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理手术后多长时间取大病理

我已经阅读了这个提醒
字体大小:小中大
教你如何看懂术后的病理报告单
  如何读懂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单,获悉自己的治疗效果?相信任何的患者都会特别注重治疗的效果,乳腺癌患者也不例外。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患者的术后情况,下面教你如何看懂术后的病理报告单。  
  乳腺癌术后的治疗效果通常都会以病理报告的形式呈现。但是很多的患者对报告单上的数字和符号感到困惑。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正确的病理诊断是正确治疗的第一步,一张完整的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组织学类型 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80%),浸润性小叶癌(10%),特殊类型乳腺癌。(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原位癌(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其中导管原位癌最多。非浸润性癌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预后最好,治疗也最简单,疗效也最好,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2)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包括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发源于泌乳的导管,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全部病例的70%&80%。(3)特殊型浸润性癌:包括典型髓样癌、粘液腺癌、小管癌、乳头状癌和乳头派杰病等多种类型。术后病理报告中还常常会描述肿瘤大小,但肿瘤大小并不代表恶性程度,小的肿瘤也可能生长很快,大的肿瘤也可能生长缓慢。
  2、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的分级能够反映除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差异,分Ⅰ-Ⅲ级,分级越高,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越差,恶性程度越高。
  3、肿瘤的位置与大小:肿瘤最大径每增加1cm,复发转移风险升高12%。
  4、手术切缘 癌周是否合并有原位癌,不典型增生等病变。
  5、是否侵犯脉管/淋巴管 可以更清楚的反映出乳腺癌的发展情况
  6、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及转移的数目可以指导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7、激素受体检测。反映肿瘤是否受激素调控。
  8、癌基因检测 可以帮助医生更明确的确定治疗方法。
  病理报告单上的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晰的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以便于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在此提醒:无论报告单结果是怎样的,患者一定要积极的配合治疗,争取远期疗效达到最大化。
薛泳的人气博文
本博文的最近访客
我来评两句
本周推荐博文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王群大夫本人发表
乳腺癌是术中快速病理后手术还是取肿块后正规病理手术
状态:就诊前
&副主任医师
你好!一般是做快速冰冻,半小时就能出报告。恶性的话立即手术。
疾病名称:乳腺癌 甲状腺癌&&
希望得到的帮助:你们医院病理报告单:会诊为 中高级别导管原位癌,那脉管和神经到底有没有癌栓及浸润。...
病情描述:周医生我主要找你咨询,我们到肿瘤医院病理科从新做了病理会诊,结果出来了,发现你们医院在病理报告上也没有脉管和神经这两项会诊结果,我不知道脉管有没有癌栓,神经有没有浸润。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王群大夫的信息
治疗乳腺增生病、乳腺癌术后的中药调理;乳腺良恶性肿瘤、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手术治疗;各种外科疮疡病例如丹...
王群,女,副主任医师,1994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专业,毕业后在上海市中医医院普外烧伤科工作,2003...
