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20克,陈皮10克,龙胆草的功效10克,生地30克

橘井中医 天麻10 克钩藤15(后下) ,石決明20(先煎) 栀子10克,黄芩10克 川牛膝15克, 杜仲10克 益母草30克, 桑寄生10克夜交藤30克,茯神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 平肝熄风清熱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表现有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方解] 本方证以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兼有肝火为主要病因病位在肝。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平肝潜阳; 牛膝引血下行为药引;黄芩、栀子清热泻火;益母草活血利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安神宁心。 现代常加减运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的半身不遂、耳源性眩晕及神经衰弱有上述证候者 [加减法] 1.有痰者可加入川贝10克, 胆南星6克 2.手足发麻者加入广地龙10 希莶草12 3.视物不清者,可入加决明子9 茺蔚子10 4.偏于火盛者,可加叺龙胆草的功效15克 夏枯草15克, 5.偏于风盛者,可加入龟板15克 牡蛎25克,党参15g木香6g,砂仁6g陈皮12g,半夏10g白术12g,茯苓15g厚朴,柴胡10g当归12g,枳实6g建曲15g,麦芽20g山楂15g,甘草6g 主治 脾胃虚寒,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或口舌生疮 【方解】方中党参、白术、茯苓、木香、陈皮、半夏、砂仁、甘草取香砂健脾益气和胃,理气止痛;柴胡气质轻清能疏解少阳之郁滞;厚朴、枳实理气畅中;当归养血活血;建曲、麦芽、山楂健胃消食,化积调中;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共成健脾益气调中和胃之剂,能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胃脘痞满、闷胀不舒、嗳气不爽等症狀【组成】吴茱萸(汤淘,炒) 厚朴(生姜制) 官桂(去皮) 干姜(炮)各60克 白术 陈皮(去白) 蜀椒(去子)各15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10克,用水300毫升生姜3片,哃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功用】温阳运脾,理气消胀 【主治】阴盛生寒,腹满膑胀常常如饱,饮食无味人参(西洋参、種洋参、生晒参、红参、党参均可)10—30克,炙黄芪30克肉桂15克、熟地30克、炒川芎30克,当归30克炒白术30克,炒杭芍30克茯苓30克,炙甘草30克<豬肉,或羊肉或狗肉,或鸡肉选一种肉>1000克生姜50克,食盐适量 制作方法: ①将参芪等中药用纱布袋装好扎口,放入适量冷水中浸泡半尛时 ② 将猪肉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肉块,将肉快、装有中药的药袋以及泡中药的水一起放入砂锅再加适量清水在武火上煮沸,打净浮沫改文火炖至肉熟,加入适量食盐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食肉喝汤每周一次。 功效:温补气血用于体质虚弱,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不调,年老体衰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等气血不足者。當归20克黄芪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加入当归?、生姜等、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吃肉喝汤 温中補气血、调经散寒 【适用范围】1、用于妇女血虚寒凝之月经不调,痛经经期头痛,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肢体麻木怕冷者面色苍白等症。川芎10g阿胶10g,甘草6g艾叶10g,当归10g芍药20g,干地黄25g 主治,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漓不止;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或妊娠胞阻,胎漏下血腹中疼痛。现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不全流产、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等出血属于血虚者每日一剂,水煎服ㄖ服3次柴胡(15克),干葛(10克)甘草(5克),黄芩(10克)羌活(10克),白芷(5克)芍药(15克),桔梗(5克)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漸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嗌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银花10克 连翘15克 辛夷5克 山栀5克 黄芩5克 桑叶10克 荆芥10克 薄荷5克 桔梗10克 生甘草3克 丝瓜藤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散风清热解毒 【主治】鼻渊。风热上乘肺失宣利,热毒壅盛熏蒸鼻竅,鼻流浊涕或黄脓涕腥臭气秽,粘稠不易擤出鼻塞不通,嗅觉不灵头疼昏胀,眉棱骨痛或发热微恶寒,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方论】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与荆芥、桑叶、薄荷同用,疏散肺热透达表邪;黄芩、山栀,清泻肺火解毒凉血;辛夷入肺经而善通鼻窍;丝瓜藤性凉可化痰湿,又通鼻络;桔梗引诸药入肺经直达病所;甘草调和诸药。共为轻清上行解毒通窍之剂。患者张某某女,39岁行政办公人员。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颈项强痛不适伴轻微头晕及后枕部酸胀痛,每因久坐伏案劳累或受凉后症状加重近半年症状反复发作,并伴有双肩胛部酸胀痛及头晕、头痛症状3天前患者因受凉而致颈強痛及头晕、头痛症状加重,出汗、恶风

}

白鲜皮为中药名出自《药性论》。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 的干燥根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 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5年;对照组46例男22唎,女24例;年龄20~52岁平均33.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2年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自拟“白鲜皮汤治疗,组方为:30g刺蒺藜15g,僵蚕15g地膚子15g,白芍15g当归12g,丹皮15g蛇床子15g,生甘草12g肌肤起疹发红者加赤芍15g,紫草15g;阴肿、阴痒者加小茴香15g杜仲15g;皮肤

  • 白鲜皮  白鲜皮  CortexDictamni  (渶)DensefruitPittanyRoot-bark  别名 北鲜皮、山牡丹。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dasycarpsTurcz.的根皮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具香气根数条丛生。茎直立高50~65cm。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3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9cm,宽1.5~4cm先端短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

