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对待身边那些患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的人

我们身边每五个人就有一个患有“心理疾病”? - 壹心理
我们身边每五个人就有一个患有“心理疾病”?
发表于 13:51:25
文:深度恍惚 | 微信公众号:深度恍惚题图来源:视觉中国提高心理健康意识给身边的人多一点关怀和包容说起心理疾病,不少人脑海中可能会浮起“脑残”、“智障”、“疯子”、“变态”、“神经病”等一些贬义词。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心理健康问题和自己是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事情:“我心理特健康啊!身边的人也都很好很正常啊!大家都有说有笑很和睦很美好啊!”他们会觉得有心理问题的人通常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喜怒无常,或者有暴力倾向,所以当得知有人去看心理医生都会认定此人“脑子有问题”而选择避而远之,生怕哪天他失去控制而伤害了自己。如果外表正常的人说自己去看心理医生,很多人可能会露出鄙夷的眼神:怎么那么脆弱?那么矫情?这么点人生挫折还要去看医生?好好看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吧!一点都不坚强。很多人觉得心理或精神疾病不可预防,患上了便难以治愈,精神病医院仿佛是监狱的另一种形式。很多缺乏教育的家庭会以家中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为耻,程度轻的会不以为然的让他们自己好好调整心态:“男儿有泪不轻弹”、“别当自己是林黛玉”、“做人要坚强,争气点!”……;而情况严重的则会把患者锁在家里。“带去看医生?万万使不得啊!让邻居和朋友知道了笑话我,今后还怎么抬头?”但是你知道吗?心理疾病可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遥远!在美国,每5个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患有某种程度的心理疾病,而每2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1.1%的成年人患有精神分裂症;2.6%的成年人患有躁狂抑郁症;6.9%的成年人患有严重抑郁症;18.1%的成年人患有焦虑症。其他病症包括多动症、自闭症、边缘性人格障碍、饮食失调、强迫症、创伤后压力症等等……大多数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并不暴力,只有3%-5%的暴力行为是因为个体患有精神疾病,而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事实上反而比普通人受害于暴力犯罪的可能性高出10倍!很多患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工作效率高,旁人是很难一眼看出来他们“有病”的。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并不代表他们心理素质差不坚强,原因可能是生物因素(基因、身体疾病、大脑病变等)或生活经历(比如创伤、丧亲、意外事故、身心虐待)。很多心理健康问题是可以预防的,就算不幸患上,经过正确的治疗也是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甚至是痊愈的!然而在美国,只有44%的成年人和20%的青少年接受到了应有的治疗。即使在美国这样一个思想相对开放、心理健康教育和医疗相对发展完善的国家,大家还是无法彻底消除对心理疾病的偏见。美国尚且如此,心理健康教育和医疗发展相对还在早期阶段的中国,情况就可想而知了。著名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曾在2009年发表研究估计中国大约有一亿七千三百万人遭受精神疾病,而92%的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对敢于进行心理咨询的少数人,很多人也会刻意隐瞒自己进行过咨询的事实。真希望国家能对心理健康重视起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医疗资源。随着社会经济转型,生活节奏变快以及愈发高强的工作压力,相信现在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会比2009年又高出很多。而在患有心理疾病的这些人中间,抑郁、焦虑、失眠排名前三。不同于重性精神类疾病的生物遗传性病因,抑郁焦虑失眠很多时候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比如长期的不良情绪积累(感情事业不顺或是被亲友误解冷落),或者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灾难、退休、女性生产后等)无法得到及时的心理调适都有可能会导致抑郁症。患上抑郁症的人中,15%最终会选择自杀,70%的人曾出现过自杀的想法。我们知道的明星中,不少都因为抑郁症离世。三毛、陈琳、张国荣、乔任梁……令喜欢他们的人震惊及惋惜。如果在他们患上抑郁症之前,身边可以有及时提供他们倾诉内心痛苦的机会,亦或是身边的人能对他们多一点包容和理解、少一点压力与不解,那可能这些悲剧就不会发生了。最近微博上热议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由于小时候上被补习班老师性侵而患上抑郁症,最终敌不过病魔而选择上吊自杀。恍惚君听身边和她同一所高中的人说,当时林患上抑郁症要去看医生,因为不想被周围的人知道,每次都要偷偷从台南开车到台北去看病,而这漫长的车程对她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煎熬。