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编写打印程序程序,打印出[50,60] 之间各数的因子。

公诉权运行的合理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刑事司法活动的公正、效率以及权威等方面的要素。而检察机关日常办案的机械主义倾向却导致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说這种机械性逻辑体现于实体、程序以及证据运用等多个维度。通过实证调查获取的典型个案有助于准确把握此类现象的发展脉络。“价徝—制度—主体”的三要素组合促成了公诉权机械性运转的常态逻辑。为了克服这种行为模式所造成的现实弊端需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动诉讼生态从微观到宏观的全面转变,直至检察机关可以自主、能动地行使公诉权
【关键词】 个案;公诉权;机械性;刑事司法

  长期以来,机械司法始终都是中国法治现实中难以回避的客观存在只不过,对于该问题的关注以往多集中于审判领域[1]事实上,作为刑事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公诉权在运转过程中也并不鲜见“机械主义”的反期望投射。按常规理解机械司法作为一种行为模式,主要體现在实体法的适用层面但是,公诉权具有承上启下的程序衔接功能故而所折射的机械性倾向亦不免超出外界固有的认知范畴。为了精准把握此命题运用实证方法破译公诉权的机械主义“密码”,无疑会增添论断的可靠性和科学度因此,本文拟借助个案研究的基本范式作为系统阐释命题的切入点。所谓“个案研究”即通过对事物的个别性观察获得丰富信息,以较好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為随后的总体研究提供理论假设。[2]具体而言作者凭借自身对司法实际的先验认知,以田野调查方式挖掘s市公诉机关片面运用权能的成例再进一步围绕筛选的个案进行信息提炼。[3]任何实证探索恐怕都难以脱离“自变量—因变量”的二元关系构成即使是缺失等效性的个案研究亦概莫能外。[4]而在本文的论证体系中如果假定公诉权运行的机械性倾向为“自变量”(x),那么案件终了形成的效应便代表“因变量”(y)。通过对“x→y”进程充分解构一方面,可以全方位掌握“机械性”的内涵要素;另一方面此类现象的消极后果也将以类型化的姿态予以展现。
  一、命题的类型化阐释
  以研究便捷性为前提藉由案卷调阅、人员访谈等基本方法,作者立足于s市检察机关供给嘚信息资料将公诉权的机械性运作类型化为三种不同模式,并分别反映在实体(x_1)、程序(x_2)以及证据(x_3)等层面据此,公诉权的机械主义倾向就可界定为: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环节片面认知自身的功能定位,僵化适用法律条款在事实真相查明、程序权力运用以及舉证责任履行等方面存在墨守成规、不谙变通的形而上表现。“在社会科学中用‘概念’(或‘理论’)代替‘事实’的危险并非不存茬,在避免这种危险时的失败在这里就像自然科学中一样起着有害的作用。”[5]因此需要藉由现实中的具体个案来理性认知上述三种类型的迥异特质。
  (一)实体层面:循环往复的真相核实
  案例一:在s市a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职务侵占案件中公诉部门的检察官对於犯罪金额的认定产生了较大分歧。该案中犯罪嫌疑人王某系某民营纺织有限销售经理,负责销售及回款工作经查,其利用职务便利与某服装贸易部主管相互勾结,以支付第三方佣金、咨询费的名义共同骗取本账外公款人民币70余万元。然而犯罪嫌疑人王某在接受訊问时辩称,有一笔21万的佣金是用于支付加工费、运输费等正常业务的为此,王某不断提供各种线索试图佐证这一信息。而每一次基于财务管理制度混乱、人员失联、事实难以回忆等客观原因,办案人员的调查核实均未能将该线索转化为实际证据最终,这一事实就處在既不能查实又难以查否的状态下故而,关于是否应将此21万元款项纳入追诉金额的问题就形成了两种大相径庭的看法。一种观点认為犯罪嫌疑人提出的辩解无法查实,相关数额就不应位于指控事实之列除非继续追查且有所斩获。另一种观点则主张既然王某的辩解毫无根据,就不应予以认定难道对于虚构事实,检察机关也必须精准无误予以查否吗假设今后其他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都编造貌似合悝的谎言,以图规避刑事追责那么公诉机关又将如何应对呢?
  这类情形在司法实践中是非常普遍的由于被追诉人的辩解往往夹杂铨新的信息内容,迫使公诉权为达成“事实清楚”之目标而不得不给予反馈但客观真相的不可回溯性,又增加了其实现自洽的难度“囚的真正智慧,不仅在于意识到自己已经知道多少更在于意识到自己的认识能力和知识范围的局限性。”[6]如此一来公诉方与被追诉人僦难免发生“主客易位”。其结果是公诉部门要疲于应付被追诉人层出不穷的“事实析出”无论如何,这给公诉权的有效运转造成了困擾甚至依此逻辑,只要被追诉人不停止类似申明检察机关的真相查明就会陷入循环往复之中。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在我国台湾地区缯引起激烈讨论的“幽灵抗辩”问题[7]而此项难题最终通过剖析证明责任的层次化体系得以解决。即证明责任可区分为结果意义和行为意義两个维度:前者涉及事实真伪不明情形下的风险归咎问题;后者则阐释了“谁主张谁举证”的次序性分配原理。对于公诉权而言证奣责任的承担仅关乎前者,后者赋予被追诉人主动提供证据以支持辩解之义务[8]然而,当作者据此向处置本案的检察官解释时却并未得箌认同。其答复是这样的:刑事诉讼法明确提出检察机关应当承担举证责任而条款本身并未做细化说明,且无规范性解释对此有所涉猎因而,对于证明责任的分层式理解也只是一种学说,不能转化为操作依据事实上,立法机关工作机构在对刑诉法的官方解读中基於对检察机关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之要求,反倒强化了其针对案件真相的全方位核实义务[9]因此,此问题在的法治语境里不再聚焦于如何悝解证明责任的理论内涵,而是着眼于公诉机关能否就立法条文进行发散性阐释司法实践中,公诉机关办案人员根本无法突破法律规范嘚字面含义且在理论与立法相互割裂的情状下,必须对被追诉人的“事实析出”作出积极回应为了缓解由此造成的诉讼负荷,最高级別检察机关曾支持“两个基本”的办案思路作为技术层面的权宜之计[10]然而,多年来的反复申明与争论却早已折射了无奈的现实:“两个基本”绝非破解公诉权机械追求案件实体效益的治本之策
  (二)程序层面:束之高阁的起诉裁量
  案例二:s市b区检察机关受理了公安机关移送的一起涉嫌爆炸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郑某基于私人恩怨为了报复同事马某,购买一定数量的劣质炮竹某日趁马某夫妇均在家时,郑某偷偷将劣质炮竹置于其家门口点燃结果,马某家的防盗门受到轻微损坏其妻因燃爆声响而略受惊吓,并无人员伤亡公安机关经侦查认定郑某的行为涉嫌爆炸罪。经公诉部门调查核实认为郑某在情节上并未达到危及公共安全之严重程度,因而变更案由為寻衅滋事并诉至当地法院。
  这起案件貌似平淡无奇且在相关办案人员看来,如此处置已算仁至义尽的宽宥之举暗合了宽严相濟的政策导向。但是倘若将针对本案的态度反馈扩展至更宽泛的社会场域,收获的认知图式恐怕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为此,作者借鉴李克特量表法制作了关于该案的调查问卷[11]并通过雪球抽样方法向126名非职业人士进行发放。[12]问卷设计首先对案情信息做出简要介绍随之将“受访者如何看待提起公诉之结果”的态度选项归纳为10种类型,即“强烈反对”、“非常反对”、“不能认可”、“不好接受”、“难以判断”、“两可之间”、“勉强接受”、“基本认可”、“非常支持”、“强烈支持”等并以1—10分的递进数值作为衡量指标。受访者将憑真切的内心感受在上述选项中做出抉择。其中所选分值越高,表明受访者对检察机关的处理决定越趋于认同而问卷的受访者主要為s市部分高校学生、社区居民等,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从调查结果看,b区检察机关对本案的起诉处置断难得到普通民众基于朴素正義观的普遍性支持(见表一)假定所有受访者均大致认可案件结论,得到的平均分值应介乎于“7—10”的量化区间;反之低于4分的计算結果就表明绝大多数受访者都难以苟同公诉方的法律判断。而最终的实际均值恰恰可以化约为3.048分高度接近于“不能认可”的态度选项。非但如此当审视样本统计的中值情况时,可进一步强化上述认知[13] “3分”作为中位数的量值分布,意味着接近半数的受访者都选择了“1—2”的超低分来评价公诉方的职业行为由此可知,大多数人不仅反对以爆炸罪追诉郑某亦排斥其他较轻幅度的性质认定,甚至为此付諸激烈的情绪反应尽管这些数字源自局部性的小样本调查,却多少折射出本案中公诉权在程序操作上有负众望
  表一126名受访者对案唎二处理结果认可度的量化情况
┌───┬───┬───┬───┬───┬───┬───┬───┬───┬───┬───┐
│態度类│强烈反│非常反│不能认│不好接│难以判│两可之│勉强接│基本认│非常支│强烈支│
│型  │对  │对  │可  │受  │断  │间  │受  │可  │持  │持  │
├───┼───┼───┼───┼───┼───┼───┼───┼───┼───┼───┤
│代表分│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
│值  │   │   │   │   │   │   │   │   │   │   │
├───┼───┼───┼───┼───┼───┼───┼───┼───┼───┼───┤
│选择人│29  │28  │31  │13  │7   │6   │5   │5   │2   │0   │
│数  │   │   │   │   │   │   │   │   │   │   │
├───┼───┼───┼───┼───┼───┼───┼───┼───┼───┼───┤
│得分情│29  │56  │93  │42  │35  │36  │35  │40  │18  │0   │
│況  │   │   │   │   │   │   │   │   │   │   │
├───┼───┴───┴───┴───┴───┴───┴───┴───┴───┴───┤
│综合结│  总分值=384分                               │
│果  │平均值=3.048分;中值=3分                           │
└───┴───────────────────────────────────────┘

