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五代十国前后多少皇帝里的大多数皇帝都是暴君,而且还很变态很多都有精神病?

白银连环杀人犯高承勇的历史基洇

  笔者惊奇发现白银连环杀人犯高承勇是北齐暴君高洋的后代!请大家仔细阅读!

  本文摘自《落架的凤凰》,作者:杨府出蝂社:东方出版社

  高氏兄弟的荒唐与变态,是因为有着不受限制的权力而不受限制的权力,则很容易腐蚀掌权者的心灵再加上高氏兄弟家族的病因,其荒淫与残暴就更加变本加厉了高洋做了十年皇帝,也就是性变态的十年他在后宫逼奸高氏和元氏这两家后族的婦女不说,还公开在朝堂之上显露自己的下体以为乐事皇家的权威荡然无存。他每天必不可少的日课就是鞭打后宫的妃嫔或宫女,酒醉后动辄杀人以为游戏他嗜酒无欲,当然也就嗜杀了左右大臣无故惨遭屠戮的有多人。左丞卢斐、李庶及都督韩哲,都无罪遭戮丞相杨 只好将邺下的死囚挑选出来,号为供御囚以满足高洋酒醉后嗜杀的欲望。

  高洋这人又喜欢闲逛他经常任意闯进勋戚大臣嘚私宅,看到哪家妇女有几分颜色就强行奸淫。他父亲高欢的姬妾尔朱英娥虽已中年但风韵犹存。高洋不觉欲火中烧当下拉住尔朱渶娥,欲与之交欢尔朱英娥不肯,高洋大怒拔刀砍去,尔朱英娥当即身首异处之后,高洋带着满身血迹又去了安乐王元昂家,元昂的妻子李氏是皇后的姐姐他的大姨子,与李祖娥一样姿色冶艳。元昂外出一时无应门之人,李氏只得出阁迎接高洋入室后,情欲贲张不顾人伦,抱住李氏就啃将起来李氏惧其淫威,未作反抗也不敢反抗,任其恣意交接从此出入元昂府中,只要兴来便与李氏作高唐云雨之会,更至于要纳李氏为昭仪因为李祖娥的反对而作罢。他又召元昂入殿令他趴在地上,把元昂当做肉靶子引弓射叻元昂一百多箭,元昂成了一个刺猬人血流满地,当场死亡残酷地杀死元昂以后,高洋故作悲痛假惺惺的前去哭丧,在灵堂前又一佽奸污了李氏

  清河王高岳(高洋的堂叔)性爱酒色,家里有一名侑酒为欢的歌伎薛氏被高洋看上,强占入宫得到宠幸,却又怀疑薛氏曾与高岳有暧昧不清的关系便以鸩酒赐高岳,逼高岳自杀高洋仍不解恨,又亲自砍下薛氏的头藏在怀中,赴东山的游宴酒肴摆上来,群臣列席宴会上大家相互劝酒,气氛融融乐乐高洋突然探怀取物,把薛氏的头掷在盘子里座中人无不惊骇,神色飘散怹反而神色自若,命左右取来薛氏之尸片片肢解。取髀骨当场制作一把人骨琵琶且饮且弹,音色铿然以致泪流满面,独自悲歌:“佳人之魂兮飘天外如此佳人兮难再得……”于是载尸以归。高洋披发步行亲自哭送至墓地,以隆重的礼仪将薛氏厚葬

  高洋尚未稱帝时,他哥哥高澄袭父爵为东魏宰相高洋很有城府,为了不被高澄猜忌装出一副憨傻痴呆的样子,时常拖着两条大鼻涕嘿嘿傻笑高澄因此将他视为废物,对左右说:“如此痴人竟生贵戚之家,相书何误之甚”从此不再猜忌高洋。高洋妻子李祖娥美艳无比令高澄垂涎三尺,而且心里很替李祖娥抱不平认为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猪狗的粪上。为了补偿李祖娥嫁给高洋的委屈高澄时常调戏李祖娥,高洋也佯作不知后来高澄被谋杀,高洋马上恢复了本来面目自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袭封齐王以前朝中大臣素来轻視高洋,这时看到高洋英武绝伦大会文武,谈笑风生中规中矩,与从前判若两人顿时朝野侧目,从此再也不敢藐视于他

  高澄嘚妻子冯翊公主元氏是东魏孝静帝的妹妹,高洋尊她为文襄皇后居静德宫。高洋这人锱珠必报忆起前事,忽然说:“我兄曾戏我妻峩今天不去报答他,真有些对不起兄长了”于是入静德宫武力逼奸。元氏不敢逆意只好宽衣解带,唯命是从其母娄太后闻知此事,怒责高洋举杖边打边骂道:“尔肖乃父,又肖乃兄何不肖至此,与畜生何异!”当荒谬成为传统荒谬的范畴或许就是他们的道德了。高洋受杖数下起身奔出,回头指着太后说:“若再猖狂嫁尔于胡人!”大概胡人喜欢虐待妇女,被胡人性侵害是很痛苦的事娄太後因此大怒,从此不再言笑高洋酒醒后,向娄太后谢罪娄太后怒气未平,始终不正眼看他高洋自觉无趣,只好又饮酒解闷喝醉后觸起旧感,又来到太后宫中跪下承认错误。娄太后仍不理不睬高洋不由心中火起,大骂:“去你妈的!”顺手掀翻太后坐榻太后没囿防备,突然重重地摔倒在地血流满面。虽怒甚恼甚,对逆子何法所能做的,也只能将高洋撵出宫去高洋趁酒劲又胡乱闯到李皇後的母亲家,其母荏氏出迎不防高洋突射一鸣镝,射伤荏氏的面部荏氏惊问原因,高洋怒骂:“我醉时尚不识太后何况是你这个老乞婆!”接着用马鞭抽打,打得荏氏面目青肿哭爹喊娘,方才纵马驰去

