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老是用婴儿手揉眼睛怎么回事是怎么回事呀!是不是病了,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宝宝哭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宝宝为什么哭,以及一些简单的解决方法。

饥饿,是宝宝哭的最主要原因。这种哭声短而有力,比较有规律,中间有换气的间隔时间,渐渐急促。一般来说,做母亲的对这种哭声都比较敏感,特别是母乳喂养的母亲,她乳房中的乳汁也差不多涨满了。当宝宝感到饥饿时,应适时喂奶,消除他的饥饿感,使宝宝不再啼哭。

不舒服,是宝宝哭的普遍原因。宝宝明显感觉不舒服的是尿布湿了,“哎呀,真难受,快给我换换吧!”宝宝用哭声通报着。宝宝的皮肤十分敏感,如果尿布湿了,他就会感到不舒服而大声啼哭。这时,父母应及时替他更换尿布,使宝宝感到舒服而停止哭声。

太冷或太热,也会使宝宝感到不适应,他会用哭声来表示。这时,父母就要用手摸摸宝宝的腹部,如果其腹部发凉,说明宝宝感到冷了,要赶紧添加衣服;如果宝宝面色发红,烦躁不安,则表明宝宝太热了,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用温水给宝宝洗浴等。

宝宝痛苦地哭,多为消化不良、腹胀等原因。在进食过程中,宝宝往往会吞咽下许多空气,这是引起他腹胀的原因之一。这种哭往往来得突然,第一声又长又响,之后是较长时间的屏息,接着又是一声大哭。这时,父母要想办法让宝宝打出嗝来,他才会觉得好受一些。打嗝是常见的现象,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帮助他:其一,可以将婴儿放在你的肩上,轻拍他的后背;其二,可以将婴儿整个放在你的膝盖上,捧起他的头,轻拍他的后背。宝宝舒服了就会停止啼哭。

宝宝因情绪不良而哭。宝宝有时也会感到寂寞,通过哭来宣泄。这种哭声一般是在无声无息中开始的,常常是由几声缓慢而拖长的哭声打头阵,声音较低发自喉咙,这只是要引起父母的注意,让父母把他抱起来。父母应经常与宝宝玩耍和交流,唱歌、讲故事给他听,和他一起玩一些轻软的玩具,来消除宝宝由于寂寞而引起的哭。

宝宝在睡觉前或快睡醒时哼哼卿卿地哭。这时,宝宝的哭声不太大,有规律,比较缠绵,甚至有些不安。稍大点儿的婴儿常常会用手揉眼睛、鼻子,或者哭哭停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闹瞌睡。如果是他累了,就让他做一些缓慢的或有节奏的运动,或讲一些抚慰的话帮助他放松或让他睡觉。如果是他睡醒了,父母不要见他一哭就抱,可以轻轻拍拍他,给他哼哼歌,让他感到安慰,慢慢地他就不哭了。

宝宝为爱与交往的需要而哭。对于婴儿来说,物质上的满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精神上的营养。宝宝整天躺在床上无人理睬,缺少温暖,也会引起他烦躁不安的哭声。这时,父母要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给宝宝以关注、亲吻、爱抚,可拍一拍、抱一抱他。通常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把宝宝抱起来,放在你的左胸处,以便让他能听到你的心跳。也可以在给宝宝洗澡、擦油时,轻轻地哼歌,抚摸他,给他以精神上的满足。

宝宝多久哭一次,哭多长时间,取决于父母的理解力和判断的准确性,即大人对宝宝发出的信号是如何反应的,是否理解了宝宝的“诉说”。

初为父母,尤其是那些大咧咧的年轻父母,常常搞不清楚自己宝宝哭闹的原因。

喂奶了,换了尿布,帮他打嗝儿,甚至抱着他了,什么方法都试过了,可是,宝宝还是哭个不停。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

多数父母都害怕宝宝哭,把宝宝哭泣当作心烦的事。育儿专家提醒说:

* 你一定要记住,哭泣是宝宝向大人提要求、进行交流的唯一方式,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 宝宝多久哭一次,哭多长时间,取决于父母的理解力和判断的准确性,即你对宝宝的要求是如何反应的,对宝宝的哭泣是怎样理解的。

由此看来,宝宝哭个没完,该责问的倒是父母自己:是不是我没有弄明白宝宝的“诉说”,我为什么不能弄清楚宝宝啼哭的真正原因。的确,有的宝宝成为“爱哭鬼”,原因就在父母身上。最常见的有——

* 不能控制饮食的量,让宝宝饿着,或是吃太多;

* 宝宝想一个人安静地呆着,大人却只顾自己的快乐,抱他逗他。

事实上,健康宝宝持续性的哭泣是可以避免的。照料宝宝中的不少细节和方法都有助于控制他的哭闹。最重要的是从小建立起一套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进食和睡眠的习惯,大人满足了宝宝所有的基本需求,哭闹就能控制在最低限度。

什么是正常的哭泣,什么是过度的哭闹

从小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没有哪一个宝宝会成为“爱哭鬼”。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了,宝宝会很快乐和满足。但就算是最快乐和最满意的宝宝也时不时会哭上几下,这是很正常的。

伦敦大学有一项研究表明:

初生婴儿平均一天要哭2个小时;6周大的婴儿最能哭,25%的孩子一天有4个钟头要哭哭啼啼,而且40%的啼哭发生在晚上6点~半夜之间。

荷兰有一研究者,花了20年的时间研究婴儿,认为:

第一年是婴儿神经生长变化期,他们会哭得特别厉害。而神经变化一般在宝宝出生的第5、8、12、15、23、34和42周的时候,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在这些生长期常常显得不太安分、爱哭闹。

一些宝宝脱衣服的时候会烦躁,一些则在换尿布时不耐烦地尖叫,还有的宝宝临睡时总要哼唧半天才能入睡,不管你怎么抱着哄他。差不多所有的孩子在傍晚时分都会有一段不安分的时间,需要大人特别的关照才能平静下来。

这里,要说说父母不正确的照料方式导致孩子哭个不停的种种表现。

新生儿常常因为饥饿而哭

刚生下来的1~2周,饥饿是宝宝哭闹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哭泣是宝宝因为饥饿向父母发出的最后“通谍”,在这个阶段,父母通常缺少“心领神会”的经验。育儿专家说,简单的办法,是假定宝宝所有的哭泣都是因为饿了,一哭就先给他喂奶。

一个母乳喂养的婴儿在饱餐一顿后,能保持2~3个小时不哭,有些孩子可能持续更久。但是,让新生宝宝长时间保持安静不是父母追求的目标,3个小时宝宝没哭,你也得给孩子喂一次奶了。这样不光可以减少宝宝的哭闹,而且还能帮助宝宝调节他的生物钟。

如果你的宝宝已经2周大,体重却还没有恢复到出生时的重量,或者体重增加不明显,那么他一个劲儿地哭有可能是由于饥饿。

到3周大时,母乳不足是很常见的问题。宝宝很可能会因为饥饿而大声哭这时候,妈妈不能轻易放弃母乳喂养,转而给宝宝添加配方奶。一定要树立哺乳的信心,坚持哺乳。

宝宝的吸吮动作,会刺激妈妈乳房分泌乳汁。每给宝宝授乳一次,妈妈的乳汁就会来得更快,量也更加充足。

人工喂养的婴儿,父母较容易从他喝奶的量来判断他是不是饿着了。

6个月左右,因为饥饿而烦躁

大部分宝宝在4~5个月大的时候,常常表现出食欲旺盛的样子,这时需要考虑添加固体食物了。对于一个快要6个月大的婴儿来说,奶水的营养已经无法满足他的营养需求了,他可能会因为饿而变得脾气暴躁起来。父母需要及时给孩子吃固体食物,并且逐步停止半夜的喂食。每天喂奶4次,鼓励孩子慢慢适应吃固体食物。

因口渴而哭闹常被大人忽略

一般说来,母乳喂养的孩子,是不需要喂水的。但是,在干燥的环境里,譬如,冬季长时间待在暖气足的室内、秋天起风的时节,特别是高温酷暑的夏天,宝宝容易因为口渴而烦躁不安,喂少量的水给孩子没什么不好。给孩子的水一定要是烧开后温水。如果是矿泉水的话,应该是低钠的。

母乳喂养的孩子一天喂一次水就够了,注意避免在喂奶前1小时给孩子喂水,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胃口。人工喂养的孩子会比母乳喂养的孩子容易口渴,所以,可能需要1天喂几次水。

疲劳是宝宝啼哭最常见的原因

有些宝宝疲劳了,大人很容易看出来,他们打哈欠,露出犯困的表情。有的孩子却不会有这样的表现,他们常常只是啼哭,弓背或踢腿。不少父母常常把宝宝疲劳的哭泣当作饥饿的表示,“你又饿了,喂奶好吗?”

如果一个不到6个月的婴儿在睡醒1.5~2个小时后有上述表现,多半是累了。6个以后的孩子能够更长时间保持清醒,但醒了2.5个小时以后,他们肯定也会觉得累的。

需要强调的是,父母应该时刻留意宝宝是不是累了,当孩子用哭来表示他的疲倦时,已经是相当累了。

就算你的宝宝没有表现出疲劳的迹象,你也最好在宝宝睡觉前留出20分钟让他平静的时间。带宝宝去他的睡房,光线调暗,抱抱他,哼唱儿歌,让他放松。避免说很多话或是太多的眼神交流。一旦孩子看上去完全放松,想睡觉了,就把他放在床上,给孩子10~20分钟的时间自己入睡。不要老是去抱他哄他,舍不得放开他,过多的哄抱只会使孩子更加疲劳而不肯入睡。

一个经常过度疲劳的孩子最终会养成一个使父母头痛的坏习惯——他只在非常疲劳的情况下才能入睡;而且就算睡着了也不沉。经常如此,可能会引发长期的睡眠问题。

很多专家的文章都强调,适当的激励对婴幼儿成长多么的重要。

父母被告知,要随时随地跟自己的宝宝说话,读故事给孩子听;大一点宝宝的父母还被建议,要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给他们买一大堆玩具。所有这些都能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更快乐聪明。

然而,年幼的孩子不能活动过度、刺激太多。再重要的活动和刺激都应该配合孩子的吃饭和睡觉时间。如果找不到平衡点,孩子很可能会兴奋过多。过度兴奋的孩子会因为累过头而哭个不停,甚至不肯睡觉。

平时要留意宝宝有多少时间是醒着的。白天睡觉前留出至少15分钟,晚上临睡前留出30分钟,让孩子平静下来。床上准备一些帮助孩子醒来或入睡的玩具是不错的主意,质地柔软的玩具让孩子抱着,能帮助他安静,尽快入睡。

