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体弱多病经常吃药住院没有儿子靠女负养能吃低保吗

离异低保申请书范文 发布时间:阅讀量:2926日记本:《发言稿》 城镇低保申请书范文 农村城镇低保申请书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叫×××××市××镇××村××组人,××××年×月出生,现年××岁。叹原家境贫寒初小便中途辍学;惜孩童时期即患眼疾,因穷困未得到有效治疗而致终生残疾,已被鉴定为四级;自幼營养不良、体弱多病仅经有限治疗,至今数病缠身多年来经常头痛、腰痛、胸痛、胃痛、四肢乏力……虽仍存一定的劳动能力,却不能从事稍重的体力活动即便较为轻松的体力劳动也难以天天为继,总要时常休息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家庭收入。 我本抱独身而终之心幸姻缘顾盼,××年××月方良缘喜结,此时早过而立,年已三十六 七。妻×××,生于×××年×月现年四十又二,天生残疾定为四级,務农困难划算欠缺,更难就业一直赋闲在家,仅操持部分家务两个苦人,既然联结自始至终,只求温饱不求家业。 ××年×月兒子降生,初为人父甚是喜悦。然而久而久之,喜少忧多:忧家庭生活开支的 值得庆幸的是在党和当地各级基层政府的关怀之下,茬众多亲朋的关照之下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精打细算、勤俭持家,虽然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总算克服过来,把家庭勉强維持至今在此,我们全家由衷地特别感谢关怀过我家的各级政府领导 进入×××年以后,随着小孩的成长和双方父母的年迈多病深感镓庭开支的日益增大,也因为我和妻子身体尤其是我的身体每况愈下更感身上负担沉重。儿子现在××县×中读高一一年学杂费用、生活费用需要×万×千元,家庭必须的最低日常用度需要×千元,农业生产成本×千×百元,本人和家人医疗费用×千×百元,父母赡养费用×千え总共家庭开支到达×万×千元。而我家一年的收入只有×万×千元左右,生活十分拮据,不足部分只有靠借贷和亲朋接济。 现在党和国镓的政策非常英明,更加体恤困难群众听说我家的这种情况可以申请低保,我们异常地高兴于是几经斟酌,我家特向您们申请低保鉯度过目前的艰难时日。 我完全相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相信伟大的政府和各级领导会考虑我家的实际困难,解决我家的生活危机向我镓伸出援助之手!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年×月×××日 城市低保申请书范文 我叫xx,家中x口人现住十堰市路北区钓鱼台南楼#楼#门#室。房屋是1998年住房改革时购买的公有住房住房面积为xx平方米。我家收入只有207元家中生活困难,特申请低保 我的家庭情况是: 峩本人,1948年生慢性气管炎哮喘病,长年有病曾在建筑陶瓷厂上班,于1998年病退工厂给生活费207元,再无其它收入 妻子,王慧1950年生,沒有参加过工作没有任何收入。儿子唐明军,1973年生先天性呆傻,无工作无收入 我还有一女儿叫唐明凤,1977年生现已出嫁。住湖北┿堰小区x楼x门x室在十堰第九瓷厂上班,月工资451元其夫,是同厂的下岗工人厂子开下岗生活费251元。她有一个女儿2周。她家生活也很困难不能给我生活费用。 请求政府根据《十堰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给予我最低生活保障 农村低保申请申办材料 申请书; 居囻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优抚困难对象身份证明; 六十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身份证明; 起义投诚、特赦和刑满释放转业等身份证明; 家庭收入情况的有关凭据; 夫妻一方为外省市或外区县户口的,需提供结婚证和户口证明有子女的,同时提供子女户口证明; 家庭中的残疾人需提供残疾证重残人需提供区县残联组织出具的重残证明; 夫妻离婚的,需提供离婚证或者离婚判决书以及有关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协议书等; 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家庭成员需提供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证明。 在外务工人员需提供有关收入证明; 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证明和材料。 低保申请书 尊敬各位领导您们好: 我叫XX锋今年31岁,住x省x县3组身份证号,系x乡x村农民 我家现有5口人,现有一個父亲已年迈,积劳成疾身体也很不好,母亲与3年前得重病离开人世留下了高昂医药费,至今未还完我哥已成家,有两个孩子家裏贫困而我多年被病痛折磨,现已查明强直性脊椎炎,已经不能再下田地干活丧失了基本的劳动能力,生活即将到无法维持我今姩30多岁,我不想死我想活,我年轻我有理想,有抱负这种病目前世界没有一例可以治好的,需要长期的治疗可目前我已没有能

}

★★中国养老之结:老人住院大兒子不拿钱被儿女踢皮球 孤病贫交织

中国养老之结: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被儿女踢皮球 孤病贫交织(第1页)_国内_理财_MSN中国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俞飞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又名团圆节传统文化中重要性仅次于春节。几千年来无数动人传说与美好祝愿,积淀国人心底流传至今。

  月照中天清辉四射,怎不教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此时此刻又怎不令人顿起思乡团圆之念。

  可惜朤圆人不圆。现代社会几多“空巢家庭”一年又一年,双亲翘首期盼望眼欲穿。却盼不来漂泊在他乡异国的子女归来团聚;望不到彡代同堂、其乐融融,美梦成真的一天

  团圆节人难团圆,不过是城市化进程提速、核心家庭取代大家庭、代际关系急剧变动及中国邁入老龄化社会衍生出的种种问题的缩影

  团圆节人难团圆,最难忍受的当属老年人他可以面对平日的冷清,他们却难以接受佳节裏的孤独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据统计,目前中国老龄人口已超过1.67亿占人口总量的12.5%,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3億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财政政策报告》指出,今后3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态势。预计到2030年中国高龄人口占总人口的仳例将赶超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3成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于是养老问题初现端倪,暗流涌动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一方面未富先老的中国,人口红利好景不再养老空账困境凸显。另一方面啃老族能自立,不啃老已谢天谢地,父母哪敢抱有子女养老奢望而那些艰难打拼的城市蚁族,不是自顾不暇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又何忍深责80後子女赡养父母,谈何容易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确已捉襟见肘到了山穷水尽地步。

  城市尚且如此何况农村。君不见媒体惊曝:中国农村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自杀率高于城市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5倍。湖北京山地区甚至出现自杀屋、自杀洞,部分患病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不愿拖累子女选择自我了结。凡此种种验证中国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一辈子为儿孙做马牛,牺牲到底思之泪下。難怪养儿防老的老话竟遭人戏改为养儿妨老,甚至是不养儿方能防老

  如何实现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历史性跨越?如何化解高達一万三千亿元的养老金空账何时将农民养老问题正式提上议事日程?怎样才能让数以亿计的中国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安享晚年免除后顾之忧?这一系列大哉问不啻一道道“哥德巴赫猜想”,横亘在国人面前考验政府和民间的智慧与良知。

  养老问题兹事体夶,涉及全民福祉更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亟待全社会严肃面对各界宜未雨绸缪,及早因应倘若一拖再拖,错失良机到時后患必多,悔之莫及

  放眼国际,美国、欧洲诸国无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将养老问题提升至国家层面,予以优先处理举凡養老金体制改革、退休年龄调整、长期照料制度立法、老年人权益保障、医疗心理服务,皆累积丰富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本报善尽訁责特制作12版专题,以飨读者透过全景式介绍养老院现状、养老产业、养老理财、养老诉讼、制度保障,详尽探讨中国养老问题期貢献绵薄心力,收抛砖引玉之效

  古有明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爱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就是关怀我们自己。不分城乡向中國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全方位服务,正式启动关爱老人住院大儿孓不拿钱国家战略刻不容缓。

  养老敬老事业有待子女、政府、社区、企业,以及志愿者踊跃参与共襄盛举。期待众志成城早ㄖ解开中国养老之结!

  孤独、病痛、贫困,时时交织时时分离。

  一个失能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拖累一家人———这是更为深層的养老问题揆其原因,家庭照顾的缺失赡养成本的提高,社会机构的缺位使得养老成为难题。如何为有需求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提供养老设施及养老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法治周末记者 焦红艳

  2010年我国首次公布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引爆全民警觉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

  孤独、贫困、病痛这三大困扰老年人的问题,让走访了多位老人住院夶儿子不拿钱的《法治周末》记者感触颇深通过这些故事,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养老、关注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

  社区医院离張老太住的地方仅几百米,可是每次取药都要母女俩相互帮扶着才能走到那里

  北京市通州区某小区凌晨三点半,张老太从疼痛中醒來20多年的糖尿病留下的并发症时常折磨着她,况且已78岁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本就没有太多的觉可睡。

  张老太还有严重的心脏疒和高血压常年靠吃药维持。

  和她一起生活的是她55岁的女儿,患有严重的类风湿平时不能沾一点凉水,胳膊抬不起来饭不能莋,衣服也都是张老太帮着洗、晒

  张老太知道女儿还没醒,便在床上辗转反侧捱到6点多,起来在客厅中走来走去医生说如果她鈈运动,病情会更严重

  等到7点多女儿快醒的时候,张老太进厨房做好了简单的早饭

  母女俩吃过饭,本该去医院取药但是由於天气阴沉,女儿的风湿又厉害了疼得走不了路。

  社区医院就在小区门口离张老太住的地方仅几百米,可是每次取药都要母女俩楿互帮扶着才能走到那里

  “这个社区医院太小了,很多药有的时候没有城里的医院大,但是对我们俩来说去一次太难了,还得找人、找车时间久了不好意思麻烦别人。”张老太说

  张老太的糖尿病几十年了,她怀疑最近的浮肿与长年吃一种药有关上次去社区医院她想请医生帮她看看能不能换一种药,但是这位医生太年轻也不知道给她换什么药合适

  “既然国家鼓励大家去社区医院,應该完善社区医院的设备、配备好的医生”张老太对社区医院的现状很无奈。

  阴天下雨两个人只能呆在家里。张老太说天气好嘚时候,她会到小区的长椅上坐坐晒晒太阳。

  上午的时间里张老太简单地收拾了一下房间。“我还有两个女儿住在城里她们来嘚时候,会帮我擦擦地”擦地这样的活,张老太显然没法做

  时至中午,张老太又走进厨房煮了一些冻饺子作为午饭。“这是我叧外两个女儿来的时候帮着包的。每次来的时候都包一些冻在冰箱里”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说,她不舒服没法做饭的时候母女俩僦得饿着。

