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脚后区良性脑膜瘤影响寿命吗可以手术治疗吗?

无锡脑膜瘤医院哪家最好
提问时间: 11:49:25|
基本信息:
病情描述:
大小约5.5CM乘以5.7CM乘以3.8CM,占位效应明显,局部中线结构右移,双侧脑室前脚 及左侧大脑脚受压.肿块周边见片状长下,长左水肿信号.
增强扫描示:左侧额部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强化,邻近脑膜轻度强化.无锡脑膜瘤医院有那些?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58699收到了:
脑瘤手术治疗的治疗费用一般来说,要看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好一些医院做一个脑瘤手术需要7到8万,其它相对便宜一些,通常在4到5万。大多数手术治疗前会先配合一定的辅助化疗,脑瘤术后饮食加强营养,宜食用高蛋白,量,高维生素类食物,如牛奶鱼,虾,蛋,瘦肉类,芹菜,菠菜,胡萝卜,多吃生菜,忌食高脂饮食,如肥肉,动物内脏等。在脑瘤的治疗中,结合现代中药人参皂苷Rh2(护命素)可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手术、放化疗以后利用人参皂苷Rh2(人体最佳吸收含量为16.2%)胶囊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复发和转移的作用。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50263收到了:
你好,脑膜瘤手术后建议你采用传统中药虫草、猪苓、明党参、桑寄生、青阳参、香菇、红豆蔻、桑白皮、杜仲、降香、茯苓、白术、八月札、知母、片姜黄、制南星、山萸肉、木瓜、仙茅、制半夏、补骨脂、独活、石菖蒲、仙鹤草、大蓟、山奈、枸杞子、薏苡仁、当归、土鳖虫、青黛、肉桂、苦参、金精粉、葫芦巴、白癣皮、赤芍、山豆根、远志、泽泻、金银花、乌术粉、制鳖甲、、紫草、桃仁、三七等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其功效能在短期内缩小肿块,减轻痛苦、稳定病情、同时又不产生副作用,均在治疗的同时,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最终达到战胜肿瘤的目的。
妇产科医生
妇产科医生→ 什么是“大脑脚及底节区多发腔隙灶”?
什么是“大脑脚及底节区多发腔隙灶”?
女 | 0个月
健康咨询描述:
化验、检查结果:
ct结论:双侧大脑脚及底节区多发腔隙灶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问明白这是什么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锦州市中心医院&& 主治医师
擅长: 胃肠道息肉、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目前的CT检查结果来看“双侧大脑脚及基底节区多发腔隙灶”提示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局部被堵塞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脑组织坏死所致,可能引起头晕,肢体障碍等不适症状。需要积极溶栓,护脑治疗避免病情加重。&&&&&&指导意见:&&&&&&建议积极对症治疗,定期复查。平时注意饮食规律,清淡,适当运动。禁油腻食物,定期做常规体检。祝早日康复!&&&&&&医生询问:&&&&&&
这个脑CT结论算不算病?因为没写脑梗,所以请您给个明确结论,如果是病,严重不严重?如何治?请答复。谢谢
21:30医生回答:
肯定是病,该情况即为脑梗塞表现。需要溶栓,护脑治疗,切忌个人盲目治疗,需要住院系统治疗。
参考价格:22
参考价格:145
参考价格:70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行气活血,化瘀通脉。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头痛、...
参考价格:¥23
本品适用于:|1.脑供血不足,椎动脉缺血,脑血栓...
