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哪位抑郁症能看懂的图片这图片上医生开的药名是什么?求解。

咨询标题:吃抑郁症和精分的药同时吃,到底是抑郁症还是精分?...

男孩24岁,从小到大精神和智力正常,09年上了名牌大学,2010年下半年怀疑自已有抑郁症,去当地看过精神科的医生,否定抑郁症的说法,2011年初,出现不爱说话,失眠,头痛,注意力不能集中,成绩下降,2011年三月份再去湖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吃药(金博瑞)和补肾之类的中成药,在校其间吃药10个月后病情有好停药,不过其中几年抑郁和焦虑的状况一直存在。直到2013年底大学毕业后所有症状消失,2014年上半年参加工作,上半年状态正常,2014年6月份网聊一个女生,后来感觉不适主动提出分手,后又纠缠于自责之中,2014年9月份开始,与人交流不敢看别人眼睛,对别人说话反应能力特慢,思维局限性,易燥易怒,心情特压抑,生活自理能力也下降,也总是会去予感一些未发生的事(与工作和生活有关的),特别敏感,在单位人际关系特紧张,诉说内心得不到安宁,说话声音小没中气,2015年初去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测试,重度焦虑,中度抑郁,吃了三个月的米氮平片没效果,后来去武汉精神卫生中心测试,抑郁障碍为97%,精神障碍为2.3%医生的诊断最初是抑郁症后来又说精分,现在又说是抑郁症,孩子有自知力,肯去看病,没有幻听幻觉,但许多症状与精神分裂症前驱期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请问大夫主任您能给个诊断吗?现在吃抗抑郁和精神的二种药同时吃,孩子现在的焦虑和抑郁明显有好转,但言语变得比原来更少了。很少主动说话,其本上是问一句答一句,人有时经常发呆。
现在的症状就是白天精神差,晚上睡前精神好些,白天脑子爱发蒙.如果晚上半夜醒来那会脑子最清醒就会去思考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晴天的情绪比阴天和雨天好些。孩子自知力一直正常,也愿意去看医生,能与医生正常交流。

孩子看病前诉说与同事关系紧张,说不上话;可当初与父母说得多,多半是分析和反省自我,现在与父母的话也越来越少,问孩子现在不爱说话的原因是觉得没有交流的欲望,多半是问一句答一句之类的,很少主动。孩子当初去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挂的精神科,当初医生一听他很流利地诉说发病的过程和症状,就叫我们去挂心理咨询科,心理咨询科的医生让他做测试,诊断为重度焦虑,中度抑郁。后来去武汉精神卫生中心,当时孩子也是诉说发病的过程和症状,医生打断了他的话,问他有没有觉得别人在怀疑他,有没有觉得心里想的问题别人会知道,有没有敌视心理,孩子说有时有,后来医生初步诊断为精分,接着再让他去做测试,抑郁障碍为95%,精神障碍为2.7%%,又说估计还是个抑郁症(看病前在网上电话咨询过医生开始也说是抑郁症),让我困或的是抑郁症怎么吃精分的药,医生说抗精神病药对于伴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症是必须的。即使没有精神病性症状,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也有增效作用。(现在维思通是早晚各1mg,奥氮平片晚10mg)孩子已经吃了二个月的药,抑郁和焦虑有好转,但比看病前疲劳,嗜睡,不爱说话的现象加重,人显得呆板,不知道是不是用了抗精分的药的原因所致. 网上一些精神科医生的文章说许多抑郁症患者误诊为精分,结果越治病情越重,至今孩子的病没有一个确切的诊断,做父母的担心,因为孩子现在看病的这个医院是武汉市精神病的专科医院,在医生的眼中是不是去的病人都有精分的可能性,如果不是精分,吃精分的药是不是会加重孩子的病情,现在孩子的抑郁和焦虑的确有好转,注意力也比原来要集中些,不管抑郁或精分,我们都能接受孩子的病情,就怕误诊吃错药害了孩子. 请求大夫在百忙之中给个意见,在此跪谢!

