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精神科对我没有确诊呢请客观精神分析理论下

【图文】精神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大小:1.13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为啥你总忍不住摸手机?来,精神分析下你的手!_网易新闻
为啥你总忍不住摸手机?来,精神分析下你的手!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手和键盘手是非常微妙的东西。你可能觉得它充满了德性:它替你从超市的货架上拿吃的,在键盘上敲出有用的文字,抚摸发烧的孩子的额头,轻拍恋人的后背。当手听话的时候确实能够行善,但事情并非总是如此。一旦双手自行其是,它们会不断返回身体表面,做一些道德和社会的恶作剧:比如拨开结好的痂,抠鼻子,或是溜到生殖器附近——总之摸一下是为了舒服。里安?里德(Darian Leader)告诉我们,正是因为摸得舒服,今天我们才花那么多时间在大庭广众下玩手机。里德是一名精神分析师,他最近出版了一本名为《手:我们拿它们做什么以及为什么》(Hands: What We Do with Them and Why)的书。里德提请我们注意,手不仅体现了人类的身体能力,它对我们的精神构形也同样重要:手让我们产生自主和自决的幻觉。长期以来,精神分析都过于重视口,而忽略了手。尽管幼儿第一次体验到刺激主要是在口唇部位(吮和咬),但手部在获得刺激方面也不甘示弱。里德解释说,曾经,“尝”(taste)和“摸”(touch)是同义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早期艺术中,夏娃常常不是在吃苹果,而是手持苹果或者用手去摘苹果。当孩子逐渐长大,不再食用母乳,手便提供了跟母亲亲密接触的通道。科技正在改造我们的双手:你像划手机一样翻书吗?名为Tinder的APP让人们不停划手机。网络、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的新时代已经对我们以及我们关联他人的方式造成了剧烈的影响。数码技术彻底瓦解了我们原有的时空体验:远距离和微距离的交流不再是难事,手指轻轻一点就可以联系远在天涯或近在咫尺的亲友;社交媒体随时随地播报着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的细节;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到处都能看到人们用手操作着电子设备。这些崭新的现实究竟带给我们的是光明的前景还是黯淡的未来?姑且搁置起这个问题,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把当代社会的剧烈变化首先理解为人们以手行事方式的变化。数码时代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经验,但是一直为人忽略的是,它让人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使用双手。巴黎莎士比亚书店的老板告诉我们,如今年轻人开始用手指扫划的方式翻动纸质书页;苹果公司甚至打算为各种手势注册专利。与此同时,医生注意到,当我们的手指和手腕做出一些全新的动作,许多与手机和电脑相关的手部疾病应运而生。手部的软硬组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最终,我们的手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就像餐具的使用曾经改变了我们的口腔一样。相较于科技,我们的身体开始屈居第二位。这一事实在今天的科技产品广告中被昭示无疑:苹果公司推出的iPad和iPhone中,大写的是“Pad”和“Phone”,而非代表人类主体的“i”。一旦手闲了下来,一旦手不听使唤,可怕的事情将会发生……电影:《手》尽管我们使用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但自古以来,人们的手就从来没有闲过:从编织到纺线到织布,从翻阅报纸到上网冲浪到玩乐高。不让手闲着仿佛是人奇怪的必需。一双闲暇的手会产生怎样的危险?如果我们不被允许使用自己的手会有怎样的后果?我们可能会变得焦虑、烦躁,甚至绝望。于是,保持手的永久劳作并非源于一时的异想天开或消磨闲暇的需求,而是触及了人类存在的某种内核。我们不断使用双手,双手作为我们的工具服务于我们,它们使我们可以操控世界,实现自我的愿望。我们用手完成了那么多事情,以至于手开始代表作为行动者的我们。在丧尸电影和科学怪人电影中,变异的生物向前伸直双手之所以可怕,正是因为它们的手什么都不干,为伸手而伸手。但同时,手也会违背我们。许多电影描绘了长在我们身上或者分割出去的双手,它们开始自主行动,而且往往犯下血罪。