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注册结构工程师难考吗治疗师Nick Sheldrick在澳洲哪里?

送给所有亚健康、偏头痛、鼻炎、腰酸背痛、颈椎腰椎病、脊柱侧弯、站不直的朋友。

前段时间,后台冒出一个读者,质疑我们的整容课“反智”。

对方辩友表示:一套神乎其神毫无根据的皱鼻子抬眼睛伸直背部就可以练出高鼻梁卧蚕小脸,这不科学,我决不会尝试。

对于“为何找浩轩的都是明星名流”,对方表示,那当年王林门口排队的名人也很多。

对此,我懒得解释,我本人态度如下:

反智?呵呵,我一个用中医和风水治胃病的人,你跟我说这个。反智的美和成功你难道不要?反智的健康 & 科学的疾病你要哪个?贪心记成立至今,什么时候主流过,如果主流是对的,为何健康、美貌、有钱的都是少数人呢。

今天发的这篇文章,并不是我写的,它来自公众号天朝外貌邪会,如果你自觉长期亚健康、口呼吸、腰酸背痛、甚至脊柱侧弯等等,我强烈推荐你看完。这篇文章真的有可能改变你的后半生(因为我已经被改变了)。

外貌邪会这个号,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是从15 年底他们第一篇《姿势决定长相》就开始关注的。能关注这个问题的,基本都是颌面结构不完美,想看看有没有除了手术以外的招。

对于我,当时是想解决口呼吸问题,它是突然就出现的,我跟着文中的探索尝试,用力把舌头摆对位置。但非常难,因为人不可能时时刻刻警惕自己的姿势。

后来我眼看着号主一步步探索口呼吸真相,直到发现问题在于脊椎。然后他从国外请来专家提供治疗,作为本身脊柱侧弯,站五分钟就腰疼的造孽的“自媒体老师”,我也立刻去尝试。

我没有科学素养,但我识人,而且我只看结果。我能从号主一步步探索中,看到他对人体结构的热爱。当我去尝试他请来的专家,那也完全是一位真专家。

这位叫 Nick 的专家,在第一次治疗后,就解决了我站不直、膝超伸的问题,之后的数次治疗中,我眼看着自己一步步打开肩、抬起头、挺胸收腹、骨盆变正。而这种改变,并不需要发动肌肉来 hold 住,只要深呼吸,自然放松,站姿就如教科书一般的标准,可以站 20 分钟不必弯腰休息。

有些东西说起来神乎其神,做起来无非看疗效。之前我是一个无法翻白眼的人,一旦眼睛向上看就会牵扯剧痛,另外我仰头的时候无法呼吸。这些问题在第一次治疗后就完全消失了。讲“眼白是脑脊膜一部分,脑脊膜会随着脊柱错位被拉紧”,没有人想听,但症状没了,一切尽在不言中。

所以,如果你也有亚健康的感觉,请一定要看完这篇文章,也许某一个困扰你多年的毛病,很快就可以被解决。

毛毛的故事,在所有人身上或多或少上演

毛毛出生时七斤七两,一切健康。全家人都很高兴。在婴儿房,父亲抱着毛毛,轻轻地对他说,“我一定会让你健康成长,去完成任何你想要完成的事。”

不负众望,毛毛从小就聪明活跃,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乐于尝试新鲜事物。三岁多就学会认字,很早就能指着图画书自己读。妈妈教他数字和简单加减法,他很快就能数到一百。几乎所有他试着做的事,他都能快速地掌握原理。

渐渐地,毛毛越来越自信,父母也很欣喜,对这个孩子充满了希望。

五岁,妈妈带毛毛去上钢琴课。毛毛被这个乐器发出的动人声音迷住了,他享受随着自己手指的律动,听旋律流淌进耳朵。钢琴课成了毛毛一周中最盼望的时刻。


有一天,毛毛跟妈妈一起走在从钢琴课回家的路上。

初夏还没有很热,风中带着一丝微微的潮湿。夏天是毛毛最喜欢的季节,他可以穿着宽松的衣服,在外面跟朋友们玩得满头大汗,更重要的是,夏天可以吃到甜甜的冰淇淋。这天,妈妈给他买了一个好吃的巧克力圣代,他边走边舔,心中无限满足,左顾右盼地与妈妈说说笑笑。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吧,从他们背后,一辆摩托车轰鸣而来。驾驶员前一天晚上没睡好,视线模糊,心里想着他要去做却快要迟到的那件急事,看到前方那个小小身影,想要刹车,已经来不及。

