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的我有两个人格,一个积极向上的两个字词语,在什么样的场合都不会有拘泥,人越多我越兴奋,而且在与别人交谈时

新闻热线:029-
您的位置: >
2018年美术界两会声音(上)
来 源:中国美术家协会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文艺、文博事业要有新面貌、新气象。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加强全国美术馆博物馆主题性创作展示与教育成立国家文化战略智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徐里加强全国美术馆博物馆主题性创作展示与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文艺、文博事业要有新面貌、新气象。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年来,文化尤其是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繁荣兴盛,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特别是美术事业,在中国美术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创作生产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主题性精品力作,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同时,在各地也都有一批反映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情的优秀作品,与此同时,我们深感,这些作品的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它们并没有在国家各级美术馆、博物馆得到更充分地展示;再比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鲜明、最直接的传播者,还无法影响和教育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  鉴于此,我建议国家各级公立美术馆、博物馆在寒暑假期间开设专题展览,展示近年来国家和各省市组织创作的重大主题性美术精品,并配备专业讲解员,将这些作品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传播出去,特别是加大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与引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同时,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艺高峰,建议国家级重点美术馆、博物馆加大对主题性美术创作展览项目的支持,特别是加大对重要时间节点重大美术展览项目的展示与收藏、教育的力度,比如,可免除国家重大主题美术展览展示场地租金,并适当延长其展期,增加展览推广、传播、教育力度,加大对主题性创作的收藏等等,让当代真正传播正能量、代表主流价值取向的美术精品走近大众,让更广泛的群体能够共享当代美术创作的最新成果。防止公益公共类美术机构沦为出租场地,过于重视创收,而忽视并弱化了社会教化的公益服务与公共教育的重要功能。据我了解,不少国家级博物馆和一些民营美术馆已经走在前面,比如恭王府博物馆、北京时代美术馆等场馆,今年开始已经陆续免费承接国家级主题性美术展览项目,更加主动地承担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责任。希望有更多的国家级重点美术馆博物馆后续跟进,为新时代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兴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成立国家文化战略智库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尤其是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繁荣兴盛,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特别是美术事业,在中国美术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创作生产了一大批有骨气、有温度,能够表现出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大量走出国门,呈现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博物馆。但是,显而易见,这些展览和作品的呈现,并没有形成一股合力,中国文化不是攥紧一个拳头打出去的。还有,现在国家在全世界设立了大量的孔子学院、文化中心等文化机构,这些机构常年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传播着中国文化,但还没有达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预期效果和影响。原因是什么?  其实这是一个国家文化战略的顶层设计问题,现在国家相关机构、社会团体等,对中国当代文化的整体发展缺少一个战略性思考,或者缺一个顶层设计。近些年,文化活动多了,展览多了,但从国家层面来讲,都是松散的,各部门存在短线行为状态。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应对临时的事务比较多,抓具体项目比较多,但是这个顶层怎么做,从观念到路径到路线图,这些思考是缺位的。美国的艺术强大,不仅仅是艺术家强大,还有他的国家顶层设计,美国艺术家协会有一整套战略思考,这一点正在被不同的西方学者披露出来。美国人对自己的文学、艺术的发展有思考,他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我们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好。  因此,我建议应该成立一个国家智库,相关的政府机构、文化机构、专家学者都加入进来,对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话语权、核心价值观,对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给方案、定措施、出路径、列时间表。为国家文化走出去做一个整体规划,做一个10年、20年、50年的规划。有这样一个完善和长远的规划,相信我们的话语权、软实力和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就会逐渐得到彰显,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不仅是经济强国,我们还是一个影响世界的文化强国、大国。以优秀的作品助力新时代的文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冯远&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方向。学懂、弄通、落实是文艺家和文化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一、因文化自信而其命维新  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命题,它代表了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上,文化自尊、自强意识的确立,是以摒弃“西方文化中心论”和因鸦片战争后所产生的民族心理自卑和文化价值自卑观念为标志的,是对文化核心理念的自我肯定和期许。文化自信,既源自于中华民族历代先贤创造的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思想、文化成果和独特的文化传统,也得自于百年来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的新成果、总结的新思想,还仰赖于在未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为人类文明宝库贡献的中国智慧,使中国文化复兴和“中国梦”得以实现。