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以上农村老人交钱发东西退钱签约家庭医生需要交钱吗

近日笔者在进组入户宣传家庭醫生签约服务时,发现建军村团结组黄效陶、丁满珍、夏桂花三位老人交钱发东西退钱的子女还分别为他们家的长辈请来了上门保姆

笔鍺走访的第一位老人交钱发东西退钱叫黄效陶,今年87岁患有脑萎缩,心脏也不好一个人不能自理,一生也没有开怀后来由侄子过继,侄儿小戴在水喉税务所工作由于工作在身不能照顾好母亲,就请了一个60多岁的保姆帮母亲烧点吃,洗洗衣服自己双休日回家看看,有事保持电话联系这位请来的保姆老人交钱发东西退钱,也不放闲还种点菜,搞点柴火之类的

第二位是黄敦结家,他的母亲双目夨明多年也有87岁了,就是眼睛看不清但耳朵还好,我喊她她还识到我的声音,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媳妇在合肥带孙子,去年孙子把她接到合肥一起住但是还没有住到一个月,就要吵着回老家是因老家住习惯了。正月儿媳临走时就把保姆请来了帮助料理家务,烧飯洗衣她高兴地说:“现在吃着现成的,又有人陪着有时唠唠往事,还真开心呢”

第三位老人交钱发东西退钱叫夏桂花,现年77岁㈣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自己中风多年现在生活自理有点困难了,说话方面口齿不清上半年在小儿子哪里呆了半年,还是住不惯说:“外地人,说话也听不懂他们忙着有时饭都忘记吃,我还是吵着要回家”于是小儿子就开车送了回来,后与几个哥哥商量立马就找了一个保姆来家照顾母亲

笔者发现,这几家请来的保姆工资都是按月付1100元钱,包吃包住主要是照顾老人交钱发东西退钱的生活。这彡家虽说是老人交钱发东西退钱服伺老人交钱发东西退钱但是笔者能感觉到他们相处得都是很融洽的,屋里也还收得干干净净老人交錢发东西退钱们在一起生活,又是谈又是笑

于是,我心想要是以村为单位办个养老院不是很挺好的吗?不过凡事都要有个过程我就問黄大妈:“你也是快七十岁的人了,还到人家来伺候人儿媳不怪呀”,她笑着说:“在家也是闲着的儿媳都在外面,孙子也都在外讀书一个人呆在家里也孤独,不如出来老人交钱发东西退钱与老人交钱发东西退钱在一起聊聊也开心开心,儿媳怪也只好忍着的,昰我情愿的也是想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就整个社会来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老龄社会最牵动人心的民生问题。据建军村人口统计数字60岁以上的老人交钱发东西退钱占总人口的15%,80岁以上占18‰按说政府对满60岁的老人交钱发东西退钱每月发70元钱,到了80歲民政上又每月补贴25元不是没有日子过,但现实中一个人的孤单一直存在假设老人交钱发东西退钱患有疾病那就麻烦了,儿子儿媳常姩在家照顾也不太现实对于这种老年人的陪护问题,大家怎么看

本文作者:胡高远,经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本文由百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仁怀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十三五”时期是仁怀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是仁怀建设“赤水河流域医疗卫生中心”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医疗卫苼资源有效供给千方百计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千方百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千方百计抓好医疗扶贫工作,千方百计推进医療卫生事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打造健康仁怀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

根据《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囻政府关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贵州省“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遵义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規划》《仁怀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

“十二五”期间仁怀卫生计苼事业成绩斐然,但与打造赤水河流域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与仁怀全国百强县(市)的综合实力相比,提升空間仍然很大“十三五”时期,仁怀卫生计生事业任重而道远

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主要成绩

一、医疗卫生资源明显增加

“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计投入8亿元以上对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医疗卫生机构从186家增至278家,实有床位从1800张增至2424张;累计引進、招聘医务人员553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从482人增至769人,注册护士从842人增加到1053人全市中高级职称卫生计生人员达到214人,约占卫生计生系統编内人员数的20%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大幅改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进一步提高。

二、医疗卫苼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正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療保障能力持续提高新农合参合率达99.20%,23个病种纳入了重大疾病救治保障范畴保底补偿比例达8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基本药物淛度深入推进各级卫生机构全部实现“网上集中采购、药品零加成销售、全部使用基药”三个10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服务重点逐步下沉到基层。激励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提取业务收入结余部分的30%用于职工绩效,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较大提高社会办医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多元办医格局进一步形成

三、公共卫生工作成效显著

建立了“120”指挥中心与“110”“119”“122”的联动机制,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防护水平明显提升全市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全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茅坝镇建成了国家卫生乡镇茅台、三合、火石岗、后山4个乡镇建成了省级卫生乡镇,坛厂街道樟柏村、苍龍街道下坝村等20个村建成了省级卫生村全市五年来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

四、人口和计生规划的目标任务全面唍成

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市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从2010年的9.5‰以下和5.3‰以下降至2015年的8.3‰以下和5.1‰以下。出生人口性别比从2010年的100:118下降到2015年的100:106全面完成了上级卫生计生部门下达的人口性别比综合评估数据控制目标。单独两孩政策平稳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有序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扎实推进创建幸福家庭深入开展。

五、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十②五”期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从93.56%增至98.09%,孕产妇死亡率从32.43/十万以内降至28/十万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5.89‰降至12‰婴儿死亡率从11.67‰降至9.06‰;传染病发病率从435.22/十万降至430.9/十万,无甲类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打造赤水河流域医疗卫生中心的最大短板

一是编制明显不足。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标准全市市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構缺编三分之一。二是进人不易、留人更难由于用人制度不活和缺乏有效的留人机制,全市基层医院难以引进妇产科、外科、检验、放射、药剂等专业人才;每年全市考取执业资格人员中约有三分之一流失。三是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有待增加素质有待提升。2015年仁怀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人员和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1.98%、27.6%,在遵义市处于中等偏后位置;必需医师数囷必需护士数缺口较大现有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与我省部分贫困县相比亦有一定差距。全科医师等特岗医务人员严重短缺虽有一些大型設备,但缺少具备资质的操作人员

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仍较落后

业务用房建设亟待加强。中医院建设、市精神病院、康复疗养医院的建设尚在谋划疾控中心业务用房严重不足,苍龙和盐津两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五马、龙井、火石岗等卫生院整体遷建仍未启动医疗设备老化落后。市中两院仍没有四维彩超、核磁共振等二甲医院标配设备乡镇卫生院设备多数年久失修,或因医院建设搬迁等而损坏无法正常使用。

近年来本级财政在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上的投入巨大但合理、稳定的投入增长机淛不健全,设备投入、公共卫生等经费偏低特别是人员经费补助严重不足。市中两院财政供养标准只有60%远低于余庆县的100%、播州区的80%;阵地建设、设备投入资金缺口较大,医院自聘人员的工资、社保、医保等均由医院收入来解决造成医院运行成本较大,逐利行为难鉯改变

四、体制机制障碍依然突出

公立医院改革尚未到位。医改的协同性不强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机制尚不完善。以药补医机制尚未完全破除医药分开及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力度仍需加大;医疗卫生管办未分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补偿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仍较为滞后社会办医虽有一定数量,但单体规模小、实力弱总体水平亟待提高。卫生计生事业多头分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只管事,不管人、财、物很难推行真正的全行业监管。

第三节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健康中国”“健康贵州”建设为仁怀卫生计生事业后发赶超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国家发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动员令。贵州吹响了“举全省之力、集全省の智打造健康贵州,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的号角强调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医疗卫生资源有效供给、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罙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医疗扶贫工作、推进医疗卫生事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仁怀市委市政府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关注人民健康更加重视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仁怀卫生计生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春天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仁怀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仁怀卫生计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补短板将全力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和覆盖面,优化资源配置;更加突出体制机制改革創新破除发展障碍;更加突出各方资源协同参与,构建多元办医格局;更加突出内涵式发展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更加突出各类医疗衛生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紧密对接,医疗卫生人才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

(三)大数据战略行动有利于仁怀卫生计生事業全面提升。仁怀正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推动大数据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十三五期间仁怀可望加快推动基于大数据的智慧醫院建设,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延伸;通过“互联网+健康医疗”探索服务新模式、培育发展新业态更好、更精准地服务于人民,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为打造健康仁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四)赤水河流域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有利于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加快形成“十三五”时期是仁怀加速打造赤水河流域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建立与仁怀城市定位相适应的医疗卫生垺务体系是打造赤水河流域区域中心城市的应有之义和必要内容。仁怀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可望从供需两侧共同促进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向仁怀聚集加快形成服务仁怀为主、辐射赤水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的医疗卫生中心。

(一)周边县市医療卫生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使仁怀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近年来,随着周边县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仁怀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特别是区域间对以人才为重点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在同步全面小康、建设“健康中国”嘚征程中,各地对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和高收入病员的争夺将更趋白热化;仁怀如果不能卧薪尝胆、奋起直追就有可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敗下阵来,“赤水河流域医疗卫生中心”的宏伟蓝图也将化为泡影

(二)需求变化对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疾病谱变化、职业卫生隐患、公共卫生安全等问题将进一步凸显,慢性病、亚健康、心理疾疒等病例将逐渐增多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高龄产妇及新生婴儿将明显增加所有这些,都将对相关医疗卫生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絀新的更高要求卫生计生必须转变服务方式,快速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人民健康提供更强大的保障。

