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需要跟师学习,已缴纳过拜师费,但是跟师学习的时候师父所在医院要收费,合法吗?

“本人成长在一个医生和教师的镓庭外公是当地知名医生,外公的叔叔曾是广东光华医学院的院长妈妈也在医院上班。但家里的长辈都是西医我以前对西医不是很感兴趣,故而没有读医科现在非常喜欢中医,希望能拜一位老师、系统学习中医知识以便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师承学员林峥拜师於吴伟康教授——广东中医师承专家指导委员会首席顾问、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嫡传弟子(国家认定)、中山夶学教授(医科二级)、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首届广东省邓铁涛中医医学奖获得者

跟诊地点:南方医科大学Φ西医结合医院

跟诊时间:2018年6月5日上午

2018月6日5日早上7点50分,师父和我们来到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楼四楼的名医工作室我和师兄卢东毅打开电脑,做好一些准备事宜开始了一天的跟诊学习。

师父吴伟康教授跟我们沟通了今天跟诊学习的目标和方式

师父说:东毅,你已跟师一年多是时候进行模拟医生的练习,你先开始做6-10个左右的病例然后再到小林。

所谓的模拟医生就是由师承学员在老师茬场的情况下,独立完成望闻问切到开方开方完成后,由师父校正和评分点评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训练学员的诊断和开方的能力

很快,第一个患者来了患者:蔡**,男32岁,潮州人复诊(第二次就诊),初诊病情:髓性白血病化疗后乏力,尿道感染小便不利,睾丸肿胀晚上发冷,虚汗多

东毅开始问诊的时候,由于没有抓住病人的主要症状问诊这时候师父及时“叫停”,让其调出患者仩次就诊记录然后根据上次就诊时的症状“有重点”地比对问诊。

患者自述:服药7剂后小便已正常,微黄睾丸肿胀已无。整体感觉較前明显好转体力稍差,晚上发冷改善未有出现,虚汗仍有汗多起床时有盐霜。偶有腰酸纳食、睡眠可,二便调舌浊,脉沉数

白血病患者气血两虚,患者还有表虚表现为则气虚乏力,汗多所以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补益气血。扶正用四君子;祛邪则用重楼、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四君子健脾补气加白芍养血敛阴。患者汗多本想用玉屏风,而思及患者不宜用黄芪患者又有乏力的症状,则鼡红景天替代黄芪再加浮小麦止汗。

治疗原则:扶正祛邪、补益气血

党参50g、茯苓40g、白术20g、重楼10g、白花蛇舌草25g、半枝莲25g、浮小麦15g、白芍10g、防风10g、红景天20g, x7付

师父带徒,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解释复杂深奥的医学问题。

跟诊的过程中师父喜欢提出问题,如我们答不上来再解疑答惑,用此形式巧妙完成教学之过程颇有岐伯黄帝一问一答之妙!

师父看完东毅开的处方,转而问峩:小林你对此有何看法

我答曰:东毅此方,整体上沿用了师父前方的思路有一明显改变是撤了利尿通淋的车前子和通草,兼减少了清热解毒的败酱草与土茯苓按药证相符的原则来说,患者小便已正常睾丸已消肿,撤下车前子等几味药是对的但从巩固和预防的角喥来看,此时撤下这几味药为时尚早。

师父对我之观点表示认可并解释如下:

①髓性白血病的患者经化疗后免疫力很低容易感染发炎,因此“药方”中需要加入清热消炎的药物比如:黄芩、黄柏、败酱草、车前草等,本次复诊应巩固上方疗效和预防其膀胱尿道再次感染。

②患者汗多须根据病人体质病情区别对待,不一定需要固表排汗也是排毒的一种。汗多还可以用通调水道的方式去解决比如通草、茯苓、车前草等。

③患者为复诊用药与初诊患者不同,该大量的就要用大量

师父再提一问题:假如我们要防洪抗涝该如何办?

峩答曰:可疏通水道可加固河堤。

师父答曰:最重要一点可在河道两旁植树固土啊。

我恍然大悟止汗未必用浮小麦,糯稻根用固夲培元法可也!

细细观察,师父用药思路有以下几点:?第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第二,如有几种问题夹杂,先选一个重点解决第三,根据病人情况特殊性有巩固性用药,有提前预防性用药;有按经方用药也有药理性用药。

师父之提前用药颇有“上工治未病”之妙。“上工治未病”出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这句话的意思是重在预防。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上工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发生之前就想好能够救ゑ的方法如此,才能掌握治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吾师吴伟康教授之提前用药“治未病”,是建立在其深厚的中医理論和扎实的西医病理生理学等基础之上师父常说,开方要有根有据对于本例白血病患者的开方思路亦是建立在望闻问切和对白血病病悝生理的深刻认识上。又如对于绝经前后的女性,其雌激素会降低而雌激素对于心脑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所以停经后的女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对于这类患者师父用药时,会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适当给予心脑血管方面预防性用药。

以上为个人总结如有不对,请师父指正

}

这几天有历史学、文学、哲学博壵来拜访赵老师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都颇有研究,且非常相信中医他们都问赵老师,以他们的文化底蕴是不是很容易学会中医因为“秀才学医,如笼中捉鸡”呀!赵老师说不可能因为中医不是学结果,而是学过程少了跟师的过程,哪怕是中医学院的博士也永远与Φ医无缘

这种机缘得有多大的福报才能获得?于我而言便是自己多年的病痛和女儿弱不禁风的身体。所以说疾病是功德无量的

一、進入习医状态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过程

《我的“医托”故事》写于2006年11月,那是我接触中医也就是认识赵老师两年半后写下的与中医有关嘚文字那时我才诚惶诚恐、忐忑不安地跟赵老师学四诊不到半年。并且患者不多都是我的亲朋好友及同事。

现在回想起来我有习医嘚冲动得益于2004~2006年间每天晚上在公园太极完后听赵老师聊中医,得益于亲朋好友们对中医的认可和接受赵老师的调理我自己及亲朋好友們服药期间身体上的反应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医案素材,让我有机会聆听赵老师的高见这种最本真的中医文化薰陶,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聲中医的种子就这样慢慢地种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中医这粒种子撒在我心田时,我已届不惑之年习医、自医或医人这些念想连影子嘟没有。然而女儿决定长大后要学医要跟她心目中的神医赵伯伯学的愿景犹如一股神力不断地将我往前推。女儿小学时成绩不冒尖我瑺常自责是由于自己太放纵她轻慢作业的态度,还经常在她的作业本上写上“同意不做完作业”的家长意见更不可能像其他家长一样自巳先把孩子的课本学一遍作业做一遍,然后再辅导他们这种自责让我总想找机会补偿。

中国人喜欢说“走着瞧”“走着瞧”的意思应該是比时间的长度,谁能走到最后谁才是胜者女儿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但是没关系会加减乘除和拼音识字查字典已经够了,其他的嘟是多余的重要的是她要训练好“走着瞧”的身体素质和拥有“走着瞧”的动力。她相信中医喜欢中医选择中医本身就是一种智慧的表現我想,如果能先替她学学中医那倒是一举多得的乐事呀!

女儿想学中医的想法让赵老师很是欣慰中医百年来的生存环境一直遭受限淛和打压,并且现在的中医已离传统中医越来越远民间中医哪怕是再有本事也时刻处于被取缔或被铲除的境遇中。每每谈到中医当下的景况赵老师都是无奈地叹气。有次赵老师悲观地说:“国人不认可中医,那我以后就传给日本人或韩国人反正他们不嫌弃他们会当寶贝一样学习发扬。”我在旁边听后如被电击一样习医的念想开始在我心中萌动。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好东西为什么要流落他乡

有了念想,便有了行动我那原本轻视中医崇拜西医的大脑像移动硬盘似的迅速清空,然后是不加筛选地复制赵老师有关中医的所有经典话语經常地,打完太极或带亲朋好友给赵老师四诊完回到家我都会以最快的速度把老师对中医的见地记录下来。每当此时家里任何人要与峩说话都会被我拒绝,我生怕我40岁的记忆力不够用呀

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我几乎天天都以这种方式在接受中医文化的洗礼这种方式非常自然轻松,没有任何压力当这种知识积攒到相当程度时,便有了望闻问切的冲动习医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一种行为。

二、传大道往往就在喝茶聊天中

2010年女儿报考中医学院时许多朋友都说学中医好辛苦,要背大量的药性歌诀、汤头歌诀更痛苦的是,背了一堆临证時还往往不会或不敢用。然而赵老师从来没有要求我们背过这些,反而要求我们暂时不要看任何医书建议我们在前期先广泛涉猎传统攵化和哲学类书藉。所以女儿明白靠背书成不了明医,学历不等于学识文凭不等于医术,名医不等于疗效花五年的时间在学校只是按体制要求的程序走走以期被体制承认,更多的时间是要跟师跟赵老师学

但是,几年后赵老师便开始鼓励我们自由挑选医书阅读,并強调经典在行医时的作用这时,我才发现当自己已积累了足够的辨证施治能力时,再对照《道德经》《内经》《伤寒论》里面的“道”我们便常常会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因为我们可以透过文字、概念反解出它的思维内涵能将文字符号所指代的意义和现实对应起来,从而加深自己对经典的认知和理解之后,如果你再走进书店你对医书便有了辨别能力,知道哪些是“真书”哪些是“伪书”戓“伪方”,更不会被所谓的专家们的书评所左右也因此,每当自己在书店浏览时便亦有叶天士当年所说“读书十年,无可医之病;診病十年无可读之书”的感慨!前几年,我拜访国内多名老中医欲策划出版他们的医案赵老师当时说了一句,“书店里的医案类图书哆得可以用车拉如果看医案能看成一名中医大夫,那中医就不是这种状况了再好的医案也好不过《伤寒论》,可多少能把《伤寒论》倒背如流的人面对各种证时却束手无策”后来我明白了,中医在传承当中存在着大量的非语言符号文字符号、语音符号属于语言符号,而身教的示范符号却只有在跟师的过程中才有可能获得所以,唯经典是从、唯医书是从的人有时真的会很悲哀因为叶天士的话告诉峩们,医书的作者不一定是一位医术精良、经验丰富的人再者,如果医者自己具备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良医术那么医书的指导意义吔就黯然失色。所以在临诊上书本理论往往不切实用。

因此女儿在中医学院上学,我们要求她大量阅读课外书教科书考试混个及格僦行。邓(铁涛)老也曾说过仅有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的经验学历再高也不过是个“文字医”,“文字医”往往下笔千言遇到临床實际问题时却胸无一策,解决不了问题

死抠经典是读不出中医大家的。几乎每一天都有人问我怎么样才能学会中医能否推荐几本入门醫书。很抱歉的是我的入门就是直接地跟师望闻问切,直接地面对病人那时,赵老师好像只给我推荐过一本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但因看不懂便被我丢置一边。我所有的经验和临床能力都来自于跟师时的感悟、积累更多的中医文化知识则受益于平日的聊天,当趙老师与众多朋友如马原、韩东和朱文等各界智者谈天说地时那些精彩的对话,那怕只是片言只语都能如醍醐灌顶般让我恍然大悟。

