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嗪三角肌皮下上臂注射持针方式注射后有什么影响

 上传我的文档
 上传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226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15:59:4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关注微信公众号破伤风针 打手臂可以吗?,打了破伤风抗毒素,只有1.4元那种,打的手臂,不知道行不行??跟打屁股有什么区别吗?
破伤风针 打手臂可以吗?,打了破伤风抗毒素,只有1.4元那种,打的手臂,不知道行不行??跟打屁股有什么区别吗?
只要在正规医院注射就可以,管它多少钱!那个冬冬本来就不贵!
打手臂和屁股都一样,都属于肌肉注射!
1500预防量,治疗量再加!
皮试15分钟后观察皮试部位,皮丘直径为1.5cm,周围红晕约4cm,无伪足,患者无其它症状及不适.判断皮试结果为阳性,给予脱敏注射,第一针用注射用水0.9ml+破伤风抗毒素0.1ml肌肉注射,5分钟后患者皮试部位出现红晕逐渐扩大,臀部肌肉注射部位及对侧上肢前臂出现片状风团数个,并且面积不断扩大,无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立即决定停止继续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严密观察.20分钟后患者情况无改善,给予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当晚18:00患者再次出现全身瘙痒,给予地塞米松10mg肌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30分钟后瘙痒症状明显减轻,风团颜色变淡、消退.第二天早晨患者再次出现全身瘙痒、风团,即收住院治疗,对症处理两天后痊愈出院.
破伤风抗毒素皮下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同时注射类毒素时,注射部位须分开。肌内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中部或臀大肌外上部。只有经过皮下或肌内注射未发生反应者方可作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应缓慢,开始每分钟不超过1ml,以后每分钟不宜超过4ml。一次静脉注射不应超过40ml,儿童每1kg体重不应超过0.8ml,亦可将抗毒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等输液中静脉点滴。静脉注射前将安瓿在温水中加热至接近体温,注射中发生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 用量: 1.预防:1次皮下或肌内注射IU,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伤势严重者可增加用量1~2倍。经5~6日,如破伤风感染危险未消除,应重复注射。 2.治疗:第1次肌内或静脉注射5IU,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以后视病情决定注射剂量与间隔时间,同时还可以将适量的抗毒素注射于伤口周围的组织中。初生儿破伤风,24小时内分次肌内或静脉注射2IU。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90% 的护士不知道:异丙嗪最佳给药方式
异丙嗪,又叫非那根,常用于抗过敏、镇静、晕动病、恶心以及麻醉和手术所致的呕吐,并可作为控制术后疼痛的辅助止痛药。
异丙嗪注射会引起哪些不良反应?护士又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本文将通过 3 个案例给临床护士以警示。
异丙嗪肌注后组织损伤 1 例 患者,男性,53 岁。因「心前区疼痛伴向左肩部放射性疼痛 2 小时」入院。入院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后立即予「瑞替普酶」溶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且入睡困难,医嘱予「盐酸异丙嗪 25 mg 肌内注射」。当时护士在其右上臂三角肌部位进行肌内注射。次日清晨,患者主诉右上臂肿胀、疼痛。经评估注射部位出现以穿刺点为中心的 8 cm×10 cm 皮肤青紫色硬结。
处理及转归:予水胶体透明贴外敷,定期更换,两周后局部皮肤状况好转。
案例警示:
1. 肌内注射最常用的部位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新编药物学》第 17 版 P675,关于异丙嗪的注意事项中提到:异丙嗪注射剂具有强烈刺激性,应特别注意避免静脉外渗或误插入动脉,本品不能皮下注射。该病例提醒医护人员,盐酸异丙嗪注射液应做深部、大肌群的肌内注射。
2.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此前发布——异丙嗪静脉给药导致需要截肢的坏疽病例。最常见的截肢部位包括手指和手掌,此外还发现很多其他的注射部位反应病例,例如注射部位疼痛、发红、静脉炎、紫绀、肿胀、起泡、坏死和神经损伤。
3. FDA 提醒:盐酸异丙嗪的最佳给药方式为深层肌内注射,禁止动脉和皮下注射异丙嗪; 目前使用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规格为 25 和 50 mg/mL 两种,50 mg/mL 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仅限用于深层肌内注射,25 mg/mL 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可通过深层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
案例 2:肝硬化患者肌内注射异丙嗪致臀部血肿 1 例 患者,男,46 岁,拟「酒精性肝硬化」收治入院。遵医嘱在输血浆前 "肌内注射异丙嗪",在注射后的次日出现了注射部位血肿。查看左臀部注射部位稍肿胀,以注射点为中心触之稍硬,皮温及皮色正常。
处理及转归:当时予以局部外敷生土豆片消肿,次日查看时见左臀部注射部位表面 5 cm×5 cm 瘀紫血肿。疼痛剧烈,之后其左臀部血肿逐渐扩散,范围增大,整个左臀部明显肿胀,伴左侧大腿肿胀及腘窝部位青紫,左下肢感觉及运动障碍。
经会诊及检查,排除了下肢血栓及脓肿,局部予以压迫止血、抗感染、激光理疗等治疗,血肿逐渐消散,臀部疼痛缓解。
该案例告诉我们: 肌内注射导致臀部血肿十分罕见。 肌内注射在凝血功能正常状况下,发生血肿的概率很小,若患者的凝血功能差,存在严重的基础疾患,则出现血肿的概率就会增加。
临床应注意对患者病情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对肝、肾功能受损或造血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考虑其凝血功能降低,可能存在出血倾向。尽可能避免肌内注射,注射时选择部位要准确,在行肌内注射后应延长按压时间。
案例 3:异丙嗪静脉注射致不良反应 1 例 患者,女性,58 岁,因「宫颈癌」入院。入院后行「紫杉醇 210 mg、顺铂 50 mg」化疗,化疗前予「异丙嗪 25 mg 肌内注射」。患者在「异丙嗪给药后」立即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心电监护显示 BP 128/67 mmHg,当时护士未报告医生,也未予处理。次日上午,患者在查房时向医生反映情况。
