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建华身体健康的诗作一首诗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

当前位置: >  ? 一幅浓浓的乡愁画卷——读张建华诗集有感

  认识张建华,那是在2016年秋天里一个偶然相遇的日子。秋天的美,让大地收获了金黄,让季节收获饱满,让诗人们收获文字。短短的两年里,我们从网络上相识,听文友们断断续续的转述中相知,到第一次文友大聚会,面对面的握手、沟通、交流,张建华展示在文友们面前诗人特殊的气质与风釆,是那么的低调、稳重、亲善与和蔼。朴素整洁的服饰,温文尔雅的面孔,总能给人一种“相见恨晚”般的亲切。一举一动,儒雅的气质中,却又丝毫不显露那种事业成功人士所应有的张扬与骄气。同样离别了咸宁文学圈二十余年的我,竟不知自己的身边,有这么多文人雅士咸宁骄子,竟不知家乡的文学圈子里也是藏龙卧虎之人才济济,作为《云梦泽》杂志的副主编,也算是孤陋寡闻自该自惭形秽的了。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据张建华本人自我介绍,1997年未下海经商以前,他一直从事教育事业,是当时一名小有名气的中学语文老师。在那个文学氛围特别是诗歌氛围特别浓厚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爱上诗歌的张建华,于1985机缘巧合认识了咸宁籍著名的诗人叶文福先生,并有幸亲聆先生的教诲。在叶先生的举荐下,参加了第三届鲁迅文学院诗歌培训班,并在1986年初,在《文化周报》上发表了自己的诗歌处女作《跑道——五线谱》。1986年至1996年十年间,先后在《星星》《诗林》《文化周报》《武汉晚报》《特区窗口报》《劳动周报》《咸宁日报》《九头鸟》等数十余家刊物上刊发了大量的作品。1998年下海之初,在文友周航、李犁等人的影响下,时常也写一些文字,相继在《佛山文艺》《宝安日报》等刊物上发表,但大多数文字写的是散文类文章,几乎不再写诗。
  后来的十几年间,由于处于自主创业商海打拼的阶段,万事亲力亲为,业务繁忙工作比较紧张,这时候的张建华,渐渐地疏远了文友,从而也疏远了文字。尽管搁笔近二十年,诗人梦、文学梦,那一种对文字热恋的初心,依然伴随着日出而作日落未息的商潮,在灯红酒绿中几度沉浮,成为心中“此情难绝”的失落。每一个远离诗歌的日子,失落般的诗歌情结又恰似大海波澜潮起潮落般,侵浸着掩藏在细胞里彼岸花开的文学之梦。2015年底,回乡过年事业小有成就的张建华,再次与故乡文友重逢并重温文学之梦,在好友加文友李犁的煽情下,回归文学的冲动如决堤的海,潮汐般侵入到诗歌灵魂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2016年再次执笔,一首《宽窄巷子》敲开了成都市作协与《成都商报》联合举办首届“最美成都”诗歌大奖赛的大门。在拿到大奖赛特别优秀奖之后,诗人的情怀一发不可收拾,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张建华先后在《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醴水》《特区新青年》《香城都市报》《星星文学》《云梦泽》等刊物发表了近百篇诗作及五十余篇散文。
  能创作出好作品,积累是必不少的。“乡愁,一直是深深根植在内心深处的思念,是我生命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故乡情结”。张建华告诉我们,虽然中途疏远了文坛近二十余年,但他一直没有放弃阅读,更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细节观察与热爱,家里近五千册的藏书,几乎被他翻了个遍。它乡山也好,它乡水也甜。比次集合成册的诗集共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反映它乡成都的人情风貌。成都是一座诗歌的城市,在那里生活了十一年的张建华,一直把成都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另一部是自己的故乡、父辈与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愁。此次将诗作汇集成册,并将其印刷出版出来,张建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觉得好的诗歌好的作品应该分享,分享快乐其实也是人生中的一种义务。给自己一个鼓励,一份肯定,给人生的一个总结,给文艺创作一个交待。不过,有一点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此次刊出的诗作与散文,仅仅局限于2016至2017年再次提笔所创作的作品,并不是诗歌创作的全部,并以此来铭记远离家乡的游子,漂泊在外二十余年的乡愁。