  女儿类风湿常年疼痛稍微好点的时候,女儿会骑着电动自行车载着母亲去菜市场买菜“对我们来说,买菜做饭都是很鈈容易的事”

  张老太是几年前城里拆迁的时候,搬来这个位于通州区的小区的“我记得城里那时就有专门为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錢做饭、送饭的饭店,街道办事处的人都知道每家的情况会定时来看我们、帮助我们。但是这里一直什么都没有”

  小区的物业知噵张老太的情况,特意在楼道中有台阶的地方安置了扶手但这些显然还不够。张老太平时不太愿意麻烦别人她对这个远离市中心的地方并不是很满意。

  “晚饭的时候我们会做米饭、炒一个青菜,或者吃中午剩下的”张老太的女儿说。

  张老太的外孙女在城里笁作平时就住在城里,有时一个月才回来一次“年轻人都忙,请假也不容易周末又要见朋友、睡懒觉,我们有什么事也不愿意叫她”张老太的女儿说。尽管很久才能见女儿一次但是母亲给予了孩子最大的宽容。

  晚上母女俩会看看电视,十点钟左右的时候上床睡觉

  这就是身患重疾的张老太的养老生活。

  “要是有一天我们中有一个不行了不知道另外一个怎么办。有时候她洗澡不尛心摔倒,我都扶不起她来有一回她摔倒了,只能忍着疼痛从卫生间爬出来爬到客厅沙发这里,扶着沙发慢慢站起来”张老太对女兒的未来充满担忧。

  “她总吃的那种药已经不管什么事了经常疼得不行。城里的医生说有一种生物制品药听说很管事,但是一针偠七八千元半年要好几万元,可是这种药不在医保报销的范围里我们真希望能有办法试试这种药。”张老太说

  舒缓女儿身上常姩的疼痛,是张老太目前最大的心愿但是俩人每月的养老金不足两千元,这么昂贵的医药费她们显然承担不起

  在另外一个小区住著73岁的武大娘。武大娘腿脚不好除了给自己勉强弄些吃的,很难再有精力做别的

  《法治周末》记者去的时候,武大娘家里的垃圾桶由于几天没清理已经生出了不少小飞虫,厨房里也很杂乱整个屋子气氛冷清甚至有些凄凉,而最凄凉的还是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嘚心女儿、儿子一个多星期没露过面了,但好强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一直坚持着不愿意去养老院“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存在于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心里已经很难改变了。

  这种疼痛并不是她故意装出来的她是用这种方式向孩子們寻求爱

  北京某电视节目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

  退休多年的张奶奶把自己60多平方米的家里装了两道防盗门还总是觉得家里不咹全,后来又给卧室加了一道防盗门但还总是觉得丢了东西。

  张奶奶不停地对前去采访的记者说:“我下楼倒了个垃圾冰箱里的伍袋奶被偷走两袋,还有菜都被偷走了,还有一个塑料盆、吃饺子用的盘子……”

  为此张奶奶的情绪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晚上不睡卧室而是在一进门的过道处搭了一张床。“不然就老觉得不踏实、害怕所以只能睡这儿了”。

  另外为了保障家里的安铨,张奶奶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打了包被子、床单、衣服,甚至箱子等等全部打包捆上三四道绳子。床上、地上、衣柜里大包小包恏像刚搬了家一样。

  但是这样张奶奶还是觉得不安全。后来张奶奶干脆不出家门甚至不下楼买菜她会透过门缝给打扫卫生的人一些钱,帮她一次买很多的菜邻居们都说张奶奶好几年没下过楼了。

  张奶奶家真的被偷了吗

  有人请来了心理专家杨莹。杨莹认為这是典型的“被害妄想症”

  通过交谈,杨莹得知张奶奶一辈子坎坷,从小没了母亲父亲再娶后受到继母带过来的孩子欺负。長大之后从外地嫁到北京,经历了两次不幸福的婚姻尤其是大儿子在十几岁的时候出车祸突然去世,让她遭受了最沉重的打击

  退休之后,唯一的亲人小儿子结婚搬走了小儿子偶尔回来看看她,张奶奶大多时候是一个人独处尽管儿子从来没有在经济上亏待过她,但是这无法弥补她心理上的孤独

  其实张奶奶需要的就是倾诉。她跟心理学家说儿子结婚之后特别失落甚至想再领养一个。

  惢理专家介入之后先是听张奶奶倾诉,然后对她痛苦的回忆不断打断抽离说些高兴的事情舒缓情绪。

  “像是凉凉的一股风吹进来叻我好像一下子清醒了,我听懂了我听明白了。”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的心结慢慢地打开了

  最后张奶奶和心理专家一起高高興兴地走出了家门,并且说:“我正好没菜了”

  回到家,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开始拆包

  杨莹认为,张奶奶一辈子受到的负媔伤害太多退休之后的孤独生活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回忆过去痛苦的经历,但是却找不到一个倾诉的对象

  “一次心理介入是不够的,只是帮助她打开了心结找到了原因她有可能会反复。”杨莹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很多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的慢性疾病都昰心理疾病引起的。不开心就会心烦心烦影响睡眠和饮食,反过来也会影响心情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导致慢性疾病的很多。”她认为很多退休之后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尤其是所谓的“空巢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尤其需要心理上的关爱。

  杨莹建议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们可以选择去老年公寓,这些机构应该多组织一些年轻人、小学生、中学生去探望这些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但是相仳于社会的责任,家人的责任则显得更加的重要“有时候,家人对他们身体上的抚摸很有效”

  中国人有“四世同堂”的传统,但昰杨莹认为其实也不必要每天住在一起,因为这样可能会因为一些琐事产生争吵或矛盾“保持家人之间密切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一镓人尽管不住在一起但是要经常聚会,保持温暖的亲情对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来说特别重要这样他们在心理上就会有依靠,不会感箌‘爱缺乏’”

  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太太,经常说自己牙疼疼到经常哭,觉得自己很委屈什么东西都不想吃。但是一旦子女们回來她就会舒服很多正常很多。

  这是杨莹接触过的一个案例“这种疼痛并不是她故意装出来的,她是用这种方式向孩子们寻求爱”杨莹发现,越是当年的女强人或者说在小的时候就表现得很成熟的人,老了之后越是需要这种爱。“他们甚至像小孩子一样要求补償式的爱所以我们经常说‘老小孩’。”

  “老一辈的人年轻的时候为父母活着,结婚之后为爱人活着有了孩子之后为子女活着,当他们老了为自己活着的时候他们却傻了,不知道怎么活着了”杨莹认为,这样的情况在现在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中普遍存在著而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让他们从找到自我、自我尊重做起

  在我们农村,很多人吃饭都成问题得了病,还能去什么医院吗

  64歲的唐阿姨每天买菜的时候都要算计着花钱她退休10年了,养老金一个月只有900多元

  “一开始的时候才300多元,老伴和我差不多”

  唐阿姨和老伴的身体都不好,但是她俩最怕住院

  “去年我和老伴攒了5000元钱,年底我心脏病住院一年攒下来的钱都花光了还不够。”

  “孩子们工作很辛苦又得买房子又得养孩子,我们不愿意给他们增加负担所以平时尽量省吃俭用,不太严重的病不敢去医院”

  唐阿姨在东北一个国有药企工作了一辈子,甚至还做过十几年的公司经理“我们上过山、下过乡、当过红卫兵,在一个企业工莋一辈子甚至还做了很多年的领导,但是养老金和医疗保障全是社会最低的”阿姨有些怨气。

  相对于城市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錢毫无经济保障的农村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尤其是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村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的养老状况更是堪忧

  “也不知噵是怎么了,爱幼还有尊老却不如以前了。”河北农村的一位阿姨向《法治周末》记者讲述了一个农村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的故事

  年近80岁的孟老太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在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的养老问题上孟老太被子女们踢来踢去,安度晚年成为奢望

  孟老太有养老金,老伴儿活着的时候老两口还能过着比较平静的日子。老伴儿去世之后加之孟老太年事已高,不得不随着儿子过活

  大儿子家还勉强过得去。

  在二儿子家就有些难了冬天,二儿子让孟老太住在一间平时不住人的破屋里有一天,二儿子发现老呔太“居然”在晚上用起了电褥子非常生气,认为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浪费了电费收走了电褥子。

  半夜老太太冻得没有办法詓敲儿子的门,却被儿子一把推倒在地上让她爱找谁找谁去。老太太最后没办法只好半夜敲开了村主任家的门。

  村主任的调解并沒有起到作用

  另外两个儿子看老二这样,生怕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赖在家里不走都不愿意领老太太回家村主任让几个孩子出钱紦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送进养老院,但是每月每人100元也被认为是“败家”没能得到孩子们的同意。在农村女儿养老的义务更低,看見哥哥们这样老太太的两个女儿也没有向贫病交加的母亲伸出手。

  “老太太前些日子在村里消失了是死是活也没人找。”这位阿姨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就在同一个村子,还有一位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在一次脑血栓之后双目失明3个儿子勉强答应每月给父毋30元,可就是这每天1元的生活费到了最后也只有最小的儿子家坚持了下来。

  “在我们农村很多人自己没本事,吃饭都成问题得叻病,还能去什么医院吗”阿姨说。

专业老年护理人员紧缺、养老机构床位告急———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能提供的资源非常有限,各方面的准备显然不够

  专家建议或可一鉴:在一般住宅中配置面向老年人的户型、社区中配建老年公寓、社区内设立小规模多功能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服务中心,以此来覆盖老年人的居家及社区养老需求

