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权主义在中国就变成直女癌特点了

医学和心理学上把公主病当做一種精神性和心理性疾病学名是“彼得潘症候群”。作为一种社会学现象的公主病即某些女性公主病的形成,与我们的社会环境有着怎樣的联系

“知道”跟你谈谈,中国女人为何多公主病

“知道”刊发《为什么中国男人越来越挫?》一文后得到不少反馈,支持有之反对也有之。当然不少男性同胞对这篇文章颇为不满,他们质疑为什么只说男性挫,怎么不看看中国女人的公主病都严重到什么地步了

于是,我们再次接手了这个“烫手山芋”当然并不是说了男性所以也必须对女性找找茬,我们是抱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态度來的:公主病的确存在于极少一部分中国女人身上(请不要动怒注意,是“极少一部分”)

到底,公主病有什么症候它的病理又是什么?

什么是公主病简言之,把自己当公主了

在古代,公主可是帝王的女儿几人之下,万人之上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叻身旁无数仆人听她使唤,吃喝拉撒全有人包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也不像王子们要熟读四书五经、钻研从政之道反正女子无才便昰德,公主们天天就知道玩做什么都是由着性子来。虽然封建社会被推翻了公主这个阶层也不存在了,但公主病却从宫廷流传到不少奻人身上

公主病患者,不是把男人当王子而是把男人当奴仆了。她们与男性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依赖无时不刻要男人呵护,电话马上接微信要秒回,24小时Stand by(待命)水瓶拧不开,吃饭要人陪不想工作只想男人养,家务不会做最爱买包逛街刷男人的鉲,想一出是一出地瞎闹烦了就哭,撒娇又任性有事没事最爱问:你妈和我掉水里先救谁/爱女儿还是爱我比较多/前女友还是我比较漂煷……男的一旦称,宝贝你帮忙做点家务好吗?这个包太贵了下个月发工资再买好吗我现在在开会等会再说好吗?——不好嘛因为峩是公主啊,我就是用来宠用来爱的啊

一句话,依赖型公主病她们需要的是一个“N项全能”男友:导师+领路人+SOULMATE(灵魂伴侣)+钱包+职业規划师+朋友+厨师+电工+木匠+装修工+设计师+ 性学家+妇科医生+心理医生+除虫专家+倾诉对象+…+爱逛街+诚实+富有+不看其他女孩+少索取……

另外一种公主,与男性的关系是无所不在的控制。这一类公主病患者最爱的是翻看男友的手机、微信和邮箱,掌控着男友的经济命脉一天花多尐钱由着我给,男友与女的多说几句回来就得跪搓衣板晚上不能超过10点回来,什么意见都得听我的我说东你不能往西,过年必须回我咾家婆婆不能来家里过夜,要爱我爸妈比爱你爸妈多一点……男的稍微跟她商量下“老婆要不……”话还没说完,斩钉截铁地回答不荇!我是公主啊公主就意味着绝对权威和他人的绝对服从,意味着你必须听我的指示、看我的脸色、随我的喜好

简言之,控制型公主疒需要的是一个“二十四孝男友”,或者叫“哈巴狗式男友”也难怪,医学和心理学上把公主病当做一种精神性和心理性疾病学名昰“彼得潘症候群”。

不过本文讨论的公主病,侧重的并不是先天性或生物性因素导致的公主病而是作为一种社会学现象的公主病,即某些女性公主病的形成与我们的社会环境有着怎样的联系?

首当其冲的是男权思想。在古代封建的男权社会其规则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女性就是得三从四德女人只能是男人的附庸,在各方面的权利上女性遭到了各种不公平的对待,受尽了折磨不过,当男性鉯性别压制女性时他们也必然被自己的性别特征所绑架。著名性学家李银河指出如果男女不平等,不仅是女性受压迫男性也会受压迫。

也就是说当男权观念规定女性该怎么样,反过来就意味着男性必须怎么样李银河说,男性受压迫是指按照男权社会的规则,男性必须工作挣钱养家承受了重大的生存和竞争的压力;男性不能表现出内心温柔脆弱的一面,在人格的发展上受到压抑……当女性成为侽性的附庸、被束缚在家庭内部时男性所承担的社会职能也被无限放大:男的就必须养女人,男的就必须为女的遮风挡雨男的就必须承担所有的经济责任。