这也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华民族今天应有的姿态。  作为“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的中国文化自信,不会因其悠久的文明历史而自满、自足、自封,也不是因为有了自信,地位价值自高,文化必然繁荣,成果自然涌现。它需要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劫病除弊和善取活用他人优长的科学理性态度,需要敢于尝试探索,敢于自我批判和纠偏的能力,以及它所应具有的包容性。真正的自信还在于通过百倍的努力创造有价值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成果、新财富,通过交流传播以证明他所拥有的不竭动力、原创能力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力,进而体现对其他文明所具有的启示、参照、借鉴作用,为不同文明所接受、理解和尊重的意义之中。  二、因铸魂立心而情系人民  人是创造文化的主体,复数个体的人便组成了“人民”的概念,因此决定了任何时代,社会的文化都是由人民创造,反过来又作用与人民,即“以人民为中心”,又服务于人民。  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直指人心、撼人心魄,让人的灵魂接受洗礼,让人民发现生命和心灵的意义,感受生命和自然的美好。作为“人民”这个群体中的一份子,文艺家首先需要由己达人地树立铸魂立心的意识,然后通过作品去感染提升人民的思想情操、文化素质。以平民、平等的身份,自觉融入和沉潜到现实生活中去,以平视、平视的眼光和心态,以平正、谦虚的态度,真诚地向普通人学习,向生活学习,向经典学习。文艺家应当将故事情节、画笔书写的对象,真正聚焦到人民大众看似平凡、庸常,但却具有闪光内质的生活万象之中;聚焦到那些默默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做出奉献的万千幕后英雄和普通人的悲欢离合、音容笑貌之中。用真切的体察感悟,用自己的真实语言,用创新的形式、技艺,哪怕是非具象、抽象和新材料语言,倾注心力去创作文质兼美的作品,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锤炼和健全自身的人格修养和思想境界。  三、因高峰期素面涤沙烁金  传统是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文化和文艺发展的历史之河,是一个大浪淘沙新陈代谢的过程。能够活化并作用于现实当下的历史文化、能够接受创新变革并指向未来的历史文化,才是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而文化、文艺的高峰代表着不同时代民族精神的标识和成果标志。  当代中国文艺家正逢历史以来最好时期,然而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发展,警惕、克服文化生产、文艺创作中伴生的各类无良弊象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那些拒绝深刻、调侃经典、瓦解崇高,热衷于去思想化、价值化、主流化的弊端;那些淡漠生活、淡化主题、美丑不分,热衷于颠覆价值理念、标榜反主流文艺倾向;那些媚洋、贪大、求奢,追求搜奇猎艳,津津于渲染社会与人性阴暗面,行娱乐至上、市场为王,造价各类记录的陋行久治而难根除;而争锋于名利场,热衷于政绩事功,不惜粗制滥造赶工献礼,以及行业内是有风气颓败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折损着文艺创作的质量。更有文艺批评失语、缺位,浮泛者扬盛于尖锐批评而导致良莠莫辨的失范状态,形成了不良循环效应……凡此种种,都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消蚀着文化产品、文艺作品铸魂塑人的应有之义,也成为导致文艺作品“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现象的顽疾所在。  先哲有云:“文以载道”。载什么“道”,是文艺家永远需要面对的课题。一个具有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精神的文艺家,将不会因世俗欲望和现实社会存在的种种谬误而丧失应有的人文情怀,忘却或弱化对于真善美的持守,迷失自我的信仰与理想,而坐视精神钙质的流失。甚至于尊重多样化为籍口,放松对作品的打磨锤炼、放纵于低水平制作,放任与低俗趣味于低俗趣味的张扬和资本的绑架而不自知。只有这样,才可能是作品突破“高原”的制约与极限,向“高峰”攀援。  四、因传世之意而矢志三精  作品是文艺家的立足之本,创造高原高峰作品光有热情和决心远远不够。文艺家和文化管理者都需要关心如何使作品的思想切实精深起来,艺术精湛起来,技术精良起来,我们需要虚心学习,不断充电,关注社会发展变革,注重学习文艺理论,补充文史哲知识欠缺;我们需要学会善于在生活中发掘提取鲜活的素材,激发独特的创意构思,以小见大地体现中华思想理念、美学精神,学会赋予作品丰富隽永的内涵;我们需要有宽阔的视野、充沛的艺术想象力和意匠精神,以敢于试错、废稿三千的执着,打磨技巧和精妙的形式语言,精心设计作品的整体、局部和细节的协调关系,而不满足于炫技、视听效果等……但是,最终在作品背后起着驱策作用的还是作者的思想境界、人格修为和艺术感悟力。我们还需要行万里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关爱他人,需要克服许多自身的偏狭、自恋、怯懦和虚荣之心,以及永远不会没有的“无知”。说到底,要想创作上能够和中国古代传统拉开距离、与现代西方艺术保持距离、与现实生活和人民需要零距离、与时代贴近距离、与高峰目标缩小距离,能够折射历史与人民辉光的,有筋骨道德和温度的作品,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深度和厚爱的人。  我们还需要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在把握导向与核心价值的同时,给以文艺家、文艺作品更多的信任、理解、尊重、扶持与呵护,惟其如此,当代中国文艺繁荣可望、传世可待、高峰可期。植根人民 立足当下 美美与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许江&作为新晋全国政协委员,许江关注的重点依然是教育和文化,并就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繁荣当代文化、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艺术创作要植根人民等话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活”在今天。  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学的撞击与扎根当下的旅程中筚路蓝缕。如今,春风吹又生,再次展现强盛生机。中国传统文化要想以饱满的品质回馈世界,就必须让他们“活”在今天。文化繁荣,最关键是要“顶天立地”,要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天,立中国广阔现实大地。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拓展和提升,从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创造文化繁荣发展的高峰。形式上,应加强对视觉文化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书画艺术、美术艺术等极具观赏性、感染力的传播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二、人民是艺术之魂。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总书记的讲话道出了文艺工作者创作的要点——要把人民作为文化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作品的鉴赏家和评论家。