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俊上海中医医院哪个好是哪个医院的

[转载]叶文俊主任对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的认识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一种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多发于女性,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现代医学采取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本病,大部分患者需要终生服药。但由于该病是全身性代谢功能减低性疾病,常伴有多系统损害,尤其是伴有心血管疾病及老年患者,对甲状腺素类药物常不能耐受。而且服用药物的剂量一般人很难以准确掌握,稍有不当则会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症状,包括:心动过速、心悸、心律不齐、心绞痛、头痛、肌肉无力和痉挛,潮红、发热、呕吐、月经紊乱、震颤、坐立不安、失眠、多汗、体重下降和腹泻等。因此,能否将激素用量减到最低,不良反应降到最小或抵消其不良反应,甚至最终停止服药,中医治疗尚有很多经验。
甲减依其临床表现当属中医“虚劳”范畴,以脾肾阳虚为主。病因可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久病致虚、药物影响、放射线损伤或甲状腺手术失当等引起,以致精气内夺,阳气大伤。疾病初期,多为脾肾气虚,继则由脾及肾引起肾阳不足、不能温煦于五脏,尤其是心脾;致心阳不振,帅血无力,日久必有瘀血内阻;脾虚,则健运失职,水湿內停,并蓄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泛于肌肤,甚则阳损及阴。其发病关键在于脾肾阳虚、命门火衰。
早在60年代研究的“阳虚”动物模型,所表现的即为甲减临床症状。近来也有报道阳虚证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含量偏低,进一步证实了阳虚与甲减的内在关系,近几年,随着临床实践的增多和实验研究的深入,己基本肯定了中医药的疗效,并初步探索出中医药配合小剂量甲状腺片的有效剂量,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温肾助阳益气中药治疗甲减的药理作用。它不同于激素的替代治疗,不仅可在临床症状上改善甲减的阳虚征象,而且在病理上有所逆转。停止服药最终痊愈的病例也不少。
施&&,女,48岁。日初诊,5年前起感神疲乏力,肢软倦怠,并在无意中发现颈前甲状腺肿大,曾作甲状腺机能测定:T3、T4明显下降,确诊为桥本氏甲状腺炎继发甲减。曾服甲状腺素片,但未见明显改善。近测F4为15pmol/L(正常值45~130)。刻下仍感神疲肢软,上楼时下肢沉重酸软,常睑垂作盹,平素形寒怯冷,厚衣裹身,纳减便溏,经少而闭。视之面庞虚浮,鬓稀苍黄,颈前瘿瘤状似鹅蛋,随吞咽上下,肌肤干燥。苔少,舌偏红,脉来濡软细迟,心率62次/分。证属脾肾两虚,兼有阴虚之兆。治以补益脾肾,兼顾滋养肾阴。
处方:苁蓉,黄精,附子,肉桂,炙黄芪,太子参,苡仁,鳖甲,煅龙牡,浙贝等中药。
11月30日二诊:药后精神转振,已能坚持工作,无打盹之情,食欲旺盛,大便渐趋正常。唯上楼又感两腿沉重,此乃药后脾隅见振,原法进治。原方去太子参,加仙茅、仙灵脾。
12月25日三诊:天已转寒,但无畏寒怯冷之感,身披两件毛衣即适,精神尚振,经事已行,经量正常,唯劳累久后微感头昏,瘿瘤缩小,已不明显。舌苔薄少,脉来濡软,脉率76次/分。化验:TSH
68MU/ml,T3 98mg/dl,T4 3.9mg/dl,FT 3.1pmol/L,FT4
21.5pmol/L,病情已有明显好转,复肾元以善后。
处方:黄精,菟丝子,肉苁蓉,附片,仙灵脾,炙黄芪,党参,茯苓,鳖甲,桑寄生,牛膝等中药。
按:患者系中年妇女,病经5年之久,缓慢渐起,兼有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退,桥本氏甲状腺炎继发甲减之诊断可以成立。从中医而论,初诊除一派肾阳虚见证外,尚有纳减便溏,显系脾肾两虚,且其有肤干,苔少,舌偏红之象,是为肾阴不足,故用六味合四君化裁,滋养肾阴、助阳益气。二诊时,脾阳虚证已不复见,药已奏效。然“劳则气耗”,增温肾助阳之品。三诊之际,甲减之形寒力怯等阳虚症状已不明显,精神已振,能正常工作,化验T4、FT4、TSH已趋正常,治已显效,以祈复其甲状腺萎缩之腺体。
单XX,女,48岁,7年前出现周身浮肿,疲乏无力,胸闷气短,嗜卧懒动,动则气喘,声音嘶哑,畏寒肢冷;经检查被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服用“优甲乐”等药,病情有了明显改善,但随着药量的不断加大,又出现了心悸、失眠、头痛、心律失常、频发心绞痛、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若减少药量则“甲减”症状加重,故求助中医治疗。诊查患者全身乏力,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少言懒语,动作迟缓,对答反应慢且声音嘶哑;面色光白,睑结膜苍白,口唇较厚,皮肤粗厚脱屑;略有浮肿,腹部胀满,下肢呈非指凹性浮肿;手足清冷,腰膝酸痛,小便清长,下肢羸弱等。舌体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实验室检查TGAb阳性,TMAb95%以上阳性;TPoAb滴度升高;TSH升高,T4降低;甲状腺扫描呈不规则浓聚与稀疏;碘过氯酸盐释放试验阳性。辨证属脾肾阳虚,湿瘀不化,气机闭阻。施以温阳益气、化瘀利湿法治之,并渐减“优甲乐”用量。方拟:党参、黄芪、鹿角片、茯苓、白术、苍术、生地、川芎、炙甘草、木香、丹参等中药,水煎服,日两次。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上述的甲减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中医治疗采用温阳益气、健脾补肾药物,有提高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本方药能促进残存之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甲状腺本身结构的发育和修复、增加甲状腺对TSH的反应敏感性、调节免疫机能、提高靶细胞对甲状腺素的生物效应有关。但甲减一病可分早、中、后期,又可分为多种证型,并非一概而论,临证之时仍需通过望闻问切,仔细分析,只有切中病机,方药精准,才能取得良好疗效。过去认为,HT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需要终生服药。但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HT并非不治之症,确实有相当多的病人通过中医治疗告别了终身服药。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日本中医现状》_优秀范文十篇 www.fanwen99.cn
优秀范文《日本中医现状》日期:
范文一: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和现状