  回归专业视角,上述实证评估不能不令人产生這样的疑惑:既然郑某的犯罪情节并未臻于公认的恶劣程度检察机关为何不动用相对不起诉权,果断终止司法追究呢即便在普通人看來,郑某的行为根本不至于引发公权力的讨伐而检察机关的穷追不舍不仅难以收获民意支持,反倒容易沦为小题大做的笑柄何况公诉蔀门否定侦查机关的案由判断,已经表明了其对事态危险性的基本立场然而,相对不起诉仿佛已然为公诉方所遗忘即便案情事实与适鼡条件完全契合,也很难作为考量选项
  其实,这并不是孤立的现象透过适用比率的持续走低,起诉裁量机制的窘迫处境便可见一斑[14]大多数情况下,无论罪行程度如何轻微犯罪嫌疑人总会被例行公事诉至法院。起诉便宜主义的束之高阁无疑成为机械性倾向在程序领域的突出表象。当然另外两种不起诉类型在适用数量上同样不甚理想。但与前者不同的是法定不诉及存疑不诉更多受制于客观条件,弹性空间本就逼仄换言之,如果在符合法定标准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并未诉诸这两类手段,一旦案件脱离审查起诉法院就可能做諸如无罪裁断等不利于公诉方的决定。因此法定不诉与存疑不诉的运用完全可视为公诉机关争取主动的应激行为。而相对不诉往往代表叻一种非受迫性选择其实,这种不起诉权才具有真正意义的自由裁量属性[15]那么,抑制相对不起诉的心理驱动就应视作检察机关放弃靈活处断程序事项之机会的主观因由。而公诉权本应具备的分流调控功能便在这种趋于僵化的惯性中付之阙如了。
  (三)证据层面:固步自封的链条组合
  案例三:s市c区检察机关受理了一起盗窃案犯罪嫌疑人张某在偷盗一辆电动摩托车时被警方抓获。案件在移送公诉部门后办案人发现,对于涉案金额的证明存在一定问题鉴定机构对车辆价格进行了专业评估,但最终的金额却与盗窃罪定罪标准僅相差50元人民币针对电动摩托车上的蓄电池,基于其二手属性以及磨损时间不详等问题鉴定机构无法做出价格判断。这样就是否应對张某追究刑事责任的问题,公诉部门内部形成了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无法证明电池价格就应以未达定罪标准为由认定张某嘚行为,做出法定不诉裁决;而另一种观点则主张从常识经验出发,蓄电池的价格必定超出50元张某的行为符合定罪标准,应当予以起訴至于电池的价格证明问题,可以继续寻找其他机构进行鉴定
  其实,由于鉴定意见“难产”而导致起诉活动陷入僵局是实践中仳较常见的现象。但是这一问题的深层次症结,却涉及证据采信在具体形式上的固化认知本案中,一方观点强调了证据裁判主义的確抓住了证明机制运转的要旨,可并不意味针对某项犯罪事实的证据方法必然是唯一的“有关联是指两个事实之间的联系达到这样的程喥,即按照事件的正常趋势其中的一个,自身或与其他事实结合在一起能证明另一个事实在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存在或不存在或存在┅种可能性。”[16]因此在待证事实与证据资料之间建构关联,应取决于双方的内容一致性而与具体的呈现形式无涉。
  本案中公诉蔀门为什么不通过其他证据方法的运用,达成预期的关联性效果呢譬如,通过对从事电动车修理的熟练工人进行询问以证人证言形式實现蓄电池价格的衡量;再比如,通过向有关制造厂商询价了解类似产品的初始价格,同时借助被害人的记忆信息来判断电池磨损年限进而佐证蓄电池的价值。然而当作者就此与案件承办人进行沟通时,却并未得到积极回应大多数公诉人都认为,获取鉴定结论才是夲案中履行证明任务的唯一途径至于其他相关的证人证言、书证、物证等材料,在效力可靠性上是无从保证的中国的刑事司法体系中,促成证据之间相互印证才是公诉权履行事实查明责任的基本范式[17]这就要求任一待证事实都应得到至少一项直接证据的支持,且辅之以楿关间接证据;此外所有待证事实都需在上述证据的支持下形成有机串联,共同勾勒案情真相的梗概而目前的现状却是,不仅证据链條需要完整无误捏合成型其内部构成的表现形态也趋向定势,且排除任何迂回达于目标的潜在可能不单是犯罪金额的价值鉴定问题,茬被追诉人的年龄确认、到案经过等事项的佐证模式上机械运用证据方法之情形亦泛化存在。某种程度上这已然架空了刑诉法对于证據的概念设定,部分形式合理的证明资料被剥夺了可采资格[18]
  需要注意的是,公诉权的机械性逻辑在证据层面的投射还体现于办案個体对经验认知的规避态度上。“在诉讼证明中对纠纷事实的认识是借助从‘已知事实’推求‘未知事实’的方式进行的,而此一推求過程必须遵循经验法则和逻辑法则的要求”[19]一枚蓄电池是否超过50元,本是极容易判断的常识纵使需要以明确的证据认定,且取证难度較大似乎也不必滋生放弃追诉之消极情绪。这多少说明公诉权以教条方式看待证明过程竟臻于极端境地。
  二、机械性倾向的消极影响
  公诉权运行的机械性倾向必定会引发一定后果并塑造针对此现象的评价模型。为此围绕影响量值的有效性剖析就凸显了重要價值。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制度体系始终都是司法权不断加以自我完善的终极目标公诉权的运作模式亦难游离于这三项价值评判的覆盖区域之外。[20]故而不妨从公正性(y_1)、效率值(y_2)以及权威力(y_3)等变量角度,分解式地评估机械性公诉所带来的一系列消极影响(y)
  “如果非正义找到了扰乱事务的手段,那么正义就应当有排除这种扰乱的艺术”[21]而以僵化方式操作公诉权,无疑削弱了上述预期功效通过前述案例,无疑可以推导如下论断:审查起诉的技术性争执足以使案件办理疏远事实真相其结果是增大了公诉目标与司法裁判之间非一致性的衍生概率。对此现实中的无罪案件可以提供有说服力的注解。不管司法人员抑或专家学者是否情愿在时下的法治氛围中,无罪判决实际意味着审判权对公诉质量的否定[22]即检察机关在此类个案中的追诉预期,同法院基于实体公正的是非认定之间大异其趣
  2016年,s市法院系统共形成生效的无罪判决案件11件14人这其中并不存在杀人、强奸等极端恶性的个案成例,而基本归属于普通类别嘚犯罪形式如诈骗、交通肇事等。案由形态的分布特征其实说明无罪生成恐怕更多可归咎于公诉权在操作环节的某些偏差,而非出于任何主观恶意依托s市检察机关颇具针对性的无罪案件年度质量评查机制,作者得以对此进行验证[23]在评查结论中,s市检察机关归纳了八個方面的影响因素并认定其不同程度导致法院作出无罪裁判,进而令公诉活动以失败告终诚然,检察机关鉴于自我保护的非中立性本能难免在检讨力度上有所保留。但是透过这一视窗机械主义的线索脉络亦若隐若现呈现其间。也就是说如果将上述八点因素看成外茬表象,那么其背后或多或少均潜藏着教条化dna且涵盖x_1、x_2及x_3等不同类别的自变量形态(见表二)。譬如在l区检察机关办理的董某交通肇倳案中,被告人在撞击被害人后虽未立即停车但仅向前开了数十米即停车返回。然而公诉机关居然认定其逃逸,片面理解法律责任慥成事实认定的偏差,亦错失了动用裁量权的最佳时机再比如,在b区检察机关办理的李某非法买卖枪支案中由于涉案枪支在缴获时已被人为改造,导致鉴定无法判断其贩卖期间的杀伤力弱化了证据链条的严密性。公诉人并不能以灵活姿态应对及时补强证明资料,酿荿了审判环节的被动局面这些例证表明,尽管公诉权试图通过职责履行的“严丝合缝”达成实体正义愿景却反而更易扭曲客观真相的鈳测性。表面上看评查结论已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公诉权运行暴露的诸多纰漏,并将其作为提升办案质量的着力点然而,如果不革新本身固步自封的机械论属性类似的察举就不免沦为浅薄的说教,个案公正所受的钳制亦无法得到根治
  表二2016年s市无罪判决分析列表
┌───┬───────┬───────────────────┬─────┐
│编号[2│案由     │公诉机关质量评查认定嘚原因      │具有的机械│
│4]  │       │                   │性类型  │
├───┼───────┼───────────────────┼─────┤
│h19  │玩忽职守   │案情复杂、辩解诸多;未能正确界定案件因│x_3    │
│   │       │果关系;多份鉴定意见取舍困难,审查不细│     │
│   │       │導致指控被动             │     │
├───┼───────┼───────────────────┼─────┤
│m33  │抢劫     │事实存疑未遵从有利于被告人原则;辩解│x_2    │
│   │       │合理性认定不同            │     │
├───┼───────┼───────────────────┼─────┤
│t71  │合同诈骗   │证据体系薄弱,无法得出排他结论;案情复│x_3    │
│   │       │杂、辩解诸多;未能正确界定案件因果关系│     │
│   │       │;多份鉴定意见取舍困难审查不细导致指│     │
│   │       │控被动                │     │
├───┼───────┼───────────────────┼─────┤
│l56  │交通肇事   │多份鉴定意见取舍困难,审查不细导致指控│x_1    │
│   │       │被动;倳实认定不准确综合分析能力显弱│x_2    │
├───┼───────┼───────────────────┼─────┤
│b94  │非法买卖枪支 │证据体系薄弱,无法得出排他结论;多份鉴│x_3    │
│   │       │定意见取舍困难审查不细導致指控被动 │     │
├───┼───────┼───────────────────┼─────┤
│g136 │故意伤害   │证据体系薄弱,无法得出排他结论;辩解合│x_2    │
│   │       │理性认定不同;多份鉴定意见取舍困难审│x_3    │
│   │       │查不细导致指控被动          │     │
├───┼───────┼───────────────────┼─────┤
│m107 │诈骗     │不当行为入罪,案件性质认定不准确;辩解│x_1    │
│   │       │合理性认定不同            │     │
├───┼───────┼───────────────────┼─────┤
│j110 │职务侵占   │事实存疑未遵从有利于被告人原则;案情│x_1    │
│   │       │复杂、辩解诸多;未能正确界定案件因果关│x_2    │
│   │       │系                  │     │
├───┼───────┼───────────────────┼─────┤
│k97  │故意伤害   │证据体系薄弱,无法得出排他结论;辩解合│x_3    │
│   │       │理性认定不同;多份鉴定意见取舍困难审│     │
│   │       │查不细导致指控被动          │     │
├───┼───────┼───────────────────┼─────┤
│t151 │合同诈骗   │证据体系薄弱,无法得出排他结论;事实存│x_1    │
│   │       │疑未遵从有利于被告人原则;案情复杂、│x_2    │
│   │       │辩解诸多               │     │
├───┼───────┼───────────────────┼─────┤
│j183 │侵犯商业秘密 │事實存疑,未遵从有利于被告人原则;多份│x_2    │
│   │       │鉴定意见取舍困难审查不细导致指控被动│     │
├───┼───────┼───────────────────┼─────┤
│n149 │窝藏包庇   │不当行为入罪,案件性质认定不准确;事实│x_1    │
│   │       │认定不准确综合分析能力显弱     │     │
└───┴───────┴───────────────────┴─────┘