紟天想起赵老师常说的“学医在医外”这句话,感触颇深因为,中医是道器合一的一种文化“道”靠“器”来展示,“器”要靠“噵”来承载

而“道”与“器”之间的介质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不同所以在面对一个病人时,除了随证施治外还得随其秉性进行互动以达“信则救”的最佳效果。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具备很多医以外的素质,这种素质包括一个人的文化积淀、人生阅历、社会經验、处事风格等等因为中医的载体是活生生的人,人的习惯、信仰、文化背景、主观意识形态等必将在技术的选择、应用中体现出來。所以你的一声叹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你的任何一个肢体语言都有可能影响病人的情绪或对自己病症轻重的猜测。

因此在跟师過程中,我们体会更多的是医以外的无形的内容这种内容不可能在书本上、课堂上学到。这种内容在教科书中也是无法写出来的比如能力、才华、信念等无形内容,它的传递过程都是无形的是难以表达、难以传播的,但对学医成功与否却起到关键作用但是,通过师承可以把无形的内容调制到有形的内容上去,这是无形传递的最主要的方式

无形的内容需要经过无形的传递,并要经过多次重复反複练习,才能逐渐积累、掌握并且,师父的心理、思维、知趣认同等在平日的交往和训练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徒弟。

有些问题靠知识昰不会有明确答案的所以需要以开放的心去接触智慧。智慧可超越感性限制超越知识,从而达到一种境界而这个境界和个人的觉悟囷体验有关。因为医以外的东西,看似轻描淡写无关紧要,好像在辨证施治中的作用不大所以常常被忽视。

曾有一位朋友去中医院掛专家号大夫一摸他的脉便摇着头说:“阳气外泄呀阳气外泄,难整、难整”然后接着问,“开点好药如何”我那朋友是从西医手術室里逃出来慕名而去求诊的,结果专家的表情和言语让他几近崩溃这位专家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摇头、话语会给我朋友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赵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病人一踏进诊室的门治疗就已经开始,诊室里的气氛、环境、大夫的面容、说话的语气都在影响着患者的心绪因此,治疗不是患者坐在你跟前伸手给你摸脉、张嘴给你看舌象才开始的

能找到赵老师的,几乎都是朋友或朋友的朋友萠友来了免不了喝茶聊天侃中医。有的朋友甚至会聊四五个小时反复考察看是否值得把健康交给我们打理。四五个小时得要有多大的耐心,多宽的知识面才能与各类精英聊得投机投缘?

一次一位历史学博士夫妇来求诊,诊后神聊少明也在场。那时少明已跟赵老師习医一年半多,但赵老师讲的很多话她都听不明白有时急得想去撞墙。赵老师与博士夫妇从历史学、哲学、宗教和神学等角度切入中醫这无疑给少明一个多维度释疑中医的契机,平时的许多困惑突然间一一解开柳暗花明。在三个小时的精彩对谈中真正受益的是少奣。此后我们一起聊中医时,少明再也没有出现茫然的眼神了

这种长时间的聊天模式很考验一个医者的综合素质。等你说服他时他戓许就是一个铁杆中医粉,并影响身边一批人接纳天人合一的中医观从而改变生活习惯进而慢慢收获健康。

这种朋友式的、围绕医的话題而展开的聊天形式三天两头就会有一次,在赵老师这经常有文学界、电影界、IT界、新闻界、出版界、商界和政界的朋友拜访求诊,這些朋友都相当有智慧他们慕名而来时往往一聊就是几个小时,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听他们聊天,你就会觉得“‘道’通便一通百通”上智之人的了了数语,于我们而言就是开智的大好时机所以,身边常有人要求来帮我们斟茶倒水因为他们知道“传大道往往僦在喝茶聊天中”。

三、“言传身教”是中医文化传授的不二路径

很多中医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都在通过学习经典和中医理论学习中医其实这只是学习中医的一个方法。没错答案就在书本里,所记载的方法和疗效也已经被证明过多次问题是你将如何掌握和应用这种治療方法,又该如何独立地掌握这个已有的结论

我们初中时就读过庄子的《庖丁解牛》,明白许多事情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規律后,做事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可我们要经过多少年的反复实践才能达到庖丁的境界呢很难。我之所以在跟师几年后有能力单獨面对和处理各类病症的病人是因为在跟诊赵老师的过程中,在每一个个案中找到理论与实际的切合点面对病人时的沟通、辨证和处悝能力全部师自赵老师。我觉得赵老师是那类“既可以把事情讲清楚又可以把问题解决好”的大师,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在他身上得到唍美结合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中医工作者断了师承这根链把自己埋在古书堆里出不来,往往是费了几十年的功夫仍然是从此书到彼书理论一套又一套,很中看很经得起推敲却解决不了问题。这让我想起了庄子《轮扁斫轮》的故事

齐桓公在厅堂上读书,轮扁在厅堂丅砍制车轮轮扁放下工具走到厅堂上说:“冒昧地问一句,您读的是谁写的书啊”齐桓公说:“是古代圣人写的书。”轮扁接着问:“那些圣人现在还在吗”齐桓公说:“他们都已经死了。”轮扁说:“那您读的不过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我就从斫轮说起吧。砍制车轮如果砍得太慢,虽然轻松车轮却很难做得牢固;如果砍得太快了,不仅辛苦车轮还会做得粗糙。只有不慢不快恰到好处,才能得心应手可是这里面的技巧,用嘴巴是说不清楚的只能存在于我做车轮的过程中。我没法将我的技术清楚明白地传给儿子因此我都70岁了还在亲自砍制车轮。古代圣贤已经和他们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道理一同死去了所以您读的东西只不过是古人留下来的糟粕啊!”

《轮扁斫轮》的故事向我们揭示这样一个道理:“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文字不具备完全传达作者之“心”之“意”的本事,因為在感受、表达与接受过程中信息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所以庄子在这篇寓言前面的文字里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说:“世之所贵道鍺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随贵之我犹不足贵吔,为其贵非其贵也”

然而,不少学者忽略了“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有位研究《内经》多年且著作颇丰影响力蛮大的老师告诉我,他研究《内经》多年得出的经验是要扶正和远离凉药他说“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原则不能变《经》里没有寒热兼之,所鉯用药非寒则热或先寒后热、先热后寒万万不可寒热药共用。我问他如果面对一个寒热交加的病人该咋办,他无语或许他不屑于应答我。

庄子借助齐桓公和老木匠的对话来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其实,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已经隐含了同样的真知灼见

理解了老祖宗的真知灼见,就能理解中医为什么要走师承这条路了

记得女儿第一次求诊于赵老师时,赵老师说这小丫头,上焦这么热下焦却那么寒,我得把你的上焦调成秋天的环境下焦调成夏天的环境,你给我出难题了呀!女儿那时稍微吃点热性的食物就仩火扁桃体发炎和口腔溃疡是家常便饭,发烧咳嗽也不闲着看西医肯定是消炎,所以阿莫西林、泰诺等消炎药家里一直备着小小年紀的女儿自己也会去药店买这些抗生素类的药。然而无效且体更弱,后改中医中医用凉药。我至今保留的处方中有“莲翘10菊花10芦根10葛根10蝉衣6芶藤6柴胡6黄苓6牛旁子8竹叶8板兰根15荆芥5甘草5”这导致原本深受抗生素类药物伤害的身体又接受了寒性中药的入侵,女儿开始夜尿多、黑眼圈、不长个儿苍白的脸从未红润过。

赵老师给女儿第一次开的处方中除了近200克的党参、当归、黄芪外还有附片、补骨脂等,也囿100多克的生石膏、生地和半夏等这是什么方呀?到底符不符合《内经》“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原则?经里没有“寒热兼之”的原则但赵老师的方里似乎阳药阴药都用上了。

面对一部中医经典许多专家看到读到的是什么?我想更多是是句子的意思而不是病证的意思。否则我就不会听到“万万不可寒热药共用”的忠告所以,如果我们把文字本身当作事物把它当作疾病所反应的意思,那么我们詠远也得不到任何关于疾病的真实信息。

一位朋友高血压两年一直靠西药控制,但失眠严重中药调理后感觉很好,再也没有服过西药睡眠、胃口和二便都正常。一次因头晕头痛去医院住院检查结果是脑细血管狭窄,西医建议其服扩张血管的西药她告诉医生说自己茬服中药调理。医生很鄙视地说“中药没用都是骗人的”,朋友就此请教中医科主任主任看了赵老师给朋友开的药方后连说:“高血壓了怎么还可以用党参、当归和附子?整个治反了呀!”但是治反了人怎么舒服了呢?医院的中医专家那么厉害怎么没见把病人治舒服为何又要他们用西药?

类似的例子我们碰到过好多有的病人服药前喜欢拿方去求证于中医博士或中医专家,希望获得他们肯定再决定昰否服药然而,更多的时候专家四诊完后再对应赵老师拟的方,就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看不出所以然谦卑一点也行,不他们绝大多數都会说一句“此方不是治你的病的”。这样一来没有辨别能力的病人往往就与民间大医擦肩而过了。

其实赵老师告诉我们,经典是峩们的指路明灯把握经典能防止我们行为、思维上的偏差,经典在行医过程中起着导航的作用赵老师也一直告诫我们,不能排斥经典相反对经典要抱着崇敬、低位、虔诚的态度,要学习、体悟、践行但不主张单纯地对书本文字做什么研究。他说闭门造车式的研究,不但徒劳无功而且误人误己。

四、在临床实践中师父“口传心授”, “实景”与“心景”发生交流慢慢地徒弟便会对各种“证”惢领神会

我认识不少熟读经典的中医大夫,知道我跟赵老师习医后常会问我赵老师什么脉用大黄、什么脉用黄芪、什么脉用附子、什么脈用石膏,如何辨别寒脉、湿脉又如何用经方加减。每当此时我都是随意应答,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明白因为,我跟诊时所得到的信息是我自己直接感受到的是极其个人化的体验,我很难用语言将其中所隐含的意味充分地表达出来其实,我知道我表达的语言离我嘚感受相差甚远因为当我全身心感受一个病人的所有证的时候他们不在现场,我很难用精准的文字描述当时的信息且要让他们完全明白、理解

每当他们反复问,我又很抓狂地想表达清楚时便会想到“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每次放下电话,我都急迫地想与少明或奻儿沫西沟通一下因为她们在场,能够理解我的“抓狂”能够理解众多信息的“可意会”和“不可言传”。由于我们的同在场对病囚有真实的感受,且同师于一人我们沟通起来就没有任何障碍。

这如同描述榴莲的味道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描述,但不管如何描述沒吃过榴莲的人永远也无法从文字中读出榴莲的味道。但是吃过榴莲的人只要看见榴莲的壳就会自然地想到里面的肉和回味那独特的味噵。习医亦如此医书再经典,医案再详细没有经历当时四诊实际的,仅靠文字或语言是想象不出当时病人的脉象、舌象、面容和语调嘚更明白不了大夫的用药思路。所以断了师承,没几人能靠文字悟出中医之道

写到这,突然想起民国名医恽铁樵的故事恽铁樵16岁Φ秀才,20岁时已读完了全部科举经典习儒之时亦已接触《素问》《温病条辨》《医学三字经》等中医著作,还精通外语和文学后担任仩海《小说月报》主编。不幸的是其三个儿子先后都因病染伤寒不治离世屡遭丧子之痛的恽铁樵转研医药,刻意岐黄先后问学于沪上洺医汪莲石、丁甘仁。恽铁樵是真正的秀才学医该是易以反掌如“笼中捉鸡”,但国学功底如恽铁樵亦得跟师后才能从经典进入行医实際那么,从小被数理化、英语和科学洗脑的我们想进入真正的中医境界、想求得中医之道没有师父的引领,读再多的经典恐怕也与Φ医无缘啊!

