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发现左侧肺癌右锁骨淋巴结肿大还能活多久后,这几天活在深深的慌恐

原标题:连载1:为自己而活,肺腺癌近三年详记(手术篇)

原作者:51奇迹网 月季花

封面摘自原帖,月季花阿姨命名为:《水中魅影》

当我们把癌症当作恶魔时,是极度恐惧的;

当我们把癌症当慢性病时,是坦然面对的。

2015年1月5日始记,以此献给自己重生三岁!愿所有的病友及家庭在癌症面前精神顽强、心理镇定、方法得当,创造奇迹!

女儿告诉我有个奇迹网,我想发起人的本意是深切期盼每个患者都会出现康复的奇迹,热切期待每个遭受厄运袭击的家庭都会创造健康的奇迹!

其实每个奇迹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一定少不了那份爱和坚守。期间除了对症治疗,漫漫康复之路更离不开乐观开朗的性格、坚强果敢的毅力、适当适时的锻炼、 营养均衡的食品、规律有序的作息、合理健康的饮食。

奇迹不会从天而降,必定是人自己创造的,所以作为病友和家属:

不要抱有幻想但必须存有希望;

不要想入非非但必须拥有行动;

不要东施效颦但必须重视实际;

不要等待救世但必须努力自救;

不要急于求成但必须持之以恒;

奇迹的发生不靠天不靠地,关键靠我们自己。

回顾自己生病以来的心理历程和康复之路,心存十二分的感激:感谢癌症使我停下了忙碌的脚步,放下了难以割舍的亲情,丢下了日夜操劳的工作,放慢了生活的节奏,有机会尽情品味阳光空气哺育万物给人类带来的生机,回味亲情友情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体味与亲人们相处分分秒秒的幸福,更加珍惜虽不完美但能有尊严地活着的日日夜夜。

通过深刻反思,我领悟了许多以前没有机会醒悟的人生哲理,纠正了许多以前没有在意的生活陋习,享受了许多以前没有体味的亲情乐趣,审视了许多以前没放在心上与健康有关的问题,如:心理、性格、饮食、锻炼、作息等

从许许多多亲人的眷顾和帮助中,加深了对人生的感悟、亲情的感恩、朋友的感谢、生活的感激,更加重视运用医学知识、合理锻炼和科学饮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靠自身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抵御病魔的侵袭,从而维护自己和亲朋好友的身心健康 。

在女儿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将自己的求医历程和康复之路做一 回顾。

如果能使更多无助、迷茫、痛苦、失望的病友和家庭获得希望之光,给他们艰难的求医之路带来启迪,使病友的康复之路有所借鉴,让病友得到宽慰家属得到安慰,我和女儿会十分欣慰。

如果再能给阴云密布的家庭和病友带来一丝阳光和微笑,增强他们坦然面对疾病乐观生活的信心,那就谢天谢地谢谢您!我们双手合十,为您和自己祈福!

最后愿所有家庭成员都从自身做起,注重生活的点点滴滴,拥有健康的身体;愿所有病友都珍惜家人珍重自己,我们不求生命长短,但求活着的每一天都快乐而充实!

愿天下所有关心关注病癌患者和家庭的好人一生平安!

2015年1月5日,一次体检与肺癌不期而遇

2012年5月2日早上6点半,我和丈夫一起去卫校二附院体检,丈夫的关爱和陪护让我感到十分温暖,当所有检查顺利进行,最后一项胸透卡住了。

几个反复指令后,体检医生告诉我:“等一会儿,主任上班后再看一下。”

不会呀,我整天工作家庭顶梁柱,忙忙碌碌没闲空,身体棒啊!我心里嘀咕着,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疾病的降临,也根本不会去想医生有什么可怕的消息宣布。

当我又被重新透视后,被一个个头不高白白胖胖的主任告知做CT,口气不容置疑,很快CT片子被几个穿白大褂的挂在墙上指指点点,我凑上去,几个人不再言语,用肢体语言交流。

会有什么问题呢?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终于片子前剩下一位个子高高瘦瘦皮肤黑黑皱皱头发稀稀疏疏七十岁左右的老者,他没穿白大褂,被烟熏黄的手指间仍夹着一只香烟,一边抽烟一边盯着片子,在思索,不,在沉思!