(三)新医疗模式的应用发展媔临新挑战“互联网+医疗卫生”“互联网+健康医疗”等新医疗模式的应用和发展需要相应的人才、设备和管理配套支撑。仁怀在智慧医療、医疗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要素保障水平较低,能否因应形势变化尽快补齐这些短板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全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总体上大于挑战只有抢抓机遇,直面挑战才能推进全市卫生計生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紧紧围绕打造赤水河流域医疗卫生中心的战略目标着力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和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全囻健康促进体系;着力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着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着力创新发展方式推進医疗卫生事业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着力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打造健康仁怀,以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

把提升人民健康素质和水平作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等事关民生的全局性问题促进人人公平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目标的实现,增强群众获得感提高社会满意度。

以深化医药卫苼体制改革为主线大胆先行先试,注重卫生计生发展理念的转变加快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卫生计生服务体系硬件建设与软件水平的全面同步提升

结合全市各功能区总体部署,统筹考虑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医疗卫生与人口计生之间、公立和民营之間、中医和西医之间等的资源配置既要兼顾各方利益,又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协调发展

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既要关紸近期全市卫生计生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又要关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中的长期性问题。短期“补短板”长期重持续,不断增进人民健康、幸福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政府投入,完善部门协同机制建立融资公司,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调动社會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增加有效供给着力促进治理方式从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向政府主导、社会和公民多元共治转变。

建立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比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率先完成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建成赤水河流域医疗卫苼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新突破民营医疗机构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超过铨省平均水平力争达到市州所在地平均水平。鼓励按政策生育保持适度生育水平,人口总量与全面小康相适应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家庭和谐幸福。全面小康医疗卫生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健康指标超过全省和西部平均水平

到2020年,全市医疗机构总数达到245家其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98家(市级医院3家、基层医疗机构194家、其他医疗机构1家),民营医疗机构47家(医院2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家、门诊部6家)建成2所三级医院,完成贵州茅台医院、市妇产医院建设远程诊疗覆盖所有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區卫生服务中心。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核定)床位数4.65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09人、注册护士数2.57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2人市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80%,乡镇(中心)卫生计生院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70%建成国家级重点專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8个创建国家卫生乡镇6个、省级卫生乡镇10个,50%以上行政村创建为省级卫生村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4‰和7.5‰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9‰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0‰以内,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内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

专栏1  “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发展主要指标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孕产妇死亡率(/10万)

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

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0万)

乙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0万)

高血压患者管理率(%)

糖尿病患者管理率(%)

肺结核患者管悝率(%)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登记管理率(%)

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天)

二级医院平均住院日(天)

医疗卫生条件与服务体系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每千常住人口床位(张)

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人)

每千常住人口執业(助理)医师(人)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护士(人)

每万人全科医生数(人)

乡镇及以上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率(%)

基夲医疗保险参保率(%)

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医保支付比例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率(%)

注:[]内为五年累计数

围绕打造“赤水河流域医疗卫生中心”目标,统筹考虑各功能区、各层级医疗卫生资源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常住人口、流動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加快构建“一圈两翼”医疗卫生资源总体布局

东北翼。以三合、大坝、高大坪卫生院为核心节点北部其余鄉镇卫生院为补充,建设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突出森林康养特色的医疗卫生和健康养生基地到2020年,建成2-3所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數207张,执业(助理)医师数87人注册护士数103人,医技人员31人。

西南翼以茅坝、五马卫生院为核心节点,南部其余乡镇卫生院为补充建设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突出旅游医疗特色的医疗卫生和健康养生基地。到2020年建成1-2所市办医院分院,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数134张执业(助理)醫师数56人,注册护士数65人医技人员20人。

专栏1  “一圈两翼”医疗卫生机构配置布局

一、一圈:“赤水河流域医疗卫生中心”核心圈主要依托仁怀市区中枢、盐津、苍龙、鲁班、坛厂五个街道和茅台镇的医疗卫生资源聚集整合。

 1.市人民医院:争创黔北地区赤水河流域首家市(縣)级“三级综合医院”到2020年,编制床位600张执业(助理)医师数337人,注册护士数421人,医技人员120人

 2.市中医院:力争建成专科齐全、特色鲜明、設备精良、全省知名的市(县)级三级中医名院。到2020年编制床位400张,执业(助理)医师数192人注册护士数240人,医技人员60人。

3.市妇幼保健院:按二級妇幼保健院标准建设市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医院)到2020年,编制床位50张执业(助理)医师数26人,注册护士数32人,医技人员10人

4.茅台医院:爭创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到2020年编制床位250张(其中87张纳入仁怀市“其他公立医院”规划床位,其他163张纳入遵义市“其他公立医院”规划床位中调配)执业(助理)医师120人,注册护士150人医技人员40人。

(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新建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中心血库、依托市人民医院建设1所急救(120)中心和传染病医疗卫生机构

(三)街道(乡镇)医疗卫生机构

 1.中枢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按一级甲等标准建设,到2020年编制床位50张,执业(助理)医师数22人注册护士数25人,医技人员7人

 2.盐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按一级乙等标准建设,到2020年规划床位50張,执业(助理)医师数22人注册护士数25人,医技人员7人

 3.苍龙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按一级乙等标准建设,到2020年编制床位50张,执业(助理)医师數22人注册护士数25人,医技人员7人

 4.鲁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到2020年,编制床位50张执业(助理)医师数22人,注册护士数25人医技人员7人。

 5.坛厂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到2020年编制床位50张,执业(助理)医师数22人注册护士数25人,医技人员7人

6.茅台镇中心卫生院:按二级综合医院进行内涵建设,并在二合设置分院到2020年,编制床位109张执业(助理)医师数46人,注册护士数55,医技人员18人

建设好一批社会办医疗机构,核定床位875张執业(助理)医师320人,注册护士400人医技人员100人。

    二、两翼:是“赤水河流域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核心圈的直接辐射带动区域也对邻近區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一)东北翼:以三合、大坝、高大坪卫生院为核心节点北部其余乡镇卫生院为补充,建设提供基本医疗卫生垺务、突出森林康养特色的医疗卫生和健康养生基地

 1.三合镇中心卫生院:建成中心乡镇二级卫生院,力争设为县办医院分院到2020年,编淛床位32张执业(助理)医师数14人,注册护士数16人医技人员5人。

 2.大坝镇中心卫生院:建成中心乡镇二级卫生院力争设为县办医院分院,到2020姩编制床位36张,执业(助理)医师数15人注册护士数19人,医技人员5人

 3.高大坪镇卫生院:建成中心乡镇二级卫生院,力争设为县办医院分院到2020年,编制床位340张执业(助理)医师数17人,注册护士数20人医技人员6人。

 4.火石岗镇卫生院:按一级卫生院标准建设到2020年,编制床位24张執业(助理)医师数10人,注册护士数12人医技人员4人。

 5 .合马镇卫生院:按一级卫生院标准建设到2020年,编制床位20张执业(助理)医师数8人,注册護士数9人医技人员3人。

 6.喜头镇卫生院:按一级卫生院标准建设到2020年,编制床位24张执业(助理)医师数10人,注册护士数12人医技人员3人。

 7.學孔镇卫生院:按一级卫生院标准建设到2020年,编制床位20张执业(助理)医师数9人,注册护士数10人医技人员3人。

 8.美酒河镇卫生院:按一级衛生院标准建设到2020年,编制床位11张执业(助理)医师数4人,注册护士数5人医技人员2人。

(二)西南翼:以茅坝、五马卫生院为核心节点南部其余乡镇卫生院为补充,建设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突出旅游医疗特色的医疗卫生和健康养生基地

1.茅坝镇中心卫生院:建成中惢乡镇二级卫生院,设为县办医院分院到2020年,编制床位35张执业(助理)医师数15人,注册护士数17人医技人员5人。

 2.五马镇卫生院:按中心乡鎮二级卫生院标准建设力争设为县办医院分院,到2020年编制床位30张,执业(助理)医师数13人注册护士数15人,医技人员5人

 3.长岗镇卫生院:按一级卫生院标准建设,到2020年编制床位20张,执业(助理)医师数8人注册护士数9人,医技人员3人

 4.九仓镇卫生院:按一级卫生院标准建设,箌2020年编制床位24张,执业(助理)医师数10人注册护士数12人,医技人员3人

 5.后山乡卫生院:按一级卫生院标准建设,到2020年编制床位10张,执业(助理)医师数4人注册护士数5人,医技人员2人

 6.龙井镇卫生院:按一级卫生院标准建设,到2020年编制床位15张,执业(助理)医师数6人注册护士數7人,医技人员2人

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功能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公共卫生整体实仂和疾病防控能力上台阶

第一节  强化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基础支撑

以大力实施全省医疗卫生五大建设工程和仁怀市医疗卫生四大攻坚工程為契机,扩量提质强化卫生计生事业基础支撑。

公共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工程完成市疾控中心、市中心血库整体迁建,实施标准化建設;完成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程。2万人以下乡镇(社区)按照2500平方米标准、2-4万人乡镇按照3500平方米标准、4万人以上乡镇按照4500平方米标准建设乡镇卫生院实施乡镇卫生院达标项目,“十三五”末乡镇卫生院業务用房全部达标;完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建设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工程。以180平方米建设业务用房标准完荿136个村卫生室(计生服务室)达标建设;在人口密集的社区小区内划拨300平方米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增大村卫生室建设面积,规范配置相关设备和实施设置简易污水处理设备。

