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怎么治疗可以去根吗?

关于痉挛性斜颈
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ST)是指由于颈部的肌肉出现持续的痉挛,或者是间歇性的痉挛,使得头部不由自主旋转或偏斜正位,常见的有头旋转、向左右侧倾斜、前倾、后仰几种。头颈部不但失去正常的姿势,而且活动功能也受到影响,以成人肌张力障碍局限型发作最为常见,称之为特发性颈肌张力障碍(idiopathic cervical dystonia,ICD)更确切。另据文献报道,痉挛性斜颈的患病率大约是9/10万,其发病率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女性的发病率通常是男性的1.5-1.9倍。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0-60岁,70%-90%的病人在40-70岁之间发病。
痉挛性斜颈的病理机制
痉挛性斜颈的确切病理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以下几方面相关:
1)遗传因素:部分成人肌张力障碍局限型发作是由遗传决定的。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遗传学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其影响下限局性肌张力障碍的遗传学研究也有了点滴的进展。在一些家系中,颈肌张力障碍见于约10%的一级和二级亲属,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证据,伴外显率降低。有对三位患痉挛性斜颈的患者家族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一个家族的发病与染色体18P相关。而后两个家族中基因缺乏DYT1位点的参与。说明在颈肌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的发病中存着基因异常。
2)外伤:外伤一直被认为是痉挛性斜颈的病因,文献报道9%-16%的病人既往有头部或颈部外伤史,通常发生在发病之前的数周至数月。
3)前庭功能异常:有报道痉挛性斜颈病人的前庭-眼反射反应性增高或不对称,在用肉毒素治疗后不能纠正。前庭异常并非属于原发异常,其他类型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如:书写痉挛,睑痉挛)也可与痉挛性斜颈伴发。耳聋、眩晕和共济失调不属于痉挛性斜颈的特征。同时,许多患者没有前庭反射异常,而有较长时间痉挛性斜颈,这也许前庭异常继发于。痉挛性斜颈引起长期头部姿势异常。
4)其他:短时或长时间的颈部震动刺激发现,患者头位改变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周围本体感觉刺激发生改变,使中枢性控制头颈代偿扭转调解功能受累,传入神经冲动的中枢整合功能发生障碍。
痉挛性斜颈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为成年起病,男女均可发病,但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起病缓慢,病情逐渐加重,很少会自行消退或缓解。头颈部肌肉不能控制的异常运动,往往双侧肌群受累,但受累程度常不对称,致使头部偏向一侧作扭转运动。
此病在活动时或工作紧张时加重,睡眠时症状减轻或消失。症状经常是突然出现,表现为“颈部的牵拉或拖拉”或者是头部的不随意转动或急转。非典型症状可导致误诊为“关节炎,颈神经根病,精神性疾病,帕金森或颞下颌关节综合征。颊部、眼睑(睑痉挛)、手臂(书写痉挛)和躯干是最常见被累及的部位,具有某些诱发和抑制因素是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性的特点,有代表意义的如通过接触下颌、面部、头部可以减轻肌张力障碍。
痉挛性斜颈在3-5年内趋向加重,持续时间可从1个月到18年,存在很大差异。而后症状有趋于稳定的表现。在稳定之后可能有一轻微的缓解过程。但缓解不明显,常常是不完全的或非持续性的,缓解率大约10-20%,而且通常发生在发病初的一年内。
另外,疼痛在痉挛性斜颈中发生率较高,该特征有助于区分其他类型的局部肌张力障碍,而且与功能障碍相关。在患病过程中,75%的患者在某些时间点存在疼痛,而且这种疼痛是功能障碍的主要来源。疼痛还与头部的持续痉挛转动及旋转程度相关。功能障碍也常由于异常头颈姿势而回避社会交往引起。
痉挛性斜颈的治疗
