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中医怎么治疗怎么治疗?

郑斌,阮国辉,嵇辉.中医辨治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江苏中医药,):78
中医辨治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骨质疏松症以肾虚为本,脾虚为标,血瘀为病理产物和加重因素。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应用补肾益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的中药复方及针灸等中医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今后要完善对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化、规范化、定量化的研究,制定统一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使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更具科学性及客观性。
}

中医怎么治疗骨质疏松?

中医怎么治疗骨质疏松?骨质疏松这是高发的骨科疾病,这病要积极的就医治疗,现在骨质增生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但是一些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不错的治疗效果,不妨试试看吧,下面专家来为大家介绍中医治疗骨质疏松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药物组成: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功效:滋养阴精,补益肝肾。

用法用量:每次1丸(9g),每日3次。

药物组成:熟地3份,肉苁蓉2份,鹿衔草2份,骨碎补2份,淫羊藿2份,鸡血藤2份,莱菔子 1份。

功效:补益肝肾,通经活络,强筋健骨。

用法用量:每次5g,每日2~3次。

药物组成:熟地、骨碎补、炙马钱子、鸡血藤、肉苁蓉各60g,三七、乳香、没药、川芎各30g。

功效:补益肝肾,通经活络。

用法用量:每次1丸(9g),早晚各1次。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为:骨痛和肌无力;身材缩短;骨折等。发生骨质疏松后,进行正规的药物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腰酸背痛的症状,还可以减少发生骨折的危险,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合理的膳食营养也会帮助患者改善症状,下面是几个骨质疏松食疗方,以供大家参考。

原料:桑葚25克,牛骨250~500克。

制法: 将桑葚洗净,加酒、糖少许蒸制。另将牛骨置锅中,水煮,开锅后撇去浮沫,加姜、葱再煮。见牛骨发白时,表明牛骨的钙、磷、骨胶等已溶解到汤中,随即捞出牛骨,加入已蒸制的桑葚,开锅后再去浮沫,调味后即可饮用。

功效说明:桑葚补肝益肾;牛骨含有丰富钙质和胶原蛋白,能促进骨骼生长。此汤能滋阴补血、益肾强筋,尤甚适用于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原料:虾皮50克,嫩豆腐200克。

制法:虾皮洗净后泡发;嫩豆腐切成小方块;加葱花、姜末及料酒,油锅内煸香后加水烧汤。

功效说明:虾皮每100克钙含量高达991毫克,豆腐含钙量也较高,常食此汤对缺钙的骨质疏松症有效。

原料:鲜猪骨250克、黄豆100克。

制法: 黄豆提前用水泡6-8小时;将鲜猪骨洗净,切断,置水中烧开,去除血污;然后将猪骨放入砂锅内,加生姜20克、黄酒200克,食盐适量,加水1000毫升,经煮沸后,用文火煮至骨烂,放入黄豆继续煮至豆烂,即可食用。每日1次,每次200毫升,每周1剂。

功效说明:鲜猪骨含天然钙质、骨胶原等,对骨骼生长有补充作用。黄豆含黄酮甙、钙、铁、磷等,有促进骨骼生长和补充骨中所需的营养。此汤有较好的预防骨骼老化、骨质疏松作用。

原料:鲜猪皮200克,续断50克。

制法:取鲜猪皮洗净去毛、去脂、切小块,放入蒸锅内,加生姜15克,黄酒100克,食盐适量;取续断煎浓汁加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至猪皮烂为度,即可食用。1日1次,分次服。

功效说明:猪皮含丰富的骨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对人体的软骨、骨骼及结缔组织都具有重要作用。续断:有强筋健骨、益肝肾等作用。此粥有利于减轻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以上就是对于骨质疏松治疗方法介绍,专家提醒骨质疏松患者,如需服用上述药物,请事先详细咨询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以免误服导致病情加重,同时大家在日常要积极的预防骨质疏松,以上介绍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老中医李寿彭治症经验李寿彭,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重庆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李老自拟坚骨汤治疗症收到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方剂组成处方:黄芪20克,熟地15克,山萸肉、山药、当归、骨碎补、丹参、杜仲、淫羊藿各10克。