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和现状 叶文俊摘要中医在一千多年前就传到日本,在日本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日本的中医经过几次反复,最终陷入灭亡的边缘,究其原因本文作了一些探讨,并对现存所谓的汉方的现状也进行了分析,以冀对我国中医的发展有所借鉴。关键词:中日交流中医历史中医东传日本汉方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历史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甚大,在西洋医学尚未传入之前,一直都是中医为主导,明治维新时西医进入日本,政府下令废除中医,倡导西医,中医由此一蹶不振,几乎消除殆尽。然而近代因为西医化学药物的副作用以及高昂的医疗费用等原因,人们开始追求自然植物代替化学药物,中医在日本得到重视,但是日本的中医真的能复兴吗?目前日本中医的现状如何?仔细研究一下中医在日本的发展过程以及现状,必有助于我国现在中医政策的制定以及中医今后的发展方向。一,中医东传1,零星东传中国医学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初传到日本大约在5世纪的时候,距今约1500年前,中医通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据史书记载公元414年朝鲜新罗的金武氏携医术来到日本,这是中医传到日本的最早的记录。公元459年朝鲜高丽王朝的德来医师赴日,定住于日本难波,并在此开医馆行医,被人称为“难波药师”。公元554年开始陆续有采药师从朝鲜百济来到日本,将中医中药知识东传日本。 2,正式东传中医正式传入日本应该是在中国的隋朝时代。当时的日本推古天皇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曾4次向中国隋朝派遣使团。公元608年日本的药师惠日和倭汉直福因随同小野妹子的遣隋使团来到中国,正式学习中国医学,直至公元623年中国唐朝的时候才回到日本,自此中医学正式传入日本。公元753年中国唐朝僧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成功,带去了大量中医书籍和药材,在日本奈良东大寺设坛讲授佛学和医学。相传曾治好日本光明皇太后的病,被授予“大僧正”的称号。他在唐招提寺行医时制作的“奇效丸”至今还被广泛使用。公元806年弘法大师空海在唐留学期间抄写『伤寒论』带回日本,被称为『康平本伤寒论』,另一位留学高僧最澄也带回了一本伤寒论,被称为『康治本伤寒论。在此期间中医在日本仅限于皇家贵族使用,一般平民百姓是无法企及的。3,日本中医的形成平安时代宫中医官丹波康赖撰写了『医心方』一书,全书共30卷,用中文书写。其内容包括医师的伦理,医学总论,各种疾病的治疗,保健养生以及房中术等,书中大量引用中国唐代所存医书的内容,可谓是集当时中医学之精髓,开创日本中医的第一人。公元984年丹波康赖将此书献于朝廷。镰仓后期(1304年)梶原性全参考中国隋唐及宋代医学书籍,撰写『顿医抄』50卷。公元1327年又撰写『万安方』50卷。其中大量引用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原文。至今仍有极高的文献学价值。公元1363年禅僧有隣撰书『福田方』12卷,参考的中医书籍约160种,并详细注明出处,除论述各科疾病的治疗外,还涉及本草,炮制,针灸,养生等内容。当时被认为是日本医学中最具高水准和实用性的医书。4,派系的形成江户时代日本医学的形式主要有四种:1)朝廷医—专为朝廷服务的医师;2)幕僚医—服务于各幕府的医师;3)藩医—各藩属下医师;町医—为庶民服务的医师。江户时代的医师都没有国家资格,都是由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授。中医在日本得到真正地发展应该是在16世纪。田代三喜,室町·战国时代的日本医师,长享元年(1487年)23岁的田代三喜赴明朝留学,当时在中国金元时代的李东垣,朱丹溪学说盛行,三喜师事僧医月湖学习李朱学说,后携月湖著『全九集』『济阴方』等书籍回日。设医馆治病救人,解除黎民百姓之疾苦,被颂为日本的“医圣”。享禄4年(1531年)收弟子曲直瀨道三,推行李朱学说,曲直瀨道三学成后在京都开设名为“启迪院”的医学院,大量招收学生,传授中医。天正2年(1574)著书『启迪集』。其后又著有『药性能毒』『百腹图说』『正心集』『指南针灸集』『辨证配剂医灯』等大量医学书籍。并创立和形成日本医学的“后世学派”。“后世学派”比较注重医学理论,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临床上多采用『太平圣惠合剂局方』『万病回春』方法的运用。江户初期的医师名古屋玄医(寛永5‐元禄9),师从羽川宗纯,学习中国明末清初名医俞嘉言的『伤寒尚论』『医门法律』等书,提倡医学崇古论,尊宗师张仲景而废黜百家。创立了“古方派“。其后後藤艮山提出:百病生于气,顺气治疗是为纲要的“一气滞留说”,并以伤寒论为金科玉律。著『师说笔记』『东洋洛语』等书。其弟子香川修庵、山脇東洋、吉益東洞等继续发扬其说,“古方派“因此日盛。 5,日本中医的毁灭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医学方面政府明确提出医师必须学习西洋医学,并取得医师资格方可行医,否则不能称为医生。这条法规至今仍然有效。因此纯中医在日本已经不复存在,1895年日本中医界曾发起反对运动,提交医师法改正案,但仅因28票之差而被否决。但因日本的法律并没有禁止中医的学习研究,所以已经取得医师资格的医师还是可以运用中医的。1910年和田启十郎著『医界之铁锥』,其弟子汤本求真著『皇汉医学』,坚持不懈地为中医权奋斗。三,日本中医之现状最早传入日本的西洋医学被称为“蘭方”,为了便于区别就将中医称为了“汉方”,也可能那个时期正逢古方派盛行,所以才改成汉方。其后也有称为东洋医学的,现在有些人认为汉方是中医传到日本,经过日本改良后而形成的医学就称为汉方。其实如何改名也脱离不了中医的本源。而且仔细研究一下现今日本的汉方或东洋医学,是否具备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能否独立担当社会医疗重责还有待商榷。 1, 日本汉方医主流日本僧人森道伯对汉方特别是后世派有较深的研究,于晚年设立一贯堂,并招收大批持有日本医师资格的医师学习汉方,其中有后来在汉方方面颇有建树的矢数格,矢数道明等人。矢数道明后与大塚敬节相遇,两人志同道合,经商议结成日本汉方医学会,为日本汉方的复兴努力奔走。1950年设立了日本东洋医学会,目的在于协助对汉方有兴趣的医师们(医师,齿科医师,药剂师,针灸师等)学习和运用汉方。目前为止在全国设有八个分部,会员有8600多名。这些医师们成为日本汉方的主流。2, 日本汉方的复兴1972年(昭和47)中日邦交恢复正常,两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众多医师们的努力下,日本厚生劳动省从632个处方中选定210个汉方处方,并制定了一般用汉方处方基准。这210个处方都是从『傷寒論』、『金匱要略』、『和剤局方』、『万病回春』、『外台秘要方』、『千金方』等古籍中选出,并参考日本医师著的『经验汉方处方分量集』(大塚敬节、矢数道明)、『汉方诊疗的实际』(大塚敬节、矢数道明、清水藤太郎)、『汉方诊疗医典』(大塚敬节、矢数道明、清水藤太郎)、『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矢数道明)、『汉方医学』』(大塚敬节)、『明解汉方处方』(西岡一夫)等现代医书完成的。1976年又正式将汉方颗粒剂纳入到医疗保险中,致使汉方在日本得到广泛的运用。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使用汉方的医师约占全部医师的80%以上。但日本没有单纯的汉方医师,全部都是“西学中”的医师,而且汉方基本都是定型的产品,一般不需要“望闻问切”辨证论治,也不需要临证加减,只要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即可。这可能也算是日本汉方的特点吧。四,中国中医发展的启示纵观日本中医发展的历史变迁,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迪呢?1, 杜绝内讧任何科学和学术思想都应该允许各种派别的存在,通过争鸣,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才能够得到共赢。而决不能够打压甚至排除对方。日本中医的发展过程鲜活地反映出这一点。其实在明末清初时,日本的汉方已经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平,当时如果不是因为“古方派”与“后世派”的争斗,日本中医可能不会全军覆没,或者在1890年的复兴时,不会因为仅差28票而被否决。现代的汉方也不会仅仅只有210个处方可用。2, 错误的决策日本中医现状的主要责任者是政府的错误决策,明治时期制定的医师法规定:“西洋医学出身的人通过国家医师考试而获得医师资格,从事汉方医学的人不具备医师资格。”从此将日本的中医打入了冷宫。至今为止日本尚无一所汉方医学的高等教育机构。经过历朝历代先人的努力奋斗的文化结晶,毁于一旦,至今不得翻身。这个重大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难道不令我们中国人的深思吗?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无可非议的,但将自己特有的文化全盘否定,必将造成不可挽回的结局。中国近代也曾多次出现取缔中医的嚣声,特别是近几年来,有某些所谓的科学家,称中医为“伪科学”,必取缔之而后快。其学识之浅薄,其用心之阴险,实乃中华民族之罪人也!借鉴日本中医发展过程及现状,反思中国中医的现行政策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将中国中医发扬光大。 作者:叶文俊 男出生年月日:工作单位: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职称:主治医师学位:医学博士研究方向:日本汉方医学电话:135-E-mail:
范文二:中医在日本的兴衰与现状
新中医2008年2月?108?第40卷第2期FEBRUARY2008VOI.40NO.2JOURNALOFNEWCHlNESEMEDlClNE【文章编号】0256—7415(2008)02—0108—02中医在日本的兴衰与现状陈二员,.刘敏。1.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广东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关键词】中医学;汉方医学;日本;历史;研究【中图分类号】R—093.103【文献标识码】B1日本汉方医学的主要学术流派明清之际,随着中医典籍的不断传入。以及日本在华学成回国的医生逐渐增多,日本医家对中医药的研究日益深入,医学经验的积累日渐深厚,日本的汉方医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汉方医学大家为中心的学术流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以田代三喜(公元1465一1537年)及其徒曲真赖道三为核心的后世派,还有以后藤良山、古益东洞等人为主的古方派和以考证医学典籍找寻各种治疗方法的考证派。后世派源于日本室町时代,僧人月湖于1452年到中国求法,后以医为业,编撰有《类证辨异全九集》、《济阴方》等书。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田代三喜入明拜月湖为师,随月湖研习中医达12年之久,深得中医治病之道,对李东垣的温补脾胃学说和朱丹溪的滋阴降火学说尤为推崇。学成回国后,在日本首倡李朱医学,著有《三归回翁医书》。他不仅使李朱学说广为流传,也对李朱学说有所发挥。当时日本社会盛行宋儒理学,其弟子曲直漱道三亦信奉李朱学说,且受朱丹溪的影响犹为深厚,遂大力推广普及,后建启迪院,广纳门徒,使李朱学说在日本各地盛极一时。1571年,曲直濑道三的代表作《启迪集》问世,该书引用中国医书达63种之多。其内容以引李东垣《脾胃论》、《兰室秘藏》,朱丹溪《格致余论》、《丹溪心法》为最多;但并不拘于金元医家,而是博采众长,首次提出以传统医学的理论,把握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表现,在此基础上察证辨治,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建立了日本汉方医学独立发展的基础。曲直漱道三追随者甚众,其弟子大多成为当时名医。江户时代前期以及其后约100年间,道三学派即金元医学在日本占主导地位,从而形成日本汉方医学第一支学派,即所谓。后世方派”,真正开创了日本汉方医学的本土化阶段。日本进入江户时代(公元1603—1876年),“金元医学”在中土逐渐衰落,日本也受这种趋势的影响,主张回归《伤寒杂病论》,以坂净运为奠基人、名古屋玄医为开山鼻祖的“古方派”开始复权。坂净运于弘治5年(1492年)来华,对汉代张仲景的学说颇有研究。8年后归国,【收稿日期]2007一11—25万 方数据并将《伤寒杂病论》等书带回日本医药界广为传播,对近、现代日本汉方医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后世派代表人物后藤良山是古方派的真正创始人,他一改当时医师剃光头、起法号、穿僧衣、受僧官的常规,穿便服、束发,树立了一种以施行仁术为主的新医家形象,使医学从佛教中独立了出来,这一切都成为了后来确定医师社会地位的原动力。古方派认为,古代医学是从纯粹观察和实际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是临床最有价值的,故独崇<伤寒论》并加以发扬。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古方派诸医家又竞相发挥,各有主张。如后藤良山否认阴阳五行学说,独重气的生理病理,提出“一气滞留说”;吉益东洞认为“只有张仲景之随证投药,不拘病因,最可推崇”;提出“万病一毒论”,开创了日本医学界病因论的先河;并主张疾病是因为后天生成的病毒侵入人体而造成的,毒惟一种,毒就是万病所发生的原因。他在充分吸收《伤寒杂病论》精髓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编撰《类聚方》、《药征》等著作,使古方派发展达到顶点;其子吉益南涯对“万病一毒论”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毒是指气、血、水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引起诸多疾病的重要因素,从而创立了“气血水说”。这些医家对《伤寒论>的研究不断深人,进而后来压倒后世派而成了汉方医学之主流。至今不衰。18世纪中叶,主张折衷古今的势力也开始抬头,形成了以多纪(丹波)氏为代表的“折衷派”,从而与古方派、后世派成三足鼎立之势。折衷派既不偏重于后世派的宋、元医方,也不盲从于古方派的汉代和隋唐的古方;而是想方设法地将两派的长处有机地结合。折衷派吸收了后世派和古方派的优点,扬弃其不足并吸取一些西洋医学观点而立论,主张无论是哪一派,只要在临床有效就应选用。开发中药麻醉剂,在世界上最先成功地作了乳癌摘除术的华岗青洲、永富独啸庵,以及明治前期主宰汉方界,被称为幕末明治的汉方巨头浅田宗伯等都可以说是折衷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们又对历代的医学名著和重要资料进行校正和整理,使之对汉方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18世纪后半叶,考证学方法被导入到医学研究中,江户医学考证学的开创者是目黑道琢。他精通《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宋金元明诸医书,是“考证派”最关键的人物之一。考证派的代表人物还有山田正珍以及丹波元胤。他们主要从训话学和文献学的角度,对中医古籍进行整理研究,侧重于古文献的考证、训诂、笺注,理论上完全尊古,对保存和传播中医文献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丹波元胤所著《医籍考》等,就流传甚广。丹波元坚于元胤去世后继承了由其家族创办的医学馆(即跻寿馆)。在医学馆期间,元坚不但写就了《伤寒论述义》、《金匮要略述义>、《素问绍识:}、《杂病广要》等书,更尽力地重版了宋版的《千金方》和<医心方’,同时积极搜集并重版其他善本医学书籍,这是他为江户医学所遗留下来的最大功绩。江户医学考证派由目黑道琢开始,至元简、元坚等人时进一步发展,而其中起重要作用的还有是森立之。这位先师从夜斋,后新中医2008年2月第40卷第2期JOURNALOFNEWCHINESEMEDICINEFEBRUARY2008V01.40NO.2?109?入兰轩门下并成为兰门五哲之一的医家,生性好学,适逢时局面。在西医缺乏有效疗法的情况下,近几大学有地滋等人给急稳定,再加上天赐长寿使他得以写就令医界叹为观止的名著。性重症黄疸型肝炎患者大量使用小柴胡冲剂,结果造成27例明治十八年,森立之的离世宣告了考证派的终结o患者因间质性肺炎而死亡的惨剧。立时,这一消息被炒得沸沸2明治时代中医的衰落扬扬。颇像是一场对中医复兴运动的反扑。有识者明白,这就穆宗同治七年(1868年),面对西方科学文明的大规模东是“废医存药”的恶果。渐和亚洲诸国落后的现实,日本政府打破德川幕府推行了200近年来,日本汉方医学深得人心。多种汉方药都被列入社余年的闭关自守政策,实行富国强兵新政,开展“明治维新”会保险药品之中,从法律地位上给予认同。日本政府也加大投运动,中医被贬为简陋破旧的小木船,而西医则被誉为巍峨坚入,建立汉方研究机构,汉方医学的学术活动日趋活跃。据统固的大轮船。汉方医学与当时急需发展战伤外科、预防医学、1计,目前日本有20多所综合性大学设有汉方医学研究机构,集体治疗医学和防疫医学等“群体防治医学”的需要相矛盾,全国有汉方研究学术组织及团体近百个,汉方药厂200家左使汉方医学在与西医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天皇进而决定通右,4万多家药房经营汉方药。