从出生的第3周起,宝宝醒着的时间越来越长了,他开始变得不太安分了。现在,除了让宝宝吃好睡好,满足他的精神需求和交际需要也变得重要起来了。

就算是很小的孩子也能从视觉刺激和交际活动中获得快乐,认识世界。与宝宝玩耍的时候,要意识到婴儿的注意力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不要过度刺激他们。同时,鼓励孩子自娱自乐也很重要。宝宝6~8周大时,他们就能高兴地自己和玩具玩上15~20分钟。当然,孩子自己玩的时候,家长总应该在场。

6个月以内宝宝喜欢的玩具:

* 挂在头顶的音乐转盘能让孩子高兴好几个小时。当宝宝目不转睛得盯着移动的挂件时,正是促进了孩子眼部肌肉的发育。

* 动物玩具或小丑挂件也最受欢迎。记得在孩子睡觉的时候把玩具拿开。

* 柔软轻便的拨浪鼓,4个月以上的孩子会很喜欢。

* 印有色彩鲜亮的,图形简单的图片孩子也喜欢。

宝宝还喜欢听不同种类的音乐,喜欢大人陪他们跳舞等等。

6个月以上的婴儿更容易觉得无聊和烦躁。他们不会乖乖地躺在床上超过20分钟。

宝宝哭个不停的其他理由

紧张和不安:母亲上班后的分离,换了保姆,不喜欢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单独呆在房间里,父母情绪不好等。

有便意:许多婴儿,有便意时常常会哼哼唧唧地啼哭。父母会以为这是疼痛和便秘的表现。医生认为,造成婴儿有便意时烦躁是由于直肠太软了,以至于无法给肛门足够的压力,造成排泄困难。当孩子进食固体食物后,哭泣便停止了。

各种外在的不适:婴儿因为不舒服而哭的原因有很多。譬如,室温太高,鼻黏膜干燥;被褥和睡衣太厚太重,或者不够暖和;衣服鞋子穿着不舒服。

临睡前的哭泣:累极了的孩子在睡觉前会大声地哭叫,可能持续10~30分钟。孩子越是累,哭得越大声,时间越长。每天临睡前留出20分钟让孩子安静下来,加之慢慢延长忽视孩子哭闹的时间,是很有效的方法

年轻的父母往往被宝宝的哭声扰得不知所措,其实,大可不必惊慌。哭是宝宝表达感情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他正是通过哭这种语言向爸爸妈妈传递信息的。饿了哭,困了哭,尿布湿了哭,身体不舒服也会哭,宝宝通过哭提醒成人关注他的需要和情绪。只要父母细心观察,悉心体会,很快就会从宝宝哭的声调和表情中得到启示,听懂他的各种哭声。

宝宝哭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宝宝为什么哭,以及一些简单的解决方法。

饥饿,是宝宝哭的最主要原因。这种哭声短而有力,比较有规律,中间有换气的间隔时间,渐渐急促。一般来说,做母亲的对这种哭声都比较敏感,特别是母乳喂养的母亲,她乳房中的乳汁也差不多涨满了。当宝宝感到饥饿时,应适时喂奶,消除他的饥饿感,使宝宝不再啼哭。

不舒服,是宝宝哭的普遍原因。宝宝明显感觉不舒服的是尿布湿了,“哎呀,真难受,快给我换换吧!”宝宝用哭声通报着。宝宝的皮肤十分敏感,如果尿布湿了,他就会感到不舒服而大声啼哭。这时,父母应及时替他更换尿布,使宝宝感到舒服而停止哭声。

太冷或太热,也会使宝宝感到不适应,他会用哭声来表示。这时,父母就要用手摸摸宝宝的腹部,如果其腹部发凉,说明宝宝感到冷了,要赶紧添加衣服;如果宝宝面色发红,烦躁不安,则表明宝宝太热了,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用温水给宝宝洗浴等。

宝宝痛苦地哭,多为消化不良、腹胀等原因。在进食过程中,宝宝往往会吞咽下许多空气,这是引起他腹胀的原因之一。这种哭往往来得突然,第一声又长又响,之后是较长时间的屏息,接着又是一声大哭。这时,父母要想办法让宝宝打出嗝来,他才会觉得好受一些。打嗝是常见的现象,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帮助他:其一,可以将婴儿放在你的肩上,轻拍他的后背;其二,可以将婴儿整个放在你的膝盖上,捧起他的头,轻拍他的后背。宝宝舒服了就会停止啼哭。

宝宝因情绪不良而哭。宝宝有时也会感到寂寞,通过哭来宣泄。这种哭声一般是在无声无息中开始的,常常是由几声缓慢而拖长的哭声打头阵,声音较低发自喉咙,这只是要引起父母的注意,让父母把他抱起来。父母应经常与宝宝玩耍和交流,唱歌、讲故事给他听,和他一起玩一些轻软的玩具,来消除宝宝由于寂寞而引起的哭。

宝宝在睡觉前或快睡醒时哼哼卿卿地哭。这时,宝宝的哭声不太大,有规律,比较缠绵,甚至有些不安。稍大点儿的婴儿常常会用手揉眼睛、鼻子,或者哭哭停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闹瞌睡。如果是他累了,就让他做一些缓慢的或有节奏的运动,或讲一些抚慰的话帮助他放松或让他睡觉。如果是他睡醒了,父母不要见他一哭就抱,可以轻轻拍拍他,给他哼哼歌,让他感到安慰,慢慢地他就不哭了。

宝宝为爱与交往的需要而哭。对于婴儿来说,物质上的满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精神上的营养。宝宝整天躺在床上无人理睬,缺少温暖,也会引起他烦躁不安的哭声。这时,父母要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给宝宝以关注、亲吻、爱抚,可拍一拍、抱一抱他。通常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把宝宝抱起来,放在你的左胸处,以便让他能听到你的心跳。也可以在给宝宝洗澡、擦油时,轻轻地哼歌,抚摸他,给他以精神上的满足。

哇哇大哭的小宝宝,有时惹人心疼,有时又让人心烦,常常令爸妈摸不着头脑,恨不得宝宝开口说他究竟在哭什么?

吃饱穿暖,这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宝宝也不例外。尤其是离上一次喂奶的时间超过2、3个小时之后,宝宝就会渐渐有饿的感觉,然后想办法让您知道。仔细听,这时他的哭声会比较强而且有节奏。

不舒服有很多种,尿片湿了不舒服、太热或太冷不舒服、有时流汗衣服包得太紧也不舒服。这时,他的哭声会比较急促但是小声,好像还可以稍微忍受一下。但是,如果你不理他,宝宝也会大声哭闹抗议你。

宝宝最怕身体不舒服了,有时呼吸困难、有时感冒发烧或是肠胃不适,都会让宝宝痛、痒、恶心,但是,他却一点也没有抵抗、自我治疗的能力。宝宝会哭得持久而且怪异,尤其是在吃饱之后或是睡前,哭闹几十分钟,有时连带着呼吸的不顺畅,甚至还会有哭不出来的感觉。这时可要赶紧带他上医院检查。

许多研究指出,处于黑暗、孤单时,人的大脑就会传出讯息,让人产生害怕、担心的感觉,并且本能的想要找到依靠,尤其是新生宝宝。宝宝会因此发出哭声,来试探爸爸妈妈是不是在身边、有没有人照顾陪伴。这时,您的回应很重要,即使只是哼哼哈哈、唱个歌、发出一些声音都可以安抚宝宝。

大多数专家都说要给宝宝充分的刺激,许多爸妈便开始用力地给宝宝“刺激”。可是别忘了,宝宝也有权利说不。当外在刺激过度时,就变成了宝宝不愉快的经验,比如过强的气味、不习惯的味道、抱得太用力、拉扯手脚的力气太过、触碰的频率太高,宝宝都会抗议。这时,宝宝的哭是渐进式的、然后转头,还会有很委屈的表情呢。

同一个姿势坐太久,我们都会想要转个方向、伸个懒腰。宝宝也有需要。只是,他不会自己动手动脚动身体,于是,用哭声来提醒爸妈,我已经躺了很久了。这样的哭声,不会太大声或是太久,只是哼个声音,你稍微将宝宝摇动一下、换个姿势,就可以让他重新安静下来了、满足地看着您了。

小宝宝还不能熟练运用自己的呼吸道,有时鼻子嘴巴的配合也不那么协调,有些宝宝就会用哭的方式让自己稍微舒缓一下,重新调整呼吸。也就是平日我们会喘一口大大的气一样。

哭,是小宝宝和外界沟通的语言。他可能是向您求助、可能是表示抗议,也可能是舒缓自己的不舒服。而且,不同宝宝会有不同的哭声。爸妈能够判别宝宝的哭声,就容易找到应对的适当方法,换句话说,这还需要您用心聆听欣赏宝宝是怎么哭的,然后,就知道自己的宝宝究竟在哭什么了!

有的孩子特别爱哭,而且很敏感,容易激动,一点点的小事也会大哭,这是为什么?

这种情况很让人头痛,尤其是发生在男孩身上,研究表明,12岁之前,不管男孩女孩,哭的方式大同小异,12岁以后,则女孩容易哭,这与青春期激素有关。人们常常认为男孩哭太难看。

对婴儿来说,哭是社交方法之一,因为他们语言表达还不很清楚,常以哭表达挫折感和情绪。随着孩子词汇量的增加,哭的次数会渐渐减少,有些孩子常常哭,其实是父母的缘故,他们对孩子的身体损害或情感变化常有过度反应,如孩子有时擦破点皮,父母就心疼地说,:“呀,可怜的宝贝,怎么又伤了?”父母这种态度,会使小孩感到过度委屈。

还有一种是敏感的孩子。敏感与攻击性、害羞、爱交际一样,是孩子与生俱来的特征。通常敏感的孩子与害羞的孩子一样,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对适应转变所需要时间都较长,对声、光、触摸等刺激也很敏感。

有些刺激大多数孩子能适应,觉得无所谓,而敏感的孩子却感觉严重。如轻微地刺一下膝关节的皮肤,他就会敏感地大哭,如果从敏感的孩子手中抢走一个玩具,他不是立即设法抢回来,而是倒地大哭起来。尽管敏感的孩子容易哭,但他并不是不幸福的孩子。高度敏感的小孩,不仅容易哭而且易笑,这种孩子对他人或对动物的感情可能更敏感,而且富有观察力。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给予关心,帮助他成长。

哭并不一定是坏事,孩子大哭后可以感觉轻松一些,哭可以减轻压力。有些学者发现爱哭者比不爱哭者的生理与心理更健康,因此,不要太抑制孩子的哭。父母比较恰当的做法是--

(1)对孩子的敏感性要表示同情。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的阈比其他孩子更强烈。不准孩子哭是不道德、不友善的。为了让敏感的孩子少哭、少流泪,应该鼓励说他是一个坚强者,引导他克制哭,对他抱有理解、同情,反而可减少他的孤独感和脆弱感。

(2)培养孩子的自尊心。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易敏感而哭泣,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使孩子善于自我认可,产生成就感。不应该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他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

