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液体石蜡红外热图检查报告为:双侧液下温差值为-0.3,正常吗

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红外热像检查辅助诊断前列腺炎的探讨
作者:叶圣章&邓仲明&聂金汉
【关键词】&
【摘要】 目的 探讨红外热像检查在前列腺炎辅助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症状、体征典型的前列腺炎疑似病例为实验组,比较红外热像检查、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和其它专科检查等辅助诊断技术方法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红外热像检查阳性率为17.6%,实验组的红外热像检查阳性率为79.6%,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的结果异常率为75.7%;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结果异常者红外热像检查阳性率为92.3%,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结果正常者红外热像检查阳性率为68.0%;首次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结果正常但红外热像检查阳性的疑似病例在前列腺液常规复查时,有11例(64.7%)出现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异常。结论 红外热像检查与临床表现的一致性较好,其敏感性优于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是当前前列腺炎辅助诊断比较安全、灵敏、便捷的理想技术方法。
关键词 前列腺炎 红外热象 诊断
Study on assistant diagnosis of prostatitis by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Ye Shengzhang,Deng Zhongming,Nie Jinhan&
Zhaoqing Dermatologic Hospital,Guangdong52602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assistant diagnosis of prostatitis by infrared thermal image detection.Methods Experimental group is to choose the patient who is suspicious of prostatitis both in symptoms and in signs,compare the sensitivity and veracity with different assistant diagnostic technique ways:infrared thermal image check,prostatic liquid routine check and other STD specific check,and there is also comparison group.Results Conˉtrol group of using infrared thermal image positive rate is17.6%,experimental group of using infrared thermal image positive rate is79.6%,experimental group of using prostatic liquid routine check positive rate is75.7%;patients of both using prostatic liquid routine check and infrared thermal image check positive rate is92.3%,patients of using prostatic liquid routine check is negative while that of using infrared thermal image positive rate is68.0%;when the patients who using prostatic liquid routine check is normal while using infrared thermal image check is positive at first time further consultation with prostatic liquid routine check,eleven patients(64.7%)is positive in prostatic liquid routine check results.Conclusion Infrared thermal image check result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clinical syndrome.Inˉfrared thermal image check is more sensitive than prostate liquid routine check.It is more secure,sensitive and conveˉnient,so it’s ideal techniquein assisting diagnose prostatitis currently.
Key words prostatitis infrared thermal image diagnosis&
前列腺炎是目前泌尿专科门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尤其是性病后前列腺炎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带来危害,为此,寻找能早期准确诊断前列腺炎的辅助诊断新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医用红外热像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并逐步应用于占位性病变和功能性改变疾病的早期诊断的功能影像新技术。本文旨在结合我院应用红外热像图辅助诊断前列腺炎的实践,探讨红外热像仪在前列腺炎辅助诊断上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设备 采用中软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DW-9100医用红外热像仪[京药器监(准)字96第222065号]。该设备由红外扫描、红外热成像设备和图像采集、处理分析微机软件系统组成,技术指标灵敏稳定。
1.2 诊断原理 人体各部分组织器官正常代谢都产生热量,并在体表形成热辐射,通过远红外热像仪扫描后,生成色彩分布与人体各部分热辐射量相对应的热像图。根据这一原理,当组织或器官发生炎症时,其血液循环将加快,代谢产热也增加,其相应的热像图也发生改变;通过比较色彩分布变化,可判断病灶性质及位置,从而达到辅助诊断的作用。
1.3 方法 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来源于本院泌尿专科门诊,均是有尿路刺激症状或排尿困难,会阴部、少腹部、腰骶部胀坠感或疼痛,部分患者有性功能异常等典型前列腺炎临床表现的病例 [1] ,同时做红外热像检查和前列腺液常规检验或专科检验;对照组人员以本院男性职工和体检人员组成,只做红外热像检查。病例选定后登记入册并追踪观察。
