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山为什么抑菌圈内的色素更明显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铜绿假单胞菌P2800在耐药性和致病性中的作用研究.pdf5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铜绿假单胞菌P2800在耐药性和致病性中的作用研究.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铜绿假单胞菌PA2800在耐药性和致病性中的作用研究 中文摘要 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分布广泛并且致病率很高,是引起院内感染的三大病原菌之一。随着抗生素药物的广泛
使用,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和耐药率不断上升,多种抗生素失去其疗效,使得临
床的抗感染治疗越来越困难。研究铜绿假单胞菌中的耐药基因及耐药机理对于控制铜绿
假单胞菌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验室的前期研究中,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转座突变体文库进行药物敏感性筛
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研究。 首先通过基因敲除的手段构建PA2800的基因敲除突变体,并与野生型铜绿假单胞
菌比较,测定了其在固体和液体LB中抗生素抗性的变化,结果发现在固体和液体LB
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相关。研究抗生素对这一基因的调节发现,低于抑制浓度的四环素和
红霉素对PA2800的表达具有激活作用,暗示这一基因有可能在抗生素存在下诱导铜绿
假单胞菌产生抗性。同时,致病力比较研究发现PA2800和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有关,用
野生型PAO和PA2800突变体感染果蝇,突变体对果蝇的致死率更高。相关毒性因子
在突变体和野生型中的表达测定表明, 砌腮和znuA在PA2800突变体中的表达增强,
这可能是导致突变体较野生型致死率高的因素。同时,我们还发现oprH在PA2800突
变体中的表达增强。OprH是一个外膜孔蛋白,它的过量表达可以增强铜绿假单胞菌对
喹诺酮类和氯霉素的摄取,所以oprH在突变体中表达得到增强也可能是导致突变体对
环丙沙星和氯霉素敏感性升高的原因之一。通过实验证实PA2800实突变体和野生型在
运动性和生物被膜方面没有明显区别,说明PA2800基因与运动性和生物被膜生成没有
直接关系。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色素的结构鉴定及稳定性检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有机碳源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产毒的影响专 业: 微生物学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微囊藻毒素 有机碳源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 光合效率分类号: Q949.2 
S482.8形 态: 共 79 页 约 51,745 个字 约 2.475 M内容阅 读: 内容摘要本次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两种有机碳源葡萄糖和乙酸钠均能极显著的促进铜绿微囊藻藻细胞分裂,提高藻细胞密度。其中,葡萄糖起始浓度为30mg?L-1,乙酸钠起始浓度为500mg?L-1和800mg?L-1时对微囊藻细胞数增加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与乙酸钠不同,更高浓度的葡萄糖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存在极显著的抑制作用。较低浓度的有机碳源葡萄糖10mg?L-1和30mg?L-1,乙酸钠200mg?L-1还能够促进单位细胞毒素的产量,而较高浓度有机碳源则会导致单位细胞毒素含量的降低。另外,实验还发现两种有机碳源均能显著影响铜绿微囊藻光合色素含量及其比值,特别是在促进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浓度下,光合作用中心色素Chla含量和光合效率Fv/Fm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CPC和APC的含量却增加了。以上结果不但有助于从理论上探讨微囊藻的生长和生理光合作用、产毒代谢,而且说明有机污染对铜绿微囊藻水华的发生和产毒可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次研究还发现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单位细胞藻毒素产量具有不同的影响:当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两种生长素0.1~15mg?L-1的NAA和0.1~20mg?L-1的IBA时,铜绿微囊藻的总Chla含量和藻细胞密度均较对照极显著增加;NAA和IBA对铜绿微囊藻单位细胞光合色素含量与毒素产量的影响趋势明显不同;低浓度的NAA会使Fv/Fm极显著增加,同时毒素产量显著减少;而当IBA起始浓度较高时,其Fv/Fm和单位细胞产毒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两种细胞分裂素0.5~3.0mg?L-1的2ip和0.3~3.0mg?L-1的6-BA对铜绿微囊藻藻细胞的繁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作用增强;浓度为0.3mg?L-1和0.5mg?L-1的2ip能显著的促进单位细胞藻毒素的合成,当浓度≥1.5mg?L-1时,其产毒量显著降低;0.5mg?L-1和1.5mg?L-1的6-BA也能够促进细胞内毒素的积累。