药物治疗:一般用来辅助肉毒素,虽然没有实验证明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大剂量和高频率注射肉毒素与中和抗体相关。所以药物的特殊用途可能是防止这种并发症。抗胆碱能药,苯二氮卓类药,巴克诺芬(γ-氨基丁酸类似物)替格里托(氨甲酰苯卓制剂)和苯海拉明在一定百分比的病人中都有效。抗胆碱能药,苯二氮卓类药,巴克诺芬是最常用的。
肉毒毒素注射:应用肉毒素的化学去神经法极大地改变了颈挛性斜颈病人的预后。与以前所有的治疗方法相比:肉毒素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症状改善率提高,并该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较少,肉毒素应用方面最重要的因素是疼痛位点和导致异常姿势的肌肉的辨认。需要对和颈的肌肉作用很好的认识。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头夹肌和肩胛提肌是常注射的部位。注射肌肉的数量,每块肌肉的注射针数,肉毒素的应用浓度对每一个患者各不相同。通常在注射后1周开始显效,每疗程不超过8周,其疗效可维持12周,3-4个月可以重复注射。每疗程总量为200U(botox)左右。据报道姿势改善的有效率为71%,疼痛缓解的有效率为76%。
下咽困难,颈部无力和注射点的局部疼痛是最常见的副作用。但是,耳鸣、口干、类似流感症状、嗜睡、发音困难和全身乏力都被报道过。许多研究表明每一个治疗周期中20%-30%的病人有副作用,而且50%的病人出现在治疗中的某一时间。副作用大部分以应用的剂量为基础。应用最大剂量的研究报道几乎100%的病人出现副反应。而用小剂量则副反应的发生率不到7%。通常建议应用合适的小剂量疗法,每疗程不超过 300u(BOTOX),用药间歇不短于3个月。
治疗无效分为两种类型:原发性无反应,原因包括肉毒素剂量不够,注射的肌肉不正确,或其他一些技术因素。继发性无反应是因为肌肉活动方式的改变或中和抗体的形成。这可以通过注射的肌肉是否有萎缩来鉴别。
一项研究发现最少5%-10%的病人产生了中和抗体,占无反应患者的33%。每一位对注射治疗失去反应和注射的肌肉并未出现萎缩的病人都应被确定是否产生了中和抗体。两次治疗的间隔过短和剂量过大与抗体反应的形成有关。对于A型肉毒素无效的病例可以考虑应用B型和F型肉毒素注射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那些肌张力障碍是持续的,对大量药物和肉毒素注射无效的和伴有显著性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1)颈神经前根、副神经根切断术:又称Foester-Dandy手术。在显微镜下切断上侧颈1-3神经前根,并在椎动脉平面切断副神经根。术后效果不满意者,可进一步在颈部切除病侧副神经支。据报告,70%左右的患者术后有改善,但1/3患者丧失头的自主旋转能力;1/3的患者有咽下困难。
2)立体定向手术:肌痉挛范围超过颈段,或应用其他疗法效果不显著者,可使用此手术破坏丘脑腹外侧核的内侧。Hassler等对水平旋转型做中断Forel H丘脑束手术;对旋转或倾斜型则破坏其丘脑腹前核(VA)及其苍白球和黑质-丘脑传入纤维,疗效可达36%~73%。但手术可导致偏瘫、失语、共济失调等并发症,目前已较少应用。
3)选择型颈肌及神经切断术:不同类型痉挛性斜颈的头部姿势是各相关肌肉收缩构成的,而不是颈部全部肌肉参与的结果。手术治疗只需针对这些主要肌肉,没有必要切断双侧颈神经根和副神经根,以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并提出,对旋转型斜颈可仅切除同侧的头夹肌和对侧的副神经;对后仰型斜颈,用手术切除左右部分斜方肌、头夹肌、头及颈半棘肌;对前屈型斜颈,可切断双侧副神经;对侧弯型斜颈,则做头弯向侧的头夹肌、肩胛提肌,个别病人如有同侧胸锁乳突肌的痉挛,也可加做副神经切断术。
4)选择型周围神经切断术:此法主要切断颈神经根后支,切断的范围依据痉挛肌群多寡选择。其理由是所有颈后肌群全由颈1-7的神经后支支配。如果病情需要,可以一直切到颈7。该手术方法对旋转型斜颈有一定疗效。
5) 副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打开枕大孔及上颈段椎管。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双侧副神经根周围有无血管对其压迫,通常压迫神经的血管是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或脊髓后动脉,确认后切断该处齿状韧带,在神经与压迫血管之间垫入Tefleon绵,使之隔开。手术近期有一定效果,长期疗效尚待观察。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疾病咨询电话:
疾病咨询电话:
今日搜狐热点这里的“本”是根的意思,知道成语“本末倒置”把。草就不用解释了吧。
关于“纲目”,知道成语“纲举目张”吗?