王群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中医外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副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东直门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胃肠甲状腺外科(二外科)
天津南开医院
中西医结合外科我得乳腺癌多久了:解析我的病理诊断
已有 30671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的,信号,乳腺癌,black,style|
我当然不是5月10日摸到那个肿块时得的乳腺癌,当然更不是做手术切了那个肿块做病理说是乳腺癌时才得了病。我只是5月10日才知道我乳房上有了问题,而6月5日确诊我得了乳腺癌。在之前,可能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以前,我就已经得了乳腺癌了。在身体里也多多少少表现过某种特征,而给我们发出过一定的危险信号,而因为没有意识到信号,我都忽略了,以至于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使肿瘤逆转。有报道从癌细胞发展到一个原位癌需要15年的时间;原位癌发展到浸润性的癌需要五年时间;再从浸润性的癌到自己能摸到乳房的包块需要一年的时间。这是很多致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改变其中一些因素,都有可能改变最终的结果,比如像前面15年的时间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预防,不让癌细胞过度增生发生癌变。可以通过一些现代医学的检查方法在原位癌阶段或者浸润癌早期发现和阻断癌症的发展,治疗会相对容易,预后也会好得多。而到后期,治疗难度大,预后也不好,容易复发和转移。所以,我在此试图描述我得知病情前,身体曾经发出的信号,以引起相同症状的人注意,及时预防和检查。
癌细胞有三个显著的基本特征即:不死性,迁移性和失去接触抑制。不死性使细胞周期失控,不受正常生长调控系统的控制,能持续的分裂与增殖,因而细胞常常呈现多倍体或者非整数倍体;具有迁移性,细胞粘着和连接相关的成分(如ECM、CAM)发生变异或缺失,相关信号通路受阻,细胞失去与细胞间和细胞外基质间的联结,易于从肿瘤上脱落。许多癌细胞具有变形运动能力,并且能产生酶类,使血管基底层和结缔组织穿孔,使它向其它组织迁移;接触抑制丧失,正常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表现为贴壁生长和汇合成单层后停止生长的特点,即接触抑制现象,而肿瘤细胞即使堆积成群,仍然可以生长。
这三个特性按照其危险性和恶性程度,应该是依次减低,而癌症的发展似乎是从后到前来发展的。接触抑制丧失是细胞外部作用的一种方式,细胞因之而能够堆积起来,就成为一个瘤子。而堆积得多了,而细胞之间的粘合力又不强,就有了迁移性,就会侵害其他器官。这些都还不是最大的危险,一旦细胞的分裂和增值变得异常,细胞又不死,则从细胞内部就有了无限生长而侵害一切器官的力量。如果仅仅是接触抑制丧失,而细胞之间的结合力依然紧密,则只是原位癌和浸润癌早期,如果这些细胞之间结合不紧密,这些细胞随着路过的血液或者体液流窜别处,在别的地方形成病灶,则会形成转移癌。如果癌症细胞不受正常生长调控系统的控制,则细胞分裂会加速,细胞增殖快,转移和发展都快,更容易侵害全身各个器官,相对而言,控制起来也就难了。目前至少对乳腺癌而言,这三个阶段都有了可以控制的手段。相对而言,细胞只是接触抑制丧失是最容易治疗的,如果你的意念足够强大,靠身体自身的正向调节力,就可以逆转。《穿越死亡:一位癌症患者的康复手记》甚至描述了一位骨转移癌患者靠意念康复的故事。甚至基因有问题,现在也已经有了靶向药物,比方郝塞丁之类,可以通过修复基因从而控制肿块的发展,相信随着研究的进展,癌症作为疾病,人类会有治愈癌症的手段。
而这一切都从病理诊断上反映出来。从病理报告上的各种免疫组化特征就是这三个特征的表现。什么样的因素影响癌细胞的形成和增长,癌细胞在多块的程度上发展着,癌症发展到哪一步,预后如何,都能从免疫组化里面反应出来。
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还有Her-2(CerbB-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三种最重要的免疫组化指标。