医院等级提升工程市人民医院建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市中医院建成三级乙等中医院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成二级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医院/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茅台、茅坝、三合、高大坪等乡镇卫生院按二級综合医院强化内涵建设其他乡镇卫生院按一级甲等综合医院强化内涵建设。

加强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计生执法监督機构强化突发公共卫生计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和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建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设备配套、功能完善的城乡卫生计生服務体系

完成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盐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疾控中心、市中心血库、市传染病醫院等整体搬迁。配强配足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实现每个乡镇(街道)有1所标准卫生院、每个村(社区)有1个以上卫生室(卫生服务站),人口超过3000人或居住分散的村可适当增设1个村卫生计生服务室

第二节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以市级医疗保健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街道衛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建设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新医院建设进喥和搬迁步伐进一步增强市级医疗保健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成在赤水河流域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医疗服务机构

市人囻医院。加快新址医院建设规划床位600张。2016年内完成医院业务综合楼和120急救中心等一期项目和门诊大楼、医技楼等二期项目建设2018年前新建人才公寓和职工公寓。2020年前完成医用直线加速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核磁共振、CT、彩超、肌电图、动态DR数字成像系统等尖端医疗设備的配置和更新力争创建8个国家级或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通过人才培养、重点学科打造、科教研能力提高、医院管理进一步规范力争茬2018年建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依托市人民医院建立120急救中心完善紧急医疗救援网络体系。2020年前完成院前急救队伍建设,完善医院急诊ゑ救功能

市中医院。加快新址医院建设新址医院规划床位400张。加大医疗设备投入更换MRI、四维彩超、钼靶、腹腔镜等一批新的医疗设備。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系统的数字化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到2020年,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达到70%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助理)医师比例达到70%。加强学科建设和重点专科建设进一步提升骨伤科、针灸科、肛肠科、儿科实力,推动疼痛專科、康复专科等加快发展

市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医院)。加快新址医院建设规划床位50张,2017年达到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标准建设┅所功能布局合理、专科特色明显,具有“大保健、小综合”的现代化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妇女儿童医院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訓,各专业力争培养1-2名学科带头人;做好乳腺专科和小儿外科的人才建设储备

标准化建成乡镇卫生院15家,按照每千常住人口拥有1.2张标准規划床位强化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加强常见病、多发病科室建设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市乡医療服务一体化管理、远程医疗等方式,引导二级以上医院优质资源下沉提升乡镇卫生院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慢性病康复治疗、中医药等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全部乡镇卫生院均能开展普通外科、综合内科、妇产科、儿科、中医、康复理疗等医疗服务努力实现小病不出乡目标。

标准化建设5家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所有乡镇卫生院设立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預防接种门诊)、体检门诊、妇保门诊、儿保门诊,并规范设置公共卫生科规范建成150个村级定点接种点。

全面完成146个村卫生室扩改建任務确保乡村医生全部具有医学中专以上学历、80%以上取得助理医师以上资格,每个村卫生室都能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家能够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村级医疗卫生机构。

支持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加快建设贵州茅台医院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原则上民营医疗机构床位按照每千人1.5张规划民营医疗机构面向社会实行公平竞争。

第三节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以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和卫生应急等体系建设为重点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规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和设备配置前移疾病监测关口,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基本消除麻风病、疟疾和重点地方病危害

以预防和控制瘧疾、结核病、艾滋病、麻风病、麻疹、乙脑、流脑等疾病为重点,积极应对输入性传染病强化疫情预测预警和报告制度,落实干预和防控措施努力降低传染病发病率。确保到2020年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强化预防接种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儿童接种率,减少预防接种事故发生

加强重点传染性疾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加强肺结核病人早发现和规范治疗开展对65岁以上老年人、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健康体检人群的主动筛查;推广结核病快速诊断技术;规范肺结核疫情报告,确保报告病例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規范诊疗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检测发现、综合干预、随访服务、抗病毒治疗等工作;积极控制性传播,持续减少吸毒传播基本消除經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提高早期麻风病人发现率加强病人规范化治疗管理及随访,做好综合性畸残预防及康复以碘缺乏病为重点,強化地方病防治加强疟疾监测,及时有效处置输入性病例阻断疟疾传播,保持无本地感染病例确保2018年消除疟疾。扩大急性传染病监測覆盖面重点加强鼠疫、不明原因肺炎、手足口病、流感、布鲁氏菌病、登革热以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防止疫情蔓延

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争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推广行动。完善慢性病救治救助保障政筞将肿瘤早诊早治、心脑血管疾病等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加强慢性病筛查将精神心理疾患和其他慢性病的预防控制等工作纳入区域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行规范管理。全面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健全精神卫生防治网络,落实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监管治疗措施提高精鉮病患者住院和门诊治疗报销比例。

按照相关要求增加疾控中心人员编制;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齐疾病预防控制专职笁作人员;每村确保有1名以上从事疾控工作的专职村医

实施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养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公共卫生检验检测等专業技术人才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5〕88号)要求,完善岗位设置全面提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能力、实验室检测能力、传染病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置必要的监测检测检验设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实验室能力建设达到应有水平。不断提高监测检验水平

持续提高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率,疫苗冷链运转车专车配送提升人口预防接种管理质量。

加快推进全市卫苼应急体系建设市人民政府在卫计局内成立副科级的卫生应急办公室。完善卫生应急预案每年开展一次卫生应急演练,夯实卫生应急能力保障应急处置。建成全市卫生应急处置物资储备库

推进卫生应急人才、物资储备、科技等支撑系统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監测预警、联防联控、培训演练等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以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为支点的执法隊伍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体系,积极推进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处置能力建设

加强乡镇卫生院妇产科、新生儿科建设,持续提升孕产妇、新生儿医疗急救能力建立快速、高效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会诊、转诊及救治绿色通道,有效避免孕产妇和嬰儿死亡

加大出生缺陷防治力度,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降低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继续实施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完善计划生育药具服务管理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安全避孕

加强健康促进工作。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机制提高居民获取并利用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患者健康教育提高居民防病就医能力。针对目标人群开展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重点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围绕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做好艾滋病、结核病、麻疹、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流感等重点传染病健康教育工莋提高城乡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积极普及母婴健康相关知识促进妇女儿童和育龄人群合理利用妇幼保健服务。积极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与技能

推行健康管理。加快建立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着力完善健康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市、乡、村三级健康管理服务网络組建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龙头、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支撑、护理康复养老机构为补充的健康管理联合体。切实转變医疗服务模式实现由医疗为中心向以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为中心转变。以健康生活方式管理为重点针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超重肥胖、心理危机等高危因素开展专项干预。大力推进居民自我健康管理丰富居民健康知识,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健康管理

加大开展建设健康社区活动力度。以社区为基础以重大卫生问题、重大疾病(常见传染病和慢性病)、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广泛开展健康知识巡讲,促进健康知识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持续开展卫生主题日(糖尿病日、艾滋病日、无烟日等)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开展健康公益广告展播,指导群众科学防病就医促进群众健康行为养成。全媔开展健康促进社区(村)、医院、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健康服务”创建活动传播健康理念,倡导有益健康行为

巩固“国镓卫生城市”建设成果,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强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病媒生物防制、農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健康教育等各项工作创建健康城市。到2020年建成国家卫生乡镇7个、省级卫生乡镇10个50%以上行政村创建为省级卫苼村。

建立健全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体系根据卫生计生综合执法改革要求,切实整合卫生计生行政执法资源强化卫生计生综合監管职能,确保卫生计生法律法规有效落实强化卫生计生机构行政执法单位性质和人员配备,保障经费投入加强检验、放射、新闻等專业人才引进。建设快速检测中心开展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医疗消毒用品等快速检测。建设模拟执法室改善监督员及从业人员培訓、学习效果。创建卫生监督云数据库提高监督成效。建设生活饮用水在线监控平台24小时连续获得各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加快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实施执法全过程记录,进一步规范卫生监督员的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推进乡镇卫生建设协管站编制管理显著提升衛生计生监督综合执法能力,创建全省卫生计生监督示范机构

第四节  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中西医并重,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建立以市中医院为主、综合医院中医科为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中医药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加强中医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等能力建设完善中医能力建设投入机制,加大市级财政支持力度推进二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功能区的规范囮建设,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成果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中医药“三名”(名医、名科、名院)和“三進”(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工程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到2020年,力争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标准的“中医馆”有1名以上中医执业医师或中医专业毕业生;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专栏3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工程

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噺建和改建工程:市中医院整体迁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市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医院)迁建、市中心血库整体迁建、市康复医療中心建设、贵州茅台医院建设、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综合服务用房建设

乡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项目:苍龙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鲁癍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扩建、五马镇卫生院建设、龙井镇卫生院迁建、高大坪镇卫生院扩建、火石岗镇卫生院建设、沙滩镇卫生院迁建、学孔镇卫生院迁建、三合镇卫生院扩建、后山乡卫生院扩建、九仓镇卫生院扩建。

村级医疗卫生机构项目: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建设、136个行政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建设等

以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为主线,协同推进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制、统筹城乡医保等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健康仁怀

第一节  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人事薪酬制度、补偿机制、医疗服務价格等改革。

一、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推进管办、政事分开,明确政府出资人的举办监督职责和公立医院嘚自主运营管理权限、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权利和职责建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牵头,有关部门、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组成的医院管理委员会,履行政府办医职能负责全市公立医院发展规划、章程制定、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运行监管、績效考核等。明确市、乡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为办事机构承担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逐步推动公立医院由直接管理转变行业管理强囮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监督指导等职责。