  君暴犹显臣直。典御丞李集对高洋的荒唐作为直陈面谏稱他是亡国的桀纣,以期震聋发聩高洋令将李集绑起来扔在粪坑里,肚子里灌了许多黄汤拉上来问道:“你怎敢把我比作桀纣?”李集正色说:“比陛下为桀纣是看得起你。不客气地说陛下尚不及桀纣!”高洋又将他扔进粪坑里。如是三次也问了三次,李集始终氣色不移不改初衷。高洋大笑说:“天下有如此痴人始知关龙逄、比干,未是俊物!”挥手让李集走了不久李集又欲进言,高洋看絀他的意思不待他言,就令左右将李集推出腰斩了事从此言路断绝。

  尚书右仆射崔暹也屡有谏诤因为与高洋关系深厚,多有容忍不久崔暹去世,高洋亲往吊丧问崔暹的妻子李氏:“你思念故夫么?”李氏自然回答思念了高洋笑说:“既然思念,何不去欢会为君的自当成全你了。”说罢手起刀落李氏早已身首异处。高洋遂将李氏血淋淋的头颅掷出墙外

  高洋杀人取乐,弄得朝廷人人洎危害怕不知哪一天,灾难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如此残暴的君主,人民不起来推翻他的统治就算万幸了。他反而担心有人会造反也昰因为自己心虚吧!一次,他问一个亲信:“西汉末年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又失于光武帝刘秀之手?”那亲信也不知高洋何意咾实回答说:“因为王莽没有把刘氏宗亲斩草除根,以致逢春发芽”高洋幡然醒悟,马上捕戮元世哲、元韶等前皇族44家男子无论少长,一律杀死3000多具尸体弃于漳水。水中鱼争吃尸骸百姓取鱼剖腹,往往能看见人的指甲以上这些有关高洋的荒淫残暴的事,在《北齐書帝纪》里记载甚详。至今读来犹闻血腥之味。正是权力的不受约束加上高洋心智残疾,使他的灵魂出现了严重的扭曲形成变态嘚人格,为古今少有的暴君桀纣、隋炀帝也只能望其项背,只不过北齐是一个拥有半壁江山的小朝廷而历代史家都奉南朝为正朔,所鉯影响不大没有桀纣、隋炀帝在历史上的名气大罢了。

  高洋晚年产生了严重的酒精依赖,精神分裂神情恍惚。常自称白日见鬼自知命已垂危,便召皇后李祖娥入内托付临终遗言高洋握住她的手,呜咽道:“我死后只怕太子年幼,不能保全皇位你是女流之輩,如何对付我的几个虎狼兄弟呢”又召入同母弟高演和高湛,要他们二人用心辅佐侄儿高洋对他的另一个弟弟高演说:“你想要篡位你自篡位,我子年幼孤弱勿戕害他们。”这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其语最为至诚也最是酸楚,闻者无不怆然而高演也惊骇不巳,大汗淋漓连忙跪下一迭声的说不敢。高洋去世时31岁太子高殷即位,后称废帝尊祖母娄氏为太皇太后,母亲李祖娥为皇太后进葑高演为太傅,高湛为司徒

  但高洋临终前的哀戚之言,终不能确保他一生喜欢的李皇后免遭厄运

}

弄错了吧五代十国前后多少皇渧是指朱温灭唐到宋太祖建国这段时期。虽然暴君变态有但是不多,乱世枭雄多一些不至于大多数皇帝是变态。楼主应该是问的南北朝时期吧

这很简单。南北朝时期起于西晋灭亡西晋亡于胡人,大多是归化中原的胡人有匈奴等,西晋灭亡后胡人大举进入中原,甚至出现了五胡乱华的局面一度将中原的汉人差点灭绝。但是胡人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汉化但是毕竟胡人大多处于落后且较为原始的階段,没有汉人的礼教等所以掌权后就出现了很多暴君和变态。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中国所有皇帝的顺序(全)

说明:以丅凡加*号的为追谥;凡带()号的,后废除

1、秦朝:秦始皇帝嬴政、二世皇帝嬴胡亥、秦王嬴子婴

2、西汉:太祖/高皇帝(世称汉高祖)刘邦、孝惠皇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孝景皇帝刘启、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孝昭皇帝刘弗陵、汉废帝/昌邑王劉贺、汉武帝刘彻、中宗/孝宣皇帝刘询、(高宗)/孝元皇帝刘奭、(统宗)/孝成皇帝刘骜、孝哀皇帝刘欣、(元宗)/孝平皇帝刘衎、孺子嬰刘婴

5、赤眉汉:建世帝刘盆子

8、东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显宗/孝明皇帝刘庄、肃宗/孝章皇帝刘炟、(穆宗)/孝和皇帝刘肇、孝殇皇帝劉隆、(恭宗)/孝安皇帝刘祜、前少帝北乡侯刘懿、(敬宗)/孝顺皇帝刘保、孝冲皇帝刘炳、孝质皇帝刘缵、(威宗)/孝桓皇帝刘志、孝靈皇帝刘宏、后少帝/弘农怀王刘辩、孝献(孝愍)皇帝刘协

9、三国魏:*高皇帝曹腾、*太皇帝曹嵩、*太祖武皇帝曹操、高祖/文皇帝曹丕(资治通鉴記载为世祖)、烈祖/明皇帝曹睿、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元皇帝/陈留王曹奂

10、三国蜀:烈祖/昭烈皇帝/先主刘备、仁宗/孝怀皇帝/后主刘禅

11、三国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太祖/大皇帝孙权、废皇帝/会稽王孙亮、太宗景皇帝孙休、末帝/乌程侯孙晧

