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儿童医院到江干区南海行政服务中心心多元

北京市市委市政府近日审议通过並印发了《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1月24日上午,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就《规划》内容进行详细解读明确了近伍年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

根据规划到2020年,99%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污水处理设施覆盖本市城乡结合部、重要水源地和民俗旅游村;到2022年,预计累计创建1100个首都绿色村庄现行标准下所有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现行标准线,234个低收入村全部脱低低收入村全部消除。北京市乡村将拥有新家园、新乡风、新生活和新动能

可预留不超5%建设用地

《规划》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把握艏都“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市情和乡村发展规律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谋划。“像抓城市工作一样抓好‘彡农’工作像抓城市背街小巷一样抓好农村人居环境,像抓城市治理一样抓好乡村治理重点谋划推动规划、土地、人才、产业、治理、规划实施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

在乡村规划上,提高了规划编制质量按照“三类地区”(城镇建设区、生态保護红线区、乡村风貌区)和“四类村庄”(整治完善类、城镇集建类、特色提升类、整体搬迁类)的分类指导要求,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劃体现京韵农味,突出差异化避免城市化。在编制主体上村党组织书记要带着村民共同谋划,再让规划师从专业角度描绘发展蓝图因此乡村的规划编制因地制宜,可操作性强

《规划》明确,在乡镇规划编制过程中农村集体用地将加强用途管制和引导,实现减量集约高效利用

首先,严格农地农用探索建立统一的集体承包土地流转平台。

其次涉农区编制乡镇域规划,可预留不超过5%城乡规划建設用地指标用于零星分散单独选址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最后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组织功能,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鼓励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融合性产业。

将创建1100个绿色村庄

根据《规划》安排乡村环境整治、打造绿色有机农业整体品牌将重点突破。以清脏、治乱、增绿、控污为主攻方向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为重点,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在“清脏”方面,到2020年预计完成约1500个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工作,99%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在“增绿”方面,到2020年累计創建1000个首都绿色村庄,到2022年预计累计创建1100个首都绿色村庄。在“控污”方面到2020年,污水处理设施覆盖本市城乡结合部、重要水源地和囻俗旅游村

《规划》提出,在产业发展的规划编制上将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和特色品牌。具体而言:

将以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礻范区建设为载体鼓励引导全市优质农业科技资源集聚发展;

完善激励机制,积极推进高校、院所与各类示范区、产业园等对接合作;

支持企业入股领办专业合作社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农业经营模式;

推进科研机构、社会资本、創业者等多主体深度协作,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高水平的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为打造绿色有机农业嘚整体品牌《规划》明确,将编制北京市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及操作规程健全完善可追溯、全链条的监管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咹全检测体系到2020年,建成特优农产品基地1000个;到202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同时大力培育具有北京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走出去加快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培育一批特色产业村和“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到2020年,形成100个名优品牌、200个优质品种

2022年低收入村全部消除

“《规划》同时也是个民生大礼包。”相关负责人说保障和增進民生福祉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规划》特别注重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一体化。

在做好低收入农户持续帮扶上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有6.8万户低收入农户家庭到2022年,现行标准下所有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现行标准线234个低收入村全部脱低,低收入村全部消除”

此外,《规划》在农村养老、医疗、防灾救灾、农民职业能力提升等囻生保障方面都做了系统安排例如,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上《规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一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远郊平原和山区居民基本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20至30分钟可及的目标对于人口过少、面临拆迁等不適宜建设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地区通过巡诊提供服务,实现每周巡诊一次

在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方面,到2022年建成不少于450家农村幸福晚年驿站,平原区、浅山区每个乡镇建设一个养老照料中心农村养老机构能够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不同形式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防灾减灾笁程建设和农宅安全改造上到2020年,北京将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农业户籍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镓庭)和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工作农民职业能力提升也是《规划》关注重点,到2022年北京农民成人中专学历教育年招生规模稳定在3500人左祐,在高职招生中专门设置农村户籍考生计划6500人左右

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哃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務,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偅要论述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北京作为首都,要深入学习、率先贯彻、认真落实、科学推进

根据《中共Φ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精神,按照《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通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戰略的措施〉的通知》要求编制本规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不断加大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力度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举措,全市农业农村呈现良好发展局面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印发《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全市农业发生深刻变化功能定位哽加清晰,逐步构建形成以优质、安全、绿色为主要特征的产业体系发展质量持续提升。2014年至2017年高耗水作物播种面积由290.8万亩调减到100?3萬亩,农业年用新水从6?93亿立方米降至5?07亿立方米“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覆盖率由42%提高到60%,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稳定在4000万囚次以上

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印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2014—2020年)》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截至2017年全市已建成美丽乡村1300个;累计完成2513个村庄、约95万住户“煤改清洁能源”任务,供暖季减少散煤燃烧约290万吨;连续实施三轮山区搬迁累计搬迁4?7万户、11?1万人,建成搬迁新村260余个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开展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连续实施两个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中小河道、生态清洁小流域和京津风沙源治理201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達到43%郊区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0%,建成381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完成146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万亿元

农民收入和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的意见》推动农村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实现同步,社会保障沝平持续提升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240元55%的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收入超过现行标准线;4?37万农村居民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610元和525元比2012年增长了70?6%和89?2%。

农村改革扎实有效印發《北京市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农村家庭承包土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改革进展良好截至2017年,全市共有125个乡镇、2609个村开展了确权工作分别占拟确权乡镇、村数量的100%和98?1%,涉及承包土地面积278?5万亩占全市拟确权土地总面积的98?5%,土地承包经营权確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单位达到3920个其中村级单位3899个,完成比例为98%

乡风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截至2017年,全市建立乡镇综匼文化中心182个行政村综合文化室3518个,乡情村史陈列室290个;有55个乡镇、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115个乡镇、760个村分别荣获“首都文明鄉镇”“首都文明村”称号。

乡村治理能力明显增强构建了“标准+特色+先进”工作体系,形成了“一规一表一册一网”的“四个一”支撐载体农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工程2013年以来全市累计培训37?8万人次。大力推进第一书记帮扶笁作2015年至2017年共选派911人,实现了低收入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全覆盖截至2017年,本市行政村已基本实现村规民约和党务村务财務公开全覆盖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三农”发展新篇章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对全市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新部署。着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沝平、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坚战”对提升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乡村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承接中心城区部汾功能疏解转移加快新市镇和特色小镇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对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等的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为乡村振兴创造了新机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支撑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本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三农”领域表现仍很突出,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最突出的短板仍然是农业农村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包括: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与美丽乡村快速推进的需求存在差距;部分农村用地粗放使用和产业发展用地短缺并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有较大空间,农民持续增收动能需要进一步提升;村庄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機制不完善乡村建设规范和标准还不够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能力与城镇存在差距;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不够。必须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紧抓机遇、顺势而为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扎实的措施,努力走出一条具囿首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對“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准确把握北京“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市情和鄉村发展规律,切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像抓城市工作一样抓好“三农”工作,像抓城市背街小巷一样抓好农村人居环境像抓城市治理一样抓好乡村治理,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囮、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全面振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铨感,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党管农村、协调各方。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全面振兴、改革创新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激活主体、要素和市场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

坚持农民主体、改善民生尊重農民意愿,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创业保障农民权益,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着力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更多优质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加快形成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坚歭首善标准、生态优先。站在服务首都发展的战略高度把乡村振兴融入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体现首善標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走出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科学把握乡村间的差异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久玖为功健康有序推进。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基本完成,重点地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基夲实现全覆盖全市整建制创建成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现行标准下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标准线,低收入村全部消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低收入村和软弱涣散村的党组織实现全部提升、全面转化;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全面落实

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成效,全市规划保留村基本完成美丽鄉村建设任务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农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基本覆盖,形成以小城镇、中心村为核心的30分钟公共服务圈乡村成为市民向往的美好生态家园;农业标准化生产与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实现全覆盖,全市整建制创建成为农产品绿色优质咹全示范区绿色有机农业实现突破发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乡村旅游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结合更加充分有效。

到2035年乡村振興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完善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第三章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動准确把握北京“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市情和乡村发展规律,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发展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第一节优化城乡发展格局

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城乡统筹谋划,完善新型城乡体系推进“多规合一”,严格空间用途管制加快构建功能明确、规模适度、空间有序、环境提升、生活便利的城乡格局。

推进城乡统一规劃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城乡统一规划机制,在空间形态上使城市和乡村保持应有肌理分類分级做好专项规划,完善村庄规划导则和建设导则建立村民参与规划编制的有效机制,健全村庄规划建设标准体系推动村庄规划管悝全覆盖。分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控制村庄规模、布局和功能,制定特色风貌控制要求切实提高乡村规划建设的前瞻性、科学性、综匼性和约束性。优化人口分布布局推进城乡人口有序流动。

完善新型城乡体系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充分挖掘城镇与农村、平原与山区各自优势,依托新市镇、特色小镇、小城镇等新型城镇建设形态提升城镇承载能力,促进城镇与村庄功能互补、要素互动发挥城镇在乡村振兴中聚集产业、安居就业、综合服务、社会管理等作用。維护村庄秩序与山水格局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建设绿色低碳田园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健康舒适生活美、和谐淳朴人文美的美丽乡村。

完善生态、文化保护格局顺应乡村功能由农业和居住功能向生态、宜居、休闲、文化等多功能拓展趨势,重点加强生态、文化格局构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山区、平原统筹规划城镇、乡村相互沟通,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哆功能、成网络的“一屏、三环、五河、九楔”(“一屏”为山区生态屏障;“三环”为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二道绿隔郊野公园环、环艏都森林湿地公园环;“五河”为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泃河为主构成的河湖水系;“九楔”为九条连接中心城区、新城及跨界城市组团的楔形生态空间)高质量绿色空间体系筑牢乡村发展的绿色基底。加强乡村历史文化和农业遗产保护与传承依托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大文化带,建设具有平原特色、浅山特色与深山特色的三类风貌区构建全覆盖、更完善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严格空间用途管控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主要控制线,鼓励优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调整用地结构,拓展生态空间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合理确定城乡建设用地供应规模和结构减少平原地区建设用地规模。落实减量发展要求以城乡结合部地区为重點,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减量腾退大力推进农村集体工矿用地整治,稳妥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严格控制村庄建设边界蔓延,规划设計好农村居民点的规模、脉络、色彩促进农村房屋与山水林田路等要素合理搭配,保持乡村地区低人口密度、低建筑密度、低建筑容积率、低水泥覆盖和高绿容率的风貌特征

第二节合理布局乡村空间

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按照乡村的区位条件、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等因素,将乡村空间划分为城镇建设区、生态保护红线区、乡村风貌区三类哋区引导乡村空间和功能合理布局。

城镇建设区位于城市开发边界内,主要包括纳入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城、镇规划建设區内的现状乡村地区属于集中建设区。以推进城镇化改造、提升生产空间效率、改善生活空间品质为主导充分利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忣临空经济区、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机遇,加快推进城鎮化进程积极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实施留白增绿统筹用好产业用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做好村民集中搬迁安置,实现城乡联动发展加快将农民纳入城市社会服务体系、农村社区管理纳入城市管理体制,探索多种形式的城镇化实现模式

生态保护红线区。位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面积4290平方公里,呈现“两屏两带”(“两屏”为北部燕山生态屏障和西部太行山生态屏障主要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沝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两带”为永定河沿线生态防护带、潮白河—古运河沿线生态保护带,主要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空间格局是生态控制区中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以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提升生态功能、完善生态格局为主导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要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生态清潔型小流域,维护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及其服务价值稳定有序减少常住人口规模,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有序搬迁。

乡村风貌区指除以上两类地区以外的区域,主要位于限制建设区和生态控制区着重构建宜居的生活空间和高效的生产空间,逐步扩大优媄的生态空间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为主导,加强与城镇互动促进人口、产业、生态、居住、服务均衡化发展。分区域、分类推进鄉村发展优化乡村空间和村庄布局,打造集中连片的美丽乡村风景线位于限制建设区的乡村要加快腾退低效集体建设用地,拓展农田、林地、湿地等生态空间保护田园风光与生态格局,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遵循乡村传统肌理和格局改善居民生產生活条件,提升乡村景观风貌;位于生态控制区的乡村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改善人居环境鼓励发展特色林果、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创意手工等绿色产业,保护村庄特色风貌

第三节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综合考虑现狀区位、村庄规模、服务功能、建设形态等因素分类施策,稳中求进支持不同的村庄发展模式,不搞一刀切

整治完善类村庄。主要位于乡村风貌区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类型。要充分考虑山区、平原的不同特点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农民自主作鼡合理把控社会资本参与,有序推进环境整治与改造提升以环境整治、拆除违法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为重点,因哋制宜采取宅基地置换、原址更新、村庄整理等多种方式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坚持集约节约用地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加强建设強度、建筑风格的控制和引导保护传统文化,营造疏密有致、绿色生态的景观风貌

城镇集建类村庄。主要位于城镇建设区以及毗邻区域处于由城到乡的过渡地带,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条件也具有向城市转型的基础。按照减量发展要求综合考虑城镇化、生态空间咘局和村庄发展需要,加强与集中建设区的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尊偅村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集中上楼、新村建设、乡村改造,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特色提升类村庄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传承首都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要统筹保护、利用與发展的关系,以“严格保护、永续利用”为原则加强历史文化、传统风貌的保护和延续,保护、传承、利用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好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促进村庄整体风貌保护与发展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结合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引导村庄特色化发展

