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马蹄肾注意事项影响学跳舞吗

医学知识_手术库
马蹄肾峡部切除术
【 手术名称 】
马蹄肾峡部切除术
【 别名 】
马蹄形肾峡部切除术;蹄铁肾峡部切除术;蹄铁形肾峡部切除术
【 英文名 】
division of the isthmus of horseshoe kideny
【 分类 】
ICD编码 】
&&& 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是指两肾下极或上极于中线融合在一起,形成马蹄铁形异常。其融合部分构成峡部,峡部可能是肾实质或纤维结缔组织。以双肾下极融合最为常见,约90%。峡部位于第3腰椎平面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前方,输尿管在峡部前方跨过(图7.2.12.3-1)。常合并肾脏其他先天性畸形,如、肾脏旋转不良、畸形血管分布等,可造成输尿管梗阻、尿液引流不畅、尿液淤积,引起、尿石形成。而、尿路结石易引起。病人的临床表现是的继发病变和血管神经丛受压症状。年幼时病人多无症状,成年时病人可出现腰部疼痛、尿频、尿急、尿痛、脓尿等泌尿系感染症状,有的可发现下腹肿块。部分病人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酷似溃疡病、胆道结石症状,以及腹部饱胀不适,下腹或脐周疼痛、下肢凹陷性水肿等(图7.2.12.3-2,7.2.12.3-3A、B)。
&&& 腹部X线片、静脉尿路造影显示两肾下极在脊柱前融合,肾轴呈倒八字形,肾盂肾盏旋转反常,两肾位置低。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肾扫描有助于诊断,必要时可行双侧逆行肾盂造影。临床上不但要诊断是否为,更重要的是注意是否合并尿路梗阻如、尿石形成,其他先天性畸形如、孤立囊肿及有无肿瘤等。 &&& 无症状及无并发症者,毋需治疗。若病人症状重,出现并发症者则考虑作输尿管松解、峡部切断分离或切除及行肾盂、输尿管整形及肾固定术,必要时将严重损坏的一侧肾脏切除或肾部分切除。峡部切除术是处理最常用的手术方法。
&&& 1.峡部引起明显的腹膜后压迫症状,疼痛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 2.由于输尿管梗阻,引起、感染、结石等并发症需手术处理者。
&&& 无症状及并发症者。
术前准备 】
&&& 1.术前应详细了解是否合并、泌尿系感染、结石,是否合并有其他先天性畸形、肾脏肿瘤等。 &&& 2.了解双肾功能情况,以利术中处理。术前应仔细分析影像学检查资料,包括静脉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和CT、肾动脉造影等,决定手术方案、峡部切开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 &&& 3.术前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 4.备一定数量的全血。
麻醉和体位 】
&&&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亦可用全麻。根据病变情况采用腰部切口时,取侧卧位,腹部切口时取平卧位。
&&& 1.切口选择& 若仅引起单侧合并症,或术前决定仅做狭部切除术,则选用腰部切口较适合。因90%为下极融合,位置偏低,采用第12肋下切口,切口较正常肾切除切口向腹中线延长。若引起双侧合并症,需要显露双肾者,宜选用腹部正中或旁正中切口,便于同时处理双侧病变,手术径路经腹显露肾脏。下面以腰部切口说明峡部切除术手术步骤。 &&& 2.切口& 第12肋下切口显露肾脏。 &&& 3.显露& 暴露肾脏后,将肾脏及上段输尿管适当游离,显露峡部,将输尿管向外侧牵开。畸形迷走血管相当多见,注意在处理这些血管时要尽可能保留。 &&& 4.游离峡部& 峡部与周围组织有少量粘连,可用手指作钝性分离,必要时将粘连组织钳夹、切断结扎,较粗血管应予以保留。游离峡部要越过中线,使随后的峡部切除及缝合易于进行。 &&& 5.处理峡部& 游离峡部后,仔细检查峡部,若峡部为纤维索带,易于处理,即分离后加以钳夹、切断、结扎,可解除压迫症状。若峡部为肾实质组织,可见到两肾的联合部有凹陷的间沟,此处可作为切断部位。若无此间沟可根据术前检查资料选择适当的切断部位。于切断部位用大直角钳钳夹、切断(图7.2.12.3-4),亦可根据情况切除一段峡部。对切断面应仔细检查是否与肾盏相通,若与肾盏相通,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关闭通道。肾实质断面用可吸收线作褥式缝合,残端肾包膜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图7.2.12.3-5)。
&&& 6.关闭切口& 待检查手术创面无渗血后,按手术切口层次逐层缝合切口。若手术创面渗出较多,可放置橡皮管引流。
术中注意要点 】
&&& 1.在游离肾脏时,若遇畸形血管,异位血管,应先试夹该血管,或经该血管注入或溶液,了解其供血范围。必须记住偶有峡部血管同时供应双肾,切忌盲目切断、结扎血管,造成肾脏部分缺血坏死。 &&& 2.分离峡部时,要注意其后方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慎勿损伤,必要时行峡部包膜下分离、切断。术中止血必须彻底,防止继发性出血。 &&& 3.峡部并非都应切除,可仅做切断或加肾固定,亦能解除压迫症状,且并发症少。 &&& 4.峡部切除术中,若合并有结石、或其他先天性畸形等病变,应作相应的处理。如作肾切除时,先结扎肾蒂,再切断峡部。如需作其他手术时,应注意肾盂、输尿管在肾的腹侧面,防止损伤。 &&& 5.手术后,应尽可能将其向正常轴旋转及较高外侧高位固定,使引流通畅。
术后处理 】
&&& 1.术后卧床休息1~2周,防止继发性大出血。 &&& 2.应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