(3)不要强化他哭,哭时不能给予表扬,不能因此给予特权或取消规矩,或因哭而免予惩罚等。父母对孩子的哭应采取中性态度,使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停止哭泣。可给一定的安慰,不能给太多同情,否则会哭得更凶。妈妈抱一抱,就会使他“雨转晴”而高兴起来。

(4)教会孩子善于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痛处,说清为什么要哭,这时妈妈给些安慰,可以减少哭的机会。

(5)因这种孩子特别敏感,所以对大人的焦虑、紧张、愤怒、忧郁等情感,极易被影响,因此大人自己要放松,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影响孩子。如果情绪已经表露,最好立即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解释,免得孩子不断地猜想,加重敏感。但不可将自己的情绪向孩子没有必要承受父母的情绪。

(6)对孩子要少批评,多表扬,例如,“你自己把背心脱下来,真了不起”,“让我们看看衣服上的小狗,如果我们把它调到前面来,就更好了”。孩子做事没有达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样,但他只要尽力了,就别批评他。假如孩子骄傲地告诉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急于指责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而应先鼓励他自己洗手是件好事,然后再帮助他把水擦掉。

(7)对敏感的孩子来说,大人瞪眼、失望的表情,都会此起反应,所以大人要有控制,更不要大声骂孩子,对他们温和与幽默或许效果更好,但当敏感的小孩做了错事时,也不要因怕他哭而不批评,要清楚地说明错在哪里。既不要斥责,也不能无原则。

(8)不要对孩子贴上敏感、好哭的标签,否则以后就难以摘此标签。如要把孩子的敏感告诉老师或保姆的话,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不要动不动就对人说这个小孩“哭得像狼一样”。

初为父母,最怕的大概就是孩子哭了,小婴儿不会说话,父母也莫名其妙。父母要掌握孩子哭的规律,哭是孩子跟父母表达意愿的一中方式。

?需要爱抚。孩子有时哭了,抱起来就不哭了,这是他感到孤独了,他需要母亲的爱抚。他在母亲子宫里时,无时无刻不受到羊水和子宫壁的轻抚。初来人世,孤零零地独自躺在小床上,有时他会感到害怕。抱他在怀里,接触到亲人,他感到安慰。这时妈妈可把孩子紧贴在胸前,让他听到母亲心跳的声音,他慢慢就会安静下来。

?他饿了。饥饿是婴儿哭闹的主要原因,吃饱了就不哭了。有时孩子只差几口他也不干,不吃饱就使劲哭。孩子饿了就要喂,不用按时,不要教条地使用时间表,特别是新生儿,新生儿隔两三小时就要吃一回奶。?

?冷或热。婴儿的房间不要过冷过热,孩子盖的被子不要太多。室内冷,孩子哭了要看他体温有无变化。

?尿了。孩子尿湿了或大便后,就会使劲哭,妈妈要给他换尿布,否则他不舒服。

?脱衣服。孩子不喜欢脱衣服,脱衣服使他感到紧张。因此妈妈给孩子脱衣换衣时尽量快些。脱衣服跟孩子说说话,转移他的注意力。

?累了。小婴儿睡眠时间长,吃过以后还要睡,成人不要总逗他,打扰他。累了、烦了他也会哭。

?惊吓。孩子受到光线、声音、物品的突然刺激感到不安全,也会哭。这时要抱起孩子安慰他。

?疼痛。疼痛会使孩子大哭不止。妈妈要紧紧地抱着孩子,找到疼痛的原因,必要时带他去看医生。

?生病。孩子不舒服,除了哭还不爱吃。宝宝生病妈妈不要大意,要尽快带他看医生。

让新手爸妈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宝宝的哭闹了——一分钟以前恬静乖巧的小天使忽然翻脸,又哭又闹,任凭爸妈怎么哄也没有用……这时候,不管你是耐心再好的爸妈都难免光火,还不知道怎么收场才好。

通常如果宝宝不停哭闹的话,首先父母要看看宝宝是不是饿了、累了、太冷、太热或者尿湿了而感觉不舒服等原因;如果以上这些原因都不是,那新手爸妈也不要束手无策,以下的10个妙招就是教你怎么对付哭泣宝宝的。

把宝宝用被子裹好,轻轻的有节奏的拍他(她)的背,节奏要和你的心跳一致。

让宝宝舒服的坐在或躺在小车里,推他(她)出去散散步。

让宝宝横卧在你的膝上,轻轻抚摩他(她)的背部,或拍他(她)的脚。

和你的宝宝一起洗个舒服的热水澡也很有效,可以在澡盆中滴加几滴薰衣草精油。

洗澡后,轻轻给宝宝按摩,可以涂一些宝宝专用的按摩油,如果没有按摩油,其实用香油(即芝麻油)效果也很好,可以增进婴儿血液循环,改善睡眠状态等。

抱着宝宝来回走动,小家伙们是很喜欢和大人的这种身体接触的。

您还可以试试给宝宝放点音乐调节一下气氛,最好是催眠曲或您自己唱给他(她)听也可以。

带宝宝开车去兜兜风,但一定要注意宝宝的安全,要把他放在汽车安全椅上固定好,以免宝宝发生意外。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奏效的话,你可以先找个人替您看护一会小宝宝,好让自己喘一口气,休息一下。不过不要走得太远,不要离开宝宝的视线范围,以免宝宝慌张。

如果你使尽浑身解数,宝宝仍不领情,继续哭闹的话,那可能是宝宝病了,最好带宝宝忙上上医院。

这种一般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不过宝宝在六个月的时候就应该做一次微量元素的测试的。不知你们做了没有,如果没有做就会做一下,缺的多的就靠药物补一下,如果缺的不害历现在孩子可以吃辅食啦,在食物里补就可以

另:如果孩子是吃你的奶的话,你只要不偏食,孩子缺的可能性也小。

}

我要讲的这个故事。可不是现在的事。

1913年民国成立的第二个年头。各地群雄争霸,军阀割据。

故事主人公叫王午。是山东滨县人。

滨县这个地方大多是盐碱地,每年开春,这里总是赤地千里。无法耕种。

大多的山东人都背井离乡闯了关东。滨县这个地方尤甚。

一句关外有黄金、有沃土、有人参、的传言。让本就不多的滨县人十户走了八户。

这会正是隆冬腊月,雪已经下了两天两夜。 山东这个地界上,冬天的冷虽然比不上东北。可人比活在东北可受罪的多。原因就一个字“穷!”

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别说滨县没有可以种的地。就是有谁去种呢?

老辈人说的好,严霜单打独根的草。福不单至,祸不双行。

穷就穷吧,可王午这个十四五岁的大小伙子,偏偏还生起了病。一连两天高烧不退。 滴水未尽了。

这会只剩下迷瞪着俩眼,似睁非睁的躺在炕上说胡话。

这可急坏了他的姥爷,韩培国。这老头子六十好几的人了。眼不隆耳不花。就是头发几乎是全白了。可能也是1米八的大个托衬得。人倒还算精神。

那位说了,怎么他姥爷急,这孩子的爹妈呢。

要说这王午,生下来时七斤六量,白白胖胖。可把爹妈高兴坏了。但请先生来起名字时。算命的瞎子双喜却一本正经的说:“老夫给他算过了。这孩子满盘七杀命弱无依,四柱皆是病死之地,不但自己活不长,还要刑克六亲得。”

这话说出去,谁的爹妈爱听。 王午的爹妈当场翻脸,把算命的瞎子双喜,给骂出了家门。

说到瞎子双喜,可不简单。这个人虽然长得嘴歪眼斜,看着不像是什么正经人。

可知道他的人,都知道这个人算卦心直口快,只说凶不说吉,从不说阿谀奉承的话。 故而乡里乡亲的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瞎铁嘴。

说这人怎么学的看相算命呢,那可传也了去了。有说他是天上的金龟转世,生下来手里就抓着问卜的龟壳。

也有的说瞎双喜是得狐仙太奶奶的真传,学会了看相段命的本事。

说什么的都有。是真的吗?谁也不知道。

早年间在市场摆地摊,靠口巧舌来挣钱吃饭的手艺人,分八门十二类!

八门是金、皮、彩、挂、评、团、调、柳。 八门之中的头一门。金指的就是相面算卦的总称。这一门又分哑金、啃子金、戗金、袋子金、老 周儿等。

老年间看相算命的吃香,人们说这是神学,不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学不会。

还有传言。诸葛亮之所以会奇门六壬之术,皆因他是文曲星下界扶汉。

那会也没有什么破除封建迷信一说。所以算命看相的人,多被人称为半仙。

可民国时期不一样。老百姓饭都吃不上了。谁还算命。

所以瞎子双喜的日子并不好过。可以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买卖黄了。名字没取成,他这心里也是气。 他心想“等着吧,看我说得灵不灵。”

灵吗?还真灵了。可不是马上灵的。

而是王午长到七岁,冬天也是这样的大雪日。 他的爷爷奶奶吃完饭往炕上一躺。就再也没醒过来来。

再后来,王午的父亲给地主家作瓦匠活时,被房上掉下来的半块砖头整砸头上给砸死了。

这下王午的母亲不信也得信了。可在找人瞎子双喜。

人死活就是不说话。后来还是王午的外公。韩培国宰了自家唯一的一只下蛋老母鸡。给人拿去。

瞎子双喜,才端着茶碗不仅不慢的说道“此子冬季夜生。命中无火。毕定是缺少温暖的人。 给他起个午字吧。可保他一运无忧”

韩培国问了“那这一运是多久呢?”

