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止血凉血散瘀又能散瘀消痛还可利胆退黄的药是什么药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安乐王子(来自豆瓣) 来源: 中成药最全归纳(强烈建议收藏) 中医养生05-20 解表药 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造型或温热性中药同服、忌烟酒、辛辣、生冷、鱼腥、油腻之品! 感冒清热颗粒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风寒感冒 与环孢素A同用可引起环孢素A血药浓度升高(咳嗽咽干) 正柴胡饮颗粒 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外感风寒初起、流感初起、上呼吸道感染(咽痒咳嗽、四肢酸痛) 荆防颗粒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风寒感冒(头痛身痛) 九味羌活丸 疏风解表 散寒除湿 外感风寒夹湿(头重痛、肢体酸痛)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肾病、孕妇、新生儿禁用 参苏丸 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体弱、感受风寒所致的感冒(胸闷欧逆、乏力气短) 玉屏风颗粒 益气,固表,止汗 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无华、体虚易感风邪 银翘解毒丸(片)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风热感冒 芦根汤或温开水服 感冒退热颗粒 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外感风热、热毒壅盛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扁桃体化脓及全身高热者去医院就诊。 羚羊感冒片 清热解表 流行性感冒 桑菊感冒片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热感冒初起 防风通圣丸 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外感内热 表里俱实 初起瘰疬、风疹湿疹。服药后出现荨麻疹等皮肤症状者属药物过敏,应去医院。 葛根芩连片 解肌,清热,止泻,止痢 湿热蕴结的泄泻。滥用抗生素菌群紊乱者疗效不佳 祛暑剂 保济丸 解表,祛湿,和中 暑湿感冒,晕车晕船 藿香正气水 (片、软胶囊)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夏伤暑湿(孕妇禁用片剂,其余剂型慎用)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过敏性药疹 暑热感冒颗粒 祛暑解表,清热,生津 感冒属暑热症 清暑解毒颗粒 清暑解毒,生津止咳 防治痱、疖、夏季暑热、高温作业 十滴水(软胶囊) 健胃、祛暑 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软胶囊不超过8粒 六合定中丸 祛暑除湿,和胃消食 夏伤暑湿 宿食停滞(湿热泄泻、实热积滞胃痛忌用) 甘露消毒丸 利湿化浊 清热解毒 湿温时疫 邪在气分(湿热、阴虚津亏者慎用) 清暑益气丸 祛暑利湿,补气生津 体弱受暑 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皂角同服,忌茶、白萝卜 姜汤或温开水服 泻下剂 复方芦荟胶囊 调和肝脾 清热润肠 宁心安神 习惯性便秘(肾功能不全慎用) 当归龙荟丸 泻火通便 肝胆火旺 新清宁胶囊 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实热内蕴 感染性炎症 清宁丸 清热泻火,消肿通便 火毒内蕴 一清胶囊 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 火毒血热(偶见皮疹、恶心、腹痛、腹泻)咽炎、扁桃体炎 苁蓉通便口服液 润肠通便 老年便秘、产后便秘 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年轻体壮者便秘不宜,服后便溏宜停服 麻仁润肠丸 润肠通便 肠胃积热、胸腹涨满、大便秘结 器质性病变排便困难者忌用 年轻体壮者便秘不宜 麻仁丸 润肠通便 肠热津亏 习惯性便秘 麻仁滋脾丸 润肠通便,健胃消食 年老体弱、久病虚弱、阴虚津亏、习惯性便秘 通便灵胶囊 泄热导滞 润肠通便 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通乐颗粒 润肠通便,滋阴补肾 阴虚便秘。习惯性、功能性便秘 清热剂 牛黄解毒丸(片) 清热解毒 火热内盛 不宜久服 黄连上清丸 清热散风,泻火止痛 风热上攻 肺胃热盛 牛黄上清丸 清热泻火 散风止痛 热毒内盛 风火上攻 清胃黄连丸 清胃泻火,解毒消肿 肺胃火盛 双黄连口服液(颗粒)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外感风热感冒 板南根颗粒 清热解毒 凉血利咽 肺胃热盛 咽痛肿、腮腺炎 扁桃体炎 银黄片 清热疏风 利咽解毒 外感风热 肺胃热盛 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 抗病毒颗粒 清热解毒 病毒感冒 茵栀黄口服液 清热解毒 利湿退黄 湿热毒邪内蕴所致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 利胆片 清热止痛 胆道疾患、胸胁及胃腹部疼痛、按之痛剧 茵陈五苓丸 清湿热 利小便 肝胆湿热、脾肺蕴藉所致的湿热黄疸 复方黄连素片 清热燥湿 行气止痛 止泻止痢 大肠湿热 赤白下痢 香连丸 清热化湿 行气止痛 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 温里剂 附子理中丸 温中健脾 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肢冷便溏。含附子,用药后血压增高、头痛心悸,应立即停药。 香砂养胃丸 温中和胃 胃阳不足、湿阻气滞胃痛、痞满 良附丸 温胃理气 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涨满。 温胃苏胶囊 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湿热中阻、胃大出血忌用。 小建中颗粒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脾胃虚寒、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糖尿病慎用 止咳平喘剂 通宣理肺丸 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风寒束表、肺气不宣的感冒咳嗽 桂龙咳喘宁胶囊 降气平喘,止咳化痰 外感风寒、痰湿阻肺 半夏露糖浆 止咳化痰 咳嗽痰多,支气管炎 杏仁止咳糖浆 化痰止咳 痰浊阻肺、咳嗽痰多,急慢支。 蛇胆川贝液 清肺、止咳,除痰 肺热咳嗽、痰多 蛇胆川贝枇杷膏 润肺止咳,祛痰定喘 外感风热 咳嗽痰多、胸闷、气喘 橘红片(丸) 清肺,止咳,化痰。 咳嗽痰多 痰不易出、胸闷口干、急慢支、哮喘 养阴清肺丸 养阴润燥,清肺利咽 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 参贝北瓜膏 平喘化痰,润肺止咳,补中益气 哮喘气急、肺虚咳嗽、痰多津少 蛤蚧定喘丸 滋阴清肺,止咳平喘 肺肾两虚、阴虚肺热。咳嗽新发者忌用,脾胃虚寒、高血压、心脏病、青光眼患者慎用。 固本咳喘片 益气固表,健脾补肾 脾虚痰盛、肾气不固,慢支、肺气肿、支气管哮喘 苏子降气丸 降气化痰 痰多色白、咳嗽喘促、气短胸闷、动则气喘 化痰剂 二陈丸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痰湿停滞 咳嗽痰多、胸脘胀满、恶心呕吐 急支糖浆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急慢支 复方鲜竹沥液 清热,化痰,止咳 痰热咳嗽 痰黄粘稠 牛黄蛇胆川贝散 清热,化痰,止咳 外感咳嗽中的热痰、燥痰咳嗽 清气化痰丸 清肺,化痰 痰热阻肺 咳嗽痰多、痰黄粘稠、胸腹满闷 清肺抑火丸 清肺止嗽,化痰通便 痰热阻肺 强力枇杷露 养阴敛肺,止咳祛痰 支气管炎咳嗽 含罂粟 克咳胶囊 止咳,定喘,祛痰 咳嗽喘急气短 含罂粟 止咳橘红丸 清肺,止咳,化痰 痰热阻肺 咳嗽痰多、胸满气短、咽干喉痒 川贝止咳露 止嗽祛痰 肺热咳嗽、痰多色黄 二母宁嗽丸 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燥热蕴肺 治咳川贝枇杷露 镇咳祛痰 感冒及支气管炎咳嗽 蜜炼川贝枇杷膏 清热润肺 止咳平喘 理气化痰 肺燥咳嗽,痰多、胸闷、咽喉痛痒、声音沙哑 枇杷止咳颗粒 止嗽化痰 咳嗽支气管炎 含罂粟 小青龙合剂 解表化饮,止咳平喘 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稀(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祛痰止咳颗粒 健脾燥湿 祛痰止咳 慢支及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肺心病所致的痰多、咳嗽喘息 杏苏止咳糖浆 宣肺气 散风寒 镇咳祛痰 感冒风寒、咳嗽气逆 镇咳宁糖浆 止咳 平喘 祛痰 风寒束肺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蛇胆陈皮胶囊 理气化痰,祛风和胃 痰浊阻肺、肺失和降,咳嗽、呕逆 开窍剂 清开灵颗粒(口服液) 清热解毒 镇静安神 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急支 安宫牛黄片 清热解毒 镇惊开窍 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中风昏迷、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 紫雪散 清热开窍 止痉安神 热入心包、热动肝风 牛黄清心丸(局方) 清心化痰 镇惊祛风 风痰阻窍 苏合香丸 芳香开窍 行气止痛 痰迷心窍 中暑、心胃气痛 礞石滚痰丸 逐痰降火 痰火扰心 固涩剂 缩泉丸 补肾缩尿 肾虚小便频数、夜卧遗尿 金锁固精丸 固肾涩精 肾虚不固、遗精滑泄、神疲乏力 四肢酸软、腰痛耳鸣 锁阳固精丸 温肾固精 肾阳不足 固本益肠片 健脾温肾,涩肠止泻 脾虚或脾肾阳虚所致的慢性泄泻 固涩肠止泻丸 调和肝脾 涩肠止泻 肝脾不和,泻痢腹痛,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涩肠止泻散 收敛止泻 健脾和胃 脾胃气虚泄泻,急慢性肠炎、过敏性肠炎、消化不良、肠功能紊乱。急性腹泻首剂加倍 四神丸 温肾散寒 涩肠止泻 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 安神剂 天王补心丹 滋阴养血 补心安神 心阴不足 柏子养心丸 补气养血安神 心气虚寒 养血安神丸 养血安神 头眩、失眠多梦、心悸头晕 安神健脑液 益气养血,滋阴生津,养心安神 气血两亏、阴津不足 安神补脑丸 生精补髓 益气养血 强脑安神 肾精不足、气血两亏 安神补心丸 养心安神 心血不足、虚火内扰 枣仁安神丸 养血安神 心血不足 解郁安神颗粒 舒肝解郁,安神定志 情志不舒、肝郁气滞等精神刺激,更年期综合症、神经官能症 朱砂安神丸 清心养血 镇惊安神 胸中烦热、心悸不宁、失眠多梦 泻肝安神丸 清肝泻火、重镇安神 失眠、心烦、惊悸、神经衰弱 补虚剂 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不宜与藜芦、感冒药同服。