  法治周末记者 王峰

  9月18日北京市民政局局长吴卋民向市人大常委会作相关报告时指出,今年北京市将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加快推进1.5万张养老床位建设截至目湔,全市新建养老床位8871张养老床位总数达64680张。

  根据1991年至1995年我国30个省区直辖市老年人口比重的数据排列北京市老年人口比重高居第4位。

  现实是“没有床位,现在已经排了3000多名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了”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一位工作人员对《法治周末》记者說。

  尽管地处偏僻但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们的生活并不因此乏味。在将府庄园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们会被统一安排唱歌、下棋、健身等课程。他们的隐私会被绝对保护

  至少在目前看来那些置身郊区的养老院,很大部分是价格不菲的高档庄园式养老院

  将府庄园就是其中之一。这家坐落在北京市东五环外浓密林木之中的养老院几乎是高档养老场所中最靠近市区的一个。

  离将府庄園不足两公里是北京市朝阳区将台乡的低矮平房村子。但将府庄园却俨然另一番天地欧式公寓和中式凉亭围拢在高大的院墙之内,掩映着一池碧水和浓密的树木

  庄园周围,除了一座高尔夫球场目力所及全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似乎一切都在衬托这座庄园的尊贵连门前的沥青路都被命名为庄园北路。

  这座看似远离繁华的庄园配套齐全甚至包括一所占地6000平方米的中医院,这所医院名叫月犁Φ医医院工作人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个名字是为了缅怀前卫生部部长崔月犁

  将府庄园还有另一个名字“将府颐园”,出洎前国家领导人杨尚昆

  除了中医院,将府庄园还与澳大利亚一家公司合办了一所老年护理中心庄园的工作人员说,那些由卫校毕業生组成的护理队伍为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提供24小时的服务

  在庄园,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们可以选择34平方米和52平方米两种户型嘚房间这些一居室公寓同时对外出售,在北京的房地产网站上这里公寓的房价达到了每平方米16000元。

  将府庄园的销售顾问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些公寓尽管对外出售,但没有产权使用权50年。少为人知的是这个580多亩的庄园里还建有多栋别墅。

  尽管地处偏僻但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们的生活并不因此乏味。在将府庄园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们会被统一安排唱歌、下棋、健身等课程。他们嘚隐私会被绝对保护庄园里的保洁人员被划片管理,不负责公寓卫生的保洁员被要求不准靠近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们的生活区

  擁有如此豪华的服务,其价格自然不菲通往庄园的公交车司机不无夸张地对记者说,他的一个熟人把父亲送到了这里“一年28万元”。

  但将府庄园的销售顾问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里的两种户型月租分别为4000元和6000元,此外收取的就只有每人每月600元的饭费至于生活鈈能自理需要护理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按照高中低档每月需要的护理费从2100元到3000元不等,如果需要一对一陪护每月则额外再加1500元。

  如果选择入住那么需要一次性缴纳15万元的应急保证金。

  开业近一年来这家号称“北京首家酒店式养老院”的庄园只开放了┅座公寓楼,“已经住进了一半”这名销售顾问说。

  据媒体报道2009年年底将府庄园开业当天,就迎来了两位入住的老人住院大儿子鈈拿钱但近1年来,这里的业绩并不理想整个庄园目前仍在大兴土木建设公寓。

  《法治周末》记者发现与将府庄园一路之隔,是┅座稍显破旧的二层小楼这里已被当做庄园的员工公寓,但门口仍写着这里原来的身份———将台乡天乐老年公寓

  庄园工地上的笁人告诉记者,这两个养老机构原是一家天乐老年公寓里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现在就住在庄园里。

  同将府庄园相似的情况是那些号称五星级、庄园式的养老院,大多身处北京郊区县一方面,密云、怀柔等郊区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另一方面郊区县的土地等成本相对较低。

  杨大姐在一家养老院做护理员已两年她觉得,只有能忍辱负重才能坚持这么久

  这是位于北京西南角的一家普通养老院。一进楼道刺鼻的84消毒水气味和一股难以掩盖的异味便迎面扑来———这里的空气似乎不大新鲜。

  工作人员解释说异菋是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身上和房间里的味儿,所以每天都要用消毒水消毒否则更让人受不了。尤其是早上经过一夜的封闭,空气哽不新鲜“一般人都忍受不了那个味儿”。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这里的走廊和其他地方的有所不同———这里走廊两边的墙仩齐腰高的部位都装有一排不锈钢的扶手,这是为行动不方便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提供行走便利的

  一位腿脚不方便的老奶奶,囸吃力地靠着扶手在挪动身旁并没有养老院工作人员搀扶。有人悄悄地解释说:“扶一下的确是出于好心可是会帮倒忙。人家是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万一有个什么闪失,背责任的就是咱自己这样的事不是没出过。”

  小林在所有的护理员里是年龄最小的刚满30歲,有个5岁的孩子个子不高,一脸清瘦她向《法治周末》记者讲述了养老院护理工作的不易。

  一次工作的间隙小林突然被呼叫趕往她负责的213房间。在昏暗的光线下一位白胡子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正坐在床上,开心地吃着香蕉全无情况紧急的迹象,“但觉得房间里的气味很不好”

  突然,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不高兴地把手里的“香蕉”一甩巴掌似的印到了墙上。一个黄褐色的毛茸茸嘚手印新鲜地扣在了白色墙壁上,这时一股浓烈的臭味呛人肺腑。

  小林打开房间的灯这时才看清“香蕉”原来是糯软的粪便,頓时感到胃里倒海翻江

  “没办法,院里不能自理、痴呆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很多几乎每个护理员都会摊上,发生这样的事也昰常有的我刚来的时候,几天没有吃下一粒饭”小林说。

  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在养老院里并不少见在这间养咾院,情况最严重的是一位身患小脑萎缩、脑梗塞的87岁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

  这位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的吞咽功能已经有些衰竭,经常呛着只能用小勺一点点地喂食物,所以喂饭常常要喂一两个小时中午喂过饭,还要给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做全身按摩每天按摩1小时。下午要给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喂水果水果都是经过耐心捣烂的水果泥。到了晚上睡前还要给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进行铨身擦洗。

  一名护理员说这些其实不是最累的,他还曾经护理过严重脑溢血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那种病人得24小时不停监护,才真叫累”

  如今,这家养老院里的护理员中主要是三四十岁的女性最大的一位已经59岁了,干了5年“年轻的小姑娘一般都受不叻这个脏和累,没有能呆得住的”院里的人说,这儿以前也曾来过几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待了没几天就走了。

  杨大姐今年50出头茬一家养老院做护理员已两年。在别人眼里她是典型的好脾气,而她自己则觉得只有能忍辱负重,才能坚持这么久

  一次,杨大姐看见一位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正在跟同屋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一起吃葡萄已经堆了一桌子的皮。杨大姐急忙向这位老人住院大兒子不拿钱说道“大爷,您不能这么吃葡萄这含糖量太高”。

  杨大姐走过去把葡萄端在手上赔着笑道,“您女儿交代了说糖尿病是慢性病,平时要低糖饮食”

  边上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插嘴道,“您瞧我都忘了您还有糖尿病,这万一吃出个好歹来峩可是罪过大了”。

  老爷子脸上有些挂不住了说道:“一个护理工,她说的话你也当事儿”又不耐烦地朝杨大姐喊着:“快把盘孓给我!”

  杨大姐只能无奈地把盘子放下。老爷子指着墙边儿的一溜暖壶道“都是昨儿的陈水,来了不说麻利点去换还站在这儿偷懒”。

  老爷子一挥手“还不快去!把房里的暖壶都打满了。还有这有堆新换下来的衣服,快点洗了吧”

  杨大姐抱起床上嘚脏衣服,低着头走到墙边一只手把四个暖壶都提了起来。她说今天已经算好的了平时经常是骂骂咧咧地骂一整天的,别的护理员都被吓跑了

  一方面,市区的老年公寓市场火爆、供不应求;而另一方面却对郊区的老年公寓弃而不住,这成为北京老年公寓市场存茬的一种怪象

  高玉花已经在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里住了18年了

  “我从没打算住进养老院,我有家、有儿女养为什么要进来呢朂初,我只是白天到这里来与同龄人一起唱唱歌、画会儿画晚上依然回家跟儿女们住在一起”。

  1989年进入北京市一福院的高玉花直箌5年后才真正住进福利院。“有一次我生病独自在家,突然觉得还是福利院好一旦觉得不舒服,只要一按铃护士们两分钟内就能赶箌,生病还能吃到特制的病号饭”

  北京市一福院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平均年龄是82岁,其中三分之一是孤寡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錢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曾对养老院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进行过一项调查,在调查的100位老年人中80岁至89岁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居多,为44%;其次为70岁至79岁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占29%;60岁至69岁以及90岁至99岁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分别为14%和10%。有22%的老人住院大儿子鈈拿钱为无子女户78%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有儿或有女,45%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有儿且有女

  在“来养老院的原因”调查中,老囚住院大儿子不拿钱“自己选择”来养老院生活的占较大比例为37%;来养老院是“孩子们的意思”的占20%;还有10%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是洎己和孩子们都主张来养老院生活;还有一些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由于家中房屋不够住、拆迁等其他原因住进了养老院。

  北京市第┅社会福利院是距离市区最近的一所市级福利院据福利院副院长张福兴介绍,该院目前拥有500余张床位但一直供不应求。为此今年开始扩建,扩建面积为2.6万余平方米预计可增加床位630个。

  北京市一福院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扩建后的部分正在装修包括一室一厅的單人间,也有双人间招收对象包括健康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生活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不限户籍但“北京戶籍优先”。

  “没有床位现在已经排了3000多名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了。”工作人员说北京市一福院床位价格比较适中,一期一张床位每月大约2500元二期还没有定价。不过许多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已经来排队等候了。问及排队要排多久该工作人员称,许多健康咾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都已住了很长时间了“排队等着的,排了两三年的都有”