一定浓度的GA30.5~5.0mg?L-1对总Chla的含量和藻细胞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过高的浓度能抑制藻细胞的增殖。0.5mg?L-1和1.5mg?L-1浓度下,细胞生长及捕光色素APC含量均受到促进,但是单位细胞光合中心色素含量有下降的趋势,故其光化学效率受到抑制;随着GA3浓度的提高,单个藻细胞内的毒素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峰值出现在3.0~5.0mg?L-1组。上述研究尝试了进行关于光合作用和产毒代谢的同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铜绿微囊藻的产毒机制积累了素材。此外,还研究了8株溶藻微生物对MC的抗性及去除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溶藻微生物对MC的耐受能力存在差异,而且MC对溶藻细菌生长的影响与溶藻细菌的起始浓度及MC的浓度有关。当溶藻细菌起始浓度较低时,部分溶藻细菌在含MC起始浓度三10μg?L-1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仅少数溶藻细菌可以耐受MC的作用;而当溶藻细菌起始浓度较高时,较高浓度的MC也不能影响大部分溶藻细菌的正常生长。本实验室分离的溶藻放线菌对MC的抗性均高于大部分溶藻细菌。同时还发现,多数溶藻细菌对MC有一定的去除能力,但具有较强MC耐受力的溶藻细菌并不一定有高的MC去除能力;溶藻放线菌对MC的去除能力不但明显高于溶藻细菌,而且其对MC的耐受力和去除力也表现出了较高的趋同性,其中Y11放线菌对1.0mg?L-1的微囊藻毒素96h的去除率可达94.95%,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以上结果还说明在进行溶藻菌筛选时,同时考察其对MC的耐受能力和去除能力是必须的..……全文目录中文摘要一、文献综述1. 影响藻类生长的环境因素1.1 物理因素1.2 化学因素1.2.1 营养盐与藻类生长之间的关系1.2.2 有机物对藻类生长的影响1.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藻类生长的影响2. 微囊藻产毒研究现状2.1 蓝藻水华毒素种类及其危害2.2 微囊藻毒素的结构及理化性质2.3 微囊藻毒素产生的分子机制及调控2.3.1 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的发现和组成2.3.2 环境因子对微囊藻毒素产生的影响2.4 微囊藻毒素的病理和毒理学效应2.5 微囊藻毒素对水环境的影响2.5.1 MC对水生细菌的影响2.5.2 MC对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影响2.5.3 MC对鱼类的影响2.5.4 MC对植物的影响2.6 微囊藻毒素的降解与去除2.6.1 微囊藻毒素的光降解2.6.2 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3. 研究目的及意义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1 藻种1.2 培养基1.3 试剂1.4 主要仪器2. 实验方法2.1 有机碳源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产毒的影响实验方案2.1.1 有机碳源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设定2.1.2 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测定2.1.3 色素含量的测定2.1.4 光合荧光的测定2.1.5 微囊藻毒素含量的测定2.1.6 数据分析2.2 溶藻微生物对微囊藻毒素的抗性及去除实验方案2.2.1 溶藻微生物及培养条件2.2.2 微囊藻毒素的提取和分析2.2.3 微囊藻毒素对溶藻微生物生长的影响2.2.4 溶藻微生物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2.2.5 数据分析三、实验结果1. 有机碳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产毒的影响实验结果1.1 有机碳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1.2 有机碳源对铜绿微囊藻光合色素含量及色素比例的影响1.3 有机碳源对铜绿微囊藻光合荧光的影响1.4 有机碳源对铜绿微囊藻产毒量的影响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产毒的影响实验结果2.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铜绿微囊藻光合色素含量及色素比例的影响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铜绿微囊藻光合荧光的影响2.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铜绿微囊藻产毒量的影响3. 溶藻微生物对微囊藻毒素的抗性及去除实验结果3.1 微囊藻毒素对溶藻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3.1.1 抑菌圈直径测定结果3.1.2 MC对溶藻细菌生物量的影响3.1.3 MC对溶藻放线菌生物量的影响3.2 溶藻微生物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能力比较四、讨论1. 有机碳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产毒的影响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产毒的影响3. 溶藻微生物对微囊藻毒素的抗性及去除参考文献相似论文,73页,Q949.292.1
Q936,131页,Q949.2,202页,Q949.291
Q938,53页,Q949.2,162页,Q949.2 Q946.5,87页,Q949.211,75页,Q949.22 X52,92页,Q949.21 Q554.9,92页,Q949.2 Q785,138页,Q949.34 Q938.15,102页,Q949.34,87页,Q949.32
