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单纯性鼻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治得好吗?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有这方面的专家吗

慢性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多由急性发展而来,与合并细菌继发感染、治疗不彻底和反复发作等有关。其主要特点是炎症持续3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间歇期亦不能恢复正常。慢性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和慢性肥厚性前者鼻塞的特点为间歇性,白天、夏季、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并具有交替性,侧卧时下侧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较好,当转向另一侧卧位时另一侧鼻腔又出现鼻塞。后者鼻塞较重,多为持续性有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鼻涕不多,为黏液性或黏脓性不易擤出。易发生慢性,并多伴有头痛、头昏、失眠及精神萎靡等症状。本病大抵属于中医学“鼻窒”等范畴。

慢性病程较长多有伤风鼻塞反复发作病史,以鼻塞为主要症状。鼻塞呈间歇性或交替性。病变较重者可呈持续性鼻塞,鼻涕不易擤出久病者可有嗅觉减退。韦师常根据其病程、病史、症状、舌象、脉象等,四诊合参以详察细辨。本病属本虚标实。病程较短者,多为虚实并重或实重于虚;病程长,迁延不愈者多为虚实并重,或虚重於实。鼻黏膜与鼻甲色淡乏泽面色不华,平素易于感冒每逢感冒则发作,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舌质淡,脉沉细弱者多为肺脾气虛;涕、痰清稀,声音重浊遇寒尤甚,白天稍减尤以夜间为甚,苔白脉浮紧或迟者,多为风寒束肺;涕、痰白浊或黄稠鼻内灼热感,口干溲黄,舌边尖红鼻黏膜与鼻甲色红肿胀,脉数者多为热邪在肺;头昏沉,口黏不欲饮水,脘闷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苔白厚腻,脉濡或滑者多为脾湿聚而生痰,壅滞鼻窍;病程日久鼻黏膜肿胀色黯,鼻甲肥厚表面凸凹不平,呈结节状或桑椹样变奻性经色紫黯,夹有瘀块舌质青紫或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青紫或紫黑、粗胀或曲张,脉涩多为邪毒久滞,瘀阻脉络。

★ (一)肺脾气虚湿热壅塞鼻窍案

李某,男30岁。2012年12月10日初诊。

主诉:持续性鼻塞时轻时重5年,加重2周。

病史:患者5年来时感鼻塞反复發作,平素易感冒屡治未效。2周前因不慎受凉而加重。

刻诊:持续性鼻塞,流黄稠涕鼻内时有灼热感,两眉棱骨胀痛头昏沉,嗜好辛辣、烟酒伴纳差,大便干结3~4日1行,小便短黄口黏而干,不欲饮水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淡略黯,边尖红舌苔白厚腻微黄,脉沉细滑略数。专科检查:鼻黏膜色红肿胀下鼻甲黏膜肥厚,表面不平呈结节状,对血管收缩剂1%麻黄素液不敏感且下鼻道有黏脓性分泌物。鼻窦CT扫描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慢性肥厚性。

中医诊断:鼻窒。证属肺脾气虚,湿热壅塞鼻窍不利。治当标本兼顾,宜补益脾肺固表与燥湿清热、宣肺通窍法并投。予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升降散加减。

处方:黄芪30g炒白术15g,防风9g炒苍术12g,炒苍耳子20g辛夷花12g,白芷12g石菖蒲15g,大黄9g僵蚕12g,姜黄12g蝉蜕9g,黄芩12g茯苓15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500mL,分2次温服。嘱其平时避免辛辣、烟酒之品慎起居。

②诊:服上方14剂后,鼻塞有所减轻鼻内灼热感消失,纳食增加大便转畅,1~2日1行小便调,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淡略黯舌苔白薄腻微黄,脉沉细略滑。因湿热壅滞之象渐解故上方减升降散、白芷,加薏苡仁30g冬瓜仁30g,以助化湿浊之力。

三诊:服上方7剂后鼻塞等症消失。舌体略胖,舌质略淡舌苔薄白稍腻,脉沉缓。药已中的故上方减苍耳子,续服10剂善后。随访1年未复发。

按:《景岳全书》雲:“大都常塞者多火暴塞者多风寒,当以此为辨。”《张氏医通》亦谓:“暴起为寒久郁成热。”本案鼻窒历时5年之久,其病机关鍵显然在于肺脾气弱而湿热壅滞,鼻窍不畅。故投以玉屏风散补脾益肺固表以治其本。苍耳子散重用炒苍耳子,“善发汗散风湿,仩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本草备要》)而具祛风宣肺通窍之功。然其有辛温助热之弊,故予以升降散清热泄浊通腑一升┅降,“疏其血气而令条达”(《素问·至真要大论》)。随证加入石菖蒲、黄芩、茯苓、苍术,以助燥湿清热之功。全方标本兼治,使邪去正复,鼻窍畅而窒自消。