也就是说“本草纲目”的意思就是:关于植物的草根、树叶等等的分类
其他答案(共4个回答)
《本草纲目》简述
《本草纲目》(公元1578年,明万历6年)是李时珍编著。
  李氏认为“本草一书,历代都有著述,但其中差讹,遗漏不可枚数”。因此,“奋编摩之志”,用三十年的时间,以《证类本草》为基础,参考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经史百家和有关书籍约八百余种,使“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于1578年编成《本草纲目》。
  本书的特点是:“振纲分目”、“纲目分明”。分52卷。列水、火、上、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禽、兽、人16部(纲),每部又分若干类,共6O类(目)。每类下列出该类所属药物。载药1892种(其中新药370余种),附方l01首,附图l01幅。正方以前,先列实物图谱,次序“百病主治药”,然后依纲分日序述各种药物的“释名”(注明该药的别名)、“集解”(说明药物的产地、形态和采集法)、“气味”、“主治”、“修治”(阐述炮制方法)、“发明”(分析药物的性味功用)、“正讹”(纠正旧本草的错误)、“附方”等项。论述范围广泛,内容非常丰富。
本书是一部伟大的药学巨著,在历史上有重大的贡献:
  1.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人民用药的经验和知识。首先是整理了历代诸家本草所载的药物,每药“发明”一项,其内容就是集前人和他自己对药性的论述及用药的经验。每味药后“附方”其目的是指明各种药的用法并证实其效用。这些附方的来源,不单是从医方中得来,有许多是民间验方。李氏整理了旧有药物;更增加了许多新药,如三七、山柰、半边莲、淡竹叶、紫花地了、曼陀罗花等。此外,还将药物的炮制、鉴别。培植等知识充实到本书之中。内容非常丰富,故王世贞在本书的序言中称之“博而不繁,详而有要”。在医药学史上有承先启后的作用。
  2.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批判地继承前人对药物功用的论述。例如他说“水银乃至阴之精,禀沉著之性……人骨钻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而大明言其无毒,《本经》言其‘久服神仙’,甄权言其还丹元母,《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水银但不可食尔,而其治病之功不可掩也。”这说明他对药物作用的认识,比前人是进步的、科学的。这对迷信于方土的炼丹术而求长生不死的人,是“当头棒喝。”
  3.本书的分类,是一大进步。例如:本书有“草”这一大类,分为十小类,其中芳草、毒草、蔓草、苔草等,是以性能、形态来区别;山草、阴草、水草、石草等,是以植物生长环境来区别。这一分类法是比较科学的。李氏还采取了“析族区类”的方法。如大戟甘遂、泽漆、续随子的茎中都有白汁的(植物分类都属大戟科)排列在一起,这与现代植物学是符合的。本书比西方植物分类学的创始人林奈(17O7-1778年,瑞典博物学家)在1735年出版的,仅有12页的《自然系统》,要早出半个世纪,内容也丰富得多。李氏在16世纪就能按科学原则,把各种植物加以比较系统、明晰的分类,可以说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他如动物药、矿物药的分类,也都有一定的科学性。他对过去本草分类有错误的,通过实物对证,予以纠正,消除了许多药物互混的现象。