过医疗制度改革全面引进德国医学,规定只有通过西医考试取如今,也有一批精通汉方医学理论和治疗的西医专家和权得医师资格的人才可以使用中医方药,虽未立即废除汉方,却威,对汉方医学给予很高评价,加深了社会各阶层对汉方医学采用了默杀的方法,使一千多年来为维护日本人民健康作出巨的认同和信赖。汉方药的确切疗效、经济效益以及政府的重视大贡献的汉方医学一夜之间跌入冰窟。汉方学馆被封闭,领导和投入,使得汉方医学在日本的地位逐渐升高。权由西医执掌,大力提倡西医,采用西医药分业制度。通过西当然,目前日本的主流医学还是西医学,汉方医学仍然是欧医学教育,大量培养西医师。明治八年以后,汉方医学甚至一种辅助或补充。既往认为,日本汉方医学界对中医学的理论处在法律上难以生存的状态,明治九年的医生开业考试的所有整体重视不够,重在。辨病”而疏于“辨证”,因而影响了疗七个科目都是西医。如此,汉方医学在日本已难延续。至此,效。然而,近年来,笔者发现这些观点还是有失偏颇的。如日汉方医学进入了历史上最艰难的阶段。本春光苑汉方研修会的粟岛行春先生,不仅对《素问》、《难3中医在日本的复兴.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内容了如指掌,还能充分20世纪初,兼通汉方的西医生。和田启十郎”编撰出版运用指导临床,并结合当前现实进行深入的探讨与阐释,其深了《医界之铁椎》一书。受这部著作的感染,因传染病而痛失厚的理论功底在国内亦属罕见。近期香港中文大学已邀请其就爱女的的西医生汤本求真开始刻苦钻研汉方,有感于西医的风中医经典作专题讲学。不仅如此,他还与日本东洋医学药学古靡和汉方的没落,于1928年自费出版了日本汉方名著《皇汉典研究会的角田睦子先生一起,在东京、大阪等地巡回讲学,医学》,使汉方在明治维新后初露曙光。虽然日本至今没有纯每周1次。从不间断,所到之处,听者甚众。粹的汉方医,但是对汉方药的再认识却已成为潮流。1950年日本目前所用的汉方药大多为精制颗粒冲剂,相对于水煎日本东洋医学会成立。特别是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剂更为便捷,因此,在保证方药有效性的基础上,改进中药方访华时,一位随行记者突发疾病,经北京一位中医针灸治疗后剂的制剂工艺的研究是值得我国借鉴的。很快缓解,这一事件使中医针灸声誉鹊起。受其影响,中医在可以预言,由于近年来日本各界对中医药的信赖,汉方药日本也开始复兴,第一家中医学研究所在日本成立。到了l临床疗效的不断提高,以及较强的综合科研能力,只要假以时1976年,日本政府开始将汉方方剂纳入国民医疗保险,这使日,中医中药必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得汉方药迅速普及。大学的医学部也开始重视传统医学,把汉(编辑:郭桃美)方医学加人教学大纲的大学正不断增加,教学时数也在增多。如弘前大学长期以来都在医学概论中讲授2个单元的汉方医学,2001年更增至5个单元;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从1993年提供空心胶囊起就开设汉方医学基础讲座,同时在研究生院开汉方医学的选修课。日本“医学教育大纲研究开发事业委员会”完成的。医产品型号(胃溶)0#装量O.3一O.59l#装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中加入了“和汉药概说”等汉方医学内O.1—0.392#装量O.19以下。容,要求医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学习汉方医学的基本知识。在此价格135元/万粒(含邮资)。期间,大冢敬节、矢数道明等汉方名家不仅在日本各地作了大需要的单位及个人请汇款至浙江新昌一诺胶丸有限公司潘炎锋收邮编:312560电话:(0575)量的汉方讲座,还有诸多著述流传于世,如《汉方诊疗的实8606033886061888款到3天内发货,如有质量际》、《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汉方治疗百话》等,为问题及数量不足.厂方负责。l万粒以上办理邮购业汉方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以及现代汉方之诊疗作出了卓越贡献。务。请写清收货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到20世纪90年代,日本出现了不少西医生滥用中药的局万 方数据中医在日本的兴衰与现状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陈二员, 刘敏陈二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刘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新中医JOURNAL OF NEW CHINESE MEDICINE)1次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郑红斌.陈咸 中医学对日本汉方医学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就中医学与日本汉方医学形成发展的关系及其影响作了探讨.对汉方医学自无到有,由盛而衰,由衰而复兴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总结.旨在探索中医学对世界医学的贡献,并为中医全球化发展战略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2.学位论文 周琦 民国时期中医救亡斗争与日本明治时期汉方医学救亡斗争的比较研究 2007中医学与日本汉方医学在历史上均经历过一场被政府取缔的浩劫。汉方医学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强势的“富国强兵”、“文明开化”及“治产兴业”的西化革新政策下被日本政府勒令取缔。汉方医学界曾在此间组织起长达二十余年的救亡斗争,却仍旧令人扼腕的以失败告终。日本也成为西化过程中消灭传统医学最为彻底的国家。中医自民国元年新政府排挤中医教育以降三十余年中也曾遭政府取缔中医案的厄运。在“新学”、“新医”等西方新事物充盈整个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中医界有志之士奋起抗争,力保民国时期的中医学未像日本汉方医学那样终遭政府取缔而被革除于国家的医疗体系之外的命运。仅就两国传统医学救亡斗争的史实及结果来看,汉方医学的湮灭属于强权政治下执行“灭汉兴洋”的恶果。然而,深刻探讨西学东渐时日本学习、吸收异域文化的特点,并联系汉方医学于明治时期学术的衰亡,可以看出,汉方医学并非是顷刻间倒在革新的强权下的。西方哲学、自然科学在江户时期至明治初期逐步被证明了是行之有效的实用文明之后,在明治政府的利用下登上了明治维新的历史舞台。这充分显示了日本学习、移植异域文化的特点,而千余年前所学来的汉唐文明作为一种已经落后的异域文明自然遭到了“物竞天择”似的淘汰。汉方医学于明治时期救亡斗争的脆弱与无助便是基于这样的文化历史背景之下显现出来的。对比民国时期的中医学术,根源于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之下的中医学,在民国时期取缔中医呼声甚嚣尘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发出了史无前例的巨大能量。在中西医之间的论争,中医内部学术论争的历程中,中医界人士不断寻求改进、革新旧有的中医学并顽强地与反中医势力作殊死抗争。在这种力求完善、发展中医的过程中,民国时期的中医学家们捍卫了中医学于国家医疗体系中的合法地位,使之未遭遇日本汉方医学那样衰亡的厄运。本文将通过对两国传统医学在两个时期救亡斗争的史实比较,东西方医学学术争论比较,西学东渐轨迹的比较,探讨汉方医学最终没落的缘由所在,并以此为鉴,昭示中医学的未来。另外,本文还将从另一个文化层面——书法——去探求、剖析日本学习汉民族文化的趋向及特征。在这个章节中,笔者将以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日本根植异域文化时间上的短浅以及在缺失唐朝以前文字文明基础上开始的文化移植对于日本吸收、学习汉文化的影响。同时,从对待相类的文物不同的态度,窥视日本学习汉民族文化的趋向及模式之一斑。以此二者相互参照,探究日本汉文化、汉方医学最终没落的缘由。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就两个时期两个不同历史事件及其背景作概要叙述,并作分析比较;二、对明治时期的汉方医学学术争论与民国时期中医学学术争论进行分析比较;三、两国传统医学的救亡斗争结果迥异的缘由分析;四、两国文化之书法的比较分析;五、结语。