“嘭”的一声,毛毛只觉天旋地转,飞出几米远,栽倒在前面的地上,冰淇淋化了一地。

之后的事情毛毛记不清了,只记得自己被放在一个机器里面扫描。所幸,医院的 MRI 结果显示,毛毛的大脑没有受伤。父母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没有撞傻。

当时没有人知道,默默承受那一刻剧烈冲击的,是毛毛的脊柱。

出来时,摩托车驾驶员在门口低头哈腰道歉,毛毛恨恨地看了他一眼,跟家人一起走出了医院。

后来,毛毛没觉得再有什么不舒服,他慢慢忘掉了那个时刻。

摩托车从后背的撞击力,使毛毛的某些脊椎骨向前错位,而人的脊柱上没有肌肉可以将椎骨往后牵拉。此时,为了维持脊柱整体结构稳定,肌肉会将前移的椎骨向左或向右扭曲,制造一个代偿机制,让毛毛至少能正常生活下去。

扭曲代偿,是人体结构无法自我纠正时的补救机制。它实现的不是自然稳定,并且会在日后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连锁反应,制造出一系列新问题。


几周后的一次钢琴课,毛毛感觉有点不同。

手指的跳动有些滞涩,错误百出,他不敢看老师疑惑失望的脸。他并不是没有练习,只是觉得注意力很难集中。他明显感觉坐一小会儿就很累,只想早点离开钢琴凳,跑出教室。

回家之后,他对曾很享受的弹琴时间越来越抗拒,家里的钢琴渐渐蒙上了一层灰。

当初那个创伤,使毛毛的脊椎错位,继而身体结构开始扭曲,然后全身的运动、支持、保护功能开始异常。

以前毛毛可以利用正常脊椎应有的杠杆力,毫不费力地坐在琴凳上,现在他必须动用肌肉 hold 住姿势,时间一长,他就感到疲劳,也就无法再专注练琴。


妈妈觉得毛毛不学钢琴很可惜,又送他去学声乐。

音乐老师教他用腹部发声的方法,但他就是做不到,发出的声音低沉沙哑,没有中气。

他对自己的声音感到怪异和羞愧,他想放开唱,但总觉得喉咙很紧,他看着老师为难的脸,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从音乐教室出来,他告诉妈妈他没有音乐天赋,再也不想学音乐了。

身体结构出现异常,就像一个乐器的共鸣箱被改变了形状,他的躯干不再像一个风箱,随着胸腔的扩张,肋骨和横膈膜的上下起伏而自然吸气呼气。

他发现启动腹部核心说话唱歌很困难,他的嗓音因为缺乏胸腔共鸣而变得很紧很弱。


七岁,毛毛鼻子堵了,一直打喷嚏流鼻涕。好了之后过几天又犯,在医院检查出过敏性鼻炎。在鼻子塞住的时候,毛毛不得不用嘴巴呼吸。

慢慢地,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就算鼻子没有完全堵住,毛毛也会微张着嘴呼吸,有时早晨一觉醒来,他也发现自己张着嘴。毛毛心想,用嘴巴呼吸比用鼻子呼吸好多了,吸气量大,这样下去自己会不会变成超人?

对于很多过敏反应和哮喘,人体结构的异常都是一个重要诱因。

呼吸功能非常依赖人体结构。当胸腔塌陷,肺的扩张空间变小,肋骨卡住,不能正常上下起伏,人通过鼻腔自然呼吸的功能就会受限。

鼻腔阻塞时,毛毛为了获得足够氧气,开始用口呼吸代偿。鼻子本来是人体的一个保护与过滤器官,不用鼻腔呼吸,会使毛毛的免疫机制变弱,于是他的鼻咽更容易发炎,而鼻炎又助长他口呼吸的习惯。

他的呼吸功能开始螺旋式下降,马太效应在此应验。

口呼吸七年后的面容改变


毛毛上学了,他发现上学非常痛苦,每天要被限制在一个窄小而很难转身的空间中 10 小时。

桌椅高度都是统一的,学校没有奢侈到适应每个人的高矮胖瘦。毛毛的腿总是无法伸直,而且教室的凳子硌得他屁股从疼到麻痹。

于是毛毛总是前后摇晃凳子,这样会使他舒服。他也爱变换各种姿势,不然就浑身难受。毛毛还喜欢抖脚,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在教室久坐之后,毛毛总感觉后背有一个固定的地方酸疼,于是他学会了把头往左右扭转,发出咔咔的响声,酸疼就会好一点。