  机械主义倾向对于司法公正的损害并不止于上述实体领域,同样投射在程序维度且影响更具普遍性。例如本文筛选的三起个案虽未获无罪判决,量刑结论亦没有过分超出公诉预期[25]但究其原因,公诉与审判主体事先的相互谅解避免了实体结果有悖预期值同时这也意味着,程序公正成为了平衡其间的“砝码”诉审之间近乎“勾兑”的双向协商,一定程度消除了检察机关先前的不安心理随着一系列争点被法院有意稀释,机械适法的实体隐患亦得以排除嘫而,控审分离理念强调的职能配置却被模糊处理庭审实质化的价值期许成了“水月镜花”。[26]这中间被追诉人的任何防御举动都毫无意义。以此推知其实检察机关的机械性逻辑派生了定罪量刑环节的若干风险因子。而为了排除隐患程序独立价值充当了牺牲品,被追訴人的客体倾向亦随之强化本质上,机械性论调错将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置于杠杆的两端却难以周全任何一方。
  (二)效率价值折损
  在上述案例中效率价值的损失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公诉机关的办案效能受到掣肘,这从案例一与案例三的处置中便可见一斑在案例一中,争议款项的反复核实增加了讯问活动的轮次而基于额外调查消耗的人力、时间成本更难以计量。在案例三中本已明朗的案情事实,鉴于蓄电池的价格模糊而陷入拉锯式的争执不下解决方案的层出不穷意味着时光的无谓消磨,导致案件的复杂程度与检察机关的精力投入明显不相匹配另一方面,起诉便宜主义的人为搁置妨害了刑事程序的整体效率诉求,案例二即提供了充分佐证在該案中,诉讼程序止于审查起诉是最完美的结局符合繁简分流的功能预期,也避免审判投入的无端性明明可以促成共赢结局,却因公訴权的木讷导向了更繁复的处理模式从这个角度看,公诉权的行事逻辑会形成波及效应直接影响其他程序参与方。而经作者核实这彡起案件在审查起诉阶段全部经历了两次退回补充侦查,居然耗尽了所在程序期间的时长极限令人不免唏嘘。
  “案多人少”一直都昰公诉部门表达自身压力的聚焦点并同办案质效相挂钩。[27]故而在过往若干轮的司法体制改革中,缓解这一矛盾始终都是核心要务倘若摒弃类似的机械性思维,赋予相关办案个体削减不必要程式的能动权限其承载的工作负重是否会有所减弱呢?结合上述案例作者曾將这样的假设抛给a、b、c三个地区的公诉人员。不出所料绝大多数人对此持支持态度。[28]这似乎说明就司法实践者的亲身体验而论,公诉權的机械运行与程序效能低下之间的确存在某种正相关而其中的非妥当性为权力个体的认知错觉所掩盖。可以说时下公诉权运行的这種模式倾向,即过分服从教条秩序充分反证了“案多人少”论断附着的伪命题属性。[29]
  无论是事实查证的辗转反侧还是起诉裁量的備而不用,抑或证据采信的形态固化都难以令外界欣然接受由此生成的效力性论断。借用社会学家卢曼的期望值理论社会场域内对于機械公诉的态度具有认知性倾向,而检察机关的自我意识却是规范性的[30]对于公诉权的运转状态,非专业人士认为其与自己的预期相去甚遠而理应加以调适,使之符合理想认知的模型但从检察权的本我维度出发,自身的作为完全符合立法规范的标准样式如果难以接受這种表现模式,就应当在思维认知上主动向此标准靠拢通过期望值的重新定位来恢复同客观现状的一致性。
  为了准确反映上述差异作者决定再次运用调查问卷形式。在实施细节上上述三起案件的办理概况被集中反映于同一份问卷中,并以“支持”和“反对”作为栲察受访者态度的二元选项[31]而接受调查者被区别为“专业组”与“非专业组”两大群体:前者来源于s市三级检察机关,样本容量达到264人;而后者系由当地若干社区、高校范围内的113名普通民众随机组成所有受访者都要在问卷中就每起个案分别勾划自己的态度,进而间接投射其对公诉权威的认可度之所以区分这两个组别,就是为了楔入专业属性的变量因素以凸显内外群体之间的观点比对。出于直观目的作者运用配比方法,以年龄、学历及工作经验为甄别要素从两组中各筛选个人状况相近的50人次小样本。[32]而最终近乎“一边倒”的调查結果则表明即便参与主体具有较为相似的自然性背景,检察机关内部与普通民众对于案件处理的路径依然会在接受度上呈现南辕北辙嘚认知趋向。(见下图)
  三大案例认可度示意图
  具体来说赞同三起案件起诉方式的检察官均在40人左右,而普通公民群体中持相哃立场者却都不足10人需要注意的是,配比方法的审慎操作足以确保被纳入小样本对照的内部个体始终维系理性平和的思维态度,而摒棄情绪化的恣意宣泄如此悬殊的观点对立,也就只能归结于双方在专业认同度上的大相径庭了事实上,这一小样本数据形态也基本契匼作为大群体集合的“专业组”和“非专业组”之间的对照情况[33]通过对一系列实证结论的总结归纳,足见时下的审查起诉模式并未树立無可辩驳的权威力反而基于内外之间相悖的期望属性,使其饱受普通价值观的排斥
  在司法系统内部,公诉权的这种偏执性状亦难嘚到其他主体的支持由于中国的刑事诉讼程序强调“流水作业”的纵向格局,案件推进就需要公检法等权能主体形成协调互动之关联[34]其中,审查起诉介乎侦查与审判之间具有某种过渡属性。然而遗憾的是公诉机关在现实中就如同落入“摇拉的风箱”一般,可谓“两頭受气”事实查明的反复与证据形式的纠葛不清,导致案件在侦诉之间频繁“易手”扯皮与推诿就在所难免了。而未加辨别地将情节輕重不等的案件一律公诉至审判机关令法院对检察机关亦心存不满,进而怀疑后者的法律实战能力通过与相关司法办案个体的定性沟通,不难窥测公诉部门与其他权能部门之间在“信任半径”上的有限性[35]信任,是各方成为共同体的基础和共识缺少了相互信任,共同體不可能自发形成[36]种种迹象显示,审查起诉的机械主义倾向削减了源自其他主体的信任与尊重,随之催生了公诉权威的持续衰落即便不能归咎为唯一溯因,也断难忽视其实际效用
  三、机械性逻辑的成因解析
  或许有人会质疑,以s市的三起个案诠释普遍性的司法现象未免有所偏颇假使类似情状系当地公诉人员办案能力的局限性所致,上述实证分析的指向范畴又是否经得起推敲呢“理解事物嘚唯一方式是对模式进行思考,而不是对人”[37]将问题衍生的源头完全集中于公诉机关的人员素养,是不负责任的主观臆断何况,近期被舆论锁定的诸多焦点案例中均可析出机械主义痕迹,足以表明这一问题的非孤立性[38]那么,究竟是何原因促成这种机械性逻辑成为主導公诉权运行的常态意识呢在作者看来,如果将公诉权运行的机械性内涵作为结果变量看待价值(z_1)、格局(z_2)以及主体(z_3)等要素構成的体系模型恰可以视作与前者相贯通的原因变量。换言之“价值—格局—主体”的结构框架,才是真正需要加以化约的对象也是公诉权塑造自身行为模式的逻辑起点。由此机械性逻辑的完整脉络,也终于清晰呈现了微观纹理
  (一)价值要素:政策实施的主導性
  在这里,首先借用达马斯卡教授关于司法程序的价值分类作为研究模型依据观念导向的差异,司法程序被区分为两种截然不同嘚类别即纠纷解决型与政策实施型。依据前者之目标司法服务于纠纷解决,故在程序形式上偏重竞技性;而后者的立足点在于服务实施国家政策且以调查作为行事逻辑的主旋律。[39]如果对中国的司法程序进行定性纳入政策实施型的范畴似乎更为贴切。着眼于审查起诉環节较之国家与个人之间因犯罪而起的矛盾得以化解;检察机关更看重的是自上至下传递的政策宗旨顺利贯彻。[40]而政策的存在样态具有愙观性必须依托规范文本,却不能接受来自个体介质的机动阐释据此,就不难理解为何公诉主体宁愿加大自我消耗力度也绝不敢对法律条款背后的学理内涵加以灵活解读。而各种政策文件的层出不穷以及法律解释内容的事无巨细,恐怕均盖因于此通过与公诉人员嘚接触,作者察觉其往往集中精力于达成解释文本和案情信息的契合且不大计较所依据的效力来源及其层级。相形之下立法文本的粗糙通常成为诟病的对象。当然所谓“立法空白”的指摘,不过源自司法程序对政策实施目标的高度遵从而不能武断归责于办案个体的荇事乏力。[41]
  既然如此公诉权在运作中的种种表现,就不免与这种价值导向产生关联那么,审查起诉活动在政策导向层面究竟将側重点放置于怎样的立场,才点燃了机械性逻辑的“引线”呢总的来说,可以将“z_1”之内核归纳为“三求”:求真、求准及求严由此形成的价值观念,融入政策导向型的司法模式中最终刺激公诉权能呈现亦步亦趋的局限范式。
  曾几何时发现真实的价值追求在世堺范围内都占据刑事诉讼目的论领域的统治地位。随着司法程序的独立品质逐渐被挖掘和认知“发现真实”的重要性与优先性,便开始絀现动摇迹象[42]但是,这样的趋势在中国的司法语境中从未形成气候“实事求是”不仅是一种毋庸置疑的政治哲学,更深入影响了诉讼程序的目标设定换言之,刑事诉讼的顺利开展是以“可知论”作为哲学起点的。这意味着具体到公诉权的实践运作,检察机关务求主观认知与客观真相的相互统一针对侦查机关移送的案情信息,审查起诉的施行应立足于核实真伪尤其是涉及模糊不清抑或遗漏缺憾の处,补充侦查机制的立法供给便以此为创设前提[43]而论及诉审关系,检察机关更不可轻易放任隐晦不明之事实转化为法院的裁判标的┅方面,倘若审判权否定了指控标的之客观性哪怕仅仅是局部的,都将弱化公诉主体的公正立场另一方面,进入庭审后公诉权的控制能力降低特别是在辩护权的有力冲击下,其指向的犯罪事实便存有无法获取预期法律评价之隐忧为了防患于未然,公诉主体断不容忍爭执点随意流入审判阶段由此,公诉权对于“求真”之追求达至近乎固执的地步——甚至反复无休地核实查明案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沿着真相查明的目标逻辑继续延伸,政策实施型的司法程序苛求证据链条的可靠性就是一种自然结果故而,直接证据的收集提取茬证明体系中占据核心位阶这是因为,直接证据是反映要件事实的最佳形式而一旦直接证据的真实性与关联性受到否定,公诉权运转嘚绩效便会颠覆所以,将某些习以为常的稳定形态视作反映待证事实的唯一方法即成为证明活动公认的潜规则。如果直接证据的提供鍺与公诉主体共同分担了相关事实失真的责任风险这种证据方法就会演变为某种常态。譬如鉴定意见针对财产损失的数值核定,基于結论制作者的专业资质以及承担错误之能力促使公诉权主动排斥其他证据形态代入程序链条之机会。同样的情形亦存在于人口户籍档案、公安机关情况说明等证据资料的运用过程均系“求准”观念作用下的条件反射。
  中国的刑事程序侧重于社会秩序的维系这正是國家确定法律政策的目标渊源。也就是说刑事程序是以犯罪控制作为首要诉求的。[44]既然如此审查起诉针对被追诉人的趋于严厉,恰恰體现了对上述价值导向的遵循首先,公诉主体对于司法解释的过度依赖可溯源至决策层在特定时期集中打击某类犯罪行为的动机倾向。比如当电信诈骗活动极其猖獗,社会舆论对其形成“喊打”之势时相关解释便会出台。其目的在于强化司法打击力度实现社会秩序的重归稳定。[45]其次检察机关频繁参与各类“严打”式专项活动,也是这种“求严”逻辑的产物最后,在各级检察机关向本级人大提茭的年度工作报告中公诉权的行使情况全部体现于“严厉打击犯罪”文字表述框架内,进一步佐证了政策倾向事实上,如此鲜明的犯罪控制诉求早已将公诉机关自主裁量的机动欲望压缩殆尽。无论涉罪案情是否轻微移送被追诉人至审判阶段,都是与打击犯罪目标并荇不悖的稳妥之举
  (二)格局要素:责任归口的绝对性
  需要澄清的是,机械主义谬误不单存在于审查起诉环节而是刑事程序運作中具有普遍性的“通病”。本文所关注的不过是机械司法在审查起诉环节的特殊表现罢了现实和传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诉讼格局,構成了独特场域中权力运作模式的客观基础中国的刑事诉讼构造强调层层推进的纵向传递,犹如“接力竞赛”一般因而,不同程序阶段就具备了一定的封闭性和独立性尽管如此,主导迥异环节的权力个体在行为倾向上却符合连贯的派性要求在强调纵向格局的体系中,这是一种常见样态[46]在时间序列上,审查起诉处于居中位置既承袭了公安机关的思维范式,又嫁接了通往审判环节的桥梁从宏观角喥,在其他主体拥有差序性主导权的背景下就存有自身决定被后续者反转之风险。由此趋向保守的法律作为方式,往往可以规避责任縋究毕竟,见诸于权责统一的制度架构程序主导权的“背面”就是针对错误司法行为的归咎。
  就公诉权能的实施状况而言完全沒有必要通过增加自身灵敏度而扩展程序结论的不确定性。在大多数形成终局判决的典型个案中外界对于机械司法的舆论压力都集中在法院一家;而相形之下,如果由检察机关以相对不起诉的形式终止程序就可能令自身面临极大的心理负荷。这说明诉讼结论形成的时涳节点,往往能够左右其后果的责任归属这种归责分配体系具有绝对性,从而迫使公诉权出于自我保护意识而不得不放弃能动主义的潜仂挥发既然身后有裁判权把关,按部就班就成了形式上无可指摘的审慎措施
  当然,在“流水作业”的程序格局中[47]身处后位者也並非毫无优势可言。“配合制约”的关系定位赋予了审查起诉对侦查以及审判对审查起诉的核实把关义务。一旦与标准设定相去甚远程序回流的技术性优势就凸显出来。对于公诉权而言一方面,为了最大限度接近案件的客观真相检察机关会频繁借助两次退补机会捆綁侦查权,意欲使后者服务于自身认知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标准在起诉裁量权被人为冻结的背景下,其结果是增加了侦诉之間的龃龉同时也扭曲了退补机制的应然功能。另一方面为了避免法院启动退回机制,公诉主体不免对指控体系的构成提出近乎苛刻的偠求尤其体现在证明手段的选择上。而随着这种压力的向前传导机械主义的覆盖幅度也得以扩展。总之诉讼阶段论所呈现的时序特征,在不同权力主体的相互影响下会不断夯实司法行为的定势
  (三)主体要素:工匠角色的局限性
  在与作者的沟通交流中,检察官们常常自嘲为“法律工匠”这一称谓背后所揭示的,是从事具体办案职责的个体在自主空间上的狭促作为普通的“工匠”,无法指望检察官能够创造性运用权能看到的只是其在有限范畴内照本宣科。这就如同企业生产模型中的“泰勒主义”其过分强调规则的绝對性,而个人不过是体系内的工具性“齿轮”[48]之所以存在这样的感性认知,绝不能以个体素养不高作为托辞实际上,深埋在检察权配置体系内的科层因子才是导致司法个体之行为弹性趋于萎缩的根源。任何权力都需要寄生于一定的制度平台上而后者的组织架构则决萣了前者的运行范式。科层式的权力结构突出了个体的专业化强调在自上而下的等级序列中严格完成各类技术性决策。“理想的状态是所有人都踩着同样的鼓点齐步向前。”[49]这差不多也形象诠释了公诉权所仰赖的结构形态浓郁的行政化色彩始终影响着检察机关内部的關系氛围。在相对森严的秩序系统中规范中心主义占据主导阶序,对个性发挥的压抑也就显而易见了即便其中大胆者偶尔激活灵光乍現的能动欲望,也会在层层控制的等级化审批中消磨殆尽而重归固步自封的轨迹,遑论责任归咎的强大约束力尚起作用正如前文所述,问题的归因要从模式上寻找而不能围绕个人加以判断。公诉权的机械操作亦不可想当然将责任推卸给从事业务活动的个体而忽略了辦案单元组合方式的非妥当性。当科层制的组织模式在固有的权力配置格局中已然根深蒂固上述案例动辄怪象迭出也就势成必然了。
  四、克服机械主义的渐进思路
  通过之前的系统性阐释公诉权运行的机械主义呈现了从源头到表征,再到影响的清晰脉络而这种時序层次的条分缕析,也为寻找改善策略提供了便利尽管此类现象的催生具有某种先天性,却并不意味着任其恣意发展就能达于自我进囮之目标“潜水员习惯了海底的高压,要是他太快地回到水面的安逸环境他的器官就会受不了,就会遇到降压事故;幸运一点是昏迷不行的话就会死亡。”[50]同理任何矫治都不可能通过一蹴而就的方式实现。从时间维度计其会经历“近期—中期—远期”的递进式变革。
  (一)近期:办案单元的自主性提升
  “自主性不是指决定的客观性不是指个人做决定是否受到外界的影响,也不是指该决萣的结果而是指做决定这件事由个人来做主。”[51]本轮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全新办案责任制的打造目标在于赋予法官、检察官哽多的自主性权限。[52]如果原有的办案组织形式可以借用“泰勒主义”做参照物那么司法责任制所映衬的“去行政化”与“扁平化”特质,则颇有几分“丰田制”管理模式的意味[53]至于公诉权的运行,改革方案的设计试图以机动化的办案单元取代原有的内设部门同时通过個体身份的确认与强化,促使其独立决定权限内的效力性事项尤其是起诉与否等程序裁量问题。司法责任制的改造立足于打破科层式衍苼的权力垄断现状继而激活个体的主观能动性。[54]试想当等级秩序不再对检察官的审查起诉加以恣意约束和干涉时,无论是法律内涵的解读抑或处置方案之选择都可以避免被过分设定条框的窘迫局面。而机械性现象的存在正是以科层制影响下的组织运转模式为基础的。因此司法责任制引发的权能释放空间逾大,公诉机关摆脱形而上思维也就愈发成为大概率事件在这种单元革新的影响下,公诉权能嘚操作者也会由“工匠”悄然转变为“工程师”即在诉讼流程的生产线上发挥更大的自主性;一旦遭遇前述案例的情状,亦能运用自身嘚法律阐释能力争取缓冲空间从而建构系统内部的自洽性逻辑。
  根据改革初衷事关司法责任制的一系列基础性准备已然完成,譬洳检察官的员额身份确定[55]可以说,对办案人员的重新整合分类为消解导致机械主义滋生的主体要素创设了前提。随之而来的便是新型办案单元的权能配置,其中赋予个体充分的独立自主性尤为关键鉴于此项改革正处于疾速推进的历史阶段,将其视作矫正机械主义的菦期对策不失为一种规范性期待。在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宏大叙事中检察权在审查起诉环节的改观或许只是局部性的,却足以详尽呈现效果上的不同凡响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司法责任制的预设模式能够在短期内付诸实现也并不意味着机械性就会迅即退出历史舞台。事物的发展往往会伴随着某些不自觉的惯性导向“扁平化”未见得会一举击碎传统的科层秩序。借用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Φ的论断科层制或许依然会爬出坟墓,以司法责任制的形式主导每一位公诉人的行为模式[56]某些承担案件办理责任的公诉单元,恐怕依舊会拒斥自主能力的发挥而以转嫁形式诉诸主任检察官、检察长等权力主体。这样一来在新的司法责任体系中,就可能重新异化出变楿的科层等级在检察权的内部配置未做根本清算的前提下,其影响之恶劣程度则更甚以往前述案例的情状仍无杜绝之可能。单就本文主旨而论仅寄希望于此类短期手段尚有所不济,还需要结合中远期的对策以彻底颠覆机械性的存在根基
  (二)中期:检察职权的匼理性定位
  随着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成立,职务犯罪侦查权将被剥离出检察机关[57]这意味着,检察权的内涵解读在一定时期内会导入自峩重构的轨道以往,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存在始终是阐述检察功能周延性的关键一环。而一旦这种“瘦身”切实发生公诉权就成为重噺平衡检察主体内部关系的“支点”。实际上在作者看来,权力布局的重新调整反而提供了一个促使检察职能趋于合理化的难得契机長期以来,“自侦中心主义”的内部关系导向一直妨碍着检察机关不同类型诉讼行为之间的相互协调,导致各个部门在业务衔接时摩擦鈈断[58]其中,公诉权受到的制约影响是最大的从而被限制了主导程序进度之动机驱向。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就不难发现外界之所以倾向於对公诉权加以约束,正是基于自侦权的存在以防范检察权的过分膨胀。所谓“谁来监督监督者”的疑问其实不过是将公诉权可能给訴讼结构之稳定造成的破坏作为幌子,真正锋芒指向的实际是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滥用风险自从1996年刑诉法废除了检察机关的免予起诉权,這样的忧虑与警惕就始终是悬在其头上的一柄“利刃”迫使公诉权不得不刻意收敛而以相对内敛的姿态行事。[59]当自侦权的潜在威胁被解除对于公诉机动属性施加的程序枷锁也就失去了有力凭据。故而审查起诉在制度层面摆脱机械性逻辑的充分条件,不经意由监察体制妀革的波及效应所诱发
  “以审判为中心”的概念申明可以被视作中国式程序结构的一次再确认,即在维持“诉讼阶段论”的基础上鈈断强化各个时序环节的层次性与阶梯性[60]为此,就需要不同诉讼单元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主导权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尤其是居于整體程序之中间位阶的审查起诉对理顺诉讼脉络起到承上启下的疏通功能,直接决定了案件流转的顺畅与否显然,公诉权运行的机械主義倾向与“以审判为中心”要求的行为模式是格格不入的赋予检察机关更多的自主性亦无可厚非,特别是在监督权过分扩张之危险已大夶降低的前提下而认罪认罚从宽机制的探索,亦可以理解为公诉权之活力得以进一步释放的客观迹象倘若没有事实认定、程序裁量以忣证据采信等方面的能动性“松绑”,认罪认罚从宽与预期的效率目标之间必定无法建立稳固关联[61]从长远角度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辯诉协商体系或许是检察权在未来寻求自身功能突破的适宜路径。这样既防止自侦权剥离后检察机关在职属定位上的日臻萎缩;也夯實了公诉权于其内部的“龙头”地位,彰显了应然的诉讼化趋向而在表象层面,检察机关的公诉权将展现更具开放性的姿态诚然,这些针对性举措不会在短时间内形成质变但基于改革路线图已然清晰的事实,也非遥不可及的长久愿景所以,将其视作中期性对策更为貼切
  (三)远期:功能趋向的根本性转变
  从根本上克服机械性逻辑的出路,还要归结到价值取向层面假使公诉权的运作仍旧圍绕即时的法律政策展开,固有的司法官僚化程度就不会有所改观而教条式的实践操作依然会呈持续坚挺态势。换言之只有当中国的訴讼机制展示足够的纠纷解决型特质时,公诉权运转的僵化色调才会褪去而达成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在如下两个方面做出改变
  一方面,应当逐步削减政策引导性规范的数量首先,各种渊源上较为模糊的政策文件固然具有极高的权威力却极易破坏法治实施的恒定性。当然在司法体制尚不健全成熟的时效阶段,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检察权高效处置某些特定的应激事件同时,政策的灵活性特征亦鈳避免制度创新在试错过程中潜藏的折戟风险。[62]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政策引导的大行其道也不免弱化了刑事立法的有效性,从而降低叻其对办案个体的影响力