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内存在ER、PR。当细胞发生癌变时,ER和PR出现部分和全部缺失。如果细胞仍保留ER和(或)PR,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仍然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如果ER和(或)PR缺失,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不再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
Her-2和CerbB-2间的关系很复杂,这两者应该是一个东西,但Her-2直接看基因里面有没有扩增,扩增了话,肯定会在肿瘤细胞中有CerbB-2表现,但有CerbB-2表现却不一定是Her-2扩增,一般认为到CerbB-2三个加号,就一定有Her-2扩增了。这时候,一般都有了淋巴转移等等。而CerbB-2两个加号一下,Her-2就有可能有扩增,也有可能没有扩增。一般来说,这个指标越低越好,但也要看ER和PR指标,如果这两个指标是阳性的,这个指标就越低越好,但如果这两个指标都是阴性的,而CerbB-2也没有表现的话,是个很复杂的概念i所谓的三阴性乳腺癌,目前人们对这一型的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和转移控制原理还没有十足的把握,因而是一种比较棘手的一种类型。
ECad:E-钙粘附蛋白,表达在粘着连接,对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极性、形态和组织结构起重要作用。它的高表达表明预后良好。也就是肿瘤细胞间还有粘附力,因而迁移和转移能力还受一定的限制。
Ki-67:是反应细胞增殖的一种增殖抗原。数值越高表明细胞增殖越快,预后越不好。
这两个指标一个是表示细胞间的粘附力,一个表示细胞内部的增殖能力。应该有一定的相关性,内部增殖快,外部连接就弱了,也就越来越危险。
另外还有几个抑癌基因,大概是测度癌症发展过程的。
p63蛋白在着重于区分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其阳性表明是良性增生性病变,而原位癌也是阳性,但浸润性病变就是阴性了。
P53: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感觉这是一个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的指数,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系。P53突变率高的乳腺癌细胞增殖活力强、分化差、恶性度高、侵袭性强和淋巴结转移率高。当p53突变后则丧失了启动细胞凋亡的能力,结果使肿瘤细胞数目增加,从而使细胞呈现无休止生长而凋亡受到抑制。在乳腺癌增生过程中有p53基因表达,并随着非典型增生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53表达水平与细胞的高度增生及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分化越低恶性程度越高的肿瘤,p53基因水平越高。因而这个值越低越好。
P16基因是直接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抑癌基因,P16蛋白的失表达,不能有效的抑制CyclinD1/CDK4/6复合物的活性,使细胞生长周期失控,变成无限制扩增、分裂、生长, 最终向肿瘤发展和转化。P16蛋白阳性患者的预后较阴性患者好。P16是一个影响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当然也有说其阴性能帮助内分泌治疗起到作用的用途,具体如何,我不大敢说。
TOP-II:DNA拓扑异构酶II,高表达提示肿瘤增殖和恶性度较高。据一个学习肿瘤的实习医生说,这个指标和药物敏感性由关系。我的医生也说因为我这个指标比较少,药物可能反应大。
当然还有别的指标,上面的指标是我的病理诊断中的指标,其他的指标我就附后,供大家参考。
P63(-),ER(90%), PR(-),Cer-bB-2(++),ECAD(+),P53(-),P16(-),TopoII(少量+) Ki-67(30%)。
P63(-)首先就说明我已经是浸润癌了,后面的三个指标说明我的浸润癌是一种受内分泌控制的浸润癌。因为Her-2无扩增,我的Cer-bB-2(++)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只能证明很多细胞已经堆积起来了。但细胞之间的粘附力还可以,因而淋巴和远端转移能力还不强,但细胞调控周期已经没有通路控制,但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弱,因而不是很危险,这也就是我五月10日发现的肿瘤到6月5日做手术,这个肿瘤几乎没有增长的原因。对药物敏感,治疗会很有成效。
