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有病卧床病人护理用品他老伴有责任护理吗

照顾病重老伴4年 每天写护理日记
  78岁的杜修源老人:虽然辛苦点,但很庆幸她还在身边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李琪
  4月10日中午,杜修源老人在病床上摆好小桌子,准备给老伴喂中饭。 记者 田超 摄
  纸上满满都是爱
  78岁的老人说,我承诺过照顾她,就一分钟也不会松懈;42岁的中年男人说,在没确定与你成家之前,“我爱你”这三个字不敢说出口,因为这是一辈子的承诺。
  两个人的美满婚姻,靠的不是嘴上的甜言蜜语,而是要像他们一样去做“行动派”,才能让美好的东西历久弥坚。
  看他们的故事,让人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暖意,特别是在这个屏阅读的时代,他们写在纸上的爱情,就像一坛陈年老酒,馥郁芳香,让人越品越有滋味。
  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更珍惜身边人,如果我们能向他们学习,学会尊重和理解身边人,我们也会有这样满满的爱。
  纸上的爱情·“护理日记”
  男主角:78岁的杜修源
  女主角:77岁的白朝鸳
  他们的故事:
  “10点营养餐:100ml;14点输液:350ml……”每隔半个小时,78岁的杜修源爷爷就看下时间,然后用笔记下时间。
  白朝鸳2010年患上尿毒症,杜修源4年来每天观察她的一举一动,写下千余篇“护理日记”,容量精确到每毫升,时间精确到每分钟。
  我们的感叹:
  “找这样的老公才幸福。”护士们忍不住这样感慨。
  “10点营养餐:100ml;14点输液:350ml……”每隔半个小时,78岁的杜修源爷爷就看下时间,然后用笔记下时间。该透析了;该输液了;该进营养餐了……一分钟也不能有差错。
  “我承诺过照顾她,就一分钟也不会松懈。”杜爷爷说。老伴白朝鸳2010年患上多囊肾,后来恶化为尿毒症,老人开始亲任“护工”,4年来每天观察她的一举一动,写“护理日记”,容量精确到每毫升,时间精确到每分钟。
  在解放军163医院肾脏内科病房里,这对老夫妻的爱情,感动了所有认识他们的医护人员。“找这样的老公才幸福。”护士们忍不住这样感慨。
  4月10日中午,记者在病房中见到了这老两口。
  病房中的老人和“小孩”
  吃中饭了,刚下呼吸机的奶奶难受得很,不愿多说话;女儿送来的午饭,杜爷爷一口一口地喂,她却总觉得不对味。“你觉得太辣?这菜没有放辣椒呢。”杜爷爷边安慰边劝她再吃点。“没辣椒?瞎说。”奶奶有些不高兴了,杜爷爷赶紧自己吃一口,证实自己有“依据”。
  “像个小孩子,得哄着。”杜爷爷笑着说。
  经过的护士看到,也偷偷地笑了。“奶奶生病心情不好,真像个小孩子,每天都可以看到爷爷哄她。”护士说,这个病房好像住着老人和“小孩”,为了让“小孩”听话治病,老人得不断和她温柔地“斗智斗勇”。
  四年不间断“护理日记”
  奶奶的病床头,厚厚的一叠资料纸,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蝌蚪文”,记录的是她的起居、进食和治疗。
  “医生没有要求,是我为了给她的透析提供精确数据。”杜爷爷说,四年求医历程,他也成了“专家”;得知这些详细的记录,可以为透析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四年来他就没有间断过记“护理日记”。
  儿子请来护工,因不熟悉奶奶的习性辞了;女儿从北京回来照顾,也被老人“赶”了回去。
  “我自己照顾就好。”每天三餐正餐、四餐营养餐,陪着她透析,擦洗几次身体,按摩手脚……杜爷爷说,两人已经这样度过了四年的医院生活,虽然辛苦点,但很庆幸她还在身边。
  他们的婚姻“秘籍”
  老人52年婚姻幸福 尊重和理解是根本
  “我到现在都还觉得,和她的姻缘,是天注定的。”25岁那年,两人在舞会上认识,杜爷爷对活泼朴素的奶奶一见钟情,随后去退了6岁那年订的娃娃亲,决心娶这个姑娘为妻。
  “舞会后,我写了一封情书,这辈子唯一的一封。”杜爷爷回忆,自己当时都不敢提“爱”字,只是做了个“假如我们能组成家庭,我一定会让这个家庭结出硕果”的承诺。一年后两人便结了婚。“我们一辈子都没红过脸。”老人坦言,自己和老伴的幸福婚姻是因为有“秘籍”。
  “相敬如宾,相互理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52年的婚姻生活,老人总结,尊重和理解是维系感情的根本。