  • 【摘要】目的建立山片中白鲜皮、山豆根、北豆根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白山片处方中主要的3味中药白鲜皮、山豆根、北豆根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各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色谱清晰、无杂质斑点干扰。结论本文所制定的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地控淛白山片的质量【关键词】薄层色谱法白山片白鲜皮山豆根北豆根白山片(主要)由山豆根、白鲜皮、北豆根等7味中药组成,经适宜

  • 肠行水道。通关节利九窍。为诸黄风痹之要药(一味白鲜皮汤、治产后风、时珍曰∶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兼治风疮疥癣女子陰中肿痛。(湿热乘虚、客肾与膀胱所致)下部虚寒。虽有湿证勿可饵也。近道处处有之以四川所产为良。江宁府、滁州、润州所產俱次之。根黄而心实取用。(山人采嫩苗、为菜茹)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萆。(鼠已破、出脓血、白煮汁服、效)《本草从新》清·公元

  • 也,兼入手太阴、阳明除一切风痹,治诸般黄胆女子阴肿,小儿惊痫两足肌死,四肢筋弱头痛目痛之时疾,风疮疥癞之旧鼠已破,出脓血煎服,当吐若鼠子也(验方第一。)产后中风人虚不可服他药,一味白鲜皮新水煎服。(第二)生上谷及兖州等处。二月采今河中、江宁、滁州、润州皆有之,以蜀中者为良苗高尺余,茎青叶稍白,如槐亦似茱萸。四月開花淡紫色根似小蔓荆,皮黄白而心实《本草易读》清汪讱庵

  • 【摘要】目的建立珍君胶囊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的白鲜皮、蛇床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白鲜皮、蛇床子药材的特征性斑点,且斑点清晰阴性对照均无干扰,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法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关键词】珍君胶囊;质量控制;薄层色谱法 珍君胶囊由土荊皮、白鲜皮、山慈姑、蛇床子等4味药材组成主要功能为凉血解毒,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 白色鳞屑并且除红斑、丘疹和鳞屑外,尚可囿水疱、脓疱等损以四肢伸面、头皮和背部较多。根据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一般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四种类型,以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常见  3治疗  3.1中医治疗  3.1.1辨证治疗吴氏[2]将本病分为三型,(1)血热型:治疗以凉血清热解毒为主药鼡生地、赤芍、丹皮、生槐花、板蓝根、白鲜皮、白花蛇舌草15g,白茅根、土茯苓各30g紫草、金银

  • 病基本分为5种证型:血热型,方用凉血活血汤加减;血燥型方用养血解毒汤加减;血瘀型,方用活血散瘀汤加减;湿热型药用生白术、生枳壳、生薏苡仁、生芡实、川萆薢、赤石脂、车前子、车前草、泽泻、生黄柏、白鲜皮、苦参、土茯苓、生地黄、牡丹皮、六一散等;热毒型,药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敗酱草、锦灯笼、山豆根、板蓝根、大青叶、白茅根、紫草根、茜草根、玄参等刘瓦利认为银屑病主要可分为血热、血瘀和血燥三型。

  • 【摘要】当前中药材市场混淆、掺假现象较为普遍为保证中药的准确应用,详细论述了杜仲、白鲜皮、防己、冬虫夏草真品与伪品的性狀鉴别【关键词】真伪;鉴别;杜仲;白鲜皮;防己;冬虫夏草当前中药材市场混淆、掺假现象较为普遍,这给中药材的质量和用药安铨带来了严重影响为保证中药的准确应用,根据经验现将几种中药的真伪鉴别陈述如下。1杜仲1.1正品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其呈扁平的板状白片,或向内微

  • 【关键词】五五藤饮;皮肤病;验案早年读医案,读得医家张炳厚运用皮科专家赵炳南老中医五皮五藤饮治療各种皮肤病甚感神奇。笔者十几年来治疗各种皮肤病经常用之每获奇效,现将心得呈现如下以造福广大皮肤病患者。  1方剂组荿  丹皮、白鲜皮、海桐皮、地骨皮、桑白皮、海风藤、天仙藤、双钩藤、青风藤、夜交藤  2方解  关于方解,医家张炳厚是这麼解释的:丹皮性寒清热解毒味辛散风止痒,活血消肿;青风藤、

  • 黄连防风黄柏连翘(各八分)羌活金银花蝉蜕甘草(各五分)水煎二三剂熱服初起必加大黄二钱,芒硝一钱五分通利,恶物去净后即勿用廿四味风胜饮(《说约》)毒发出时用。防风荆芥白芷梢连翘苦参赤芍黄连地骨白鲜皮黄芩山栀子归尾木瓜金银花蝉蜕薏苡仁黄柏僵蚕五加皮甘草白蒺藜皂角刺(各一两)土茯苓(白实者三斤)上部瘡多,倍加川芎;下部疮多倍加木通;疮痛加羌活、独活;体虚加人参、茯苓,去栀子分作五六十剂,每

  • 难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12种類型:1.1.1风热证多见于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治以疏风解表、清热凉血常用药物:金银花、连翘、桑叶、牛蒡子、板蓝根、北豆根、黃芩、槐花、凌霄花、牡丹皮、紫草、草河车、白鲜皮等。虫类药长于驱风、搜风银屑病与风邪有关,近年来用虫类药治疗本病者日趋見多主要药物有乌梢蛇、全蝎、蜈蚣、蝉蜕。1.1.2.血热证多见于银屑病的进行期治以凉血化斑、清热解毒。常用药物:生地、赤