3.期刊论文 郑红斌.ZHENG Hongbin 日本汉方医学的盛衰消长及其对中医理论发展的启示 -中医教育)日本汉方医学的形成、隆盛、衰落及至复兴从多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启示:①要政府的支持才能得以发展;②应重视理论实践,密切联系临床;③摒弃门户之争,协调发展才能创新;④尊古而不泥古,才能与时代同步发展;⑤坚持自身优势,中医才能得以生存.4.期刊论文 潘桂娟.Pan Guijuan 日本汉方医学的起源与兴衰 -中华中医药杂志)日本传统的汉方医学,源自中国古代中医学.不仅在学术理论方面,而且在治疗实践方面,日本汉方医学和古代中医学全都一脉相承.但就日本汉医来说,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也具有独自的特色与丰富多彩的成就.中国的中医学和日本汉方医学,在近百年曾同样遭遇政治势力摧残与扼杀传统医学的事件.本文仅就日本汉方医学的起源与兴衰作概要回顾,旨在深化中日两国传统医学的学术交流,使日本汉医被摧残的史实不致湮灭曲解,惨痛的教训得以永远汲取.5.期刊论文 刘景超.张秀传.LIU Jing-chao.ZHANG Xiu-chuan 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与现状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日本汉方医学源于中国中医学,以主要使用经方和冲剂为特征.汉方医学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学会、培训班、自学等形式.6.会议论文 全世玉 从《素问》东渡看中医学在日本的发展变迁 2005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其古代医学以汉方医学为主。任何文化的传人,都会经历接纳、学习、提出疑问、解答疑惑、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医学进入日本也不例外。受地理条件所限,日本医家最初无法亲聆中国名医的教诲,而只能通过医学书籍去学习,从中寻找答案,这时的中国医学在日本尚处于开始被学习、被接受的阶段。但是,当日本的汉医学达到了向中国古典医书提出疑问的水平时,即大约在17世纪的江户时代,日本医家进入了研究中医学古典书籍的阶段。以《黄帝内经素问》为例,日本至今仍保留着中国传人的大量不同版本的《素问》著作,并将其抄录、复刻,同时经不断研习,日本医家也尝试撰著与《素问》有关的医籍,将中国的《素问》本土化。本文探讨了从《素问》东渡看中医学在日本的发展变迁,《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源泉。书中利用阴阳五行学说等哲学思想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则,根据“天人相应”的生命观来说明人体内外环境协调统一的规则,因此成为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之书。《黄帝内经》不仅奠定了中国医学的基础,也成为日本汉方医学的源头著作之一。《素问》一书传入日本,在日本被传抄、翻刻、整理和研究,影响极大。该书与《伤寒论》、《金匾要略》等医学经典一起,奠定了日本传统医学的基础,由此派生出独具特色的汉方医学,成为中国医学在国外繁衍生长的一脉分支。7.期刊论文 付中学.李俊德.Fu Zhongxue.Li Junde 日本汉方医学考据学派渊源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日本汉方医学考据学派是受中国考据学影响而产生的,萌芽于江户中期,至江户后期达到高潮.汉方医学考据学家运用考据学方法对医籍进行训校,改变了以往单纯运用医理对医籍进行训校的局面,对汉方医学和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8.期刊论文 张国霞.肖照岑 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的崛起与发展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日本的汉方医学是在中医学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形成发展起来的.在汉方医学史上,主要有3大流派,即后世派、古方派和折衷派.其古方派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古方派诸医家又竞相发挥,各有主张,如后藤艮山的"一气滞留说",吉益东洞的"万病一毒说",吉益南涯的"气血水说"等,对的研究不断向前推进,而与后世派成鼎足之势.9.学位论文 平出由子 中日传统医学比较研究——日本汉方医学“轻理论,重方术”源流探析 2004日本汉方医学源于中国,是以传统中医学为基础在日本发展而成的医学.但现代日本汉方医学与中医学有着较大的差异,其中差异最大的是日本汉方医学"轻理论,重方术".该文采用文献学研究和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回顾中日医学交流史、日本社会发展史、文化主导者的变迁史等,对日本汉方医学"轻理论,重方术"之思路形成的历史背景、源流等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明清以前,中医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象经络学说等理论在汉方医学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当时的中医学无明显的差异,只是由于后世社会环境的改变、文化主导者的变迁以及梅毒等传染病的流行,以致过分地重视"实证亲试",强调"万病一毒",力主"方证相对"等,使之逐步走向"轻理论,重方术"之路,放弃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吉益东洞.文中分析了日本汉方"轻理论,重方术"的流弊以及对日本汉方医学现状的影响,并以"小柴胡汤副作用"为例,指出日本汉方医学的优势、局限以及对策.10.期刊论文 靳士英.Jin Shi-ying 日本中医学热的启示 -现代医院)日本输入中国医学最早可能在秦始皇时期,徐福渡海求仙,携百工技艺中必有医药人员,但史少记载.其后414年,朝鲜医家德来渡日传授中国医学;562年吴人智聪携药臼、明堂图、四海类聚方等渡日,正式由中国医家传授中医.自隋唐时期始,日本派出大量留学生、留学僧来中国学医,中国也有许多医药学家包括僧人渡日,交流极为频繁.日本经过学习、模仿的漫长阶段,至江户时期,逐渐形成了带有日本特色的汉方医学,并出现后世方派、古方派、考证派、兰汉折衷派等学派.明治时代汉方医学被废止,它只能在西医中有祖传、师承或研究家中流传应用.二战结束后,日本汉方医又有复兴的趋势. 引证文献(1条)1.苏颖.张学兵 国际中医教育发展状况研究概述[期刊论文]-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zy.aspx下载时间:日
范文三:【海外中医】日本东洋医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田中耕一郎
毕业于北海道大学教育学学士,富山大学医学部研究生,东邦大学医学部博士后,现工作于东邦大学医学部东洋医学研究室。【编者的话】
中医学传入日本以后,被日本人称之为汉方,或汉方医学。与日本人的哲学思想、民族性格、道德规范、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等相结合后,已带有本民族文化的特征,是“日本化了”的中医学,因而也被日本人视为日本的传统医学。随着荷兰人将西医带入日本,日本人开始将汉方称之为东洋医学。本刊特邀日本田中耕一郎先生,从美国对亚洲传统医学的认识,东洋医学的科学验证、教育、作用等方面,详细介绍日本东洋医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世界各国传统医学的发展研究提供了值得参考的资料。正
文文/田中耕一郎
来源:中医药导报1