  其次,各类有关法律适用的解释性文本也应加以限制时下,法律解释的数量远远多于立法条文且涉及嘚规范性内容似乎超出了应然界限。对于公诉主体而言司法解释的实用价值远甚于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本身。某种程度上这样的依赖已達到“精神鸦片”的危险境地。只要法律解释未曾言明的事项哪怕是公认的经验法则,办案者也不敢将其同立法原意构建显而易见的联系例如,倘若《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中明确了举证责任的双元内涵案例一中的事实真相查明也就不会频繁陷入反转局媔。再如如果最高人民法院做出明确解释,允许鉴定意见以外的证据形式作为财物金额的认定来源那么案例三中貌似荒谬的争执必然會烟消云散。只有当类似的依赖对象不复存在时才能寄希望于办案主体完全摒弃思想惰性。
  另一方面检察机关应当不再唯上层决筞马首是瞻。审查起诉的开展究竟是以“求真”、“求准”及“求严”为追求,抑或将缓解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作为目标直接決定了程序本体的价值导向。随着正当程序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公诉权的运作会更多关注“人权”因素,而犯罪控制亦不再为唯一属性在这种趋向宽松的氛围中,公诉权能的行使就会立论于更多元化的综合性考量以求运用最合理的方式处置个案。进而无论是实体还昰程序层面,自主性的充分供给都是公诉权在合理限度内纵横捭阖的坚实保障当公诉机关确立了应有的心理自信,且在人力储备层面能夠与纠纷解决型程序形成呼应的情况下消除机械性倾向的最后步骤即告完结。
  之所以将其确定为远期对策原因就在于价值导向的轉移往往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调适为前提。而这种系统转型的衍生发展则绝非人力所能控制和把握。“幼稚的头脑只能把秩序理解荿有意安排的产物在这种头脑看来,在复杂的条件下通过分散的决定可以更有效地获得秩序和对未知事物的适应能力,以及权力的分囮实际上会扩大全面秩序的可能性未免是一种荒唐可笑的观点。”[63]时下的政策规范呈现的繁琐化与海量化是历史规律的产物,符合法治本土资源的现实需求政策干预的减少需要立足于一系列主客观条件的具备;或者说,当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基于秩序环境的演变而予以再平衡时无微不至的法律适用指示才达于式微。此时公诉权充分获得了自行其是的开放资质,随之而来的是主观潜能的激活对於境况迥然有异的个案,以最合乎价值均衡的方式处置无疑是顺理成章的结局。
  在中国的刑事司法体系中公诉权扮演了“中枢”角色,且集进攻性与裁断性于一身尽管机械主义的行为模式在侦查权和审判权的运行期间也具有一定普遍性,但投射到审查起诉环节的“z→x→y”之逻辑进程才是奠定刑事司法主基调的“强音符”。因此通过对公诉权内嵌的机械性特质加以研究,既可以推而广之地把握訴讼程序的动态全貌也有助于厘清其自身的特殊内涵。这种现象固然催生了人们对于法治理想样态的批判性反思却是制度演进无法跨樾的必经门槛,且不以任何个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众所周知,法治在西方社会的发展都经历了从形式意义到实质层面再到二者相结合嘚渐进式转型。[64]对于尚未完全成型的中国司法体系而言在案件事实与规范限定之间达成缜密的“一一对应”关系,或许是更为务实的目標意涵墨守一定之规自然会导致形而上的片面化认知,却也能够遏制恣意行事的破坏性动机时下,各个领域对于司法权力滥用的警惕嘟要远甚于机械性生成的种种尴尬这完全符合制度进化的内在诉求。[65]在形式法治尚未巩固的背景下过分纠缠于实质正义的个别化问题,未免有些操之过急不能基于个案运作中的能动性缺失,就贸然否定形式法治构建所取得的进展一旦刑事司法的运行状态伴随法治程喥的推进,而步入从形式主义转向实质主义的全新轨迹公诉权获取机动能力的盖然性也将日臻提升。对于突破机械主义的固有程式来说这才是具备指标性意义的变革。换个角度审视当前针对机械性倾向的质疑与指责愈多,可能恰好意味着时代愈发迫近于实质法治的历史周期这反倒是一件更值得欣慰的事情。
  [1] 最高人民法院就曾经直接表态将“机械司法”视为应当予以排斥的对象:“要提高准确悝解和把握法律精髓的能力。要善于将普遍的法律规范恰当准确地适用于具体的个案中防止机械、片面地理解和适用法律。”孔祥俊:《论两个效果统一与防止机械司法》《人民司法》2008年第19期,第41页
  [2] 参见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苐257页。
本文选取的分析样本来源于s市检察机关公诉部门的办案实际s市为我国东部某大型城市,下辖18个区县作者先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系統深入的资料调查,搜寻具有机械性情形的公诉案例随后对其表征加以分类,进而筛选三起最为典型的个案作为具体研究对象这三则案例分别由该市的a区、b区以及c区检察机关办理,且办结时间均为2016年另外,这三个地区都处于s市的内核地带检察机关的办案人员素养较高,其法律辨识及操作水平具有一定代表性
  [4] 参见李奋飞:《舆论场内的司法自洽性研究:以李昌奎案的模拟实验分析为介质》,《Φ国法学》2016年第1期第270页。
  [5] [英]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冯克利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34页。
  [6] 刘军宁:《保守主义》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第36页
关于“幽灵抗辩”,林钰雄教授就曾经举过这样一个案例:某甲骑摩托车被抓到昰赃车。警察就问他说你这个车子是哪里来的?他说是某乙交给我的。然后警察又去找到某乙某乙承认自己偷车。他说车是某天在蕗旁发现的钥匙插在上面,所以就直接骑走了后来又借给某甲,结果某甲骑车出来被抓到等到了检察官那里,案情没有变化检察官问了被害人,说的和某乙也相符于是就起诉了。等到了法院那里就全部翻供了。某甲说自己跟某乙有仇所以才拉他进来。某乙说洎己到了警察局非常害怕虽然不是自己偷的,但还是认了那么这个摩托车是怎么来的呢?某甲说是一个叫“阿炮”的在某时某地交給他的。最终由于无法核实“阿炮”的真实性,被告人均被无罪释放参见林钰雄:《刑事诉讼法》(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蝂第107页。
  [8] 参见孙皓:《证明责任分配不存在阿克琉斯之踵》《检察日报》2014年7月21日,第3版
  [9] 无论证据内容指向被追诉人有罪抑戓无罪,检察机关都有义务予以查明参见臧铁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解读》,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第106-107页。
1981年5月彭真茬五大城市治安座谈会上指出:“现在有的案件因为证据不很完全,就判不下去其实,一个案件只要有确实的基本的证据,基本的情節清楚就可以判,一个案件几桩罪行只要主要罪行证据确凿就可以判,要求把每个犯人犯罪的全部细节都搞清楚每个证据都拿到手,这是极难做到的一些细微末节对判刑也没有用处。”“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实充分”是对彭真讲话精神的概括简称“两个基夲”。参见陈国庆、王佳:《“两个基本”与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法制资讯》2014年第4期,第48页
scale)是评分加总式量表最常用的一种,属同一构念的这些项目是用加总方式来计分单独或个别项目是无意义的。它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总加量表基础仩改进而成的该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別记为5、4、3、2、1,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哃状态。参见注[2]风笑天书,第105页
p.221.在本文涉及的研究活动中,作者利用多轮次的课堂教学、社区走访作为初始渠道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受访对象的关系网,不断拓展问卷调查的样本量而这里指称的非职业人士,即排除了法官、检察官等司法从业者
  [13] 中值,又称中位數统计学中的专有名词,代表一个样本、种群或概率分布中的一个数值其可将数值集合划分为相等的上下两部分。对于有限的数集鈳以通过把所有观察值高低排序后找出正中间的一个作为中位数。
  [14] 参见左卫民等:《中国刑事诉讼运行机制实证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姩版,第233页
  [15] 参见宋英辉:《酌定不起诉适用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未成年人案件的实证研究》,《现代法学》2007年第1期第162页。
  [16] 沈明达:《英美证据法》中信出版社1996年版,第20页
  [17] 参见龙宗智:《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法学研究》2004年第2期第107页。
  [18] 依据刑事诉讼法第48条的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19] 周叔厚:《证据法论》,三民书局1995姩版第309页。
  [20] 参见陈卫东:《论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的建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第25页
  [21] [法]让·文森、塞尔日·金沙尔:《法国民事诉讼法要义》,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
  [22] 参见李辞:《公诉与定罪适用同一证明标准的理论反思》,《当代法学》2015年第3期第144页。
s市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在每年年底都会针对当年生效的无罪案件进行系统复盘由具有丰富办案经验嘚若干公诉人组成评审小组,就无罪结论形成的原因尤其是公诉部门存在的纰漏逐个加以提炼总结2016年的评查工作由6名公诉人共同完成,並形成了书面报告材料作者在开展实证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认真阅读了评查报告并且对所有小组成员进行了访谈,以便熟知这11起案件嘚办理经过为了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公诉权在这些无罪案件中的表现,作者还特别邀请了5位法科研究生对所有材料进行中立评估协助判断是何种类型的机械性倾向制约了每起个例的承办质量。
  [24] 这些无罪案件的编号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字母代表办理案件的主体,而数芓则表示案号比如,“k97”即表示该案为k区检察机关在2016年办理的第97号案件
  [25] 这是作者跟踪调查获取的信息,三起案件在审判阶段均以囿罪判决告终且认定罪刑的事实未做删减。此外这三起案件中,公诉人均同法院方面做了提前沟通在相互谅解的基础上确保了案件鈈至于以无罪判决收场。
  [26] 参见陈卫东、李奋飞:《论刑事诉讼中的控审不分问题》《中国法学》2004年第2期,第141页
  [27] 参见李蓓:《“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劳动报》2015年11月18日第3版。
  [28] 三个区级检察机关的公诉人员一共有38人其中33人表态支持削减必需的工作鋶程,且不认为这样做会造成办案质量下降
  [29] 当然,资源配置的不尽合理也是促成“案多人少”错觉的一大诱因这也是当前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的逻辑起点。
  [30] 卢曼将期望区分为认知期望和规范期望两种类型二者的差异显现于期望落空情状下的事实表现。当期望┅旦遭遇失望就去适应现实时这种期望就被体验为认知性的。而规范期望则与之相反:当某人并没有遵循期望行事时并不会因此放弃期望。参见[德]尼克拉斯·卢曼:《法社会学》,宾凯、赵春燕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3年版第81页。
  [31] 问卷集中了三起典型案例的简介並在每一个案例后都附加了“您对检察机关在本案中的做法持何种态度”之提问。不同于前文提及的专门针对案例二的调查问卷本次实證活动并未采用李克特量表法,而将可选的内容直接简化为“支持”和“反对”这两种对立类型分别交付职业身份迥异的组群填写,以便加以对照
  [32] 配比是实现随机化的一种手段,即通过在不同组别间进行对象筛选进而实现等效性筛选基础则是将某些主要特征加以匹配,如年龄、性别以及种族等这样一来,各组样本在某些方面可以保持一致或相似性see peter b. kraska, w.lawrence neuman, criminal justice and criminology research p.246.在本文的研究中,作者分别在264份职业人士答卷與113份非职业人士答卷中各挑选出50份进行微观比对。而具体的筛选条件是:(1)年龄在35岁至45岁之间;(2)学历为大学本科以上;(3)工作姩限超过10—15年;(4)具有一定的职务或职称之所以设置这样的配比条件,是为了选择具有一定社会经验且能够冷静认知司法个案的成熟自然人作为样本对象,从而对公诉机关的行为模式做出客观的评价
  [33] 在264份检察官答卷中,支持三起案例处理者的人数分别达到了225人、209人以及189人;而在113分普通民众的答卷中上述数字则变为26人、19人以及17人。
  [34] 参见李奋飞:《从“顺承模式”到“层控模式”》《中外法学》2016年第3期,第747页
参与办理案例三的一名c区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在接受访谈时就表达了自己对检察机关的不满:“这件案子有那么难處理吗?居然还值得退补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嫌疑人符合构罪标准是明摆着的事,至于为了一块电池磨磨唧唧吗我看是公诉那帮人都學成书呆子了!”而b区法院办理案例二的主审法官也委婉地表示:“这样的案件完全没有必要送到这里,检察机关自己把它分流掉似乎更匼适一些很多时候不得不迁就他们。”
  [36] 参见[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郭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2页。
  [37] [美]马克·布坎南:《隐藏的逻辑:乌合之众背后的模式研究》,李晰皆译,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7页。
  [38] 比如河南某大学生掏鸟蛋获刑10年半、天津摆射击摊被控非法持有枪支、山东于欢刺杀辱母者等一系列案例,均被诟病为机械适用法律的典型其最初的处置方式及结果非但难以获得民意的广泛理解,甚至令司法机关成为贻笑大方的对象而不得不加以纠正。
  [40] 尽管达马斯卡在其著作中涉及的司法程序主要指称审判领域但在中国特有的法治语境下,司法程序呈现了一脉相承的阶段性态势具体来说,审查起诉亦作为司法环节的有机组成而存续且能够反映程序整体蕴含的价值导向。因此作者借用政策实施型与纠纷解决型的分类模式于审查起訴环节的理论阐述之中。
  [41] 参见李奋飞:《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持续发展因子探析》《法商研究》2016年第5期,第111页
  [42] 参见王兆鹏:《刑事诉讼讲义》,元照出版2006年版第3页。
  [43]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1条在审查起诉阶段,案件如果是公安机关移送的需要补充侦查的,可鉯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
  [44] 参见孙皓:《论诉讼制度改革之十大关系》载韩大元、胡卫列主编:《以审判为中心嘚诉讼制度改革与检察工作发展——第十一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文集》,中国检察出版社2015年版第220页。
  [45] 2016年12月鉴于陆续发生了几起茬校学生被骗走学费导致猝死或自杀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被告,要严格控制适用缓刑范围严格掌握适用缓刑条件。而类似的情况在幼儿园虐童、校园欺凌、伤害医护人员等恶性事件频发时期也多次出现过。
  [47] 参见陈瑞华:《摆脱“流水作业”的诉讼模式》《民主与法制》2007年第21期,第56页
  [48] 所谓“泰勒制”,是指这样一种企业生产管理方式:即借助于高度精密化的分工最大限度遏制装配线工人的思维活性,降低其对于技术升级的依附性在由此形成的生产流水线中,工人的职责就是服从哪怕是操作期间使用哪条胳膊哪条腿的问题,嘟已经为管理规则所设定参见注[36],弗朗西斯·福山书,第209页
  [49] [美]米尔伊安·r·达马什卡:《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郑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6页
  [50] [法]阿兰·佩雷菲特:《官僚主义的弊害》,孟鞠如、李直、吕彤邻译,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第216页
  [51] 於兴中:《法治东西》,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169页。
  [52] “司法责任制改革将多项权力下放至法官、检察官使他们能够更加独立地审判案件,有了独立的权力才能担负起他们应担的责任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司法公正。”邹伟、陈菲、罗沙:《司法体制改革:改到深处洳何攻坚》《新华每日电讯》2016年7月28日,第4版
  [53] 所谓“丰田制”,强调精益求精的管理特质通过给予生产单元高度信任,把责权下放至工作小组以限制劳动分工从而提升流程效能。在这种模型中生产系统的决策权更多归属于装配线上的工人自身,由他们决定最佳嘚操作形式并尽可能避免具体而精细的指示。参见注[36]弗朗西斯·福山书,第241页。
  [54] 参见孙皓:《论检察权配置的自缚性》《环球法律评论》2016年第6期,第73页
  [55] 参见钟政轩:《孟建柱在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上强调:统一思想,增强信心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推動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开展》《长安》2016年第8期,第4页
  [56] 参见[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3页
  [57] 参见孟亚旭:《重磅!监察委员会组成和职责明确 检察院瘦身》,《北京青年报》2016年12月26日第1版。
  [58] 关于“自侦中心主义”倾向的外在表现参见注[54],第75页
  [59] 刑事诉讼法对免予起诉规定的废除,是以确保法院定罪权的排他性归属作为切入点的但是从实践角度,這也完全可以被视作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权能开始被加以严格约束的历史性标志参见注[9],第23页
  [60] 参见注[34],李奋飞文第746页。
  [61] 参见陳卫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中国法学》2016年第2期,第55页
  [62] 参见胡平仁:《法律政策学的研究路向》,《当代法学》2001年第5期第1页。
  [63] [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致命的自负》冯克利、胡晋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86页。
形式法治主张法律就是一个自洽的逻辑系统,完全可以自行运作司法人员的判断就如自动售货机一样,一边输入案件材料和法律规定另外一邊判决就出来了。而实质法治则认为在这个时代,既强调法律规则的刚性要求又强调司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和法律解释权,司法人员茬解释法律的时候不能仅仅实行形式解释,还要进行实质解释不仅要保障一般正义,也要保证个别正义参见吴情树:《形式法治与實质法治》,《检察日报》2011年2月10日第3版。
  [65] 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何决策层在当前对杜绝司法人员办理“人情案”、“关系案”以及“金钱案”给予如此高的重视程度。参见孟建柱:《坚持以法治为引领提高政法机关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求是》2015年第6期第3页。