S571.101,73页,Q949.32,90页,Q949.32,51页,Q949.32,57页,Q949.329.81,55页,Q949.32,55页,Q949.321,58页,Q949.32,106页,Q949.32中图分类:
> <font color=@9.2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其他分类:
> <font color=@2.8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农药防治(化学防治) > 各种农药
& 2012 book.您现在的位置是: &
苍耳与灰白毛莓的体外抑菌作用对比研究
□ 付明 刘胜贵 伍贤进
摘 要:目的 比较苍耳和灰白毛莓的体外抑菌作用以及二者配伍制剂的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抑菌圈直径,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灰白毛莓的抑菌范围较苍耳广,且灰白毛莓全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鸡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较苍耳强,苍耳的茎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较灰白毛莓强。结论 灰白毛莓的抑菌范围比苍耳的抑菌范围更广,二者的配伍制剂有协同作用。
【关键词】& 苍耳
&&& 摘要:目的比较苍耳和灰白毛莓的体外抑菌作用以及二者配伍制剂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滤纸片法测定抑菌圈直径,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结果灰白毛莓的抑菌范围较苍耳广,且灰白毛莓全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鸡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较苍耳强,苍耳的茎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较灰白毛莓强。结论灰白毛莓的抑菌范围比苍耳的抑菌范围更广,二者的配伍制剂有协同作用。
&&& 关键词:苍耳;& 灰白毛莓;& 体外抑菌作用
&&& bacteriostastic comparison of x&&& .sibiricum patrin and r. tephrodes hance in vitro
&&& fu ming, liu sheng gui, wu xian jin
&&& (department of bioengineering, 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418008, china)
&&& abstract:objectivethe experiment tests the bacteriostastic activity of different organs of 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rubus tephrodes hance and their organs different compatibility of medicines.methodsone is to determine the inhibition zone diameters with filter paper. the other is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by the double dilution method.resultsr.tephrodes hance has a wider antimicrobial spectrum, while a stronger effect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almonella gallinarum. x.sibiricum patrin's stem and leaf could produce bacteriostasis stronger than r.tephrodes hance agains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onclusionr.tephrodes hance has a wider antimicrobial spectrum than x. sibiricum patrin. the compatibility of both medicines have a cooperative interaction.
key words:xanth& r& bacteriostasis in vitro
&&& 菊科苍耳属植物,在我国有3种1变种,其中分布最广的是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我国大部分省区都有,生长于山野、路边、田边、农舍附近,俗称野棉花、常思菜、痴头婆、粘粘子等。苍耳叶苦辛,性微寒,具祛风清热、解毒镇痛等多种功效[1],临床上用来治疗慢性鼻炎、麻风病、肠伤寒、皮肤癌、功能性子宫出血等[2]。苍耳果实为常用的中药材――苍耳子,具有消炎镇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头痛、风疹瘙痒、湿痹拘挛等[3];苍耳根主要治疗疔疮、痈疽、痢疾、丹毒等[2]。蔷薇科悬钩子属的灰白毛莓(rubus& tephrodes& hance),俗称乌泡。分布于两湖、两广、安徽、福建等省,生长在海拔330~2 280 m的路旁、溪边、灌木丛和山间坡地等光线较强的地方[4]。其叶可止血解毒,主治外伤出血、痈疖疮疡;其根能祛风除湿,活血调经,主治风湿疼痛、慢性肝炎、月经不调、痢疾、跌打损伤;其种子入药为强壮剂。在湘西一带的少数民族地区,常常取灰白毛莓的叶汁治疗痢疾。苍耳和灰白毛莓都是生命力较强的野生植物,具有很多功效。现在对苍耳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和深入,但对苍耳抑菌作用的报道较少;而对灰白毛莓的研究还非常少,对它的抑菌作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用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对这两种植株不同器官提取液、以及它们不同器官提取液的配伍制剂的体外抑菌作用进行了实验,旨在比较两种植物的抑菌效果和协同用药的功效,为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做一些基础工作。