因而,我的肿瘤处于早期,是肿瘤细胞丧失了接触抑制功能后因而具有堆积起来成为瘤子。而且我的肿瘤是激素依赖因而是激素可控的肿瘤我的雌激素一直比较高,从十一二岁起,我脸上就开始发青春豆,到四十岁了,这些青春豆都没有消停过,早知道会引起癌的话,我就该早早采取措施,平衡内分泌,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可能癌细胞就不会肆虐起来了。好在我就恶性程度不是很高,如果强化意志,调动潜意识里的力量,可能会让肿瘤自己逆转,消失。当然都不需要那么难,充分的休息,就可以恢复细胞的正常功能,并使肿瘤消散。当然,这冒着很大的风险。
写到这里,我想起我的一个嗜好。小时候很淘,一不小心身上某处就有了伤口了。过些天,伤口会结成丑丑的黑疤,我的嗜好就是把那丑疤剥下来,看里面那层新新的皮生出来,平平展展的,透透亮亮的,间或有些小红点,是没有好透的组织又被我人为伤害了。但过些天,这层新皮会变老,于是,再拨下来,拨几次后,组织就复原了。这种机制,大概就是人体的以旧换新机制。那层新皮,就是所谓的离层,把坏的,不好的组织从身体上剥离开来,恢复身体的健康。而这一离层形成不了,坏的组织侵润好的组织,就会不断地伤害我们的身体。
我这个嗜好一直保留到现在。但在几年前,我发现我把老疤剥除后,总不能看见那层新皮肤,反而在老疤之上又淤积了一层疤,把疤痕弄得越来越大。当时还想着我到底老了,新陈代谢慢了,新的皮肤不是那么容易生成了,很是伤感。
但这些天我仔细检查了一些,这些老疤到底还是消除了,那些地方,现在还有些白色的痕迹,不过,光滑而健康了。只是脸上还有一块小疤,应该有两三年了吧,记得还到九院做过激光治疗,只是治疗后两年了还是没有恢复。主要还是身体里的细胞有了这种接触抑制丧失的机能,让这些细胞能够聚集。朋友们如果有这种现象,也应该注意一下,如果不是很严重,我相信,多休息休息,就可以恢复。
但这些年,我没有充分休息而是透支健康,而使这一机制最终肆虐,形成癌症。我最终的病灶生成在乳房里,一定有其原因。
人类对乳房的记忆可能是万分复杂的,不论男女,不论老少,作为人,我们都在女性的乳房间找寻我们生存的第一丝讯息,也在其中寻觅爱的踪迹,这也许乳房从本能上成为男女两性性爱的重要器官。当男人在本能和直觉间,在女性的乳房间逡巡,试图激发那来自生命深处的激情,并向这个女性生命深处漫溯,他一定是找寻着灵魂的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乳房是人类从肉体到灵魂的通道,而这个通道在整个女性的身体发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似乎有一个神秘的机制,把女人的母性和女性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在哺乳期,能发动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把后代恰好需要的养分恰到好处地运送乳房里,并传递给婴儿。
我依然记得懵懂无知的时候,我每天光着上身在村里野着玩,有一天莫名地摸到胸脯上有个硬块,按下去生疼生疼的,然后就不得不穿着上衣,想要把这个硬块隐藏起来,胸脯上的硬块便莫名其妙地柔软起来,等到十七八,长成浑圆、坚挺而弹性十足的小山丘,等到怀孕,那个小山丘如灌注了无穷的想象般样,胀满着,莫名的希望在心头冲撞着,只是等到孩子生下来,孩子的小嘴本能地卷裹住乳头,那个希望才踏实起来,想象也有了具体的摸样......
因此可以说,乳房是女性身体里最为宝贵的器官,可能也是女性对身体健康讯息最为敏感的部位。因而,细胞生长出现异常,首先在乳房中反应出来就一定也不奇怪了。乳腺癌是女性第一肿瘤,但也是预后最好的肿瘤疾病。可能和乳房对身体发育情况的及时检测有关,同时也和女性身体各部位对乳房的营养供给有关。
怀孕哺乳期,是女性身体状况最好的时期,也最容易在那个时候出问题,一个很传统的说法是,月子病是一种最难治愈的疾病,除非在另一个月子里补回来。但这种说法在多大程度上可信,我不得而知,但往前推,癌细胞应该在那时候就已经潜伏在我身体里面了。到前三四年,伤口的疤痕不容易恢复,有了接触抑制丧失这个机制,到今年五月,乳房上摸到这个肿块,后来晴天霹雳般地宣布为癌,令我惊讶的程度,可能也难以度量,因为在此之前的种种体检中,我几乎连小叶增生都没有被查检到过,乳房一直柔软而弹性十足。刚到同济大学时,每两年体检一次,后来是一年一次,四十岁后,身体陆续出问题,比方40岁那年查出脂肪肝,注意了一下,开始喝普洱茶,41岁那年前年体检竟然好了。没有什么毛病了,42岁那年我自以为没事,也忙其他的事情,没有去医院体检,43岁就得了癌......