身体结构的扭曲使毛毛无法坐稳。当他坐的时候,必须发动一些肌肉让自己保持平衡。这种不应有的肌肉紧张无法保持很久,毛毛只好摇晃凳子、变换姿势、抖腿,不停转移压力位置,才能稍微舒服一点。

因为错位椎骨的位置非常脆弱,人体会产生代偿将压力转移到别处,而被转移到的地方就会酸痛,于是毛毛又学会了扭动脖子,使酸痛处暂且缓解。

然而原本的错位并未消失,为了保持稳定,身体会重新制造代偿,甚至更坏——造出比原先还有害的代偿。

毛毛的脊椎逐渐更加扭曲,脊膜开始粘连。久坐不动的读书时代,让这些异常状态越来越顽固,伴随着代偿出的错误姿势,进入恶性循环。


毛毛曾经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孩子,喜欢跑步打球。但不知什么时候,他发现自己运动的时候呼吸跟不上。别的同学都还轻松继续时,毛毛已经气喘吁吁,他以为这是每个人的体质差异,“我不是擅长运动的那种人吧”。

渐渐地,他开始讨厌集体运动,更愿意躲在家里看书玩手机。看书玩手机的时候,毛毛也不爱坐在椅子上好好地看,他觉得侧躺在枕头上看最舒服省力。爸爸妈妈屡次警告他这样会近视,毛毛说,“我觉得我永远不会近视的。”

毛毛的呼吸功能已经下降很多,长期鼻炎使他很难吸入足够空气,他的心肺功能比别人差,每次在运动还不算激烈的时候就开始口呼吸。

同时,身体感受也影响了毛毛的性格——如果一个人走路很疼,他自然就不会爱走路,毛毛一运动就容易累,他就会更倾向于做静态的事。


虽然不太运动,但站立、走路还是每天都要做的事。

毛毛突然发现自己的膝盖在蹲下站起的时候都会响。他告诉妈妈,每次站久了,膝盖脚底都会痛。于是妈妈给毛毛买了一双跑鞋。鞋底相当柔软,在足弓部分有凸起,和脚严密贴合在一起,走路如踩在云上。

毛毛觉得这鞋特别舒服,每天不管去哪里都穿着它出门。

身体前后扭曲,使毛毛有时需要超伸膝盖来保持平衡,膝盖承受了过大压力,关节开始产生弹响。脚底的受力分布也失常,局部因受力过多,开始疼痛,形成茧子。

软底运动鞋给足弓提供了支撑,就抑制了足弓正常的缓冲功能,过于柔软的鞋底,使他在站立时无法获得稳定——人类的脚是为自然界的硬地面而设计,它不该踩在有足弓支持的软垫上。


有一天,正在看电视的毛毛打了个呵欠,突然发现左边下巴卡住了,闭不上嘴,如果他强制想闭嘴,左颌关节处就会剧烈疼痛。

他慌了,半张着嘴去找妈妈,妈妈也没见过这情况,赶紧叫他尝试轻微地向各方向活动下颌,希望把这个关节给动回去。幸运的是这个建议真管用,过了一会下颌就复位了,只是后来有时他咀嚼东西,关节就会弹响。

后来妈妈带他去看医生。医生说,这是个很常见的问题,叫颞下颌关节紊乱,很多人都有,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也许这个症状会自行消失,矫正牙齿也可能解决,但都没法保证。

于是毛毛和家长都放心了,既然很多人都有,那应该就不严重。

此后,毛毛每天都动很多次下颌,发出弹响的声音。过了一段时间,本来没有弹响的右颌也有了弹响。毛毛开始在每次说话、咀嚼、打呵欠都小心,不让嘴张得太大。

人体是一个整体,脊柱结构的异常会连带影响颞下颌关节。当结构异常发展到一定程度,在每次运动、跳跃、咬合的时候,颞下颌关节都会承担本不应有的压力,长此以往,颞下颌关节就会脱位,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

这个错位同样无法自我纠正,它将反过来影响其他结构,使结构扭曲更严重。


随着年龄增长,毛毛的牙越来越歪,牙列也变得拥挤。毛毛原本周正的脸,开始显得尖嘴猴腮。

初中放学的路上,毛毛遇到小学老师。他叫了一声老师好,老师扭过头,却半天没认出他来。听了毛毛的名字,老师困惑地笑道:“哎呀,你这孩子怎么变样啦,一下子真没认出来。”