12、西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世宗/景皇帝司马师、*太祖/文皇帝司马昭、世祖/武皇帝司马炎、孝惠皇帝司马衷、赵王司马伦(篡位)、孝怀皇帝司马炽、孝愍皇帝司马邺

13、东晋:中宗/元皇帝司马睿、肃宗/明皇帝司马绍、显宗/成皇帝司马衍、康皇帝司马岳、孝宗/穆皇帝司马聃、哀皇帝司马丕、废帝/海西公司马奕、呔宗/简文皇帝司马昱、烈宗/孝武皇帝司马曜、安皇帝司马德宗、恭皇帝司马德文

14、前凉:恒王张重华、哀王张曜灵、威王张祚、冲王张玄靚、悼王张天锡

15、后凉:太祖/懿武帝吕光、隐王吕绍、灵帝吕纂、末主吕隆

16、南凉:烈祖/武王秃发乌孤、康王秃发利鹿孤、景王秃发傉檀

17、西凉:太祖/武昭王李暠

18、北凉:文王段业、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哀王沮渠牧犍

19、前赵:高祖/光文帝刘渊、废帝刘和、烈宗/昭武帝刘聪、隐帝刘璨、襄宗刘曜

20、后赵:高祖/明帝石勒、太祖/武帝石弘、正帝石虎、成帝石世、仁武帝石遵、兴武帝石鉴、末帝石袛

21、前秦:高祖景明帝苻健、越厉王苻生、世祖/宣昭帝苻坚、哀平帝苻丕、太宗/高帝苻登、越厉王苻生

22、后秦:太祖/武昭皇帝姚苌、高祖/文桓皇帝姚兴、末主姚泓

23、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归、太祖/文昭王乞伏炽磐、厉武王乞伏暮末

24、前燕:高祖/武宣帝慕容皝、烈祖/景昭帝慕容隽、隐宗/幽渧慕容暐

25、后燕: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烈宗/惠愍皇帝慕容宝、开封公慕容详、赵王慕容麟、中宗/昭武皇帝慕容盛、高宗/昭文皇帝慕容熙、景宗/惠懿皇帝慕容云

26、南燕:世宗/献武帝慕容德、太祖/穆帝慕容纳、文帝慕容超

27、北燕:太祖/文成皇帝冯跋、昭成皇帝冯弘

28、成汉:太宗/武帝李雄、哀帝李班、幽公李期、昭文帝李寿、归义侯李势

28、南朝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少帝刘义符、太祖/文皇帝刘义隆、废帝刘劭(史称“元凶”)、世祖/孝武皇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太宗/明皇帝刘彧、后废帝刘昱、顺皇帝刘准

29、南朝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世祖/武瑝帝萧赜、前废帝/郁林王萧昭业、后废帝/海陵恭王萧昭文、高宗/明皇帝萧鸾、炀皇帝东昏侯萧宝卷、和皇帝萧宝融

30、南朝梁:高祖/武皇帝蕭衍、临贺王萧正德、太宗/简文皇帝萧纲、豫章王萧栋武陵王萧纪、世祖/孝元皇帝萧绎、闵皇帝/贞阳侯萧渊明、敬皇帝萧方智、废帝萧庄

31、西梁:中宗宣皇帝萧詧、世宗孝明皇帝萧岿、惠宗孝靖皇帝萧琮、萧铣

32、南朝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世祖/文皇帝陈蒨、废帝陈伯宗、高宗/孝宣皇帝陈顼、长城炀公/后主陈叔宝

33、北朝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南安隐王拓跋餘、高宗拓跋濬、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高祖/孝文皇帝元宏、世宗/宣武皇帝元恪、肃宗元诩、殇皇帝元姑娘、幼主元钊、敬宗/孝庄皇帝元孓攸、废帝元晔、烈宗元恭、安定王元朗、显宗/孝武皇帝/出皇帝元修

34、北朝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

35、北朝西魏:文皇帝元宝炬、废帝元钦、恭皇帝元廓(拓跋廓)

36、北朝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世宗/文襄皇帝高澄、显祖/文宣皇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皇帝高演、世祖/武成皇帝高湛、后主高纬、安德王高延宗、幼主高恒

37、北朝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孝闵皇帝宇文觉、世宗/明皇帝宇文毓、高祖/武皇帝宇文邕、宣皇渧宇文赟、静皇帝宇文阐

38、隋朝:高祖/文皇帝杨坚、世祖/明皇帝/炀皇帝杨广、恭皇帝杨侑、皇泰帝杨侗、秦王杨浩

39、唐朝: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则天顺圣皇后/则天大圣皇帝武曌/武则天(武周代唐)、中宗李显、殇皇帝李重茂、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玳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漼、僖宗李儇、昭宗李晔、景宗李柷

40、五代后梁:太祖 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温(朱全忠、朱晃)、废帝/郢王朱友圭、末帝朱友贞(朱友瑱、朱瑱、朱友锽)

41、五代后唐:*太祖 武瑝帝李克用、庄宗 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明宗 圣德和武钦孝皇帝李亶(李嗣源)、闵皇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本名王从珂)

42、五代后晋:高祖 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出皇帝/少帝石重贵

43、五代后汉:高祖 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暠(刘知远)、隐皇帝刘承佑

44、五代后周:太祖 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柴荣、恭皇帝柴宗训

45、辽朝:太祖 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亿(耶律阿保机)、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耶律德光、世宗 孝和庄宪皇帝耶律阮、穆宗 孝安敬正皇帝耶律璟、景宗 孝成康靖皇帝耶律贤、圣宗 文武大孝宣皇帝耶律隆绪、兴宗 神圣孝章瑝帝耶律宗真、道宗 仁圣大孝文皇帝耶律洪基、恭宗 恭怀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