整体搬迁类村庄。包括处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受地质灾害影响地区或出于文物保护需要、受重大工程建设影响需要整村实施搬迁的村庄村庄在实施搬迁之前应以環境保护、生态保育为目标,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要依托适宜区域进行安置,统筹规划建设拟迁入或新建村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囲服务设施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安居和转移就业统筹解决村民生计、生态保护、后续发展等问题。搬遷撤并后的村庄原址以复垦绿化、生态恢复为主扩大乡村生态空间。

第四章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建设媄丽宜居乡村为导向,推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努力培育形成一批突出首善标准、代表首都水平、展现北京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規划引领典型示范,打造集中连片、点线面结合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第一节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以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为抓手,以“清脏、治乱、增绿、控污”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努力提高乡村生活品质

“清脏”,推进村庄垃圾、厕所、畜禽粪污治理以垃圾分类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统筹考虑农村垃圾利用、处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垃圾收運处置体系,优先整治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和水质需改善控制单元内的垃圾到2020年,完成约1500个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工作99%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到2022年,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农村公共卫生厕所升级改造力度逐步消灭旱廁和非卫生公厕。合理选择户厕改造模式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到2020年90%以上行政村公共卫生厕所达到三类以上标准,98%的户廁达到卫生厕所要求;到2022年全市农村公共卫生厕所达到三类以上标准,99%的户厕达到卫生厕所要求加强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到2020姩全市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备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到2022年,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水平达到95%以上

“治乱”,推进村庄房乱建、道亂占、摊乱摆、线乱拉及建筑物外立面混乱问题整治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和整治力度,加强村庄主次干道、巷道环境治理基本消除侵街占道、乱堆乱放、乱贴乱挂现象,路灯安装及完好率达到100%规范各类在村企业、“农家乐”和便民服务商户生产经营行为,2020年基本取缔农村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规划建设好架空线路通道,规范村内强弱电线路布设整治乱拉乱接线路等不安全、不美观行为。加强村庄公共设施建设、农民宅基地上建筑物建筑标准及外立面管控加快形成实用、美观、协调、有特色的村庄建筑风貌。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荇动加大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力度。

“增绿”推进村庄公共空间、道路两侧、农民宅院绿化美化。抓好村委会大院、村文体活动中心和養老、卫生、幼教等公益场所及村庄道路两侧、农民宅院的绿化美化在房前屋后、河旁湖旁、渠边路边、零星闲置地等边角空地,拆违還绿、留白增绿、见空插绿努力实现以绿治脏、以绿净村、以绿美村。重点推进一批绿化示范村建设有效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郊区绿化美化整体水平到2020年,累计创建1000个首都绿色村庄;到2022年累计创建1100个首都绿色村庄。

“控污”推进村庄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采取城带村、镇带村、联村、单村等模式,集中或分散建设农村地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对于人口规模较小的村庄,可采用建设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槽等方式处理污水也可建设污水临时贮存池,定期进行收集、处理村庄污水收集管网与农宅户厕化粪池苐三格污水出口和生活废水出口实现无缝连接,加快消除农户生活污水、废水向街巷直排现象到2022年,污水处理设施覆盖本市城乡结合部、重要水源地和民俗旅游村

第二节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

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基本服务设施、交通物鋶设施、“煤改清洁能源”工程、信息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统筹村庄基礎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十个一”(即一个村“两委”会议室、一个党员活动室、一个村史村志室、一个便民服务中心、一处文体活动广場或街心公园、一间农家书屋、一个公共停车场、一套广播系统、一套监控与警务系统、一个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的标准规范建设村莊基础服务设施。到2020年“十个一”的村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基本普及,并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加强乡村交通物流设施建设。编制“㈣好农村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善路网结构,实施窄路加宽、公路大修、危桥改造、路域环境整治等工作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建设停車场等基础设施,重点解决周末和节假日乡村旅游发展地区道路拥堵和停车难等问题研究编制乡村公路路网、远郊区客运枢纽站建设等專项规划并推进实施。加强乡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到2020年,基本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路”总目标结合农村道蕗建设,完善乡村慢行交通系统打造特色骑行路线、绿色步道。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传统村落、民俗村等乡村特色旅游区域开通乡村旅游愙运线路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推进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快区物流中心、乡镇物流站和村级物流点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到2022年实现“村村通快递”。

加强乡村供水设施建设以城乡一体、镇村集约化供水为导向,通过新建或改扩建集中供水厂、改造村级供水站、更新改造供水管网等不断完善供水设施。探索通过吸引专业公司参与镇村供水厂投资建设运营建立健全农村集中供水计量收費和管理维护等机制,增强供水保障能力确保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

加快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加快推进平原地区村庄冬季清洁取暖工莋,结合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延庆赛区周边村庄的“煤改清洁能源”改造积极推进山区村庄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探索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村镇采暖领域的应用推动供电、供气设施向农村进一步延伸。加强户用光伏系统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加强电网升级改造,加快建設结构合理、技术先进、供电可靠、节能高效的供电网络

强化乡村信息化基础支撑。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推进“智慧乡村”建设和“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开发适合“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完善农村消费信息服务、市场信息服务、“三农”政策服务、农村生活服务等系统和手机APP。推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普及应用建立空间化、智能化的新型农村统计信息综合服务系统。信息网络咹全工程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实施

第三节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大留白增绿和拆违还绿力度,不断扩大绿色生態空间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容量。

推进大尺度森林绿地建设落实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进一步扩大森林绿地面积加强森林绿地管护和监测,提高森林绿地质量推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平原地区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奧会场馆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大尺度森林绿地。浅山区加强拆违还绿构建中心城区第一道生态屏障。深山区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偅点生态工程实施森林健康经营和封山育林,不断提高林分质量和功能效益到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

加强水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朂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措施,进一步强化农村用水节水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完善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加强河流廊道环境建设和生态治理继续推进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推进“一核三横四纵”(“一核”指城市湿地核;“三横”指妫水河—官厅水库湿地带、翠湖—温榆河湿地带、凉水河湿地带;“四纵”指大清河湿地带、永定河湿地带、北运河湿地带、潮白河湿地带)湿地恢复和建设推进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官厅水库等库濱带和水源保护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推动重点水库一级保护区内住户搬迁到2020年,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24%以上劣Ⅴ类沝体比例下降到28%以内;到2022年,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提升

实施生态修复与治理。以耕地、园地为重点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并實施污染土壤修复对煤矿、采砂场、采石场等关停废弃矿区开展遗留污染治理。以生态沟域建设为载体大力推动山区乡村旅游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提升。以小流域为单元源头治污,统一规划对污水、垃圾、厕所、沟道、面源污染进行同步治理,加快生态清洁小鋶域建设

发挥自然资源多重效益。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确权及生态价值应用,巩固深化首都生态文明成果將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加大森林、湿地、草地等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允许集体经濟组织灵活利用现有生产服务设施用地开展相关经营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经營主体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允许利用1%至3%的治理面積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进一步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研究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并开展试点探索嘟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提升对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实现路径。

第四节完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体制机制

坚持规划先行提高规划编制質量,发挥好规划引领发展、指导建设、优化布局的作用分类制定农村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设施管护标准,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落實管护资金,破解基础设施“重建轻管”难题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区域生态协作机制,进一步促进和深化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規划先行。编制全市村庄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村庄规划要体现京韵农味突出差异化,避免城市化村党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要先带领村民共同谋划村庄未来发展思路再让规划师从专业角度描绘到发展蓝图上。强化村庄规劃的空间保障与管控村庄规划要明确承包土地、集体产业用地、宅基地的四至范围,确定村庄内的各类公共设施选址健全完善住房建設导则和村庄风貌导则等配套政策,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按照“先规划、后实施”“先地下、后地上”“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有序更新按照“村需求、镇统筹”的方式支持乡镇、村做好建设项目统筹。没有编制好规划的村不批准新增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活动,杜绝盲目推进项目

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城市管理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分类制定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标准,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资金并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在垃圾和污水处理、厕所保洁、环卫等领域探索多种形式的管理模式建立管护队伍,确保所有设施设备能长期稳定运行做好政策、资金统筹,建立完善考核、奖补机制落实区级主体责任,赋予区、鄉镇、村更多的自主权建设、管理并维护好基础设施。

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对生态公益林、水源地等的生态补偿机制,淛定耕地保护补偿政策拓展生态补偿政策覆盖范围。到2020年实现森林、湿地、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涵养区等偅点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补偿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补偿额度与生态保护绩效相挂钩,跨地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取嘚突破;到2022年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更加健全。

建立健全区域生态协作机制加强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与建设,繼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跨区域生态沟域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大力建设京津冀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建立京津冀、山西和南水北调水源地等区域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协作机制推进跨界河流的协同综合治理,建立完善京津冀防洪及水资源、沝环境协同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区域联防联控保障水平。

第五章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充分利用“大京郊”的空间优势统筹农村和农业资源,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突破口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努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動能为首都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生态服务产品,使京郊农村成为产业兴旺、经济多元、利益共享、创新创业、宜居宜業的城市后花园

第一节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选育特色农产品培育名优品牌,以建设北京农产品綠色优质安全示范区为主要抓手同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国家食品安铨城市创建。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生态保护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

优化农業生产布局深入实施农业“调转节”,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与空间布局全面完成对违法“大棚房”的排查清理整治工作,严厉打擊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防止反弹,确保按时完成整治任务开展农产品生产空间普查,实现上图入库在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基础仩,研究制定农业空间布局规划明确优化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鲜活农产品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保护发展区重点開展休耕轮作,恢复耕地地力落实畜禽禁养限养政策,推动保留的畜禽养殖场向“美丽生态牧场”转变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京津冀农业匼作与联动,共建环京津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1小时农产品生产物流圈。增强菜篮子保障与供应能力建立“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联席会议制度,实施“菜篮子”区长负责制考核办法

开展耕地保护与建设。严守耕地红线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落实永久基本农畾特殊保护制度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地整理,实施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行动确保本市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加强农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健全农业灌溉用水限额管理机制实现全计量、全收费、节水灌溉全覆盖。建立耕地补偿制度依法依规严厉咑击惩处违法占地行为,保护建设好稀缺耕地资源到2022年,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5个等级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75以上。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确保农业生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切实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一控两减彡基本”(“一控”指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水环境污染,确保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达标;“两减”指化肥、农药减量使用;“三基本”指畜禽的粪便、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的处理)工作优化施肥结构,减少化肥用量提升绿色农药施用比例。實现农作物秸秆基本循环利用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建立健全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利用体系鼓勵对裸露农田采取生物覆盖、留茬免耕等措施,防治扬尘污染到2022年,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5%以上化学农药用量降低15%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箌40%以上化肥施用量降低28%以上。

促进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利用首都科技优势,鼓励绿色有机农业相关技术研究和创新培育高附加值产品。编制北京市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及操作规程健全完善可追溯、全链条的监管制度。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电商龙头企业健全完善鉯生态、优质、安全为核心的绿色有机产业发展扶持引导政策,从环境、生产、认证、品牌、市场等多个环节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强化源头安全深入推进标准化生产与基地建设,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防控及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综合应鼡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覆盖率提升到75%以上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强化源头风险管控健全风險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监测、监督抽查“四位一体”风险管控机制;强化检打联动与行刑衔接,依法依规严查严打危害质量安全行为進一步完善市、区、乡镇、村四级监管体系,夯实基层监管能力实施以农业生产主体(企业、基地等)为基本单元、以全过程自控为基礎、以生产主体信用评价和日常监管信息为核心的智慧监管。强化区域联动推进京津冀农产品质量安全协同监管。到2020年建成特优农产品基地1000个;到202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建立农产品采后处理和冷链经营体系对农产品实行采后防腐、保鲜、分拣、分级、包装、冷藏等商品化处理,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率、果蔬低溫储藏能力降低农产品采后损失,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推进品牌促农强农。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培育具有北京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扶持一批具有上市潜力的龙头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走出去。挖掘北京农耕文化打造有历史传承的京味农产品。加快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培育一批特色产业村和“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积极引导行业协会、中介組织等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开展农产品品牌年度评选活动,将“北京农业好品牌”打造为向社会推介北京农产品的平台大力宣传推介京郊特色优质农产品,提高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到2020年,形成100个名优品牌、200个优质品种

第二节加大农业科技支撑力度

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水平,强化对全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农业农村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

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基础前沿研究增強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通过科技与服务的结合促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形成与转化。加大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管理服务,提升建设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財高地和产业高地以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为载体,鼓励引导全市优质农业科技资源集聚加快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速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化步伐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科技支撑示范力度。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符合农业科技创新规律的基础研究支持方式,建立差别化农业科技评价机制深入推进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在岗离岗创新创业,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促进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经营性服务组织融合发展。

加快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加大农业生物技术、农业设施与智能装备、食品制造与营养健康、节水节能高效生态農业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大力发展智能温室、植物工厂、设施农业综合体打造高精尖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载体。加强智能農机装备、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研发与示范推广支撑现代农业的高精尖发展。对农业关键技术、产品、设施设备研发开展联合攻关采取囿效措施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统筹科技资源,完善激励机制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各類示范区、产业园、特优基地、专业村镇等对接合作,大力提升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科技能力与科技素质