在绝大多数的此类作品中,手都逆着人的意愿行事,它们将人类被压抑欲望——罪孽付诸实践。例如在电影《手》(The Hand)中,男主人公最后发现,杀害曾经得罪自己的人的竟然是自己在意外中失去的右手。在其他类似电影中,虽然有些微差异,但是主人公跟自己的身体部位作战却是固定设置。这样的情境不仅发生在电影里。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也经常在朋友跟我们交谈时忍不住动手做别的事情?人们经常抱怨自己离不开手机。而在迪士尼动画《冰雪奇缘》中,女孩艾尔莎的手就会做出违背她意愿的事,她的手可以把触碰到的任何东西结成冰,整部动画讲述的就是她不断战胜和控制自己双手的故事,用圣·奥古斯丁的话说,即战胜那“在她其中却又超乎于她之物”。在这里,手体现了人的分裂(division or splitting)。手的历史:从《圣经》到神经学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人们常常说自己的命运“掌握在上帝手中”,在电影《终结者》中,身体其他部位都已经被摧毁的赛博格仍然留着手在向前爬:从《圣经》到古典时代的医术,从加尔文的“手的神学”到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手和人类能动性的关联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在《圣经》中,手比所有其他身体部位出现的频率都要高,仅在《旧约》中,手就出现了近两千次。在早期基督教历史里,神的形象往往被描绘为从云层中伸出的巨手,而法条也往往呈现为一只手的形状,五诫则分别刻在五只手指上。如此普遍的神之手的形象被解读为:由于描绘神的脸是不被允许的,因此便选择用手的形象来替代。在古典时期,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认为因为人们有手,所有人类是智慧的,而亚里士多德及其之后的很多人则认为因为人类是智慧的,所以人们才有手——手可以执行人类的意志。中世纪的词源学显示,“手”(manus)这个词是从“服务”(mumus)一词中衍生出来的。而罗马的诡辩家所编纂的修辞手册中也记录了许多类似观点。古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详细描述了手的各种达意功能。准备一场公众演讲可能就需要反复排练手指的姿态、手的呈现角度,以及手和身体的位置关系。手势是演说的一部分,西塞罗将其称为“身体语言”,有的时候它们似乎比演说的内容和组织更为重要。根据一位研究古典时期手势的历史学家的说法,西塞罗死后,被示众的不仅有他的头,还有他的手。十六世纪的社交礼仪,特别是餐桌礼仪深刻地改变了手。相比以往人们直接伸手去拿东西、剔牙等,如今良好的礼仪要求你餐前洗手,将餐盘优雅地递给别人。而在接下来的世纪里,手被赋予了许多新玩意,手可以把玩扇子、手绢、鼻烟壶——这些玩意儿就像今天人人把玩的手机。对手的重视在今天也没有改变。几乎所有的科幻小说、谍战和冒险电影中都会有人手跟电脑等设备的竞赛,这深深地反映了人们面对机器的焦虑。我们把手视作人类能动性象征的愿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手甚至成为了脱离人类的能动体。神经学中有所谓的“异手综合症”,患上这种病症的人的一只手会做出跟另一只手的意愿相反的动作。早期的研究曾希望将其命名为“奇爱博士综合症”。除了“异手”之外还有一种不同的“叛手”综合症,后者的患者虽然手也不听使唤,但是仍然感受到手是属于自己的身体的。神经学的病例报告中有着千奇百怪的这类症状,例如在1908年的一份病例报告中,一位病人一只手掐着自己的脖子,另一只手则试图阻止这只手,他嘴里还喊着:“是手干的!”在其他的病例报告中甚至还记载了病人无法阻止自己的手,只好对自己的手祈求说:“我的手,求求你停下来!”拥有双手的你真的自由吗?电影:《冰雪奇缘》手与“所有”(ownership)和“自主”(autonomy)的观念息息相关。如果我们想做某件事情,必须通过手来实施,即便在实际经验中,手可能会违背我们。由此产生的悖论正呼应了现代自由观念的转型。自由和为自己做出选择的义务乃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律令(come from without),它命令我们自由。而结果就是,我们越是推崇自主和自决,那些不受意识完全掌控的东西就越会被病理化。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各种上瘾症越来越多:购物瘾、性瘾、网瘾、手机瘾充斥着各种诊所,它们被视为瘾,因为它们不受意识控制。但在这些瘾背后,真正的瘾却是自主的瘾:即误以为我们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瘾。我们越是相信这个东西,麻烦就越多。自我掌控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我们认为活下去都是一个选择。