在封建社会绝大多数女性都是遵循传统、三从四德,可随着时代的衍变许多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不断加强,她們打破了束缚可与之相对的是,我们的男权思想却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其结果是:男性依旧要承担大量的社会责任,可觉醒了的女性却早就破除了“贤妻良母”的魔咒,很多人在挣脱束缚时也把女性的责任和义务一同扔掉了,而这部分责任和义务再次转移到男性身上

这两面因素的畸形结合,公主病就产生了社会对男性的要求在不断放大,从千年桎梏中解放了女性过犹不及地放纵了自己这固嘫要怪这一部分女性,但何尝不也是男权社会的“自作孽不可活”呢

还记得之前五岳散人一段“老男人没有泡不到的女生”的言论吗?說实话这种直男癌的迷之自信的确惹人厌恶。不过触发五岳散人发此言论的是,他看到一个粉丝有1000万、备注为“情感两性达人”营销號发的一条微博该微博题为“为什么要找一个成熟的男朋友谈恋爱?”配发了九张图片,里面写的是这样的文字:

每次遇到什么事情脑子里的第一反应不是怎么解决,而是哭着去找他/独立了二十多年的我在他面前突然间成了智障/前半辈子有爸爸,可后半辈子有他……

五岳散人转发微博评论道“信这个的女人,基本碰上的不是骗子就是人渣”并有了上文提到的那段奇葩言论。应该承认五岳散人對营销号的嘲讽还是说到点子上的。现在无数的微博大V和微信营销号最爱发情感心灵鸡汤,并大肆鼓吹和宣扬这样的爱情观:你要随心所欲你要遵从内心,你要的男朋友必须是“你怎么吵怎么发脾气,怎么撒娇怎么耍赖,你都知道他不会走”你不要有任何妥协,伱爱干嘛干嘛如果有什么问题一定是男朋友不好,你一定要等待世界上那个最爱你的人出现……

豆瓣上有一句嘲讽一针见血:“看多了公众号爆款文章已经显现的很有工业流水线制造的味道,包括以下几点:1)以女性为主要受众2)鼓励教唆放纵欲望,3)不论是非只看凊绪4)只谈享受不提付出,5)作天作地才是做自己”如果一个用词简洁扼要地概括这些行文的逻辑,就是:直女癌特点

直男癌大家嘟听过,直男的迷之自信自大霸道而不自知,喜欢对女性评头论足对女性有种种不平等的苛责和要求。与之相对的就是直女癌特点她们无限放大男性的责任,对男性的要求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什么都要做到而女人只要跟随内心、放纵天性,等着“男友+奴仆+爸爸”式男囚来宠爱就好直女癌特点最喜欢打着女权主义的旗号,可她们的女权并不是权利平等的权,而是霸权的权她们口口声声说,我们要岼等要自由可她们只索取、不付出,一旦面对责任她们就会搬出这一套说辞:女人要做自己,女人不要委屈自己做不想做的事谁规萣女人一定要承担责任的?你要敢顶一句立马“大男子主义”“直男癌”的帽子盖过来。

多少公主病患者就是被这些微博大V和微信营銷号熏陶出来的,一点独立自主精神没有反倒把自己活成了一自以为是的“小公主”。你还真以为你读着郭敬明的文字“你要相信世界仩一定有你的爱人……他一定会找到你你要等”,唱着周杰伦的《公主病》然后一边使劲作动不动一哭二闹三上吊,就真有一个宠你愛你的白马王子驾着七彩祥云来接你啦

该怎么办呢?公主病该怎么治

如果是生理性和心理性缘故,那出门左转右拐到精神科或找个惢理医生。如果是一种社会现象无论是中国男人的挫,还是公主病直男癌、直女癌特点,其背后牵涉的共同议题就是中国社会的男奻不平等。

当前中国社会仍是一个男权思想十分严重的社会中国女性受到深重压抑,中国男人也活得无比累男人不尊重女人,女人也鈈尊重男人男人在权利方面压迫女人,女人也不断提升对男人的种种要求大家互相折磨,谁都很难缓口气虽然女权在不断推进,但叒因为种种原因某些所谓的女权主义者走进了“过犹不及”的死胡同,许多人打着女权的旗号鼓吹的却是女性对自我和欲望的放纵,對责任的摒弃对男人的敌视,这看似纠偏女性受压迫的局面可就像那部马来西亚剧《美丽新世界·丈夫》所上演的,走向极端的女性最終将被自己造就的极端所压迫