空腹、饭前或进食时服用 参苓白术散 健脾胃,益肺气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忌藜芦、皂角、五灵脂、茶和白萝卜 ,感冒药 参芪片 补益元气 气虚体弱、四肢无力 香砂六君丸 益气健脾,和胃 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便溏 薯蓣丸 调理脾胃,益气和营 气血两虚、脾肺不足的虚劳、胃脘痛、痹症、经闭、月经不调。忌藜芦、皂角、五灵脂、茶和白萝卜 当归补血口服液 补养气血 身体虚弱、气血两亏 八珍颗粒 补气益血 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人参养荣丸 温补气血 心脾不足、气血两虚、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 忌藜芦、皂角、五灵脂、茶和白萝卜 ,感冒药 归脾丸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心脾两虚 人参归脾丸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心脾两虚 气血不足 脾不统血 崩漏 带下 便血 十全大补膏(丸) 温补气血 气血两虚 六味地黄丸 滋阴补肾 肾阴亏损 知柏地黄丸 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 左归丸 滋肾补阴 真阴不足 大补阴丸 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 咳嗽咯血 麦味地黄丸 滋肾养肺 肺肾阴亏 杞菊地黄丸 滋肾养肝 肝肾阴亏 河车大造丸 滋阴清热、补肾益肺 肺肾两亏、虚劳咳嗽 金匮肾气丸 温补肾阳 化气行水 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四神丸 温肾散寒 涩肠止泻 肾阳不足所致泄泻 桂附地黄丸 温肾补阳 肾阳不足,肢体水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咳嗽、消渴(忌赤石脂) 五子衍宗丸 补肾益精 肾虚精亏 济生肾气丸 温肾化气 利水消肿 肾阳不足、水湿内停 水肿、小便不利、痰饮咳喘 消渴丸 滋肾养阴 益气生津 气阴两虚的消渴 忌藜芦、皂角、五灵脂、茶和白萝卜 生脉饮 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红参 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 和解剂 小柴胡颗粒 疏肝和胃 散热解表 外感病邪犯少阳(风寒感冒、肝火偏盛、肝阳上亢者忌服) 逍遥丸 疏肝健脾 养血调经 肝郁脾虚 加味逍遥丸 疏肝清热 健脾养血 肝郁血虚、肝脾不合(脾胃虚寒、脘腹冷痛、便溏者忌服) 柴胡疏肝丸 舒肝理气 消胀止痛 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护肝片 舒肝理气 健脾消食 降低ALT,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左金丸 疏肝,和胃,泻火,止痛 肝火犯胃 加味左金丸 疏肝,和胃 嗳气吞酸、胃痛少食 (肝寒犯胃、体虚无热者不宜) 疏肝和胃口服液 舒肝解郁,和胃止痛 肝胃不和(肝胃郁火所致胃痛、肋痛忌服) 理气剂 气滞胃痛颗粒 舒肝理气 和胃止痛 肝郁气滞 胸痞胀满、胃脘胀痛 胃苏颗粒 理气消胀,和胃止痛 气滞型胃脘痛,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 越鞠丸 理气解郁 宽中除满 胸脘痞闷、腹中胀满 饮食停滞 嗳气吞酸 胃逆康胶囊 疏肝泄热,和胃降逆,制酸止痛 肝胃不和郁热证,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轻度腹泻) 木香顺气丸 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脘腹胀痛 恶心嗳气.气机郁滞、肝气犯胃的胃痛窜走。空腹用温开水服 疏肝平胃丸 舒肝,消滞 胸胁胀满 倒饱嘈杂 呕吐酸水 胃脘疼痛 食滞不消 沉香舒气丸 舒气化郁,和胃止痛 肝郁气滞 肝胃不和。含五灵脂,忌人参 三九胃泰颗粒 消炎止痛 理气健胃 浅表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 元胡止痛片 理气,活血,止痛 气滞血瘀 胃痛胁痛痛经。皮疹胸闷、憋气等过敏 理血剂 复方丹参片 活血化瘀 理气止痛 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服后胃部不适,饭后半小时内服药可缓解 血府逐瘀丸 活血祛瘀 行气止痛 淤血内阻 空腹用红糖水服 麝香保心丸 芳香温通 益气强心 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 冠心苏合丸 理气 宽胸 止痛 寒凝气滞、心脉不通所致的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皮疹) 速效救心丸 行气活血 祛瘀止痛 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口腔溃疡、口唇肿胀、急性荨麻疹、全身皮疹) 地奥心血康胶囊 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 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缺血。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淤血内阻之胸痹、胸闷、胸痛(头晕、头痛,可自行缓解。少数患者空腹服用,胃肠不适,可改为饭后服用) 通心络胶囊 益气活血 通络止痛 冠心病心绞痛属心气虚乏、血瘀阻络证,气虚血瘀阻络型中风。(胃部不适) 槐角丸 清肠疏风 凉血止血 血热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三七胶囊 散瘀止血 消肿止痛 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消导化积 保和丸 消食导滞,和胃 食积停滞 糖尿病慎用颗粒 枳实导滞丸 消食导滞 清利湿热 饮食积滞 湿热内阻 香砂枳术丸 健脾开胃,行气消痞 脾虚气滞 六味安消散 和胃健脾,消积导滞,活血止痛 脾胃不和 积滞内停 沉香化滞丸 理气化滞 食积气滞所致的胃痛含五灵脂,忌人参 槟榔四消丸 消食导滞,行气泄水 食积痰饮、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脾胃虚弱及老年习惯性便秘不宜)含五灵脂,忌人参 健脾丸 健脾开胃 脾胃虚弱 开胃山楂丸 健脾胃,助消化 饮食积滞 健胃消食片 健胃消食 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 加味保和丸 健脾理气,利湿和中 饮食不消、胸膈满闷、嗳气呕恶(湿热中阻者忌用) 开胃健脾丸 开胃健脾 脾胃不和 治风剂 川芎茶调散 疏风止痛 外感风邪头痛 正天丸 疏风活血,通络止痛 外感风邪、瘀血阻络所致头痛、神经性头痛。ALT升高、口苦、口干、腹痛腹泻 通天口服液 活血化瘀 祛风止痛 瘀血阻滞、风邪上扰所致偏头痛 大活络丸 祛风止痛 除湿豁痰 舒筋活络 缺血性中风所致的偏瘫、风湿痹症(风湿关节炎)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行走不便、胸痹心痛(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都梁丸 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风寒之邪所致的鼻塞不通、偏正头痛、或伴寒热 芎菊上清丸 清热解毒,散风止痛 外感风邪 偏正头痛 牙、喉痛 清眩丸 散风清热 风热头晕目眩、偏正头痛、鼻塞牙痛 松龄血脉康胶囊 平肝潜阳 镇心安神 肝阳上亢 高血压、原发性高血脂 天麻钩藤颗粒 平肝息风 清热安神 肝阳上亢 高血压 牛黄降压片 清心化痰 平肝安神 心肝火旺、痰热壅盛。高血压(腹泻忌用) 脑力清丸 平肝潜阳,醒脑安神 肝阳上亢 高血压 全天麻胶囊 平肝 息风 止痉 肝风上扰 外感头痛眩晕忌 脑血栓片 活血化瘀 醒脑通络 潜阳息风 瘀血阻络、肝阳上亢所致中风先兆;脑血栓,具预防治疗作用 华佗再造丸 活血化瘀 化痰通络 行气止痛 痰瘀阻络之中风恢复期、后遗症。白菊花蜜糖水服 天麻头痛片 养血祛风,散寒止痛 风寒、血瘀、血虚头痛 眩晕宁片 健脾利湿,益肝补肾 痰湿中阻、肝肾不足的头晕 祛湿剂 五苓散 温阳化气 利湿行水 阳不化气、水湿内停的水肿,阴虚津液不足口渴、小便不利者不宜。 复方金钱草颗粒 清热利湿 利尿排石 消炎止痛 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属湿热下注者 排石颗粒 清热利水 通淋排石 下焦湿热的石淋 脾虚便溏及孕妇慎用。 萆薢分清丸 分清化浊 温肾利湿 肾不化气、清浊不分 小便频数、时下白浊 癃闭苏胶囊 温肾化气 清热通淋 活血化瘀 散结止痛 肾气不足、湿热瘀阻的癃闭,不良反应:口渴、胃部不适、轻度腹泻、不影响继续服药 野菊花栓 抗菌消炎 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 热淋清颗粒 清热泻火 利水通淋 热淋 石琳通片 清热利尿 通淋排石 湿热下注的热淋、石淋,肾盂肾炎 血脂康胶囊 除湿祛痰 活血化瘀 健脾消食 脾虚痰瘀阻滞、高脂血及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血管疾病辅助治疗。不良反应:胃肠不适、血清氨基转移酶和肌酸磷酸激酶升高、乏力、头晕、头痛、肌痛、皮疹、胆囊痛、水肿、眼结膜充血、泌尿道刺激症状。 外科用药 消炎利胆片 清热 祛湿 利胆 肝胆湿热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去腐生肌 湿热瘀阻,痔疮、肛裂 消痔软膏 凉血止血,消肿止痛 炎性、血栓性外痔、I II期内痔瘀阻或湿热壅滞 地榆槐角丸 疏风润燥、凉血泻热 脏腑实热、大肠火盛、肠风便血、痔疮肛瘘、湿热便秘、肛门肿痛 季德胜蛇药片 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毒蛇、毒虫咬伤 内服外用 连翘败毒丸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疮疖溃烂、灼热、流脓流水、丹毒疱疹、疥癣痛痒 金花消痤丸 清热泻火,解毒消肿 肺胃热盛 痤疮等 当归苦参丸 凉血,祛湿 血燥湿热头面生疮、粉刺疙瘩、湿疹刺痒、酒渣鼻赤 湿毒清胶囊 养血润燥,化湿解毒 皮肤瘙痒属血虚湿蕴皮肤者 如意金黄散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热毒蕴滞肌肤疮疡肿痛、丹毒流注 口腔溃疡散 消溃止痛 复发性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溃疡 内消瘰丸疬 软坚散结 瘰疬痰核或肿或痛 妇科用药 理血剂 妇科十味片 养血疏肝,调经止痛 血虚肝郁 月经不调、痛经、月经前后诸证 加味消遥丸 疏肝清热 健脾养血 肝郁血虚 肝脾不和 妇科得生丸 解郁调经 肝气不舒 益母草膏(颗粒) 活血调经 行气止痛 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净,产后出血时间过长、子宫复旧不全 复方益母草膏(安坤益母草膏) 调经养血,化瘀生新 血瘀气滞月经不调、经行腹痛、量少色暗 调经活血片 调经活血,行气止痛 月经不调、经行腹痛 调经丸 理气和血,调经止痛 气郁血滞、月经不调、经行腹痛 七制香附丸 开郁顺气、调经养血 气滞经闭,胸闷气郁、两胁胀痛、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腹内作痛、湿寒白带。