通过将自己置身于某种生活方式之中——健康饮食、健身锻炼——我们将延长寿命。有钱人吃着蓝莓、西兰花、各色谷物与枸杞,还有许多人花费很多时间来保持身材。他们这么做的理由是为了保持健康。这就意味着,他们人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被用来做让自己活得更久的事。正确的饮食和锻炼就变成了一项义务。为了生物性的生活,情动的生活被牺牲掉了。这仿佛印证了萨缪尔·约翰逊的警句:当你在制定人生选择的时候,你也就忽略了人生。手工编织当代人对手工制品的狂热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类似的悖论。当我们在虚拟世界里被不断异化,我们被鼓励重新回归到例如纺织、编织、建模、园艺、雕塑等传统技艺。使用双手去制作某种东西是为了抵制这个去物质化的世界,许多人聚在一起制作手工是一种表达情感和肢体交流的方式。但是,这些活动恰恰陷入了它们原本想要抵御的意识形态罗网中。全球化的品牌利用的是同样的营销和宣传策略:强调消费者的独特性、创造力、留给自己的时间以及传统的延续。无论咖啡的品质有何差异,私人作坊和星巴克却分享着同样的价值。商业世界中对这些价值的炫耀恰恰遮蔽了其中的暴力。我们也不应该忽略某种精细和微妙的手工活动总是跟最残暴的独裁者联系在一起。想想希特勒的水彩画或者是电影《饥饿游戏》中种花的斯诺总统,就会发现个人化的手工活动总是奇怪地跟自动化的破坏活动紧密相连。难道我们在今天的跨国公司的CEO身上看不到同样的逻辑吗?他们一边围剿着各种文化,一边却又宣称自己热爱陶艺!本文编译自《卫报》:Darian Leader, How Technology Is Changing Our H Kathryn Hughes, How We Keep Our Hands Out of Mischief.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郭亚楠_NX5646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第十六讲 精神分析法与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引论
第十六讲 精神分析法与精神病学
第十六讲 精神分析法与精神病学
过了一年之后,又看到你们来继续听讲,我非常高兴。去年演讲的主题是用精神分析解释过失和梦;今年我想要使你们约略懂得神经病的现象,这种现象和梦及过失有很多相同之处,那是你们不久可以明白的。但在没有开讲之前,不得不声明今年演讲的态度须与去年有所不同。去年我每进一步,总先求得你们的同意;故意多和你们辩论,听任你们诘难,总之,以你们&健康的常识&为取决的要素。现在可不能如此了,理由很简单。过失和梦是大家所熟悉的现象;你们对于这些经验的丰富不亚于我,或者即使没有这种经验,得到也不很难。至于神经病的现象就不是你们所熟悉的了;你们不是医生,除了听我报告之外,别无可以和这些现象接触的机会;对于讨论的主题既一无所知,你们即使善于判断,又有什么用呢?
然而,可不要因为有此声明,就以为我将以权威者的态度演讲,只许你们无条件地接受。假使你们有此误会,那就太冤枉我了。我决不要你们迷信&&我的目的是要引起研究的兴趣而打消成见。你们如果因为对于神经病尚无所知,还没有判断的能力,那么你们暂可不必相信,也不必抗辩。你们只须静听,使我所讲的话逐渐在你们心里产生效果。信仰是不易求得的,否则不劳而获,也必很快失去价值。你们对于神经病不像我有多年的研究而有新奇的发现,所以没有对这些问题表示信仰的权利。然而我们在学问上不必易于相信,轻于评判,而妄持异议。你们岂不知道那种&一见倾心&的爱都起源于一种很不同的感情的心理作用吗?我们也不需要病人信仰精神分析而加以拥护。因为过度的信仰反而使我们产生疑虑。我们最喜欢你们抱着合理的怀疑主义。因此,我希望你们也让精神分析的概念静静地在你们心内发展起来,寻找机会与一般的或精神病学的见解互相影响,以组成一种坚定不移的意见。
反过来说,你们可不要假定我所讲的精神分析的观点是一组仅凭玄想的观念。其实,这个观点是经验的结晶,或根据于直接的观察,或根据于因观察而得的结论。至于这些结论是否妥适可靠,那就要看这个学科将来的发展而定;我既经过了二十五年的研究,现在也算上了年纪,可以不客气地说,这些观察的工作都是特别艰难,困苦,而专心致志的。我常常觉得,我们的批评家不愿讨论我们理论的基础,好像这个理论都仅由主观而得,所以大家可以任意指摘。这个批评的态度,我可不能谅解。这或者是由于医生对于神经病人不加注意,也不留心倾听他们的诉述,所以不能作周密的观察而有所发现。我想乘此机会告诉你们,在这些演讲里,我将不提起个人的批评。有人说:&辩论是真理之源&,我还不能以此话为然。我以为此话源出于希腊诡辩派的哲学,而诡辩派则错在过分夸张辩论术的价值。我以为所谓科学的论辩大概没有多大效果,更不要说论辩时几乎总是纯持私见的。我生平也曾作过一次正式的科学辩论,对手是慕尼黑大学的洛一温一 费尔德,结果我们结成好友,直到今天。这许多年来,我却不敢再作这种尝试,因为谁能保证辩论之后能有同样的结局呢?