首先,我们要以更大的文化视野和人文关怀塑造出富有时代精神的人民形象,表现人民的质朴和家国的情怀;其次,艺术家要真正贴近人民,用作品塑造有血有肉的人民形象而非抽象的符号;第三,文艺事业需抓住人民的根性,扎在土壤中,不断接受生活的磨砺和洗礼,创造出关照当下历史的生命形象。  三、重视艺术教育,树立“东方学”为思想核心的文化信念。  艺术教育通过技艺的训练达到心智的培养和文化自信的确立,是审美建立及树文化之心的过程。艺术的知识积累、实践服务、精神养成,可以开启心灵,打动人心,感受诗意生活。这也是为何要高度重视艺术学院的作用。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要树立“东方学”为思想核心的文化信念。通过美育教育培养一批人,通过这些人将凝结“东方美学”的文心发散出去,传播出去,感染他人。费孝通先生曾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为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意思是我们应先发现自身之美,而后发现、欣赏他人之美,再到相互欣赏,最终达到一致和融合,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美育为我们发现彼此之美,共筑美好理想“牵线搭桥”。  另外,视觉文化是新型文化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视觉语言是绘画,而今天,任何人拿着手机就可以把它记录下来。这是媒体时代视觉创造和传播方式的丰富,也是视觉记忆和视觉感性方式的变迁。正因如此,美术类院校更要做出尝试和改变。中国美院早早认识到这点,在本世纪初,就关注到新媒体艺术语言的重要性,建立了新媒体艺术语言研究中心,而后又建立两个关于新媒体语言的教学与创作研究的学院:新媒体学院(现跨媒体学院),传媒动画学院(现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通过跨媒体、新媒体的艺术创造,培育出更新的、更丰富的文化形态。成立城市色彩管理部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美术系主任李翔李翔  在建设美丽乡村、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城市、乡村建得很乱,尤其广告牌的大小各异,颜色无序,乱贴乱挂,感到极不美观,脏乱差,这里主要原因是有关色彩的管理问题。大家知道有噪音,其实,生活中还有“噪色”。我建议,在城市管理部门或建设部门设立色彩管理部门,主持颜色的统一管理,当然,管理部门的颜色专业人员可以聘请专业团体或专业艺术人才参与工作。中国应尽快筹建“中国艺术史博物馆”高等艺术院校设立“美术实践类博士”危害大抓实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杨晓阳中国应尽快筹建“中国艺术史博物馆”  在世界范围内的发达国家,艺术教育作为每一个人的终身教育是必修课。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受高等教育人数不足全国人口的10%,受过艺术专业高等教育的则更少,全民的艺术教育根本谈不上。在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在全国14亿人口中能有多少人具有基本的艺术史常识、具有基本的艺术评价标准呢?答案是微乎其微的。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当前,如果中国同西方中等发达国家人民对艺术的欣赏、对艺术基本知识的具备差距非常大,那么,中国的文化产业是无法对外发展的。一般而言,在正常的经济发展状态之下,经济越发达、生活越现代,对艺术欣赏的品位越高。而当前中国的现状并非如此。对于越来越多的高收入人群,如果他们极少受过艺术教育,艺术水准很低,那么,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就可能更大程度上刺激低俗艺术的发展,对艺术欣赏、艺术产业发展产生倒挂影响,进而导致了艺术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为此,我提议中国应尽快筹建“中国艺术史博物馆”。  中国艺术史博物馆的建设,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家、艺术团队所设置,而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必备设施。让国人从小就像去公园一样便利的去看艺术史,了解古今中外艺术史的开端,发展的不同风格,如何流变……一直到当下。在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品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自身全面的艺术审美体系与标准。同时促进国人借助艺术去丰富其对人生的认识、对其他知识的增长。当人们对艺术高低雅俗之间的分界、底线有了认知,再用这个标准来看当下纷繁的艺术品,自然就会有客观的判断。  中国作为世界上独有的文明古国、文化大国,有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我们应有自己的艺术史博物馆。高等艺术院校设立“美术实践类博士”危害大  在国际上,美术实践类是没有博士的,如国际一流的巴黎美术学院等。而目前国内高等艺术院校招收“美术实践类博士”。“美术实践类博士”中的“实践”和“博士”是分属于两个系统的概念。“实践”对应的是美术创作,而“博士”对应的是美术理论研究。美术实践指向个性生发,应该突破标准、天马行空,高水平的美术创作并不是高学位教出来,这会为创作人员设置更多的条条框框;而美术博士,也即美术理论研究关照的是事物背后的规律,需要多学科支撑,它最终指向艺术的共性研究。  众所周知,事物具有共性就缺乏个性,有个性就缺乏共性,现在把个性的学习冠以一个理论的名字,在学理上是说不通的。因此,我们不能将实践和研究混为一谈,好像将“动物”和“动物学家”混为一谈,“植物”和“植物学家”混为一谈一样。  当然,中国美术史上不乏理论与实践兼顾的大师,如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徐悲鸿、傅抱石等。但对于整个美术群体而言,他们是翘楚,是个例;另一方面,他们本身先是实践家,在总结美术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延伸出对于美术理论的建构,这些人也都不是以目前的高等教育机制,即“美术实践类博士”所培养出来的。  现在美术学院以博士学位和博导为最高的学位和最高的教授级别,导致的结果已初现:美术学科教师中的“美术创作名家”越来越少。这个现象和结果证明了美术实践类博士学位的设置,违反了艺术本体的发展规律,影响了美术专业自身的发展。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予以充分地调研和解决。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要抓实  本人多年一直提议,国家要有“文化发展战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文化发展,要“两条腿走路”。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对文化的繁荣发展给予了从未有过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拉开了重视文化、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帷幕,明确提出了国家文化发展的问题,阐明了国家文化发展顶层设计的核心精神。但几年过去了,虽然相关系统关于文件和讲话精神的学习,以及基于学习体会开展的活动陆续进行,但并没有形成国家层面的系统设计、组织和战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纲领,纲举目张没有“目”,关于“纲”的下行路径没有科学完备的体系、步骤和方法,就难以实现对“纲”的准确、全面贯彻。  因此,希望有关部门牵头,有核心、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踏实做出总设计,落实到具体机构、具体负责人,进行整体构架、形成体系,并科学地适应世界文化发展的分步实施。