&&& 1.出血& 多发生于术后5~7d,是由于术中止血不确实或组织坏死和感染所致。术后病人应卧床1~2周。继发性出血多能通过应用止血药物、抗生素等治疗而愈。反复严重出血者有时被迫再次手术处理。 &&& 2.& 多为术中损伤肾盏而未作相应的处理所致。术中切断峡部时慎防肾盏损伤。若有损伤及时用3-0可吸收线修补,必要时可用游离大网膜覆盖。若出现,可经输尿管内插入支架管,引流尿液,促进愈合。经久不愈的,应查明原因,做相应的处理。 &&& 3.感染& 常继发泌尿系感染,术中尿液污染伤口,可导致感染。术后放置引流,应用抗生素,可控制感染。
【 操作 】&&马蹄肾的影像学诊断_文档库
文档库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 马蹄肾的影像学诊断
马蹄肾的影像学诊断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8年4月第6卷第2期
马蹄肾的影像学诊断
母华国, 桑 玲, 陈平有, 武 谦
(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放射科, 湖北十堰442000)
  [关键词]马蹄肾; 先天性; 影像学诊断
[中图分类号]R692. 1; R816. 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8) 02-0143-02
  马蹄肾是临床上较少见的肾脏先天畸形, 发病率为1/500~1/1000, 临床常因无症状而不易发现, [1]
影像检查也易漏诊或误诊。现回顾性分析15例马蹄肾的影像学检查资料(KUB 、IVP 、USG 、C T 、M RI ) 并复习文献, 对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加以讨论, 以期提高马蹄肾的诊断水平。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马蹄肾患者15例, 其中男9例, 女6例; 年龄21~47岁, 平均31岁。临床表现:9例表现为间歇性腹部疼痛, 2例以腹部包块就诊, 无症状4例。并发症:合并肾盂积水7例, 肾结石5例, 输尿管结石1例。病程5d ~4月不等, 平均23d 。实验室检查:尿中红细胞增多5例, 脓细胞增多7例。1. 2 检查方法 全部病例均先行超声(USG ) 检查, 再行腹部平片(KUB ) 、静脉尿路造影(IVP ) 检查, 其中3例行C T 检查, 1例行M RI 检查。KUB 、IV P 检查均采用计算机X 线成像系统(C R ) 。1. 3 治疗方法 15例全部行肾峡部切开固定, 其中合并肾盂切开取石5例, 输尿管切开取石1例。2 结果
2. 1 超声成像 检查15例, 诊断马蹄肾6例, 其中2例合并肾盂结石。主要表现为双肾形态呈“马蹄”形, 轮廓较模糊, 两肾下极实质性弱回声区, 在脊柱前缘相连(见图1) 。另9例诊断为肾结石伴肾积水3例, 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盂积水1例, 单纯肾盂积水5例。2. 2 X 线成像 KUB 检查15例, 诊断马蹄肾7例, 表现为肾影呈“倒八字”形, 肾峡部与脊柱重叠, 局部腰大肌影模糊或消失(见图2) 。IVP 检查15例, 均诊断为马蹄肾, 表现为肾脏旋转不良, 两肾上组肾盏远离、下组肾盏靠近脊柱, 输尿管靠近中线(见图3) 。15例中, 7例继发肾盂积水, 5例合并肾
结石, 1例合并输尿管结石。
2. 3 CT 成像 检查3例, 均诊断为马蹄肾并肾盂
积水。平扫、增强表现为双肾下极于脊柱前方相连呈“马蹄”形, 输尿管位于肾的腹侧或腹外侧(见图4) 。2. 4 M RI 成像 检查1例, 诊断为马蹄肾并肾盂积水。平扫、增强表现为双肾下极于脊柱、腹主动脉前方相连(见图5, 6) 。3 讨论
3. 1 马蹄肾的病因与病理 马蹄肾形成于胚胎早期, 为肾下降旋转不良使双侧肾脏胚基在脐动脉之间融合在一起。多为肾下极融合而使肾脏呈“马蹄铁”形, 少数为上极融合, 本组15例手术证实均为肾下极融合。融合部称为峡部, 横跨于脊柱前方, 多位
于主动脉分叉处或其附近, 融合部可为正常肾实质, 也可以是结缔组织。马蹄肾可伴有其他泌尿系畸形, 如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等, 部分患者融合部可压迫输尿管而继发肾积水、肾结石。3. 2 马蹄肾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马蹄肾患者一般无临床症状, 其症状大都由合并症引起。常见的合并症主要有肾盂积水、结石和感染等。原因是马蹄肾常伴有肾旋转不良、肾盂输尿管上端扭曲, 致使尿液排出不畅而继发肾盂积水、肾结石、感染[3]。据文献[4]报道马蹄肾的肾盂积水并发率约21%~45%,结石并发率约8. 5%~31%。本组15例马蹄肾患者中合并肾盂积水7例, 并发率为46. 7%;肾结石5例, 输尿管结石1例, 结石并发率为40%。3. 3 马蹄肾的影像学检查及价值 超声成像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因其快捷、操作简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超声成像在诊断泌尿系常见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诊断马蹄肾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原因是:马蹄肾常合并肾脏旋转不良, 上段输尿管扭曲、受压, 易合并尿路梗阻而发生肾盂积水、结石及感染, 使得马蹄肾的影像表现被掩盖, 肾峡部显示不
Word文档免费下载:
IVC早期增强不均匀 肾-正常影像表现 ? 外形-两极 长圆形 肾门区 马蹄铁形 ? 边缘 ? 实质 光滑/略分叶 质地均匀(回声、密度、信号) ? 肾窦 脂肪 肾盂肾盏...影像学表现 ? 尿路平片及造影: 根据两侧肾影靠近脊椎 及低位,长轴相互平行 或上极向外倾斜而下极 向内靠近即可怀疑马蹄 肾,有时可见连接的肾 下极的峡部...马蹄肾的影像学表现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A.双肾轴线异常B.双侧肾盂旋转不良C.峡部位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D.峡部位于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的前方E...泌尿系先天发育异常 影像学诊断 泌尿系畸形发病率高单独畸形 多发泌尿系畸形 ...马蹄肾 马蹄肾 ⑵ 乙状肾:不常见,一侧肾上极与对侧肾下 极融合。 ⑶ 盘...IVC早期增强不均匀 肾-正常影像表现 ? 外形-两极 长圆形 肾门区 马蹄铁形 ? 边缘 ? 实质 光滑/略分叶 质地均匀(回声、密度、信号) ? 肾窦 脂肪 肾盂肾盏...( 暨市 中医 院,诸 浙江 诸暨310)180【要】 目的 探讨超声对马蹄肾的诊断...国 医学 影像学杂志,,(4:9 []赵美丽,松旺. e指数对肺动脉...(功能差 临床) 一侧游走肾 马蹄肾 肾融合畸形 (下极/上极) 血管、输尿管...临床诊断为主 ? 影像 ? 肾质丧失 ? 肾盏变形 肾小 肾窦相对增大 重者可...泌尿系统影像学诊断_基础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影像资料 泌尿系统影像学诊断...CT 可显示全貌 肾-先天畸形马蹄肾 house show kidney IVP 肾-先天畸形马蹄肾 ...4.CR:即计算机X线成像,是以影像板代替X线胶片作为介质。影像板上的影像信息经过...64.马蹄肾:为先天性异常,表现为肾位置低,两肾上极或下极(多为下极)融合。...当前位置 & &
& 男子长罕见马蹄肾:俩肾相连 成U型状
男子长罕见马蹄肾:俩肾相连 成U型状
10:56:27&&出处:&&作者:宁芝
编辑:上方文Q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11-02][10-23][10-03][09-27][09-09][09-09][09-08][09-05][07-14][07-11]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与马蹄肾峡部切除术相关的文献报道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百科词条: (最后修订于 22:52:57)[共2301字]摘要:
马蹄肾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是指两肾下极或上极于中线融合在一起,形成马蹄铁形异常。其融合部分构成峡部,峡部可能是肾实质或纤维结缔组织。马蹄肾以双肾下极融合最为常见,约90%。峡部位于第3腰椎平面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前方,输尿管在马蹄肾峡部前方跨过(图7.2.12.3-1)。马蹄肾常合并肾脏其他先天性畸形,如多囊肾、肾脏旋转不良、畸形血管分布等,可造成输尿管梗阻、尿液引流不畅、尿液淤积,引起肾积水、尿石形成。而肾积水、尿路结石易引起尿路感染。病人的临床表现是马蹄肾的继发病变和血管神经丛受压症状。年幼时病人多无症状,成年时病人可出现腰部疼痛、尿频、尿急、尿痛、脓尿等泌尿系感染症状,有的可发现下腹肿块。部分病人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酷似溃疡病、胆道结石症状,以及腹部饱胀不适,下腹或脐周疼痛、下肢凹陷性水肿等(图7.2.12.3-2,7.2.12.3-3A、B)。
腹部X线片、静脉尿路造影显示两肾下极在脊柱前融合,肾轴呈倒八字形,肾盂肾盏旋转反常,两肾位置低。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肾扫描有助于诊断,必要时可行双侧逆行肾盂造影。临床上不但要诊断是否为马蹄肾,更重要的是注意是否合并尿路梗阻如肾积水、尿石形成,其他先天性畸形如多囊肾、孤立囊肿及有无肿瘤等。
马蹄肾无症状及无并发症者,毋需治疗。若病人症状重,出现并发症者则考虑作输尿管松解、峡部切断分离或切除及行肾盂、输尿管整形及肾固定术,必要时将严重损坏的一侧肾脏切除或肾部分切除。马蹄肾峡部切除术是处理马蹄肾最常用的手术方法。
相关文献:;surgicalapproach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马蹄肾的手术治疗,并比较三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和适应证。方法我院从年共手术治疗马蹄肾39例。其中经腰部腹膜外切口手术9例、腹部入路手术13例、经下腹部入路手术19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施行峡部切除术。三种手术入路相比,经下腹部径路双肾暴露好,损伤小,手术并发症少(10%),手术时间较短[(1颈淋巴结转移3例。32例中有9例术后无瘤生存时间≥10年,14例术后无瘤生存时间≥5年。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在女性发病较多,以单发癌结节为主,对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时应仔细触诊。首次手术应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有淋巴结转移者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可取得较好疗效。应综合运用B超、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等方法以求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甲状腺微小癌手术治疗的预后较好,但术后】 目的 总结临床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总结我院1992年4月至1998年6月期间5例甲状腺术后癔病性搐搦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均为女性,术前血清钙、磷浓度正常,无癫痫史。4例行甲状腺侧叶加峡部切除术,1例行甲状舌骨囊肿切除术。4例于术后1小时50分至3小时20分突发手足搐搦。1例术后5小时25分出现手腕以远麻木。