我既然这么公开地拒绝讨论,你们必定以为我太固执而不虚心了。如果你们有此见解,我可以答辩如下:假使你们由于苦心的研究而得到一个信仰,你们也必定因此有作坚决主张的权利。在我则还可以说,自从开始研究以来,我已屡次修改了我的见解的要点,或删或增,无不照实刊布。这种坦白的态度换得了什么结果呢?有些人不管我自己已否修正,今天仍然根据我的已往见解,无的放矢。有些人则讥评我善于变化,且诋毁我不足信赖。屡改其说的人自然不值得信赖,因为他最后修正过的学说也许仍不免于错误;然而坚持己见,不愿让步的人,又难免被认为固执而不虚心,难道不是这种情况吗?面对这种矛盾的批评,只好自行心之所安,此外别无良法。这就是我所决定的态度;我决定仍根据后来的经验,不断地修正我的学说。但是我的基本观点,现在还不觉得有改变的必要,希望将来也是如此。
因此,我现在必须细述精神分析对于神经病症候的理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且为了便于类推和对比,最简单的办法是举一个类似于过失和梦的现象的例子。神经病中有一种动作可名为&症候性动作&&symptomatic act&,在我的访问室consulting-room里是常常看见的。病人在访问室内诉述他多年的病苦之后,分析家照例不作表示。别人或可表示意见,以为那些人本来没有什么病,不如稍微用点水疗法hydrotherapy;至于分析家则见闻较博,不能有这种表示。有人问我的一位同事如何处理那些访问的病人,他耸着肩说,要&罚他们不少钱来赔偿时间的损失&。因此,你们听说即使最忙的精神分析家都很少有病人专来访问,也就不足为怪了。我在待诊室和访问室之间设一门,而访问室又有一门,室内且铺上地毯。所以如此布置的理由则显而易见。当我允许病人由待诊室进来时,他们往往忘记关门,有时让两扇门都开着。我要是看见这种情形,便老实不客气,请他或她回去将门关好,不管他是怎样的一个绅士,也不管她是怎样的一个时髦女子。我这种举动当然是傲慢的;有时我也知道是出于误会。但就大多数情况而言,我的确是不错的,因为一个人如果将医生的访问室和待诊室之间的门开着不关,他便算是下等人,应该被我们轻视。你们在没有听完我的话之前,请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一个病人只有当待诊室没有他人共同候诊的时候,才走进访问室而忘记了关门;假使有一生客也在等着,则决不至于如此疏忽。因为那时,他很明白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好和医生谈话时不要为第三者听见;因此他总是慎重地将两扇门都关好的。
因此,病人的忘记关门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无意义的,更不是无关紧要的,因为由此泄露了访问者对医生的态度。他正像世上有些人,去谒见地位较高的人,要瞻仰他的声势;他也许先用电话问何时可被接见,同时又渴望访问者丛集,好像欧战时杂货店内所看见的那样。不料,他进来看见一个空房间,而且布置又很朴素,于是不免深感失望了。他以为医生既如此失敬,便不得不予以惩戒;因此,他将待诊室和访问室之间的两扇门开着。他的意思是:&呸!这里现在没有别人,无论我在这里坐多少时候,我敢说也没有第二个人来的。&假使他这个想法开始时不受到打击,他或许在谈话时也会表示一种傲慢无礼的态度。
对于这种小小的症候性动作的分析,不外有下面几点:一这种动作不是偶然的,各有其动机、意义和目的;二这种动作所属的心理背景是可以一一指出的;三由这种小动作出发,可以推知一种更重要的心理历程。但是此外还有一点,就是作这种动作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动作;因为将那两扇门开着不关的人们决不肯承认自己有意借此表示对于我的侮蔑。有许多人也许记得自己因待诊室空着而有失望之感,然而这个印象和其后发生的症候性动作之间的关系,的确在他们的意识之外。
