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年人肠梗阻阻是否要手术,老人有糖尿病,病情较严重

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老年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老年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科室:老年病科
并发症:主要并发颅压增高、脑水肿、癫痫、循环衰竭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素不明显增加,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造成糖、蛋白质、脂肪以至于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而导致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一个症候群。
新观点: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并不困难,关键在于想到酮症酸中毒发生的可能性。对于某些发病急的患者,有时可误诊为急性感染或急腹症,临床上应予以注意。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机会相对少,但因此型糖尿病有时较为隐蔽。可能发病多年而未获明确诊断,导致在有各种诱因的情况下发生酮症酸中毒。故也应提高对此病的警惕性,既使患者病前无糖尿病病史。
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依据包括以下几项:
1.酮症酸中毒的病史和临床表现。
2.血糖中度升高,血渗透压不甚高。
3.尿酮阳性或者强阳性,这是酮症酸中毒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4.酸中毒? 较重的酮症酸中毒往往伴有代偿或失代偿性酸中毒,而且可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酸中毒。
关于酮症酸中毒的病理生理改变,国外有人提出酮症酸中毒是一种“双激素病”的观念。这种观念认为:引起酮症酸中毒的原因,一方面是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高血糖不能刺激胰岛素的进一步分泌;另一方面是对抗胰岛素的升糖激素分泌过多,高血糖不能抑制过多分泌的升糖激素,结果造成血糖进一步升高,并表现出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升糖激素包括胰升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其中,胰升糖素的作用最强。胰升糖激素分泌过多是引起酮症酸中毒发病的主要原因。由于胰岛素及升糖激素分泌双重障碍,患者体内葡萄糖运转功能降低,糖原合成与糖的利用率降低,糖原分解及糖异生加强,血糖显著增高。同时,由于脂肪代谢紊乱,游离脂肪酸水平增加,给酮体的产生提供了大量前体,最终形成了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时机体病生理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血糖? DKA患者的血糖呈中等程度的升高,常在300~500mg/dl范围,除非发生肾功不全,否则多不超过500mg/dl。造成患者高血糖的原因包括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机体对胰岛素反应性降低,升糖激素分泌增多,以及脱水、血液浓缩等因素。
2.酮症? 酮体是脂肪β-氧化物不完全的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3种组分。其中乙酰乙酸为强有机酸,能与酮体粉发生显色反应;β-羟丁酸为乙酰乙酸还原产物,亦为强有机酸,在酮体中含量最大,约占酮体总量的70%;丙酮则为乙酰乙酸脱羧产物,量最少,呈中性,无肾阈,可呼吸道排出。正常人血酮体不超过10mg/dl,酮症酸中毒时可升高50~100倍,尿酮阳性。
3.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时,酮酸、乳酸等有机酸以及硫酸、磷酸等无机酸生产增多,肾脏排酸失碱加重,再加上脱水和休克造成机体排酸障碍,最终导致酸中毒的发生。
4.脱水? 酮症酸中毒时,血糖明显升高,同时大量酸根产生,渗透性利尿及排酸失水,加上呼吸深快失水和可能伴有的呕吐、腹泻引起的消化道失水等因素,均可导致脱水的发生。
5.电解质紊乱? 渗透性利尿、摄入减少及呕吐、细胞内外水分转移血液浓缩均可以导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钾的丢失。由于同时有电解质的丢失和血液浓缩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测定的血电解质水平可高、可低、亦可在正常范围。酮症酸中毒时,由于血脂水平增高,可使水溶性的电解质成分如血钠假性降低。同时由于细胞分解代谢量增加,磷的丢失亦增加,临床上可出现低血磷症。
