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月活在18年3月发生了什么

咕咚终究还是要和keep们刚正面了。

19日,在北京举行了主题为“健身3.0,Alive”的咕咚战略&秋季新品发布会,发布了包含智能硬件、AI虚拟教练系统以及”数据+直播”课程—LIVE在内的多款产品。这次发布会还向外界传达了一个核心信息:一直做跑步骑行的要进军健身界了。

巧的是,咕咚还借机定义了“健身3.0”时代,其实对标的正是处于“健身2.0时代”的当红在线健身App们,而keep这个在线健身的老大首当其冲。换句话说,把自己定义在3.0时代,显然咕咚是在向整个在线健身领域开火,颇有一种“我行我上”的感觉。

在外界看来,咕咚一向比较低调,和keep们也是井水不犯河水,但这一次一反常态,跨到了keep们的赛道上,这明摆着是要真刀真枪地干,难道咕咚有秘密武器?或者说,咕咚有必胜的把握?否则谁会去惹气焰正盛的“小伙子”呢?

进军健身,咕咚必然要去思考怎么俘获用户,尤其是那些被keep们所吸引的用户。

从这一次发布的几款产品来看,的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要差异化,做和keep们不一样的产品和服务。至于怎么差异化的,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咕咚这一次发布了两款智能硬件产品,分别是智能心率手环和智能心率耳机HiFi,加上咕咚此前陆续发布的智能运动BAR、智能跑鞋、体脂秤等智能硬件,在智能硬件上已经形成生态化。此外,咕咚成立的Hub开放平台也已经先后接入了Apple Watch、卡骆驰、佳明、颂拓、宜准等近百家第三方知名运动装备。

但keep在智能硬件上的进度却要慢不少,第一款智能硬件K1智能跑步机诞生在今年,加上刚刚发布的体脂秤,keep显然距离“智能硬件生态”还有一段距离,走的太慢了,这与其以往在健身领域快跑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咕咚走了八年,keep才走了三年,也许时间是一个很好的解释。但正因如此,也在不断扩充自身的智能硬件版图,以期在关键时刻能拧成一股绳向敌人挥去。这次再添两款智能硬件,于咕咚来说是锦上添花,但于keep来说可能又平添一份压力。

在智能硬件丰富度上,要拉开和keep的距离的决心毋庸置疑。因为一个丰富的智能硬件生态,起码在辅助用户健身这件事上,会让用户更快进入状态,更清楚自己现在的状态以及接下来要做什么。这一点即使是keep也不会怀疑,否则它也不会走在完善智能硬件生态的这条路上了。

申波反复强调了一个观点:咕咚是一家数据公司。为什么?因为从客观环境来看,数据是驱动力,AI、大数据这些前沿技术的进化,都是以数据的质和量为基础的。

咕咚八年,现在有1.5亿用户,积累了50亿条运动数据。单从量上面来看,的确有非常大的数据库,这些数据的来源无非是APP、智能硬件以及第三方品牌接入。keep用户数截止目前有1.4亿,但是智能硬件数量和发展时长上的落后,让在数据量上占尽了先发优势。

不过,光凭“数据量”的多少还不足以说明咕咚和keep谁更靠近一家数据公司,数据的质量,其实更重要。拿现在的AI医疗行业举例,只有给AI“喂”有价值的可靠数据,才能驱动AI进化,更准确地分析出各类病情。

有价值的数据,在健身行业该怎么定义?在看来,就是“高维度”数据。何为高维度数据,区别于步数、距离、轨迹这些中低维度的数据,认为高维度数据包含心率、体脂、血糖等。

更直接地来说,高维度数据是APP难以获取的,但智能硬件可以,这也是咕咚马不停蹄丰富智能硬件矩阵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了智能硬件,就能产生高维度数据,加以技术辅助,就能提供多样化服务吸引更多用户,用户继而持续产生数据。这个完美的闭环,其实就是一直在追求的一个生态动因。

的确,因为智能硬件种类不足,keep不可能生产太多的高维度数据,因此keep自身的数据挖掘能力多少都会受到限制,自然服务用户的能力也存在天花板。反观咕咚,对高维度数据这么上心,无非是想借此来打keep们的“七寸”,好在数据上形成一种居高临下的势态。

第三,基于数据和技术的产品和服务。

这次咕咚发布的两个产品分别是虚拟教练——CODOON V-COACH和视频+数据直播服务——CODOON LIVE,这两款产品也被咕咚定义为“战略级”产品。

根据咕咚的介绍,虚拟教练系统包括智能训练计划、互动式训练课程、实时语音指导和运动评价系统等四大智能化的服务。这么来看,这个虚拟教练系统其实就是基于AI技术的一种智能化健身服务,只不过比起很多纯软件的智能服务,这个AI教练还把硬件加了进来。