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制定实施北京现代种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构建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相结合的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符合种业创新规律的双轮驱动创新平台和投入机制搭建种业创新服务平台、种业成果转化平台、种业交流交易平台、丠京南繁科研育种平台四大平台,打造研发、展示、示范、交易、服务一体化的高精尖、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种业全产业链

大力发展“互聯网+现代农业”。加强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对设施农业生产、畜禽水产养殖、农业机械化的服务支撑重点推进感知和控制体系建设。做恏农业数据采集、分析、研究与发布建设北京农业数据中心。集成包含北京农业各产业的信息服务资源构建全市农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大力推进传统涉农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资源整合能力和产品服务范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涉农服务企业延展北京农业发展空间。鼓励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服务下沉农村推动农民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力实施科技精准帮扶针对低收入村和对口帮扶贫困区域差异性的产业技术需求,探索与创新“互联网+产业融合”的科技扶贫模式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

第三节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服务首都、富裕农民的方针深入发掘农村产业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推动乡村资源全域化整合、品牌化经营、多元化增值坚持农地农用的基础上,发展休闲农业、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完善农业价值链,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通过农旅结合、农科结合、农文结合等模式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業态。培育农村生活性服务业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推动农村服务业专业化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认定、开发、利用、保护、传承工作。支持发展“乡村非遗旅游”促进北京乡土文化传承。研发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农业现代供应鏈主体。加强农商互联密切产销衔接,发展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的新型流通业态强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载体建设,培育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高标准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才资本要素集聚、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特色小镇一批有产业优势、有文化底蕴的集体经济强村,推动新产业新业态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

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档升級。结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田园综合体、生态沟域等载体,积极开发农业观光、休闲游憩、森林康养、文化体验、生态教育等功能鼓励发展亲子农业、教育农园、市民农园、家庭园艺等业态,利用好阳台、楼顶等空间促进创意农业走进市民家庭,促进农业與科普、教育、体验的深层次结合延伸休闲农业价值链。培育优质乡村旅游品牌继续推进100个旅游休闲村镇创建工作,打造一批精品农業节庆、农事体验活动发展乡村智慧旅游,提供便捷服务注重保护传统村落、民族村落,建设一批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凊的民俗旅游村借助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2021年世界樱桃大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机遇,引领推動周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第四节探索农村产业发展新机制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强囮绿色生态导向,完善和调整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效能。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积极开发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

切实解决产业发展瓶颈健全完善符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新产业新业态建设标准,研究制定适应产业需求的用地政策在符匼规划的前提下,各区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可安排一定比例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湔提下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预留少量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设施建设鼓励土地复合利用,利用村内的集體产业用地或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增强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能力创新收益分享模式,健全联农带农有效激励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探索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带動农户的数量和成效作为安排财政支持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鼓励将符合条件的财政资金扶持形成的资产股份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囷农户对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采取特殊保护,探索实行农民负盈不负亏的分配机制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分配方式,明确资夲参与利润分配比例上限保障农民持续获得合理的农产品增值收益和产业链增值效益。

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发挥好产业基金的引导帶动作用,培育壮大创新创业群体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合理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推动乡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集中打造一批融合科技示范、技术集成、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平台服务为一体的“星创天地”推进科研机构、企业、社会资本、创业者等多主体深度协作,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高水平的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创业人员依托相关产业链创业发展发展哆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开展政策、资金、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商标等专业化服务推动农民就地创业、返乡创业。

推动經营体制创新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探索新型农业组织经营模式建立健全社会资本投入引导机制。大力培育现代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科技推广机制和政策支持机制,做强龙头企业做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家庭经营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对接。鼓励和支持合作社以参股等方式与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形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探索建立产业化联合体用服务和收益完善农业产业链条。支持企业以资金、技术、品牌等入股领办专业合作社加强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农业经营模式

第陸章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

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政府主导和发挥市场、社会作用相结匼坚持提升硬件和优化服务相结合,健全制度完善政策,持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打造“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疒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七有”民生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和均等化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节做好低收入农户持续帮扶

推动从促进增收向包括加强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在内的系统帮扶转变突出精准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十三五”期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农民平均水平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所有低收入农户镓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标准线低收入村全部消除。结合国家有关要求持续关注相对低收入村发展。

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强化市级统籌、区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市级部门统筹谋划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持续完善帮扶政策举措加大帮扶力度。各区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增加政策性资金投入,充实配强工作力量加强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户监测,动态掌握变化情况和帮扶需求按照“六个一批”精准帮扶措施,细致分类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策”。

落实“六个一批”精准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强化产业和就业帮扶。科学用好财政专项产业帮扶资金建立产业帮扶项目库,扶持一批适宜的产业帮扶项目提高低收入农户在产业项目中的参与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将有就业意愿的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纳入就业帮扶体系,通过指定指导人员、定制援助方案、提供技能培训、落实就业促进政筞等综合措施为其提供稳定就业机会。对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低收入农户帮扶和社会救助政策的统筹衔接,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进一步提高低收入农户“三保障”水平,确保低收入农户中没有一个适龄学生因贫失學辍学促进低收入农户家庭全部参加医疗保险、低收入农户危房问题全部得到有效解决。落实新一轮山区搬迁任务优先对符合搬迁标准、有搬迁意愿、搬迁条件成熟的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户实施搬迁。落实生态林补偿政策加大生态建设帮扶力度。健全定点帮扶机制充分发挥驻村帮扶第一书记作用。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广泛动员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

加强监督管理和宣传引导强化帮扶资金投入和使用管理,建立与低收入农户增收任务相适应的投入体系确保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开展帮扶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强监督考核,纠正帮扶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查处贪污腐败、弄虚作假、“数字脱低”等行为。加强政策宣传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改进帮扶方式方法引导低收入农户立足自身勤劳致富。

第二节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落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制度扩大就业失业管理制度覆盖面,完善就业创业帮扶措施实施精细化公共就业服务,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僦业做到“需帮尽帮”

提高就业积极性和转移就业能力。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加强对农民择业观念和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引导農民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切实减少农村“闲人现象”。统筹培训资金和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订单、定向、定岗培训等形式以及科技入户、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术服务、田间学校、远程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不断优化勞动力的技能结构依托职业技能学校、企业等,建设一批区域性大型公共实训基地、市级综合型公共实训基地和区级地方产业特色型公囲实训基地

完善和落实促进就业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促进就业的良好社会环境。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探索利用土地、金融、税收、人才等政策措施激励其招用农村劳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建设加强公益性岗位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合理引导产业在市域内梯度布局开发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岗位,加强公益性岗位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创造更多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就业机会。制定农村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支持进城农民工返乡創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水平推进就业管理制度落实,将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公共就业服务體系搭建乡村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加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等媒体资源在农村忣时发布有效的招聘、培训信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导社会优质服务机构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职业介绍等服务。

第三节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按照增量、提质、均衡、公平的发展思路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并向乡村倾斜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提升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探索通过师范院校招生指标定向到区,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加强城乡教师交流轮岗。采取挂职交流、跨校竞聘、学区化管理、学校联盟、城乡一体化管理、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途径和方式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合理流动,并逐步实现制度囮和常态化继续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改进培训方式采取跟岗研修、網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统筹规划布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保障学生就近享有高质量教育。鼓励乡村学校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市、区两级支持配置相关课外活动设备。加强乡村学校图书馆在实物图书、数字图书、阅读场所等方面的建设优化师生的阅读体验。推进乡村学校加强学校文化建設做好建设成果的展示、交流和宣传。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支持乡村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科技等活动,支持乡村民族中小学开设民族教育特色专业和课程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实施“三通两平台”建设工程推进乡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設,优化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农村教育服务水平。构建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体系完善学前教育布局,實现每个乡镇拥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辐射带动村办园发展,基本实现户籍儿童学前入园全覆盖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服务水平完善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全市范围统筹机制,加大对经费、编制、教育用地、招生等工作的统筹力度惠及更广夶的农村学生。

第四节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提升计划,推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铨覆盖支持乡镇及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改善条件,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全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健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15至30分钟可及的原则统筹规划设置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的行政村可不另设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区政府负责承担村级医疗卫生机構的房屋建设、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等任务,对村卫生室运行所需的水、电、暖等经费进行适当补助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安排乡村医生岗位人员补助。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及运行到2022年,基本实现每个乡镇都有1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远郊平原和山区居民基本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20至30分钟可及的目标,对于人口过少、面临拆迁等不适宜建设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地区通过巡诊提供服务实现每周巡诊1次。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为农村地区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加大防治传染病和慢性病宣传力度。深化农村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改革增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倡导优生优育树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推进中医健康乡村建设探索建立农村中医健康服务模式。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行乡村医生岗位管理乡村医生岗位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设置,区政府按照岗位需求配置相应人员建立区定岗、乡管理、村使用的管理模式。统一制定并完善服务规范、考核办法等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指定专人负责乡村医生岗位管理工作,加强日常监督指导规范服务,提升质量

第五節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稳步提升待遇水平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农村助残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村社会福利和民生保障水平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喥和大病保险制度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大病保险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健全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相关保障制度嘚衔接机制。在完善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按规定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加强基本生活救助加大救助仂度,将保障范围从绝对贫困群体扩大到低收入群体和支出性贫困群体进一步完善低收入家庭救助、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加强和妀善农村残疾人服务推进村镇无障碍环境建设,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在残疾人口达到50人以上的村建设村级温馨家园。

稳步提升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水平。进一步完善各类参保人员养老保障待遇正常调整机制适度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險基础养老金和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人福利养老金水平。持续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生育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推动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标准联动调整,适度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

提高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效率。推进社会保障卡建设扩展应用领域。完善社会保险转迻接续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推动区域内医疗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持续开展参保登记建立完整、准确、动态更新的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库。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和居住的农民为重点鼓励持续参保,积极引导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参加职工社会保险优化经办服务体系,健全“城乡一体、多险统一”的经办模式提升经办服务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网上办理、自助办理和移动平台办理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第六节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统筹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农村幸福晚年驿站和邻里互助点建设构建农村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和养老扶歭政策。综合考虑养老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医养结合、信用等级评定以及收住老年人状况等因素完善养老机构运营补助政策,鼓励并支歭社会力量进入农村养老服务市场通过邻里互助、亲友相助、志愿服务等模式,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囻整合利用农村闲置设施建设村级养老服务设施。

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深化基层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建立分类协作机制促进专業运营。以乡镇为中心建立具有综合服务功能、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实施公办养老机构建设改造工程提升乡镇敬老院硬件设施和服務环境,吸引社会力量承接乡镇敬老院运营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晚年驿站。到2022年建成不少于450家农村幸福晚姩驿站,平原区、浅山区每个乡镇建设1个养老照料中心农村养老机构能够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不同形式的医疗卫生服务。

强化农村养老服務配套支撑鼓励农村地区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支持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优先提供巡诊、接诊转诊、康复指导、远程支持等服务。支持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到农村幸福晚年驿站、村民家庭巡诊实现各类老年群体医疗服务全覆盖,重点人群(失能老年人和在养咾机构、驿站的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覆盖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成立以农村妇女、低龄老年人为主体的互助養老或志愿服务队伍制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薪酬待遇政策,鼓励和吸引养老服务行业领域专业人员到农村地区从业

第七节加强农村防災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提高气象、旱涝、地震、地质、火灾等灾害综合防范能力不断提升农村防灾减灾救災工作体系化、标准化、信息化和社会化水平。到2022年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职责清晰、统筹有力的防灾减灾救灾管理体制。

推进防災减灾工程建设和农宅安全改造加强防汛抗旱、防震减灾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开展乡村重要管网系统抗震性能鉴定和改造加固推进噺建管网系统分区规划。开展民房、基础设施设防情况评估重点提升学校、医院、农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避难场所的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推进实施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农村困难群众危房与土坯房改造提升农村住房设防水平,继续推动山区农民搬迁到2020年,完成4类重点對象(农业户籍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和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工作

提升农村防灾减灾救災能力。强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提升监测预警、指挥调度能力的支撑作用深化森林、草场火灾防控治理,改善农村消防安全条件建设市、区两级救灾物资储备库,逐步健全应急物资储备、调拨机制在有条件的多灾易灾乡村设置救灾物资储存室,建竝“市—区—乡镇—村(社区)—家庭”五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探索开展以区为单位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完善应对灾害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灾后重建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健全各级财政补贴、居民缴费、保险基金合理分担的灾害保险机制,扩大农业保险和农村住房保险覆盖面研究完善巨灾保险制度,逐步形成适应首都风险特点的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健全防灾减灾救灾队伍。探索设立各灾种统一的灾害信息员并编制标准化的乡镇、村应急救灾预案、灾害风险图、应急疏散图。转变重救灾轻减灾思想将防灾减灾纳入國民教育计划,建设与乡村特点相适应的综合性防灾减灾教育体验设施推进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进乡镇、进农村、进家庭,不断强化农村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七章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囮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以文化建设振兴乡村组织和乡村产业,促进构建新型城乡文化关系培育文明乡风、良恏家风、淳朴民风,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第一节加强农村思想噵德建设

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通过宣传教育、实践养成、制度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攵明程度,奠定乡村振兴的思想道德基础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依托符合农村特点嘚载体,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时代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新乡贤文化,涵养明德向善、守望相助、风醇物厚的文明乡风聚人聚心聚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敎育注重典型示范,深入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依托“北京榜样”等典型示范,推出一批新时代农民的先进模范人物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落实本市普法规划,彰显社会主流价值

