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患者cd4+tcd4淋巴细胞胞数量显著减少与发病有何关系?tcd4淋巴细胞胞可分为哪些亚群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暨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从免疫学角度探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
方法:根据冠心病诊断标准,分别选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各20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和CD4/CD8比值并分别与正常对照者比较;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7天及14天、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后7天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和CD4/CD8比值并分别与治疗前比较。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正常对照者、不稳定心绞痛和稳定心绞痛患者比较,CD3、CD8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CD4/CD8比值显著增高(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D3、CD8水平于治疗后7天及14天均较入院时显著增高(P均<0.01),CD4/CD8比值则显著降低(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入院时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CD8水平与正常对照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于治疗后7天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稳定性心绞痛患者T淋巴细胞各亚群水平入院时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免疫反应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冠心病发病机制与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及数量相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明显减少,表明该类患者免疫功能存在明显障碍,主要表现为机体免疫抑制作用减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抢救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明显提高,表明免疫抑制减弱得到改善,免疫失衡有所恢复。稳定性心绞痛与正常对照者间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类患者虽然疾病发作,但免疫平衡尚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R541.4【目录】:
中文摘要4-6
Abstract6-9
1.冠心病的流行病学9
2.冠心病的发病机制9-10
3.冠心病的治疗概况10-12
4.免疫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12-16
5.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16-17
6.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7-18
材料和方法18-21
1.实验材料18
2.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及分组18
3.临床资料18-19
4.实验方法19-20
5.统计学方法20-21
1.不同组别一般临床资料比较21-22
2.不同组别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22-24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24-26
4.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26-28
1.冠心病临床类型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28-30
2.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30-33
参考文献34-41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41-4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卢雄,陈次滨,李文杰,吴沃栋,黎萍;[J];广东医学;2005年07期
崔靖洁,江蓓湖,尚孝堂,欧少君;[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9年05期
关瑜,张梦玺,袁洪,杨侃,杨季,王建刚;[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8年06期
康彩练,杨钧国;[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9年09期
李颖,田利平,马惠芳,金军,薛书峰;[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0年04期
高虹,陈国任,黄景文,梁福攸,罗韶金;[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年11期
唐关敏,江力勤,汪世军,祝建军;[J];中原医刊;2001年07期
何作云;[J];微循环学杂志;2000年03期
杨长卫,闫自强,吕洪波,李景梦;[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0年05期
韩红梅;王宇晖;;[J];疑难病杂志;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董文红,程立顺;[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连宝领,陈斌,朱鼎成,韩瑞平,曹佩生;[J];按摩与导引;2002年06期
杨月仙;范旭怡;;[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张宗玉,王丽娟,寇会玲;[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郭爱桃,石怀银,韦立新,孙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2期
张年萍,李军,王贵云,刘生莲,孙玉红;[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王德明;;[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Z2期
王小文;[J];广东医学;2001年08期
卢雄,陈次滨,李文杰,吴沃栋,黎萍;[J];广东医学;2005年07期
赵颖海;李飞虹;姜汉国;罗泊涛;陈小毅;;[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代丽;;[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迎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陈忠;[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杨军珂;[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陈倩;[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李艳;[D];武汉大学;2004年
肖珉;[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于汇民;[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李柳骥;[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药红梅;[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孙静;[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静;[D];吉林大学;2011年