比起keep的私人虚拟教练,咕咚仍然还是占了优势,原因就在于咕咚把底层的数据和智能硬件搭建得更丰富,所以在此之上的AI教练也因此受益,在服务宽度和广度上都要优于keep。不得不说,keep在产品高度上并没有输给咕咚,但是“底层架构”却没有咕咚好。

比起AI教练,CODOON LIVE可能被咕咚视作一个更强力的“杀手锏”,因为咕咚将其定义为“连接教练和用户的开放平台”,还说这是健身行业的首个“数据+直播”服务。具体来看,CODOON LIVE就是让教练通过直播的形式对学员进行教学,而且因为智能硬件的辅助,加上团体课的形式,仍然保留了强互动性和社交元素。用咕咚CEO申波的话来说:咕咚LIVE是将线下健身房的两大优势服务私人教练和团操课程搬到了线上,与线上健身APP的优势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这么来看,咕咚仍然认为最合适的媒介是线上,但是它知道如果解决不了1.0和2.0时代的这些用户痛点,一切都是白瞎,所以把自己的数据服务(基于智能硬件)加了进来。

keep怎么做的?今年3月份keep在北京开了第一家线下店,主打智能化小团课,课程容量20多人。和keep,一个回到了线下,一个还在线上。一目了然,keep用的其实是O2O的思维,虽然部分优化了课程模式,但其实和线下健身房没太大区别。

咕咚显然不屑于此,所以才有了CODOON LIVE。但是咕咚却一不小心占据了一个天时。试想为什么keep这样的在线健身软件能够兴起,一是因为人的惰性,二是因为时间的碎片化,家庭场景反倒成了主流。也就是说,大趋势是用户更愿意在家里健身,keep反其道行之,想把大家拉回线下,能行吗?

以上三点,已经非常明确地说明了和keep在智能硬件、数据维度和健身教学模式上的差异化,但咕咚的对手不止是keep,还有线下健身房这个强劲的对手。

说来也奇怪,都说大家更愿意在家里健身了,各种高端家庭私教也在一二线城市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因为健身观念的改善,我国的线下健身房数量和市场规模还一直在增长。

线下健身房虽然互动性高、激励性强,但是贵、效率低这些问题已经备受消费者诟病,的AI教练和CODOON LIVE是基于技术的线上服务,所以在成本上占有更多优势,而且CODOON LIVE并没有忘记教学中的互动和激励问题,取长补短会让咕咚吸引到那些忠于家庭场景的健身者们。

抛开所有的竞争因素,回头想想咕咚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入局健身行业,难道不也是看准了行业大环境下的机遇吗?这个机遇包括两点,其一就是整个全民健身的重心逐渐向家庭场景、轻模式倾斜;其二就是现有的在线健身模式不够完善,否则咕咚也不会率先3.0模式了。

不过话说回来,咕咚虽有野心要大干一场,但并非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要成功超车,咕咚还得想明白两个问题

一系列产品的铺垫下,差异化是打出来了,想开创健身3.0时代的也一幅势如破竹的样子,但有一个事实无法忽略,在健身赛道,keep比咕咚起步早。

所以要成功超车keep,咕咚还必须想清楚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keep营销能力极强,咕咚要怎么树立更好的品牌形象?

为什么要提到营销能力,keep仅三年就发展成了一个超级App,有1.4亿用户,而且比keep更早入场的健身软件不在少数,但却是keep成为了“最快的那匹马”,其营销能力可能要居首功。

在keep的强大营销能力下,其呈现给外界的品牌形象是年轻有活力。反观咕咚,太过于低调,反倒有股“中年男人”的味道在里面,没有去把自己更多地推销给市场。但是现在进到健身行业了,这个市场内的用户大多都是年轻人,必须要学会取悦他们。

既然要取悦他们,咕咚必然要去更积极地改善品牌的形象。是像keep那样去策划更多年轻化的品牌营销事件,还是说咕咚要另辟蹊径去讨好年轻人?咕咚应该要仔细考虑好这个问题,虽然现在咕咚有1.5亿用户,但假设计划再去拉5000万的年轻健身用户,如果不具备合适的营销能力,咕咚可能就走的相对较慢了,这不是咕咚想要的。

第二个问题,整个涵盖软硬件、视频、数据和技术服务的产品生态,到底能在keep们的轻健身土地上撕开多大的口子?

咕咚的野心到底是什么?肯定不止是打败keep这么简单,大概率是要吃下足够多的健身市场蛋糕,成为健身行业的“BAT”。有理想总是好的,但是现在这一切还没有发生,咕咚胸有成竹的整个产品和服务生态,最终能收割多少用户,又能在市场获得什么站位?