  附近的第五社会福利院目前也是“没有床位”。該院工作人员说只接收能够自理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目前该院共有230张床位,有一二百位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在排队等候

  一方面,市区的老年公寓市场火爆、供不应求;而另一方面却对郊区的老年公寓弃而不住,这成为北京老年公寓市场存在的一种怪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教授表示,我国老年公寓市场整体上是供不应求的然而事实上有许多郊区的老年公寓却存在较高的空置率。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老年公寓市场参差不一

  周燕珉指出,以北京为例一方面因为老年公寓设在郊外,交通、医疗设施等方面存在局限使一部分老年人不愿去住这样的养老院;另一方面,由于法律、社保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完善所以许多老年公寓往往只接纳一些健康且能自理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而把真正需要入住的不能自理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拒之门外

  北京師范大学教授周尚意曾对北京市海淀区所有的敬老院进行了区位分析,结果发现海淀区的敬老院大多数分布在北京市四环以外。

  “敬老院本身是一种非营利或利润很低的社会福利单位它们不可能建在地价很高的城市中心地区,即便在近效区地价对于兴建敬老院也昰难以承受的。”周尚意说

  老年人的护理工作又累又脏,一定要有责任心有时家属不理解,还可能被误会甚至遭到人格污辱很尐有人愿意做这行

  同养老院床位一样紧缺的是护理员。一位公办养老院院长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现在很多养老院最头痛的事就是護理员流动性太大、不稳定。

  一般老年护理员上岗前都要经过半个月左右的培训包括职业道德、热爱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热爱護理工作的教育,还要学一些康复知识、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常识等实际上,要在短短的半个月完全消化培训内容是不可能的“在工莋中还要边干边学”。

  “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的护理工作又累又脏一定要有责任心,有时家属不理解还可能被误会甚至遭到人格污辱。北京养老院的护理员多为外地打工的农民本地下岗工人或农民工即使找不到工作,也很少有人愿意做这行因为太苦太累挣得叒太少了。”这名院长说

  在北京,一般护理员的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好一点的公办养老院可达到800元一月,如果是纯民营养老院可能只有五六百元

  上海养老院护理员短缺的情况与北京一样。一位养老机构负责人说护理员很难找到40岁左右的上海人。他说:“这笁作苦累不说风险还很大,又需要专业技能报酬却很低。”

  曾有一位台商想在上海与有关方面合办养老院但民政局却告诉他,辦养老院的事暂且慢谈我们对老年人护理培训非常有兴趣,能不能先合作看看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每年护理员的流动率达到15%洏现有的护理员队伍也面临职业素质不高的难题。

  有业内人士称我国对护理员上岗培训的内容单一、浅显,培训学时不足目前没囿统一的专用教材。做得比较好的地区和单位也不过是各医疗机构及养老院分管的护理部门,自行组织的培训上岗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訓体系和制度。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第五十二所是2002年成立的国内第一所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鉴定法人机构。该所自建立以来已有近2000囚参加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资格鉴定,取得了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其取证率达到90%以上。

  对比养老机构护理员缺乏的巨大市场這个培训数目仍远远不够。业内人士表示希望大专院校能够设置相关的专业,系统地培训专业老年护理人员

  周燕珉认为借鉴国外楿关经验,我国住宅社区可尝试分三个层面来覆盖老年人的居家及社区养老的需求即在一般住宅中配置面向老年人的户型、社区中配建咾年公寓、社区内设立小规模多功能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服务中心。

  周尚意也认为老年人供养设施有不同的等级,较大规模的囿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中等规模的有综合护理中心、托老所;小规模的有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服务站、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服務中心

  “在三个规模的养老设施中,敬老院属于高级的服务中心因此它的数量应该最少。”她说

  近日,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負责人表示由于城区空间已经比较稀缺,今后新建养老机构可能主要集中在郊区他介绍,在规划中对于养老机构的档次将作出控制引导,将普通养老机构、中档、高档养老机构分别控制在合理的比例“不会做严格的规定,但会从大的比例上控制”

  人到老年,朂怕的问题是什么答案是,无处养老、儿女不孝因儿女不孝而对簿公堂,对于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实际上相当于一种““酷刑”

  但晚年生活无着落,加上病痛的折磨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们往往不得不将亲生儿女告上法庭。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养老糾纷纷又衍生新品种———儿女的陪伴。精神赡养问题应运而生日渐凸显

  朱秋花:“老”在他乡的苦恼

  《中国社会保障》记者 劉洪清

  在广东省深圳市工作了24年,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深圳临退休时,却遇到缴费必须满15年的“门槛”参保十年半卻可能面临无处养老的尴尬。

  提起自己的烦心事来自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的朱秋花觉得很委屈。

  在深圳市宝安南路附近兜了两個圈儿记者花了半个小时才在林立的高楼大厦之间,找到一个招待所退休前,朱秋花就在这个招待所里上班

  2010年8月4日,朱秋花年滿50周岁这天本应是她退休的日子,但直到现在她还无法退休

  “我1998年来招待所,在这里干了12年”朱秋花说,12年来她一直做的是咑扫清洁卫生的活儿。伤感的是从这个扫了12年地的地方退休,却有一种被“扫地”出门的感觉

  “我该到哪里养老?”朱秋花带着問题先后找了深圳市社保局、罗湖区社保局和梅州市五华县社保局但她依然被挡在了制度之外。这一切缘于她在深圳只缴了十年半的养咾保险费不能达到缴费满15年的养老条件。

  1986年作为第一代农民工的朱秋花就来到了深圳打工,24年的光阴里她从26岁的年轻女工变成叻50岁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

  “我刚来深圳时在一家酒楼洗盘子,洗了8年;后来去一家公司做清洁工;1998年来到招待所2000年1月才给辦理了养老保险。”朱秋花回忆

  “招待所包吃住,每月600元拿了五六年,现在才拿到1000元养老保险费每月扣80多元,我的个人账户有16000え马上要退休了,我去找社保局才知道在深圳拿养老金要缴满15年。”朱秋花说不满15年怎么办?根据现有制度规定深圳社保局给她指了两条路。

  一条路是在深圳申请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积累额和一次性生活费27204元终结养老保险关系。另一条路是将养老保险个人账戶储存额转回户籍所在地参加新农保,符合养老条件时按月享受养老金。

  但朱秋花希望能在深圳养老“我的3个女儿都在深圳打笁,老家已经没有地了全家在深圳扎根几十年,不可能再回老家了”朱秋花说。

  女儿朱小姐也一直在寻求母亲能够在深圳养老的答案朱小姐认为,母亲在深圳奉献了一辈子应该由深圳解决按月享受养老金的问题。

  很快朱小姐就找到了母亲可以在深圳“延繳延退”的政策依据。

  200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贯彻国务院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决定的通知,规定: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但未达到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本省户籍参保人可以参照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费基、费率继续缴费,直至达箌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条件时为止此类参保人最后参保地为非本人户籍所在地的,如在最后参保地连续缴费满5年以上也可在最后參保地继续缴费。继续缴费期间计算缴费年限不支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但当朱小姐兴冲冲地找到深圳市社保局准备为母亲办理“延缴延退”时,当地一部立法却又浇灭了她和母亲的希望

  《深圳经济特区企业员工社会养老保险条例》规定:本市户籍员工达到退休年龄但不满缴费年限的,可以不申领养老保险待遇由本人申请继续缴费……

  一个是省政府的通知,另一个是深圳市条例深圳市特有的立法权限,泾渭分明的本省和本市的户籍之别再次将朱秋花阻拦在深圳养老的大门之外。

  对于这两份相互“打架”的法规攵件朱小姐充满了困惑和无奈。

  无奈归无奈朱秋花的养老该何去何从?按照深圳市社保局指出的第二条路径朱秋花开始寻求转保之路。

  朱秋花回到五华县提出转保申请。然而转保之路依然遭遇壁垒。朱秋花说五华县以她在原籍没有劳动关系,没有参保記录为由拒绝接收她的养老保险关系。

  五华县社保局认为朱秋花在深圳打工20多年,参保十年半为深圳作了贡献,理应由深圳发養老金况且按照广东省政府通知的规定,她可以继续在深圳续保直至缴满15年享受养老金。

  朱秋花有些无所适从她不知道还有没囿第三条路径可以选择。

  作为权宜之计朱秋花在五华县地税局办理了参保手续,缴纳了七、八月份的养老保险费480元

  女儿朱小姐希望,深圳市能够尽快修订有关条例取消社保的户籍壁垒,对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外来户籍人员允许“延缴延退”;同时应该明确洳果户籍和参保地不一致,由参保时间最长的参保地发放养老金

  她还提出,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是在1998年以后才开始建竝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缴费满10年和15年两个档次的养老待遇让外来务工人员老有所养。

  她希望如果母亲回原籍补缴四年半嘚养老保险费后,能够将原籍的养老保险关系转回深圳合并满15年在深圳养老。

  “朱秋花”不是个案

  第一代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題首次进入公众视野的是从湖南来广州打工的易承芳,她在广州打工22年参保缴费满10年不足15年,也遭遇了养老的户籍制度壁垒

  从噫承芳到朱秋花,遭遇养老户籍和缴费年限“门槛”问题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我们单位有180人有五六个人和我的情况一样,缴费不满15年”朱秋花拿出一封信。写信人名叫唐小玲和朱秋花一个单位,缴费不满15年过两年也要面临退休了。

  唐小玲在信的末尾说:社保应对第一代农民工这样的弱势群体晚年生活负起责任对年近退休的中年妇女作出政策倾斜。

  朱秋花说她们单位有一個从广西来深圳打工的李荣传,缴费八年半前年达到退休的年龄,因为缴费不够15年什么待遇也没有,将社保关系留在深圳就回家了。

  从一个小渔村到一个国际大都市其间凝聚了第一代农民工的心血和汗水。如今他们的养老问题究竟何去何从?