  4.李氏鉴于过去有些医药书籍的作者,是辗转传抄,纸上猜度而编成,难免谬误之处,这样会贻误后学。因而他旅行于湘、鄂、赣、苏、皖等省,向群众学习,向内行学习。再经自己的实践,从药物采、种、制、用等方面集累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充实到本书之中。
  5.本书问世后,不但国内广为流传,对国外也有很大影响。日本学者林罗山(名信胜或名林道春)就已于1607年(日本庆长12年)从商埠长崎得到一部本书的明刊本,献给幕府首脑德川家康。这是(本草纲目)传人日本的最早记录。此书传到日本后,很快引起医药界人士的重视,把它当作重要参考书和教科书。1637年(日本宽永14年)日本首次出现了《本草纲目》的翻刻本。本书在18世纪起曾被部分节译成法文、英文和德文等,而在本世纪上半叶被全部译成日文。
  总之,本书编著于16世纪,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能编著出这样一部伟大的巨著,直到现在还有实用价值,这是李时珍的伟大功绩。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从第一版出书到现在,已经有390多年了,先后出版过数十种版本,并被美、苏、日、德、法等国翻译成英、俄、日、法、德语出版。
  《本草纲目》全书共计190万字,分为五十二卷,另在卷首还附刊了一些有关的重要资料,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
李时珍私本草纲目共收录了中药一千八百三十二种,共五十二卷。
卷一至四是全书的附录,收入序言、凡例、目录、附图、引用书目、资料及一些医药基础理论等等。卷五以后是全书舷主体部分,李时珍把一千八百三十二种药物分为十六部:水部、火部、土部、金石部、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服器部、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每一部又分为若干类,共计六十类。其中植物一千九十五种,动物三百四十种,矿石三百五十七种。
书中更有历代医家临床验方一万零九十六种,其中八千一百多个为新增,另附各种矿植物插图一千一百六十脑幅。右图为(本草纲目)中所附的动物化石图。
在药物解说方面,本草纲目包括八个部分:第一、释名,罗列典籍中药物的异名,并解说诸名的由来;第二、集解,集录诸家对该药产地、形态、栽培、采集等的论述;第三、修治,介绍该药的炮制法和保存法;第四、气味,介绍该药的药性;第五、主治,列举该药所能治的主要病症;第六、发明,阐明药理或记录前人和自己的心得脏会;第七、正误,纠正过去本草书中的错误;第八、附方,介绍以药为主的各种验方及其主治。
全书内容丰富,取材精审,编排有系统,为中国药物史证一大[ed]巨著[ed]。
《本草纲目》简述
《本草纲目》(公元1578年,明万历6年)是李时珍编著。
  李氏认为“本草一书,历代都有著述,但其中差讹,遗漏不可枚数”。因此,“奋编摩之志...
本草纲目中的禁忌见前的意思是: 所叙述的药的禁忌可以看前面一味药所叙述的禁忌。
楼主可以在共享资源搜索我上传的“本草纲目(校点本1-4册)”,一共3解压卷!计67.5M。连接地址第一卷是
“本草纲目拾遗”也可以在共享资源搜索下载
建议最好别乱吃,去医院咨询医生。
病情分析:
你好,阿归养血糖浆跟加味益母草膏能一起服用
指导意见:
半月内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和剧烈的活动,避免接触冷水。多吃当归黄芪炖排骨,补益气血.一个月之内...
阴痿是中医学名词,它是女性较常见的疾病。此病并不是性欲减退或无性欲要求,而是有性欲要求,但当性冲动或与男性接触时,阴道内分泌物即大量排出,与男性的阳痿、早泄及“...