忌藜芦、皂角、五灵脂、茶、白萝卜 固经丸 滋阴清热,固经止带 阴虚血热、月经先期、量多、色紫暗、赤白带下 痛经丸 温经活血 调经之痛 下焦寒凝血瘀痛经、月经不调 含五灵脂,忌人参 妇女痛经丸 活血,调经,止痛 气血凝滞、小腹胀痛、经期腹痛 含五灵脂,忌人参 调经止痛丸 补气活血,调经止痛 月经后错、量少、经期腹痛(有生育要求者、行经当日开始服药) 清热剂 妇科千金片 清热除湿,益气化瘀 湿热瘀阻的带下、腹痛,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慢性宫颈炎 抗妇炎胶囊 活血化瘀,清热燥湿 湿热 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 盆炎净颗粒 清热利湿 和血通络 调经止带 湿热下注、白带过多、盆腔炎 妇炎康片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附件炎、盆腔炎、阴道炎、膀胱炎、阑尾炎、尿路感染 经带宁胶囊 清热解毒 除湿止带 调经之痛 热毒瘀滞妇科诸证 白带丸 清热 除湿 止带 湿热下注带下 三金片 清热解毒 利湿通淋 益肾 下焦湿热淋证、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 千金止带丸 健脾补肾,调经止带 脾肾两虚 月经不调、带下 扶正剂 艾附暖宫丸 理气养血,暖宫调经 血虚气滞 下焦虚寒 月经不调、痛经 女金丸 益气养血,理气活血,止痛 气血两虚月经不调 定坤丸 滋补气血、调经疏郁 气血两虚、气滞血瘀 四物合剂 养血调经 血虚月经不调 妇康宁片 调经养血、理气止痛 气血两亏 经期腹痛(有生育要求者、行经当日开始服药) 八珍益母丸(胶囊) 益气养血,活血调经 气血两虚兼血瘀 月经不调 乌鸡白凤丸 补气养血,调经止带 气血两虚 忌藜芦、皂角、五灵脂、茶、白萝卜 含五灵脂,忌人参 当归养血丸 益气养血调经 气血两虚 月经不调 更年安片 滋阴清热 除烦安神 肾阴虚所致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宁心胶囊 滋阴清热,安神除烦 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属阴虚火旺 腹痛胃胀,饭后服药或停药 散结剂 乳癖消片 软坚散结 活血消痈 清热解毒 痰热互结 眼科用药 清热剂 明目上清片 清热散风,明目止痛 暴发火眼 红肿作痛,头晕目眩,眼脸刺痒、大便燥结、小便赤黄(年老体弱,白内障忌服) 明目蒺藜丸 清热散风,明目退翳 上焦火盛 云蒙障翳 拔云退翳丸 散风清热,退翳明目 风热所致目翳外障、视物不清、隐痛流泪 麝珠明目滴眼液 消翳明目 老年性初中期白内障。(球结膜充血、水肿) 珍视明滴眼液 清热解痉,去翳明目 肝阴不足、肝气偏盛,假性近视、青光眼 扶正剂 明目地黄丸 滋肾 养肝 明目 肝肾阴虚 视物模糊 暴发火眼忌用 杞菊地黄丸 滋肾养肝 肝肾阴亏 视物昏花 石斛夜光丸 滋阴补肾,清肝明目 肝肾两亏、阴虚火旺,早期老年白内障 耳鼻喉科用药 耳病 耳聋左慈丸 滋肾平肝 肝肾阴虚 耳鸣耳聋 鼻病 鼻炎康片 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消肿止痛 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操作机器、高空作业,服药后胃部不适、停药可消 藿丹片(丸) 芳香化浊、通鼻窍、去肝胆之火;消除减轻浓涕,鼻塞和头痛的功能。(片:鼻炎、鼻窦炎;丸:湿热内蕴、胆经火郁的鼻塞流涕头痛) 鼻炎滴剂 散风,清热,通窍 风热蕴肺型急、慢性鼻炎 外用 辛夷鼻炎丸 祛风,清热,解毒 热证 鼻炎 鼻炎片 祛风宣肺,清热解毒 急慢性鼻炎风热蕴肺证 鼻窦炎口服液 疏散风热,清热利湿,宣通鼻窍 风热犯肺、湿热内蕴 咽喉病 黄氏响声丸 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 风热外束、痰热内盛 桂林西瓜霜(胶囊、含片)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风热上攻 肺胃热盛 咽炎、扁桃体炎、牙龈炎、轻度烫伤 西瓜霜润喉片 清音利咽,消肿止痛 含服 口腔、咽喉、牙龈、扁桃体 复方草珊瑚含片 疏风清热,消肿止痛,清利咽喉 外感风热喉痹 含服 利咽解毒颗粒 清肺利咽,解毒退热 外感风热 咽痛咽干 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 复方南板蓝根颗粒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腮腺炎,咽炎,乳腺炎,疮疖、热毒内盛 清咽丸 清热利咽,生津止咳 肺胃热盛。妇女忌服 铁笛丸 润肺利咽,生津止渴 阴虚肺热津亏 金果含片 养阴生津,清热利咽 肺热阴伤 恶心上腹不适 骨伤科药 接骨七厘片 活血化瘀 接骨止痛 跌打损伤 续筋接骨 血瘀疼痛 温开水黄酒服 伤科接骨片 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舒筋壮骨 跌打损伤 骨折患者需复位后配和使用 含马钱子 温开水黄酒服 云南白药胶囊 化瘀止血 活血止痛 解毒消肿 跌打损伤、出血、皮肤感染性疾病 闭合性骨折 变态反应 云南白药酊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风湿麻木、筋骨及关节疼痛 云南白药膏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疼痛 云南白药气雾剂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肌肉酸痛及风湿疼痛。外用 活血止痛散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温开水温黄酒服 舒筋活血丸 舒筋通络 活血止痛 跌打损伤,瘀血疼痛 闪腰岔气 黄酒或温开水服 含马钱子 颈舒颗粒 活血化瘀 温经通窍止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瘀血阻络证 跌打丸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闪腰岔气 狗皮膏 祛风散寒 活血止痛 风寒湿邪、气血瘀滞的痹症,寒湿瘀滞的脘腹冷痛、行经腹痛、带下、积聚痞块 红药气雾剂 活血逐瘀,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局部瘀血肿胀、筋骨疼痛 麝香壮骨膏 镇痛 消炎 风湿痛、关节 腰 神经 肌肉痛 扭伤挫伤(皮肤发痒) 仙灵骨葆胶囊 滋补肝肾 活血通络 强筋壮骨 肝肾不足 瘀血阻络的骨质疏松 养血荣筋丸 养血荣筋 祛风通络 跌打损伤日久引起的筋骨疼痛等陈旧性疾患 强力天麻杜仲丸 散风活血 舒筋止痛 中风所致的筋脉痛、肢体麻木、行走不便、腰腿酸痛、头痛头晕 尪痹颗粒 补肝肾 强筋骨 祛风湿 通经络 久痹体虚 类风湿关节炎 益肾蠲痹丸 温补肾阳 益肾壮督 搜风剔邪 蠲痹通络 类风湿关节炎(含马兜铃酸,皮肤瘙痒过敏、口感便秘、胃脘不适) 追风透骨丸 祛风除湿 通经活络 散寒之痛 风寒湿痹,肢节疼痛、肢体麻木 独活寄生丸 养血舒筋 祛风除湿 风寒湿痹 腰膝冷痛 屈伸不利 天麻片 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 补益肝肾 风湿瘀阻、肝肾不足痹病 二妙丸 燥湿清热 湿热下注 儿科用药 治感冒类药 小儿感冒颗粒 疏风解表 清热解毒 流感 小儿感冒宁糖浆 疏散风热 清热止咳 感冒,汗出不爽 小儿退热口服液 疏风解表 解毒利咽 感冒 咽喉肿痛、痄腮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清热解毒 泻火利咽 高热、大便干结 金银花露 清热解毒 小儿痱毒,暑热口渴 治咳嗽类药 健儿清解液 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消滞和中 口腔糜烂,咳嗽、食欲不振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清热解毒 宣肺化痰 热邪犯于肺胃 儿童清肺口服液 清肺解表 止嗽化痰 风寒外束、肺经痰热 小儿止咳糖浆 润肺清热 止嗽化痰 内热发烧、咳嗽黄痰、腹满便秘、久嗽痰盛 治积滞类药 小儿消食片 消食化滞 健脾和胃 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疳积 健儿消食口服液 健脾益胃 理气消食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手足心热,自汗乏力 健脾消食丸 健脾 消食 化积 脾胃不建乳食停滞,面黄肌瘦,大便不调 治厌食症类药 小儿化食口服液 消食化滞,泻火通便 胃热停食,肚腹胀满,恶心呕吐。 肥儿宝颗粒 利湿消积 驱虫助食 健脾益气 小儿疳积,暑热腹泻,纳呆自汗 健儿口服液 健脾开胃 促进消化 增强食欲 儿童消化不良,腹泻、厌食,消瘦,疳积。 治脾虚泄泻类药 启脾丸 健脾和胃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稀。忌藜芦、皂角、五灵脂、茶和白萝卜 龙牡壮骨颗粒 强筋健骨 和胃健脾 佝偻病 软骨病 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 注:"藏药"部分,教材没有。大家看一下就好了,不要求记忆。 藏药 七十味珍珠丸 开窍醒神 镇惊醒神 活血通络 二十五松石丸 疏肝解郁 利胆退黄 消炎解毒 二十五珊瑚丸 醒脑开窍 舒筋通络 化瘀止痛 六味安消散 和胃健脾 导积消滞 仁青芒觉 解毒消炎 降水通淋 祛腐生肌 利尿消肿 仁青常觉 消炎解毒 健脾和胃 活血消肿 止痛 佐珠达西 疏肝健胃 消肿散结 解毒止痛 七味红花殊胜丸 清热消炎 保肝利胆 退黄止痛 五味岩精丸 清肝泄热 利胆退黄 二十五味鬼臼丸 祛风镇痛 调经止血 补气养血 洁白丸 健脾和胃 止痛止吐 大月晶丸 消炎解毒 和胃止酸 消食化痞 十三味鹏鸟丸 消炎止痛 疏通经络 开窍醒神 三十五味沉香丸 清瘟泄热 宽胸益肺 祛风通痹 十三味冥丸 清热解毒 理气通淋 (前列腺炎) 降脂丸 清血除脂 二十九味能消散 祛寒化痞 消食 调肝益肾 十一味金色丸 清热解毒 化瘀 (胆囊炎) 十味黑冰片丸 温胃消食 破积利胆 八味沉香散 宁心安神 志嘎汗散 清热解毒 消炎(小儿流感 、脑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投稿邮箱: 养胃、气血不足、高血压、白发、过敏、泡脚、脱发、薏米、贫血(补血)、咽炎、养胃、脾虚、洗澡、口腔溃疡、口臭、宫寒、薏仁粥的功效、调理脾胃、感冒、咳嗽、打嗝、失眠、怕冷、手脚冰冷、腰痛、喉咙肿痛、祛湿、补肾、身高体重表、蔬菜搭配禁忌、裸睡、手指按摩、痘痘、颈椎病、心血管病、祛斑、补血、瘦腿、安全期、胸部自检、体寒、痛经、减肥、两性问题、内分泌问题、妇科问题、健康测试、体质测试、标准三围测试(三围)、身体质量指数自测、标准体重 诊断:手诊、舌诊、望诊、肾阳虚、肾阴虚、 穴位:肾俞穴、睛明穴、人眼穴位图、眼部穴位、足三里穴、云门穴、解溪穴、天柱穴、太渊穴、关元穴、涌泉穴、 原网页已经由ZAKER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查看原文