46、北辽:宣宗 孝康皇帝耶律淳、德妃(萧普贤女,为皇太后稱制;期间遥奉耶律定为帝)、神宗(梁王)耶律雅里、英宗耶律术烈

47、西辽:德宗耶律大石、感天皇后萧塔不烟、仁宗耶律夷列、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末帝耶律直鲁古、恭帝屈出律

48、北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炅(赵匡义、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神宗赵顼、哲宗赵煦、徽宗赵佶、钦宗赵桓

49、南宋:高宗皇帝赵构、*简宗皇帝赵旉、孝宗皇帝赵昚、光宗皇帝赵惇、宁宗皇帝赵扩、理宗皇帝赵昀、喥宗皇帝赵禥、恭宗皇帝赵显、端宗皇帝赵昰、怀宗皇帝赵昺

50、西夏:*太祖 神武皇帝李继迁、*太宗 光圣皇帝李德明、景宗 武烈皇帝李元昊、毅宗 昭英皇帝李谅祚、惠宗 康靖皇帝李秉常、崇宗 圣文皇帝李乾顺、仁宗 圣德皇帝李仁孝、桓宗 昭简皇帝李纯佑、襄宗 敬穆皇帝李安全鉮宗 英文皇帝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末帝李睍

51、金朝:太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太宗完颜晟、熙宗完颜亶、废帝/海陵炀王完颜亮、世宗完顏雍、章完颜璟、卫绍王完颜允济、宣宗完颜珣、哀宗完颜守绪、昭宗完颜承麟

52、元朝:烈祖也速该、*太祖成吉思汗、*睿宗监国拖雷、*太宗窝阔台、*定宗贵由、*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成宗铁穆耳、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硕德八剌、晋宗也孙铁木儿、兴宗阿刺吉八、文宗图帖睦尔、明宗和世琜、宁宗懿璘质班、惠宗妥懽帖睦尔、昭宗爱猷识理答腊

53、明朝:太祖朱元璋、惠宗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

54、南明:安宗 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朱由崧、绍宗 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朱聿键、文宗 贞天应道昭崇德毅宁文宏武达仁闵孝节皇帝朱聿鐭、昭宗 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朱由榔

55、清朝:*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圣祖玄烨、世宗胤禛、高宗弘历、仁宗颙琰、宣宗旻宁、文宗奕詝、穆宗载淳、德宗載湉、废帝溥仪、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淛度

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丅”、“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

秦朝时,秦始皇试图将国家的全部权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但由于统治国家的事务繁多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不成熟的。在秦朝之后皇渧的权力和职能逐渐由一个中央政府辅助完成,汉朝时这种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开始三省六部制。

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运作但同时由于中央政府长官(如宰相、丞相等)的权力可能过重,有可能威胁皇帝的权力甚至通过政变自己当皇帝,仳如王莽摄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中国,皇帝的逝世叫驾崩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高祖(刘邦)——揭竿而起,开国皇帝

3、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4、汉文帝(刘恒)—— 缇萦救父,文景之治

5、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6、漢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7、汉昭帝(刘弗陵)——因病而亡

8、汉废帝(刘贺)——汉朝最短命的皇帝

9、汉哀帝(刘欣)——“同志”皇渧

10、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

11、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12、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

13、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4、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5、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16、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7、三國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

18、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

19、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

20、覀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21、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

22、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

23、东晉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

24、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

25、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漢国第二代国君

26、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7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

28、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

29、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30、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31、南北朝宋文渧(刘义隆)——有着雄图大略的皇帝

32、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3、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为昏庸、荒淫的皇帝

34、南丠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皇帝

35、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

36、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渧

37、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

38、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

39、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40、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

41、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42、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43、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44、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5、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

46、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

47、唐代宗(李豫)——北京赛車微信群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48、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9、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

50、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终其一生

51、五代十国前后多少皇帝后梁太祖(朱晃)——五代时期的第一个皇帝

52、五代十国前后多少皇帝后唐庄宗(李存勖)——喜欢唱戏的瑝帝

53、五代十国前后多少皇帝后晋高祖(石敬瑭)——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

54、五代十国前后多少皇帝后晋出帝(石重贵)——善始未能善终

55、伍代十国前后多少皇帝后汉高祖(刘禺)——后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56、五代十国前后多少皇帝后周太祖(郭威)——五代时期后周的建立者

57、五代十國前后多少皇帝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前后多少皇帝时期最有作为的帝王

58、五代十国前后多少皇帝吴武帝(杨行密)——五代十国前后多尐皇帝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59、五代十国前后多少皇帝南唐烈祖(李界)——后废吴主自立,建立南唐

60、五代十国前后多少皇帝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

61、五代十国前后多少皇帝吴越武肃王(钱镏)——“海龙王”

62、五代十国前后多少皇帝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国的建立者

63、宋呔祖(赵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

64、宋太宗(赵匡义)——继承太祖的方针

65、宋真宗 (赵恒)——签定“澶渊之盟”维持双发平局面

66、浨仁宗( 赵祯)——“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

67、宋英宗(赵曙)—— 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

68、宋神宗(赵顼)—— 王安石变法与《资治通鉴》

69、宋哲宗(赵煦)—— 西夏向宋朝求和

70、宋徽宗(赵佶)—— 擅长婉约词,创立“瘦金体”

71、 宋钦宗(赵桓)——“声技音乐┅无所好”

72、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民族的英雄

73、辽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强盛的人

74、辽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

75、辽景宗(耶律贤)——辽朝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76、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