答: 病情分析:
你好,胃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所以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
答: 预防胆结石重在日常调理:
1. 多摄取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完全谷物等。
2. 限制胆固醇的摄取量。绝对不吃内脏、蛋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3. 多补充维...
答: 病情分析:你好,按你描述的这种情况,你确诊不排卵意见建议:建议你最好中西药结合调理治疗,建议你不要单纯用中药,也不要单纯用西药调理,要多调理一段时间才能彻底调理...
答: 这个方子是补气血 驱风湿的
你的四珍资料不全所以无法给出方子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来自医学百科
痉挛性斜颈是指引起的头颈扭转和转动为表现的症侯群。以成人局限性发作最为常见,称之为特发性更确切。这种颈部不自主的异常运动尤其会在患者处于公众场合或紧张繁忙时加重,使患者的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以颈肌扭转或阵挛性倾斜为特征的器质性疾患。为起病缓慢,不随意的向一侧旋转,颈部则向另一侧屈曲。可因情绪激动而加重,睡眠中完全消失。本以成年人多见,至今病因不明,现代西医学
痉挛性斜颈--影像
尚无特效,药物和手术疗效均不确切。根据Nutt等的文献报道,痉挛性斜颈的大约是9/10万。其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女性的发病率通常是男性的1.5-1.9倍。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0-60岁,70%-90%的病人在40-70岁间发病。
病情多变,从轻度或偶尔发作至难于治疗等不同程度.本病可持续终身,可导致限制性及姿势.病程通常进展缓慢,1-5年后呈停滞状态.约10%-20%病人发病后5年内可自发痊愈,通常为年轻发病病情较轻者.1/3病人有其他部位张力障碍的表现,如,面部,颌或手,不自主运动(如)在时可消失.在古医籍中,尚未发现应用针灸治疗本病症的类似记载。
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现代报道,始于70年代,用针刺配合局部叩刺,治愈2例。但有关主要临床资料,则基本上都见之于80年代之后,除少量个案治验之外,均为多例观察。刺激方法,则用针刺、电针及共鸣火花及感应电穴位刺激等。特别是后者,不仅观察的例数较多,而且效果也十分明显。鉴于本病临床上少见,针灸治疗又是近年的事,故其临床治疗规律,尚有待进一步探索。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患者可能有家族史,少数继发于、、后,但大多无明显病因。对其致病
痉挛性斜颈
原因,有中枢性及外周性两种推测。中枢性病因可能是额顶部(Karte等,1981)、部损害(Foez)、或因由间质核到系统(Hassler)或基底节等处病变(Cassirer,Foester,Firnforsch)所引起。也有人认为与有关。5-浓度降低可引起头颈部旋转,浓度降低则可引起头颈性偏斜等。Treckmann(1981)根据Jennetta理论,认为周围性病因可能是对的压迫,即副神经受长期压迫产生局部变,使离心和向心之间产生短路,致异常冲动积累而产生头部肌肉收缩,但目前未被公认。  
痉挛性斜颈的确切病理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以下几方面相关:  
部分成人肌张力障碍局限型发作是由遗传决定的。  
外伤一直被认为是痉挛性斜颈的病因,文献报道9%-16%的病人既往有头部或颈部外伤史,通常发生在发病之前的数周至数月。  