酮症酸中毒按其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种情况。轻度实际上是指单纯酮症,并无酸中毒,有轻中度酸中毒者可列为中度;重度则是指酮症酸中毒伴有昏迷,或虽无昏迷但二氧化碳结合低于10mmol/L,后者很易进入昏迷状态。较重的酮症酸中毒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糖尿病症状加重? 多饮多尿、体力及体重下降的症状加重。
2.胃肠道症状? 包括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有的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腹痛症状,有时甚至被误为急腹症。造成腹痛的原因尚不明了,有人认为可能与脱水及低血钾所致胃肠道扩张和麻痹性肠梗阻有关。
3.呼吸改变? 酸中毒所致,当血pH<7.2时呼吸深快,以利排酸;当pH<7.0时则发生呼吸中枢受抑制。部分患者呼吸中可有类似烂苹果气味的酮臭味。
4.脱水与休克症状? 中、重度酮症酸中毒患者常有脱水症状,脱水达5%者可有脱水表现,如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球下陷等。脱水超过体重15%时则可有循环衰竭,症状包括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及体温下降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5.神志改变? 神志改变的临床?现个体差异较大,早期有头痛、头晕、委靡,继而烦躁、嗜睡、昏迷,造成昏迷的原因包括乙酰乙酸过多,脑缺氧,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循环衰竭。
6.诱发疾病表现? 各种诱发疾病均有特殊表现,应予以注意,以免与酮症酸中毒互相掩盖,贻误病情。
根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所见,不难及时做出正确诊断。
1.常规治疗? 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来说,应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首先应加强有关酮症酸中毒的教育工作,增强糖尿病患者、家属及一般人群对酮症酸中毒的认识,以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本病。其次应严格控制好糖尿病,及时防治感染等诱因,以预防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与发展。
在治疗方面,对于轻度的酮症酸中毒患者应鼓励进食进水,用足胰岛素,以利血糖下降和酮体消除;中度和重度酮症酸中毒应用小剂量胰岛素疗法,必要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治疗过程的始终,都应注意去除诱因,这不仅有利于酮症酸中毒的治疗,而且可防治酮症酸中毒的复发。
(1)小剂量胰岛素疗法:此疗法是指按每千克体重(按标准体重计算)每小时0.1U/kg体重的剂量,经静脉、肌肉或皮下给予胰岛素,成人通常用4~6U/h,一般不正超过10U/h。使血糖以75~100mg/h的速度下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消除酮体,小剂量胰岛素疗法即可对酮体生成产生最大抑制,而又不至引起低血糖及低血钾,低血糖不利于酮体消除。小剂量胰岛素使用过程中应注意:①胰岛素可皮下给药,但较重者末梢循环差,皮下用药效果不佳,常需静脉给药;②可用冲击量20u左右,尤其是采用胰岛素皮下给药时;③血糖低于250mg/dl时,可按胰岛素∶葡萄糖=1∶4~1∶6给药,即500ml 5%葡萄糖液中加入胰岛素4~6u;④静脉给药者停止输液后应及时皮下注射胰岛素,否则由于静脉胰岛素代谢清除率高,作用难以持久,如果造成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尚未完全消除,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的复发。
(2)补液:对重症酮症酸中毒患者十分重要,不只利于失水的纠正,而且有助于血糖的下降和酮体的消除。成年酮症酸中毒患者一般失水3~6L,原则上前4h应补足水量的1/3~1/2,以纠正细胞外脱水及高渗问题;以后则主要纠正细胞内脱水并恢复正常的细胞功能和代谢。