我们现在将这种症候性动作的小小分析和关于某一病人的观察作一个比较的研究。我想举一个新近发生的例子,我所以选择这个例子,是因为它简单而便于叙述。然而在这种叙述上,也有许多细节是必不可少的。
有一位年轻的军官,请短假回家,要我去治疗他的岳母。这个老太太,论家庭的环境原很幸福,但因有一种无聊的观念,使她自己和家里人都很苦恼。我看见她,年纪五十三岁,体格健全,性情也很和善诚实。她毫不迟疑,细述其病状如下:她的婚姻非常幸福,和丈夫同住乡间,丈夫是某大工厂的经理。她说丈夫对她恩爱备至,不能尽述,他们自从恋爱结婚以来已有三十年,从来没有暗潮,口角,或一分钟的嫉妒。她有两个儿子都已好好结婚,但是她的丈夫富于义务心,仍继续供职。一年前,忽然发生一件她所不能相信或了解的事情。她接到一封匿名信,信内说她的丈夫正和一少女私通,她当场信以为真&&自此以后,她的幸福便被毁坏了。其详情大致如下:她有一个女仆,很受她的信任。还有一个女子,出身虽和这年轻的女仆不相上下,但是在生活上较为幸运。她曾受过一种商业的训练,进工厂内服务,因为男职员服兵役去了,她便升任待遇较优厚的职务。她住在工厂里,所有男职员都和她认识,并且称她为&女士&。因此,那失意的女仆对她非常厌恶,只等有机会,便准备加以种种可能的罪状。有一天,那位老太太和女仆正在评论一个来访的老先生。据说他没有和妻子同一居 ,却养了一个姘妇。那老太太说,&他的妻子怎么不知道呢?&忽然又继续说:&我要是听说我的丈夫也养有姘妇,那简直是太可怕了。&第二天,她便接到一封匿名信,字迹是伪造的,信内告诉的正是她最怕的事。她断定&&或许是对的&&此信是不怀好意的女仆的手迹,因为信内所说的自己丈夫姘识的女人就是那女仆所痛恨的女人。那老太太虽立知其诈而不信,然终于因此信而得病。她深受刺激,立即把她的丈夫喊来大加责备。她的丈夫大笑,否认此事,而且对付得很好。他把家庭医生也是工厂里的医生请来诊视,尽力安慰他的妻子。他们的第二件事也很合理。被辞退的是女仆,而不是那假定的姘妇。自此以后,那老太太自以为已经一再考虑了这件事,对于信的内容已不再相信;但仍不免一触即发。只要听见那少一妇 的姓名,或在路上遇见那少一妇 ,就会引起怀疑、忧虑和怨骂。
那老太太的病状略如上述。我们不必有精神病学的许多经验,也可以知道一她在叙述症候时太心平气和了,或太有所隐瞒了,以致和他种神经病不同,二她确实仍旧相信那封匿名信里的话。
一个精神病学者对于这种病症究竟取什么态度呢?他对于病人不关待诊室的门那种症候性动作的意见,我们不难揣测而知。他解释说这件事是偶然的,没有心理学上的兴趣,所以大可不必研究。然而他对于这个妒妇的病症,却不能再持这种态度了。症候性动作似乎是无关重要;至于症候却要引起重大的注意。在主观上讲,症候伴有强烈的痛苦,在客观上讲,且有使家庭破裂的危险;所以毫无疑问地要唤起精神病学者的兴趣。第一,精神病学者将予此症候以若干主要的属性。那折磨着老太太的观念在本身上不能说是无意义的;老年的丈夫确也有和少一妇 发生关系的可能。然而,关于这个观念,却另有若干无意义而不可解之点。病者除匿名信外,绝对没有理由可以假定其亲爱忠实的丈夫也曾作这种事,虽然不能算是普通的事。她知道这个消息缺乏证据,也能完满地解释消息的来源;因此,她该能明白这种妒忌是毫无根据的;她确也如此说过,然而她仍然好象真有其事而深感痛苦。这种不合逻辑和现实的观念,通称&妄想&delusions。因此,那老太太的苦恼乃起于一种&妒忌妄想&a delusions of jealousy。这显然是病的主要特征。