刘湘杰;[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陈晓伟;[D];郑州大学;2011年
刘定辉;[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周云;[D];广州医学院;2010年
孙璐;[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高林林;[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陈颂;[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彭少杰;[D];安徽医科大学;2002年
董晓斌;[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爱民,何作云,周小波,覃军;[J];重庆医学;1999年04期
吴若彬,蔡增欣,张镜芳,罗征祥,章晓华,郭惠明,黄克力;[J];广东医学;1997年08期
詹世光,林勇杰,陈国税,刘奕山,黄灿之;[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
汪曾炜,费诚鉴,朱洪玉,宫汉东,孙立志,张南滨,宋恒昌,张仁福;[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2年03期
刘竞,袁洪,张梦玺;[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8年03期
关瑜,张梦玺,袁洪,杨侃,杨季,王建刚;[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8年06期
唐关敏,江力勤,汪世军,祝建军;[J];中原医刊;2001年07期
孙福成;[J];中国心血管杂志;1997年04期
周荣斌;崔致贤;金伯泉;牟善初;;[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2年02期
曹相誉,杨文东,李会利;[J];疑难病杂志;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峰;;[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8年02期
蒋旻;何浩明;;[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7年05期
黄佳;;[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年01期
郭庆伟;;[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0年07期
何小红;;[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李智勇;;[J];医学研究杂志;2004年03期
王慧敏;辛苏宁;庞继恩;马健;;[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年01期
李莹;王观宇;杜屏;邓丽华;;[J];中外医疗;2009年32期
吴希清;吴希文;;[J];基层医学论坛;2004年03期
黄金梅;张昕;孙立巍;;[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启明;戴朝晖;沈向前;周胜华;胡信群;方臻飞;;[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陈明;王培宁;杨新春;张建军;汪爱虎;;[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次旦卓玛;项美香;;[A];2009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增刊[C];2009年
黄新国;;[A];CMIA心功能学会和《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9年
刘静;陶贵;周梁敏;左梗;;[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单丽娜;;[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刘培良;;[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陆宗良;寇文镕;武阳丰;杜保民;;[A];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杜润;张瑞岩;朱政斌;张奇;胡健;张建盛;沈卫峰;;[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马延峰;郭治彬;赵勇;刘睦胜;;[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唐夏;[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周玉杰?栾东;[N];健康报;2007年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教授
刘文娴;[N];健康报;2008年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
罗学宏;[N];医药经济报;2009年
周育平;[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余光明;[N];家庭医生报;2007年
朱国英;[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本报记者  张林军;[N];大众科技报;2006年
伏新顺;[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孙清廉;[N];中国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朝新;[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张春晓;[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陶正贤;[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徐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秀锦;[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李晓宏;[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郭亦杰;[D];中南大学;2010年
孙贵香;[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年
Cyprien MBA MBA(恩巴);[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汪奇;[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美英;[D];暨南大学;2007年
邓英松;[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胡强;[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易建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黄静涵;[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张涛;[D];南华大学;2010年
邢燕;[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孙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段顺义;[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彭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免疫细胞(immune cell)是白细胞的俗称,包括淋巴细胞和各种吞噬细胞等,也特指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等,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基本成分。
淋巴细胞包括 T淋巴细胞(CD3+).B淋巴细胞(CD3-CD19+).NK细胞(CD3-CD16+CD56+),其中,T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主要组成。
T 淋巴细胞.就是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简称T细胞。
B淋巴细胞为体液免疫的重要指标,而NK细胞介导某些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的细胞毒性反应。淋巴细胞免疫标志包括T淋巴细胞:CD3、CD4、CD8;B淋巴细胞:CD19;NK细胞:CD16、CD56.