那份凝神那份专注预示着将要发生什么。

我又凑上去问,“咋啦?”他不语,我反复问。

“是你的?”他冷冷地问。

“外边那个人的。”我怕他不说结果,指着外边说。

“哪有问题?”我急忙问

“肺!”他惜字如金回答。

“非常不好!”他将头摇得像拨浪鼓。“你出去,我要写报告!”他赶我出去。

肺炎?肺结核?我猜测着结果。

半个小时过去了,我又悄悄溜到老者身边。

“肺癌?”报告单上赫然写着。

“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我吃惊地问。

他思索片刻淡淡地说:“想排除的话,看看肺结核。”

他顿了一下,又幽幽地说“没可能。”“那用不用拿到大医院找人看看?”我脱口而出。

“拿到哪儿都是这个结果”他冷冷地回应。

2015年1月6日,遍访名医必须手术

我开车将惊魂未定的丈夫送到办公室,自己到办公室安排了工作请了假,没有告诉任何人,独自去市内中心医院等几所大医院,托熟人找关系访名医。

见到第一个看片子专家时,他刚忙完一个将手术的病人的事情,正在拾掇东西,熟人抽出片子轻轻呼唤:“主任,请帮忙看个片子。”

他头也不回,接过片子动作利索的挂在看片墙上。

然后看了片子报告说“蒋老师是我的老师,他看了六十年片子,结论是权威的。”

熟人听后脸色苍白,顿时泪流满面。

她不相信癌症会突然降临到整天忙家庭忙工作忙亲戚忙朋友看起来如此结实如此乐观如此生龙活虎的姐姐身上。

我马不停蹄地赶到全市最大医院,托人见到了据说最权威的看片专家,他仔仔细细地看了片子,犹犹豫豫不说话,我心中升起一丝希望之光,怯怯地问“主任,咋样?”

“病人呢?”他缓缓地问。

“在病房。”我想得到结果,撒了个谎。

“隔皮断货……。”他顿了顿,明显是绕着不愿说结论。

“没事,您直说您的看法吧!”我表明态度,紧追不放。

“前两天,帮忙看完一个熟人亲戚的片子,刚说结论就被家属揍了两拳”他心有余悸地道出了担心不肯说出结果的原因。

“那是极个别的,我感激还来不及哩,绝对不会。”我连忙说。

“那手术吧,不是好东西。”他仍然不愿说出肺癌俩字。

看来那个病人家属的不理智给他心理上造成多么重的阴影。医生只是说出了片子反映的结果,履行了他的职责,家属再接受不了也应该控制情绪,否则你伤害的不仅仅是医生,也是许许多多期待了解病情的病人。

三个看片专家已得出一个结论:手术。

那我就拜访外科名医吧。经一个在医院有很高声望已退二线的书记姐姐--- 我党校时的同学的引领我见到了她们医院最权威的外科主任。

主任个头不高,白白净净,客客气气,很慎重的边看片子边对书记讲解,从阴影的形状、边界、位置、大小等从专业角度娓娓道来。

书记姐姐边听边用眼睛的余光瞟着我说:“这是我同学。”

主任绝对没料想到这个片子上的姓名是站在他面前的我,继续运用在上海某医院进修一年学的知识和信息在一群医生围拢下指着片子对着我滔滔不绝。

“住院吧,我给你安排!”老同学果断截住了主任的讲解。

“手术越快越好!”主任不失时机地接着说。

做手术要去最权威的医院,在熟人的引荐下,我立在市中心医院外科办公室门口,经两个多小时苦苦等待,著名外科主任终于从手术室出来。

当我道出熟人的名字,这位个头高高,身材微微发福的中年专家伸手接过片子,看后张望了一下说“家属呢?”“没来”我怯怯地说。他又问了我与熟人的关系。

“你出去一下,我打个电话”,他边说边对旁边的医生说。

“主任真不容易,姐姐刚手术出院,表嫂也是这种病。”

一会儿我的熟人过来,与我打个招呼便匆匆进屋并关上了门。显然他们不想让我听到谈话的内容。

当门再次打开我被叫进去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张住院通知单,听到的是“周二手术时间太紧,周五第一台手术”。

看来他们已商量好手术的事,就等我这个活体出现。

就这样体检报告未出,一张报告单转移了我家庭和事业的中心:肺癌!马上手术!

