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哪个医生好.耳聋推荐杭州邵逸夫医院简介医生

咨询标题:学车体检左耳无听力,后去医院检查说神经性耳聋

学车体检发现左耳无听力,去医院检查说神经性耳聋,请问能治疗吗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耳鼻喉科

那请问下医生,如果只有左耳现在不好,慢慢下去对右耳有影响吗

一般是不会的,但是只有单耳听力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保护,避免噪音环境、少带耳机、少打电话,有听力下降的情况要及时就诊。

“神经性耳聋”问题由张丹大夫本人回复

如果再来医院做检查的话,我想请问下能不能确定我这个神经性耳聋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就是测试能不能确定。医生你能不能有更好的建议
}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

为什么一定要做产前及新生儿筛查?

生活中有很多的宝宝一出生就要缺陷,怎么回事呢?那么新生儿疾病可以预防吗?新生儿疾病怎么预防呢?新生儿耳聋是否有有效的防控措施?为什么一定要做产前及新生儿筛查?

2岁的朵朵拉肚子了,吃了很多药都不见好。朵朵妈妈听了网友的建议,喂了朵朵庆大霉素,拉肚子终于慢慢好转了。

可是,过了一个月,妈妈发现叫朵朵的时候,朵朵总是没反应,学说话的速度也越来越慢,便带朵朵去医院。

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药物性耳聋。

朵朵可能再也无法听到声音了。

一药致聋的悲剧,其实并不少见

数据显示,我国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约有1个耳聋,每年大约有3万人因为用药不当成为聋儿。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耳聋“”的发生?其实归根结底,大多是基因缺陷所致,而这些,本来是可以通过产前诊断和基因筛查来避免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产科主任梁峰冰解释,朵朵所患的耳聋是一种母系,是由女性携带者将突变的基因传给子代的。他们出生时大多正常,但属于药物性耳聋高发人群,需终生禁止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例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一旦使用,就会对听力造成不同程度的永久性损害,直至耳聋。而且用药年龄越小,损害越严重。

看到这样的悲剧,人们总会想,如果朵朵妈妈之前对药物性耳聋有所认识,朵朵也许就能够避免伤害。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如果。

新生儿耳聋是否有有效的防控措施?

有,而且关键在于早诊断。

听力正常的夫妻也要检测耳聋基因。因为临床数据显示,80%聋儿的父母是听力正常的。100个听力正常人中,就有4-5个人存在耳聋基因缺陷,这些人生育聋儿的风险非常高。一旦发现携带相同突变基因的夫妇,可早在10-11周或18-21周时进行胎儿耳聋基因检测,从而实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孕妇要加强营养、减少感染,孕期尽可能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加强自身及胎儿监测。

做新生儿耳聋筛查,包括和耳聋易感基因筛查。耳聋基因筛查可以发现潜在的药物性耳聋患儿,是传统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有效补充。

对于携带耳聋基因的孩子,一定要避免接触常用的氨基甙类抗生素,去医院看病时,也一定要及早告知医生,避免悲剧发生。

为什么一定要做产前及新生儿筛查?

和听力障碍一样,唐氏综合症(又称21-三体综合征)、严重的胎儿组织结构畸形(如无脑儿等)、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都是常见的严重出生缺陷,是导致围产儿和婴儿死亡以及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和干预,以及新生儿早期筛查和干预,降低或避免不必要的健康和经济损失。

可通过产前筛查发现的疾病

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发病率为1/800-1/600,无明显性别差异。中度或重度低下是此病最突出的表现,但程度存在差异。

平均寿命16.2岁,50%在5岁前死亡。

18三体综合征亦称爱德华氏综合征(Edwards syndrome),发病率为1/0,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4。

主要特征是生命力严重低下,多发畸形,生长和智能,95%的患儿有。

本病因有多种严重畸形,故大多在胚胎期,特别是男胎。出生儿平均存活71天,个别可存活数年。

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defect,NTD)属多基因遗传病,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种,主要表现为无脑儿、脑膨出、脑脊髓膜膨出、脊柱裂/隐性脊柱裂、唇裂及腭裂等。

13三体综合征又称帕陶氏综合征(Patau syndrome)。新生儿发病率约1/7000,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患儿的临床表现比21三体和18三体综合征更严重。

99%的13三体型胚胎会流产,出生儿中,约45%出生后1个月内死亡,90%出生后6个月内死亡,存活至3岁者少于5%。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邵逸夫医院简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