&&& 1& 实验材料
&&& 1.1& 供试菌种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 cctcc ab91103);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cvcc249);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鸡沙门氏菌(salmonella& gallinarum);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cctcc ab91053);以上菌种均由怀化学院微生物学实验室提供。
&&& 1.2& 实验植株实验所用植株于2004-06、苍耳子于2004-11采自湖南省怀化市。
&&& 1.3& 培养基实验所用培养基为lb(luria-bertani)液体培养基和lb固体培养基。
&&& 2& 实验方法
&&& 2.1& 中草药的煎制将灰白毛莓的根、茎、叶和苍耳的根、茎叶、苍耳子分别洗净切碎,于60℃下干燥16~18 h后,用蒸馏水煎煮2次,60 min/次。合并滤液,于8 000 r/min离心15 min,取滤液浓缩至每毫升含生药1 g(1 g/ml)。灭菌后冰箱保存备用。
&&& 2.2& 菌液的制备分别取6种供试菌种的新鲜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适量,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内于37℃、160 r/min下培养16~18 h。然后稀释至10-4备用(约为106 cfu/ml)。
&&& 2.3& 体外抑菌实验
&&& 2.3.1& 滤纸片法测定抑菌效果取直径为6mm的圆形滤纸片570片于121℃下湿热灭菌备用。90片为1组,分别放入浓度为1 g/ml的两种植株的不同器官提取液中浸泡3 min。将10-4供试菌液各取0.1 ml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制成含菌平板,然后取含药液浸出汁的滤纸片贴在平板上,每皿贴5片,每菌做3份平行。另外,每个菌种用未浸泡的滤纸片做1份空白对照。10 min后倒置于37℃下培养24 h,测定滤纸片的抑菌圈大小(含滤纸片大小),比较抑菌效果。
&&& 2.3.2& 二倍稀释法测最低抑菌浓度(mic)将灭菌试管分成6大组,每组36支。36支试管再分成6小组,每组6支。第1支试管中加入1 ml 2倍浓度的lb液体培养基,第2~5支试管中各加入1ml lb液体培养基,向第1支试管中加入1 ml药液后按二倍稀释法,使各管药液浓度分别为0.5,0.25,0.125,0.062 5,0.031 25 g/ml,然后向每组试管中加入0.1 ml不同菌种的10-4菌液,第6支试管中加2 ml lb液体培养基,不加药液作为对照。将培养物置于37℃培养16~18 h。从以上培养物中分别取0.1 ml涂布于固体lb培养基平板上,每份平行做3次。于37℃培养16~18 h后观察。同样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苍耳和灰白毛莓提取液的两种不同配伍制剂的最低抑菌浓度。
&&& 3& 实验结果
&&& 3.1& 滤纸片法测定抑菌圈大小
&&& 3.1.1& 苍耳提取液的抑菌效果苍耳子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产气肠杆菌、鸡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大小分别为6.1,6.0,6.1,6.0,6.5,6.4 mm;苍耳根对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产气肠杆菌、鸡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大小分别为6.3,6.1,6.0,6.1,6.0,6.1 mm;苍耳茎叶对上述6种供试菌种的抑菌圈大小分别为9.0,6.0,6.4,6.3,6.3,6.4 mm。见表1。
&&& 表1& 苍耳提取液对供试菌种的抑制效果mm供试菌种(略)
&&& 3.1.2& 灰白毛莓提取液的抑菌效果白毛莓根对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产气肠杆菌、鸡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大小分别为6.6,6.2,6.1,6.0,8.3,8.5 mm;灰白毛莓茎对上述六种供试菌种的抑菌圈大小分别为6.3,6.7,6.3,6.5,6.2,8.9 mm;灰白毛莓叶对上述6种供试菌种的抑菌圈大小分别为7.0,6.0,6.4,6.9,6.9,9.8 mm。见表2。
&&& 3.2&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3.2.1& 苍耳提取液的mic苍耳茎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mic为0.062 5 g/ml,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肠杆菌和鸡沙门氏菌的mic均为0.5 g/ml,对普通变形杆菌无抑制作用;苍耳根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0.5 g/ml,对其它五种供试菌种均无抑制作用;苍耳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鸡沙门氏菌的mic为0.5 g/ml,对其它4种供试菌种均无抑制作用。见表3。
&&& 表3& 苍耳提取液对供试菌种的micg?ml (略)