参考价格:¥35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手术故事-视神经上的手术风险砝码手术故事-视神经上的手术风险砝码神经外科专家顾建文百家号    “ 看东西越来越不清楚了”,这几乎是老年人的专利,白内障、老花眼等等疾病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出现的老年病。本故事的主角瞿大姐半年前出现了视物模糊,60岁的人也就没把这太当回事。可是,视力下降的速度远比年龄的增加要快得多的多,仅仅三四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几乎看不见了。眼科检查的结果让瞿大姐和她的儿女大吃一惊。  “眼睛没问题............可是脑袋里长了个肿瘤”  突如其来的情况让家里人措手不及,接下来的就是满中国的遍访名医,从上海到北京。每个医生所交代的手术风险都仿佛是一个有一个的砝码,让本就沉重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    这到底是什么病?“鞍结节脑膜瘤”。对于普通老百姓,这个诊断名词完全没概念。如果把肿瘤比喻成一个“坏蛋”的话,那么,很不幸,这个坏蛋来到了一个“很安全”的地方,周围极为重要的神经和血管为这个坏蛋提供了极好的保护雷区,让它安全而又舒适的生长,警察即使看到了,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因为,稍有不慎的触碰到这些地雷,结果是灾难性的,轻则眼睛睁不开、瞳孔散大、完全失明等,重则偏瘫、长期昏迷,甚至死亡。况且,“脑膜瘤”又是坏蛋中的坏蛋。所以,找对警察很重要。瞿大姐找到了国内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顾建文教授。    手术前常规检查也让顾建文教授感到时间的紧迫感,双眼视力仅为0.2,右眼的视野仅中心5°范围可见,而左眼的视野已经不能检查了。  手术紧锣密鼓展开,这是在于时间赛跑,因为只要双眼视力完全丧失,那就再无回天之力。庆幸的是,今天的手术很顺利,肿瘤完全切除,双侧的视神经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减压。手术在显微镜下小心分离,将肿瘤切除后,暴露毗邻前视路、动眼神经、前循环颈内动脉、下丘脑、垂体柄,基底动脉。麻醉复苏后,瞿大姐术后睁开眼睛,她能清楚的看见我的胸牌。    鞍结节脑膜瘤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s又称鞍上脑膜瘤,是对起源于鞍结节、前床突、鞍膈和蝶骨平台的脑膜瘤的统称,约占颅内脑膜瘤的5~10%。由于肿瘤毗邻前视路、前循环动脉、下丘脑、垂体柄等重要结构,手术难度大,术前计划及显微外科技巧与预后有密切关系。1899年Steward首次在尸检中发现鞍结节脑膜瘤                                    术后7小时复查肿瘤消失、及病人意识清楚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神经外科专家顾建文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神经外科专家 306医院院长 博士研究生导师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鞍上脑膜瘤切除术已经自动替换为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可点此恢复原貌,或使用备注方式展现目录1 手术名称2 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的别名鞍上脑膜瘤切除术3 分类/手术/
4 ICD编码01.51105 概述1899年Stewart首次介绍,1929年Cushing等称之为“”。以后该术语的涵意逐步扩大,凡源自鞍、蝶骨平板、鞍隔或前床突者均属此列。但起自筛板、蝶骨嵴、颅中窝底、斜坡等其他部位累及鞍上的,因临床表现、学结果和手术有别,不属此范畴。