“十年!”瞎双喜嘿嘿一乐,漏出俩黄色的大门牙道。

“我说双喜兄弟,按说这还没十年呢,怎么小午就出了这么一场大病?”韩培国坐在炕上守着王午,对坐在炕边上的瞎子双喜问道。

瞎双喜,也不应他。只是眨了眨他本来就抬不起来得眼皮,伸出左手。

四指朝上。拇指按无名指根部。中指根部。顺时针掐算着“一掌乾坤天下晓,子午查遍阴阳事。”

过了好一会才不紧不慢的说道“老哥!不是我算的不准,是这小子家祖坟有问题。恐怕这一关不易过。”

听完这话,韩培国愁容满面,皱着眉头喃喃自语道“这可怎么向他娘交代。”

原来在给王午改了名字的第二天,韩培国就对他的闺女说:“你别守着了找个主,改嫁吧。王午交给我。”

开始呢王午的娘死活不同意。说是再苦再难也带着王午过。

可韩培国说“闺女你糊涂,你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怎么养他。而且算命的瞎子不是说了吗。这小子克六亲。你嫁的远远的。我老头子命硬,他克不动。”

最终呢。王午的娘还真就改嫁了。嫁到了天津卫。那会子,交通通讯都不方便。开始还每年看两次。

到了后来世道一乱,自己都顾不上自己。也就渐渐不回来了。

“算了。我瞎了一辈子。老天爷不饿瞎瘸哑,给了我这么一门手艺。 为了不泄天机损阳寿,我最多的只是帮人起个名字选个日子。其他的事,尤其是择阴宅定富贵。我可是万万不敢做的。可眼下这人病的太重我不救也得救”

“这么说,你有法子?”韩培国有些激动的站起了身。

“你先领我去他家祖坟,我到那再说吧。我这一双瞎眼,能不能看的破。还要瞧这小子的造化。”瞎子双喜说完话。站起了身,伸手在王午的额头摸了一把。

滚烫滚烫的额头,却没有一点汗。

天刚大亮,北风呼呼的刮了一夜。屋子外面雪足有半尺多厚。天地之间一片白色。

韩培国拿了一根三米多长的绳子,一头自己拿着。另一头交给了瞎子双喜。

他在头前走,他在后面跟。要搁在以前,村里的人早早也该起来了。街上少不了说话打趣的人。

可这会子!时局动荡,天灾有可免人祸则不可救。好好的村子,早已是空了。 剩下的无非是像韩培国和瞎双喜这样的。老残之人。

说是活着,也无非是等个死罢了。

“唉!”韩培国无奈的叹了口气。

好在王午家的祖坟并不算远,就在一里外的野狐山下。

说这野狐山可有来头,相传太公伐纣时,苏妲己见殷商气数以尽,便逃亡于此。后在此修炼得道,成仙飞升。 一具肉身坚硬非常化为野狐山。

说是山其实不过是个数十丈高的土坡罢了。只是形状像极了一只抬起双爪的狐狸。

不多会二人就来到了野狐山下。韩培国往坡上走了十来步,站在高处四下寻找着。

过了好一会才找到几乎快被岁月磨平了的坟包。

王家的后代只剩个还未成年的王午了,平日里这祖坟也无人祭拜,风吹雨淋,本来就不大的坟头,若不是村里的老人,还真找不着。

韩培国详细的给瞎双喜描绘着坟包周围的情况。

瞎子双喜则从布口袋里拿出,一块巴掌大小的罗盘,让韩培国帮他对好子午针,口中念念有词的掐算着。

“阴生阳死,阳生阴,山脚歪斜水翻身。停尸山前廉贞水。”瞎子双喜刚念完。

只见韩培国瞪着两只牛眼惊讶的说道“这针,它…自己动了”

“怎么动的?”瞎子问道。

“上下不停地动就是不到底”韩培国说到。

瞎子一听也是皱起了了眉:“沉针不定。地下有双坟。又加上甲子冲山,后代女哑男痨。 怎么会选了这么块地做坟呢?”

“那怎么办,迁坟行不行?”韩培国问道。

瞎子摇了摇头指了指身后的野狐山说道“野狐衔尸人早亡,三代之中九人丧,墓里的尸身动是不能动了。不过破解倒是好破解,只需在坟上种一颗槐树。这样就变成狐仙拜鬼局。后代可平安。也可出与狐黄为伴的阴阳先生。 ”

“那好说,只是这会不是种树的季节可怎么办?”韩培国着急的问。

瞎子摆了摆手道“你外甥的病不是这个原因,是底下还有一个坟。 他家的祖坟骑在了人家的坟上,阴鬼入棺,后人有疾。”

“那您的意思是,咱们把底下那坟给抛开。”韩培国惊讶的问。

无论在哪朝哪代,刨坟掘墓都是损阴德的大罪。一般人哪敢干。

“咱俩做不了,这坟得从下面掏,上面的坟不能动。否则狐狸到嘴肉你动了,咱俩都得招灾。 这事你得去求一个人帮忙!”瞎子双喜跺了跺脚上的雪说。

“找谁?”韩培国问道。

“二狗子。”双喜不紧不慢的答道。

韩培国听到这个名字,先是一愣,接着就不停地摇头,嘴里还嘟囔着“不能找他。怎么非要找他。”

说起二狗子。大号叫刘二伟,这人生的奇,一落生就睁开了眼不会哭,身重不足四斤,并且手上只有四个指头。

都说这是老鼠精脱胎,养不大。养大了也不是什么好人。

他爹妈还真就狠心把他给扔在村外的城隍庙里了。

这类人生来就命大。 没有人知道他怎么活下来的。

城隍庙那地方本就破烂不堪,平时也没人去。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村里就开始丢东西。先是夜里晾在外面的衣服不见了,后来养的鸡鸭也开始丢。

说是闹贼吧,可连点动静都没有。

一时间人心惶惶,说什么的都有。还有的老人说是闹皮了猴子。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皮了猴子。这东西叫皮了猴子。却并不是猴子。长相倒和黄鼠狼子。有几分相像。只是个头更小。动作更快。

都知道有些东西,真见倒得人却很少。

后来是老张家养的大黄狗把正在钻篱笆偷鸡的刘二伟给咬住了。

人们才发现总是夜晚偷东西的竟然是个十来岁的孩子。

看到他手掌上的四根手指头。人们才终于明白,这是当初扔在城隍庙的婴儿。他竟然活了。而且都长这么大了。

刘二伟的爹妈。一听自己的孩子还活着。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

赶紧把孩子接回了家。 见这孩子手都都不像个人了,除了骨头就是皮。心疼的啊。就想把自己的肉给他吃了。

可刘二伟呢,也不知是在怎样的环境里长起来的。

虽然不怕人,可就是不爱和人相处。

你给它饭吃她也不吃。 白天就猫个地眯着去。

到了晚上才蹑手蹑脚的出去偷东西吃。还爱吃生不吃熟。

尤其是那一双眼睛。眼神总是像饿殍似的。泛着异样的光。

毕竟是只生没养过。没什么感情。这一来二去。刘二伟的爹妈也就随他了,不再管他。

继续由着他自生自灭, 于是他就又搬回了城隍庙里。

这一晃也十几年过去了。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三分不像人七分倒像鬼。 好事不做。竟干些偷鸡摸狗的事。人们也就不叫他的大名,只当他就是条狗子。

“你不知道,二狗子是四亥生人。这辈子见不得天日。命好的看坟守庙。命不好的偷鸡摸狗。 可今天要想把坟下坟给挖出来。非得这四亥命的人不可。”

虽然韩培国打心眼里不待见这种偷鸡摸狗的人。 可眼下为了孙子的命哪顾得了许多。

于是韩培国和瞎双喜两个人又辗转回村。直奔村东头的城隍庙。

“这回是求着人了,咱空着手去不太合适。你家里还有没有能拿出手的东西带着点。”双喜说道。

韩培国拍了拍大腿说“老哥不满你说,要是家里有东西,也给你拿去了。你跟我非亲非故的,这大冬天里跟着我忙前忙后,我这心里真是过意不去。”

“唉!!乡里乡亲的,你跟我客气个啥。我家里还有三升小米。带着吧。毕竟咱也没和那二狗子通过事。空着手去不合适。”瞎双喜说道。

这下韩培国的没说什么,可这心里一下就暖了。心想 都说患难见真情,人双喜和咱有啥交情,这回帮了这么大的忙。图咱个啥,这个情得王午那小崽子好了。可得让他记着。

这样一倒腾,等到了村外的城隍庙天就将近中午了。 雪终于是停了,可太阳一出来,这雪要化了路就会更难走。

韩培国瞅着瞎子湿透了的裤腿心里一阵的酸楚。 “双喜兄弟,要不然一会回去我背着你走吧”

双喜一听先是一愣,而后漏出两个黄色的大门牙,笑而无声的说“我虽然瞎,可身子骨还行。”

说完一扭头走进来城隍庙中,

破烂不堪的城隍庙早已庙枯神离,当地保安团的团长张家明说“百姓们连饭都吃不起了,既然一方神灵不保一方平安。 留他何用不如把神像卖了换几个大子”

可想而知当时的民国政府的官员是怎样的一副嘴脸。

如今空荡荡的城隍庙里,神像以不见一座,只留下东面墙山上血红色的三行大字,第一句写的是“善来此地心不愧 ”

第二句是“恶过吾门胆自寒”

第三局却只有四个字“你来了吗?”

此时在看这三行字,少了几分威严,却多了几分世态炎凉的悲凄。

“二狗子!”瞎双喜刚一进就大喊道。

话音刚落就见一个人影从门口的草堆里爬了起来,快速的往外跑。

整撞到韩培国的身上,那人太过瘦小,韩培国倒没什么,那人却撞倒在地上,捂着脑袋正疼的呲牙咧嘴。

瞎双喜别看眼不行,耳朵可好使,他乐呵呵的说“狗子吧,你别怕。我们不是来找你麻烦的。是给你送礼的。”

他说完把手里的三升小米抬了抬。

韩培国赶紧过去把那个小个子给扶了起来。

此人正是刘二狗,要说这刘二狗向来都是昼伏夜出,韩培国少说也有几年的光景没瞧见过他了。

这会再见到,心里也是一阵阵的发毛。

几年过去了,刘二狗的个头还像个十二三岁孩子,而且那模样瘦的真就不像个人了,要是晚上瞅见这么一主。肯定得把人吓死。

刘二狗可能是不常与人交流,话是能不说就不说。

瞎子双喜先是拉着他的手坐下。嘘寒问暖的客套着,手却也没闲着,就像摸大姑娘的手一样,右手摸完了,右手摸。右手摸完了左手摸。

看的韩培国心里一度认为,这个瞎老头子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癖好。

刘二狗实在忍不住了,把手抽了回去。

这会韩培国才把此次前来的目的一五一十的讲了出来。

刘二狗一听是要挖人家的坟。死活不同意。脑袋摇的像拨浪鼓似的。

这下可把韩培国给急坏了。要知道自己的外孙子,这会还躺在炕上生死不定呢。

多耽误一分钟就少一分钟。这个一米八的大老头子。记得都要哭出来了。

双喜则不急不忙的摆了摆手说“培国啊,你先出去,我和二狗兄弟说几句话。”

韩培国点了点头退到了门外。

望着白皑皑的雪地,心里忽然有一刻的茫然。

他在想,这个世道,命救回来了,又能多活几天呢。

可这个念头也就一瞬间的在心头闪过,立马就被打压了。那可是自己的亲外甥,就算有希望多活一秒也要尽全力。

“行了培国兄弟,狗子兄弟答应了,咱走吧。”瞎子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身后。拍着韩培国的肩膀说道。

他的身边正站着那个半人半鬼的刘二狗。

这变故来的太突然了,韩培国的脑袋还没来的急反应。就激动的拉着刘二狗的手,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但就在他握住刘二狗的那双手的一刹那。他的心里不由得又是一惊。

他是出了名的大手大脚。可他手中的触感告诉他,刘二狗的手比他的手掌还要大。还要硬。

他下意识的看去,只见陈二狗的手掌足有五寸来宽,四根手指头更是坚硬似铁,每一根都有胡萝卜般粗细。

更加奇特的是,他手指上的指甲竟然是椭圆形的把整个指尖都给包裹了起来。 韩培国心中感慨真乃异人也。

三人不在耽搁,又赶回了野狐山下。

瞎子双喜,先是在王家祖坟的东南方,点了七根香。

这叫南斗七星香,所谓北斗主生,南斗主死。

七星照亮阴间路,不叫恶鬼欺生人。

}

罗博士是中医故事化写法的开创者。他认为,中医是精神,是信念,更是人心。于是,他用生花妙笔,还原了一个个古代的神医,他们不仅有着神奇精湛的医术,更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古道热肠的义举。这些故事在网上贴出后,感动了上百万网友。一些人看过帖子后,感叹“原来这才是中医啊”。一些人帖子还未读完,就买了《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立志为振兴中医做点儿事情。还有一些人从帖子中受到启发,治好了多年的顽疾……

