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玻璃体混浊呈什么密度

大家多关照 - 新人报到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211|回复: 0
大家多关照
是否是医生:
如何知道爱爱医: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内科常见病: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由各种肺内和肺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和进而发展的急性呼吸衰竭。2.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临床上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以肺水肿或心源性为主要表现,是严重的急危重症。3.心肌梗死(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4.溃疡性结: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重者发生溃疡。病变主要累计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程。5.肝性脑病:过去称为肝性昏迷,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因。6.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头痛、多汗及代谢紊乱症候群。7.综合征(NS):不是一个独立性疾病,而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每日>3.5g)、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应为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8.慢性淋巴细胞(CLL):是一种由于单克隆性小淋巴细胞扩增,蓄积浸润骨髓、血液、淋巴结和其他器官,最终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的低度恶性疾病。9.持续状态(SE):或称癫痫状态,是指1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之间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至正常水平。10.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以对称性迟缓性瘫痪为特征。
呼吸系统1. 慢性支气管炎辨证论治:(一)实证1)风寒犯肺证& &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三拗汤加减。2)风热犯肺证& &清热解表,止咳平喘& &麻杏石甘汤加减。3)痰浊阻肺证& &燥湿化痰,降气止咳&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4)痰热郁肺证&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桑白皮汤加减5)寒饮伏肺证& &温肺化饮,散寒止咳& &小青龙汤加减(二)虚证1)肺气虚证& &&&补肺益气,化痰止咳& &补肺汤加减2)肺脾气虚证& &补肺健脾,止咳化痰& &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3)肺肾阴虚证& &滋阴补肾,润肺止咳& &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循环系统1. 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1)疲劳、乏力:平时四肢无力,一般体力活动即感疲劳乏力,是左心衰竭的早期症状。2)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端坐呼吸3)咳嗽、咳痰与咯血急性肺水肿时,可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4)其他症状:左心衰竭时可出现发绀、夜尿增多、左肺动脉扩张压迫左喉返神经致声音嘶哑等症状。脑缺氧严重者,可伴有嗜睡、神志错乱等精神症状,严重病例可发生昏迷。5)体征:左心衰竭时,一般均有心脏扩大,以左心室增大为主。交替脉亦为左心衰竭的早期重要体征之一。右心衰竭:1)内脏静脉淤血可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疼痛、少尿等症状和呼吸困难。2)体循环静脉淤血体征:颈静脉怒张和(或)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垂部位凹陷性水肿;胸水和(或)腹水;肝肿大、有压痛,晚期可有黄疸、腹水。全心衰竭:全心衰竭则同时具有左、右心衰竭的表现。3.高血压1、联合用药:合并心衰:选用利尿剂、ACEI、α受体阻滞剂,不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合并:用ACEI和α受体阻滞剂,也可用CCB;合并支气管、、糖尿病者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2、各类降压药代表药物及不良反应:(1)利尿剂:1)噻嗪类:氢氯噻嗪。不良反应:低血钾和高尿酸。禁忌症:糖尿病、高脂血症慎用,禁用。2)袢利尿类:呋塞米。不良反应:低血钾和低血压。禁忌症:肾功能不全忌用。3)保钾利尿剂:氨体舒通、氨苯蝶啶。不良反应:高血钾。禁忌症:不宜与ACEI合用,肾功能不全禁用。(2)β受体阻滞剂:主要是「洛尔」类药,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阿罗洛尔、比索洛尔等。不良反应:抑制心肌收缩力、房室传导时间延长、心动过缓、支气管痉挛,影响糖、脂肪代谢。