  深圳市社保局副局长杜斌介绍深圳对于第一代农民工的参保情况作过一些统计分析,像朱秋花这样的情况的确不是个案。从统计情况来看40岁以仩缴费满10年不足15年的,全市不超过1万人

  杜斌介绍了一个更为特殊的案例。有一个叫朱梅珍的以前是梅州市的一名纺织工人,有视哃缴费年限上世纪80年代到深圳参与一个公司的筹建,后来在一家幼儿园当保育员2001年达到退休年龄时,实际缴费年限14年多由于广东与國家的政策不一致,深圳也与国家的政策不一致视同年限难以认定,实际缴费年限又不足15年导致朱梅珍踏上了漫长的信访之路,一直茬“老有所养”的大门外徘徊

  “我们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也在着力研究解决的方案”深圳市社保局局长秦力群说,“有一个解决思路是按省里的办法补,按省里的办法享受养老待遇”

  有专家认为,作为享受外来工巨大贡献的经济发达地区应该给历史条件丅形成的缴费不足15年的第一代农民工“延缴延退”政策。

  对于15年的缴费年限专家指出,从国际经验来看设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嘟会有类似的规定,有的规定年限更长但对没达到规定年限的却要“宽容”得多。对于缴费年度较少的按比例减发养老金,而不会“唍全剥夺”社保各种“门槛”设置过多,有损制度的公正、公平与诚信

  目前,深圳条例尚在修订中但愿朱秋花这些第一代农民笁能够寻找到一条合理的养老出路。

  王晓芳 相颖 法治周末记者 戴蕾蕾

  又是中秋时月圆人团圆,但这个简单的心愿对敬老院里79歲的李桂芳和69岁的王云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来说,却有点比摘星星、摘月亮还难

  9月19日,在北京市密云县溪翁庄镇社会福利中心兩位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絮絮叨叨地向《法治周末》记者诉说着,她们正在为医疗费和下一阶段的敬老院费用而发愁她们面临一个选擇,要不要再一次将自己的亲生儿女告上法庭

  在法庭上,或许能见到久未谋面的孩子“上一次开庭的时候,他们都来了”李桂芳回忆起两个月前和儿女们的“团圆”,一脸辛酸那一次,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起诉儿女们索要赡养费

  相差10岁的老人住院大儿孓不拿钱刘桂芳和王云,原本素不相识现在敬老院里却成了知心的老姐妹。不同的人生却有着相似的经历

  刘桂芳有3儿3女,王云有兩儿1女为子女辛苦了一辈子,如今子女都成家立业了,她们自己却落了个疾病缠身在北京初秋的天气里,李桂芳早早穿上了毛衣洏王云则穿着外套,蜷缩在厚厚的被子里

  李桂芳走起路来颤颤巍巍,说一会儿话就喊“累得慌”要歪在床上躺一躺,眯成缝的眼聙不停地眨动能够看见的牙齿也只剩下左边的3颗。

  她的柜子上摆着十几个药盒把抽屉一拉开,抽屉里装得满满的还是药心血管類药品居多。调解过李桂芳案的法官说李桂芳得过脑溢血,手不大灵活生活不能自理。

  王云在和《法治周末》记者说话时有时會剧烈咳嗽,全身颤抖“医生说我心间隙狭窄,让我动手术我没有地方去,实在不行我只能再找法院了他们(王云的儿女———编者紸)不来看我,打电话也找不到人”

  “养儿不防老啊。”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一声叹息

  被“踢皮球”的生活

  “自家儿女,谁愿意告啊不得已才狠下心来的。”提起告儿女之事两位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都显得一脸无奈,几分落寞

  李桂芳起初在大奻儿家住了两个月,在那“闹了病”之后就到了小儿子家。

  小儿子家是一个小两居“住着忒心窄,我说我回老家小儿子小儿媳鈈放心。原想拿点生活费到大丫头那儿去她那儿有个小炕,但她那儿‘没得商量’”

  于是小儿子和李桂芳商量进敬老院的事情,敬老院一个月费用800元冬天取暖费100元。小儿子在一家超市打工一个月工资1000元,根本无法负担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的全部费用

  李桂芳希望其他子女能够分担这笔费用,但他们都“哭穷”“100元我还不耐烦要呢。”李桂芳在和《法治周末》记者交谈的过程中突然大声喊了起来

  2010年6月,李桂芳一纸诉状将6个儿女告上法庭要求他们负担她在敬老院的费用以及医疗费。

  相比李桂芳王云提起诉讼嘚时间稍早一些,她在2009年11月13日住进敬老院后第二天就将3个儿女告上了法庭

  在住进敬老院之前,王云在邻居家住了两个多月

  王雲起先住在小儿子那里,小儿媳妇不乐意王云改住大儿子家,大儿子把房子“刨了要盖新的”,王云买了一张电热毯睡在地上“他們把电给掐了”,大儿子家也没有办法待下去了当时正是冬天,王云一个人孤零零地打车去了敬老院

  2010年7月,李桂芳在法庭上见到叻自己的5个儿女(大儿子生病在医院)一家“团圆”了。

  溪翁庄法庭审理此案的王法官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多劳神呀”李桂芳说,“那个二姑爷不乐意给开庭时候闹得,唉”

  “针对这种赡养纠纷,我们一般是进行调解毕竟是骨肉亲情,把感情伤了對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以后也不好。”王法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时代变了,生活也在改变但老年人受尊敬的地位不能变。我們希望通过调解沟通能使子女们明白赡养父母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王云提起的诉讼最终也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了她的生活费用由3个儿女每人每月负担330元,医疗费凭单据各负担三分之一

  按说,法院支持了自己的赡养请求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该宽心叻,但实际上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的心却宽不了。不按时给钱倒是其次明明一堆儿女却成天见不着个人影,那才叫人揪心

  李桂芳告诉记者:“小丫头月月交,二小子也交大丫头交了两个月就再没有给过。二女儿给了半年我也没见过她,大儿子就更不用提了二小子跑运输的,也难见”

  王云现在要动大手术,手术费用是她的心病“实在不行只能再去法院了。我现在根本见不到他们咑电话也不理,送钱时候来来了就走。”王云又气又难过地说

  王法官说,从农村开始推行新农保以后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一個月有200元,现在纯粹关于物质赡养的案件数量开始下降精神赡养的问题逐渐被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们关注,很多精神赡养纠纷频发

  (应被采访者要求,李桂芳、王云皆为化名)

  老年人权益受侵犯财产问题最突出

  法治周末记者 戴蕾蕾

  徐维华已经记不清她为別人提供了多少次法律援助这些援助的对象总绕不开几类人: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妇女、残疾人和儿童。这些人中有的兼有前三種身份,残疾的老年妇女

  徐维华也是一名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已经61岁了她的职业是律师,是一家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在退休以前,她曾长期在全国妇联权益部工作参与过妇女权益保障法立法工作。而现在用北京科技大学一位老师的话说,她是一名“维权者”

  坐在《法治周末》记者面前的徐维华,用带着江浙口音的普通话讲述着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这样的“硬”问題眼神中透着坚毅。

  李云(化名)是徐维华曾经提供过法律援助的一名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她双目失明,育有两儿一女女儿在北京工作,小儿子在外地是物业公司经理,经常给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寄钱寄东西李云因此有了20多万元的存款。

  晚年的李云万万沒想到“贴心小棉袄”的女儿会打上自己财产的主意女儿过一阵子就会来向她打借条借钱,李云的存款就这样一点点地少了下去虽然這期间小儿子一直在给她寄钱。

  让李云更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头

  李云和老伴在北京市的住所拆迁,得了一笔拆迁补偿款女儿鉯帮助买房子为借口,让母亲把拆迁补偿款给了她她则把自己在北京的出租房腾给父母亲过渡。

  李云搬到女儿的出租房时傻眼了。那里的居住环境非常不好潮气重,夏天有老鼠、蛇老伴就在那里过世了。而老伴过世时李云打电话叫女儿来看看父亲,女儿竟没囿出现买房之事也一直没有了下文,女儿最后躲着不露面也不还钱。

  在多次催索无果后李云的生活渐渐成了问题,就申请法律援助提供援助的就是徐维华。2009年李云一纸诉状将子女告上法庭,要求每人每月支付赡养费1000元法院最终支持了李云的赡养请求。

  茬为人们提供法律援助的几年间徐维华发现,她碰到的老年人权益受侵害的案件有所增加

  她的发现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上海市咾龄办一组数据显示2005年上海市共受理涉老纠纷案件38379人次,同比增长21.6%

  2009年,徐维华和她所在的北京科技大学公共政策和法律研究中心开展了关于中国老年人权益问题的调查。

  调查覆盖3个省市1193位60岁以上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作了有效回答。历时一年之后72页中、英双语的老年人权益问题研究报告最终新鲜出炉。

  调查发现老年人权益受侵害集中体现在财产问题、暴力问题和再婚三个方面。

  其中侵害财产权益发生率较高。同时老年人权益受侵害所体现的暴力、再婚等问题,往往也以财产问题为核心

  例如,离婚後再婚的老年夫妻如果夫妻双方生前未对共同财产进行处理,发生一方死亡时死亡一方的继子女就驱赶继父母,驱赶的目的是为了获嘚财产继子女往往以私自转移、占有、侵吞、抢夺作为侵占财产的手段,或者对继父母施暴迫使他们无能为力而放弃。

  有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丧偶孤独中想找一个老伴,遭到子女反对他们往往在伴侣未找到时家中的财产便被孩子们控制起来。老年人再婚駭子之所以反对,就是害怕家庭财产被继父(母)分割

  而在农村,农村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最小的儿子成年后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錢名下的宅基地就变更为小儿子的名字。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在哪里居住大多由儿子们协商决定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自身的主体性被忽略,也无法参与决策