咕咚只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才能更好地制定战略,夺取更多的高地。假设意在快速占领足够分量的市场份额,与keep抗衡,那么咕咚可以先从自身所拥有的1.5亿用户下手;假设咕咚想借3.0健身模式一跃成为健身行业的超级霸主,那么咕咚在全面提速的基础上,可能更需要专注自身的产品进化。

只要这两个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弯道超车对咕咚来说,绝非一件难事。

咕咚VS keep们,闪电战还是持久战?

咕咚前脚宣布进军健身,keep们后脚肯定会紧张地动起来。

但keep们到底该紧张什么?是咕咚的产品生态,还是说的1.5亿用户基础?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keep们真正需要紧张的,其实是咕咚野心的边界。

咕咚的野心,怎么去衡量,CEO申波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咕咚不是竞争者,我们做好基础设施,赋能健身行业。”这是申波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

基础设施是什么意思,好比阳光和水,是生存不可缺少的元素。而且基础设施、赋能的概念,其实都出自BAT这样的巨头口中。的野心很明显了,就是要成为所有人的必须,起码要把健身行业做满。

但纵使咕咚有此野心,年轻气盛的keep们会束手就擒吗?谁能说keep的野心不大呢?况且咕咚面对的对手也并不只有一个keep。野心对野心,狮虎狭路相逢也好,群狼雄狮对峙也罢,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这是一场持久战,还是一场闪电战?咕咚和keep其实有着一样的诉求:速战速决、击败对手。但商业竞技场风云变幻,稍有差池就可能前功尽弃。也许咕咚的发力给keep带来了足够的压力,从而让keep换了赛道,那么这可能就是一场闪电战;也许的挑衅激起了keep的斗志,那么这可能就是一场持久战。

虽然过程存在无数种可能,但既然仗打起来了,就没有讲和的余地,结果其实很简单,咕咚和keep只能有一个胜者。咕咚到底能在keep们的轻健身土地上插多少旗子,还须静观其变。

}

2017年10月,keep首次超越悦动圈跑步成为健身类APP中用户量老大,且口碑爆红。今年8月,keep完成D轮融资,用户超越1.4亿。

本文尝试从keep产品起步之前,来探讨keep是如何在红海中突破重围,成为最受欢迎的健身APP。

一、概述:keep用三年时间获取用户1.4亿,超越竞争对手成为行业领跑

回到2015年2月之前,keep面对的是咕咚、薄荷、糖豆广场舞、乐动力、小米运动、悦动圈跑步等竞争对手。

按常规思路,互联网时代时间是最好的竞争力,先布局的产品一般会迅速占领市场,成为行业领跑者,后来者再难超越。但keep却突破重重突围,在三年之内从0到1成为行业领军者。

因此,回溯keep的成长和突围过程对一个产品从0到1,从起步到突围的过程中予以借鉴意义。那么我们先从keep的成长之路开始。

  1. 上线50天,用户超过100万,拿到A轮融资。
  2. 上线1年,用户超过1000万,首次超过小米运动成为同品类App用户活跃度第二,拿到C轮融资。
  3. 上线1年半,用户规模超过5000万,远超咕咚,成为用户活跃度第二的APP。
  4. 上线2年半,超过悦动圈跑步,用户规模超过8000万,成为活跃人数第一的健身类APP。
  5. 截止,2018年8月,用户规模达1.4亿,完成D轮融资。

图1 健身类APP年活跃人数表现图片来源:易观千帆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用户是各类APP最激烈的争夺资源。由上图可看出,keep自上线以来,一路用户增长和活跃用户数量走直至用户规模达到行业第一。

在用户增长的过程中,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足以证明keep的产品路线和策略是十分有效的,可以说keep成功的把握了市场需求、找到市场中的机会和用户痛点,并用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满足用户需求,才能用超强的竞争力强到用户。

二、背景分析:全民全民健身意识觉醒,但是健身场地少、开放不足

回到keep上线之前的背景,2014年10月,国家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标标志着,全民健身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此时,国家发布全民健身调查共服数据,相比2007年,整体全民运动健身的人群玻璃增长近8个百分点,尤其是20-40岁的人,锻炼人数翻了一番。

加上移动互联网明星带动如”袁姗姗马甲线”“张意涵的10公里”使得运动成为生活中正能量的代名词,全民健身意识的觉醒,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从零开始将健身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图3  年中国常参加锻炼人口的比例 图片来源:艾瑞咨询

图4  年运动健身关键词百度指数图片来源:艾瑞咨询

但是,场地是全民健身的基础,与美国人均健身场地16平米相比,我国的1.46平方米体育场地资源。

且城市中大部分健身场馆都集中在学校,并不对外开放。在城市高健身需求民众找不到何时的运动场地为阻碍运动的重要原因。

20-40岁的人是社会中坚力量,具有旺盛的娱乐和消费需求,C端消费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全民健身意识的觉醒和健身场地不足等背景,都为keep的发展奠定了时代机遇。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视频网站上寻找减肥健身教程,但网上主流的健身教程只有国外的2004版的Pump it up,韩国郑多燕减肥操等,可供用户选择的较少、其针对性和科学性也并不强。