1.4 判断标准 红外热像检查按其操作手册要求采集患者脐下到大腿中部的热像图,如阴茎根部或/和阴囊两侧―――前列腺热区,出现热辐射差≥0.5℃时,则报告为红外热像图阳性,提示前列腺炎,温差<0.5℃时报告为阴性;其它专科检查按相应的检验手册或规范要求进行 [2] 。检查和观察结果作统计学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本实验组共有病例103例,初步诊断为急性前列腺炎的28例,慢性前列腺炎的75例,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65岁,平均年龄为38.5岁;对照组有34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56岁,平均年龄为36.8岁。两组人员均无异常肥胖人员,除职业因素外,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2.2 临床表现与红外热像检查结果一致性分析 具有较典型的前列腺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人员在同等条件下做红外热像检查,其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红外热像图阳性率为79.6%(82/103),对照组的红外热像图阳性率为17.6%(6/34),实验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 2 =46.01,P<0.01),提示红外热像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有较高的一致性,假阳性率较低,可作为前列腺炎患者的辅助诊断指标。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红外热像检查结果比较 略
2.3 前列腺液常规检查与红外热像检查结果分析 实验组的103例可疑患者首次红外热像检查,红外热像图阳性82例,占79.6%,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异常有78例,占75.7%(78/103),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 2 =8.86,n’=1,P<0.01)。在78例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异常的病例中,72例红外热像图阳性,占92.3%(72/78),红外热像图阴性(即假阴性)率仅占7.7%;在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正常的25例患者中,17例的红外热像图阳性,占68.0%(17/25),两者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 2 =9.52,P<0.01),详见表2。两项结果分析表明,在前列腺炎疑似患者辅助诊断中,红外热像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的一致性明显高于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同时显示,前列腺液出现异常改变的绝大多数病例其红外热像图为阳性,部分临床表现典型的病例其前列腺液检查虽未见异常,但红外热像图已出现阳性,提示红外热像检查出现阳性指标比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更早,比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更敏感。
表2 前列腺液检查与红外热像检查结果关系 略&
2.4 红外热像与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结果的动态分析 对临床表现典型但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正常的25例患者进行追 踪观察发现,首次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结果正常但红外热像图阳性的17例疑似病例,在后来的前列腺液常规复查时有11例出现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结果异常,占64.7%。另外,首次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结果正常和红外热像图阴性的8例疑似病例中,5例在复查红外热像图时为阳性,占62%。以上两组临床疑似病例的动态观察再次提示红外热像检查比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更敏感,并显示出比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更优的辅助诊断价值。
关于前列腺炎的辅助诊断,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前列腺液检查和B超检查等,但由于大部分患者的前列腺仍处于功能性改变期,尚未出现明显的肥大或纤维化的改变,所以B超检查就缺乏敏感性;前列腺液检查通常因前列腺按摩时机和按摩部位(分叶)不同,以及检验技术误差等因素影响,而出现与临床印象不相符的结果,另外患者的医从性较差;红外热像检查是非介入性检查,只要控制好室内温度和做好检前准备,其热感扫描后得到的红外热像图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少,检查结果比较客观,尤其是对组织炎症期和功能性改变期的检查敏感性好,当受检部位的组织或器官血液循环加快或有炎症反应时红外热像图就会出现异常,陈胜天等研究报道的前列腺检查阳性图像与临床症状符合率为99.1% [3] ,比本文统计结果更高。所以,红外热像检查具有早期诊断炎症病变或器官功能性改变的优点。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红外热像检查在前列腺炎辅助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一是与临床表现的一致性高,红外热像检查与临床表现的符合率为79.6%,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的符合率为75.7%。二是红外热像检查敏感性优于前列腺液常规检查,103例可疑患者首次红外热像图阳性率为79.6%,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异常率为75.7%,前列腺液检查的敏感性低可能与前列腺的分叶结构和取材时前列腺按摩手法与部位有关。三是红外热像检查可以用于病情与疗效观察,对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您的位置: &
艾灸足三里对婴儿痉挛症患者头面部红外热像的影响
优质期刊推荐龙虎交战针法对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血浆P物质与红外热像图的影响--《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龙虎交战针法对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血浆P物质与红外热像图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龙虎交战针法对非特异性下背痛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浆SP的变化,初步探讨龙虎交战针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的镇痛机理。同时通过观察红外热像图双侧绝对温差的变化,探讨红外热像图在非特异性下背痛疗效评定方面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用龙虎交战针法治疗(30例),B组采用平补平泻针法(30例),C组用中频理疗治疗(30例)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VAS及ODI评分;对每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每次2m1,经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放免法检测SP,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浆SP的含量变化。并于治疗前后摄取红外热像图,观察红外热像图双侧绝对温差的改变。