用经典作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吴为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和主张,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共鸣和高度评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是心相通。  经典艺术作品是国家、民族的心灵图像。所以通过经典作品的相互交流,可以增强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心灵的沟通。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它体现了中国人自主自强的独立精神、兼容并包的博大精神、崇德尚礼的人文精神、灵魂深处的爱国精神、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矢志不渝的追梦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中国精神。  文艺工作者只有将中国精神融入自己的灵魂,才能在脉管中涌动爱国主义的血液,也才能创作出时代的经典。而经典的传播是让世界正确、深刻认识我们的重要途径。  在以往的文艺创作和国际交流中,往往还存在着以西方流行的价值观为标准的“当代主义”,以封建文化表面模式为传统的“保守主义”,视怪异和极端的个人宣泄为创新,以丑化人民的形象取悦西方市场和潮流的现象。使世界误读了中国。  所以,今天提出用经典交流传播,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事实证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革命文化、改革开放创新文化具有世界普遍认同的价值,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以经典作品化育人;在国际,以经典作品感化人。达到文化认同,命运共建。  在国际上,中国经典作品是非常受欢迎的。  2016年,中国美术馆以中国精神为主题在墨西哥博物馆举办大型展览,300多件馆藏经典作品和当代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以及民间美术作品的展示,受到南美观众的热烈欢迎,每天参观的队伍,成为墨西哥一景。150名墨西哥志愿者穿着唐装,用西班牙语在展厅里向世界介绍中国。不少当地观众和学者纷纷表示,他们从作品中感受到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因为这里不但有传统的作品,更有现代的创造。墨西哥大学校长说,过去了解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通过展览才更为深刻地看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当代中国。  2017年10月,巴西将大型《孔子》铜像立于库里蒂巴市政中心广场,因为孔子像而将广场命名为“中国广场”。今天打开Google地图,会发现在遥远的南美有一个使你心动的地名,中国广场!我们的孔子巨像立在那里,讲述着中国的仁、义、礼、智、信。在广场巨大的石碑上刻着该市市长赞美孔子的感人的诗歌。他认为孔子的思想教导他怎样做人,并对他理政有所帮助。  《孔子问道于老子》的雕像在新加坡、法国等多个国家落成,向世界讲述了一个礼仪之邦的故事。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德国通过议会决定,将于5月5日把中国塑造的马克思像立于其故乡特里尔市,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欢迎,特里尔市长看到塑像后写下“马克思栩栩如生,他的思想和理念在21世纪通过视觉艺术方式得以呈现”。最近,德国各大媒体跟踪报道,有评论家认为中国的马克思像立于德国,不仅是对中国艺术的高度认可,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取得全世界瞩目成就的认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问我,你塑孔子又塑马克思,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我说,他们都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人物。  《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主题组雕》相继在俄罗斯、以色列、韩国永久陈列,并收入韩国小学课本,标志着中国人民的灾难也是世界人民的灾难,它呼唤着世界和平,为人类命运的悲情奏上了安魂曲。  近年来,中国美术界向世界推动了各类主题性现实题材美展,从观众表现出的巨大热情可以看到世界对中国的关注。  这些例子充分说明:经典作品具有超越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传播中国文化不仅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需要,也是世界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的需要。弘扬经典作品不仅要重视国际交流,也要重视用经典提高全民素质。让平原变成高原,才能在高原上建立高峰。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美在新时代”经典作品展,观众在数九寒冬花几个小时,排队两公里看展览。可见人民对美的渴望,这也说明了经典作品是超越时空的。群众对美的需求,激励我们要建设好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在此,我们特别感恩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美术馆建设的高度重视。  最后,我提出以下建议:一、整合全国近千家美术馆50多万件藏品资源,梳理经典作品,组织反映新时代精神的高水平创作,策划若干主题性展览巡展于世界。二、在国家层面,有计划地推动大师、大家、名家、名作在国际社会的影响,使中国名作成为世界名作。三、通过外交途径和文化交流方式与各国美术馆和博物馆结成长期合作关系,使中国文化走出去有相应的平台。今天,新时代为艺术家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好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我们前进的指南!通过艺术沟通世界,通过经典影响世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景光明!铸就文艺高峰,凝聚精神力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范迪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为中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受鼓舞。习近平文艺思想以总结中国文艺光辉成就和比照世界文艺发展经验的宏阔眼光,精辟地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这个论断把文艺创作繁荣的根本课题提到了文艺家面前,同样,也为政府工作提出了任务。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也使我们思考创造中国文艺高峰、凝聚精神力量这一时代课题。  1.文艺工作者要加强创作的“高峰意识”。古往今来,在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都是文艺创作高峰涌现的时期,以文艺名家和经典作品为代表,闪耀着时代精神的光华。今天,时代精神就蕴含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文艺工作者有责任也有能力创作出聚焦新时代、反映新生活、展现新风貌的优秀作品,这不仅是对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回应,也是文艺工作者不断努力和探求的方向。