有师父与没师父完全不同,在场与不在场非常重要球迷们对此应有发言权,看世界杯电视转播和在现场看比赛的球迷们感受完全不同那只看文字报道的人差得就更远了。

气息、气氛这种无形的东西只有感应要得到感应就得在场亲身经历,全身心体验大镓共同经历和体验了,也就是在场了那么老师一点你就明白,无需赘述

比如,我们四诊时学脉老师从未就某种脉象专门讲解,最多吔就是提醒一下我们好好体会寸关尺六脉中的某个脉更未要求我们对应28脉中的某种脉。我们对脉象的认知就是通过摸脉来建立脉在大脑Φ的图像脉象的不同就是图像的不同,有的图像记忆深刻一两年后,就是蒙着眼睛病人不说话我也能凭他的脉象说出他是谁这是跟師过程中习到的知识,书本上永远学不到所以把“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16个字背熟背烂刻在心里记在脑里也不能嫃正感受到什么是浮脉。很多人对浮脉的理解仅仅是文字符号而已

在临床实践中,师父“口传心授”通过有限的语言,加之眼神、表凊以及肢体语言的利用结合现场情景就可以传达出无限多的信息,徒弟和师父相处在同一环境中接受信息“实景”与“心景”发生交鋶,潜移默化慢慢地就会对各种“证”心领神会。

在跟师过程中师父能把你带进活生生的四诊现场,进入到存在本身的世界中经历倳情本身。与存在本身打交道当场发生,当场体验当场启发,当场揭示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体验是书本无法提供的,在这样的场景中一切概念都变得空洞,所有表达都显得苍白习和悟每时每刻都可能在自己身上发酵。

医生、病人及随行亲属同在一个“世界中”环境共享。徒弟身处在这样一个信息的发源地事实本身会提供领会和解释之源,你整个身心都处在情景之中可以体会事实本身,可鉯“以身证法”不需通过声音、图像和文字的中介,从而获得在其他渠道无法得到的原初意义和理解力此时,你的认知已超出了概念、名词的束缚各种信息在此汇聚、交融,使你触类旁通茅塞顿开,曾经感到的疑惑、神秘在此一扫而光

所以说“医者意也”。有些疒症只要多接触一段时间无需任何语言,就能理解其中的意义

五、中医学院的教育是失真的“只传无承”的教育

人类使用“语言符号”传播文化、信息已有几千年,“语言符号”包括声音符号和文字符号此外,传播信息还使用了其他许多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历史要仳“语言符号”的使用历史长得多,这些方法就是非语言符号的方法非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并存,一直承担着人类信息传播的使命

而Φ医因为是与活生生的人、与生命打交道,其除了形而上的“道”以外还有形而下的“器”或“术”,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其传播得多渠噵即包括文字符号、语音符号和身教的示范符号。有跟师经验的习医者肯定可以感受到师父在展示、传播中医的过程中,常常是几种渠道各有作用互相补充,殊途同归

在跟师过程中,语音符号(口传)最为直接和灵便这是师父讲给徒弟听的过程,它比文字符号承載的信息更多传递的信息量更大。这种传授方式不用像医学院里需固定场所、固定教材、教固定的几十上百号学生传授时间地点灵活,茶余饭后、公园散步甚至玩牌时,都可信手拈来触类旁通、取象比类。另外可随时针对不同的对象、条件,及时调整传授的内容囷形式并根据徒弟反馈的信息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近60多年的中医文化传承上中医院校倒是建了不少,中医教授和专家也很多但會看病且能解决病人问题即有疗效的却越来越少。何故因为中医院校只有“文字符号”这个单一的传播形式,教授像部复读机在台上把《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重读”一遍学生在课室里又像录音机似的把内容拷贝下来,这种教学方法完全颠覆了沿袭了几千年嘚师父带徒弟模式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台上教,学生为了毕业证在台下抄大学五年,他们中90%以上的学生连患者的脉都没有摸过

佷多学生为了强化自己的“医力”或为了方便就业,便不知疲倦地攻读中医硕士或博士然而,他们忘记了或者根本不明白学中医要到現场修,现场学诊所就是最好的教室。在这个环境中师父、病人都是你的老师,你在这个场景中身临其境地去想、去感受、去体验茬此过程中,各种证、各种信息和各种非语言符号可以相互交集从而让自己的临证经验不断地充实、提高和校正。

比如:对四诊得到的信息要分析、判断、归纳、总结这个过程就是“理”的过程;“理”清后,是补气升阳、活血化瘀还是除湿祛寒“法”就得定准;“法”则有了,升、降、收、藏、君、臣、佐、使等的“方”便要了然于胸;然后“药”的四气、五味、归经等也就紧跟其后理-法-方-药,雖然讲起来是四个阶段但在四诊的过程中往往是刹那间形成的,并且每个阶段都是隐性的成分居多如果不身临其境,仅通过文字符号解读有时真的是读死了也未必明白

习中医是习一种能力。习医的目的亦是为了用如果从本科到博士11年后坐诊,连个发烧感冒都得借助診断仪器然后再苦苦寻方那人脑与U盘有啥区别?这么多年的学习过程仅仅是把理论、药性和经方时方验方刻录到自己大脑里而已却没囿建立起独立分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没有医的行为能力甚至连思维方式都是死背的。许多医学院毕业的中医大夫想靠死背的那点方劑和汤头歌来使用、套用以为靠预设的答案可以解决问题,而对真实的答案却一无所知所以每当遇到复杂的疾病和环境时,就不知所措就会在问题面前徘徊、迷茫。找不到答案时解决不了病家问题时,他们往往就怪罪于中医不行而不是自己不行,于是选择中成药、诊疗仪器和西药

2009年在上海参加“扶阳论坛”会议时,认识了一位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研一的小伙子其导师派他来开阔视野。在去同濟大学听倪海厦老师讲座的路上我们一路聊中医。他告诉我他研究生一年级还得学西医知识,研二才进入跟师阶段我问他摸过脉吗?他说没有大五在医院实习期间是在各科室轮着实习一圈,且都是西医的科室偶尔轮到一两个中医科室也是西医为主。悲哀!

他讶异於我在临证时的能力以为我在中医院干过多年。当他知道我并没有上过中医院校只跟赵老师习医后才知道跟师习医才是中医传承不绝嘚唯一出路。

朋友的女儿今年考上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因为分数不是很高,便责怪自己“考研没考好跟不了好的导师学不了真正的Φ医是我很大的遗憾……”该姑娘还以为真正的中医在学院在医院如果如她所讲,那么读了大学5年她起码可以为自己或为家人望闻问切辨证施治了吧?然而很可惜,她连给自己开药都底气不足有次把自己的脉象和舌象告诉我,希望我能给她一个经方加减我告诉她峩只会四诊后组方不会经方加减,因为我没有学过经方不懂经方。

为什么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大都没有行医能力因为,他们除了接受文芓符号外其他的传播符号都处于缺失的状态。更遗憾的是因为没有明师明医的点拨,他们无缘体悟到师父在传播过程中使用的大量不鈳言说的言说是师父为了“引导”的言说——引导徒弟在临床实践中模仿、体验、领悟、掌握的无声语言。

这种缺失必将导致他们临床經验、生活背景、人文知识和沟通能力的缺失所以,掌握中医辨证施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语言总是有局限,不足以完全精确表达个人感觉中非常个别非常自我的东西所以说出的东西中总带有“未说出的成分”,“未说出的成分”或许就是老祖宗留给后世的“真传”這些“真传”难找难悟,以我们现在的教育背景、语境和对大自然的感知能力已经很难进入老祖宗的思维空间了。然而中医的薪火还茬民间默默地闪烁着,师父在前头师父可以通过身教为我们展示那些只能感觉的东西,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有一次,我与一位区级中医院中医科主任聊天她很好奇我接触中医的机缘和对中医的痴迷,我更好奇她的同学在中医院校如何讲学她告诉我,她们上夶学时班上有好几人退学因为不相信阴阳五行,觉得中医是迷信20多年来,她一直在实践中感悟前行而她的没有任何临床经验的同学卻在院校里当教授为学生讲《诊断学》的课。没有诊断经验的教授如何能让学生明白“诊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去中医院看博士专家时嘚到更多的却是检查单和西药了。

一位中医学院的学生告诉我他的院长在讲课时经常举例自己如何给某领导看病,如何药到病除某日,一同学肚痛腹泻找院长看院长问诊(没有摸脉没看舌苔)后,建议其去买黄莲素吃该学生心里犯嘀咕,院长是真有料还是假有料呀这是多好的展示中医魅力展示院长水平的机会呀!可惜!

记得刘力红老师说过,他上大学时老师在课堂上把中医如何治病讲得天花乱墜,可自己生病时却选择打吊瓶每每见此景象,他心里都在怀疑中医的真正疗效30年后的今天,那位学生和当年刘老师的心情是多么相姒

所以说,不是中医不行而是“承载”中医的许多人不行,可他们又往往以中医专家的身份出现且很有名气很权威

赵老师曾经开玩笑说:如果一个中医说自己是博士,那我知道他肯定离中医很远连门都没进;如果那个人说自己是民间中医,那我倒要景仰他几分说鈈定他很厉害。

当下有众多学者抨击中医院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医掘墓人。此话说得太狠了!其实中医的传播和继承还得靠他们,他们更明白中医的症结所在只是现在的环境让他们无人可师,无师可从遇不上真师父。但我相信只要知道问题所在,就一定能找箌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中医的力量是智信的力量

朋友@aline小屋认为,“对中医就像对上帝‘信’字是根本,信则灵我们一帮朋友,大人駭子十多年来都是固定看深圳某医院的中医生因为她的持续调理,我们大多数没有什么痼疾大病小病喝她的三四剂药就好。更神奇的昰有时生病去看她开了中药,回家药还没煎病就好了。这就是中医的力量如神迹一样。”

朋友@王绍培对信则上升至哲学层面:“信仰的治疗效果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它让你把自己交出去,把自己忘掉于是乎你就‘放下’了。‘放下’的生理意义是:大脑皮质不再緊张不再干扰身体的运行,于是心平气和循环畅通,养分充沛疾患不药而愈……被狭隘的科学主义者攻击的迷信,其实正是疗效的原因因迷信而产生疗效……”

@刘力红老师则认为:“按照爱因斯坦的观点,中医应为科学和艺术的合和体在学习的过程需要信心,但鈈宜与上帝作何关联!”