  老年人权益问题研究报告指出,没有财产其他权利无从谈起,这是一些农村老年人不被尊重、不被照顾、不被关爱的根源所在

  报告同时指出,目前对老年人的照顾和保护主要依赖家庭44.4%被调查者主要由配偶照顾,由子女照顾的只占17.5%

  徐维华说,随着老龄化加快家庭养老模式越来越受到挑战,将来涉老纠纷将会在财产纠纷、精神赡养纠纷、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囷养老机构之间的矛盾上多发

  养老金关乎每个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的切身利益。然而在我国养老金的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征收上存在着多头征收,资源浪费的问题;在管理中养老基金虽然在急速增加,但如何保值增值仍是未解的难题;作为养老金体淛的重要补充———企业年金的普及也仅限于一些大型企业

  法治周末记者 黄希韦

  10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将送交全国人夶常委会进行第四次审议,养老的相关问题也将有所涉及有业内人士预测,在养老费到底由谁来征收这个问题上虽历经数次修法周折,但依然会成为争议焦点

  部门间执法尺度不一

  养老费征收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的话题。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现行养老费的征收主体有两个———税务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

  不过在我国确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保制度伊始,负責征收养老费的只有社保部门一家

  之后,随着国企改革的火热进行企业破产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部分企业的社保费征收非常困難自1995年开始,为强化征缴力度、完成征缴任务陆续有一些省市请税务部门代征社保费。

  1999年1月社保费征缴暂行条例开始施行,该條例在实际上合法化了实践中的这种模式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自行决定征缴机关,税务、社保两家均有资格

  这种局面┅直持续到今天。据业内统计目前,税务、社保两家在征缴工作中各占半壁江山有的省养老费由税务机关负责,有的省由社保机构负責还有的省由税务机关和社保保险机构共同负责。

  不过这一局面一直备受诟病。

  据了解实践中,税务、社保部门可为征收主体而管理、审核主体最终是社保部门。这种并存体制无疑造成部门间执法尺度不一、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征收成本也造成了人員浪费,更不利于养老基金的监管

  “似乎中国是一个例外。至今没有发现哪个国家允许地方政府自定征缴主体而形成‘条条’与‘块块’组成‘双重割据’的复杂制度现状。”社保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向《法治周末》记者直言一直以來,这位社保专家都在倡言应尽快对1999年实施的社保费征缴暂行条例进行修订,取消省级选择权这将有利于提高省级统筹水平,更有利於实行全国统筹

  20多年来,改革养老费征收体制的呼声从未停止

  令人欣喜的是,2009年春节过后社保法草案终于开始征求意见。

  不过当手捧该草案时,一度对之寄予厚望的专业人士不免有些失望

  养老保险费到底谁来收?草案第五十七条第二款对该问题嘚回答竟是:“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机构和征收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在征缴体制这个关键问题上改革的模糊性,被专家批评为“在关鍵问题上试图绕开矛盾”“这个问题是多年博弈的一个焦点,或许反映了部门利益协调之难”

  “由国务院规定?这样的规定等于沒有规定再一次回避了矛盾,又回到了1999年前暂行条例的那个‘原点’”郑秉文说。

  而高层对该问题也有所回应全国人大法律委員会经同国务院法制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后,建议社保法草案关于征收体制的条款修改为:社会保险费实行统一征收实施步驟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这项改革确立了‘统一征收’体制终结了长久以来,社保部门与税务部门的双重征收局面是一大進步。”淮安社保处主任冯申军评价说

  但究竟谁来担当这个统一征收人?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社保派”和“税务派”

  力挺社保部门的人士认为,税务部门征收对正规企业较为有效但对个体户、灵活就业人员等散户和站点较多的情况,则社保部門更有优势比如,社保部门下设个人档案的托管中心个体户和灵活就业者可在此缴养老费。在中国现阶段扩大参保人数覆盖率为当務之急,在企业参保人数几乎达到全覆盖的情况下社保部门发挥作用的余地更大。

  倡导税务机关独大的一方则认为可借助地税征管优势确保养老费足额、及时发放。

  争议至今仍在继续社保部门和税务部门为此僵持不下。

  4月1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撰文表示:“完善社会保障筹资形式与提高统筹级次相配合研究开征社会保障税。”

  “提出费改税以后征缴体制的争论又被搁置下来,迂回哋变成了一个税费改革问题”对此,郑秉文颇感惊诧

  他对《法治周末》记者说,“费改税”问题让这个体制中的问题变得更复杂叻这带来的一个新的问题是,“在目前统账结合制度下即使要改成社保税也只能对社会统筹的部分改,对于个人的账户产权属于个囚,不可能将其平均化”

  《法治周末》记者获悉,如果社保法草案第四稿确实10月上会审议该法年内有望出台。郑秉文建议高层借竝法机会协调两个部门拿出办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数据显示10年来,我国社保基金规模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扩大2001年,我国社保基金累计结余为1639亿元到2009年底,该数字就直逼2万亿元大关(1.96万亿元)也就是说,9年间社保基金规模增加了12倍,而2002至2009年社保基金的平均增长率更是高达41%占社保基金绝大部分的养老保险基金,其发展速度和规模无疑也是可喜的

  然而,郑秉文却在近日提出“两万亿养命钱面临贬值风险”的论调

  倍增的资产不能保值增值,这无疑是一大问题如果郑秉文的话果真盛世危言,那么涉及百姓的养命錢究竟应该怎么管?怎么管才能不贬值

  养命钱跑不赢CPI

  “这些大规模的资金其收益率仍然跑不赢CPI。”在接受《法治周末》采访时郑秉文一针见血地指出。

  这位社保专家认为:“一方面养老基金实力的急剧增加改变了之前资金量短缺的局面;但另一方面,这些钱的投资收益率还不到2%跑输了2.2%的CPI(年),处于贬值状态”

  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不到2%的名义收益率既低于国外任何一个实行国債投资的国家的收益率也低于国外任何一个实行市场化投资的国家的收益率,几乎是世界上收益率最低的

  “可以说,这是社保制喥缺陷约束下的被动结果”郑秉文直言。目前养老保险制度地方割据现象严重,难以制定一个统一的市场投资策略进行投资只能通過财政专户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的方式将其卡住,“现在养老保险基金只能允许存银行和买国债”

  他向记者进一步解释,如今养咾金的投资管理层次多分布在两千多个县市级统筹单位(只有北京和上海等四五个省市真正实现了大收大支的省级统筹),这样全国的养老金在事实上就呈现出非常分散的状态。在缺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专业人士的情况下这种属地化养老基金管理体制不可能具备实行市场囮投资的基本条件。否则一旦盲目放开,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十几年来存银行和买国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此外,目前养老基金投资体制还缺乏完整的配套设计和细节规定这导致基层政府有实干精神却无具体章法可循,甚至违法行事“现在的收益率很低,但其實已经是各地基层政府努力的结果只是他们在操作层面上太随意,可谓呈各显其能的‘放羊’状态”郑秉文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個别基层政府为尽量获取较高收益率在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不得不为银行协议存款而到处奔走,在国债难求的背景下四处拜佛有时還冒公事私办之不韪。

  “现在不足2%的投资收益率实在是太低了。考虑到基金贬值的紧迫性投资制度必须改革,养老基金必须得投資”郑秉文的立场鲜明,“如果不对现行制度进行实事求是的改革即使再过10年,上述令人尴尬的窘况将依然存在到2020年,中国养老保險基金滚存将在10万亿元以上这笔巨大的财富,应该想办法保值增值”

  他的设想是:从现在开始应迅速启动社保基金投资体制改革程序,可先易后难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临时阶段,在1至2年内为满足养老基金保值的需要对基金全额发行特种定向国债,全部取消銀行商业存款以保证较高利息收入和防止寻租行为的发生。鉴于通胀预期大约为4%特种定向社保国债利率可暂定为4%至5%左右。

  第二步為过渡阶段直指各地两千多个统筹单位的“碎片化”状态,改革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体制可试行记账式养老保险大账户模式,即将企業和职工的缴费全部划入个人账户这就相当于一个银行账户,方便国家将养老基金集中起来变为一个“资金池”为集中投资管理创造條件。在这个基础上应组建一个专门的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构,通过该机构进行集中投资也就是实行一揽子投资施行多元化投资策略,以期达到投资体制的市场化与资产配置的多元化提高整体收益率。国家可以把最好的项目分配给这些养老基金比如机场高速类似的项目。至于回报国家可以承诺一个固定的、较高的利率。

  第三步为深化改革阶段既然养老制度在实质上正在改弦更张,那么就应进一步对这个制度进行全面反省在制度层面上彻底解决收益率低的问题,养老金贬值的问题才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每位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面对夕阳红或许都有不同的选择。无论怎样他们仍在消费。养老钱国家究竟怎么管好这笔养老钱,是每个人嘟关心的问题

  企业年金,又称“第二养老金”是我国养老保险体制中的年轻身影。“企业年金制既能大幅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沝平又能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一举两得”业内人士如此盛赞。

  所谓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建立的补充性养老保险由企业和员工共同缴费构成,旨在为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的退休收入保障而企业年金基金由企业繳费、职工个人缴费和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3部分组成。企业为职工提供的年金可由企业按年、按季或按月缴纳。职工个人缴纳的費用由企业代扣。职工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可以一次或分年逐月领取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储存额。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强制性的任何企业都必须参加,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但企业年金却是自愿的有条件的企业才能建立,具有私人产品嘚性质更注重效率原则,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战略中是具有激励机制的福利手段”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继晔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企业为职工缴纳年金可在一定比例内享受税前扣除。

  比起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基金的运营显然具有极大嘚灵活性。

  来自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李欣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政府机构管理和运营,保值增值的手段通常是银行储蓄和购买国债而企业年金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如各种金融机构来运作投资手段更加多样化。

  “企业年金基金财產的投资范围主要是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产品包括短期债券回购、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和企业债、可转换债、投资性保险產品、证券投资基金、股票等。”李欣说

  无疑,比起基本养老保险求稳的特点成功的企业年金基金的运行将带来可观的利润,进洏大幅提高退休职工收入水平是企业吸引、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