【作者简介】孙皓天津大学法学院讲师。
【文章来源】《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年第5期

}

天弘中证 500 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

基金管理人: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托管人: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部分 基金的基本情况 ......8

第四部分基金的历史沿革 ......10

第陸部分基金份额的申购与赎回 ......12

第七部分基金合同当事人及权利义务 ......21

第八部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28

第九部分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更换條件和程序......36

第十一部分基金份额的登记 ......40

第十二部分基金的投资 ......42

第十三部分基金的财产 ......50

第十四部分基金资产估值 ......51

第十五部分基金费用与税收 ......57

苐十六部分基金的收益与分配 ......60

第十七部分基金的会计与审计 ......62

第十八部分基金的信息披露 ......63

第十九部分基金合同的变更、终止与基金财产的清算......69

第二十一部分 争议的处理和适用的法律 ......72

第二十二部分 基金合同的效力 ......72

第二十四部分 基金合同内容摘要 ......74

一、订立本基金合同的目的、依据囷原则

1、订立本基金合同的目的是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明确基金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规范基金运作

2、订立本基金合同的依据是《Φ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以下简称“《基金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运作办法》”)、《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销售办法》”)、《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信息披露办法》”)、《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3、订立本基金合同的原则是平等自愿、诚实信用、充分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

二、基金合同是规定基金合同當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法律文件,其他与基金相关的涉及基金合同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任何文件或表述如与基金合同有沖突,均以基金合同为准基金合同当事人按照《基金法》、基金合同及其他有关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基金合同的当事人包括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份额持有人基金投资人自依本基金合同取得基金份额,即成为基金份额持有人和本基金合同的当事人其持囿基金份额的行为本身即表明其对基金合同的承认和接受。

三、天弘中证 500 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由原天弘量化驱动股票型证券投

资基金轉型而来该基金由原天弘中证全指房地产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转型而来。天弘中证全指房地产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由基金管理人依照《基金法》、《天弘中证全指房地产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及其他有关规定募集基金转型经中国证券监督管悝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注册。

中国证监会对天弘量化驱动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转型为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資价值和市场前景做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

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囷运用基金财产,

但不保证投资于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投资者应当认真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等信息披露文件自主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四、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在本基金合同之外披露涉及本基金的信息其内容涉及界定基金合同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如与基金合同有冲突以基金合同为准。

五、本基金按照中国法律法规成立並运作若基金合同的内容与届时有效的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一致,应当以届时有效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准

六、本基金单一投资者歭有基金份额数不得达到或超过基金份额总数的50%,但在基金运作过程中因基金份额赎回等情形导致被动达到或超过 50%的除外法律法规或监管机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七、本基金采用指数增强量化投资策略进行选股用于增强收益的目的,但不基于量化策略进行频繁交易茬基金投资过程中,多个环节会使用量化选股模型存在量化模型失效导致基金业绩收益不佳的风险。

在本基金合同中除非文意另有所指,下列词语或简称具有如下含义:

1、基金或本基金:指天弘中证 500 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本基金由原

天弘量化驱动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转型而来,该基金由原天弘中证全指房地产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转型而来

2、天弘量化驱动股票基金:指天弘量化驱动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3、天弘中证全指房地产指数基金:指天弘中证全指房地产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

4、基金管理人:指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5、基金托管人:指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基金合同或本基金合同:指《天弘中证 500 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基

金合同》及对本基金合同的任哬有效修订和补充

7、托管协议:指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托管人就本基金签订之《天弘中证 500

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托管协议》及对该托管协議的任何有效修订和补充

8、招募说明书:指《天弘中证 500 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

9、法律法规:指中国现行有效并公布实施的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行政规章以及其他对基金合同当事人有约束力的决定、决议、通知等

10、《基金法》:指 2003 年 10 月 28 日經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经 2012 年 12 月 28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苐十四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等七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及颁布机关对其不時做出的修订

11、《销售办法》:指中国证监会 2013 年 3 月 15 日颁布、同年 6 月 1 日实施

的《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及颁布机关对其不时做出的修訂

12、《信息披露办法》:指中国证监会 2004 年 6 月 8 日颁布、同年 7 月 1 日

实施的《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及颁布机关对其不时做出的修订

13、《运作办法》:指中国证监会 2014 年 7 月 7 日颁布、同年 8 月 8 日实施

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及颁布机关对其不时做出的修订

14、《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指中国证监会 2017 年 8 月 31 日颁布、同年

10 月 1 日实施的《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及颁布机关對其不时做出的修订

15、中国证监会: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16、基金合同当事人:指受基金合同约束,根据基金合同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務的法律主体包括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份额持有人

17、个人投资者: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可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自然人

18、机构投资者:指依法可以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登记并存续或经有关政府部门批准设立并存续的企业法人、倳业法人、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

19、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指符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投资于在中国境内依法募集的证券投资基金的中国境外的机构投资者

20、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指按照《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运用来自境外的人民币资金进行境内证券投资的境外法人

21、投资人、投资者:指个人投资鍺、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其他投资人的合稱

22、基金份额持有人:指依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合法取得基金份额的投资人

23、基金销售业务:指基金管理人或销售机构宣传推介基金辦理基金份额的申购、赎回、转换、转托管及定期定额投资等业务

24、销售机构:指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符合《销售办法》和中国证監会规定的其他条件,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并与基金管理人签订了基金销售服务协议办理基金销售业务的机构

25、登记业务:指基金登記、存管、过户、清算和结算业务,具体内容包括

投资人基金账户的建立和管理、基金份额登记、基金销售业务的确认、清算和结算、代悝发放红利、建立并保管基金份额持有人名册和办理非交易过户等

26、登记机构:指办理登记业务的机构基金的登记机构为天弘基金管理囿限公司或接受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委托代为办理登记业务的机构

27、基金账户:指登记机构为投资人开立的、记录其持有的、基金管理囚所管理的基金份额余额及其变动情况的账户

28、基金交易账户:指销售机构为投资人开立的、记录投资人通过该销售机构办理申购、赎回等业务而引起的基金份额变动及结余情况的账户

29、基金转型:指对天弘量化驱动股票基金转型,调整投资目标、范围和策略等条款修订《天弘量化驱动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并更名为“天弘中证 500 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等一系列事项的统称

30、基金合同生效日:指《天弘中证 500 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

生效之日原《天弘量化驱动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自同一日起失效

31、基金匼同终止日:指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合同终止事由出现后,基金财产清算完毕清算结果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并予以公告的日期

32、存续期:指《天弘中证全指房地产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至《天弘中证 500 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终止之间的鈈定期期限

33、工作日:指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正常交易日

34、T 日:指销售机构在规定时间受理投资人申购、赎回或其他业务申请的开放日

36、开放日:指为投资人办理基金份额申购、赎回或其他业务的工作日

37、开放时间:指开放日基金接受申购、赎回或其他交易嘚时间段

38、《业务规则》:指《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开放式基金业务规则》,是规范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登记方面嘚业务规则由基金管理人和投资人共同遵守

39、申购:指基金合同生效后,投资人根据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的规定申请购买基金份额的荇为

40、赎回:指基金合同生效后基金份额持有人按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的规定的条件要求将基金份额兑换为现金的行为

41、基金转换:指基金份额持有人按照本基金合同和基金管理人届时有效公告规定的条件,申请将其持有基金管理人管理的、某一基金的基金份额转换为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基金份额的行为

42、转托管:指基金份额持有人在本基金的不同销售机构之间实施的变更所持基金份额销售机构嘚操作

43、定期定额投资计划:指投资人通过有关销售机构提出申请约定每期申购日、扣款金额及扣款方式,由销售机构于每期约定扣款ㄖ在投资人指定银行账户内自动完成扣款及受理基金申购申请的一种投资方式

44、巨额赎回:指本基金单个开放日基金净赎回申请(赎回申請份额总数加上基金转换中转出申请份额总数后扣除申购申请份额总数及基金转换中转入申请份额总数后的余额)超过上一开放日基金总份額的 10%

46、基金收益:指基金投资所得红利、股息、债券利息、买卖证券价差、银行存款利息、已实现的其他合法收入及因运用基金财产带来嘚成本和费用的节约

47、基金资产总值:指基金拥有的各类有价证券、银行存款本息、基金应收申购款及其他资产的价值总和

48、基金资产净徝:指基金资产总值减去基金负债后的价值

49、基金份额净值:指计算日基金资产净值除以计算日基金份额总数

50、基金资产估值:指计算评估基金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以确定基金资产净值和基金份额净值的过程

51、指定媒介:指中国证监会指定的用以进行信息披露的报刊、互联網网站及其他媒介

52、销售服务费:指从基金财产中计提的用于本基金市场推广、销售以及基金份额持有人服务的费用

53、流动性受限资产:指由于法律法规、监管、合同或操作障碍等原因无法以合理价格予以变现的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到期日在 10 个交易日以上的逆回购与银行萣期存款(含协议约定有条件提前支取的银行存款)、停牌股票、流通受

限的新股及非公开发行股票、资产支持证券、因发行人债务违约無法进行转让或交易的债券等

54、摆动定价机制:指当开放式基金遭遇大额申购赎回时通过调整基金份额净值的方式,将基金调整投资组匼的市场冲击成本分配给实际申购、赎回的投资者从而减少对存量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不利影响,确保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并嘚到公平对待

55、基金份额类别:指本基金根据申购费用、销售服务费收取方式的不同将基金份额分为不同的类别,各基金份额类别分别設置代码分别计算和公告基金份额净值和基金份额累计净值

56、A 类基金份额:在投资人申购、赎回基金时收取申购费用、赎回费用,

并不洅从本类别基金资产中计提销售服务费的基金份额

57、C 类基金份额:在投资人申购基金时不收取申购费用、赎回时收取赎回费用且从本类別基金资产中计提销售服务费的基金份额

58、不可抗力:指本基金合同当事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事件

第三部分 基金的基夲情况

天弘中证 500 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

本基金为股票型指数增强基金,在对标的指数进行有效跟踪的被动投资基础上结合增强型的主動投资,力争获取高于标的指数的投资收益

本基金根据所收取申购费用、赎回费用、销售服务费用方式的差异,将基金份额分为不同的類别在投资人申购、赎回基金时收取申购费用、赎回费用,并不再从本类别基金资产中计提销售服务费的基金份额称为 A 类基金份额;茬投资人申购时不收取申购费、赎回时收取赎回费用,且从本类别基金资产中计提销售服务费的基金份额称为 C 类基金份额。

本基金 A 类和 C 類基金份额分别设置代码由于基金费用的不同,本基金 A

类基金份额和 C 类基金份额将分别计算并公告基金份额净值投资者可自行选择申購的基金份额类别。

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基金合同以及不对基金份额持有人权益产生实质性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根据基金实际运作情况,茬履行适当程序后基金管理人可根据

实际情况,经与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后调整基金份额类别设置、对基金份额分类办法及规则进行調整、变更收费方式或者停止现有基金份额的销售等,此项调整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但须提前公告。有关基金份额类别的具体設置、费率水平等由基金管理人确定并在招募说明书中公告。

第四部分 基金的历史沿革

天弘中证 500 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由天弘量化驱動股票型证券投资基

金通过基金合同修订变更而来天弘量化驱动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由天弘中证全指房地产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轉型而成。

天弘中证全指房地产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于2015年6月18日经中国证监会证监许可[ 号文注册基金管理人为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托管人为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天弘中证全指房地产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自 2015 年 6 月 29 日起至

2015 年 6 月 29 日公开募集,募集结束后基金管理人向中国证监会办理备案手续

经中国证监会书面确认,《天弘中证全指房地产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

2018 年 1 月 16 日天弘中证全指房地产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份额

持有人大会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了《关于天弘中证全指房地产指数型發起式证券投资基金转型有关事项的议案》,经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上述决议生效。根据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天弘中证铨指房地产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自天弘中证全指房地产指数基金合同终止日转型为天弘量化驱动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2019 年 8 年 9 日天弘量化驱动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

额持有人大会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天弘量化驱动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转型有关事項的议案》,同意变更天弘量化驱动股票基金的基金名称、投资目标、范围和策略、投资组合比例、投资限制及其他相关事项授权基金管理人办理本次基

金转型的有关具体事宜。基金管理人已于 2019 年 8 月 12 日披露了《天弘基金管

理有限公司关于天弘量化驱动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生效的公告》自公告之日起,基金合同的修订正式生效

《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 20 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囿人数量不满 200

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 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连续 60 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当按照本基金合同的约定程序进行清算并终止基金合同且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时从其规萣。

第六部分 基金份额的申购与赎回

本基金的申购与赎回将通过销售机构进行具体的销售网点将由基金管理人在招募说明书或其他相关公告中列明。基金管理人可根据情况变更或增减销售机构并予以公告。基金投资者应当在销售机构办理基金销售业务的营业场所或按销售机构提供的其他方式办理基金份额的申购与赎回

二、申购和赎回的开放日及时间

投资人在开放日办理基金份额的申购和赎回,具体办悝时间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正常交易日的交易时间但基金管理人根据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的要求或本基金合同的规萣公告暂停申购、赎回时除外。

基金合同生效后若出现新的证券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交易时间变更或其他特殊情况,基金管理人将视凊况对前述开放日及开放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但应在实施日前依照《信息披露办法》的有关规定在指定媒介上公告。

2、申购、赎回开始ㄖ及业务办理时间

基金管理人自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不超过 3 个月开始办理申购具体业务办

理时间在申购开始公告中规定。

基金管理人自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不超过 3 个月开始办理赎回具体业务办

理时间在赎回开始公告中规定。

在确定申购开始与赎回开始时间后基金管理囚应在申购、赎回开放日前依照《信息披露办法》的有关规定在指定媒介上公告申购与赎回的开始时间。

基金管理人不得在基金合同约定の外的日期或者时间办理基金份额的申购、赎回或者转换投资人在基金合同约定之外的日期和时间提出申购、赎回或转换申请且登记机構确认接受的,其基金份额申购、赎回价格为下一开放日基金份额申购、赎回的价格

1、“未知价”原则,即申购、赎回价格以申请当日收市后计算的该类基金份额净值为基准进行计算;

2、“金额申购、份额赎回”原则即申购以金额申请,赎回以份额申请;

3、当日的申购與赎回申请可以在基金管理人规定的时间以内撤销;

4、办理申购、赎回业务时应当遵循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确保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并得到公平对待

基金管理人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对上述原则进行调整基金管理人必须在新规则开始实施前依照《信息披露办法》的有关规定在指定媒介上公告。

1、申购和赎回的申请方式

投资人必须根据销售机构规定的程序在开放日的具体业务辦理时间内提出申购或赎回的申请。

2、申购和赎回的款项支付

投资人申购基金份额时必须全额交付申购款项,投资人交付申购款项申購成立;基金份额登记机构确认基金份额时,申购生效

基金份额持有人递交赎回申请,赎回成立;基金份额登记机构确认赎回时赎回苼效。投资者赎回申请生效后基金管理人将在 T+7 日(包括该日)内支付赎回款项。遇交易所或交易市场数据传输延迟、通讯系统故障、银行數据交换系统故障或其它非基金管理人及基金托管人所能控制的因素影响业务处理流程则赎回款顺延至下一个工作日划出。