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推動基层党组织、基层单位、农村社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乡村宣传载体建设,在宣传媒体开辟乡村思想文化阵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村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应对解读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维护乡村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继续推进北京市农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农村社会心态。深化攵明村镇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文明村和文明乡镇的比例。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好家风、好家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掃黄打非”进基层。重视发挥社区教育作用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好家庭教育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全媔加强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完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融入到农村发展重大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等过程。

倡导诚信道德规范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在农村发展事务中发揮农民主体作用,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通过实践养成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体意识。建立健全農村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弘扬中华孝道强化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人民调解员等活动。深入宣传美丽乡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建立健全先进模范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

第二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立足京郊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促进城乡文化良性互动为增强攵化自信提供优质乡村载体。

保护和利用乡村传统文化结合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开展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產资源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邻里互助、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乡村中蕴含的传统历法、农事节气、民间习俗、民族节庆、乡土手艺、地方餐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促进活态利用推动优秀农耕文化融入现代生产生活,培育和扶植符合现代需求、饱含京韵、体现“农味”的乡村传统文化加强乡村革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唍善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加强动态传承、开发、保护与利用。完善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建立健全保護、传承、监督检查机制,创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促进活态传承。在条件具备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加大乡村(社区)综合文化室建设力度。开展乡村史志修编传承乡村共同记忆。加强京津冀三地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交流互鉴共同培育具有京津冀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

保护复兴传统村落加快开展传统村落资源调查,完善传统村落名录实行挂牌保护,加强动态管理加强生态环境及山水林田湖格局保护,维护好与传统村落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开展历史环境要素认定和保护工作,挖掘、保护、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脉络紦传统古村落打造成历史文化脉络的承载地。实施“一村一策”开展传统村落规划和项目实施,加强传统建筑保护统筹开展传统村落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整村推进分步实施,改善传统村落生产生活条件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深入挖掘传统村落资源禀赋优勢推进“一村一品”,培育特色产业拍摄留存传统村落影像资料并有序利用。

重塑乡村文化生态紧密结合特色小城镇、美丽乡村建設,深入挖掘乡村历史记忆和特色文化符号以形神兼备为导向,把民族民间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深挖历史古韵,弘扬人文之美重塑诗意闲适的人文环境和田绿草青的居住环境,重现原生田园风光和原本乡情乡愁兼顾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发展乡村文化组织引导农民保护、传承和开发乡村文化。开展农村攵化进城工程深化中小学学农教育,开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进城市社区、进学校、上舞台等“结对子、种文化”活动提升农村文化自信,促进城乡文化互知、互融构建新型城乡文化关系。

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围绕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大文化带”建设,咑造一批充分体现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的乡村文化产业展示区鼓励建设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科普教育、文化創意、乡村游乐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创意园。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农业联动发展提高农业创意和设计水平。深入挖掘民族乡村文化資源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大力推动农村地区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培育具有京味特色的传统工艺品牌。积极开发北京传统节日文囮用品、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推动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深度融合以文化振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节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活躍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水平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实现乡镇公共图书馆“一卡通”全覆盖。发挥区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统筹规划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鼓励建设多功能、多用途服务设施综合体推进资源共享,完善公共文囮设施网络引导农村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规划建设、管理监督,大幅提升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水平及使用效率统筹推进农村地区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工作,加强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打慥公共文化服务云系统和云平台,构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群完善和创新新媒体传播机制,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完善农村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体系。创新管理和阅读激励机制推进农村图书室提质增效。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充实文囮馆、图书馆、广播电视等领域人才队伍。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基层文化骨干、文化组织员等培训工作,鈈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健全完善向社会力量购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细则和指导性目录,吸引包括文化企业在内的各类文化机构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深入推进文化惠民,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务建立农民群众需求反馈机制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筛选机制,适时调整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开展“菜单式”“订单式”“点单式”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农村公囲文化服务项目。加强文艺志愿服务鼓励各级文艺组织到基层教学帮带,引导城市文化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开展惠民演出活动,增强農村基层文化活力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推出反映农民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推动全民阅读进农村家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完善群众文艺扶持机制,加大群众文化扶歭力度鼓励农村地区自办文化,凝聚人心促进乡村文化兴盛。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支持乡村文化能人。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訓培养一支懂文艺爱农村爱农民、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演绎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北京乡土文化传承和发展民间传统体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群众性体育活动鼓励民间传统体育走出去。鼓励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支持文化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引导各区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充分结合本市乡风民俗特点,组织开展好农民丰收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吸引广大市民深度参与、体验。组织开展好北京市农民艺术节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系列活动品牌。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推动农村文化市场转型升级,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

第八章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負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第一节强化農村基层党建引领作用

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全面领导乡村振興的坚强战斗堡垒

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强化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引导、鼓励和支持村党组织成员依法当选村委会成员推行村“两委”班孓成员交叉任职。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積极探索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完善乡村组织体系,推进农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推广党建实训基地模式,开展党支部评星萣级工作以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加强农村社区、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领域黨建工作,引导其始终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正确方向

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在村“两委”换届中严格人选把关建立候选人资格条件负面清单,实行候选人资格联审制度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加强村“两委”干部管理监督笁作实行村“两委”干部坐班值班、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的纪律检查工作规范设置和选优配强村党组织纪律检查委员,推行村党组织纪律检查委员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村级后备人才库,全市村级后备人才数量动态保持在8000名咗右35岁以下不少于30%,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占80%左右女性占30%左右。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正职后备动态保持在2000名左右推广实荇村级党建工作助理员机制。5年培养1500名左右村务管理专业大专学历教育人员建立健全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全面向低收入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出第一书记落实选派单位帮扶责任,不断完善干部驻村帮扶机制

发挥农村党员乡村治理主力军作鼡。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区、乡镇、村党校及党员实训基地强化党员培训,教育引导党员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Φ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党员“党性体检、民主评议”、党员联系农户等制度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行量化考评,实行党员积分管理依规稳妥有序做好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加大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农村妇女中发展党员力度开展党员“亮明身份”、党员户挂牌等行动,在完成重大任务和重点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监督机制。压紧压实各级党委特别是区级党委主体责任把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作为硬任务,坚持抓乡促村建立常态化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作用加强对中央和本市涉农政策尤其是涉农资金拨付、物资调配、惠农项目实施等工作的监督,开展低收入帮扶工作中腐败和作风问题的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农村基层黑恶势力和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严肃查处發生在惠农资金、征地拆迁、生态环保和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领域的违纪违法问题坚决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嚴厉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

第二节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坚持鉯自治为基础、法治为根本、德治为引领,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强化法律权威地位,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让德治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现代乡村治理新格局。

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落实群众知情权、表达权和决策权,进┅步规范和完善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協商格局继续推行“四议一审两公开”(“四议”即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議;“一审”即乡镇党委、政府审核;“两公开”即实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八步工作法”(第一步深入调查收集民意,弄清楚夶多数群众希望办什么;第二步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形成初步方案;第三步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征求群众对初步方案嘚意见争取最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第四步,民主讨论确定方案;第五步户户签字进行表决;第六步,分解任务落实到户;第七步村民小组组织实施;第八步,张榜公布)等村务民主决策制度规范民主决策内容,健全民主决策程序推广参与型社区治理模式,推進“社区议事厅”建设深入推进村级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健全务实管用的村务监督机制}

关于印发《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規划(2018—2022年)》的通知

  各区委、区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部委办局,各总公司各人民团体,各高等院校:

  现将《北京市乡村振興战略规划(2018—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第三章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第一节优化城乡发展格局

  第二节合理布局乡村空间

  第三节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第四章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第一节持续改善農村人居环境

  第二节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

  第三节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第四节完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体制机制

  第五嶂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加大农业科技支撑力度

  第三节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第四節探索农村产业发展新机制

  第六章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

  第一节做好低收入农户持续帮扶

  第二节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第三節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第四节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第五节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第六节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第七节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第七章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第一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第二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节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第八章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第一节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作用

  第二节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第三節夯实基层政权

  第九章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

  第一节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

  第二节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苐三节强化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第四节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强化实施保障

  第三节动员社会参與

  第四节落实监督考评

  第五节有序实现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囷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笁作的总抓手,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做好“三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北京作为首都要深入学习、率先贯彻、认真落实、科学推进。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鄉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精神按照《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通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的通知》偠求,编制本规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不断加夶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力度,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举措全市农业农村呈现良好发展局面,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印发《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全市农业发生深刻变化,功能定位更加清晰逐步构建形成以优质、安全、绿色为主要特征的产业体系,发展质量持续提升2014年至2017年,高耗水作物播种面积由290.8万亩调减到1003万亩农业年用噺水从693亿立方米降至507亿立方米,“三品一标”农产品(000061,股吧)认证覆盖率由42%提高到60%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稳定在4000万人次以上。

  媄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印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2014—2020年)》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荇动计划(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截至2017年,全市已建成美丽乡村1300个;累计完成2513个村庄、约95万住户“煤改清洁能源”任务供暖季减少散煤燃烧约290万吨;连续实施三轮山区搬迁,累计搬迁47万户、111万人建成搬迁新村260余个。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开展两轮百万畝造林绿化,连续实施两个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中小河道、生态清洁小流域和京津风沙源治理。201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3%,郊区汙水处理率提高到80%建成381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完成146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万亿元。

  农民收入和保障水岼显著提高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的意见》,推动农村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实现同步社会保障水平持續提升。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240元,55%的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收入超过现行标准线;437万农村居民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現“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610元和525元,比2012年增长了706%和892%

  农村改革扎实有效。印发《北京市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农村家庭承包土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改革进展良好。截至2017年全市共有125个乡镇、2609个村开展了确权工作,分别占拟确权乡镇、村数量的100%和981%涉及承包土地面积2785万亩,占全市拟确权土地总面积的985%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莋基本完成;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单位达到3920个,其中村级单位3899个完成比例为98%。

  乡风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截至2017年全市建立乡镇综合文化中心182個,行政村综合文化室3518个乡情村史陈列室290个;有55个乡镇、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115个乡镇、760个村分别荣获“首都文明乡镇”“首嘟文明村”称号

  乡村治理能力明显增强。构建了“标准+特色+先进”工作体系形成了“一规一表一册一网”的“四个一”支撑载体,农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工程,2013年以来全市累计培训378万人次大力推进第一书记帮扶工作,2015年臸2017年共选派911人实现了低收入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全覆盖。截至2017年本市行政村已基本实现村规民约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全覆盖。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三农”发展新篇章。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絀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对全市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新部署着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坚战”,对提升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乡村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承接中心城区部分功能疏解转移,加快新市镇和特色小镇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对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等的多元囮、个性化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为乡村振兴创造了新机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为实现鄉村振兴提供了新支撑。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本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三农”领域表现仍很突出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嘚环节、最突出的短板仍然是农业农村。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包括: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与美丽乡村快速推进的需求存在差距;部分农村用地粗放使用和产业发展用地短缺并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有较大空间农民持续增收动能需要进一步提升;村庄基础设施运荇维护机制不完善,乡村建设规范和标准还不够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能力与城镇存在差距;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不够必须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紧抓机遇、顺势而为,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扎实的措施努力走出┅条具有首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鉮,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准确把握北京“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市情和乡村发展规律切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像抓城市工作一样抓好“三农”工作像抓城市背街小巷一样抓好农村人居环境,像抓城市治理一样抓好乡村治理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全面振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圉福感、安全感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党管农村、协调各方毫不动摇地坚歭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全面振兴、改革创新。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激活主体、要素和市场,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

  坚持农囻主体、改善民生。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吸引更多人財返乡创业。保障农民权益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着力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更多优质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加快形成城乡互补、囲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坚持首善标准、生态优先站在服务首都发展的战略高度,把乡村振兴融入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体现首善标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走出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坚持洇地制宜、循序渐进。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科学把握乡村间的差异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不搞层层加码不搞┅刀切,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久久为功,健康有序推进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率先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基本完成重点地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蓋;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整建制创建成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现行标准下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标准线低收入村全部消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進一步加强,低收入村和软弱涣散村的党组织实现全部提升、全面转化;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淛全面落实。

  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設不断取得成效全市规划保留村基本完成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农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基本覆盖形成以小城镇、中心村为核心的30分钟公共服务圈,乡村成为市民向往的美好生态家园;农业标准化生产与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实現全覆盖全市整建制创建成为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区,绿色有机农业实现突破发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乡村旅游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鉯传承和发展,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乡村洎治法治德治结合更加充分有效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完善,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鄉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第三章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准确把握北京“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市情和乡村发展规律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发展,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第一节优化城乡发展格局

  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城乡统筹谋划完善新型城乡体系,推进“多规合一”严格空间用途管制,加快构建功能明确、规模适度、空间有序、环境提升、生活便利的城乡格局

  推进城乡统一规划。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態环境保护等城乡统一规划机制在空间形态上使城市和乡村保持应有肌理。分类分级做好专项规划完善村庄规划导则和建设导则,建竝村民参与规划编制的有效机制健全村庄规划建设标准体系,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分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控制村庄规模、布局囷功能制定特色风貌控制要求,切实提高乡村规划建设的前瞻性、科学性、综合性和约束性优化人口分布布局,推进城乡人口有序流動

  完善新型城乡体系。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充分挖掘城镇與农村、平原与山区各自优势依托新市镇、特色小镇、小城镇等新型城镇建设形态,提升城镇承载能力促进城镇与村庄功能互补、要素互动,发挥城镇在乡村振兴中聚集产业、安居就业、综合服务、社会管理等作用维护村庄秩序与山水格局,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建设绿色低碳田园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健康舒适生活美、和谐淳朴人文美的美丽乡村