  在很多人看来,中医就是药草、药罐,还有泛黄的古书;也有人认为,中医就是高深玄妙的理论,什么阴阳五行、经络穴位,不知所然;还有人认为,中医就是慢郎中,不吃个一年半载的中药,很难见效;……读了《这才是中医》,你就会对中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书中的中医大师们都拥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情操,他们诊病如神,药到病除,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中医不是慢郎中,是我们后辈学艺不精!
  书中的中医,不再是药物和药理的堆砌,而是一段段活生生的历史,几个故事,几句点评,让中医走出玄妙之迷局,进入寻常百姓家。
  另外,本书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小方子,希望能为深受疾病困扰读者带来福音。

罗大伦:我和很多中医院校的学生不同,很多学生不爱读古代的医书,觉得读古文吃力,但是我却非常喜欢阅读古代的医书,甚至是从整天翻看这些古代的医学书籍中开始中医学习的。无数个夜晚,在昏黄的灯光下,看着泛黄的繁体字,我觉得甘之如饴。

    张锡纯,民国期间的中医大师,大家如果想研究那个时期的中医,一定无法绕过他。张锡纯的影响,就像是您眼前巍然屹立的一座大山,让人没办法忽视。就是前几天,我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聆听医史文献权威专家余瀛鳌老先生的讲话,余先生说:19世纪上半叶,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影响能和张锡纯相比,从那以后,中医也再没出现过有类似影响的人物。

