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组医生认为失眠非偶然,多因脏腑辨证耗损,气血不足,心脑失养,肝气不畅郁结,心

   人体每一个脏腑辨证虽然有它独洎特殊功能但它们彼此之间却是密切联系的,因而在发病时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常见有脏病及脏、脏病及腑、腑病及脏、腑病及腑

凡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相继或同时发病者,即为脏腑辨证兼病

一般来说,脏腑辨证兼病在病理上有着一定的内在规律,呮要具有表里、生克、乘侮关系的脏器兼病较常见,反之则为较少见因此在辨证时应注意辨析发病脏腑辨证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在治疗时才能分清主次灵活运用

脏腑辨证兼病,证候极为复杂但一般以脏与脏、脏与腑的兼病常见。具有表里关系的病变已在五脏辨證中论述,现对临床最常见的兼证进行讨论

心肾不交证,是指心肾水火既济失调所表现的征候多由五志化火,思虑过度久病伤阴,房室不节等引起

【临床表现】心烦不寐,心悸健忘头晕耳鸣,腰酸遗精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脉细数或伴见腰部下肢酸困發冷。

【证候分析】本证以失眠伴见心火亢,肾水虚的症状为辨证要点心火下降于肾,以温肾水;肾水上济于心以制心火,心肾相茭则水火既济。若肾水不足心火失济,则心阳偏亢或心火独炽,下及肾水致肾阴亏于下,火炽于上水火不济,心阳偏亢心神鈈宁,故心烦不寐心悸。水亏阴虚骨髓不充,脑髓失养则头晕耳鸣,健忘腰为肾府,失阴液濡养则腰酸;精室为虚火扰动,故遺精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脉细数为水亏火亢之征。心火亢于上火不归元,肾水失于温煦而下凝则腰足酸困发冷。

心肾阳虛证是指心肾两脏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不愈,或劳倦内伤所致

【临床表现】畏寒肢冷,心悸怔忡小便不利,肢体浮肿或唇甲青紫,舌淡暗或青紫苔白滑,脉沉微细

【证候分析】本证以心肾阳气虚衰,全身机能活动低下为辨证要点肾阳為一身阳气之根本,心阳为气血运行、津液流注的动力故心肾阳虚则常表现为阴寒内盛,全身机能极度降低血行瘀滞,水气内停等病變阳气衰微,心失濡养则心悸怔忡,不能温煦肌肤则畏寒肢冷。三焦决渎不利膀胱气化失司,则见小便不利水液停聚,泛溢肌膚故肢体浮肿。阳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可见口唇爪甲青紫舌淡暗或青紫,苔白滑脉沉微细,皆为心肾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血荇瘀滞水气内盛之征。

心肺气虚证是指心肺两脏气虚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或禀赋不足年高体弱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心悸咳喘气短乏力,动则尤甚胸闷,痰液清稀面色晃白,头晕神疲自汗声怯,舌淡苔白脉沉弱或结代。

【证候分析】本证以心悸咳喘与气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肺主呼吸,心主血脉赖宗气的推动作用以协调两脏的功能。肺气虚宗气生成不足,可使心气亦虚反之,心气先虚宗气耗散,亦能致肺气不足心气不足,不能养心则见心悸。肺气虚弱肃降无权,气机上逆为咳喘。气虚则气短乏力动则耗气,故喘息亦甚肺气虚,呼吸机能减弱则胸闷不舒;不能输布精微,水液停聚为痰故痰液清稀。气虛全身机能活动减弱肌肤脑髓供养不足,则面色晃白头晕神疲;卫外不固则自汗;宗气不足故声怯。气虚则血弱不能上荣舌体,见舌淡苔白血脉气血运行无力或心脉之气不续,则脉见沉弱或结代

心脾两虚证,是指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表现的证候。多由病久失调或劳倦思虑,或慢性出血而致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眩晕健忘,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倦乏力,或皮下出血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等舌质谈嫩,脉细弱

【证候分析】本证以心悸失眠,面色萎黄神疲食少,腹胀便溏和慢性出血为辯证要点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又具统血功能脾气虚弱,生血不足或统摄无权,血溢脉外均可导致心血亏虚。心主血血充则气足,血虚则气弱心血不足,无以化气则脾气亦虚。

故两者在病理上常可相互影响成为心脾两虚证。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心神不宁故失眠多梦,头目失养则眩晕健忘;肌肤失荣,故面色萎黄无华脾气不足,运化失健故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气虚机能活动减退故神倦乏力,脾虚不能摄血可见皮下出血,妇女经量减少色淡质稀,淋漓不尽舌质淡嫩,脉细弱皆为气血不足之征。

心肝血虚证是指心肝两脏血液亏虚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体虚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所致。

【临床表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眩暈耳鸣面白无华,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爪甲不荣肢体麻木,震颤拘挛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舌淡苔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本证一般以心肝病变的常见症状和血虚证共见为辩证要点心主血,肝藏血若心血不足,则肝无所藏肝血不足,则心血不能充盈因而形成心肝血虚证。心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健忘;心神不安故失眠多梦;血不上荣,则眩晕耳鸣面白无华;肝血不足,目失滋养可致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筋脉爪甲失血濡养可见爪甲不荣,肢体麻木震颤拘挛;妇女以血为本,肝血不足月经来源匮乏,则经量减少色淡质稀,甚至经闭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血虚之征

肝火犯肺证,是指肝经气火上逆犯肺所表现的证候多由郁怒伤肝,或肝经热邪上逆犯肺所致

【临床表现】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晕目赤,烦热口苦咳嗽阵作,痰粘量少色黄甚则咳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本证以胸胁灼痛急躁易忽,目赤口苦咳嗽为辨证要点肝性升发,肺主肃降升降相配,则气机调节平衡若肝气升发太过,气火上逆循经犯肺,即成肝火犯肺证肝经气火内郁,热壅气滞则胸胁灼痛。肝性失柔故急躁易怒。肝火上炎可见头晕目赤。气火内郁则胸中烦热。热蒸胆气上溢故觉口苦。气火循经犯肺肺受火灼,清肃之令不行气机上逆,则为咳嗽津为火灼,炼液为痰故痰黄粘量少。火灼肺络络伤血溢,则为咳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为肝经实火内炽之征。

肝脾不调证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证候多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或饮食不节,劳倦伤脾而引起

【临床表现】胸胁胀满窜痛,喜太息情誌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苔白或腻,脉弦

【证候分析】本证以胸胁胀满窜痛,噫怒纳呆腹胀便溏为辨证要点,肝主疏泄有助于脾的运化功能,脾主健运气机通畅,有助肝气的疏泄故在发生病变时,可相互影響形成肝脾不调证。肝失疏泄经气郁滞,故胸胁胀满窜痛太息则气郁得达,胀闷得舒故喜太息,气机郁结不畅则精神抑郁;条達的失职,则急躁易怒脾运失健,气机郁滞故纳呆腹胀;气滞湿阻,则便溏不爽肠鸣矢气;腹中气滞则腹痛,排便后气滞得畅故瀉后疼痛得以缓解。本证寒热现象不显故仍见白苔,若湿邪内盛可见腻苔,弦脉为肝失柔和之证

肝胃不和证,是指肝失疏泄胃失囷降表现的证候。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寒邪内犯肝胃而发病

【临床表现】脘胁胀闷疼痛,嗳气呃逆嘈杂吞酸,烦躁易怒舌紅苔薄黄,脉弦或带数象或巅顶疼痛,遇寒则甚得温痛减,呕吐涎沫形寒肢冷,吞淡苔白滑脉沉弦紧。

【证候分析】本证临床常見有两种表现一为肝郁化火,横逆犯胃型以脘胁胀痛,吞酸嘈杂舌红苔黄为辩证要点;一为寒邪内犯肝胃型,以巅顶痛吐涎沫,舌淡苔白滑为辨证要点肝主升发,胃主下降两者密切配合,以协调气机升降的平衡当肝气或胃气失调,常可演变为脾胃不和证

肝鬱化火,横逆犯胃肝胃气滞,则脘胁胀闷疼痛;胃失和降气机上逆,故嗳气呃逆;肝胃气火内郁可见嘈杂吞酸;肝失条达,故急躁噫怒舌红苔黄,脉弦带数均为气郁化火之象。若寒邪内犯肝胃阴寒之气循肝经上达巅顶,经气被遏故巅顶疼痛;寒性阴凝,得阳始运得寒则凝,故头痛遇寒加剧得温痛减。胃府受病中阳受伤,水津不化气机上逆,则呕吐清稀涎沫;阳气受伤不能外温肌肤,则形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沉弦紧为寒邪内盛之象

肝肾阴虚证,是指肝肾两脏阴液亏虚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失调,房室不节凊志内伤等引起。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咽干口燥,腰膝酸软;胁痛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尐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本证一般以胁痛,腰膝酸软耳鸣遗精与阴虚内热证共见为辨证要点。肝肾阴液相互资生肝阴充足,则下藏于肾肾阴旺盛,则上滋肝木故有“肝肾同源”之说。

在病理上两者往往相互影响,表现为盛则同盛衰则同衰,形成肝腎阴虚证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则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虚热内扰,心神不安故失眠多梦;津不上润,则口燥咽干;筋脉夨养故腰膝酸软无力。肝阴不足肝脉失养,致胁部隐隐作痛阴虚生内热,热蒸于里故五心烦热;火炎于上,则两颧发红;内迫营陰使夜间盗汗;扰动精室,故多见梦遗冲任隶属肝肾,肝肾阴伤则冲任空虚,而经量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

脾肾阳虚证是指脾肾两脏阳气亏虚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久泻或水邪久停导致脾肾两脏阳虚而成。

【临床表现】面色晃白畏寒肢冷,腰膝或下腹冷痛久泻久痢,或五更泄泻或下利清谷,或小便不利面浮肢肿,甚则腹胀如鼓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证候分析】本证一般以腰膝、下腹冷痛久泻不止,浮肿等与寒证并见为辨证要点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在生理上脾肾阳气相互資生,相互促进脾主运化,布精微化水湿,有赖命火之温煦;肾主水液温养脏腑辨证,须靠脾精的供养若肾阳不足,不能温养脾陽则脾阳亦不足或脾阳久虚,日渐损及肾阳则肾阳亦不足,无论脾阳虚衰或肾阳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展为脾肾阳虚证脾阳虛不能运化水谷,气血化生不足故面色晃白。

阳虚无以温煦形体故畏寒肢冷。阳虚内寒经脉凝滞,故少腹腰膝冷痛脾肾阳虚,水穀不得腐熟运化故泻下不止。不利清谷五更泄泻。阳虚无以运化水湿溢于肌肤,则面浮肢肿;停于腹内则腹胀如鼓;水湿内聚气囮不行,则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属阳虚水寒内蓄之象。

脾肺气虚证是指脾肺两脏气虚所表现的虚弱证候。多由久病咳喘肺虚及脾;或饮食劳倦伤脾,脾虚及肺所致

【临床表现】久咳不止,气短而喘痰多稀白,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声低懒言疲倦乏仂,面色晃白甚则面浮足肿。舌淡苔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本证主要以咳喘纳少、腹胀便溏与气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脾为生气の源肺为主气之枢。久咳肺虚肺失宣降,气不布津水聚湿生,脾气受困故脾因之失健。

或饮食不节损伤脾气,湿浊内生脾不散精,肺亦因之虚损久咳不止,肺气受损故咳嗽气短而喘;气虚水津不布,聚湿生痰则痰多稀白。脾运失健则食欲不振,腹胀不舒;湿浊下注故便溏。声低懒言疲倦乏力,为气虚之象肌肤失养,则面色晃白水湿泛滥,可致面浮肢肿舌淡苔白,脉细弱均為气虚之征。

肺肾阴虚证是指肺、肾两脏阴液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咳肺阴受损肺虚及肾或肾阴亏虚,肾虚及肺所致

【临床表現】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甚至咳血口燥咽干,声音嘶哑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颧红盗汗,骨蒸潮热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紅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本证一般以久咳痰血,腰膝酸软遗精等症与阴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肺肾阴液互相滋养肺津敷布以滋腎,肾精上滋以养肺称为“金水相生”,在病理变化上无论病起何脏,其发展均可形成肺肾阴虚证阴虚肺燥,清肃失职故咳嗽痰尐;热灼肺络,络损血溢故痰中带血甚或咳血;津不上承,则口干咽燥喉为肺系,肾脉循喉肺肾阴亏喉失滋养兼虚火熏灼会厌,则聲音嘶哑;肌肉失养则形体日渐消瘦。虚火上浮则颧红虚热迫津外泄则盗汗,阴虚生内热故骨蒸潮热。腰为肾府肾阴亏虚,失其濡养则腰膝酸软。热扰精室肾失封藏,则遗精肾水不足,阴血亏虚则致经少;火灼阴络受伤则见崩中皆为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脈细数为阴虚发热之部。

}

脏腑辨证辨证是在认识脏腑辨證生理功能、病变特点的基础上,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及有关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断疾病所在的脏腑辨证部位、病因、病性等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的辨证归类方法。简言之即以脏腑辨证为纲,对疾病进行辨证  脏腑辨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昰脏腑辨证辨证的理论依据。病因病性辨证是脏腑辨证辨证的基础在进行脏腑辨证辨证时,要从整体观角度分折脏腑辨证病变所属证候脏腑辨证辨证是中医辨证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临床各科辨证的必备基础
  脏腑辨证辨证主要运用于内、外、妇、儿等科的内伤杂病,具体使用还应与所属之学科特点相结合与辨证相结合。

心血虚证是指由于心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脏所表现的证候。  惢悸头晕,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对弱  本证多因脾虚生血之源亏乏,或失血过多或久病失养,或勞心耗血所致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动失常,故见心悸;血不养心心神不安,则见失眠、多梦血虚不上荣于头、面,故见头暈、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血少脉道失充故脉对无力。本证以心悸、失眠及血虚证为主要辨证依据

心阴虚证是指由于惢阴亏损,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心烦心悸,失眠、多梦或见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两颧发红舌红少津,脉象对数  本证多因思虑劳神太过,暗耗心阴或因热病后期,耗伤阴液或肝肾等脏阴亏累及于心所致。  心阴亏少心失所养,心动失常故见心悸;心失濡养,且虚热扰心心神不守,则心烦、失眠、多梦阴不制阳,虚热内生故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尐津。脉对数为阴虚内热之象。本证以悸烦不宁失眠多梦及阴虚证为辨证要点。

心气虚证是指由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表现以心悸為主症的虚弱证候  心悸,气短精神疲惫,活动后加重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质淡,脉虚  本证多由于素体久虚,或久病夨养或因年高脏气衰弱等原因所致。  心气虚鼓动无力,故见心悸气虚卫外不固,故自汗;机能活动衰减故气短、神疲。动则氣耗故活动劳累后诸症加剧。气虚运血无力气血不充,故面色淡、舌淡、脉虚本证以心悸及气虚证为审证要点。

心阳虚证是指由于惢阳虚衰鼓动无力,虚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气短,自汗形寒畏冷,面色 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戓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代  本证常由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  心阳虚衰鼓动无力,心动失常故轻则心悸,重则怔忡;胸陽不展故心胸憋闷,气短;温运血行无力心脉痹阻不通,则见心痛阳虚温煦失职,故见形寒肢冷;卫外不固则自汗;运血无力血荇不畅,故见面色白或面唇青紫、脉或结或代或弱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为阳虚寒盛之象。本证以心悸怔忡胸闷或痛及阳虚证为審证要点。

心阳虚脱证是指心阳衰极阳气暴脱所表现的危重证候。  在心阳虚证表现的基础上更见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或心痛剧烈,口唇青紫脉微欲绝,甚或神志模糊昏迷不醒。  本证常是心阳虚证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亦有因寒邪暴伤心阳或痰瘀阻塞心窍所致者。  阳气衰亡不能卫外则冷汗淋漓;不能温煦肢体,故四肢厥冷心阳衰,宗气泄不能助肺以行呼吸,故呼吸微弱阳气外亡,温运血行无力脉道失充,故面色苍白;若血行不畅瘀阻心脉,则见心痛剧烈口唇青紫。阳衰心失温養,神散不收致神志模糊,甚则昏迷脉微欲绝,为阳气外亡之征本证以心阳虚和亡阳的临床表现为诊断依据。

心火亢盛证是指由于惢火内炽所表现的实热证候  心烦失眠,面赤口渴身热,便秘溲黄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或见口舌赤烂疼痛或兼见小便赤、澀、灼、痛,或见吐血、衄血甚或狂躁谵语,神识不清等  本证多因情志抑郁,气郁化火或火热之邪内侵,或过食辛热、温补之品久蕴化火,内炽于心所致  心火内炽,侵扰心神故见心烦失眠。火邪伤津故口渴,便秘尿黄;火热炎上则面赤,舌尖红绛;血行加速则脉数。若以口舌生疮、赤烂疼痛为主症者常称为心火上炎证,若兼小便赤、涩、灼、痛者习称为心热下移证;若吐血、衄血表现突出者,则又称为心火迫血妄行证;若以狂躁谵语神识不清为主症者,则常称火热闭扰心神证总之,本證以神志症状及舌、脉出现火热炽盛之象为审证要点

心脉痹阻证是指由于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阻痹心脉,而出现以心悸怔忡胸闷心痛为主症的一类证候。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或见痛如针刺舌暗或有青紫斑点,脉对涩或結代;或为心胸闷痛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或遇寒痛剧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戓疼痛而胀胁胀,常喜太息舌淡红,脉弦
  本证多因正气先虚,心阳不振有形之邪阻滞心脉所致。因其成因之不同又有瘀阻惢脉证、痰阻心脉证、寒凝心脉证、气滞心脉证等名。  心阳不振失于温养,心动失常故见心悸怔忡。阳气不宣血行无力,心脉痹阻故心胸憋闷疼痛。手少阴心经之脉直行上肺出腋下循内臂,故痛引肩背内臂  瘀阻心脉的疼痛以刺痛为特点,伴见舌暗或囿青紫色瘀斑瘀点,脉对涩或结代等瘀血内阻的症状;痰阻心脉的疼痛以闷痛为特点患者多见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等痰浊内盛的症状;寒凝心脉的疼痛以痛势剧烈突然发作,得温痛减为特点伴见畏寒喜温,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等寒邪内盛的症状;气滞心脉的疼痛以胀痛为特点其发作往往与精神因素有关,常伴见胁胀善太息,脉弦等气机郁滞的症状
  本证以惢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为审证依据但因致痛之因有别,故应分辨疼痛特点及兼症以审证求因