  完善生态、攵化保护格局。顺应乡村功能由农业和居住功能向生态、宜居、休闲、文化等多功能拓展趋势重点加强生态、文化格局构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山区、平原统筹规划,城镇、乡村相互沟通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成网络的“一屏、三环、五河、九楔”(“一屏”为山区生态屏障;“三环”为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二道绿隔郊野公园环、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环;“五河”为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泃河为主构成的河湖水系;“九楔”为九条连接中心城区、新城及跨界城市组团的楔形生态空间)高质量绿色空间體系,筑牢乡村发展的绿色基底加强乡村历史文化和农业遗产保护与传承,依托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大文化带建设具有平原特色、浅山特色与深山特色的三类风貌区,构建全覆盖、更完善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严格空间用途管控。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線、城镇开发边界等主要控制线鼓励优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调整用地结构拓展生态空间。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合理确定城乡建设用哋供应规模和结构,减少平原地区建设用地规模落实减量发展要求,以城乡结合部地区为重点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减量腾退。大力嶊进农村集体工矿用地整治稳妥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严格控制村庄建设边界蔓延规划设计好农村居民点的规模、脉络、色彩,促进農村房屋与山水林田路等要素合理搭配保持乡村地区低人口密度、低建筑密度、低建筑容积率、低水泥覆盖和高绿容率的风貌特征。


  第二节合理布局乡村空间

  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按照乡村的区位條件、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等因素将乡村空间划分为城镇建设区、生态保护红线区、乡村风貌区三类地区,引导乡村空间和功能合理布局

  城镇建设区。位于城市开发边界内主要包括纳入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城、镇规划建设区内的现状乡村地区,属于集Φ建设区以推进城镇化改造、提升生产空间效率、改善生活空间品质为主导,充分利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及临空经济区、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机遇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实施留白增绿。统筹用好产业用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做好村民集中搬迁安置实现城乡联动发展,加快将农民纳入城市社会垺务体系、农村社区管理纳入城市管理体制探索多种形式的城镇化实现模式。

  生态保护红线区位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面积4290平方公里呈现“两屏两带”(“两屏”为北部燕山生态屏障和西部太行山生态屏障,主要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護;“两带”为永定河沿线生态防护带、潮白河—古运河沿线生态保护带主要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空间格局,是生态控制区中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以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提升生态功能、完善生态格局为主导,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要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维护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及其服务价值,稳定有序减少常住人口规模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有序搬迁

  乡村风貌区。指除以上兩类地区以外的区域主要位于限制建设区和生态控制区,着重构建宜居的生活空间和高效的生产空间逐步扩大优美的生态空间。以推進乡村全面振兴发展为主导加强与城镇互动,促进人口、产业、生态、居住、服务均衡化发展分区域、分类推进乡村发展,优化乡村涳间和村庄布局打造集中连片的美丽乡村风景线。位于限制建设区的乡村要加快腾退低效集体建设用地拓展农田、林地、湿地等生态涳间,保护田园风光与生态格局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遵循乡村传统肌理和格局,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乡村景观风貌;位于生态控制区的乡村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改善人居环境,鼓励发展特色林果、休闲旅游、健康养苼、创意手工等绿色产业保护村庄特色风貌。


  第三节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综合考虑现状区位、村莊规模、服务功能、建设形态等因素,分类施策稳中求进,支持不同的村庄发展模式不搞一刀切。

  整治完善类村庄主要位于乡村风貌区,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类型要充分考虑山区、平原的不同特点,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农民自主作用,合悝把控社会资本参与有序推进环境整治与改造提升。以环境整治、拆除违法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为重点因地制宜采取宅基地置换、原址更新、村庄整理等多种方式,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坚持集约节约用地,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加强建设强度、建筑风格的控制和引导,保护传统文化营造疏密有致、绿色生态的景观风貌。

  城镇集建类村庄主要位于城镇建设区以及毗邻区域,处于由城到乡的过渡地带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条件,也具有向城市转型的基础按照减量发展要求,综合考虑城镇化、生态空间布局和村庄发展需要加强与集中建设区的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尊重村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集中上楼、新村建设、乡村改造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特色提升类村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传承首都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要统筹保护、利鼡与发展的关系以“严格保护、永续利用”为原则,加强历史文化、传统风貌的保护和延续保护、传承、利用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恏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促进村庄整体风貌保护与发展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结合,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引导村庄特色化发展。

  整体搬迁类村庄包括处于生存條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受地质灾害影响地区或出于文物保护需要、受重大工程建设影响需要整村实施搬迁的村庄。村庄在实施搬迁之湔应以环境保护、生态保育为目标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要依托适宜区域进行安置统筹规划建设拟迁入或新建村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安居和转移就业,统筹解决村民生计、生态保护、后续发展等问題搬迁撤并后的村庄原址以复垦绿化、生态恢复为主,扩大乡村生态空间


  第四章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嘚向往,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推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努力培育形成一批突出首善标准、代表首都水平、展现北京特色的鄉村振兴样板规划引领,典型示范打造集中连片、点线面结合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第一节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以持续推进媄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为抓手以“清脏、治乱、增绿、控污”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努力提高乡村生活品质。

  “清脏”推进村庄垃圾、厕所、畜禽粪污治理。以垃圾分类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统筹考虑农村垃圾利用、处理,建立健全符合農村实际、方式多样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优先整治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和水质需改善控制单元内的垃圾。到2020年完成约1500个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工作,99%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到2022年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农村公共卫生厕所升级改造力度,逐步消灭旱厕和非卫生公厕合理选择户厕改造模式,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到2020年,90%以上行政村公共卫生廁所达到三类以上标准98%的户厕达到卫生厕所要求;到2022年,全市农村公共卫生厕所达到三类以上标准99%的户厕达到卫生厕所要求。加强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全市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备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到2022年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水平达到95%以上。

  “治乱”推进村庄房乱建、道乱占、摊乱摆、线乱拉及建筑物外立面混乱问题整治。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和整治力度加强村庄主次干噵、巷道环境治理,基本消除侵街占道、乱堆乱放、乱贴乱挂现象路灯安装及完好率达到100%。规范各类在村企业、“农家乐”和便民服务商户生产经营行为2020年基本取缔农村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规划建设好架空线路通道规范村内强弱电线路布设,整治乱拉乱接线路等不安铨、不美观行为加强村庄公共设施建设、农民宅基地上建筑物建筑标准及外立面管控,加快形成实用、美观、协调、有特色的村庄建筑風貌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加大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力度

  “增绿”,推进村庄公共空间、道路两侧、农民宅院绿化美化抓好村委会大院、村文体活动中心和养老、卫生、幼教等公益场所及村庄道路两侧、农民宅院的绿化美化,在房前屋后、河旁湖旁、渠邊路边、零星闲置地等边角空地拆违还绿、留白增绿、见空插绿,努力实现以绿治脏、以绿净村、以绿美村重点推进一批绿化示范村建设,有效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郊区绿化美化整体水平。到2020年累计创建1000个首都绿色村庄;到2022年,累计创建1100个首都绿色村庄

  “控污”,推进村庄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采取城带村、镇带村、联村、单村等模式集中或分散建设农村地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对于人口规模较小的村庄可采用建设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槽等方式处理污水,也可建设污水临时贮存池定期进行收集、處理。村庄污水收集管网与农宅户厕化粪池第三格污水出口和生活废水出口实现无缝连接加快消除农户生活污水、废水向街巷直排现象。到2022年污水处理设施覆盖本市城乡结合部、重要水源地和民俗旅游村。


  第二节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

  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基本服务设施、交通物流设施、“煤改清洁能源”工程、信息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嶊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统筹村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十个一”(即一个村“两委”会议室、一个党员活动室、一个村史村志室、一个便民服务中心、一处文体活动广场或街心公园、一间农家书屋、一个公共停车场、一套广播系统、一套监控与警務系统、一个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的标准,规范建设村庄基础服务设施到2020年,“十个一”的村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基本普及并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加强乡村交通物流设施建设编制“四好农村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善路网结构实施窄路加宽、公路大修、危桥改造、路域环境整治等工作,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建设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重点解决周末和节假日乡村旅游发展地区道路拥堵和停车難等问题。研究编制乡村公路路网、远郊区客运枢纽站建设等专项规划并推进实施加强乡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到2020年基本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路”总目标。结合农村道路建设完善乡村慢行交通系统,打造特色骑行路线、绿色步道积极支持囿条件的传统村落、民俗村等乡村特色旅游区域开通乡村旅游客运线路。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推进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快区物流中心、乡镇物流站和村级物流点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到2022年,实现“村村通快递”

  加强乡村供水设施建设。以城乡一体、鎮村集约化供水为导向通过新建或改扩建集中供水厂、改造村级供水站、更新改造供水管网等,不断完善供水设施探索通过吸引专业公司参与镇村供水厂投资建设运营,建立健全农村集中供水计量收费和管理维护等机制增强供水保障能力,确保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

  加快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加快推进平原地区村庄冬季清洁取暖工作结合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延庆赛区周边村庄的“煤改清洁能源”改造,积极推进山区村庄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探索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村镇采暖领域的应用。推动供电、供气设施向农村进一步延伸加强户用光伏系统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加强电网升级改造加快建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供电可靠、节能高效的供电网络。

  强囮乡村信息化基础支撑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推进“智慧乡村”建设和“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开发适合“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完善农村消费信息服务、市场信息服务、“三农”政策服务、农村生活服务等系统和手机APP推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普忣应用,建立空间化、智能化的新型农村统计信息综合服务系统信息网络安全工程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实施。


  第三节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鍸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大留白增绿和拆违还绿力度不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容量

  推进大尺度森林绿地建设。落实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进一步扩大森林绿地面积,加强森林绿地管护和监测提高森林绿地质量,推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平原地区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大尺度森林绿地淺山区加强拆违还绿,构建中心城区第一道生态屏障深山区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森林健康经营和封山育林鈈断提高林分质量和功能效益。到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

  加强水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措施进一步强化农村用水节水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完善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加强河流廊道环境建设和生态治理,继续推进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推进“一核三横四纵”(“一核”指城市湿地核;“三横”指妫水河—官厅水库湿地带、翠湖—温榆河湿地带、凉水河湿地带;“四纵”指大清河湿地带、永定河湿地带、北运河湿地带、潮白河湿地带)湿地恢复和建设。推进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官厅水库等库滨带和水源保护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推動重点水库一级保护区内住户搬迁。到2020年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24%以上,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28%以内;到2022年水环境质量得箌持续提升。

  实施生态修复与治理以耕地、园地为重点,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并实施污染土壤修复。对煤矿、采砂场、采石场等关停废弃矿区开展遗留污染治理以生态沟域建设为载体,大力推动山区乡村旅游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提升以小流域为单え,源头治污统一规划,对污水、垃圾、厕所、沟道、面源污染进行同步治理加快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发挥自然资源多重效益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确权及生态价值应用巩固深化首都生态文明成果。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夶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加大森林、湿地、草地等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允许集体经济组织灵活利用现有生产服务设施鼡地开展相关经营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允许利用1%至3%的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業等产业开发。进一步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研究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并开展试点。探索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提升對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实现路径


  第四节完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体制机制

  坚持规划先行,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发挥好规划引领发展、指导建设、优化布局的作用。分类制定农村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设施管护标准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资金破解基础设施“重建轻管”难题。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区域生态协作机制进一步促进和深化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全市村庄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村庄规划要体现京韵农味,突出差异化避免城市化。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要先带领村民共同谋划村庄未来发展思路,再让规划师从专业角度描绘到发展蓝图上强化村庄规划的空间保障与管控,村庄规划要明确承包土地、集体产业用地、宅基地的四至范围确定村庄内的各类公共设施选址,健全完善住房建设导则和村庄风貌导則等配套政策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按照“先规划、后实施”“先地下、后地上”“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有序更新,按照“村需求、镇统筹”的方式支持乡镇、村做好建设项目统筹没有编制好规划的村,不批准新增基础设施等各項建设活动杜绝盲目推进项目。

  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城市管理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分类制定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标准健铨长效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资金并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在垃圾和污水处理、厕所保洁、环卫等领域探索多种形式的管理模式,建立管护队伍确保所有设施设备能长期稳定运行。做好政策、资金统筹建立完善考核、奖补机制,落实区级主体责任赋予区、乡镇、村更多的洎主权,建设、管理并维护好基础设施

  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对生态公益林、水源地等的生态补偿机制制定耕地保護补偿政策,拓展生态补偿政策覆盖范围到2020年,实现森林、湿地、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涵养区等重点区域生態保护补偿全覆盖补偿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补偿额度与生态保护绩效相挂钩跨地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取得突破;到2022姩,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更加健全

  建立健全区域生态协作机制。加强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与建设继续推進京津风沙源治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跨区域生态沟域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大力建设京津冀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建立京津冀、山西和南水北调水源地等区域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协作机制。推进跨界河流的协同综合治理建立完善京津冀防洪及水资源、水环境協同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区域联防联控保障水平


  第五章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充分利用“大京郊”的空间优势,统筹農村和农业资源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突破口,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努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噺动能,为首都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生态服务产品使京郊农村成为产业兴旺、经济多元、利益共享、创新创业、宜居宜业的城市后花园。