只是现在回过头去想,我41岁那年检查乳房前,曾自己摸过,在现在查出癌块的地方,曾摸到一些粒状的东西,当时学校医院里还不做乳房B超,是医生手摸查检的,我当时问过她,她说没有问题,我也就放心了。那是一年半前,现在想来,其时,那些粒状的东西,应该是原位癌了。
如果我及早控制内分泌,不让雌激素过多地控制身体的细胞生物发育,我的身体可能压根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在我的疤痕不容易恢复的时候,我就注意充分休息,可能就身体的生物机制就会恢复正常;如果在原位癌时期,我能把这个东西割除,我也不需要这么久的化疗了......当然,在浸润癌的早期,我及早割除,进行系统的细胞毒性治疗和放疗,再加上内分泌治疗,治疗好后,再注重劳逸结合,让生活充满情趣......癌症就不会再复发了,我肯定也会活很久......
在此,我回想了我成长过程中,和癌症有关的种种细节,仅仅希望引起有相同症状的朋友的注意。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玉仙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64
推荐到博客首页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
乳腺癌术后什么时候放疗最为合适?
请问:乳腺癌术后(改良根治或根治)如果有放疗指针,什么时候放疗最为合适,在化疗中间放疗还是化疗全部结束后进行?另外,保乳术后是先化疗还是先放疗,还是二者同时进行?谢谢指教!根治术后有放疗指征者一般在两周后可开始行放疗,不要超过4周。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可同时行放化疗,化疗周期需适当延长。保乳术后可采用夹心疗法,或同时进行,还没有大宗的病例报告证明何种更有宜最好是行几个周期的化疗后再进行,否则放疗后局部血运较差,可能会影响化疗的疗效.我中心一般在2-3周期化疗后开始放疗,然后再化疗。我们一般三明治用法,化疗三轮_放疗_再化疗三轮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六个周期化疗结束后放疗,因为放疗也是局部治疗,而乳腺癌手术后更要重视全身治疗。同意albeadd 意见。我们科室一般术后先化疗,然后再放疗。乳腺癌术后,局部肿瘤已经切除,如果需要放化疗的话,一定不会是预后好的那种。既然这样,应该以预防远处转移为主,后处理局部。化疗既能治疗全身,包括局部,然后再放疗。这样理论上不会影响局部复发。化疗一般方案3周为一疗程,6个疗程后放疗。化疗时间4个月左右。建议:有可能的话,最好组织一个多科室的病例讨论,参加人员为放疗科,肿瘤科,外科,病理科,放射科医生及辅助人员。病人治疗前后,各个科室清楚病人的情况,该那个科室治疗就那个科室接病人,对提高业务和科室联系很有好处,对病人也有一个正确的完整的治疗。这些在欧洲已经成为常规,我知道国内很少医院这样做,希望在这点上能尽快跟上。我们比较提倡术后2-5周内放疗,结束后进行6-8周期的化疗,曾发现几例化疗中局部复发或锁上腋下LM的病例.化疗过程中出现局部复发个人以往还是与手术有关,或者就是术前已经是LABC,应该先新辅助化疗,再手术!有研究表明:6个月内开始放疗对局控率无明显差异,因此目前认为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应先化疗4-6周期,然后开始术后放疗。放疗时间各医院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应当三个月内“关门”,有的认为六个月内即可。不知从哪里可以找到相关临床试验的文章?超过六个月做是否还有作用?  在Recht等的一项前瞻性随机研究中,比较了接受肿瘤切除-放疗-化疗和肿瘤切除-化疗-放疗的两组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发现,首先接受术后放疗的患者组5年局部复发率降低(31%比38%),但远处转移率增高(36%比25%),首先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组5年生存率高(81%比73%)。通过这项研究可知:序贯治疗方式的选择需综合患者的各项危险因素,当局部复发不是主要的危险因素时,如在大多切除完整的情况下,首先开始辅助化疗更合理。   放疗、化疗同时进行的主要问题是正常组织的毒性,尤其对乳房保留手术患者对美观效果的影响。