结果: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综合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浆SP含量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值比较,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外热像图检测显示:三组双侧绝对温差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1.龙虎交战针法是非特异性下背痛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传统针法中的“住痛之针”,在缓解疼痛、改善腰部功能、综合疗效方面优于平补平泻针法和中频理疗。
2.血浆SP的浓度与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疼痛程度呈正相关,三种治疗方法都能降低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血浆中SP的含量,龙虎交战针法组SP含量降低更明显。龙虎交战针法镇痛机制可能与降低外周血浆SP含量有关。
3.红外热像图显示,三种治疗方法都能改善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双侧温差,其中龙虎交战针法组对双侧温差的改善更明显,热图表现与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一致,说明红外热像可以作为非特异性下背痛疗效评定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R246.6【目录】:
中文摘要5-7英文摘要7-10前言10-121 资料与方法12-20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12 1.2 病例选择12-15
1.2.1 诊断标准12-14
1.2.2 纳入标准14
1.2.3 排除标准14
1.2.4 剔除或脱落标准14-15 1.3 相关仪器15 1.4 研究方法15-20
1.4.1 治疗方法15-17
1.4.2 观察指标及方法17-19
1.4.3 统计学处理19-202 结果与分析20-24 2.1 治疗前后病例基本情况分析20 2.2 三组平均VAS评分比较20-21 2.3 三组平均ODI评分比较21-22 2.4 治疗前后病例疗效分析22 2.5 血浆P物质比较22-23 2.6 红外热像图双侧绝对温差比较23-243 讨论24-34 3.1 中医学对非特异性下背痛的认识24-25 3.2 西医对非特异性下背痛的认识25-27 3.3 龙虎交战针法镇痛机理初探27-29
3.3.1 中医对龙虎交战针法镇痛机理初探27-28
3.3.2 西医对龙虎交战针法镇痛机理初探28-29 3.4 红外热像技术在NLBP辅助诊断与疗效评定中的作用初探29-34结论34-35致谢35-36参考文献36-39附录A 综述39-45 参考文献43-45附录B 病例报告表45-48附录C 功能障碍指数评定48-50附录D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凌;李丽;司军强;;[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许金森;郑淑霞;潘晓华;胡翔龙;萨喆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王生,何丽华,于红,何淑嫦,叶康平;[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3年01期
张武昌;高志成;崔璐玲;;[J];湖北中医杂志;2011年06期
钟红雨,梁业安,卢桂森;[J];黑龙江医学;2005年06期
卢桂森,庞伟,王玲玲;[J];激光与红外;2001年01期
贾桂林;吕少文;韩世发;;[J];激光与红外;2006年02期
李自立;赵敏;;[J];激光与红外;2008年01期
吴士明,张传富,曾品菊,杨名娟,罗云生,杨彤翰,李涛,陈彬;[J];激光杂志;2003年01期
王军;郑志新;王刚;侯京山;;[J];临床军医杂志;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奎,杨永晖,朱俊琛,刘德春;[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5期
朱俊琛;刘德春;孙奎;宋阳春;周忠良;聂勇;;[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7期
陈惠德;;[J];安徽医学;2008年05期
陈和木;;[J];安徽医学;2009年03期
任慧;汪敏;;[J];安徽医学;2010年08期
毛晶;吴建贤;;[J];安徽医学;2011年04期
刘奕;吴建贤;;[J];安徽医药;2010年09期
姚玉芳;[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薛卫国;张党升;于天源;林彩霞;卫成军;梁军;;[J];按摩与导引;2007年05期
孙栋;林金来;蔡奇芳;杨明;;[J];按摩与导引;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谢曼曼;孙青;凌媛;刘美美;杨科;李爱国;储国强;;[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吕少文;李红;赵丽君;何文彤;;[A];第五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温炳玲;高艳;刘婷;俞凤红;禹咏梅;周文影;;[A];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与康复——首届全国骨伤专科专院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5年
薛卫国;于天源;林彩霞;梁军;张党升;卫咸军;;[A];全国脊诊整脊医学第三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脊诊整脊杰出专家表彰大会会议专刊[C];2007年
王诗忠;;[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王连成;罗胜飞;许世波;滕素利;王偌涵;廖丹;章礼勤;;[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白晓明;项顶;付方贞;周雅媛;;[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何青;潘晓玲;伍忠荣;黎杰;黄紫红;王柳君;刘彩芳;周建英;;[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徐丽华;;[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振亮;[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孙涛;[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周岚;[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吴新林;[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王章野;[D];浙江大学;2002年