美国对亚洲传统医学的认识在日本,传统医学(即东洋医学,在日本国内也被称为“汉方”)中大多数的中药材、中药颗粒剂被适用于全民医保的保险制度里。因此,可以说在日本,传统医学在日常治疗中已占有一席之地。在日本医师就是指西医师,并没有像中国那样将中、西医师区别分开。医师中有89%的人会使用适用于保险的中药处方。观之其他国家,例如美国有补充替代医学(CAM)、整合医学的说法,并设有相应的政府机构即美国国家补充与替代医学中心(National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 Integrative Health:NCCIH)。补充替代医学被划分为3类。第1类是被称为天然产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疗法、益生菌疗法。第2类是用作身体的治疗,包括瑜伽、按摩脊柱疗法、整骨术、冥想疗法、按摩推拿等。第3类是传统治疗师,顺势疗法、阿育吠陀医学(印度传统医学)、自然疗法等,中国的传统医学也归在其中。这也是在美国将亚洲的传统医学称之为“亚流”的缘故。以NCCIH(美国国家补充与替代医学中心)为主实施了3个计划,包括:(1)军人及退伍军人的疾病管理;(2)癌症患者的症状管理;(3)整合方式与健康相关行为。虽然其中也包括瑜伽和冥想疗法,但东洋医学并未被纳入此计划。尽管如此,东洋医学至少在日本、中国、韩国的临床医疗上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2
培养东洋医学人才的必要性东洋医学里有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思维方式,即使是对患有同样症状的病人,也不一定使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只有通过传统医学的诊断才能够开出相应的处方。与把特定成分作为对象的自然疗法不同,东洋医学并不是靠单味中药取胜,而是在经过准确的诊断后选方配药。如果没有专门的人才,从事专业的治疗,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出药材应有的功效。那么就如同在众多雷同的研究里无法清楚地分辨出真伪。由于各国之间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在日本、中国和韩国都按各自的教学体制培养本国的传统医学人才。而美国对传统医学的支援体制尚未完善,也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NCCIH之所以对东洋医学的认识还很低、是与在传统医学这个领域得到的科学验证较少有关。日本也面临类似的状况,这将在下文中谈到。3
补充替代医学与东洋医学2015年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她从青蒿提取物中发现了抑制疟原虫繁殖的物质,并命名为“青蒿素”。这一发现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时至今日,青蒿仍然是东洋医学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像这样从持有特定功效的中药里提取有效成分制成各种医药制剂,已成为东洋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从更广义的范畴上将药膳、太极拳这些与饮食、身体运动有密切关系的内容也划分到东洋医学体系里。中药品种众多,传统医学在现代医学的领域里已占据一席之地,通过饮食、身体运动达到自我保健、颐养生命,与之密切相关的补充替代医学、整合医学将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主流。4
关于东洋医学的科学验证4.1
日本东洋医学的科学验证的现状
有关东洋医学的科学验证,从Cochrane Library(CENTRAL)考克兰图书馆里,可以检索到所有的汉方制剂的(RCT)随机对照试验数据。2011年对所有补充替代医学的引用[1]有44,840条,相对2006年的5,000条呈上升趋势,其中60%是2000年以后出现的,英语占71%,中文占23%[1]。但有36%的引用在MEDLINE(美国联机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里没有被加上索引,这是继非维生素、非矿物质保健品(如葡萄糖胺、鱼油)34%之后,中药又出现同样的问题。年由于索引制作不完善,引用数一度呈下降趋势,如果考虑到这一点,引用数将继续增长,超过10,000条。在以现代医学为主的体制下,日本国内积极致力于引进东洋医学教育与科研。与传统的东洋医学教育模式相比,接受现代医学教育的医师们,在医学部毕业后将重新学习东洋医学,同时将东洋医学的科学验证现状纳入学习范畴。并且提出朝着西医学与东洋医学结合的方向发展,更加客观地评价传统的病理机制,立足于传统医学的理论,对药理学、生理学进行科学的验证。在日本西洋医学与东洋医学结合的现状可以体现在临床中使用西医学的病名,如慢性硬膜下血肿,更年期综合征等;东洋医学的病理机制的科学验证;五臓机能系统与性别、年龄、体格指数(BMI)、生物化学检查项目的关联性[2]。同时运用数式解析法尝试如何更加客观地评价东洋医学的传统诊断方法[3]。东洋医学是通过五官感受进行诊断的方法,往往有主观臆测的倾向。因此为了达到更加客观地评价东洋医学,科学研究势在必行。这里有客观角度研究舌诊的论文作为参考例[4]。4.2
日本东洋医学做出的尝试
日本东洋医学会(the Japan Society for Oriental Medicine)是以日本医师为主的最大的东洋医学学术团体。在日本东洋医学会,Evidence Reports of kampo Treatment RCT(EKAT 2013)(汉方治疗证据报告2013)发表,部分摘要见图1,分门别类介绍了日本正在进行涉及多方面的随机交叉试验。可以参照以下的网站进一步了解。(http://www.jsom.or.jp/medical/ebm/ere/index.html.)图1
2013汉方治疗证据报告(部分摘要)4.3 东洋医学临床研究的优势
1875年,明治政府限定,只有接受过西洋医学教育的才可以取得医师执照。当时,汉方医的人数远远超过了西医师。从此,多数人中断了传统医学的学习,只有少数人通过师徒关系或借助书籍才得以传承下来。进入昭和时代,以倡导复兴传统医学为主的古方派(经方派)成为东洋医学的主力。古方派重视伤寒论,基本上都使用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制药公司将原有的汤药用工业手法抽出有效成分制成粉末颗粒,以伤寒论为主的经方占有绝大多数。其中148种颗粒制剂适用于全民医保中的各类保险制度。汉方药进入保险制度的框架里,使得有更多的医师在日常临床中增加了处方开药的机会,也使东洋医学得到普及推广。同时采用既成制剂(等同于中成药)可以确保有效成分的稳定性,与普通的制剂一样更加便于临床研究,但同时也出现了不能因人而异调配出适合患者的方药,用保险减轻了患者的负担,但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供给方厂家出现赤字等问题。作为既成制剂即中成药进行临床研究,受人瞩目的代表是大建中汤、六君子汤、抑肝散、五苓散。大建中汤对术后肠梗阻具有预防作用,已被纳入外科开腹手术后,常规治疗范畴。即使是没有学过东洋医学的外科医师,也熟知它是预防肠梗阻的常规用药,运用在日常治疗中。相关的科学验证也表明了其具有热感受性TRPV1受体(辣椒素受体)的部分作用。抑肝散是收录在中国明朝《保婴撮要》里的儿科处方,在日本经常用于成年人[5]。岩崎等[6]的报告表明,抑肝散对阿尔茨海默病攻击性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有效,并广泛运用在内科领域。六君子汤是脾气虚的代表方剂,它对消化道运动的影响机制多次被研究报告。五苓散用于肾脏内科的血液透析等临床治疗,它与水通道蛋白4相关联,作为体内水分平衡的调节药物,用于神经科的慢性硬膜下血肿、脑梗死后浮肿的治疗,正逐渐受到注目。诸如此类的研究,可以说是日本“日西医结合”的最好体现。东洋医学得到普及发展,被西医师用于日常治疗之中,这些都与提高东洋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密切相关。然而,也呈现出将真正的东洋医学教育置之不理的现状。只有深入学习东洋医学,才能在临床上灵活运用。只凭一些科学验证报告,用西洋医学的病名来处方开药,终究是有限度的。更加深入学习东洋、西洋医学,加深对人体的认识,发展临床与科学验证将是日本东洋医学肩负的重任。5
东洋医学教育5.1
大学里的东洋医学教育
日本的大学的医学部多以西洋医学教育为主。曾经不被列为必修课程的东洋医学,如今根据厚生劳动省的规定,各大学的医学部已将东洋医学指定为必修课程。在东邦大学的教学大纲里,东洋医学作为二年级与四年级必修课程,开设讲座共6场,每场70 min。如果是选修课程,则开设共14次50 min的讲座,在春秋两学期开课,可以说这是在日本医科大学中开设课时较多的大学。讲座由本校老师为主担任,内容丰富充实。从五年级到六年级医学部学生有3个月的时间用来自由选择想要进修的科目,这时每年都会有数名学生,以随诊的形式,从旁接受带教医生讲解东洋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再用1个月的时间集中积累东洋医学的研究成果。但在国家医师资格考试里,东洋医学被划在医学史的范畴,临床知识并不作为考试内容。5.2