Gore等比较了各41例分别接受化疗和放疗序贯治疗和化疗、放疗同时治疗的乳房保留治疗患者,化疗方案为CMF,随访2年获得优良美观效果的比例分别为52%和12%。  辅助化疗和放疗的时间配合问题的答案不应该是惟一的。根据目前可以获得的临床证据和经验,当手术切除完整,患者具有辅助化疗指征,建议首先化疗;如果切缘阳性,最合适的选择是重新行手术切除直至获得满意的阴性切缘。当患者拒绝第二次手术,以致局部控制的迫切性更高时,建议首先开始术后放疗。一般来腋下淋巴结超过3枚转移的要求在半年内放疗,而且以先化疗(剂量密度化疗)后放疗,但在中国很多女患者血象跟不上剂量密度化疗(CAX4;TAX4),可能在中途自己选择了放疗,或者因为等血象8个周期拉的过长超过5个月,不得已在化疗中途行放疗.一般来腋下淋巴结超过4(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枚转移要求化疗结束后,才行(三野)放疗.然后根据免疫组化行内分泌治疗.一般先化疗满周期.对于夹心方法,是否会导致化疗的效果不足呢.化疗结束后休2周,可以上放疗.如果身体耐受,可以同时进行.但是放疗不宜过早,因为考虑到伤口愈合问题乳腺癌术后放化疗的时机、顺序应首先考虑到肿瘤的分期和是否合并高危因素。一般来说,乳腺癌为一全身性疾病,术后均应首先进行化疗,一般在术后二周之内进行,有脉管瘤栓,肿瘤分化低等高危因素的更须先化疗。而且如果肿瘤在5cm以下,且无淋巴结转移,即T3N0MO以前,不一定需要放疗。若肿瘤&=5cm,局部复发危险性大,或虽然肿瘤&5cm但腋下淋巴结&=4(N2)术后应加以放疗,放疗野为术野及锁骨上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方法是先化疗3周期――放疗――化疗3周期。心斋主人 wrote: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方法是先化疗3周期――放疗――化疗3周期。天津肿瘤医院也是这样的。上海的不知道,不过他们出的乳腺癌诊治进展一书中也支持这样。这个问题很复杂,术后化疗放疗如何安排,没有统一意见,最重要的是根据分期。在1.2期病人,放疗带来的远期毒性抵消了治疗收益,所以我们看到放疗在降低局部复发的 同时并没有提高生存,在直肠癌治疗中也有这个问题。那莫是不是在这一类病人可以不做放疗呢?答案又是否定的。而在3.4期病人,往往被主张先进行化疗。目前还没有资料说明他是错的。保乳手术后的放疗同样也面临上述不同意见。至少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乳腺癌的生存威胁主要还是来源于远处转移。强调化疗还是有道理的供参考乳腺癌术后放化疗的顺序包括放疗→化疗、化疗→放疗、同时放化疗和化疗→放疗→化疗几种模式.放化疗模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相关的因素所占的优势。先放疗适用于局部复发为主要危险者:①保留乳房术后切缘阳性近端阳性;②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近期的随机分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与先化疗后放疗相比,先放疗后化疗可以提高这部分病人的局部肿瘤控制率和生存率。先化疗适用于远处转移为主要危险者,只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应先给与化疗:①区域淋巴结转移;②临床检查证明或高度怀疑远处转移;③肿瘤分化差、恶性度高。对既需要放疗又需要化疗者.如果条件具备而且病人能够耐受则应该放化疗同时进行。放化疗同时的主要优点可以尽早杀死微小转移灶,缩短总的治疗时间,同时化疗药物可以作为放疗的增敏剂以提高放疗疗效。先化后放,放疗在术后4月以内进行,这是基本的原则,化疗在术后2周左右手术切口愈合后即可开始进行我中心一般术后化疗4次后,放化疗同时进行,注意不良反应的防治.少数不能耐受同时进行患者化疗结束后再放疗.也要注意不同化疗方案的时间的长短,一般多在术后3月-6月.我们更强调全身化疗先行性.我中心化疗在术后1周左右即可开始进行 ,对于手术切口愈合影响不大,供参考我们医院一般是在术后一周开始化疗,如有术后放疗指针,则待手术伤口长好后就可以放疗了(一般最好在术后一月内进行),如果患者身体情况好,在充分的支持治疗下,可以采用在化疗的同时使用放疗(序贯疗法)。