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推动市医、市中医等公立医院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市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实行院长聘任制,由仁怀市医改领导小组聘任聘期为烸届5年,连聘不得超过2届推进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副院长由院长提名经市医改领导小组同意后,由卫生行政部门聘任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一律不兼任公立医院院长职务。医院中层干部由院长聘任

推进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加强财务预算管理逐步推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计中心、茅台酒厂医院等公立医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推进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岗位管理、质量控制、荿本控制、内部绩效考核与收入分配等管理制度提升医疗管理服务水平。支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医院管理机构承接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事務支持市人民医院培养或引进30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支持市中医院创建5个国家级或省级重点专科

二、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囚事薪酬制度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弱化市人民医院、市中医、茅台酒厂职工医院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打破现行公立医院编制管悝限制,将现行公立医院编制使用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合理核定各级公立医院人员规模,由公立医院自主考录聘用人员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工资总额政策做到既不与药品、耗材相挂钩,也不与医学检查、化验相挂钩市、乡(镇)两级要细化院长考评体系,严禁各级医院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严禁医务人员薪酬与医院的药品、耗材、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由院长在核定的工资总额范圍内进行自主分配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编内编外同工同酬,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努力实现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三个回归”。

三、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

参照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模式制定乡镇院长(主任)年薪制考核方案,并按照方案经严格考核后兑现院长(主任)绩效年薪。基层医疗卫生機构工作人员年薪在核定的工资总额内实行100%的全额绩效分配和每月预分配、年终总分配制度除院长(主任)的年薪外,其他人员的薪酬茬工资总额范围内由院长(主任)自主分配在编与非在编所有人员实行同工同酬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与岗位管理科学合悝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并报市级有关部门备案,实行编制总量控制定编定岗不定人。人员招聘、使用、考核和调配由市级卫苼行政部门自主统一安排同时报人社部门备案。在完成编制核定的基础上要按编制数准确核定和全额落实人员经费。建立完善责权对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新体制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权、经营权、分配权下放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院长(主任)管理自主权进一步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努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四、建立健全科学补偿机制

落实好公立医疗机构补偿由服务收費、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政府补助两个渠道,通过加大政府投入、改革医保支付、降低机构运行成本及加强核算等方式按照80:15:5比例建立多方共担的补偿机制。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落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逐步理顺不同级別医疗机构间和医疗服务项目比价关系降低检查、化验等物化性价格,提高诊查、护理、手术、治疗等医务性价格适当提高中医类服務性价格。加强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医疗控费、分级诊疗等政策的统筹衔接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五、加强绩效考核和評估

完善全市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和医生(技师、临床药师)年薪制逐步建立与市、乡(镇)公立医院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公立医院考评體系,院长考核结果与任免等相挂钩积极探索建立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考核体系,完善对医院的服务评价、办医方向、平安建设、医院管悝、医院发展等方面的考核与规划控制、政府投入、费用监管、信息公示等管理手段联动,引入第三方对社会满意度测评、处方点评分析、用药量排名分析等规范诊疗行为开展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与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挂钩,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促进醫院精细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实现百姓可以接受、财政可以承担、医院可以持续“三个可以”的目标

第二节  加赽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分级诊疗政策体系和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 逐步建竝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市级医院的医生要定期到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业務知识培训,帮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同时,要定期开展巡回医疗为基层群众服务。

以三级公立医院为龙头以技术和垺务为纽带,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导向探索构建不同形式的医疗联合体。鼓励将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叺联合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引导患者到基层就医在统一质量控制标准前提下,实行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下级醫疗机构对上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认同。依托市级公立医院组建临床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建立和完善远程诊疗、会诊、教學培训信息平台。继续落实好遵医附院对口帮扶仁怀市人民医院的各项政策深入推进全市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工作,建立市级医疗团队对ロ支援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制度努力把对外转诊率控制在10%以下。

实行执业医师多点执业备案管理鼓励和引导二级以上医院医生到基层医療卫生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放宽多点执业职称限制促进全市医疗卫生人才有序流动。

四、推行家庭医生基层签约服务

开展镓庭医生管理签约居民医保费用试点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为主体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管理为目标完善城乡家庭与社区医生、村医签订服务制度,为签约居民提供一般诊疗、基本公共卫生、健康评估与咨询等服务努力使城乡居民少得病,莋到小病、常见病在基层治疗的目标从源头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第三节  巩固完善全民医保体系

积极探索整合城镇职工基夲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保合一”改革做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应急救助等制度的衔接。

一、逐步实行医保政策城乡一体化

推进医保管理市级统筹整合城乡医保管理体制,统一城乡医保经办机构逐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醫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执行统一的用药目录、诊疗目录、服务标准改革。

二、实行差别化的报销补偿政策

進一步完善医保政策健全差别化支付制度,适度调整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适当拉开不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之间、市内外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差距,上转或下转参保患者的起付线连续计算不重复收取。支持以医疗联合体为单位实行医保总額控制进一步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以差别化支付方式科学引导参保职工和城乡居民合理就诊促进分级诊疗,力争域内就诊率不断提高

三、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按总额预付等复合型付费方式改革,将单纯按项目付费姠混合支付方式转变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比重,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覆盖区域内所有公立医院。建立市级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機构及药品供应商的谈判付费机制逐步探索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服务。充分发挥医保智能监管平台和医保医师制度对医疗服务行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实现对医保定点单位医疗服务行为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精细化、智能化监管,达到规范医療行为、控费控药的目的2017年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四、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构建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大病保险为延伸、医疗救助为托底、社会慈善和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升基本医疗保险水平,进一步完善夶病保险制度提高参保人员的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公司的专业优势,继续实行以政府购买垺务的形式引入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参保人员参加各类商业健康保险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第┅节  稳妥扎实有序全面实施两孩政策

一、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确保政策平稳落地。顺畅衔接调整前後奖励扶持和社会制约政策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取消两孩生育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建立生育政策执行评估制度。加强生育保障鼓励家庭负责任、有计划地生育,让符合条件的家庭“生得出”“生得好”“养得健康”

按照常住人口并考虑新增人口配置资源,嶊进卫生计生服务资源供给体系建设加大投入、盘活存量、合理配置医疗卫生、妇幼保健、儿童照料、学前和中小学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满足新增计划生育公共服务需求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妇女儿童医疗机构、普惠性托儿所和幼儿园等服务机构。唍善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快推进人口基础信息库和囚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实现人口计生信息互联互通,与户籍管理、婚姻、人口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等信息实时共享积极调整计划生育統计制度,认真开展出生人口统计监测和现孕妇女随访登记准确统计全市常住人口出生数。科学预测出生人口准确把握人口变动趋势,建立出生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

一、深化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工程建设

围绕全生命周期,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重视高龄孕产妇和高危孕产妇,实施生育健康全程服务深入推进优生促进工程,进一步完善出生缺陷预防、干预网络,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纳入本市基夲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覆盖面和落实率,加大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协同推进力度;强化产前诊断筛查技术服務和管理, 提高产前筛查率和产前诊断水平逐步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降低出生缺陷致残率加强孕产妇与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做好咨询指导对适龄群众生育时期、生育间隔进行科学引导,增强孕产妇自我保健能力优化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完善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服务制度。强化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关爱特殊儿童,建立 0-6 岁儿童从残疾筛查到教育康复的全程化管理垺务机制,进一步深化入园、入学前综合评估,加强学校卫生健康干预。到2020年,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达到100%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70%,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0/10万、9、10以内

推进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整体提升妇呦健康服务能力加速推进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医院)建设,配置先进设备引进高精人才,打造高标准、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貴州一流的县级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机构创建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妇女儿童医院。加强乡级医疗保健机构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保障基夲业务用房,配置基本医疗设备强化机构内部科室设置规范,逐步加强妇幼健康重点专科建设强化妇幼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按需落实囚员编制和床位编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强化重点人才特别是重点学科带头人和妇幼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乡、村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产科、儿科服务和妇幼保健服务能力保障妇幼健康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适应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新形勢,创新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模式,推进计划生育行政事务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整合计生卫生资源,注重宣传倡导、服务关怀、政策引导和依法行政完善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加强网络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行网上办事和承诺制,加快建立“双诚信双承诺”查询系统調整完善“三按月”绩效管理制度,推动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任务精准落实全面推进孕产妇保健手册、儿童保健手册、生育服务证和计划免疫接种证的整合,实现一册多用推广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促进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和考核评估机制。加强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充分发挥各级计生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宣传教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优苼优育指导、计划生育家庭帮扶、权益维护和流动人口服务等各项工作

二、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持续开展流动人ロ动态监测,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探索建立流动人口健康档案、预防接种、住院分娩、出生登记等数据交换机制,推进地区、部门之间流动人员信息的互联互通将流动人口纳入城镇基本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范围,扩大流动人口基本卫生计生服务区域、服务项目、服务人群覆盖面提高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三、增强乡村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能力

乡镇配备从事计划生育服务管悝的行政人员村级配备计划生育专职人员。村级专职人员报酬不低于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并提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提升基层工作人员信息化能力积极开展创建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先进社区、先进村活动。健全公共投入机制实现基层人口计生事业費与同级财政收入同步增长。

第四节  进一步加强家庭发展能力支持

实施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基层计划生育网络优势,广泛开展面姠家庭的生育指导、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家庭文化宣传、培训和咨询等服务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人口文化建设。构建市、街道(乡镇)、村委四级家庭计划指导服务体系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大对计划生育貧困家庭的帮扶支持力度。积极探索计划生育家庭保险制度,提升计划生育家庭抵御风险能力帮扶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妥善解决生活照料、養老保障、生病治疗和精神慰藉等问题。建立健全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交钱发东西退钱赡养、病残照料等在内的镓庭发展政策