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对于有心理方面困扰的人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知道自己的问题很普遍,意识到自己什么时候需要帮助尝试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可以先试探性的释放信号看对方愿不愿意帮助,如果对方不愿聆听也千万不要感到气馁寻求专业帮助,找有经验的咨询师或医生对于尚无心理困扰的人对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表示包容与理解,切勿用文章开头的那些词汇去给他们贴标签主动让周围有需要的人知道你愿意帮助他们及时消除周围人对心理疾病的误解与偏见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并学习如何有效预防References:Xiang, Y., Yu, X., Sartorius,N., Ungvari, G. S., & Chiu, H. F. (2012). Mental health in China:challenges and progress. The Lancet, 380(9855), .doi:10.-93-3Metzl, J. M., & Macleish,K. T. (2015). Mental Illness, Mass Shootings, and the Politics of AmericanFirearms.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105(2), 240-249.doi:10.2105/ajph.Stuart, H. (2003). Violenceand mental illness: An overview. World Psychiatry, 2(2), 121–124.Moore, Malcolm. &Chinahas 100 million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 The Telegraph. TelegraphMedia Group, 28 Apr 209. Web. 18 Feb 2013.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and Prevention. (2013). CDC Report: Mental Illness Surveillance Among U.S.Adults.U.S. Department of Health& Human Services. (2014). Mental Health Myths and Facts.作者简介:美国催眠学会认可催眠治疗师。二级高阶量子催眠师。希望把催眠和心理学知识介绍给更多的人。微信公众号:深度恍惚今日讨论心理健康就跟身体健康一样,是相对的,你认为呢?
资深心理咨询师高级家教指导师专职心理教师
在对与错之外,有一片田野。我和你在那里相见。
300.00元/50分钟
我是社交恐惧症患者,已经痛苦了。没想到弟弟是抑郁症患者,自杀了。他真的太不容易了。感觉一切都那么不现实,以前的社会我们虽然苦,但是很快乐。没想到现在!大家怎样看待有过精神病的人?_百度知道
大家怎样看待有过精神病的人?
真的得过精神病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从医学的角度病人痊愈之后就是正常人,精神病人也是如此,很多精神病人痊愈之后照样结婚生子,家庭幸福子女孝顺,其实每个正常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精神方面的疾病,譬如过度的爱清洁强迫自己做某一件事情等等,这些都是人精神方面的强迫症状,但是人是可以自己来调节的,只要自己做一些改变是可以克服这些毛病的。对待曾经得过精神疾病的人,我的观点是只要是医生宣布痊愈的,遵医嘱,家人给予一定的关心,在这样的环境下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任何歧视、过度关心以及冷暴力等等都是不利恢复的。
采纳率:75%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遭遇过精神疾病,有的人轻些,有的重些。在社会生活中,难免会遭遇很多对自己或别人伤害的事情,我们自己要明白,疾病没什么好可怕的,可怕的是我们一直不敢去面对它,既然你已经康复了,说明,你是勇敢的人,敢于去正视它,并积极的去生活。无论我们内心经历了多少痛苦的事,我相信,只要你诚心待人,你就是值得信任和爱护的人。
正常看待,任何人都应该保持正常看待!为啥要有求别呢?放心,不要在意那些不正常看待你的人的眼光。他们不正常看待你,是因为他们也被人不正常看待着!
你好,你需要战胜的是你自己,如果一个人整天想着自己老了,他会老的很快,一个人整天怕死,想病,他会死的很快,你认为自己是健康人,你就不会再继续病着了,精神病可大可小,取决于你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
都一样,我看正常人也是一分为二来看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精神病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精神病人的家庭都会遇到什么问题?家人患精神病对你的生活和人生有哪些影响?你是如何调整自己的? - 知乎267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8,883分享邀请回答14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1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精神病患者在身边的危害大家要注意
来源:健康一线日
精神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疾病的,而且危害是相当大的。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这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减压,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那么,精神病患者在身边的危害是什么?