}

  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用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外面起着去氧化、贮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作用。肝脏是最主要的药物代谢器官,当肝脏出现成绩对身材 的损伤就会十分大,所以需求大师引起重视,积极护肝。而玉林鸡骨草就是不错的选择,是目前大多数人比较信赖的产品,而一些不了解的人更关注玉林鸡骨草价格几多,上面我们就通过文章内容一同了解一下吧。

  玉林鸡骨草治疗肝脏疾病效果好!

  肝胆用药中化学药多为抗病毒类,感染者需长期服用以待HBeAg转阴,但具有一定反作用;中成药以疏肝清热为主,此中单方针对肝脏未能肝胆相照,或为寒凉药材有伤脾胃。鸡骨草胶囊,独家品种,疏肝、清肝、护肝,肝胆相照,去湿热、更彻底。乙肝疾病治疗结合抗病毒化合药疗程运用,有助排毒提高转阴率,缩短化学药服用周期,低落 副作用。

  鸡骨草胶囊具有疏肝利胆、清热解毒的功效,身分 有三七、人工牛黄、猪胆汁、牛至、毛鸡骨草、白芍、大枣、栀子、茵陈、枸杞子。用于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炎属肝胆湿热证者。

  毛鸡骨草是道地药材药效好,而且我们有自己的种植基地,药材质量有保证。君药是符合 治疗要点,疾速退黄利湿,臣药清热解毒祛湿凉血,有助减轻湿热毒素带来的疼痛等症状(炎症);佐使药养血益气有助于肝脏恢复气血运行,有助推动废料排挤 ,同时另有 护肝的功效。

  不仅如斯,经常饮酒的人群应该配合使用玉林鸡骨草胶囊等药物。壮药四宝之一的复方鸡骨草胶囊是由鸡骨草、枸杞子、牛至、白芍、人工牛黄、栀子、猪胆汁、大枣、三七和茵陈等多种中药成分组成。其主要成分鸡骨草能够有效止痛、散瘀疏肝,栀子可以解毒凉血、除烦泻火、利湿清热,茵陈有效退黄利胆,除湿清热。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复方鸡骨草胶囊清热利湿,减轻肝脏负荷,维护肝细胞再生才能,加强了肝脏中存在的两种解酒酶的活力。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把酒精分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掉。复方鸡骨草胶囊中的红枣和白芍,具备养血柔肝的功效,治养合一,胆囊炎什么症状。

  那么,玉林鸡骨草价钱多少?

  为了方便大家购买,玉林复方鸡骨草胶囊在各地的正轨药店都有售卖,因地区的不同,价格可能存在差异,但是正规药店受国度部门羁系 ,药品价格天然公道合理,胆囊炎什么症状。于此同时,大师也可以到玉林湿毒清片的官网(/)停止了解,客服职员 会给您专业的解答各种问题。

  以上内容便是 针对“玉林鸡骨草价格多少”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理解。想要保护肝脏除了积极用药以外,生活中还需求看重 健康饮食,避免清淡、少量饮酒对肝脏造成伤害。胆囊炎什么症状。

}

别名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其也可入药。9~11 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根夏秋采挖,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鉴别(1)本品粉末红棕色。果皮石细胞类长方形;果皮纤维细长,梭形,直径约10μm,长约至 110μm,常交错、斜向镶嵌状排列; 含晶石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17~31μm,壁厚,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直径约8μm。种皮石细胞黄色或淡棕色,长多角形、长方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60~112μm,长至230μm,壁厚,纹孔甚大,胞腔棕红色。草酸钙簇晶直径19~34μm。

(2)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ml,置水浴中加热3 分钟,滤过。取滤液5 滴,置蒸发皿中,蒸干,加硫酸1 滴,即显蓝绿色,迅速变为褐色,继转为紫褐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75%乙醇10ml,置温水浴中浸 2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栀子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5: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5→10)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nm。理论板数按栀子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栀子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0.1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 H 第一法)],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2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栀子苷(C17H24O10)不得少于1.8%。

炮制栀子:除去杂质,碾碎。

炒栀子:取净栀子,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黄褐色。

归经归心、肺、三焦经。

功能主治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根: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用法用量6~9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根1~2两。

备注(1)用于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症。栀子善能泻火泄热而除烦。在外感热病的气分症初期,见有发热、胸闷、心烦等症,可用栀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热、除烦解郁。如属一切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燥、神昏谵语等症,可用本品配黄连等泻火而清邪热。

(2)用于热毒、实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肿痛和疮疡肿毒等症。山栀又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作用,用治血热妄行,常与生地、侧柏叶、丹皮等配伍;治目赤肿痛,可与菊花、石决明等配伍;治疮疡肿毒,可与黄连、银花、连翘等同用。

(3)本品又能泄热利湿,可用于湿热郁颉所致的黄疸、面目皮肤发黄、疲倦、饮食减少等症,常与黄柏、茵陈蒿等同用。又用生栀子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服,有消肿活络的作用,可用于跌仆损伤、扭挫伤、皮肤青肿疼痛等症,为民间常用的“吊筋药”,尤其适用于四肢关节附近的肌肉、肌腱损伤。

(4)栀子,一名山栀,轻清上行,能泻肺火,去肌表热,在外感热病、表里有热之际,能起双解的作用;本品苦寒泄降,又能泄三焦火,凉血清心热,可用于热病心烦;血热妄行及热淋尿血等症。故山栀既能清气分热,又能清血分热。至于泄热利湿,可用治黄疸,也是它的特长。本品配黄芩,能泻肺火;再加淡豆豉,能双解表里之热,配以黄芩,能泻三焦火、清心热;配以生地、丹皮,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吐衄尿血;配以黄柏、茵陈,能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过去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山栀皮去肌表热、山栀仁清心热的用法,现在上海地区已予简化,均用整个栀子,不再分栀皮、栀仁。

别名木丹(《本经》),鲜支(《上林赋》),卮子(《汉书》孟康注),支子(《本草经集注》),越桃(《别录》),山栀子(《药性论》),枝子(《唐本草》),小卮子(《本草原始》),黄鸡子(《广西中药志》),黄荑子(《闽东本草》),黄栀子(《江苏药材志》)。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果实。10月间果实成熟果皮虽黄色时采摘,除去果柄及杂质,晒干或烘干。亦可将果实放入沸水(略加明矾)中烫,或放入蒸笼内蒸半小时,取出,晒干。

原形态山栀(《药性论》),又名:林兰(《谢康乐集》)。

常绿灌木,高0.5~2米,幼枝有细毛。叶对生或三叶轮生,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4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全缘,两面光滑,基部楔形;有短柄;托叶膜质,基部合成一鞘。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大形,白色,极香;花梗极短,常有棱;萼管卵形或倒卵形,上部膨大,先端5~6裂,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冠旋卷,高脚杯状,花冠管狭圆柱形,长约3毫米,裂片5或更多,倒卵状长圆形;雄蕊6,着生花冠喉部,花丝极短或缺,花药线形;子房下位1室,花柱厚,柱头棒状。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有翅状纵梭5~8条,长2.5~4.5厘米,黄色,果顶端有宿存花萼。花期5~7月。果期8~11月。

本植物的根(栀子花根)、叶(桅子叶)、花(栀子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常生于低山温暖的疏林中或荒坡、沟旁、路边。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福建、台湾等地。主产浙江、江西、湖南、福建;此外,四川、湖北、云南、贵州、江苏、安徽、广东、广西、河南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果实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1~4.5厘米,粗0.6~2厘米。表面深红色或红黄色,具有5~8条纵棱。顶端残存萼片,另一端稍尖,有果柄痕。果皮薄而脆,内表面红黄色,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内有多数种子,粘结成团。种子扁圆形,深红色或红黄色,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浸入水中,可使水染成鲜黄色。气微,味淡微酸。以个小、完整、仁饱满、内外色红者为佳。个大、外皮棕黄色、仁较瘪、色红黄者质次。

化学成分含黄酮类栀子素、果胶、鞣质、藏红花素、藏红花酸、D-甘露醇、廿九烷、β-谷甾醇。另含多种具环臭蚁醛结构的甙:栀子甙、去羟栀子甙泊素-1-葡萄糖甙,格尼泊素-1-β-D-龙胆二糖甙及小量的山栀甙。

