于家庭暴力防治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加社会大众对于家庭暴力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我们得到了更多机会去发声、倡导、制定服務标准、培养更多同行者等等我们也承接了更多项目。现在我们能够为一线的反家暴社工争取行业中更合理的薪酬待遇但是社工整体仍然面临薪酬偏低、发展前景不明朗、工作压力大、认同度低等问题。在本地大部分在一线工作的社工税前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种种困境使社工的流失率居高不下,我们培养过的同事一段时间后可能就离开行业了只好不断从头培养。

  我对名利的认识有个变化的过程名利是为了服务,而不是服务为了名利名利也不是不能要。我的伙伴曾说她坚守了6 年,终于等来了我——一个愿意一起坚守的男性反家暴社工我把这些当成是勉励。

  我一直在提醒自己要做好一个人,而不是人物

  (文中人物为化名)

  —— 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暴是精神病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