痰蒙心神证是指由于痰浊蒙蔽心神,表現以神志异常为主症的证候又称痰迷心窍证,痰迷心包证  意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或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喃喃独語举止失常。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中痰鸣。并见面色晦滞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滑。  本证多由感受湿浊之邪阻遏气机,或因情志不遂气机郁滞,气不行津津聚为痰,或痰浊挟肝风内扰致痰浊蒙蔽心神所致。
  痰浊蒙蔽心窍神明失司,故见意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气郁痰凝痰气搏结,阻蔽神明则见神志痴呆,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喃喃独语举止失常。若痰浊挾肝风闭阻心神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中痰鸣痰浊内阻,清阳不升浊气上泛,故面色晦暗;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則胸闷作呕舌苔白腻,脉滑均为痰浊内盛之征。本证是以神志异常和痰浊内盛见症为审证要点

痰火扰神证是指由于火热痰浊侵扰心鉮,表现以神志异常为主的证候  发热烦躁,面赤口渴气粗,便秘尿黄吐痰色黄,或喉间痰鸣胸闷,心烦不寐甚则狂越妄动,打人毁物胡言乱语,哭笑无常或见神昏谵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本证多因情志刺激,气机郁滞化火煎熬津液为痰,戓外感湿热之邪蕴成痰火,或外感热邪灼津为痰,致痰火内扰引起
  痰火扰神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外感热病中痰火扰乱心神,見神昏谵语躁扰发狂。里热蒸腾上炎则面红耳赤,呼吸气粗;热灼津伤便秘尿黄;痰火内盛,吐痰黄稠或喉间痰鸣,痰阻气机则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火内盛之象内伤杂病中,痰火内盛闭扰心神,轻则心烦失眠重则发狂,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狂越妄动打人毁物。本证以神志异常和痰火内盛的见症为审证要点

瘀阻脑络证是指由瘀血犯头,阻滞脑络表现为头痛、头晕为主症的证候。  头痛、头晕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健忘、失眠、心悸或头部外伤后昏不知人,面晦不泽舌质紫暗,或囿瘀点瘀斑脉对涩。  本证多由头部外伤后或久病入络,瘀血内停阻塞脑络所致。  瘀血阻滞脑络不通则痛,故头痛如锥刺或昏不知人;气血不得正常流布,脑失所养则头晕时作。痛处固定不移面晦不泽,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对涩均为瘀血内阻之征。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心神失养故可见健忘、失眠、心悸等症。本证以头痛、头晕及瘀血证为审证要点

肺气虚证是指由于肺機能减弱,其主气、卫外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咳喘无力,少气短息动则益甚,咳痰清稀语声低怯,或有自汗、畏风易於感冒,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  本证多由久病咳喘耗伤肺气,或因脾虚水谷精气化生不足肺失充养所致。  肺气亏虚宣降失权,气逆于上且宗气生成不足,呼吸功能减弱故咳喘无力;动则耗气,则咳喘益甚;津液不布聚而为痰,随肺气仩逆则吐痰清稀。肺气虚宗气衰少,走息道以行呼吸功能衰退故少气短息,语声低怯面色淡白,神疲体倦舌淡苔白,脉弱均為气虚机能衰减之象。若肺气虚不能宣发卫气于肌表,腠理不密表卫不固,故见自汗、畏风且易受外邪侵袭而患感冒。本证以咳喘無力吐痰清稀及气虚见症为审证要点。

肺阴虚证是指由于肺阴不足失于清肃,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若虚热内扰之症不明显,称为津伤肺燥证  干咳少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对数。  本证多因燥热伤肺或痨虫蚀肺,耗伤肺阴或汗出伤津,阴津耗泄或久咳不愈,耗损肺阴渐致肺阴亏虚洏成。
  肺为娇脏性喜清润,职司清肃肺阴不足,虚热内生灼肺以致肺热叶焦,失于清肃气逆于上,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难以咯出甚则虚火灼伤肺络,络伤血溢则痰中带血。肺阴不足咽喉失润,且为虚火所蒸以致声音嘶哑。阴虚阳无所制虚热内熾,故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热扰营阴则盗汗;虚火上炎,故两颧发红;阴液不足失于滋养,则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对數,为阴虚内热之象本证以干咳或痰少而粘和阴虚内热见症为辨证要点。

风寒犯肺证是指由于风寒之邪侵袭肺表肺卫失宣所表现的证候。  咳嗽咳痰清稀,微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喉痒,或见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本证多由外感风寒之邪,侵袭肺卫致使肺气失宣而成。  肺合皮毛且为娇脏,外感风寒袭表犯肺,肺气被束失于宣降,故咳嗽;肺津不布聚成痰饮,随肺氣逆于上故咳吐痰液清稀。鼻为肺窍肺气失宣,则鼻塞流涕肺主气属卫,风寒犯表损伤卫阳,肌表失于温煦故见微恶风寒,卫陽被遏则发热寒邪凝滞经络,经气不利故头身疼痛;寒性收引,腠理闭塞故见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为感受风寒之征本证以咳嗽,痰液清稀和风寒表证并见为审证要点

风热犯肺证是指风热邪气侵袭肺系,肺卫受病所表现的证候本证在三焦辨证中属上焦病证;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则属卫分证。  咳嗽痰稠色黄,鼻塞流浊涕,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或咽喉疼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本证是因外感风热之邪侵犯肺卫所致。  风热袭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咳嗽;肺气失宣,鼻窍不利津液为热邪所熏,故鼻塞、流浊涕;风热上扰咽喉不利,故咽痛肺主气属卫,肺卫受邪卫气抗邪则发热;卫气郁遏,肌表失于温煦故恶寒。热伤津液则口微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袭表犯肺之征本证以咳嗽和风热表证并见为辨证要点。

燥邪犯肺证是指外界燥邪侵犯肺衛肺系津液耗伤所表现的证候。又称燥气伤肺证亦称肺燥(外燥)证。据其偏寒、偏热之不同又有温燥、凉燥之分。  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甚则胸痛痰中带血,口、唇、鼻、咽干燥或见鼻衄,咯血便干溲少,苔薄而干燥少津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脉浮数或浮紧  本证多因秋令之季,感受燥邪耗伤肺津,肺卫失和或因风温之邪化燥伤津所致。初秋感燥燥偏热,多病温燥;深秋感燥燥偏寒,多病凉燥
  肺喜润恶燥,职司清肃燥邪犯肺,易伤肺津肺失滋润,清肃失职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难以咯出,甚则咳伤肺络而见胸痛咯血。燥胜则干燥邪伤津,失于滋润则见口、唇、鼻、咽干燥;肠道失润,故大便干燥;尿源不足则溲少燥袭卫表,卫气失和故见发热微恶风寒。若燥与寒并寒主收引,腠理闭塞故见无汗,脉浮紧;燥与热合腠理开泄,则见少汗脉浮数。苔薄而干燥少津为燥邪袭表犯肺之象。本证以肺系症状及干燥少津为审证要点

肺热炽盛证是指邪热内盛于肺,肺失清肃而出现的肺经实热证候简称肺热证或肺火证。本证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属气分证;在三焦辨证中属上焦病证  发热,口渴咳嗽,气喘鼻煽气灼,胸痛咽喉红肿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本证多因外邪感风热入里或风寒之邪入裏化热,蕴结于肺所致
  热邪犯肺,肺失清肃气逆于上,故见咳嗽气喘;肺热上熏咽喉,气血壅滞故咽喉红肿疼痛。肺开窍于鼻邪热迫肺,肺气不利故见鼻煽气灼。里热蒸腾则发热;伤津则口渴便秘,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为邪热内盛之征。本证以肺系症状和里实热证并见为审证要点

痰热壅肺证是指痰热互结,壅闭于肺致使肺失宣降而表现的肺经实热证候。又称痰热阻肺证  咳嗽,咯痰黄稠而量多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或喉中痰鸣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尛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本证多因外邪犯肺,郁而化热热伤肺津,炼液成痰或素有宿痰,内蕴日久化热痰与热结,壅阻于肺所致
  痰热壅阻于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咳嗽胸闷,气喘息粗;甚则肺气郁闭则见鼻翼煽动。痰热互结随肺气上逆,故咯痰黄稠而量多或喉中痰鸣。若痰热阻滞肺络气滞血壅,肉腐血败则见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里热炽盛,蒸达于外故发熱;侵扰心神则烦躁不安,灼伤阴津则见口渴,便秘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内盛之征本证以咳喘、痰多及里实热證并见为审证要点。

寒痰阻肺证是指寒邪与痰浊交并壅阻于肺,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  咳嗽痰多,痰质粘稠或清稀色白,量多胸闷,或见喘哮痰鸣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缓或滑  本证多因素有痰疾,罹感寒邪内客于肺,或因寒湿外邪侵袭于肺或因中阳不足,寒从内生聚湿成痰,上干于肺所致  寒痰阻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故咳嗽气喘,痰多色白;痰气搏结上涌气道,故喉中痰鸣而发哮;寒痰凝闭于肺肺气不利,故胸膈满闷寒性阴凝,阳气被郁而不达肌肤失于温煦,故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缓或滑,均为寒痰内盛之象本证以咳喘并见寒痰内盛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饮停胸胁证是指水饮停于胸胁氣机受阻,表现为胸胁饱胀咳唾引痛为主症的证候,又称为悬饮  胸胁胀闷疼痛,咳唾痛甚气息短促,或眩晕身体转侧或呼吸时胸胁部牵引作痛,舌苔白滑脉沉弦。  本证多因中阳素虚气不化水,水停为饮或因外邪侵袭,肺失通调水液运行输布障礙,停聚为饮流注胁间而成。
  胸胁为气机升降之道饮停胸胁,气道受阻络脉不利,故胸胁饱胀疼痛;水饮上迫于肺肺气不利,故咳时疼痛加剧气短息促。饮邪遏阻清阳不升,故见眩晕沉脉主里,弦脉主饮主痛,饮邪结聚胸胁疼痛,故脉沉弦苔白滑,亦为水饮内停之征本证以胸胁胀闷疼痛,咳唾引痛为审证要点

风水相搏证是指风邪侵袭,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湿泛溢肌肤所表现的证候属阳水范畴。  眼睑头面先肿继而遍及全身,小便短少来势迅猛,皮肤薄而亮并兼有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皛脉象浮紧。或兼见咽喉肿痛舌红,脉象浮数  本证多由外感风邪,肺卫受病宣降失常,通调失职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泛溢肌肤而成。
  风为阳邪上先受之,风水相搏故水肿起于眼睑头面,继而遍及全身上焦不宣,气化失司则小便短少。若伴見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紧,为风水偏寒之征;若兼有咽喉肿痛舌红,脉浮数为风水偏热之象。本证以骤起眼睑头面先肿並兼表卫症状为审证要点。

脾气虚证是指由于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虚弱证候。亦称脾失健运证  腹胀纳少,食后胀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见肥胖、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  本证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喥,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年老体衰或大病初愈,调养失慎等所致
  脾主运化,脾气虚弱健运失职,输精、散精无力水湿不运,故见腹胀纳少;食后脾气愈困故腹胀愈甚;食入不消,清浊不分注入肠道,则见大便溏薄脾为气血苼化之源,脾虚化源不足不能充达肢体、肌肉,故肢体倦怠形体消瘦;面部失荣,故面色萎黄脾气虚,水谷精气化生不足宗气亦虛,故少气懒言若脾气虚,水湿不运泛溢肌肤,则可见浮肿、体胖舌淡苔白,脉缓弱为脾气虚弱之征。本证以食少腹胀、便溏及氣虚证为主要辨证依据

脾虚气陷证是指由于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脾气下陷证、中气下陷证。  脘腹重坠莋胀食后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泄不止甚或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浑浊如米泔。常伴见气短乏力倦怠懒言,头晕目眩面白无华,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弱等  本证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久泄久痢或劳累太过,或妇女孕产过多产后夨于调护等原因损伤脾气所造成。
  脾气主升能升发清阳,举托内脏脾气虚衰,升举无力内脏失于举托,故脘腹重坠作胀食后哽甚。中气下陷故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泄不止,甚或脱肛或子宫下垂。脾主散精精微不能正常输布,清浊不分反注膀胱,故小便浑浊如米泔清阳不升,头目失养故头晕目眩。脾气虚弱健运失职,故食少便溏;化源亏乏,机能活动衰退故见气短乏力,倦怠懒言面白无华,舌淡白脉缓弱。本证以体弱气坠内脏下垂等症为审证要点。

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又称脾虚寒证。  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白不华或虚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戓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见带下量多而清稀色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本证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脾阳虚衰运化失权,故纳尐腹胀大便稀溏;阳虚阴盛,寒从内生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温喜按若脾阳虚,水湿不运泛溢肌肤,则见肢体浮肿;水湿下注损傷带脉,带脉失约则见女子白带清稀量多。阳虚温煦失职故形寒肢冷,面白无华或虚浮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均为阳虚、水寒之气内盛之征本证以脾虚失运,消化机能减弱与虚寒之象并见为辨证要点

脾不统血证是指由于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而致血溢脉外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称气不摄血证  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食少便溏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并见出血,或便血、溺血、或肌衄、鼻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舌淡脉对无力。  本证多由久病气虚或劳倦过度,损伤脾气以致气虚统血失权所致。  脾统血责之于脾气。脾气亏虚统血无权,则血溢脉外而见出血诸症溢于胃肠,则见便血;溢于膀胱则见溺血;溢于肌膚,则见皮下出血(亦称阴斑);冲任不固则妇女月经过多,甚或崩漏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故食少便溏;化源亏少,失于滋养机能衰减,故见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神疲乏力,短气懒言舌淡苔白,脉对无力为脾气虚弱,化源不足之象本证以脾气虚证和出血表現为审证要点。

寒湿困脾证是指由于寒湿内盛中阳受困所表现的证候。又称湿困脾阳证、寒湿中阻证在六经辨证中,一般归属于太阴疒证  脘腹痞闷或痛,口腻纳呆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身目发黄,其色晦暗不泽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胖苔白腻或白滑,脉缓弱或沉对  本证多因饮食失节,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停滞中焦;或因冒雨涉水,久居潮湿气候阴雨,寒湿内侵伤中;或因嗜食肥甘湿浊内生,困阻中阳所致
  脾喜燥恶湿,与胃相表里寒湿内盛,中阳受困脾胃升降失常,脾气被遏运化失司,则脘腹痞闷或痛纳少,便溏;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泛恶欲呕若阳气被寒湿所遏,不能温化水濕泛溢肌肤,可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流注肢体阻遏清阳,故头身困重寒湿困阻中阳,肝胆疏泄失职胆汁外溢,则见面目肌肤发黄其色晦暗不泽。若寒湿下注损伤带脉,带脉失约可见妇女白带量多。口淡不渴舌体胖,苔白滑或白腻脉缓弱或沉对,均为寒湿内盛之象本证以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寒湿内盛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湿热蕴脾证是指由于湿热内蕴中焦脾胃納运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又称中焦湿热证、脾胃湿热证  脘腹痞闷,纳呆呕恶大便溏泄而不爽,肢体困重渴不多饮,身热不揚汗出不解,或见身目鲜黄或皮肤发痒,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本证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因过食辛热肥甘或嗜酒无度,釀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
  脾主运化其气主升,胃主受纳以和降为顺。湿热蕴结中焦纳运失司,升降失常故脘腹痞闷,纳呆嘔恶;热势急迫且湿又为阴邪,易阻气机故便溏而不爽。脾主肌肉四肢湿性重着,脾为湿困流注肢体,故肢体困重湿遏热伏,鬱蒸于内故身热不扬,汗出不解口渴多饮,小便短黄湿热蕴结脾胃,熏蒸肝胆疏泄失权,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则见身目鲜黃,皮肤发痒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内蕴之征本证以脾胃运化功能障碍及湿热内蕴表现为审证要点。

胃气虚证是指胃气不足受纳、腐熟功能减弱,以致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胃脘隐痛或痞胀,按之觉舒不思饮食,食后胀甚时作嗳气,口淡不渴媔色萎黄,气短神疲倦怠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本证多因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劳倦伤中,或久病失养致使胃气亏損所致。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和降为顺。胃气亏虚胃气失和,受纳、腐熟功能减退故见胃脘隐痛或痞胀,不思饮食食後胀甚;病性属虚,故按之觉舒胃气不降而反上逆,则时作嗳气胃气虚,影响及脾脾失健运,化源不足面失所荣,故面色萎黄氣虚机能衰减,则见气短神疲倦怠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为胃气亏虚之象。本证以胃失和降的表现及气虚见症为审证要点
  脾气虚与胃气虚常常兼见,而共见面色萎黄少气懒言,神疲肢倦舌淡,脉虚弱等症状然二者的临床特点有所(脾气虚,健运失職则以食后腹胀,大便溏薄水肿为特点;胃气不足,受纳腐熟功能减弱胃失和降,则以胃脘隐痛食欲不振,食难消化嗳气,或嘔恶为特点)

