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案例意义以及要注意些什么

论文:关于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大网校论文网赞助商链接
论文分类导航
经济管理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医药卫生论文:
法学研究论文:
文哲艺术论文:
工程技术论文:
电子信息论文:
农业科学论文:
对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再思考
 一、缘起&
  作为一名科班出身的心理老师,笔者最近收到一起特殊的&求救&:学校一名参加心理健康A证培训的同事要交一篇不少于4000字的有关心理健康的论文,不知从何下手。后来与这位老师反复地交流讨论,最终她完成了一篇关于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自信的文章,为培训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此事引发了笔者关于学校心理健康与学科渗透的困惑与思考: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学科渗透?两者的分界点和融合点在哪里?为什么老师们觉得&跨科如跨山&?怎样才能突破这一瓶颈?&
  二、几个概念&
  要找出学校心理健康与学科渗透的分界点和融合点,就先要对这两个名词作准确的解读。&
  早在2002年,福建师范的叶一舵教授就提出,学校心理健康具体是指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活动、学科渗透、心理辅导与咨询以及优化环境等有关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全体学生的提高和心理机能健康发展的一类活动。&
  肖思敏认为,所谓学科渗透,结合教学实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学科为基础,破除学科壁垒,知识的交叉综合涉及两门和两门以上学科的科研或活动。顾琳则提出,学科渗透教学是指在某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自觉、有序、有机地联系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相关知识点,编织综合知识能力网络,以素质和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的学科课堂教学。&
  因此,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是指在学校各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的原理和心理辅导的技术,在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技能及发展他们智力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的结合点,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学科渗透只是实现心理健康目标的一个途径,而心理健康的目标也只是学科教学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是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的更高追求,不能相互替代,但两者的科学依据都是、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都需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目的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是两者的融合点所在,因此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三、现状与分析&
  笔者查阅了近年来关于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文献,发现大多数学科教师的着力点都放在了学科渗透的方法上,如挖掘学科中有关意志、自信、乐观等心理健康主题,采用激励赏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情感、创设和谐课堂氛围等教学方式,达到提升学生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而对所涉及的相关、学的理论和技术的研读则很少,往往是从学科渗透的重要性、可行性和方法来进行论证和实践,所以多篇文献读下来,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渗得多、透得少,就像种花一样,都知道水对花儿很重要,都知道要给花儿淋水,所以很多人都在研究淋水的方式方法,结果则是会淋水的多,会种花的少。因为要学会种花更重要的是需要了解植物的一般生长原理,了解花的特点和种植条件,了解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要种出新品种还需要融合创新。&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目前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中&渗得多透得少&的现状,主要是由于学科教师对基本的、学理论的重视不足,理解不透,甚至进入了认识误区,始终停留在从方法到方法,从经验到经验上,因此要么本末倒置,学科教学变成了心理健康课;要么隔靴搔痒,无法深入到重点部位;要么盲人摸象,始终只见局部不识整体。&
  四、实践探索与启发&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笔者又与一些学科教师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访谈,主要是了解教师对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认识、做法和相关理论储备。结果发现,教师们一致认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做法主要是在学科内容中挖掘心理健康主题,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激励赏识、合作探究、情境创设等方式,对学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作用不大。而再问及背后所涉及的、学原理,则知之不多或存在认识误区,认识还主要停留在经验层面。&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心理过程,是建立在一系列学、理论基础上的,而学习作为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既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学生的重要载体。因此,笔者认为,学科渗透不仅仅是教师单一地通过主题和形式来提升学生的,也可以是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运用学和的原理,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从而提升学生的。即通过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相关的理论研读和提升,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实现从传统课堂到有效课堂,再从有效课堂到人文课堂的转变。&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题外话对学生的听课效果有促进作用,通过与心理老师的交流与探讨,发现题外话能提升听课效果的原理是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由此进一步研读关于注意力的定义、特点、影响因素、作用、测量等知识,明白了注意力在教学中的作用机制,不但把&题外话&这一做法进行了科学的完善,还从&题外话&这一做法扩展出去,找到了更多提升学生注意力的做法,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了从&渗&到&透&,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五、重新解读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
  基础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心理健康的目标则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家怀海德早在1929年就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是为了人的发展。可以说,不管是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还是心理健康中的&为了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目标,都是目标&为了人的发展&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是指运用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提升学科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同时渗透心理健康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从而实现&人的发展&。&
  因此,学科渗透的途径既可以是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心理健康的主题和形式来提升学生的,也可以是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运用学、的原理,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笔者认为,第二种路径更能体现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和渗透目标,也更能突破目前研究实践的瓶颈,拓宽研究思路,提升渗透效果。&
  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的科学性在于它背后严谨的学和原理,每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学科素养;的性在于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所以要让他&如他所是,成他所长&。条条大路通罗马,每条大路景不同,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它们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正如英国作家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学使人庄重,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实验,佛山,528200)&
上一篇:   下一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摘要】:正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学有着共同的终极目标。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才是真正落到了实处,智育和心育的契合点在学科教学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各种方式中更为可行和常用的一条途径。教师要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坚韧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当然,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掌握“适度”原则,同时教师的自我提升是在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41【正文快照】:
』自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学有着共同的终极目标。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 要场所。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才是真正落到了实处,智育和心育 的契合点在学科教学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各种方式中更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关丽霞;;[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刘伟伟;韩波;;[J];网络财富;2008年09期
敖小蓉;;[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卫根泉,李瑞;[J];甘肃教育;2005年Z2期
刘国俭;;[J];考试周刊;2009年30期
于俊平;宫建东;;[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王韶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13期
张福森;;[J];辽宁教育;2006年09期
包翰林;;[J];甘肃教育;2008年21期
