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炙哪个部位最祛湿穴位对妇科炎症恢复有所帮助啊?

原标题:所有妇科病艾灸都能除根!不知道就太可惜了

女人的病比男人复杂得多,药王孙思邈说:“很多医生,宁治十个男人,不愿意治一个女人”,但是用艾灸治疗妇科病,感觉就不是太复杂了。只要坚持得好,艾灸能治好很多妇科病。

比如:不孕不育,宫寒,痛经,月经不调,经少,经量太多,闭经、宫血(崩漏)、盆腔炎,盆腔积液及包块,附件炎,阴道炎,外阴痒、宫颈息肉,宫颈糜烂;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卵巢功能低下,不排卵,多囊卵巢,囊肿;子宫脱垂,子宫后屈或左屈,子宫内膜异位、肌腺症,肌瘤等;乳腺增生,小叶增生,乳房胀痛,乳房硬结,纤维瘤,乳腺癌,产后风等;往往在用艾灸调理某一病症时,不知不觉地把另外一种病也治好了。也就是艾灸能同时调理好几种病。

一、为什么艾灸能调好这么多的妇科病?

艾灸对女人特适合!妇科病,大多数是由于寒湿、气滞血淤,经络堵塞……引起的。也就是体内的环境或气象不好,由于气象或环境不好,就像是没有阳光的寒湿天气或冰冷的冬天,久而久之,当然就会气滞血淤,经络不通畅,代谢的垃圾产物无法排出,新鲜血液无法正常运送到,就会生各种各样的病了。就像一直在寒湿的天气下,东西就发霉发臭发烂,在严冬下就会结冰。

当然还会不断的消耗人的阳气,病会越来越重。要根治好这么多的病,只有改变好体内的环境或气象。艾灸温灸能补元阳、散寒祛湿、通经活络、消炎止痛……用艾灸温灸把体内的气象变得阳光明媚,就会冰雪消融、一切阴霾就会消散、经络通畅。当然就能要根治这么多病了。也就是把生病的环境改好了,病自然就没有了。

西医把病分得很细,西医看不清真正的病因。治起病来,是各自为战。有包块、有瘤,动手术切掉。有炎症,塞药……。其实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病邪还会以其它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的会复发,有的会在其它的地方以别的形式出现新的病。也就说切掉了有形物,但是真的病因没有祛除。这些病因大多是无形的,西医的设备和仪器是检测不到的。

动手术还会伤元气,所以有的是越治越重,越治病越多。艾灸调理妇科病,是从整体来调理,慢慢的改变好体内的气象,在主治一种病时,会同时治好其它病,坚持下去,慢慢地病就会全好!

二、吃药能不能治好这么多的妇科病?

用药是从内治。碰到很高明的中医师,用药准确,当然是能治好的。但是很多人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如果碰到的医师用药不当,不但不能治好病,还会起反作用,药物的副作用会对人体产生新的伤害。

三、妇科病,试试艾灸效果好

艾灸主要是创造条件,比方说补充元阳,按现代的话来说是靠人的潜能来调理,靠你自己来调理就不会有偏差,自己的潜能比最高明的医生要强倍、强千倍。但也得要有一定的条件,要有足够的元阳,要有气血、晚上要早睡并睡好……人体久病,元阳必虚,元阳虚,就不能战胜病邪,神也没有办法。

艾灸能补充元阳,元阳充足,很多功能才能起动,有了元阳,才能燃起人体的太阳,有了阳光的照射,才有生机。艾灸温灸通经活络,经络通畅,则百病不生。

大多数人不了解艾灸,当然就不会相信。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艾灸并动手实践,从中体会到了艾灸的神奇!百闻不如一试,光说无用。试试吧,觉得好,坚持下去,你就会拥有健康的身体!

血瘀是妇科病的根源之一

《医学准绳》曰:“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都指出瘀血与疾病的相互关联。

人的血液畅通,身体才能健康,就好比河流里的泥沙或是人们乱扔垃圾,就会导致喝到堵塞,不能正常流动,而血液也是如此。

如果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或是血流迟缓,血管壁不光滑,就会导致瘀血阻滞,血液流通不畅、阻滞就会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所谓治标不如治本,治病要先求因,妇科病的治疗亦是如此,唯有找到妇科病的根源,方能对症下药。而血瘀是妇产科的主要见症,想要治疗妇科病,活血化瘀是关键。

1、肥胖,这个体质的人肥胖的并发症出现的会比较早,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中风等等。

2、出现消瘦,检查什么病都没有,女性的话月经都不太好。

3、淤血体质之暗疮不严重,但暗疮印不消,这种人非常容易生斑。

4、痛经、乳腺增生、易患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5、月经不调是家常便饭。

6、抑郁症、偏头痛、肋间神经痛。胁肋疼痛是刺痛,那肯定是淤血了,如果是胀痛,那主要是气郁。

很简单,就是说人体的通道堵塞了。依然以贫血为例,贫血只是事情的表象,造成人体贫血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上头没有发货给你(挑食、素食等),还有上头已经发一种可能是货给你了,但是中间出了状况,比如交通长期堵塞(气郁等),货物没有如期运送到目的地。