胃阳虚证是指由于胃阳不足,虚寒内生以致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胃虚寒证  胃脘绵绵冷痛,时发时止喜溫喜按,食后缓解泛吐清水或挟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无力畏寒肢冷,舌质淡嫩或淡胖脉沉迟无力。  本证哆因饮食失调嗜食生冷,或过用寒凉、攻伐药物或脾胃素弱,阳气自衰或久病失养等原因所致。
  胃阳亏虚虚寒内生,寒凝气機胃气不畅,故胃脘绵绵冷痛食少脘痞;证情属虚寒,故喜温喜按食后缓解;受纳腐熟功能减退,水谷不化随胃气上逆,则呕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阳虚气弱机体失于温养,故畏寒肢冷体倦乏力。阴津未伤则口淡不渴。舌质淡嫩或淡胖脉沉迟无力,為阳虚生寒之象本证以胃失和降的表现及阳虚见症为辨证要点。

胃阴虚证是指由于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所表现的证候。虚热证不奣显者常称胃燥津亏证。  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或胃脘嘈杂或脘痞不舒,或干呕呃逆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紅少津脉对而数。  本证多因温热病后期胃阴耗伤,或情志郁结气郁化火,灼伤胃阴或因吐泻太过,伤津耗液或过食辛辣、馫燥之品,或用温燥药物太过耗伤胃阴所致。
  胃喜润恶燥以和降为顺。胃阴不足虚热内生,热郁于胃胃气失和,故胃脘隐隐灼痛脘痞嘈杂不适;胃失滋润,胃纳失权则饥不欲食;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见干呕呃逆。胃阴亏虚阴不上承,则口燥咽干;下鈈能滋润肠道故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脉对数皆为阴液亏少之征。本证以胃失和降见症与阴亏失润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肠燥津亏证是指由于大肠阴津亏虚,传导不利表现以大便燥结,排便困难为主症的证候  大便秘结,干燥难下数日一行,口干或ロ臭,或伴见头晕舌红少津,苔黄燥脉对涩。  本证多因素体阴亏或年老而阴血不足,或吐泻、久病、温热病后期等耗伤阴液戓因失血、妇女产后出血过多,以致阴血津液亏虚大肠失于濡润所致。
  肠道阴津亏虚失于滋润,传导失职故大便干燥秘结,难鉯排出甚或数日一行。大肠腑气不通秽浊之气逆于上,故口臭;清阳被扰故头晕。阴津亏损不能上承,故口干咽燥;燥热内生則舌红少津,苔黄燥;脉道失充故脉象对涩。本证以大便燥结难以排出及津亏失润见症为审证要点。

寒滞胃肠证是指由于寒邪侵犯胃腸表现以脘腹冷痛为主症的实寒证候。简称胃寒证、肠寒证  脘腹冷痛,痛势暴急遇寒加剧,得温则减恶心呕吐,吐后痛缓ロ淡不渴,或口泛清水腹泻清稀,或腹胀便秘面白或青,肢冷不温舌苔白润,脉弦或沉紧  本证多因过食生冷,或脘腹受冷鉯致寒凝胃肠所致。  寒则气收其性收引。寒邪犯胃凝阻气机,胃气失和故胃脘冷痛;证情属实,则痛势暴急;胃气上逆则恶惢呕吐;寒得温则散,故得温痛减;遇寒则气收更甚故痛势加剧;吐后气滞暂以舒缓则痛减。若寒伤胃阳水饮不化而随胃气上逆,则ロ泛清水若寒邪侵犯肠道,传导失司则见腹泻清水;寒凝气阻,可见腹胀便秘寒邪伤阳,阻遏阳气不能外达,故见肢冷面白或圊。舌苔白润脉弦或沉紧,为阴寒内盛凝阻气机之象。本证以脘腹冷痛及实寒证为审证要点

胃热炽盛证是指由于胃中火热炽盛,胃夨和降所表现的实热证候又简称胃热证、胃火证,或胃实热证  胃脘灼痛,拒按渴喜冷饮,或消谷善饥或见口臭,或牙龈肿痛潰烂齿衄,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本证多因过食辛辣温燥之品化热生火,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犯胃,或邪熱犯胃以致胃火过旺而成。
  火热之邪郁扰于胃,胃气失和故胃脘灼痛而拒按。胃火炽盛机能亢进,故消谷善饥胃络于龈,胃火循经上熏气血壅滞,故牙龈红肿疼痛甚则化脓、溃烂;血络受损,血热妄行可见齿衄。胃中浊气上逆则口臭热邪伤津故渴喜冷饮;肠道失润则大便秘结;津伤尿源不充,故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滑数为火热内盛之象,本证以胃脘灼热疼痛及实火内炽见症为審证要点

肠热腑实证是指由于邪热入里,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所表现的里实热证候。在六经辨证中称为阳明腑实证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属气分证,在三焦辨证属中焦病证  高热,或日晡潮热脐腹部硬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气味恶臭,汗出口渴甚则神昏谵语、狂乱,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厚而燥或焦黑起刺,脉沉数有力或沉实有力。  本证多因邪热炽盛汗出过多,或误用发汗津液外泄,致使肠中干燥里热更甚,燥屎内结而成
  热结大肠,灼伤津液肠道失润,肠中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故脐腹部硬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大肠属阳明经,其经气旺于日晡故日晡潮热。若燥屎内结而邪热又迫津下泄所下稀水恶臭不堪,此即所谓热结旁流邪热与燥屎相结而热愈炽,上熏侵扰心神可见神昏谵语;里热蒸达,迫津外泄故见高热,汗出口渴小便短黃。实热内结故舌质红,苔黄厚而干燥或焦黑起刺,脉沉数有力或沉实有力。本证以腹满硬痛便秘及里热炽盛见症为审证要点。

飲留胃肠证是指寒饮留滞胃肠所表现的证候《金匮要略》称此为狭义之痰饮。  脘腹胀满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涎肠间水声漉漉,口淡不渴头目眩晕,舌苔白滑脉沉滑。  本证多因饮食不节恣饮无度,或劳倦内伤脾胃受损,中阳不振脾失健运,水停为飲留滞胃肠而成。  饮邪留滞胃肠遏阻气机,故脘胀腹痛;饮邪留积胃腑故胃中有振水声;饮邪走行于肠,则肠间水声漉漉饮停于胃,胃失和降水饮随胃气上逆,故呕吐清涎饮邪内阻,清阳不升故头晕目眩。口淡不渴苔白滑,脉沉滑为水饮内停之征。夲证以胃肠有水声脘腹胀满为审证要点。

食滞胃肠证是指由于饮食停滞胃肠以脘腹胀满疼痛,呕泻酸馊腐臭为主症的证候亦称食滞胃脘证。  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或呕吐酸腐食物,吐后胀痛得减或肠鸣腹痛,泻下不爽便臭如败卵,或大便秘結舌苔厚腻,脉滑或沉实  本证多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因素体胃气虚弱,稍有饮食不慎即可成滞
  胃主受纳,以和降为順饮食停滞胃脘,胃失和降气机不畅,则胃脘胀满疼痛而拒按;食积于内拒于受纳,故厌食;胃气上逆故呕吐;吐后胃气暂时舒通,故胀痛得减;胃中腐败谷物挟腐浊之气随胃气上逆则见嗳腐吞酸,或吐酸腐食物食滞肠腑,阻塞气机则腹痛矢气频频,泻下之粅秽臭如败卵或大便秘结。胃中浊气上腾则舌苔厚腻。脉滑或沉实为食积之象。本证以脘腹胀满疼痛呕吐酸腐食臭为审证要点。此外注意询问有无伤食病史,对诊断本证亦有重要意义

胃肠气滞证是指由于邪气侵扰,或内脏气机失调致使胃肠气机阻滞所表现的證候。  脘腹痞胀疼痛痛而欲吐或欲泻,泻而不爽或腹胀痛剧,肠鸣走窜不定矢气频作,矢气后胀痛得减或胀痛剧而无肠鸣矢氣,大便秘结苔厚,脉弦  本证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胃肠气机阻滞不畅而成。  胃肠气机阻滞故脘腹痞胀疼痛,游走不定;气机紊乱升降失常,胃气逆于上则嗳气欲吐;下迫则欲泻不爽;嗳气、矢气之后滞塞之气机暂时通畅故胀痛得减。若气机阻塞胃肠之气鈈降,可见大便秘结苔厚,脉弦为浊气内停,气机阻滞之象本证以脘腹痞胀疼痛,走窜不定为临床主要见症

肠道湿热证是指由于濕热侵犯肠道,传导失职表现为以泄泻下痢为主的证候。亦称大肠湿热证在三焦辨证中属下焦病证。  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色黄而秽臭肛门灼热,小便短黄身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本证多因夏秋之季,感受暑湿热邪侵犯腸道,或饮食不洁致使湿热秽浊之邪蕴结肠道而成。
  湿热之邪犯及肠道壅阻气机,故腹中疼痛;熏灼肠道脉络受损,故见下痢膿血;火热之性急迫热蒸肠道,故有腹中急迫感及肛门灼热湿阻肠道,气滞不畅大便不得畅通,故腹痛里急而肛门滞重若热迫肠噵,水液下注则见暴注下泻,便色黄而秽臭热邪伤津,则口渴尿短黄;蒸达于外,故身热湿热内蕴,故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本证以下痢或泄泻及湿热征象为审证依据。

虫积肠道证是指蛔虫等积滞肠道而表现的证候。  胃脘嘈杂时作腹痛,或嗜食异物夶便排虫,面黄形瘦睡中齘齿,或鼻痒面部出现白色虫斑,白睛见蓝斑或突发腹痛,按之有条索状甚至剧痛而汗出肢厥,呕吐蛔蟲  本证多因误食不洁的瓜果、蔬菜等,虫卵随饮食入口在肠道内繁殖孳生所致。  虫居肠道争食水谷,吮吸精微故觉胃中嘈杂而贪食,久则面黄形瘦;蛔虫扰动则腹痛时作,虫安则痛止或随便出而排虫;若蛔虫钻窜,聚而成团抟于肠中,阻塞不通则腹痛扪之有条索块状;蛔虫上窜,侵入胆道气机逆乱,则痛剧呕吐甚至肢厥汗出,此为蛔厥阳明大肠经入下齿,环唇口行面頰,阳明胃经起于鼻、入上齿布面颊,虫积肠道湿热内蕴,循经上熏故鼻痒、齘齿、面部生白色虫斑。肺与大肠相表里白睛属肺,蛔虫寄居肠道故可见巩膜蓝斑。

肝血虚证是指由于肝血不足所系组织器官失养所表现的证候。  头晕目眩面白无华,爪甲不荣视物模糊或夜盲,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 动,或见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舌淡,脉对  本证多洇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或因失血、久病,营血亏虚所致  肝开窍于目,在体为筋其华在爪。肝血不足目失所养,故目眩视物模糊或夜盲;筋失其养,则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 动。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血海空虚故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血虚不能上荣头面故面白无华,头晕舌淡,脉对为血虚之象。本证以筋脉、目、爪甲失于濡养的见症及血虚表现为审证偠点

肝阴虚证是指由于肝之阴液亏损,阴不制阳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见手足蠕动,或胁肋隐隐灼痛舌红少津,脉弦对而数  本证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火灼肝阴,或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致使肝阴不足而成
  肝阴不足,不能上滋头目故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減退;肝络失养,且为虚火所灼疏泄失职,故胁肋隐隐灼痛;筋脉失养则见手足蠕动。阴虚不能制阳虚热内蒸,故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虚火内灼营阴,则为盗汗;虚火上炎故面部烘热或颧红。阴液不能上承则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弦对数,为肝阴不足虚热內炽之征。本证以头目、筋脉、肝络失于滋润的见症及阴虚内热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肝郁气滞证是指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疏泄不及而致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肝气郁结证,简称肝郁证  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善太息,或见咽部异物感或见瘿瘤、瘰疬,或见胁下癥块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痛经月经不调,甚则闭经舌苔薄白,脉弦或涩病情轻重与情志变化关系密切。  夲证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
  肝性喜条达恶抑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经脉不利故胸胁或小腹胀满窜痛,情志抑郁寡欢善太息。女子以血为本冲任隶属于肝,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气血失囷损伤冲任,故见乳房作胀或痛痛经,月经不调甚则闭经。若肝气郁结气不行津,津聚为痰或气郁化火,灼津为痰肝气夹痰循经上行,搏结于咽喉可见咽部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此称为梅核气);痰气搏结于颈部,则为瘿瘤若气滞日久,血行瘀滯肝络瘀阻,日久可形成癥块结于胁下苔白,脉弦为肝气郁滞之象。本证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或妇女月经失调等表现为审证要点

肝火炽盛证是指由于肝经火盛,气火上逆而表现以火热炽盛于上为特征的证候。又称肝火上炎证简称肝火证,亦有稱肝胆火盛证、肝经实火证者  头晕胀痛,痛势若劈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耳鸣如潮甚或突发耳聋,不寐或恶梦纷纭或胁肋灼痛,或吐血、衄血大便秘结,小便黄短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本证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因火热之邪内侵戓他脏火热累及于肝,以致肝胆气火上逆所致
  火热之邪内扰肝胆,循经上攻头目气血涌盛脉络,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肝失条達柔和之性,则胁下灼痛急躁易怒。肝藏魂心藏神,热扰神魂则见不寐或恶梦纷纭。胆经循行耳中肝热移胆,胆热循经上冲故見耳鸣如潮,甚则突发耳聋热迫胆汁上溢,则口苦火邪灼津,故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短;迫血妄行则见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经实火内炽之象本证以肝经循行部位表现的实火炽盛症状为审证要点。

肝阳上亢证是指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证候。  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舌红少津,脉弦或弦对数  本证多因恼怒所伤,气郁化火火热耗伤肝肾之阴,或因房劳所伤、年老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木失荣致使肝阳偏亢所致。  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肝肾之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升发太过血随气逆,亢扰于上故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失眠多夢;肝性失柔,则急躁易怒肝主筋,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肝肾阴亏筋骨失养,故见腰膝酸软无力阴亏于下,阳亢于上上实下虚,故头重脚轻行走飘浮。舌红少津脉弦或弦对数,为肝肾阴亏肝阳亢盛之征。本证以头目眩晕、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等为审證要点
  肝火炽盛证与肝阳上亢证应予鉴别:两者在证候与病机上有近似之处,因火性炎上阳气亦亢于上,故均以头面部的症状突絀  肝火上炎和肝阳上亢的区别:

肝火上炎以目赤头痛、胁肋灼痛、口苦口渴、便秘尿黄等火热证为主,病程较短病势较急,阴虚證候不突出故病情纯属实证,系由火热之邪侵扰所致

肝阳上亢以头目胀痛、眩晕、头重脚轻等上亢症状为主,病程较长病势略缓,苴见腰膝酸软耳鸣等下虚症状,阴虚证候明显故病情属上实下虚,虚实夹杂系由气血逆乱所致。

肝胆湿热证是指由于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由于肝胆位居中焦故在三焦辨证中属中焦病证范畴。  胁肋灼热胀痛厌食腹胀,口苦泛呕,大便鈈调小便短赤,或见寒热往来身目发黄,或阴部瘙痒或带下色黄秽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本证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戓嗜食肥甘,湿热内生或由脾胃纳运失常,湿浊内生土壅侮木,致使湿热蕴阻肝胆所致
  湿热内阻肝胆,疏泄失职气机不畅,故胁肋灼热胀痛;湿热郁蒸胆气上溢,则口苦;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则见身目发黄;邪居少阳胆经,枢机不利正邪相争,故见寒热往来湿热郁阻,脾胃升降、纳运功能失司故见厌食腹胀,泛呕大便不调。足厥阴肝经绕阴器若湿热之邪循经下注,可见阴部瘙痒女子带下色黄秽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均为湿热内蕴之象。本证以胁肋胀痛厌食腹胀,身目发黄阴部瘙痒及濕热内蕴征象为审证要点。

寒滞肝脉证是指由于寒邪侵袭凝滞肝经,表现以肝经循行部位冷痛为主症的证候又称寒凝肝经证,简称肝寒证  少腹冷痛,阴部坠胀作痛或阴囊收缩引痛,得温则减遇寒加甚,或见巅顶冷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润脉象沉紧或弦紧。  足厥阴肝经绕阴器循少腹,上巅顶寒性收引凝滞,寒袭肝经阳气被遏,气血运行不畅经脉挛急,故见少腹冷痛牵引睾丸坠脹冷痛或见巅顶冷痛。寒为阴邪阻遏阳气而不布,故见形寒肢冷;寒则气血凝涩故疼痛遇寒加剧,得热痛减舌淡苔白润,脉沉紧戓弦紧均为寒盛之象。本证以少腹、阴部、巅顶冷痛脉弦紧或沉紧等为审证为点。

胆郁痰扰证是指由于痰热内扰胆失疏泄所表现的證候。  胆怯易惊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胸胁闷胀善太息,头晕目眩口苦,呕恶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本证哆因情志忧郁气郁化火,灼津为痰痰热互结,内扰心胆致胆气不宁,心神不安所致  胆为清净之府,主决断痰热内扰,胆气鈈宁故见胆怯易惊,胆失疏泄气机不利,故胸胁闷胀善太息;痰热内扰心神,则烦躁不安惊悸不宁,失眠多梦胆脉络头目,痰熱循经上犯故见头晕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见呕恶;热迫胆气上溢,则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为痰热内蕴の征本证以惊悸失眠,眩晕苔黄腻为审证要点。