经了解,责任护士抽好「异丙嗪 25 mg」后交给实习护士去执行,然而,实习生将「异丙嗪注射液」经上臂留置的 PICC 导管「静脉注射」了。
警示: 该案例属于给药错误,一方面反映了临床带教不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实习护士药理知识缺乏。提醒医护人员,加强实习生带教,给药前后加强核对,包括给药途径。当给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分析原因,给予对症处理。
异丙嗪注射液临床应用小总结:
异丙嗪注射液说明书上关于成人给药的剂量及用法: 用于抗过敏治疗,一次 25 mg,必要时 2 小时后重复;严重过敏时可用肌注 25~50 mg,最高量不得超过 100 mg。 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可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至 0.25%,缓慢静脉注射。如需静脉滴注异丙嗪,推荐的最大浓度和给药速度速分别为 25 mg/mL 和 25 mg/min。
2. 不良反应 小剂量时无明显副作用,但大量和长时间应用时可出现吩噻嗪类常见的副作用。 较常见的有嗜睡;较少见的有视力模糊或色盲(轻度),头晕目眩、口鼻咽干燥、耳鸣、皮疹、胃痛或胃部不适感、反应迟钝(儿童多见)、晕倒感(低血压)、恶心或呕吐(进行外科手术和 &或& 并用其他药物时),甚至出现黄痘。 增加皮肤对光的敏感性,多恶梦,易兴奋,易激动,幻觉,中毒性谵妄,儿童易发生锥体外系反应。上述反应发生率不高。 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很少见,可见血压增高,偶见血压轻度降低。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症及再生不良性贫血则属少见。 这些不良反应,也需要护士们及时发现、处理。
总之,护理同行在异丙嗪注射前、注射中、注射后,都需多留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康复治疗师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
康复治疗师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
今日搜狐热点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并发症及应急处理题库.doc 3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并发症及应急处理题库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并发症及应急处理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只有1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得分)
1、改进后的皮内注射方法在注入药液时,推至注射局部形成直径约( C)的皮丘后拨出针头。
2、选取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一般临床选取( B)
前臂掌侧上段
前臂掌侧中段
上臂掌侧上段
上臂掌侧中段
3、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值班护士应立即停药,将患者平卧,通知医生,并立即皮下注射( D)
0.01%肾上腺素0.5ml
0.01%肾上腺素lml
0.1%肾上腺素0.5ml
0.1%肾上腺素lml
4、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尽快( D)
高流量面罩吸氧
球囊面罩吸氧
肌注呼吸兴奋剂
5、皮下注射时药量不宜过多,以少于( B)为宜。
6、为患者在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进行肌内注射时,若药量超过(A )应分次注射。
7、经过临床试验,用(C )稀释药物后进行肌内注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
灭菌蒸馏水
8、患者在左侧上臂三角肌进行注射时出现了左上臂麻木、疼痛、无力等感觉,未经处理,约一周后疼痛减轻,但肘关节活动略受限,此时可判断患者发生了(C )
肌内注射引起疼痛
神经性损伤
9、在为患者肌内注射刺激性药物时,护士可采用(D )预防药液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
选择合适注射部位
每次轮换注射部位
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液吸收
“Z”字形途径注射法
10、进行肌内注射时护士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可避免造成针头堵塞( A)
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尖斜面小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过细
药液为悬浊液
粉剂未充分溶解
11、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因素中不包括( A)
物理引起的静脉炎
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静脉炎
微生物侵袭引起的静脉炎
12、静脉输液时输液部位出现药液外渗,主要表现不包括(C )
注射部位肿胀
注射部位疼痛
皮肤温度高
皮肤温度低
13、静脉输液时输液部位出现药液外渗,可导致组织休克的药物是(D)
50%葡萄糖溶液
葡萄糖酸钙
14、输入化疗药物后患者输液部位出现药液外渗,护士不可选择( B),以防止皮下组织坏死及静脉炎发生。
局部封闭治疗
15、快速输入20%甘露醇250ml,因患者躁动引起外渗,护士发现后应立即停止该部位输液,并用( D),以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和吸收。
3%醋酸铅和50%硫酸镁交替局部温热敷
肾上腺素能拮抗剂酚妥拉明5-l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作局部浸润
0.25%普鲁卡因5-lOml作局部浸润
0.25%普鲁卡因5-20ml溶解透明质酸酶50-250u作局部浸润
16、给水肿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护士可( D)
热敷使穿刺血管充盈
压迫静脉上下端,固定后于静脉上方成30°斜角直接进针
用挑起进针法,针刺进皮肤后沿血管由浅入深进行穿刺
先行按摩推压局部
17、静脉穿刺后患者发生穿刺部位血肿,原因不可能是( B)
静脉腔大、针头过小
经常同一部位进针
18、静脉穿刺拔针后宜选用(A )按压穿刺局部,以免因部位不对或移位引起血肿。
食指及中指
19、静脉穿刺拔针后一般按压时间为(D )
20、静脉穿刺注射局部发生血肿后局部可给予(D ),以加速血肿的吸收。
25%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15-2O min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第十四章给药  精心收集的各类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十四章给药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皮下上臂注射持针方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