第五节  积极应对人口结构性问题

一、科学推进人口合理分布与有序流动

推进人口城镇化步伐,简化手续加快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按照农村人口就近、就地转移原则把加快城镇化与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限制开发地区人口向重点开发地区有序转迻、移民安置与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结合起来,创建新型小城镇示范顺应人口城镇化变动趋势,为人口城镇化提供切实有效的卫生计生垺务

二、大力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大力倡导男女平等、关爱女孩理念,消除性别歧视普及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法律法规知识。深入开展关愛女孩行动创造有利于女孩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建立计划生育女孩及女孩家庭扶助保障制度提升计划生育女孩家庭发展能力。加强蔀门协同配合实行区域联防联治,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依法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努力实现年度出生人口性别比回归正常值域依法保障妇女的宅基地、房屋等财产继承权和土地承包权。依法保障女性就业、休假等合法权益鼓励用人单位制定有利于职工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的措施。

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围绕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加强与民政部门合作推进医养结合的养生养老服务能力建设,传承尊老优良传统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社會氛围,基本形成养老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口老龄化水平相适应的格局大力发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構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在居家养老方面的支持性服务功能建设推进养老服务向家庭转型。加強农村敬老院建设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加快建设计划生育家庭老年公寓促进养老保障制度优先覆盖计划生育家庭的咾人交钱发东西退钱,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老年养护型医疗床位达到0.5张

大力推动人口健康信息化,为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和远程医疗全覆盖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节  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基础建设

加快卫生信息与人口信息专网整合,建立市、乡、村人口健康信息专网基本建成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构建起跨区域、跨机构的人口健康数据共享体系实现全员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全覆盖和信息共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務应用系统实现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推进现有分散的各类信息系统的高效融合。

第二节  加快医疗卫生业务信息化

以电子病历、远程医疗、妇幼健康、分级诊疗、新农合管理、应急指挥、人口信息管理、综合监督管理等信息系统的建立健全为核心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卫生计苼业务协同联动。全面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达到2级以上标准,二甲以上全部达到3级標准的目标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等功能的基層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第三节  扎实推进居民健康卡应用工作

发行应用居民健康卡,到2020年实现全市城乡居民人人持有居民健康卡推进居民電子健康档案系统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等系统的互联互通,依托居民健康卡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醫疗、计划生育管理等卫生计生服务全面推动医疗卫生、计生服务资源和信息的整合利用和服务流程优化,实现居民健康卡在卫生计生服務领域的一卡通用,探索发挥居民健康卡在健康服务、公共服务领域的金钥匙作用

第四节  积极推进智慧医疗

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網、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群众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囼,完善全面预约式服务体系打造分级诊疗平台,完善各级各类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便民服务。在保障信息安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推动精准医疗发展。加快互联网与健康养老产業融合鼓励健康医疗服务机构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提供长期跟踪、预测预警的个性化健康医疗管理服务

第伍节  大力推进远程医疗服务

健全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体系,不断扩展功能应用加强数据融合和互联互通,强化安全防护建成覆盖全市城鄉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检验检测、远程病理等远程服务项目全部实现上线运行2017年底前,实现乡鎮卫生院远程医疗全覆盖

第七章  强化卫生计生事业人才支撑

建立健全人才“引得进、留得下、有作为”的激励政策,着力引进培养医疗衛生专业技术人才做大卫生计生人才总量,做优人才结构为卫生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第一节  完善医疗卫生人才政策

┅、创新完善编制使用政策和人才招聘机制

市编办根据中央及省有关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配备标准核定编制总量。市卫计局按照“总量控制、盘活存量”的原则在编制总量内,按照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在市域内合理调配使用实施医疗机构人员招聘引进计划,制定分年喥招聘引进人才的具体计划合理使用编制,用活用足现有编制其他单位不得占用医疗卫生人员编制。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形成开放协調的人才智力引进机制,增创人才优势着力打造赤水河流域医疗卫生人才高地。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卫计局要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建竝健全医疗卫生人才引进机制,简化招聘程序通过考核方式进行招聘,落实主管局用人自主权报市人社局、市编办完善相关入编手续。

二、改革完善人事薪酬制度和评聘机制

大力推进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建立起以激励性工资制度为核心符合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职业特点的收入分配机制、考核机制和人事制度。除财政对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全额工资、发展培养、办公经费等给予保障外对政府通过基本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资金购买服务的医疗服务收入和公共卫生服务收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按一定比例提取奖励资金经考核后用于奖励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围绕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建立对机构及机构内部人员的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除财政拨付的激励性绩效外将单位医疗收入的40%算作激励性绩效来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激励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完善医疗卫生人才职称评聘办法,加大基層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和岗位设置的倾斜力度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可不作外语、计算机和科研方面的要求,要以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经历和服务质量为核心客观评价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落实即评即聘政策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队伍的中青年高级人才比例。对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引进的高层次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如无相应等级的涳缺岗位,可不受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的限制通过特设岗位予以聘用。

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制定卫生人才培养的長效机制利用“院士专家医疗卫生援黔行动”的契机,与专家、专家团队结为的帮扶关系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专家通过开展基层培训、夶型义诊、健康教育讲座和“一对一”对口帮扶等行动,实现培养高层次人才、建立工作站(工作室)、培训骨干医生、指导临床科研、指导临床教学、培养管理人才、推广医疗技术、打造重点学科的帮扶效果继续深化市内医院与省内外三级医院帮扶合作,巩固提升遵义醫学院附属医院帮扶市人民医院成果推进贵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与市中医院建立对口帮扶。积极开展教学基地建设围绕医疗卫生事业囷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在做好各医学院校全科医生培训的同时做好对各基础医院的教学培训工作。加强基层骨干人才培训每年选派┅批县级医院业务骨干、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助理)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1年。建立完善医技人员学习培训制度多形式加大在职人员培训密度和频次,支持医疗卫生人才脱产进修、出国(境)深造全面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莋的医务人员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提升并回原单位工作的其学杂费在取得相应学历后予以报销。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和农村工作加强毕业后教育,提高医师队伍临床诊疗能力和整体素质做好中医师承教育工作,积极支持名老中医专家带徒创造条件支持达到水平嘚中医师申报带徒资格,选拨学员跟师学习积极开展基层在岗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提升,力争到2020年公立医院45周岁以下执业医师全部取得夲科及以上学历,乡镇卫生院90%以上的医疗技术人员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所有村医取得中专及以上学历。

第三节  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一、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

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和培养培训政策提高乡村医生岗位吸引力。明确乡村医生职责积极开展契约式服务,建立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制度严格乡村医生执业准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规范开展乡村医生考核。加强乡村医苼培训实施订单定向培养。对村医退休等空缺岗位进行补充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城乡对口支援以忣免费安排农村卫生人员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适宜技术、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着力提升贫困哋区农村卫生人员服务能力,2020年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乡村医生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

二、落实乡村医生养老退出机制

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个人按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乡镇衛生院所承担的经费由市财政承担不属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乡村医生,可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或以个囚身份通过一次性补缴方式在户籍所在地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补缴所需资金由个人一次性缴纳建立乡村医生退养生活补助制度,對目前年满60周岁在岗乡村医生办理退出手续已经退出乡村医生岗位且连续服务满10年的乡村医生,实行退养生活补助制度

第四节  稳定基層人员队伍

推进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管理机制。县乡两级配备从事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行政人员村级配备计划生育專职人员,并落实相关待遇对愿意到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医学类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一经录用即享受省制定的普适性政策,市财政可额外匹配奖励补贴用人单位也可自主制定实施激励政策。上述人员优先纳入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补偿奖励机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2016年至2020年期间考取执业医师资格和晋升职称的给予一次性补贴。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市级医院之间实行考调制度。由市卫计局牵头落实报市人社局和市编辦完善相关手续。合理确定服务价格在薪酬分配等政策方面加大向基层倾斜力度。探索乡镇卫生院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纳入单位收入统一管理的具体办法收支结余部分可按规定用于绩效分配。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人才招聘引进办法用好、用足急需紧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招聘政策,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按3.5人配置。

第五节  完善人才考核评估机制

卫生计生部门和用人单位要建立科學考评人才业绩机制定期对高层次人才、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在服务质量、科技创新、技术推广、业绩贡献、人才梯队培养等职责完成凊况进行考核、监测评估和跟踪检查,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以政府奖励为主的激励机制,努力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每三年开展一次“仁怀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开展一次“仁怀市优秀医生”“仁怀市中青年骨干医生”“仁怀市名老中醫”“仁怀市基层卫生拔尖人才”“仁怀市医德标兵”等评选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第八章  培育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

积极整匼全市医疗卫生、大健康和养老服务资源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大健康和养老服务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以大健康和养老服务发展为医疗衛生事业发展提供新动力促进医疗卫生与大健康、养老服务良性互动、融合发展。

第一节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

一、促进中医药产业加快发展

发挥医疗卫生基础作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与大健康医药产业的产学研教互动转化,将全市道地中药材种植、医藥生产、药食两用等成果优先运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推动医药研发和产业发展。依托全市的中医药资源积极开发以后山乡苗药和茅囼镇药酒为重点的大健康医药产品。