手术切除是鞍上脑膜瘤的主要治疗方法。直径<3cm的小型切除较易,效果亦好;直径超过5cm的大型肿瘤,因与、、、海绵窦、颈内及其分支关系密切,手术切除有相当难度。近年来,随着的发展,该肿瘤的全切率逐步提高,手术效果不断改善。
鞍区是颅内重要和神经最集中的区域之一。要全切鞍上脑膜瘤并获得较好的效果,必须熟悉该区域的正常,及肿瘤与重要的关系。尤其是对脑底动脉环的穿支,应该有深入的了解。因为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术人恶化或出现下丘脑衰竭等,往往并非视路或下丘脑直接受损所致,而是供应它们的穿支的结果。6 应用解剖6.1 1.脑底动脉环前部的穿支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穿支:①眼动脉段(自眼动脉至后交通动脉起点):发出1~7支(平均3.6支)穿支,多起自颈内动脉后面或后内侧面,于垂体柄(垂体上动脉)、、、和体前区。垂体上动脉与源自后交通动脉的漏斗动脉在视交叉腹侧内行到灰白结节,在垂体柄周围成丛,分布到垂体柄和垂体前叶,并发出上行支和下行支。②后交通动脉段(自后交通动脉起点络膜前动脉起点):60%无穿支,其余40%分别发出1~2支,终止于视束、视交叉、乳头体前区、漏斗、前穿质和后穿质。③前动脉段(自脉络膜前动脉起点至颈内动脉分叉):发出1~9支(平均4支)穿支,97%起自颈内动脉后面,止于前穿质、视束和钩回。经颞入路或经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处理鞍区肿瘤或时,需勿损伤上述穿支,以免引起视力障碍和损害等严重并发症(图4.3.3.2-1,4.3.3.2-2)。
前动脉最大的穿支是Heubner返动脉,直径0.2~2.9mm(平均1.0mm),通常起自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或A2近端,有时也起自前交通动脉、颈内动脉分叉部,甚至。多数(约60%)返动脉走行于A1之前,故抬起额叶后,往往首先显露该动脉。当A1不良,返动脉管径接近A1时,更易混淆。另外40%的返动脉行于A1与前穿质之间。Heubner返动脉本身又可发出4支左右穿支,分别止于前穿质、Sylvian裂和额叶底面。Heubner动脉的供应范围包括尾状核和壳核前部、苍白球外侧部尖端、内囊前肢、钩束和嗅区。除Heubner动脉外,A1还发出2~15支(平均8支)穿动脉,止于前穿质、视神经和视交叉背面、下丘脑、Sylvian裂、和额叶底面。Critchley观察到,起自A1的下丘脑小动脉损伤而返动脉完好时,可出现但无;返动脉闭塞时,可引起以上肢为主的轻;A1受损又累及返动脉时,因大脑前动脉远端可接受来自对侧的血流,故仅出现轻瘫,这与前动脉远端闭塞所致的严重瘫痪形成对照。
前交通动脉发出1~4支(平均1.6支)穿支,分布于下丘脑前部、视交叉背面、前穿质、额叶等部位。
6.2 2.脑底动脉环后部的穿支后交通动脉一般发出4~12支(平均7支)穿动脉,行向内上,供应下丘脑后部、前部和底部及内囊后肢。其中最大的1支是乳头体前动脉(又称丘脑前穿动脉或丘脑灰白结节动脉),多起自后交通动脉中段,直径0.3~1.0mm,在乳头体前或侧方进入第三底,供应丘脑和下丘脑的前部及外侧壁。
大脑后动脉近段(P1)的上、后面发出1~13支(平均4支)穿动脉,行向后上,又分成许多分支,止于中脑后部、脚间窝、大脑脚、后穿质和乳头体。其中几条较为恒定的分支是:①丘脑穿动脉:是P1最大,亦是最接近基底动脉分叉的穿支,由1支或数支组成,经后穿质入脑,分布于后穿质、
脚间窝和乳头体后区、下丘脑后部及中脑上部内侧。一侧丘脑穿动脉缺如者,对侧发育更好。丘脑穿动脉一旦闭塞,可引起对侧肢体的舞蹈徐动症,但无明显障碍,有别于丘脑膝状体动脉(起自大脑后动脉远段)闭塞所致的典型丘脑。②脉络膜后内动脉:自大脑后动脉近段发出后,围绕中脑到达四叠体池,在侧方折向前,走行于第三脑室顶的两层脉络间。③四叠体动脉。④分布至大脑脚和中脑被盖的分支。
基底动脉上段后面和外侧面一般发出3~18支(平均8支)穿动脉,位于中线附近的穿入中脑和桥脑中部,位于周围的止于桥脑外侧、大脑脚和后穿质。基底动脉分叉处前面无穿支。鞍上脑膜瘤影像学表现见图4.3.3.2-3。