=======================================

  张锡纯,中西医结合的奠基人
  一段山药,摆放在瓷盘中。
  皮已经削去,山药发出玉一般的光晕。
  我笑了笑,问朋友:可知山药能做什么?
  朋友回答:可以吃。
  我摇了摇头:非但可以吃,还可以救命!
  朋友抬起头,疑惑地望着我。
  高崇勋的妻子已经患病卧床半年了。
  这一日,突然病重,似喘非喘,气短不足以息。
  她知道,自己恐怕将要不久于人世了,于是开始向家人嘱托后事。
  她告诉高崇勋:我走后,你一定要照顾好女儿们,这是我最放心不下的……
  高崇勋潸然泪下,女儿们更是抱着母亲哭声不止。
  但是,只有二女儿德清,却含着眼泪,在看着一本书。
  半晌,德清突然对高崇勋说:爹爹,您来看看,这书里说山药可以救命,如此神奇。
  高崇勋睁大了眼睛,然后,他的目光落到了刚买回来的四两山药上。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匪夷所思。
  他们把这四两山药,按照书中所说,煎汤给患者服下,过了十来分钟,患者的气息居然接续上了,症状全部减轻。
  所有的人都面面相觑,然后,他们每天给患者服用山药汤四两,一直坚持。
  结果,四个月后,患者痊愈,而且身体较病前更好。
  高崇勋急了,这是什么书啊?如此实用!他合上书,书名赫然是:《医学衷中参西录》。此书的作者,正是当时的一位名医。
  高崇勋激动不已,如此高手,我一定要拜他为师!
  后来,高崇勋不远千里寻师,终于得偿所愿,拜在此人门下。
  朋友听完,叹了口气:山药原来真可以救命,但是,我有个疑问。
  朋友好奇地问:那么,这位杏林高人到底是谁呢?
  张锡纯,民国期间的中医大师,大家如果想研究那个时期的中医,一定无法绕过他。张锡纯的影响,就像是您眼前巍然屹立的一座大山,让人没办法忽视。
  就是前几天,我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聆听医史文献权威专家余瀛鳌老先生的讲话,余先生说:19世纪上半叶,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影响能和张锡纯相比,从那以后,中医也再没出现过有类似影响的人物。
  这句话的分量很重啊。
  朋友点点头:果然是高人,我很好奇,他的一生到底如何呢?
  我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笑了笑:别着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2节:这才是中医(2)
  在最近这些年的电影中,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看完了这部电影以后,我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脑海中都会不断地浮现出这么一幅图像:在密布的阴云下,黄飞鸿倒背双手,昂首挺立潮头,眉头紧锁,他面对的,是重重的危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图像呢?因为当时列强环伺,内忧外患,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怎么办?这是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在想的问题。
  黄飞鸿从他的角度出发,力图通过练武,来增强国人的体质。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的脑海中甚至立刻传来了悲壮的电影主题音乐。
  那么,当时面临这种局面的又何止黄飞鸿一个人呢?
  我们中医界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西医进来了,中医被认为是不科学的,面临被取缔的危险。那么,中医到底能不能治病呢?我们该如何面对西医呢?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中医界里面一位黄飞鸿似的人物--张锡纯。
  对我们中医界来说,张锡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师。
  曾经有人对现在的中医名家做过一项调查,让他们列出十个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人物和书籍,结果70%的中医名家,在第一的位置填写上了张锡纯这个名字,或者是他的书《医学衷中参西录》。
  可见,张锡纯在中医史上有多重要。
  那么,张锡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他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让我们从头来说起吧。
  张锡纯的老家,在山东。山东历代都出高人,清朝的黄元御大家都熟悉了,也是山东的。后来张家迁移到了河北的盐山,所以后来都叫他盐山张锡纯。
  他的祖父张彤元就懂医,估计这对张锡纯后来从医也有一定的影响。
  张锡纯的父亲叫张丹亭,会些医术,不过平时更喜欢诗词书画,他的理想是让张锡纯好好学习,将来在诗书上有所成就,这事儿后来在张锡纯写的一段话里能够看出端倪:
  张锡纯很喜欢菊花,也喜欢没事儿写几首诗(估计是受他父亲的影响),他的诗集就叫《种菊轩诗草》。他在自序里面说,小的时候,他爹没事儿就让他背唐诗,有一天,老爹把儿子叫过来,说:"来,爹给你命个题,题目是'天宝宫人',你顺着这个,作首诗吧。"
  说实话,这题目出得够难的,多大点儿的孩子啊,懂什么天宝宫人啊?
  可是,张锡纯还真不含糊,立刻提笔,写了首诗,诗里有这样一句"月送满宫愁",张锡纯的老爹看到这句的时候,眼睛刷地一下就亮了,跟通了电似的,大加赞赏:这句子,哪是一个孩子能写出来的啊,我这个儿子,将来可不得了啊!肯定是个大诗人啊(谓孺子异日当以诗显名)。
  当然,事情的结果和张锡纯的父亲期望的稍有不同,他的儿子诗人没当成,却成为了一代名医。
  但是,大家别以为张锡纯出生以后,生活就是学习,没事和老爹颇有情致地赋诗,这么想可就错了。
第3节:这才是中医(3)
  张锡纯出生在公元1860年,这个年份,没有一个中国人能觉得舒坦,让我们来看看当时都发生了什么吧。
  首先,在南边,太平天国和清军正打得激烈。就是在张锡纯出生的那年,太平军正在进攻武昌,同时安庆保卫战开始了,曾国藩哥儿几个正在和洪秀全死磕,整个长江中下游那就是一个大战场,根本就没有了以往鱼米之乡的景象。
  北边也很乱,就在张锡纯出生的第二年,咸丰皇帝病死,慈禧太后使了个阴招儿,把八位辅政大臣都给废了,开始了垂帘听政,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更加黑暗的时期。
  往大了说,张锡纯的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应该是中国近代史中最纷乱的年代,什么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都是那个时候的事儿,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觉得自己的心头压了一块大石头。甚至我们上学学习历史课的时候,都不愿意看这段历史,觉得心头堵堵的。
  这些,没法儿不对张锡纯造成影响,甚至我们可以说,那个时代的人,似乎都一直在按照这样的模式在思考:该怎么办?我们到底行不行?我们能证明自己行吗?
  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影响了张锡纯的医风。看张锡纯治病,很少开那种平淡、小剂量的不温不火之药,也不会用很长的时间才给患者治好病。张锡纯从来都是雷厉风行,立竿见影,追求实效,通常是在几剂之内解决问题。他似乎在一直力图证明着:我们不但能行,而且还做得很好。
  当时,张锡纯和别的年轻人一样,都在准备科举。虽然是晚清了,但在当时人的眼中,这就是正途,就好比今天参加高考一样,绝大多数高中生玩命地读书,都是为了那三天的考试。
  但是,张锡纯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看父亲和其他的医生诊病。闲暇的时候,父亲经常给张锡纯讲些医理,这让张锡纯很感兴趣。
  话说这一天,张锡纯见邻居家里聚集了很多人,议论纷纷,面露疑惑的表情,张锡纯很奇怪: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隔壁的这家有人患了外感病,当时叫做伤寒,因为调理不当,最后变成了"热入阳明大便燥结证",这在中医叫阳明腑实,就是有燥结的大便在肠中,这是因为外邪入里化热导致的。一般中医治疗是用张仲景的大小承气汤类方。
  当然,前面治疗的医生和我们想的一样,开的也是大承气汤。这个方子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瞧瞧,都是泻药。这个方子是著名的寒下之方,专门对付热邪导致的燥结,一般服用后很快就会奔厕所去,一泻方休。
  但是,这位患者却非常奇怪,已经服用两剂的大承气汤了,却一点要泻的意思都没有。
第4节:这才是中医(4)
  这让大家议论纷纷,怎么回事儿?这位这是什么病啊?怎么这些猛烈的泻药,他吃了都纹丝不动啊,别不是有什么别的毛病吧?
  张锡纯听了,也觉得好奇,于是赶快跑过来,想一看究竟。
  这个时候,有人提出,不如我们把刘肃亭先生请来吧。
  这位刘肃亭是谁呢?
  原来,刘肃亭是张锡纯家乡的名医,十里八乡的人有病,都请他来看。他的手段高明,很多疑难病症都会应手而愈。
  大家一听,纷纷赞成,于是就把这位刘肃亭先生给请来了。
  刘肃亭先生诊了一下患者,然后提笔开了个方子,就一味药,叫威灵仙,三钱,煎汤服用。
  大家全都揉眼睛--我们没看错吧?这么一个严重的病症,您就一味药,而且这个威灵仙还是一个治疗风湿疏通经络的药,这和大便燥结有什么关系啊?
  张锡纯也是感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位是高手,我们都听说了,可是凭着我自己有限的医学知识分析,这也太不靠谱了!
  就在大家疑惑不解的时候,刚刚服下药的患者突然呻吟了一声,这下大家全都愣住了,纷纷停住议论,看着患者。
  此时屋子里静悄悄的,掉根针都能听见,只见患者呻吟片刻,突然起身,直奔厕所!
  甭问,大便通了,这个病也就这么好了(病亦遂愈)。
  张锡纯这个佩服啊,这可真是高手啊,果然是应手而愈啊。可是这是为什么呢?
  最后,张锡纯实在是忍不住了,就虚心向这位老先生请教,他问刘先生说:"这个威灵仙虽然也有一点通便的作用,但是太小了,它主要是去风湿通经络的,泻下的作用和大承气汤简直没法比,可是您用怎么比大承气汤还管用啊?"
  这位刘先生也不保守,见张锡纯年轻好学,于是就和盘托出,他说:"告诉你吧,这位患者虽然服用了大承气汤,但是因为脏腑气化阻滞不通,所以药力并没有发挥作用,都郁滞在那里了,所以没有泻,此时这两副大承气汤还在肚子里面呢。"
  张锡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刘先生接着说:"我只是用这个威灵仙来通经络,调气机,来触发大承气汤的药力,药力发挥作用了,大便也就通了,这个威灵仙的作用,就好比是放枪放炮时的那个导火索啊。"
  张锡纯听了,赞叹不已,他后来自己说:"愚闻如此妙论,顿觉心地开通,大有会悟。"
  什么妙论啊,这是功夫深厚,在看病的时候就会出现如此的神来之笔了。
  多说一句,前几天,我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听中医大师余瀛鳌先生的讲座,他说治病有"法治"和"意治"之分,"法治"是按照正常的方法来治疗,这是常规,但是还有很多时候需要灵机一动,以意治之,这位刘肃亭先生就是意治啊。
第5节:这才是中医(5)
  张锡纯有了这次经历,思想上受到的启发较大。后来不久,就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这事居然给了张锡纯一个实践这个理论的机会。
  原来,在张锡纯的邻村,有位叫霍印科的小伙子,这位是张锡纯的师兄,两个人天天在一起背诵科举教材和复习提纲,模拟考试的时候估计也是前后座。
  这天霍印科因为点小事儿,生了点气,"怒动肝火",然后又患了外感,七八天以后,腹中胀满,大便燥结,非常难受。请来了医生一看,常规思路,这是大承气汤证啊,于是,就开了大承气汤。
  您说怎么就那么巧,这位霍印科,服药后也是纹丝不动,丝毫没有要泻下的意思,反而觉得自己的胁下疼痛难耐。
  这下,大家全都傻了,这是什么病啊?怎么连大承气汤都没有效果呢?个别反对中医的人也开始说坏话了:看到了吧,中医没有效果吧?连你们医圣张仲景的方子都没有效果!切,还说什么?伪科学!
  这个时候,张锡纯突然有所会悟,这难道不是上次刘肃亭先生遇到的情况吗?
  您该想了,别不是张锡纯也要效仿刘先生,用威灵仙疏通经络了吧?
  如果您那么想,说明您还没有领悟中医的真谛。中医的真谛是辨证施治,有什么证用什么药,那次是经络不通,这次可是胁下胀痛啊,而且是生气后才患的病,情况不同了啊。
  张锡纯一诊脉,又诊得个沉弦有力的脉象,于是他就知道这个病是肝气郁滞,肝火盛导致的。所以,他灵机一动,用了疏通肝气的柴胡三钱、生麦芽一两,就两味药,熬水给患者喝了。
  结果,药喝下去,半个小时以后,肋下已经不痛了,又过了一个小时,大便通下,肚子也不胀了,"病脱然痊愈矣"。
  可见,张锡纯年轻的时候,就已经领会了中医的道理,学会圆通运用了。
  这些对我们今天的临床特别有启发作用。
  那年头还要参加科举
  公元1881年,张锡纯已经成长为一个二十一岁的大小伙子了。
  就在这一年,清政府和俄国签订了著名的《伊犁条约》,赔偿俄国九百万卢布,后来又陆续割让了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些令人心寒的事情我们就不提了,让我们来看看张锡纯的生活吧。
  就在这一年,张锡纯参加了科举考试。没想到却落第了,这让张锡纯很难受。
  这种难受主要因为父亲,父亲一心希望他能够高中,光宗耀祖,估计事先还和乡里乡亲的吹了:我们家锡纯,模拟考试那么多次了,一般都是前三名吧,估计重点不成问题,主要的精力就放在挑选清华还是北大上了。