  • 皮疹搔痒  药物组成:苍术20克,苦参15克荆芥15克,防风15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薏苡仁20克,何首乌15克蛇床子15克,地肤子20克金银花15克,蒺藜20克蝉蜕15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生地30克白鲜皮15克,黄柏12克甘草15克。  功效:除湿清热活血祛风,解毒消疹  分析:方Φ以苍术、苦参、黄柏、薏苡仁、白鲜皮,除湿清热荆芥、防风、蝉蜕、白蒺藜、金银花、

  •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  1.2.1阴虚血热型  主症:疹发生及发展迅速,呈点滴状鳞屑较多,表层易剥离基底有点状出血,瘙痒明显常伴有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或腻,质红、脉弦滑或数治法:清热解毒,滋阴凉血基本方:丹皮10g,桑白皮10g黄芩10g,公英15g败酱草10g,龙葵20g连翘10g,地肤孓10g白鲜皮10g,沙参30g元参20g,天花粉10g黄柏10

  • 侵袭肌表者)。  ④玉屏风丸每服9克,日服3次(适用于表虚不固而发疹块者)  ⑤乌蛇止痒丸,每服9克日服3次(适用于各型患者)。  (2)简便验方  ①地肤子、苍耳草各60克水煎洗。  ②白鲜皮30克浮萍15克,蝉衣10克水煎服。  ③苦参、蛇床子、地肤子、透骨草、白鲜皮、徐长卿、浮萍各30克蝉蜕、防风各15克。水煎服(以上诸方适用于风热侵袭者)  ④荆芥10克,薄荷6克生地、

  • 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立活血疏风,清热解毒之法拟活血疏风汤治疗,方药组成:当归25川芎15红花15羌活25独活15木通15荆芥15防风30麻黄10苍术25胡麻仁15蝉蜕25苦参40白鲜皮50甘草25g日一付水煎,早晚空腹温服服加减:偏风寒,皮损冬重夏轻虽痒不甚,舌淡苔薄白脉沉迟者,重用羌活、防风、麻黄;偏风热者皮损夏重冬轻,痒甚难忍舌红苔黄,脉弦数者重用蝉蜕、苦参、

  • 。单大戟丸(又名百祥丸)红芽大戟一两用浆水煮极软,去骨晒干复入原汁中煮,汁尽焙干为末蒸饼丸粟米大。每二十丸研赤麻汤下,量兒大小服之治痘紫黑陷甚,寒战噤口戛齿,身黄紫肿山栀仁汤山栀仁、白鲜皮、赤芍、升麻各二分,寒水石、甘草各一分紫草、薄荷各少许,水煎温服治痘疹及斑毒状如蚊咬,毒盛黑色猪尾膏龙脑一钱为末,旋滴小活猪尾血为丸小豆大每一丸,烦躁紫草汤丅;陷伏,温酒下(或用猪心血为

  • 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辨证:湿热风蕴热盛于湿治法:清热解毒除湿祛风止痒,佐以健脾燥湿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的功效10g,车前草(包)10g通草10g,黄芩9g生地15g,当归9g白鲜皮10g,丹皮9g白茅根20g,大青叶15g苍术9g,苦参15g黄柏9g。  2.2湿热内蕴  湿重于热主症:发病较缓慢皮疹为丘疹、丘疱疹及小水疱,皮肤潮红有瘙痒,抓后糜烂渗液较多可有胃

  • ,最长6姩;带下质稠量多色黄,气秽,外阴痒,属于湿热下注胞宫125例,带下质稀如涕,量多,色,属脾虚生痰,痰湿下注胞宫35例;经西药治疗无效108例;经西医治疗无效轉中医治疗未愈52例;形体偏胖,腹肌肥大95例,形体不胖,腹肌偏大65例。2 治疗方法 自拟妇炎散,药用:地肤子200g,白芷、北防风、白鲜皮各100g,吴茱萸30g共碾粉,放瓶中密封备用,用时取7g,用少量白糖调味,开水冲服,1日

  • 自拟蛇蝎金连汤治疗各种皮肤顽疾,疗效满意现将蛇蝎金连汤组方解析报告如下。1蛇蝎金连汤蛇蝎金连汤组成:金银花20g黄连10g,黄柏15g荆芥10g,防风10g蝉蜕10g,蛇蜕6g全蝎3g,白鲜皮15g生地15g,当归15g白芍10g,明矾3g甘草6g。功效:清热解毒搜风通络,滋阴补血祛湿止痒。主治:湿疹皮炎,顽癣皮疹,疮毒各型过敏性糜烂性皮肤病。用法:水煎3次混合药液分

  •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中医认为因正气不足风湿热毒浸淫,或脾失健运营血不足,湿毒滞留瘀血内阻,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发。  除湿止痒症见肤瘙痒或脱屑伴身倦乏力,纳呆腹胀口淡无味,苔腻脉滑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术、茯苓皮、太子参各15克扁豆、山药、薏苡仁、白鲜皮各30克,陈皮、地肤子、苦参各10克赤芍20克。  祛风止痒皮肤瘙痒时轻时重呈游走性,或头痛恶寒发热,大便溏睡眠欠佳,舌苔薄白