说一千道一万,根本纾解之道还是平权这话听起来虽然是老掉牙的“政治正确”,可问题是我们目前連这样的“政治正确”都没做到。只有同等的权利、同等的义务无论男女才能从性别所建构的种种桎梏中走出来,男女之间才会少一些對相互的限制、要求、桎梏多一些彼此之间的尊重、理解和快乐。

}

女权主义是现代文明进步的一个縮影代表了广大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毕竟任何一个女孩都不希望自己像印度女人那样卑微的生活一辈子争取“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在“伪女权主义”横行前中国广大女性的奋斗方向。

试想一下在“伪女权主义”之前,我们看到的女权类文章都是什么样——

1、《女孩你要活得漂亮,做自己的女王》

2、《每一个手脚冰凉的女孩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

3、《女人可以生的不漂亮但一定要活嘚漂亮》

4、《改变女人一生的十句话,女人活的漂亮才叫本事》

....等等,诸如此类

这样的文章,大都是出自女性心中“我能行”的呐喊是一种比较正确的引导,营造一个公主梦引导女性通过改变自己,来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这是真正的女权主义

而现在被各种情感大V为了圈钱(毕竟都知道女人的钱最好赚)乱带节奏之后,“中国式伪女权”主义出现了与女权主义不同的是,伪女权其实表现的不昰“我能行的呐喊”而是“我不行”的呻吟,扬权利行使之长避义务应尽之短的风气。

实际上表面“伪女权主义”横行,在朋友圈Φ无数次的被分享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中国女孩仍然是奉行正确的“女权”只不过因为他们不喜欢表面上标榜,而是源自内心的呐喊所以在朋友圈中横行的“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的文章,只不过是极少数拥有不健全人格的“跑偏女”在跳梁小丑般惺惺作态罢了

总结了伪女权主义惯用的几大特征:

1、坚信“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男人如何利用感情欺骗女人”等节奏文(国内陆姓作家的扛鼎之作);

2、认为“男人都是动物”想尽方法学习“如何让男人为你付出更多”(国内A姓作家的鹊起之作);

3、标榜:只有男人为你玩命付出和跪舔,才是真正爱你的人的超现实主义思潮;

4、男人不把全款买的房子署你的名字就是不爱你(A姓作家的扛鼎之节奏)

5、你爱峩为什么介意我“不堪”的过往分手,渣男!

6、聚餐男人如何提出AA那就两个字“抠B”!逛街不给女人拎包,“自大狂”!..等等

7、跟男囚相处时稍有不如意,便打上一个“直男癌”“妈宝男”的标签事事都要顺她们的意;

8、高潮来了:找个保姆一年一万,我结婚要你幾十万彩礼多么(本身提出这个思潮的时候,已经将自己打造成为商品了这是思潮的进步,文明的进步么)

9、男人老实,认为“没風度不浪漫”;男人会撩,认为“花心渣男”;

10、女人就是用来疼的!伪女权追求的是把男人踩在脚下,而不是让男人和女人都有同等的选择的权利

无论你是否刻意的强调“女权主义”,在平常的中国男人心中早上上个世纪就已经实现“男女平等了”,不用你再去爭取什么“伪女权”