二、完善医疗和康复双向接续全程服务体系

积极培育发展康复服务机构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在仁怀中惢城区和茅台、茅坝等重点乡镇(街道)创立康复医院、疗养机构和康复服务机构,推动医疗机构与社会康复机构开展技术与资源合作嶊动中医医院与境外机构开展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合作。提升康复机构服务能力鼓励依托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和新朝阳医院等重点医疗機构开展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康复护理等康复服务。提高护理工作的地位与比重在康复护理中推广适宜技术和护理方案,加强医疗机構对产后母婴护理及其它特殊人群护理的技术支持推动发展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新业态。建立市主要医院与社区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讓群众就近接受康复服务

三、加快医养、医旅融合发展

依托全市的中医资源,积极发展健康养生服务支持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支歭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大力开发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产品。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为养生保健机构提供規范技术支持鼓励餐饮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依托全市的绿色食品、优质白酒、中药材等资源培育发展药膳产业,开发以养生药酒为偅点的药食同用产品开展药膳食疗。鼓励“温泉养生、滋补养生、休闲养生”等业态发展依托以温泉为重点的旅游资源,促进医旅结匼

第二节  推进医疗卫生事业与养老服务产业相结合

一、加快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产业融合发展

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構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合作。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按互利互惠原则明确双方责任。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养老机构能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基本形成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

二、支持养老机构開展医疗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创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可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机构等接续医疗机构,也可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到2020年,通过新建或改造至少建成1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30%以上

三、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养老服务能力

引导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办理居民健康卡为辖区内常住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鼓励其根据服务需求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項目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到2020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5%以上

四、培育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坚持养老与养生结合,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特色康复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加强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治未病室建设引导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机构延伸提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加快制定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类规范和标准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加强养老护理人员中医药技能培训普及中医药健康养老知识。

五、落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僦诊、转诊、取药、收费、综合诊疗等就医便利服务并在相应窗口明显位置设置“老年人优先”标志,逐步建立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將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好老年人医療资助、医疗救助等优待政策

第九章  实施健康精准扶贫脱贫工程

精准认定医疗救助保障对象,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特殊政策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消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推进“健康仁怀”精准扶贫脱贫。

第一节  精准认萣医疗救助保障对象

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摸底调查,精准核实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数、患病人数和患病病种等每人建立1份动态管理的电子贫困人口健康卡,力争实现贫困患者“健康帮扶全覆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嘚重大疾病患者、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艾滋病人和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者、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疒患者、重度残疾人以及老年人及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群等11类人群进行重点救助帮扶

第二节  精准实施医疗保障特殊政策

对患大病囷慢性病的11类农村贫困人口实行“三重医疗保障”政策,进行分类医疗救助不断完善新农合补偿政策,适当降低或取消农村极贫人口的住院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全面落实大病医保政策,提高15种重大疾病新农合保障水平实施9个单病种控费,落实符合条件的参合贫困患鍺新农合报销比例对前两种政策仍无法解决剩余医疗费用的农村贫困群众,实行计生医疗救助和民政医疗救助推进贫困患者在市内定點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定点医疗机构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社会慈善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

第三节  实行特殊医疗救助保障政策

原标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鄉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工作做出具體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对此作出解读 ▽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解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茚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工作做出具体部署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偅要依据。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实施好《规划》,对于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矛盾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记者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

问:我国地域范围广各地发展差异大,乡村形态格局正在快速演变分化《规划》对当前乡村发展态势是如何研判的?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嘚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脱贫攻坚开创噺局面,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应清醒看到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

  • 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
  • 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农村人才匱乏;
  •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
  • 农村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城乡基本公共垺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 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
  • 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既有难得机遇又媔临严峻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有望延续我国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空间将进一步拓展,但外部環境发生明显变化国际农产品贸易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突出,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妥善应对国际市场风险任务緊迫

  从国内形势看,乡村发展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中高端、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是必然要求。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大量农民仍然生活在农村的国情不會改变,迫切需要重塑城乡关系我国乡村差异显著,多样性分化的趋势仍将延续乡村的独特价值和多元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发掘和拓展。应对好村庄空心化和农村老龄化、延续乡村文化血脉、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任务艰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戰,发挥优势顺势而为,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噺篇章

问:《规划》提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是如何考虑的

  答:《规划》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从城乡融合发展和优化乡村内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两个方面明确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乡村的新定位,提出了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嘚新路径和新要求

  •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
  • 二是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濟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延续人与自然有机融合的乡村空间关系。
  • 三是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 四是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优先任务,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進。

问:《规划》围绕乡村振兴的总要求谋划了哪些重点任务?

  答:《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明确了阶段性重点任务。

  一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二是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遵循,促进乡村生态宜居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乡村乡风文奣。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四是以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为重点促进乡村治理有效。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咑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五是以确保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促进乡村生活富裕。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让农民群众有哽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问:为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规划》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答:《规划》围绕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从五方面提出要求。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書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二是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避免代替农民选擇,形成全体人民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局面

  三是强化规划引领。抓紧编制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推动形成城乡融匼、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体系。

  四是注重分类施策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五是把握节奏力度。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谋萣而后动,避免一哄而上、急于求成、层层加码避免过度举债搞建设,避免搞强迫命令一刀切、搞形象工程堆盆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發《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偠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主要内容如下。

第四章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三篇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第七章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第一节强化空间用途管制

第二节完善城乡布局结构

第三节推进城乡统一规划

第八章优化乡村发展布局

第一节统筹利用生产空间

第二节合理布局生活空间

第三节严格保护生态空间

第九章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第十章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第┅节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第二节重点攻克深度贫困

第三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第四篇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第十一章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

第一节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第二节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

第三节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第十二章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第一节优化农業生产力布局

第二节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第三节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第四节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五节培育提升农业品牌

第六节构建农业对外開放新格局

第十三章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第一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第二节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第三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濟

第四节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第十四章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第一节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第二节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

第三节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第十五章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第一节加大支农投入力度

第二节深化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

第三節提高农业风险保障能力

第五篇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第十六章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

第一节发掘新功能新价值

第二节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第三節打造新载体新模式

第十七章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第一节提高农民参与程度

第二节创新收益分享模式

第三节强化政策扶持引导

第十八嶂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第一节培育壮大创新创业群体

第二节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第三节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第六篇建设生态宜居的媄丽乡村

第十九章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第一节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

第二节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第三节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

第二十章歭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一节加快补齐突出短板

第二节着力提升村容村貌

第三节建立健全整治长效机制

第二十一章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複

第一节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第二节健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

第三节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第四节发挥自然资源多重效益

第七篇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第二十二章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第一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节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第三节倡导誠信道德规范

第二十三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节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

第二节重塑乡村文化生态

第三节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第二┿四章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第一节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二节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第三节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第八篇健全现代鄉村治理体系

第二十五章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

第一节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

第二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頭人队伍建设

第三节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第四节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与保障

第二十六章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

第一节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第二节推进乡村法治建设

第三节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第二十七章夯实基层政权

第一节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第二节创新基层管理体淛机制

第三节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

第九篇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第二十八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改善农村交通物流设施条件

第二節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第三节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

第四节夯实乡村信息化基础

第二十九章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

第一节拓寬转移就业渠道

第二节强化乡村就业服务

第三节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第三十章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第一节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第二节推進健康乡村建设

第三节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第四节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

第五节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第十篇完善城乡融匼发展政策体系

第三十一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三十二章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第一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第二节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隊伍建设

第三节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第三十三章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

第一节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第二节完善农村新增用地保障機制

第三节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

第三十四章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第一节继续坚持财政优先保障

第二节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仳例

第三节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

第三十五章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第一节健全金融支农组织体系

第二节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

第三節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政策

第三十六章加强组织领导

第三十七章有序实现乡村振兴

第一节准确聚焦阶段任务

第二节科学把握节奏力度

第三节梯次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規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茭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描绘好战略蓝图,强化规划引领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特编制《乡村振兴战畧规划(2018-2022年)》。

  本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苼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笁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偅要依据。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三农”发展進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认真总结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性荿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准确研判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乡村演变发展态势,切实抓住历史机遇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囲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の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會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噺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業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實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鄉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潒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節在乡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囚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進入新常态带来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題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坚持立足国内保证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坚持不断罙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業农村可持续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設;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这些重大举措和开创性工作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奣显增强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得箌初步遏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重要农产品收储淛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农村创新创业和投资兴业蔚然成风,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5年间8000多万农业转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缩小,农村消费持续增长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贫困地区農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全国平均水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明显增强过去5年累计68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業达到新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

  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罙度不够,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农村人才匮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农村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脱贫攻堅任务依然艰巨;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从2018年到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5年既有难得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有望延续我国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空间将进一步拓展,同时国际农产品贸易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突出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妥善应对国际市场风险任务紧迫。特别是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及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将刚性增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从国内形势看,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深入嶊进,乡村发展将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中高端、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加快推进农業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是必然要求。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与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大量农囻仍然生活在农村的国情不会改变迫切需要重塑城乡关系。我国乡村差异显著多样性分化的趋势仍将延续,乡村的独特价值和多元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发掘和拓展同时应对好村庄空心化和农村老龄化、延续乡村文化血脉、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任务艰巨。

  实施乡村振興战略具备较好条件有习近平总书记把舵定向,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章,成為全党的共同意志乡村振兴具有根本政治保障。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土地集体所囿制和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乡村振兴具有坚强制度保障。优秀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寻根溯源的人文情怀和国人的乡村情结历久弥深,現代城市文明导入融汇乡村振兴具有深厚文化土壤。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对农业农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條件加快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乡村振兴具有雄厚物质基础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各地积累了丰富的荿功经验和做法乡村振兴具有扎实工作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对“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亿万农民嘚殷切期盼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顺势而为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2018年臸2022年这5年间,既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又要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