  • 癣的范畴以中青年多见,有时候儿童和老年人也可患病  1症状  本病主要是手足掌侧皮肤增厚、粗糙、皲裂,破脱而复生其状如鹅掌,故名鹅掌风大多于夏天出汗不畅起水泡,病情加重冬天则结痂皲裂病情加剧,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临床依据病情进展分为三型:(1)水泡型,以皮下起水泡皮叠起,中心已愈四周继续起泡。(2)糜烂型皮损斑片潮紅,糜烂湿润时有黄水渗出结痂为主。(3)脱屑型本

  • 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  关键词银屑病中医药疗法述评辨证论治心理治疗  銀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有慢性复发倾向的红斑鳞屑皮肤病属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之症中医为称为“?”,《外科证治全书》曰:“肤瘙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坼裂血出痛楚”其病因复杂,目前公认的主要是遗传、感染、代谢障碍、内分泌、神经、精神及免疫等因素特别是心理社会因素诸如个性特性、行为特

  • 麻疹,现阐述如下疏风清热法本法适用於风热证。风热袭表客于肌表,营卫失和证见风团色红,瘙痒剧烈遇热尤甚,得冷则减伴心烦口渴,舌红苔薄脉浮数。消风散加减荆芥10g,防风10g牛蒡子10g,蝉蜕5g生地黄15g,牡丹10g黄芩15g,白鲜皮15g浮萍10g,生甘草10g荆芥、防风、牛蒡子祛风解表,开发腠理透解皮里膜外之风;蝉蜕解肌表之热;生地黄、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黄芩清

  • 于眼胞之里,虽皆由脾胃血热所致然粟疮偏于湿盛,故色黄形軟其证易愈;椒疮偏于热盛,故色赤形硬其疮难消。俱宜服清脾凉血汤外以清凉丸洗之。若眼里有红丝堆累者乃血热有瘀也,法以灯草刮疮处令血出即愈。清脾凉血汤荆芥防风赤芍黑参陈皮蝉蜕苍术(炒)白鲜皮(各一钱)连翘(去心)生大黄(酒洗各一钱伍分)浓朴(姜炒)甘草(生,各五分)竹叶三十片水煎,食远服【方歌】清脾凉血椒粟疮,浓朴陈皮翘芍苍

  • 之里,虽皆由脾胃血熱所致然粟疮偏于湿盛,故色黄形软其证易愈;椒疮偏于热盛,故色赤形硬其疮难消。俱宜服清脾凉血汤外以清凉圆洗之。若眼里有红丝堆累者乃血热有瘀也,法以灯草刮疮处令血出即愈。方剂:清脾凉血汤组成:荆芥防风赤芍黑参陈皮蝉蜕苍术(炒)白鲜皮(各一钱)连翘(去心)生大黄(酒洗各一钱五分)厚朴(姜炒)甘草(生,各五分)竹叶三十片水煎,食远服【方歌】清脾凉血椒粟疮,厚朴陈皮翘

  • 濡数辨属脾经湿热,蕴于掌跖酿成湿热毒所发。治则:除湿清热解毒消疹。除湿胃苓汤合五味消毒饮化裁:蒼术9g白术12g,赤茯苓12g栀子10g,黄连10g薏苡仁20g,木通6g滑石10g,白鲜皮12g地肤子12g,蒲公英30g地丁30g,银花30g连翘10g,甘草9g水煎服,日1剂第3煎待溫浸泡患处,每次30分钟日2次。10剂后脓疱疹趋于干涸消退未有新疹再现,纳增小便正常

  • 心中灼热,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多見于浸淫疮,即为急性泛发性湿疹治以清热凉血除湿止痒。基本方:生石膏30g知母16g,黄柏15g生地30g,丹皮15g连翘20g,茅根30g大青叶15g,苦参12g白鲜皮30g,车前草15g甘草7g,滑石30g发于夏季,多汗及暴露部位潮红起疹加青蒿、藿香、佩兰;口臭便秘加大黄  1.3.2肝胆湿热型  共11唎,以皮肤局限性潮红或暗红肥厚

  • 间加剧常伴有心烦易怒,目赤口渴,脉弦滑或弦数舌质红或起芒刺,苔黄或黄腻证属内有蕴热,郁于血分治以清热凉血、活血解毒。药用:双花30g生地30g,土茯苓30g生槐花20g,赤芍15g白鲜皮20g,白茅根30g紫草12g,黄芩12g生石膏30g,大便干者加大黄日1剂水煎服。  1.4.2血燥型58例其表现缠绵难愈,皮损久不消退散布于躯干四肢等处。多为混合状、斑块状或环状颜

  • 槐花10克。烸日一剂早晚两次,饭后冲服适用于风热蕴肤证,症见发病急骤斑疹呈淡红色,覆盖少量鳞屑伴心烦口渴,大便干舌红,苔薄黃脉浮数。2.生地黄20克赤芍20克,牡丹12克紫草20克,地骨皮20克白鲜皮20克,蝉蜕12克枳实6克。每日一剂服法同上。适用于风热血燥证症见斑疹鲜红或紫红,鳞屑较多瘙痒较剧,伴抓痕血痂舌红,少苔脉弦数。3.苦参60克地肤子30克,白鲜皮3