这第一点如果成立,我们的精神病学的兴趣必因此而增加。一种妄想既不因实在的事实而消灭,则必定不起源于实在。那么它的起源究在哪里呢?妄想本可有各色各样的内容;何以此病的妄想唯独以妒忌为内容呢?又哪一种人才会产生妄想,尤其是妒忌的妄想呢?我们原希望请教精神病学者,然而请教的结果,仍不能使我们了解。我们有许多问题,他只讨论了一个。他将研究这个老太太的家族史,或将给我们一个答案,以为一个人的家族史中如果常发生类似的或不同的精神错乱,则其本人也将患有妄想。换句话说,这位老太太发生妄想,就因为她有引起这一妄想的遗传倾向。这句话固然耐人寻味,然而这已尽举我们所想知道的一切了吗?这难道是她得病的唯一原因吗?我们难道可以假定病人发生这种妄想而不发生他种妄想这一事实是无关紧要的,任意的,而不可解释的吗?所谓遗传倾向确实可以支配一切吗?无论她一生曾有何种经验和情绪,总不免在此时或彼时发生一种妄想吗?你们或者要知道科学的精神病学为什么不能给我们以进一步的解释。我可以告诉你:&一个人有多少,才可以给多少;只是骗子才以空言欺人。&精神病学者对于这种病不知道如何才能作进一步的解释。你虽有丰富的经验,也只得以诊断和妄测其病的将来变化而自足了。
然而精神分析能有更好的成绩吗?我敢说,是的,我希望告诉你们,即使象这样隐晦的病症,我们也可发现若干事实而使有较深切了解的可能。第一,请你们注意这不可理解的细节;那老太太的妄想的根据,即匿名信,本是由她自己召来的,因为她前一天曾告诉那狡诈的女仆说,假使她的丈夫和一少一妇 私通,那就是天下最可怕的事情了。因此,正是她首先使女仆起了寄信的恶念。所以那老太太的妄想并不因有匿名信而存在;妄想先发于心而成一种惧怕&&或竞成一种愿望吧?除此之外,由仅仅两小时的分析而发现的各点也值得我们注意。在她叙述病情经过之后,我再请她叙述她的思想,观念和回忆,她却很冷漠地拒绝了。她说,一切都说过了,更无其他想法;两小时后,只得停止分析,因为她自称已完全安好,那病态的妄想肯定不会再发生了,她这句话自然一是由于抵抗,一是由于害怕再受分析。然而在这两小时内,她曾偶然地说了几句话,使我们不仅可能而且不得不作出某种解释,而这种解释可用来说明其妒忌妄想的起源。原来她对于那催她召我来家诊断的女婿有一种迷恋。这种迷恋,在她是一无所知的,或者所知也很有限;因为是母婿之间的关系,所以她的迷恋易被藏匿而表现为无害的慈爱。我们由所已知道的一切,已不难推想出这位好太太,好母亲的心理。这种迷恋,这种不可能的奇情,自然不能侵入她的意识的心灵之内;但它仍存在着,潜意识地予老太太以一种沉重的压力。压力既已产生,便不得不寻求解除;而最简单的解除法就是依靠造成忌妒的移置作用的机制。假使不仅她这老妇人和少年恋爱,而且她的老丈夫也和少一妇 恋爱,那么她便不必因不忠实而受良心的谴责了。所以幻想丈夫的不忠实乃是对自己的痛苦伤痕的一副安慰剂。关于她自己的爱,那是她永不自知的;但是因为妄想予她以种种便利,于是她的私爱在妄想中的&反影&按即指捏造其夫和少一妇 私通一事便成为必然的,妄想的,和意识的了。一切责难自然都是徒然的,毫无作用;因为种种责难只是针对那&反影&而发,而不是针对着那富有动力而深埋在潜意识中的&原物&按即指她和其婿的恋爱而发的。
现在让我们将精神分析对于此病研究的结果总结一下。我们自然要假定所曾收集的材料是千真万确的,这一点你们不必怀疑。第一,所谓妄想已不再是无意义而不可理解的了;已有其意义和合理的动机,而且和病人的情感的经验有相当的关系。第二,一种妄想乃是另一精神历程所引起的必然的反应,至于这另一精神历程则可由他种表示推测而知;而且妄想之为妄想,它那抗拒真实和逻辑客观性的特性,都由于它和这另一种精神历程有这种特殊的关系。妄想起源于欲一望 ,是用以自慰的。第三,这个妄想其所以是妒忌妄想乃是由致病的经验而定。你们也会看出和我们所分析的症候性动作有两个重要的类似之点:即1症候背后的意向,2症候和潜意识欲一望 的关系。