2014年5月郑多燕在当红综艺快乐大本营的出现便可看出民众对健身指导的需求之强烈。

三、竞品分析:健身小白的需求尚未被满足,具有规模的产品尚未出现

在一个产品诞生之初必需了解到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的用户是谁、它们的核心用户和主流用户特征如何、它们的核心功能如何满足用户、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市场上是否还有空白?还有哪些用户的什么需求尚未被满足,自己的优势和积累是什么,自己的弱项是什么,是否能够解决上述用户及需求。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够差异化定位,在市场上立足。

据研究指出,男女性运动形式差异较大,男性的休闲运动时间更多,且对于文娱活动,男性平均出行距离更远,男性更倾向于一个人运动休闲而女性更注重休闲活动中的社交关系。男性常选择篮球、网球、游泳等户外运动。

女性相对参加跑步、瑜伽、舞蹈等室内方式来健身较多。随着大众健身时间碎片化,需要健身类App随时随地提供服务。

市场上主要的健身APP中:主要以咕咚、糖豆广场舞、悦动圈跑步为主。

  • 咕咚用户最多,且偏年轻,但整体用户男性占比较大;
  • 糖豆广场舞用户较少,老年人口是主流用户,女性用户为主;
  • 悦动圈用户较咕咚略少,其用户中老年人比例最大,男性用户比女性用户略多;

由上分析可看出,市场中年轻女性的用户需求并未在主流健身APP中得到满足,成为keep后来进入市场的主流用户,为keep的差异化定位提供可乘之机。

图5  市场健身APP竞品用户定位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选择这样的用户定位,有非常大的特点:

  • 年轻女性对身材、相貌要求较高,主要以减肥和塑形为主要健身目的。年轻用户的用户习惯尚未形成,可通过一系列措施培养其健身习惯,随着产品习惯的培养,未来将成为主导市场的主力,在未来可以打破市场,使用户习惯沉淀下来。
  • 女性用户的购买力相比而言较强,在未来用户付费转换过程十分具有潜力。女性社交活动相对较多,相对热爱分享,后期对品牌的传播十分有利。
  • 女性户外运动可选择形式相对较少,随着时间碎片化的趋势,可考虑通过满足女性运动喜好的室内健身方式来满足用户需求。

竞品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

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一般与产品具有强关联性,也是用户选择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产品的重要护城河,核心竞争力弱就说明护城河不强,容易被替代。

  • 咕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先发制人的用户积累,但2015年时,咕咚日活也并未超过300万,说明此护城河并不具有明显竞争力。其功能更倾向满足用户的户外运动需求,如跑步、登山等。
  • 悦动圈跑步此时上线不到一年,整体爆发力较强,用走路领红包和游戏化的跑步激励措施积累一大批对红包活动较为敏感的用户群体。其核心功能也只为满足跑步者等基础健身运动以及围绕跑步过程的一系列激励措施。
  • 糖豆广场舞与其他健身APP差别较大,其主要是基于广场舞的小视频APP,主要针对广场舞的参与者,为其提供教学、展示等场所。其用户开始主要基于糖豆网的用户迁移,后期主要靠其产品本身的差异化定位和功能来吸引用户。

综上所述,虽然市场产品较多,但并为出现具有强竞争力的产品出现。

虽然各产品都拥有上百万的日活,咕咚和悦动圈跑步产品功能类似,缺乏创新,仅满作为运动记录工具的需求,用户的社交和情感需求并未得到满足。

与keep相对相似的产品咕咚。虽然其用户积累相对较多,但2011年上线,基于原本手环的用户积累,是首家运动轨迹进行记录的App。其功能整体偏户外运动,无法满足女性特点的室内运动需求。

咕咚和悦动圈以及Niketraining着眼于跑步、健走等记步功能。而用户运动的目的,保持健康和保持形态的美,跑步和健走只是比较基础的一种手段。

跑步和健走所需要的场地和时间限制相对比较大,在碎片化的时间时代下,并不能满足大部分上班族的运动灵活性的要求。

在2015年初,此时,以健身训练作为解决策略的睿健时代虽早在2013年就成立,但也尚未上线。与keep走的都是“用优质内容吸引用户,将之沉淀到App和新媒体”的道路。