禁忌症:哮喘禁用,充血性心衰慎用,糖尿病和高脂血症酌情使用,不宜与维拉帕米合用。(3)CCB(钙离子拮抗剂):有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和二氢砒啶类。常用「地平」类药,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洛地平等。不良反应:反射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心率加快、充血、头痛、水肿、面色潮红等。(4)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是「普利」类药,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不良反应:干咳,停药后消失,少数患者有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禁忌症:妊娠高血压、肾衰、高血钾禁用。(5)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主要是「沙坦」类药,如氯沙坦、缬沙坦、伊贝沙坦等。不良反应:轻微头痛、头晕、水肿、干咳、偶有血钾升高。(6)α受体阻滞剂:主要是「唑嗪」类药,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不良反应:首剂低血压反应、体位性低血压及耐药性,最好住院使用。3、并发症:血压持续升高,可有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1)心: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及猝死。(2)脑: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脑血栓形成等。(3)肾:肾动脉硬化、肾硬化、肾衰等。4.动脉粥样硬化病机:痰瘀互阻,经脉脏腑受损5.典型心绞痛临床表现: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和下颌部。2)&&性质:阵发性、突然发生的胸痛,常为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偶可伴有濒死感。发作时,往往迫使病人立即停止活动,直至症状缓解。3)&&诱因: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亦可诱发。4)&&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很少超过15分钟;5)&&缓解方式:一般在停止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能在几分钟内缓解。消化系统1.慢性胃炎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辨证论治:1)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2)脾胃虚弱证&&治法:健脾益气,温中和胃&&方药:四君子汤加减3)脾胃湿热证&&治法:清利湿热,醒脾化浊&&方药:三仁汤加减4)胃阴不足证&&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方药:益胃汤加减5)胃络瘀血证&&治法:化痰通络,和胃止痛&&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2.消化性溃疡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3.肝性脑病诊断要点:1)有严重肝病和(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形成的基础;2)有肝性脑病的诱因;3)出现精神紊乱、昏睡或昏迷;4)反映肝功能的血生化指标明显异常及(或)血氨增高;5)扑翼样震颤和典型脑电图改变。另外,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理智能测验可发现轻微肝性脑病。泌尿系统1.急性肾小球肾炎辨证论治:(一)急性期1)风寒束肺,风水相搏证&&疏风散寒,宣肺行水&&麻黄汤合五苓散加减2)风热犯肺,水邪内停证&&散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加减3)热毒内归,湿热蕴结证&&清热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4)脾肾亏虚,水气泛溢证&&健脾渗湿,通阳利水& &五皮饮合五苓散加减5)肺肾不足,水湿停滞证&&益气扶正,利水消肿& &防己黄芪汤加减(二)恢复期1)脾气虚弱证& && & 健脾益气& && && &参苓白术散加减2)肺肾气阴两虚证& &补肺肾,益气阴& &参芪地黄汤加减2.肾病综合征(1)病因病机:风邪外袭、疮毒浸淫、水湿浸渍、饮食不当、劳倦内伤、瘀血阻滞;以肺脾肾三藏功能失调为中心、以阴阳气血不足特别是阳气不足为病变之本、以水湿、湿热及瘀血等邪实阻滞为病变之标,导致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终至膀胱气化无权、三焦水道失畅、水液停聚而成本病。(2)并发症:感染;血栓、栓塞性疾病;急性肾衰竭;脂肪代谢紊乱;蛋白质营养不良。3.慢性肾衰辨证论治:(一)本虚证1)脾肾气虚证& &补气健脾益肾& && && &六君子汤加减2)脾肾阳虚证& &温补脾肾& && && && & 济生肾气丸加减3)气阴两虚证& &益气养阴,健脾补肾& &参芪地黄汤加减4)肝肾阴虚证& &滋肾平肝& && && && & 杞菊地黄汤加减5)阴阳两虚证& &温扶元阳,补益真阴& &全鹿丸加减(二)标实证1)湿浊证& &和中降逆,化湿泄浊& &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2)湿热证& &中焦湿热宜青化和中;下焦湿热宜清利湿热方药:中焦湿热者以黄连温胆汤加减;下焦湿热以知柏地黄丸或二妙丸3)水气证& &利水消肿& &五皮饮或五苓散加减4)血瘀证& &活血化瘀& &桃红四物汤或当归芍药散加减5)肝风证& &镇肝熄风& &天麻钩藤汤加减
