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湿气重,脾胃虚湿气重怎么调理,科爱的坐灸仪能有效吗?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身体有了小毛病,去看中医,在诊断时总是会听到医生提及“精血不足”四个字。那么,什么是精血不足呢?精血不足是中医名词,中医有“精血同源”的说法,精能生血,血能化精。而肾藏精,肝藏血,因此精血不足其实是肝肾两虚的表现。一般地,大家会认为精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跟年轻人关系不大。事实上,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精血不足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有些甚至还不到30岁。男人精血不足则虚,女人精血不足则衰。因此,无论男女,都必须对精血不足引起重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精血不足要如何解决?01精血不足的常见病症1、失眠心藏神,主宰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只有心神安宁,才能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精血不足,会引起心神不宁,导致失眠。前面说了,精血不足其实就是肝肾两虚,即肾精不足和肝血不足:肾精不足,会引起心肾不交型失眠:人体五脏运转,心为火在上,肾为水在下,心肾相交才能水火相济,人体才能处于阴阳调和的平衡状态。肾精不足则肾水不升、心火独大,致使水亏于下、火炎于上,心肾无以相交以致心神失养,导致失眠。肝血不足,会引起心肝失养型失眠:肝=50%肝阳+50%肝血(阴),肝血不足(肝血<50%)则肝阳上亢,火热为虐,内扰心神,神动不安,故而失眠。2、腰膝酸软肾主骨,肾能接受五脏六腑所传之精封而藏之,充实于骨,濡养于骨,对骨的生长发育、维持骨的成分及结构正常具有重要作用,是人体骨代谢的内环境。肾精不足就会出现腰膝酸软等症状,孩子肾精不足会影响身高发育,老年人易骨折也是因为肾精不足导致的筋骨衰弱。3、耳鸣眼花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精血不足的人往往伴有耳鸣、听力减退、眼花、干涩、视物模糊等症状,而精血充足的人自然耳聪目明。4、记忆力减退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髓”包括骨髓、脊髓、脑髓,肾精不足,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健忘,孩子肾精不足,还会影响脑部发育。5、脱发、白头肾藏精,其华在发,肾精充足,头发才能浓密、光亮、柔润。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肝血充足,毛发才能得到血液的滋养。此外,肝主疏泄,一旦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毛发营养供应受阻,出现脱发、白发等症状。6、月经不调等妇科病任脉为“阴脉之海”,主胞胎(子宫和卵巢),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掌管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任冲二脉起于胞中,胞脉系于肾,肾精充足则任冲通盛,月经正常,反之就会月经不调。此外,肝为血府主疏泄,肝血不足、肝失疏泄,也会导致月经不调。女性精血不足还会出现乳房下垂,乳腺增生,胀痛,卵巢早衰闭经、肿瘤癌症等。02精血不足,男虚女衰!由精血不足所致的肝肾两虚是导致男虚女衰的主要因素。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因此要滋水涵木(肝属木、肾属水),肝肾同补。同时,针对两性差异,男女补充精血各有侧重:男人精血不足,重在补肾左肾为阳,司六腑之功能,右肾为阴,辖五脏之运行,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滋润、濡养、激发等作用。肾精之于男人好比灯油,生命力好比火焰,灯油(肾精)充足则亮(生命力旺盛),灯油(肾精)不足则暗(生命力低下)。注:酉时(17点-19点)肾经最旺,此时补肾效果更好。女人精血不足,重在养肝历代医家皆认为“女子以血为本”,肝主藏血,主疏泄,一旦肝血不足、肝失疏泄,就会导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人就容易衰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注:丑时(1点-3点)肝经最旺, “卧则血归于肝”,此时应进入深睡眠状态,这是对肝最好的关怀。03艾灸,补肾养肝的最好方法补 肾艾草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艾灸能使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进而通达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循环全身。养 肝《神灸经纶》中记载:取艾之辛香,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可见,艾灸的拿手好戏就是行气活血。肝主藏血,主疏泄,艾灸可保气机调畅、营卫和谐,起到行气活血的作用,解决肝血不足、肝失疏泄的问题。补肾养肝重要穴位肝俞穴功效:补肝阴,散肝热,疏肝理气,养肝柔肝,益肝明目,行气止痛。主治:黄疸、胸胁长痛、目疾、癫狂痫、脊背痛。配穴:配太冲穴,主治胁肋疼痛;配肾俞穴、太溪穴,主治健忘、失眠。肾俞穴功效:养护先天之本,激发先天潜能,充沛人体精力。配穴:配翳风穴、耳门穴,可治疗耳鸣、耳聋;配太溪穴、三阴交穴,可治疗月经不调。章门穴功效: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主治:(此穴为脏会穴,统治五脏疾病)腹痛、腹胀、泄泻、胁痛、痞块;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炎泄泻、肝炎黄疸、肝脾肿大、小儿疳积等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胸胁痛、腹膜炎、烦热气短、胸闷肢倦、腰脊酸痛等其他疾病。配穴:配内关穴、阳陵泉穴,疏肝理气,主治胸胁痛。神阙穴功效:温阳益气、补肾健脾。配穴:配长强穴、气海穴,升阳举陷,治脱肛;配关元穴,益阴敛阳、回阳固脱,治疗中风脱症。气海穴功效:壮阳固脱、培补元气、回阳益阴、调和营卫、延年益寿、抗衰防疾。主治:凡身体衰弱、阴阳两虚、营卫不调、下元虚惫、陈寒痼冷、体弱羸瘦、四肢逆冷、脾胃虚弱、精血亏损、五劳七伤、诸般虚损等。配穴:配三阴交穴治白浊、遗精;配关元穴、膏肓穴、足三里穴,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关元穴功效:温肾健脾、补益固脱、散寒止痛、调经养血、保健延年。配穴:女子配三阴交穴,男子配足三里穴,补精血效果更佳。(全文结束 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艾匠其他文章
长寿菜、大补菜、降脂菜,一定要多吃!