这自然不能解决此病所引起的一切疑难之点。其实,问题还很多咧,有些尚未解决,有些因特殊情形根本无法解决。譬如,这位结婚幸福的太太为什么爱上了她的女婿呢?而且就是发生恋爱,也有种种托辞的可能,何必以自己的心事硬向丈夫身上一推以自求解脱呢?你们不要以为这些问题不必提起。我们已收集了许多材料,可对这些问题作出种种可能的答案。病人的年龄到了一个关键性时期,给一个妇女以不受欢迎的性欲的亢进。这一点或许就尽够解释的了。或许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其忠实丈夫的性能力,近年来或不够满足他的妻子的蓬勃如旧的需要。由观察的结果,我们知道世上只有这种男人才会忠实,才会特别抚爱妻子,而非常体恤她们的精神不安。至于其变一态 的迷恋竟以女儿的丈夫为目标也是一个重要的事实。母女本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对于女儿的性爱往往容易转移到她的母亲。我或许要在这里告诉你们,岳母和女婿的关系,从远古以来,便被人类视为一种特别有性意味的关系;而且有许多野蛮民族,因此产生一种很有力的禁忌参见《图腾和禁忌》1913年。就积极的方面或就消极的方面而言,这个关系常超出合乎文明社会的需要的限制。我们刚才所讨论的病例是否由于上述三种因素的一种作怪呢,或二种在作怪呢,或竟三种都在作怪呢?我可不能告诉你们;因为我们仅有两小时的分析,以后未能继续下去。
我知道刚才所说过的一切都是你们所未能了解的。我所以要说这些话,其目的在于比较精神病学和精神分析。然而我在这方面要问你们一件事:你们有没有看出二者间的互相抵触吗?精神病学不用精神分析的技术,也不讨论妄想的内容,只指出遗传一事,给我们以一种普通的远因,而不先去发现其较特殊的近因。然而这里非有抵触之处不可吗?二者难道不能互相补充吗?遗传的因素难道和经验的重要性相反而不能结合吗?你们将会承认精神病学的研究确实没有什么和精神分析的探究互相抵触之处。因此,反对精神分析的不是精神病学本身而是精神病学者。精神分析之于精神病学约略类似于组织学之于解剖学;一个研究器一官的表面形态,一个研究器一官的构造,如组织和其他构成的元素。这两种研究互为终始,很不容易看出二者的分野有任何矛盾。你们要知道解剖学现在是医学研究的基础;但在从前,社会也曾严禁医学家解剖一尸一体以研究身体内部的构造,正好像现在社会咒骂我们实施精神分析以研究人类心理内部的历程。也许不久有一天我们将知道,精神病学如果没有关于精神生活的潜意识历程的知识,就不能算是有科学的基础。
精神分析虽屡受驳斥,但是你们也许有人对于它表示好感,希望它在治疗方面能自圆其说。你们知道精神病学向来没有打破妄想的能力。精神分析既深知妄想的机制,也许能治疗妄想吧。然而我也要告诉你们:&不!&无论如何,就目前说,正和他种治疗法一样,它还没有治疗妄想的能力。病人有何经过,我们固然了解;可没有使他自己也了解的方法。你们已知道我对于刚才所说的妄想,仅只能作最初步的分析。因此,你们或许以为这种分析是不适宜的,反正没有结果。而我则不以此意为然。只管研究,不问是否立即见效,乃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也许有一天,我们所有一切零碎的知识都变而为能力,变为治疗的能力,不过这一天究在何地何时来到,现在还不知道。进一步说,精神分析尽管不能治疗妄想及其他神经病和精神病,然而也不失为科学研究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工具。我们还没有实现此术,那是无可讳言的;我们用作研究资料的是人,人是有生命和意志的,要参加这种研究,必先有一个动机;然而他可没有这个动机。因此,我愿以下面这一句话为今天演讲的结束:就大多数的神经病来说,我们的知识确已产生治疗的能力;而且这些病原来是不易治疗的,但在某种情形之下,我们的技术所收获的结果,在医术上可算首屈一指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