血液系统1.缺铁性诊断:确立是否系缺铁引起的贫血和明确引起缺铁的病因。诊断要点:1)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MCV<80fl,MCH<27pg,MCHC&32%;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表;3)血清铁浓度常&8.9μmol/L,总铁结合力&64.4μmol/L;4)转铁蛋白饱和度<15%;5)血清铁蛋白<12μg/L;6)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少于15%;7)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8)铁剂治疗有效符合第一条和第2-8条中任何两条以上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常用治疗方法:肾上腺皮质激素。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选药物:糖皮质激素。
内分泌系统1.甲亢(1)临床表现:1)高代谢综合征:交感神经兴奋,怕热多汗,皮肤温暖湿润,危象时可有高热、心动过速。2)甲状腺肿:一般呈弥漫性肿大,双侧对称。质地不等,可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常有血管杂音及震颤。3)眼征(非浸润性突眼和浸润性突眼):眼球突出超出16mm为突眼。非浸润性突眼又称良性突眼,占大多数,一般呈对称性,球后组织变化不大。浸润性突眼眼球突出明显,超过18mm以上,主要为眼外肌和球后组织改变,恶性可致失明。4)精神神经系统:烦躁多虑,失眠紧张,神经过敏。5)心血管系统:早搏最常见。久病者见心脏扩大和充血性心衰。6)消化系统:食欲亢进,易饥多食。7)血液和造血系统:WBC可偏低。8)肌肉骨骼系统:肌肉软弱无力,主要累及下肢,肌无力主要累及近心端的肩胛和骨盆带肌群。9)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生殖系统功能减退。10)皮肤及肢端表现。初期是病变部位皮肤变粗变厚,最后呈树皮状。(2)药物治疗:硫脲类和咪唑类。药物有丙基硫氧嘧啶、甲基硫氧嘧啶、甲硫咪唑(他巴唑)、卡比马唑等。(3)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严重时可出现粒细胞缺乏症;药疹;中毒性;血管炎。2.库欣综合征临表:满月脸,水牛背,悬垂腹,锁骨上窝脂肪垫;多血质,面色暗红,唇紫和舌质淤紫等红细胞增多症表现;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和等。脂、糖、蛋白质代谢紊乱,电解质紊乱,心血管病变,感染,造血系统及血液改变,性功能障碍,神经、精神症状,皮肤色素暗沉。诊断要点:有典型临床表现者,从外观即可作出诊断,但早期以及不典型病例,可无特征性表现,而以某一系统症状就医时易被漏诊。如实验室检查皮质醇分泌增多,失去昼夜分泌节律,且不能被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诊断即可成立。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1.Ⅰ型糖尿病用药:胰岛素治疗,合用双胍类、AGI肥胖患者用药:双胍类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主要表现:是因各种诱因使体内胰岛素缺乏引起糖、脂肪、Pr代谢紊乱,出现以高血糖、高酮血症、代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烦渴、尿多、乏力、恶心呕吐、精神萎靡或烦躁、神志恍惚、嗜睡、昏迷、严重酸中毒时出现深大呼吸,呼吸有烂苹果味。3.(1) 血钠正常值:135-150低钠血症:出现神经系统表现如精神疲乏、表情淡漠、甚则精神错乱、谵语、昏迷;尿少,甚则急性肾衰;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甚则血压下降、休克;皮肤弹性消失,甚则口干舌燥、眼眶凹陷等。高钠血症:潴钠性高钠血症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或在急性高钠血症时,主要呈脑细胞失水表现,如神志恍惚、烦躁不安、抽搐、惊厥、癫痫样发作、昏迷乃至死亡。(2)血钾正常值:3.5-5.5低钾血症:1)神经肌肉症状:全身性肌无力,肢体软瘫,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而膈肌、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吞咽困难,严重者可窒息。可伴麻木、疼痛等感觉障碍。2)消化系统表现: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麻痹等;严重者肠黏膜下组织水肿。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萎靡不振、反应迟钝、定向力障碍、嗜睡或昏迷。4)循环系统表现:早期使心肌应激性增强,严重者呈低钾性心肌病,心肌坏死、纤维化。5)泌尿系统表现:长期或严重失钾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尿浓缩功能下降而出现口渴多饮和夜尿多;进而发生失钾性肾病,出现蛋白尿和管型尿等。6)酸碱平衡紊乱表现:钾缺乏时细胞内缺钾,导致代谢性碱中毒、细胞内酸中毒及反常性酸性尿。高钾血症:常被原发病掩盖。主要表现为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心音低钝,可使心脏停搏于舒张期;出现心率减慢、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及心跳停搏。心电图是诊断高钾血症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因影响神经肌肉复极过程,患者疲乏无力,四肢松弛性瘫痪,腱反射消失,也可出现动作迟钝、嗜睡等中枢神经症状。消化系统见恶心、呕吐、腹胀与肠麻痹表现。(3)血氯正常值:96-106