  (王先生提供线索,奖励30元)■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李琪78岁爹爹照顾中风卧床老伴16年 医生病友深深感动
  昨天,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内分泌科的医生护士在病房里为78岁的王爹爹和他的老伴过了一个特殊的节日,丁胜副主任医师专门送给了王爹爹一张“相濡以沫奖”奖状,为他16年来不离不弃照顾中风卧床老伴,在场的病友们也纷纷为这对老夫妻相濡以沫情感深深感动!
  78岁的王爹爹是位有30年糖尿病病史的老“糖友”。两年前,王爹爹打电话给丁胜,说自己的老伴得了糖尿病想来住院治疗。“王爹爹的老伴今年76岁,当初过来住院时我们才知道婆婆因中风已经意识模糊无法与人交流,又因长期卧床臀部有几处褥疮,且皮肤多发水泡,由于糖尿病的关系,伤口久久无法愈合,来医院的时候伤口已经很严重,还散发着臭味。”丁胜回忆。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王爹爹老伴的血糖得到了控制,之前的褥疮也顺利愈合了。然而,老伴的褥疮总是反复发作。去年,王爹爹的老伴又住进了医院,管床护士吴曼在做褥疮护理时,王爹爹就在一旁仔细地看,还在个小本子上记,伤口处理的步骤,护理方法,不同的伤口用什么样的药,王爹爹都认真记了下来。
  王爹爹说,老伴过去一直有高血压,16年前因为一次中风半边肢体瘫痪,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亲自照顾她的起居。后来,老伴的病情越来越重,6年前完全瘫痪在床,意识也变得模糊,到后来都无法与人交流了。之前请过护工,但他觉得还是自己照顾老伴更好,这16年给老伴喂饭、翻身、擦洗和护理褥疮几乎都是他一个人完成,孝顺的儿子也常常过来帮手。
  今年春节期间,王爹爹身体状况不好,为方便照顾老伴,老夫妻俩就住在一个病房里。听说了王爹爹照顾中风卧床老伴16年的事,丁胜和医护人员都十分感动, 昨天他们便在病房里为王爹爹和他老伴策划了一个特殊的节日,并给他颁发一个“相濡以沫奖”。王爹爹激动地说:“有人对我说,你照顾了她16年已经够了,但我不这样认为,她照顾了我老母亲20年,我照顾她16年还远远不够。”随后,王爹爹握住老伴的手,深情地望着她说:“我怎能先你而去!”在场的病友也为他们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情感流下了眼泪。(记者伍伟 通讯员马遥遥)
(编辑:张潘)
分享至手机好丈夫照顾重病妻子 不离不弃谱写爱的赞歌_通讯员报道_唐山环渤海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好丈夫照顾重病妻子 不离不弃谱写爱的赞歌
环渤海新闻网
&& 15-01-22
&& 14-12-22
&& 14-08-22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张怀平 孟德忠)艾文信今年65岁,是滦南县东黄坨镇崔大庄村的一名普通村民。自2012年以来,他一直照顾&植物人&妻子张翠荣,用内心的坚守兑现婚姻的承诺,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诠释着&丈夫&二字的内涵,他用不离不弃的守候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这个65岁的男人,用责任与使命铸就了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用坚持和执着,抒写了人间最美的真情。
  灾难突至,坚强担起重担
  1974年,艾文信经人介绍和柏各庄镇守三村张翠荣结婚。婚后夫妻二人相敬如宾,艾文信在生产队当会计,妻子在队里劳动。小日子虽说不上富裕,但很甜蜜。后来,他们有了一双儿女。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夫妻俩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艾文信到一家乡镇企业当会计,妻子料理家务、管理着责任田,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儿子相继成家,都有了自己的孩子,艾文信也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灾难一次次地降临到老伴身上。2010年,老伴突发脑出血,经过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行动已不便。正当一家人庆幸保住一条命时,没成想2011年老伴再次突发脑出血。经过医生的奋力抢救,再次将张翠荣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两次住院,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为了给老伴买药,艾文信一有时间就出去打工挣钱。有时候回来的晚,老伴不放心,一挪一蹭地到大街上张望。每次看到这场景,艾文信心里就发酸:&你照顾了我半辈子,下辈子我来照顾你。&