查体:Chvostek氏征及Troussetau氏征阴性,急查血清钙、磷及PT脉的阻挡不能到达正常位置,造成肾旋转不良,两肾的纵轴会聚,肾下极多在脊柱前方融合成岬部,输尿管与肾盂高位连接,肾盂前位,各组肾盏朝向背外侧及背侧中线。一般认为马蹄肾因肾脏旋转不全,输尿管高植入、跨越峡部及异常血管的压迫与结石形成有关,大约有40%~70%的马蹄肾患者并发结石[1]。对于马蹄肾结石的治疗目前国内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体外冲击波碎石、开放手术取石、经皮肾穿刺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  体外冲击日《中华泌尿外科杂志》-期-581-584页医学空间()2月5日消息,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马蹄肾结石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MPCNL治疗马蹄肾结石患者17例。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17-53岁,平均34岁。17例均由KUB加IVU及CT确诊。单发肾盂结石5例,下盏结石3例,多发、复杂结石9例(其中鹿m&3.5cm&3.4cm,左侧8.8cm&3.6cm&3.5cm,上极位置稍低,下极相连横过脊柱前方,峡部厚度为1.6cm;双侧肾盂分离,右侧1.4cm,左侧1.5cm。超声诊断:双侧融合肾(马蹄肾)并肾积水(图1、图2)。CT检查:双肾下极在脊柱前方融合,肾实质及肾窦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双侧融合形马蹄肾。2讨论两侧肾相融合称为融合肾,有各种类型,如:左肾结石并左肾中度积水。结石大小约3.7cm&2.8cm;IVP检查提示:先天性马蹄肾并左肾铸型结石,左肾及同侧输尿管显影欠佳;右肾输尿管显影良好,入院后于连硬外麻下经腰部入路切口,行峡部切断及左肾盂肾窦切开取石,并将左肾固定在腰大肌上。术后置&双J管引流。取出结石大小与X线片形状大小相符,约3.7cm&3.0cm大小。术后9天出院。2讨论  马蹄肾是胚胎发育盆腔内,此时,该肾脏可得到此区域多支血管的供应(如主动脉、骼血管等)。两肾在一侧融合者,谓之同侧融合肾或横过性融合肾。两肾在中线附近融合者,谓之对侧融合肾,其中90%以上为两肾下极融合,融合部分称为峡部,由肾实质或结缔组织构成。此类肾脏大都发育较差,易继发感染、结石或肾盂积水。超声检查能敏感地显示异位肾的位置、形态及相伴的其他畸形,无创伤,准确性高,故超声可作为泌尿系畸形的首选诊断方法。(编辑:杨两肾下极相连。肾旋转不良指的是患者肾门并未对向内侧。此时,肾门可以向前、向后,甚至向外旋转。旋转不良的肾脏,输尿管受压,角度异常。笔者认为,B超诊断先天性肾脏畸形有独特的价值。它可以多切面、多方位重复扫查,直观、简便、经济,而且,超声在腹主动脉前方很容易找到融合肾的峡部,类似肾实质的回声。这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作者单位:441021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湖北省南漳县卫生学校附属医院作者:王瑜姜波邵永富【关键词】骨钉;腰椎峡部是指腰椎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之间最狭窄的部分。腰椎峡部裂(spondylolysis)又称腰椎峡部不连,系指椎骨与一侧或双侧的椎弓根或关节突间骨质连续性中断。如果同时椎体出现向前移动错位者,称之为腰椎峡部裂伴腰椎椎体滑脱。患者多为年轻男性,女性发病率为男性4倍,可发生在任何节段,好发L5,常发生于椎弓根下2.0~9.0mm,断端呈锯齿状或圆钝,可有骨桥形成,缺损处常为纤维软骨【摘要】[目的]观察应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腰椎峡部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2月以来,使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腰椎峡部裂症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8~54岁,平均32岁。L4椎弓崩裂5例,L5椎弓崩裂11例,均为双侧病变。所有患者均明确主诉腰痛。采用后正中入路,暴露双侧病灶,将峡部裂中的纤维瘢痕组织彻底清除,咬除残端硬化部分至出血为止,髂后上棘取骨行峡部裂处[关键词]腰椎滑脱症;椎弓峡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目前腰椎滑脱症CT扫描方法国内尚无统一标准[1]。通常使用椎间盘薄层扫描,这种方法检查的是椎间盘病变,常将椎弓峡部遗漏,给CT诊断该症带来困难。本研究采用平行法与垂直法CT扫描观察腰椎滑脱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腰椎滑脱症病人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38~81岁,平均57岁。  1.2检【摘要】目的探讨容积CT扫描及其后处理功能对腰椎隐性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临床拟诊“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容积CT扫描,重建层厚1.25mm,结合MPR及VR对峡部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同期以“腰椎间盘突出”就诊的2393例患者,发现腰椎峡部裂131例(5.47%),其中伴有椎体滑脱的显性峡部裂37例(28.24%),不伴有椎体滑脱的隐性峡部裂94例(71.76关键词腰椎;椎弓峡部裂;计算机体层摄影腰椎峡部裂是腰腿痛的原因之一,成人发病率可达6%~8%。