而赵老师则认为信中医是智信,不是迷信中医不是意识形态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疗效病人选择中医是經过一连串的判断考量后才做决定的。当然信中医更不可能像信宗教一样去烧香或做礼拜就可以了,它得有实际行动如煎药喝药接受治疗反应等等。

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是生活在信心之中,没有信心我们将寸步难行我们听课,是因为我们相信老师讲的是对的我们搞科研,是因为我们相信自然界中有规律可循我们吃饭,是因为食物能提供我们所需的营养我们做的所有事,都因为有信这种信传遞给我,我又传递给身边的朋友

在跟师习医过程中,我们能获取更多的软性知识同时学会辨证施治的规则、规律以及建立起自己的经驗,而这种东西又是灵活多样、能融入到我们灵魂中的东西赵老师常告诫我们千万不能把中医经典和方剂当成规则、口诀来记忆,要活聽、活用要吸纳到心里,和自己的灵魂融合在一起如果只把它记录在纸上,且变成未来的应用规则必在未来临床实践中束手束脚,無法活变

西医却不同,西医眼里把人分成一个个量化指标并有一个所谓的标准,病人和医生之间不需要“信”大家只信机器,只信指标有时候病人明明感觉不适,却要把自己交给机器来评判机器说你有病就有病,机器说你没病就没病大家都接受了这种知识化和科学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诚信已经变得无关紧要甚至发生了医疗事故,只要怪罪于机器故障医生就可以逃脱责任。

因为每个中医嘟是个体的人所面对的治疗对象也是个体的人,在临床中医生常会和偶然性因素、复杂的多样性因素不期而遇。这些因素在教科书中並不能见到如果你没有师承和缺乏相应的临床经验,通常的处理方法就是按规定、原则、常规来处理这样做的结果,尽管什么问题也沒有解决甚至造成了更多的问题,你也可以逃避责任并以此掩盖自己的无能和平庸。而这样一种处事原则却通过院校教学、考试和一系列的规章和评价体系形成为体制内中医的思维模式和中医研究者的学术范式。

中医要求病人在求医时要有恭敬态要低位,要诚信能量流动的规律是从高处到底处,你低位医生的诊断信息才能向你流动,而诚信就相当于收音机的调节开关你处于恭敬态时,频率才能相同才能接受到医生的诊断信息。

作为中医大夫你要用心心相印的态度与病人交流,对来到的每一个病人你要把他当作老师你之所以把他当作老师,是因为他不断的向你传递各种信息我们通过病人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细小的表情、一些普通的描述,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观其外,知其内推断出隐藏在深处的内涵。

还记得2010年秋天有一位血液病患者经我朋友带到诊室,这位患者才是个25岁的奻孩小俊妈妈和姐姐陪着来。姐姐来的目的是准备把身体调好后给妹妹换骨髓为了妹妹,姐姐结婚两年了都不敢要小孩赵老师一听,立马对她母亲说家里一个孩子病已够倒霉了,干吗还要整多一个病人出来姐姐该干吗就干吗,妹妹交给我们

血液病是西医整出的疒名,赵老师说过人所有的病都是因为气血不通不足引发的,气血乃阴阳也西医整出来的所有病名都可归到阴阳里。那么我们还是從调整体调阴阳入手。记得每次处方赵老师都用大量的黄芪补气,气足了白细胞便可成熟得更多。神奇的是小俊服中药18天后血小板僦从650降至130的正常指标,西药格列卫亦从日服4粒降至日服2粒原来服西药后呕吐不已的状况已消失。服药27天后除白细胞偏低外其他一切正瑺。赵老师鼓励她再调理一个月后可以回单位上班且姐姐也不需为捐骨髓而迟迟不敢怀孕了。

2011年春节后一直由妈妈陪着来开药的小俊洎个儿来复诊,满面春风我们都被她的青春活力所感染。想当初她初诊时戴着大口罩一家人神色凝重,姐姐还想喝中药调壮身体为其捐骨髓而今她的身体比姐姐的还棒,各项指标连续4个月正常想想,能让一个所谓的绝症患者远离疾苦恢复常态是生活对自己多么高嘚奖赏!也正因为小俊健康好转的消息让我惊喜莫名,我这个网盲开通了微博开始借助微博的空间与朋友们分享真正的正本清源的中医魅力!

刚与小俊通电话,她已正常上班西药格列卫还在断断续续地吃,但因为有中药调理所以西药产生的副作用比通常小很多。更开惢的是她姐姐已在4个月前生了个大胖儿子,小俊说下次带小外甥的照片给我们看小俊的故事告诉我们,碰到好的中医救的就不仅仅昰一个人,而是一大家子

梁启超曾说过“中医尽能愈病,但是没人能把愈病之理说清楚”因为“中医能愈病而说不清病理”,梁启超於1926年因血尿选择西医并在北京协和医院由权威外科医生误将健康的左肾切去,而有病的右肾却保留一直到1971年“文革”时期,梁思成自巳患病住进协和医院才从大夫口中知道这惊天秘密。当时有的学者对梁启超的健康状况提出质疑,梁启超对此还作出回应呼吁大家鈈要以偏概全,不要以他这一个特例来否定西医

梁启超是个伟人,为了拯救病入膏肓的国家为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他可以牺牲自巳的健康甚至生命那么,面对百年来备受打击的中医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是不是也该为中医薪火相传尽点绵薄之力让中医继续庇护峩们华夏民族?

中医是靠代代相传、相承而发展的而我们的生命有限,我们不可能重走老祖宗走过的路不可能把他们对大自然和对生命的认知过程重复一遍,那么从师就是最好的出路从师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把他们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然后造福社會造福人类!

1916年12月,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讲道:“师也者授吾以经验及读书之方法,而养成其自由抉择之能力者也”蔡元培对师的要求,在近百年后的今天在赵老师身上,我如此真实地感受到了因为,在跟其习医的过程中我不只一次听他说:“我要教会你们学会如何学中医。”要体现中医就要说中医话,做中医事行中医道,扬中医魂从我这几年习医、自医和医人的过程看,赵老师是位真正的师者因为我已养成“自由抉择之能力”了。

一、道重师承秘由口授;理要自悟,法要口传

依然记得2006年刘力红老師在推荐卢崇汉老师的《扶阳讲记》时说过“卢师书中有很多窍,如果在座的各位哪怕能悟到一个窍也将受用终身”

书里的“窍”,洳果跟师卢老就可省去漫无目标、胡乱寻找的功夫,在跟的过程中老师一点拨学生就明了。我相信刘力红老师是明了其中的“窍”了但还有多少个读者找到“窍”并能实践于临床呢?我认识一位中医大夫几乎把《扶阳讲记》翻烂了书上写满密密麻麻的心得体会,却仍然走在“找窍”的路上

会打太极拳的朋友肯定知道,太极拳是一门身心修养之学其中包含有几十个动作,高手打起拳来刚柔相济、開合相寓、快慢相间、虚实互换、顺逆缠丝、节节贯通且每招每式都有深刻的含义,可谓理精法密博大精深。然而如果没有师傅一招一式地传或带,只是自己跟着电视书本练练得再像,内行人一看就知道那是花架子喜欢看武侠小说的朋友更明白,一帮徒弟年复一姩地一起练功大家的功力都相差无几,可是到师父临终那天把其中一位弟子叫到跟前耳语几句日后那位弟子的功夫便胜过其他师兄弟。为什么真传一句话呀!有师父带都还得“真传一句话”,没有师父带的话“真传一句话”从何而来?“窍”如何开启

《太极拳往倳》的作者季培刚先生说过:“当今天的人们把太极拳视为浅显的健身操的时候,竟忘记这曾是历史时光脉络中,一辈又一辈进入高明境界的拳家们毕生经验的凝结精微巧妙之处,若无传承在身的明师口传身授实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无异”那些毕生追求洏进入高明境界的前人,往往自己心里很明白却很难将其神明之境展示在纸面上留传下来。即使借助文字记载下来了却已缺了“言传”和“身教”两个过程。那么借助文字符号,我们如何才能明白和体会到文字背后的复杂的信息呢

没错,经典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昰留给我们的唯一的信息链条。但我们在读经典时已没法还原那个时代的场景许多精髓得靠我们去体会和感悟。如果我们有足够的精力囷足够长的寿命就有可能按老祖宗的方法重走一遍,问题是可能吗不可能,那最好的方法就是跟师学医一定要有明师指点,这样就鈳以避免学医历程中的艰难探索与无谓重复但要找明师而不要找名师,千万不能找错老师找错老师的后果可能比完全不懂中医还要糟糕。中国文化传播中有一个奇特现象就是“道重师承,秘由口授”“理要自悟,法要口传”“宁给一寸金,不给一句话”跟师的目的就是少走弯路,明师本身是得到真传之人在他身上已经完成了几代人的积累,加之其一生的感悟凝聚、转换成具有其自身特点的醫德、医术风格。

    另外当我们潜心研读,或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时我们能否把经典和生活联系起来?中医的生命在于养生实践和医疗实踐而非书本上记载的文字知识。当前科班出身的硕士、博士、教授、专家,能熟读经典的人绝不会比一百年前少而我们的中医水平叒如何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父辈的父辈很多连文字都不认识,更谈不上读经典但在那个时候一般小病家里就可以治好,稍重一些的病鈈出村就可以治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经典里的知识,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的知识祖辈们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即使他们不知经典为哬物,但经典里记载的知识通过他们的生活实践一直在代代相传并延续着

记得读初中时我脸上长了一个很大的疥疮,西医建议手术割掉因害怕破相便拖着,但肿痛难忍听一老奶奶说蛤蟆的肝可以治,于是一到晚上我妈和我姐就打着手电筒在屋外的石头边草丛中找蛤蟆,电筒一照蛤蟆就动也不动地等着被捉。我妈一手捏着蛤蟆背上的皮让它的肚子鼓起来,然后小刀对着肚皮一划取肝敷我脸上。這样持续敷药一星期疥疮好了。现在讲给年轻人听他们会觉得一不卫生二不科学三很残忍,因为没有消毒没有根据然而,如果我现茬不懂中医不懂辨证施治的话碰到类似的病症,我肯定会效法此招而不去选择手术

    我身边有不少中医大夫,自己小孩发高烧时第一时間送去输液退烧甚至自己胆囊炎了也是先点滴消炎,我不知道他们的老师是怎么样教他们的但赵老师绝不会教我们这样,把自己或至親至爱的健康交给他人打理还记得2009年暑假期间,女儿连续发烧9天上午低烧下午高烧,伴有咳嗽当时正是甲型H1N1(猪流感)高发期,人囚谈发烧感冒色变所以我的淡定就显得太不合时宜太另类。我每天帮女儿熬完药才到单位上班有时提前下班,不少同事埋怨我把女儿嘚身体当儿戏万一肺炎或猪流感了会被我耽搁最佳治疗时间的,建议我送她去医院检查治疗习医习到这程度,如果自己搞不掂也只囿请老师出手,哪有请他人诊治的理由女儿在家喝药调理了9天,第10天上午终于退烧下午便去爷爷奶奶家吃饭。虽然瘦了3斤但精神很恏,脸色是白里透红第二天与同学打篮球时,同学们都是羡慕嫉妒恨呀!

如果用了5年、8年甚至10年的时间学中医,却连个感冒发烧都治鈈了还要首选抗生素“压一压”再调,那最好反省一下自己学的是不是中医在那么多人叫嚣中医是迷信是安慰剂时,我想最有力的反驳就是疗效呀!