(3)纠正电解质紊乱:钠和氯的补充可通过输入生理盐水而实现,因对本症患者纠正电解质紊乱主要是补钾,患者总体钾丢失往往较严重,而且胰岛素的使用和血pH值升高可促使钾进入细胞内,血容量补充能利尿排钾,都可加重钾的缺乏。常用10%氯化钾,每瓶液1.5g。值得注意的是高血钾可引起严重的后果,如心跳骤停等,必须加以预防。补钾时应加注意:①血钾低或正常而且有尿者可立即补钾;②血钾高或无尿者第2、3瓶液体内应加钾;③24h补氯化钾3~6g;④可辅以口服10%氯化钾,以减少静脉补钾量,有人主张补磷。
(4)纠正酸中毒:首先值得强调的是只有重度酸中毒方需补碱。由于碱性物质难以通过血脑屏障,补碱过于积极可因体循环pH值下降,机体排酸机制的受抑而加重颅内酸中毒和组织缺氧。补碱过于积极还可促进钾进入细胞而加重低血钾。纠正酸中毒时不宜使用乳酸钠,以免加重可能存在的乳酸性酸中毒,常5%碳酸氢钠100~200ml(2~4ml/kg体重)。输入碱液时应注意避免与胰岛素使用同一条通路,以防胰岛素效价的下降。
①去除诱因:如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②列表记录血及尿化验结果,出入液量,葡萄糖、钾及胰岛素使用量,每天至少小结2次,以指导治疗。
辅助治疗:吸氧、纠正心衰、降低颅内压等。
2.择优方案? 对于酮症酸中毒昏迷持续小剂量胰岛素输注,纠正酮症及酸中毒尤为重要,而补液相对高渗昏迷来说要少些,且也较为重要,补钾、补碱、预防感染及去除诱因亦不可少。
(1)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可予以每小时5~6U,直至酸中毒纠正及酮体消失,改为胰岛素分次注入或皮下注射或口服降糖药治疗。
(2)对于昏迷患者予以胃管补液,经胃管每4h注入温开水300~400ml,直至能主动饮水。如酮症酸中毒尚未纠正,应鼓励患者主动饮水。24h饮水ml,直至酮症酸中毒纠正。
(3)积极配合补钾、纠正酸中毒、预防或控制感染及去除诱因治疗。
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1.积极控制糖尿病。
2.认真避免诱发因素。包括:①感染;②精神创伤;③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病;④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⑤外伤;⑥手术和麻醉等。
3.遇有感染时,即使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也应补充胰岛素作为应急措施。
下页更精彩:
点击排行榜
〖〗链接地址:
老年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老年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QQ:),谢谢!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疝气肠梗阻的关系是什么
19:12:2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
导语:疝气这种疾病在很多老年人的身上是比较常见的,它主要会表现出呼吸不畅或者容易劳累的症状,如果老年人不加以注意就会引起肠梗阻,所以我们...
疝气这种疾病在很多老年人的身上是比较常见的,它主要会表现出呼吸不畅或者容易劳累的症状,如果老年人不加以注意就会引起肠梗阻,所以我们建议老年人应该对于疝气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疝气肠梗阻这种情况,我们建议老年人应该要及时的就医,采用手术的方法去治疗它。
这种情况属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伴随肠道胀气,ct显示的肠气并不是疝气,而是肠道积气。 患者症状以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为主,因此引起胃肠道消化功能降低,有肠梗阻导致胀气。
在中,有好多老年人已经知道自己患有疝气疾病,但很多人担心自己年纪大迟迟不肯做手术,有的采用疝托、疝带等缓解症状。对于这些老年人,有的疝虽然不会立即产生危险,但是一旦形成嵌顿疝,就会发生肠梗阻,出现大便出血、发烧、便秘、呕吐甚至休克等严重的并发症。
所谓嵌顿疝是疝病患者因为感冒咳嗽、劳累等因素造成腹内压突然升高,疝出的肠管被卡在疝颈部,不能回纳到腹腔。当这些肠管因肠腔堵塞和血液供给不良时,就会出现肠梗阻,即肠管内容物不能下行,是急腹症的一种,严重时会发生肠管坏死。
因此,一旦确认疝疾病,要及早就医及早治疗,千万不要延误病情。而手术是目前治疗疝疾病最为有效的方法。只要重视术前手术风险评估,加强手术期管理,老年腹壁疝手术还是安全的。
文章详细的告诉我们疝气肠梗阻这两者的关系,相信你们应该都知道疝气是可以引起肠梗阻的吧。对于疝气肠梗阻这种疾病,一般是会让患者表现出发烧以及大便出血呕吐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及时的检查清楚,以免影响到身体。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人肠梗阻5个偏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