草木萌发,与之相对,人体的气血活动也开始加强,筋脉开始运转,精神活动也变得活跃。中医认为,初春当以保护阳气,养肝护阳为主。给大家推荐三种菜,一种长寿菜、一种大...
急性睾丸炎的艾灸方法
睾丸炎是男科常见疾病,临床上主要分为急性化脓性睾丸炎和腮腺炎性睾丸炎两种,其中以急性化脓性睾丸炎最为多见。引起睾丸炎的原因很多,譬如感染、外伤、肿瘤都可以引起。——急性睾丸炎...
跟我一起学艾灸
本视频里,刘全军讲解了艾灸调理疾病的神奇功效,想要了解的灸友不要错过了~请在WiFi下观看艾有参之功,参无艾朴实之德附文:艾灸,算是一门历史很悠久的传承,属于黄老之术中比较精华的一...
春季吃豆胜吃肉!健脑、护心、防痴呆,错过只能等明年
春天到来,随着温度的回升,菜市场的蔬菜种类也逐渐丰富起来。春天的各种蔬菜,是我们不能轻易错过的,因为它们鲜嫩而美味。尤其是各种豆类,新鲜上市、有...
跟我一起学艾灸
本视频里,刘全军讲解了根据肚脐的形状来判断疾病的各种知识点,想要了解的灸友不要错过了~请在WiFi下观看附文:低头看看肚脐,如果出现这种特征,说明你的身体超健康!肚脐在我们没出生之...
艾灸治疗前列腺炎,三个穴位搞定
这几天在医院,年轻人来的多,一看他们的岁数,大不超过三十,小不过二十一二岁。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一点,就是双关尺脉实,郁,寸脉不足。那天上午十一点多,我正准备下班回...
体内上火了,别轻易服药,吃它就可以!
便秘、喉咙痛、流鼻血、口腔溃疡……针对这一大堆上火症状,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不一定是服药哦,大家都知道吃药三分毒,哪怕是服用中药,那些苦寒祛火的中药可是很毒很伤身...
看了此文,所有人都开始艾灸了
一艾灸是一种很绿色的养生方法,而且也很安全,温暖的艾灸更是能发挥强大的活血、暖身的作用,调整全身的气血经络。何谓灸疗灸疗,就是用燃烧的艾草在人体的穴位上熨、灼,使热量...
跟我一起学艾灸
本视频里,刘全军讲解了艾灸耳尖和神阙的神奇作用,想要了解的灸友不要错过了~请在WiFi下观看附文:听说神阙穴不能久灸?曾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是神阙穴要慎灸,不能久灸。相信也有灸友听过...
艾灸是天然降压药、止痛药、安眠药、感冒药,使用说明在这里,用过的都说好!
导读:是药三分毒。过度滥用药物,不仅对身体脏腑器官造成损伤,而且很可能产生耐药性。其实我们的中医艾灸是最好的天然“药片”,...
All rights reserved.推荐视频课程
24人感兴趣
26人感兴趣
35人感兴趣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flash地址:支持爱奇艺、优酷、土豆、搜狐、腾讯、乐视网站视频。获取方式:分享视频按键处复制Flash地址,粘贴过来即可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贴|
你还可以添加5张
点击此处输入最多240字的文字内容 (^.^)
请选择上传图片方式 支持JPG、PNG、GIF格式图片,文件需小于10M。
网络图片:
字体颜色:
将联系方式更新保存到个人资料
您确认要删除该用户的所有话题吗?,定期反馈。
现在很少艾灸胃部了,因为是舒服的。
前段时间出差两个周,大吃大喝地,胃都经受住了挑战。
我感叹,看来我的胃她终于好啦!