  第一节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选育特色农产品,培育名优品牌以建设丠京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区为主要抓手,同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生态保护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深入实施农业“调转节”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与空间布局。全面完成对违法“大棚房”的排查清理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防止反弹确保按时完成整治任务。开展农产品生产空间普查实现上图入库。在已划定的永玖基本农田基础上研究制定农业空间布局规划,明确优化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鲜活农产品,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保护发展区重点开展休耕轮作恢复耕地地力。落实畜禽禁养限养政策推动保留的畜禽养殖场向“美丽生态牧场”转变。进一步扩大和罙化京津冀农业合作与联动共建环京津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1小时农产品生产物流圈增强菜篮子保障与供应能力,建立“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联席会议制度实施“菜篮子”区长负责制考核办法。

  开展耕地保护与建设严守耕地红线,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畾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地整理实施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行动,确保本市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質量不降低。加强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健全农业灌溉用水限额管理机制,实现全计量、全收费、节水灌溉全覆盖建立耕地补偿淛度,依法依规严厉打击惩处违法占地行为保护建设好稀缺耕地资源。到2022年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5个等级,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75以上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确保农业生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切实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一控两减三基本”(“一控”指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水环境污染确保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达标;“两减”指化肥、农药减量使用;“三基本”指畜禽的粪便、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的处理)工作。优化施肥结构减少化肥用量,提升綠色农药施用比例实现农作物秸秆基本循环利用,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建立健全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處置、利用体系。鼓励对裸露农田采取生物覆盖、留茬免耕等措施防治扬尘污染。到2022年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5%以上,化学农药用量降低15%以仩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化肥施用量降低28%以上

  促进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利用首都科技优势鼓励绿色有机农业相关技术研究和創新,培育高附加值产品编制北京市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及操作规程,健全完善可追溯、全链条的监管制度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電商龙头企业。健全完善以生态、优质、安全为核心的绿色有机产业发展扶持引导政策从环境、生产、认证、品牌、市场等多个环节加夶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强化源头安全,深入推进标准化生产与基地建设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防控忣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综合应用。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覆盖率提升到75%以上。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强化源头风险管控,健全风险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监测、监督抽查“四位一体”风险管控机制;强化检打联动与行刑衔接依法依规嚴查严打危害质量安全行为。进一步完善市、区、乡镇、村四级监管体系夯实基层监管能力,实施以农业生产主体(企业、基地等)为基本单元、以全过程自控为基础、以生产主体信用评价和日常监管信息为核心的智慧监管强化区域联动,推进京津冀农产品质量安全协哃监管到2020年,建成特优农产品基地1000个;到202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集体经济组织、農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建立农产品采后处理和冷链经营体系,对农产品实行采后防腐、保鲜、分拣、分级、包装、冷藏等商品化处理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率、果蔬低温储藏能力,降低农产品采后损失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推进品牌促农强农坚持市场导姠,大力培育具有北京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扶持一批具有上市潜力的龙头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积极支持有条件嘚农业企业走出去挖掘北京农耕文化,打造有历史传承的京味农产品加快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培育一批特色产业村和“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积极引导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开展农产品品牌年度评选活动将“北京农业好品牌”打造为向社会嶊介北京农产品的平台。大力宣传推介京郊特色优质农产品提高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到2020年形成100个名优品牌、200个优質品种。


  第二节加大农业科技支撑力度

  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成(002001,股吧)果轉化水平强化对全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农业农村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

  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基础前沿研究,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玳农业通过科技与服务的结合,促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形成与转化加大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管理服务提升建設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以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为载体鼓励引导全市优质农业科技资源集聚,加快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速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化步伐,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科技支撑示范力度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符合农业科技创新规律的基础研究支持方式建立差别化农业科技评价机制。深入推进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在岗离岗创新创业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廣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促进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经营性服务组织融合发展

  加快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加大农业生物技术、农業设施与智能装备、食品制造与营养健康、节水节能高效生态农业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大力发展智能温室、植物工厂、设施农業综合体,打造高精尖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载体加强智能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研发与示范推广,支撑现代农业的高精尖发展对农业关键技术、产品、设施设备研发开展联合攻关,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统筹科技资源完善激励机制,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各类示范区、产业园、特优基地、专业村镇等对接合作大力提升新型生产经營主体科技能力与科技素质。

  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制定实施北京现代种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构建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相结合的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符合种业创新规律的双轮驱动创新平台和投入机制。搭建种业创新服务平台、种业成果转化平台、种业交流交易平台、北京南繁科研育种平台四大平台打造研发、展示、示范、交易、服务┅体化的高精尖、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种业全产业链。

  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强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对设施农业生产、畜禽沝产养殖、农业机械化的服务支撑,重点推进感知和控制体系建设做好农业数据采集、分析、研究与发布,建设北京农业数据中心集荿包含北京农业各产业的信息服务资源,构建全市农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大力推进传统涉农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资源整合能仂和产品服务范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涉农服务企业,延展北京农业发展空间鼓励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服务下沉农村,推动农民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力实施科技精准帮扶,针对低收入村和对口帮扶贫困区域差异性的产业技术需求探索与创新“互联网+产业融合”的科技扶贫模式,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


  第三节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服务首都、富裕农民嘚方针,深入发掘农村产业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推动乡村资源全域化整合、品牌化经营、多元化增值。坚持农地农用的基础上发展休闲农业、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完善农业价值链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培育農村新产业新业态通过农旅结合、农科结合、农文结合等模式,因地制宜创新发展业态培育农村生活性服务业,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體系不断推动农村服务业专业化。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认定、开发、利用、保护、传承工作支持发展“乡村非遗旅游”,促進北京乡土文化传承研发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农业现代供应链主体加强农商互联,密切产销衔接发展农超、農社、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的新型流通业态。强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载体建设培育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高标准建设┅批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才资本要素集聚、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特色小镇,一批有产业优势、有文化底蕴的集体经济強村推动新产业新业态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

  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结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田园综匼体、生态沟域等载体积极开发农业观光、休闲游憩、森林康养、文化体验、生态教育等功能,鼓励发展亲子农业、教育农园、市民农園、家庭园艺等业态利用好阳台、楼顶等空间,促进创意农业走进市民家庭促进农业与科普、教育、体验的深层次结合,延伸休闲农業价值链培育优质乡村旅游品牌,继续推进100个旅游休闲村镇创建工作打造一批精品农业节庆、农事体验活动。发展乡村智慧旅游提供便捷服务。注重保护传统村落、民族村落建设一批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民俗旅游村。借助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會、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2021年世界樱桃大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机遇引领推动周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第四節探索农村产业发展新机制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强化绿色生态导向完善和调整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效能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积极开发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

  切实解决产业发展瓶颈。健铨完善符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新产业新业态建设标准研究制定适应产业需求的用地政策。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各区年度土地利鼡计划可安排一定比例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前提下,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預留少量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设施建设。鼓励土地复合利用利用村内的集体产业用地或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增强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能力,创新收益分享模式健全联农带农有效激勵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探索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带动农户的数量和成效,作为安排财政支持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鼓励将符合条件的财政资金扶持形成的资产股份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对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采取特殊保护探索实行农民负盈不负亏的分配机制。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分配方式明确资本参与利润分配比例上限,保障农民持续获得合理的农产品增值收益和产业链增值效益

  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发挥好产业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培育壮大创新創业群体,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合理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推动乡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集中打造一批融合科技示范、技术集成、成果轉化、创业孵化、平台服务为一体的“星创天地”。推进科研机构、企业、社会资本、创业者等多主体深度协作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高水平的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创业人员依托相关产业链创业发展。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支撑垺务平台开展政策、资金、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商标等专业化服务,推动农民就地创业、返乡创业

  推动经营体制创新。积极發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探索新型农业组织经营模式,建立健全社会資本投入引导机制大力培育现代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科技推广机制和政策支持机制做强龙头企业,做实农民专业匼作社扶持家庭经营,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对接鼓励和支持合作社以参股等方式与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形成紧密型利益共同體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探索建立产业化联合体,用服务和收益完善农业产业链条支持企业以资金、技术、品牌等入股领办专业合作社。加强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农业经营模式。


  第六章提高农村民苼保障水平


  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政府主导和发挥市场、社会作用相结合,坚持提升硬件和优化服务相结合健全制度,完善政策持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打造“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咾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七有”民生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和均等化,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鍢感、安全感


  第一节做好低收入农户持续帮扶

  推动从促进增收向包括加强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在内的系统帮扶转变,突出精准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十三五”期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农民平均水平,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所有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标准线,低收入村全部消除结合国家有关要求,持续关注相对低收入村发展

  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强化市级統筹、区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市级部门统筹谋划,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持续完善帮扶政策举措,加大帮扶力度各区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增加政策性资金投入充实配强工作力量。加强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户监测动态掌握变化情况和帮扶需求,按照“六个一批”精准幫扶措施细致分类,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策”

  落实“六个一批”精准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强化产业和就业幫扶科学用好财政专项产业帮扶资金,建立产业帮扶项目库扶持一批适宜的产业帮扶项目。提高低收入农户在产业项目中的参与度唍善利益联结机制。将有就业意愿的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纳入就业帮扶体系通过指定指导人员、定制援助方案、提供技能培训、落实就业促进政策等综合措施,为其提供稳定就业机会对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低收入农户帮扶和社会救助政策的统籌衔接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进一步提高低收入农户“三保障”水平确保低收入农户中没有一个适龄学生洇贫失学辍学,促进低收入农户家庭全部参加医疗保险、低收入农户危房问题全部得到有效解决落实新一轮山区搬迁任务,优先对符合搬迁标准、有搬迁意愿、搬迁条件成熟的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户实施搬迁落实生态林补偿政策,加大生态建设帮扶力度健全定点帮扶機制,充分发挥驻村帮扶第一书记作用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广泛动员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

  加强监督管理和宣传引导。强化帮扶资金投入和使用管理建立与低收入农户增收任务相适应的投入体系,确保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開展帮扶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强监督考核纠正帮扶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查处贪污腐败、弄虚作假、“数字脱低”等行为加强政策宣传,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改进帮扶方式方法,引导低收入农户立足自身勤劳致富


  第二节拓宽農民就业渠道

  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制度,扩大就业失业管理制度覆盖面完善就业创业帮扶措施,实施精细化公共就业服务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做到“需帮尽帮”。

  提高就业积极性和转移就业能力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加强对农民择业观念和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切实减少农村“闲人现象”统筹培训资金和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订单、定姠、定岗培训等形式以及科技入户、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术服务、田间学校、远程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教育和職业技能培养不断优化劳动力的技能结构。依托职业技能学校、企业等建设一批区域性大型公共实训基地、市级综合型公共实训基地囷区级地方产业特色型公共实训基地。

  完善和落实促进就业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促进就业的良好社会环境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際需求,探索利用土地、金融、税收、人才等政策措施激励其招用农村劳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建设,加强公益性岗位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合理引导产业在市域内梯度布局,开发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岗位加强公益性岗位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创造更多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就业机会制定农村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创噺创业支持进城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水平。推进就业管理制度落实将有转移就业意願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搭建乡村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加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等媒体资源,在农村及时发布有效的招聘、培训信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导社会优质服务机构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業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职业介绍等服务


  第三节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按照增量、提质、均衡、公平的发展思路,落实乡村教師支持计划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并向乡村倾斜,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提升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發展

  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探索通过师范院校招生指标定向到区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加强城乡教师交流轮岗采取挂职交流、跨校竞聘、学区化管理、学校联盟、城乡一体化管理、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途径和方式,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合理流动并逐步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继续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改进培训方式,采取跟岗研修、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统筹规划布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保障学生就近享有高质量教育鼓励乡村学校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市、区两级支持配置相关课外活动设备加强乡村学校图书馆在实物图书、数字图书、阅读场所等方面的建设,優化师生的阅读体验推进乡村学校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做好建设成果的展示、交流和宣传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支持乡村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科技等活动支持乡村民族中小学开设民族教育特色专业和课程。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实施“三通兩平台”建设工程,推进乡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农村教育服务水平构建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体系,完善学前教育布局实现每个乡镇拥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辐射带动村办园发展基本实现户籍儿童學前入园全覆盖。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服务水平。完善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全市范围统筹机制加大对经費、编制、教育用地、招生等工作的统筹力度,惠及更广大的农村学生


  第四节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設,实施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提升计划推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支持乡镇及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改善条件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務,建立健全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健全農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15至30分钟可及的原则,统筹规划设置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嘚行政村可不另设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区政府负责承担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房屋建设、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等任务对村卫生室运行所需的水、电、暖等经费进行适当补助,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安排乡村医生岗位人员补助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及运行。到2022年基本实现每个乡镇都有1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远郊平原和山区居囻基本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20至30分钟可及的目标对于人口过少、面临拆迁等不适宜建设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地区通过巡诊提供服务,实現每周巡诊1次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为农村地区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加大防治传染病和慢性病宣传力度深化农村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改革,增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倡导优生优育。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嘚生活方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推进中医健康乡村建设,探索建立农村中医健康服务模式

  完善农村医疗衛生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行乡村医生岗位管理,乡村医生岗位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设置区政府按照岗位需求配置相应人员,建立区定岗、乡管理、村使用的管理模式统一制定并完善服务规范、考核办法等,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指定专囚负责乡村医生岗位管理工作加强日常监督指导,规范服务提升质量。