(一)T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用以T细胞计数、T细胞亚群分类以及判定T细胞活化程度,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当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时,机体就可导致免疫紊乱。流式细胞术是当今检测CD抗原最快速、准确和可靠的检查方法。
(二).T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
1.与自身免疫和免疫缺陷病:CD8+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的低下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有时伴有CD4+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增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这种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8+细胞百分率下降,常伴有CD4+细胞百分率增CD4+/CD8+比值升高。其他自身免疫病象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多发性硬化症活动期,自身溶血性贫血,类风湿症,重症肌无力,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或排斥反应时患者都具有类似的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分布的特征。CD4+/CD8+比值减小是免疫缺陷病的重要指征。在AIDS患者中,就存在着CD4+细胞数显著减少的现象,CD4+/CD8+比值倒置。在一些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体内T抑制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都有异常增高的现象。
2.与病毒感染:CD4+/CD8+比值的倒置被认为是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指征。在水痘、猩红热、麻疹患者中就发现有CD4+细胞数减少,CD8+细胞数增多,CD4+/CD8+比值降低。在急性期和复发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也有CD4+/CD8+比值降低的现象。此外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疤疹感染,以及血吸虫病患者都有类似的CD4+/CD8+比值下降的报道。
3、与肿瘤:在实体瘤患者如消化道癌症、肝癌、乳腺癌等患者中都有CD3+、CD4+细胞数降低,CD8+细胞数增多,CD4+/CD8+比值明显降低的现象。在血液性肿瘤患者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变化就更为复杂。上述结果说明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患者对识别和杀伤突变细胞的能力下降,形成了肿瘤的生长、转移。通过检测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变化,了解机体的免疫动态,可指导临床上使用免疫调节剂及其他药物治疗肿瘤患者,以调节其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4.与造血:现已发现骨髓造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障碍与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有关。如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与粒细胞减少症中,患者体内外周血CD4+细胞数减少,CD8+细胞数增多,CD4+/CD8+比值明显下降。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CD3+、CD4+细胞百分比都有明显的下降,相应地CD4+/CD8+比值显著下降。
5.与肾脏病:肾脏的免疫反应以体液免疫异常多见。但随着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深入,其与肾脏病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与IgA肾病、膜性肾病以及肾病综合症。我们的检测是超前的。
(一).CD3+T细胞升高或降低均为异常;
(二).CD4/CD8的比值做为免疫调节的一项指标,正常值约1.4~2.0,若其比值>2.0或<1.4,表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CD4/CD8<1.4常见于①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的比值常小于0.5;②恶性肿瘤;③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白血病;④某些病毒感染。CD4/CD8>2.0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临床常用T辅助/T抑制(CD4+/CD8+)检测来判断免疫功能。
(三).其他项目检测结果或低或高都可以提示免疫功能存在紊乱。
(责任编辑:xgh)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改正或删除。
其他媒体转载须事先与原作者和本网站联系。
CopyRight (C)
中华检验医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mail:您现在的位置是: &
创伤患者早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甘磊磊 吕德超 王家宝
摘 要:目的探讨创伤患者早期T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以及与创伤后发生感染的关系。方法60例创伤患者按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分为2组,即严重创伤组(A组,ISS≥16)和非严重创伤组(B组,8≤ISS〈16),A、B组在伤后第1、4、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2ml,健康对照组20例(C组)一次性抽取外周静脉血2ml,分别检测各标本T细胞亚群的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在伤后的第1、4天CD3+,CD4+,CD4+/CD8+值及第7天CD4+/CD8+值显著低于C组(P〈0.05),第7天的CD8+值显著高于C组(P〈0.05),而第1、4天的CD8+及第7天的CD3+,CD4+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B组在伤后的第1、4、7天内CD3+,CD4+,CD8+,CD4+/CD8+值与C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A组第7天的CD3+,CD4+比第1天的CD3+,CD4+显著下降(P〈0.05),而B组第4、7天的CD3+,CD4+,CD8+,CD4+/CD8+值与第1天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第1天CD3+、CD4+、CD4+/CD8+值与ISS呈负相关(P〈0.05),其余的各组值与ISS均无明显线性相关(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在伤后早期存在细胞免疫抑制,而非严重创伤患者无明显细胞免疫抑制,伤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及发生感染的机率与创伤的严重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急诊外科,安徽 合肥 230001【摘要】&