但fittime创始人朱骁潇认为“小白用户虽然规模庞大,但是消费意愿其实不高,也很不稳固。”他们更倾向于以更专业的内容服务于更专业的健身者。

以健身小白为主要群体的的科学健身引导需求依然未被满足。

通常一个产品会同时有几类用户群,针对不同的人群可以有用户画像,但是总体上可以分为核心用户群和主流用户群,这样划分对分析产品也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核心用户是最为忠诚的用户,也是最难挖走的用户。

与产品气质最符合,产品也比较好的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他们会使用产品的大部分主要功能,为产品贡献的价值也最大,同时还有带动作用,也就是担任意见领袖吸引其他用户过来,所以也需要重点维护。

主流用户则在产品用户中占比最多,通常会使用到产品的部分主要功能,他们本身需求也会比核心用户低一些。下表是keep主要竞品的用户分群大致构成和特征。

由上表可看出,咕咚的核心用户是早期咕咚的用户,他们在各个城市线下形成稳定的跑步圈子,咕咚对他们来讲已经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交纽带,此部分人时咕咚的种子用户,很难挖走;

少数热爱运动并分享的人,以能够上咕咚的精选而自豪,由于其在咕咚上分享获取的成绩,此部分人相对较普通用户难迁移;参与咕咚赛事的人由于赛事的周期和赛事报名费用,以及获得的成就感,此部分用户也相对难迁移;

但大部分把咕咚当作跑步记录工具的用户,其利用的只是咕咚作为工具的属性,只要能够准确记步和记录轨迹,他们并不在意是哪一个App。

悦动圈跑步核心用户除了少数热爱跑步和分享的用户,其用游戏的方式,作为引导用户进行PK和通过先垫付押金玩成运动目标后返还奖金的形式,对于参与PK的用户,常常为了团体的利益或押金往往比单人运动更难迁移。

但对于大部分将悦动圈作为计步工具的用户,除了每日签到等奖金红包抽取之外,只要有类似的App给予的红包更多或一旦悦动圈停止发放红包,则面临用户流失的危险。

前面说到,keep的存在是满足年轻健身小白、时间和场地限制较难通过户外运动达到健身目的用户,或无条件去健身房或去健身房无私教指导的找到有效、科学的运动或减肥方式的用户。而这恰好是其他几款APP未满足的用户。

而后来,keep所推出的功能就是针对此部分用户而做的。当时,在当时众多用户减肥无门时,风靡一时的“郑多燕减肥操”的百度指数变化也可以说明这点,2015年keep上线之后,郑多燕减肥操的搜索指数逐渐下降,而keep也逐渐代替郑多燕成为众多少男少女减肥或健身路上的第一个健身训练教练。

图6  郑多燕减肥操关注度趋势 图片来源:百度指数

四、keep诞生的SWOT分析:外部机遇远大于威胁

内部优势:王宁在猿题库实习阶段,经过众多锻炼和伙伴,为创业打下基础;减肥过程中,对用户痛点的把握和应用场景的把握。

外部机遇:全民健身意识觉醒、户外健身场地不足。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减肥、健身的科学引导需求未被满足;竞品起步虽早,但尚未形成规模且同质化严重,尚未满足健身小白科学引导的需求。

内部风险:缺乏资源、缺乏技术、行业经验少。

外部风险:竞品起步相对较早,行业积累领先。

由此可见,虽内部优势较弱,风险也大,但keep的推出市场机会大于威胁的。

五、产品定位和策略:移动健身小白的教练

作为一款挑战型新产品,一开始要选择解决用户哪些核心需求,以及如何解决,提供什么样的功能能够更好的解决就是很关键的问题。现在复盘来看,从需求的大的路径大来看,就是两块:健身指导和健身社交。

以上是需求,而我们知道keep的几个核心运动功能:健身训练和健身社交是如何匹配的呢?

关于健身我们来细化一下过程:用户A过年回家,发现自己吃胖了,想减肥,于是到各种论坛、贴吧等搜索大家都是怎么减的,然后再根据攻略内容,进行减肥锻炼。而目前上线的所有竞品都无法将小红搜索的攻略和健身引导匹配在一起。这也是keep的上线之初,就把健身训练和发现版块搭建好的原因。

2015年2月4号,keep以“移动健身教练“的定位上线,精准的切入健身无人引导的市场空白,解决的需求是健身引导、社交需求。

而解决的方案就是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健身训练视频直播与运动者同步的视频引导健身小白。可以通过发现获取健身攻略和健身好友,通过发布状态给自己打气也给更多用户更好的健身经验,同时发现更多的都在加油。通过社交满足用户更高层次的需求,袁姗姗可以通过马甲线使粉丝黑转粉,那么众多默默无闻的用户也可以通过keep的社交圈,实现自我认同。这样一来,健身到社交的需求就形成了闭环。