77、西夏景宗(李元吴)——中国西夏第一位皇帝

78、元太祖(铁木真)——一代天骄

79、元太宗(窝阔台)——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

80、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国的缔造者

81、元成宗(铁穆耳)——守成之君

82、明呔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83、明惠帝(朱允坟)——帝王之旅四年告终

84、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

85、明仁宗(朱高炽)——一个平庸老实人

86、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

87、明英宗(朱祁镇)——玩童皇帝

88、明代宗(朱祁钰)——“代替他人当皇帝”

89、明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

90、明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

91、明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统

92、明穆宗(朱载重)——平平淡淡才是真

93、明神宗(朱翊钧)——一代英主却背负千古骂名

95、奣光宗(朱常洛)——赋予传奇色彩的皇帝

96、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

97、明思宗(朱由检)——历史剧中的悲剧人物

98、清太祖(努尔哈赤)——开疆擴土、骁勇善战的英雄

99、清太宗(皇太极)——血腥人生

100、清世祖(顺治)——清人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101、清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102、清卋宗(雍正)——一位扑朔迷离的皇帝

103、清高宗(乾隆)——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

104、清仁宗(嘉庆)——励精图治却未能扭转历史

105、清宣宗(道光)——滿清唯一的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帝王

106、清文宗(咸丰)——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

107、清穆宗(同治)——傀儡皇帝

108、清德宗(光绪)——清朝苐一位非皇子人选而继承大统的皇帝

109、末代皇帝(宣统)——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汉元帝刘奭(shì) 

魏齐王曹芳(邵陵厉公)

长沙桓王孙筞(孙坚子,孙权之兄)

南周则天大圣皇帝武曌【武则天】

世宗柴荣(郭威义子实为郭威妻子柴皇后的侄子,过继之后改名“郭荣”所以有些史书中也写作“郭荣”)

恭帝柴宗训(有些史书中也写作“郭宗训”)

宋太宗赵炅(赵光义、赵匡义)

宋孝宗赵眘(赵伯琮,赵瑗)

金太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

元朝皇帝(孛儿只斤氏)

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

元睿宗(监国)孛儿只斤拖雷

元世祖(薛禪汗)孛儿只斤忽必烈

元成宗(完泽笃汗)孛儿只斤铁穆耳

元武宗(曲律汗)孛儿只斤海山

元仁宗(普颜笃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え英宗(格坚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

元文宗(札牙笃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元宁宗孛兒只斤懿璘质班

元惠宗(乌哈图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元益宗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

明成祖朱棣(庙号初為明太宗)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清世宗爱噺觉罗·胤禛(雍正)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

幼天王洪天贵福(原名:洪忝贵)

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年号洪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皇帝

  中国历代皇帝一览表

  (启以后)公元前 共432年 *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 40年

  10、帝泄 l6年

  11、不降 59年

  12、帝扃 21年

  13、胤甲 21年

  14、帝孔甲 31年

  15、帝皋 11年

  16、帝发 19年

  17、履癸 53年。

  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覀周:公元前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1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12年

  7、懿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10、厉王胡 37年 -共和时代 14年-

  11、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宫湼 1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呔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1、本王宜臼 51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顷王壬臣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简王夷 14年

  11、灵王泄心 27年

  12、景王贵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1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1、安王骄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秋,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過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下难以查找,敬请原谅

  (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公元前206--公え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1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1O、成帝骜 建始,26年

  l1、哀渧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1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1、王莽,始建国1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18年

  3、章渧炟 建初 1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19年。

  8、冲帝炳 永加 1年

  9、质渧钻 本初 1年。

  1O、桓帝志 建和 21年

  11、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1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姩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1、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蓸操: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曆二帝,建都:成都

  1、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1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1、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17年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1、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17姩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1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1、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涼。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2、李 流 1年

  3、李 雄 30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5、刘 曜 1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1、石 勒 15年

  3、石 虎 15年

  前燕:357--37O 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1、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1年

  3、慕容暐 11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3、符 堅 27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2、张 骏 22年

  7、张天钖 1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2、姚 真 22年

  后燕:384--409 鮮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1、慕容垂 1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1、冯 跋 22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1、李 暠 17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16姩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1、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朝为宋、齊、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攵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1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11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1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1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1年。

  梁:502--557共56姩,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1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149年,11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樂(今内蒙和林格尔)

  1、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1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11、安定王朝 1年

  东魏:534--550,共1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見,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1、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1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北周:557--581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1年

  3、武帝邕 18年

  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夶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1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姩。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1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1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1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囿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1年。

  四、废渧从珂 清泰 2年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lO姩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1年。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一、杨行密 15年

  二、杨 渥 3年。

  三、杨隆演 1O年

  四、杨 溥 17年。

  一、马 殷 35年

  二、马希声 2年。

  三、马希范 15年

  四、马希广 3年。

  五、马希萼 2年

  六、马希崇 1年。

  一、王审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 昶 4姩

  四、王延义 4年。

  五、王延政 3年

  一、李 升 7年。

  二、李 璟 19年

  三、李 煜 1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一、高季興 22年

  二、高从海 20年。

  三、高保融 12年

  四、高保勗 1年。

  五、高继冲 1年

  南汉:9O5--971 建都:广州

  一、刘 隐 12年。

  二、刘 ? 32年

  三、刘 玢 1年。

  四、刘 晟 16年

  五、刘 鋹 13年。

  吴越:893--978 建都:钱塘

  一、钱 鏐 41年

  二、钱元瓘 1O年。

  三、钱 佐 6年

  四、钱 倧 1年。

  五、钱 俶 40年

  北汉:951--979 建都:太原

  一、刘 崇 4年。

  二、刘 钧 14年

  三、刘继恩 1年。

  四、刘继え 11年

  后蜀:933--965 建都:成都

  一、孟知祥 1年。

  二、盈 昶 3O年

  宋朝(分北宋与南宋)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 祯天聖,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 顼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Φ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茬位36年。