有报道痉挛性斜颈病人的前庭-眼反应性增高或不对称,在用肉治疗后不能纠正。前庭异常并非属于原发异常,其他类型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如:书写痉挛,睑痉挛)也可与痉挛性斜颈伴发。、和不属于痉挛性斜颈的特征。同时,许多患者没有前庭,而有较长时间痉挛性斜颈,这也许前庭异常继发于痉挛性斜颈引起长期头部姿势异常。  
短时或长时间的颈部震动刺激发现,患者头位改变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周围本体感觉刺激发生改变,使中枢性控制头颈扭转调解功能受累,冲动的中枢整合功能发生障碍。  
1.痉挛性斜颈的程度可分轻、中、重三度。轻型者肌痉挛的范围较小,仅有单侧发作,无;中型者双侧发作,有轻度肌痛;重型者不仅双侧颈
痉挛性斜颈
肌受到连累,并有向邻近肌群,如肩部、颜面、及群蔓延的趋势,且有严重肌痛。
2.痉挛性斜颈的临床表现可以分成四种型别。
(1)旋转型:头绕身体纵轴向一侧做痉挛性或阵挛性旋转。根据头与纵轴有无倾斜,可以分为三种亚型:水平旋转、后仰旋转和前屈旋转。旋转型是本病最常见的一种型别,其中以后仰型略为多见,水平型次之,前屈型较少。此外根据肌肉收缩的情况,又可分为痉挛和阵挛两种。前者患者头部持久强直地旋向一侧;后者则呈频频来回旋动。
(2)后仰型:患者头部痉挛性或阵挛性后仰,面部朝天。
(3)前屈型:患者头部向胸前做痉挛性或阵挛性前屈。
(4)侧挛型:患者头部偏离纵轴向左或右侧转,重症患者的耳、颞部可与肩膀逼近或贴紧,并常伴同侧肩膀上抬现象。  
根据病人发作情况较易
痉挛性斜颈
确诊,但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1.性有致病的精神因素,发作突然,头部及颈部活动变化多端,无一定规律,经暗示后,可随情绪稳定而缓解。
2.性斜颈、损伤、、等可导致本病。、等,因颈部神经及肌肉受刺激,导致强直性斜颈。一侧受刺激引起的性斜颈、先天性眼肌引起的眼性斜颈、先天性颈椎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先天性挛缩及早期所引起的斜颈等,均无阵挛作为鉴别,需进一步检查发病原因。  
包括类药、
痉挛性斜颈--治疗
促效剂、多巴胺受体、短时多巴胺排除剂、抗能制剂、GABA能药等。用腊肠菌毒素注射痉挛受累肌肉,有一定疗效,当不能根治。  
(1)、副神经根切断术:又称Foester-Dandy手术。在下切断上侧颈1-3神经前根,并在平面切断副神经根。术后效果不满意者,可进一步在颈部切除病侧副神经支。据报告,70%左右的患者术后有改善,但1/3患者丧失头的自主旋转能力;1/3的患者有。
(2):肌痉挛范围超过颈段,或应用其他疗法效果不显著者,可使用此手术破坏丘脑的内侧。Hassler等对水平旋转型做中断ForelH手术;对旋转或倾斜型则破坏其丘脑(VA)及其和-丘脑传入纤维,疗效可达36%-73%。但手术可导致、、共济失调等,目前已较少应用。
(3)选择型颈肌及:(1981年)提出,不同类型痉挛性斜颈的头部姿势是各相关肌肉收缩构成的,而不是颈部全部肌肉参与的结果。手术治疗只需针对这些主要肌肉,没有必要切断双侧颈神经根和副神经根,以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并提出,对旋转型斜颈可仅切除同侧的和对侧的副神经;对后仰型斜颈,用手术切除左右部分、头夹肌、头及;对前屈型斜颈,可切断双侧副神经;对侧弯型斜颈,则做头弯向侧的头夹肌、,个别病人如有同侧胸锁乳突肌的痉挛,也可加做副神经切断术。
痉挛性斜颈
(4)选择型切断术:此法主要切断颈神经根后支,切断的范围依据痉挛肌群多寡选择。其理由是所有颈后肌群全由颈1-7的神经后支支配。如果病情需要,可以一直切到颈7。该手术方法对旋转型斜颈有一定疗效。
(5)副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打开枕及上颈段。在下观察双侧副神经根周围有无血管对其压迫,通常压迫神经的血管是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或,确认后切断该处,在神经与压迫血管之间垫入Tefleon绵,使之隔开。手术近期有一定效果,长期疗效尚待观察。