&&& 从表3可知,苍耳茎叶对除普通变形杆菌以外的5种供试菌种均有抑制作用,抑菌范围最广;苍耳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鸡沙门氏菌有抑制作用;苍耳根只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抑菌范围最窄。苍耳茎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 3.2.2& 灰白毛莓提取液的mic灰白毛莓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mic为0.031 25 g/ml,对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和鸡沙门氏菌的mic为0.25 g/ml,对大肠埃希氏菌的mic为0.5 g/ml,对普通变形杆菌无抑制作用;灰白毛莓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125 g/ml,对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和鸡沙门氏菌的mic均为0.5 g/ml;灰白毛莓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鸡沙门氏菌的mic为0.125 g/ml,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0.25 g/ml,对普通变形杆菌的mic为0.5 g/ml,对大肠埃希氏菌、产气肠杆菌均无抑制作用。见表4。
&&& 表4& 灰白毛莓提取液对供试菌种的micg?ml (略)
&&& 从表4可知,灰白毛莓茎对6种供试菌种均有抑制作用,抑菌范围最广;灰白毛莓根只对4种供试菌种有抑制作用,抑菌范围最窄;灰白毛莓叶对五种供菌种有抑制作用。灰白毛莓的各器官都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另外,灰白毛莓根对鸡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是最强的。
&&& 3.2.3& 苍耳和灰白毛莓提取液配伍制剂的mic苍耳根+灰白毛莓茎叶的配伍制剂对6种供试菌种的mic均为0.25 g/ml;苍耳茎叶+灰白毛莓根的配伍制剂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0.125 g/ml,对其余5种供方式菌种的mic均为0.25 g/ml,见表5。
& 表5& 苍耳和灰白毛莓不同配伍制剂对供试菌种的mic& (略)
&&& 从表5可知,苍耳和灰白毛莓联合使用时对6种供试菌种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对大肠埃希氏菌、普通变形杆菌和产气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增强,比单独使用灰白毛莓和苍耳的任何一种器官的mic都要小。
&&& 4& 讨论
&&& 4.1& 灰白毛莓根、茎、叶都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8.5,8.9,9.8 mm;苍耳茎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最强,抑菌圈直径为9.0 mm,苍耳提取液对其余5种供试菌种的抑制圈直径均比灰白毛莓小。
&&& 4.2& 灰白毛莓的抑菌范围比苍耳的抑菌范围广。灰白毛莓全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鸡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较苍耳强,苍耳的茎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较灰白毛莓强。
&&& 4.3& 实验所用的抑菌物质是煎煮的中草药制剂,颜色较深,若采用试管法会因为颜色深而导致观察不准确; 若采用打洞法则会因为中草药扩散慢、抑菌弱, 也无法得到准确的抑菌浓度; 我们采用了滤纸片法、二倍稀释法,它具有显示稳定的优点, 很适合比较中草药的抑菌效果和测定中草药的抑菌浓度。
&&& 4.4& 灰白毛莓和苍耳的配伍制剂有协同作用。对大肠埃希氏菌、普通变形杆菌和产气肠杆菌,二者的不同器官交叉联合用药抑菌效果较好。但对铜绿假单胞菌,单独使用苍耳的茎叶抑菌效果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独使用灰白毛莓的根、茎、叶抑菌效果均好;对鸡沙门氏菌,单独使用灰白毛莓的根抑菌效果较好。
&&& 4.5& 实验结果表明,灰白毛莓的抑菌范围比苍耳的抑菌范围更广,灰白毛莓全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鸡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比苍耳更强。但是,动物体内的免疫系统非常复杂,一种药物在机体内的杀菌效果与体外实验会有差异,灰白毛莓在机体内的杀菌效果是否比苍耳强,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另据报道,蔷薇科悬钩子属是一类重要的小浆果果树资源,国外早就培育出许多栽培品种,并已开始大面积栽培[5]。灰白毛莓鲜果中色素(总花色苷)含量比同属色素植物中的色素含量最高者还要高,而且该色素耐热性强,是一种高含量的色素资源植物,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6]。因此,对灰白毛莓的研究刚刚起步,具有很好的研究前景。
&&& 参考文献:
&&& [1]& 胡树慧.苍耳的利用价值[j].特种经济动植物,):29
&&& [2]& 韩& 婷, 秦路平, 郑汉臣, 等.苍耳及其同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 ): 122.
&&& [3]&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 [4]& 顾& 姻, 赵昌民, 王传永,等.贵州省悬钩子属种质资源考察[j].植物资源与环境,): 1.
&&& [5]& anick j, moore j n. (translated& by& deng m q, jing s x, hong j y). advances in fruit breeding[m].beijing: agriculture press, 1989(in chinese).
&&& [6]& 陈& 斌, 于华忠, 谷伏安,等.灰白毛莓红色素的开发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1.