毕业后的东洋医学教育
在内科专科医生考试的问题集里,有关东洋医学临床的试题被刊登在综合诊疗部分。实际上即使出现在考题中,也只有几条而已。但是,东洋医学临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认识,从这点上看是非常重要的。东洋医学专科医师制度目前处于过渡期,今后也有变更的可能性。为了取得日本东洋医学会认可的汉方专科医师资格,必需取得西洋医学基础学科中的某科专科医师资格。然后在日本东洋医学会认定的研究机构进行3年以上的进修,才可得到东洋医学专科医师的考试资格。在日本达到一定专业水平后的西医师,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打开通往汉方专科医师资格的道路。5.3
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教育
东洋医学门诊的开设仍然局限于部分大学附属医院。北里大学是昭和时代汉方复兴后,培养发掘大批东洋医学人才的场所,受其影响的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庆应义塾大学也开设了东洋医学的讲座,千叶大学,富山大学设立了“和汉诊疗学”的研究团体,使学习西洋医学的医师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医学的思维方式。这些从广义上都属于经方派。东邦大学、日本医科大学东洋医学科,以中医学为基础并引进日本特有的汉方学,近似于时方派。东邦大学东洋医学科本着临床治疗灵活实用的理念,不管是中医学还是日本汉方双管齐下各取所长。东邦大学附属医院里,单独设置的治疗科室,有3名专属医师,在以现代医学为常规治疗的前提下,与院方携手合作,展开中药与针灸治疗。患者多是志愿接受东洋医学治疗和由其他科室介绍来的。在日本大学附属医院里,让西洋医学的综合诊疗科及其他专科医师了解东洋医学对现代医学所起的作用,比什么都重要,为此我们正努力发展密切合作的关系。东邦大学东洋医学科现初诊患者250人/年,年门诊量达10,000人次,尽管人数还较少,但有逐渐增长的趋势。绝大多数的患者同时接受西医与东洋医学的治疗,年龄0~90岁,疾病多种多样,有慢性疲劳、失眠、神经性疼痛、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神经官能症、慢性咳嗽、湿疹、怕冷症、闭经、月经不调等(见图2)。对照相应的西医专科有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骨伤科、皮肤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口腔外科、精神科等。东洋医学不仅在内科,而且在全院各个诊疗科室得到广泛运用。图2 东邦大学东洋医学科诊治的部分疾病谱5.4
培养有西医专业知识的东洋医学医师
用东洋医学治疗患者各种各样的疾病,可以涉及到婴幼儿、儿童、成年人、中老年人等人生的各个阶段,这就与西洋医学的各种专科领域有了密切联系。东洋医学科是在东、西洋医学两者基础上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但仍存在至今用西洋医学无法解决或无法用相应治疗标准治疗等问题。例如慢性疲劳、除去器质性病变的不明原因发热、慢性炎症(如慢性复发性扁桃体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月经失调、轻度抑郁症、慢性疼痛、皮肤病(痤疮、湿疹等)、化疗及放射线疗法引起的副作用等。因此,东洋医学的医师必须积极吸收西洋医学中各专科领域的知识,同时,向那些对东洋医学怀有兴趣的西医师讲解两者理论的共同点,构筑一个新的教育体制,培养更多的东洋医学专科医师。6
东洋医学所起的作用为了将医学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这就要求具有综合诊断治疗的能力与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以寻求一个不同于现在的新的医学体系,创立新的统一的医疗。为此、东洋医学将在多个专业领域里起到了桥梁作用。同时,面对老龄化社会,将东洋医学中抗衰防老的养生方法运用到生活中,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随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病率日渐增多,用传统饮食文化及相应医学知识合理摄食、提高生活质量,变得必不可少。“医食同源”来自东洋医学的养生理论,通过食疗、不依靠药物,达到养生防病目的,一举两得,何乐不为。7
论将东洋医学融入现代医学之中,在新兴整合医疗与专科医疗领域之间搭起桥梁、建立一个新型的医疗模式,能提高老龄化社会的自我保健意识,推进亚洲传统医学的健康生活方式,与原有的药物治疗一道来增进患者健康,提高医疗质量,削减医疗费用,同时将带动各国传统医学,特别是在亚洲将引起共同研究传统医学的热潮,同时在研究领域里跨越国界的合作关系也将会变得不可缺少。参考文献[1]
Wieland LS, Manheimer E, Sampson M, et al.Bibliometric and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Cochrane Complementary Medicine Fieldspecialized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J].Systematic Reviews,.[2] Watanabe K,Plotnikoff GA, Sakiyama T, Reissenweber-Hewel H.Collaboration ofJapanese[J].Kampo Medicine and Modern Biomedicine,2015.[3] Okada T, AfendiFM, Yamazaki M, et al. Informatics framework of traditional Sino-Japanesemedicine (Kampo) unveiled by factor analysis[J]. J Nat Med,2015.[4] Kainuma M,Furusyo N, Urita Y, 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objective tongue color andendoscopic findings: results from the Kyushu and Okinawapopulation study (KOPS)[J].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372.[5] Okamoto H, lyoM, Ueda K, et al.Yokukan-san: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for use of this Kampoherbal formula in dementia and psychiatric conditions[J].Neuropsychiatr DisTreat,2014.[6] Kitagawa H,Munekage M, Matsumoto T, et al.One example to Basic research of Formulation ofherbs from pharmacology Pharmacokinetic Profil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and ItsMetabolites Derived from Rikkunshito, a Ghrelin Enhancer, in Healthy JapaneseVolunteers: A Cross-Over, Randomized Study[J].PLoS One,2015.(收稿日期:)引用本文献标准格式:田中耕一郎.日本东洋医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医药导报,):1-3.
范文四:中医药如何流传到日本,现在的发展现状如何?