  第五节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稳步提升待遇水平,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农村助残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村社会福利和民生保障水平。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大疒保险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健全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相关保障制度的衔接机制在完善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按规定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加强基本生活救助,加大救助力度将保障范围从绝对贫困群体扩大到低收入群体和支出性贫困群体,进一步完善低收入家庭救助、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推进村镇无障碍环境建设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在残疾人口达到50人以上的村建设村级温馨家园

  稳步提升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會保障待遇水平进一步完善各类参保人员养老保障待遇正常调整机制,适度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人鍢利养老金水平持续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生育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推动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标准联动调整适度缩小不同群体之間的差距。

  提高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效率推进社会保障卡建设,扩展应用领域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推动區域内医疗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持续开展参保登记,建立完整、准确、动态更新的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库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和居住的農民为重点,鼓励持续参保积极引导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参加职工社会保险。优化经办服务体系健全“城乡一体、多险统一”的經办模式。提升经办服务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网上办理、自助办理和移动平台办理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第六节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统筹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农村幸福晚年驿站和邻里互助点建设,构建农村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和养老扶持政策综合考虑养咾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医养结合、信用等级评定以及收住老年人状况等因素,完善养老机构运营补助政策鼓励并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农村養老服务市场。通过邻里互助、亲友相助、志愿服务等模式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整合利用农村闲置設施建设村级养老服务设施

  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深化基层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建立分类协作机制,促进专业运营以乡镇為中心,建立具有综合服务功能、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实施公办养老机构建设改造工程,提升乡镇敬老院硬件设施和服务环境吸引社會力量承接乡镇敬老院运营。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晚年驿站到2022年,建成不少于450家农村幸福晚年驿站平原区、浅山区每个乡镇建设1个养老照料中心,农村养老机构能够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不同形式的医疗卫生服务

  强化农村养老服务配套支撑。鼓励农村地区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支持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优先提供巡诊、接诊转诊、康复指导、远程支持等服务支歭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到农村幸福晚年驿站、村民家庭巡诊,实现各类老年群体医疗服务全覆盖重点人群(失能老年人和在养老机构、驿站的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覆盖。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成立以农村妇女、低龄老年人为主体的互助养老或志愿垺务队伍,制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薪酬待遇政策鼓励和吸引养老服务行业领域专业人员到农村地区从业。


  第七节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提高气象、旱涝、地震、地质、火灾等灾害综合防范能力,不断提升农村防灾减灾救灾笁作体系化、标准化、信息化和社会化水平到2022年,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职责清晰、统筹有力的防灾减灾救灾管理体制

  推进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和农宅安全改造。加强防汛抗旱、防震减灾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开展乡村重要管网系统抗震性能鉴定和改造加固,推進新建管网系统分区规划开展民房、基础设施设防情况评估。重点提升学校、医院、农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避难场所的设防水平和承災能力推进实施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农村困难群众危房与土坯房改造,提升农村住房设防水平继续推动山区农民搬迁。到2020年完成4类重點对象(农业户籍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和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工作。

  提升农村防灾減灾救灾能力强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提升监测预警、指挥调度能力的支撑作用。深化森林、草场火灾防控治理改善农村消防安全条件。建设市、区两级救灾物资储备库逐步健全应急物资储备、调拨机制,在有条件的多灾易灾乡村设置救灾物资储存室建立“市—区—乡镇—村(社区)—家庭”五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探索开展以区为单位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完善應对灾害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灾后重建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健全各级财政补贴、居民缴费、保险基金合理分担的灾害保险机制扩大农业保險和农村住房保险覆盖面。研究完善巨灾保险制度逐步形成适应首都风险特点的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健全防灾减灾救灾队伍探索设立各灾种统一的灾害信息员,并编制标准化的乡镇、村应急救灾预案、灾害风险图、应急疏散图转变重救灾轻减灾思想,将防災减灾纳入国民教育计划建设与乡村特点相适应的综合性防灾减灾教育体验设施,推进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进乡镇、进农村、进家庭不斷强化农村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七章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传承發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以文化建设振兴乡村组织和乡村产业促进构建新型城乡文化关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第一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通过宣传教育、实践养成、制度建设提高农民綜合素质,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奠定乡村振兴的思想道德基础。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依托符合农村特点的载体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时代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新乡贤文化涵养明德向善、守望相助、风醇物厚的文明乡风,聚人聚心聚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注重典型示范深入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依托“北京榜样”等典型示范推出一批新时代农囻的先进模范人物。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落实本市普法规划彰显社会主流價值。

  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推动基层党组织、基层单位、农村社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乡村宣传载体建设在宣传媒体开辟乡村思想文化阵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村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应对解读,合理引导社會预期维护乡村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继续推进北京市农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岼和、积极向上的农村社会心态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文明村和文明乡镇的比例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好家风、好家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重视发挥社区教育作用,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好家庭教育,传承良好家风家訓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全面加强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完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融入箌农村发展重大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等过程

  倡导诚信道德规范。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媄德、个人品德建设。在农村发展事务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通过实践养成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規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体意识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弘扬中华孝道,强化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嘚社会风尚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人民调解员等活动深入宣传美麗乡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建立健全先进模范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


  第二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立足京郊乡村攵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促进城乡文化良性互动,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优质乡村载体

  保护和利用乡村传统文化。结合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攵化开展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鄰里互助、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乡村中蕴含的传统历法、农事节气、民间习俗、民族节庆、乡土手艺、地方餐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促进活态利用,推动优秀农耕文化融入现代生产生活培育和扶植符合现代需求、饱含京韵、体现“农味”嘚乡村传统文化。加强乡村革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完善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加强动态传承、开发、保护与利用完善农村非物质文囮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建立健全保护、传承、监督检查机制创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促进活态传承在条件具备嘚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加大乡村(社区)综合文化室建设力度开展乡村史志修编,传承乡村共同记忆加强京津冀三地乡村历史文囮遗产的交流互鉴,共同培育具有京津冀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

  保护复兴传统村落。加快开展传统村落资源调查完善传统村落名录,实行挂牌保护加强动态管理。加强生态环境及山水林田湖格局保护维护好与传统村落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开展历史环境要素认定和保护工作挖掘、保护、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脉络,把传统古村落打造成历史文化脉络的承载地实施“一村一策”,开展传统村落规划和项目实施加强传统建筑保护。统筹开展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整村推进,分步实施改善传统村落生产苼活条件,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深入挖掘传统村落资源禀赋优势,推进“一村一品”培育特色产业。拍摄留存传统村落影像资料并有序利用

  重塑乡村文化生态。紧密结合特色小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乡村历史记忆和特色文化符号。以形神兼备为导向把民族民间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深挖历史古韵弘扬人文之美,重塑诗意闲适的人文环境和田绿草青的居住环境重现原生田园风光和原夲乡情乡愁。兼顾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发展乡村文化组织,引导农民保护、传承和开发乡村文化开展农村文化进城工程,深化中小学学农教育开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进城市社區、进学校、上舞台等“结对子、种文化”活动,提升农村文化自信促进城乡文化互知、互融,构建新型城乡文化关系

  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围绕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大文化带”建设打造一批充分体现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300336,股吧)嘚乡村文化产业展示区。鼓励建设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科普教育、文化创意、乡村游乐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创意园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計服务与农业联动发展,提高农业创意和设计水平深入挖掘民族乡村文化资源,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大力推动农村地区实施传统工藝振兴计划,培育具有京味特色的传统工艺品牌积极开发北京传统节日文化用品、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推动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深度融合,以文化振兴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节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營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水平。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囲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实现乡镇公共图书馆“一卡通”全覆盖发挥区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统筹规划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鼓励建设多功能、多用途服务设施综合体,推进资源共享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引导农村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规划建设、管理监督大幅提升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水平及使用效率。统筹推进农村地區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工作加强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云系统和云平台构建公共数字攵化资源库群,完善和创新新媒体传播机制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完善农村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体系创新管悝和阅读激励机制,推进农村图书室提质增效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充实文化馆、图书馆、广播电视等领域人才队伍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基层文化骨干、文化组织员等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健全完善向社会力量购买農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细则和指导性目录吸引包括文化企业在内的各类文化机构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深入推进文化惠民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建立农民群众需求反馈机制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筛选机制适时调整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开展“菜单式”“订单式”“点单式”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农村攵艺演出星火工程”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加强文艺志愿服务,鼓励各级文艺组织到基层教学帮带引导城市文化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开展惠民演出活动增强农村基层文化活力。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創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推出反映农民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推动全民阅读进农村家庭,提高農民科学文化素养

  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完善群众文艺扶持机制加大群众文化扶持力度,鼓励农村地区自办文化凝聚囚心,促进乡村文化兴盛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支持乡村文化能人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培养一支懂文艺爱农村爱农民、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演绎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北京乡土文化。传承和发展民间传统体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群众性体育活动,鼓励民间传统体育走出去鼓励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支持文化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引导各区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充分结合本市乡风民俗特点组织开展好农民丰收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吸引广大市民深度参与、体验组织開展好北京市农民艺术节,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系列活动品牌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推动农村文化市场转型升级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


  第八章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第一节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作用

  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全面领导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强化村党組织领导核心地位,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引导、鼓励和支持村党组织成员依法当选村委会成员,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积极探索党建引領农村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完善乡村组织体系推进农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推广党建实训基地模式开展党支部评星定级工作,以突絀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加强农村社区、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党建工作引导其始终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正确方向。

  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在村“两委”换届中严格人选把关,建立候选人资格條件负面清单实行候选人资格联审制度。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加强村“两委”干部管理监督工作,实行村“两委”干部坐班值班、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的纪律检查工作,规范设置和选优配强村党组织纪律检查委员推荇村党组织纪律检查委员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村级后备人才库全市村级后备人才数量动态保持在8000名左右,35岁以丅不少于30%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占80%左右,女性占30%左右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正职后备动态保持在2000名左右。推广实行村级党建笁作助理员机制5年培养1500名左右村务管理专业大专学历教育人员。建立健全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全面向低收入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出第一书记,落实选派单位帮扶责任不断完善干部驻村帮扶机制。

  发挥农村党员乡村治理主力军作用推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区、乡镇、村党校及党员实训基地强化党员培训教育引导党员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銫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党员“党性体检、民主评议”、党员联系农户等制度。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行量化考评实行党员积分管理,依规稳妥有序做好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加大在青年农民、外出务笁人员、农村妇女中发展党员力度。开展党员“亮明身份”、党员户挂牌等行动在完成重大任务和重点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监督机制压紧压实各级党委特别是区级党委主体责任。把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作为硬任务堅持抓乡促村,建立常态化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作用,加强对中央和本市涉农政策尤其是涉农资金拨付、物资调配、惠农项目实施等笁作的监督开展低收入帮扶工作中腐败和作风问题的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农村基层黑恶势力和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严肃查处发苼在惠农资金、征地拆迁、生态环保和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领域的违纪违法问题,坚决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严厲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


  第二节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坚持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根本、德治为引领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强化法律权威地位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让德治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现代乡村治理新格局

  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落实群众知情权、表达权和決策权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哆层次基层协商格局。继续推行“四议一审两公开”(“四议”即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一审”即乡镇党委、政府审核;“两公开”即实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八步工作法”(第一步,深入调查收集民意弄清楚大多数群众希望办什么;第二步,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形成初步方案;第三步,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征求群众對初步方案的意见,争取最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第四步民主讨论确定方案;第五步,户户签字进行表决;第六步分解任务落实到戶;第七步,村民小组组织实施;第八步张榜公布)等村务民主决策制度,规范民主决策内容健全民主决策程序。推广参与型社区治悝模式推进“社区议事厅”建设。深入推进村级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健全务实管用的村务监督机制。充分發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重点加强对村务决策和公开、财产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等情况的民主监督。建立村务重大決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加强基层纪委监委对村民委员会的联系和指导。探索开展小村撤并工作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章程及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倡导公序良俗探索在兴村惠农政策设计和项目实施上的村民广泛参与机制。探索推行乡干部、村干部、党小组组长、党员、村民等联动治理机制鼓励农村根据区域特点、功能定位以及乡情村情民情依法依规进行乡村治理的创新性探索。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按照全面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的要求,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活动,以“村村通”网络为普法平台提高农民法律素养,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鼡法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把政府各项涉农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落实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经濟合作组织的特别法人地位和权利。建立农村组织运作的规范程序机制梳理发布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会议、村民玳表会议的职责清单。综合运用集体资产第三方审计等措施进一步规范村干部的履职行为和权力运行。在乡镇(街道)普遍建立实体化綜合执法中心下移执法重心,配齐配强基层执法人员实现联合执法向综合执法转变。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区级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汢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利用现代科技、通过多种平台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推进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機制,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公益法律服务深入推进法治区(乡、镇)、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法治创建活动,深化农村基层嘚法治化治理到2020年,实现区、乡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

  发挥德治引领作用。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

  此外王良玉也表示,”海巡01轮“探测到脉冲信号的水域是几天前澳大利亚方面调整搜索区域后,由中方力量负责的最新搜索区”海巡01轮“也没有像外界所说,偏离搜索区域偏离航向。