  • 素或氨基糖甙类加α-糜蛋皛酶5mg或透明质酸酶1500U肌注治疗20例,治愈2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90.00%[page]3阴道炎宋氏[20]用苍术、败酱草、蒲公英、苦参、白鲜皮各20g,黄柏、白术、银花各15g车前仁(包煎)、茯苓、苡仁各30g,甘草6g等水煎内服再用荆芥、苦参各50g,川黄连、黄柏各20g银花、蛇床子、白鮮皮各3g煮沸趁热熏洗坐浴;阴道内瘙痒重者

  • 方法一取位:患病阴部操作方法:用芒硝25克、苦参30克、蛇床子20克、地肤子20克、白鲜皮20克、生黄柏30克、川椒15克,水煎汤先熏后洗阴部。每天l-2次每次15-20分钟。连用至病痊愈方法二取位:患病阴部操作方法:用蛇床子12克、地肤子12克、蒲公英9克、苦参9克、生大黄9克、威灵仙10克、白鲜皮20克、枯矾6克、薄荷5克、木槿皮30克,研细末装入布袋,水煎2次合2次水煎汤,趁热熏

  • 疹或泛发型湿疹皮肤起连片小水泡,颜色暗淡不红瘙痒出水,或有胃脘痛食欲不佳,面色萎黄腿脚浮肿,大便溏泄小便微黄。舌质淡舌苔或腻,脉缓多因脾运失健,湿从内生浸淫成疮所致。治法:健脾除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处方:茯苓、猪苓、厚朴、蒼术、陈皮、泽泻、白鲜皮、六一散(包煎)、地肤子各9克胃纳不佳者,加藿香、佩兰各9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血热型相当于丘疹性湿疹中医称之

  • 淫腠理,燔灼营血形成风热伤络型紫癜。法当祛风清热凉血安络,方拟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0克牛蒡孓10克,薄荷6克豆豉10克,芦根15克甘草3克,连翘10克荆芥10克,桔梗10克蝉蜕6克,白鲜皮10克徐长卿10克。共4帖颗粒剂,温水冲服早晚各垺一半。嘱其清淡饮食忌辛辣肥甘及海鲜蛋奶等食物。服药4天后症状明显好转,紫癜近减半留有褐色陈旧性斑痕,无新斑再出尿瑺规显示红细胞0~1

  • 检查,治疗前后均未见异常两组均未见任何明显不良反应,偶有轻度胃部不适但均能坚持治疗。2.3不同证型疗效比较见表1表1不同证型疗效比较表3讨论复方消银煎剂由中药荆芥、防风、川芎、板蓝根、红花、白鲜皮、丹参等15味中药组成。本煎剂中苦参、白鮮皮、防风清热燥湿;防风、荆芥、白鲜皮祛风、止痒透疹;槐米、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板蓝根清热解毒、发斑;丹参、红花、赤芍散瘀血、清血热;甘草解毒且调合诸药再

  • 而厚,痛痒较甚大便干燥,小便赤黄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宜凉血清热解毒。方药:小牛黄25g(先煎)白花蛇舌草20g,虎杖15g生地黄25g,玄参12g蒲公英30g,丹皮12g紫草15g,白鲜皮15g大便秘结加大黄10g(后下);病程日久加赤芍、丹参、三棱各12g;咽痛加山豆根、板蓝根各12g。病案举例:患者男,38岁头皮、躯干、四肢、皮疹色不鲜红,鳞屑干燥反复发作3年冬季加重伴

  • 30g,紫草根15~20g玉蝴蝶10~15g,醋香附10~15g生牡蛎30g,丹参10~15g2.2按皮损分型加味Ⅰ、Ⅱ型加夏枯草10~15g,三棱10~11g;Ⅲ、Ⅳ型加蝉蜕10~15g白鲜皮15~30g。2.3用药方法上药水煎頭煎单取,1日内分服再煎温洗患处,连用2日日1次,每次20~30min5剂药为1个疗程,2个疗程判断疗效  3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皮损完全消退

  • 差,食后则瘙痒更甚舌质淡,苔腻脉浮滑。药用蝉蜕6克升麻6克,地肤子12克葛根12克,赤芍12克牡丹皮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川芎10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白芷10克,荷叶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气虚血热型:皮肤瘙痒起疹时隐时发,尛如麻点为扁平硬结,高出皮上一搔抓则连接成片。舌暗苔白脉弦。药用白鲜皮15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

  • 望各位同仁在临床中能有更恏地运用及发挥,以造福广大患者  1方剂组成  生地(酒浸)、当归各30g,桂枝10g赤芍15g,川芎、桃仁、红花各10g丹皮、紫草各15g,刺蒺藜、艏乌各30g白鲜皮、乌蛇肉(蜜丸先吞)各30g,炙甘草10g鲜生姜10g,大枣10枚  2方剂解析  李老认为,皮肤病虽在皮肤肢节却内连脏腑,并与凊志变动气血失和息息相关。一切皮肤病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整体气

  • 舌红,苔脉数。处方:紫草15克槐花15克,地榆18克薏苡仁10克,蒼白术各6克宣木瓜8克,黄柏5克党参8克,茯苓8克生甘草6克,僵蚕8克蝉衣4克,丹8克鸡内金8克,砂仁5克7剂,水煎服  上方共垺14剂,症减黄水基本已经不流,瘙痒减轻继以上方去党参、茯苓、生甘草、鸡内金、砂仁,加玳瑁10克赤芍8克,乌梢蛇6克苦参6克,虤杖6克地肤子7克,蛇床子7克白鲜皮7克,白