毛毛说给父母,父母没当回事,“青春期的孩子都会丑一阵嘛”。妈妈倒是比较忧心毛毛晚上睡觉打鼾的问题。她觉得明明只有胖孩子才打鼾,毛毛体型很正常,而且以前没这习惯。

妈妈从网上买了日本进口的“止鼾闭口胶带”,可毛毛每次睡醒,都发现胶带从嘴巴上脱落了。

当脊柱机械结构正常时,身体可以毫不费力地挺直。此时,脊柱的杠杆力使舌头处于正常休息位置——平贴在上腭。

舌头处于这个位置时,能支撑上颌骨,同时支撑头颅,使下巴前伸位置恰当,上下后牙正常咬合,同时促进脸部向前向上发育,使牙床正常横向扩大,并为智齿留下空间。

毛毛由于创伤造成的胸腔塌陷,已习惯多年口呼吸,他的舌头从未贴在上颚,而是“掉”在口腔底部。睡着时舌头会往咽喉掉,时不时挡住气管,于是毛毛有了睡眠呼吸暂停症,也就是“打鼾”。

即使用胶带强迫嘴巴闭上,口腔内部也并无变化,舌头向下掉的力远大于胶带,所以胶带无用。

舌头长期向下、而不是向上施压,外加颞下颌关节紊乱,共同影响了口腔的正常内压,尤其是舌头对面中部的支撑力。这会使面部无法向前、向上发育,使面部扁平、下颌后缩、牙列的发育也受到阻碍。毛毛的面孔就这样变了样。


最近毛毛总感觉天灰灰的,自己仿佛活在一团雾中。

以前他可以在课堂上轻松集中注意力,即使老师讲的内容不是那么有趣。但最近他好像越来越容易走神了,看书做作业都很难坚持完成,只有看电视刷手机能专注稍微久一点。

虽然不擅长运动,但之前他做起喜欢的事情来,可以很久不休息。可现在,就算是最喜欢的事,他也很容易累。晚上他不太睡得着,即使睡足八小时,早上还是有一种没休息好的感觉。

毛毛开始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过去大量正面反馈为他带来的自信,在一次次半途而废中逐渐瓦解。毛毛觉得自己“变笨”了,他很沮丧。