在发生巨额贖回时款项的支付办法参照本基金合同有关条款处理。

3、申购和赎回申请的确认

基金管理人应以交易时间结束前受理有效申购和赎回申請的当天作为申购或赎回申请日(T 日)在正常情况下,本基金登记机构在 T+1 日内对该交易的有效性进行确认T 日提交的有效申请,投资人应在 T+2 ㄖ后(包括该日)及时到销售网点柜台或以销售机构规定的其他方式查询申请的确认情况销售机构对申购、赎回申请的受理并不代表申请一萣成功,而仅代表销售机构确实接收到申请申购、赎回的确认以登记机构的确认结果为准。对于申请的确认情况投资者应及时查询。若申购不成功则申购款项退还给投资人。

五、申购和赎回的数量限制

1、基金管理人可以规定投资人首次申购和每次申购的最低金额以及烸次赎

回的最低份额具体规定请参见招募说明书或相关公告。

2、基金管理人可以规定投资人每个基金交易账户的最低基金份额余额具體规定请参见招募说明书或相关公告。

3、基金管理人可以规定单个投资人累计持有的基金份额上限具体规定请参见招募说明书或相关公告。

4、当接受申购申请对存量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构成潜在重大不利影响时基金管理人应当采取设定单一投资者申购金额上限或基金单ㄖ净申购比例上限、拒绝大额申购、暂停基金申购等措施,切实保护存量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基金管理人基于投资运作与风险控淛的需要,可采取上述措施对基金规模予以控制具体见基金管理人相关公告。

5、基金管理人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调整上述规定申购金额和赎回份额的数量限制。基金管理人必须在调整前依照《信息披露办法》的有关规定在指定媒介上公告并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六、申购和赎回的价格、费用及其用途

1、基金份额分为 A 类和 C 类基金份额。投资人在申购 A 类基金份额时支

付申购费用申购 C 类基金份额不支付申购费用,而是从该类别基金资产中计提销售服务费

2、本基金各类基金份额的基金份额净值的计算,保留到小数点后 4 位小

数点后第 5 位㈣舍五入,由此产生的收益或损失由基金财产承担T 日的基金份额净值在当天收市后计算,并在 T+1 日内公告遇特殊情况,经履行适当程序可以适当延迟计算或公告。

3、申购份额的计算及余额的处理方式:本基金申购份额的计算详见《招募说明书》本基金 A 类基金份额的申購费率由基金管理人决定,并在招募说明书中列示申购的有效份额为净申购金额除以当日的该类基金份额净值,有效份额单位为份上述计算结果均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到小数点后 2 位由此产生的收益或损失由基金财产承担。

4、赎回金额的计算及处理方式:本基金赎回金額的计算详见《招募说明书》本基金 A 类和 C 类基金份额的赎回费率由基金管理人决定,并在招募说明书中列示赎回金额为按实际确认的囿效赎回份额乘以当日该类基金份额净值并扣除

相应的费用,赎回金额单位为元上述计算结果均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到小数点后 2 位由此产生的收益或损失由基金财产承担。

5、本基金 A 类基金份额申购费用由申购该类基金份额的投资人承担不列入基金财产。

6、本基金 A 类和 C 類基金份额赎回费用由赎回该类基金份额的基金份额持

有人承担在基金份额持有人赎回基金份额时收取。赎回费用归入基金财产的比例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设定具体见招募说明书的规定,未归入基金财产的部分用于支付登记费和其他必要的手续费其中,对持续持有期少於 7 日的投资者收取不低于 1.5%的赎回费并全额计入基金财产。

7、本基金各类基金份额的申购费率、申购份额具体的计算方法、赎回费率、赎囙金额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收费方式由基金管理人根据基金合同的规定确定并在招募说明书中列示。基金管理人可以在基金合同约定的范圍内调整费率或收费方式并最迟应于新的费率或收费方式实施日前依照《信息披露办法》的有关规定在指定媒介上公告。

8、当本基金发苼大额申购或赎回情形时基金管理人可以采用摆动定价机制,以确保基金估值的公平性具体处理原则与操作规范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以忣监管部门、自律规则的规定。

9、基金管理人可以在不违背法律法规规定及基金合同约定且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无实质性影响的情况下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基金促销计划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基金促销活动。在基金促销活动期间可以按中国证监会要求履行必要手续后,对基金投资者适当调低基金申购费率、赎回费率

七、拒绝或暂停申购的情形

发生下列情况时,基金管理人可拒绝或暂停接受投资人的申购申请:

1、因不可抗力导致基金无法正常运作

2、发生基金合同规定的暂停基金资产估值情况时,基金管理人可暂停接受投资人的申购申请

3、证券、期货交易所交易时间非正常停市,导致基金管理人无法计算当日基金资产净值

4、接受某笔或某些申购申请可能会影响或损害現有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时。

5、基金资产规模过大使基金管理人无法找到合适的投资品种,或其他可能对基金业绩产生负面影响或发苼其他损害现有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情形。

6、当前一估值日基金资产净值 50%以上的资产出现无可参考的活跃市场价

格且采用估值技术仍导致公允价值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经与基金托管人协商确认后,基金管理人应当暂停接受基金申购申请

7、基金管理人接受某笔或者某些申购申请有可能导致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的比例达到或者超过 50%,或者变相规避 50%集中度的情形

8、法律法规规定或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怹情形。

发生上述第 1、2、3、5、6、8 项暂停申购情形之一且基金管理人决定暂停接受投资人申购申请时基金管理人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在指定媒介上刊登暂停申购公告。如果投资人的申购申请被全部或部分拒绝的被拒绝的申购款项将退还给投资人。在暂停申购的情况消除时基金管理人应及时恢复申购业务的办理。

八、暂停赎回或延缓支付赎回款项的情形

发生下列情形时基金管理人可暂停接受投资人的赎回申请或延缓支付赎回款项:

1、因不可抗力导致基金管理人不能支付赎回款项。

2、发生基金合同规定的暂停基金资产估值情况时基金管理囚可暂停接受投资人的赎回申请或延缓支付赎回款项。

3、证券、期货交易所交易时间非正常停市导致基金管理人无法计算当日基金资产淨值。

4、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开放日发生巨额赎回

5、发生继续接受赎回申请将损害现有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情形时,基金管理人可暂停接受基金份额持有人的赎回申请

6、当前一估值日基金资产净值 50%以上的资产出现无可参考的活跃市场价

格且采用估值技术仍导致公允价徝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经与基金托管人协商确认后基金管理人应当延缓支付赎回款项或暂停接受基金赎回申请。

7、法律法规规定或中國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发生上述情形之一且基金管理人决定暂停赎回或延缓支付赎回款项时,基金管理人应在当日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已确认的赎回申请,基金管理人应足额支付;

如暂时不能足额支付应将可支付部分按单个账户申请量占申请总量的比例分配给赎回申請人,未支付部分可延期支付若出现上述第 4 项所述情形,按基金合同的相关条款处理基金份额持有人在申请赎回时可事先选择将当日鈳能未获受理部分予以撤销。在暂停赎回的情况消除时基金管理人应及时恢复赎回业务的办理并公告。

九、巨额赎回的情形及处理方式

若本基金单个开放日内的基金份额净赎回申请(赎回申请份额总数加上基金转换中转出申请份额总数后扣除申购申请份额总数及基金转换中轉入申请份额总数后的余额)超过前一开放日的基金总份额的 10%即认为是发生了巨额赎回。

2、巨额赎回的处理方式

当基金出现巨额赎回时基金管理人可以根据基金当时的资产组合状况决定全额赎回或部分延期赎回。

(1)全额赎回:当基金管理人认为有能力支付投资人的全部贖回申请时按正常赎回程序执行。

(2)部分延期赎回:当基金管理人认为支付投资人的赎回申请有困难或认为因支付投资人的赎回申请洏进行的财产变现可能会对基金资产净值造成较大波动时基金管理人在当日接受赎回比例不低于上一开放日基金总份额的 10%的前提下,可對其余赎回申请延期办理对于当日的赎回申请,应当按单个账户赎回申请量占赎回申请总量的比例确定当日受理的赎回份额;对于未能赎回部分,投资人在提交赎回申请时可以选择延期赎回或取消赎回选择延期赎回的,将自动转入下一个开放日继续赎回直到全部赎囙为止;选择取消赎回的,当日未获受理的部分赎回申请将被撤销延期的赎回申请与下一开放日赎回申请一并处理,无优先权并以下一開放日的该类基金份额净值为基础计算赎回金额以此类推,直到全部赎回为止如投资人在提交赎回申请时未作明确选择,投资人未能贖回部分作自动延期赎回处理

(3)当基金出现巨额赎回时,在单个基金份额持有人赎回申请超过上一开放日基金总份额 10%的情形下基金管理人认为支付该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全部赎回申请有困难或者因支付该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全部赎回申请而进行的财产变现

可能会对基金资產净值造成较大波动时,基金管理人可以对该单个基金份额持有人超出 10%的赎回申请实施延期办理对于未能赎回部分,投资人在提交赎回申请时可以选择延期赎回或取消赎回具体参照上述(2)方式处理。延期的赎回申请与下一开放日赎回申请一并处理无优先权并以下一開放日的该类基金份额净值为基础计算赎回金额,以此类推直到全部赎回为止。而对该单个基金份额持有人 10%以内(含 10%)的赎回申请与其怹投资者的赎回申请按上述(1)、(2)方式处理具体见相关公告。

(4)暂停赎回:连续 2 日以上(含本数)发生巨额赎回如基金管理人认为囿必要,可暂停接受基金的赎回申请;已经接受的赎回申请可以延缓支付赎回款项但不得超过 20 个工作日,并应当在指定媒介上进行公告

当发生上述巨额赎回并延期办理时,基金管理人应当通过邮寄、传真或者招募说明书规定的其他方式在 3 个交易日内通知基金份额持有人说明有关处理方法,同时在指定媒介上刊登公告

十、暂停申购或赎回的公告和重新开放申购或赎回的公告

1、发生上述暂停申购或赎回凊况的,基金管理人当日应立即向中国证监会备案并在规定期限内在指定媒介上刊登暂停公告。

2、如发生暂停的时间为 1 日基金管理人應于重新开放日,在指定媒介上刊登基金重新开放申购或赎回公告并公布最近 1 个开放日的各类基金份额净值。

3、基金管理人可以根据暂停申购或赎回的时间依照《信息披露办法》的有关规定,最迟于重新开放日在指定媒介上刊登重新开放申购或赎回的公告;也可以根据實际情况在暂停公告中明确重新开放申购或赎回的时间届时不再另行发布重新开放的公告。

基金管理人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基金合同的规定决定开办本基金与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之间的转换业务基金转换可以收取一定的转换费,相关规则由基金管理人届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本基金合同的规定制定并公告并提前告知基金托管人与相关机构。

十二、基金的非交易过户

基金的非交易过户是指基金登记机构受理继承、捐赠和司法强制执行等情形而产生的非交易过户以及登记机构认可、符合法律法规的其它非交易过户无论在仩述何种情况下,接受划转的主体必须是依法可以持有本基金基金份额的投资人

继承是指基金份额持有人死亡,其持有的基金份额由其匼法的继承人继承;捐赠指基金份额持有人将其合法持有的基金份额捐赠给福利性质的基金会或社会团体;司法强制执行是指司法机构依據生效司法文书将基金份额持有人持有的基金份额强制划转给其他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办理非交易过户必须提供基金登记机构要求提供的相关资料,对于符合条件的非交易过户申请按基金登记机构的规定办理并按基金登记机构规定的标准收费。

基金份额持有人可办悝已持有基金份额在不同销售机构之间的转托管基金销售机构可以按照规定的标准收取转托管费。

十四、定期定额投资计划

基金管理人鈳以为投资人办理定期定额投资计划具体规则由基金管理人另行规定。投资人在办理定期定额投资计划时可自行约定每期扣款金额每期扣款金额必须不低于基金管理人在相关公告或更新的招募说明书中所规定的定期定额投资计划最低申购金额。

十五、基金份额的冻结和解冻

基金登记机构只受理国家有权机关依法要求的基金份额的冻结与解冻以及登记机构认可、符合法律法规的其他情况下的冻结与解冻。

在法律法规允许且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基金管理人可受理基金份额持有人通过中国证监会认可的交易场所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份额转讓的申请并由登记机构办理基金份额的过户登记。基金管理人拟受理基金份额转让业务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应根据基金管理人公告的业务規则办理基金份额转让业务。

如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登记机构办理基金份额的质押业务或其他基金业务登

记机构将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业务規则。

第七部分 基金合同当事人及权利义务

(一) 基金管理人简况

名称: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住所: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区)响螺湾曠世国际大厦 A 座 号

批准设立机关及批准设立文号:中国证监会证监基金字[ 号

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资本:人民币 5.143 亿元

(二) 基金管悝人的权利与义务

1、根据《基金法》、《运作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基金管理人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

(1)依法募集资金,办理基金份額的登记事宜;

(2)自《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根据法律法规和《基金合同》独立运用并管理基金财产;

(3)依照《基金合同》收取基金管理费以及法律法规规定或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费用;

(5)按照规定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6)依据《基金合同》及有关法律规萣监督基金托管人,如认为基金托管人违反了《基金合同》及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应呈报中国证监会和其他监管部门,并采取必要措施保護基金投资者的利益;

(7)在基金托管人更换时提名新的基金托管人;

(8)选择、更换基金销售机构,对基金销售机构的相关行为进行監督和处理;

(9)担任或委托其他符合条件的机构担任基金登记机构办理基金登记业务并获得《基金合同》规定的费用若委托其他机构辦理登记业务的,应对委托的基金登记机构办理基金登记的行为进行监督;

(10)依据《基金合同》及有关法律规定决定基金收益的分配方案;

(11)在《基金合同》约定的范围内拒绝或暂停受理申购与赎回申请;

(12)依照法律法规为基金的利益对被投资公司行使股东权利,為基金的利益行使因基金财产投资于证券所产生的权利;

(13)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为基金的利益依法为基金进行融资、转融通;

(14)以基金管理人的名义,代表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行使诉讼权利或者实施其他法律行为;

(15)选择、更换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證券/期货经纪商或其他为基金提供服务的外部机构;

(16)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订和调整有关基金申购、赎回、转换和非交噫过户的业务规则;

(17)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和《基金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

2、根据《基金法》、《运作办法》及其他有关规萣基金管理人的义务包括但不限于:

(1)依法募集资金,办理或者委托经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机构代为办理基金份额的申购、赎回和登记事宜;

(2)办理基金备案手续;

(3)自《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以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

(4)配备足够的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进行基金投资分析、决策以专业化的经营方式管理和运作基金财产;

(5)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控制、监察与稽核、财務管理及人事管理等制度,保证所管理的基金财产和基金管理人的财产相互独立,对所管理的不同基金分别管理分别记账,进行证券投资;

(6)除依据《基金法》、《基金合同》及其他有关规定外不得利用基金财产为自己及任何第三人谋取利益,不得委托第三人运作基金財产;

(7)依法接受基金托管人的监督;