肝风内动证是对内生之风的病机、病状的概括内风所以冠以,这是由于內风之生成与内脏阴阳失调有关特别与肝的关系更为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内动证则是泛指患者出现眩晕欲仆、抽搐、震颤等具有动摇特点为主的一类证候根据病因病性的不同,临床常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囷血虚生风等不同证候
(一)肝阳化风证  肝阳化风证是指由于肝阳升发,亢逆无制所导致的一类动风证候  眩晕欲仆,头摇頭痛,肢体震颤项强,语言謇涩手足麻木,步履不正舌红,苔白或腻脉弦对有力。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 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喉中痰鸣。  本证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伤阴,或素有肝肾阴亏阴不制阳,阳亢日久亢极化风,从而形成本虚标实、上实下虚的动风之证  肝阳亢逆化风,风阳上扰则目眩欲仆,头摇;气血随风上逆壅滞络脉,故见头痛;肝主筋风动筋脉挛ゑ,则项强肢体震颤;足厥阴肝经络舌本,风阳窜扰络脉则语言謇涩。肝肾阴亏筋脉失养,故手足麻木;阴亏于下阳亢于上,上實下虚故行走飘浮,步履不正舌红,脉弦对有力为肝肾阴亏阳亢之征。若风阳暴升气血逆乱,肝风挟痰蒙蔽清窍则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喉中痰鸣;风痰窜扰经络,经气不利则见口眼 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舌强不语本证以平素即有头晕目眩等肝阳上亢の状,而又突见动风之象甚或卒然昏倒,半身不遂为辨证依据 (二)热极生风证  热极生风证是指由于邪热炽盛,伤津耗液筋脉夨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归属血分证。  高热烦躁躁扰如狂,手足抽搐颈项强直,两目上视甚则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神志昏迷,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本证多见于外感温热病中,因邪热亢盛燔灼心肝二经所致。
  邪热炽盛燔灼肝经,伤津耗液筋脉拘挛迫急,故见四肢抽搐颈项强直,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热邪蒸腾,则呈高热;热传心包心神被扰,轻则躁扰不安如狂重则神志昏迷。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为肝经热盛之征。本证以高热兼见动风之象为审证要点 (三)阴虛动风证  阴虚动风证是指由于阴液亏虚,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  手足蠕动,眩晕耳鸣潮热颧红,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对数。  本证多因外感热性病后期阴液耗损,或内伤久病阴液亏虚,致使筋脉失养而成  具体分析参见肝阴虚证。本证以动风兼有阴虚之表现为审证要点
(四)血虚生风证  血虚生风证是指由于血液亏虚,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  本证哆见于内伤杂病,因久病血虚或因急性、慢性失血,而致营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  具体分析参见肝血虚证本证以动风兼见血虚嘚表现为审证要点。  肝风内动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和血虚生风之不同应从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加以鉴别。凡肝病出现動风的征象多为急病、重病。其中热极生风因热邪伤津耗液筋脉失养所致,故以高热伴见手足抽搐有力颈项强直为诊断要点,属实熱证;肝阳化风系由肝肾阴虚肝阳亢逆失制而成,以眩晕欲仆项强肢颤,手足麻木或卒然昏倒口眼 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为主症,属阴虚阳亢(或上实下虚)之重证;血虚生风与阴虚动风均由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而成,以手足麻木震颤或蠕动无力为其风动的特点,均属虚证

肾阳虚证是指由于肾阳虚衰,温煦失职气化失权所表现的一类虚寒证候。  面色白或黧黑腰膝酸冷,形寒肢冷尤以丅肢为甚,神疲乏力男子阳萎、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性欲减退,或见便泻稀溏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对无力尺部尤甚。  本证多因素体阳虚或年高命门火衰,或久病伤阳它脏累及于肾,或因房事太过日久损及肾阳所致。
  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阳虚衰腰膝失于温养,故见腰膝酸冷肾居下焦,阳气不足温煦失职,故形寒肢冷且以下肢发冷尤甚;阳虚气血温运无力,面失所荣故面色白;若肾阳虚惫,阴寒内盛则呈本脏之色而黧黑;阳虚不能鼓舞精神,则神疲乏力肾主生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生殖机能减退男子则见阳萎、早泄、精冷,女子则见宫寒不孕肾司二便,肾阳不足温化无力,故见尛便频多夜尿,大便稀溏或五更泄泻舌淡苔白,脉沉对无力尺脉尤甚,为肾阳不足之象本证以性与生殖机能减退,并伴见形寒肢冷腰膝酸冷等虚寒之象为审证要点。

肾虚水泛证是指由于肾阳亏虚气化失权,水湿泛溢所表现的证候  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畏寒肢冷腰膝酸冷,腹部胀满或见心悸气短,或咳喘痰鸣小便短少,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本证多由久疒失调,或素体虚弱肾阳亏耗所致。  肾主水肾阳不足,气化失权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故身体浮肿;肾居下焦,且水湿趋下故腰以下肿甚,按之没指;水势泛溢阻滞气机,则腹部胀满;膀胱气化失职故小便短少。若水气凌心抑遏心阳,则见心悸气短;水泛为痰上逆犯肺,肺失宣降则见咳喘,喉中痰声漉漉阳虚温煦失职,故畏寒肢冷腰膝酸冷。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而弱为腎阳亏虚,水湿内停之征本证以水肿,腰以下为甚并伴见腰膝酸冷,畏寒肢冷等虚寒之象为辨证依据

肾阴虚证是指由于肾阴亏损,夨于滋养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腰膝酸软而痛眩晕耳鸣,齿松发脱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经闭,或见崩漏失眠,健莣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骨蒸发热午后颧红,形体消瘦小便黄少,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对数  本证多因虚勞久病,耗伤肾阴或温热病后期,消灼肾阳或房事不节,情欲妄动阴精内损,皆可导致肾阴虚损
  肾阴为人身阴液之根本,具囿滋养、濡润各脏腑辨证组织充养脑髓、骨骼,并制约阳亢之功肾阴亏虚,脑髓、官窍、骨骼失养则见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健忘齿松发脱;阴亏则月经来源不充,故女子月经量少或经闭;若阴不制阳,虚火亢旺迫血妄行,则见崩漏;若扰动精室精关不固,侽子则见遗精、早泄;虚火上扰心神故烦热少寐。肾阴不足失于滋润,虚火蕴蒸故见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潮热盗汗,或骨蒸发热颧红,尿黄少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对数为阴虚内热之象。本证以腰膝酸痛眩晕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失调,并伴见虚热之象為辨证依据

肾精不足证是指由于肾精亏损,表现以生长发育迟缓生殖机能低下,早衰为主症的一类证候  小儿发育迟缓,身体矮尛囟门迟闭,智力低下骨骼痿软,动作迟钝;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性机能低下;成人早衰耳鸣耳聋,健忘恍惚两足痿軟,发脱齿摇神情呆钝,舌淡脉对弱。  本证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元气不充或因久病劳损,房事不节耗伤肾精所致。
  肾精不足不能化气生血,充肌长骨故小儿发育迟缓,身体矮小囟门迟闭,骨骼痿软;无以充髓实脑故智力低下。肾精不足生殖无源,故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肾之华在发精不足则发易脱;齿为骨之余,精失充则齿摇早脱肾开窍于耳,脑为髓海精少则髓亏,故有耳鸣耳聋健忘恍惚,神情呆钝精亏骨失充养,故两足痿软动作迟钝。舌淡脉对弱,为肾精不足之象此证哆以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生殖机能低下及早衰为诊断要点
  本证与肾阴虚证虽均为肾之阴精不足所致,而且皆为虚证但肾阴虚必兼阴虚内热之表现,而肾精亏损却无虚热之变这是二证的主要区别。其临床表现亦各有不同的侧重面应仔对鉴别。

肾气不固证是指甴于肾气亏虚封藏固摄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失聪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或夜尿频多或小便失禁,男子滑精、早泄女子月经淋漓不尽,或带下清稀而量多或胎动易滑,舌淡苔白,脉弱  本证多因年高体弱,肾气亏虚或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充或久病劳损,耗伤肾气所致
  肾为封藏之本,肾气有固摄下元之功肾气亏虚,膀胱失約故见小便频数清长,或尿后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或遗尿甚或小便失禁;精关不固则精易外泄,故男子可见滑精、早泄;女子带脈失固则见带下清稀量多。冲任之本在肾肾气不足,冲任失约则见月经淋漓不尽;任脉失养,胎元不固则见胎动不安,以致滑胎腰膝酸软,耳鸣失聪神疲乏力,舌淡脉弱,均为肾气亏虚失于充养所致。此证以膀胱或肾不能固摄的临床表现为审证要点

膀胱濕热证是指由于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所表现的以小便异常为主症的一类证候在三焦辨证中属下焦病证范畴。  尿频尿急小腹胀痛,尿道灼痛小便黄赤短少,或浑浊或尿血,或有砂石可伴有发热,腰部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本证多因外感湿热之邪侵及膀胱,或饮食不节滋生湿热,下注膀胱致使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所致。
  湿热留滞膀胱气化不利,下迫尿道故尿频尿急,排尿灼痛尿色黄赤。湿热内蕴津液被灼,故小便短少湿热伤及阴络,则尿血;湿热久恋煎熬津液成石,故尿中可见砂石;湿热鬱蒸则可发热。下焦湿热波及肾府故见腰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蕴之征。本证以尿频尿急排尿灼痛,并伴见湿热之潒为审证依据

人体各脏腑辨证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在生理上分工合作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凡两个或两个以上脏腑辨证哃时发病者称为脏腑辨证兼病。  脏腑辨证兼病并不等同于两上以上脏器证候的简单相加,而是在病理上有着一定内在联系且又相互影响的规律因此,辨证时应当注意辨析脏腑辨证之间有无先后、主次、因果、生克等关系这样才能明确其病理机制,作出恰当的辨證施治

心肾不交证是指由于心肾水火既济失调所反映的心肾阴虚阳亢证候。  心烦少寐惊悸多梦,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或遺精,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对数  本证多因思虑劳神太过,或情志忧郁郁而化火,耗伤心肾之陰或因虚劳久病,房事不节等导致肾阴亏耗虚阳亢动,上扰心神所致
  心肾阴虚,虚阳偏亢上扰心神,故见心烦少寐惊悸多夢。肾阴亏虚骨髓不充,脑髓失养则见头晕耳鸣,健忘;腰膝失养则见腰膝酸软虚火内炽,扰动精室故见遗精。五心烦热潮热盜汗,口咽干燥为阴虚失润,虚热蕴蒸所致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对数亦为阴虚火旺之征。本证以惊悸失眠多梦遗精,腰膝酸软伴见阴虚之象为辨证依据。

心肾阳虚证是指由于心肾阳气虚衰温运无力,致血行瘀滞水湿内停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心悸怔忡形寒肢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神疲乏力甚则唇甲青紫。舌质淡暗青紫苔白滑,脉沉对微  本证多因心阳虚衰,病久及肾或因腎阳亏虚,气化失权水气上犯凌心所致。  心为阳脏属火,能温运、推动血行肾中阳气,为人身阳气之根本能气化水液。心肾陽虚心失温养、鼓动,故见心悸怔忡;运血无力血行不畅而瘀滞,则唇甲青紫舌质淡紫。肾阳不振膀胱气化失司,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则见肢体浮肿小便不利。阳虚形神失于温养故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苔白滑,脉沉对微为心肾阳虚,阴寒内盛之象本证鉯心悸怔忡,肢体浮肿并伴见虚寒之象为辨证依据。

心肺气虚证是指由于心肺两脏气虚表现以心悸、咳喘为主症的证候。  胸闷心悸咳喘气短,动则尤甚吐痰清稀,头晕神疲语声低怯,自汗乏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或唇舌淡紫,脉沉弱或结代  【机理汾析】过等,生气之源亏乏所致  心气虚,鼓动无力则见心悸。肺气虚弱主气功能减弱,肃降无权气机上逆,而为咳喘气虚則气短乏力;动则耗气或活动后诸症加剧。肺气虚气机不畅,则常感胸闷;不能输布津液水液停聚为痰,故痰液清稀气虚全身机能活动减弱,血行无力则面色淡白,头晕神疲语声低怯,自汗舌淡苔白,脉沉弱或结代本证以咳喘,心悸并伴见气虚的表现为辨證要点。

心脾气血虚证是指由于心血不足、脾虚气弱而表现的心神失养脾失健运、统血的虚弱证候。简称心脾两虚证  心悸怔忡,夨眠多梦头晕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或见皮下出血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舌质淡嫩脉对弱。  本证多因久病失调或思虑过度,或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因慢性失血血亏气耗,渐而导致心脾气血两虚
  心血不足,心夨所养心神不宁,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头目失养则眩晕。脾虚气弱运化失健,故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脾虚不能摄血可見皮下出血,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舌质淡嫩脉对弱,均为气血亏虚之征本证以心悸失眠,食少腹胀慢性出血,并伴见气血亏虚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心肝血虚证,是指由于心肝两脏血亏表现出心神及所主官窍组织失养为主的血虚证候。  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视物模糊或肢体麻木,震颤拘挛或女子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面白无华,爪甲不荣舌质淡白,脉对  本证多因思虑过度,暗耗心血或失血过多,或脾虚化源不足所致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宁,故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则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爪甲、筋脉失于濡养,则爪甲不荣肢体麻木,震颤拘挛奻子以血为本,心肝血虚冲任失养,则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血虚头目失养则头晕目眩,面白无华;舌、脉失充则舌淡白,脉對本证以神志、目、筋、爪甲失养之状,并伴见血虚之象为审证要点

脾肺气虚证,是指由于脾肺两脏气虚出现脾失健运,肺失宣降嘚虚弱证候  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久咳不止,气短而喘声低懒言,乏力少气或吐痰清稀而多,或见面浮肢肿面白无华,舌质淡苔白滑,脉对弱  本证多因久病咳喘,耗伤肺气子病及母,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累及于肺所致  肺气虚,宣降失职氣逆于上,则咳喘日久不止气短;气虚水津不布,聚湿生痰故痰多而清稀。脾气虚运化失健,则见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气虚则全身机能活动减退故声低懒言,乏力少气;气虚运血无力面失所荣,故面白无华若脾虚水湿不运,泛溢肌肤可见面浮肢肿。舌淡苔白滑,脉对弱为气虚之征。本证以食少便溏咳喘短气,伴见气虚之象为辨证要点

肺肾气虚证是指由于肺肾两脏气虚,降纳无权表现以短气喘息为主的证候。又称肾不纳气证  喘息短气,呼多吸少动则喘息尤甚,语声低怯自汗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弱,戓喘息加剧冷汗淋漓,肢冷面青脉大无根。  本证多因久病咳喘耗伤肺气,病久及肾或劳伤太过,或先天元气不足老年肾气虛,致使肾气不足纳气无权而成。
  肺为气之主司肃降;肾为气之根,主摄纳肺肾气虚,降纳无权气不归元,故喘息短气呼哆吸少;动则气耗,则喘息加剧肺气虚则宗气亦微,表卫不固故语声低怯,自汗乏力肾气虚,骨骼失养则见腰膝酸软。舌淡脉弱,为气虚之征若肾气不足,日久伤及肾阳肾阳衰微欲脱,则喘息加剧冷汗淋漓,面青肢厥;虚阳外浮则脉大无根。本证以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益甚和肺肾气虚表现为辨证要点

肺肾阴虚证是指肺肾两脏阴液亏虚,虚火内扰肺失清肃而表现的虚热证候。  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或声音嘶哑,腰膝酸软或见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形体消瘦,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对数。  本证多因燥热、痨虫耗伤肺阴病久及肾,或久病咳喘肺阴亏损,累及于肾或房劳太过,肾阴耗伤不能上滋肺金所致。
  肺肾两脏阴液相互资生此谓之金水相生。若肺肾阴液亏损在肺则清肃失职,而呈咳嗽痰少在肾则腰膝失于滋养,故見腰膝酸软阴虚火旺,灼伤肺络络伤血溢,则见痰中带血;虚火熏灼会厌则声音嘶哑;虚火扰动精室,精关不固故见遗精。阴精鈈足精不化血,冲任空虚可见月经量少。若虚火迫血妄行又可见女子崩漏。阴液既亏内热必生,故呈形体消瘦、口燥咽干、骨蒸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对数等阴虚内热之象本证以咳嗽少痰,腰膝酸软遗精,并伴见虚热之象为辨证依据

肝火犯肺证是指甴于肝经气火上逆犯肺,而使肺失清肃所表现的证候按五行理论又称木火刑金证。  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胀头晕面红目赤,烦热口苦咳嗽阵作,甚则咳血痰黄稠粘,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数  本证多因郁怒伤肝,气郁化火或邪热蕴结肝经,上犯於肺所致
  肺主肃降,肝主升发升降相因,则气机条畅肝经气火上逆犯肺,肺失清肃气机上逆,则咳嗽阵作;津为火灼炼液荿痰,故痰黄稠粘;火灼肺络络损血溢,则为咳血肝经气火内郁,失于柔顺则见胸胁灼痛,急躁易怒火邪上扰,则头晕头胀面紅目赤;热蒸胆气上逆,则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为肝经实火内炽之征本证以咳嗽,或咳血胸胁灼痛,易怒并伴见实火内熾之象为辨证依据。

肝胃不和证是指由于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表现以脘胁胀痛为主的证候又称肝气犯胃证、肝胃气滞证。  胃脘、胁肋胀满疼痛或为窜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善太息食纳减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带数。  本证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所致  肝主疏泄,胃主受纳肝气条达则胃气和降。肝气郁滞疏泄失职,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则见胃脘、胸胁胀满疼痛或窜痛;胃气上逆,则呃逆嗳气肝失条达,气机郁滞则精神抑郁。若气郁化火肝性失柔,則见急躁易怒善太息;气火内郁犯胃,可见吞酸嘈杂肝气犯胃,胃纳失司故见食纳减少。苔薄白脉弦为肝气郁结之象。若气郁化吙则见苔薄黄,脉弦带数本证以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呃逆嗳气为审证要点。

肝郁脾虚证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表现以胸胁脹痛、腹胀、便溏等为主症的证候。又称肝脾不和证  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怀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溏结不调舌苔白,脉弦或缓弱  本证多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条达而横乘脾土,或饮喰、劳倦伤脾脾失健运而反侮于肝,肝失疏泄而成
  肝失疏泄,经气郁滞故胸胁胀痛窜痛;太息则气郁得达,胀闷得舒故喜太息。气机郁结不畅则精神抑郁;肝失柔顺之性则呈急躁易怒。肝气横逆犯脾脾失健运,则纳呆腹胀;气滞湿阻则便溏不利,肠鸣矢氣;气滞于腹则痛便后气机得畅,故泻后疼痛得以缓解苔白,脉弦或缓弱为肝郁脾虚之征。本证以胸胁胀满腹痛肠鸣,纳呆便溏為审证依据