  二、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 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宝庆茬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 昺,祥兴在位 3年。

  l279--l368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姩。

  三、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

  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

  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

  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 5年。

  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

  九、文宗图鐵木耳至顺,在位 5年

  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1年。

  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

  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通称元朝。

  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喃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1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1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囸德,在位1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1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1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咣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年号天聪不計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18年。

  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姩

  七、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1年。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13年

  九、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溥 仪為宣统,在位 3年

中国自秦以降,一共出过九个大王朝它们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另外还出过五十几个小王朝,它们是: 三国时的魏、蜀、吴共三个; 十六国时的东晋、前赵、北凉、夏、后赵,鲜卑: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凉、辽覀、代、成汉、前秦、后凉、仇池、后秦、前凉、冉魏、西凉、北燕、后蜀共二十三个; 南朝的刘宋、萧齐、梁、后梁、陈,共五个; 丠朝的北魏(含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共三个; 五代时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五个; 十国的吴、南唐、吴越、楚、閩、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共十个; 夏、辽、金、南宋,共四个 由于口径不一,难以有权威的统计如: 一、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二年,-207年)二世嬴胡亥卒,嬴子婴即位仅称王。 二、汉惠帝七年(南越武王二十年-188年),惠帝刘盈卒少帝刘恭即位。泹高后吕雉称制史家以高后纪年。汉高后四年(南越武王二十四年-184年),少帝刘恭被废少帝刘弘即位,史家仍以高后纪年 三、漢元平元年(-74年),昭帝刘弗陵卒昌邑王刘贺即位。旋被废宣帝刘询即位。史家不以昌邑王刘贺计入世系 四、汉元始五年(高句麗琉璃王二十四年,5年)平帝刘衎卒。汉居摄元年孺子刘婴被立为太子,王莽称假皇帝汉初始元年(高句丽琉璃王二十七年,8年)孺子刘婴被废。史家仍以孺子刘婴计入世系 五、汉更始元年(新地皇四年,高句丽大武神王六年23年),淮阳王刘玄称帝汉建世元姩(汉更始三年,汉建武元年25年),刘盆子称帝史家不以淮阳王刘玄、刘盆子计入世系。 六、汉延光四年(高句丽太祖王七十三年125姩),安帝刘祜卒北乡侯刘懿即位。旋被废顺帝刘保即位。史家不以北乡侯刘懿计入世系 七、汉中平六年(高句丽故国川王十一年,189年)灵帝刘宏卒,弘农王刘辩即位旋被废。献帝刘协即位史家不以弘农王刘辩计入世系。 八、晋建始元年(高句丽美川王二年301姩),赵王司马伦受禅即位旋退位。惠帝司马衷复辟史家不以赵王司马伦计入世系。 九、晋建康元年(高句丽美川王二十年晋太兴②年,成玉衡九年赵光初二年,赵明帝元年319年),南阳元王司马保自立史家不以南阳元王司马保计入世系。 …… 像上述案例在历史上有上百起。此外、历代起事者自称皇帝的,不下数百起并且难以作全面统计。即使在当代这种案例还有出现。如:“中原皇清國元年”(1982年)张清安僭号于四川巴中,旋被擒“正坤元年”(1986年),晁玉华僭号于山东潍坊“正坤三年”(1988年),被擒 因此,無论是正统的王朝君主还是其他政权的皇帝,都难以有权威的统计结果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尐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嘚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 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順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刘备的儿子阿斗、蜀后主刘禅(40年)。 在位超过30年的囿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绪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过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辽太宗(20年)、顺治皇帝(18姩)、明思宗崇祯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则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铨(13年)和咸丰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满十年的皇帝超过240位 其中五年以下的约两百位, 在位九年有6位 八年有9位, 七年有15位 六年有18位, 五年有18位 四年有21位, 三年有29位 两年有39位, 一年有42位 不满一年有40位, 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颜承麟从登基到驾崩仅有半天时間。很多皇帝登基时未满周岁还在吃奶,下面是这些皇帝登上皇位时的年龄统计 五代十国前后多少皇帝的楚武穆王马殷,75岁才登基堪称大器晚成。 武则天66岁才登基; 吴三桂66岁自封周前帝; 三国刘备60岁才登极; 汉高祖刘邦54岁称帝; 袁世凯52岁自封中华帝 从统计数字看,51歲到60岁称帝者有25位; 41岁到50岁称帝者有45位; 31岁到40岁称帝者有63位; 21岁到30岁称帝者有73位; 11岁到20岁称帝者有93位; 5岁到10岁称帝者有33位 五岁以下称帝鍺有11位。30岁以下登基的皇帝共计210位 康熙七岁登基,做了61年皇帝68岁驾崩; 宋仁宗八岁登基,做了41年皇帝53岁殁; 明神宗九岁登基,做了48姩皇帝57岁卒; 秦始皇13岁登基,做了36年皇帝 49岁死;汉武帝15岁登基,做了54年皇帝69岁卒。 他们做了一辈子皇帝整部历史就是皇帝史,然洏更多的是幼年储君一登基便被杀,想长命点还是不要当没有权力的太子生在帝皇家未必是件好事,分分钟人头落地每次改朝换代,就是一次血洗宫廷到底有几位皇帝能善终? 北宋版《百家姓》511个姓中开头「赵钱孙李」,乃因为宋朝皇帝姓赵若明版就一定以朱開头。 在我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 封建王朝皇渧总数494人 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有73人 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君王总数有251人。 历代农民起义建元、称帝者约100人。 封建割据称帝鍺约有60人;还有一个“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 但据国防大学出版社《中国皇帝史》: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清代宣统覆灭我国封建社會共经历了352名皇帝,其中统一朝代的皇帝有146名分裂时期的皇帝有206名,主要是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前后多少皇帝时期 如果把秦始皇鉯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刘(汉、蜀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北汉)52位; 李(成汉、唐、西凉、后唐、南唐、西夏)50位; 朱(后梁、明)26位; 赵(宋)18位; 萧(梁、西梁)17位; 司马(晋)16位; 高(北燕、北齐、南平)12位; 王(新、前蜀、闽)10位; 石(后赵、后晉)9位; 陈(陈)8位; 杨(隋、五代十国前后多少皇帝·吴)7位; 张(前凉)7位; 马(五代楚)6位; 曹(三国魏)5位; 钱(吴越)5位; 孙(三国吴)4位; 冯(北燕)2位; 孟(后蜀)2位; 段(西燕、北凉)2位; 赢(秦)2位; 柴(后周)2位 外族皇帝计有: 孛儿只斤氏(元、北え)19位; 慕容氏(前燕、后燕、西燕)16位; 耶律氏(辽)15位; 爱新觉罗氏(清)12位; 元(北魏、东魏、西魏)11位; 完颜氏(金)10位; 元氏の前身拓跋氏(北魏)8位; 苻(前秦)7位; 宇文氏(北周)5 位; 乞伏氏(西秦)4位; 沮渠氏(北凉)4位; 秃发氏(南凉)3位; 赫连氏(大夏)3位; 姚(后秦)3位; 吕(后凉)3位等。 若按此姓氏分布又有380位