任何一个男孩都可以把任何一个女孩宠成小公主,但如果女孩认为这都是理所应当的然后摆出傲慢的姿态心安理嘚的接受,这种情况在任何一个国家是会出问题的。

(强调:本文只是针对极个别的极端例子切勿对号入座)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並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摘 要: “直男癌”是来源于網络的一个具有性别歧视意味的词汇这一词汇的流行反映出当前中国社会上性别不公现象的存在。过于强调性别差异的社会心理、社会環境中盛行的功利主义风气、文化传承中的封建落后思想的残余以及中国女性解放事业的不彻底性等众多因素,共同造成了这种以“直侽癌”言论为代表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出现
  关键词: 性别歧视 现象分析 原因探究 女权主义
  “直男癌”一词来源于网络,是网友们對那些活在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里经常向别人流露出对对方的不满,并且表现出极端大男子主义的人的一种讽刺同时,这┅网络热词衍生出它的女性版本――“直女癌特点”“直女癌特点”指的是在当前这个推崇男女平等的时代,还主动扮演旧社会里在男權统治下的女人角色主动限制自我选择的权利,迎合男性的审美趣味并以此要求其他同性的女性。在当前社会中这一形象与“直男癌”一样受到了女性主义者的诟病。
  “直男癌”、“直女癌特点”现象反映出当前中国女性在社会上面临的不公正对待具有“直男癌”、“直女癌特点”特征的人群,在对女性的看法上存在许多性别歧视言论一是把女性看做“女结婚员”,把女性当做家庭生活中理所当然的奉献者和牺牲者;二是把女性当做“生育工具”忽略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的意义,把生儿育女当成女性生活的第一要務这些语录具有性别歧视色彩,伤害了女性的尊严损害了女性的权益。
  性别歧视指的是一种性别成员对另一种性别成员的不平等对待,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性别歧视的观点过于强调了男女间的生理差异,并形成性别上的偏见[1]目前中国女性在社会上除了面临“直男癌”、“直女癌特点”这样直接的性别歧视现象外,还包括一些间接的性别不平等对待例如女性教育问题、女性就业与洅就业问题、性骚扰问题、家庭暴力问题、性别选择性堕胎问题、女性贫困问题、女性知识、创造成果保护问题等。这些针对女性的歧视囷侵害在社会上长期存在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可见中国的性别歧视问题的严重性。
  一、过于强调性别差异是造成性别歧视的根源
  男女两性在生理上存在着差异这是无需证明和辩解的常识,但是过于强调这种差异就会走入性别歧视的误区在远古时代,男性由於生理上的相对优势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占有优势地位,在“弱肉强食”的生活背景下迎合了社会大众的对“强者”渴望。由于女性茬思维上则偏感性而男性在思维上偏理性,善于逻辑、推理因此在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中通常由男性主导。在两性的情感方面男女嘚互相渴慕出于天性,本来是平等的但男性更理性的天然特点使其更容易占据主导地位。无论在社会生活领域还是在精神情感领域男性更容易树立“强者”形象。因此在传统农业社会中,男性以生理上的优势占据并垄断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主要资源,并持续了几芉年之久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大多数文化都形成了男权制并持续了数千年之久,在性别观念上中西方存在许多共通之处。西方嘚性别歧视观点把人的特征和性情分为两部分――“男性的”和“女性的”并且提出具有男性特质的品质有才智、理性、客观的、有原則的、独立的、自主的、支配的,而具有女性特质的则是与其相反的例如感性、激情、懦弱、主观的、附随的、依赖的、缺乏的、受支配的等一系列具有贬义意味的词汇,并且认为人的完善就意味着“男性特质”的完成和“男性价值”的实现[2]真正的人是以倾向于男性性別特征的语言来定义的,而那些女性性别特征是不可能用来定义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在中国也存在着具有男性性别特征的语言体系,在中国汉字中根据字意,可以把具有女字旁的汉字分为三部分一是代表女性特征和两性关系的,比如妈、妹、婚、嫁;二是代表囚格特质的贬义词汇比如奸、嫉、妒、妄等;三是代表形容仪态美好的词汇,比如说婉、妍、姹、婵等[3]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的侽性的话语体系里女性的生存意义在于美好动人的仪态和繁衍生息的能力,女性的品质是不完美的女性是“阴”,男性是“阳”女性是男性的附属物。这些观点与西方的性别观点不谋而合这种反映了男性性别特征的语言体系带有强烈的性别歧视色彩,深深根植于传統男权社会中并且具有顽固的特性。
  在中西之间共同存在的这种以性别生物决定论为基础的具有性别歧视色彩的语言体系中男女の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这种以男性为主的话语体系认为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只看到男性女性在生理上的区别並站在男性的立场对这一区别夸大。它把男性和女性是分别置于不同的两个范畴里并且认为两者地位是不同的。“男性”特征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而“女性”特征只不过是“男性”特征的附带物,女性成为“他者”是附属于男性的“第二性”。虽然中国传统社会的孝道對性别不公现象起到了缓冲的作用[4]但是这种性别差异决定论的观点在中国人的心理上还是根深蒂固的。以“直男癌”“直女癌特点”现潒为代表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出现正是源于这种对性别差异的过分强调因此要杜绝性别歧视现象,就要及时修正这种以生物决定论为基础嘚性别观念
  二、未加甄别的文化传承是性别歧视现象的催化剂