这几年,文艺界在创作思想、观念和方法上有了新的自觉,涌现出一批新的力作,但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机遇中,还缺乏对“高峰意识”的认识和树立,文艺创作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浮躁”与“急就”,因此要提倡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与特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走出“小自我”,投身“大时代”,在文艺创作中体现深刻的社会关切、现实关怀和思想追寻。要提倡文艺创作专注于认识的高度、思想的深度、视野的广度、表达的精度,以扎实的文艺创作功底和深厚的文艺素养为“厚积”之基,在创作过程中锐意追求“薄发”之境,登广博之峰而造文艺之极。要营造一种远离功利影响、鼓励沉潜钻研的社会氛围,使文艺创作者克服焦躁,真正沉下心来,练功磨剑,创作出饱满而丰厚的“慢工细活”,打造文艺精品,以“高峰意识”朝向“高峰目标”。  2.政府要实施中国文艺创作的“高峰战略”。文艺高峰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文艺家要苦练内功,政府则要加强助推。这些年各级政府在推动文艺繁荣发展上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并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还缺乏整体观照,做好顶层设计,突出重点。例如,文艺高峰以经典作品为标志,我们期待各个文艺门类都涌现出具有时代标杆意义的作品,成为社会普通认知的经典,就有许多方面还要加强。例如文艺文化主管部门要深入研究重大主题、现实题材的创作规划。目前虽然开展了一些,组织了几批创作,但系统性还不够,财政投入的力度也没有持续。为此建议围绕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成立70年、建党100年进一步形成指导性的创作生产规划。另一方面,还要为优秀作品提供“打磨”、“精练”的条件,现在不少舞台作品、音乐作品在艺术节和汇演中亮相后就等于告别舞台和屏幕,缺乏条件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继续打磨。此外,要调动电视广播、剧场、音乐厅、美术馆和网络媒体长期地展演推介当代佳作。我们都警惕快餐文化会影响人们的深度阅读,使民族的文化感受力变得肤浅,这就要反复传播,推动对艺术佳作的深度阅读。在某种程度上,经典也是在社会传播中形成的。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更要通过政府支持的主渠道,把优秀作品送往国际艺术的主平台,让世界看到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与文化气象。此外,这些年收紧了文艺评奖,有利于规范评奖标准,但从繁荣的创作态势看,建议适度放开文艺评奖,建立以社会反响为依据的评奖机制,重在精神鼓励和社会宣传。  3.艺术院校要努力培育文艺创作的“高峰队伍”。人才辈出是高峰林立的前提,艺术院校是人才队伍的基地,文艺创作的主力军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这为艺术院校提出了根本任务。长期以来,艺术创作成果不算科研成果的做法制约了艺术院校师生创作的积极性,艺术创作的过程本来就是科研过程,创作实践的成果与理论研究的成果同样具有科研的价值,一个剧本、一部电影、一首音乐、一件美术作品的创作,都凝聚着研究的心力。为此,建议艺术院校的主管部门转变观念,在哲社科系列之外增加创作科研系列,建立艺术科研新机制,包括艺术科研项目遴选机制、艺术科研项目成果评价机制、艺术科研项目奖励机制等,将艺术创作成果、展览成果、表演成果等形成一套合理的成果类别体系,激发艺术院校创作科研动力,以此推动更多高质量艺术创作成果的产生,助推院校系统的文艺家攀登文艺高峰。筹建“中华家园主题雕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曾成钢曾成钢&筹建“中华家园主题雕塑”  首先,20世纪50年代,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英雄,我们建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如碑文中所说的那样,“它不仅是对三年解放战争、三十年民族独立,更是对近两千年以来为中华民族的自由、独立解放而奋斗的人民英雄而建立的”。这是对中华民族奋斗史的总结和褒扬。60多年后的今天,应当建立一座雕塑,作为对全国各族人民共建美好家园的总结和肯定,作为向世人展现中华民族朝气蓬勃和自强自信的源泉,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这将会对各族人民开创美好生活,共铸中国梦起到巨大的鼓舞作用!  其次,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6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开创了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在经济、外交、国防、社会等各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对于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种飞速迈步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这一切的前提,同时也是我们最以为自豪的,就是人心相向和民族团结。习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建立纪念碑,是对党和人民奋斗经验的总结和肯定。  第三,人民英雄纪念碑从奠基到揭幕,前后用了9年时间。国之象征的创作,需要充分的推敲与论证,今年距离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还有三年时间,是开始筹建“中华家园主题雕塑”的最佳时机。在建党一百周年到来之际,雕塑的方案可以先以展览的形式设计展出,日后再根据需要进行推敲与调整。具体方案可做如下参考:  第一、雕塑以人物为主。用一男一女来代表一个民族,通过人物的身姿仪容和举手投足来展现其风貌。通过对56个民族的展示,来呈现中华民族这一相互依存的大家庭,体现中华民族“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情感和道义。  第二、雕塑安放在在首都的中轴线上,理想选址为北四环北辰桥南至北辰路环岛之间。这条路南北长1180米,东西宽200米,北接国家体育馆,南邻元大都城墙遗址,西侧毗邻中华民族园,地理位置和空间气质与雕塑主题高度契合。  第三、该路段无论是商业、旅游还是文化,其空间属性并未被充分激活,一直处于“空闲”状态。选取该路段空间进行展览,以“民族和谐阙”为起点,雕塑安放在双向道路中间的步行道上。每组高约5米,56组雕塑沿民族大道两侧从南向北排列。  第四、若日后雕塑被永久安放,可在道路的北顶点,建立一座纪念碑性质的构筑物。铭刻碑文。内容由领导人,或相关的专家学者起草,与人民英雄纪念碑遥相呼应。  雕塑浓缩着时代的变化和文化的更替。筹建“中华家园主题雕塑”的过程,也是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契机。中华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和朝气蓬勃是人类文明的魂宝,我们要展示每一个民族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风貌,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好和平的精神,从而凝聚共同记忆,创造时代文化!愿这件作品能够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作为一件献礼,献给伟大的祖国和可爱的人民!筹建“中国现代雕塑博物馆”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重建具有民族风骨和时代风范的艺术体系,增加中国文化艺术的国际影响力,是我们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如何常年展示这一文明成果,体现时代精神,一直以来是个问题。  