六、获取第一批用户:找到对的人

第一批用户对产品非常重要,尤其对社区类产品而言,决定着社区的氛围,也决定着产品的发展和未来。第一批用户要能沉淀下来,更早产品一起成长,促进产品迭代优化,同时也是跨过产品发展的鸿沟。

例如没有知乎早期的邀请制搭建的社区氛围,就不会有开放注册主流大众用户的到来,带来更多主流用户的基础。

对于一款科技产品来说,早起是很容易找到种子用户的,只要确定自己产品的核心价值,也就是找到对的人。

对于Keep来说,如何找到对的人:去她们寻找答案的地方,给她们想要的答案。

首著名的埋雷计划,用低成本新媒体作为手段,到社区社群发帖,获得关注后,迅速完成APP用户转化。巧妙利用微博微信在产品上线前利用第三方流量梳理“体验——反馈”的良好产品口碑。

Keep的「埋雷计划」和第三方运营,成功之处在于这群早期用户本身对健身就有极大的兴趣和需求,正是keep成立之初的针对用户群。他们的使用能够检验Keep这样一款重工具的产品能否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从而对Keep训练课程的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估。

七、版本迭代和数据增长:从聚焦到扩展

图6  keep自上线以来重要更新迭代阶段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从上图可以看到,总体而言,keep在产品主功能上变化不大,主题框架非常稳定,几个核心功能训练、发现、运动记录功能在2.0版之前均已确定完成。而不断发布的新的版本也是一直围绕核心功能在优化打磨,这也说明最初的产品定位和目标十分清晰而有效。

发现和社交作为核心的功能,在第一版中即出现,连训练数据记录这样的基础功能都排在它之后,可见其功能焦点非常突出。

查看同城动态、发现页增加同城入口在2.0版本之后陆续上线,尤其发布动态功能是需要一定数量的用户沉淀才能做的,过早上线可能会造成内容太少,社区氛围搭建不起来。

最具有竞争力的训练课程引导在最初的版本就已经上线,直击用户痛点,为其前期的用户积累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用户活跃度图中可以看到,1.0版之后产品基本功能搭建结束后获得第一批用户,2.0版本产品结合运营和市场全方位的立体推广,在功能加强社交网络构建,导入微信和微博好友、分享到第三方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充分利用前期用户的社交关系链形成的良好口碑引爆产品。

2016年3.0版本才开始对标竞品功能丰富产品运动版块,逐渐将跑步、瑜伽、饮食、骑行和记步功能陆续加入。由此也进一步验证上述我们对keep所聚焦的,室内运动的用户运动作为痛点的产品策略。此时,在用户到达一定积累量的基础上,开始功能的扩展,满足更多的用户需求,产品也从“移动健身教练”向“自由运动场”开始转型。

4.0之后的版本则是在之前所有框架搭好的基础上,对细分功能进行探索和改进,如增加AR跑步新玩法、数据中心可以设定运动目标等。今年2月keep用户量已经过亿,keep上线keepland和首款智能跑步机,开始商业化的线下探索之路。进一步形成用户体验闭环,探索用户的更多使用场景。

八、主要运营事件:好的slogan迅速圈粉,与产品密切配合引爆市场

图7  keep自上线以来重要运营事件与产品和活跃用户数的关系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任何一款产品的成功都是离不开有效运营的,尤其keep这种。

运营在其用户维护和增长、内容完善和推广活动上应该做了非常多而杂的工作。这里仅简要看其在推广活动上的动作,来看其运营和产品定位的配合。

在16年之前,keep的基本功能基本搭建完成,第一批用户已经逐渐沉淀,其运营主要目的在于市场推广来获得大众用户,通过在“真正男子汉”“快乐大本营”等年轻人中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曝光、或借”花儿与少年“陈意涵运动轨迹“话题,借助节目热点,传递产品和品牌曝光率。

通过此,收获一大批目标用户增长。除此之外,keep巧用用户社交网络,如发起深蹲挑战等活动尴,利用微博和微信等社交推广,收获一大批用户。此时,keep的发布动态、分享到第三方等基本分享功能以搭建完成,为后期的运营打下了硬件基础,可见keep的运营与产品的巧妙配合。

16年之后,一支“自律给我自由”的广告直击人心,收获一大批用户,同时,结合商城功能上线,微博发起的#穿上自律,放胆自由”活动,通过优惠券的发放使得用户接触keep的商城功能,此时用户量已突破1000万。

keep作为健身小白的教练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若想获得更多的用户,也必须对功能进行扩展。

于是,keep跑步、商城等其他健身功能也逐步上线,用户成长体系和徽章体系已经建立,运营活动配合线上新功能主要围绕线上跑步打卡以及徽章收集等功能,借助节日发起#消灭十公里#,#彩色光合#colorrun、圣诞特派员等线上活动进一步获得大量关注,keep的新功能也逐渐被更多人使用,此时keep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移动健身教练了,有更多的人在keep上跑步、瑜伽、骑行。由此,keep“自由运动场”的定位也水到渠成。