父母也想不通:这孩子的脾气怎么越来越暴躁?父亲认为这是因为毛毛喝了太多可乐,可他其实没喝很多可乐。毛毛不想当一个暴躁的人,他只是无法控制自己。

这些年错位与代偿层层累积,毛毛的脑脊膜只能像一根橡皮筋一样,借助自身极强的韧性努力维持身体稳定,于是它承受了大量压力。

脊膜上长期受力的地方,久而久之会形成粘连,这种粘连能让人体更容易保持平衡。

但脑脊膜包围着大脑和中枢神经,而粘连、受压的脊膜会拉扯到大脑和脑干,抑制脑脊液的流动,也抑制神经沟通,造成各种神经问题。

我们的情绪、感受、注意力会因为神经功能异常而受影响,让我们感到世界变得灰暗,注意力无法集中,性情变得暴躁,也更容易疲劳,最终影响了我们的人格。


他看不清老师写的板书,刷手机时屏幕举得离脸很近,每次写作业就像要把头扎在桌子里一样。于是爸爸带毛毛配上了眼镜。

进高中时,虽然戴着 800 度的“酒瓶底”,高个子的毛毛还是被分到最后排。

虽然戴着眼镜能看到黑板,但用眼睛稍微久一点,他就头晕眼花,必须要闭上眼睛缓一缓。摘下眼镜时,他的眼睛已经变成了无神的肿眼泡。

听课看书这么累,他越来越不愿意学习,有时候课堂上闭眼缓一会儿,接着他就睡着了。

人体是一个同步的整体,眼睛也不例外。常规思维把眼睛看成一个独立器官,认为视力异常是眼睛本身出了问题。 但我相信眼睛的功能与整个人体结构息息相关。

现代眼科认为真性近视的原因是眼轴变长,医生除了建议你配眼镜或用激光手术之外别无他法。而激光手术的原理也是在眼球上雕刻一副摘不下的眼镜。

“眼镜视力”和自然视力的机制其实是存在很大区别的。眼镜可能是一种外物代偿,像身体内部产生的代偿一样,可以帮助我们生存下去,但结构异常并不会因此消失。

在人胚胎里,视网膜是作为大脑的附器而形成的。

此外,巩膜在生理上是脑外覆盖层——硬脑膜的延续。

所以眼不但联系于脑,而且是脑的组成部分。

当你照镜子时,看你的眼白,请你记住它就是你凸出于前额的硬脑膜。

眼白包围瞳孔,正如脑脊膜包围中枢神经系统。瞳仁通过视神经连接大脑,眼白是脑脊膜的延伸。当脑脊膜上承受异常张力,这些张力会不会相应延伸到巩膜上,影响眼睛形状和周围肌肉呢?

视力异常是多种因素的结果(比如长期缺乏自然光照),脊膜压力只是可能的因素之一。真正意义上的自然视力恢复,也许还是要从整体健康入手。


某天和爸爸一起出门的时候,毛毛一时走到了前面,突然听到爸爸严厉的声音,“你驼着背干什么!成什么样子!这么大个子没点儿精气神,快点给我挺胸抬头!”

他吓得赶紧直起了背。他心里诚惶诚恐,却也感到无辜——他一直这么走路,并没有故意驼背。他当然也希望看起来精神,于是常常提醒自己挺胸抬头。但他发现,他刻意挺胸抬头的样子并不自然,而且时间一久就会腰疼,哪怕动用意志力也坚持不住。

并不是毛毛想驼背,但他异常的身体结构没有脊椎的杠杆力,无法自然保持挺直。刻意挺胸抬头,又需要主动绷紧肌肉,这种代偿是不可持续的。

长期的低头驼背使他看上去畏畏缩缩,而人们并不喜欢和垂头丧气的人来往,这些碰壁又使他更加蜷缩身体。久而久之,创伤造成的体态,改变了毛毛的性格。

潜意识中,他不再认为“挺拔开放”是一件好事,因为“做一个内敛的人也挺好的”。


高考之前,毛毛跟爸爸去体检,医生摸了摸他的脊柱,说,“你有轻微的脊柱侧弯”。

身边的爸爸赶紧问,“啊?那怎么办啊?”

“没办法的,除非手术。手术的创伤太大了,你这个不严重,不值得做。”

一听唯一的解决办法只有手术,他们打消了治疗的念头。反正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有这个毛病,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就好。

“脊柱侧弯”其实是一个很有误导性的词汇,它使人们误认为自己的问题是脊柱往两侧扭曲。

事实上,脊柱往左右两边侧弯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是椎骨向前错位后无法自我纠正,需要左右扭曲来保持整体稳定。


毛毛的高考成绩很不理想,但他觉得自己不笨,只是学校教的东西太无聊了,激不起他学习的兴趣。

大学的课程也没什么意思,毛毛心想,大学嘛,不就是躲在宿舍里打游戏。有时候他也想认真听课,带着笔记去教室下定决心,但笔记没做几行,还是会坐在那里张着嘴巴睡过去,毛毛越来越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了,他的目标也变成了“力求不挂科”,按时毕业就行。

毕业了,其他同学都如火如荼地找去往大城市的工作。而毛毛心里清楚,自己成绩一般,不算聪明,长得不好看,身体也差,总是这里酸那里疼的,还容易累,不如回家找个安稳的工作,过平静的生活。

小时候的雄心哪去了?他也不知道,可能这就是成熟吧。

于是毛毛回了老家,在当地银行找了个工作,福利很好,总是能往家里拿油提米,上月还给每个员工发了一辆自行车。工作很清闲,上班没事的时候,可以跟同事扯皮吹牛,拿着手机看连续剧。

有一天,毛毛百无聊赖地拿着手机看霸道总裁电视剧,想起童年时对未来的憧憬,他扭头看向办公室窗外,露出了一丝苦笑。

也许你也有和毛毛类似的故事。

当初我们带着一个完好精巧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而这个物质世界如暴风骤雨般击打在我们的生命上。

我们经受的创伤,可能来自出生时医生的助产钳,来自某一次意外冲撞,来自某一次搬动重物“闪腰”,来自一段高压生活中,长期的错误姿势。

我们的脊椎由很多节脊椎骨组成,它们相互连接,但每块都可以独立运动,好像一串系在一起的珠子。而很多创伤都可能使脊椎骨的某一节脱离原来的位置。

庆幸的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修复功能。我们的每一节脊椎都与一些肌肉相连。如果脊椎骨向左移位,右背的肌肉能把它拉回来,反之亦然。如果脊椎骨向后移位,腹肌等等也可以把它拉回来。