1、精神病对家庭也有一定的威胁,精神疾病患者不仅因病态行为给家人造成身体乃至生命上的伤害,还会造成家庭经济状况及家人生活质量的下降、精神负担加重等情况,尤其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发育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2、精神病的发作会祸及他人,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受病态心理的影响,或者受精神症状的支配,会出现危险的冲动行为,攻击他人,多会对被攻击者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且被攻击者往往是患者周围熟悉的人,甚至亲人居多。
3、精神病危害患者自身的身心健康,精神病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是比价大的,自伤自杀是对精神疾病患者危害最大的一种行为方式。据临床调查,自杀率最高的精神心理疾病是抑郁症,其自杀危险高于一般人的50倍;其次是精神分裂症,在死亡的精神分裂患者中约占13%。
4、精神病发作对社会也会构成一定的影响,精神疾病由于受到病理心理的影响和支配,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危及社会的行为,他们中有的患者难以走出心理误区,偏执记恨于政府、社会,有的甚至采取过激行为,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尽管精神疾病危害严重,但只要人们掌握一些心理卫生知识,及早发现精神心理异常,采取有效措施,让病人得到及时、系统的治疗,精神疾病的危害是可以防范的。
精神病患者在身边的危害是什么?上述就是我们给大家总结的了,希望我们的患者有了自己的认识了,最后,我们希望每个患者都能尽早的摆脱疾病的危害,健康快乐的生活每一天。(实习编辑:张晓雪)
相关知识扩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精神病患者在身边的危害大家要注意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关注“看不见的健康”:哪些人易患精神病?
――写在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到来之际
日09:45&&来源:
人民网北京10月10日电 &(赵敬菡、王宇鹏、高奕楠)从张国荣自杀到乔任梁之死,从官员跳楼到富商离世,从“星星的孩子”到戒网瘾中心之争……这些人人皆知的热门话题,每一个都与精神疾病相关。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精神卫生是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卫生疾病亟待进一步重视。
2016年4月,世卫组织牵头负责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扩大抑郁症和焦虑治疗方面,每做出1美元投资,就会在增进健康和工作能力方面获得4美元回报。
今天(日)是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精神疾病也呈现了增多的态势。忙碌、疲劳、焦虑、急躁、压力等种种情绪成为加速这一态势的催化剂。然而,在精神疾病越来越多地影响工作生活的同时,人们对于它的了解却仍显不足。值此世界精神卫生日来到之际,让我们共同走近精神疾病,消除误解,增进知识,了解并努力战胜它。
精神疾病认知度低
常见7大认识误区
(1)得了精神病就没治了?错
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王绍礼指出,不少人误以为,“得了精神病就没救了,治不好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他表示,虽然相对于其他常见的疾病来说,精神疾病的诊治更加困难,治疗周期似乎更长,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大多数精神疾病都有办法治疗,而且总体的治疗效果和结局也是相对不错,预后较以前大大进步。
(2)精神病就是心理问题,调整心态就好了?错
“医生,我最近状态不太好,您给我做做心理调适吧!”在临床上,王绍礼遇到不少这样的患者,他们误以为,精神疾病只是心理问题,做做心理咨询、调整调整心态就能康复。他指出,精神疾病种类很多,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的方式方法也不同。有些一般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调适能改善,但如果是精神疾病就必须要系统的治疗才能有良好的结局,这些疾病包括大家熟悉的抑郁症,还有精神分裂症等都需要系统的规范化治疗,当然心理调试对疾病缓解能起到积极帮助。
(3)得“精神病”是“受了刺激”?错
把精神疾病归因为受到某个事件的刺激,这是北京安定医院二病区主任郭小兵在出诊时常常遇到的情况。“患者或家属中总有人说‘两口子吵架了’,或者‘孩子跟别人打架了’,所以就得了精神疾病。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认识。”他进一步解释,引发精神疾病有四个因素,生活事件影响只是其中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异常和神经生化因素,这三个是生物学基础,造成了该病“早晚都会发生”,外界事件只是起到一个促发作用。
(4)想自杀才是得了精神病?错