  有人把诗歌创作分成三重境界,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种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不自量力地发表一下自己对“张建华诗集”的感慨,他的诗已经超越了第二重境界,介于第二重与第三重之间。其实诗歌创作也是一种修炼,人生的阅历就是诗歌修炼的过程,没有悟性,或者说学不会放下的诗人,是永远成不了伟大的诗人。
  其实,对于诗歌,无论是旧体诗或词,我一直都是一个门外汉,从收到“张建华诗集”电子版的每一刻,我一直是感到意外的。让我给诗集写评,那是张建华高抬了我,他这么看重我,哪能让我不异常的激动呢!激动之下无不感到一份深深的情意与责任在内。写评恐怕我还是不够资格的,但为了不辜负这一份情意与信任,我在阅读诗作的同时,已经决定真实地谈一谈自己读诗的感受了。读张建华的诗歌,总能给人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感,他的诗,字里行间不带一丝“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揉造作,全都是来自己平凡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及发自内心生命的呼唤与愿望的展示,诗性的魅力给人以欣赏,予人以共鸣,同时具有一种非凡的感染力。
  例如《宽窄巷子》:“盖碗茶的酽香/侧身丈量着窄巷子的宽度/宽巷子的深度/还醉倒在韵味深长的古典里……宽窄巷子/黛瓦间的月光很静/青墙上的时间很静/大清朝虚掩的门扉很静/一张张川剧的花脸/透过门扉/时不时张望着路过的旧光阴/亮亮的一嗓子/惊醒了灯光摇曳的黄昏/把一盏盏旧话打翻……”
  盖碗茶,黛瓦,青墙,大清朝虚掩的门扉,川剧的花脸……还有后面诗行上展现的火锅,民国作坊里的泥人,一张张窗花剪纸上的春光,屋檐下的雨滴,木格窗上的眺望,挂满暗香涌动的往事……每一行每一句,如唐诗宋词穿越千年平凡生活中跳动的音符。诗的意象,在充满诗性的语言下,几近白描的构写手法,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一幅幅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令人回味无穷的老成都真实的生活画面。整首诗虽然没有直接了当地去表述任何一个人物活动的生动画画,却透过字字行行,无不显示着宽窄巷子里的历史渊源,人文景观及人声鼎沸热闹繁华的景象。诗中静中见动,幽中见奇,画中有画,把诗性的意境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人如身临其景如痴如醉。
  “宽窄巷子/我把你的寂静装进行囊/把老成都的味道打包回乡。”
  思念故乡的离愁,是故乡的味道。细细品读这首诗,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故乡江南汀泗街的雨巷,青砖,黛瓦,石板小径,古典优雅的传统小作坊,各式各样的商铺,琳琅满目的小吃馆,小商品店,还有那青衣,油布伞与满街洒过千年的风风雨雨……故乡,也是如此般厚重。
  再例如《九眼桥》:“今夜的九眼桥/一帘微风隔着大明的灯影和桨声/吹落满天的星辰/锦江的岸边,垂柳的长发披散/桥上的女子黛眉如画,衣袂飘飘……”
  九眼桥,一座久远历史的回音,在诗人的笔下,描绘得如此让人心动。大明的灯影与桨声,吹落在波光粼粼江面上的满天星辰,锦江岸边长发披散的垂柳,桥上迎风独立黛眉如画衣袂飘飘的女子……诗歌开头的首句,就已经把人带入了如梦似幻的憧憬中而不能自拨。这是一幅多么美艳的图画,美到心尖里的文字,几乎让人沉醉在大明古韵的缦妙里,反复把玩、反复吟咏不忍释手。然而,诗歌并没有因此而打住,只是在这里打了一个浅浅柔柔的旋涡,顿时将诗意往深层一引,让夜幕下的九眼桥随着诗人的激情,在江水荡漾霓虹内烁下,化成一根横跨在锦江之上的琴弦,每一次弹拨都是动人心弦的绝唱。