雕塑在展示文化,传播文化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在很多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都能在他们的展览场馆中看到这个国家完整的历史、文化,这些雕塑充分体现了这些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他们比影视、传媒更深刻、直接、持久地影响着世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在这方面已远远落后。在中国,至今没有一座国家级的专业雕塑艺术博物馆,这与当今中国的文化大国地位和悠久文明是不相称的。雕塑藏品原件多在仓库里,难得有机构收藏也不成系统,更不用说常年可见“完整的历史文化”了。  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文化的竞争。在国内条件日益改善,国际环境愈加复杂的新时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重建具有民族风骨和时代风范的艺术评判和价值体系,中国气派文化旗帜,增加中国文化艺术的国际影响力,是我们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战略抉择。因此建立专业的中国现代雕塑博物馆更为迫切。  筹建中国雕塑博物馆也是中国雕塑界几代人共同的心声。著名的雕塑家曾竹韶先生,从1983年开始就提出在首都建立“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博物馆”的建议。我身为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深感责任重大,怀着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敬仰,接棒前行,继续建议国家在首都建立“中国现代雕塑博物馆”。  中国现代雕塑博物馆,其定位不仅局限于古代雕塑,更包括近现的优秀作品的收藏和展示,它能充分展示中国当代先进文化与雕塑艺术发展。其意义和目的在于:  一、通过雕塑来表现一个国家的传统、现代文明成果和社会和谐,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是城市发展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美育教育、民族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方面。  二、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能反映出新中国的诞生也能传递出当代中国在不同时期文化面貌成长历程,更能体现当代中国文化形象,传递中国文化艺术精神。  三、雕塑对城市的发展和品位的提高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对社会具有强烈的美育教化和正面示导作用。对重建符合新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的评判标准和价值系统提供典范。  建成后的中国现代雕塑博物馆将主要具有如下的功能:  (一)完整系统地展示新中国以来,中国现代文化和雕塑艺术  (二)引导当代中国雕塑创作的精神标准、美学标准、工艺标准,驱逐和限制恶、丑、错、坏的不良雕塑  (三)美化和提升城市档次及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  (四)征集、积累、保护、修复历代国家优秀雕塑文物  (五)征集、展示现当代优秀雕塑作品  (六)加强开展对国家、民族特别是儿童青少年进行必要的审美教育在雕塑博物馆的建设上,可以探索实行“公办民助”的方式。即国家负责立项、选址、规划、建设、藏品征集,由专业的国家级学术团体中国雕塑学会承担美术馆的管理、藏品研究、公众审美教育和中外雕塑艺术交流。  在雕塑博物馆的选址上,建议在北京市现有森林公园内选择一个相对离城市较近的,易于民众参观的地址进行建设。雕塑艺术博物馆可以给森林公园增添人文景观。在现代雕塑博物馆积极进行室内收藏的同时,带动户外雕塑展示与收藏,提高森林公园的文化品味,从而在良好的自然风景环境中建设一座世界一流的国家雕塑博物馆。净化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环境在非美术专业大学本科开设“大学美术”课程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民盟中央常委万捷万捷净化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环境  案由: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进入新时代,经济上富裕了的国人需要更高品质的生活和更多投资渠道,以书画为代表的艺术品就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构成,在巨大的社会需求和艺术真品的稀缺性冲突下,恶意大量制售假冒名人书画等艺术品现象长期存在并成严峻发展态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修改完善《拍卖法》、实行严格的版权保护、完善社会服务、引导专业机构建立艺术品真迹数据库和鉴证体系——采取严厉措施、多管齐下,净化市场环境,营造清明、传承有序的艺术品市场,是中国进入新时代解决新矛盾、是促进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和塑造良好国际形象不容回避的问题,有着现实性、迫切性、必要性。  问题: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进入新时代,经济上富裕了的国人需要更高品质的生活和更多投资渠道,以书画为代表的艺术品就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构成,同时因其稀缺性而具有的巨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保值增值的特点,成为国人关注和投资的热点。在巨大的社会需求和艺术真品的稀缺性冲突下、在庞大的礼品需求和底层市场作用下,一级市场成为相对薄弱的环节,给伪作提供了生存空间,恶意大量制售假冒名人书画等艺术品现象长期存在并成严峻发展态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据统计,市场上杨之光的假画率达到60%—70%,启功、范曾等市场认可度更高的艺术家作品,伪作比例远高于70%。在陕西、江苏等地都曾发现伪造当代中国书画大家作品的窝点。2017年底,贵州遵义警方成功破获一特大制贩假冒齐白石、范曾、启功等名家书画作品案,共摧毁3个犯罪网络,抓获犯罪嫌疑人24名,扣押字画1165幅,查扣涉案资金2600余万元,总案值过亿元。  这起案件显露了大肆制贩假冒名家作品现象的冰山一角——这些犯罪团伙以仿冒书画冒充名家真迹,造假者仿真程度高、造假贩假专业化,并且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地下灰色产业链:擅长模仿名家书画作品的制假人员、个别书画鉴定专家、假书画买卖中间商、少数拍卖公司工作人员参与其中,甚至一些书画作品专业鉴定人员主动参与造假贩假。  有关部门对制售假冒书画较为猖獗的地区进行过多次清查整治,整治也有短期或局部效果,但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恶意大量制售假冒他人署名书画作品欺骗消费者,不仅损害了书画著作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扰乱了文化市场秩序、甚至给国家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艺术品制假贩假猖獗的原因主要有:艺术品鉴别门槛高、普通民众基本不具备识别艺术品真伪的能力;艺术品鉴定行业缺乏管理、鱼龙混杂,存在恶意欺骗消费者现象;公众包括部分书画名家本人版权保护意识不高;打击力度不够大、配套措施不完善;相关专业机构不健全、社会服务不到位;相关法律有待完善(比如,现行《拍卖法》第61条第二款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拍卖公司利用拍卖法中“不担保真伪”等条款,让一些拍卖会成为了销售假画、假艺术品的平台,这已经成为引发书画市场乱象的根源。)  