刘玉锋;[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靳红;[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张晨光;[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唐学阳;[D];四川大学;2004年
武震;[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子昕;[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汪志炯;[D];贵阳中医学院;2010年
赵智平;[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朱雪;[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高贝贝;[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许啊清;[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刘业鹏;[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张成明;[D];泸州医学院;2011年
陈伟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徐敏;[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洁,梁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张栋,高惠合,温宝珠,彭悦,魏正岫;[J];中国医药学报;1989年01期
马海鹰;肖蓉;张小远;解汝庆;殷龙;;[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肖建斌;李荣胜;佘守章;;[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张江林,黄烽,蔡醒华;[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8年01期
张魁华,舒斯云,朱利元;[J];解剖学研究;1999年02期
彭城,任先军,梅芳瑞;[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年01期
陆明,王米渠,陈为,胡一梅,谭从娥;[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王斌;[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1年01期
王秀问;;[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洛匀;[J];山东中医杂志;1995年01期
李艳;袁宜勤;;[J];中国民间疗法;2010年04期
张永臣;贾红玲;张春晓;;[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张学伟;贾红玲;;[J];辽宁中医杂志;2013年12期
陈琳;高颖;王富春;;[J];上海针灸杂志;2008年02期
王井泉;袁宜勤;向显衡;;[J];针灸临床杂志;2008年09期
曹东波;袁宜勤;赵锋;罗坚;温雁云;王玥;赵艳;;[J];针灸临床杂志;2012年12期
赵锋;曹东波;袁宜勤;罗坚;温雁云;王玥;郁洁;;[J];中国针灸;2012年06期
温雁云;袁宜勤;赵锋;曹东波;罗坚;;[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王家涛,卢泳;[J];中国针灸;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琳;高颖;王富春;;[A];“针灸诊疗规范化研究的思路”学术论文集[C];2008年
成旭辉;;[A];2010湖南省针灸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龙;[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年
李艳;[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温雁云;[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
洪瑞镁;[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
红外热图用于慢性前列腺炎诊断的临床研究.pdf5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北京中医药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红外热图用于慢性前列腺炎诊断的临床研究 姓名:俞鸿凯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医外科 指导教师:赵树森 座机电话号码 红外热图用丁慢性前到腺毙诊断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研究目的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美国泌尿、男科门诊就诊病人中,慢性前列
腺炎病人占9%~14%。国内也有报告慢性前列腺炎占泌尿、男科门诊病人的25%,就像近期心
梗、不稳定心绞痛、活动性Crohn’s病一样,此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显著的,而精神心理
方面的损害甚至比严重的糖尿病或?睫陛心力衰竭更严重。慢性前列腺炎伴随的分泌功能障碍,
可对精子起不利的作用,造成生育力降低。因此慢性前列腺炎是严重影响男性身心健康的一
种疾病,是泌尿、男科研究的重点疾病。 目前常用的前列腺炎诊断方法有:前列腺按摩液检查、四杯定位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检查、B超、排泄陛膀胱尿道造影、前列腺组织穿刺活检。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点,但也有不足
之处。例如:前列腺按摩液检查与四杯定位法需要直肠指诊前列腺按摩取液,病人常常十分
痛苦,甚至拒绝检查;而且常取液失败。慢性前列腺炎常为局部腺管发炎,前列腺按摩取液
不一定能将发炎的腺管的前列腺液挤出,造成检查假阴性。排尿期压力一流率一肌电图测定、
膀胱镜、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前列腺组织穿刺活检皆为有创或检查费用高,不适于普通临
床检查。 医用红外热像 infrared 以人体为辐射源,采用先进的红外扫描技术,探测人体红外辐射,经过一系列信号处理,把 不可见的体表温度变化转变为可视性的和可定量的红外热图。慢性前列腺炎的病理表现同一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用免洗消毒洗手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