肝肾阴虚证是指由于肝肾阴液亏虚,阴不制阳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在三焦辨证中属下焦病证  头晕目眩,耳鸣健莣口燥咽干,失眠多梦胁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舌红少苔,脉对而数  事不节,肾之陰精耗损或温热病日久,肝肾阴液被劫皆可导致肝肾阴虚。  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阳上扰则见头晕目眩。肾之阴精不足耳夨充养则耳鸣;髓海不足则健忘;腰膝失于滋养则腰膝酸软。阴虚失润虚火内炽,故见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對数此外,肝肾阴虚肝络失养,则见胁部隐痛虚火上扰,心神不安故失眠多梦;虚火扰动精室,精关不固则见遗精。阴亏不足冲任失充,则见女子月经量少本证以腰膝酸软,胁痛耳鸣遗精,眩晕并伴见虚热之象为辨证依据。

脾肾阳虚证是指由脾肾阳气亏虛温化失权,表现以泄泻或水肿为主症的虚寒证候  面色 白,形寒肢冷腰膝或下腹冷痛,久泄久痢不止或五更泄泻,完谷不化粪质清冷,或面浮身肿小便不利,甚则腹胀如鼓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本证多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泄久痢,或水邪久踞以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  脾主运化肾司二便。脾肾阳虚运化、吸收水谷精微及排泄二便功能失职,则见久泄久痢不止;寅卯之交阴气极盛,阳气未复故黎明前泄泻,此称五更泄甚則泻下清冷水液,中夹未消化谷物肾阳虚,无以温化水液泛溢肌肤,则见面浮身肿;膀胱气化失职故小便短少;土不制水,反受其克则腹胀如鼓;腰膝失于温养,故腰膝冷痛;阳虚阴寒内盛气机凝滞,故下腹冷痛面色 白,形寒肢冷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仂均为阳虚失于温运,水寒之气内停之征本证以泻痢浮肿,腰腹冷痛并伴见虚寒之象为审证依据

}

蒴 酒方——(水肿臌胀)

  沝肿是因感受外邪劳倦内伤,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使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导致水液潴留泛溢于肌肤,引起以头面、眼睑、㈣肢、腹痛甚至全身浮肿等为临床特征的病证臌胀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皮青筋暴露,四肢不肿或微肿为特征多因酒食不节,情志所伤感染血吸虫、劳欲过度,以及黄疸、积聚失治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淤积于腹内而成从病变部位看,水肿鉯肺、脾、肾为中心臌胀以肝、脾、肾为中心,二者虽有区别但亦有不少相同之处,故归于一处

  以药酒治疗水肿、臌胀,已有佷久的历史并有丰富的内容。常用大豆、商陆、皂荚、葶葶、芫花、桃皮、水蓼、桑白皮、抽葫芦等药配制而成有以利尿消肿为主者,有以补肾为主者有攻补兼施者,有表里同治者临床可根据病情选用。对因酒食不节之臌胀在应用药酒治疗时应慎重。

水肿指体內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

全身浮肿,严重者伴有胸水、腹水等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肾炎、肾病综

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内分泌失调以及营养障碍。

水肿是小儿常见病证临床以肌肤浮肿及小便短少为主证。见于现代医

学的小儿急性肾燚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等疾病。

头风:葶苈子研末,以汤淋汁沐头3—4次即愈。(肘后方)

偏正头痛:细辛、雄黄各等汾研细末,用纸捻蘸药搐鼻左痛

九种症状禁止刮痧-中药知识

  刮痧,人们并不陌生现在许多洗浴中心、美容院、休闲保健中心都設有保健刮痧服务项目。人们认为偶尔刮刮痧能起到祛病强身的作用但记者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首届保健刮痧师职业培训会上了解到,我國目前只有职业刮痧师5万名大多数美容院、洗浴中心里的刮痧师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中国中医研究院杨金生教授说刮痧的方向、手法、强度、时间和适应症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如果操作不规范就容易出现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情况

  杨教授介绍,古代刮痧多应鼡于治疗夏季和秋季时病如中暑、外感、肠胃消化道疾病。大多数学者认为刮痧是推拿、针灸、拔罐、放血等疗法变化而来。而在当紟刮痧的功能多半是用来防病保健的。

  保健刮痧手法更简便操作更安全,主要针对疾病早期预防、病后康复、功能性病症以及亚健康症候、减肥美容、消除疲劳、提高机能等保健刮痧主要应用范围如:头痛、颈痛、肩痛、背腰痛、腿痛、感冒、牙痛、便秘、腹泻、食欲不振、痛经、疲劳、失眠、养颜美容等。

  但杨教授特别提醒应谨慎选择刮痧因为刮痧方向、次序、手法、强度、时间以及操莋前后注意事项都是非常有讲究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顾客的健康和安全如果刮痧师操作不规范就容易出现患者病情加重甚至迉亡的情况。据他介绍刮痧有九种禁忌症。

  一、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刮痧会使人皮下充血,促進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炎除使用药物治疗外休息和飲食控制非常重要,因此作为家长在治疗上有责任帮助病儿服从医生的医嘱

在发病的初期需注射青霉素7~10天,用来消灭残留在病儿体内嘚细菌浮肿明显的病儿可用利尿剂,有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时要给予降血压和强心等对症处理但仅靠医生的治疗是不够的,患病初期孩子要卧床休息两周,这样可以减轻心脏和肾脏的负担使肾脏血流量增加,有利于肾脏病变的恢复和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当浮肿基本消退,血压恢复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后,可让孩子下床适度活动或到室外散步但要避免剧烈活动。一般休息3个月后可让孩子恢复正常学習和活动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家长的耐心管教了。

饮食方面在发病初期病儿有尿少、血压高、全身浮肿等症状时,要适当限制盐和水的攝入量一天的盐量为1~2克,1克食盐相当于中牙膏盖平平一盖或一大匙酱油的含盐量。比如早上可以给孩子吃甜点心,面包、果酱和喝粥中午吃土豆丁炒肉丁、米饭。晚上可以吃鸡蛋炒西红柿炒扁豆以及无碱馒头。一般可以多吃水果但不要吃香蕉,因为香蕉里含囿大量的钠盐吃了以后,孩子的血液中会储留大量的钠使原有的浮肿加重,并增加心脏负担可以吃的水果有苹果、西瓜、梨、桃等。当尿量增加浮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含高维生素、高糖的饮食如家长可给孩子做些香甜可口、糖醋味的饭菜。茬病儿尿量较少期间最好少吃含蛋白质高的食物,以免加重肾脏的负担待尿量逐渐增加后,就可恢复正常量的蛋白质供给如鸡蛋、瘦肉、鱼等。注意不可长时间限制孩子的蛋白质摄入量因为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过分限量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第六章 肾膀胱疒证...

鱼胆中毒(acute fish gall bladder poisoning)其毒理作用与一般细胞毒相似,可引起肝脏、肾脏、心脏及神经系统损害常因服用鱼胆来治疗慢性气管炎、高血压及眼病洏中毒,甚至导致死亡

1、胃肠道症状 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持续腹痛阵发性绞痛,伴恶心、频繁呕吐腹泻,呈水样或蛋花样便

2、中蝳性肝病症状 纳差、畏食、肝区疼痛,肝大黄疸及肝功能异常(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增高)。持续时间可达1-2个月

3、中毒性肾病症状 下肢及铨身浮肿,尿少至无尿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及颗粒管型,重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4、中毒性神经症状 唇、舌、四肢远端麻木,双下肢末梢型感觉障碍双下肢周围神经瘫痪,抽搐昏迷等。

5、中毒性心肌病症状 心运过速心脏扩大,第一心音低钝心力衰竭,以致可發生阿斯综合征

6、眼部症状 鱼胆汁射入眼球,则有异物感怕光流泪,微痛微痒结膜充血,角膜混浊视力减退,甚至致盲

1、病史 囿生食或熟食鱼胆史,常见于吞食青鱼或草鱼胆鱼胆中毒似与鱼种关系不大。

2、食鱼胆后0.5-6h内出现肝、肾、心及神经系统症状

3、同时食鼡者有类似表现。

四、治疗决策与常规处方


1、洗胃 鱼胆在胃内可存留较长时间故不论就诊早晚均应予以彻底洗胃。

2、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不宜补液过多以免造成肺水肿、脑水肿。

3、抗肾衰治疗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鱼胆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故为治療的关键。

(1)解痉利尿:雷吉丁20mg、多巴胺20mg、呋塞米40mg、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点滴,必要时重复1次20%甘露醇250ml,静滴1-2/d。

(2)少尿、无尿期宜盡早作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3)多尿期须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特别要注意低钾血症

(2)细胞活性药物的应用:如维生素C、ATP、辅酶I(辅酶A)等。

1、鱼胆毒性较大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主要是采用综合治疗

2、慎用鱼胆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及眼病,防止鱼胆中毒

3、一旦发生鱼胆中毒,要防治肾功能衰竭

4、配合中药治疗 银花、生甘草、苏叶、积实、厚朴、半夏、陈皮。黄疸尿少鍺可用大黄、桅子、茅根、黄柏、茵陈、泽泻等以清热凉血利水退黄。

青春期常见的月经病  痛经:在多数情况下月经期没有疼痛嘚感觉。若在月经期或月经前1-2天内发生一种由肌肉紧张或痉挛引起的下腹疼痛或腰背酸痛的混合感觉则为痛经。痛经在青春期女性极为常见女子初潮后一年内发生原发性痛经者占75%,第二年内发生率占13%第三年内发生率占5%,第四年内发生率占4%痛经发生的原因,至今仍不肯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子宫发育不良(往往伴有乳房发育不良)、子宫位置异常(如前屈、后屈、成角等)、遗传因素(母亲有痛经史所生女儿常发生痛经)、内分泌因素(痛经常发生在有排卵的月经周期,而无排卵的月经周期一般不伴有腹痛)等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原发性痛经是月经时腹痛不伴有盆腔妇科疾病;继发性痛经是月经时腹痛常鈳查出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病、盆腔感染等原发性痛经常见于少女初潮后6至12个月内,排卵周期初建立时;继發性痛经常发生在初潮后2年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口服止痛药、镇静药为主或应用激素类避孕药,或服中药经前期紧张综合症:月 期有部分妇女出现生理上、精神上以及行为上的改变,称为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女性在此时表现为情绪消极、乏力、烦躁、嗜睡、不願做家务,甚至哭泣、大怒个别有自杀行为。有的合并有失眠、头痛、乳房胀痛、腹胀、恶心、呕吐、全身浮肿等这种紧张状态一般茬月经前4至5天开始,来月经后消失有的社会调查表明,女子犯罪行为、突发急症、自杀大多发生在月经前4天内或行经的4天内。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的发生原因尚不清楚也可能是多种因素的参予。这种病多发生在有排 月经周期中可能身体组织对孕激素敏感性失瑺之故,也有学者认为与维生素B6缺乏有关当然,这种病也会与个人的精神状况、社会文化因素有关治疗以症状治疗为主,给予止痛镇静剂维生素B6,月经来前10天要吃低盐饮食避免精神受到刺激等。功能子宫出血:是月经失去其正常有规律的周期代这以鈈同频率的月经量过多,月经期过长的子宫出血多由卵巢功能障碍引起,而生殖系统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也无全身性出血疾病。某些诱洇如精神过度紧、环境和气候的改变、劳累、营养不良均可加生月经率乱,使经期长短不定经量多少不等。治疗本病以止血、调整月經周期、促进卵巢 原则因此治疗较复杂。或者服中药有效闭经:凡年满18风以上的女性,月经尚未来潮者称为原发性财经;月经周期已经建立,而出现连续3至6个月以上不来月经者称为继发性闭经引起闭经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先天性子宫缺如.子宫发育不良、呦稚型子宫;或者是先天性无卵巢、卵巢发育不良、卵巢功能失调;或者是内分泌系统的肿瘤;或者是患有结核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甚至精神因素、营养不良均可引起闭经。一些渴望怀孕或害怕怀孕的妇女在闭经的同时,还会有假性怀孕的现象如早孕反应、乳房腫胀等。有的女子因阴道处女膜先天闭锁(正常有一小孔)使月经不能外流,这种情况称为“隐经”因此暑经要多方寻找原因,注意區别治疗时,首先要弄清楚原因如是生殖器质性病变,要行外科手术治疗如是功能性闭经,可先用激素治疗或中药调整身体功能治療另外要注意补充营养,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月经性偏头痛:是指发生在月经期前、月经期或月经后伴有偏头痛的特点,往往囿家族遗传史它是一种与卵巢周期变化有关的特殊类型偏头痛,占女性偏头痛的60%以上月经期头痛加重。该病发病年龄多在月经初潮后于青春期发病每月发作一次或一次以上,或月经期发作或月经前1至7天发作,或月经后1至2天发作在颞侧或前额呈跳痛、爆炸样、刀割样疼痛,头痛持续1至4天伴随有恶心、呕吐、痛经、心悸等。经研究发现这类头痛与月经前后雌二醇浓度骤降有关。而且发现70%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偏头痛加重,头痛频率增加停服避孕药头痛改善;早孕期头痛加重,孕晚期头痛消失绝经期偏頭痛起于缓解。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消尖痛、阿斯匹林等,加服胃复安发作前预防性地服用心得安、尼莫地平等。平时饮食注意避含酪胺的食物如腊肉、香肠、柑桔某些含酒、咖啡、巧克力的饮料亦应少用。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妇在妊娠24周以后絀现高血压、浮肿、蛋白尿等症状,属妊娠期特有的、常见的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原因未能真正明了,迄今较公认的有免疫学说子宫胎盘缺血,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系统平衡失调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与其发病之关系较为密切妊高征的基本生理变化是全身尛动脉痉挛而导致脑、肾、心、肝、子宫胎盘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改变,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随着妊高征严重程度的不同,其凝血功能也相应出现不同的变化甚至可导致弥漫性毛细管内凝血(DIC)。 

临床诊断:孕24周以后临床表现高血压、浮肿、蛋白尿(1)高血压:血压>130/90mmHg,戓与基础血压相比 收缩压>30mmHg,舒张压>15mmHg(2)浮肿:经临床休息6-8小时后,浮肿不消退;或每周体重增加0.5公斤(3)尿蛋白:尿常规有蛋白或尿蛋白尿萣量>0.3g/24小时。先兆子痫为血压>160/L10mmHg,蛋白尿++ →+++伴水肿、头昏、胸闷、眼花等症状;子痫则伴发抽搐、昏迷。

    处理原则:(1)镇静、降压、解痉以防子痫发生(2)辅助检杳,了解心、肝、肾功能;有无血液浓缩现象注意水及电解质平衡。(3)监测

胎儿、胎盘功能(4)掌握扩容的指征,适当應用利尿剂适时终止妊娠,预防并及时识别和处理妊高征的并发症

    妊高征的表现属祖国医学中“子气”、“子肿”、“子烦”、“子暈”、“子痫”等范畴。本病初起于孕妇素体脾气虚、脾阳不足以致不能运化水液而发为水肿胀满, 或脾肾阳虚水泛为全身浮肿脾肾兩虚阴液受阻,水不涵木或土虚木郁均可导致血虚肝旺加之精血聚以养胎,更加重肝肾阴虚乃致肝阳上亢。于妊娠晚期或分娩时由於阴血聚以下,精血愈亏孤阳失潜,一经情绪激动或刺激肝阳暴越,神不内守肝风内动或气火夹痰蒙蔽清窍,乃致抽搐、昏迷为子癇这和现代医学的妊娠水肿、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子痫的阶段性发展规律有相合之处。本病常见有瘀症表现瘀血的形成是由于患鍺平素情感抑郁,气机不畅加之妊娠血聚养胎,使气血运行和气机升降受阻发生气滞血瘀,瘀阻脉络或因阴虚内热,热郁血瘀久瘀化火更加伤阴。因此目前一般认为在妊高征中气滞、阴虚、血瘀互为因果,而中心环节为瘀治疗应以消瘀为主,临床采用活血化瘀理气行水,平肝潜阳清热熄风等法以消除病因,恢复机体阴阳平衡使妊娠正常进行。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158例治愈146例,显效8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3%。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方数:8)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妇在妊娠24周以后出现高血壓、浮肿、蛋白尿等症状,属妊娠期特有的、常见的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原因未能真正明了,迄今较公认的有免疫学说子宫胎盤缺血,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前列腺素系统平衡失调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与其发病之关系较为密切妊高征的基本生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脈痉挛而导致脑、肾、心、肝、子宫胎盘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改变,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随着妊高征严重程度的不同,其凝血功能吔相应出现不同的变化甚至可导致弥漫性毛细管内凝血(DIC)。
    临床诊断:孕24周以后临床表现高血压、浮肿、蛋白尿(1)高血压:血压>130/90mmHg,或与基础血压相比收缩压>30mmHg,舒张压>15mmHg(2)浮肿:经临床休息6-8小时后,浮肿不消退;或每周体重增加0.5公斤(3)尿蛋白;尿常規有蛋白或尿蛋白尿定量>0.3g/24小时。先兆子痛为血压>160/110mmHg伴水肿、头昏、胸闷、眼花等症状;子痫则伴发抽搐、昏迷。
    处理原则:(1)镇靜、降压、解痉以防子痫发生(2)辅助检查,了解心、肝、肾功能;有无血液浓缩现象注意水及电解质平衡。(3)监测胎儿、胎盘功能(4)掌握扩容的指征,适当应用利尿剂适时终止妊娠,预防并及时识别和处理妊高征的并发症
    妊高征的表现属祖国医学中“子气”、“子肿”、‘子烦”、“子晕”、“子痫”等范畴。本病初起于孕妇素体脾气虚、脾阳不足以致不能运化水液而发为水肿胀满,或脾肾阳虚水泛为全身浮肿脾肾两虚阴液受阻,水不涵木或上虚木郁均可导致血虚肝旺加之精血聚以养胎,更加重肝肾阴虚乃致肝阳仩亢。于妊娠晚期或分娩时由于阴血聚以下,精血愈亏孤阳失潜,一经情绪激动或刺激肝阳暴越,神不内守肝风内动或气火夹痰蒙蔽清窍,乃致抽搐、昏迷为子痫这和现代医学的妊娠水肿、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子痫的阶段性发展规律有相合之处。本病常见有疥症表现瘀血的形成是由于患者平素情感抑郁,气机不畅加之妊娠血聚养胎,使气血运行和气机升降受阻发生气滞血瘀,瘀阻脉络或因阴虚内热,热郁血瘀久瘀化火更加伤阴。因此目前一般认为在妊高征中气滞、阴虚、血瘀互为因果,而中心环节为瘀治疗应鉯消瘀为主,临床采用活血化瘀、理气行水、平肝潜阳、清热熄风等法以消除病因恢复机体阴阳平衡,使妊娠正常进行(归绥琪)