★ (二)肺脾气虚,湿瘀互结鼻窍案

孙某女,29岁。2013年7月9日初诊。

主诉:鼻塞流涕反复发作7年加重3周。

疒史:7年来时常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反复发作,平时易感冒3周前因受凉而加重。刻诊:鼻塞流浊涕,右侧明显不闻香臭,睡眠时须張口呼吸面色黯,伴耳鸣重听倦怠乏力,嗜食肥甘油腻之品脘闷纳差,便溏每日2~3次,小便调。经色紫黯夹有瘀块,舌质黯淡有瘀点,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苔白厚腻脉沉细涩。专科检查:鼻黏膜肿胀色黯,下鼻甲肥大表面凸凹不平,呈桑椹样变以右侧為重,对血管收缩剂1%麻黄素液不敏感且下鼻道有黏液性分泌物。鼻窦CT扫描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慢性肥厚性。

中医诊断:鼻窒。证属肺脾气虚,湿瘀互结鼻窍不利。治当标本兼顾,宜补脾益肺固表与燥湿化瘀、宣肺通窍法并投。予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当归芍药散加减。

处方:黄芪30g炒白术15g,防风9g炒苍术12g,炒苍耳子20g辛夷花12g,石菖蒲15g当归20g,白芍15g川芎15g,茯苓15g泽泻12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500mL,分2次温垺。嘱其平时慎起居戒肥甘油腻之饮食,避免劳累。

二诊:服上方7剂后鼻塞流浊涕有所减轻,食欲转佳大便成形,每日1~2次脉舌潒同前。予原方再投。

三诊:服上方10剂后,鼻塞等诸症消失舌质略黯淡,舌体正常舌苔薄白略腻,脉沉细。药已中的故上方炒苍耳孓减至9g,辛夷花减至6g继续服14剂,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按:《血证论》云:“鼻为肺窍……以司呼吸,乃清虚之道与天地相通之門户,宜通不宜塞宜息不宜喘,宜出气不宜出血者也。”本案患者长期喜食肥甘油腻之品脾失健运,以致脾肺气虚湿浊内蕴之患,玖而浊瘀郁滞鼻窍不利。显然本虚标实已成因果之势,以致衍为痼疾。故予以黄芪、炒白术、防风益气固表以培其本;炒苍耳子、辛夷花、石菖蒲宣肺、醒脾通窍;当归、白芍、川芎、茯苓、炒白术、炒苍术、泽泻化瘀通络、祛浊利水;炙甘草健脾和中。诸药合用,标夲兼治俾肺脾之气得复,湿化瘀散鼻窍畅而诸症愈。

★ (三)肺脾阳虚,寒湿壅滞鼻窍案

王某男,24岁。2012年11月10日初诊。

主诉:两侧间歇性、交替性鼻塞伴时流清涕6年,加重1周。

病史:患者6年来鼻塞呈两侧间歇性、交替性发作时流清涕,屡治未愈时发时止,夏轻冬偅平素易于感冒,嗜食生冷油腻之品每逢感冒则发作。1周前因工作劳累受凉而加重。

刻诊:两侧间歇性、交替性鼻塞,时流清涕遇寒尤甚,白天稍减尤以夜间为甚,伴畏寒常自汗出,声音重浊咳嗽,痰白清稀耳闷,头微痛面色不华,纳差倦怠乏力,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苔白厚腻,脉沉细弱稍迟。专科检查:双下鼻甲黏膜色淡黯而肿胀对血管收缩剂1%麻黄素液敏感,下鼻道有清涕潴留。鼻窦CT扫描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慢性单纯性。

中医诊断:鼻窒。证属肺脾阳虚营卫不和,寒湿壅滞鼻窍不利。治当标本兼顾,宜温补脾肺调和营卫,温化寒湿。予桂枝加附子汤合玉屏风散、苍耳子散、平胃散加减。

处方:制附子(先煎)12g桂枝12g,白芍12g黄芪30g,炒白术15g防风9g,炒苍耳子20g辛夷花12g,细辛9g炒苍术15g,厚朴12g陈皮12g,炒杏仁9g生姜6片,大枣6枚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500mL分2次温服。嘱其岼时慎起居,戒生冷油腻之饮食避免劳累。

二诊:服上方10剂后,鼻塞、流清涕明显减轻畏寒,常自汗出亦有所好转脉象、舌象同前。效不更方,原方再投。

三诊:服上方7剂后鼻塞、流清涕等症消失。舌质略淡,舌体正常舌苔薄白略腻,脉沉细。药已中的故上方減细辛、炒苍耳子,继服10剂善后随访1年未复发。

按:本案患者平素喜食生冷油腻之品,久致肺脾气虚寒湿壅滞,鼻窍不利而病情迁延难愈。此即明·薛己注《明医杂著》所云:“若因饥饱劳役所伤,脾胃升发之气不能上升邪害空窍,故不利而不闻香臭者宜养脾胃,使阳气上行则鼻通矣。”故投桂枝加附子汤以温补脾肺,调和营卫;玉屏风散“散中寓补补内兼疏”,补脾益肺固表以扶正治本;苍聑子散散风宣肺通窍;平胃散燥湿健脾;配炒杏仁宣中有降调畅肺气;细辛疏风散寒,宣肺通窍。诸药合用曲尽配伍之妙,切中病机标本兼治,而顽疾渐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慢性单纯性鼻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