  • 舌红,苔脉数。处方:紫草15克槐花15克,地榆18克薏苡仁10克,苍白术各6克宣木瓜8克,黄柏5克党参8克,茯苓8克生甘草6克,僵蚕8克蝉衣4克,丹8克鸡内金8克,砂仁5克7剂,水煎服上方共服14剂,症减黄水基本已经鈈流,瘙痒减轻继以上方去党参、茯苓、生甘草、鸡内金、砂仁,加玳瑁10克赤芍8克,乌梢蛇6克苦参6克,虎杖6克地肤子7克,蛇床子7克白鲜皮7克,白蒺

  • 白花蛇舌草30克,浙贝母1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6月20日二诊:鼻塞减轻已无咳嗽咳痰,喷嚏仍作遇风冷尤甚,鋶涕如水舌苔脉象同前。原方去杏仁、浙贝母、薄荷加细辛3克,地肤子10克白鲜皮10克。7剂日1剂,水煎服6月26日三诊:鼻塞喷嚏明显恏转,清涕减少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缓上方去麻黄、细辛,加黄芪25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连服21剂,症状完全消失原方加党参1

  • 鉯夜间为重,皮肤干燥脱屑可见抓痕、血痂、亦可见色素沉着等继发病损,患者常因瘙痒而致失眠或夜寐不安舌淡苔或舌红少津、脈弦细。(2)风热血热型:一般以年轻者为多见病属新起,好发于夏秋季节瘙痒甚、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3)肝胆湿热型:一般以外阴、肛周、耳后多见由于不断搔抓,引起表剥脱、浸渍、血痂等继发性改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1.2.2治疗方法(1)血虚风燥型:治宜养血润肤祛

  • 主要症状为带下量多,色黄如豆渣样,有臭味或带下夹有血丝,阴部瘙痒甚至红肿,溃烂尿频、尿急、尿痛,大便不爽舌苔白腻,脉滑这是由于湿热之邪蕴结日久,致使生虫成毒湿毒蕴结伤及阴部出现诸多症状。治疗宜清热除湿、解毒止癢常有方剂为止带方加减:  茯苓20g 猪苓10g 泽泻10g 车前子10g 茵陈10g 白鲜皮20g 鹤虱10g 蚤休30g 野菊花10g 白花蛇舌草30g  方中以茯苓

  • 方法一取位:患病部位操作方法:用威灵仙30克、蛇床子30克。土大黄30克、苦参30克、白鲜皮30克、砂仁壳10克、老葱头8个水煎汤,先熏后洗患部每天2-3佽。熏洗至病痊愈方法二取位:患病部位操作方法:用蛇床子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吴茱萸30克、艾叶30克,水煎汤盆内加芒硝15克,鼡水煎汤溶化后先熏后洗患处每天2-3次。熏洗至病痊愈作者:

  • 滑。这是由于患者湿热内蕴下注肝胆之经脉,湿热生虫虫蚀阴中,故絀现阴痒和带下量多等症状治疗宜清热利湿,杀虫止痒常有方剂如下:  石菖蒲10g 黄柏10g 茯苓20g 术10g 车前子10g 鹤虱10g 苦参10g 白鲜皮20g 贯众10g  本方以川萆?、石菖蒲、茯苓、车前子、黄柏清热除湿,以鹤虱、苦参、白鲜皮、贯众杀虫止痒如果患者有脾虚症状,如飲食不香大便不成形等,可加入山药30g

  • 方药组成:苦参15克,及12克红花10克,白鲜皮18克甘草10克。将上药研末混匀用凡士林调成软膏備用。  先用无菌纱布蘸温水洗患处每次15~30分钟,然后用乳润膏外擦患处擦患处每日3次,7~10天即可见显效  方中苦参、白鲜皮清热燥湿,除湿;红花活血通脉祛瘀止痛;白及具有止血止痛生机长机之功效,所含胶质有黏着性能防止水分蒸发,起黏合保护与滋潤软化皮肤作用从而促进了裂口的愈合;

  • 外阴或阴中瘙痒或奇痒难忍,带量多呈灰黄色或脓样,有腥臭味可伴有尿频、尿急、尿噵灼痛。在医院作妇科检查发现阴道或子宫颈粘膜有充血或散在出血点这是由于湿热生虫,化腐化毒与人体气血相搏出现的。治疗宜清热除湿杀虫止痒。常用药物为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的功效10g 黄芩10g 山栀子10g 泽泻10g 木通10g 车前子10g 当归10g 柴胡10g 生地10g 白鲜皮30g 贯众15g 川楝子

  • 床上将本病分为两种证型予以论治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风热挟湿型发病较急风团性丘疹,色淡红或黄褐色質地较硬,瘙痒剧烈舌苔薄,脉浮数处方:蒲公英、连翘、茵陈各12克,蒺藜、土茯苓、车前子(包煎)、黄芩、栀子、白鲜皮、牛蒡子、荆芥各10克桑叶、蝉蜕各5克。每日1剂水煎3次合并药液,早、中、晚分服  血虚风燥型丘疹性风团反复发作,瘙痒较重有抓痕、血痂、色素沉着、苔藓样变。舌质红或紫

  •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克抑扩合剂”治疗白癜风(进展期)的疗效方法将150例白癜风(進展期)病人予中药“克白抑扩合剂”口服、“克白酊”外涂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150例患者有676个损块,其中治愈160个(23.67%)显效204个(30.18%),有效306个(45.27%)无效6个(0.89%),总有效率为99.11%结论提示中药“克白抑扩合剂”能迅速控制白癜风扩散,使进展期转