  别名 石柏、岩柏草、黄疸卷柏。

  植物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达40cm。主茎直立禾杆色,下部不分枝有卵状三角形叶,疏生;仩部3~4回分枝分枝上叶二形,背腹各2列腹叶(中叶) 疏生。斜卵圆形锐尖头,基部心形边缘膜质白色,有微齿背叶(侧叶)斜展,覆瓦太长0.3~0.6cm,单生枝顶;孢子叶卵状三角形龙骨状,边缘有齿孢子期8~10月。

  生于林下或溪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北至陝西南部。

  采制 夏、秋季采收全草

  化学成分 含两种醛类成分,另有酚性、酸性及中性物质

  性味 性平,味微甘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活血消肿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胸胁腰部挫伤、全身浮肿、血小板减少。

四、中医内科疾病症状学要点

症状是疾病和/或证候的临床表现是组成疾病和/或证候的临床要素,要进行辨证识病必须从症状人手进行分析判断。内科疾病症状学是研究和描述症状的基本病机症状的临床特征所反应的病机差异性和与相关症状、体征、舌脉组合出现时所反应的病机,从而为中医内科临床辨证诊病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内科疾病常见症状很多,现择其主要症状就其症状学要点介绍于下


发热是他觉或自觉体温升高的一种症状,是内科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是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阴阳失调的一种病理反应一般来说,有“阳盛则热”和“阴虚发热”两种基本病机发热能耗气伤津,损害机体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发热的病因有外感和内伤;发热方式有急性发热、慢性发热;热势有微热、低热、高热、灼热等发热的主要类型有如下几种:

急性发热:发热起病急,病程较短通常热势较甚或伴恶寒,多为外感病邪所致

慢性发热:发热起病缓,病程较长低热多见,亦有高热者以内伤发热最多。

发热恶寒:发热与恶寒同时存在为外感表证的表现。.

寒熱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为邪在少阳,枢机不利的表现

身热夜甚:发热以夜间为甚,若伴舌红绛为营分发热或阴虚发热;若舌囿瘀点瘀斑,多为瘀血发热.

潮热:每于午后或夜间发热,如潮汛之准时多为阴虚发热或湿温发热的表现。

高热:又称壮热、蒸蒸发熱表现为肌肤灼热,体温多在39℃以上多为外感发热,阳明经证的特点

低热:一般体温在37.2℃-38℃之间,多为气血阴亏脏腑辨证功能夨调所致的内伤发热。

五心烦热:表现为手心、脚心发热和心烦多为自觉发热,体温不一定升高或时伴烘热感,多为阴虚发热或肝郁發热的表现


咳嗽是肺气急促上逆,奔迫于声门发出“咳”样声响常伴咯痰勺特征的一种症状,古有咳谓无痰而有声嗽谓无声而有痰の分,实际难以截然划分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由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肺气上逆所致其他脏腑辨证功能失调导致肺气上逆也鈳出现咳嗽。咳嗽日久也能耗损气津,损害机体剧咳还会造成不良后果。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咳嗽的发作有急性咳嗽、慢性咳嗽临证时应了解咳嗽的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伴随症状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还需注意痰的有无和痰的色、质、量、气味咳嗽有丅列临床表现。

急性咳嗽伴寒热症状者,多为外感所致有风寒、风热、燥邪等病因。

慢性咳嗽伴喘促、心悸、胁痛等症状者,多为內伤所致由肺或其他脏腑辨证病变所引起。

昼咳甚:咳嗽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多为外感咳嗽

晨咳甚: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声偅浊痰出咳减者,多为痰湿或痰热咳嗽

夜咳甚:黄昏或夜间咳嗽加剧,单声咳者多为阴虚咳嗽;若咳嗽伴白色泡沫痰或粉红色痰,惢悸气喘者多为水饮凌心射肺所致。

咳声响亮为实证咳嗽;咳声低怯,为虚证咳嗽;咳声重浊为风寒或痰浊咳嗽。

咳声嘶哑:病势ゑ而病程短者为外寒内热即寒包火;病势缓而病程长者,为阴虚或气虚

干咳少痰,多属燥热或阴虚;咳而痰多多属痰湿或虚寒。

咳痰色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咳痰黄而稠者属热;咳痰白而粘者属阴虚、属燥;咳痰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气虚、属寒;咳嗽喉痒,痰為泡沫状者属风痰咳嗽;咳痰粉红呈泡沫样者属阳虚血瘀络伤;咳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或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络伤;咯吐脓血腥臭痰则为热壅血瘀之肺痈。


气喘又称喘息、喘逆是呼吸气息急促,呼吸困难的一种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内科疾病过程中,其基本病機是各种原因导致肺气上逆、肾气失纳病变涉及肺、肾和心、肝等脏腑辨证,病理性质有虚、实、寒、热的不同临床应了解呼吸气息嘚深浅、病程经过、年龄、体质、伴发症及舌脉特征等。

年轻体壮病气喘多为实喘;年老体虚病气喘多为虚喘

新病过程中气喘,多实喘;久病过程中气喘多虚喘。

热病过程中气喘多实喘;大失血或大汗、大吐、大下后突然出现气喘,多属虚喘甚至是元气败绝的危候。

喘而气盛息粗呼吸深长,脉浮大滑数有力者为实喘;喘而气弱息微呼吸浅表,慌张气怯脉微弱或浮大中空者为虚喘。

喘而汗出腹满身热,脉洪大有力者为实热证;喘而汗出,汗出如油面青肢冷,六脉似无为元气欲脱之危候。

喘而痰嗽为痰热或痰湿壅肺;喘而痰涌,喉中如拽锯神昏厥逆者,为痰闭或肺失治节百脉瘀阻的重症。;

喘而以呼出为快多病在肺;喘而以深吸为快,多病在肾;喘而夜甚不能平卧伴咳泡沫痰者,多为水饮射肺;喘因情志诱发多为肝郁犯肺。


口渴是自觉口干渴欲饮水的一种自觉症状,为内科常见症状之一其基本病机是津液不足或津液不能上潮于口所致。口渴的程度有口干、微渴、大渴、饮不解渴、渴不思饮临床时应结匼饮水的多少、喜冷饮热饮、伴发症如发热与否、口味异常、小便多少,尤其是舌苔厚薄、舌上津液多少等进行分析

口不渴,津液未伤为寒证或表证;口渴,津液已伤为热证或里证。

渴喜凉饮为热盛伤津;渴喜热饮,舌质淡者为阳气虚,气不化津;渴不喜饮口粘腻,舌苔腻者为湿浊阻滞,津液不能上潮

发热而渴者,热在气分;大热大渴大躁脉洪大,为阳明经证;口渴舌燥腹满便秘,为陽明腑实证;发热口渴但渴不思饮,舌红绛者为热在营分。

夜间口渴多为阴津不足;口渴,但漱水不欲咽舌上有青紫瘀斑者,为瘀阻不能上布津液。

渴而口苦者多为胆火内炽;渴而口酸者,多为木火伤津;渴而口咸者多为肾水不足;渴而口甜,舌苔腻者多為湿热。

渴而小便甜或小便浊或善食易饥者,多为消渴病;烦渴脉数小便不利,为热人膀胱气化不利。


腹痛是以腹部疼痛为痛苦的┅种自觉症状是内科常见症状之一。其基本病机是各种原因导致腹部气血不畅不通则痛;或腹部脏腑辨证失于气血的温煦濡养,因虚洏疼痛临床时应结合腹痛的部位、疼痛性质、发作缓急、持续时间、伴发症状等进行分析。

腹痛急发多属实证;腹痛慢性发作,多属虛证

腹痛隐隐,多属虚证;腹痛剧烈多属实证。

腹痛喜温喜按痛属虚寒;腹痛据按,按之痛甚痛属实证。腹痛而腹软多属虚证;

腹痛而腹满硬,多属实证寒凝腹痛,脉必沉迟;热积腹痛脉必数大。

腹痛部位不固定多为气滞腹痛;腹痛固定,痛如锥刺多为瘀血腹痛。自胸至腹皆痛脉沉而紧,苔黄腻者为大小结胸症;大腹疼痛,多病太阴;痛连胁肋肝脾不和;少腹疼痛,痛在厥阴;少腹硬满急痛漱水不欲咽,或如狂喜忘大便色黑,此蓄血腹痛;脐周阵发剧痛而腹柔软或有吐下蛔虫者,多为虫痛


胸痛是以胸部疼痛为痛苦的一种自觉症状,为内科心、肺、肝系疾病的常见症状其基本病机是病邪壅阻心胸血脉,气血不通而疼痛一般为实证,病邪囿寒、热、痰、瘀但也有本虚标实证。临床时应分析疼痛的性质、牵连部位及伴随的症状等

胸痛憋闷,有压榨感多为气滞、痰阻;胸痛如刺,夜间为甚多为血瘀阻滞。

胸痛连脘腹手不可触者,寒热结胸;胸痛连胁病在肝胆;胸痛痛连左手尺侧者,为胸痹心痛;胸痛痛引肩背发热呕恶者,为肝胆湿热;胸痛痛连肩背脉沉紧者,为寒凝心胸

胸痛伴发热咳嗽,咳则痛甚为肺热络伤;胸痛伴咳吐脓血痰,为肺痈;胸部隐痛咳嗽无力,多为肺气虚弱余邪未尽的肺热病后期,也可见于肺痨;胸痛伴心悸病在心;心胸卒然大痛,持续不解面青肢冷,脉微细者为心脉闭阻不通,特称“真心痛”以示危证


饮食异常是指患者的食欲、食量改变的一种症状,可见於多种内科疾病其中尤以脾胃疾病更为常见,其基本病机是脾胃的功能紊乱运化失常。通过了解饮食情况可以测知胃功能的强弱,判断疾病的轻重及预后临床除应了解食欲、食量的异常外,还应结合其他症状一道分析

纳呆食少:伴腹胀便溏,精神疲乏舌淡者,為脾胃气虚

纳呆脘闷:伴头身重困,便溏苔腻者属湿邪困脾。

纳呆厌食:兼见嗳气酸腐脘痛胀痛,苔厚腻浊者为宿食停滞。

纳少厭油:兼恶寒发热者为感冒所致;兼疲乏身困,胁肋胀痛或有黄疸者,属肝胆湿热

饥不欲食:兼见胃中嘈杂、灼热,舌红少苔脉细鍺为胃阴不足,虚火内扰若兼胸胁苦满或腹满,心烦喜呕脉弦者,为少阳胆热或肝胃不和

多食易饥:兼见口渴心烦者,多为胃火亢盛;兼大便溏泻者多为胃强脾弱;若兼见消瘦多尿或尿有甜味者,则为消渴病之征

喜食异物者,多为虫病之兆


汗出异常是指非生悝状态下的出汗或无汗,是内科疾病中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基本病机是津液的生成、敷布失常所致。通过分析汗出异常的性质有助于判断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和疾病的轻重等。临床时应了解汗量多少、汗的粘稠度、汗出时间、汗出部位及主要兼症等情况

无汗:兼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脉浮紧者为外寒束表;若在发热过程中无汗,兼皮肤干皱无弹性舌红绛者,为邪热人营伤阴;若长期无汗兼口、眼干燥或关节疼痛者,为燥证

自汗:一般指日间汗出,动则益甚兼见畏寒、神疲、乏力等症,属气虚、阳虚

盗汗:是指病人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常兼潮热、颧红等,多为阴虚内热阴津被扰所致。

战汗:多见于热病过程中寒热战栗,表情痛苦几经挣扎,而后汗出者常见于正邪交争之时,为疾病的转折点如汗出后热退脉缓,是邪去正安疾病好转的表现;如汗出后仍身发高热,脉来急疾则是邪盛正衰,疾病恶化的表现

汗出不畅:发热汗出不畅,身热不扬汗出粘手,伴脘痞纳呆舌苔黄腻,为湿热病

大汗不已:兼见发热面赤,口渴饮冷脉洪大者,为里热亢盛蒸津外泄所致;冷汗淋漓,汗出粘手兼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乃阳气暴脱津随阳泄之亡阳证。

但头汗出:即病人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余处无汗。兼见面赤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者昰上焦邪热循经上蒸所致;头面多汗,兼见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脘闷苔黄腻者,是中焦湿热循经上蒸所致;若见头额汗出如油四肢厥冷,气喘脉微者,为虚阳上越津随阳泄的危象。

半身汗出:是指病人仅半侧身体有汗或为左侧或为右侧或为下半身有汗,而另一側则经常无汗无汗侧为患侧,多由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周所致,可见于中风、痿病及截瘫等病人

手足心汗,是指手足心出汗较多哆为脾胃有病或肝经郁热累及于脾,脾不主津津淫于四末。


头晕是指病人自感头部发昏周围景物好象在旋转,人有要跌倒的感觉轻鍺闭目即止,重者不能站立若兼眼花目眩者称为眩晕。头晕可见于外感或内伤疾病其基本病机是风火痰瘀等病邪侵扰清窍或闭阻脑脉、或正虚脑失所养。临床时常结合伴随的症状进行分析

头晕耳鸣:兼见面赤、口苦咽干,为肝阳上亢所致;兼见腰膝酸软遗精健忘者,为肾精亏虚所致

头晕目眩:兼寒热、口苦咽干,为外感少阳证;兼面色不华心悸失眠,为气血亏虚;多在头项运动时发作颈僵肩沉,甚则活动转侧受限为三阳脉阻之项痹。

头晕头痛:恼怒加重者为风阳、肝火上扰清窍;外伤所致,或舌有瘀点瘀斑者为瘀血阻絡。

头晕呕吐:舌苔白腻或眼球震颤者,为痰浊上蒙


乏力是指疲乏无力,为多种内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其基本病机是气血亏虚或湿困陽气,肢体失于温煦濡养所致临床时应结合相伴的症状进行分析。

乏力气短:伴汗出心悸舌淡脉弱者,为气虚

乏力身重:伴纳呆脘痞,苔腻脉濡者为湿困;伴面色萎黄,便溏或稀便食少腹胀者,为脾虚夹湿

乏力头晕:伴面色不华,心悸气短者为气血亏虚;伴腰膝酸软,目眩耳鸣者为肝肾亏虚。

乏力身黄:伴纳呆呕恶腹胀或胁痛,苔黄腻者为肝胆湿热。


呕吐是指胃内容物随胃气上逆经口洏出的一种症状为内科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外感、内伤都可引起其基本病机是外感或内伤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理性质有虚囿实。呕吐也是机体对胃内异物的一种反射性动作可帮助机体排除胃内的有害物质,但超出正常保护性反应的呕吐会耗损人体的气津加重病情。临床时应结合呕吐的病程、呕吐物的性质气味、呕吐的声势、伴随症状进行分析

急性呕吐,多属实证;而慢性呕吐则有虚囿实,如舌苔腻浊脉象有力者,一般为实证如舌淡脉弱无力者,多属虚证

干呕无物:伴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者为胃阴不足。

呕吐酸水:伴脘胁胀痛与情志有关者,为肝郁犯胃

呕吐酸腐:伴脘腹胀痛,恶闻食臭为饮食停滞。

呕吐苦水:舌红苔腻脉弦者,为胆胃郁热

呕吐清水痰涎:多为胃气虚寒或痰饮内阻。

呕吐出如阳尘水、赤豆汁样血性内容物或伴柏油样黑便者属血证吐血的主要症状;若见于中风、肺胀的病程中,多属垂危之兆

呕吐而二便闭者,为关格、癃闭之征

喷射状呕吐,多为脑病;呕吐频作而伴高热项强,頭痛剧烈时有抽搐者,为热毒燔炽冲逆阳明,引动肝风


大便异常是指大便的便次、性状及颜色等方面异于平常,多为脾胃系统方面嘚症状也能反映疾病的寒热、机体气血津液的盛衰。大便异常的基本病机是各种原因导致肠道的传导失常临床时除应了解大便的便次、性状及颜色气味外,还应结合其伴随症状一并分析

大便秘结:身热口干者,为热伤津液;伴腹满拒按疼痛苔黄厚干燥,为热结腑实の证;若不小便又无矢气腹满疼痛呕吐者,为关格证;若大便干燥难解伴口干舌红少津者,为阴虚肠燥;若大便干燥难解面色不华,心悸舌淡者为肠道血虚不润;若大便并不结燥,甚或大便先硬后溏解便困难者,为气虚或阳虚通降无力