不能碰凉的东西,我很注意这一点儿。
保证穿衣服的时候胃部的暖和。
体重长了20斤,现在气色前所未有的好,
我很满意了。
感恩艾灸。
我也是脾胃虚寒,也像你说的胃是冰的问题严重,已经灸了四个月,看你的反馈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感恩
本帖最后由 xmjune 于
09:44 编辑
您的帖子及每个发言我都经常翻看,很羡慕您取得这么好的效果。
我想跟您讨教:我今年五月艾灸以来都好好的,身体有好转的趋势,也长胖了不少,最近也没有什么意外情况,都是照着之前的样子灸,但比较容易累,头昏沉,没啥力气,胃口也反复到以前那样不怎么吃的下有点恶心很多嗳气的症状,不知道是不是出现了偏差?
我一个月会坚持灸25天左右,每天一个小时多一点,晚上9点左右到10点出头,基本是上中皖、神阙、关元、足三里,您能帮我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吗?我现在比较迷茫不知道是要继续灸或者加强灸或者休息?能否请您结合自身的经历及经验给我一个建议?
xmjune 发表于
您的帖子及每个发言我都经常翻看,很羡慕您取得这么好的效果。
我想跟您讨教:我今年五月艾灸以来都好好的 ...
你说的身体比较累 头昏沉 没力气 我也常常出现 很抱歉哈 我真的给不了你建议 身体太复杂了 每个人的情况差异特别大 我就我自己都需要摸索很久 我唯一的建议就是每日记录 自己调整 就像做实验一样 别人帮不了你 特别是综合性的问题
zhouchunyan 发表于
你说的身体比较累 头昏沉 没力气 我也常常出现 很抱歉哈 我真的给不了你建议 身体太复杂了 每个人的情况 ...
谢谢您的回复
您能把自身的经历如此清晰整理出来已经是非常棒了
每个个体都不一样
没有标准答案
真是靠自己去体会感受调整
再次感谢。
,定期反馈,好久好久胃都没有不舒服了,我很注意,绝对不吃凉的东西。2016年5月,胃是凉凉的硬硬的,还是艾灸小哥发现的,我不自知。正常的胃部应该是软软的暖暖的。以前按揉的时候发现胃部有较大的可活动包块,现在已经没有了,觉得好开心呀。体重增加,饮食正常,我开心极了。现在只是偶尔艾灸完其他地方的时候,再艾灸一下胃部,正常保健用的。
发表回应...
最新话题...
发表于: 10:05
发表于: 17:06
发表于: 17:23
发表于: 07:16
发表于: 11:55
最新话题...
发表于: 16:23
发表于: 15:23
发表于: 15:56
发表于: 17:32
发表于: 15:09
发表于: 15:37
发表于: 17:28
发表于: 18:48
发表于: 17:22
发表于: 08:25
最新话题...
发表于: 17:06
发表于: 15:11
发表于: 09:02
发表于: 18:18
发表于: 13:19
发表于: 22:47
发表于: 14:33
发表于: 11:01
发表于: 08:55
发表于: 13:29
Copyright&
51y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03号
Powered by:体内湿气重的5大特征 艾灸教你祛湿
体内湿气重的5大特征 艾灸教你祛湿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现在,经常能听说“南方的冬天湿气重,冷在骨子里。北方的冬天虽然温度低,但是很干燥。”
其实,在1800多年前,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就在《伤寒论》中记载“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形象的说,就是发烧的时候感觉冷的哆嗦。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
此外,现在发病率很高的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那么,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呢?
感觉疲劳,头昏,打不起精神来,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小腿发酸、发沉。
清晨方便后,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一箱水还冲不净;平时用手纸一两张纸就够了,突然有一天用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这就说明身体有湿邪了。体内湿气重,便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
洗漱的时候观察舌头,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点。
湿气重的人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这个就是虚胖。同时会有下肢水肿、腿肚发沉的问题。
祛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艾灸了,中医认为,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等作用,特别适合春季养生,经常艾灸相应的穴位,可祛除体内湿邪,更能起到预防各种疾病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而湿邪通常有两种,一是外湿,一是内湿。总之无论哪种湿邪,都会使人出现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等消化功能减退症状,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发困、不想饮水等一系列“湿浊内盛”症状。
那么,祛湿应该灸哪些穴位呢?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20~30分钟。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或用艾灸仪灸30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或用艾灸仪灸30分钟。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20~30分钟。
当体内有湿气时,不妨试试艾灸疗法,你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推荐大家使用初阳艾灸仪,无烟、防火、防烫伤,艾饼采用高纯度黄金艾绒,让您灸的更放心!推荐艾灸论文题目阅读
热门艾灸脾胃气虚论文参考资料阅读
同类论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脾胃虚寒湿气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