结缔组织病和1.类风关(1)关节外病变:类风湿血管炎、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肺、心包积液等。(2)慢作用抗风湿药:甲氨蝶呤(MTX)首选药;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雷公藤总苷;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来氟米特。(3)辨证论治(一)活动期1)湿热痹阻证& &清热利湿,祛风通络& &四妙丸加减2)阴虚内热证& &养阴清热,祛风通络& &丁氏清络饮加减3)寒热错杂证& &祛风散寒,清热化湿&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二)缓解期1)痰瘀互结,经脉痹阻证& &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 身痛逐瘀汤合指迷茯苓丸加减2)肝肾亏损,邪痹筋骨证& &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通经络& &独活寄生汤加减2.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常用指标:抗核抗体(ANA),敏感性高,是目前最佳的SLE筛选指标;抗双链DNA(ds-DNA)抗体,特异性高,对确诊SLE和判断狼疮活动性参考价值大,是判断肾病严重程度指标。3.干燥综合征(1)特征性体征:猖獗性龋齿,成人腮腺炎,舌面干裂,皮疹(紫癜样皮疹)(2)诊断性实验室检查:抗SSA及抗SSB抗体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前者对本病敏感性高,后者则特异性强,尤其在有系统性损害的患者,两者阳性率增高。神经系统1.格林-巴利综合征病因病机:多因湿、热、虚、瘀,导致经脉失养,肌肉失濡而发病,病位在筋脉,与肝、脾、胃、肾关系密切。2.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延髓(球)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3.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出现以中脑病损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多因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引起。临表: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意识障碍;对侧偏盲或皮质盲;严重记忆障碍。
4.脑梗和脑出血鉴别要点&& &&脑梗死脑出血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多在60岁以下起病状态安静状态或睡眠中活动中起病速度10余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数10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高血压史较少较多全脑症状轻或无头痛、呕吐、嗜睡、打哈欠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意识障碍通常较轻或无较重神经体征多为非均等性偏瘫(中动脉主干或皮层支)多为均等性偏瘫(内囊)头颅CT脑实质内低密度病灶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脑脊液无色透明血性(洗肉水样)
5.癫痫持续状态处理:除病因治疗外,应在最短时间内终止发作,并保持连续24小时无发作。(1)首选药物:地西泮(安定)。常用10mg缓慢静注,但作用时间短,需5-10min重复应用。或同时给与其他抗癫痫药物或地西泮静脉点滴维持,以每小时50-100ml为宜。因安定有呼吸抑制,甚至引起呼吸停顿,故使用时应密切观察呼吸和血压,并准备抢救呼吸的手段。(2)苯妥英钠:长作用抗痫药,应用地西泮控制发作后以防止其复发。(3)苯巴比妥钠(鲁米那):肌注对多数病人有效,作用慢、持续时间长,与地西泮合用效果较好。(4)发作难以控制者,必要时在EEG监护下行全身麻醉。(5)癫痫持续状态完全控制后,应定时定量维持用药。(6)对症处理: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气管切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预防脑水肿和继发感染,降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脑水肿不易控制时,可快速静滴甘露醇等。6.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指重症肌无力患者在病程中随病程发展或全身感染、分娩、药物使用不当而急骤发生呼吸困难,危及生命的危重现象。常见危象:(1)肌无力危象:大多是由于疾病本身的发展所致。也可因感染、过度疲劳、分娩、手术、外伤或药物而诱发。临床表现为患者的肌无力症状突然加重,出现吞咽和咳痰无力,呼吸窘迫、困难乃至停止等严重情况,体检见瞳孔扩大、大汗淋漓、肌肉跳动、酸痛、肠鸣音亢进;新斯的明注射后症状好转。(2)胆碱能危象:见于长期服用较大剂量的抗胆碱酯酶患者,或一时服用过多。除肌无力共同特点外,患者尚有瞳孔缩小,浑身出汗,流涎,肌束震颤,肌痉挛、酸痛,腹痛肠鸣音亢进等毒蕈碱样和烟碱样胆碱能中毒症状,肌注新斯的明后症状加重。(3)反拗危象:由感染、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引起,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可暂时减轻,继之又加重的临界状态。
病案可能脑出血一、西医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1.血管壁病变 最常见的是动脉硬化。
  2.心脏病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如高血压、低血压或血压的急骤波动、各种心脏疾患致心功能障碍等。