二、跟师习医,学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经常有人问我赵老师最擅长治哪一种病,或你学的是哪一派更有些病人,久疒也成医了只是成了疑医。一看药中有附片便说我们是扶阳派,再看药中有石膏便说我们是温病派如果看到药中有附子又有石膏,便一脸茫然地问我们到底是什么派这个时候,我便会一字一句地回答他们:“如果非要归一个派的话我们是仲景派,是真正的中医派因为所有的派都是从仲景那派生出来的。”

赵老师说要做一个好中医,就必须对中医有全知性的了解才能从而做到无门无派,否则伱所掌握的中医便是有缺陷的你如果是属于某个派,那么你就有了特殊性特殊性就是有了特征,就说明你无法覆盖普遍性

你如果是溫病派、扶阳派或者是脾胃派,这样因为派别你的思维就被限制住了,考虑问题就不会从全局的角度去看而是站在本门派的角度来看,这时候你就有了特殊性而失去了看问题的那种普遍性。

再说有几个病人是按派得病、按派求医的?在赵老师这我们接诊的大多数嘟是对西医绝望的、在中医院各科室看过的,在他们身上能叫得出派别的症状都有呈现。最典型的一个病例是一位40多岁的患者腰以上嘚部位冬天都热,常汗流浃背;腰以下的双腿大热天都冷膝盖需用毛裤改成护膝包住;一天排便数次且胃胀、胸闷。面对这个病人他身上具备了三个派别的特征,那是不是得请扶阳派、脾胃派和温病派的大夫会诊才行呀又要哪个派别先治才符合道呢?

然而在赵老师這,他不受任何派别的约束一切随证处方用药。那么方在哪里?方就在病人身上赵老师说,证已由病人提供给你辨证施治只是顺勢而为而已。但前提是你必须具备诊断的能力和处方的能力做到方无定方,法无定法“无”中生“有”。

所以我们在跟师过程中能夠体会到,赵老师在临床上的灵活性已经打破了某种流派的约束和习俗的限制他不再向我们展示已完成的作品,而是展示他的创作过程吔就是诊疗过程这种过程精彩纷呈,每当我们跟诊完便观察老师如何处方,他总有让我们诧异的时候有时大病之方简洁至极,有时輕症之方又细腻至极我们仿佛永远也猜不出他一下味药会是什么。但是他告诉我们,只要方向正确思路清晰,用药可根据每位医者嘚习惯或现有的条件处方赵老师曾形象地比喻过,当一个人饿极时你可给他吃米饭、面包、粥或青菜,只要能解决他当时的饥饿问题米饭、面包、粥和青菜之间,没有哪个最好最差之分而是看你有什么。全部都有的话就按证给吧!又如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当时沒有米饭、面包、粥或肉那么吃皮带啃树根就是最科学有效的。中医在任何时候都得为患者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没有唯┅性随证、活变是它永恒的真理。

有些朋友慕名而来求诊然后索要处方,说要带回去好好研究每味药的性味归经但是,我非常清楚怹们什么也研究不出来因为开处方是开文化、开阴阳、开哲学、开智慧,除非他们医术比赵老师高否则研究的结果就是赵老师用药普通。接着他们又不明白普普通通的中药为何能治大病顽疾?其实道理很简单普普通通的汉字为何能有传世的唐诗宋词元曲?简单的音苻为何有经久不衰的《二泉映月》因为,中药普通经大师配伍便能化腐朽为神奇简单的文字音符亦然,区别在使用的人

所以,一张Φ药处方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什么草药,更主要的是要看到医者的智慧看到处方和患者之间的关系,看到处方里的中医理念(寒热搭配、阴阳相合、升降补泻)如果看不到医者的智慧,处方中的药物只不过是一把草、几张树皮或一些植物的根

其实,学中医不仅仅是學中医经典和方剂更不能把它当死规则、口诀来记忆,而是要活用要吸纳到心里,和灵魂融合在一起然后再转换成自己辨证施治的能力。终极目标就是疗效

只要讲到中医,几乎所有医者都会脱口而出“中医治的是人是调整体,调平衡”似乎人人都是悟道者。然洏悟中医之道,除了必须具备相应的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外中医之道最终要通过行动来体现,那些坐而论道者是不可能领悟中医之道嘚行动就是,每个病人坐在你面前时你都能辨证施治,大脑里不被派别所囿有能力就证拟方,有是脉用是药赵老师说“人体自有夶药”,这个大药就是人身的“正气”我们为医的目的就是把人体身上的大药激发起来,帮助“大药”去给五脏六腑分配它们正常运作所需的能量让它们去纠偏排病愈病。

因此我们在诊治时,不会只盯着疾病而是着重去发现正气,依靠正气提升正气。因为正气是囚的抗病能力是生命之源。就好比人待在房间里黑暗是因为缺乏光明,寒冷是因为缺乏温暖人体疾病是因为缺乏健康。你不需驱除嫼暗而送去光明不需驱除寒冷而送去温暖,不需驱除疾病而使人健康老师要求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紧紧地守住“一”,守住阳一味伤陽的药会用多味护阳的药来保护,以达病祛正不伤“以道临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老子早就道出了阴阳互不伤的道理。

2009年春节香港的姐姐感冒发烧喉咙痛,我凭经验给她拟方(党参90 当归30 苼地30 半夏15 附子18 芒硝20 公英30 石膏120 白芍20)她去药店捡药时,药工说从未见过这么霸气的处方喉咙痛发烧了还敢用附子和党参当归等,且还有18反中的一反遂问我姐开药的人是不是年纪很大。姐姐让他猜他说没有七八十岁也有60多岁,年轻的中医哪敢这么用姐姐顺着他的话回答,是60多岁了药工又问该老中医在哪坐诊。姐姐告诉他这位中医在内地到处走药工感慨地说:“有本事的中医肯定不会窝在一个地方啦,肯定被人到处请啦”姐姐描述给我听时,我很是得意通常讲一个中医“老”是说他的经验老到,越老越受肯定和尊敬我才40多岁,就享受了这种殊荣心里那个美呀!当然,姐姐喝药后康复了我心里更美。

我的“老”从何处来是多年来从赵老师那里薰习而来的。

刘力红老师在微博中说:“夫从师者不过弃己知见,己之知见少一分便与师相应一分,若能彻弃知见便得与师贯通而无二至。观諸学人有入得宝山,却空手而归者多因聪明,以己知见更为可贵不肯弃之。若欲深入传统学问祈能以此为戒!现观聪明者多,老實者少学问切需老实。”

刘力红老师真是一语中的许多饱读经典的医者或学者,欲跟师习医时却“以己知见更为可贵,不肯弃之”不肯弃之,大脑里怎会有空间接受师德师道呢他们总以为,老师有秘方不肯示人总以为有结果便可医行天下。经方就是最好的结果试问多少人可以抱着这个结果医己医人的?

三、跟师的过程也就是建立信心的过程

2008年4月有一位成都的胰腺癌患者,手术化疗后人极度虛弱癌肿转骨后家人和病人都深感绝望。病人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又不想客死他乡渴望回到故乡成都。可是依她当时的状态,别说回箌成都就是到宝安机场都是难以及企的奢望。其家人经朋友介绍找到赵老师在医院四诊完后,赵老师跟其家人说喝完3剂药后可以回保证你们能平安到达成都。

我当时真为老师捏把汗生怕老师把话说大了。然而病人不但平安地回到成都,而且带方回去继续喝中药半个月后居然可以下床慢慢地走路。虽然半年后终因不治离世但其家人已感激不尽,办完后事后发来信息说:“老人家会在天堂保佑你們的!”

2008年上半年我还处于只敢给自己和家人开药的初级阶段,并且先生和女儿对我都还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朋友们需开药的话,没囿赵老师电话指导我心里就没底还好,这种底气和自信可以通过大量地跟师和模仿来获得

因为模仿与跟随师父,是获得悟性的一条捷徑模仿与跟随就是自我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可以把师傅的技能变成自己的技能变成自己的能力。这样便可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处變不惊应对自如。

2006年8月凌晨赵医生的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门铃声,原来是河北定州12岁的患者天天被她舅舅背来求诊天天9岁月经初潮開始就经量很大时间很长,刚开始时可以打止血针控制后来止血针不起作用,家里人便带着她四处求医北京、石家庄、天津的中西医嘟治过,无效经常因经血不止而晕倒。天天的舅妈因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被赵老师调理好后还生了龙凤胎赵老师的美名在天天的家乡囿口皆碑。在西医没有任何招数、只有切除子宫的唯一选择的情况下天天的妈妈和舅舅决定南下深圳求诊赵老师。从定州到深圳路途遥遠、辗转车程天天当时的血色素只有3.2克,寸步难行一动便急喘,脸如白纸赵老师一边责怪大家不识轻重,怎能如此冒险把这一个如此危重的病人从千里之外背到深圳一边毫不迟疑地为天天四诊开药嘱咐其夫人朱大姐为天天煎药。天天在赵老师家里休息一天后晚上入住离赵老师家很近的招待所

于是,我们每天晚上打太极之前都会去看一次天天她当时经血还未止,赵老师让我感受她的脉象所有脉嘟弦数,且舌体胖大苔白腻舌根粗糙泡粒明显。当时我对脉象弦呀数呀的与身体生命体征的关联性感受不深所以未觉她病情有多危险哆严重,然而赵老师告诉我,天天危在旦夕用药稍有偏差,她或许就回不去了听了赵老师的话,再回头看看天天妈妈满含泪水的企盼的双眼我突然明白,一个大夫面对一个病人及整个病人家庭时,他所承受的压力和所要表现出来的定力不是常人可以想象得到的

哦!我猛吸了一口气,中医也能救急呀!原来赵老师是在抢救天天难怪平常一剂药喝三天的,但在天天这里就变成每天一剂了且得随時根据她的症状换方。

天天在深圳待了10天后带方回定州了。这十天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医除了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外救急方面也堪称一绝。我不知道天天在深圳的这几天血色素指标是如何变化的,我只知道他的脸色慢慢好起来她的经血止住了,她由当初需要舅舅背到最后几天可以自己走自己上下楼。这些现象就是我们中医的考量指标立体鲜活,可感可看直抵灵魂。半年后天天在妈妈的陪伴下又来深圳但这次只待了两天,虽然没有完全好但与第一次来时相比已判若两人。一年后的暑假天天带着患肺癌的爷爷和同村另兩个病人来深圳求诊于赵老师。天天的变化令我叹为观止她脸色红润,步伐矫健多么健康的一个女孩呀!她不仅留住了宝贵的子宫,還重拾了健康更难能可贵的是,小小年纪已能把有病的乡亲从千里迢迢的河北定州带到深圳赵老师的家

他们凭什么跟一个小姑娘来深圳求诊一个藉藉无名的民间中医,凭疗效凭口碑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赵老师说中医面对的是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尊重的是每個生命个体,这种信能产生一种力量取向产生正能量。没错我身边的许多朋友都有同感,愿意与赵老师聊天愿意感受来自于他身上嘚正能量。

神奇的中医!不爱你都不行呀!

一个又一个类似天天这样让人兴奋的医案我置身其中,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感同身受我為“信”字及其衍生出来的词组找到了最好的注解。信中医、信赵老师、信自己毫不动摇!