7 适应症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适用于:
手术切除是鞍上脑膜瘤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即应及早施行。但双侧视力严重损害者,术后较难恢复,有时反可完全,对此,术者和病人均应有思想准备。
1.直径<3cm的鞍上脑膜瘤,无论位于中线抑线旁,均可用单侧额下入路;直径>3cm者宜取双额下入路。
2.居中线一侧向鞍后发展的肿瘤,可用翼点或额颞部入路。
3.少数向纵裂内者,可取纵裂入路。8 禁忌症年迈、全身情况差,或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手术需慎重。
9 术前准备少数有垂体功能低下表现者,术前3用0.75mg,每日3次。
因鞍上脑膜瘤的供血主要来自筛后动脉,目前尚未见有为此类肿瘤做术前的报道。10 麻醉和体位1.& 插管。
2.& 经额下或纵裂入路手术者,取,头高20°,稍后仰;经翼点(或额颞部)入路手术者,取仰卧位,头高20°,稍后仰并旋向对侧30°。11 手术步骤11.1 1.皮瓣和骨瓣做冠状皮瓣翻向前。拟取单侧额下入路手术者,做患侧额部骨瓣。取双额下入路或纵裂入路者,应做双额骨瓣分别翻向两侧,或做一过中线约3cm的额骨瓣翻向一侧。取翼点(额颞部)入路者,做额颞部骨瓣。骨瓣前缘应接近眶上缘。处理好可能开放的额窦。11.2 2.显露肿瘤剪开额部硬翻向中线,或沿骨窗前缘剪开双额硬脑膜,缝扎、切断上矢状窦前部并剪开其下方的大脑镰。电凝后切断一侧嗅束,自颅前窝缓缓抬起额叶底部进入鞍区,即可发现肿瘤。如需抬起双侧额叶,可切断一侧嗅束,而将另一侧嗅束自额叶底面游离1~2cm后尽量保留之。
肿瘤巨大或向纵裂生长者,可沿纵裂逐步深入,分开半球内侧面的粘连,并用脑压板或自持牵开器将两侧额叶牵开,显露肿瘤。牵开时注意不要过度牵拉额极部,以免损伤双侧嗅束。
肿瘤居中线一侧向鞍后发展者,行翼点开颅后,磨除或咬去蝶骨嵴外部。切开硬脑膜,翻向蝶骨嵴,并在其后上方另做2~3个附加硬脑膜。用自持牵开器轻轻牵开额叶和颞叶,电凝后切断颞极至蝶顶窦的数支细小桥。切开外侧裂,逐步分开外侧裂,显露肿瘤和视神经、颈内动脉及其分支。为利于显露,必要时可在蝶顶窦附近电凝切断大脑中浅静脉。11.3 3.切除肿瘤初步探查肿瘤范围和毗邻关系后,用双极电凝电灼肿瘤包膜,使瘤体略为缩小。自肿瘤基底部开始,从前向后电凝切断由颅底硬脑膜进入肿瘤的血管。因为肿瘤的供血主要来自基底部硬脑膜,只有在处理这些血管后,才能使以后手术中的大为减少,并增加肿瘤的度,有利于切除。肿瘤较小者,处理基底部血管并不困难;巨大者,可先切除其前极,或先做肿瘤包膜内切除,待瘤体缩小后再尽早处理离断其基底。处理基底时,以在硬脑膜内肿瘤生长点上数毫米处离断(肿瘤内离断)为宜,这样处理较之在肿瘤与生长点硬膜间离断(硬膜内离断),或连同生长点硬脑膜一并切除(硬膜外离断),容易出血。残留的肿瘤、受累硬脑膜和颅底骨可留待最后处理。
切开肿瘤包膜,用CUSA、剥、吸引器、双极电凝尽可能切除其中的瘤组织。待瘤体缩小,包膜塌陷后,再游离肿瘤周围,要特别注意肿瘤与视路、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其分支、、垂体柄及下丘脑的关系(图4.3.3.2-4)。由于肿瘤起源、生长方向和不同,它与上述结构的关系亦不尽一致。视神经既可被肿瘤挤向外上,也可被推向外侧或外下,或一侧视神经在瘤体外上,另一侧在其外下。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与肿瘤多呈毗邻关系,但亦可陷入肿瘤或被肿瘤完全包绕。垂体柄一般位于肿瘤后方,也可被挤至后外侧。肿瘤与上述重要结构游离后,分块切除。肿瘤全切后,重要结构保留完好(图4.3.3.2-5)。肿瘤基底部的硬脑膜应切除,局部如已有肿瘤侵蚀,需磨除。手术时间较长,暴露的颈内动脉和大脑前动脉有痉挛倾向时,可用过3%液的棉片覆盖数分钟。