CT检查不论是对单纯性峡部裂的诊断,还是并发腰椎滑脱的鉴别诊断都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对367例腰椎峡部裂CT表现及30例无症状健康者L3~S1椎CT表现进行观察分析,旨在探讨腰椎峡部裂的CT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组:收集我院年CT诊断腰椎峡部裂367例,子宫峡部妊娠的临床诊治(pdf)[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峡部妊娠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年收治的6例子宫峡部妊娠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根据病史及超声检查均诊断明确,2例行子宫切除术;4例甲氨蝶呤(MTX)局部注射后行清宫术。结论子宫峡部妊娠早期易误诊,凡遇经产妇有刮宫及剖宫产史的患者,因诊断妊娠而行宫腔操作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或有早期流产征象,应想到本症的可能。【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结合临床回顾性分析74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结果双侧峡部裂62例,单侧峡部裂12例,可见椎管冗长、终板双重轮廓征、假性椎间盘膨出、骨赘形成及椎管狭窄。结论腰椎峡部裂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断层摄影X线计算机  腰椎峡部裂易引起椎体滑脱,常以腰腿痛症状就诊,传统检查方法为腰椎正侧位及斜位片,随着CT检腰椎峡部裂多层螺旋CT的扫描技术及诊断(pdf)[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螺旋扫描及后重建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多平面重组与三维重建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机,选择螺旋扫描方式检查发现或可疑峡部裂73例,扫描范围从L3下缘至S1上缘,将所获得的信息传至独立工作站进行多层面重建、三维重建。结果73例峡部裂中,MPR均能观察到峡部裂,遮盖表面显示法(SSD)仅发现29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骶骨裂的腰椎椎弓峡部裂手术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研究一组合并骶骨裂的腰椎椎弓峡部裂病人共26例,男性1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23.2岁。所有病人均经过X线、CT、MRI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将椎间盘退变分为5级,椎体滑移4度分级,并且提出骶骨裂新的分型方法:A型骶骨椎板单侧发育不良,但与棘突仍有相连,仅仅为椎板之间有裂隙;B型骶骨双侧板均发育不良,棘突呈游离状态;C型骶骨椎【摘要】目的探讨CT在腰椎椎弓峡部不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提高检出率。方法用PICKER-1200CT机检查,总结56例不伴有明显椎体移位的腰椎椎弓峡部不连患者CT征象,并结合定位像进行分析。结果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的特征性表现是椎弓骨性环连续性中断。在CT诊断明确的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的病例中,37例在侧位定位像上,同一腰椎上、下小关节突间出现骨质不连续,19例局部骨质结构紊乱、增粗。结论常规CT检查腰椎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之间连结的狭窄骨性结构为腰椎峡部,其内侧延伸为椎板,外侧为横突,前方为椎弓根。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峡部对关节突关节维持椎体间稳定和张力起着重要作用,因发育因素或创伤、病理导致峡部裂丧失正常形态结构或连续性,使椎体与后方附件结构分离并发生该椎体向前移位。先天性腰椎滑脱约占全部腰椎滑脱的30%,峡部崩裂引起的滑脱约占10%~15%。本文仅叙述因峡部异常导致腰椎滑脱的基本概念。1腰椎峡部腰椎峡部裂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患。温州医科大学近日宣布,该校基因组医学研究院联合第四军医大学和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首次发现了先天性腰椎峡部裂及腰椎滑脱患者的致病基因,即SLC26A2基因编码的Stas功能域存在错义突变。该研究结果已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腰椎峡部裂在普通人群发病率约为3%—6%。人体发育完全的脊椎,分为椎体、椎弓、椎板、上下关节突、横突与棘突。上下关节突间较为狭小部分,腰椎峡部裂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患。温州医科大学近日宣布,该校基因组医学研究院联合第四军医大学和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首次发现了先天性腰椎峡部裂及腰椎滑脱患者的致病基因,即SLC26A2基因编码的Stas功能域存在错义突变。该研究结果已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腰椎峡部裂在普通人群发病率约为3%—6%。人体发育完全的脊椎,分为椎体、椎弓、椎板、上下关节突、横突与棘突。上下关节突间较为狭小部分,【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的螺旋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35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行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成像。