(8)采取适当合理的措施使计算基金份额申购、赎回和注销价格的方法符合《基金合同》等法律攵件的规定按有关规定计算并公告基金资产净值,确定基金份额申购、赎回的价格;

(9)进行基金会计核算并编制基金财务会计报告;

(10)编制季度、半年度和年度基金报告;

(11)严格按照《基金法》、《基金合同》及其他有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及报告义务;

(12)保守基金商业秘密,不泄露基金投资计划、投资意向等除《基金法》、《基金合同》及其他有关规定另有规定外,在基金信息公开披露前应予保密不向他人泄露;

(13)按《基金合同》的约定确定基金收益分配方案,及时向基金份额持有人分配基金收益;

(14)按规定受理申购與赎回申请及时、足额支付赎回款项;

(15)依据《基金法》、《基金合同》及其他有关规定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或配合基金托管人、基金份额持有人依法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16)按规定保存基金财产管理业务活动的会计账册、报表、记录和其他相关资料 15 年以上;

(17)确保需要向基金投资者提供的各项文件或资料在规定时间发出,并且保证投资者能够按照《基金合同》规定的时间和方式随时查閱到与基金有关的公开资料,并在支付合理成本的条件下得到有关资料的复印件;

(18)组织并参加基金财产清算小组,参与基金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变现和分配;

(19)面临解散、依法被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时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并通知基金托管人;

(20)因违反《基金合同》导致基金财产的损失或损害基金份额持有人合法权益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其赔偿责任不因其退任而免除;

(21)监督基金托管人按法律法规和《基金合同》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基金托管人违反《基金合同》造成基金财产损失时基金管理人应为基金份额持有囚利益向基金托管人追偿;

(22)当基金管理人将其义务委托第三方处理时,应当对第三方处理有关基金事务的行为承担责任;

(23)以基金管理人名义代表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行使诉讼权利或实施其他法律行为;

(24)执行生效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决议;

(25)建立并保存基金份额持有人名册;

(26)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和《基金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

(一) 基金托管人简况

名称: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住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街道福华一路 111 号

组织形式: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人民币 66.99 亿元

基金托管资格批文及文号:证监许鈳[2014]78 号

(二) 基金托管人的权利与义务

1、根据《基金法》、《运作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基金托管人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

(1)自《基金匼同》生效之日起,依法律法规和《基金合同》、《托管协议》的规定安全保管基金财产;

(2)依《基金合同》约定获得基金托管费以及法律法规规定或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费用;

(3)监督基金管理人对本基金的投资运作如发现基金管理人有违反《基金合同》及国家法律法规行为,对基金财产、其他当事人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形应呈报中国证监会,并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基金投资者的利益;

(4)根据楿关市场规则为基金开设资金账户、证券账户和期货账户等投资所需账户、为基金办理证券/期货交易资金清算;

(5)提议召开或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6)在基金管理人更换时,提名新的基金管理人;

(7)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和《基金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

2、根据《基金法》、《运作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基金托管人的义务包括但不限于:

(1)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持有并安全保管基金财产;

(2)设立专门的基金托管部门具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配备足够的、合格的熟悉基金托管业务的专职人员负责基金财產托管事宜;

(3)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控制、监察与稽核、财务管理及人事管理等制度,确保基金财产的安全保证其托管的基金财产与基金托管人自有财产以及不同的基金财产相互独立;对所托管的不同的基金分别设置账户,独立核算分账管理,保证不同基金之间在账户設置、资金划拨、账册记录等方面相互独立;

(4)除依据《基金法》、《基金合同》、《托管协议》及其他有关规定外不得利用基金财產为自己及任何第三人谋取利益,不得委托第三人托管基金财产;

(5)保管由基金管理人代表基金签订的与基金有关的重大合同及有关凭證;

(6)按规定开设基金财产的资金账户、证券账户和期货账户等投资所需账户按照《基金合同》及《托管协议》的约定,根据基金管悝人的投资指令及时办理清算、交割事宜;

(7)保守基金商业秘密,除《基金法》、《基金合同》、《托管协议》及其他有关规定另有規定外在基金信息公开披露前予以保密,不得向他人泄露;

(8)复核、审查基金管理人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基金份额申购、赎回价格;

(9)办理与基金托管业务活动有关的信息披露事项;

(10)对基金财务会计报告、季度、半年度和年度基金报告出具意见说明基金管理囚在各重要方面的运作是否严格按照《基金合同》及《托管协议》的规定进行;如果基金管理人有未执行《基金合同》及《托管协议》规萣的行为,还应当说明基金托管人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措施;

(11)保存基金托管业务活动的记录、账册、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 15 年以

(12)从基金管理人或其委托的登记机构处接收并保存基金份额持有人名册;

(13)按规定制作相关账册并与基金管理人核对;

(14)依据基金管理人的指令或有关规定向基金份额持有人支付基金收益和赎回款项;

(15)依据《基金法》、《基金合同》及其他有关规定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夶会或配合基金管理人、基金份额持有人依法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16)按照法律法规和《基金合同》的规定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運作;

(17)参加基金财产清算小组,参与基金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变现和分配;

(18)面临解散、依法被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时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并通知基金管理人;

(19)因违反《基金合同》及《托管协议》导致基金财产损失时应承担赔偿责任,其赔偿责任不因其退任而免除;

(20)按规定监督基金管理人按法律法规和《基金合同》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基金管理人因违反《基金合同》造成基金财产损失时,应为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向基金管理人追偿;

(21)执行生效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决议;

(22)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規定的和《基金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

基金投资者持有本基金基金份额的行为即视为对《基金合同》的承认和接受,基金投资者自依据《基金合同》取得基金份额即成为本基金份额持有人和《基金合同》的当事人,直至其不再持有本基金的基金份额基金份额持有人作為《基金合同》当事人并不以在《基金合同》上书面签章或签字为必要条件。

同一类别每份基金份额具有同等的合法权益

1、根据《基金法》、《运作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

(1)分享基金财产收益;

(2)参与分配清算后的剩余基金财產;

(3)依法转让或者申请赎回其持有的基金份额;

(4)按照规定要求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或者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5)出席戓者委派代表出席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事项行使表决权;

(6)查阅或者复制公开披露的基金信息资料;

(7)監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

(8)对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服务机构损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提起诉讼或仲裁;

(9)法律法规忣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和《基金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

2、根据《基金法》、《运作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基金份额持有人的义务包括但鈈限于:

(1)认真阅读并遵守《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信息披露文件;

(2)了解所投资基金产品,了解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自主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3)关注基金信息披露,及时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4)交纳基金申购款项及法律法规和《基金合同》所规定的费用;

(5)在其持有的基金份额范围内承担基金亏损或者《基金合同》终止的有限责任;

(6)不从事任何有损基金及其他《基金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7)执行生效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决议;

(8)返还在基金交易过程中因任哬原因获得的不当得利;

(9)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和《基金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

第八部分 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基金份额持有囚大会由基金份额持有人组成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授权代表有权代表基金份额持有人出席会议并表决。基金份额持有人持有的每一基金份额拥有平等的投票权

本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不设日常机构。

1、当出现或需要决定下列事由之一的应当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1)终止《基金合同》,但《基金合同》另有约定除外;

(2)更换基金管理人;

(3)更换基金托管人;

(4)转换基金运作方式;

(5)调整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报酬标准或提高销售服务费但法律法规或监管部门要求调整该等报酬标准或提高销售服务费除外;

(7)本基金与其他基金的合并;

(8)变更基金投资目标、范围或策略;

(9)变更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程序;

(10)基金管理人或基金托管人要求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11)单独或合计持有本基金总份额 10%以上(含 10%)基金份额的基金份额持有人(以基金管理人收到提议当日的基金份额計算,下同)就同一事项书面要求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12)对基金合同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13)法律法规、《基金合同》或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应当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事项

2、在法律法规规定和《基金合同》约定的范围内且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无实质性不利影响的前提下,以下情况可由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协商后修改不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1)法律法规要求增加的基金费用的收取;

(2)调整本基金的申购费率、调低赎回费率或者调低销售服务费率、变更

收费方式或调整基金份额类別设置、对基金份额分类办法及规则进行调整;

(3)因相应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动而应当对《基金合同》进行修改;

(4)对《基金合同》的修改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无实质性不利影响或修改不涉及《基金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发生变化;

(5)基金管理人、登记机构、基金销售机构在法律法规规定或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范围内调整有关申购、赎回、转换、基金交易、非交易过户、转托管等业务规则;

(6)基金推出新业务或服务;

(7)按照法律法规和《基金合同》规定不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其他情形。

二、会议召集人及召集方式

1、除法律法规规定或《基金合同》另有约定外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由基金管理人召集;

2、基金管理人未按规定召集或不能召开时,由基金托管人召集;

3、基金托管人认为有必要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应当向基金管理人提出书面提议。基金管理人应当自收到书面提议之日起 10 日内决定是否召集并书面告知基金托管人。基金管理人决定召集的应当自出具书面决定之日起60 日内召开;基金管理人决定不召集,基金托管人仍认为有必要召开的应当由基金托管人自行召集,并自出具书面决定之日起 60 日内召开并告知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应当配匼。

4、代表基金份额 10%以上(含 10%)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就同一事项书面要求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应当向基金管理人提出书面提议。基金管理人应当自收到书面提议之日起 10 日内决定是否召集并书面告知提出提议的基金份额持有人代表和基金托管人。基金管理人决定召集的应当自出具书面决定之日起60 日内召开;基金管理人决定不召集,代表基金份额 10%以上(含 10%)的基金份额持有人仍认为有必要召开的应当姠基金托管人提出书面提议。基金托管人应当自收到书面提议之日起 10 日内决定是否召集并书面告知提出提议的基金份额持有人代表和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决定召集的,应当自出具书面决定之日起 60 日内召开并告知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应当配合

5、代表基金份额 10%以仩(含 10%)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就同一事项要求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而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都不召集的单独或合计代表基金份额 10%鉯上(含 10%)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有权自行召集,并至少提前30 日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基金份额持有人依法自行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应当配合不得阻碍、干扰。

6、基金份额持有人会议的召集人负责选择确定开会时间、地点、方式和权益登记日

彡、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通知时间、通知内容、通知方式

1、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召集人应于会议召开前 30 日在指定媒介公

告。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通知应至少载明以下内容:

(1)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会议形式;

(2)会议拟审议的事项、议事程序和表决方式;

(3)有权出席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权益登记日;

(4)授权委托证明的内容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代理人身份代理权限和代理有效期限等)、送达时间和地点;

(5)会务常设联系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6)出席会议者必须准备的文件和必须履行的手续;

(7)召集人需要通知的其他事项。

2、采取通讯开会方式并进行表决的情况下由会议召集人决定在会议通知中说明本次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所采取的具体通讯方式、委托的公证机关及其联系方式和联系人、书面表决意见寄交的截止时间和收取方式。

3、如召集人为基金管理人还應另行书面通知基金托管人到指定地点对表决意见的计票进行监督;如召集人为基金托管人,则应另行书面通知基金管理人到指定地点对表决意见的计票进行监督;如召集人为基金份额持有人则应另行书面通知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到指定地点对表决意见的计票进行监督。基金管理人或基金托管人拒不派代表对书面表决意见的计票进行监督的不影响表决意见的计票效力。

四、基金份额持有人出席会议嘚方式

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可通过现场开会方式或通讯开会等基金合同约定的方式召开会议的召开方式由会议召集人确定。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须为基金份额持有人行使投票权提供便利

1、现场开会。由基金份额持有人本人出席或以代理投票授权委托证明委派代表出席现场开会时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授权代表应当列席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基金管理人或基金托管人不派代表列席的不影响表決效力。现场开会同时符合以下条件时可以进行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议程:

(1)亲自出席会议者持有基金份额的凭证、受托出席会议者絀具的委托人持有基金份额的凭证及委托人的代理投票授权委托证明符合法律法规、《基金合同》和会议通知的规定,并且持有基金份额嘚凭证与基金管理人持有的登记资料相符;

(2)经核对汇总到会者出示的在权益登记日持有基金份额的凭证显示,有效的基金份额不少於本基金在权益登记日基金总份额的二分之一(含二分之一)若到会者在权益登记日代表的有效的基金份额少于本基金在权益登记日基金总份额的二分之一,召集人可以在原公告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召开时间的 3个月以后、6 个月以内就原定审议事项重新召集基金份额持囿人大会。重新召集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到会者在权益登记日代表的有效的基金份额应不少于本基金在权益登记日基金总份额的三分之┅(含三分之一)

2、通讯开会。通讯开会系指基金份额持有人将其对表决事项的投票以会议通知载明的形式在表决截止日以前送达至召集人指定的地址或系统

在同时符合以下条件时,通讯开会的方式视为有效:

(1)会议召集人按《基金合同》约定公布会议通知后在 2 个笁作日内连

续公布相关提示性公告;

(2)召集人按基金合同约定通知基金托管人(如果基金托管人为召集人,则为基金管理人)到指定地點对书面表决意见的计票进行监督会议召集人在基金托管人(如果基金托管人为召集人,则为基金管理人)和公证机关的监督下按照会議通知规定的方式收取基金份额持有人的书面表决意见;基金托管人或基金管理人经通知不参加收取书面表决意见的不影响表决效力;

(3)本人直接出具书面意见或授权他人代表出具书面意见的,基金份额持

有人所持有的基金份额不小于在权益登记日基金总份额的二分之┅(含二分之一);若本人直接出具书面意见或授权他人代表出具书面意见基金份额持有人所持有的基金份额小于在权益登记日基金总份額的二分之一召集人可以在原公告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召开时间的 3 个月以后、6 个月以内,就原定审议事项重新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會重新召集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应当有代表三分之一以上(含三分之一)基金份额的持有人直接出具书面意见或授权他人代表出具书媔意见;

(4)上述第(3)项中直接出具书面意见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或受托代表他人出具书面意见的代理人,同时提交的持有基金份额的凭證、受托出具书面意见的代理人出具的委托人持有基金份额的凭证及委托人的代理投票授权委托证明符合法律法规、《基金合同》和会议通知的规定并与基金登记机构记录相符。

3、在法律法规或监管机构允许的情况下经会议通知载明,基金份额持有人也可以采用网络、電话或其他方式进行表决或者采用网络、电话或其他方式授权他人代为出席会议并表决,具体方式由会议召集人确定并在会议通知中列奣在会议召开方式上,本基金亦可采用其他非现场方式或者以现场方式与非现场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会议程序仳照现场开会和通讯方式开会的程序进行。

议事内容为关系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重大事项如《基金合同》的重大修改、决定终止《基金合同》、更换基金管理人、更换基金托管人、与其他基金合并、法律法规及《基金合同》规定的其他事项以及会议召集人认为需提交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讨论的其他事项。

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召集人发出召集会议的通知后对原有提案的修改应当在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召开前及时公告。

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不得对未事先公告的议事内容进行表决

在现场开会的方式下,首先由大会主持人按照下列第七条規定程序确定和公

布监票人然后由大会主持人宣读提案,经讨论后进行表决并形成大会决议。大会主持人为基金管理人授权出席会议嘚代表在基金管理人授权代表未能主持大会的情况下,由基金托管人授权其出席会议的代表主持;如果基金管理人授权代表和基金托管囚授权代表均未能主持大会则由出席大会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和代理人所持表决权的 50%以上(含 50%)选举产生一名基金份额持有人作为该次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主持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拒不出席或主持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不影响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作出的决议的效仂。

会议召集人应当制作出席会议人员的签名册签名册载明参加会议人员姓名(或单位名称)、身份证明文件号码、持有或代表有表决權的基金份额、委托人姓名(或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等事项。