但当你的脊椎骨向前移位,你的后背没有任何能把它拉回去的肌肉。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理解这句话。

骨头有可能往无法自我矫正的方向位移,人体没有肌肉能把它拉回原位。

我们通过 X 光发现,当一节脊椎骨移位,逐渐地所有在这节脊椎骨上的骨节全部会随之移位。而人体没有修复这种情况的机制。

一旦发生这种问题,身体为了制造稳定维持生存,只能扭曲受伤的位置,创造一个错误的代偿方式。这样的代偿使整体结构变得更脆弱,人体因而走上一条退行性的路线。

马太效应说的“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并不仅适用于经济学——当一个人的身体结构相对完好,他对外界冲击就有更强的承受力。

而一旦身体结构因某一次错位代偿开始退行,他对冲击和压力的承受力也越来越弱,也就更容易产生新的错位代偿,进一步使结构恶化。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承载着灵魂的载具一旦恶化,又会反过来影响灵魂。

有些人不喜欢出门,并不一定是天性好静,而是他们出去玩会累,腿会痛,气会喘不上。有些孩子无法好好上课,也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学习,而是他们的大脑被脑脊膜的压力影响,让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

短期感受会随着不断重复,成为一个人稳定的性情。我们的身体由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思维、性格、动力也反过来被身体状态影响。

只有当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头脑,他才能自由地做到他真正想做的事。


我们确实有办法从这个螺旋形下降的过程中突围。

错位的脊椎,可以通过人为在外部施加推力,推动那些卡住后无法自我恢复的骨骼,同时释放神经系统外部的脑脊膜异常粘连。

FPT 功能性结构调整,就是这样一整套治疗手法。它能够精准检测并复位身体错位,逐步解开层层代偿,触发身体的自愈机制,使身体跳转到自我恢复的过程中,使你重获健康。

我意识到自身问题的根源,并且发现一切可以改变后,除了欣喜,更多的是懊恼——这个治疗方法在我小时候就已存在,但一直没有广泛传播开来。

我总是想如果早十年、我身体还在成长时接触到这个治疗,我的人生会有多么不同。

只要这一整套理念和手法被更多人理解和接受,就足以引起健康行业的一次变革。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健康问题的根源是结构性的,也不知道它们可以被解决。我将 FPT 疗法带入国内,是为了帮我自己,也是为了帮助所有结构异常的人。

FPT 治疗是必须由治疗师操作的手法,因此我们在北京朝阳建外 soho ,开设了第一家线下体验店,上海分店近日内也会开业。

我们的技术总指导 & 首席治疗师

Nick 青年时期是一名职业英式橄榄球运动员,在一次比赛中,他被人从背后用膝盖顶伤了脊椎,自此他一直伤病不断,进入澳洲国家队的前景也成为泡影。

结束运动生涯后,他转行致力于康复医学,获取了麦考瑞大学的 Chiropractic Master's degree, 即脊骨神经学硕士学位,但在后来的实践中,他意识到传统美式整脊无法取得稳定可预测的疗效。

十四年前,他找到了真正稳定有效恢复身体结构的 FPT 方法,从此一直致力于此,对整个手法的发展和迭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以下是Nick在澳大利亚时的一个客户半年之间的变化。

照片都是患者在站立姿势下,吸气,呼气,并让身体自然下垂后拍摄的

前四组分别摄于2013年4月4日,8日,24日,29日,后两组拍摄于同年的9月9日与10月21日,期间约每周两次持续接受结构治疗。

每组上下为同一天的治疗前后对比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可以真正恢复脊柱杠杆力,让身体自然挺直。

这个治疗同时适用于成长期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站姿变得不太直溜,请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孩子身体可塑性强,脊膜粘连少且没有成人的坚硬,比成人恢复时间远远要短,早进行干预,便可使孩子早日离开结构恶化的歧路。

这是小姑娘接受 Nick 单次结构调整后的效果,她不再挺着肚子才能站稳,站久了脚也不会痛,妈妈十分惊喜。

如果你确实有文中描述的问题

添加脊和空间客服微信号

在验证信息处写#贪心记#

我们将建立一个贪心记专属的咨询群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注册结构工程师难考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