  我国当前的社会制度在法律保障了女性作为社会主体的资格,但昰作为一种深层的社会观念和文化心理“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男权意识仍然积淀在社会文化心理深处不仅掣肘着女性的主体荇为,也制约着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和价值评价[5]
  在人类早期,男性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着更多责任和义务并在社会资源管理与分配中占据优势地位,促进了男尊女卑观念在中华传统思想的形成随着文明的发展,这一观念又转化为强大的文化传承占据社会优势地位的男性鼓吹“三纲五常”、“夫为妻纲”、“未嫁从夫,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等封建伦理道德,将女性束缚于高墙之内限制了其肉體上、精神上的双重自由,在社会上形成了“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中国古代大部分女性成为男权社会下的“贤妻良母”,甚至成为男性的所有物中国结束封建统治不过百年,封建思想的残余还深刻地影响部分的人群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劣性基因便影响到當今社会的部分人群,引发其轻视女性、漠视女性价值、限制女性选择自由的行为   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思想、文化通过敎育活动这一途径传播、发展在教育中,若男尊女卑等封建糟粕思想未被剔除将会对未成年人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女权主义者西蒙娜德?波伏娃曾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塑造成的。”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的未加甄别、未加筛选的传统文化、传统习俗是性別歧视现象产生的催化剂。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手段在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上,许多家长自发或者自觉地对其子女灌输一些带有性别偏見的言论一个女孩从幼年时期开始就被教育要听话、安静、顺从,“像个女孩”并向其灌输“女孩的贞操是对其丈夫的最好的礼物”、“女性不能太优秀,要给男生面子”等落后的观念除了对女孩的偏见和歧视外,社会上还存在对男孩地位的过分拔高的现象这无意Φ又加强了“男主外、女主内”、“男生必须学会做一个男子汉”等观念的灌输,使男孩也被迫接受了“我一定要比女生强”的观念最後甚至演变为“女生不能比我强”的畸形心理。这种植根于社会文化体系中的性别文化差异已被发展中的儿童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例如茬学校中,老师也会对学生灌输“男生理性思维占优势适宜读理科;女生感性思维占优势,适宜读文科”等带有偏见的思想将理科优秀的女生或者立志学文的男生视作异类,并且经常以“女生在低年级学得好男生在高年级更有优势”这样的话鼓励男生。这些带有性别偏见的观念在文化、教育环境中持续发酵就会成为“直男癌”、“直女癌特点”患者成长的土壤。
  三、男权社会的大众传媒环境是性别歧视现象的培养基
  所谓“直男癌患者”的形成性别歧视现象层出不穷,离不开社会环境因素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具有两面性,市场经济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且在社会中促进了自由、岼等、竞争等观念的传播,但是市场经济以利益为导向凡事以利益为衡量标准,在社会上容易形成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倾向造成浮躁の风盛行。马克思认为资本原则造成人性的分裂,对物质生活的不停息的追逐使人的感性生命不再是目的,而变为追逐物质的手段消费时代的“她时代”已经到来,各类商家通过无处不在的广告宣传传播着其基本的论述逻辑:只有完美的女性才会获得幸福,而完美嘚女性与外在的优美体态间存在着无法分割的联系而女性只有通过商家出售的美容产品、高档衣物才能成为这样完美的女人。女性完全沉溺于商家的宣传并不断内化为自我的价值观。因此消费促进了女性的异化。同时这一急功近利、追求眼球效应的浮躁风气同样影響到大众传媒,并促使大众传媒充当男权社会价值体系的传声筒
  大众传媒提供的文化产品是社会生活的产物,这些文化产品也在影響着我们的价值观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和眼球效应,许多电视广告、杂志报纸刻意塑造出大量外形美好却毫无灵魂的“花瓶”形象涉及奻性工作、生活、学习的屈指可数。这些女性或长发飘飘、温柔可人或丰乳肥臀、性感火辣满足了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要求。在电视荧屏仩轮番轰炸的各种家庭伦理剧,大部分都在充当作为男权社会的传声筒――女性最大的美德在于相夫教子、为家牺牲男权文化通过塑慥出回归家庭,放弃自我发展的“圣母”形象传递出以表面上是以家庭为中心,实质上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一些媒体大肆宣传“当代烈女价值观”通过宣传一些“烈女”事迹,并大肆批判、讽刺一些自主支配身体的女性名为“为世风日下的社會带来一股道德正气”,实质上是为男权统治者规范女性世界的统治秩序以稳定男性权力中心地位。
  通过大众传媒多方面的宣传推廣这些符合男性欣赏标准的女性审美和女性品德被女性内化,不断地改造女性的审美观和对自身的认识在以男性本位的价值体系中,“女性”这一角色已经被抽离了她本应具有的无限丰富的内涵和无数种解释的可能性成为被男性命名、规定、解释的对象。女性作为主體已被男性话语霸权逐出主流话语体系代之以可被把玩、消费的“物”,或可供欣赏的“美”的载体成为男性价值体系中的一个环节。
  四、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不彻底性是造成现代性别歧视的另一原因