&&& 日,灾难再次降临,张翠荣再次突发脑出血。这次,经过开颅手术,医生也回天乏力。在医院治疗93天后,医生告诉艾文信,老伴成了&植物人&。&回家调养吧。&那一刻,艾文信已不知道如何来表达内心的痛。他看着躺在病床上瘦到只有六七十斤的妻子,忍受不住内心的痛楚,一个人常常躲到角落默默地擦拭着早已控制不住的泪水。但此时此刻他很清楚,自己不能就这样放弃,只要妻子还有一丝的希望,就一定要坚持下去。也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艾文信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细心照顾,患难中显真爱
  回到家后,艾文信为老伴购置了特制的床铺和气垫,以及吸痰器等护理用品。老伴进食全凭通过插入胃里的管子注入,呼吸靠切开的气管,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他身上。听医生说,使&植物人&醒过来的最好办法是不停地和患者交流,以唤醒患者的记忆。他就和儿子不分昼夜地轮流守候在她身边,不停地唱歌、讲过去的事情和村里发生的事。艾文信不会唱歌,老伴患病前最喜欢听歌曲,他就学着唱老伴喜欢的歌。记不住歌词,儿子专门买了歌曲书籍。他唱累了,儿子就接着唱。后来,儿子又买了mp3和收音机播放歌曲。
  为了照顾妻子,艾文信把自己的行李放到了老伴床头,每隔3个小时,就要为老伴打流食,一天8次,从未间断。他买来核桃仁、鸡蛋、肉食、牛奶等各种食物,变着法增加营养,将食物打成浆后用注射器注入胃管中。几年来,打浆机就用坏了5个。艾文信坚持每天为老伴擦洗身子,每次大小便之后都会及时清洗,换上新的尿不湿,每天至少更换8次。每隔1小时就为她翻一次身。他几年来从没有脱过衣服,更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为了缓解老伴肌肉僵硬和萎缩,他每天坚持为老伴做肌肉按摩护理。老伴卧床以来,从没有生过褥疮,屋子里更没有任何异味。有的乡亲们看艾文信照顾老伴很辛苦,就劝他,&你何苦啊,你这样做没有用的,她好不了了。&他很坚定地回答道:&有一首歌不是唱到世界上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慢慢变老吗,只要她还有一口气,我就必须想办法让她多活一天,照顾好她是我做丈夫的责任,孩子们更不能没有妈。&
  不离不弃,谱写爱的赞歌
  几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爱的坚守,让艾文信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额角的皱纹、头顶的白发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但他仍坦然而淡定地接受这一切。每天为妻子打浆喂食、擦身洗换。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儿子也想方设法减轻父亲的负担。儿子开了一个小修理部,生活不是很富裕。母亲第三次住院花的12万多钱他出了大半,就连现在的尿不湿、盐水、胃管等用品都是儿子从唐山给批发来。一有时间,儿子就跑到母亲床前,替换下父亲歇一会儿,自己则趴到妈妈耳边一遍遍呼唤妈妈。儿子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妈妈有一天能够醒过来,陪自己唠唠嗑、说说话。&