11.4 4.关颅磨除肿瘤基底部受累骨质时,应尽量避免开放蝶窦和(或)筛窦;一旦开放,应注意保留其粘膜完整,并取适当大小的肌块覆盖固定。彻底,反复后,缝合硬脑膜。骨瓣复位固定,缝合头皮。12 术中注意要点因为肿瘤与视神经、视交叉的关系多变,有的视神经、视交叉被挤成薄束,紧贴于肿瘤包膜,以至在不易辨认,因而在分离切除大型肿瘤时,特别要注意避免损伤。具体方法:①术前根据肿瘤起源(若能确定的话),大概视神经的位置:鞍隔脑膜瘤多将视神经上抬(类似)。前床突脑膜瘤常首先挤压或包绕同侧视神经。鞍结节脑膜瘤则多将双侧视神经挤向外侧,甚至达到颈内动脉外上方,把视交叉推向后方。②术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③先设法缩小肿瘤体积(如包膜内肿瘤切除),以利于重要结构的及早、分离和保护。④虽然肿瘤与视路关系多变,但在视神经管开口处,视神经的位置却较恒定。如能及早确认该处结构,并循此追踪,则多不至“迷路”。⑤术中采用监护。
少数鞍上脑膜瘤包绕视神经、视交叉,分离十分困难。如病人视力尚可,或虽已失明但时间尚短,可残留薄层肿瘤组织。失明已久,无恢复可,则可离断视神经或视交叉,以利全切肿瘤。
鞍上脑膜瘤可将双侧颈内动脉挤向外侧,或突入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还可将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推向后上方,只要在显微镜下操作,这些动脉大多能分开而不致被损伤。有时动脉虽然陷入肿瘤或完全被肿瘤包绕,但其一般并未真正被肿瘤侵犯,如能严格沿外膜外分离,仍有可能分开。当然绝不应勉强,分离困难时,宁可残留薄层肿瘤组织。
除动脉主干外,重要的穿动脉同样应该避免损伤。事实上,像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等的主干一般不至于受损,而细小的穿支却非常容易损伤。为了防止穿支损伤,一定要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尽可能分离保护肿瘤周围的小动脉,除非确系供应肿瘤者,否则不可轻易电凝离断。分离颈内动脉与视神经间的肿瘤,游离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切除向鞍后延伸的肿瘤时尤需注意。
大型或主要向一侧生长的鞍上脑膜瘤可能突入颈内动脉-动眼神经间隙。分离切除该部分肿瘤时,应避免损伤动眼神经,必要时可用术中电图监护。如果该神经不慎离断,可试行直接吻合或取一段神经。
垂体柄一般位于肿瘤后方或侧后方,当肿瘤前部切除后,可自鞍隔表面提起前下方的肿瘤包膜,向后上方翻转,首先显露鞍隔和垂体柄的下部,这样操作大多能完好地保留垂体柄。下丘脑居肿瘤后上方,因肿瘤有完整包膜,二者之间又有蛛网膜间隔,只要待包膜内瘤组织充分切除或肿瘤的前下部分切除后再分离,一般不难分开。
大型鞍上脑膜瘤常将基底动脉推向后方,但很少真正突破Liliequist膜而进入脚间池。因此,可将肿瘤与该层蛛网膜分开而全切肿瘤。肿瘤全切后,可清晰窥见桥脑上端、中脑、动眼神经、基底动脉及其分支。
13 术后处理1.术后出现或其他紊乱者,酌情给予去氨加压()、、,或其他。
2.肿瘤生长活跃者可行放疗。14 并发症1.视神经、视交叉损伤& 是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除直接损伤外,供应视路的血管损伤也是术后视力减退甚至丧失的原因。
2.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损伤。
3.动眼神经损伤& 如肿瘤与动眼神经相邻,分离牵拉该神经常可使病人在术后出现暂时的动眼神经;神经离断者则出现永久的麻痹。
4.垂体柄损伤& 按损伤程度,术后将出现暂时或持久性。相关文献浏览本页的人还关注了以下词条: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抱歉,功能升级中,暂停讨论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二 23:04:50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良性脑膜瘤可怕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