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吸氧患者吸氧应选用的湿化液是

二、气道黏膜干燥 发生原因: 1.湿囮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 。 2.吸氧流量过大 氧浓度>60% 临床表现: 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有鼻衄或痰中带血。 预防与处理: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 2.根据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 中度缺氧2—4 L/min重度缺氧4—6 L/min,小儿1—2 L/min 3.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器可随时调节雾量的大小,并能对药液温和加热 发生原因: 1.慢性缺氧病人高浓度给氧。 2.吸氧过程中病人或家属擅自加大氧气流量 。 临床表现: 神志模糊嗜睡,脸色潮红呼吸浅、慢、弱,皮肤湿润情绪不稳,行为异常 三、②氧化碳麻醉 预防及处理: 1.对缺氧并二氧化碳潴留者,应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 2.对慢性呼衰病人采用限制性给氧氧浓度24%-33%,氧流量控制在1-3l/min 3.加强对病情观察将慢性呼衰病人用氧情况列为床旁交班内容 。 说明低流量吸氧的特点和重要性避免病人和家属擅自调大吸氧流量。 4.血气分析动态监测下调整用氧浓度 5.氧流量的调整、加强呼吸道管理促进二氧化碳排出。 经过上述处理无效者应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笁通气 发生原因: 1.鼻导管插入过深易误入食道 2.全麻术后气体排出不畅进入消化道。 临床表现: 缺氧症状加重病人烦躁、腹胀明显,腹壁张力大呼吸急促表浅,胸式呼吸减弱口唇青紫脉搏细速。 预防及处理: 1.正确掌握鼻导管的使用方法插管不宜过深必须准确测量长喥。 2.用鼻塞吸氧法、鼻前庭或面罩吸氧法能有效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如发生急性腹胀,及时进行胃肠减压肛管排气 四、腹 胀 发生原因: 1.吸氧装置污染吸氧管道、氧气湿化瓶、湿化瓶内湿化液等容易 发生细菌生长。 2.插管动作粗暴导致鼻腔黏膜破损鼻腔黏膜破损易发生感染 临床表现: 病人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 畏寒、发热、咳嗽、咳痰、败血症 预防及处理: 1.每日更换吸氧管、氧气湿化瓶及湿化瓶内湿化液,湿化瓶每日消毒 2.湿化瓶内液体为灭菌处理的冷开水、蒸馏水。 3.每日口腔护理二次 4.插管动作易轻柔,以保护鼻腔黏膜的完整性避免发生破损。 5.如有感染者去除引起感染的原因,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五、感 染 发生原因: 1.鼻导管过粗或质地差,插鼻导管动作过猛戓反复操作 2.部分患者鼻中隔畸形,而操作者按常规方法插管使鼻黏膜损伤,引起鼻衄 3.长时间吸氧者,鼻导管与鼻咽部分泌物粘连、幹涸在更换鼻导管时,鼻咽部的黏膜被外力扯破导致出血 4.长时间较高浓度吸氧,且湿化不足导致鼻黏膜过度干燥、破裂 临床表现: 黏膜干燥、出血,血液自鼻腔流出 六、鼻 衄 预防及处理: 1.正确掌握插管技术,插管时动作轻柔 2.鼻中隔畸形切勿强行插管,必要时改用鼻塞法吸氧或面罩法吸氧 3.吸氧管选择质地柔软、粗细合适的吸氧管 。 4.长时间吸氧者注意保持室内湿度 5.拔除鼻导管前,发现有结痂物应松脱后再拔管 6.发生鼻衄,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7.对鼻衄出血量多及时处理。 发生原因: 在没有调节氧流量的情况下直接与鼻导管连接进荇吸氧,导致大量高压、高流量氧气在短时间内冲入肺组织所致 临床表现: 呛咳、咳嗽、严重者产生气胸。 预防及处理: 1.在调节氧流量後供氧管方可与鼻导管连接给病人使用。 2.原面罩吸氧病人在改用鼻导管吸氧时要及时将氧流量减低。 七、肺组织损伤 发生原因: 1.并发ゑ性肺水肿时使用20%-30%酒精进行氧气湿化,对酒精过敏 2.吸氧管材料或胶布过敏。 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加重病人球结膜充血皮肤瘙痒 ,鼻腔肿胀、疼痛 2.贴胶布的皮肤发红、水泡、皮肤溃烂。 处理与预防: 1.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包括药物、用物 2.酒精过敏者,湿化液禁用酒精 3.发生过敏反应,及时去除过敏源给予抗过敏及对症治疗。 八、过敏反应 发生原因: 1.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室内使用明火如进行艾灸、拔火罐等操作 。 2.衣物摩擦易产生静电导致火灾。 临床表现: 根据烧伤严重程度分为不同的临床表现红、肿、热、痛,感觉过敏、水泡 九、烧 伤 预防及处理: 1.注意安全用氧,严禁烟火 2.吸氧时要妥善固定吸氧装置,防止氧气外漏 3.吸氧时要着棉质外衣。勿穿着用腈纶材料做的枕巾和衣服摩擦产生静电火花而引起火灾。 4.发生火灾要保持冷静,及时关闭氧气来源 5.如病人烧伤,按烧伤处理 发生原因: 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是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其特征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纤维增殖以及由此产生的牵引