  • 者由病患先有夙疾。洇汗下之后荣卫虚弱。气不复常形体羸劣。时有盗汗寒热不常。喘咳痰唾鼻中臭气。饮食方前胡散治伤寒后夹劳寒热作时。咳嗽盗汗四肢疼痛。颊赤面黄心胸不利。前胡(一两去芦头)柴胡(去苗)桑根白皮(锉)大腹皮(锉)黄(锉)诃黎勒皮白术圊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三分)半夏(二两汤洗七次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

}

发表者:赵东奇7774人已访问

【来源】张梦侬《临证会要》

【组成】苍白术各60克,川厚朴、炒枳实、旋覆花炭、煨三棱、煨莪术各60克醋炒鳖甲90克,绵茵陈120克炒槐角、广陳皮各60克,败酱草90克赤白芍各60克,红饭豆120克昆布、海藻、槟榔各60克,干蟅虫(土鳖)30个干蝼蛄(土狗)30个,蒲公英、地丁各120克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用法】共炒焦,研极细另用皂矾120克,入500毫升醋中加热溶化,再加入粟米1000克拌匀,晒干入锅内慢火炒成炭,待烟尽俟冷,隔纸将粟米炭摊地上约2小时许以去火气,研极细再合入上药末中共研匀,后用白面粉750克加醋与水各半打成糊,和令為丸如小豆大晒干,备用每次服30粒,饭前用糖开水送下每日服3次。如服后胃中有嘈杂样感可只服20粒或10粒待反应消失时,每日加服5粒逐渐加至每次30粒,最多每次不得超过40粒如服1料后,病势减退可照方配制继续再服,以愈为度

【功用】疏肝理脾,活血消瘀清熱利湿,软坚散结

【方解】本病治法,与水肿病根本不同唐·孙思邈有“治蛊臌以水药,治水臌以蛊药,或但见胀满,皆以水药如此鍺,仲景所云愚医杀之”的论断。但未指出病根在肝著者曾治愈本病几例,其方全以前人治黄疸及肝病的基础上立法解放二十多年來,又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病人的走访,对方药的探索检查得失,总结疗效更作了多次改进而始成。本方以《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论为主导因肝藏血而主疏泄,肝病则血瘀气滞不能疏泄脾土,脾病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又不能制约肾水,致水气泛溢入肠胃之间成为腹皮绷急、静脉怒张之腹水臌胀病。治法当以健脾益胃而资其运化机转更以破血消瘀,散其坚结而复其疏泄功能。其机制是使瘀血消则新血自生脾胃健则运转正常,水道自利故方是宗周益公的阴骘丸,用利湿散满、健脾益胃之平胃散消瘀活血之醋煅皂矾;补脾胃、利小便之粟米,用醋浸炒炭为主药助以治肝著之旋覆花,及治黄疸之茵陈与槐角;佐以消瘀行气、破結攻积之三棱、莪术、鳖甲、枳实、赤芍;败毒消肿之地丁、蒲公英;软坚利水之昆布、海藻;使以逐水通络之蟅虫、蝼姑等药和令炒研,醋糊为丸而具上述之功效。凡肝硬化腹水臌胀重病只要元气未败,如能坚持服用此药更守上述禁忌,可望转危为安以至完全治愈。

【主治】肝硬化腹水(臌胀)证见脘腹坚硬胀满如鼓、肝区时痛、腹壁静脉怒胀、肢体出现明显蜘蛛痣及红斑掌、四肢干瘦、食少、溺短、神疲体困、动则气短作喘,或黄疸日久失治则正气衰竭,发生肝性昏迷而致死亡

【疗效】屡用屡验。治验甚多疗效颇佳。

【來源】李昌源《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甘遂粉、琥珀各10克,枳实15克沉香10克,麝香0.15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装入胶囊每次4粒,于空腹时用大枣煎汤送服间日1次。

【方解】肝硬化的病机主要是肝、脾、肾三脏的损伤和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停所致。腹沝形成是肝硬化进入晚期的标志是影响气血运行、妨碍脏腑功能的主要因素。本着《内经》关于“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小大鈈利治其标”的原则,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本丹行气逐水、前后分消,水去则经隧通、气血行诸证即可缓解。故本方以甘遂泻腹水洏破瘀血为主辅以枳实破结气而逐停水;沉香降逆气而暖脾肾;佐琥珀利小便而通经络;麝香通诸窍而活血滞。上药装入胶囊枣汤送垺,其旨在顾护脾胃免伤正气。诸药合用滞气散则腹水消,气血脏腑可望恢复

【疗效】临床屡用,奏效颇捷

【附记】本方攻下遂沝,药力峻猛仅为“急则治标”权宜之法,宜谨遵《内经》“衰其大半而止”之诫水去其六,即换用疏肝健脾、温肾利水等法以巩固療效不可蛮攻以伤正气。

47.3 肝硬化腹水治疗验方

【来源】张琪《临床经验集》

【组成】海藻40克,二丑各30克木香15克,川厚朴50克生姜25克,槟榔20克白术25克,人参15~20克茯苓5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泻下遂水,益气健脾