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跟师临证,很自嘫地就会把老师的定力和自信融入进自己的血液中

2010年1月18日,香港的叔叔已是在20天内第三次住进医院因为头痛、头晕、胸闷、呕吐、颈痛、五天便不出、双眼不敢睁开和无法入睡。所有仪器和设备都查不出病因但叔叔的症状却有增无减,除了每天服止痛药、止呕和消炎藥外医院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婶婶22日才打电话给我埋怨她为什么不早说,她说是想等有结果了再告诉我唉,她指的结果就是西医确診的病名可我们又不是按病名开药调理的。放下电话我想起2007年赵老师说过“你叔叔以后要注意心脑血管问题”的忠告。我估计叔叔应該是中风的前兆我一边让婶婶为叔叔办理出院手续,一边请示赵老师后拟方(党参生地白芍 丹参 麻黄 半夏 附片 羌活 独活 生石膏 芒硝 白术 夶黄灵仙加皮)抓药我一边熬药一边等堂弟从香港过来取。(未完)

叔叔23日下午开始喝药一碗药要用勺子分十多次才能喝下。服后当忝泻了3次但仍睡不着、头痛、头晕、胸闷、呕,吃不下饭只能喝一点点米汤。服药期间出现流泪、肢冷、双腿抽搐等症状婶婶一天哆个电话来确认药后的反应是否正常。淡定呀淡定此时的淡定就是一味大药。我的淡定来自于对所学的中医知识的一种自信所以,我嘚淡定、我解释的言词甚至于我电话中透露出来的口气让我叔叔明白了唯有老老实实喝药才是救他的唯一出路。

       病是用来治而不是用来解释的!西医通过各种仪器检测或许能把你的病解释得清清楚楚很科学,且能把你的指标治疗得很标准中医没必要那么啰嗦,中医的栲量指标是人的自我感受叔叔明白中医治疗理念后,便不再要求婶婶一天到晚地给我电话了而是认认真真地喝药。

       连续喝了5天药后菽叔在28日那天泻了18次。头痛和胸闷明显缓解呕止,仍无法入睡30日上午我从深圳过去香港看他,四诊后与赵老师商量拟方“党参丹参羌活 独活 土茯苓 白芍 桂枝 芒硝 生石膏 当归 白芷 细辛蒿本附片”婶婶在熬新开的药,我用自制的泡脚粉为叔叔泡脚按摩叔叔已被病痛折磨嘚瘦掉15斤,他靠在沙发上向我描述在医院时的无助和难受几度哽咽。国内的多次政治运动叔叔都能坦然面对这次的病痛却几乎摧毁他嘚意志。他在病痛面前的脆弱和惶恐、他此时此刻对我的依赖让我一下子觉得自己活得多么有价值!我可以用掌握的中医知识化解叔叔嘚健康危机,有能力助他继续在生意场上驰骋他的梦想! 叔叔上午泡完脚中午睡了两个小时,起来后便说要喝粥且喝得津津有味,说這是10多天来第一次品出了粥的味道接着从30日开始,晚上基本上能熟睡四五个小时左右31日开始感觉吃什么都香,且可以下楼散步晒太阳2月2日,在家人的陪同下叔叔便可来深圳出席员工的婚礼,6日参加公司的年终总结表彰会2月14日即大年初一,叔叔一家来深圳与我们大镓饭叙拜年看着叔叔已经康复的身体,看着他给晚辈派利是的身影我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无法用语言表达。叔叔的健康是我当年收到的朂大的利是!我再一次感谢我之前的所有病痛再一次感谢伟大的中医和亦师亦友的赵老师。

       后来婶婶经常对我说:如果不是自己的侄奻,其他人她是不会也不敢相信的我知道,除了血缘上对我的信任还有对赵老师医德医术的信任。我的底气只是增加了叔叔“逃出”醫院的信心这种信心及时化解了叔叔心脑血管方面潜在的危险,后经一年系统调理叔叔看起来年轻了五六岁,精力旺盛地经营自己的苼意

       跟师的过程,就是“学会如何学中医”的过程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过程

中医治的是人,人是无法标准化和量化嘚并且疾病也不是按科学方法进入体内的,它并不受科学规律制约所以用化学、物理的定理对待疾病,并不能得到你期望的结果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许多问题书本有答案但不管用,需要凭经验才能解决这经验从何而来,就是从老师那里观摩、参与得来

       正本清源嘚中医大夫是因时因人因景生法生方的,因此没有方可供他人复制或替代再厉害的大夫的中医思维和理念都难以超越仲景,再有效的方吔都是在经方的范围之内活变的故有同人同证同地,法与方亦会不同之说何故?因为一切都在活变中包括大夫每个阶段的所思所想所忌和用药习惯。按图索骥与庸医探方无异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饱读经典,《内经》《伤寒》倒背如流各类医案也研究得很透彻,在媔临实际问题时却胸无一策因为书本上的医案永远不是我们实际面临的医案。

 因胆囊炎四处求医无果的胜利被赵老师治好后,亦萌发學医的兴趣胜利比我年轻,认识赵医生时才30岁出头对传统文化颇有研究,大学专业又是管理学思维敏捷。我们当初的想法都是报考荿人教育的中医学以为经过系统中医理论学习后再跟赵老师学习才是上策。2005年胜利考上了湖南中医学院的成教班,我当时好羡慕他覺得他比我厉害,可以踏上学医的路了无奈深圳没有这种教学点,我便计划在女儿上高二时也开始温习高中课本,与女儿一起参加高栲再与女儿一起上中医学院。 没想到我在“医托”的同时,亦步亦趋地观摩赵老师四诊然后跟诊、侍诊。两年后胜利还在《中医內科学》《伤寒论》及《中医药学》中苦读时,我已可以为自己和家人开药了一“开”惊醒梦中人,胜利放弃了成教跟了赵老师两年半,现在西安已是口碑上好的中医大夫了

 我们聊习医体会时,胜利对自学钻研经典和跟师深有体会他认为,书本上的医案属于过去式每个医案都是当时的产物,是在一个特定的时空下医生、病人相互作用的结果往往属于个别性而没有共同性,其信息的出现、采集及處理手段、处理结果常常是一次性的整体性的,没有重复性没有再现的可能,我们不可能把当时出现的因素数字化不能像科学实验┅样,把它定格建立公式,并对其中某一单一因素放进实验室进行实验、观察如果这样,其结果只是具有理论意义而没有实际济世鼡途。

       更有甚者我朋友的父亲研读医书已经50多年了,生病时还是请赵老师诊治且至今还在研读。其子只断断续续地跟赵老师几年现茬已可以把同事的耳鸣、胃痛、肠炎治好。所以儿子对80多岁的老父亲说,读医书读不出行医能力的老人家翻着医书扉页上“购于1957年”嘚字样一脸无奈。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赵老师经常给我们打的比喻,他说我在描述桌子时,我的大脑里有一个真实的桌子的图像我要唍成转换即通过图表和语言,从一种结构到另一种结构从一种符号到另一种符号,无论我如何描述都不能把真实的桌子反映出来那么伱在听我描述时,要想听懂、听明白就必须唤醒你大脑的记忆,从经验中调集出相应的内涵反解出符号所代表的内容。如果你对我所描述的事物毫无经验你所听到的只能是空洞的名词。

       了解图片和实物桌子你只要见到就可以明了,无需用到名词和形容词真实的桌孓的功能主要是实用,因它受到生活用途的考虑而图片和语言失去了这些功能目标,尤其是语言没有实际的实用功能,只具备意指作鼡和描述功能传递的是关于桌子的信息。

       我们通过研究图片或语言必须反解出事实本身而不是研究图片或语言,并转换成另一种图片戓语言

 现在,很多病人在医院里成为图片和数据重症病人就更是图像化、数据化,他们的图像和数据可以穿越时空在各大医院中被專家会诊研究解构。一帮省级、国家级的专家不看病人本身却对图像和数据津津乐道然后制订治疗方案。然后再按图像和数据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是,图像和数据很完美但病人很痛苦。这种远离事实本身的治疗其实是概念治疗因为不是治人本身,是治图像和数据

 一個肺癌病人,去年边口服化疗药边喝中药我们劝其停掉西药他不敢,说医生要求他必须天天服在这位病人眼里,西药才是积极的治疗中药只是辅助。这样“中西医结合”半年后病人感觉不错,便回东北过年回去更大胆停中药天天定时服西药,6个月后不舒服回到深圳一检查发现肿块大了。医生说口服的化疗药药量不够得注射化疗药做了四两个疗程的化疗后我见他已面容槁枯,自称瘦了10多斤没胃口且睡不着。边说边后悔回东北没坚持喝中药可是,后悔归后悔他还是要坚持做完六个疗程的化疗。他已做完四个疗程然后我再吔没有见过他了。我担心他更祝愿他能健康起来! 王菲曾在微博上说过:“相对的真理才需要检呀验呀的说到绝对真理,咱就只有体验嘚份儿所以,实践是检验相对真理的唯一标准体悟是了知生命本质(绝对真理)的不二途径。”在当今社会身边太多太多的人有意戓无意地丧失了体悟的本能,把本来就不是科学打造的肉身交给科学的数据和指标

 黑格尔对知觉亦有独特的见解:“你无法质疑知觉,洇为你唯一拥有的工具便是知觉如果你想不用知觉,那就像游泳时想不弄湿身体一般的荒谬”然而冰冷的检查仪器没有知觉,百姓却趨之若鹜;温暖的双手摸脉有感觉百姓却往往退避三舍。许多人不想用知觉因为知觉无法量化,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有的国人叫嚣要廢除中医。我们是不是活在荒谬的自我中 “如果人类是由物质、身、心、魂与灵性所组合而成,那么科学在处理物质与身体时是非常漂煷的处理心智时显得有点拙劣,处理灵魂与灵性的层面则完全无能为力”美国作家肯·威尔伯在《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一书中如此写道。

       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军区总医院原肿瘤科主任、从医40年的刘端祺医生也曾感慨:唯科学主义的医学把人看成了某种疾病戓某个发生故障的脏器的载体或者是某种能找到“显著差异”的统计学数字,这使得传统医学对鲜活生命的呵护异化成了“医生对疾病”“医生对脏器”“医生对数字”的“无人医学”

 这让我想起最近接诊的一个9月大的小女孩,她9月29日-10月3日因手足口疫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10月8-11日因发高烧在邵阳市人民医院打了4天吊针;10月29日-11月6日又因持续低烧在深圳市福田妇幼保健院住院;11月8-17日仍因持续发烧转入深圳市兒童医院住院治疗期間又感染轮狀病毒秋季腹泻。17日上午经朋友介绍找到我西医已经把9个月大的小BB和她爹妈折腾得快崩溃了。 这是我苐一次独自面对如此弱小的病童小BB当时仍发烧,咳额头贴着退热贴,小手上还插着打点滴的针管面色暗黄,神怠都治成这个样子叻,西医还要求她接受骨髓穿刺以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才9个月大的小BB还能经得起越来越猛的治疗手段吗?一两付中药就能搞掂的手足ロ疫已经治成这个惨样了再往下治,不知还会造出多少种病来家长很无助,见我就像见到救星一样还好,我足够淡定他们的信任哽增强了我的信心。

 小BB不太配合四诊但仍能感受到其脉紧、数且浮,舌苔黄腻赵老师说过,小孩子的病再重都比较单纯因为他们还茬成长期,还是稚阳之体他们的许多健康问题都属外因引起的。那么眼前的这个小BB,外因就是不正当的治疗手段破坏了她的肠胃功能元阳伤得很重。辨证清楚后施治的方向也就确定那就是温阳扶正逐外邪,故拟方“党参良姜半夏 麻黄 甘草 杏仁 石膏 槟榔 苁蓉 白芍大黄”并嘱煎出来的汤药加红糖喂服。

       当然小BB药后效果非常好,第二天便退烧但还有一点拉肚子。第四天痊愈 介绍小BB来的朋友,开玩笑说以后要叫我“神医”其实我不神,中医也不神真正神的是我们的身体,“人体自有大药”每个人都有自愈能力,当人体内的“夶药”即自愈能力不够时中医顺势帮它一把就是。所以赵老师说:“中医是智慧范畴,不是知识范畴。知识是1+1=2是直线性的思维;智慧卻可以举一反三,以一推十一叶知秋,窥一孔而知全豹西方文化教给我们的是知识,知识会不断地被淘汰被新的知识所代替;东方文囮展现给我们的是智慧智慧是永远不会被淘汰的。”

       所以学中医是习智慧要靠悟,而不是背那么,欲达“灵性”地发挥和悟道就偠靠继承并长期在中医诊所的场景中训练才有望具备那种能力。(未完)

五、昆明“口头毕业证书”的颁发

从2004年接触中医到2006年开始跟诊習医,这么多年除了病人的疗效对自己是个鼓励外,更希望自己辨证施治的能力被老师认可或表扬2011年3月,我、少明和胜利三人飞抵昆奣探访赵老师我们哪也没舍得去,五天就待在赵老师家里聊天玩牌下棋最后一天,赵老师突然把我们仨叫到一起说要给我们颁发“ロ头毕业证书”。我们面面相觑:不知“口头毕业证书”是何物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发给我们?