栀子水提取液及醇提取液给予家兔口服,对输胆管导出的胆汁量及固形成分无影响,但有人用同样制剂注射于家兔,15~30分钟胆汁分泌开始增加,持续1小时以上。给兔静脉注射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钠后,胆汁分泌量增加。栀子水煎剂或冲服剂给人口服后作胆囊拍片,证明服药后20及40分钟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家兔总输胆管结扎后,口服栀子水提取液则血中胆红素减少,用药愈多,减少愈显着(如结扎后每隔24小时口服1次,则结果甚为明显),尤其连续服用适量药物以后结扎,所得效果最佳,醇提取液亦具有相同的作用,但较水提取液作用稍弱。桅子醇提取液注射于家兔,2小时血中胆红素较对照组稍增加,6小时后较对照组低,24~48小时后明显减少,藏红花素及藏红花酸钠亦有同样作用。在总胆管结扎的家兔,注射醇提取液,24小时末梢淋巴液中胆红素减少 ,藏红花素及藏红花酸钠亦有同样作用。栀子可用于胆道炎症引起的黄疸。

小白鼠皮下注射栀子流浸膏,使自发活动减少闭目、低头、肌肉松弛,并能对抗戊四氮的惊厥,而不能对抗士的宁的惊厥,但能减少其死亡率,以流浸膏灰分作对照则未见以上作用。也有用以消除失眠及过度疲劳者。栀子煎剂和醇提取液对麻醉或不麻醉猫、大白鼠和兔,不论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有持久性降压作用,挣脉住射降压迅速而维持时间短,其降压部位似在延脑副交感中枢。

栀子水漫液在试臂内对许兰氏黄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等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其水煎剂15毫克/毫升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在体外,栀子煎剂能使血吸虫停止活动,煎剂对细菌生长无抑制作用。

栀子醇提取液对家兔及大白鼠离体肠管平滑肌,低浓度兴奋,高浓度抑制。去羟栀子甙对小鼠有泻下作用,其提取物制成油膏,可加速软组织的愈合。

毒性小鼠急性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27.45克/公斤,皮下注射为31.79克/公斤,与镇静有效量比较,安全指数较小。

炮制生栀子: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碾碎过筛;或剪去两端。山栀仁:取净栀子,用剪刀从中间对剖开,剥去外皮取仁。山桅皮:即生栀子剥下的外果皮。炒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金黄色,取出,放凉。焦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凉。栀子炭: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须存性,取出,放凉。

《雷公炮炙论》:"凡使栀子,先去皮须了,取人,以甘草水浸一宿,漉出焙干,捣筛如赤金末用。"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医林纂要》:"苦酸,寒。"

归经入心、肝、肺、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大小肠、胃、膀胱六经。"

③《药品化义》:"入肺、胃、肝、胆、三焦、胞络六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凉血。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①《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②《本草经集注》:"解踯躅毒。"

③《别录》:"疗目热亦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④《药性论》:"杀蟅虫毒,去热毒风,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干,目赤肿痛。"

⑤《食疗本草》:"主瘖哑,紫癜风,黄疸积热心躁。"

⑥《医学启源》:"疗心经客热,除烦躁,去上焦虚热,治风。"

⑦《药类法象》:"治心烦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而小便不利。"

⑧朱震亨:"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

⑧《纲目》:"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

⑩《本草备要》:"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治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治黄疸型肝炎,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①《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

②《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复方①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栀子十四个(剖),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柜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伤寒论》栀子豉汤)

②治伤寒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剖),豉一升(绵裹)。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

③治伤寒身黄发热:肥栀子十五个(剖),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④治湿热黄疸:山栀四钱,鸡骨草、田基黄各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⑤治尿淋,血淋:鲜栀子二两,冰糖一两。煎服。(《闽东本草》)

⑥治小便不通:栀子仁二七枚,盐花少许,独颗蒜一枚。上捣烂,摊纸花上贴脐,或涂阴囊上,良久即通。(《普济方》)

⑦治急性胃肠炎,腹痛,上吐下泻:山栀三钱,盘柱南五味(紫金皮)根五钱,青木香二钱。上药炒黑存性,加蜂蜜五钱。水煎,分二次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⑧治口疮、咽喉中塞痛,食不得:大青四两,山栀子、黄柏各一两,白蜜半斤。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下蜜更煎一两沸,含之。(《普济方》栀子汤)

⑨治目赤:取山栀七枚,钻透,入煻灰火煨熟,以水一升半,煎至八合,去滓,人大黄末三钱匕,搅匀,食后旋旋温服。(《圣济总录》栀子汤)

⑩治胃脘火痛,大山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水一盏,煎七分,入生姜汁饮之。(《丹溪纂要》)

⑾治鼻中衄血:山栀子烧灰吹之。(《简易方论》)

⑿治肺风鼻赤酒齄:老山栀为末,黄蜡等分溶和。为丸弹子大。空心茶、酒嚼下。忌酒、炙煿。(《本事方》)

⒀治赤白痢并血痢:山栀子仁四七枚。锉,以浆水一升半,煎至五合,去滓。空心食前分温二服。(《圣济总录》栀子仁汤)

⒁治热水肿:山栀子五钱,木香一钱半,白术二钱半。细切,水煎服。(《丹溪心法》)

⒂治妇人子肿湿多:炒山栀子一合。为末,米饮吞下,或丸服。(《丹溪心法》)

⒃治折伤肿痛:栀子、白面同捣,涂之。(《濒湖集简方》)

⒄治火丹毒:栀子,捣和水调敷之。(《梅师集验方》)

⒅治火疮未起:栀子仁灰,麻油和封,惟厚为佳。(《千金方》)

⒆治疮疡肿痛:山栀、蒲公英,银花各四钱。水煎,日分三次服。另取生银花藤适量,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⒇治烧伤:栀子末和鸡子清浓扫之。(《救急方》)

(21)血淋涩痛。用生栀子末、滑石等分,葱汤送服。

(22)下泻鲜血。用栀子仁烧灰,水送服一匙。

(23)热毒血痢。用栀子十四枚,去皮,捣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疗效显著。亦可用水煎服。

(24)临产下简。用栀子烧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三钱。若上焦热,则连壳用。

(25)霍乱转筋,心腹胀满,吐泻不得。用栀子十几枚,烧过,研为末,熟酒送服。

(26)热病食劳复(按:指热病之后因饮食不慎或房事不慎而使旧病复发)。用栀子三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服下。须出微汗为好。

(27)小儿狂躁(蓄热在下,身热狂躁,昏迷不食)。用栀子仁七枚、豆豉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或吐或不吐,均有效。

(28)眼来肠秘。用山栀子七个,钻孔煨熟,加水一程式,煎至半升,去渣,放入大黄不三钱,温服。

(29)风痰头痛。用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30)火焰丹毒。用栀子捣烂和水涂搽。

(31)眉中练癣。用栀子烧过,研为末,调油敷涂。

各家论述①《本草衍义》:"仲景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治之。虚故不用大黄,有寒毒故也。栀子虽寒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亡津液,腑脏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物不可去。又治心经留热,小便亦涩,用去皮山栀子、火煨大黄、连翘、甘草(炙),等分,末之,水煎三钱服,无不利也。"

②《丹溪心法》:"山栀子仁,大能降火,从小便泄去。其性能屈曲下降,入所不知。亦治痞块中火邪。""大凡心膈之痛,须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气、口吃寒物而得病者,于初得之时,当与温散或温利之药。若曰病得之稍久则成郁,久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原病式》中备言之矣,着欲行温散温利,宁无助火添病耶!古方中多以山栀子为热药之向导,则邪易伏、病易退、正易复而病安。"

③《汤液本草》:"或用栀子利小便,实非利小便,清肺也,肺气清而化,膀胱为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气化而出也。栀子豉汤治烦躁,烦者气也,躁者血也,气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以治肺烦,用香豉以治肾躁。躁者,懊憹不得眠也。"

④《本草经疏》:"栀子,清少阴之热,则五内邪气自去,胃中热气亦除。面赤酒疱齄鼻者,肺热之候也,肺主清肃,酒热客之,即见是证,于开窍之所延及于面也,肺得苦寒之气,则酒热自除而面鼻赤色皆退矣。其主赤白癞疮疡者,即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之谓。疗目赤热痛,及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者,总除心、肺二经之火热也。此药味苦气寒,泻一切有余之火,故能主如上诸证。""栀子禀至苦大寒之气,苦寒损胃而伤血,凡脾胃虚弱者忌之,血虚发热者忌之。性能泻有余之火,心肺无邪热者不宜用;小便不通,由于膀胱虚无气以化,而非热结小肠者不宜用;疮疡因气血虚,不能收敛,则为久冷败疮,非温暖补益之剂则不愈,此所谓既溃之后,一毫寒药不可用是也。世人又以治诸血证,不知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瘀血凝结于中,则反致寒热,或发热劳嗽,饮食减少,为难疗之病,凡治吐血法,当以顺气为先,盖血随气而行,气降则火降,火降则血自归经。不求其止而止矣。此治疗之要法,不可违也。"

⑤《本草正》:"栀子,若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茵陈除湿热疸黄,加豆豉除心火烦躁,加厚朴、枳实可除烦满,加生姜、陈皮可除呕哕,同元胡破热滞瘀血腹痛。"

⑥《本草通玄》:"仲景多用栀子茵陈,取其利小便而蠲湿热也。古方治心痛,每用栀子,此为火气上逆,不得下降者设也。(若)泥丹溪之说,不分寒热,通用栀子,属寒者何以堪之。"

⑦《本草崇原》:"言栀子生用则吐,炒黑则不吐,且以栀子豉汤为吐剂,愚每用生栀子及栀子豉汤,并未曾吐。"

⑧《得配本草》:"山栀,得滑石治血淋溺闭,得良姜治寒热腹痛,得柏皮治身热发黄,配连翘治心经留热(心热则赤淋),佐柴胡、白芍治肝胆郁火,使生地、丹皮治吐衄不止。""上焦、中焦连壳,下焦去壳,洗去黄浆炒用,泻火生用,止血炒黑,内热用仁,表热用皮,淋症童便炒,退虚火盐水炒,劫心胃火痛姜汁炒,热痛乌药拌炒,清胃血蒲黄炒。""山栀、丹皮、白芍、龙胆,皆泻肝家之火,其中却自有别,盖肝喜散,遏之则劲,宜用栀子以清其气,气清火亦清,肝得辛为补,丹皮之辛,从其性以醒之,是即为补,肝受补,气展而火亦平,肝气过散,宜白芍制之,平其性即所以泻其火,使之不得自逞,火盛肝气必实,龙胆苦以泄其气,寒以制其火,故非实,胆草不用,如不审其究竟而混投之,是伐其生生之气,即使火气悉除,而人已惫矣。"