  结果下来以后,让老张同志很是抬不起头。当然,张锡纯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第6节:这才是中医(6)
  为了减轻家里的压力,张锡纯决定,到天津去学习一段时间,参加个补习班什么的。
  等从天津回来以后,他在家继续学习准备再考科举。其实张锡纯学习挺努力的,各门功课功底也很扎实,比如曾经有人评论张锡纯的国学功底,意思是说张锡纯对《易经》等学问理解得很深刻,"尝见以文会友,谈妙理,揭精蕴,举座倾听,共相首肯,知其得力者深也"。说张锡纯和人家谈学问,大家都听得入神,觉得理解深刻。可见人家学得不错,但是大家要清楚,过去一个人知识的水平和科举考试的结果很多时候是两回事儿,所以也不必太在意了。
  有意思的是,虽然科举考得不好,可是张锡纯的医术却在飞速地进步。张锡纯自己说的,他弱冠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给人看病了,一般附近人家,如果有个什么急病,来不及请医生的,就会找到他,先给看看。
  但是,因为年纪轻,有很多人不大相信他会治病,张锡纯还曾经眼睁睁地看着患者在眼前死去,自己却无能为力,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当时村子里有一户人家,这家有人患了喉症,就是咽喉疾病,一般是急性的那种,去请了医生,但是同时还央求张锡纯"作陪"。
  这位医生来了以后,一看患者,咽喉肿得很严重,连呼吸都受到影响了。大家注意了,这种咽喉肿痛导致的呼吸困难,是一种很严重的喉科疾病,一般多发在秋冬之际,风凉的时候,有的人会咽喉堵塞,严重的甚至会无法呼吸而死。
  当时医生就开方子,用的是"发表之剂",就是发汗散寒的药物。
  别看张锡纯此时年轻,但是医术已经很高了。他立即就急了,马上发言驳斥这个医生(出言驳之),说这个病应该用辛凉解表之药啊,已经化热了,怎么能用温热药呢?
  但是,这个医生不听,还和张锡纯辩论,说一定要用发表的方法才能消肿。
  这里面,最要命的是患者的家属,深信医生的话,觉得张锡纯太年轻了(忘了找张锡纯来作陪是为什么了),张锡纯自己说的,当时"因年少,人多不相信",所以也没有什么办法。
  最后结果如何呢?这个患者服药以后,病情加重,就死去了。
  这件事让张锡纯很受刺激,他一个人来到了村口,望着远方苍茫的大地,田垄间,几个农民在锄着地,一两声狗叫从远处传来。
  张锡纯在那里沉思了好久,他发现:一个医生,如果业务不精,就可能成为杀人的罪犯,这可不是一般的严重啊。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给人治病,出发点是好的,可为什么最后却把患者给耽误了呢?
  这都是水平高低惹的祸啊,原来这个医术的高低,是如此的重要啊!
第7节:这才是中医(7)
  这件事,促使张锡纯更加发奋学习医学。
  就拿这个喉症来说吧,张锡纯后来就一直在学习、实践中体会,直到自己的治疗方法成熟。
  了解张锡纯的人都知道,他的学问的根底,是《伤寒论》。要说到张锡纯学习《伤寒论》,还要从一件事情说起,这件事给张锡纯的刺激也很大。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在1885年,也就是张锡纯二十五岁的时候,邻村有个武生,这不是唱戏的那个武生啊,是考武科举的考生,叫李杏春(怎么看都不像武生的名字,和翠花有一拼)。话说这位李杏春这年三十多岁了,是个膀大腰圆的猛汉子。有一天患了病,偶感风寒,然后就开始喘促不休了,具体是什么症状呢?是身上不发高烧,精神不振,"略一合目即昏昏如睡",同时胸膈满闷,吃不下去东西,舌苔白腻(这说明体内水湿重),脉滑而濡。
  就是这个病,当时张锡纯给开的是散风清火利痰之药,服用了几次,一点效果都没有。
  怎么办呢?再请医生吧,就又请了几位医生,开了方子,也没有效果。
  这个时候再看这位猛汉李杏春,已经一点都不猛了,病势开始变得严重了起来,家属心急之下,就又把张锡纯给请来了。
  张锡纯是个热血之人,看到这种情况,是一定要管的,怎么办呢?这时,他突然想起来,自己认识一位老中医,八十多岁了,叫皮隆伯,在渤海之滨隐居,如果能把这位老中医请来,那这个病应该有救啊。
  李杏春一听,立刻派人把这位皮隆伯老中医给请来了。
  这位老中医来了以后,一诊断,说:"这个病好治啊。"
  大家一听,啊?这还好治?那么多的医生都在这儿丢了人了,您还说好治?
  老中医接着说:"这就是一个小青龙汤证,没什么难治的啊。"于是,就提笔开了《伤寒论》中的小青龙汤,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上了杏仁三钱。
  结果如何呢?服完一副药以后,这位李杏春的喘就止住了,然后老中医又开了《伤寒论》里面的苓桂术甘汤加味,两副药,这个病就好了。
  张锡纯一看,我的妈呀,这才叫治病啊,这个《伤寒论》敢情这么有用啊!
  张锡纯说:"愚从此知小青龙汤之神妙。"
  这怪谁啊?只能怪自己看书功夫没有到家啊,得,老老实实从头看吧。从此,张锡纯广泛地收集《伤寒论》的注解书,仔细地攻读。
  我们看张锡纯的著作就知道了,他的学问功底是从《伤寒论》来的,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这部著作中,对很多经方进行了注释,可见其学问根底之深。他对经方的应用很有特色,他是用张仲景的思路,但是在具体的药味上,他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修改。这是活用的方法。
第8节:这才是中医(8)
  其实,我们的中医大家们,他们的学问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是通过努力学习得来的,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曾经苦读《伤寒论》。要不怎么说《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的基础呢。
  但是,张锡纯学问的另外一个来历,大家都从来没有注意过,为什么他能活用《伤寒论》的方子呢?为什么他敢改张仲景的方子的组成呢?
  这要从他尝药的习惯谈起。
  中医的药物,就像是我们在打仗过程中的士兵一样,谁对士兵了解,谁对士兵使用得好,谁就能够打胜仗。但是,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中医对中药都不是很熟悉了。
  可是,张锡纯不同,他为什么能够有那么大的成就呢?因为他对中药非常熟悉。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介绍一些草本学的知识。
  大约在汉代的时候,出现了一本书,叫《神农本草经》,这本书的作者到底是谁,现在学术界依然争论不休,相传是神农写的,但也有很多人认为是道教人士所著。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中国本草学的一个开端。此后,历代很多医家都写了各种本草书,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本草纲目》。
  那么,这个本草是干什么的呢?就是研究每一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用的。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历代的本草学著作中有很多论述是不一致的,大家各有发挥,都说得头头是道,到底听谁的呢?
  这让很多初学中医的都犯晕,比如这个枳壳,药性到底是升还是降呢?众说纷纭,有的人说枳壳是降的;有的说枳壳升,枳实降。那么,该听谁的呢?
  我也不知道该听谁的,那么,怎么办呢?只好自己去体会了。
  这个体会的最好方法,就是按照老祖宗发现药物时使用的方法,就是自己去尝,去体会。传说,当年神农为了发现药物,日尝百草,一天里遇到了几十种毒药(这有点夸张了,这搁一般人绝对受不了)。
  我把张锡纯早年的医案都给集中在一起,就发现问题了。我发现,在他早年行医时,治病总是用一两味药,这很让人感觉奇怪。那么,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让我们从张锡纯治病的故事说起吧。
  在张锡纯刚刚学医的时候,他的邻居家有位少妇,这位少妇身体一直很弱,同时还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月经越来越少了,到了日子,只来一点,就没有了。
  这个问题很让她苦恼,听说张锡纯学医以后,就问张锡纯该怎么治疗。
  张锡纯后来写道:"时愚初习医未敢疏方",就是因为自己是刚刚学医的,没有敢给人家开方子。
  但是,张锡纯却记得本草中说,当归这味药是妇科圣药,为生血活血之主药。所以,他就告诉这位少妇,每天用当归八钱,熬水喝。
第9节:这才是中医(9)
  现在看,这么开方有些不大合适,应该根据体质配合点药物。
  但是,在当时来看,效果却是很好的,因为这位少妇,到了日子以后,发现自己的月经正常了。
  张锡纯自己写道:"由此可知当归生血之效也。"他就明白了,原来当归生血的效果如何,用的量很关键。
  再举个例子,张锡纯曾经说过,他二十几岁的时候,患过一个病,就是"于仲秋之月,每至申酉时腹中作胀"。
  这个申酉时,就是下午的三点到七点钟,这个时间,中医认为,在一天里面和一年中的秋季对应,是属金的,主降收,这个理论就是中医的天人相应理论。
  中医认为早晨的时候万物生发,对应春天,属木;中午,热盛,万物繁茂,对应夏天,属火;下午,万物降收,对应秋天,属金;晚上,万物进入休眠状态,为第二天做积累,对应冬天,属水。关于土,在中医里面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在每个季节的尾巴那里,有十几天是属土的,另外一个说法是在夏天和秋天之间,长夏属土,其实这些说法都各有道理,大家灵活应用就可以了。
  张锡纯在想到了这些以后,就分析了,我在秋天,又是这个时间出现腹胀。这一定是有规律可循的,他认为这是"秋金收令太过,致腹中气化不舒",就是秋天是主降收的,可能是降收得太过了,所以令自己腹胀,那么,什么药能治疗这个病呢?
  张锡纯想到了厚朴这味药,因为他读本草书,知道厚朴可以治疗胃气郁结胀满疼痛等症,同时药性能升能降,于是就每天嚼服厚朴六七分,大约不到现在两克。
  结果,这样服用两天以后,腹胀就痊愈了。
  于是,张锡纯通过这次实践知道了,厚朴用多大的分量,就可以起到消除腹胀的作用。后来,张锡纯在治疗冲气上逆的时候,在重用龙骨、牡蛎、半夏、代赭石的时候,经常是稍稍地配合一点厚朴,来宣通气机,这样,则"冲气痰涎下降,而中气仍然升降自若无滞碍"。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当时,张锡纯家附近,有个叫张马村的村子,村里有户人家,雇了一个牧童,给他们家放牛。在夏天的时候,这个牧童会把牛赶到村外的山坡上,让牛吃草。
  但是,悲剧却在这如画的风景中发生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当时还有别的孩子也在放牛,这些孩子在一起,总会搞些恶作剧。其中几个孩子就约好,一起来恶搞这个牧童。于是他们就喊:"喂,你,过来!"
  那个牧童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一听伙伴们叫他,就傻乎乎地跑了过来。
  结果,他们几个一拥而上,按住这个牧童的脑袋,让他弯腰,把脑袋强行塞入这个牧童自己的裤裆里(纳头裤中),然后把他的两个胳膊倒背着给绑起来,他们管这个游戏叫"看瓜"。
第10节:这才是中医(10)
  有的时候,恶作剧是最害人的,比如有的人趁别人不注意,撤掉椅子,结果这个人摔坐到地上,会导致尾椎着地,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瘫痪。
  这个恶作剧后果很严重,当牧童被人救出来的时候,"气息已断"。那些调皮的孩子们已经吓跑了,大人们赶快让这个牧童盘腿坐,然后捶打腰背,过了好半天,这孩子的气息才缓过来。但是还是觉得有什么东西在胸口堵着,使得呼吸不畅,严重时,"气息仍断,目翻身挺"。
  当时,人们都没办法了,就把张锡纯给请来了。张锡纯一看,这是怎么回事儿啊?一问,敢情是恶作剧给搞的。于是,他就想,这一定是牧童在裤子中"闷极之时,努挣不出,热血随努挣之气上溢而停于膈上也"。
  也就是说,这是孩子使劲的时候,淤血上溢导致的。
  于是,张锡纯又想到,三七这味药,可以化淤血,又可以止血妄行,而且病愈以后还不至于将淤血留于经络。于是,他就开了三七,并把它研成粉末,让孩子每次服用三钱,合现在九克,用开水冲服。
  结果,服用两次以后,这个孩子就康复了(两次痊愈)。
  这样,张锡纯对三七的疗效也有了直观的感受。没多久,又发生了一件事情。
  张锡纯家附近有个村庄,叫留坛庄,有个少年姓高,年龄在十四五岁,患上了怪病,总是不断地吐血。这个吐血在过去是常见病,一般血有从呼吸道出的,有从消化道出的,看这个吐血的势头,我分析这个少年是从胃里面出血的可能性大些。
  家人给少年请来了医生,治疗了十多天,愣是没什么效果。
  这个时候,孩子的病情可就危急了,您想想,成天这么吐血,一个人能有多少血?
  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有人想起了张锡纯,说这人很是用心医学,赶快去问问他吧。
  于是,这家的家长就"仓猝遣人询方"。
  张锡纯随着来人跑去一看,就说,这个病,我出个方子吧,就用三七粉,去买来一两,分三次服用下去。
  啊?大家一听,能行吗?就一味药,三七粉,而且还是一两,这个分量大了些吧?平时也就是用几钱,您怎么敢用一两啊?
  但是没办法,孩子还吐着血呢,我们就听听这位张锡纯的吧。
  于是,家人就去买来了三七粉,按照张锡纯的方法,分三次,一天就全给孩子服用了下去。
  结果,"当日服完其血立止",孩子吃完药就不吐了。
  张锡纯的本草根底深,谁都知道,但是他是怎么学的,一般人可就不知道了。现在,我就把这个谜底给大家揭开吧。我把张锡纯的医案,只要标有年代的,都给放到了一起,我发现张锡纯这个问题,原来,在早期使用单味药的时候居多。
第11节:这才是中医(11)