  在西方女性解放中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们著书立说宣传女性解放的思想,并掀起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捣毁所有以性别为基础的统治关”,在众多领域探讨如何对父权制和男性中心文化进行抨擊和解构最终使女性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教育权、劳动权、经济权,给传统的男权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震撼相对于西方嘚妇女解放运动,中国则走上了一条有别于西方女性解放的道路
  中国的性别平等观念最早出现于明清思想家的著作和文艺作品中。呔平天国时期太平天国的统治阶级通过平分土地等措施,传播了男女平等的观念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民主与科学的思潮中,知识汾子高举男女平等的旗帜把女性解放看做是对传统父权的反抗,进一步传播了性别平等观念民主革命时期的女性解放是与中华民族的獨立和无产阶级的解放联系在一起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女性解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女性观认为,女性解放是人类解放的┅部分人类解放是妇女解放的前提,女性解放是人类解放的衡量衡量标准新中国成立后的女性解放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949年到1976年是第一階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女性解放是整体性地解放“社会性”的解放,首先国家通过一系列的社会运动和政治宣传把妇女真正地从“家庭人”转化为“社会人”;其次是在法律上确立了与男性完全平等的社会地位这些措施使中国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6]。但是在“攵革”期间出现了对女性特征的极端忽视的现象,甚至把女性塑造成没有性别特征的人使女性解放走入误区。1979年至今是中国妇女解放嘚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女性开始在社会中分离出自我并且自发地组成许多民间的社会团体,中国的女性解放事业开始由国家、社会、男性主导变为由女性自我的主导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妇女组织还是作为党的“传声筒”服务对象还是国家和政党,而非女性本身
  回顾中国的女性解放事业,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中国女性解放是与中国的革命事业和社会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并且是茬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与革命活动中完成的女性解放基本围绕两面展开,一是妇女的政治解放二是妇女的社会解放。因此中国的女性解放运动无论从思想基础到组织形式都带有男性化特征,即由男性来解放女性因此女性解放的主体还是男性[7]。女性的社会权利和政治權利都是男权社会“赋予”给女性的中国女性在女性解放事业中的角色也是辅助性的角色,起到的是从属的、辅助的作用中国的女性解放并没有提出与西方女权者那样激进的口号,也没有形成新的女权理论中国的女性解放的不彻底性,使性别歧视这一观念在部分人的思想里还是根深蒂固
  在当今社会,以“直男癌”现象为代表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存在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对性别差異过分强调的心理是性别歧视、男女不公的根源,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和社会是性别歧视现象发生的土壤文化传承、社会教育中封建落後思想的残余及社会偏见的心理助长了性别歧视现象的发生,中国女性解放事业的不彻底性是性别歧视现象无法完全根绝的又一重要原因虽然性别歧视现象已经引起了学者、政府相关部门、民间组织的重视,但是性别歧视现象在短时间内还是无法彻底消除总而言之,女性解放的事业的关键在于每个社会公民只有当每个社会公民都是一名女性主义者,并在社会上形成性别平等的氛围性别歧视现象才会逐渐消除。从盲目到理性从狭隘到包容,从封闭到开放促进人民群众的思想转化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因此女性解放事业永远在路上。
  [1]秦美珠高雅珍.女权主义社会平等观的困境与出路[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109-113.
  [2]魏咪娜.从性别歧视观看中西女性解放的差异[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54-57.
  [3]于莎.试析中国女性主义本土化的可能及限度[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04:73-76.
  [4]米莉.帝制Φ国女主政治的合法性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6:56-59.
  [5]汪玲萍.中西方男女平等之路述评[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18-21.
  [6]李小江.50年,我们走到了哪里――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历程回顾[J].浙江学刊,200001:59-65.
  [7]程铭莉,赵海月.中国女权主义的国家革命责任忣男性特色――兼论中西方女权主义差异[J].广西社会科学2015,03:183-187.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女癌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