以往的认识中,想自杀才是得了精神病,实际上一些小的症状就可能是患病先兆。郭小兵介绍,功能性精神疾病,靠以目前的检查设备很难检查出有明显病变,患者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也很低。例如有的人存在长期睡眠障碍,包括早醒、夜梦增多、入睡困难等,就靠服用安定药物解决,事实上睡眠障碍可能是功能性精神疾病的一种先兆。患者当成了普通失眠对待,错过了早期治疗时机,引起疾病进一步加重。还有的患者表现为躯体症状,例如胸闷、心悸、头晕、腰酸背痛等身体上的各处不适,到综合医院的心脑血管、消化内科等科室检查,所有的检查结果没有明显问题,实际上,这可能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应该到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进行排查。还有的患者即使意识到自己存在精神障碍,出于病耻感不愿意就医,宁愿拖着也不接受治疗,到了严重的阶段,已经完全失去自知,不认为自己存在异常,甚至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或言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一些患者,是在110、120的协助下被送进医院治疗的。”
(5)精神疾病患者都是疯子傻子?错
我国国民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低,精神卫生知识普及较匮乏。不少人将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与疯子、傻子划等号,北大第六医院门诊部主任孔庆梅表示,“这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精神疾病的范畴很广阔,包括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失眠,更年期、产后情绪不佳、少年期的心理问题等都是我们治疗帮助的范围,还有如人际关系问题、环境适应问题、过度节食或贪食苦恼、网络成瘾等。”
(6)精神病是神经错乱?错
很多人把精神病误认为神经病,事实上,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孔庆梅解释说,精神疾病指精神活动有严重紊乱,精神状态有显著障碍,导致病人在认知、情感及意志等方面出现障碍,如精神分裂症,表现为多疑、行为怪异等。而神经病是指神经系统有器质性病变,如脑外伤、脑梗塞等,多表现为疼痛、麻木,或无力、瘫痪、意识不清等。
(7)有不良情绪就是有精神疾病?错
“很难过,很焦虑,很烦躁,我是不是有抑郁症?”很多人认为出现了抑郁情绪,就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其实不然,孔庆梅表示生活里,抑郁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成分,是人之常情。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的境遇或生老病死等情况,自然会产生情绪变化,尤其是抑郁情绪。
哪些人群更易患病
病因不明,综合因素作用
郭小兵介绍说,精神疾病种类很多,通常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和“功能性”精神障碍两大类。前者是指由脑肿瘤、脑炎、脑血管病、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后者更多的是指无明显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情况下出现的精神障碍。后者按照症状轻重来看,相对较轻的有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抑郁症等,较重的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精神疾病当中,影响较大的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前者是患病率较高,人群中患病率大约5%左右,影响人的社交和工作,严重的后果是自杀,危害较大。后者患病率约在1%左右,但是危害更大,一旦发病治疗困难,治疗的结局也相对不太。”王绍礼说,除此之外,更值得关注的是普通心理障碍。单一某种精神疾病患病率并不高,但总体患病率远远高于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涉及人群更广,特别是近年来,与药物、酒精相关的精神障碍呈明显升高势头,应当引起关注。
但总体来说,大多数的精神疾病发病原因并不明确。王绍礼介绍道:“总的认为,他们是有一定的性格缺陷为基础,在一定内在生理生化的改变,外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精神紊乱。精神疾病是综合因素发病。既有内在的改变,即先天性的性格缺陷和遗传因素,也有外在环境的影响。心理因素的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突如其来,短时间内自身调整应对能力跟不上,导致急性发作;二是慢性的因素,不强烈,但长期持续存在,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超出承受限度,导致精神人会崩溃。”