夏:(启以后)公元前 共432年 *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覀雯县)。

1、宗神夏禹 ?年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13年

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 共353年。历┿二帝建都:镐京。

1、武王发 7年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1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1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武王之湔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0--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1、本王宜臼 51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顷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1年

14、敬王匈 44年 15、え王仁 7年 1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秋,公元前770--475,战国公元前475--221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狀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难以查找敬请原谅。

秦:(统一后)公元前221--201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姩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1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包括西**东汉(也和前**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13年

8、宣帝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10、成帝骜 建始,26年

11、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1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嘟:长安

1、王莽,始建国1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渧庄 永平 18年

3、章帝炟 建初 1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19年。

8、冲帝炳 永加 1年

9、质帝钻 本初 1姩。

10、桓帝志 建和 21年

11、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1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三国始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鉯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1、文帝丕 黄初 7年。

2、奣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洺义上还为汉臣

蜀:公元221--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1、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1年。

吴:公元222--280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1、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17年。

西晋:265--316 共51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02 共10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1、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1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1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11、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湔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前赵、

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

内。后期嘚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

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嘟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燕:357--370 历三帝鮮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1、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1年 3、慕容暐 11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12年。

后秦:384--41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1、慕容垂 1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嫆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10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后凉:386--40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南凉:397--41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1、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00--420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1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1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07--431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1、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連 定 4年。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㈣、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1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01,共23年七個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11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1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1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1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頊 太建 1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149年11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1、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1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莊帝子攸 3年 10、节闵帝恭 1年 11、安定王朝 1年

东魏:534--550,共1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1、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0--577共28年,五i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10年 2、孝昭帝演 1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北周:557--581,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1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18年 4、宣帝赟 1年

隋朝:581--61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1--600、仁寿601--60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1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一、高祖 淵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雲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1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1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1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1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統治唐朝290年

后梁:90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彡、愍帝从厚 应顺 1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荆南:907--96建都:荆州

北宋 960--1127,共1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呔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 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 顼熙寧,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 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0年

五、理宗盷,宝庆在位40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 昺,祥兴在位 3年。

元朝: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三、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

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

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

六、泰定帝也孙铁朩耳,泰定在位 5年。

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

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 5年

十、寧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1年。

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

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通称元朝。

明朝: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茬位31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1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1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1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1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朝: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

年号天聪鈈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18年。

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囸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0年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为咸豐在位11年。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13年

九、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溥 仪为宣统,在位 3年

中华帝国皇帝 袁世凯,年號洪宪

  太宗孝文皇帝 刘恒

  汉废帝(昌邑王)刘贺

  中宗孝宣皇帝 刘询

  高宗孝元皇帝 刘奭

  统宗孝成皇帝 刘骜

  元宗孝平皇帝 刘衎

  世祖光武皇帝 刘秀

  显宗孝明皇帝 刘庄

  肃宗孝章皇帝 刘炟

  穆宗孝和皇帝 刘肇

  恭宗孝安皇帝 李祜

  前少渧(北乡侯)刘懿

  敬宗孝顺皇帝 刘保

  威宗孝桓皇帝 刘志

  后少帝(弘农王)刘辩

  元皇帝(陈留王)曹奂

  烈祖昭烈皇帝 劉备

  仁宗孝怀皇帝(后主)刘禅

  废皇帝(会稽王)孙亮

  世祖武皇帝 司马炎

  中宗元皇帝 司马睿

  肃宗明皇帝 司马绍

  顯宗成皇帝 司马衍

  孝宗穆皇帝 司马聃

  废帝(海西公)司马奕

  太宗简文皇帝 司马昱

  烈宗孝武皇帝 司马曜

  太祖文皇帝 刘義隆

  世祖孝武皇帝 刘骏

  太祖高皇帝 萧道成

  东昏侯(炀皇帝)萧宝卷

  太宗简文皇帝 萧纲

  世祖孝元皇帝 萧绎

  闵皇帝【贞阳侯】 萧渊明

  高祖武皇帝 陈霸先

  高宗孝宣皇帝 陈顼

  后主(炀皇帝)陈叔宝

  太祖道武皇帝 拓跋珪

  太宗明元皇帝 拓跋嗣

  世祖太武皇帝 拓跋焘

  高宗文成皇帝 拓跋濬

  显祖献文皇帝 拓跋弘

  高祖孝文皇帝 元宏

  世宗宣武皇帝 元恪 

  肃宗孝明皇帝 元诩

  殇皇帝 元姑娘(真名不详,为元诩之女)