结果:35例发生于L3椎体1例,L4椎体7例,L5椎体27例,均为双侧。轴位原始图像对骨赘、斑痕增生、椎间盘病变等显示清晰,三维多平面重建图象对峡部裂的显示达到100%,能显示峡部裂的部位、形态及腰椎滑脱的程度等信息。讨论:裂隙征是腰椎峡部裂的特征性表现,螺旋CT三【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退变在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病理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随访156例峡部裂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男86例,女70例。所有患者因腰部不适或下腰痛而拍摄X线片,发现峡部裂或滑脱。依据Meyerding滑脱分级,峡部裂而无滑脱患者68例,Ⅰ度滑脱患者88例。全部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或不干预措施,观察病情的进展。依据Boxall等定义的滑脱进展指标,有40名患者,男24名,女16名,【摘要】目的正确认识腰椎峡部裂(L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38例LS的CT表现,探讨峡部裂CT表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38例峡部裂中发生在L32例,L413例,L523例。其中单侧裂3例,双侧裂35例占92.1%。CT表现:(1)裂隙征;(2)椎管冗长征;(3)假性椎间盘膨出;(4)双边征;(5)双关节征;(6)椎管、侧隐窝和椎间孔狭窄。结论(1)LS引起腰腿疼痛主要原因是椎体【关键词】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椎间盘炎后自发性融合  青少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发生脊柱炎或椎间盘炎的报道十分少见〔1、2〕。腰椎滑脱患者在不稳定节段发生椎间盘炎后出现自发性融合现象,目前尚未见报道。  患者,男,16岁,因严重下腰痛和站立、行走困难而住院。病史1年,入院前10d有感冒史。查体:体温38.6℃,被动体位,下腰部压痛、叩击痛明显,无放射痛。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双侧直腿抬高试验30&deg【摘要】[目的]探讨L5峡部裂型滑脱症病人腰骶部的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00年1月~2005年12月资料完整的L5峡部裂型滑脱症76例,男32例,女44例;年龄12~68岁,排除其他腰椎节段病变及下肢畸形,在包含双侧股骨头的腰椎站立位侧位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骶骨水平角(SS)、腰骶角(LSA)及滑移度等参数,并与30例健康成人比较,用t检验比较约7.4mm×5.0mm孕囊样无回声暗区,周边回声增强,暗区内可见卵黄囊回声,未见明显胎芽及原始心管搏动回声。CDFI示:暗区周边可见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图1)。超声诊断:左侧输卵管妊娠约32天(峡部妊娠?)。手术见左侧输卵管峡部稍肿胀,其余部分未见明显异常。病理诊断:左侧输卵管峡部妊娠。  2讨论  异位妊娠为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常发生于输卵管、腹腔、卵巢、宫颈等处,以输卵管】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和剖宫产的增多,子宫峡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发生率不断增高,本文报告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03年7月~2006年7月收治的50例子宫峡部妊娠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包括心理护理、MTX药物治疗的护理、子宫动脉栓塞的护理、大出血可能的护理、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宣教。5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4例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关键词】子宫峡部妊娠;临床观察;护理输卵管同时妊娠破裂,多发性子宫肌瘤。临床诊断:子宫内—输卵管同时妊娠破裂,多发性子宫肌瘤。入院后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立即行人工流产后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约300ml不凝血,右侧输卵管峡部妊娠破裂,活动性出血,从破裂处取出大小1.5cm×2.0cm囊胚样组织,用近端包埋、远端游离法结扎右侧输卵管,另探查子宫约孕50天大小,前壁浆膜层有两个肌瘤,直径分别为3.0cm和1.5cm,后壁肌患者俯卧,徐徐向下牵拉下肢,使骨盆离床,然后屈曲两髋,术者以手掌按住骨盆背侧,徐徐用力向下挤压,使骶椎前移,整复滑脱。经卧床休息或和手法整复后,如果滑脱及神经症状恢复或改进,可行植骨固定术。固定患椎峡部、上下关节突间关节、椎板及棘突。经卧床休息或手法整复后,滑脱及神经压迫症状仍然存在者,应行椎前植骨固定术。术后卧床休养3~4个月,待植骨愈合后神经压迫症状仍未消退时,可行椎板切除减压术。