⑨《本草思辨录》:"栀子,其治在心、肝、胃者多,在肺者少。苦寒涤热,而所涤为瘀郁之热,非浮散之热,亦非坚结之热。能解郁不能攻坚,亦不能平逆,故阳明之腹满有燥屎,肺病之表热咳逆,皆非其所司。独取其秉肃降之气以敷条达之用,善治心烦与黄疸耳。心烦或懊憹或结痛,黄疸或寒热不食或腹满便赤,皆郁也。心烦心下濡者为虚,胸中室者为实。实与虚皆汗吐下后余邪留踞,皆宜吐去其邪。栀子解郁而性终下行,何以能吐?协以香豉,则一升一降,邪不任受则吐。黄疸之瘀热在表,其本在胃,栀子入胃涤热下行,更以走表利便之茵陈辅之,则瘀消热解而疸以愈。然则栀子于肺无与乎?仲圣云: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肺与大肠相表里,服栀子则益其大肠之寒,此可为秉金气之一证。至治肝则古方不可胜举,总不离乎解郁火。凡肝郁则火生,胆火外扬,肝火内伏,栀子解郁火,故不治胆而治肝,古方如泻青丸、凉肝汤、越鞠丸、加味逍遥散之用栀子皆是。凉膈散有栀子,以治心也。泻黄散有栀子,以治胃也。而泻白散不遴入,则以肺中气热而不涉血者,栀子不与也。《本经》主胃中热气,朱丹溪谓最清胃脘之血,究栀子之治,气血皆有而血分为多,然不能逐瘀血与丹皮、桃仁分功;其解血中之郁热,只在上中焦而不在下焦;亦不入足太阳与手、足少阳;不入足太阳,故不利小便。茵陈蒿汤所以必先煮茵陈,许学士之治酒齄鼻,朱丹溪之治热厥心痛,《集简方》之敷折伤肿痛,皆属血中郁热。其余之治,悉可类推。"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取山栀制成10%及50%两种煎剂,每天3次饭后服用。一部分病人用10%煎剂每次10毫升,以后逐渐递增至50毫升;另一部分病人用50%煎剂,每次10~15毫升。共治19例,7例痊愈,10例接近痊愈。住院9~63天不等,平均30.3天。

将山栀子捣碎,研成粗粉,以温水调成糊状,加入少许酒精,包敷伤处。一般3~5天更换1次,如肿胀明显可隔天更换1次。骨折者不宜使用,脱臼者应先整复后再用。如有肢体麻痹,应配合理疗及针灸治疗。治疗407例,24小时内疼痛消失者328例;48小时内消失者66例;72小时内消失者13例。疼痛平均消失时间为30小时。肿胀消退时间平均为2.5天;血肿吸收时间平均为7.8天;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5.1天。或用黄栀子、明乳香加适量黄酒,搅拌后放锅内蒸成糊膏状,待微温时敷于患部,厚度以1~1.5厘米为宜。用时先在局部涂凡士林1层,然后再敷药,上盖油纸,绷带包扎。间隔2~3天换药。治疗56例,除2例疗效不佳外,54例均治愈。亦可用黄栀子粉2两,面粉1两,鸡蛋1个,烧酒适量,调成糊状敷于局部,待药干后更换新药。一般在敷药2次后即见效果。

取黄栀子粉100克,以20%明肢液调成膏状,烘干碾成100号细粉,再加适量苯甲酸,高压消毒备用。对一般上消化道出血每次服3~6克,每日3次。亦可用作局部止血剂。

别名木丹、鲜支、卮子、 支子、越桃、山栀子、枝子、小卮子、黄鸡子、 黄荑子、黄栀子、黄栀、山黄栀、山栀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栀子,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厚硬,又似樗蒲子,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芳,俗说即西域詹匐也。夏、秋结实如诃子状,生青熟黄,中人深红,九月采实暴干。此亦有两、三种,入药者山栀子,方书所谓越挑也。皮薄而圆小,刻房七棱至九棱者为佳。其大而长者,乃作染色,又谓之伏尸栀子,不堪入药用。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

采收和储藏:于10月中、下旬,当果皮由绿色转为黄绿色时采收,除去果柄杂物,置蒸笼内微蒸或放入明矾水中微煮,取出晒干或烘干。亦可直接将果实晒干或烘干。

常绿灌木,高1-2m。小枝绿色,幼时被毛,后近无毛。单叶对生,衡三叶轮生,叶柄短;托叶两片,生于叶柄内侧;叶片革质,椭圆形、阔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6-14cm,宽2-7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光泽,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侧脉羽状。花大,极芳香,顶生或腋生,具短梗;萼绿色,长2-3cm,裂片5-7,线状披针形,通常比萼简稍长;花冠高脚碟状,白色,后变乳黄色,基部合生成简,上部6-7裂,旋转排列,先端圆;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着生于花冠喉部,花丝极短,花药线形,纵裂,2室;雌官司1,子房下位,1室。果实深黄色,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4cm,有5-9条翅状纵棱,先端有条状宿存之萼。种子多数,鲜黄色,扁椭圆形。花期5-7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地或山坡灌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苏、安微、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栽培1.气候土壤: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排水良好、肥沃疏松而较湿润的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为佳。

2.整地: 育苗地,先深耕33cm左右,除去石砾及草根,再行造畦,畦高17cm,宽1.3m。打碎土块,耙平,每亩施基肥2000kg。然后按行距27cm,挖宽7cm、深3cm的横沟,以待播种。

3.种植:3.1.种子繁殖:播种期分春播和秋播,以春播为好。在2月上旬至2月下旬(立春至雨水)。选取饱满、色深红的果实,挖出种子,于水中搓散,捞取下沉的种子,晾去水份;随即与细土或草木灰拌匀,条播于畦沟内,盖以细土,再覆盖稻草;发芽后除去稻草,经常除草,如苗过密,应陆续匀苗,保持株距10-13cm。幼苗培育1-2年,高30余厘米,即可定植。

3.2.扦插繁殖:扦插期秋季9月下旬至1O月下旬,春季2月中下旬。剪取生长2-3年的枝条,摈节剪成长17-20cm的插穗。插时稍微倾斜,上端留一节露出地面。约一年后即可移植。

3.3.定植:2-3月间定植,按株距1.2-2m,作好直径50cm,深30cm的穴,并用堆肥10kg与细土拌匀作基肥。每穴栽苗1株。

4.田间管理:幼苗期须经常除草、浇水,保持苗床湿润,施肥以淡人粪尿为佳。定植后,在初春与夏季各除草、松土、施肥1次,并适当壅土。

果实倒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4-3.5cm,直径0.8-1.8cm。表面红棕色或红黄色,微有光泽,有翅状纵棱6-8条,每二翅棱间有纵脉1条,先端有暗黄绿色残存宿萼,先端有6-8条长形裂片,裂片长1-2.5cm,宽2-3mm,多碎断,果实基部收缩成果柄状,末端有圆形果柄痕。果皮薄而脆,内表面鲜黄色或红黄色。有光泽,具隆起的假隔膜2-3条。折断面鲜黄色,种子多数,扁椭圆形或扁矩圆形,聚成球状团块,棕红色,表面有细而密的凹入小点;胚乳角质;胚长形,具心形子叶2片。气微,味微酸苦。以皮薄、饱满、色红黄者为佳。

果实中部横切面:圆形,纵棱处显着凸起。外果皮为1列长方形细胞民,外壁增厚并被角质层;中果皮外侧有2-4列厚角细胞,向内为薄壁细胞,含黄色色素,少数较韧型维管束稀疏分布,较大的维管束四周具木化的纤维束,并有石细胞夹杂其间;内果皮为2-3列石细胞,近方形,长方形或多角形,壁厚,孔沟清晰,有的胞腔内可见草酸钙方晶,偶有含簇晶的薄壁细胞镶嵌其中。种子横切面,扁圆形,一侧略凸,外种皮为1列石细胞,近方形,内壁及侧壁显着增厚,胞腔含棕红色或黄色色素,内种皮为颓废薄壁细胞。胚乳细胞多角形,中央为2枚扁平的子叶,细胞内均充满糊粉粒。

果皮及种子中也含栀子甙、都桷子甙、都桷子甙酸、都桷子素龙胆双糖甙。

药理作用1.对肝脏功能的影响:1.1.对肝脏功能的作用:用SD大白鼠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正常动物,用2g生药提取物灌胃;C组为结扎总胆管,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动物;D组为高胆红素血症动物,并用2g生药的栀子提取物灌胃。实验测定肝脏Y蛋白、Z蛋白、BSP清除率、胆红素及有关酶的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1.1.1.栀子提取物对动物血清和肝匀浆内碱性磷酸酶的活力并无影响。结扎总胆管引起碱性磷酶酶活力增加将近2倍。但栀子提取物对升高了的酶活力并无作用。

1.1.2.栀子提取物对大白鼠血清和肝内乳酸脱氢酶活力的影响极小,4组动物酶活力的波动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1.1.3.栀子提取物对正常动物血清GOT无影响。结扎总胆管后,血清GOT增加7倍,栀子提取物可显着降低升高了的酶达40%。肝内GOT较稳定,4组动物均无明显改变。

1.1.4.栀子提取物对正常动物的酶活力无影响,但能使结扎总胆管动物升高了的酶活力恢复正常,可认为栀子提取物并不增加UDP一GT的活力。

1.1.5.测定肝脏二磷酸脲苷-葡萄糖脱氢酶表明,结扎总胆管可以降低酶活力,栀子提取物能增加正常动物酶活力,同时也能使降低了的酶活力升高。

1.1.6.栀子提取物能增加正常动物的Y蛋白、Z蛋白的量,但不能使由于结扎总胆管而减少的Y蛋白、Z蛋白量增加。表明栀子抗胆红素血症作用与Y蛋白、Z蛋白关系不大。

1.1.7.动物给药后静脉注射BSP(2g/100g体重),测定血液中及胆汁中的BSP清除率,发现到达峰值时间均有相应的延长,表明BSP从肝内排出的过程受到阻滞。

