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戴助听器后需听觉有道助听器语言训练的要点

2018年听觉有道华西分部五一放假安排:
成都市区5月1日放假一天,5月2日恢复正常上班。其中听觉有道四川中心、听觉有道成都南门中心放假期间正常营业。
成都郊县地区及二级城市各直营店正常上班。

成都市区有需要的用户请前往以下服务中心接受服务: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30号索尔国际501-510室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三段13号附4号

}

助听器是补偿听力的一种电子产品,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防潮防尘防摔,尤其是防水。一般情况下,当您在选配助听器时,卖家会反复叮嘱您关于防水的几件事:平时洗头洗澡要拿下助听器、下雨天不要让助听器淋雨、夏天汗水多的时候,需对助听器进行擦拭干燥等等。
那么如果助听器不小心真的掉水里,或是洗头洗澡忘了取下来,弄湿了怎么办呢?
首先,当助听器进水时,先不要慌。首要做的是把助听器取下去,取下助听器后,切忌千万不要第一次时间再次开机检查助听器是否完好。尤其是使用干电池的助听器的,我们应该先把电池取出来。因为助听器进水后,水珠有可能会进入助听器内部的有限空间,一旦通电,有可能致使助听器内部电路短路,使本来没事的助听器彻底损坏了。明智的做法是,先取出电池,将里面的积水处理干净,然后用干净的棉布将助听器擦拭干,经过简单的干燥处理后再重新检查助听器。假如您用的是市面方便节能省钱的充电锂电池,您可以省去取电池这个步骤。
那么,如何进行简单的干燥处理呢?
如果是白天,小编建议您可以送到购买助听器的选购点去,让专业人员帮您进行助听器的抽湿烘干处理,或是就近寻找助听器验配中心;如果是在晚上或是路途遥远不方便,那么建议您用吹风机低温档离10厘米左右的距离进行烘干处理(切记不可用吹风机高温烘烤),时间约10-20分钟即可。如果没有效果,那就尽快拿到助听器验配中心或是联系卖家,进行专业的售后处理。
再次提醒,假如您的助听器不慎进水后,切勿擅自拆开助听器检查,以免不正确的操作引起助听器内部线路短路,需及时送往专业的助听器人员进行专业处理。


}

  有些听障患者,特别是老年听障患者,在验配戴了助听器后经常会有听得到但却听不清的抱怨,那么为什么戴助听器进行了补偿还是听不清呢?听觉有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听障患者自身言语分辨率的下降

  有部分患者听力下降五年、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却没有进行干预和补偿,平时在交流过程中靠对方大声说话、看对方的口型或者用文字进行交流,平时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少,甚至有部分患者直接不与外界交流。

  我们通过语言来进行交流的流程是:通过外耳收集声音,鼓膜和听骨链放大声音,内耳把声信号转换成生物电信号,再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

  如果言语信号大脑很少接触到,那相应的这部分功能会退化。所以很多患者平时听的少,交流的少,突然戴上助听器,可能会出现听得到,但是不能够理解的现象。这种现象如同经常使用拼音进行电脑打字,而在偶尔在稿纸上书写时出现提笔忘字的尴尬。

  感音神经性听障患者的言语辨别率会比传导性听障患者差很多。

  与正常听力者相比,感音神经性耳损患者不仅存在着音量减轻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频率失真(频率分辨率差)的问题。

  换句话说,我们用一般讲话音量交谈,听力正常者交谈起来毫无障碍,而听阈为60分贝的感音神经性听障患者则可能出现听不清,甚至听不全发音。虽然戴上了助听器,但听障患者还是不可能把每个音节或字都听得清楚,尤其是在噪声环境中。

  这是因为,虽然经过助听器的正确补偿,但患者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①时间解析能力差;

  ②频率解析能力差;

  ③听觉系统受伤后的降噪能力差,如同眼睛一样能看到的东西不一定能看清;同理,能听到声音不一定听清了,而即使是能听清声音也不一定能听懂。

  若听觉中枢受损,听觉分辨能力会更差,称为中枢性听力损失。

  典型的中枢性听障患者完全可以听到声音,甚至是极细小的声音,但他们听不清、听不懂。显然,听不到肯定会听不清;但即使听到了,由于内耳、听中枢分析能力下降,也依旧会可能听不懂。

  2、佩戴助听器需要一个磨合期

  当初次佩戴助听器时,或者更换了新的助听器时,需要有一个磨合期,就像刚戴上一副新眼镜时,可能会出现头晕的现象。

  我们初次佩戴助听器时,大脑必须学习如何重新理解这些声音,特别是听复杂的语言。

  如果听不懂别人的讲话,偶尔听不到一些比较轻的谈话时,不要着急,与别人交流时需要结合视觉提示,观察谈话人的面部表情或者体态来帮助理解谈话内容。

  刚开始佩戴,尽量先从安静的环境,一对一交流,和熟悉的谈话人开始锻炼,交流的时候需要让对方放慢说话的语速,遵循由简到繁、由浅至深的原则。

  3、助听器的调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助听器验配时,必须找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验配师进行验配和调试,才能让自己的听力检测最精准,配戴到最合适的助听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听觉有道助听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