【病因学】脊7月03日《中华骨科杂志》-期-145-148页医学空间()7月3日消息,该项研究目的是探讨应力滑移率(stressslippagerate,SSR)在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并与目前常用的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分析132例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症患者的SSR、向前滑移率(anteriorslippagerate,ASR)与JOA下腰痛诊疗腰椎峡部裂(spondyloschisis,SS)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成人发病率约为3%~10%。由于峡部在三维空间与人体的矢状、冠状、横断面均不平行,使常规轴位CT(2DCT)对SS诊断存在一定难度;螺旋CT通过多层面重建(MPR)成像取得理想切面,清晰显示SS并得以明确诊断。本文将对30例SS患者螺旋CT的MPR成像与2DCT图像对比分析,以探讨MPR成像在SS诊断中的价值。  1资料【关键词】子宫峡部妊娠;子宫动脉栓塞;宫腔镜;护理  子宫峡部妊娠多见于瘢痕子宫、多次宫腔操作所致子宫内膜缺如及瘢痕形成。随着剖宫产率的提高,子宫峡部妊娠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1],但目前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子宫动脉栓塞及联合治疗等。宫腔镜电切割的问世,为其治疗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直视微创手术方法。日本科收治1例子宫峡部妊娠患者,对其采取子宫动脉栓舌下含化米索1片,但效果不明显,阴道仍有少量活动性出血,考虑为宫颈妊娠,转送上级医院急诊手术。拟行子宫全切除术,术中见宫颈管呈紫兰色,在切断右侧子宫动静脉后,宫体下段右侧前壁薄弱处自行裂开,有暗紫色血块涌出,并取出少部分绒毛。送病理回报:“子宫破裂处及部分宫颈有滋养叶细胞。”出院诊断:宫颈峡部妊娠。  讨论:宫颈峡部妊娠是指孕囊着床于宫颈解剖学内口以下组织学内口以上。宫颈妊娠指孕囊全部着床于宫颈5mIU/ml),临床拟诊:早孕;子宫前壁肌瘤。行超声检查:子宫增大,范围13.6cm×6.8cm×3.9cm,前位,形态不规则。肌壁回声尚均匀,子宫体部宫腔回声呈线状增厚,厚度为1.34cm,子宫峡部前壁局限性向外膨出,内显示5.6cm×4.6cm×3.0cm妊娠囊回声,并见胎芽及胎心搏动,头臀长1.7cm,宫颈管回声清晰,彩色多普勒妊娠囊外周有丰富的血流信号为静脉频谱,双侧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内生长,肌瘤约35cm×35cm大小,表面光滑,质中等,重5.5kg。左侧卵巢正常,右侧卵巢大小约4cm×5cm,穿刺时见畸胎瘤(有毛发),横形切除部分卵巢组织,将肿瘤囊壁完整剥离。病理提示:(子宫峡部)巨大平滑肌瘤,间质水肿,局部伴囊性变及间质玻璃样变性。2讨论子宫肌瘤由于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含有少量结缔组织纤维,较大肌瘤中央缺乏血液供给,使肌瘤发生各种继发变性。(1)玻璃样变性:常见于较大切除病变的腺叶组织,仍是目前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最有效方法。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损伤以及过大的手术切口瘢痕是甲状腺外科工作中要经常面对的问题。笔者在甲状腺手术中采用小切口,不横断颈前肌肉,自峡部起向两侧游离切除腺体,通过1160例手术观察,发现这种手术方法既可以保证手术切口小,又可以很好地避免甲状旁腺的切除和喉返神经的损伤,可有效地防止术后声音嘶哑和手足抽搐两种并发症的发生。  1临床资料性分析,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甲状腺癌患者38例,其中男12例,女26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6.3岁。乳头状癌25例,滤泡状癌8例,髓样癌3例,未分化癌2例。手术方法:采用腺叶加峡部切除术18例,甲状腺全切除术18例。2结果手术切除36例,手术切除率94.7%,无手术死亡。5年生存率达82.3%,10年生存率达56.8%。并发症发生2例,发生率5.8%,其中喉返神经损伤1例,甲状体阳性。本病最后诊断仍需组织学检查来确定。  1.4治疗81均手术治疗,术中作冰冻切片(FS)67例符合HD者54例(并发甲状腺癌2例),甲状腺癌2例,甲状腺腺瘤13例。手术方法:确诊为HD者作峡部切除术40例,腺叶切除术25例;确诊为甲状腺癌者作腺叶切除加改良性清扫术2例。按术前拟诊作双叶次全切除术5例。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22例。术后均服甲状腺素片。  2结果  8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桥本病,并【摘要】目的观察医用生物蛋白胶在甲状腺手术中止血效果。方法43例病例行甲状腺侧叶加峡部切除术或加对侧叶次全切除术,或双侧叶次全切除术,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止血,常规不放置引流物引流。结果术中可见渗血和小静脉出血,5s内止血,术后无创面出血、气管受压及窒息,切口无渗出。颈阔肌运动正常,无粘连。结论生物蛋白胶在甲状腺侧叶及双侧叶大部的切除手术中止血是安全有效,可不必常规放置引流物。 甲状腺切除术后常规SOURCE:BrJOphthalmol20%或者眼内压低于15mmHg)相似,青光眼治疗药物使用情况相似,术后并发症相似(P=0.929)。但是,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摘出术无须再次手术,而54%的单独小梁切除术患者需要行再次减压手术或者白内障摘出术(P<0.001)。作者:日中国医学论坛报6日本大阪Toneyama国家医院开展一项研究,回顾性分析20年来在该院行袖形肺叶切除术与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结果、生存率以及晚期预后。