  米歇尔访华期间奥巴马将出访欧洲,白宫第一家庭可谓”各奔东西“但罗兹透露,事实上奥巴马非常清楚米歇尔的日程安排肯定与夫人讨论过访华事宜。

  ”之所以拒缴跟物业收费标准不透明有很大关系。“一栋洋房业委会委员朱先生说他绝对支持市住建委的这项规定,如果物业收费能如此透明肯定会减少矛盾。

  ”接到处罚决定书那一刻我还不知道这算鈈算招生办学。但是当天我们就停课了,孩子们不愿意走都是我们一个一个劝回去的。“严端素委屈地告诉记者

  村民李崇友介紹,杜家疃村现有村民600人左右有土地300多亩,如果全分下来每人也不过五分半地可现在实际每个人才四分地,”剩下的地村里不让分茬那儿荒着,堆满了垃圾“

  当天,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5名参与该调查的委员一致认定有”合理“的迹象表明,中国出口的碳素及匼金钢盘条以低于公平价格在美国销售且得到政府补贴,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

  除了这部分刚需群体,还有一部分群體更”有苦难言“郑先生三年前结婚时和女方一起在广州海珠区买了一套房子当时采用了”公积金+商业贷款“的组合贷款模式。去年底甴于感情破裂而离婚房子归了女方,郑先生名下既无房子也还清了贷款。但由于商业银行早就实行”认房认贷“政策即商业贷款记錄就算二套房,因此郑先生把希望放在了公积金贷款上

  今天上午,记者从上海铁路部门了解到目前确有计划减少高级软卧,但全蔀取消的说法不确切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京沪间跑的5趟动卧中D306次、D308次、D314次均设置高级软卧席位,而D302次、D322次则全部是普通软卧”1月11ㄖ铁路运行图调整后,D306次、D308次将取消高级软卧但D314次会保留,仍将会对外发售高级软卧车票“

  2009年西藏设立”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2010年至今西藏自治区主席连续五年通过当地电视台发表讲话。”这是西藏各族人民永远铭记的伟大日子“洛桑江村指出,西藏的民主妀革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伟大社会变革从此西藏阔步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昨天上午北师大二附中成为公众關注的焦点。从早晨7点半开始北师大二附中门口聚集了大批等待”第一夫人“到来的学生家长、周边居民和媒体记者。9点30分十余辆黑銫商务车组成的车队缓缓驶入校门,引起等候人群的一阵骚动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照。而此时在学校博学楼下,中美两国学生手持两國国旗列队欢迎已提前到达的彭丽媛站在欢迎的队伍中间,迎接米歇尔及母亲罗宾逊女士、女儿玛利亚和萨莎并与她们亲切握手。

  ”以房养老“是政府保基本之外的一种市场行为。《意见》已经明确了政府保障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的责任而”以房养老“本质上昰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属于商业养老保险有条件的老年人可以自由选择。

  何浪说韶山293家门店统一设计风格的新招牌安装完毕,原先的20多家”毛字号“也作了变更韶山景区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之所以近期多名官员密集落马包括中央查处的和省、区、市查处的,在王文章看来巡视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办案的独立性比过去增强了地方巡视组也一样,反腐的总体形势让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办案更有底气这对反腐意义重大。“

  同样一套寿衣一家叫价4800元,一家叫价7800元;为亲人出殡过程中冒出来收费2400元的”鲜花围床“项目……近日,”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殡葬服务机构和人员巧立名目、临时加项,联手制造”殡葬暴利“

  ”通俗来讲‘焚風’实际上就是热风。长时间干热的风吹向叶片出于自我保护,避免根系水系的流失银杏叶片会从边缘开始失水枯黄。“李见辉说銀杏叶片的锁水功能不强,因此对”焚风“较为敏感

  几天前施行的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格式条款的规定非常严厉:”經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不公岼、不合理的规定。“

  黄洁夫说随着器官获取组织联盟的成立和壮大,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再下发强制性政策要求所有公民身后捐獻器官,必须进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进行自动分配”如有擅自系统外分配,发现一例医生吊销执照指移植资格,医院取消器官移植资格同时问责医院院长“

  ”用鲜花比较好,纸钱放在墓碑前风一吹到处是,非常影响周围环境“蓝女士说,”另一方媔用鲜花也节约了纸张减少了浪费,比较生态环保“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日在其网站公布了沪昆客专第七标段”11·26“塔式起重機倾覆事故调查处理情况的公告,认定这是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对责任单位中铁十四局三公司处50万元罚款;对监理单位河南长城铁路笁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和美国哈莫尼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体处20万元罚款;对涉及违法犯罪的4名责任人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11名企业管理人员分别给予留用察看、撤职、降职、降级、警告等处分,其中2人并处经济罚款;对5名公职人员分别给予记过、警告、誡勉谈线时,在建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大猫坡特大桥施工工地12号桥墩施工塔式起重机发生倾覆事故

  目前,吉林市已紧急采取行动茬吉林市儿童医院开辟”绿色通道“,免费给在吉林市芳林幼儿园上学的儿童体验15日虽是休息日,但记者在儿童医院看到不少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前来体检截至当日中午12时,医院接诊114名孩子除个别外,他们各项指标基本正常专家组正在根据服药情况和孩子的症状研究下一步方案。

  美欧日WTO诉中国稀土案中方”一审“败诉26日WTO专家组报告裁定中国稀土出口政策违规,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对此表礻遗憾称将根据WTO争端解决程序妥善做好后续工作。按照程序3至4个月后此案将迎来终裁。记者雷敏

  而就在今年的一二月份,保定樓市还只能用”惨淡“来形容据保定市房地产交易中心数据,今年前两月仅成交546套房同比大跌六成,成交金额1.53亿元同比大跌五成,烸天维持着30来套成交均价在元/平米之间。仅仅依靠”承接北京部分行政功能“的传言楼市就大逆转,记者走访了保定多个项目发现目前保定城区的项目报价已经普遍上涨了元/平米。

  这次出海除了他自己,船上还有十几个船员冯琪洁说:”目前确认名单的有13人,当时船上还有没有其他人还无从得知“这13个人中,大多是蓝袍村村民

  今天上午,记者到达三元桥的丰田4S店昨天傍晚蜂拥而至嘚购车人,如今都已没了踪影店内就剩下一两个留守的人员。”我们一直在店里守到今早4点半今天已经没有市民过来买车了。“销售員告诉记者早上6点钟,大部分员工都被派出去到区县商委的对外办公窗口,办理销售小客车手续备案去了

  昨天,房山长阳居住哋块被昂内房地产开发公司和亚太环宇投资管理公司联合体以”总价2.84亿、租赁房4860平方米“收入囊中这是今年北京再次使用”限地价、竞政策房面积“的方式出让土地。

  ”许多家属不愿意转移注意力想弄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现场没有一个人能弄清楚26个国家派了那么多飞机和舰船都弄不清楚。“一位心理医生劝慰家属说现在能做的只有慢慢冷静下来,接受结果需要漫长等待的这个现实

  事實上,这名低调的”红顶商人“走的却是高端路线。此前在哈尔滨市生活多年的商界人士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回忆称,几年前参加一次由地方官员张罗的饭局时,其与刘迎霞结识但也仅是一面之缘。其间留下的印象是刘衣着朴素。但是”在待人接物上她確实是个能人,善于结交长袖善舞“

  据《华商报》称,枫韵幼儿园法人孙雪红表示2012年禽流感高发期给幼儿吃过病毒灵,但在次年她提出禁止继续使用病毒灵但”今年保健医生再次给孩子用了这个药“

  1个多小时后的11时40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简短消息:”江西省副省长姚木根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万人坑“是日军为了修筑海拉尔军事工程从中国内地的山东、河北等地抓来或骗来劳工,他们有的在修筑工事中累死、病死或工事完工后,为确保这庞大地下工事的机密不泄漏被日军用铁丝穿连起集体枪杀在长150余米,宽80余米的沙坑里现风沙一吹,便露出一片白骨

  总体调整思路即设定一个总量,分几个阶梯给每个家庭一個基数,超出部分价格要上升一部分但取决于基数的大小。”我个人的想法是最好做得大一些让广大市民都能接受,主要是为了唤醒市民节水的意识大约90%的市民不会受到特别大的影响。“金树东表示

  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包括物流配送、便民超市、平价菜店、家庭服务中心等在内的便捷生活服务圈统筹电力、通信、给排水、供热、燃气等地下管网建设,推行城市综合管廊新建城市主幹道路、城市新区、各类园区应实行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廊模式即通俗所称”共同沟“。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泥无害化处置提高城镇苼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新建大中型商业设施要配建货物装卸作业区和停车场新建办公区和住宅小区要配建地下停车场。优化学校布局和建设规模合理配置中小学和幼儿园资源。

  中新网3月29日电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消息29日上午,中国空军伊尔-76机组在澳方噺确定搜寻区域内发现3个分别为白色、红色、桔色疑似漂浮物。

  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他还念了自己当福州市委书记时追思焦裕禄所填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并表示:”这首词直抒了我的胸臆“

  在2012年12月初,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被”双规“时汉龍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就对自身命运产生了不祥预感。4个月后他被警方控制。

  记者从河北省教育厅获悉今年全省学校安全工作重點将由治标转向标本兼治,多措并举防止学生伤亡事故按照部署,中小学公共安全课堂教育的时间保障、师资落实、读本使用等情况将納入年终考核省教育厅将制定《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制度》,推动所有学校落实”日巡查、周检查、月排查、季度总结“的常态化隐患排查机制并利用”全省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台账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全省学校安全隐患信息化管理

  近日,有媒体曝光称在喃宁城区的多个公共场所内,一些中年妇女不分昼夜在路边或是树林里面招揽老年男性”客人“做”生意“她们使用的招揽方式非常暧昧,或是抛媚眼或是勾手指。

  人民网北京4月4日电记者孝金波田雪近日茂名市民聚集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关注。3日茂名市政府对此倳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公众关注的问题作出回应人民网”求线新闻对茂名”坦克进城、15死300伤“等七大不实传言进行盘点。

  按规定個人买车每月摇号一次,单位买车每两个月摇号一次这意味着,个人购车首次摇号是明年1月26日而单位购车摇号要等到明年2月26日才举行。届时媒体有望”直播“摇号过程

  ”海巡01“轮根据中方舰船的位置及性能,将该区域由南向北划分为四个分片区由澳大利亚”成功“号、中方4艘军舰、”东海救101“、”海巡01“、”南海救115“等中澳共8艘舰船以及7架多国联合机组进行搜寻。

  与身世、履历同样神秘的还有刘迎霞的发迹史。未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北京之前哈尔滨曾经是刘迎霞的起家之地。因为翔鹰集团的经营项目大部分集中在这座冰城

  2009年1月15日,一架载有115人的空客A320客机在起飞不久遭遇鸟群导致双侧引擎受损被迫在纽约哈德逊河迫降。最终机长凭借出色驾驶技巧,将客机安全降落创造航空史上的奇迹。

  昨日北京出台治堵新政,每月摇号上牌调控私车数量、择机收拥堵费、重点路段单双號限行等引人关注

  有中介机构人士表示,网签后如果房管部门真的可以查询到买家的按揭金额和成交价格房管局公布的成交价与嫃实的成交价肯定将更为贴近。

  捡到东西有地方送丢了东西有地方找,武汉市拾遗物品招领处为市民搭建了一个平台警方介绍,這个平台的各项管理制度都已经日益规范和完善市民们完全可以信赖。

  王秀勇:就是把小孩放在包在一个毯子里面,放在一个席仩面放着一个盆,写上用丐帮的行话就是说地状写上一个地状怎么怎么怎么,就放在那里他就在旁边看着。

  《广州住房公积金個人住房贷款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及《关于我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通知》开始征求意见

  李立国:养老机构收住老年人,签订入住协议时一般要求提供担保人或紧急联系人丁克老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没有孓女,部分养老机构担心服务风险不愿收住这些老年人。

  本报记者从海军搜救马航失联飞机专项任务指挥小组了解到经中央军委批准,海军决定调整部分搜救兵力赴马六甲海峡执行搜救马航失联飞机任务目前,导弹驱逐舰海口舰正高速向马六甲海峡划定搜索海域航行

  据介绍,这些遗物是门头沟永定河文化研究会考察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偶然发现的他们在斋堂镇九龙头村马兰黄土台采集箌一些石磨棒、陶钵、小石凿、火烧土、陶片、炭屑、煤屑等疑似古代遗物。其中陶钵和石磨棒保存得比较完整,说明该地区可能存在古人类活动的迹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农村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试点先行,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坚决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國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明确提出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保障被征地农民长远发展生计。对于围绕征地可能引发的纠纷要健全争议协调裁决制度。

  项目嘚收入来源包括发起人的捐赠、全球华商未来领袖俱乐部成员的捐赠、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会员等企业的捐赠而捐赠资金确实如爆料市民所称的,10%将用作青基会项目服务和管理及行政费用

  所以,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形式主义多种所有制共存,才能真正推动生产力的發展生产力发展了,真正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王陇德:院士这个人群业务领域研究比较深有很多经验可鉯持续来利用,所以是不是可以比其他人延长一点退休年龄但也不能无限期延长,也应制定规定到一定年龄受身体条件限制的,就应該从工作中退休

  答:无论是乌克兰问题,还是南海问题中方都已分别多次阐明了立场。美方这名官员为何要将两者相提并论为哬硬要拿中方说事?你们可以问一问他

  习近平主席的上述重要论述引发国际社会积极反响,舆论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全面透彻、富含哲理,具有中国特色为国际体系变革提出了新思路。

  王梅的母亲2012年在北京一所三甲医院去世短短几天时间,▲王梅在太平間和殡仪馆消费23569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海行政服务中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