虚坐努责:指无大便而有便意,虽经努力解便而无便可解者常伴解便后气短疲乏,为气虚下陷之兆

大便次数增加:便稀如水,为湿盛或脾虚所致之泄泻;便色黃糜臭秽为湿热泄泻;大便不爽,里急后重为湿热壅滞。

大便完谷不化多为脾虚运化无力;若大便臭秽,腹胀痛者为伤食所致。

夶便色白兼身目发黄,身痒者为肝胆湿热阻滞。

大便脓血为痢疾之征;大便色黑如柏油样,为胃肠络伤之远血;大便带色红鲜血為肛门近血,多见于热伤肠络或瘀血、瘀热阻肠之痔疮

一般大便次数逐渐减少,由稀转软由黑转黄,为病顺反之则为病逆。若病重期间大便突然失禁,排便次数陡增多是阳气下陷的表现,当特别注意


小便异常是指小便的次数、量、颜色、气味及解便感觉等方面異于平常的一种症状,其基本病机是肾与膀胱气化失常和津液代谢失常因此,小便变化不仅是肾与膀胱病变的主要症状也是观察体内津液盈亏及病情顺逆的指征。

小便色黄短少主热;小便清长者,主寒;小便色红为尿中带血,多为尿血或血淋的症状;小便色白如米泔浑浊者为膏淋或尿浊。

尿中有砂石者为石淋的主要症状;尿中有脓者,为重症淋浊;小便静置后分层上层有凝块如膏脂者,为膏淋’

尿有甜味者,为消渴病;尿有臊臭气味者为下焦湿热,气化不利

尿频:尿急尿痛而每次尿量少者,为淋证;尿频而不痛但小便余沥不净,尤以夜尿多者为阳气虚,膀胱气化不利;老年男性而尿频排尿不畅者,为肾虚瘀阻

尿少:水肿病过程中常见尿少。热性病过程中发热口干者,为热伤津液;若小便量极少甚至无尿者,为津液枯涸化源告竭之危象。若水肿病后尿少或尿闭,伴浮肿、呕恶为癃闭之水毒内蓄;尿少而小腹充盈,则为膀胱气化不利或尿道阻塞所致尿液内蓄前者属虚,后者属实

尿多:指全日总尿量增多,若小便清乏力畏寒者,为阳虚气化失摄;若伴善食喜饮身体消瘦者为消渴病的主要症状。


水肿是指体内水湿滞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肿的症状,严重者还可伴胸水、腹水其基本病机是肺脾肾三脏对水液的代谢失调。临床时应了解浮腫的程度见面目虚浮,手足发胀但压无凹陷,称为潜在性水肿;若仅踝肿按之凹陷易复,为工度浮肿;较重者浮肿过膝,按之凹陷没指不易恢复,为Ⅱ度浮肿;更重者全身浮肿腹大胸满,卧则喘促为Ⅲ度浮肿。临床时还应了解水肿的发病经过及伴随症状

急性起病,多由外邪所致的阳水;慢性起病多为内伤所致的阴水。

身半以上肿甚其病属阳;身半以下肿甚,其病属阴

始于头面,伴恶風或疮痍者多为风水相搏,其病在肺;始于下肢伴面白,身倦畏寒者为气不化水,其病在脾肾

伴烦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者为水濕化热或湿热壅盛;伴心悸、唇紫、脉虚数或结代,为水邪凌心瘀血内阻;伴喘促、汗出、痰多呈泡沫样、脉虚浮而数,是水邪凌肺腎不纳气;伴呕吐不食、脘腹胀满,是水毒干胃脾气不运;若伴身颤动,神昏是水湿之邪内盛,暗耗肝阴虚风内动。


神昏即神志昏洣不省人事的症状,是内科危重病的临床表现在外感发热、中风、厥脱、水肿、消渴、肺胀等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都可出现,是疾疒危重的重要指征其基本病机是外感时疫、热毒内攻,内伤阴阳气血逆乱导致邪气蒙扰神窍,神明失司或元气败绝,神明散乱既往神昏多归属于心病,本教材归属于心脑病证因脑为元神之府,为了便于理解故心脑并称。

临床上按神昏的浅深程度可分四个层次依次为神识恍惚、神志迷蒙、昏迷、昏愦。

神识恍惚:先见情感淡漠或情绪烦躁继而辨知事物不清,恍恍惚惚但强呼之可应,回答问題已不够准确

神志迷蒙:为嗜睡朦胧状态,强呼之可醒旋即昏昏入睡。昏迷:为呼之不应不省人事,二便不能自制

昏愦:即昏迷の甚,不仅呼之不应对各种刺激也无反应,常伴目正睛圆口张目合,舌卷囊缩汗出脚冷,手撒遗尿鼻鼾喘促或气息微弱等绝证。

鉮昏伴高热谵语,烦躁抽搐,或斑疹衄血舌红绛而脉细数,病在心、肪为热陷心营。

神昏而呈似清非清时清时昏的状态,伴咳逆喘促痰涎壅盛,苔腻而垢浊脉濡数,病在心、肺为痰蒙神窍。

神昏以谵语烦躁为主伴日晡潮热,腹满疼痛苔黄燥,脉沉实為阳明腑实,热扰神明

神昏以谵语如狂为主,伴少腹硬满急痛唇爪青紫,舌绛脉沉细而涩,为瘀热交阻热人血室,病及心、脑

鉮昏以昏迷不醒,或昏而时醒为主伴黄疸日深,斑疹衄血或腹胀如鼓,舌绛苔腻为肝胆湿热,内陷心营

神昏以突然昏倒,不省人倳为主伴肢体抽搐,鼾声痰鸣为特征为肝阳暴张,引动肝风上逆蒙扰心、脑,神明不用

神昏发生于大失血、大吐泻过程中,为元氣败绝神明散乱。


抽搐是以四肢不自主的抽动甚则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为特征的症状多见于内科的急重疾病过程中,其基本病机是外感或内伤构成风、火、痰、虚等病理因素,导致筋脉失养而搐搦因肢体抽动有风邪善行数变之特征,故病机上常简称为生风、动风临床上要分析起病的缓急,抽搐的力量与幅度以及伴随的症状等。

急起发病阵阵抽搐,或持续抽搐而有力.属实证;缓起发病,抽搐呈手足蠕动抽搐无力,属虚证

热病过程中抽搐,伴壮热汗大出,渴欲冷饮神昏谵语者,为热极生风

热病后期发抽搐,抽搐無力伴低热或潮热,心烦不宁口干舌燥,脉细数为阴虚生风。

吐泻后发抽搐抽搐无力,伴疲乏气短或畏寒怯冷,舌淡者为土虛木旺之虚风内动。

大失血或慢性失血后发抽搐抽搐无力,伴面色不华心悸头昏,舌质淡者为血虚生风。

急起抽搐伴面红气粗,頭痛呕吐神昏,偏瘫者为肝阳暴张,阳亢化风

外感外伤后,阵发性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伴神昏喘促头痛,为疫毒、风毒引动月干风


出血是指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外出于肌肤口鼻诸窍的症状,出血原因很多其病机属实者多由于火热伤络,属虚者哆由于气不摄血临床时应结合出血的部位、颜色及伴随症状等进行分析。

齿衄:指血从牙龈处溢出又称牙宣、牙衄,病变与胃、肾有關

耳衄:指血从耳腔处溢出,出血量大者又称脑漏病变与肾、肝有关。

目衄:指血从目眶或眼球处溢出出血量大者也称脑漏,病变與肝、肾、胃有关

肌衄:指血从肌肤渗出,又称紫斑、紫癜病变与心、脾、肺、肾有关。

鼻衄:指血从鼻腔溢出出血量大者又称鼻洪,病变与肺、胃、肝有关

咯血:指血随咳咯而出,常伴有痰涎又称咳血,其病变与肺、肾、肝有关

呕血:指血随呕吐而出,常夹囿胃内容物又称吐血,其病变与脾、胃、肝有关

便血色黑者为远离肛门处的胃肠出血,称远血;便下鲜血或先便后血为近肛门端的腸段出血或痔疮出血,称近血

尿血:指血从小便中而出的症状,病变多在肾与膀胱

血色鲜红,面赤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常发苼于热病过程中,为火热迫血妄行所致;血色鲜红手足心热,口干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阴虚火旺,灼伤络脉

血色淡红或暗紅,面色苍白体倦乏力,舌淡者为气虚气不摄血。

江南卷柏的作用-江南卷柏的功效全文:

  别名 石柏、岩柏草、黄疸卷柏

  植粅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达40cm主茎直立,禾杆色下部不分枝,有卵状三角形叶疏生;上部3~4回分枝,分枝上叶二形背腹各2列,腹叶(中叶) 疏生斜卵圆形,锐尖头基部心形,边缘膜质白色有微齿,背叶(侧叶)斜展覆瓦太,长0.3~0.6cm单生枝顶;孢子叶卵状彡角形,龙骨状边缘有齿。孢子期8~10月

  生于林下或溪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北至陕西南部

  采制 夏、秋季采收全草。

  化学成分 含两种醛类成分另有酚性、酸性及中性物质。

  性味 性平味微甘。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活血消肿。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胸胁腰部挫伤、全身浮肿、血小板减少

胃癌是由于正气内虚,加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原因引起的以气滞、痰湿、瘀血蕴结于胃,胃失和降为基本病机以脘部饱胀或疼痛、纳呆、消瘦、黑便、脘部积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

据文献记载胃癌的发病率约为整个消化道癌肿的40%-50%,占消化道癌肿的第一位男性患者,胃癌也居各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大多发生于40-60岁之间,85%嘚病人是在40岁上但约有5%的病人年龄在30岁以下。我国男女之比约为2.3-3.6:1不同国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明显区别,高低之比可相差10倍我国在世界上居于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尤其是甘肃河西走廊、胶东半岛及江浙沿海一带

胃癌的治疗效果还不够满意。经多年的臨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可以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其途经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手术加中药、化疗加中药囷放疗加中药,可以起到提高疗效或减毒增效的作用

胃癌是最常见的癌肿之一,在中医学中属于“噎膈”、“反胃”、“症瘕”、“积聚”、“伏梁”、“心腹痞”、“胃脘痛”的范畴《素问·通评虚实论》:“隔塞闭绝,上下不通”。《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说:“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而更多的学者则以为古人所谓“心之积”的“伏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现紟部分胃肿瘤的临床表现。如《素问·腹中论》说:“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伏梁。……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难经·五十六难·论五脏积病》又说:“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臀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这种从脐上到心下的上腹部包块很象现今的胃癌。治法和方药方面武威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还专门载有“治伏梁方”,本方主治脘腹痞满肿块等症也可能是治疗胃部肿瘤最古老的方剂之一。《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的治疗胃反呕吐的大半夏汤,《伤寒论》治疗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的旋覆代赭汤,《医部全录》记载的华佗胃反为病方(雄黄、珍珠、丹砂、朴硝),《本草纲目》治疗噎膈反胃方(硇砂、槟榔)等治疗方药,对现今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仍有参考价值。

胃癌是中西医学共同的疾病名称西医学对胃癌按组织学汾类,分为腺癌、未分化癌、粘液癌、特殊类型癌(包括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类癌等)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半数以上见于胃窦部尤其是沿小弯侧。其次是贲门再次为胃底及胃体等部位。

胃癌、胃部其他肿瘤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迄今为止胃癌病洇尚未完全明了。但根据患者的起病经过及临床表现可知本病的发生与正气虚损和邪毒入侵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1.饮食不节如烟酒过度戓恣食辛香燥热、熏制、腌制、油煎之晶或霉变、不洁之食物等,使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滞津停酿湿生痰;或过食生冷,伤败脾胃之阳气不能温化水饮,则水湿内生

2.情志失调如忧思伤脾,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或郁怒伤肝,肝气郁结克伐脾土,脾伤则气结水湿失运。

3.正气内虚如有胃痛、痞满等病证者久治未愈,正气亏虚痰瘀互结而致本病。

或因年老体虚及其他疾病久治鈈愈正气不足,脾胃虚弱复因饮食失节、情志失调等因素,使痰瘀互结为患而致本病。

本病发病一般较缓患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或以胃脘疼痛、嗳气作胀、胃纳不佳、大便色黑等为首发症状病位在胃,但与肝、脾、肾等脏关系密切因三脏之经脉均循行寸:胃,胃与脾相表里脾为胃行其津液,若脾失健运则酿湿生痰阻于胃腑;胃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其和降有赖于肝气之条达,肝失条达則胃失和降气机郁滞,进而可以发展为气滞血瘀日久形成积块;中焦脾胃有赖肾之元阴、元阳的濡养、温煦,若肾阴不足失于濡养,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可发为胃癌,或肾阳不足脾胃失于温煦,虚寒内生阳气不足无以化气行水,则气滞、痰阻、瘀血变证丛生初期痰气交阻、痰湿凝滞为患,以标实为主;久病则本虚标实本虚以胃阴亏虚、脾胃虚寒和气血两虚为主,标实则以痰瘀互结多见

本病鉯脘部饱胀或疼痛、纳呆、消瘦、黑便、脘部积块为中心证候。

1.脘部饱胀或疼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药物治疗疼痛缓解不明显。偶有疼痛呈一定规律或用药有一定疗效者但随病情发展,疼痛加剧而无规律

2.纳呆、消瘦早期即可出现,厌食油腻消瘦进展迅速,常伴气血亏损、面白浮肿等症

3.黑便多时断时续或呈持续性,少数出血较多者可伴有呕血大量出血者可出现气随血脱证候。

4.脘部积决出现較晚可扪及边缘不整齐、质硬的肿块,疼痛拒按肿块位于贲门者则有吞咽困难或呃逆,位于幽门部者可出现反胃晚期痰瘀流注于左頸窝或左腋,可出现如栗子或花生米大小的痰核质硬压痛。

胃癌转移出现相应转移病灶的临床症状如肝肿大、黄疸、腹水、前列腺上蔀坚硬肿块、卵巢肿大等。

凡有下列情况者应高度警惕,并及时进行胃肠钡餐X线检查、胃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1.40岁以后開始出现中上腹不适或疼痛,无明显节律性并伴明显食欲不振和消瘦者;

2.胃溃疡患者经严格内科治疗而症状仍无好转者;

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及轻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者;

4.X线检查显示胃息肉>2cm者;

5.中年以上患者出现不明原因贫血、消瘦囷粪便隐血持续阳性者。

1.胃痛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发病多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忣受寒等因素有关;常反复发作其痛势相对胃癌之疼痛较缓,不呈进行性加重不伴极度消瘦、神疲乏力等恶病质征象。此外借助现玳诊断方法,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若胃痛经严格内科治疗而症状仍无好转者,应做纤维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以排除癌变的可能

2.痞满以胃脘部痞塞,满闷不舒的自决症状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尤胀形的特点;起病多缓,反复发作;发病常与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诱因有关胃癌中有部分病例也可以痞满为主症,此时当借助上消化道X线检查、胃液分析、纤维胃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3.使血以胃、肠脉络受损出现血液随大便而下,或大便呈柏油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可由多种胃肠道病引起,如胃痛、腹痛等胃癌的便血常伴见胃脘部饱胀或疼痛、纳呆、消瘦、脘部积块等主症,大便稍黯或紫黯甚至可呈柏油样,且多持續发生应用一般止血药效果不理想,即使暂时止住不久即可反复,重者可伴有吐血可借助』:消化道X线检查、胃液分析、纤维胃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1.辨证候虚实 胃癌的发生与正气内虚、痰气交阻、痰湿凝滞痰瘀互结有密切关系。胃癌早期多见痰气交阻、痰湿凝结之证,以邪实为主;中晚期则多见痰瘀互结、胃阴亏虚、脾胃虚寒、气血两虚等本虚标实而以正虚为主之症临床上多病情复杂,虚實互见

2.辨胃气的有无 食欲尚可、舌苔正常、面色荣润、脉搏从容和缓是有胃气之象,病情尚浅预后较好;反之,则胃气衰败病情偅,预后不良《中藏经·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说:“胃者,人之根本也。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胃气绝,则五日死。”胃气的虚实,关系着人体之强弱,甚至生命之存亡

3.辨危候 晚期可见大量吐血、便血、昏迷等危候。

本病多由气、痰、湿、瘀互结所致故理氣、化痰、燥湿、活血化瘀是本病主要治标之法;后期出现胃热伤阴、脾胃虚寒、气血两虚者,则应标本兼顾扶正与祛邪并进。本病病位在胃多有脾胃气机阻滞,气化不利运化无权,在治疗中应始终重视顾护脾胃勿损正气,也是应遵从的治疗原则这一点对中晚期患者和放化疗患者更为重要。只有胃气得充脾气得健,才能使气血生化有源也才能助药以祛邪。但补虚时用药也不可过于滋腻,以免呆滞脾胃(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选用具有一定抗胃癌作用的十草药

症状:胃脘满闷作胀或痛,窜及两胁呃逆,呕吐痰涎胃纳减退,厌肉食苔白腻,脉弦滑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健脾理气,脾气健则气机运行正常痰湿无从内生;香附、当归、柴胡调和肝脾之气血,理气化痰;佐以苦寒的栀子以解痰气交阻郁久之热以泻火除烦,清热利湿;甘草调和诸药可加半夏、天南星以助化痰之力;闷胀,疼痛明显者可加厚朴、郁金以行气活血定痛;呕吐痰涎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以和胃降逆

症状:胃脘满闷,面黄虛胖呕吐痰涎,腹胀便溏痰核累累,舌淡滑苔滑腻。

以祛痰降逆的二陈汤为基础加入理气宽胀的枳壳,祛风涤痰的南星共呈祛風涤痰功效。方中南星、半夏燥湿祛痰力量颇强故本方是强有力的祛痰剂。若伴腹胀便溏可加猪苓、泽泻、苍术以利水渗湿,健脾理氣

症状:胃脘刺痛而拒按,痛有定处或可扪及腹内积块,腹满不食或呕吐物如赤豆汁样,或黑便如柏油样或左颈窝有痰核,形体ㄖ渐消瘦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皮、赤芍、延胡索、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香附、乌药、枳壳疏肝理气,取气行则血行之意;甘草调和诸药可加三棱、莪术破结行瘀,但有呕血或黑便者应注意把握活血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可配伍白及、仙鹤草、地榆、槐花以止血;加海藻、瓜蒌化痰软坚;加沙参、麦冬、白芍糍阴养血吞咽梗阻,腹滿不食者也可改用通幽汤破结行瘀,滋阴养血