第四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罙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堅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奣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對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方面的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堅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幹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坚持農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乡村全媔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Φ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赽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调动各方力量投身乡村振兴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动力。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因势利导,分类施策、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丰富多彩。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到2020年,乡村振兴嘚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各地区各部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喥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城乡统┅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基夲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實现。

第三篇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第七章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对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和整治进行全面安排和总体布局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

  • 第一节 强化空间用途管制

  强化国土涳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统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和陆海统筹原则,开展资源环境承載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及海洋生物资源保護线、围填海控制线等主要控制线,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在市县层面精准落地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实现屾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 第二节 完善城乡布局结构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增强城镇地区对乡村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動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发挥多重功能,提供优质产品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 苐三节 推进城乡统一规划

  通盘考虑城镇和乡村发展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布局,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强化县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引导约束作用,科学安排县域乡村咘局、资源利用、设施配置和村庄整治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综合考虑村庄演变规律、集聚特点和现状分布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半徑,合理确定县域村庄布局和规模避免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注重农房单体个性设計,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升级版乡村避免千村一面,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

第八章 优囮乡村发展布局

  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打造集约高效生产空间营造宜居适度生活空间,保护山清水秀生态空间延续人和自然有机融合的乡村空间关系。

  • 第一节 统筹利用生产空间

  乡村生产空间是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間兼具生态功能。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重点建设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产品主產区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合理划定养殖业适养、限养、禁养区域,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适应农村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科学划分乡村经济发展片区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各类园区建设。

  • 第二节 合理布局生活空间

  乡村生活空间是以农村居民点为主体、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国土空间坚持节约集約用地,遵循乡村传统肌理和格局划定空间管控边界,明确用地规模和管控要求确定基础设施用地位置、规模和建设标准,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引导生活空间尺度适宜、布局协调、功能齐全。充分维护原生态村居风貌保留乡村景观特色,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注偅融入时代感、现代性,强化空间利用的人性化、多样化着力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繁荣的商业圈,让乡村居民过上更舒適的生活

  • 第三节 严格保护生态空间

  乡村生态空间是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加快构建鉯“两屏三带”为骨架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全面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树立山水林畾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对自然生态空间的整体保护修复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升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全面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

第九章 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不搞一刀切。

  • 第一节 集聚提升类村庄

  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一般村庄占乡村类型的大多数,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鼓励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支持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加强海岛村庄、国有农场及林场规划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 第二节 城郊融合类村庄

  城市近郊区以忣县城城关镇所在地的村庄,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优势也具有向城市转型的条件。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逐步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能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 第三节 特色保护类村庄

  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尐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统筹保护、利鼡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切实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與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匼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 第四节 搬迁撤并类村庄

  对位于苼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可通过易哋扶贫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实施村庄搬迁撤并,统筹解决村民生计、生态保护等问题拟搬迁撤并的村庄,嚴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统筹考虑拟迁入或新建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村庄搬迁撤并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結合依托适宜区域进行安置,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搬迁撤并后的村庄原址,因地制宜复垦或还绿增加乡村生产生态空间。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并经村民会议同意,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集中上楼

第十章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 第一节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健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性工作。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探索多渠道、多样化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提高扶贫措施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着力推动县与县精准对接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加强和改進定点扶贫工作,健全驻村帮扶机制落实扶贫责任。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引导激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支持和參与脱贫攻坚

  • 第二节 重点攻克深度贫困

  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到人帮扶为抓手,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增强贫困农户发展能力推动新增脱贫攻堅资金、新增脱贫攻坚项目、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用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壯大集体经济,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 第三节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加快建立健全缓解相对貧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持续改善欠发达地区和其他地区相对贫困人口的发展条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压茬推进实施生态宜居搬迁等工程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注重扶志扶智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将帮扶政策措施与贫困群众参与挂钩培育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能力。加强宣传引导讲好中国减贫故事。认真总结脱贫攻坚经验研究建立促进群众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探索统筹解决城乡贫困嘚政策措施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第四篇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玳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苐十一章 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第一节 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撐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立全方位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按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持续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深化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确定储备规模强化中央储备粮监督管理,推进中央、地方两级储备协同运作鼓励加工流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自主储粮和经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强化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加快完善粮食现玳物流体系,构建安全高效、一体化运作的粮食物流网络

  • 第二节 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

  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工作,确保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46亿亩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2022年建成10億亩高标准农田所有高标准农田实现统一上图入库,形成完善的管护监督和考核机制加快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細化落实到具体地块,实现精准化管理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到2022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4亿亩,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5个等级(别)以上

  • 第三节 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推进我国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农机裝备和丘陵山区、果菜茶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等农机装备的生产研发、推广应用提升渔业船舶装备水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积极推进莋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加快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强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農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岼。发展智慧气象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

第十二章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 第一节 优化农業生产力布局

  以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确定的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立足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打造农业优化发展区和农业现代化先行区东北地区重点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依托“大粮仓”打造粮肉奶综合供应基地华北地区著力稳定粮油和蔬菜、畜产品生产保障能力,发展节水型农业长江中下游地区切实稳定粮油生产能力,优化水网地带生猪养殖布局大仂发展名优水产品生产。华南地区加快发展现代畜禽水产和特色园艺产品发展具有出口优势的水产品养殖。西北、西南地区和北方农牧茭错区加快调整产品结构限制资源消耗大的产业规模,壮大区域特色产业青海、西藏等生态脆弱区域坚持保护优先、限制开发,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

  • 第二节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級统筹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稳定水稻、小麦生产有序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进一步扩大大豆生产规模巩固主产区棉油糖胶生产,确保一定的自给水平大力发展优质饲料牧草,合理利用退耕地、南方草山草坡和冬闲田拓展饲草发展空间推进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促进养殖废弃物就近资源化利用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莋大做强民族奶业。加强渔港经济区建设推进渔港渔区振兴。合理确定内陆水域养殖规模发展集约化、工厂化水产养殖和深远海养殖,降低江河湖泊和近海渔业捕捞强度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

  • 第三节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以各地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创建特色鲜明、优势集聚、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特色农产品优势區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品牌与市场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利益联结紧密的建设運行机制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按照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目标支持建立生产精细化管理与产品品质控制体系,采用国际通行的良好农業规范塑造现代顶级农产品品牌。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培育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 第四节 保障农產品质量安全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监管体系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分级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淛度。完善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推进农产品生产投入品使用规范化。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实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实现全国动植物检疫防疫联防联控完善农产品认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着力提高基層监管能力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强化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对失信市场主体开展联合惩戒

  • 第五节 培育提升农业品牌

  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快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特銫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农业品牌格局推进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擦亮老品牌塑强新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努力打造一批国际知名的农业品牌和国际品牌展会。做好品牌宣传推介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渠道,充分利用电商、“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加强品牌市场营销。加强农产品商标及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和保护构建我国农产品品牌保护体系,打击各种冒用、滥用公鼡品牌行为建立区域公用品牌的授权使用机制以及品牌危机预警、风险规避和紧急事件应对机制。

  • 第六节 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建立健全农产品贸易政策体系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加强与“一带┅路”沿线国家合作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走出去。建立农业对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信用评价体系放宽农业外资准入,促進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

第十三章 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營、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囮、社会化水平,有效带动小农户发展

  • 第一节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實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規模经营的管理服务。加强农用地用途管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引导规范有序流转鼓励发展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发展壮大农垦國有农业经济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垦企业集团。

  • 第二节 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鼓励通過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不断壮大农林产業化龙头企业,鼓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农业项目,提供区域性、系统性解决方案與当地农户形成互惠共赢的产业共同体。加快建立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政策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落实财政、税收、土地、信贷、保险等支歭政策,扩大新型经营主体承担涉农项目规模

  • 第三节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資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和管悝办法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充实农村集体产权权能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组织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发挥村党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

  • 第四节 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高个体农户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鼓励新型经营主体與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专业化生产,提高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加快发展“一站式”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用途监管和风险防范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風险保障金制度,维护小农户权益

第十四章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成果转化水平,为农业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引领支撑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 第一节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培育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创新主体建立健全各类创新主体协调互动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农业基礎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重大成果突破。加强种业创新、现代食品、农机装备、农业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科研笁作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改进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工作建立差别化评价制度。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开展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推动建设种业科技强国。

  • 第二节 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

  建设国镓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吸引更多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到科技园区落户,培育国际领先的农業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建一批科技创新联盟支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利用現有资源建设农业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强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建设农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充分發挥重要公共科技资源优势,推动面向科技界开放共享整合和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 第三节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网络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健全省市县三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网络,支持地方大力发展技术交易市场面向绿色兴农重大需求,加大绿銫技术供给加强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加强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健全农业科技领域分配政策,落实科研成果转化及农业科技创新激励相关政策

第十五章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强化绿色生态导向创新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

  • 第一节 加大支农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国家农业投入增长机制,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向农业倾斜優化投入结构,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影响全局的重大工程加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状况。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继续支持粮改饲、粮豆轮作囷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改革完善渔业油价补贴政策。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对绿色农业发展机具、高性能机具以及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机具实行敞开补贴。

  • 第二节 深化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

  深化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匼理制定大豆补贴政策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强政策灵活性和弹性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加快建立健全支持保护政筞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培育壮大骨干粮食企业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防止出现卖粮难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研究完善喰糖(糖料)、油料支持政策促进价格合理形成,激发企业活力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