  艾文信的岳父岳母都健在,都年近九旬。两位老人逢人便说:&文信真是个好姑爷啊,要不闺女早没了。&每次听到这样的话,艾文信总是说:&夫妻之间这都是应该的,如果换了我有病,老伴也会这样照顾我。歌里不是唱到能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吗,下辈子我们还做夫妻。&他的善举大爱赢得了全村老少爷们儿们的赞誉,人们都说:&少来夫妻老来伴,道理虽简单,但真正做到像文信两口子那样一直相敬如宾、患难与共却并不容易啊。&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古往今来一直被人们当做遥不可及的目标去追求的爱情理想,就这样在一位65岁的老人身上完美地呈现出来,他用他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朴实无华地诠释着&丈夫&两个字的深刻内涵。不论疾病还是苦难,不离不弃,一直相伴相守,没有风花雪月,却是人世间至深之爱。
&& 14-07-21
&& 14-07-17
&& 14-05-16
&& 14-05-09
&& 14-03-11
唐山通:唐山生活资讯门户
唐山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唐山劳动日报社主办 技术支持:北方网
环渤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上海关注老龄产业 科技助力高龄失能老人
  中新网上海6月9日电 (郑莹莹)84岁的汝兆坤老人,9日在上海的养老博览会上仔细查看一台自动翻身护理床。他86岁的老伴8年前开始有脑萎缩的病症,卧床快1年,“病人卧床超过2小时不动,就会很难受,得病以后,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很困难”,汝兆坤说。
  去年9月,汝兆坤通过上海市老年学学会寿星家庭公益支持计划推荐的辅具租赁项目,为老伴申请了一台自动翻身护理床。
  高龄失能老人是老年群体中一个最为特殊的群体。而上海又是老龄化逐年递增的中国城市之一。数据显示,上海作为中国第一个人口老龄化城市,截至2015年12月底,这座城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43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首次突破了30%。
  上海市老年学学会秘书长孙鹏镖告诉中新网记者,上海高龄老人总体在增长,高龄老年人中,完全失能老人的比例约占6%。
  这些高龄尤其是失能老人的护理令人关注。上海市老年学学会介绍,该学会2016年初成立研究课题,联手医院、护理站、辅具和上门护理康复机构,探索居家高龄失能老人通过使用智能自动翻身护理床以及个案护理的管理。
  上海康护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陶锦华说,辅具租赁在日本、台湾已十分普及,但在国内,由于还不为老年人所熟知,以及价格较高等因素,尚未推广开来。
  企业也在摸索适应中国老龄市场的方式。以自动翻身护理床为例,原来一台要8至10万元,为了适应市场“改良”后,大概一台1.58万元。此外,为了推广,该企业还推出租赁服务,自动翻身护理床的优惠价格目前降至每月500元。
  据悉,上海庞大的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对养老服务产业发提出新挑战。上海已在“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都市目标相协调,与上海人口老龄化、高龄化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老龄事业发展体系”的总体目标,将努力在“积极老龄、法治老龄、科技老龄、和谐老龄”等四个方面得到新突破。这其中,加快发展老龄产业,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是亟待大力突破的重要领域。(完)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责任编辑:AP012
本文相关推荐
原标题:学思践悟十九大│阳光跟帖系列之《正是这条小船,摆渡了暮霭沉沉的中国》...""
11月4日,广东河源市龙川佗城复原古代秋闱盛景,重温古代科举考试历史。中新社记者曾令华摄11月4日,...
中新网11月4日电据外媒报道,美国联邦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美遭枪击死亡...
制图/潘刚羊城晚报讯记者张爱丽报道:受调控、限签等因素影响,广州二手住宅成交继续走低。昨日,房天下二...
被占的消防通道(资料图片)繁华的地铁商圈(资料图片)制图/湛晓茸羊城晚报记者周聪通讯员穗消宣地下商场...
频道信箱: news#(#改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