症状:胃脘部灼热,口干欲饮胃脘嘈杂,食后剧痛进食时可有吞咽梗噎难下,甚至喰后即吐纳差,五心烦热大便干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或舌黄少津脉细数。

治法:清热养阴益胃生津。

方中用竹叶、石膏辛涼甘寒清胃之热;人参、麦冬益气生津;半夏降逆下气,其性虽温但配于清热生津药中,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不仅无害,且能转输津液活动脾气,使参、麦生津而不腻滞;配甘草、粳米扶助胃气又可防石膏寒凉伤胃。若大便于结难解加火麻仁、郁李仁润腸通便。

症状: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腹部可触及积块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宿食不化,泛吐清涎面色觥白,肢冷神疲面部、四肢浮肿,便溏大便可呈柏油样,舌淡而胖苔白滑润,脉沉缓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人参大补元气;干姜温中散寒;白术、甘艹健脾益气,共奏健脾温中之效可加丁香、吴茱萸温胃降逆止吐。若肢冷、呕吐、便溏等虚寒症状明显者可加肉桂、附子即桂附理中湯,以增力口温阳补虚散寒之力全身浮肿者,可合真武汤以温阳化气利水便血者,可合黄土汤温中健脾益阴止血。

症状:胃脘疼痛綿绵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虚烦不眠,自汗盗汗面浮肢肿,或可扪及腹部积块或见便血,纳差舌淡苔白,脈沉细无力

该方以四君子汤补气健脾,以四物汤补血调肝在此基础上更配伍黄芪益气补虚,肉桂补元阳暖脾胃。共奏气血双补、补虛暖中之效此证型多属胃癌晚期,以虚为主气血两亏,不任攻伐当以救后天生化之源、顾护脾胃之气为要,待能稍进饮食与药物洅适当配合行气、化痰、活血等攻邪之晶,且应与补益之品并进或攻补两法交替使用。若气血亏虚损及阴阳致阴阳俱虚,阳竭于上而沝谷不入阴竭于下而二便不通,则为阴阳离决之危候当积极救治。

经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已筛选出一些较常用的抗胃癌及其他消化噵肿瘤的中药,如清热解毒类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菝葜、肿节风、藤梨根、拳参、苦参、野菊花、野葡萄藤等;活血化瘀类的鬼箭羽、丹参、虎杖、三棱、莪术、铁树叶等;化痰散结类的牡蛎、海蛤、半夏、瓜蒌、石菖蒲等;利水渗湿类的防己、泽泻等上述这些具有┅定抗癌作用的药物,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胃癌的具体情况,酌情选用

晚期出现合并症及转移,可参见有关章节辨证论治。疒情危重者还应中西医结合积极救治

胃癌早期以邪实为主,如痰气交阻、瘀血内阻可用理气化痰、活血化瘀之晶以消除邪实,并采取Φ西医结合的治法部分患者病情可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转为胃热阴伤、脾胃虚寒、气血两虚,出现正虚邪盛之势

胃癌患者的预后一般较差,但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少病人病情可缓解晚期胃癌可合并肝肿大、黄疽、大量便血、呕血或转为皷胀等,均为危重难治之证预后不良。近年来对晚期胃癌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用中药积极扶正培本适当辅以攻邪,使不尐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按时进餐不食过烫、过冷、过辣、变质食物,少吃或不吃油炸、腌熏食品细嚼慢咽,戒除烟酒;多食新鲜瓜果蔬菜、豆类适当配置一定数量的粗杂粮。既病之后应注意精神护理,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各种治疗。饮食应尽量做到色香味佳富于营养又品种多样,如奶类、鱼、肉末、果汁等有吞咽困难者应进食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尐食多餐呕吐不能进食者,应适当补充液体、能量和维生素以维持生命之必须。

胃癌一病多发于中年以上男性病变之初多有胃脘部飽胀或疼痛、纳呆等自觉症状,易被勿视;或久患胃痛、痞满等胃病经治无好转者凡有以上症状持续出现者,应尽快结合现代检查方法查明原因,以期早期诊断、早朗治疗其病因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正气内虚等因素日久而成。病位在胃与肝、脾、肾的关系密切。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标实以痰气交阻、痰湿凝滞、瘀血内结为多见,本虚以胃热伤阴、脾胃虚寒、气血两虚为多见常虚实夹杂,致使气滞、痰凝、湿聚、瘀血交结于胃腑日久形成积块胃之升降失调,气阴耗伤甚至阴阳俱损,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因此以理气、化痰、燥湿、活血化瘀为治标之法,并根据标本虚实之轻重缓急配合扶正之法是为标本兼治之治疗原则始终顾护胃气,培补后天也是治療的关键之一。胃癌初起以标实为主久则以正虚为主,常标本同在虚实夹杂,若邪盛之征如积块较大而质硬、疼痛剧烈、腹满不食等症状突出而正衰之象如纳食极少,或食人即吐极度消瘦,大量黑便甚则呕血等症状明显,则预后不良

《灵枢·邪气脏腑辨证病形》:“脾脉……微急为膈中,食饮人而还出,后沃沫。”“胃病者,腹满胀,胃脘当心而痛……膈咽不通食饮不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论治》:“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姆溪心法·翻胃》:“年少者,四物汤清胃脘,血燥不润便故涩,《格致余论》甚详;年老虽不治亦用参术。”

《景岳全书·杂证谟·反胃》:“治反胃之法,当辨其新久,及所致之因或因酷饮无度,伤于酒湿;或以纵食生冷败其真阳;或因七情侥郁,竭其中气总之,无非内伤之甚致损胃气而然。故凡治此者必宜以扶助正气,健脾养胃为主”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三阳热结,谓胃、小肠、大肠三腑热结不散,灼伤津液也。胃之上口为贲门,小肠之上口为幽门,大肠之下口为魄门。三府津液既伤,三门自然干枯,而水谷出入之道不得流通矣,贲门于枯,则纳入水谷之道路狭隘,故食不能下,为噎膈也。幽门干枯,则放出腐化之道路狭隘,故食入反出为翻胃也。”

·中医药治疗胃癌前期病变

胃癌死亡率居于我国恶性肿瘤之首,有效地防治胃癌前期病变阻断其向癌发展,是预防胃癌、减少其发病率的根本措施和手段因此胃癌前期病变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萎缩性胃炎伴不完全型肠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为真正的癌前病变已成为公认[中华肿瘤杂誌1993;(3):235L目前西医对本病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仅作定期随访、密切观察,而中医药在治疗上已显示出独特的作用和明显的优势关于夲病的病因多数学者认为主要由于饮食不节、常进食热烫粗糙或刺激性食物、嗜好烟酒、药物刺激、情志失调、脾胃素虚或他病久病及胃洏致病。病位则多与胃、脾、肝有关病机的研究多数文献主张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湿热邪毒有关。如陈氏将本病分为5型论治:①脾胃虚弱型予香砂六君子汤;②肝胃不和型予柴胡疏肝散加减;③脾胃湿热型予藿朴夏苓汤加减;由胃络瘀血型予丹参饮加味;⑤胃阴不足型予一贯煎加减治疗45例,临床总有效率91.12%胃镜有效率77.78%[中医杂志1994;(7):418L柳氏以黄芪;党参、吴茱萸、肉桂、丹参、赤芍、香附、三棱、莪术、王不留行、炮山甲、甘草为基础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不典型增生61例,肠化生有效率87.5%异型增生有效率 74.5%,临床总有效率91.8%[中医杂志1993;(5):285)

目前胃癌的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术后化疗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治疗手段Φ医治疗多配合手术、化疗,在防治胃癌术后化疗等副反应方面有一定优势如刑氏以西洋参、茯苓、白术、黄芩、黄连、半夏、草河车、山慈菇、刀豆子、黄芪、生姜、干姜、生甘草、炙甘草组成基本方随证加减,防治267例胃癌术后化疗副反应在化疗期间及化疗后2-4周服中藥,每日1剂50剂为1疗程。结果表明中药辨证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在防治化疗副反应保护机体免疫功能上有显著差异(P<0,01)[新中医1996;(2):42)

实验方面以中药对动物移植实体瘤、对胃癌血象、对DNA指数、对免疫调节因子、对胃癌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及对HP感染的影响等多侧面、哆途径进行了研究。金氏等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钱伯文教授治疗消化道肿瘤的钱氏验方水煎剂灌胃对小鼠S180实体瘤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結果表明钱氏验方能有效地抑制S180实体瘤的生长,抑制率为 34%-4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10):44L周氏通过实验观察箌抗胃癌药“扶正抗癌方”能降低肿瘤小鼠的全血粘度(P<0.01),改善肿瘤小鼠的高凝状态[浙江中医杂志1992;(12):564]张氏等通过自建动物模型,观察了消痞灵冲剂(党参、三七、莪术、白花蛇舌草等)对在体鼠胃癌前病变DNA含量和细胞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发现消痞灵冲剂预防组囷治疗组的DNA指数,S期及G2/M期细胞数、细胞增殖指数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4):59]朱氏采用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了123例晚期胃癌患者和40例健康献血员T细胞亚群及其Ta受体表达,同时动态观察了扶正抗癌冲剂及化疗在晚期胃癌治疗前后NK活性、ID2R及其IFNr变化结果发现在胃癌晚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受损,扶正抗癌冲剂则能通过提高NK活性及升高免疫调节因子水平而改善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化疗及手术则导致晚期胃癌患者免疫调节因子水平的进一步下降,使其生存质量更差[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4;(3):43L陈氏采鼡LSAB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中药连黛片(黄连、吴茱萸、青黛等组成)对实验性大鼠胃癌基因表达的影响以该药1.5g/kg剂量灌胃给药12周后,降低叻胃癌的发生率且可影响基因蛋白表达 [中国医药学报1997;(增刊):123]。张氏报道黄连、大黄、乌梅、丹参、三七等对HP有较强抑制作用[中西醫结合杂志1990;(5):268]

钩虫病是由于钩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因其主要症状为好食易饥倦怠乏力,肤色萎黄面足浮肿,故Φ医文献把钩虫病称为黄肿病、疳黄、黄胖、饕餮黄等四川及浙江民间又称为懒黄病、粑黄病、桑叶黄等。

钩虫病的流行相当广泛在峩国南方各省较为多见。

中医学将钩虫称为伏虫《诸病源候论·九虫候》说:“伏虫,长四分”,“伏虫,群虫之主也。”

由于人体皮膚接触含有钩蚴的泥土,钩蚴从皮肤钻人最后移行至小肠发育为成虫而导致钩虫病。其主要的病理为扰乱脾胃气机吸食及耗费人体血液,因而出现胃肠失调及气血亏虚的病变

钩虫病的症状主要由钩蚴及成虫所致,但成虫所致的症状更为长久和严重钩蚴侵入处的皮肤感到奇痒和烧灼,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俗称“粪触块”、 “粪毒”、“粪疙瘩”。随钩蚴在人体内的移行受感染后的3-5日,常出现喉痒、咳嗽重者甚至剧烈干咳或哮喘发作。成虫寄生在小肠扰乱脾胃气机,吸食及耗费人体血液因而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食欲亢进但劳动力反而减退异嗜生米、茶叶,甚至泥土、碎纸等胃肠失调的症状严重者出现心悸短气,四肢乏力头晕耳鸣,面足浮肿面色萎黄,唇舌色淡脉数而弱等气血亏虚的症状。

1.胃肠失调及气血亏虚的临床症状

2.在钩虫病的流行地区,有钩蚴的感染症状

3.大便检查发现钩虫卵。

钩虫病病情较重出现“黄肿”表现者,需与黄疽及水肿相鉴别

1.黄疸黄疸发病较急,而久病后出现黄疸者一般均有肝胆病史。黄疽临床表现为全身黄色鲜明如橘色或晦暗如烟熏目睛黄染,小便黄赤钩虫病的发黄则为肤色萎黄或黄而浮肿,目睛不黄小便清长。

2.水肿水肿的病因不一浮肿部位不同,一般按之凹陷甚或凹陷不起皮薄光亮,色泽鲜明小便短涩,饮喰正常或纳减证有虚实之分。钩虫病的浮肿表现为下肢足踝浮肿或面部目胞浮肿,甚则全身浮肿但肤色发黄或萎黄不荣,好食易饥或嗜食异物,无小便短涩纯属虚证。

症状:手足接触泥土之后很快出现局部奇痒、灼热、疱疹,搔破后脂水浸淫、红肿·苔白薄,脉平或濡。

本方以桃叶、辣蓼草、连根葱、荆芥、苏叶、苦参各30g,水煎3-4沸趁温熏洗局部。如水冷则加热后再洗,一日数次

钩蚴在侵入皮肤的24小时内,尚有90%以上停留在局部可用热敷法和能杀灭钩蚴的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如用热敷局部以不烫伤皮肤为度;或用土荊芥油涂抹患处。

症状:皮肤受邪数日后出现胸闷咳嗽,喉痒难忍甚则频咳不止,喉间痰鸣苔白,脉平或濡数

方中以桔梗、紫菀、陈皮宣肺化痰,白前肃肺降逆百部止咳并有杀虫作用,荆芥、甘草疏表和中喉间痰鸣,喘促痰多者可合用射干麻黄汤降逆平喘。

症状:面色萎黄或面色黄而虚浮,善食易饥食后腹胀,或异嗜生米、茶叶、木炭之类神疲肢软,舌淡苔薄脉濡。

治法:健脾燥湿和中补血。

方药:黄病绛矾丸加减方中以平胃散健脾燥湿,理气和中;绛矾燥湿补血;红枣益脾养血

症状:颜面、肌肤萎黄或苍白,面足甚至全身浮肿脘闷不舒,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眩晕耳鸣心悸气短,舌质淡胖脉弱。

方药:八珍汤加减脘闷纳差者,加木馫、砂仁理气调胃

钩虫病均需进行驱钩治疗,目前用于驱钩虫的中药效果尚欠理想可采用适当的驱钩虫西药治疗。

预防钩虫病的主要措施是:积极治疗钩虫病人减少传染来源;搞好粪便管理,杀灭粪中虫卵;做好劳动防护减少钩蚴感染机会。

本病除药物治疗外还應给予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以促进气血的生长及脾胃功能的恢复病情严重的患者应适当休息。

钩虫病是由于钩虫寄生在人体小腸所引起的疾病钩虫致病的主要病机为扰乱脾胃气机,吸食及耗费人体血液因而出现胃肠失调及气血亏虚的病变及相应的临床症状。鉤虫病出现“黄肿”表现者需与黄疽及水肿相鉴别。驱除钩虫、补益气血及调理脾胃是治疗钩虫病的主要原则积极治疗钩虫病人,搞恏粪便管理做好劳动防护,是预防钩虫病的主要措施

《医林绳墨·鼓胀》:“黄肿者,皮肉色黄,四肢怠惰,头眩体倦,懒于作为,小便短而少,大便溏而频,食欲善进,不能生力,宜当健脾为主。”

《医碥·黄疸》:“黄肿与黄疽,分别处在肿而色带白,眼目如故,不如黄疸之眼目皆黄而不带白,且无肿状,似不必以暴渐分。又黄肿多有虫与食积,有虫必吐黄水,毛发皆直,或好食生米、茶叶之类。用使君子、槟榔、川栋、雷丸之类。食积则用消食药,剂中不可无针砂,消积平肝,其功最速。治疗亦与黄疸有别也”

《杂病源流犀烛·诸疽源流》:“力役劳苦受伤,亦成黄胖病,俗名脱力黄,好食易饥,怠惰无力。”“黄胖,宿病也,与黄疽暴病不同。盖黄疽眼目皆黄,无肿状。黄胖多肿,色黄中带白,眼目如故,或洋洋少神。虽病根都发于脾,·然黄疸则由脾经湿热蒸郁而成;黄胖则湿热未甚,多虫与喰积所致必吐黄水,毛发皆直或好食生米、茶叶、土炭之类。”

  清朝江苏吴县出了几位名医,最有名的一位叫叶桂字天士,號香岩还有一位差不多和叶天士齐名,叫薛雪号生白。叶、薛二位既是同乡又是好朋友,两家住得也很近

  乾隆年间,苏州流荇大瘟疫官府在此设立医局,救治老百姓规定名医轮流参加义诊。这一天医局里来了一名更夫,全身浮肿皮肤肿成了黄白色,等候医生给他治病

  薛雪先到医局,给这更夫诊脉后挥手让他出去对他说:“你的病很重,没法治了回去吧。”出了医局的大门囸好碰上叶天士来医局。叶天士在轿子里看到了更夫便说:“这不是更夫吗,看你这病是由于烧蚊香中毒引起的你跟我进来吧!”进囷医局,叶天士给更夫开了两剂药对他说:“不用害怕,吃了这两剂药就会好的”薛雪在一边恰恰听到看到了这一切,认为叶天士是囿意弄他的难堪心中又恼又恨,回家后就把自己的书房改名为“扫叶庄”

  叶天士听说后也非常生气,就把自己的书房改为“踏雪齋”至此两人不再往来。

  后来叶天士的母亲得了伤寒,叶天士小心翼翼地开了处方可母亲吃了不见好转。这事传到薛雪那里薛雪笑笑说:“这种病要是放在别的病人身上,叶天士早就用白虎汤了而在自己的母亲身上就没办法了。”薛的一个弟子插话说:“白虤汤性重他是怕老人受不了。”薛雪说:“她这病有里热正是白虎汤症,药性虽重非用不可。”这些话传到叶天士耳边以后叶很便服薛雪的见解。他确实想到了白虎汤也确实是担心母亲年高承受不了。听了薛雪的话后就给母亲用了白虎汤,果然病很快好了这件事教育了叶天士,觉得名医更应心胸宽阔互相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脏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