目前,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电检查来确定痉挛形式及受累肌群,个性化制定手术方案,在受到小儿脑瘫手术启发后,通过改良FD手术方式,取得明显效果,通过22例手术治疗,显效率为86%。  
主穴:、容后、天窗、臂臑。
配穴:、。
容后穴位置:后方,后凹陷直下1.5寸处。
每次取颈肌痉挛较突出之同侧颈部主穴一个和双侧,另酌取配穴一个(同侧)。颈部主穴和配穴,针刺入后,略作提插捻转,接通电针仪。其中,颈部穴接负极,配穴接正极。具体要求如下:,直刺5~8分,电针时头向针刺侧转动并有同侧耸肩运动;容后:直刺0.5-1寸,电针时头向针侧转动;天窗:直刺5分或向上斜刺1寸,电针
痉挛性斜颈
时针侧有仰头及耸肩动作。臂臑穴,向内下方斜刺1.5寸,待有酸胀等得气感后,作捻转结合小提插运针1分钟,留针,不接电针。通电或留针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未愈者停针3-5天后继续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8例,结果均获痊愈。其中4例,经7-9年随访,都未复发。  
主穴:、、。
配穴:、合谷、。
主要采用共鸣火花和感应电进行穴位刺激。主穴据痉挛性斜颈的不同症型而选取:水平旋转取全部3个穴;后屈型取扶突,前屈型取风池和肩井。先以感应电刺激。系采用普通的感应部分,输出为0-18V交流电。其中1挡为3V,2挡5V,3挡9V,4挡15V,5挡18V;频率为60-80赫兹,为不规则针形波。感应电治疗时,将两个手柄同时置于两个穴位上,用断续电进行治疗。刺激方法如下:水平旋转型痉挛性斜颈患者,先置于双,断续通电3分钟;向下滑至,断续通电3分钟;然后,再放置于双,断续通电1-2分钟,并指导患者作头部运动,再在该穴通电2分钟。后屈型患者,将两手柄同时置于扶突穴,断续通电5分钟,指导患者作头部运动,然后再按上法重复1次。前屈型患者,先将两手柄置于双风池穴,断续通电3分钟,向下滑动至双肩井穴,通电3分钟。断电后,指导病人作头部运动,之后再按上法重复1次。感应电穴位刺激,开始时先调到3V,然后逐渐
加大,直至肌肉出现明显收缩而患者又能耐受为止。
然后用共鸣火花进行治疗。以叉状或小圆电极接触穴位上。主要的刺激穴位为风池穴和配穴。其剂量为成年人中等量,老人或儿童弱刺激。每穴刺激3分钟。上述穴位除风池选用双穴外,安眠、合谷均用单穴(对侧或同侧),如患者,则改眠穴。
感应电和共鸣火花穴位刺激,每日1次,15-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头颈部异常运动消失,颈部可做任何方向,局部肌肉硬化恢复正常;显效:头颈部异常运动消失或基本消失,在过度或紧张时偶发;有效:头颈部异常运动数减少,幅度减小。以上法治疗42例,按上述标准评定:痊愈40例(95.2%),显效1例(2.4%),有效1例(2.4%),总有效率达100%。  
本病由于病因不明,故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临床上最主要的是积极地进行治疗。
和有时能暂时缓解痉挛,例如在头旋转的同时对同侧下颌施加可感觉到的轻度压力(感觉的技术)。
虽然药物对抑制张力障碍性运动有效,有效率为25%-33%,但其缓解疼痛方面作用更佳。抗胆碱能药物(如,苄托品)及氮窧类有效。肌肉松弛剂(如)及环类(如)较少使用。上述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有效,安全的水平,要注意其,老年人尤其应小心。
& 2015 Yixue 医学百科 - 京ICP备号-5 - 京公网安备2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痉挛性斜颈怎么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