加减:伴有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者,加知母、黄柏各10克;伴有咳嗽喘逆者,加麦冬、五味子各10克;伴有眼睛干涩,视物不明者,加枸杞子、白菊花各10克;肢倦乏力者,加白术、太子参各10克;腰背疼痛剧甚者,加续断、白芍各10克,甘草6克。用法:每日l剂,水煎3次,首次用冷水泡药15分钟,后每次煎沸后微火煎20分钟,煎至600毫升,分早、中、晚温服,每次150~200毫升。

二、病案举例例1:崔某,女,76岁。近1年来逐渐驼背,身长缩短,感腰背疼痛,伴有腰膝酸软,头目昏眩,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腰椎骨密度检测示重度骨量减少。证属肝肾。治以滋补肝肾,强筋健骨。

方用坚骨汤加味:熟地、黄芪各20克,山萸肉、山药、骨碎补、丹参、杜仲、当归、白菊花、白芍各15克,茯苓、泽泻、丹皮、枸杞子、续断各12克,紫河车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l剂。服5剂后腰背疼痛、头目昏眩、口燥咽干缓解,仍感腰膝酸软。上方减枸杞子、白菊花,加淫羊藿15克。日l剂,继服5剂后腰背疼痛消失,腰膝酸软明显缓解。原方续服1个月后腰膝酸软消失,行腰椎骨密度检测示轻度骨量减少。

例2:向某,男,78岁。近5年来逐渐驼背,腰痛,腰膝酸软无力,怕冷,手足不温,少气乏力,遇劳更甚,舌淡,脉沉细。腰椎骨密度检测示中度骨量减少。证属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

方用坚骨汤加味:熟地、黄芪各20克,山萸肉、山药、骨碎补、丹参、杜仲、当归、白芍、淫羊藿各15克,茯苓、泽泻、丹皮、续断、菟丝子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服7剂后腰痛和腰膝酸软无力缓解,上方减菟丝子继服2个月,形寒肢冷消失,复查腰椎骨密度检测示正常骨量。例3:杨某,女,65岁。3年来感全身关节疼痛,以腰背酸痛为主,腰部常感冷痛重浊如裹带,下肢重着,阴雨天和天气变化时更甚。因肢体沉重行走困难,活动受限,以卧床为主,逐渐翻身困难,肢麻。舌淡苔白,脉细弱。血沉、抗O、风湿及因子正常,小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腰椎x片见,骨密度检测示重度骨骨量减少。证属。肾虚湿困。治以补肾除湿,壮骨生髓。

方选坚骨汤和独活寄生汤加减:黄芪30克,熟地20克,山萸肉、山药、骨碎补、丹参、杜仲、淫羊藿、独活、当归各15克,桑寄生、秦艽、川牛膝各12克,防风10克,细辛3克。水煎服,日l剂。服7剂后全身关节疼痛和肢体沉重感减轻,翻身灵敏度改善,肢麻好转。上方继服7剂后生活能力改善,能少许床下活动。上方减防风、细辛做丸药常服。

李老认为,人体的衰老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以肾、脾为主的脏器组织功能逐渐衰退,出现。脾虚、肾虚,并与血瘀相互影响,促使症的发生和发展。症总的治疗原则是“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当用填精益髓等血肉有情之品资其生化之源,并适当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坚骨汤为六味地黄汤和当归补血汤加味。方中熟地滋肾阴、益精髓,山萸肉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黄芪补脾肺之气、裕生血之源,当归益血和营,骨碎补补肾强骨止痛,杜仲补肝肾、强筋骨,丹参活血止痛,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李老用坚骨汤以滋补脾肾为主,使肾精充足,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养而强健有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质疏松中医怎么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