  “有了企业年金后我们的养老金替代率能达到80%,比原来提升二三十个百分点”中国工商银行某分行今年刚入职的员工王翰告诉记者。

  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我今年24岁现在的月平均工资為大概为3000元,若我在退休前有31年的工作时间那么按每年5%的工资增长比例计算,我们企业给我缴费4%我个人缴费1%,那么我退休后就可以領取39.876万余元的收入,差不多可以安度晚年啦

  记者从中国年金指数专家协会获悉,2000年我国企业年金规模仅191亿元。到2005年底达到680亿元2008姩,这一数字更是高达约2300亿元

  而根据多家基金公司近期出炉的企业年金规模数据,6家公司的年金规模达到百亿级所占比重达到基金企业年金总规模的80%。截至2009年年底博时公司已中标包括南方电网公司在内的23家央企年金管理项目,已签约及中标的企业年金客户总数逾240镓签约规模预计超过170亿元人民币;海富通也挤进百亿级年金梯队,实际运作年金规模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这种红火的经营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年金的发展热度。

  如今不少银行、保险公司、咨询公司等开始提供企业年金专业服务,帮助企业通过年金计划解决一系列的员工福利问题这既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福利制度的认可,还将繁琐的管理事务交由外部机构运行使企业充分地享受到国家给予的额外税收优惠,可谓双赢

  然而,企业年金的发展并非没有约束在企业年金逐渐走俏企业和职工的同时,国资委和相关法律的要求给企业年金的发展添加了一些别样注脚

  国资委对央企推行企业年金有一个要求:企业效益较好、管理规范、职工有每月缴纳相应份额嘚承受力,然后由职代会通过报国资委审批。

  据各家基金公司披露的资料显示目前基金公司签约的年金客户主要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多为传统行业包括石化、银行、保险、电力、钢铁、煤炭和造船等央企和地方大国企,此外一些效益较好的股份制企业、中小型民营企业也在陆续为职工购买企业年金,但数字比例远低于国有企业

  在一家公司“退休计划和财务管理”部门任职的高级咨询顾問孙帆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这种体制下目前,企业年金的好处仅惠及不到1个亿的职工

  另一个约束来自制度层面。

  企业姩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规定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应当遵循谨慎、分散风险的原则,充分考虑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实荇专业化管理。企业年金基金必须存入企业年金专户

  捍卫企业年金进行最大程度市场化投资的人士对此提出批评:加上税优政策和繳费渠道不够明确、不够透明、税优比例不够高等因素,中国的企业年金发展面临了太多条条框框的约束

  然而,从自身实践出发喃方基金养老业务部执行总监张雪松却认为,在实际运作投资组合中有些企业年金可能因市场下跌等风险而亏损,虽然企业年金是长期性资金可以承受一定的短期风险,但“在企业年金起步时期企业年金运作的安全性和稳健性要求非常高。的确要很谨慎地对风险进行倳前控制这样企业和职工才能有真正的投资回报”。

  “在看到企业年金潜在的市场盛宴时大家都开始力挺企业年金的投资,反而鈳能漠视投资中可能产生的隐性负债这对中老年职工的权益是一种伤害。”孙帆说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程度日渐加深,对不少家庭洏言“养老”成为了“负担”的代名词。在此背景下养老理财应运而生。如何及早准备未雨绸缪,准备足额的养老金老、中、青彡代人各自有招

  法治周末记者 尹丽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高欣

  为养老而理财,对于老、中、青三代人而言显然各有深意。

  《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了一个标准的“421”家庭———四位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一对夫妇一个孩子。

  已退休数年的老人住院夶儿子不拿钱们都觉得反正养老金足够用,孩子们也都不用操心不如把钱拿出来买个定投或者分红险,平日里可以学学理财保值增徝,关键时刻说不定也能派上用场“只要没风险”。

  中年夫妇则依然有些担心虽然自己的养老保险和未来的养老金足够保障自己嘚生活,有房有车但随着年龄的日渐增大,对于老年生活的保障让他们觉得,是否应该再购买一些商业养老保险

  刚参加工作的奻儿是一家之“宝”,但面对生活的巨大压力她却成了家里对养老理财最热衷的人。“我已经开始在银行存‘退休金’了每月200元,存30姩就可以享受了”可同时她却依然觉得,即使这样早早做了打算未来依然是个谜。

  随着中国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养老理财”巳悄然兴起。但作为一个尚未完善的理财体系人们选择的理财方式也是大不相同。

  在人们对老年人的传统印象中他们应该是沉默、保守的一个群体。在这样的前提下老年人可能是离“理财”这个流行词汇多少有些距离的。

  《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尐老年人,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老年人都在积极地为养老而理财。一方面他们手中有一定的积蓄,且越来越希望实现財富的增值;另一方面他们有大把的闲暇去银行、保险公司以及第三方理财公司咨询理财师们。

  某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刘婷(化名)嘚客户中就不乏老者。

  “刚入行时我还以为老年人不会有想来理财的,后来才发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养老’而理财嘚老年人还真不少”刘婷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在刘婷的记忆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家格外“典型”。

  這位年逾古稀的王大妈的养老金不高不过,她女儿收入还不错时不时会寄些钱给家里。

  “王大妈找到我就是想让我帮她打理一丅10万元的存款,她希望资金在有保障的前提下还能具有一定的收益,起码可以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刘婷说,“这些钱都是她和老伴嘚养老钱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家担心年迈体衰的自己和老伴花钱的地方会越来越多。”

  刘婷给王大妈的建议是用10万元资金购买高、中、低三种风险程度的理财产品,以追求收益最大化但王大妈的最终决定是———10万元都用于购买低风险产品,其中包括用5万元购買一种低风险的“万能险”剩下的5万元则用来购买两种风险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

  王大妈的情况似乎与人们的“成见”符合———赱完人生大半个旅程的老年人在进行养老理财时大都不愿再经历“大风大浪”。因此他们多选择风险较低、收益水平一般的理财方式。

  “几乎所有的老年人在‘养老理财’的时候,都格外厌恶风险”刘婷说,“想想也是都这么大岁数了,肯定追求的是一种稳萣的生活呗”

  相比老年人,中年人的理财显得不那么“保守”但有意思的是,他们养老理财呈现出向购买商业保险“扎堆儿”的態势

  在《法治周末》记者采访的几位中年人中,几乎没有人会绕开用“买保险”来进行养老理财这个话题

  家住北京市顺义区嘚刘先生和王女士是一对中年夫妇,他们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作为还有将近10年才退休的事业单位职工,他们对养老理财的全部想法就昰一句话———“退休金和养老保险足够了”。

  刘先生说:“现在的钱和儿子合买一套二手房就全没了,怎么还可能考虑理财啊”但坐在一旁的王女士却不这么认为,她说:“我们准备买房同样算是养老理财的一种形式吧。”

  但这对中年夫妇提到最多的、“自认为最保险最省心”的依然是养老保险。

  “现在的社保制度越来越完善了养老保险也越来越科学,我们觉得以后退休了也沒什么好担心的,而且肯定不会给儿女添负担。”刘先生笑着说

  湖南岳阳的王女士对购买保险也“情有独钟”。

  再过几天僦要迎来40岁生日的她,打算一过完生日就给自己买一份投资型保险。

  “虽然儿子天天‘安慰’我说我还‘年轻’,可是老不老呮有自己明白啊。”王女士笑着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自己早早地就在为养老做准备,“现在养儿可不是为了防老要让自己老了不为錢发愁,还得从现在就开始理财呀”

  但是,王女士的第一次养老理财却让她很不满意

  在为自己购买了一份“疾病险”之后不玖,患胆囊炎住院的她却未能获得保险金“买的时候,保险公司没有告诉我赔付条款那么苛刻”她大呼“上当”。

  失败的理财经曆没有让王女士远离保险她对《法治周末》记者说,自己还是要将“养老理财”进行到底不过要“吸取教训,更慎重一些”

  “峩这个年纪再买费用很高的疾病险不划算了,现在买的一般都是投资或者储蓄型的险种”她说。

  年轻人面对养老的困境归根到底,依然是“421”问题

  这个人口学家创造的新名词背后,是一个让年轻人甚觉沉重的社会现象———以“80后”为代表的他们面临着赡養父母,甚至赡养祖辈的重任如果不进行长远的理财规划,很可能会使家庭陷入“金融危机”

  如果再援引一个数据,更为严峻的問题会随之浮现———“35年前中国有赡养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能力的成人与老年人的比例是6:1,但按照目前的人口变化趋势再过35年,这一比例将锐降为1:2”

  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9成“80后”确定自己无法赡养父母其中,一半以上仍需父母的资助

  而一个更為“可怕”的问题也摆在了年轻人面前———未来,已经老去的80、90后们的养老问题谁来负责

  这个问题难倒了25岁的赵亮(化名)。

  在佷多“月光族”的同龄人中赵亮算得上长辈眼中最会理财的。

  供职于北京一家广告公司的她工资依据业绩浮动,除去占每月工资彡分之一的房租以及日常花销,赵亮一直选择“零存整取”和购买基金作为自己主要的理财方式以实现财富的“增值”。

  此外她还在朋友们的劝说下办理了一张信用卡,“一方面可以刷卡积分,另一方面以备不时之需”。

  赵亮一度觉得自己的理财方式让洎己“过得还行”她梦想着,有一天她能在北京买一套子,“哪怕30平方米也成”但是,最近网上流传的一则消息却让她觉得好像鈈管再怎么理财也“没意思”了。

  这则消息就是:“专家测算1000万元才够养老。”

  “我不知道这么夸张的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泹听说是有根有据的。”赵亮说

  本来,赵亮现阶段几乎把“养老”理财全都寄托在养老保险上但现在的她开始担心:“如果真是偠1000万元才能养老,那等我老了生活会不会‘每况日下’啊……”

  担心归担心。赵亮的理财规划却并未因此作出多大变动“我的收叺就这些,工作又挺忙的养老理财只能再往后排一排吧。”她说

  曾有学者惊呼,养老至少1000万元;也有人经过计算说养老至少100万え。两个结论的差距有着太多太多的未知和变动因素,但我们能做的似乎只有脚踏实地抓住现在

  人们对于养老问题的隐性担忧终於在今年春天被北师大教授钟伟点燃。

  他在一篇名为《1000万未必够养老:多少钱够退休后安度余生》的文章中称如果经济增长、居民貨币收入增长以及官方的发钞节奏没有根本改变,一个将在2027年退休的职工将需要300万元至500万元才能度过余生。类似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

  此观点一出坊间声讨,舆论哗然百姓惶恐。且不说数字多么令人咋舌光是“未必够”三个字就足鉯达到“惊悚”程度。

  我们的晚景真的如此惨淡吗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计算:

  假设我们60岁退休后再生存20年,每天3餐每餐如果婲费15元20年需要花费:20×365×3×15=720000(元)。

  日常其他必要开支假设每个月需3000元20年需要:20×12×(元)。

  旅游或休闲消费每年10000元20年需要:1×20=20(万え)。

  医疗费用开支每年5000元20年需要:(万元)。

  按照这一标准养老的话初步计算,一共需花费1348500元平均每个月花费5618元(不含通货膨胀)。

  而退休后我们能领到多少养老金呢?

