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汉方足汤通痹汤治疗不安腿怎么样?

不安腿综合征(中医)预防和治疗

  治法:淡渗利湿宣痹通结。

  方剂:薏苡竹叶散(《温病条辫》)合二妙丸(《丹溪心法》)加减

  药物:薏苡仁30g,滑石15g竹叶10~l5g,茯莓15g蔻仁3-5g(打),木通10g牛膝15g,苍术10~12g黄柏3~5g。

  方义:用苡仁、滑石、茯苓、竹叶、术通淡渗利湿苍术、黄柏、牛膝遥络除湿,蔻仁、苡仁宣化湿邪醒脾除湿。

  加减:下肢灼热甚加知母、忍冬藤清热宣痹酸胀筋挛加芍药、木瓜、甘草舒筋缓急,麻木沉重加木防巳利湿胸脘痞闷加枳壳、杏仁宽胸理气,症情较重者加秦艽、桑枝、钩藤、伸筋草宣痹通络

  变通法:亦可用宣痹汤或加减木防己湯(均为《温病条辨》方)出入。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泄阴。

  方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合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药物:生黄苠15~30g,党参l0~15g白术10g。陈皮5~10g当归10g,麦冬l0g五味子3~5g,黄柏3g升麻3g,柴胡5g甘草5g。

  方义:黄芪、党参益气升阳陈皮,白术囷胃健脾升麻、柴胡佐使黄芪、党参以升清阳,麦冬、五味子养心阴黄柏泻相火(阴火)。

  加减:灼热甚者加知母、生地养阴泄热酸胀筋挛加芍药、木瓜舒筋缓急,食后饱胀加苍术厚朴燥湿除满,下肢麻痛加羌活、防风祛风通络

  变通法:亦可清燥汤(《脾胃论》)出入。补中益气清热利湿,药用生黄芪、党参、苍白术、陈皮、生地、当归、麦冬、五味子、黄柏黄连、泽褥、猪苓、茯苓、升麻、柴胡、甘草等,适于脾气不足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湿热下洼者。

  治法:养血柔肝舒筋通络。

  方剂:补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生熟地各10g,当归10~12g白芍15~30g,川芎3~5g枣仁10~15g,木通10~15g麦冬10g,甘草5~10g

  方义:用四物汤养血和血,枣仁安神补血芍药、木通、甘草舒筋通络,麦门冬补阴安神

  加减:睡眠不安加夜交藤、五味子安眠;头晕目眩毛发、爪甲不荣,加何首乌、早莲艹、女贞子养血;下肢不适感甚者加怀牛膝、鸡血藤、伸筋草宣痹通络。

  变通法:若见腰酸、颧红、盗汗、耳鸣有肝肾阴亏症状者,用杞菊地黄汤(《医级》)加减补益肝肾。

  治法:凉血清热化瘀

  方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加減。

  药物: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15g生地15~30g,当归10g丹皮10g,紫草10g牛膝15g,黄柏3~5g

  方义:方用生地、丹皮、赤芍、紫草凉血清热,桃仁、红花、牛膝、当归活血化瘀黄柏清热。

  加减:烦热甚者加白薇、秦艽、黄芩、山栀清热

  变通法:可用解毒凉血汤(《医林改错》)加减。

  1桂枝新加汤:桂枝15~30g,白芍15~30g黄芪20~30g,当归15g川芎15g,大枣5枚玄胡15~2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阳气不足桂枝用量大于白芍,阴血不足白芍用量大于桂枝适于气血不调者。

  2、加减三仁汤:杏仁、蔻仁、竹叶、厚朴、通草木瓜、秦艽各10g,滑石、牛膝各15g薏苡仁、桑白皮、忍冬藤30g。水煎服每日1剂。适于湿热内阻者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双侧)。

  方法:用1~15寸毫针,常规刺法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

  疗程: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

  取穴:耳神门、皮质下、内分泌。配以相应部位如踝、膝等。

  方法:芏不留行子贴敷胶布固定。嘱每天按压3次每次1~2分钟。

  疗程:隔日1次7~10次为l疗程。

  本征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肌电图、腓肠肌活检等均无阳性发生。多见于缺铁性贫血、糖尿病、慢性肝病、尿毒症、维生素缺乏以及某些药物(如异丙嗪、苯海拉明等)反应,亦有长期受寒所致原因尚未明确。

  本征以气血不和肌肉、筋脉失养,血脉痹阻为证治着眼点而治从湿鬱、脾虚、肝弱为主。在临床上尚需辨虚、实两证脾气不足、肝血虚亏以虚证为主,当以补益;湿郁经脉、瘀热深伏以实证为主则宜除濕宣通、凉血清热为主。实际上虚实证候往往互兼,即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中气不足兼有湿郁、热蕴者当加三妙丸除湿,知柏以清熱;肝血虚亏久而可致血络不通故又需加鸡血藤、首乌藤、牛膝、伸筋草等通络舒筋之品。而湿郁经脉病本在脾,如见脾气不健、胃气鈈和者则可酌加二陈、平冒、四君子等方,选加数味出人之又有慢性肝病见本征,则宜茵陈四苓汤、丹栀逍遥散或一贯煎法辨证进方出人。

}
采纳数:0 获赞数:2 LV1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
采纳数:0 获赞数:2 LV1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方足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