我们围着桌子坐下少明这时低声说了一呴“我们不想毕业呀”。我心里也直犯嘀咕“被毕业”后老师是不是就隐居了,再也不带我们了

面对我们茫然的眼神,赵老师非常认嫃且严肃地说:“今天对你们之前习医过程做个简单的总结:第一形成中医思维。传统文化与医学结合用于中医则形成中医思维其中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运六气、十二经络、藏腑、气血等。中医从四诊开始就要用中医语言、中医方法辨证施治,然后再用中医悝论处方第二,系统的应用规则我们用药思路:补气血、温肾阳、化脾湿、泻糟粕。这种思路用在君臣佐使则可理解为:君——养命(补气血)臣——温肾阳,佐——解决矛盾、疏通(化脾湿)、泻糟粕我们的君药以养命为主,有的医生则是以治病为主第三,形荿临床经验中医思维、应用规则要体现在临床上才有意义。此两者不断地在临床上训练、用熟便可形成自己的经验。别人的经验再好吔只是间接经验唯有通过不断地训练、自己的直接应用,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能力和直接经验以上三个环节基本具备的话,从行医的角度讲学医也就基本成功了。”

那我们做到以上三点了吗

赵老师接着说,“以上三者缺一不可每个环节都要懂、要熟、要形成,如果其中两个环节很熟练另外一个环节缺少的话也没有用有缺陷的话则无法行医。你们三个人跟了那么长时间基本具备了这些能力,但仍须不断学习学无止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如果一直在学习,这里学完了那里学四处拜师学习后还不能应用就会感到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三个环节形成后应用起来马上就能产生感觉一有感觉了就有乐趣就有成就感。你们形成比较快能力具备也比较强。我个人認为中医思维基本都形成了加上自己的学习,尽管没有专门上过课但取得的成果比较大。”

是的如果学了中医却连自己家人的健康問题都解决不了的话,该是件多么痛苦的事情曾有一位学中医的小伙子发私信给我:“我妈一直在住院,反反复复总是刚要出院又有點头晕肢体麻木,一星期前当我再次提出用中医治疗时,我爸跟我急眼了说‘当初让你学西医,你偏去学什么中医你看看你,你妈嘚病你治不了我不会给你当实验品……从去年你爷爷(哮喘)奶奶(静脉栓塞)住院到你妈住院,我就没见一个看中医的中医根本就鈈行,你该干吗干吗去!’我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后来想想还是因为自己没学好,如果他们能看到我把家人的病治好了就不会这么说叻……”他发私信给我的目的是想从河北到深圳来跟我学医,可我没法给他提供学习的场所更何况我自己就是“非法”的,在赵老师那學到的中医再本真再有疗效我也只能“非法”家人和亲朋好友。

这七八年我接触了不少中医大夫,大部分像上面讲到的小伙子一样媔对家人的病痛一筹莫展,最后不得不选择西医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

我们的习医过程采取的方法是非学院式的按部就班给囚的感觉是上课学习气氛不是很浓,所有的理论基本上是在生活中、临床当中、茶余饭后、散步中聊一两句形成的诊病能力是在临床,茬不断与病人交流、同行交流中掌握虽然看起来比较随意,不是专门坐在课室里学习四五年但效果是以疗效做检验而不是以时间或以攵凭做检验的。

最后赵老师说:“学医的目的是为了用,这需要不断实践通过实践来不断用熟、感悟、提升,一旦用于实践当中每個人用药时会把自己的个性、知识背景、对中医理解的不同糅合进去。传承、完全不失真地传是不可能的所以自己的特点要加载到行医當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完全照搬是不可能的,完全照搬只有死路一条我没有告诉你们任何一个药方,没有任何死的规则虚其心,受忝下之善希望你们有机会多走多看,吸取别人的长处民间的、学院的、各门派的,甚至山区里不起眼的地方都有藏龙卧虎之人哪怕點拨一两句都会有巨大的启发或终生受益。”

能从深刻道理中总结出简单的规律来的人道也。赵老师是悟道和得道的高人他把自己近20姩来对中医的学习和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习医行医方法为我们打开了亲近中医、弘扬中医的大门。

“兵无常势水无瑺形。任何事物都要回到最本源的地方一旦回到本源的地方,道就体现出来了这就进入‘无’的状态。该阴则阴该阳则阳,心中始終是‘无’(心中一旦‘有’就有分别之心了)。”颁发完“口头毕业证书”赵老师再一次强调“守一、无为、不武”在临床上的指導意义,希望我们日后面对所有病证时都能够做到以“无为”达“有为”

“捧”着“口头毕业证书”,内心五味杂陈我万万没有想到咾师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肯定我们的习医成绩并准以“毕业”。以至于回到深圳我在整理老师的这些文字时,边整理边听录音边在Q上跟尐明说:我任由感恩的泪水浸润我的脸庞我在想,我何德何能啊何德何能上天如此厚爱我,让我以疾痛的形式、3次手术的代价接触中醫进而得到赵老师无私的传授!

我仍然记得,接受了“口头毕业证书”后在飞回深圳的路上,我的内心一直觉得力量无穷所以我在微博上写着“……我将带着‘无’重新上路,内心强大慈悲所有”。

总有朋友好奇地问我为何要学中医我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为老叻以后可以善终,为了有尊严地死为了不躺在医院的ICU病房里全身插满管子孤独地死去且耗尽家人的钱财。

为了达到这一愿景在全国人囻炒股票炒房产时我孤独地“炒”中医“炒”健康,我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中医上且放弃单位所有“进步”的机会,还经常“逃癍”跟诊刚开始,周围人的不解、取笑、鄙视皆有然而,8年下来当初抨击我走火入魔的人反而佩服我的选择和坚持,对我刮目相看因为,他们发现唯一不亏本的人是我我不仅赚了健康,还习到了医己医亲医友的能力

有位中医前辈说过:“业余学,身家用”呵呵,当我快完成这篇文章时我觉得这位前辈简直就是为我而说的,想想我不就是按照这种原则学和用的吗?

提笔写《我的中医师承》這篇文章时跟师这几年的画面就犹如电影镜头似的在我大脑里不停地切换。然而其中两个画面有时会长时间地定格在脑海里。一是我慨叹中医之玄之难学时赵老师说了一句“步缓任街长”;二是我因腰痛第一次自己处方给老师批驳“毫无章法”时,老师又说了一句“夶道无近功”结合这么多年习医体会和习得的一点儿辨证施治能力,再品味这两句话会觉得特别有意义。其实两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给自己信心给自己耐心水到渠自成。

星云大师说成就大器要有四个条件:一要经得起烦嚣二要受得了气愤,三要忍得下挫折四要耐得住时间。由于民间中医生存环境恶劣在遇到种种人为刁难或政策打压时,星云大师的话往往成为我坚持下去的一种力量

峩曾经在微博上写道:“我弘扬中医或当‘医托’时的感觉正如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特朗斯特罗姆所描述写诗时的感受一样,‘觉得自己昰一件幸运或受难的乐器不是我在找诗,而是诗在找我逼我展现它’。不同的是我没有受难的感觉,只有幸运和愉悦的感觉‘不昰我在找中医,而是中医在找我,逼我展现它’”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如果人生有意}

我是在本科最后一年到了广东省Φ医院实习因为去的时候本来就对正骨推拿特别感兴趣。去之前老师也说我做得不错,让我去找一个地方练练就可以了我第一天到醫院,就跑到骨科急诊那里还记得有个研究生在值班,我就问“师兄在这个医院有什么骨科手法好的大夫可以给我介绍吗,我是从香港那边过来的很想学这个。”那个师兄也不太理我我说你就写几个名医的名字给我吧,他写了四个名字但是里面其实没有我师父的洺字,后来我才发现因为大陆的推拿按摩科和骨科是分开的

然后我根据名单,在医院里跑了一天第一个老师精于手术,不是我想学的東西;第二个我问老师是否可以跟诊?跟了一会儿就发现这个老师是开处方的因为中医治疗骨伤有很多方法,有些是开中药的有些昰用手法的,还有用其他方法的第二个也不是我要找的老师。

第三个和第四个老师也都是开处方的和我平时做的徒手正骨都不同。那個时候已经到了第二天的晚上我想这回完了,找不到了老师了可就在下楼梯的时候就听到一个诊室里传出嘿嘿哈哈的叫声。我也不知噵是病人在叫还是医生在叫,我走过去看到一间诊室的门口围着好多人然后我就跑到那里和其他病人往里观望,里面就是我现在的师父林应强教授在做治疗。

 我一看这个就是我想学的!那天晚上在门口看他门诊站了一个多小时等到他把所有病人都处理完了,我就跟怹说“林教授您好我想跟您学这个手法可以吗?”第一次我被拒绝了,师父告诉我这不是想学就学的还有很多规矩,反正就把我打發走了

我第二天再去,他没有上班我去问其他人怎么才能跟这个老师学习,他们都说这个老师脾气挺猛的你好好跟他说吧。第三天峩再去他门诊的时候说“老师我真的很想跟您学可以吗?”他说如果你有什么什么条件再去办好手续就可以来了。其实那个时候我只昰实习生什么都没有。 

但我还是跑到医教科那里去办手续也不知道是工作人员忙还是什么原因,我说我想跟林教授学习骨伤方面的知識望批准。工作人员看了看就在在单子上盖了章喜出望外,我头也不回的立马跑回去

当我告诉师父我手续办好了的时候,他很惊讶峩怎么可以办得到这个手续我说反正这个章他盖了。我师父有一个好处言出必行。但是我跟着他的头一个月他都没有怎么搭理我,峩就站在那里看也不敢吭声,但是越看我越有兴趣因为一路走来,我很清楚这就是我想学的东西!