郑立成;;[J];文教资料;2006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桂萍;吴圣华;;[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郎桂华;;[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吴英;刘丽华;;[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海门市包场中心小学课题组;;[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张翠平;;[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吴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王廷志;;[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04年
廖正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张蔚;;[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王立伟;;[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N];长春日报;2007年
市教育局副局长
周国韬;[N];长春日报;2007年
施芳;[N];人民日报;2007年
本报记者 马跃华 通讯员 累清平 苏伟贞;[N];光明日报;2005年
秦志勇 王惠;[N];人民政协报;2007年
孙刚;[N];天津日报;2005年
曾毅;[N];光明日报;2007年
张婷?李芳;[N];中国教育报;2007年
本版编辑?骆怡
容康社;[N];南宁日报;2008年
铁岭市实验中学
吴刚;[N];铁岭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旻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赵鑫;[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陈静;[D];西南大学;2009年
司成勇;[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周先进;[D];西南大学;2009年
孙亚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孟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刘宇;[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孙卫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刘良初;[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英;[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朱小敏;[D];苏州大学;2010年
王银兄;[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彭鎏佳;[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曹民杰;[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薛长峰;[D];南昌大学;2011年
李瑞瑞;[D];安徽大学;2010年
余莉;[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刘颖;[D];扬州大学;2006年
张萌;[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谈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及主要方法
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目的的教育活动。学科渗透是学校开展心育的主渠道之一。通过开展学科渗透心育的活动,可以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和自控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学科渗透心育的基本条件
学科渗透心育是学校教学活动中一项过程复杂的教育活动,对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只有具备了一定条件才能开展好这项工作。
(一)树立现代教学思想
实现学科渗透心育,首先要在学校教育目标导向方面作出符合现实需要的调整。将过去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以教书为首位&的教学目标转变为&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以育人为首位&。新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培养创新精神的情感和态度;2、训练实践能力;3、传授知识。
现代心育观点是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动发展的机制,教学目的在于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赋予了知识、能力以全新的概念,广义的知识观已将知识、技能与策略融为一体,使知识概念的内涵、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它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重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具备了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在理性和情绪上的动态人际关系过程。在学校环境中,影响学习适应与进步的因素中,没有比师生关系更重要的了。
1、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意味着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它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使用训斥、羞辱等强制手段来推行自己的意愿,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爱是核心。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取得心灵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3、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用一定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支配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理解和接受教师的影响。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机制。正效应的互动可以满足学生的情感要求,激发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心态;反之,就会产生负效应。
(三)掌握心育的基本技能
1、挖掘教材中的心育因素
各科教材都具有较丰富的内涵和寓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心育内容,从课堂实际出发,积极渗透。例如:数学课可以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训练;体育课可进行勇敢、顽强意志的训练;音乐课可进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训练。可见,只要具有心育意识,就能抓住机遇,发挥教材心育功能,达到心育目的。
2、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课堂气氛和谐、活跃、平等、愉快,学生则思维活跃,态度积极,主动活泼,学习效率高;反之,气氛沉闷、压抑、紧张,学生则心情郁闷,教学效果差。课堂气氛主要受教师情绪的感染。如果教师走进教室面带微笑、精神饱满、态度温和,学生就会感到教师可敬可亲,就会活跃起来,课堂气氛就会变得轻松和谐,充满欢乐。
3、发挥教师的应变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心灵感知活动过程,它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1)对教学突发情境作出积极反应;(2)对教学突发情境作出果断决策;(3)对教学突发情境作出灵活处置。应变能力既反映教师在紧急状态下的应对水平,也反映教师的教育机智,是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
(一)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当人性化,以情意教育和人格培养为主,以知识教育为辅,强调成功的教育不在于教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教师能否在平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学科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学生懂得自己不仅是接受知识的主体,更是心理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提高心理素质、挖掘心理潜能、发展能力、完善人格是自己的重要任务。
(二)以问题为切入点,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提倡案例教学法,认为知识不是一个直线的由浅入深的过程,知识是一个网状结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通过互相启发和学习,迁移、创造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排解困惑,发展个性。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他们最关注、最渴望解决、最想了解的问题,或提出与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案例,供学生讨论分析,或以某个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一般情况下,讨论无需得出明确结论,因为讨论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教育和心理发展与成熟的过程。
(三)以活动为载体,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既是被施教者,又是教育者,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接受教育,也可以自我教育。
学科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心理训练过程,可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进行充分心理体验,积累正反经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心理品质。
(四)以鼓励为原则,实施建设性的心理暗示
根据内容型激励理论,教师应尽可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实现机会。如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准确而精彩时,教师可以让大家给他鼓掌或提出表扬;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甚至错误时,教师应给予&高一格&的评价,指出错误原因,说明再努力一下就可以答好。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发自内心地期待他们都能成为胜者。赏识、支持、鼓励是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秘诀。教师多给学生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正强化,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以榜样为动力,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模仿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形式,而教师则是学生认同与模仿的主要对象。任课教师作为学生最主要的模仿对象,其榜样作用、示范作用、楷模作用集中体现在学科教学之中。身教胜于言教,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当以自身为榜样,在学生面前,尤其在课堂上一定要表现出愉快乐观、积极进取、自信、自尊、自爱、自强、民主平等、宽容大度等良好心理品质,用自己合理的需要、正确的动机、积极而稳定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个性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使学生在模仿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高校实用信息
中国教育电视台特约合作网站中国高校之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