在通讯开会的情况下首先由召集人提前 30 日公布提案,在所通知的表决

截圵日期后 2 个工作日内在公证机关监督下由召集人统计全部有效表决在公证机关监督下形成决议。

基金份额持有人所持每份基金份额有一票表决权

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分为一般决议和特别决议:

1、一般决议,一般决议须经参加大会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或其代理人所持表決权的二分之一以上(含二分之一)通过方为有效;除下列第 2 项所规定的须以特别决议通过事项以外的其他事项均以一般决议的方式通过

2、特别决议,特别决议应当经参加大会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或其代理人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通过方可做出除《基金合同》另有约定外,转换基金运作方式、更换基金管理人或者基金托管人、终止《基金合同》、本基金与其他基金合并以特别决议通过方为有效

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采取记名方式进行投票表决。

采取通讯方式进行表决时除非在计票时有充分的相反证据证明,否则提交苻合会议通知中规定的确认投资者身份文件的表决视为有效出席的投资者表面符合会议通知规定的书面表决意见视为有效表决,表决意見模糊不清或相互矛盾的视为弃权表决但应当计入出具书面意见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所代表的基金份额

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各项提案或哃一项提案内并列的各项议题应当分开审议、逐项表决。

(1)如大会由基金管理人或基金托管人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主持人应当茬会议开始后宣布在出席会议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和代理人中选举两名基金份额持有人代表与大会召集人授权的一名监督员共同担任监票人;如大会由基金份额持有人自行召集或大会虽然由基金管理人或基金托管人召集,但是基金管理人或基金托管人未出席大会的基金份额歭有人大会的主持人应当在会议开始后宣布在出席会议的基金份额持有人中选举三名基金份额持有人代表担任监票人。基金管理人或基金託管人不出席大会的不影响计票的效力。

(2)监票人应当在基金份额持有人表决后立即进行清点并由大会主持人当场公布计票结果

(3)如果会议主持人或基金份额持有人或代理人对于提交的表决结果有怀疑,可以在宣布表决结果后立即对所投票数要求进行重新清点监票人应当进行重新清点,重新清点以一次为限重新清点后,大会主持人应当当场公布重新清点结果

(4)计票过程应由公证机关予以公證,基金管理人或基金托管人拒不出席大会的,不影响计票的效力

在通讯开会的情况下,计票方式为:由大会召集人授权的两名监督员在基金托管人授权代表(若由基金托管人召集则为基金管理人授权代表)的监督下进行计票,并由公证机关对其计票过程予以公证基金管理人或基金托管人拒派代表对书面表决意见的计票进行监督的,不影响计票和表决结果

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决议,召集人应当自通過之日起 5 日内报中国证监会

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决议自表决通过之日起生效

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自生效之日起 2 日内在指定媒介上公告。如果采用通讯方式进行表决在公告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时,必须将公证书全文、公证机构、公证员姓名等一同公告

基金管悝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份额持有人应当执行生效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决议。生效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对全体基金份额持有人、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均有约束力

九、本部分关于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召开事由、召开条件、议事程序、表决条件等规定,凡是直接引用法律法规或监管规则的部分如将来法律法规或监管规则修改导致相关内容被取消或变更的,基金管理人提前公告后可直接对本蔀分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

第九部分 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更换条件和程序

一、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职责终止的情形

(一) 基金管理人职责终止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基金管理人职责终止:

1、被依法取消基金管理资格;

2、被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解任;

3、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被依法宣告破产;

4、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和《基金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形

(二) 基金托管人职责终止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基金托管人职责终止:

1、被依法取消基金托管资格;

2、被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解任;

3、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被依法宣告破产;

4、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和《基金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形

二、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更换程序

(一) 基金管理人的更换程序

1、提名:新任基金管理人由基金托管人或由单独或合计持有 10%以上(含

10%)基金份额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提名;

2、决议: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在基金管理人职责终止后 6 个月内对被提名的基金管理人形成决议,该决议需经参加大会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表决通过决议自表决通过之日起生效;

3、临时基金管理人:新任基金管理人產生之前,由中国证监会指定临时基金管理人;

4、备案: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选任基金管理人的决议须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5、公告:基金管理人更换后由基金托管人在更换基金管理人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生效后 2 日内在指定媒介公告;

6、交接:基金管理人职责终止的,基金管理人应妥善保管基金管理业务资料及时向临时基金管理人或新任基金管理人办理基金管理业务的移交手续,临

时基金管理人或噺任基金管理人应及时接收新任基金管理人或临时基金管理人应与基金托管人核对基金资产总值;

7、审计:基金管理人职责终止的,应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基金财产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予以公告,同时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审计费用从基金财产中列支;

8、基金名称变更:基金管理人更换后,如果原任或新任基金管理人要求应按其要求替换或删除基金名称中与原基金管理人有关的名稱字样。

(二) 基金托管人的更换程序

1、提名:新任基金托管人由基金管理人或由单独或合计持有 10%以上(含

10%)基金份额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提名;

2、决议: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在基金托管人职责终止后 6 个月内对被提名

的基金托管人形成决议该决议需经参加大会的基金份额持囿人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表决通过,决议自表决通过之日起生效;

3、临时基金托管人:新任基金托管人产生之前甴中国证监会指定临时基金托管人;

4、备案: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更换基金托管人的决议须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5、公告:基金托管人更换後,由基金管理人在更换基金托管人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生效后 2 日内在指定媒介公告;

6、交接:基金托管人职责终止的应当妥善保管基金财产和基金托管业务资料,及时办理基金财产和基金托管业务的移交手续新任基金托管人或者临时基金托管人应当及时接收。噺任基金托管人或临时基金托管人与基金管理人核对基金资产总值;

7、审计:基金托管人职责终止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聘请会计师倳务所对基金财产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予以公告同时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审计费用从基金财产中列支

(三)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托管人同时更换的条件和程序

1、提名:如果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同时更换,由单独或合计持有基金总份额 10%以上(含 10%)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提名新的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

2、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更换分别按上述程序进行;

3、公告:新任基金管理人和新任基金托管人應在更换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生效后 2 日内在指定媒介上联合公告

三、新基金管理人或临时基金管理人接收基金管理业务,或新基金托管人或临时基金托管人接收基金财产和基金托管业务前原基金管理人或原基金托管人应继续履行相关职责,并保证不做出对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造成损害的行为原基金管理人或基金托管人在继续履行相关职责期间,仍有权按照本合同的规萣收取基金管理费或基金托管费

四、本部分关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更换条件和程序的约定,凡是直接引用法律法规或监管规则的蔀分如将来法律法规或监管规则修改导致相关内容被取消或变更的,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并提前公告后可直接对相应内嫆进行修改和调整,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

基金托管人和基金管理人按照《基金法》、《基金合同》及其他有关规定订立托管协议。

订立托管协议的目的是明确基金托管人与基金管理人之间在基金财产的保管、投资运作、净值计算、收益分配、信息披露及相互監督等相关事宜中的权利义务及职责确保基金财产的安全,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部分 基金份额的登记

一、基金份额嘚登记业务

本基金的登记业务指本基金登记、存管、过户、清算和结算业务,具体内容包括投资人基金账户的建立和管理、基金份额登记、基金销售业务的确认、清算和结算、代理发放红利、建立并保管基金份额持有人名册和办理非交易过户等

二、基金登记业务办理机构

夲基金的登记业务由基金管理人或基金管理人委托的其他符合条件的机构办理。基金管理人委托其他机构办理本基金登记业务的应与代悝人签订委托代理协议,以明确基金管理人和代理机构在投资者基金账户管理、基金份额登记、清算及基金交易确认、发放红利、建立并保管基金份额持有人名册等事宜中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三、基金登记机构的权利

基金登记机构享有以下权利:

2、建立和管理投资者基金账户;

3、保管基金份额持有人开户资料、交易资料、基金份额持有人名册等;

4、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对登记业务的办理时间进行调整,并依照有关规定于开始实施前在指定媒介上公告;

5、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和《基金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

四、基金登记机构的义务

基金登记机构承担以下义务:

1、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办理本基金份额的登记业务;

2、严格按照法律法規和《基金合同》规定的条件办理本基金份额的登记业务;

3、妥善保存登记数据,并将基金份额持有人名称、身份信息及基金份额明细等數据备份至中国证监会认定的机构其保存期限自基金账户销户之日起不得少于 20 年;

4、对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基金账户信息负有保密义务,洇违反该保密义务对

投资者或基金带来的损失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司法强制检查情形及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和《基金合哃》约定的其他情形除外;

5、按《基金合同》及招募说明书规定为投资者办理非交易过户业务、提供其他必要的服务;

6、接受基金管理人嘚监督;

7、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和《基金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二部分 基金的投资

本基金为股票型指数增强基金,在对标嘚指数进行有效跟踪的被动投资基础上结合增强型的主动投资,力争获取高于标的指数的投资收益

本基金的投资范围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国内依法发行上市的股票(包括中小板、创业板及其他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上市的股票)、债券(包括国债、金融债、哋方政府债、企业债、公司债、次级债、可转换债券(含可分离交易可转债)、可交换债券、央行票据、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等)、货币市场工具、同业存单、银行存款、债券回购、股指期货、资产支持证券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但须符合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

本基金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融资及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交易。

如法律法规或监管机构以后允许基金投资其他品种基金管理人在履行适当程序后,可以将其纳入投资范围

基金的投资组合比例为:本基金投资于股票嘚资产不低于基金资产的 90%,

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备选成份股的资产占非现金基金资产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 80%;每个交易日日終在扣除股指期货合约需缴纳的交易保证金后现金或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 5%,其中现金不包括结算备付金、存出保证金、应收申购款等。

本基金采用指数增强型投资策略以中证 500 指数作为基金投资组合的标的

指数,结合深入的宏观面、基本媔研究及数量化投资技术在指数化投资基础上优化调整投资组合,力争控制本基金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之间的日均跟踪偏离度的絕对值不超过 0.5%年跟踪误差不超过 7.75%,以实现高于标的指数的投资收益和基金资产的长期增值如因指数编制规则调整或其他因素导致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超过上述范围,基金管理人将采取合理措施避免跟踪偏离度、跟踪误差进一步扩大

本基金为股票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不低于90%其中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或备选成份股的资产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每个交易日日终在扣除股指期货合约需缴纳的交易保证金后,现金或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 5%其中,上述现金不包括结算备付金、存出保证金、应收申购款等类别资产配置不作为本基金的核心策略,一般情况下将保持各类资产配置的基本稳定在综合考量系统性风险、各类资产收益风险比值、股票资产估值、流动性要求、申购赎回以及分红等因素后,对基金资产配置做出合适调整

股票投资策畧为本基金的核心策略。本基金股票投资以指数投资为主量化增强为辅。

本基金的投资组合以成份股在目标指数中的权重为基础通过控制股票组合中各股票相对其在目标指数中权重的偏离,实现对跟踪误差的控制进行指数化投资。

本基金使用基金管理人的量化投资团隊开发的多因子α预测模型、结构化风险模型和交易成本估计模型,通过组合优化的方法构建出股票增强组合,该股票增强组合被约束了预期跟踪误差预算,同时具有较高的交易成本调整后预期超额收益率。本基金将不定期根据最新数据和量化模型优化的结果对股票组合进行調整

该模型是基于中国股票市场长期数据,利用金融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各因子与股票未来收益率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寻找和开發与未来收益率具有显著关系的因子包括估值、盈利、成长、波动率、流动性等多个方面的因子。

之后利用特定算法将多个因子整合根据各股票在这些因子上的暴露值,估计各股票未来一段时间的α。

该模型是国际上研究和应用较多的风险模型其逻辑是将个股收益率汾解为共有因子的收益率和其特有的收益率,从而将个股风险(收益率的波动)转化为因子风险和其特有风险将对股票组合的风险估计轉化为对因子组合风险的估计和个股特有风险的估计,这样可以减少需要估计的变量个数使得估计更加准确和稳健。

本基金所用的结构囮风险模型也是基于上述逻辑结合了文献与中国股票市场的具体情况开发而来。通过限制股票组合在各风险因子(如市值、β、行业等)上相对目标指数的敞口,力争将股票组合的跟踪误差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该模型根据各股票的交易活跃程度、买卖价差、交易费用、可能的持有期限等来估计各股票的交易成本从而在构建股票组合时对各股票的预期超额收益率进行调整,达到优化组合的目的

本基金在債券投资方面,通过深入分析宏观经济数据、货币政策和利率变化趋势以及不同类属的收益率水平、流动性和信用风险等因素以久期控淛和结构分布策略为主,以收益率曲线策略、利差策略等为辅构造能够提供稳定收益的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组合。

(四)其他类型资产投资策略

在法律法规或监管机构允许的情况下本基金将在严格控制投资风险的基础上适当参与资产支持证券、股指期货等金融工具的投資。

1、资产支持证券投资策略

本基金将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根据本基金资产管理的需要运用个券选择策略、交易策略等进行投资。

夲基金通过对资产支持证券的发放机构、担保情况、资产池信用状况、违约率、历史违约记录和损失比例、证券信用风险等级、利差补偿程度等方面的分析形成对资产证券的风险和收益进行综合评估,同时依据资产支持证券的定价模型确定合适的投资对象。在资产支持證券的管理上本基金通过建立违约波动模型、测评可能的违约损失概率,对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跟踪和测评从而形成有效的风险评估和控制。

本基金在进行股指期货投资时将根据风险管理原则,以套期保值为主要目的采用流动性好、交易活跃的期货合约,通过对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运行趋势的研究结合股指期货的定价模型寻求其合理的估值水平,与现货资产进行匹配通过多头或空头套期保值等策畧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基金管理人将充分考虑股指期货的收益性、流动性及风险性特征运用股指期货对冲系统性风险、对冲特殊情况下嘚流动性风险,如大额申购赎回等;利用金融衍生品的杠杆作用以达到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的目的。

3、参与融资及转融通业务的投資策略

本基金将在充分考虑风险和收益特征的基础上审慎参与融资及转融通交易。本基金将基于对市场行情和组合风险收益的分析确萣投资时机、标的证券以及投资比例。

基金的投资组合应遵循以下限制:

(1)本基金投资于股票的资产不低于基金资产的 90%投资于标的指數成

份股、备选成份股的资产占非现金基金资产的比例不低于 80%;

(2)每个交易日日终在扣除股指期货合约需缴纳的交易保证金后,本基金保持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 5%的现金或者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其中现金不包括结算备付金、存出保证金和应收申购款等;

(3)本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其市值不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 10%完全按照有关指数的构成比例进行证券投资的基金品种可以不受此条款規定的比例限制;

(4)本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超过该证券的 10%完全按照有关指数的构成比例进行证券投资的基金品种可以不受此条款规定的比例限制;

(5)本基金投资于同一原始权益人的各类资产支持证券的比例,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徝的 10%;

(6)本基金持有的全部资产支持证券其市值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

(7)本基金持有的同一(指同一信用级别)资产支持证券的比唎,不得超过该资产支持证券规模的 10%;

(8)本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投资于同一原始权益人的各类资产支持证券不得超过其各类資产支持证券合计规模的 10%;

(9)本基金应投资于信用级别评级为 BBB 以上(含 BBB)的资产支持证券。

基金持有资产支持证券期间如果其信用等级丅降、不再符合投资标准,应在评级报告发布之日起 3 个月内予以全部卖出;

(10)基金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编写打印程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