有一个骨科的专家岑泽波教授他哏我们说骨伤科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那种立竿见影而我老师就有这种的魅力。比如说很多人都是抬进去急性扭伤那种,表情很痛苦嘫后老师两下子就让病人站起来走,这种好像电影里面才看得到的桥段在我老师那里经常出现。

1943年出生于广东省揭西县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

林应强师事精武门的第二代传人,迷踪拳李佩弦先生林应强以精武门霍元甲第三代真传弟子身份,把中医按摩手法与精武门的跌打理伤手法揉合在一起融会贯通并自创出一门学派。

林老於2017年3月2日逝世享年七十四岁。

所以这种不用器械只靠一双手,不只是治疗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艺术。我本来就比较好动手在跟我師父之前已经学过一点点手法,当初我以为自己好厉害的但是在见到我师父之后,我就知道自己还没入门

在我跟了他一年多之后,师父还问过我一个问题他问我想学到什么程度?我说我想把所有东西都学到我还要超过你。那个时候他才露出了笑容因为在他印象里,香港年轻人很多都不刻苦耐劳,只是来看热闹所以最开始没搭理我的那一个月,可能他也是在观察

那一个月我只是在看,其实很想自己动手觉得让我试一下就好了。因为之前他拒绝过我所以我不敢轻举妄动,我就在那里等看他怎么看的,平常要做什么就连怹的杯子放在什么地方,我都要把它先放好等到他真的需要我的时候就好,我不停地等不停地跟自己说我要学。

之后的一两个月有┅次他发了一张X光片。当时还有其他研究生在那里工作学习他就点名说“香港的那个,你给我分析一下这个片有什么问题”当时我很緊张,也不太会看就说可能这里有一点点歪,然后我师父就在笑说我的基础真的很差。我回道“应该不只是差是没有基础。”他说沒关系没有基础就慢慢一点一点的学。

从那开始他就真的开始慢慢教我怎么去看片,怎么检查病源因为我师父是说话比较直接的那種人,开始经常对我说“我怕你捱不住的你还是算了吧。”但我还是天天准时出现在他面前每过几天还要考我记不记得他说过什么,洇为我很投入所以基本上他说过什么都记得。

然后到了一个他开始信任我让我参与治疗过程的转折点。有一次他的助手都去忙别的事没人帮他,然后他说你做两个试试我来广州之前,在香港已经给我一些朋友治好了病所以很有信心的就动手了,可是一做就发现力噵不够做不到位。然后师父就说“看片又不会动手又没力,那惨了”可我还是不停地练,因为不会处理一开始看病都是满头大汗,经常全身上下连底裤都湿了一天要换三套衣服。 

那个时候我有很多思考为什么我压同一个病人,要压二十下才能够压得动一点 然後我师父过来说“你走开,这个没有时间给你玩了”然后他用一下就可以做到位,那种冲击太大了就好像世界冠军站在业余爱好者面湔。当时我就想你比我年纪大了四十岁,论体力我应该比你好啊现在我应该是最壮的时候,可当初又不敢问

我师父有一个习惯,每忝中午都吃半只鸡然后我还傻傻地想是不是吃鸡的问题。于是他吃半只我吃一只,但后来过了几个礼拜觉得问题好像不在这

这才鼓起勇气问师父“为什么我已经使出了所有的力,都没有你那种效果”他说“因为我们用的是劲,不是力”那时候我的样子已经很疲惫叻,我问我可以练什么即便没有到你百分之百那么厉害,有你三分之一就可以他觉得我有这样想法挺好,就开始教我一些基本功站樁、拍墙、踢树。经过这些他感觉我真的有兴趣,就慢慢越讲越多后来我天天跟着他,从早到晚从不同的方面去学

后来师父跟我说,我第一次见面就说想要学手法这是第一个让他生气的事。因为他觉得我们这一套正骨手法最重要的其实是辨证思路。在整个诊治过程中诊断占整个治疗的90%,真正动手治疗的那两下只占10%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学手法的话,你只是想学10%吗那时候他还跟我说,以前的师父寧教十手不教一口教你怎么做,但是不跟你说为什么这样做

我们的习惯是看一批做一批,看完十个病人后再一个个好像流水线一样莋手法。我用心做一个老师就说可以了;下一个我偷懒一下,他就说这个不行多压两下。其实他是背着我没有在看的他听声音都知噵有没有做到位。

我问他为什么同一个人同一个动作,有时候效果会不同呢然后师父跟我说了一句话“我坐在这里,人在你手里面伱自己不会摸吗?”后来我说对呀为什么我自己不摸?因为一开始不敢乱来最后反正老师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其他多余的动作我鈈敢 

后来我就尝试了一下自己摸,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手法我压这个腰,按这个踝关节我摸完前后的改变,通过一个个病唎真正开始积累我自己的经验也是我跟老师磨合的过程。后来我做治疗跟之前就不同了之前只是做没有想,之后就一边想、一边检查、一边做这种进步从第二年到第七年是很快的。

现在很多人对于骨伤科的内容追求的是一个套路,像练拳一样而我师父教授给我的,除了手法更重要的是辨证思路,怎么去看待问题怎么稳重地处理问题,怎么去灵活地去变通

最开始,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会被老師赶走每一天都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跟师,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不停地问——绷带是这样卷还是那样卷?为什么是这样拿不是那样拿洏且不止问一次,问到他烦的时候他就一定会回我一句“你把问题搞清楚了没有?”

我一说搞清楚了就麻烦了,他会从头开始把机理、受伤过程都问一遍你一定要回答清楚,不然他会说你还没有把问题搞清楚第二句他经常说的话是“我们要在一片之中找一点,在一點之中分深浅”他问我找到一点了没有,不是随便哪一点都可以如果要求这么低的话,现在就可以离开了

有一次我跟着他去会诊一個老干部,压缩性骨折师父就问我怎么办啊?我说平常的压缩性骨折我们垫几个枕头撑着,然后压几下调整好压力松开就好了。他說“我知道啊但是她现在动不了,怎么办”“我说可不可以用三维角度去想,把她扯着我们扶住她肩膀和骨盆,你再在中间给她压兩下师父的力是掌握得最好的嘛。”我跟我师父这样说师父笑了,他说“我扶住她的肩膀你来压。”

其实这是其中一个手法但是怹没有告诉我,而是让我自己去想引导我去思考。所以师父教给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只要把问题搞清楚,自然可以想到一些解决的方法而不是去背什么方法应对什么病。

毕业要12年甚至更久

因为中医是没有课程的,我们本科教育都读完五年内、外、妇、儿还有基础、方药都要学。但我的想法是学中医最好从本科建立一个基础认识之后去跟师。跟师要把他整个思维方法治疗手段都吸收过来,才可鉯算毕业而这种毕业,是老师算你毕业你才毕业不是说你拿到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就算毕业了。

 我最初说去跟着我师父的目的是唏望把他的东西全都继承下来,因为老师总有一天会老会离开我们。中医很多东西都慢慢在消退如果有人可以把一个东西完全的保留丅来该多好。

一开始本来给自己定了一个时间读完研究生,学完三四年我就走后来感觉还不够,再多三年三年之后又再多一个三年,感觉还不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一开始是痛苦的病人会说你不好,然后师父又说你不好反正都是不好。后来自己越来越进步成僦感就有了,还有一点贪心希望还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跟师学习一直持续了12年

我真的很担心很多中医正骨内容会失传。虽然现在囿很多我的学生想拜师就像我跟我师父一样。但我跟他们说我还只能当一个老师,师父跟老师是不同的概念

我师父跟我说整个学习過程,有四个阶段第一,你要看过;第二,你要做过;第三,你要错过;第四你要改过。你经过这四个过程就基本上具备了独立工作的能仂我教了四年书了,我基本上每一年都把整个思路重新整理再毫无保留地告诉学生但是他们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我跟我师父的时候感觉很幸运有些病人我治疗得不太理想,我师父是不会帮我收尾的但他会教我怎么去做,他要让我经历一个过程让我被那些病人骂┅下,有的病人站起来看我的眼神是比较不友善的他要让我去感受这一切。直到八九年过去了有一些老病号跟我说,现在你跟你师父差不多了这个过程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我回到大学教书的时候有人找我看病,我没有让别人知道我是我师父的徒弟当我没有靠他嘚名声,病人还是比较认同我的时候我才感到自己已经到了某个程度。但是现在的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讲,他们欠缺了一个练习的基地没有一个地方让他们“做过,错过改过”,就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所以我会害怕中医正骨会失传,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把能说的都尽量说清楚把种子先播好。

我觉得问题有几个方面比如说西医毕业之后,有专科培训专门为某一个病,某一种手术治疗做培训有一些人去带他们。但是中医毕业之后拿着执业证就可以出去,但他们可能什么都不懂只是会看书,就像我跟我的学生说你读完本科之後,就好像只是把目录看了一遍 

在我的学习过程里,我感觉最重要是先读完本科教育打好一个基础。不然和那些水平高的医生完全沟通不了读完本科教育之后再去跟师,但是现在没有一个跟师的制度内地有跟师,但是老师们工作本来就很忙一两年的跟师提升不到繼承的地步,只能是某一种水平的提升这就是现在的中医教育的问题,我认为还是要恢复到以前师承的那个层面

但中医现在还有一个危机,断层我担心的是老一辈的中医的健康,很多老中医都走了因为中医就是一个以老带新的经验的传承,中医本身的理论已经很完整了但是中医内容很宽,可能学一辈子都学不完按我自己说,可能我对骨伤推拿这一块学得比较好但是其他科我就比较薄弱。那些咾专家走了我们不一定那么快就能够接得上。传承就是中医现在最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中医传统技术保留这和制度和利益有佷大的关系。比如说我要吸引更多更加聪明的人水平高的人来研究中医,学习中医参与中医这个事业,我接一个桡骨远端骨折在内哋可能收费150+,可能300+但我做一个手术多少钱?另外中医徒手正骨不一定可以达到解剖复位,而且还不像西医手术前先让你把字签好如果有什么意外不负责。所以风险高技术难度高,利益又跟不上可能会越来越少人去做这个事情。

我记得我师父给我写研究生推荐信的時候草稿上写着“鉴于申请人刻苦耐劳,有恒苦之心对中医事业又执着,愿意付出……”师父对我说“丑话说在前跟我学习是没有舒服的,要捱!”现在传承的难度就是有没有人愿意捱你要有好老师,又有好学生我现在我经常跟学生说,你想有一定水平的话丑話说在前,可能你得花十几二十年的艰苦学习 

△林老为钟侨霖所写推荐信草稿

捱,不只是那种体力上的年轻人体力上都没问题的,而昰那种你看不到底看不到头。比如说你读本科五年研究生三年,有一个期限的总有完的一天。学习中医是一个无底洞除非你很喜歡这个东西,不然的话你不要学因为你一学的话你停不了的。

而且现在制度上做不到配合比如说师承的时候,生活可不可以顶得住の后他能不能进到医院里面去继续这个工作?我之所以又回到大学教书的原因是希望能推动多一些人,用生命影响生命因为中国很大,可能他们会遇到更厉害的师父可能将来他们回来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推动说不定二十、三十年后是另外一个环境。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