  3.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1)血液黏稠度增高如高黏血症、脱水、红细胞增多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2)凝血机制异常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应用抗凝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4.其他
  (1)血管外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大血管附近病变如颈椎病、肿瘤等压迫致脑供血不足。
  (2)颅外形成的各种栓子如脂肪栓子、空气栓子等进入脑血循环。
二、中医病因
  1.病因 ①积损正衰;②劳倦内伤;③饮食不节;④情志所伤;⑤正虚邪中。
三、临床表现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病突然,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持续时间短暂,常为数分钟至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留神经功能缺损,常反复发作。
  1.颈内动脉系统TIA 主要表现为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对侧感觉障碍,失语,一过性黑矇等。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典型表现为突发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大脑后动脉栓塞可表现为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和遗忘症;脑干、小脑受累可出现复视、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交叉瘫痪等表现。
  (二)脑血栓形成
  1.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以中老年人多见,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约25%病例病前有TIA前驱症状。大多数病人意识清楚,严重病例可有意识障碍,甚至脑疝形成,进而死亡。
  2.可表现为一过性黑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失语、嗅觉障碍、共济失调、吞咽困难等。
  (三)脑栓塞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
  2.50%~60%患者起病时有轻度意识障碍。
  3.局限性神经缺失症状与栓塞动脉供血区的功能相对应。约4/5脑栓塞累及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出现失语、偏瘫、单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局限性癫痫发作等。
  4.大多数病人有栓子来源的原发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和严重心律失常、心内膜炎等。
  (四)脑出血
  发病年龄常在50~70岁,多数有高血压史,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多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急性期常见的主要表现有头痛、头晕、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发病时常有显著的血压升高,一般在180/110mmHg(23.9/14.9kPa)以上,体温升高。
  (五)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血管畸形破裂,多见于青少年。动脉瘤破裂易见中年。高血压动脉硬化出血多见于老年。常在体力活动或排便、咳嗽时发病,发病前常有偏头痛病史,起病急骤。典型表现是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短暂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血性脑脊液改变等。少数病人可出现精神症状,定向障碍,部分表现一侧肢体偏瘫、失语、脑神经麻痹、癫痫样抽搐、眩晕、共济失调等。病情凶险者,发病后迅速进入昏迷,形成脑疝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无特定的实验室阳性指标,EEG、头颅CT或MRI检查大多正常。
  (二)脑血栓形成
  1.颅脑CT 多数脑梗死病例于发病后24小时内CT不显示密度变化,24~48小时后逐渐显示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的低密度梗死灶。
  2.脑脊液检查 通常CSF压力、常规及生化检查正常。
  (三)脑栓塞
  CT和MRI可确诊梗死部位和范围,24~48小时后表现为低密度缺血灶;脑脊液压力增高,其他检查正常;X线检查可发现心、肺疾病,ECG及超声诊断可进一步明确心脏病情况;血培养阳性有助诊断细菌性心内膜炎;脑血管造影可发现主动脉及大血管病变。
  (四)脑出血
  CT、MRI检查呈高密度出血灶,并能显示脑出血部位、病灶大小,有否脑移位或破入脑室。脑血管造影可发现血管畸形、动脉瘤。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可呈血性。有脑疝者禁做腰穿。