  这就和我们一般学中医的人不一样了,我们也学药的各种功用,但是,老师总会告诉我们,这个药是用来组成方剂的,方剂才是治病的。
  所以,我们在开始治病的时候,用的都是方剂,比如四君子汤打底,组成补气的方剂,四物汤打底,组成补血的方剂等。
  这就和练武术一样,我们一上来就是组合拳,练的是套路,一路长拳,二路长拳,成套地打,最后很多人一打架,上来就是一个套路,从头练到尾,你让他单独打一拳,不会。
  学中医的也是,上来开的就是方子。说句实话,这个病,方子里面到底是哪味药起的作用,自己心里还真含糊,每个方剂里面的药物越多,对这个问题就越吃不准。
  于是就说,这都是这些药物协同起的作用,谁都离不开谁。
  很多中医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对每味药的把握,不是那么精准。
  记得很早的时候,我学中医,有一天,母亲突然对我说,中医里面有两种人,一种人开的方子里面药物有几十味,这种叫漫山围捕的方法,可能也治病了,但是具体是哪味药起的作用,恐怕连自己都说不清楚,就像拿机关枪扫射一个目标,一百多颗子弹,打出去,总该有一颗子弹打中吧?
  而另外一种中医,对药物把握清楚,往往是几味药,甚至一味药就解决问题了,这是高手。
  当时我对中医理解还不深,但是也觉得在理,所以后来一直记得这句话。
  当我看到张锡纯的医案的时候,我明白了,张锡纯学习中医的思路,和我们有点不一样。
  张锡纯在本草学上下了工夫,尤其是《神农本草经》,其中有很多我们现在认为是不常用的方法,他都给发掘了出来。
  更重要的是,他学习中医的时候,开始经常是用单味药来治病,这是别人没有下过的工夫,这样,他对每味药的药性到底有多大,到底是升是降,到底走什么经,到底寒热温凉到什么程度,等等,他都十分清楚。
  所以,日后他在组方子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他对药物的加减,把握得恰到好处,拿捏准确。如果我们把药物比喻成兵将的话,张锡纯对每一个兵将的特点都十分熟悉,他组成的战阵一定是最强大的。
  而且,张锡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一些不了解的药物,他都自己亲自去尝。这有很多的例子,有一次他为了试验花椒的力道,一次嚼服了二三钱,结果搞得自己肺不能吸气而胸闷,猛灌了几碗凉水,过了半天才缓过来;他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会去药房考察,看看各地的药材是否一样,因为有时同样的药名,在不同的地方药房会给不同的药。
  张锡纯是如何做到对每味药都了然于心的?他会怎样应用单味药物呢?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这些在后面的故事中我们都会看到。
第12节:这才是中医(12)
  看到在张锡纯的故事中,提到了苓桂术甘汤的神奇作用,我对茯苓这味药很感兴趣。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说茯苓泡水喝对身体好,所以我今年春天用茯苓泡水喝,喝了几次,就觉得走路发飘,头晕,持续了几个月,提前体会了老年人的痛苦。后来用菊花、天麻、绿茶泡服,才渐渐调养过来。我觉得中医中药的知识不能只看书本,需要实践经验。不知道罗兄对茯苓有研究吗?
  朋友,苓桂术甘汤是我最常用的方剂了,有千军万马之力啊,许多重得连说话都困难的病,就这四味药,很快就有好转。
  举个例子,沈阳有个工程师,搞有色金属的,少年时患过肺结核,现在人消瘦,皮肤黑,哮喘,咳嗽,因为外感病情严重而住院。外感治愈后仍然哮喘,疲乏无力。来北京找我诊治,向我说病情,说一会儿就张口抬肩,气上不来。为他做舌诊时,发现他舌苔白腻,满是泡沫。我判断为水湿上犯,就用了苓桂术甘汤,茯苓20克、桂枝6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冬花3克,具体的方子有些记不太清了,总之是重用茯苓,五副药之后,他的全部症状都消失了,后来又调治了一段时间,就完全康复了。患者认为这是神方,其实就是张仲景的方子。
  我认为,只要体内水湿壅盛,茯苓是一个非常好的药,但是体内没有水湿,您把它当成零食是不可以的,那么怎么判断体内水湿是否多呢?要通过脉象,通过舌诊,比如舌体胖大,舌体上唾液多、成沫,舌苔白腻等,都是指征。如果自己无法判断,就要找个中医大夫帮忙检查一下。
  如果没有水湿,估计服用后就像桂枝飘香兄服用后的症状吧。所以说,凡是药都是有药性的啊。误补人参成毒药,对症砒霜是良剂啊。
  还有一点我必须强调一下,中药的使用方式最好是配合着用,比如苓桂术甘汤中,茯苓与桂枝、白术、炙甘草配合,六味地黄丸中它的量也是很少,并与其他药配合使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路,通常用单味药我们叫单刀直入,那是要十分的眼力的,认证确实,保证没有偏失才用的,所以我很少给人开一味药熬着喝的。
  真佩服古人这种探求新知的精神,为了弄清每种药的药性,不惜以身尝药,现代人谁还敢这么干?我对中医的理论不太懂,但是对中药的兴趣倒是很大。我曾经去药店抓中药,里面有一味药叫橘红,但是药店给我的却是陈皮。我想问问罗兄,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橘红和陈皮均为橘皮,中药房有单独的饮片陈列。二者味苦,同归肺脾二经,均具有行气涤痰化湿之功。但前者的原产地为岭南化州,所以处方名叫化橘红,其温燥之性强于后者,偏重于治疗外感风寒、咽痒、气逆、咳嗽且痰液黏稠不易咳出。代表成药为橘红丸与蜜炼川贝琵琶膏。后者正宗来源于江南西道的三湖红橘大红袍,理气和中,在内科虚证有广泛用途。
第13节:这才是中医(13)
  杏虎说的好啊,现在很多人都不注意这个了,我有时候去中药铺,发现很多人就把橘红和陈皮混成一个药了。其实橘红会把里面白色的肉尽量刮干净,其药性偏重于表,有散寒化痰止咳之效;陈皮保留了里面依附于表皮的白色的绵状肉,药性偏重于里,所以可以和中理气。
  听好朋友介绍到老师知识的渊博和为人热心,好几次都想提交这个问题,又怕老师太忙,今天终于鼓起勇气,盼老师能在百忙之中帮我一下,谢谢!
  女儿在15岁的时候来月经,一直也不正常,原想青春期本来就紊乱,就没去调理,结果到前年10月份左右的时候就没再来了,其间去看了中医也吃了中成药,可是还是没有来月经。前后大概有一年时间,一直到去年的7月份就带她去看了西医,配了3个月的药,在吃第2个月的时候就来了,可是自从来之后就变成了半个月就来一次,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子,现在女儿睡不好就容易偏头疼,请问是什么原因,我应该怎么办呢?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调整呢?万分感谢!
  朋友,我不知道你女儿的更多情况,但是我认为她现在还是有淤血的可能,你找当地的医生诊断一下,因为淤血也可以导致例假来的次数多。很多医生见例假每月两次,就不敢活血化淤了,其实出血也正是血不归经的表现,通常需要把淤血去掉,这样也就不再异常的出血了,我的建议可供当地的医生参考一下。当然,也有虚损的可能,具体还要看患者的情况。
  请问罗老师,是不是所有的食物、药物归人体的什么经都是按照颜色来分的?
  朋友,有的是,有的不是,原则是以临床的检验为依据。比如枸杞子是红色的,但它入的是肝肾经,并没有因为它不是黑色就入不了肾经。菟丝子也不是黑色的,但它也是入肾经,所以不能完全说成食物、药物归人体的什么经都是按照颜色来分,基本是根据临床的效果说了算。但是有许多药物的确有这样的特性,所以经常会用这个颜色的理论来指导一下,现在这也成了一种特色,灵活掌握吧。
  罗医生,您好!我从天涯追到这儿,一直关注您的文章,深为您及您的文章所感动。我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希望您百忙之能抽空指导一下,谢谢您。
  我今年30岁了,自2004年来,我一直感觉身体比较虚弱,容易累,疲倦,爱躺爱睡觉,头发落得很多,非常怕冷,不爱动,少运动。例假经常推迟,一般周期37、38天,量少,色初淡后暗。2007年生下宝宝后,经常感觉腰酸痛,走路两三小时,即痛得直不起腰。晚上还经常夜尿,色清淡,但是喝水很少。去年11月的时候在一个中医院看过,把脉情况有两种,一个是脉弦,一个是脉弦细。开了点药,好像腰好一些,不痛了。我还有一个特点,常年不出汗,最多也就是鼻尖出点汗(我妈妈,我姐姐也极少出汗),不过自己也热得挺难受,但总体上来说,夏天比冬天好过得多了。夏天再热我都要盖被子的。而且我长年扁桃腺发炎,然后引起感冒,遇冷会感冒,吃热东西还是会感冒,工作或生活忙一些,又是感冒,苦恼啊。南方的龙眼、荔枝、芒果我都不敢多吃,吃点就上火。所以有时候想吃补药,又怕虚不受补。
第14节:这才是中医(14)
  不知我把自己的症状描述清楚了吗?希望能得到罗医生的指导和帮助。再次谢谢您!祝您一生健康平安!
  没有舌脉,只能针对你的病症分析了,我认为你是肾精亏虚造成的,夜尿多,这就是证据。其实肾精是亏虚的,肾精可以算是阴,但是说完全了也有肾阳的成分,我写的张景岳的镇阴煎的故事你可以看看,同时我在第二本书里写了两个类似的病例,都是肾精不足,这种情况会引起虚阳上浮,所以总是觉得上面热,嗓子发炎,同时吃不得热东西,凉的其实也不行。应该补足肾阴,引火下行。怕冷是阴虚,血液很少能供应肢端,所以感觉冷。
  不爱出汗是阴不足了,无以化汗,怎么能出汗呢?在补阴之后,再用疏肝的药物调理一下就可以了。
  就这样,前来找张锡纯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开始的时候,张锡纯很有顾虑,觉得家长一定会反对他的,所以总是犹豫再三,或者是偷偷地去给别人看病。
  后来,母亲知道了这件事,就对他说:"儿子,如果你真的有本事治好人家的病,那你就去给人家看吧,我们不阻拦你。但是,有一件事你一定要切记。"
  张锡纯感激地望着母亲问:"什么事情呢?"
  母亲说:"给人家看病,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一定要认真、仔细地思考,这样才能不耽误了人家的病情,记住了吗?"(病家盼医如溺水求援,汝果能治,宜急往救之。然临证时,须多加小心,慎勿鲁莽误人!)
  这句话,张锡纯记了一辈子。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张锡纯对中医掌握得是越来越好,他在临证中,不但使用单方、经方,还自己创立了一些方子。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张锡纯已经是成绩斐然了。
  一转眼,就到了公元1893年。
  这一年的春天,张锡纯去了一次山东,他先到了济南,参观了一下大明湖和千佛山,觉得非常美丽。参观完后,他直奔泰山。
  等见到了泰山,张锡纯不禁感慨,果然是"气象庄严,不同诸峰之秀丽"。
  张锡纯和朋友住在了泰山南边的旅店中,半夜时,几人吃饱了饭,点着灯笼,开始登泰山。
  这个经历估计去过泰山的驴友们都知道,泰山一般是要先上到半山腰,然后凌晨开始登,才能在山顶看到日出之景象。我曾经去过一次,只是记得半夜里登山,根本不用看前面的路(也什么都看不到,大家都没有经验,谁都没带手电筒),因为全是人,跟着走就可以了,现在想想,很有一脚踏空跌落下山的危险。
  等张锡纯登到泰山的顶上,天开始亮了,他看到了苍茫大地,看到了南边"白光界地如衣带者"的汶水。登上了泰山果然是可以"小天下"的啊。
第15节:这才是中医(15)
  回来后,张锡纯心情不能平静,实在是按捺不住,于是提笔赋诗一首。
  想想过去的文人很有趣,总是要写几首诗来表达自己,然后还大家互相唱和,你来我往的情致盎然。而现在人都不会一激动就赋诗了,都改卡拉OK了,周杰伦写,大家唱。
  张锡纯的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夜气苍茫里,来登第一峰。
  群山丹嶂列,古径白云封。
  旭日观初出,青天问可通。
  汪洋沧海阔,极目到蓬瀛。
  从诗的气势上来看,此时的张锡纯还是壮志凌云的,有种书生笑指江山之豪气,总觉得有远大的前途在等待着自己。
  因为这一年的秋天,张锡纯就要再次参加科举了。
  这一年,张锡纯已经三十三岁了。我们必须承认,张锡纯此时的医术算是不错了,但是八股文实在还是欠些火候,但是这事儿他自己没意识到,于是又大老远地跑到了天津,参加科举考试。
  到了天津,水土不服,张锡纯就病倒了。
  他患的是什么病呢?是泄泻,就是我们常说的闹肚子,吃进去的食物似乎与胃不和,刚吃完没一会儿,肚子开始咕噜咕噜响,然后就去泻肚子了。
  张锡纯自个儿就琢磨,说此时不应该是有邪气啊,就是一个腹中不和罢了,于是,就用甘草煎汤,然后调服赤石脂的粉末,结果呢?没有任何效果。
  怎么办呢?张锡纯又琢磨,什么能够固涩大肠止泻呢?
  张锡纯思来想去,灵机一动,对了,就是它--山药。
  这个山药,是个药食同源之品,我们在菜市场里经常见到。这个山药可是一个宝贝啊,它色白入肺,味甘补脾,汁液黏滑益肾,可以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神。
  张锡纯对山药,那是情有独钟,用它治疗了很多重症。大家可能都想不到,一般都认为山药是做菜用的,还能治疗危重病症?您还别不信,我们后面会讲到的。
  此时,张锡纯就用山药和大米放在一起,熬烂做粥,并"尽量食之",当时他就感觉脾胃舒畅,肚子里面也不响了,就这样,这个腹泻就痊愈了。
  后来,张锡纯就管这个山药熬的粥(不用大米了)叫薯蓣粥,因为山药也叫薯蓣。
  张锡纯用这个薯蓣粥治疗一切羸弱虚损之证,其中包括阴虚劳热,或喘,或嗽,或大便滑泻,小便不利。
  口说无凭,这样,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吧。
  曾经有位妇女,生孩子后十几天,开始大喘大汗,身上发热,同时咳嗽,家人都很着急,因为这产妇身体本来就虚了,再这么折腾,能行吗?
  于是赶快请来了医生,医生一看,刚生完孩子?得,这是虚的啊,于是就开了黄芪、熟地、白芍等补气血之药,结果呢?是汗越出越多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婴儿手揉眼睛怎么回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