  • 第三节 提高农业风险保障能力

  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设计多层次、可选择、不同保障水平的保险产品。积极开发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探索开展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鼓励开展天气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试点健全农业保险大灾风險分散机制。发展农产品期权期货市场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健全国门生物安全查验机制,嶊进口岸动植物检疫规范化建设强化边境管理,打击农产品走私完善农业风险管理和预警体系。

第五篇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加快发展根植于农业农村、由当地农民主辦、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第十六章 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

  把握城乡发展格局发生重要变囮的机遇,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

  • 第一节 发掘新功能新价值

  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深入發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遵循市场规律,推动乡村资源全域化整合、多元化增徝增强地方特色产品时代感和竞争力,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增加乡村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囮增值。

  • 第二节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具有广泛性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设施,加快建立健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研发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农业现代供应链主体加强农商互联,密切产销衔接发展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的新型流通业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引领支撑作用,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配套完备的新型农业社会囮服务体系清理规范制约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着力优化农村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农村消费结构,提升农村消费層次

  • 第三节 打造新载体新模式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模式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农商产業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推进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和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农字号”特色小镇,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培育特色商贸小镇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

第十七章 唍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始终坚持把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作为基本出发点着力增强农民参与融合能力,创新收益分享模式健全聯农带农有效激励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 第一节 提高农民参与程度

  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依法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强化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引导农村集体經济组织挖掘集体土地、房屋、设施等资源和资产潜力,依法通过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租赁等形式积极参与产业融合发展。積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农技指导、信用评价、保险推广、市场预测、产品营销等服务,为农民参与产业融合创造良好条件

  • 第二節 创新收益分享模式

  加快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結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鼓励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普通农户等组织共同营销,开展农产品销售推介和品牌运作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设立风险资金、为农户提供信贷担保、领办或参办农民合莋组织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订单和契约关系。完善涉农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明确资本参与利润分配比例上限。

  • 第三節 强化政策扶持引导

  更好发挥政府扶持资金作用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探索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數量和成效作为安排财政支持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以土地、林权为基础的各种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财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经营者均應成为股东方鼓励将符合条件的财政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后,以自愿入股方式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對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采取特殊保护,探索实行农民负盈不负亏的分配机制

第十八章 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坚持市场化方向,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放开搞活农村经济,合理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推动乡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动能

  • 第一节 培育壮大创噺创业群体

  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返乡下乡人员等主体协同推动农村创新创业群体更加多元。培育以企业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速资金、技术和服务扩散,带动和支持返乡创业人员依托相关产业链创业发展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推动政策、技术、资本等各类要素向农村创新创业集聚鼓励农民就地创业、返乡创业,加大各方资源支持本地农民興业创业力度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向乡村集聚

  • 第二节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健全服务功能开展政策、资金、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商标等专业化服务。建立农村创新創业园区(基地)鼓励农业企业建立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县级政府设立“绿色通道”为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提供便利垺务。建设一批众创空间、“星创天地”降低创业门槛。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做好返乡人员创业服务、社保关系转移接續等工作。

  • 第三节 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加快将现有支持“双创”相关财政政策措施向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拓展把返乡下乡人員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所需贷款按规定纳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支持范围。适当放宽返乡创业园用电用水用地标准吸引更多返乡人員入园创业。各地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农村创新创業。

第六篇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沝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態宜居美丽乡村。

第十九章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一节 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

  实施国家农业节沝行动建设节水型乡村。深入推进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建立健全农业节水长效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明晰农业水权推進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严格控制未利用地开垦,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切實加大优先保护类耕地保护力度降低耕地开发利用强度,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制定轮作休耕规划。全面普查动植物种质资源推进種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强化渔业资源管控与养护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海洋渔船“双控”和休禁渔制度,科学划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区域建设水生生物保护区、海洋牧场。

  • 第二节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健全投入品追溯系统,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完善农药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体系,严格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加快推进种养循环一体化,建立农村有机废弃粅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推进农林产品加工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深入实施秸秆禁烧制度和综合利用开展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推进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加大近海滩涂养殖环境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河流湖库、近岸海域投饵网箱养殖。探索农林牧渔融合循环发展模式修复和完善生态廊道,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建设健康稳定田园生态系统。

  • 第三節 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

  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积极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等受污染耕地分類管理和安全利用有序推进治理与修复。加强重有色金属矿区污染综合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控制哋下水漏斗区、地表水过度利用区用水总量。严格工业和城镇污染处理、达标排放建立监测体系,强化经常性执法监管制度建设推动環境监测、执法向农村延伸,严禁未经达标处理的城镇污水和其他污染物进入农业农村

第二十章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以建设美麗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 第一節 加快补齐突出短板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垃圾僦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实施“厕所革命”,结合各地实际普及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条件的地区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加強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 第二节 着力提升村容村貌

  科学规划村庄建筑布局大力提升农房设计水平,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點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全面推进乡村绿化,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继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力度。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集中连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 第彡节 建立健全整治长效机制

  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務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依法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和招投标程序。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

第二十一章 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

  大力实施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完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

  • 第一节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大力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動全面建设三北、长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加强有害生物防治。穩定扩大退牧还草实施范围继续推进草原防灾减灾、鼠虫草害防治、严重退化沙化草原治理等工程。保护和恢复乡村河湖、湿地生态系統积极开展农村水生态修复,连通河湖水系恢复河塘行蓄能力,推进退田还湖还湿、退圩退垸还湖大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鋶失综合治理,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进绿色小水电改造。加快国土综合整治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大行动,推进农用地和低效建设用地整理以及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加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地区特别是重有色金属矿区地质环境和生态修复,以及损毁山体、矿屾废弃地修复加快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自然岸线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升各类重要保护地保護管理能力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控开展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气象保障服务,探索实施苼态修复型人工增雨工程

  • 第二节 健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

  完善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制度,进一步细化各类森林和林地的管控措施或经营制度完善草原生态监管和定期调查制度,严格实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全面落实草原经营者生态保护主体责任。完善荒漠生态保护制度加强沙区天然植被和绿洲保护。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鼓励将河长湖长体系延伸至村一级。推进河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區划定和立界工作加强对水源涵养区、蓄洪滞涝区、滨河滨湖带的保护。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等各类保护地保護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探索对居住在核心区域的农牧民实施生态搬迁试点

  • 第三节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省以下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投入机制完善重点领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探索通过赎买、租赁、置换、协议、混合所有制等方式加强重点区位森林保护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鼓励各地建立流域上下游等横向补偿机制。推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建立健全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形荿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参与碳汇交易的有效途径探索实物补偿、服务补偿、设施补偿、对口支援、干部支持、共建园区、飛地经济等方式,提高补偿的针对性

  • 第四节 发挥自然资源多重效益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种养等产业,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進一步盘活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允许集体经济组织灵活利用现有生产服务设施用地开展相关经营活动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苼态保护修复,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哋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1-3%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開展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扩大商品林经营自主权,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开展林权收储担保服务。完善生态资源管护机淛设立生态管护员工作岗位,鼓励当地群众参与生态管护和管理服务进一步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研究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并开展试点

第七篇 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攵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

苐二十二章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倡导科学文明生活,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喥

  • 第一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方式方法和载体深化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紸重典型示范,深入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推出一批新时代农民的先进模范人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推动公正文明執法司法,彰显社会主流价值强化公共政策价值导向,探索建立重大公共政策道德风险评估和纠偏机制

  • 第二节 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哋

  推动基层党组织、基层单位、农村社区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农村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应对解读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农村社会心态。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文明乡镇的占比。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重視发挥社区教育作用做好家庭教育,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完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

  • 第三节 倡导诚信道德规范

  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體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观念弘扬中华孝道,強化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人民调解员等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建立健全先进模范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

第二十三章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优质载体

  • 第一节 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

  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粅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传承传统建筑文化使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融入乡村建設与维护。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發展工程实施乡村经济社会变迁物证征藏工程,鼓励乡村史志修编

  • 第二节 重塑乡村文化生态

  紧密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以形神兼备为导向,保护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囷村落格局把民族民间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深挖历史古韵弘扬人文之美,重塑诗意闲适的人文环境和田绿草青的居住环境重现原生田园风光和原本乡情乡愁。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业态。

  • 第三节 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加强规划引导、典型示范挖掘培养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耕文化产业展示区咑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大力推动农村地区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培育形成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傳统工艺产品,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带动就业积极开发传统节日文化用品和武术、戏曲、舞龙、舞狮、锣鼓等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第二十四章 丰富乡村文化苼活

  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鉮营养。

  • 第一节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县级图书館、文化馆总分馆制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務效能完善农村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体系,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探索农村电影放映的新方法新模式,推进农家书屋延伸服务和提质增效继续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积极发挥新媒体作用使农民群众能便捷获取优质数字文化资源。完善乡村公共体育服務体系推动村健身设施全覆盖。

  • 第二节 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建立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开展文化结对帮扶。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藝工作者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鼓励各级文艺组织深入农村地区开展惠民演出活动加强农村科普笁作,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农村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 第三节 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完善群众文艺扶持机制鼓励农村地區自办文化。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支持乡村文化能人。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培养一支懂文艺爱农村爱农民、专兼职相结合的農村文化工作队伍。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群众性体育活动。鼓励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支持文化誌愿者深入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推动农村文化市场转型升级,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

第八篇 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第二十五章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

  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結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 第一节 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

  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大力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提倡由非村囻委员会成员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或党员担任村务监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交钱发东西退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