通常不建议六程化疗后再放疗,这样会影响放疗的局控率。至于保乳术后,在术后一周内开始化疗,通常不宜延迟放疗时间,最好在手术伤口长好后放疗。同意搔首问青天的看法,现在要求我们个性化,循证治疗.首先应该判断患者局部和远处转移两者何为首要问题,这其中外科大夫的意见很重要,他认为是否切的够干净(欧美比较推崇这点),此外病理报告,包括淋巴结,切缘,组织分化,和恶性程度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支持放化疗同时进行,可是以前曾见报道说放疗可以导致静脉闭塞导致化疗药难以吸收,不知道各位战友可否有这方面的研究?在治疗前后可以用伽马照相机来探测鉴别。现在有一种手携式伽马照相机,探测速度快,分辨率高,可以探测到很小的淋巴结。你的首先比较患者远处转移几率大还是局部复发几率大,这需要知道患者的危险因素是多少,比如分化、年龄、ER、PR等等综合考虑,然后决定术后治疗方案,原则上我们尽量同期我们科是肿瘤综合科室,有放疗医师及物理师,肿瘤内科医师,外科医师,术前讨论着重考虑肿瘤的分期和是否合并高危因素,术后再据病理,包括淋巴结,切缘,组织分化等,制定治疗方案。如果患者身体情况好,在充分的支持治疗下,先新辅助化疗,再行保乳手术,术后应首先进行化疗,一般在术后二周左右手术切口愈合后进行。放化疗的时机、顺序,主要看若肿瘤&=5cm,局部复发危险性大,或虽然肿瘤&5cm但腋下淋巴结&=4(N2)术后应加以放疗,放疗野为术野及锁骨上下。我们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方法是先化疗3周期――放疗――化疗3周期。化疗结束后,根据免疫组化行内分泌治疗.。同意jxsrdw1 的意见,Recht的三期临床实验是这个议题的唯一直接证据。但是去年ASTRO中有一个meta-analysis的结果说明化疗和放疗的时间对病人的预后没有直接影响,由于我只看到abstract,因此现在还应该以Recht的文章为准。另外可以参考一下Recht写的一篇综述:>同意心斋主人的意见,多数人主张于术后12周内开始,但保乳术后应先予放疗,后化疗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和放疗都是辅助性的。对于先化疗还是先放疗,还是同时进行,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论,但近年已经基本达成共识,那就是先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在进行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称之为序贯治疗。而且NSABP试验也有了这方面的结果。上海就是这样做的。这个问题,有多个研究结果不一最近JCO报道了10年的研究结果,辅助治疗的顺序,没有影响OS另:医肿没有固定模式辅助性放疗和化疗的最佳时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没有证据表明推迟放疗以行化疗会减少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然而这样做可稍微增加局部复发的机会.另一方面推迟化疗可能对患者生存有不利的影响.所以除非有更明确的结果(NSABP B-28试验),目前较谨慎的做法是在术后4-6周内开始化疗,并延缓放疗.对LN(-)推荐化疗前放疗,LN(+)放疗前化疗. 参考ONCOLOGIC THERAPIES辅助性放疗和化疗的最佳时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没有证据表明推迟放疗以行化疗会减少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然而这样做可稍微增加局部复发的机会.另一方面推迟化疗可能对患者生存有不利的影响.所以除非有更明确的结果(NSABP B-28试验),目前较谨慎的做法是在术后4-6周内开始化疗,并延缓放疗.对LN(-)推荐化疗前放疗,LN(+)放疗前化疗. 参考ONCOLOGIC THERAPIES一般从治疗的程序上主张先化疗4-6周期后再行放疗!
您的位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乳腺癌病理报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