由keep的运营活动阶段不同,目的也不同,keep的活动运营与产品迭代紧密配合。

九、好的sologan和界面设计

“黄金圈”法则指出,人们买的不是你的产品了,而是你的信念。

因此,一个好的产品的sologan,往往会吸引拥有相同信念的人,如苹果-创新、keep-自律。

与其他产品的开屏广告不同,keep开屏的“自律给我自由”一上线,遍赢得广泛的传播。当用户把slogan当作口头禅之后,很多时候也成为下载keep、打开keep、完成运动的理由。

除了slogan之外,产品的交互和界面非常直观,直面用户,所以用户感受也最直接,所以也是用户体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Keep的产品设计可谓良好的践行了“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用极为克制的表达方式给用户展示出最为关键的信息。

从颜色上看,Keep的产品设计整体简洁,用色以白色和紫黑色作为主色调,仅在部分重要的icon上使用小面积高饱和的彩色,紫黑色不失稳重,彩色又张扬出年轻人的个性。

排版上,全部使用横向排版,连健身记录也采用横向分布的进度条形式在视觉上保持统一。文字部分,除标题等重要文字使用黑色,其他辅助性文字均使用浅灰色,且字号相比其他APP更小,重点更突出且更精致。

除产品本身交互设计之外,产品海报也遵循统一风格,海报除黑白灰之外也严格使用keep产品中的关联颜色,保持风格统一。即使连消息通知也极为克制,相比其他消息通知,keep的并无显示消息数目,仅使用红点,提示用户。

图8 Keep精细的交互设计

除设计外,Keep 的使用流程页非常的直接可简单。以训练为例,只用6步就可以完成从打开页面到完成训练,且仅在课程详情和下载完课程展示广告,并无在其他环节给予用户过多的打扰。

图9 keep健身训练使用流程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抓准时机:在互联网红海时代,时间是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只有在能够满足且代表未来发展的需求方向上,才能够有成长的机会。

正是健身作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意识的觉醒、健身场所的众多限制的现状,使得keep的出现就填补了时代的需求,迅速占领市场获得用户。

打造核心竞争力:精准分析竞品核心用户和竞争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找到其他产品所不能满足的用户的痛点,针对此部分的市场空白,打造异于他人的功能来满足满足用户,打造相对优势,才能够有成长的机会和可能性。

定位的针对性:前期产品定位要能够针对性的解决用户痛点,有针对性的受众对象。

只有具有针对性的受众对象,才能够在进入市场时精准、快速的找到属于自己的用户,最初的竞争力。同时也要准备好与大众做链接,在产品成长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护城河,打造自己的竞争力。

注重slogan和产品的打磨:好的slogan是传播的最佳利器,是获得消费者认同的重要一步。好的产品配合好的品牌是产品是产品溢价和后期商业化的基础条件。

产品运营要与产品功能密切配合:Keep的快,与其对时机的把握密切相关,剖开分析,把握时机也就是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也就把运营与产品功能的设计紧密结合。

优秀的界面和交互设计:在这个颜值时代,产品本身的设计和用户体验是一个产品给人的初印象,好的用户体验和高颜值的产品设计是令用户一见倾心的重要利器。

根据市场灵活调整产品定位:从“移动健身教练”到“自由运动场”有针对性的切入市场,并在适当时候,根据市场和用户调整产品

许晓霞, 柴彦威. 北京居民日常休闲行为的性别差异[J]. 人文地理, -28.

Keep产品分析|数据陡增背后的产品逻辑

为什么说一亿用户的keep是家快公司

从零开始做运营:Keep 的百日进阶

本文由 @梁面面 原创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原标题:线下版的Keep,究竟是怎样?

如果你认为Keep只是健身app,那你真的低估Ta了!

新型健身机构形势大好,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运动科技公司Keep更是乘胜追击,今年三月完成1.27亿美元的D轮融资后,从线上扩张到线下后,推出线下实体店Keepland。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不断被普及,这也让运动健身类app迅速崛起。而身为行业资深“老干部”的Keep成为很多健身爱好者的优先选择。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移动运动健身市场矩阵排名中,keep以较大优势名列前茅,其月活跃度达到健身应用的88%

但是,经过了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是keep,所有的健身app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商业化。大多数健身app的商业化探索多为电商、广告等,在这种“常规”的商业变现模式之外,Keep却反其道而行之,推出了实体店Keepland进军线下