分析:  采取严厉措施、多管齐下,加大对书画等艺术品的版权保护、净化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环境,营造清明、传承有序的艺术品市场,是中国进入新时代解决新矛盾、是促进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和塑造良好国际形象不容回避的问题,有着现实性、迫切性、必要性。  建议:1.对书画等艺术品,实行严格的版权保护,针对严重的恶意制假贩假犯罪行为,根据著作权法和刑法,提高惩罚赔偿标准乃至追以刑责,让制假者付出沉重代价。2.由政府扶持当代著名艺术家建立作品数据库,引导专业机构、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建立艺术品真迹数据库和鉴证体系。3.在全社会大力宣传艺术品版权保护和净化艺术品市场的重要性。建议将“打击艺术品盗版”纳入2018年国家版权局等四部委开展的“剑网专项行动”中,以案说法、普法,带动、净化市场环境。4.建立完善拍卖行内部规则体系,建立几家具有国际信誉的一级拍卖行和画廊,完善市场标准;并建立“知假拍假”黑名单。5.建议修改《拍卖法》第61条第二款,拍卖行应当承担对拍卖品鉴别的责任和义务,如果知假拍假,就构成欺诈。6.充分协会、行业组织和民间组织在净化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中的作用。在非美术专业大学本科开设“大学美术”课程  案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把美育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面、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融入艺术教育细微处,把培育创新精神作为艺术教育的内在追求,把人才培养作为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尽管近年来我国对美育教育重视程度大有改观,但从整体效果上看还是任重道远。特别是在大学阶段,非美术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并未像“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体育”一样,开设 “大学美术”公共类课程。  问题:1.中小学美育教育受到客观条件制约尽管国家投入在不断加大,但我国中小学阶段的美育教育仍未达到全民化普及教育程度。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等基本国情制约了我国美育教育普及化程度。另外,由于面临升学压力,学校普遍对非美术专业类学生的美育课程开课不足,按照国家9年义务制教育规定:中小学生艺术类课程应占总课时的9-11%,但据实际统计目前尚不足5%。美术专业教师缺乏也是制约美育教育普及的重要因素,在部分教学条件较差的地区,大量存在着其他专业老师兼任美术教师的现象,专业上存在极大欠缺,且在主观意识上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2.我国青少年接受课外美育普及教育的机会非常少国家文化部2015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指出,全年全国文物机构共举办临时展览11805个,接待观众92508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24663万人次,仅占全国青少年儿童比例的0.12%。2015年上海美术馆的调查显示,76%的孩子从来没有进过美术馆,参观5次以上的仅占2%。而在法国,走进美术馆、音乐厅进行美育活动的家庭比例超过70%,在德国则超过60%。从以上数据对比来看,中国的美育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之明显。3.非艺术专业类大学本科不再开设美育课程在中小学美育教育尚且不足的情况下,我国大学阶段对非艺术专业类大学生也未能开设美术教育类课程。造成了我国大学生长于“抽象与符号认知”,缺乏“形象认知”能力的现状。而在形象认知中,视觉占有80%的比重。美术正是培养“形象认知”最有效的途径,如果学生们缺失这一认知,审美水平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对形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会对其认识纷繁复杂的形象世界造成一定的困难。4.目前澄清与修正学生的视觉认知极为重要与迫切当代视觉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读图时代”造成图像极度泛滥,在泥沙俱下的图像包围中,学生视觉认知因为频繁“冲击”而麻痹与迟钝;另一方面,艺术的多元格局也造成审美标准的模糊,艺术观念花样翻新,艺术形态“你方唱罢我登场”,学生的艺术感悟因为混乱而不知所措。由此,澄清与修正学生的视觉认知显得极为重要与迫切。  分析:  美术教育作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群体视觉素养,激发想象力、创造力与视觉认知能力的通识性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拥有更丰富的生活与五彩的世界,让他们获取更多体会人类的经验,让他们获得更好的直觉敏感与视觉感悟。  “大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职业艺术家,更不是艺术特长的新发现,而是源于全体学生对艺术的需要:通过艺术无处不在的中介作用,实现艺术化的生活与工作,体验人生的幸福感。工作因艺术而创新,生命因艺术而润泽,精神因艺术而升华,生活因艺术而幸福,人生因艺术而完整。  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建议在大学本科阶段开设“大学美术”公共课程,建议:1.课程系统设计: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与本提案的目标定位,将设定的“课程”分为:“课堂”内教学,意在通过美术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介入发挥作用;“课堂”外引导,超越常规课堂的体验、观摩、交流。辅以社团活动和校园展览互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带来的便利性,满足美育教育需求。2.课程内容设定:从“标准”上,兼顾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尽可能包容与兼容;从方式上,有意回避过去长于知识释读的“欣赏”教学,突出作品语言的“视觉”感知与体认,激活学生的视觉思维,提升视觉素养。3.打造测评体系:按照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美术经典作品的释读、视觉认知,将能力分为5个层级进行测试来检验大学生美术课程学习效果,评定个人视觉认知能力水平。普通人设为1-2层级,达到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水平为第3层级,较好的视觉认知素养为第4层级,专业美术院校毕业的优秀本科生为第5层级。发挥艺术高校引领优势 助推辽沈文化繁荣发展全国政协委员、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李象群  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背景下,专业艺术高校依托自身的艺术学科优势、人才聚集优势、学术引领优势,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实践中,能够而且应该扮演重要角色,更好地发挥出应用型的作用,体现其应用型的特点,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2017年3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我提交了《开启京沈文化创意产业通道,打造东北文化CBD》的提案。提案的主旨是要以鲁迅美术学院浑南新校区地块为核心,打造莫子山文化创意产业区。争取经过2-5年的建设,聚拢东北地区、北京(包含津京冀地区)乃至全国的文化创意要素,将莫子山文化创意产业区建设成为长城以北的798,用文化引领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  建设沈阳浑南新区莫子山文化创意产业区这个想法源自我在北京798艺术区的产业实践经验。