目的 探讨创伤患者早期t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以及与创伤后发生感染的关系。方法 60例创伤患者按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分为2组,即严重创伤组(a组,iss≥16)和非严重创伤组(b组,8≤iss<16),a、b组在伤后第1、4、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健康对照组20例(c组)一次性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分别检测各标本t细胞亚群的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在伤后的第1、4天cd3+, cd4+,cd4+/cd8+值及第7天cd4+/cd8+值显著低于c组(p<0.05),第7天的cd8+值显著高于c组(p<0.05),而第1、4天的cd8+及第7天的cd3+, cd4+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b组在伤后的第1、4、7天内cd3+, cd4+,cd8+,cd4+/cd8+值与c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a组第7天的cd3+, cd4+比第1天的cd3+, cd4+ 显著下降(p<0.05),而b组第4、7天的cd3+, cd4+,cd8+,cd4+/cd8+值与第1天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第1天cd3+、 cd4+、cd4+/cd8+值与iss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在伤后早期存在细胞免疫抑制,而非严重创伤患者无明显细胞免疫抑制,伤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及发生感染的机率与创伤的严重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创伤;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抑制
vari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early in patients with trauma gan lei?lei, lv de?chao, wang jia?bao.(department of emergency surgery,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hefei 23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and its relation with infection after trauma.methods 60 traumatic victims i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iss:a severe traumatic group (group a,iss&16) and a non?severe traumatic group (group b,8&iss<16). t lymphocytes from the peripher blood of 60 patients with trauma on the 1st day,4th day,7th day and 20 health control subjects(group c) were assessed by quantitative flow cytometry and analyzed by spss.results cd3+, cd4+ lymphocyte counts on the 1st day,4th day and cd4+/cd8+ value on the 1st day,4th day,7th da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a than in the control subjects(p0.05).compared to group c, cd8+ lymphocyte counts on the 7th day in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 compared to the 1st day in group a,cd3+,cd4+ lymphocyte coun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 cd3+, cd4+ lymphocyte counts and cd4+ /cd8+ value on the 1st da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ss (p< 0.05).conclusion the severe traumatic patients are in cellular immunosuppression early after trauma and the non?severe traumatic patients are not obvious. the intensity of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decline and the severity of the illness are closely correlated.
  【key words】
immunosuppression
  近年来创伤患者的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对创伤患者的救治是急救医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其中感染问题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而创伤后机体受到的免疫抑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本文前瞻性观察我院60例创伤患者的t细胞亚群的变化,对患者创伤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与损伤严重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探讨创伤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内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5月~2009年10月期间我院急救医学中心收住的创伤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36.4&11.3)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8分,无肿瘤及其他慢性疾病,无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根据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分为严重创伤组30例(a组,iss&16)及非严重创伤组30例(b组,iss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创伤组患者在伤后24 h内及第4、7天抽取外周血2 ml,肝素抗凝管保存;健康对照组一次性抽取外周血2 ml,肝素抗凝管保存。采用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cd8+,cd4+/cd8+值。所用单抗均为i 型单抗,试剂盒购自法国immunoteeh公司,在epics xl型流式细胞仪(beckman coulter公司,美国)上机测定。同时详细记录患者相关信息并根据伤情严格按照ais 90评分体系进行损伤评分,计算iss分值。