今年3月21日,Keep迈出了线下开店的大跨步。其线下实体店Keepland正式对外营业,落地在北京华贸购物中心

Keepland采用轻运营模式,智能化小团课是其主打产品。小团课24个人一节,课程设置有原创“混合强度训练MIXT”等具竞争力的训练课程。每个课程容量在20人、24人,每天排四节或者六节课,辅助智能臂环、视频、电子屏等;用户单次付费,价格分为59元、79元、139元等。

除自研课程之外,Keep后续也会引入第三方内容,比如较受欢迎的莱美、Zumba等操课类、舞蹈类内容。

在锻炼的规范性方面,除了大屏幕上提示的标准化动作指导,教练也在Keepland线下课程体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Keep配备了13名全职或兼职教练,每次课程都会配备一名教练带领大家完成训练。

Keep创始人兼CEO王宁称:“公司希望跳脱出对传统健身房的认知和限制,构建一个全新、更酷的运动交互的空间。以致当你在商场等女朋友逛街的时候,不是去星巴克喝杯咖啡,而是去Keepland训练一个小时。”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Keepland的智能化小团课相当于线下互动加强版的Keep app教学,这都与摆满器械的传统健身房有所区别。

用产品解决线下流量变现

流量变现是Keep商业化的核心命题。

在线上领域,Keep在2018年推出健身硬件产品系列KeepKit。而在线下的呈现,则是Keepland。若按照线下健身场景来划分,KeepKit瞄准了健身用户的“家用场景”,而Keepland则表明了Keep试图进入健身用户“商用场景”的野心

Keepland线下导流,主要体现在上文提及的智能化小团课,Ta从产品上尽可能衔接用户“线上训练”需求。其社交性、标准化、屏幕指导属性,在目前来说算是较为贴合导流需求。

此外,从本质上,Keep的智能化小团课避免了和传统健身俱乐部在同一个产品上竞争。线上约课和屏幕指导的做法,甚至还扩大了Keep线上的竞争力。在中国相对同质化的健身行业竞争中,Keep的智能化小团课体现了健身内容的差异化。

除了智能化小团课训练需求之外,用户的个人训练方向以及私教需求,都可以在keepland内继续进行。这种做法一方面缓解了健身房获客的问题,也贡献了Keep小团课训练的部分现金流。

关于具体的运营情况,keep方面也没有过多透露。Keepland业务负责人范筱表示,今年Keepland的主要任务是打通Keepland模式,探索商业模型,而非短期盈利。所以收入、盈利等指标并不被其看重,更看重的是满课率和复购率。

截至今年4月底,Keepland日常运营已到95%的满课率及80%的复购率,这是线下运动健身团课中不可多得的好成绩。

“我们开了多店之后成本一定是边际降低的,所以在单店的时候尽量把时间和空间利用效率提到最高,在这种模式下尽快复制。” 范筱认为,对于Keepland来说,需要等到门店规模化之后再谈盈利问题。

今年,Keepland会继续在北京开设新的线下门店,并以及不同的模式呈现,比如升级店、旗舰店等。而对于传统“重器械”的健身房,Keep也跃跃欲试。王宁说,北京将成为Keepland的“试验田”,不断尝试包括传统健身房和各种创新形态健身在内的形式。

与此同时,Keepland也可能开放储值卡功能,也会有一些产品包开放给用户,包括训练营、减脂营等,甚至进一步的想象空间还包括纳入服装、健身设备等。

“不懂健身”痛点仍难以解决?

据统计,从2015年2月上线到至今,Keep已拥有超过1亿用户坐拥这么大的流量,不在线下将其变现,未免有些可惜。 不过进军线下,也意味着有更多的竞争者。

除了传统的连锁健身品牌之外,在互联网健身这一领域,超级猩猩、乐刻等品牌,Ta们门店分布广,企业融资规模也不错。对于Keepland而言,属于自己的课程体系,再加上其余品牌艳羡的流量,就是品牌的闪光点。王宁表示,线上和线下用户的差别其实比他们想象中小,场景化业务其实满足了用户在不同场景的运动需求。

此外,在线健身领域前景虽好,但仍需不断努力和完善。面对这些发展难题,Keep即使处于行业上游,领先地位也并不稳固,忧患之下,也遭受到不少质疑。由于过于针对健身小白用户,keep在吸引大量用户的同时,也被扣上了“不懂健身”的帽子。

目前,有58%的Keep用户都是女性。在年龄层面上,有51.5%的用户集中在18至30岁这一年龄段。从用户构成上也能看出,Keep面对的用户主要追求“轻量化”的健身。从侧面也说明了,产品在专业健身领域的存在不足之处。

不过,Keep似乎也并不为此着急。 Keeplend瞄准的仍旧是和App同样的用户。可能是因为健身小白用户的用户基数比专业健身的人士大得多。

虽然注重优质的健身内容,但Keep能否通过Keeplend解决痛点,还需时间去作答。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告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keep月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