我曾经同人去贵州一些偏远的山区,为那些贫困的孩子们带去一些物资。眼前的一切令我感到触目惊心,实在难以想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竟然还存在这样贫困、落后的地方。后来,还去过其他一些偏远的地区。我发现这些贫困的地方都有这样一个特征:那就是交通极其不便。

在我们的人体上也有类似于“铁路”的交通设施,那就是经络,它们像四通八达的铁路一样延伸到人体各个部位,延伸到的地方就能健康、茁壮,无法延伸到的地方就会一片败坏,比如脱皮、腐烂、毛发枯黄、毫无血色等,都是因为经络不通,气血无法抵达这些部位造成的。

刚才我说贫血很可能是“堵”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食用再多的补品、补药都无济于事,因为你没把“堵车”的问题解决掉,什么东西进去都得“排队”干耗着。

造成人体血瘀的原因并不复杂,简单地说,就是因为这个人过得太不开心了。我们可以看一看清末的几位皇帝流传下来的照片(画像),几乎个个面黄肌瘦,一副营养不良的形象。是他们的营养跟不上吗?自然不是的,主要就是因为他们过得太不开心了。自从乾隆之后,以嘉庆为始,国家的经济等各种情况开始走向下坡路,在内忧外患之下,皇帝的压力如山大,而令人忧心愤懑的事太多,所以常常寝室难安。其中以光绪帝尤为突出,他从小就生活在慈禧太后的阴影里,连太监、宫女都瞧不起他,常常捉弄、戏耍他,甚至把隔夜、变馊的饭菜给他吃,作为一代皇帝,尤其还是一个有志于做出一番事业的好皇帝,可谓是不幸中的不幸了。

包括末代皇帝溥仪,他的贫血情况就非常严重,他的死因中就有贫血性心脏病一项。

血瘀了,就用艾灸来疏通

《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脾、肝、肾经;芳香温散,可升可降”我来说这个可升可降,就包含了,艾叶可以止血活血,它具有治疗的双重作用,对于气血的调整是很有效的:

当你淤血,瘀滞,寒凝,气滞的时候,艾灸可以帮助你疏通;帮助你消融;

当你需要调养的时候,当你宫寒不孕,心腹冷痛的时候,他可以帮助你温经散寒,消炎止痛。

以下妇科病最适合用化瘀法治疗

妇产科疾病需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最常见者有如下6种:

月经准时就是幸福。如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多少不定,或行而不畅,呈淋沥状,兼有下腹胀痛者,往往与气滞血瘀有关。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在于冲脉和任脉失调,冲脉和任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中的两条最重要的经脉,冲脉有着统率人体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

任脉与女子的月经和生殖关系密切,冲、任二脉气血旺盛,女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冲任二脉失调,女子便会气血运行不利,出现月经失调、不孕等疾病。

艾灸以行气解郁、活血化瘀法治疗,多能取效。宜温和灸每次艾灸15~20分钟。主要艾灸: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穴。

闭经意味着女人的春天已去。闭经可分为虚证和实证两大类:虚证之闭经多因血虚或肾虚;实证的闭经不外痰湿或血瘀。

一般来说,长时间的闭经多少血虚,短时间突然闭经多少血瘀(注意与早孕相鉴别)。虚证宜以补为通,或先补后攻,因势利导,实证可攻或兼温化。

闭经是由于身体气血亏虚,身体虚弱,实者因邪气阻隔冲任气血的运行,经血不通。而导致闭经的病因复杂,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获得,可由月经不调发展而来,也有因他病致闭经者。

艾灸治疗闭经,可以取穴:天枢、关元、归来、合谷、三阴交、曲池、委中。

崩漏乃凶险之兆,需去医院检查。中医认为崩漏的原因以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为主,但亦往往兼有血瘀。特别是久漏不止的病人,多属瘀滞所致,惟必须以中医的辨证原则为依据。

如果漏下日久,经色紫黑,兼有下腹胀痛、唇舌有瘀斑者,每属瘀血为患。所以艾灸治疗原则为补齐固冲,调经止血。

艾灸方式可选艾灸盒温和灸,点按穴位。月经前7-10日开始灸,至月经来结束,每次每穴15-20分钟。

主要艾灸穴位:神阙关、元气海、三阴交、隐白、大敦。

艾灸配穴:实热加血海;脾虚加足三里;肾虚加肾俞、太溪。

痛经是最常见的妇科病。引致痛经的主要原因,多为寒凝或瘀阻。如痛经反复发作,日久不愈,且疼痛剧烈拒按,或按之有包块,且血块较多,血块排出后则疼痛暂为缓减者,多由瘀滞所致。