1.1.8.栀子能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但与葡萄糖醛酰转移酶无关。因此可以认为栀子提取物对肝细胞无毒性作用,栀子提取物可降低动物血清胆红素水平,但其退黄机制较为复杂,它不增加UDP-GT的活力,也不增加肝内的Y蛋白和之蛋白,也不像茵陈蒿那样,增加胆汁的分沁量。

1.2.肝脏的保护作用:1.2.1.ICR大鼠预先(24或48小时以前)给于栀子提取物,可防止因半乳糖胺引起的暴发性肝炎。

1.2.2.实验大鼠给于异硫氰酸a-萘酯50mg/kg,可使大鼠血清胆红素和血清碱性磷酸酯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如每日给于栀子粗提物(1.5g/kg,口服,3天)可使因异硫氰酸a-萘酯中毒大鼠的血清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下降。栀子中提取的成分栀子甙同样有此作用。

1.2.3.对肝脏的影响: 大鼠灌胃藏红花素50mg/kg 8天对肝脏功能无影响,但可引起急性肝脏变色。如服用高剂量100mg/kg 2周则可引起肝损害和黑变,但低剂量10mg/kg 40天并不产生上述情况,上述的肝损害和黑变是完全可逆的。因此藏红花素即使很高剂量对大鼠肝脏的毒性极小,在人服用时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剂量,所以藏红花素作为食品着色剂是十分安全的。

2.对胆汁分泌的影响:大鼠、兔实验证明,栀子具利胆作用。其醇提物和栀子甙、藏红花素等均能使胆汁分泌量增加。大鼠口服、静脉注射或十二指肠内给于栀子甙25mg/kg引起胆汁分泌增加,以十二指肠内给药最为显着,几与去氢胆酸钠的效价相当。

3.对胃液分泌及胃肠运动的影响:十二指肠给予栀子甙25mg/kg,能使幽门结扎大鼠胃液分泌减少,总酸度下降,pH值升高,作用相当于硫酸阿托品的1/5-1/10。静脉注射栀子甙和其甙元(Genipin),剂量分别为 100mg/kg与25mg/kg,能抑制大鼠自发性胃蠕动和匹罗卡品(Pilocarpine)诱发的胃收缩,但作用短暂。低浓度(1 :25,000)栀子醇提取物能兴奋大鼠、兔小肠运动,高浓度(1 :1,000)则抑制。小鼠和豚鼠离体回肠试验表明栀子甙有较弱的抗乙酰胆碱和抗组胺作用。

4.促进胰腺分泌作用:杨稚珍等用胆胰插管研究栀子及其不同提取物对大鼠胆胰流量及胰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栀子及其几种提取物有明显的利胰、利胆及降胰酶效应。京尼平甙有最显着的降低胰淀粉酶作用,而其酶解产物京尼平的增加胰胆流量作用最强,持续时间较短。裴德恺的研究认为栀子促进胰腺分泌作用可能与保持胰细胞膜的结构、功能直接有关,从而从细胞水平上论证了栀子治疗胰腺炎的药效基础。初步观察亦发现栀子有使膜脂的过氧化产物减少作用。

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栀子醇提取物(栀子果实粉碎后以乙醇渗漉,渗漉液在50℃减压浓缩去醇,制成300%浓缩液)5.69g/kg,能减少小鼠自发活动(踏板法),与对照组相比较P<0.01,且与环己比妥钠(静脉注射,50mg/kg)有协同作用,能延长睡眠时间近12倍。但如用药组小鼠灌胃 35g/kg栀子醇渗漉液,然后分别在1、2、3小时,静脉注射环己烯巴比妥钠50mg/kg,记录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结果只有于2小时给药的栀子组能显着延长环己烯巴比妥钠睡眠时间(P<0.05)。但栀子对苯丙胺诱发活动无对抗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栀子醇提物5.69g/kg,体温可平均降低3℃,大鼠腹腔注射200mg/kg体温下降可持续7小时以上。

6.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栀子煎剂和醇提物对麻醉或不麻醉猫、兔、大鼠,不论口服,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均有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对肾上腺素升压作用及阻断颈动脉血流的加压反射均元影响。也没有加强乙酰胆碱的降压作用。给予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对栀子的降血压作用无影响。其降压作用不是由于释放组胺所引起。静脉注射普鲁卡因也不改变栀子的降血压效果,说明其降血压作用与传入神经纤维无关。对神经节无阻断作用。当切断两侧迷走神经后,栀子的降血压作用显着减弱或完全消失,阿托品也可取消其降血压作用。故认为栀子的降血压作用部位在中枢,栀子降血压效应主要是加强了延脑副交感中枢紧张度所致。亦有报道栀子对外周阻力影响不大,离体鼠心灌流实验表明,栀子提取物能降低心肌收缩力。麻醉犬、鼠静脉注射栀子提取物500mg/kg引起的血压下降是由于心收缩容积及心输出量下降。Im 藏红花酸(藏红花素的水解产物)0.01mg/kg,能减少喂饲胆固醇兔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大鼠静脉注射大剂量1g/kg 的栀子甲醇提取物时,心电图可呈现心肌损伤及房室传导阻滞。但麻醉兔静脉注射栀子甙30mg/kg,对血压、心率和乙电图都无明显影响。栀子果实的热水提取物能刺激体外培养牛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增殖,从而使血管内膜得以修复。

7.抑菌作用:栀子煎剂对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8.致泻作用:去乙酰车叶草甙酸甲酯有泻下作用,小鼠的半数有效量为 0.53g/kg,服用6小时后开始腹泻。羟异栀子甙亦有导泻作用,小鼠口服的半数有效量为 1.2g/kg,服后3小时开始作用。栀子甙的导泻作用半数有效量为 300mg/kg,服药后3小时起作用。栀子甙酸的导泻作用半数有效量 >800mg/kg。

9.镇痛作用:栀子甙及其水解产物京尼平对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运动有抑制作用。

10.抗炎及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栀子以乙醇回流提取,在40℃以下减压浓缩至粘稠膏状(G1);将乙醇回流提取后的药渣,用水渗漉,渗漉液水浴蒸干(G2);将G1部分以甲醇溶解加硅藻土拌匀,以不同有机溶剂洗脱,分别回收溶剂得石油醚部分(G3),氯仿部分(G4),乙酸乙酯部分(G5),甲醇部分(G6)。

然后以栀子甙(C-A),氢化可的松软膏(H-U),氢化可的松注射剂(H-I),外伤止痛膏(H-E)作为对照。观察栀子各分离部位对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和抗炎作用。结果如下:9.1.栀子各分离部分对软组织损伤模型的治疗作用:9.1.1.栀子对小鼠软组织损伤模型的实验治疗: 小鼠由特制的软组织打击器制成模型,然后分别涂药,每日1次,连续4次,5天后处死,按外表观察,分5组评分,同时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分4级评分。栀子中G2、G3、G4对小鼠软组织损伤无治疗作用,G5和G6具较好的治疗作用。经4次敷药,从外表观察已基本治愈,无出血、瘀血灶。组织学观察,只见轻度肌纤维肿胀及少量点状出血灶,而外伤止痛膏对软组织损伤无明显治疗作用。

9.1.2.G5、G6对家兔软组织损伤的实验治疗方法与1类似。实验表明,G5、G6对家兔软组织损伤同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敷药1小时后,家兔恢复正常活动,出血、瘀血灶明显好转。敷药4天后,外表已无明显的出血和瘀血灶。5天后处死动物组织学观察,见肌纤维轻度肿胀,部分组织内有点状出血和瘀血灶。实验进一步证明外伤止痛膏对出血和瘀血性组织损伤无明显效果。

9.2.栀子各分离部位的抗炎作用:9.2.1.对小鼠急性耳肿胀的作用:栀子G1、G5、G6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均有明显作用,抑制率分别达42.1%、62.4%、69.0%。与氢化可的松软膏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

9.2.2.栀子G5、G6对甲醛致大鼠亚急性足跖肿胀的作用:栀子G5、G6部分对甲醛致大鼠亚急性足跖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涂药后24小时,G5、G6对足跖肿胀的抑制率分别达28.7%、46.3%,涂药后48小时更为明显,达47.4%、53.5%。

9.2.3.C-A对小鼠急性耳肿胀的作用:桅子C-A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以及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均有明显的作用(P<0.01),抑制率分别达65.0%、77.3%。

9.2.4.栀子甙(A)对幼鼠器官重量的影响:腹腔注射200mg/kg的栀子甙(A)对幼鼠免疫器官无影响,同时对WBC计数也无影响,而氢化可的松对胸腺、脾脏均有萎缩作用。

毒性栀子醇渗漉浓缩液(300%)1次给药,腹腔注射和灌胃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7.1g/kg和107.48/kg。栀子甙(Geniposide)和栀子水提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很低,前者口服、腹腔注射、静脉注射给药的半数致死量为3g/kg。水提物腹腔注射给药的半数致死量为 5g/kg。京尼平(Genipin)l次给药观察72小时,其口服、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对小鼠的 半数致死量 分别为 237、190 与153mg/kg。栀子乙醇提取物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107.4g/kg,腹腔注射为 27.45g/kg。栀子乙醇提取物10g/kg 灌胃,连续4天,使小鼠环己烯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延长,肝脏呈灰绿色,乙醇提取物4g/kg 或去羟栀子甙 250mg/kg 灌胃,连续4天,可使大鼠肝微粒体 P-450含量和对硝基苯甲醚脱甲基酶活性降低,肝呈灰绿色。栀子骨髓微核试验、Ames试验和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表明,栀子无致突变,致畸效应。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2g,加水5ml,置水浴中加热3min,滤过。取滤液5滴,置瓷蒸发皿中,烘干后,加硫酸1滴,即显蓝绿色,迅速变为黑褐色,继转为紫褐色。(检查藏红花素)(2)本品1%热水浸出液,滤过。取滤液10ml,置有塞量简中,加乙醚5ml,振摇,水层呈鲜黄色,醚液无色。(检查藏红花素)商品规格格 按栀子果实成熟的程度分为一、二等。一等:果实长圆形或椭圆形,饱满。表面橙红色、红黄色、淡红色、淡黄色,具纵棱,顶端有宿存萼片。皮薄,革质。略有光泽。破开后种子聚集成团状。气微味微酸而苦。二等:较瘦小。表面橙黄色、暗棕色或带青色,间有怪形果或破碎,余同一等。