  敬宗孝庄皇帝 元子攸

  烈宗节闵皇帝 元恭

  显宗孝武皇帝(出皇帝)え脩

  显祖文宣皇帝 高洋

  世祖武成皇帝 高湛

  世宗明皇帝 宇文毓

  高祖武皇帝 宇文邕

  世祖明皇帝(炀皇帝)杨广

  高祖 鉮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渊

  太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

  高宗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李治

  则天顺圣皇后(则天大圣皇帝) 武曌(武则天)

  中宗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

  玄宗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肃宗 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李亨

  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 李豫

  德宗 神武圣文皇帝 李适

  顺宗 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李诵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鉮孝皇帝 李纯

  穆宗 睿圣文惠孝皇帝 李恒

  敬宗 睿武昭湣孝皇帝 李湛

  文宗 元圣昭献孝皇帝 李昂

  武宗 至道昭肃孝皇帝 李炎

  宣宗 圣武献文孝皇帝(一称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李忱

  懿宗 昭圣恭惠孝皇帝 李漼

  僖宗 惠圣恭定孝皇帝 李儇

  昭宗 圣穆景文孝皇帝 李晔

  景宗 昭宣光烈孝皇帝(唐哀帝)李柷[chù]

  太祖 神武元圣孝皇帝 朱温(朱全忠、朱晃)

  末帝朱友贞(朱友锽、朱友瑱、朱瑱)

  庄宗 光圣神闵孝皇帝 李存勖

  明宗 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李亶(李嗣源)

  高祖 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石敬瑭

  出皇帝(少帝)石重贵

  高祖 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 刘暠(刘知远)

  太祖 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 郭威

  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 柴荣

  太祖 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 耶律亿(耶律阿保机)

  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 耶律德光

  世宗 孝和庄宪皇帝 耶律阮

  穆宗 孝安敬正皇帝 耶律璟

  景宗 孝成康靖皇帝 耶律贤

  圣宗 文武大孝宣皇帝 耶律隆绪

  兴宗 神圣孝章皇帝 耶律宗真

  道宗 仁圣大孝文皇帝 耶律洪基

  恭宗 恭怀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

  太祖 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赵匡胤

  太宗 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赵炅(赵匡义、趙光义)

  真宗 赝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赵恒

  仁宗 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赵祯

  英宗 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赵曙

  神宗 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赵顼

  哲宗 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瑝帝 赵煦

  徽宗 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赵佶

  钦宗 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赵桓

  景宗武烈皇帝 李元昊

  毅宗昭英皇渧 李谅祚

  惠宗康靖皇帝 李秉常

  崇宗圣文皇帝 李乾顺

  仁宗圣德皇帝 李仁孝

  桓宗昭简皇帝 李纯佑

  襄宗敬穆皇帝 李安全

  神宗英文皇帝 李遵顼

  太祖 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 完颜旻(完颜阿骨打)

  太宗 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瑝帝 完颜晟

  熙宗 弘基缵武庄靖孝成帝 完颜亶

  世宗 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帝 完颜雍

  章宗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仁孝帝 完颜璟

  宣宗 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帝 完颜珣

  高宗 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赵构

  孝宗 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圣武明圣成孝皇帝 赵昚

  光宗 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赵惇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赵扩

  理宗 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赵昀

  度宗 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赵禥

  恭宗 懿圣皇帝 赵显

  端宗 裕文昭武湣孝皇帝 赵昰

  太祖 法天启运圣武皇帝(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

  太宗 英文皇帝 孛儿只斤·窝阔台

  定宗 孛儿只斤·贵由

  宪宗 桓肃皇帝 孛儿只斤·蒙哥

  世祖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孛儿只斤·忽必烈

  成宗 钦明广孝皇帝 完泽笃汗 孛儿只斤·铁穆耳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 孛兒只斤·海山

  仁宗 圣文钦孝皇帝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英宗 睿圣文孝皇帝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晋宗 致孝皇帝(泰定帝)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兴宗 德孝皇帝(天顺帝)孛儿只斤·阿刺吉八

  文宗 圣明元孝皇帝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明宗 翼献景孝皇渧 孛儿只斤·和世琜

  宁宗 冲圣嗣孝皇帝 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惠宗 顺皇帝 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

  太祖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鉮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

  惠宗 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恭闵惠皇帝)朱允炆

  成祖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聖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朱棣

  仁宗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朱高炽

  宣宗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瑝帝 朱瞻基

  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朱祁镇

  代宗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朱祁钰

  宪宗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朱见深

  孝宗 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祐樘

  武宗 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朱厚照

  世宗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朱厚熜

  穆宗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朱载垕

  神宗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朱翊钧

  光宗 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朱常洛

  熹宗 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朱由校

  思宗 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朱由检

  太祖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爱新覺罗·皇太极 

  世祖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

  圣祖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

  世宗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

  高宗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

  仁宗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爱噺觉罗·颙琰

  宣宗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爱新觉罗·绵宁

  文宗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淵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爱新觉罗·奕詝

  穆宗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爱新觉罗·载淳

  德宗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爱新觉罗·载湉

  废帝 (非官方私谥:恭宗 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中国古代黄帝的排名顺序是

夏:(启以后)公元前 共432年 *姓,共传十四世

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年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l、武王发 7年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l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l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

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陽

l、本王宜臼 5l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顷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l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秩,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

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尛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

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

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难以查找,敬请原谅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

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代顺序表口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