武汉精神卫生中心 普通精神料
湖北省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湖北小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药物名称:怡诺思,维思通,奥氮平片,解郁丸,安坦
服用说明:怡诺思从75mg调至现在每天早上225mg,维思通从最初的1mg增加到2mg,服用1个月后,降到1mg早晚各一片,然后增加奥氮平片从半片一个星期后增到晚上10mg一片,药量是已经有二个月,人没劲,嗜睡重,便秘现象重。

}

  “轻度的抑郁情绪,可通过情绪调节来缓解,但如果抑郁症严重到影响生活了,就必须通过药物治疗。”杭州市七医院院长张永华说,目前,抑郁症患者占总体人群的5%至6%,许多人惧怕服药或擅自停药,结果导致疾病越来越重,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目前已知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都伴随着大脑功能的改变,但究竟有哪些改变,医学上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患上抑郁症打算轻生

  昨天,40岁的王先生,在姐姐的陪同下来到市七医院复诊。他自称前两年在医院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吃过药,还去过各种心理咨询机构参加培训,但怎么也好不起来。

  “我的孩子已经上初中了,我一点也不爱我的妻子。我知道自己的情况,也在服用心理医生开的药,但吃过几个月,还是解决不了自己胡思乱想的问题,遇到什么事情就很焦虑。”王先生抱怨,自己现在根本无法工作,也没有朋友。“我现在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感觉已经被这个世界抛弃了,还经常莫名其妙地紧张,身边没有人能理解我。”

  心理医生通过交流得知,王先生在幼年时,父亲管教非常严厉,造成了他害怕与陌生人接触,在重大问题上不敢做决定的性格。因为身患抑郁多年没有好转,他经常会产生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前两天,王先生打算轻生,幸好被姐姐及时发现,这才强制带来医院。

  重度患者必须服药治疗

  “抑郁症占正常人群的5%到6%,越是文化程度高,从小认真、好强、感性的人,就越容易得,比如作家、诗人等。”张永华院长说,市七医院每年出院病人有13000个,其中抑郁症患者就占了一两千。许多病人不愿服药,有的认为任何药物都无法拯救自己,有的对药物的副作用过于敏感。

  “我经常碰到一些重度抑郁症患者,在医院的时候,会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一旦出院回家,认为自己的情况好转了,就擅自停药,导致症状时好时坏。”张永华说,一般轻度抑郁的患者,可以通过情绪调节来解决,但重度抑郁症患者,病情已经影响生活了,就必须进行药物治疗,可惜这个比例,在国内还不到20%。

  得了抑郁症的患者,许多人思维还很有逻辑性,反应灵敏且智商高,这样的表现往往让病人自己和家人意识不到这是种病,这其实是个误区。一般在就诊后,医生会判断病人是出现了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病症,如果达到了疾病的程度,仅仅靠自我排解根本解决不了。一般需要中长期的持续治疗,服药数月甚至终身。

  抑郁与家庭和社会环境有关

  一般患上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人,大脑功能结构或多或少会有所改变,但到底哪里有改变,目前医学上还存有争议。

  “我碰到一些病人,因为家里的直系亲属有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疾病,自己整日非常焦虑,害怕因为遗传而发病,影响自己的交友和婚恋。”张永华说,其实,遗传只是其中一个因素,究竟这类疾病与哪几个基因有关,目前还不清楚,但家庭和环境的影响不可估量。“因为家庭中有这样的病人,往往会遭受亲人和社会的歧视,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会增加正常人的发病概率。”

  张永华院长说,哪怕我们身边的人出现了抑郁症状,我们也不应该抱着歧视的态度疏远对方。更不应该抱着说服患者的心态,去教育对方。“你不该这样想”、“为什么不振作一点”、“你怎么这么软弱没用”,常说这类话,反而会刺激出现抑郁情绪的人。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建议他们去医院就诊,减轻他们就医的心理障碍,站在对方的角度调整谈话方式,鼓励他们坚持治疗。对于抑郁症患者,可以说一些鼓励的话语,比如“我能做什么让你舒服一些”、“我一直陪在你身边”等。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绍兴县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抑郁症能看懂的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