“部分精神病患者发病前有一定的精神刺激因素。比如失恋、事业不顺、亲人去世,这些生活中的大变故,对相当一部分患者只是诱因,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孔庆梅说,精神疾病往往通过患者的内因来起作用,而内因就是人对某种疾病的“易感素质”,包括遗传,个性因素,大脑神经递质的分布等等。“精神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具有家族病史的人应该格外注意。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的遗传,但是发病机率高些。”
在发病人群方面,王绍礼表示,由于是综合因素作用,精神疾病的人群没有特别的差异。但从临床上看,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敏感、固执、人际关系差的人,相对可能发病几率高一些。
政府公务人员更容易患精神疾病?娱乐圈的人抑郁症发病率高?学历收入高的更易精神障碍?针对这种说法,王绍礼解释道,精神疾病表现在不同人群中,实际上还是和压力有关。这些人由于处于特殊的环境中,容易面临更多的压力。“比如说高学历的年轻人,面临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婚恋压力。公务员也是一样,事情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且要平衡各方关系,有时面对的不是一个上级主管领导。单纯的压力一般不会对人造成致命的伤害,一般是要遇到不止一个压力,而且持续存在,互相矛盾、纠结,人无从选择和平衡,这才容易出现疾病。”
精神疾病能预防吗?答案是肯定的。王绍礼说,毫无疑问,精神疾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虽然很多病因不明,内在的决定因素难以控制,但外部原因是可控的。比如,我们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社会(环境),减少压力和不良情绪的产生。今年精神卫生日的主题就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大家都心情愉悦,压力少,得病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
“当然,人不可能不面对压力。因此,识别压力,正确地应对压力,化解压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王绍礼说。他建议,当遇到不良情绪时,应该学着自己调控心理,转变态度,适当发泄自身情绪。必要的时候,可以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亲朋好友、同事都可以。还可以向专业人士,如精神科医生求助。
制约精神病治疗的因素
病耻感和对副反应的过度担心
“有病不敢看,有病不承认有病”,这种讳疾忌医的患者在精神科医生的工作中是十分常见的。王绍礼告诉记者,病耻感是当前制约精神疾病治疗的一大“拦路虎”。
“在我接诊的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患者在患病初期并不愿意承认这是一种精神疾病,认为自己的病是身体器官脏器的问题。担心去医院看精神科,会被他人耻笑,而宁愿在其他科室反复游走治疗,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病情严重到不得已时才勉强来到医院的精神科看病。”孔庆梅说。
此外,对治疗副反应的过度担心,也严重影响了精神疾病的诊治。郭小兵说,有的患者会认为服药会成瘾,实际上像精神活性物质,例如毒品等,才会让人成瘾。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不但不会形成依赖,还可以对神经细胞起到修复保护作用。还有的患者认为治愈了就可以不用服药了,实际上,对待精神疾病应该像控制糖尿病、高血压那样坚持服药,按时检查,例如首发抑郁症治好后,要再服药8个月,首发精神分裂症治好后,要再服药2-5年,以此防止复发。
“有的患者认为,精神疾病治疗周期太漫长了。其实,一般情况下,治疗一个月就会有效果,最快1-2个星期即显效。所谓漫长,是指整个全周期。因为精神疾病有其特殊性,各类精神疾病都有反复波动的趋势,每次波动都会造成新的危害,给治疗造成负担和麻烦,应对这些现象的最好方法是规范化治疗,能够减少避免波动、复发,规范化治疗的时间有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急性一般是一个月左右,后两个期,不同疾病时间不同。很多患者认为长期就诊很麻烦,或者感觉自己已经恢复了,就半途而废。甚至停药后还得意,没有立即发病。盲目停药很可能导致病情反复,前功尽弃。”王绍礼说,依从性差,是精神疾病患者中一个常见的不良状态。
为了更好地推进规范化治疗,“我们现在强调‘治疗联盟’的概念,即医生、患者、患者家属三方形成合力抗击疾病,家属要起到监督治疗和心理支持的作用,这对病情恢复很重要。”郭小兵说。
王绍礼强调,健康要从心理健康做起,不要忽视了“看不见的健康”而影响整个人生。
(责编:权娟、许心怡)
平静的假期传来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10月6日,据春雨医生官方微信发布的讣告,正式确认了其创始人、CEO张锐今日凌晨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他的离去令人反思,我们在身体透支前是否早有预兆?
天气寒冷,很多女性朋友手脚冰凉的毛病又犯了。本期,给大家推荐一款由红豆、红糖和红枣一起煮成的三红暖身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精神疾病患病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