经此一劫,我深深体会到:

此文章为51奇迹原创,特此声明!

}

    有人形容体检是“不查不放心,查了更担心”。近些年,肺部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的原因在于,过去肺部体检主要是拍X光片,但X片对于小于1厘米的结节有时难以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改做低剂量肺部CT,连2毫米以上的结节都能发现,所以检出率就高了。当看到体检报告上“发现肺部结节阴影,肿瘤不能除外,建议随访”的字样,估计没有谁不为之恐惧。

    首先需要了解的概念是,结节是指有病灶存在,不是指病灶性质。肺内结节是肺内发生的圆形或类圆形的异常病变组织,可能是疤痕、炎症、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由于结节比正常充气肺泡密度高,故在X线照射下,呈现阴影。通常,肺内直径小于3cm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称为结节,直径小于1cm称为小结节。肺内结节或小结节分为良性、恶性两种。常见的肺内结节或小结节包括球形肺炎、结核球、错构瘤良性、纤维增生等,癌前病变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恶性病变则有可能是原发性肺癌或肺内转移癌。

    据文献报道,在所有的肺内孤立结节病灶中,恶性肿瘤远少于良性病变。就年龄而言,小于35岁的人群出现肺内孤立结节为恶性肿瘤的可能只占1%~3%,40岁以上者良恶性的概率几乎各占50%,年龄愈大恶性肿瘤概率愈高,70岁患者恶性的概率可达70%。用胸片对大样本人群普查时,肺内孤立结节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仅占3%~6%,一般人群,一年一次的体检是很有必要的,但对高危人群来说体检更加重要。

    哪些人群属于肺癌筛查的高危人群呢?一般来说,年龄50岁以上并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1)吸烟≥20包/年,其中也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2)被动吸烟者;(3)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4)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如果体检中发现肺部结节或小结节,不要过度惊慌,但也不要太过忽视,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其它的检查手段,如胸部CT定期随访、纤维支气管镜、CT定位下穿刺、痰细胞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目前国际及国内对肺部孤立结节的处理已有共识,共识中把肺内结节按不同的大小、实性结节或亚实性结节均有详细的处理原则,目前国内专家一般推荐美国的Fleischnerzhi指南。指南推荐≤4mm的实性结节及≤5mm亚实性肺结节不做CT随诊,对这一处理原则尚有不同意见,肺内恶性病变均是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所以对于≤5mm的结节病变从慎重的角度出发仍然需一年后体检一次。其余大小结节均采取3至6个月甚至1年复查,连续复查2-3年。如发现肺小结节2年无变化,则可大致认为为良性结节。如果结节有变化则根据变化情况做出判断并决定下一步处理意见。对于大于1cm的结节应当尽量通过多种方法确定结节的良恶性。

    过去的健康体检基本上为X线胸片,大于1cm结节病灶容易被发现,小于1cm的病灶因影响因素较多极易漏诊。另外约43%的肺部面积与心脏、纵隔、横膈等组织重叠,使一些肺内病灶难以发现。即使胸片发现肺内有病灶,相当一部分病变的性质也难以确定,需要进一步做CT检查。所以胸片在体检中只能作为病变的初步筛查手段。

    CT在肺内病变中的诊断优势非常明显,CT通过显示组织薄层横断面及三维结构图像进行诊查,有效避免了肺与心脏、纵隔、横膈等组织的重叠,能发现肺尖、脊柱旁、靠近胸膜、心脏后方、纵隔、横膈等部位胸片难以发现的病灶。CT还有较高密度分辨率,能发现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灶。对发现肺内病灶及早期诊断定性,CT明显优于胸片。近些年,普通人群健康体检中,包含胸部CT检查,特别是近年来专家们推荐的低剂量CT筛查的比例大幅度提高。这成为肺部结节发现率明显上升的重要原因。低剂量CT筛查所产生的射线剂量很低,对人体的影响已经明显降低,对高危人群来说是体检的首选方法。但对孕妇来说仍然是一个禁忌症。对年龄小于40岁以下人群仍然推荐胸片体检,简单快捷。(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防痨杂志》编委,北京市职业病鉴定专家,医学影像质量研究委员会常委,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感染影像学分会常委,首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分会委员,中国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委员会影像学组委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癌右锁骨淋巴结肿大还能活多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