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这种痛经不少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艾灸治则必须以化瘀止痛为主,并结合寒热辨症治疗。

艾灸主穴:中极穴和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

在月经开始的前几天开始,月经停止后在灸数日,每个穴位灸20至30分钟。

盆腔炎是最难治的妇科病,因其反复发作而男,而艾灸却可根治。主症主要由于瘀热壅滞小腹,气机受阻,因而引起炎症所致。证候表现为下腹疼痛,或形成症瘕包块,带下增多,或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等。

艾灸治则清热化瘀、行气止痛。用艾灸盒温和灸。每穴每次15-20分钟。每日一次,10日一个疗程,中间间隔2-3天。

艾灸主穴:关元、子宫、三阴交、归来、肾愈、八髎穴。

配穴:湿热加阴陵泉;淤血寒湿加地机;邪毒伤阴加太溪

妇科病的肿块,范围较广,有属于炎症者,有属于生殖器官肿瘤等实质性组织增生者,不论其属于哪种类型,总由于血瘀结聚,故艾灸以散结化瘀为目的。

乳房肿块主要艾灸:阿是穴(即肿块处或病灶部)、肩井穴、天突穴、肝俞穴 、三阴交等穴位。每天艾灸一次,每次每穴15-30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可以休息3-5天。可以手持艾条用艾条悬灸。

子宫处肿块主要艾灸:中脘,神阙,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足三里,三阴交。

}

中医认为,艾灸拥有很不错的补阳祛湿的作用,是一种特别好的养生、治病手段,在正确的穴位之中进行艾灸,不单能够有效的去除人体之中的湿邪,还拥有预防各类病症的功效。

位置在腹部的正中线,也就是肚脐上面大概四寸左右的位置。通常状况下,如果是用艾条进行艾灸,时间应当控制在10~15分钟,用艾罐则是20~30分钟。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舒缓胃部各类病症,例如腹泻、拉肚子以及胃溃疡等等。

这个位置在外膝盖下面三寸,也就是在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将艾条应用10~15分钟,艾罐则20~30分钟左右,能够得到很不错的祛湿效果。

曲池道的位置在屈起肘部的时候出现横纹的外侧段,是大肠经的合谷,血脉之气从四肢汇集到这里。对这个曲池位进行艾灸,能够很不错的达到调养气血以及去除风湿的作用,如果身体出现烦闷以及手麻的状况,对曲池位艾灸能够促进血液流动,缓解不舒服的状况。

丰隆道的位置在小腿前外侧,也就是在外脚踝上面大概八寸的位置。这是一个特别好的祛湿的穴位,每日用艾灸条进行艾灸大概十五分钟左右,能够有效的达到健脾化湿的作用

合谷位是大肠经的一个总开关,拥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如果脸部的皮肤出现了红血丝,那么可以在合谷穴进行艾灸,能够达到舒缓作用。合谷穴可以升清降浊以及疏通气血。但是体质比较差或者是怀有身孕的女性,最好能够禁止艾灸。十天为一个疗程,每日进行大概10~15分钟左右,直到穴位微微发红即可停止了,每天进行一次。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正坐,足背屈,与外踝尖齐平,在趾长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中,按之有酸胀感便是此穴。“解”,有散之意;“溪”,为地面流行的经水。“解溪”就是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解散并流溢四方。此穴位分流胃经之水、清热化痰、镇静安神、舒经活络。

祛湿保健除了可以艾灸之外,中医也常常推荐食疗来进行祛湿:

薏米芡实淮山莲藕排骨汤

材料:淮山15克、薏米10克、芡实10克、红枣5-6颗、莲藕1节、排骨1斤。

做法:将排骨清洗干净,放入汤锅中,加入适量的葱、姜、料酒、水,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加入淮山、芡实、薏米,转小火,同炖1个小时,再加入切好的藕和胡萝卜,还有红枣,同炖30分钟;加入盐调味,出锅就可以。

取火麻仁,栀子,人参,冬瓜,金丝皇菊,藿香,砂仁,线叶金雀花,显脉旋覆花,金银花,茯苓,紫苏,佛手,葛根,桔梗,莲子,薄荷,陈皮,荷叶,甘草20味中药按比例配制成冬菊火麻茶,早晚喝上一杯,可以健脾祛湿、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坚持喝一段时间就能看到明显效果了。

莲子为药食两用之品,它作用于心、脾、肾三脏,最益脾胃,能够健脾益气,服用安全。

陈皮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药,性温,服用之后具有很好的通气、健脾、解腻、化痰还有止呕等等的作用。将适量的陈皮泡水喝就能够很好的祛湿健脾功效。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炙肚脐后的排湿反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