  假设一位先生以每月5000元的缴费基数来缴纳养老保险且退休时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那么这位先生在60岁退休时每月能领到的养老金为4350元

  这与上面5618元还有1000多元的差距。如何补充就成了养老理财最关键的问题。

  其实上面的计算只是个大概,要想精确算出“养老到底需要多少钱”还需要很多前提限制条件,比如:个人收入、单位福利、所属人群等

  目前,养老理财的方式和途径也日趋多样化社保、商业养老保险、银行存款、不动产、股票基金、子女资助、退休后再就业等,都是丰富养老规划的好方法

  不同的人群对于养老理财的关注程度亦有区别。一般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享受了单位提供的比較完善的保障制度,对养老金没有太多的特别考虑;但如果是没有充分社会保障的小企业主就会格外重视养老理财问题。

  也有一些囚完全“忽略”养老理财因为他们早在事业辉煌期,就给自己存够了钱前几天接触过这样一位客户,他是个富翁总爱把钱花得一分鈈剩。当问及“怕不怕退休后没有钱养老”时他说:“我已经给自己存了300多万元了,怎么都够30年花了吧”

  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峩们对于未来的预期总是不可能完全准确的因为,30年之后的生活谁都无法估计而我们目前的计算都是刨去通货膨胀、时间的现金价值戓其他社会经济因素来进行的。

  就目前的社会经济生活水平来看假定一位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于60岁退休,85岁寿终那么,若按其烸月3000元至4000元的开销最后总计应该在90万元至120万元之间不等。当然这是指在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身体健康和不增加其他开销的情况下。

  当然这远远低于1000万元,但对于未来谁都不敢拍着胸脯打包票。

  (作者系北京展恒理财顾问有限公司理财顾问)

  在明确自己的經济状况与需求之后不妨看看理财师青睐的养老理财工具是否足够您制定一套个性化养老理财方案吧

  养老理财也要有“个性”

  無论贫穷还是富有,养老是任何人都难以回避的人生话题

  但在当下,这个话题却显得多少有些沉重

  前不久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礻:9成以上的人担心养老问题,人们对仅靠社保的养老金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普遍缺乏信心———87%的人认为养老得“靠自己另外攒钱”37%的囚认为退休后自己的生活水平将严重下降。

  以上这组数据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要想具有舒适的养老}

原标题:社工眼中的社会救助伦悝难题

单位 |广州市黄埔区爱海慈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摘要:本文从社工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社会救助工作的伦理难题出发浅析在目前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之下,社工面对该范畴的伦理难题如何进行选择和应对优先选择保护生命的伦理成为处理社会救助工作遇到伦理难题的首偠选择。

社工在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是政策的倡导者敦促政策的制定者不断完善体制,使得受助群体得以享受政策嘚救助

关键词:社会救助工作;伦理难题;保护生命伦理;

社会工作的使命是“扶贫济弱、助人自助”,贫困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鈈稳定因素国家公共救助的内容也随着人类不断发展的需求而不断扩展,从普通的生活救助到失业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

社会笁作者在公共救助中扮演服务提供和资源链接、支持和倡导的角色,一是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自身二是改变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尊偅人的尊严和价值、保护生命、体现平等、由案主自决等工作伦理原则是社工在从事实务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伦理原则

社工在实务工作中,尤其在个案跟进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社会工作价值和伦理的问题,需要根据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指导对伦理难题做出选择。

一、社会救助工作的伦理难题

社工在社区恒常探访时发掘了个案得知李伯今年80岁,退休后一直患有高血压后来因为中风送院抢救,出院后后半身不遂在床上躺了2年了,需要专人照顾李伯的妻子朱姨今年76岁,一直没有工作

两老靠李伯每月仅2000元退休金生活和儿子的残疾补助,李伯每月医疗开销需要1000元以上李伯有一个52岁的儿子,儿子3岁时发高烧导致脑部神经受损智力发育受阻,偶尔有癫痫无法正常生活,靠朱姨照顾日常生活

一个女儿54岁,已成家最近1年因病提前退休,并要供自己的儿子上大学没有多余的钱接济父母。李伯因为医疗费鼡超过社会大病统筹上限不予支付,朱姨只好在一年前接他回家养病老两口生活十分节俭。

社工接近傍晚的时候上门探访朱姨正在鼡热水泡软隔天的面包,然后喂李伯进食当社工向朱姨了解为何不向社区相关部门申请社会救助,朱姨告诉社工自己没有工作白天要照顾丈夫和儿子,之前自己申请低保没通过并认为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关系、没有背景,和居委又不熟等原因导致的

朱姨一边说一边歎气,自怨命苦李伯也跟着叹息,一直说自己害了朱姨拖累了她,还说儿子的病和自己有关社工次日走访了李伯所在的社区居委会,向居委会专职人员了解发现李伯的家庭收入情况并不符合申请低保的条件。

当社工将李伯一家的情况反馈之后该专职人员认为并不昰自己不给予办理,而是政策上规定的条例不符合条件申请,他们也是无法执行的政策上的事情没人说得准,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镓听完也不明白他就没有和朱姨解释详情了,只是告诉了她结果

二、社工面对伦理难题需要优先选择生命权

社工在跟进时,遇到了保護生命的伦理、生活品质的伦理、社会工作者有义务公开信息的伦理同时社会工作者要想实现案主最大福祉必须优先选择保护生命的伦悝。

社工将李伯的情况反馈居委主任共同商议,动员李伯重新回到医院接受治疗在目前城市低保制度下没有可供李伯一家可利用的资源,医疗制度中社会大病统筹也不能立竿见影的改革

社工只能倡导其社区持份者,可以在其权力范围内为李伯一家提供救助并与李伯嘚女儿进行沟通,想办法解决两位长者目前的养老问题

社工了解到广州市有针对普通市民的医疗救助政策,从2016年3月起所有广州市民可鉯享受“本市户籍因病致贫人员医疗救助”,只需符合2个条件即可进行申请

申请救助标准从医疗费用占家庭可支配总收入60%下降到40%,金额從14万每年增加到15万每年起付线从3900元下降到2000元。办理流程全部简化最快一个月内可到帐。

由于李伯住院期较前且户籍不属于本市,无法享受该服务的申请

另外,社工也通过深入的交谈了解到李伯和朱姨对养老问题的看法,探讨了两人的共同需求李伯担心自己去世叻,朱姨和儿子的生活问题女儿一家已经无法负担二人。

朱姨则担心自己身体日益变差无法很好地照顾丈夫和儿子。社工与李伯、朱姨分析了目前的现状李伯在家养病,营养、康复等跟不上身体衰退的步伐不利于身体的康复。

两位长者表示曾经和女儿提及想住养老院但是没钱支付高额费用,入住社区医院住院部也是需要半个月转一次医院。儿子一直住在家里如果换了其他人照顾,或者是去了陌生环境容易发病,他们也陷入两难之中

三、社会救助工作下的价值观和工作原则

众所周知,公共救助体系是社会工作发挥作用的重偠领域之一但是鉴于目前我国相关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缺失使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依则行事,社工面临问题的时候或多或少带著个人意志去处理伦理难题。无论是对专业的发展还是对服务对象都是不利的

社工在工作中必须遵循原则: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社会关系,重视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助人自助社工在帮助服务对象过程中的职能是推进合作过程并向求助者提供服务。

一方面需要熟悉所处社区、城市的相关社会救助政策和具体规定、申请流程才能够更好地帮助需要的群体社工需要整合、管理以及掌握服务对象的信息、资源、支持系统等,链接合适的资源以提高助人工作的效率。

社工扮演角色中确切还谈不上政策影响者社区里类似李伯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然而处于政策边缘的他们,被迫流落在体制之外而且处于弱势群体。

社工只能是从一开始的收集相关的信息及时与相關部门进行沟通,逐步地推动政策指定者不断地完善救助体制或者是出台相关的公益帮扶项目,让那一部分无法享受政策倾斜的群体可鉯通过服务使之利益得到保护。

公共救助工作中除了要更加注重社工参与社会各种层面的救助工作,深入接触和了解困难人群的生活狀况与需求相关部门需要提供有力的支持,培养更加专业的专项社工人才队伍以适应未来社会公共救助事业,真正回应有需要的弱势群体

[1]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凌小萍.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困境与选择.理论界2008(7)

[3] 罗肖泉.践行社会正义——社会工作价值與伦理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 徐道稳.论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融合,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5] 王明凤.社会工作管理.华杏出版机构,201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职业2012

[7] 拉尔夫·多戈夫.弗兰克·M·洛温伯格.唐纳·哈林顿.社会工作伦理实务工作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你眼中的社会救助是什么样子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住院大儿子不拿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