炮制1. 生栀子: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碾碎过筛;或剪去两端。

2. 山栀仁:取净栀子,用剪刀从中间对剖开,剥去外皮取仁。

3. 山栀皮:即生栀子剥下的外果皮。

4. 炒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金黄色,取出,放凉。

5. 焦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凉。

6. 栀子炭: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须存性,取出,放凉。

7.《雷公炮炙论》:凡使栀子,先去皮须了,取人,以甘草水浸一宿,漉出焙干,捣筛如赤金末用。

归经心;肝;肺;胃;三焦经

功能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疳;淋证;叶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未掺或调敷。

1.《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

2.《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复方①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NONG: 栀子十四个(剖),香豉四合(绵裹)。上二昧, 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伤寒论》栀子豉汤)②治伤寒大病瘥后劳复者: 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剖),豉一升(绵裹)。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③治伤寒身黄发热: 肥栀子十五个(剖),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栀子柏皮汤)④治湿热黄疸: 山栀四钱,鸡骨草、田基黄各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⑤治尿淋,血淋, 鲜栀子二两,冰糖一两。煎服。(《闽东本草》)⑥治小便不通:栀子仁二七枚,盐花少许,独颗蒜一枚。上捣烂,摊纸花上贴脐,或涂阴囊上,良久即通。(《普济方》)⑦治急性胃肠炎,腹痛,上吐下泻: 山栀三钱,盘柱南五味(紫金皮)根五钱,青木香二钱。上药炒黑存性,加蜂蜜五钱。水煎,分二次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⑧治口疮、咽喉中塞痛,食不得: 大青四两,山栀子、黄柏各一两,白蜜半斤。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下蜜更煎一两沸,含之。(《普济方》栀子汤)⑨治目赤:取山栀七枚,钻透,入煻灰火煨熟,以水一升半,煎至八合,去滓,入大黄末三钱匕,搅匀,食后旋旋温服。(《圣济总录》栀子汤)⑩治胃脘火痛,大山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水一盏,煎七分,入生姜汁饮之。(《丹溪纂要》)11.治鼻中衄血: 山栀子烧灰吹之。(《简易方论》)12.治肺风鼻赤酒: 老山栀为末, 黄蜡等分溶和。为丸弹子大。空心茶、酒嚼下。忌酒、炙煿。(《本事方》)13.治赤白痢并血痢: 山栀子仁四七枚。锉, 以浆水一升半,煎至五合,去滓。空心食前分温二服。(《圣济总录》栀子仁汤)14.治热水肿: 山栀子五钱,木香一钱半,白术二钱半。细切,水煎服。(《丹溪心法》)15.治妇人子肿湿多: 炒山栀子一合。为末,米饮吞下,或丸服。(《丹溪心法》)16.治折伤肿痛: 栀子、白面同捣,涂之。 (《濒湖集简方》)17.治火丹毒: 栀子,捣和水调敷之。(《梅师集验方》)18.治火疮未起: 栀子仁灰,麻油和封,惟厚为佳。(《千金方》)19.治疮疡肿痛: 山栀、蒲公英、银花各四钱。水煎,日分三次服。另取生银花藤适量, 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20、治烧伤: 栀子末和鸡子清浓扫之。

各家论述1.《本草衍义》:仲景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NONG,栀子豉汤治之。虚故不用大黄,有寒毒故也。栀子虽寒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亡津液,腑脏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物不可去。又治心经留热,小便赤涩,用去皮山栀子、火煨大黄、连翘、甘草(炙),等分,末之,水煎三钱服,无不利也。

2.《丹溪心法》:山栀子仁,大能降火,从小便泄去。其性能屈曲下降,人所不知。亦治痞块中火邪。大凡心隔之痛,须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气、口吃寒物而得病者,于初得之时,当与温散或温利之药。若曰病得之稍久则成郁,久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原病式》中备言之矣,若欲行温散温利,宁无助火添病耶! 古方中多以山栀子为热药之向导,则邪易伏、病易退、正易复而病安。

3.《汤液本草》:或用栀子利小便,实非利小便,清肺也,肺气清而化,膀胱为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气化而出也。栀子豉汤治烦躁,烦者气也,躁者血也,气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以治肺烦,用香豉以治肾躁。躁者,懊NONG不得眠也。

4.《本草经疏》:栀子,清少阴之热,则五内邪气自去,胃中热气亦除。面赤酒疱皶鼻者,肺热之候也,肺主清肃,酒热客之,即见是证,于开窍之所延及于面也,肺得苦寒之气,则酒热自除而面鼻赤色皆退矣。其主赤白癞疮疡者,即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之谓。疗目赤热痛,及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者,总除心、肺二经之火热也。此药味苦气寒,泻一切有余之火,故能主如上诸证。栀子禀至苦大寒之气,苦寒损胃而伤血,凡脾胃虚弱者忌之,血虚发热者忌之。性能泻有余之火,心肺无邪热者不宜用;小便不通,由于膀胱虚无气以化,而非热结小肠者不宜用;疮疡因气血虚,不能收敛,则为久冷败疮,非温暖补益之剂则不愈,此所谓既溃之后,一毫寒药不可用是也。世人又以治诸血证,不知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瘀血凝结于中,则反致寒热,或发热劳嗽,饮食减少,为难疗之病,凡治吐血法,当以顺气为先,盖血随气而行,气降则火降,火降则血自归经。不求其止而止矣。此治疗之要按,不可违也。

5.《本草正》:栀子,若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茵陈除湿热疸黄,加豆豉除心火烦躁,加厚补、枳实可除烦满,加生姜、陈皮可除呕哕,同元胡破热滞瘀血腹痛。

6.《本草通玄》:仲景多用栀子茵陈,取其利小便而蠲湿热也。古方治心痛,每用栀子,此为火气上逆,不得下降者设也。(若)泥丹溪之说,不分寒热,通用栀子,属寒者何以堪之。

7.《本草崇原》:言栀子生用则吐,炒黑则不吐,且以栀子豉汤为吐剂,愚每用生栀子及栀子豉汤,并未曾吐。

8.《得配本草》:“山栀,得滑石治血淋溺闭,得良姜治寒热腹痛,得柏皮治身热发黄,配连翘治心经留热(心热则赤淋),佐柴胡、白芍治肝胆郁火,使生地、丹皮治吐衄不止。上焦、中焦连壳,下焦去壳,洗去黄浆炒用,泻火生用,止血炒黑,内热用仁,表热用皮,淋症童便炒,退虚火盐水炒,劫心胃火痛姜汁炒,热痛乌药拌炒,清胃血蒲黄炒。山栀、丹皮、白芍、龙胆,皆泻肝家之火,其中却自有别,盖肝喜散,遏之则劲,宜用栀子以清其气,气清火亦清,肝得辛为补,丹皮之李,从其性以醒之,是即为补,肝受补,气展而火亦平,肝气过散,宜白芍制之,平其性即所以泻其火,使之不得自逞,火盛肝气必实,龙胆苦以泄其气,寒以制其火,故非实,胆草不用,如不审其究竟而混投之,是伐其生生之气,即使火气悉除,而人已惫矣。

9.《本草思辨录》:栀子,其治在心、肝、胃者多,在肺者少。苦寒涤热,而所涤为瘀郁之热,非浮散之热,亦非坚结之热。能解郁不能攻坚,亦不能平逆,故阳明之腹满有燥屎,肺病之表热咳逆,皆非其所司。独取其秉肃降之气以敷条达之用,善治心烦与黄疸耳。心烦或懊或结痛,黄疸或寒热不食或腹满便赤,皆郁也。心烦心下濡者为虚,胸中窒者为实。实与虚皆汗吐下后余邪留踞,皆宜吐去其邪。栀子解郁而性终下行,何以能吐?协以香豉,则一升一降,邪不田受则吐。黄疸之瘀热在表,其本在胃,栀子入胃涤热下行,更以走表利便之茵陈辅之,则瘀消热解而疸以愈。然则振子于肺无与乎仲圣云: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肺与大肠相表里,服据于则益其大肠之寒,此可为秉金气之一证。至治肝则古方不可胜举,总不离乎解郁火。凡肝郁则火生,胆火外扬,肝火内优,栀子解郁火,故不治胆而治肝,古方如泻青丸、凉肝汤、越鞠丸、加味逍遥散之用栀子皆是。凉膈散有栀子,以治心也。泻黄散有栀子,以治胃也。而泻白散不遴入,则以肺中气热而不涉血者,栀子不与也。《本经》主胃中热气,朱丹溪谓最清胃脘之血,究栀子之治,气血皆有而血分为多,然不能逐瘀血与丹皮、桃仁分功;其解血中之郁热,只在上中焦而不在下焦;亦不入足太阳与手、足少阳;不入足太阳,故不利小便。茵陈蒿汤所以必先煮茵陈,许学士之治酒皶鼻,朱丹溪之治热厥心痛,《集简方》之敷折伤肿痛,皆属血中郁热。其余之治,悉可类推。

临床应用.1.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取山栀制成10%及50%两种煎剂,每天3次饭后服用。一部分病人用10%煎剂每次10ml,以后逐渐递增至5Oml;另一部分病人用50%煎剂,每次10-15ml。共治19例,7例痊愈,10例接近痊愈。住院9-63天不等,平均30.3天。

2.治疗扭挫伤:将山栀子捣碎,研成极粉,以温水调成糊状,加入少许酒精,包敷伤处。一般3-5天更换1次,如肿胀明显可隔天更换1次。骨折者不宜使用,脱臼者应先整复后再用。如有肢体麻痹,应配合理疗及针灸治疗。治序407例,24小时内疼痛消失者328例;48小时内消失者66例;72小时内消失者13例。疼痛平均消失时间为30小时。肿胀消退时间平均为2.5天;血肿吸收时间平均为7.8天;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5.1天。或用黄栀子、明乳香加适量黄酒,搅拌后放锅内蒸成糊膏状,待微温时敷于患部,厚度以 1-1.5cm为宜。用时先在局部涂凡士林1层,然后再敷药,上盖油纸,绷带包扎。间隔2-3天换药。治疗56例,除2例疗效不佳外,54例均治愈。亦可用黄栀子粉2两,面粉4两,鸡蛋1个,烧酒适量,调成糊状敷于局部,待药干后更换新药。一般在敷药2次后即见效果。

3.用于止血:取黄栀子粉100g,以20%明胶液调成膏状,烘干碾成100号细粉,再加适量苯甲酸,高压消毒备用。对一般上消化道出血每次服3-6g,每日3次。亦可用作局部止血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凉血散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