  “今夜的成都,都是九眼桥的笙歌/漂洗着月色的微熹/那一抺霓虹照耀的午夜/慢摇着蜀都的光阴/将秒针的方向/拉回锦江岸边/流淌着细碎星光的锦江/再也藏不住千帆竞发的往昔……”诗歌写到这里,已不再是让人单纯的欣赏,而是历史的回声与现代美的相呼相应。九眼桥、成都、午夜、千帆竞发……一幕一幕,让人在欣赏诗情画意的美感下,无不感受到诗人在诗行中隐隐透出的社会责任感,及历久弥新醇厚的成都历史文化。
  一口气读完这两首诗,我的心完全被诗里所表达的意景牢牢地吸引住,既有一丝“吹皱一池秋水”欲罢不能的韵味,又有一种少年春心萌动般的幻想;好想,好想去成都走一走,去看一看。看宽窄巷子大清朝虚掩的门扉,看川剧花脸舞台剧上的变脸,看民国作坊里的泥人……还有那盖碗茶的芬芳及古色古香木格窗上窗花剪纸上的春光,只是不知我去的晚上,九眼桥上那黛眉如画衣袂飘飘的女子,是否还是如诗一般的傲然独立?
  用心灵的线贯穿生活中每一个细节,让点点滴滴的人生感悟,在温婉深情的诉说中浪漫成诗。我的阅读,并没有因为流连九眼桥的美而就此打住,渴望的目光随着短暂的遐思联想接着往下拜读,一首首如歌如泣、如赞如颂的诗篇,如“碧海明月共潮生”似地占据着我的心房。一曲时光深处盛开的衷肠、长满困惑的《琴台路》。一纸延绵、香火不断的《武侯祠》。划伤夕阳下屋顶的《故乡在南方》。高跟鞋一路踩痛了我的等待的《距离》。还有我流浪的心从此没了归期的《母亲》。走着走着,就哭了的《我从家乡走过》。从此,再也找不回的《半块橡皮》。在江南的某个村口,与我蓦然相遇,又匆匆离别的《水妹》。每一次我都把脚步放的最轻,还是踩痛老屋的神经的《我背上的行囊,只有你懂》……以及《拔掉白发,生命还是不肯返青》组诗,《冬天》组诗,《成都印象》散文诗系列,《诗意的故乡》散文诗系列……特别是缅怀爱妻的两篇短文《你是我唯一的月光》《写个大海给妻子》,铭心刻骨的痛,爱意绵绵的恨,字字是泪凄厉婉转,读着读着让人怙禁不忍,掩卷长叹几乎泪满衣襟……“张建华诗集”无论是长诗,短诗,组诗,抑或是散文诗,都是满满地充盈着诗人的亲情、乡情、爱情、同学情及浓得化不开的故乡情结。生活中的张建华,无疑是一位感性极强的赤子,容大情大爱及孝义于一体,含蓄,内敛,且丝毫不掩藏自己。
  诗歌的语言,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语言,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再拓展到具有三维立体感观诗性的意境中,融合更多的诗歌元素,让静止的意象由此而变得生动、鲜活,让人如临其景感同身受。张建华的诗歌是柔性的、细腻的、充满浪漫与温情的,从整部诗集上不难看出,张建华对诗性语言的掌控,对诗作的技艺与运用,是那么的驾驭熟练、收放自如。其实,浓浓的乡愁才是整部诗集诗魂、诗心的所在。当然,每一部作品并非篇篇都是上乘之作,“张建华诗集”同样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暇疵,只是我的欣赏水平有限,难以读出什么不对的地方。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气质是装不出来的。烦恼、忧愁、思念、回忆,略显清冷的旅途,点滴掠影的风景,幸好我们还能执笔。撷一字半句唐风宋雨的温柔,于偶尔捡拾的落叶翩舞中趁兴挥毫,无论写好写坏贻笑由他。人生不需要刻意追求,也不需要过多的摹仿,随缘而来,随依而往,轻松写作就好。作为张建华的诗歌读者与文友,我衷心祝愿他在今后霜华渐染似水流年的岁月里,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永不止步痴心不改。

版权申明:本文 一幅浓浓的乡愁画卷——读张建华诗集有感 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保留出处和本文地址:

}

告诉她别把我们的时光荒废,

竟然向世人藏匿自己的妩媚,
假如你在沙漠绽放无人在你周围,
必将得不到鉴赏空自枯萎。

让人爱慕,不必面含羞愧。

让她从你身上明白这个教诲:
世上美好的事物命运相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身体健康的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