  (五)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呈均匀一致血性,CT显示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高密度影及血管畸形等。脑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可明确动脉瘤及血管畸形部位、大小、单发或多发。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①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暂,可反复发作;②神经功能障碍,仅局限于某血管分布范围;③症状、体征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④间歇期无任何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2.脑血栓形成 ①发病年龄多较高;②多有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史;③发病前可有TIA发作;④常在安静状态下发病;⑤多在几个小时或数日内达到高峰,无明显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⑥有相应的脑动脉供应区的神经功能缺失体征;⑦脑脊液多正常,CT检查在24~48小时后出现低密度影。
  3.脑栓塞 ①无前驱症状,突然发病,病情进展迅速且多在几分钟内达高峰;②局灶性脑缺血症状明显,伴有周围皮肤、黏膜或(和)内脏和肢体栓塞症状;③明显的原发疾病和栓子来源;④脑CT和MRI能明确脑栓塞的部位、范围、数目及性质(出血性与缺血性)。
  4.脑出血 ①50岁以上,多有高血压病史,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发病迅速;②早期有意识障碍及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并有脑膜刺激征及偏瘫、失语等局灶症状;③头颅CT示高密度阴影。
  5.蛛网膜下腔出血①突然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即高度提示本病;②如眼底检查发现玻璃体膜下出血,脑脊液检查呈均匀血性,压力增高,则可临床确诊;③应进行CT检查证实临床诊断。
六、西医治疗
  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保持安静,防止继续出血;积极抗脑水肿,降低颅压;调整血压,改善循环;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
  1.一般处理
  2.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立即使用脱水剂,可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若有脑疝形成征象,可快速静脉推注利尿剂如速尿。
  4.控制高血压
  5.止血药和凝血药 常用的有6-氨基己酸。
  6.并发症的防治
辨证论治  1.肝阳暴亢,风阳上扰证
  证候: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或伴麻木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2.风痰瘀血,阻痹络脉证
  证候: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方药:真方白丸子加减。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
  证候:半身不遂,舌强语謇或不语,口眼歪斜,偏身麻木,口黏痰多,腹胀便秘,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或黄厚燥,脉弦滑。
  治法:通腑泻热,化痰理气。
  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
  4.气虚血瘀证
  证候:肢体不遂,软弱无力,形体肥胖,气短声低,面色萎黄,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弱或沉弱。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5.阴虚风动证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弦。
  治法:育阴潜阳。
  方药:镇肝息风汤加减。
  6.脉络空虚,风邪入中证
  证候:手足麻木,肌肤不仁,或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弦或弦细。
  治法:祛风通络,养血和营。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7.痰热内闭清窍证
  证候:突然昏仆,口噤目张,气粗息高,或两手握固,或躁扰不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昏不知人,颜面潮红,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首先灌服(或鼻饲)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辛凉开窍,继用羚羊角汤加减。
  8.痰湿壅闭心神证
  证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痰涎壅盛,静而不烦,四肢欠温,舌淡,苔白滑而腻,脉沉。
  治法:辛温开窍,豁痰息风。
  方药:急用苏合香丸灌服,继用涤痰汤加减。
  9.元气败脱,心神涣散证
  证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不止,二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微欲绝。
  治法: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方药:立即用大剂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玻璃体混浊能治好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