点击关注:医寿延年关注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提供可靠、精致的阅读服务!日本是除中国外,使用中医药最早的国家之一。中日两国是友好邻邦,自秦汉以来,就开始了文化交流。由于汉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前,就医药来说,一直是以汉医药为主导。早在公元562年,吴人知聪又携带《明堂图》和其他医书164卷东渡日本,对日本后来古代医学,尤其是针灸医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公元608年,日本天皇派遣药师惠日、倭汉直福因等来华学医,并于公元623年学成回国,随船带回《诸病源候论》等重要医籍。中日大规模的医药交流始自唐朝。《疾医令》规定,日本医学生学习医药,都要以《素问》《黄帝针经》《明堂脉诀》《甲乙经》《新修本草》等中国医典为必读课本。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随遣唐大使前来中国留学。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荣睿、普照的足迹又随小原来到扬州,当时正在大明寺里讲律的鉴真和尚,有感于他们的一再邀请,下决心东渡日本讲学。鉴真除佛学外,兼明医学,因此,有不少日本人士请鉴真诊病。宋元时期,中日两国政府文化交往虽然处于低潮阶段,但民间交流活动仍较频繁。其贸易品中重要部分就是药物,当时我国输出日本的主要是“香药”,这一时期,还有宋医郎元房入日本,侨居镰仓达30余年,对中医学在日本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7世纪初期以后,《本草纲目》的多种版本陆续从中国传到日本,引起日本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出现了多种《本草纲目》的刻本。大约在公元1653年前后,名医龚廷贤的弟子戴曼公到日本,又把人痘接种术等传授给日本。17世纪末,《救荒本草》流传到日本后,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总之,近百年来,日本汉方医学虽然加入了自身的研究重点,但可以说其基本理论体系仍然是承袭中国传统医学。目前在医疗制度上,日本以西医为正统医学,实行的“医师法”中没有独立的汉方医师资格条文。针灸师、推拿师还不能得到医师的待遇,只属于“医业类似行为”者,针灸师、推拿师没有诊断和使用各种中西药物的权力。在日本,针和灸是作为两种不同的专业对待的,在申请行医执照时,要参加不同的考试。在13本针灸师属于技师而非医师,日本的医疗管理体制中,有医师、牙科医师和药剂师三大类,并没有汉方医师的称谓。在日本,没有中药这一概念,只有“汉方药”和“中国汉方药”。但由于医师处方用的中国汉方药不多,而且有权使用中国汉方药的医师和药剂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中医药教育,严重影响了中医药在日本的普及。日本中医药研究会的会员店有1000多家,该研究会致力于在会员店销售汉方药。他们通过组织中医师培训其会员店的药剂师,促其掌握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促进汉方药的销售。中医药在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是“以医带药”,也就是说,以针灸医疗为主带动中药产品的销售。但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是“以教带药”,即以中医药的教育培训来带动中药产品的销售,通过成立中医药研究会,大量培训研究会会员店中的药剂师,由药剂师向公众讲授和传播中医药文化和理念,促进中药在日本的市场销售。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在日本推广的国际中医师考试,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日本不同阶层人士踊跃参加培训和考试,使中医药文化得到了更深入的推广。
范文五:日本奶酪现状
日本奶酪发展现状 1、日本奶酪概况1875年,日本国内天然奶酪首次试生产发生于北海道地区。直至今日北海道Tokachi地区的天然奶酪依然在日本国内享有盛名。奶酪产品可以大体上分为天然奶酪与再制奶酪,以往,日本的奶酪市场中再制奶酪占主流。1993年日本国内天然奶酪的消费量首次超过再制奶酪,据日本酪农大学负责人介绍:“这主要是因为日本人对口味,营养有了更高的需求,对奶酪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 根据日本农林省的统计报告,日本国产天然奶酪主要种类有高达(Gouda)、切达(Cheddar)、卡门贝尔奶酪(camembert)、莫兹瑞拉(Mozzarella)、马斯卡彭(Mascarpone)等;而夸克Quark产量自2004年后迅速降低。其中卡门培尔奶酪(Camembert)是日本国内最流行的天然奶酪品种,它是一种白色霉菌成熟软质奶酪,如表3-1 ,(注:高达和切达奶酪主要用于再制奶酪的加工)。日本再制奶酪种类繁多,口味丰富,详见附录 表3-1日本国产天然奶酪主要种类 年 度 1980高达 Gouda 9,405切达卡门奶酪稀奶油奶酪Cream 612 814 2,967 2,726 2,576 3,151 3,131 3,100 2,557 1,953 1,496 932 766 913 667 880 731 694 860 962 1,413农家Cottage 759 747 841 801 764 829 851 805 668 703 664 734 637 468 513 835 788 798 824 795 736夸克Quark1,816 2,849 2,309 1,970 2,301 2,433 2,386 2,545 2,740 2,705 2,954 3,174 3,168 3,299 2,342 2,020 39 27 21 38莫兹瑞拉Mozzar- ella马斯卡彭Mascar- poneCheddar Blue camembert 636 4,208 4,926 5,325 5,580 5,868 6,730 6,654 6,849 7,333 8,012 7,909 8,269 8,224 8,545 9,533 9,644 10,200 11,259 11,567 12,5339 16 31 28 33 32 30 27 29 33 32 35 34 28 26 12 11 10 11 5 511 115 726 876 1,143 1,479 1,692 1,867 2,046 2,230 3,028 3,660 4,573 4,250 4,016 3,736 3,614 3,658 4,133 4,746 4,784其他 合計177 435 703 860 982 1,014 1,334 1,415 1,410 1,512 1,946 1,89025 29 231 296 178 184 142 154 272 1,136 1,679 1,71512,296 20,302 29,147 27,384 28,727 31,375 33,435 30,758 31,268 32,193 33,615 34,182 36,316 35,016 36,185 35,673 36,109 35,847 38,214 39,076 43,126
資料:農林水産省 畜産局 牛乳乳製品課、農畜産業振興事業団調 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统计数据,如图3-2日本再制奶酪的消费量(黄色部分)基本稳定,而天然奶酪的消费量(蓝色部分)逐年增加。1995年奶酪总消费量为204.5千吨,其中直接消费的天然奶酪占51.5%;2007年奶酪总消费量为279.2千吨,其中直接消费的天然奶酪占58.5%,(据说:1993年天然奶酪的消费量首次超过再制奶酪,天然奶酪消费占主流)。绿色细线表示日本国产奶酪所占总消费的比例。 注:直接消费的天然奶酪,不包括用于加工再制奶酪的天然奶酪图3-2日本奶酪产品消费分析图3-3 为日本直接消费天然奶酪量的趋势,黄色部分表示直接消费的国产天然奶酪量,约占总天然奶酪消费量的16.4%,蓝色表示直接消费的进口天然奶酪量,约占83.6%。 图3-3日本天然奶酪消费分析 日本奶酪的进口来源日本的主要奶酪进口国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此外法国、丹麦、意大利、德国、荷兰和美国也向日本出口奶酪。日本还向台湾、香港和泰国出口奶酪。日本奶酪进口关税的规定日本的奶酪进口的关税定额体系规定,作为再制奶酪原料进口的天然奶酪,如果其数量低于相同目的的国产奶酪产量的2.5倍时不征收关税,超出部分则需要征收29.8%的高额关税。虽然关税接近30%,但是进口天然奶酪在日本加工成再制奶酪后出售依然是有利可图的,因此每年进口的用于生产的再制奶酪的天然奶酪总会超过关税定额,大约只有五分之一的进口天然奶酪可以免征关税。新鲜奶酪、冷冻奶酪和奶酪粉的进口关税是22.4%,而再制奶酪的进口关税高达40%,因此日本几乎不进口再制奶酪,日本国内的再制奶酪主要是依靠进口天然奶酪加工而成。日本奶酪推广策略(1)再制奶酪新品种的开发促进了日本奶酪市场的发展,新品种针对日本消费者的习惯设计,具有良好的认可度。(2)国内媒体、生产商、相应的合作和协作组织的大力宣传与教育,使得国人对奶酪这种非传统食品有更多了解。(3)熟食快餐业,尤其是比萨饼,的快速发展拉升了市场对奶酪的需求。(4)通过宣传奶酪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受到部分重视食物营养的消费者的青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中医哪个医院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