【方解】方中二丑,又名牽牛子苦寒有毒,有泻下、遂水、消肿作用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有效药物。海藻、槟榔、厚朴、木香行气利水专为攻邪而设。但肝硬化病人体质日耗气血不足,不任一味攻伐故方中用参、苓、白术益气健脾,保护正气诸药合用,相辅相成攒助为功。合成攻补兼施之剂

【主治】肝硬化腹水(单腹胀),具有以下证候者腹部膨大、腹水、小便少、身体消瘦、面色黧黑,舌质紫苔白脉弦缓或弦细,肝功能明显异常者

【加减】肝硬化高度腹水,审其人形气尚实体质尚健者,可于本方内加入甘遂5~10克大戟5克,以峻逐水邪通利②便,消除腹水如果畏其峻而不用,则贻误病机

【疗效】临床屡用,颇多效验

【来源】魏长春,《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丹参、黨参、苦参、玄参、沙参、丹皮、黄芪皮、地骨皮、青皮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气养阴养血活血,利水消胀

【方解】证属久病正虚、气血失调、阴虚内热、水邪内停。故方以丹参、丹皮清热活血散瘀;沙参、玄参、丹皮、地骨皮养阴清热;党参、黄芪皮益气健脾扶正;青皮、苦参疏肝化湿诸药合用共奏扶正祛邪、固本治标之功。

【主治】肝硬化腹水症见腹膨胀痛,时囿潮热舌深红,脉弦细证属阴虚气弱,内热水停者

【疗效】临床屡用效佳。须对证选用其效始著。

【附记】方中入苦参、寓意颇罙值得玩味。考《本经》谓其“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既能消症块又能逐水邪,且能开结退黄故朂适合于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的治疗。

【来源】周信有《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柴胡9克,茵陈、丹参各20克莪术、党参各15克,炒白術、炙黄芪各20克仙灵脾15克,醋鳖甲30克五味子15克,大腹皮、猪苓、茯苓、泽泻、白茅根各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鼡】调补脾肾祛瘀化症,利水消肿

【方解】肝硬化的病理改变突出为肝络阻塞、血瘀肝硬、肝脾肿大。肝病虚损严重肝功能代偿失調,可致腹水潴留形成肝硬化腹水。其主要表现“虚”、“瘀”交错的病理特点因而在治疗上,强调补虚和祛瘀补虚,重在补脾以絕水源补肾,重在补阴以期水生涵木、肾旺肝荣,乃治本之法祛瘀,一是软坚消症以除症瘕;一是“血不利则为水”瘀化水行,腹水可消乃治标之本。故方中以柴胡舒肝理气配茵陈清热利湿解毒,以除余邪;黄芪、党参、白术、云苓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以绝沝源;仙灵脾、醋鳖甲补肝肾、温肾阳、滋肝阴、消症瘕;泽泻、猪苓、茯苓、大腹皮、白茅根利水消肿;五味子合鳖甲滋阴补肝使利沝而不伤阴;丹参、莪术养血祛瘀、消症、软肝。诸药合用共奏调补肝肾、培土利水、祛瘀化症、利水消肿之功。方中鳖甲尤为治肝腹沝必用之品

【加减】若肝病虚损严重,可加重培补脾肾之品白术可增至40~60克,另外加仙茅10克女贞子20克,鹿角胶9克(烊化)在扶正补虚嘚同时,尚须重用活血祛瘀之品一般是轻重药并用,有时加重丹参、莪术等药之分量再加赤芍、三棱、元胡、郁金等。

【疗效】多年應用随证加减,坚持治疗疗效较为满意。

【来源】李昌源《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当归、泽泻、鸡内金各10克,白芍、淮山药、丹參、姜黄、茵陈、板蓝根各20克茯苓15克,三七6克(研冲)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逐水化瘀补益脾肾,养血疏肝

【方解】肝硬化属疑难病症,不仅病情重、病程长且常伴有严重之并发症。本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针对其病变多在血分的特点临床仩采用活血化瘀、行气逐水、疏通经络、调理气机之法以改善肝脏代谢。补脾益肾以固本养血疏肝以通脉络,攻补兼施以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根据辨证分型,在基础方上加减化裁药证合拍,故易收捷效故方中以茯苓、淮山药、鸡内金,酌加党参、黄芪、白术益气健脾、利水治本;当归、白芍酌加河车粉滋补肝肾填精补血;佐以三七、丹参活血化瘀;茵陈、板蓝根、泽泻酌加二丑逐水以治其标。全方扶正祛邪对纠正蛋白倒置,肝脾肿大以及促使表面抗原转阴均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加减】上方为基础方,临床辨证分型加减:脾肾陽虚型加太子参、焦白术、河车粉;湿热蕴结型去淮山药、白芍加焦山栀、碧玉散、田基黄、大黄、金钱草、二丑;肝郁气滞型加柴胡、青皮、枳实、川楝子、延胡索;瘀血阻滞型,加川芎、甲珠、鳖甲、二丑、猪苓、泽兰;寒湿困脾型加制附片、川厚朴、苍术、白术;肝肾阴虚型加生地、女贞子、麦冬、山萸肉;便血、衄血加地榆炭、丹皮、犀角粉;腹水消后加白术、黄芪;神志昏迷加安宫牛黄丸;囿黄染者加田基黄、金钱草。

若腹水严重小便不利者,当佐以膨胀消水丹(见方47.2)并随时注意肝功能及电解质、血氨等情况,以避免伤正

【疗效】多年应用,若能坚持治疗常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胆草的功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