&&& (怀化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8) ......(未完,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7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体外敏感性变迁--《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年12期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体外敏感性变迁
【摘要】:目的了解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变迁,为临床规范的进行抗感染治疗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年住院患者感染黏液性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采用VITEK-2-MS鉴定仪及ATB PSE板条检测8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结果,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年住院患者中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2 520株,其中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278株,占11.03%;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液261株占93.89%、其次为尿液6株占2.16%;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60.00%,其中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为83.09%,而对头孢吡肟、环丙沙星敏感率为50.00%~60.00%,对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为12.59%,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2.66%,明显高于美罗培南;多药耐药菌检出率为22.30%。结论黏液性铜绿假单胞菌对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虽然年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8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未见明显增加,多药耐药率保持稳定,但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多药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446.5【正文快照】: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已成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发作以及结构性肺病伴感染等疾病的常见及难治性病原菌。由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不均一性生长,在读取抑菌圈直径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抑菌圈模糊或者抑菌圈内有卫星菌落的现象,导致结果读取困难、结果一致性差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毕玲玲;孙成春;公衍文;张欣悦;安小通;;[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李春辉;吴安华;;[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年01期
孙德明;张前进;谢志强;邹义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年02期
蓝锴;张伟铮;罗强;周强;张文;唐小龙;;[J];检验医学;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近;杨双双;严立;张晓兵;张莉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年12期
徐艳;杨怀;牟霞;张曼;贺玲;张满;罗湘蓉;胡方芳;;[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年11期
谢朝云;闫飞;熊永发;熊芸;杨忠玲;杨怀;;[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年11期
卢亚林;何咪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年08期
郭青青;;[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年04期
刘惠芬;倪玉娥;谷欣;黄志坚;康德琳;;[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年03期
汪凯;汪国生;李向培;厉小梅;鲁怀伟;;[J];安徽医药;2016年02期
蒙光义;潘鹏;王冬晓;彭评志;庞家莲;邹超世;;[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06期
江婵娣;叶郁辉;王德;;[J];海峡药学;2016年02期
罗庆;王伟;刘宓;白权菊;杨青;;[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前进;孙德明;谢志强;邹义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年11期
盛利行;刘社兰;;[J];中国现代医生;2014年10期
朱伟斌;胡艳立;龙跃兵;;[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年02期
李继霞;公衍文;;[J];检验医学;2013年09期
王玲玲;龙斌斌;王璟睿;艾雯;张蕴莉;;[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庞炎;;[J];吉林医学;2013年11期
陈华彬;王冬国;王红戟;戚永孝;;[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年03期
刘春明;孙一帆;韦柳华;朱胜波;唐石伏;马兴璇;;[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年24期
蒋海平;;[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年09期
吴立明;王平;;[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公平;[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10期
王炳华;王炳云;;[J];基层医学论坛;2004年06期
黄志强;李丽君;卢娟;;[J];临床肺科杂志;2010年09期
封尊玉;;[J];海南医学;2010年21期
刘萍;张志伦;倪丹妮;吴杰红;;[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23期
吴丽娟,熊尔阳,邓光贵;[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6年06期
周铁丽,曹建明;[J];陕西医学检验;1997年04期
朱小平;[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1999年05期
孙东华,边瑞岩,孙跃军,王庆敏;[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年04期
张文英;[J];华夏医学;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方莉;许媛;黄义山;蔡燕;唐中;杨明辉;廖涛;;[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周明明;周铁丽;李超;吴庆;陈栎江;吴莲凤;彭定辉;;[A];2009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陈邦;王琰;苟晓峰;陈林;;[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朱丹;李欣;;[A];2005年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洪波;贡联兵;;[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徐海茹;田彬;岳娜;胡志东;;[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赵书平;姜梅杰;;[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张杜超;方向群;;[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李春梅;钟晓祝;;[A];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熊娟;梁丽红;;[A];2012全国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俞云松;[N];健康报;2008年
李曙平;[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王振岭;[N];中国医药报;2002年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检验科 胡志东;[N];健康报;2009年
;[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瑞琴;[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曹振辉;[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苏甜甜;[D];山东大学;2015年
张明亮;[D];吉林大学;2015年
张若文;[D];吉林大学;2012年
张亚妮;[D];西北大学;2009年
陈林;[D];西北大学;2010年
李学如;[D];四川大学;2003年
徐洋洋;[D];西北大学;2013年
徐令清;[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苏敏;[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贾子中;[D];内蒙古大学;2015年
王颖;[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马超;[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李九龙;[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梁红梅;[D];兰州大学;2015年
胡凡;[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王国旗;[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饶慧华;[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姚远;[D];上海理工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铜绿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