自2000年初,大批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开始入驻北京798老工业厂区,将其逐渐发展成为画廊区、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时尚创意展示和餐饮等各种空间的聚集地,798艺术区也在在短时间内曜升为国内最大、颇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区。在798,当代艺术、文化创意、城市生活和社会经济有机结合在一起,798诠释了一个极具活力的中国当代文化与生活的崭新模式,在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间的观念与实践层面产生了前瞻性影响,形成了典范性效应。  辽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省会沈阳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具有历史文脉绵延、文化底蕴深厚、政策红利富余、工业基础雄厚、科教实力发达、区域定位明确等重大优势;但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她仍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以及经济增长乏力和观念滞后等诸多挑战。近年来,北上广深等地发展经验表明,城市的创新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以创意创新为突破口,打造一个地标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区就是这样的突破口。  为更好建设莫子山文化创意产业区,充分发挥区域内艺术高校的创意设计引领优势,借鉴国内外文创产业区的发展经验,建设东北亚文化创意中心城市,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供参考和探讨。  一、转变发展理念。十九大报告提出“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传统观点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在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文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灵魂凸显了文化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捋顺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将文化创意融入经济发展之中,能够有效发挥文化的先导作用。  二、凝聚创意力量。文化创意产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其发展需要结合区域资源现状和产业实际,涵养各种文化艺术创新人才,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培育,吸引艺术家、设计师、艺术管理、文创理论政策研究人才等,依托“三引三回”汇聚振兴梦想、凝聚创意力量,最终形成人才集聚回流的效应。  三、加强政策扶持。莫子山文化创意产业区的规划建设得到了沈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在土地、财税、人才等方面予以了政策倾斜和扶持。莫子山文化创意产业区作为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示范项目及东北亚文化中心城市的龙头项目,将形成比邻京津冀的文创辐射力并发挥创意园区的引领示范作用,亟需财政部、文化部给予政策配套和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进各类金融、法律、技术贸易等中介机构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服务中来,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保持文化产业区在商业性和艺术前沿性之间的平衡。  四、凸显科教优势。注重发挥应用型专业艺术院校在社会文创发展中的特殊作用。艺术院校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中具有天然基础和独特优势,能够形成服务社会文化需求、搭建艺术实践平台等系列拓展功能。专业艺术院校聚拢着具有创意型的艺术家群体,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高端智力支撑;其培养视知觉艺术、表演艺术等文化产业核心业态的高级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丰厚的人才储备;拥有素质过硬的科研团队,为区域发展和产业园区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库服务。  五、形成资源联动。艺术院校拥有艺术博物馆、工业艺术设计实验室、建设艺术设计、数字媒体等和音乐厅等大量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能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器物条件。北京798的成功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背靠中国两大美术学院,东北地区同样拥有鲁迅美术学院,同时还拥有十余所综合大学里的艺术学院,能够形成艺术高校的吸引力和资源延展力;其在服务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东北及辽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潜力。  当前,辽沈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还有巨大发展空间,如何激活创新发展的潜能,艺术高校应勇当时代文化的先导。有效拓展艺术高校的应用型效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充分满足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将“艺术引领城市创新”的理念植入创意城市的发展格局之中,能够提升整个城市的品味,赋予城市活的灵魂。在创意导向与体验价值日益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的今天,以强调创造、创意、文化服务、应用实践为指向的专业艺术高校注定会成为文化创意动能的聚集区,城市新经济的发动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相信辽沈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将迎来值得期待的春天。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版权声明
www.whysw.org
www.whysb.org
凡本网注明“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任何媒体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文化艺术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方式:029—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137-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电话:029-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未央路169号银池品智天下B座2单元9层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积极向上的两个字词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