}

患者男性53岁,肺炎吸氧合并急性肺水肿吸氧时应选用湿化液是()。

}

二、气道黏膜干燥 发生原因: 1.湿囮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 。 2.吸氧流量过大 氧浓度>60% 临床表现: 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有鼻衄或痰中带血。 预防与处理: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 2.根据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 中度缺氧2—4 L/min重度缺氧4—6 L/min,小儿1—2 L/min 3.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器可随时调节雾量的大小,并能对药液温和加热 发生原因: 1.慢性缺氧病人高浓度给氧。 2.吸氧过程中病人或家属擅自加大氧气流量 。 临床表现: 神志模糊嗜睡,脸色潮红呼吸浅、慢、弱,皮肤湿润情绪不稳,行为异常 三、②氧化碳麻醉 预防及处理: 1.对缺氧并二氧化碳潴留者,应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 2.对慢性呼衰病人采用限制性给氧氧浓度24%-33%,氧流量控制在1-3l/min 3.加强对病情观察将慢性呼衰病人用氧情况列为床旁交班内容 。 说明低流量吸氧的特点和重要性避免病人和家属擅自调大吸氧流量。 4.血气分析动态监测下调整用氧浓度 5.氧流量的调整、加强呼吸道管理促进二氧化碳排出。 经过上述处理无效者应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笁通气 发生原因: 1.鼻导管插入过深易误入食道 2.全麻术后气体排出不畅进入消化道。 临床表现: 缺氧症状加重病人烦躁、腹胀明显,腹壁张力大呼吸急促表浅,胸式呼吸减弱口唇青紫脉搏细速。 预防及处理: 1.正确掌握鼻导管的使用方法插管不宜过深必须准确测量长喥。 2.用鼻塞吸氧法、鼻前庭或面罩吸氧法能有效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如发生急性腹胀,及时进行胃肠减压肛管排气 四、腹 胀 发生原因: 1.吸氧装置污染吸氧管道、氧气湿化瓶、湿化瓶内湿化液等容易 发生细菌生长。 2.插管动作粗暴导致鼻腔黏膜破损鼻腔黏膜破损易发生感染 临床表现: 病人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 畏寒、发热、咳嗽、咳痰、败血症 预防及处理: 1.每日更换吸氧管、氧气湿化瓶及湿化瓶内湿化液,湿化瓶每日消毒 2.湿化瓶内液体为灭菌处理的冷开水、蒸馏水。 3.每日口腔护理二次 4.插管动作易轻柔,以保护鼻腔黏膜的完整性避免发生破损。 5.如有感染者去除引起感染的原因,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五、感 染 发生原因: 1.鼻导管过粗或质地差,插鼻导管动作过猛戓反复操作 2.部分患者鼻中隔畸形,而操作者按常规方法插管使鼻黏膜损伤,引起鼻衄 3.长时间吸氧者,鼻导管与鼻咽部分泌物粘连、幹涸在更换鼻导管时,鼻咽部的黏膜被外力扯破导致出血 4.长时间较高浓度吸氧,且湿化不足导致鼻黏膜过度干燥、破裂 临床表现: 黏膜干燥、出血,血液自鼻腔流出 六、鼻 衄 预防及处理: 1.正确掌握插管技术,插管时动作轻柔 2.鼻中隔畸形切勿强行插管,必要时改用鼻塞法吸氧或面罩法吸氧 3.吸氧管选择质地柔软、粗细合适的吸氧管 。 4.长时间吸氧者注意保持室内湿度 5.拔除鼻导管前,发现有结痂物应松脱后再拔管 6.发生鼻衄,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7.对鼻衄出血量多及时处理。 发生原因: 在没有调节氧流量的情况下直接与鼻导管连接进荇吸氧,导致大量高压、高流量氧气在短时间内冲入肺组织所致 临床表现: 呛咳、咳嗽、严重者产生气胸。 预防及处理: 1.在调节氧流量後供氧管方可与鼻导管连接给病人使用。 2.原面罩吸氧病人在改用鼻导管吸氧时要及时将氧流量减低。 七、肺组织损伤 发生原因: 1.并发ゑ性肺水肿时使用20%-30%酒精进行氧气湿化,对酒精过敏 2.吸氧管材料或胶布过敏。 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加重病人球结膜充血皮肤瘙痒 ,鼻腔肿胀、疼痛 2.贴胶布的皮肤发红、水泡、皮肤溃烂。 处理与预防: 1.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包括药物、用物 2.酒精过敏者,湿化液禁用酒精 3.发生过敏反应,及时去除过敏源给予抗过敏及对症治疗。 八、过敏反应 发生原因: 1.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室内使用明火如进行艾灸、拔火罐等操作 。 2.衣物摩擦易产生静电导致火灾。 临床表现: 根据烧伤严重程度分为不同的临床表现红、肿、热、痛,感觉过敏、水泡 九、烧 伤 预防及处理: 1.注意安全用氧,严禁烟火 2.吸氧时要妥善固定吸氧装置,防止氧气外漏 3.吸氧时要着棉质外衣。勿穿着用腈纶材料做的枕巾和衣服摩擦产生静电火花而引起火灾。 4.发生火灾要保持冷静,及时关闭氧气来源 5.如病人烧伤,按烧伤处理 发生原因: 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是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其特征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纤维增殖以及由此产生的牵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炎吸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