  1.3 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的实验数据输入电脑,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组对比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淋巴细胞亚群与iss之间作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a组在伤后的第1、4天cd3+, cd4+,cd4+/cd8+值及第7天cd4+/cd8+值显著低于c组(p<0.05),第7天的cd8+值显著高于c组(p<0.05),而第1、4天的cd8+及第7天的cd3+, cd4+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b组在伤后的第1、4、7天内cd3+, cd4+,cd8+,cd4+/cd8+值与c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a组的第7天cd3+, cd4+比第1天cd3+, cd4+ 显著下降(p<0.05),而b组的第4、7天cd3+, cd4+,cd8+,cd4+/cd8+值与第1天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表1 3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s)注:与c组比较,*p<0.05;伤后第4、7天与第1天比较,△p<0.05。
  2.2 t淋巴细胞亚群与损伤严重度评分(iss)相关性 a组第1天cd3+值与iss呈负相关(r=-0.518,p=0.003),cd4+值与iss呈负相关(r=-0.596,p=0.001),cd4+/cd8+值与iss呈负相关(r=-0.433,p=0.017)。其余的各组值与iss均无明显线性相关。
  3 讨论
  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根据表面的标志物可分为cd3+, cd4+,cd8+等不同的亚群。cd3+t细胞代表所有外周血成熟的t细胞。cd3+分子的作用是协助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识别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的mhc&抗原决定簇复合物。cd3+t细胞的减少,一方面表示成熟的t细胞减少,另一方面也会影响t细胞对apc上mhc&抗原复合物的识别。因此,cd3+t细胞的减少是免疫功能受抑制的总体反映。cd4+t细胞是辅助/诱导性t淋巴细胞亚群(th细胞),是t淋巴细胞中最多且最重要的,cd4+t细胞总数的减少,其辅助其他细胞参与免疫应答的能力减弱;cd4+t细胞在免疫应答的全面调节中起关键性作用,th细胞在不同的细胞因子调节下进行增殖分化为th1和th2细胞。当th1和th2细胞的比列出现紊乱时,即th1向th2漂移,就表现为免疫抑制。cd8+t细细包括tc(细胞毒t细胞)和ts(抑制t细胞), cd8+ t细胞除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外,最近的研究发现cd8+ t细胞在免疫应答的调节过程中具有更为活跃的作用。ts(抑制t细胞)具有抑制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功能。在正常有序的机体内cd4+的辅助t细胞(th)和cd8+的抑制t细胞(ts)/杀伤性t细胞(tc)二者在体内维持一定的比例、共同参与免疫应答过程,其生理平衡失调将导致免疫功能紊乱。故cd4+/cd8+比值降低是机体发生免疫抑制的重要标志之一。
  由于在对创伤患者伤情的评估,早期救治等方法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已使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然而伤后继发感染[2],及感染后出现的一系列合并症已经成为现阶段影响患者预后的首要问题。感染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80年代以来不断从各方面研究创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从中得出一些结论,但也存在不少争议。bender[3]等检测了实验性烧伤动物t淋巴细胞亚群中发现创伤后机体免疫功能存在障碍,国内的一些学者[4?5]也得出同样结论。然而也有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如heizmann o[6]等在对创伤患者的th1和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监测,并没有发现th1/th2漂移现象。
  本研究发现,a组在伤后的1~4天cd3+, cd4+,cd4+/cd8+值显著低于c组,而b组和c组的组间对照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表明严重创伤患者在早期(1~4天)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在第7天时cd3+, cd4+值与第1天的值比较显著地升高,反映出严重创伤患者经规范有效治疗后在第7天后免疫功能有所恢复;然而第7天的cd4+/cd8+值仍然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此时cd8+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故可以解释为虽然在第7天cd3+, cd4+值恢复接近正常值,但是此时机体免疫功能仍处于免疫抑制状态,cd8+值的升高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因为cd8+ t淋巴细胞具有抑制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功能。另在b组中t淋巴细胞亚群并没有发现以上的各种变化。由此,我们发现在严重创伤早期1~4天内,患者出现免疫功能低下,是由于免疫细胞的急剧减少所致,具体表现在cd3+t细胞,cd4+t细胞数量的减少,从而体内具有免疫呈递,免疫效应的等各类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在临床上表现为患者易合并感染或感染难以纠正。而在伤后的第7天左右时患者的t细胞总数虽然恢复接近正常,但抑制性t淋巴细胞的比例增加,机体虽有数量正常的t细胞,但这些t细胞的功能是受抑制的,难以发挥正常的免疫功能,因此机体仍处于免疫抑制的状态。以上在t细胞亚群与损伤严重度(iss)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a组在伤后24 h内cd3+, cd4+,cd4+/cd8+值与iss值呈负相关,其余的检验值与iss 无相关性。
  从以上的结果及分析中我们发现,严重创伤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下降,存在细胞免疫抑制,而非严重创伤患者无明显细胞免疫抑制,伤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与伤情的严重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若在临床上根据伤情程度和时限变化主动给予适当的免疫调控,并制订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有望减轻损伤后t细胞亚群数量的降低及比例的失调,最大程度地减轻细胞免疫抑制和降低由此所致的创伤感染率及严重度,以为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未完,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7您的位置: &
斑秃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
优质期刊推荐您的位置: &
HIV/AIDS脾肺气虚证患者CD4^+T、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与CD4^+T淋巴细胞数量关系的探索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d4t淋巴细胞正常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