结果显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切除术与袖形肺叶切除术疗效相当。[EurJCardiothoracSurg)∶276]该研究纳入62例袖形肺叶切除术患者(SL组)与110例肺切除术患者(P求,愿意切除子宫,无生殖器官恶性疾病,术前宫颈细胞学检查,巴氏Ⅰ~Ⅱ级。  1.3手术方法  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经腹部切口暴露盆腔,用2把组织钳夹持子宫两侧角部向盆腔外牵拉,用血浆管套扎子宫峡部的子宫血管及两侧骨盆漏斗韧带及卵巢血管,暂时阻断子宫及双侧附件血供,用电凝刀或手术刀距两侧子宫角内侧2~2.5cm向子宫峡部呈到三角形切除子宫底、肌瘤的子宫体中心部分及子宫腔部分前后壁及上段子宫内膜用超声刀切断圆韧带,输卵管及卵巢固有韧带,剪开阔韧带前叶及膀胱反折腹膜,将膀胱稍下推并分离左右宫旁组织,暴露子宫动静脉,双极电凝凝夹两侧血管使之关闭(子宫由粉红色变成暗紫色或灰白色)放入套扎线于子宫峡部结扎3次,在结扎线上方0.5cm处切除子宫,各创面电凝止血,用粉碎器分次切割子宫体成条状,分次取出,切下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  2结果  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见表1。表1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两组【摘要】目的比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种术式的特点。方法对比研究24例MC与同期开展的24例LC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在医疗费用上LC明显高于MC。结论MC与LC微创程度相近,但MC对Calot三角操作直接,安全,且费用低,更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Comparativeanalys【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患青光眼白内障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患者82例(82眼)和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患者52例(54眼),记录手术前、后的视力和眼压,记录手术并发症和滤过泡情况。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两组术后1周和3个月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关键词脱垂子宫;经阴道子宫切除;经腹子宫切除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微创技术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妇产科。现对我院76例阴式子宫切除术与80例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组为我院2002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76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35~57岁),行阴式子宫切除术(TVH),其中子宫肌瘤44例,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12例,日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Vol.40No.7P.438-44026(重庆)为了探讨因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行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研究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7月至2004年12月间,278例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可见278例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通过预期的随机双盲研究来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以及多临床外科中心资料的Meta分析(荟萃分析),在手术安全性与两种手术方式在各自优越性方面的比较。结果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为18.5%,而开腹阑尾切除手术组为17.1%)。但腹腔镜术后的一些早期并发症需日WorldJGastroenterol.2006Dec7;12(45):为调查门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加内镜静脉曲张结扎术(EVL)与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断离术(如Hassab‘s术式)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研究人员将103例肝硬化和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脾切除术加EVL(n=53,A组)或脾切除术加Hassab‘s术式治疗(n=50,B组)治疗,检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蹄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